小学生课外歇后语阅读资料(共12篇)
小学生课外歇后语阅读资料 篇1
小学生课外歇后语阅读资料
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3、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4、兔子尾巴——长不了。
5、龙王跳海——回老家。
6、打蛇七寸——找要害。
7、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9、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11、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13、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5、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17、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19、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8、猪八戒照镜子——里外小是人、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2、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14、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16、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18、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20、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6、老虎拉车--------谁敢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12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2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2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125、打破砂锅--------问到底
12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127、虎落平阳--------被犬欺
12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2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3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31、大海捞针--------没处寻
13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3、打开天窗--------说亮话
13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3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39、芝麻开花--------节节高
141、马尾搓绳——不合股。
134、船到桥头--------自会直 13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3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40、新官上任--------三把火、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142
小学生课外歇后语阅读资料 篇2
如两位教师在教学《恐龙》这篇课文时, 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是这样运用到教学中的。
【片段一】
师:关于恐龙, 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吧。地球上曾经是恐龙的世界。出示资料:恐龙的种类很多, 科学家根据骨骼化石的形状, 把它们分成两类: 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牙齿化石, 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恐龙》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片段二】
师:早在一千多年前, 地球上到处是恐龙。同学们, 在学习课文之前, 能把你们收集的有关恐龙的资料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各种恐龙的资料。
《恐龙》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 两位教师在上课前都注意到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然而纵观整节课, 都出现了问题。问题一在于, 资料仅仅当成了开场白, 关于恐龙的知识与这篇文本的联系也不大, 只是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问题二是上课就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照本宣科地朗读收集的资料, 对文本阅读的作用并不大。整节课的教学时间所剩无几, 重点不够突出。
既然课外资料能促进文本阅读, 我们不禁深深思考: 资料该何时出示?怎样呈现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资料的作用, 为教学服务呢?
一、资料目的性应突出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是资料呈现的重要依据。资料呈现如果仅单纯地朗读一遍, 只能是囫囵吞枣, 不甚了了。资料呈现的目的性细细思考无外乎这样两种情况:
1.了解写作背景, 领会文本主旨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全文文字优美, 内容浅显, 语言生动。窦桂梅老师以二年级的课文为蓝本, 以《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为补充, 向我们展示了一节名著导读课。在课的结尾部分, 她是这样呈现资料的:
【片段三】
童年: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 那里住着不少贵族和地主, 那些贵族和地主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性格内向的安徒生有时独自坐在奥登塞河旁遐想, 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独自玩耍。
成长:四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 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名人的著作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 深深体会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 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
飞翔:欧洲各地不断发出对他的赞誉。他获得了比同时代任何作家都要多的勋章、头衔。1869年9月6日, 丹麦国王授予他二级高级骑士国旗勋章。他成了丹麦的象征和骄傲。
这部分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对作者的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而感悟到安徒生自己就是一只与命运抗争的“丑小鸭”, 最终通过努力成了丹麦的骄傲, 成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
出生:1805年4月2日, 丹麦奥登塞城里一个贫寒鞋匠的家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我,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2.丰富文本的内涵, 领悟文 本的灵魂所在
在教学《生命桥》一文时, 有位教师在课的结尾引入这样的原文:
【片段四】
“砰, 砰砰, 猎枪打响了, 我看见, 镰刀头羊宽阔的胸部冒出好几朵血花, 它摇晃了一下, 但没有倒下去, 迈着坚定的步伐, 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 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 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 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这样的原文与课文结尾“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进行对比, 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最后引出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关于动物小说的创作缘由:“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 并更多地关爱它们, 为它们创造自由的环境。可以这样说, 我是为生命而写作。”让学生真正审视自己的行为, 关注生命, 从而明白保护动物的意义所在。
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资料补充, 丰富了本文的内涵, 领会了文本的主旨, 促进了学生的文本阅读。
二、资料呈现时间应灵活
课外资料的呈现时间不外乎四种方式: (1) 课前导入部分; (2) 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 (3) 课后拓展部分; (4) 课外资料贯穿整个课堂。在教学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应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地出示课外资料。
前不久, 我校两位教师同课异构上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是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母亲在“我”残疾后, 忍着自身巨大的病痛安慰“我”, 激励“我”, 让“我”好好地活着。在课上, 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引用了史铁生的另一部作品《我和地坛》中的一个片段。
【片段五】
导入:《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史铁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曾多次写道: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 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 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而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这节课, 我们就将走进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结尾:我好好儿活着, 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他的作品《我和地坛》中, 他深情地写道:“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 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 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待了, 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 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 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 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 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 ”
在这两节课中, 资料出示的时间不同, 效果也不一样。在导入部分呈现资料, 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从而很难走出文本;而在课的结尾部分呈现资料, 能让学生从对文本的阅读中领悟到遇到挫折不气馁的品质。显然, 就这篇课文而言, 资料放在结尾似乎比导入更适合。
三、资料呈现方式应多样
在向课堂要效率的今天, 资料的呈现方式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是全文出示, 有的是以诗句的形式出示, 有的甚至是对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后再出示。
如赵源林老师执教《船长》这篇课文, 对作家雨果, 他出示了这样一段资料:
【片段六】
指名学生朗读。
师:知道《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两本书吗? 那可是全世界很多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不过, 让咱们中国记住雨果的, 不仅仅是他伟大的作品。知道吗? 1860年以英法为首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火烧圆明园, 雨果得知后非常愤怒, 怒斥英国和法国是两个杀人放火的强盗!以此来声援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所以, 我们更应该记住他———雨果。
关于雨果的资料, 可以向学生介绍的有很多, 然而赵老师的这段资料尤其是教师对此资料的补充, 让学生牢记了这位声援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外国作家。赵老师对资料进行了加工整合, 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让学生对雨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小学生课外歇后语阅读资料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在提倡超越文本,超越文本的具体操作有很多种,而将课外资料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则成为一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又将课内外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课外资料更显其重要性。新的课程实验中主张教师们“用教材教”,反对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使课外资料合理适时地运用于语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升华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现象,学生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课文相关而教材上又没呈现的内容学生一概不知。所以教师可以在教课文之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以此促进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他们文章的体悟,增强情感的陶冶。
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七律•长征》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长征时期的故事、人物、路线、战役等背景资料,学生们纷纷动手去查阅各种课外读物等。通过查找,同学们获得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对这首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课上让学生介绍了相关的自然环境资料,尤其是感受到了五岭的连绵起伏,乌蒙山的高大雄伟,金沙江的惊涛拍岸,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因此,在理解“逶迤”“磅礴”“云崖暖”“铁索寒”这些词语的时候不用查字典即可了解词语的大意。同时教师及时补充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地方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对词语的记忆。同时,课外资料的上述运用会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产生更深一步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适时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云崖暖”和“铁索寒”时,学生情感朗读还不够,这时,教师又用精炼的语言简要介绍红军战士当时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体会到“暖”和“寒”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他们不但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而且感情上得到了升华,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之感和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之情对比强烈,入情入境,比单纯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加有血有肉,生动易懂。
二、借助课外资料扩充文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专门涉及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的是关于古人的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古代建筑的介绍。其中有一篇课文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这是一篇阅读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儿童色彩较强。通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对这幅画的内容似乎并无太大兴趣。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决定用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走进这一课,于是便采用了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的方法。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再作交流,效果会更佳。于是让学生动手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课堂上,前半段的时间,我引导学生用来了解课文中所渗透的知识,例如这幅画的作者、朝代、内容、当时的生活情景等,后半段则安排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交流。我将自己从杂志上看到的关于这幅画的坎坷经历向学生讲述一番,学生在我的描绘下,饶有兴趣听起来,甚至有些同学在我读后发出了不住的感叹声。紧接着有不少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谈到了有关这幅画的其他内容。有的学生介绍的是小故事,有的学生介绍的是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有的学生介绍的是和《清明上河图》同代出现的其他名画等。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但听得认真入神,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听后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感受,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了作用,听说读的能力均能得到培养。本以为这已经推向了本次教学的高潮,可没有想到这堂课之后,竟有许多学生仍然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有些同学还根据这次课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了自己的心得和日记。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了一张又一张的资料介绍,一份又一份的感受心得,简直成了一个《清明上河图》的文字、资料展。《清明上河图》切实走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并且以此为桥梁,超越了文本,真正把书“读活”了。
三、课外延伸,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科书往往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只要把教材中的文章弄懂并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已经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其实,阅读教学的范围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固然要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只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处理资料,可以在课中穿插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的片段,因此,学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了课文《猴王出世》《草船借箭》一组课文后,可以介绍学生阅读、欣赏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给学生读一段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其他片段,激发学生读这本书的欲望;在学了《鲸》这篇说明文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阅读有关鲸的资料,开展科普知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学习《七律•长征》以后学生对毛泽东以及他的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可以让学生开展毛泽东诗词的阅读或者通过搜集阅读资料了解毛泽东这位伟人的事迹,更加真实地走近这位伟人……
综上所述,课外资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意图,加深理解,促进情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课外,学生的读书兴趣浓厚了,阅读量也大大增加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外资料进入课堂是必要的,但这要求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使用这些资料,发挥课外资料的辅助作用,让它们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成为学生知识延伸的桥梁,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课外歇后语阅读资料 篇4
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描写四季的诗歌
我来了
张秋生
春天,用第一个小嫩芽
说:我来了。
夏天,用第一个小花蕾
说:我来了。
秋天,用第一张飘落的叶
说:我来了。
冬天,用第一朵洁白的雪花
说:我来了。
歇后语资料 篇5
1、认识积累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及分类。
2、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丰富歇后语的积累,并强化运用歇后语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自我感悟、自我积累、主动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收集歇后语、歇后语故事。
2、关注歇后语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故事略)
同学们,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
——串用了许多歇后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漫游歇后语王国吧!(老师——导游,学生——游客)
二、走进歇后语王国
1、漫游歇后语王国,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对吧?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浅显易懂的表意内容,语言幽默的表达效果。
2、出示刚才四句歇后语,你发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
3、出示: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八十岁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飞机上挂水壶——高水平(瓶)。
你发现了什么?交流:跟谐音有关。练习。
4、出示: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你发现了什么?交流:用生活中的事、物来作比方,引出后半截的“谜底”。练习。
5、出示: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跟故事有关,需要同学们了解歇后语的故事。练习。
三、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小组选一人进行比赛,(1分钟)获胜者获得优先进入权。
四、漫游歇后语故事园(故事园、动物园、数字园是并列关系)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他的产生可是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你能猜出这些故事吗?(出示课件,举手答)。请2—3位同学在班内讲收集来的歇后语故事。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讲述故事。
五、漫游歇后语动物园
1、、找朋友:课件出示动物园,里面显示一系列的前半句和后半句,让学生找出跟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2、小组抽取歇后语,表演动作,其他同学猜。
六、漫游歇后语数字园
找尾巴:给这些歇后语的前半句找找尾巴,找到后你会发现他们都跟有趣的数字有关。让学生根据谐音、比喻、故事类推想找出后半句。师生玩指哪打哪的游戏,指到哪个组就接上歇后语。
七、离开歇后语王国
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坐火车离开了。男女生开小火车说歇后语:要求口吃清楚,声音响亮,不重复。(2分钟)
八、实际运用。
今天我们漫游了歇后语王国,同学们也结识了许多歇后语朋友,你能把他们准确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吗?
1、现在人民的生活犹如。
2、在学校组织的“小能人”活动中,同学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画,真是
3、我站在校长室外面,心里紧张得就像
4、小明的妈妈在街上摆了水果摊,桔子放在那已经好几天了,可她还在那儿吆喝:“新鲜的桔子,快来买呀!”小明对他妈妈说:“你真是。”
5、小明缺乏锻炼,每次体育课跑完800米下来,早已是“ ”。
九、看来同学们都在游玩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歇后语王国的国王也送给同学们一份自助餐:(发作业题单)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6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我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激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首先,我经常向学生讲解历史人物、科学家和身边成才之人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古代的诸葛亮、张衡,近代的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等伟人,他们无论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国家事务中,总是以书为伴,在读书中工作,在读书中探索创新,在读书中度过人生。古往今来,凡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结果。其次,小学生有形象思维的特征,我常引导学生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让他们看,并猜书里写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被吸引,带着热情去阅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我不失时机地举行班级赛诗、赛读、赛作文、赛笔记摘抄等活动,并及时给予较高的评价和褒奖。让学生体验到收获与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爱读书、多读书的情感,使学生逐渐地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求。
二、寻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就必须有丰富的适合小学生趣味的书源。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储存的图书,及时给予推荐,并组织班级集体借阅、轮换阅读,定量定时进行阅读。同时利用家长会,或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介绍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操的陶冶、写作水平的提高等重要性的认识,劝说家长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图书并督促其进行阅读,来弥补学生阅读知识的不足。
三、常引导——让学生善读书
一是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喜欢读书、善于读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下来,一定要坚持读完,且不可中途停止。并确定好每天读书时间和数量,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停下来;二是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技巧。即:精读、略读、浏览、选读。也可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个人爱好,选择阅读技巧,并适时进行调整。
四、重方法——使学生养成习惯
在小学阶段整个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按照以下读书方法进行尝试,并成为经常性、习惯性、自觉性。一要读书圈字。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找弄懂。二要画句画段和思考。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段,联系上下文再思考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哪些优点?三要摘抄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四要模仿练笔。对阅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先模仿文中精彩片段进行
练句练段描写,运用生动词语进行组句练习,之后再练笔,写出读后感。这些都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篇7
近年来,全国各小学正逐步开展课外阅读,有许多的做法值得借鉴。现将有关的实施情况归纳如下:
1.课外阅读的序列
目前,有的小学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课外阅读目标序列。
例如,课外阅读目标主要由年级总目标、上下学期的训练次较及每次训练的子目标组成。以四年级为例,年级总目标是: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达到每分钟有效读速200-250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能归纳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能提出疑难问题;笔记以提要、札记式为主,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上图。根据年级总目标,该校制定出第一、二学期课外阅读训练次数及子目标。如第一学期的子目标是:第一次,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第二次,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十八次,说出所读文章中,哪些句段写得很具体,读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根据小学生读报素质的5个要素(读报意识、读报兴趣、读报方法、读报能力和读报习惯),确定阅读进程。一年级主要增强学生读报意识,使学生产生读报需要。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报兴趣,使学生喜欢读报。三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报方法。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读报能力,即处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五年级主要培养读报习惯,即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和姿势习惯。
2.课外阅读指导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3.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上,各小学共同的做法是,力求拓宽课外读物的层面。
每册教材都配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课本,如《门铃叮咚》《别说我小》《七色彩虹》《月亮的家乡》《太阳的颜色》《甜甜的荔枝》《可爱的白鸽》《星星的秘密》等,书中的儿歌、笑话、科普小品、散文、历史知识、名家名篇,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规定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大多出自《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并从中选择一百首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简明易记的(不包括语文教材中的31首),供三至五年级学生课外诵读。
4.课外阅读的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为课表,小学将早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了计划性,也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每周五的队会课,命名为信息交流会,让学生把一周从报纸上收集的信息,上讲台交流。每周五安排剪报组、贴报组和编报组等3个兴趣小组活动,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编报、剪报活动再上一个层次。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通过对各地小学课外阅读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思考。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
从各地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情况来看,课外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随笔 篇8
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石凤英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有必要布臵一些读书任务。我们常常煞费苦心,现实却时常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就本班学生而言,能保持良好而又自觉的阅读习惯的很少,大部分学生阅读量少、面窄、兴致不高,综合分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经调查,很多家长在业余时间很少看书,大多是玩游戏、看电视、上网。家长一边叫学生看书,一边自个儿又在那里看电视上网,学生自制力本来就差,哪有看得下去的道理?家长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式,家长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想要学生爱上看书,实在是难!
2、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提到课外阅读,有些家长会直摇头,认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他们希望孩子整天钻在教科书里,无休止地做题目。在他们心目中,分数才是最重
要的,因此,即使是假日,他们也只想让孩子捧教科书,做习题,不让孩子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即使读,也是读一些优秀作文选之类的。由于家长对课外阅读理解的局限性,认为只要读了会背了就是课外阅读,就能把语文学好,如此一来,造成了学生阅读内容浅显的客观原因。
3、应付作业式阅读,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是为了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并没有用心地、发自内心地去读,效果可想而知。课外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量少,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普遍差,对于文字描述性的问题或需要加以主观分析的问题,就无从答起。作文时更会出现错别字、口语化、语病连篇,作文水平明显低下。
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要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实施: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读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每天下午到校时,不要在操场上追逐打闹,鼓励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可以利用课间或课前几分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利用教室后面的班级文化背景墙,发表学生的优秀读后感、好词佳句积累、读书的名人名言等,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通过这些办法,既可以营造阅读氛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现在课外读物的品种繁多,如果强迫他们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学生不但看不下去,还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老师要引导他们去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如一些畅销书籍及一些他们本年龄段感兴趣的书籍,只要书籍内容健康、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就不应过多地干预。这样一来,就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
最后指导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注意力不够集中,受控因素小。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更有品质地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正确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还要注意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小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篇9
(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是的,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书,给我们带来遐想和乐趣,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茁壮成长。因此,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应认识读书的重要
我们先来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小的时候,犹太人的父母就会将蜂蜜涂抹在《圣经》上,让他们的孩子蘸着口水来翻阅,父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正是从这些蘸着《圣经》上的蜂蜜开始读书的孩子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正是从这些舔着嘴唇,嗅着书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诺贝尔奖得主。
纵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乃至于在自己的工作范围里做出很大成绩的人,没有不重视读书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走上成功之路,无不充分表明――书可以使人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列宁从小酷爱读书,五岁就开始识字,很快就能诵读许多诗歌和故事。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列宁也没有忘记读书。列宁一生重视读书学习,直到逝世前的几个月,还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勤奋读书的习惯。平时,他除了写作之外,就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休息和娱乐。
为什么说读书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呢?因为通过读书,可以使人达到达到为知、为己、为人的读书境界。
为知,是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 识和智慧,这是每一位同学提高水平和素养的基础。
为己,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读书可以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和思想。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掌握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为人,是读书的第三重境界。为人,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社会、国家”,也就是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读书,就是要为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应了解读什么样的书
要选择有益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不懂得怎样选择图书或不清楚读书的方法,那么开卷则未必有益或受益甚微。因此,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就决不能滥读,要读积极有益的书。学校图书馆里的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报告文学、名人传记、古典诗词、历史掌故、百科全书等应成为你们课外读书的首选。
还要联系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相对于一个人而言,更是无限的长河。因此我们除了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以外,必须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来挑选图书。即使是和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有关的书,也还得精挑细选。
有一个方面老师要提醒大家,就是我看到有些同学课间常常看一些消遣性的漫画书,比如《蜡笔小新》、《阿衰正传》等等,这些漫画书,小学生很容易学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这些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特别是还有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比如说,学校在这次读书写作节分年级向同学们推荐了许多好书,有《马兰花》、《红汽车历险记》、《天堂的眼睛》、《鸟的天堂》、《桥下一家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这些书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同学们认真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应讲究读书的方法 读书不得要领,读得再多也没效果。所以,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读书的方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学会浏览提要、目录
国外非常流行一种读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步读书法: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时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比如,拿到一本书,同学们可以先读读它的提要、目录,就对它有个大体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框架,这对后面的阅读大有裨益。
比如阅读《桥下一家人是》,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巴黎生活着一个上了年纪的流浪汉,他的名字叫阿曼德。横跨塞纳河的大桥底下便是他的栖身之所。一天傍晚,当他返回住处时,发同自己的地盘儿居然被三个陌生的小孩子和一只小狗给占了。他既吃惊又生气,要把他们赶走。后来,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甚至替他们白天在洗衣房工作的妈妈照顾他们,而这三个孩子也早已把他当作自己亲爱的爷爷了。阿曼德重新找到家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孩子们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家。为了实现孩子们的愿望,阿曼德决心搸起来,不再以乞讨为生。他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谋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将与孩子们的妈妈一起共同支撑起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这段文字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提要,同学们在阅读之前,先看这段文字,就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不同之书,区别对待。需要精读的书,我们要慢慢地精读,细细地品味,要读得透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需要通读的书,要讲究速度,要增大阅读量。所以,根据书的内容来选择朗读、默读、诵读以及精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式是极其必要的。
(三)、重视读书笔记
现在,从家庭到学校都很注重同学的阅读,家长为你们购买了不少书,学校图书室也为同学们添置了很多书籍,你们可以自由自在地 畅游书海,但真正做到过目不忘,并将自己看到的精辟的词句或有价值的观点运用到文章当中却少之甚少。怎样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呢?这就需要写好读书笔记。常见的读书笔记有以下三种形式:批注、摘录、心得体会。
一是 “批注”式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在看自己的书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对阅读物进行批注,将自己认为最值得多读精析的语句和有疑问的语句、语段作个记号,或者将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看法、见解简单扼要地批注在空白处,这样将来要再读或要写评论性文章时,可直接看作记号的语句、语段和批注的批语,以便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时做批注,有利于形成自己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自己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提高。
二是“摘录”式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写作时选用。
例如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们可以摘录这样的文字: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阅读《鸟的天堂》时,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同学们在阅读时遇到这些精彩的语句,要及时地摘记下来,以便将来能不断地品位、思考、琢磨,从而获得审美等能力的提高。
三是心得笔记或叫读后感。就是阅读以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
比如在阅读《长袜子皮皮》时,皮皮把一切烦恼看成是游戏,把一切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方面谢谢书中主人公带给自己的启,在生活和学习中,乐观勇敢地面困难和挫折。同学们在阅读时勤写读后感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写作水平,还有助于培养自己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一种喜欢独抒已见、畅谈看法的习惯。
另外,读书笔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而且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忠实于原作,不要断章取义。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应 根据实际去选择、确定。
(四)、要善于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步,大疑则大进。”善于读书的人善于疑问,问题能促使读书人更用心地去思考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
看完《一只会笑的猫》这本书,我们第一个认识的角色是笑猫,然后自然就认识了一个叫地包天的小狗。我们的心中就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认识了笑猫就认识了地包天呢?因为笑猫和地包天是很要好的朋友。这只猫为什么叫笑猫吗?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一生下来就会笑,而其他的猫都不会笑。为什么小狗叫地包天呢?因为它的下嘴唇包着上嘴唇。一边阅读,一边不停地问自己
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篇10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篇1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积累语感;兴趣点;个体差异;快乐阅读。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讨论的结果便是:写要从读入手,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写作需要积累语言,建立语感,大量阅读便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课本阅读范围之内,而只通过几篇优秀范文、几节写作课,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不现实的。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这是非常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任。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想法,在这里和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探讨。
一.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因为他还没有读到自己爱读的书,没有遇到能吸引他的故事。孩子听大人讲故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有趣的情节,优美风趣的语言是孩子听得津津有味,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孩子最初接触课外阅读,也要从故事入门。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促使他一读为快,好奇心得到满足,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因此喜爱上阅读。
二.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我们给学生规定的内容,有可能不是他们喜欢读的内容。没有兴趣,即使是读了,也不会深入人心,更不会坚持长久。持久的阅读来源于有趣。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过愉悦、乐趣,相反却觉得这是负担、麻烦。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是魅力、动力、引力,不是压力、费力、无力。我们给孩子
划定的范围,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狭隘性。我们普遍认为,作文指导、儿童文学、童话故事这些少儿读物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才是真正“有用”的。其实,孩子阅读的范围应是广泛的的,名人名著、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天文地理、科学技术、长篇小说,乃至武侠传奇,只要有兴趣都可与拿来读。当学生对阅读这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大量的文字语言不再抵触,把阅读当成和吃饭、玩耍一样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再去要求学生读那些“有用”的书,才会达到快乐阅读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对有一定阅读基础,自己本身很喜爱阅读的孩子,鼓励其广泛阅读,可推荐试着读一些长篇名著,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探讨所读内容及收获;对学习良好,却很少课外阅读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读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学作品。如课文作者所做的其他文章,某篇课文所节选的文章原文,以及和课本相连接的背景资料、话题延伸等。而对那些学习稍差,从不阅读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神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世界探险之类的书籍,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读武侠小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切忌急于求成。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捷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般都只着眼于现在。学生所读的书不一定要辅助教学,也不一定短时间就见功效,阅读也许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在长年累月的阅读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一个能坚持阅读的孩子,他从书中体验自己不能亲身经历的生活,感悟大量人性美的一面,欣赏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的语言,就渐渐储备了一定的综合素养。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所以大量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从而展现创作才华。
阅读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会复述,会背文字优美的段落,这些要求往往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像看电视、玩游戏一样的趣事,他们才会真正的喜爱这项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语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鼓励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家里买来电器,家长让孩子帮忙看看怎么安装、使用,正是给孩子提供了阅读说明文的机会;用课文故事做引子,“欲知下文,请读某书”,我班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就积极读了《爱的教育》、《昆虫记》《王尔德童话集》等书籍;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近期正在某少儿频道热播的动画片《三国演义》非常受学生们欢迎。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去读儿童版《三国演义》,教师也挑选精彩情节看看,抓住时机和学生交流,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还可鼓励他们比赛,看看谁读得快,读的详细,情节讲的动人。如果学生能耐心看完,说明他们已对阅读有了兴趣,继而再鼓励他们阅读其他作品就会有信心了。
六.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将课外阅读中所读、所思、所得做广泛的交流,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快乐情绪。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长篇速读、短篇精读、认识名家、好书推荐、片段摘记、内容简介等。另外还可开展专栏性活动,如每人每周阅读一个长故事,定期举办故事会,评出故事大王;每人每天搜集一条名言,编辑名言集锦;课前五分钟朗读;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编写读书手抄报,还可有长篇连载。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明白读书不但有趣,而且有益,只有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才会持久而浓烈。
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还需要家庭的支持。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是耽误孩子学习,荒废了背课文背单词的时间,买复习资料还可以,买课外书没用,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点。给孩子报作文补习班,不如丰富家里的书橱;给孩子买好吃好穿,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好书;带孩子逛商店,不如带孩子逛书店。正确的做法应是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从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还要陪读,想办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篇12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涓涓细流,终能积小流成江河。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揠苗助长》、《鹬蚌相争》后,教师可介绍《寓言故事》;结合《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读书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狼和鹿》一课,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海底世界》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海底知识的资料,比如阅读科普类作品,然后开展一次“海底世界知多少”的交流活动,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摘录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建立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