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2024-05-22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共10篇)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1

商业贿赂案件总结 2011在日常查办案件过程中,共办理商业贿赂案件两起,现就办理案件中所积累一点经验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一、案源的发现。商业贿赂案件多发的领域均为竞争激烈,利润较大的行业,较为常见的有医疗器械,外包工程材料,工程取暖设备,房地产企业的广告策划等。这类企业在我局辖区内分布较为广泛,各个所辖区内都能发现,在日常巡查中注意留心观察,很容易发现相应的公司。另外由于现在有些行业过于显眼,部分公司采用一些不相关的行业名称为掩护,实则从事医疗器械,工程材料等物品的销售。

二、现场证据的固定。在巡查中发现有较大商业贿赂嫌疑的公司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对该公司进行检查,重点是要控制财务室,一般一人进经理办公室,一人进财务室,必须保证第一时间控制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我们需要的证据,尤其是现金账册,银行账册等对案情认定有重大辅助作用的证据。现在商业上贿赂现在较为严重,有贿赂的公司大部分都才用做账外账的形式来填补用于贿赂的金额,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能够对账册进行简单的甄别,看公司的资金是否入对了相应的科目。

三、笔录的取得。在取得第一手现场资料后,当事人会到工商所来说明情况,在做询问笔录时,一定要注意技巧,首先应该和当事人认真的沟通,拿出做朋友的诚意,多跟他谈谈生意,比如他们这

一行虽然利润高,但是竞争激烈,不给点贿赂就很难拉到单子,是一种潜规则,从事这种行业的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行为,让他内心产生法不责众的意识,放松对这方面的警惕,在关键证据都取得证实,笔录程序完成后,再告诉相对人所犯的错误,根据其认错态度、配合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商业贿赂案件较其他类型的案件复杂一些,主要是证据的取得和现场的控制,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注意好这两方面,商业贿赂案件就和其他案件一样可以轻松完成。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2

关键词:商业贿赂犯罪;司法会计检查;证据

中图分类号:D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09)04-0095-02

商业贿赂犯罪作为一种新型、高发的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妨碍经济健康发展。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公安经侦部门作为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最前沿,在侦查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疑难,其中证据问题就是解决立案、认定等疑难问题的关键。

一、商业贿赂犯罪的主要形式

(一)回扣

回扣是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行贿主体为争取交易机会和条件,在账外暗中给予交易相对人或者与交易相对人有密切关系的单位、个人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回扣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现金回扣,即卖方从买方付款中扣除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在账外返还给对方;实物回扣,如给付对方高档家用电器等名贵物品;提供其他报酬或服务,如为对方提供异地旅游出国考察等。

(二)经营者之间的附赠

附赠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向交易相对人附带提供现金、物品的行为。《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第8条规定:“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者其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但按照商业惯例赠送小额广告礼品的除外。违反前款规定的,视为商业贿赂行为。”按照这一规定,经营者之间的附赠是要以商业贿赂论处的。当然,这里的“个人”是指交易相对方的个人,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二、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特征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商业贿赂行为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按照各种商业活动的规律,商业贿赂犯罪呈现出作案手段隐蔽性强、不法利益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此类犯罪所遗留的证据同其他犯罪有明显差别,其证据的收集与应用也存在以下特征:

(一)商业贿赂犯罪证据体系中以间接证据为主

由于商业贿赂行为的隐蔽性决定了贿赂行为发生时一般没有第三人在场,由当事人双方单独或秘密进行。因此行贿方与受贿方彼此之间心照不宣达成意识上的统一。受贿人由于已知其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在接受调查时一般不会主动供述;行贿方因为从对方谋求到了其追求的利益。大多不供述或不提供证言,这便为司法机关获取直接证据设置了障碍。因此,能证明商业贿赂犯罪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较少。但是,由于商业贿赂行为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它必然又会留下大量的间接证据。例如,在交通领域的商业贿赂,可能发生在招标投标、工程分包、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工程验收等多个环节,涉及范围非常广,只要有犯罪发生,必然要留下各种蛛丝马迹的间接证据。因此,从各类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去发现和收集与案件有关的间接证据,把各个环节中的间接证据收集起来,经过分析、审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锁链。

(二)商业贿赂犯罪证据体系中实物证据占有重要地位

商业贿赂存在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中,以业务往来及商品交易为载体,因此各类犯罪活动会以商品、实物的形式出现,如金融领域中的银行贷款,建筑领域中的工程与材料,房地产领域中的土地,医药领域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等。同时这些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活动还会形成数量众多的书证,如经济合同、会计账册、税务报表、票证、凭据、电子传真等等。在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与审判程序中,这些大量的书证与物证,都是证实和认定商业贿赂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形式。即使大多数用于商业贿赂的金钱与财物不会以贿赂的名义入账,但大多数会通过支付旅游费、劳务费、礼品费、顾问费等形式在书证中得以体现。

(三)商业贿赂犯罪证据与证据间具有对偶性与差异性

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据经常成双成对出现,从而表现出对偶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会形成具体的经济关系形式,如银行贷款的借方与贷方、建筑工程中的发包方与承包方、医药购销中的购买方与销售方等等。这些经济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同时会生成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证据。而商业贿赂是存在于正常经济交往中的非法活动,它会使对偶产生的证据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比如在会计账目上收入与支出的差异,票据各联次之间的差异,涉案的款物出库与入库之间的差异等等。因此要证实商业贿赂犯罪就必须收集这两方面的证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差异中查明案件事实。

三、商业贿赂案件中司法会计检查的要点

商业贿赂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归根结底还是要花钱,而且是“师出无名”的钱,花钱就要走账,这就决定了此类犯罪行为必然会在财务会计资料中有所反映。如何从大量的财务会计等经济行为资料中发现并收集案件的证据,正是司法会计检查要解决的问题。在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开展司法会计检查应把握以下要点:

(一)要明确司法会计检查目的

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的司法会计检查,主要是为了查明受贿人为行贿人谋取的利益,行贿人给受贿人的财物,以及因贿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额。在司法会计检查中,首先要查明受贿人为行贿人实际谋取了哪些方面的利益以及谋取经济利益的时间、地点和数额;其次,应查明贿赂财物的内容、支付方式、数额、支付时间及经手人和财务出处;另外,要查明谋取不当利益时,可能使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遭受的经济损失。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控制掌握有关资料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关键。这些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被查单位的有关情况,包括单位的性质、经营范围、项目负责人、财会人员、业务流程等等;二是被查单位账目情况,了解掌握账目是否齐全、账务系统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账外账”、“小金库”;三是其他相关资料,主要是指材料出入库记录、销售部门业务记录、统计部门记录、发票存根、审计报告和有关会议记录等等。充分控制掌握有关资料不仅使我们能够对被查单位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可以防止涉案人员涂改、隐匿甚至销毁有关证据。

(三)合理确定司法会计检查的范围

检查受贿人所在单位的有关账目,可以收集受贿人为行贿人谋取经济利益的有关证据,核实和排除行贿单位支付的贿赂财物由受贿人所在单位收取的可能,在有些情况下,还要收集因贿赂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凡涉及款项收付的账项都可以通过检查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账户资料进行查证;凡涉及实物收付的账项,都可以通过检查存货、固定资产等账户资料进行查证。另外根据行业性质及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确定需检查的收人类、费用类及来往账户资料。如金融单位的各种大款账户资料,保险机构追偿款收入、其他应收款及赔款支出账户资料,民政部门的经费支出账户资料等。

检查行贿单位的有关账目,可以收集行贿单位因贿赂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证据,收集行贿单位支付、核销行贿费用的证据。查证行贿单位因贿赂而获得的货币资金或实物利益时,可通过检查其与受贿人职权有关的货币资金、存货、往来结算、固定资产、银行存款、长期应收应付等账户资料,收集证据。查证支付、核销行贿费用账项时,可通过检查其货币资金账户、特设的购销差价及往来账户、小金库等资料来收集证据。

(四)司法会计检查要与其他查证工作密切结合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3

一、案件查办的基本情况

1、主要成效。自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截至11月6日,共立案107件。检察机关立案52件55人,涉案金额60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大案(已侦结)10件,科局级以上干部案件18件18人,医疗卫生系统14件14人,公路交通系统商业贿赂案件10件10人、林业系统6件6人、人事劳动部门3件4人,城建系统3件4人、教育系统3件4人、土管系统3件3人,烟草系统3件3人,物价系统3件3人,法院2件2人,电力系统1件1人,公安系统1件1人;公安机关立案4件,移送起诉1件;全市工商部门对医药购销、零售行业、餐饮行业、教育行业、中介机构进行全面调查,已立案51件,主要涉及教辅材料、餐饮业、保险业、土地招标投标中存在的串标等问题。

2、从检察机关查处情况看,案件的主要特点与动向。

特点:一是大要案比例高。科局级以上的大要案18人,占案件总人数的32.7%;5万元以上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19%。二是案件涉及面广。全市查办的案件主要涉及10个系统:卫生、交通、园林、教育、林业、人事劳动保障、烟草、物价、法院、电力。三是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基本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包括各类建筑工程和公路工程的发包分包、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工程款结算支付等环节,以及在医疗系统药品和设备的采购、教育系统教材采购、烟草公司及下属企业餐厅经营权发包、酒店日常用品采购等环节。四是现职领导较多。其中现职的科局级干部12人,占总人数的22%,涉及县级人大代表3人。五是窝案串案多。从案件查处情况看,窝案串案案件增多,多头行贿,互有牵连,关系复杂。

案件呈现了“四小四大”的动向:一是小部门大问题。从所办案件情况看,涉案的大多是平时不起眼的小部门和冷门部门,如林业系统的木材检查站。二是小业务大数额。从涉案标的看,都仅仅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业务,但积少成多,涉案数额较大,如交通系统的路面维修和沥青路面浇筑工程、云和县园林管理处城市绿化苗木采购商业贿赂案。三是小职务大扩权。从案件查办情况看,即使是职务层次不高的具体承办人也能将权力扩大化,如丽水市电力局计量中心主任宋某某受贿案,案发时仅人市电业局用电科副科长、营销处副处长。四是小权力大回扣。如莲都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某某受贿达到30多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参与度不理想。治理商业贿赂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但从举报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截至10月底,全市共受理举报信71件,但举报内容涉及大要案的并不多。其原因:首先,治理商业贿赂的宣传工作不够广泛和持久,群众对政府治理商业贿赂的进展情况不够了解。其次,全市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仍存在着保护主义,从目前各部门自查自纠的情况看,不少部门的自查自纠工作仍然浮于表面。例如对违法违规的案件查处工作,虽然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权力,但同时也赋予其他一些行业监管部门执法的权利,当行业监督部门这种“左手监督右手”的模式很难真正起到作用时,使许多商业贿赂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再次,立法滞后,现行法律对于“商业贿赂”的司法解释非常有限,仅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等有几条原则性的规定,在办理商业贿赂案件实践中,准确界定商业贿赂案件有一定难度,很多问题存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不少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商业贿赂”的理解不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商业贿赂”概念不清晰致使案件得不到有效查处。

2、老百姓对商业贿赂反响强烈,执法部门压力大。一方面由于商业贿赂案件的涉及面广,具有行业性突出、隐蔽性强、窝案串案多等特点,案件查办过程中会触及某些敏感区域,受宽纵“能人”的心理和关系网的影响,甚至个别的领导和部门也会以“行规如此”、“教育为主”、“法不责众”等理由来帮助说情和施加压力,给案件的查办增加了难度和阻力。另一方面,老百姓对于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的期望值却非常高。

3、治理商业贿赂的合力需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商、审计等部门都有查处商业贿赂的职责,但从实际查办工作中反映出,部门间例会制度、工作情况上报和通报制度、协查制度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配合和案件移送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对行贿人的打击力度不够,对治理工作有负面影响。《刑法》强调行贿必须出于谋取“不正当利益”之目的,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的倾向,致使一些行贿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行贿者作为商业贿赂的一方,其危害不仅在于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格局,污染社会风气,更是廉政建设的大敌,对行贿人的打击不力,不利于打击、防范和遏制商业贿赂。

5、办案经费困难与人手紧张。检察、公安、工商机关原来的办案经费就比较紧张,商业贿赂的查处取证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项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办案的负担,影响了案件查办的效率。公安部门由于今年连续发生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案件而牵扯了的大量警力,对于商业贿赂案件的警力投入力不从心。

三、建议

1、优化执法环境。优化执法环境除了执法执纪机关自身应积极努力外,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形成共识,积极参与和配合,消除部门保护主义等。

2、促进完善案件协办机制。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对职能部门案件协办机制予以高度重视,促进部门间案件协办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治理和打击商业贿赂要建立侦查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协调案件查办时,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商、审计等部门的参与,有分有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较强的办案合力,确保办案工作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府对打击商业贿赂的违法犯罪工作给予财力倾斜和支持,保障检察、工商执法机关案件查办工作正常开展所需必要经费。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4

一、全面动员,认真做好案件治理工作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传达贯彻工作

2006年3月21日和4月12日,我社先后召开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大会,联社主任同志,分别传达了3.20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关于银行业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就省局和市局领导对两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指示精神等进行了传达、部署,同时也通报了有关案例,全面分析农村信用社系统内外的案件防范形势,结合我社的实际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再次提出了要求。要求在巩固去年我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把今年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列入今年我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多样,渠道多样的专项治理活动。做到层层发动,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自觉防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上下结合,内外并举,责任到位,把2006年案件专项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人人参与,积极开展两专(案件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学习教育活动。

我社按照上级的布置安排,联社的8个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案件防范工作。至8月底,领导小组下设的8个活动小组共利用班前或班后等时间组织学习教育72场次,参加人员800人次,教育面达到100%。会议学习资料共46份,包括案件通报7份,有关文件18份,各项规章制度21 份,其中案件专项治理组织学习教育32场次,参加人员350人次,会议学习资料共35份(包括文件和制度),如省联社下发的《转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粤农信联发[2006]76号)、《关于转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农业银行7起百万元以上案件情况通报的通知》(粤农信联发[2006]106号)《关于我省农村信用社成功堵截两起抢劫案件的通报》(粤农信联发[2006]121号)和市银监分局《转发关于印发刘明康、蒋定之同志在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第八次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银监发[2006]35号等。另外,各单位、各部门还针对案发重点部位和案发重点人员重新组织了对银监委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意见的学习,如对会计主管人员、信贷、财务、计算机、出纳等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加强学习教育,并做了会议记录。

三、真抓实干,把案件专项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自年初以来,我社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共组织检查50次,参加检查人员共133 人次。按照省联社《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检查工作的通知》(粤农信筹发[2006]47号)和(粤农信联发[2006]14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 2006年全省案件专项治理大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易发案件的重要环节如授权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帐、轮岗休假、录象和枪支弹药等8个关键环节专项检查11次,参加检查人数72人次,提出整改意见12条;另外,各级业务监督部门共组织检查95次,参加检查人员共218人次。其中库存现金检查39次,参加检查人数83人次,重要空白凭证41次,参加检查人数87人次,安全检查15次,参加检查人数48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各部、社基本上能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包括各级对我社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检查的整改措施的落实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整改单位基本能按照去年各级案件专项治理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如会计出纳方面的密押管理、信贷方面的大额贷款贷后跟踪检查报告以及信贷资料的错、漏等问题基本已得到整改;二是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执行比过去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如家访制度、对帐制度等;三是业务操作规程的执行方面,各岗位责任人员也基本上能按照农村信用社的有关业务操作流程经办好各项业务,从而促进了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检查中仍发现辖内个别单位、部门在有关制度执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已对其提出了整改意见。

四、案件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商业贿赂9月份才进入巡查阶段,目前尚未有发现存在问题)

(一)、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

1、各营业网点尚未同公安机关110报警系统联网(当地公安机关经费不足,无法提供联网条件)。

2、大部分营业网点尚未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已报省联社,待审批中)。

3、大部分营业网点柜台尚未安装防弹玻璃(将按照省联社整改

要求整改完成)。

二、会计出纳方面

地方法分社5月24日检查当日上午营业终了,出纳员未将现金尾箱入库保管。

三、信贷管理方面

1、个别信贷单位仍存在着信贷档案管理方面的不规范,如资产保全部部分信贷档案欠缺贷户借据。

2、联社业务发展部、资产保全部对部分小额贷款(5万元以下)贷后管理不到位,无按规定时间做好贷后跟踪检查报告工作。

3、资产保全部对个别逾期贷款户管理不到位,如个别贷户结欠小额贷款500元,贷款已逾期2年,档案资料里查无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

以上是联社今年以来案件专项治理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我社将继续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以达到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把防查违法违纪违规专项治理活动同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商业贿赂的治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条件,以有效地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确保农村信用社人、财、物的安全。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5

几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就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因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失职渎职问题侦办了一批滥用职权及玩忽职守案件。对督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推进依法行政起到了良好效果。但从侦办的诸多案件看,在有关法律的理解和使用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商榷。

一、要从立法精神正确理解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从各地侦办的有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失职渎职案件看,检控对象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按照行政许可先后顺序对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分别公诉(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诉、有不诉);(2)对行业主管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公诉;(3)对部分行政许可机关工作人员公诉(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诉、有不诉);(4)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公诉。对检控对象检控事实责任界定主要也有四中情况:(1)按行政许可先后责任依次由大到小;(2)行业主管机关责任最大,其他行政许可机关按许可先后责任由大到小;(3)各相关部门各打五十大板;(4)只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追究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检控对象及检控事实责任无容置疑必须按照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危害程度及该行为人对造成危害的作用确定,可是在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却屡屡出现检控对象及指控责任错位现象。例如,有个地方在侦办河道非法采砂监管失职渎职案件中,抛却了河道采砂的主管机关河道主管部门,而

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提起了公诉;有个地方在侦办一起粘土窑无照经营失职渎职案件中,对环保部门及工商部门有关人员提起了公诉,但对土地监管部门却没有任何追究等等。凡此种种,不断出现被控人员上诉、上访就在所难免了。在此我们不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进行一下剖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十一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上法律规定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在行政许可立法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的体现。

(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三条“对于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经许可审批的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经营活动,许可审批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许可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凭许可审批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核发营业执照。”及第四条第二款“前款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行

为,公安、国土资源、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许可审批部门(以下简称许可审批部门)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予以查处”的规定是否可以理解《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立法意图是进一步强调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少数以《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侦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检察官认为“工商部门在查处无照经营方面是必须的”而其他部门是“亦应,即可查可不査”(法律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法律上对“应、应该”字眼的理解是“须、必须”)。如果按照这些检察官的说法,无证无照经营工商部门可以包打天下了,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其他行政许可部门的监管责任设定还有什么意义?这种认识明显有违立法精神和立法意图,也有失法律的公平原则。

二、要尊重和参考各部门、各地方的相关规定

2010年以来,据了解不断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失职渎职被诉人以检控对象失当为由向有关部门申诉,其申诉理由基本是依据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部分检察官认为,各地制定的《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只是为落实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种联动机制,属于规范性文件的范畴,不能作为相关部门推脱责任的依据和借口。不能说这些检察官的认识没有道理。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综治

办〔2010〕44号文件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分工,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和相关单位之间信息沟通、工作衔接机制,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建立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长效机制确实是取缔无照经营的长久之策。可以说各地制定的《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是促使各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全面落实《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重要措施,完全符合《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立法精神。不尊重和参考各部门、各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一味追求为法律监督而监督的做法是违反法律监督宗旨和法律监督原则的。

三、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法律监督原则

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涉及多个社会管理领域,涉及众多监管部门。针对不同的监管领域,各相关部门应该承担的监管责任不可能完全一样。凡是需要行政许可的经营活动,在设置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中对实施行政许可部门的权力、责任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对有关特殊行业,相关专业法、特别法中对有关专业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也有明确规定。所以,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侦办无照经营失职渎职案件的法律依据不仅仅只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而是众多的依据分散在众多的法律法规之中。在某一个无照经营失职渎职案件中那个部门有责任、那个部门没责任;那个部门责任大,那个部门责任小。需要从法律法规中去遴选、去分析、去甄别,只抱着《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一部经去念,势必会造成罚不及责、罚过其责、公诉对象错位的诉控错误,损害法律监督机关的公平、正义形象。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6

一、调研为先,缜密初查

当前,贿赂案件具有行业内高发的特点,案件不暴露则已,一旦暴露则是案情重大、复杂的窝案串案,涉及面广,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加强行业调研,开展缜密的初查工作则是检察机关遏制贿赂案件高发势头的有效措施。我院将密切关系民生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就业培训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行业调研对象,具体针对贵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了解了贵阳市劳动保障局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模式,摸清了有关培训的规章制度、实施流程以及相关培训机构的规模、计划实施等情况。在调研中发现其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该项培训自2006年6月开展以来,组织管理松散,资金使用混乱,缺乏监督,权力极易滥用;二是专项资金数额巨大,权钱交易的空间很大;三是在培训资质认定、开班审批、监督检查、资金核付等环节上,贵阳市劳动保障局在监督管理上随意性较大。基于以上几点,我院作出了初步判断:贵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存在滋生腐败的客观条件,其间很有可能存在权钱交易。于是锁定并围绕培训流程的关键环节,改变以往由人到事的办案模式,将主管培训的张伟、宋旭东等人确定为初查对象。对初查对象的个人身份信息、社会关系、财产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从中发现张伟、宋旭东与培训机构有不正常的资金往来,而且张伟拥有的财产价值远远超过其正常收入。此外,我们还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贵阳市劳动保障局纪检部门正在查处培训机构虚假培训、冒领培训资金的问题。

二、对症下药,慎重初战

贿赂案件是一种典型的智力性犯罪,与犯罪嫌疑人的斗智斗勇其实就是侦查与反侦查的智力较量,其间不凡“刀光剑影”。在做了扎实的初查工作的基础上,与当事人“短兵相接”便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但是,初战是否告捷却是万事开头难的题中之意,它将影响到一个案件能否顺利突破,所以要结合案件特点、犯罪嫌疑人特征差异等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慎重首次审讯。在张、宋二人的受贿案件中,我院通过初查,掌握了二人的部分犯罪事实,认为直接接触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怎样打开案件缺口,先动谁才能获得最大、最优的办案效果仍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现实问题。经过推理分析,我院判断:宋旭东2002年才到贵阳市劳动保障局工作,较张伟来说,工作时间较短,社会阅历较浅,相对单纯,问题较轻,容易突破。并且,宋旭东原为张伟的属下,对张伟的情况比较了解。据此,我院当即确定了以宋旭东作为案件突破口,通过查明其受贿事实进而主攻张伟的预审方案。1月21日将宋旭东秘密传唤到案后,预审人员随即对其展开强劲攻势,法律威慑和政策感召并举,适时抛出重要证据,以证促审,其心理防线迅速崩溃,不到8小时,宋旭东就交代了个人受贿的全部事实,还主动提供了张伟和其他人的受贿线索。通过与宋旭东的接触,我们还知悉了张伟疑心过重、生性贪婪、权力欲望极重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与初查中掌握的张伟涉案金额大的情况相吻合。

三、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贿赂案件具有一对一的特点,灵活运用“欲擒故纵,引蛇出洞”的策略,在接触犯罪嫌疑人之前找到其犯罪后的新生证据是解决如何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也是“慎重初战”思想在贿赂犯罪侦查中的具体体现。在突破宋旭东以后,对于张伟是否需要立即抓捕这一问题立刻凸现出来。结合张伟的个性特征,我院分析,虽然他明知宋旭东已被我院抓获,但仍心存侥幸,还处于观望状态,外逃可能性不大。按常识判断,一般人在自己犯罪问题败露以后,均会转移赃款赃物、与关键证人订立攻守同盟,于是我们果断决策,一反常规,另辟蹊径,不行直接抓捕之策,而采“欲擒故纵、引蛇出洞”之略。一方面,我院要求贵阳市劳动保障局纪检部门公开向张伟发出通牒,责令其到我院投案自首,营造其犯罪事实已为我院悉数掌控的态势,制造其本人已是我院瓮中之鳖的假象,以此诱发其内心产生巨大压力,使其在充斥着疑云和挣扎的心理困境中饱受煎熬,阵脚大乱,为我院收集新生证据创造有利之机。另一方面,为确保万无一失,我院秘密加强布控力度,对其采取多种侦查手段,在实施手机跟踪定位的同时,派专人进行化装跟踪,详细观察其一举一动。不出所料,张伟获悉宋旭东案发以后,分别找了多家培训学校订立攻守同盟,并将分散于各家银行的存款提现,统一存入市商业银行的保险箱之中,还在小十字某咖啡屋约见其情人李某。张伟在“消失”了两天之后,于24日上午9时许到我院投案自首。

为了继续实施欲擒故纵的策略,预审人员没有立即对其进行讯问,而是先将其晾在审讯室中,安排专人随时关注其情绪变化。这一“晾”果然奏效,张伟的烦躁情绪不断滋生,阵脚大乱。预审人员伺机而动,于晚上20时许开始审讯。在审讯开端,张伟虽然心理压力很大,但出于自保仍然拒绝交代犯罪事实。于是,预审人员及时调整思路,不谈其受贿问题,而采取迂回战术,直接讯问其两天来的行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张伟表现得既震惊,又疑惑,惊慌失措,神色凝重,办案人员将其在这两天的行踪适时点明后,张伟以为其犯罪事实已为我们全盘掌控,深感大势已去,侥幸心理消失殆尽,心理防线彻底瓦解,随即交代了收受10多家培训机构贿赂的犯罪事实,涉案金额高达104万元。

四、乘胜追击,拓展线索

在以往的办案实践中,侦查人员一般只注意办好个案,不留意深挖犯罪线索。当前,虽然涉嫌贿赂犯罪的举报线索比较多,但是由于举报人的不知情,甚至举报材料还带有个人情感因素,所以此类线索普遍质量不高,可查性不强。于是,在查办个案中深挖、拓展犯罪线索,强化办案的辐射作用便是挖掘可靠线索的重要渠道。在查清宋旭东、张伟涉嫌受贿的基本事实后,我院意识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的腐败问题绝非仅仅限于个案,不能就案办案,浅尝辄止,应当继续对宋旭东、张伟以及涉案的行贿人采取针对性措施。于是,我院紧紧抓住二人期望立功、急欲减轻罪责的迫切心理,进行耐心而深入的教育、动员和感召工作,以期扩大就业培训型案件的战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院深挖发现了省、市、县(区)三级劳动保障部门有关人员涉嫌受贿的众多线索,同时还及时总结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的行贿、受贿规律,为日后查办深挖案件积累经验。

侦办商业贿赂案件 篇7

领域商业贿赂治理

去年,全市卫生系统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力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进一步规范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与办法,初步形成了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较好地预防了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产生。

一、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思想道德机制 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教育是基础,而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起决定因素的是人员素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自身意识上、行为上对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产生抵制和“反腐蚀”的作用。

1、建立新参加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制度。各医疗机构将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和职业道德内容列入新参加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计划内容,主题突出,专题明确,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进行比较系统培训,增强新参加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2、建 立典型引路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利用近年来发生在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将受贿、索贿案情进行通报,通过院刊、院网组织开展反腐治贿案例大讨论,以案说法,以案释疑,以案促廉,做到警钟长鸣。通过观摩警示片、参观监狱、写学习心得等形式,触动其心灵,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开展“维护医学圣洁,弘扬廉洁医风” 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使医务工作人员思想上产生触动。

二、以重点管理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管理机制 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是保障。各地各单位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活动,从规范内部入手,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管事,用制度防范商业贿赂的发生。针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和重点领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临床用药公示通报制度、单品种用药监控制度。出台《关于公布贫困人员孕期保健和平产限额收费服务单位的通知》,去年全市有44家医疗保健机构从6月1日起向社会承诺服务。县级医院平产服务收费限额在1000元内,中心卫生院平产服务收费限额在800元内,分别比原先下降了2/3和1/2。

2、实行了综合性医院之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去年,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台州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之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暂行规定》,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3、建立健全医疗服务 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完善落实各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建立医患双向承诺制度和大额医疗费用开支征求患者意见制度。

4、规范执行行政事业财物会计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凡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折扣、让利、优惠等,都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杜绝科室收入与个人奖金直接挂钩等行为。

5、推行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收受“红包”、馈赠、回扣、提成以及乱收费、私设“小金库”、药品招标等方面列入职业道德积分管理。

三、以预防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预防机制

1、完善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市级医院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市级医院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医疗服务流程等。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人事、财务、采购等事项的民主监督制度,坚决打压和消除滋生药品器械回扣的空间,努力遏止医疗卫生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

2、实行医药购销活动警示制度。对医药销售状况有嫌疑的药品予以警示、对进购状况有嫌疑的药品予以警示、对“大处方”予以警示。实行医药代表登记制度,与医药代表签定反商业 贿赂承诺书。

3、建立医生用药评价制和超常规预警机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对药品、医用器材采购、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管理。推行大处方医生诫勉谈话和大用量药品淘汰制度。如台州医院的药库每月均将上月的药品出库量在前20位的药品进行汇总,并送交监察审计科,由监察审计科进行统计分析,对用药量异常或可疑的药品通过专用药品监控软件进行核实和分析。在每个季末,监察审计科会同药事委员会和质控部对该季度中使用监控药品量排在前3位医生的住院病历、处方进行抽查,并进行书面警示或戒勉谈话。对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合理用药、或连续用药量排在前列的人员,对照《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扣分。同时,对使用量持续偏高或者存在其他可疑情况的,采取停药或更换厂家的处理,XX停药9个品种,5种药品厂家予以更换,有效的遏制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实现了医院药品收入比例降到了40%以下。

4、建立重要岗位人员准入与轮岗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医院对每一位中层干部、科主任及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实行领导告诫谈话签字制度,并实行签名承诺。对财务人员实行轮岗制度。

四、以落实制度为目标,构建防控商业贿赂监督机制 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监督是关键。各地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医院各科室和医务人员的监管,形成防控商业贿赂的监督制约机制。

1、建 立廉洁自律承诺和反腐纠风责任分工制度。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责任分工及评价标准,将治贿工作中防范的重点如防范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行为承诺和参加学术会议廉洁自律承诺等内容一一列入承诺书中。

2、畅通举报商业贿赂渠道。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鼓励职工群众举报。组织专门力量收集、分析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加大查处力度。

3、突出重点,建立落实行风督查通报制度。以各医院采购中心、总务基建、药品耗材使用量大以及重点财物管理方面等部门为重点,每季进行一次针对性的行风工作督查,了解防范措施和制度的落实情况、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有无违规的情况等,在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进行整改,并将督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和通报,使防范商业贿赂的工作落于实处。

专题治理商业贿赂. 篇8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商业贿赂在工程建设、教育、医药等方面的表现,突出了商业贿赂的危害。首先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失灵,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其次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工程建设、医药购销等企业不良行为,败坏了道德风气。最后,商业贿赂导致贪污行为的发生。

2、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方案。

答;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 各相关部门在治理方面应该通力合作。第二,对参与商业贿赂的企业或个人,要在本行业内予以惩治。第三,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立法工作。第四,在市场管理上,政府部门应少插手,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作用。第五,完善举报制度。第六,加强执法力度,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3、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超过1200字的文章。

治理商业贿赂之惑

当前社会市场经济高度繁荣,在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生活和给国家带来gdp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以商业贿赂现象屡禁不止最为突出。国家自从2006年开始大力治理打击商业贿赂现象,至今为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所在,因为如下方面

商业贿赂犯罪主要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商业贿赂犯罪仍然严重。二是具有明

显的行业、领域特点。三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领导干部商业贿赂犯罪突出。在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手中握有实权的各级领导干部。四是大案比例高,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五是窝案、串案现象突出。

有人深忧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而商业贿赂对此难辞其咎。商业贿赂收买的已不仅仅是个体的道德操守,甚至“收买”了一个个行业、领域、部门的商业道德和政治道德。满载着脉脉温情的“红包”,在人情往来之中不动声色、轻而易举地颠覆了秩序、公平与操守: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败坏了政府的廉政形象,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危害了公共服务系统的诚信操守,建筑和产权交易领域的商业贿赂扭曲了公平公正的商业道德„„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正义与公平的大敌。

治理商业贿赂遭遇“界定难”和“治理难”,与法律、制度不完善有关,更与商业贿赂无处不在的“收买”有关。商业贿赂“收买”了法律在公民心中的威严,“收买”了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规则,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无心靠产品品质、价格、服务胜出,而是致力发展“关系网经济”。信仰“关系”胜过信仰“规则”,对于正在建设的法治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力“腐蚀剂”!

面对愈演愈烈的商业贿赂,中央政府的集中严厉打击自然深得民心。但人们担心的是,在尚未形成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之时,高利益化的权力寻租场里,商业贿赂的各种“收买”依然会暗流不断。治理商业贿赂,不仅要让更多的人认识这“收买”之

害,更要有刚性的制度来遏制“收买”之恶。这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治理商业贿赂汇报 篇9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情况的简要汇报

市局监察室孙主任、陆主任:

我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情况

扬邮局103号文《扬州邮政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发后,我局认真组织了学习贯彻,并迅速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分工及职责,同时下发了专门文件宝邮[2006]50号《关于印发<宝应县邮政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此项工作的计划步骤,七月份组织了学习贯彻和调查。目前,即将转入开展自查自纠阶段,各相关专业部门重点对2001年以来在业务发展、工程建设、物质采购、产权转让、行业监管以及其他工作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行为进行自查自报自纠工作。

对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建议:

目前,对邮政相关的业务代办费如何界定什么是企业的正常经济交往还是商业贿赂?我们觉得应该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包

括通过定期抽查会审、把握底线、操作有道、有序等,具体制定个标准。比如:在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中,业务费的发放及一次性代币券或馈赠,超过多少金额或相当于多少金额就应视为是商业贿赂?或超过业务交易的百分之多少的比例为上限?从而,使企业正常的业务费的使用和管理既不违背市场经济的相关规则,又不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制度!这点,对于基层单位来说,比较难以把握和操作。

治理商业贿赂措施 篇10

一、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今年3月份起,区教育局先后召开局机关干部大会、全区各学校校长、书记会议,认 真宣传贯彻、学习领会中央有关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精神和区委区府有关治理商业 贿赂专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工作的认识。会上,局 党委要求各级干部克服与已无关的思想,认真做好宣传学习工作。要求各校充分运 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意义;揭露商业贿赂行为对社 会的危害;提示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和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党章和“入荣八 耻”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诚实守信、尊廉崇廉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自 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形成反对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

二、落实责任,明确职责

为加强对在教育部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 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局相关科室长为成员的区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 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学校、单位要由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专人负责,确保专 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各学校、单位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治 理责任分解到学校(单位)每个领导,落实到有关人员,并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对 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责任。局要求各校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学校、单位要在每月底前向区教育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遇重要情况和重要案件要及时报 告。

三、自查自纠,从严整治

一是全面清理。要求各类学校领导班子都要重视这项清理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 责,对近几年来教材征订、教辅使用、图书订购、学具征订、服务收费、集团购 买、基建工程、招生收费、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认真搞好自 查自纠。

二是及时整改。凡是设有“帐外帐”、“小金库”、“私分回扣”的,一律收缴单 位财务,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各校、单位要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限期整 改。各校要在自查基础上,认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严格办事程 序,堵塞漏洞。要认真检查本单位贯彻落实教育基建工程(维修)招投标管理办 法、学校大宗物品(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学校食堂物品采购管理办法,学校图书 报刊征订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违法违 纪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检查,发现原有制度办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及时进行补 充和完善。

四、突出重点,坚决治理

一是确定重点对象和关键岗位人员。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重点整治发生在机关及 所属学校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与单位工程招投标、选队、学校大宗物资采 购,图书报刊发行等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的行为。教育局明确重点 对象为局机关和学校主要领导(局已印发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项规定)、学校 关键岗位人员。要求各单位必须普遍对有关人员进行反商业贿赂的教育,查找本单 位存在问题,树立诚信经营,廉洁自律的意识。要敦促有问题的人员主动向执纪执法部门交待,争取从宽,从轻处理。

二是加强检查和督查。教育局已于5月8日发出通知,在各校自查基础上,局将于6至 7月进行抽查,10月份区教育局、教育工会将会同区党风办、区总工会对各校进行以 治理商业贿赂为重点的校务公开工作督查。对于发现情节轻微的予以批评教育为 主;对于情节严重的要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于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 重点整治。

五、加强源头防治,建立长效机制。

治理商业贿赂是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把集中整治与构建惩防体系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防 治商业贿赂的力度。区教育系统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政(校)务工 作,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区教育局以深化校务公开为龙头,5月底按新要求制订校务 公开评估标准并印发到学校。要求各校围绕治理商业贿赂这一重点重新修订校务公 开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和领域,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岗位、重 点时段,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同时,进 一步完善学校财务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强对基建工程和设备、教 材、图书等大宗物资采购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经济往来 中的回扣、折扣、手续费等项管理监督制度。

区教育局还要求局机关和各校要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党 章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践活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对各级权力运 行的监督,严明纪律、严格管理、树立教育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 象。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见利主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诈欺骗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筑牢思想 道德防线,同时,逐步完善惩防体系,防止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防治商 业贿赂。

自2006年6月北京教育系统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以来,我院各单位按统一要求进行了自查自纠,并制定了各自的整改办法。从各单位自查情况来看,我院绝大多数单位没有发现商业贿赂的行为。对图书馆接受购书回扣的问题,学院已于三月份作出相应的处理。图书馆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整改办法,如制定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图

书采购管理规定》,规范了图书采购程序。校医院对药品采购中的回扣已按规定入账。旅游教育出版社在自查中对图书发行中有可能发生商业贿赂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为预防商业贿赂,加强了对各环节的管理。保卫处对保安公司给予的少量劳务费进行了明示,并按要求入账。虽然,在这次自查过程中没有发现重大的商业贿赂行为,但在图书采购、医药采购、基建工程招标、出版发行、大宗物资采购等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上还是存有发生商业贿赂的可能。为了防止发生商业贿赂,减少有关部门的干部犯错误的机率,从而保证学院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继续加强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宣传教育,力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治理到位。通过深入教育,使全院的教职员工都能认清什么是商业贿赂及其危害,认清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使商业贿赂的行为在各个部门单位不能得逞。

1、关于什么是商业贿赂及其危害,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折扣”和“回扣”等事项由院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发文件到各单位各部门,全院各单位各部门加强管理,防止商业贿赂。

责任部门:院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完成时限:2006年9月

2、利用院报、橱窗专栏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加强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宣传,最大限度的扩大告知范围,增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透明度,教育教职员工认清商业贿赂及其危害,了解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部门:宣传部、纪监审办

完成时限:2006年9月

3、组织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第60号令《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有关行政法规条文的解释》使有关的人员能认识到商业贿赂的严重性,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回扣”和“折扣”,从而能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工作。

责任部门:图书馆、资产处、后勤管理处、出版社、院工会

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

完成时限:2006年9月

二、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预防商业贿赂。对现有制度中涉及防止商业贿赂的条款进行修订和细化,对需要增加防止商业贿赂内容的制度中增加相应规定。

1、院办负责修订完善《关于印章的使用管理规定》,明确没有学院的授权,二级单位无权对外签订任何合同或协议,防止发生越权行为。

2、财务处负责修订《学院经济管理办法》,明确各二级单位各种收费、创收、利润分配、经费使用、票据报销等相关规定和程序,负有对各种报销单据合法性的审核责任,确保各种入账手续合规合法。

3、图书馆、出版社、后勤管理处、资产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要求,明确责任人,防止发生因管理不到位而出现商业贿赂的行为。

以上工作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2006年10月前完成。

三、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规划。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学院与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签订《预防商业贿赂承诺书》,把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对象扩大到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

责任部门:纪监审办

完成时限:2006年9月

四、畅通举报渠道,积极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学院设立商业贿赂举报电话:65778594,电子信箱jjs@bisu.edu.cn,对署名的举报电话和电子邮件及时核查,及时回复,对查证属实的人和事,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不署名的举报信息,及时登记,积极调查。同时加强与院党风廉政建设义务监督员的联系,进一步发挥各总支、直属支部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及时提醒有关人员,防止出现商业贿赂。

责任部门:纪监审办。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澄清是非标准,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上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增强预防商业贿赂的主动性,严守纪律,执行制度,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责任部门:组织部、宣传部

完成时限:2006年12月前。

近日,磐安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开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开通了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教育行政机关、学校以及教师商业行为的监督渠道。

据悉,立足教育系统面广、事杂、服务内容多,有滋生商业贿赂土壤的实际,磐安县教

上一篇:幼师综合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买书叙事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