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2024-08-01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通用8篇)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1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

期规划纲要》——发展思路

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一体双翼”,即围绕一个战略主体,选择两大发展方向,逐步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1、一个战略主体: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提升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持久不懈的努力,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由大到强。

——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提供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

——重视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技术发明;

——以应用为导向,加快集成创新,大力促进以网络与系统为中心的多种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两大发展方向:面向发展瓶颈和重大应用两大方向实现技术突破

——紧贴战略需求,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紧贴国家战略需求,集全国之力攻关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电子元器件等重大战略性基础科技,超前谋划,以应用为导向,将研发和设计融入网络、装备、整机和系统的建设中,通过持续努力,逐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最终突破发展瓶颈。——面向重大应用,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

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面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

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国家信息化建设与重大应用,推进“三网融合”,在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的突破。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2

关键词:烟草,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架构

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江苏省烟草专卖局 (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 以下简称江苏烟草) 隶属国家烟草专卖局 (中国烟草总公司, 以下简称国家局) , 下辖13个市烟草专卖局 (公司) , 负责全省烟草专卖监督管理和卷烟销售工作。烟草行业长期面临着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4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国家局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卷烟上水平”这一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江苏烟草审时度势, 提出通过深入实施“创商业品牌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和“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贯彻落实“卷烟上水平”任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战略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信息化与江苏烟草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支撑并引领发展。

本文参考TOGAF (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 企业架构设计方法对江苏烟草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研究, 从现状和差距分析入手, 提出江苏烟草未来5年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任务, 进而对信息化应用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进行架构设计, 最后给出重点建设项目和实施计划。

1. 现状和差距分析

在应用方面,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管理决策3大应用体系基本形成, 应用系统覆盖卷烟营销、物流配送、专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办公等业务。但是, 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现有营销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现代营销未来发展的需要, 如网络营销、精准营销、终端管理、品牌培育等;专卖综合管理和专卖内管功能不足;协同办公功能不充分, 与业务管理系统缺乏有效的衔接, 移动办公应用不充分;全省统一集中集成的财务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成, 人力资源系统功能不全面, 应用不充分;分析应用功能不丰富,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不够。

在技术方面, 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是, 缺乏企业级的数据字典、信息分类与编码库、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统一的数据集成交换平台;缺乏跨业务领域的企业级流程管控平台, 造成对企业级流程无法配置、监控、调用和发布;缺乏全局业务组件模型, 尚未建立起企业级服务总线, 造成模块复用率低, 应用整合难度大;缺乏企业级信息门户, 尚未建立起全省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机制;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尚未建立起全省统一的数据备份恢复、网络防护、网络信任体系, 主机存储条块分割, 资源利用率低。

在管理方面, 组织机构不断健全, 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已经拥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 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 对需求受理、变更缺乏评估、审核、跟踪和控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完善, 缺乏项目后评估的科学方法, IT供应商管理不健全, 缺少战略合作伙伴;运维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技术手段不先进, 应急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信息安全管理有待加强;尚未建立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体系, IT投资回报率难以量化, 缺乏IT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 按照战略导向、架构规划、流程管控、信息整合、业务提升的思路, 整体推进信息化, 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深化“3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切实做到2化深度融合, 成为“卷烟上水平”的有力支撑。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系统设计、资源共享, 统一领导、整体推进, 优质高效、安全规范。

主要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 实现信息化应用、技术、管理上水平、创一流, 就是指引领一体化“数字烟草”建设的企业架构基本成型, 信息化应用更加深入, 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整体应用上水平, 创行业一流;支撑一体化“数字烟草”建设的技术平台基本搭建完成, 集成整合共享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整体技术上水平, 创行业一流;IT治理机制初步建立, IT治理结构合理有效, 信息中心的能力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标准化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IT供应商管理、IT绩效管理相对成熟, 整体管理上水平, 创行业一流。

主要任务:建设数据中心, 搭建应用集成平台, 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化治理管理体系, 简言之, 就是“1个中心、1个平台、3大应用、4项保障”。

3. 信息化应用体系规划

信息化应用体系主要包括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

江苏烟草总体业务架构框架如图1所示, 它反映了江苏烟草在卷烟流通环节的商业价值创造能力和方式, 即以人力资源、行政办公、会计核算、IT服务、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为支撑, 以战略规划、决策指挥、经济运行、计划管理、财务审计、对标与贯标、专卖管理与专卖内管、纪检监察为管控措施, 以卷烟流通服务为核心, 实现专卖管理体制下在卷烟流通环节的价值创造。

江苏烟草数据架构由数据定义、数据分布与数据管理3部分组成。从数据定义的概念模型来看, 江苏烟草有营销、物流、专卖、内部监管、基础管理、公共等5个大类、28个小类的业务数据域 (见图2) ;从数据系统分布来看, 江苏烟草采用2级5层的模式, 即省、市2级部署, 公共型数据 (CDS) 、事务型数据 (TDS) 、操作型数据 (ODS) 、数据仓库 (DW) 和数据集市 (DM) 等5层 (见图3) ;从数据管理来看, 主要包括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及数据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 同时需要从制度、组织、流程和技术等方面建立数据管理配套机制。

江苏烟草应用架构由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决策3类应用体系构成, 覆盖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专卖管理、基础管理、内部监管5大业务领域的关键业务活动, 是江苏烟草应用系统的整体框架, 是一体化“数字烟草”在信息化应用上的具体体现 (见图4) 。

4. 信息化技术体系规划

信息化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总体技术路线、总体技术架构、信息化标准化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4部分内容。

江苏烟草总体技术路线遵循行业“1中心” (数据中心) 、“1平台” (应用集成平台) 的总体技术要求, 采用层次化、组件化、流程化、平台化、虚拟化的方法, 体现应用驱动原则、集成整合原则、复用共享原则、先进实用原则、简单易维护原则;在技术部署方式上, 未来几年, 管控分析型的信息系统原则上全部采用省集中部署模式, 部分业务型的信息系统在条件成熟时也采用省集中部署模式;在技术选择上, 密切跟踪云计算技术, 在有条件的地方用云计算的思想方法开展信息化建设, 逐步形成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应用云, 密切跟踪并应用无线互联技术, 大力发展移动应用, 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获取, 提升企业员工协同办公水平, 增强信息系统的黏性, 密切跟踪并应用地理信息和位置服务技术, 提高业务运行的直观性、精准性和科学性, 密切跟踪并应用商业智能技术, 深入推进现代烟草建设。

江苏烟草总体技术架构按照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设计, 由终端、门户、应用、数据和设施5个技术层次构成, 采用层次化、平台化、组件化、流程化设计思想, 改变原来各个应用系统独立运行、独占资源的纵向竖井模式, 通过统一的门户层技术、组件化和流程化的应用层技术、集成的数据层技术、虚拟化的基础设施层技术, 构建流程贯通、资源共享的技术架构, 保障一体化“数字烟草”的技术实现, 如图5所示。

江苏烟草信息化标准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标准体系、标准运行机制和标准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 首先遵循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其次根据信息化工作需要, 参考国内、国际相关标准规范, 编制信息化标准, 力争提升为行业标准。

江苏烟草信息安全的保障思路是紧紧围绕信息化发展战略, 牢固树立信息安全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理念;以等级保护为抓手, 提升能力, 突出重点, 实现管理与技术同步;以保障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为主线, 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正确处理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安全的关系;以建设动态防护和静态保障相结合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为主要任务, 使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5. 信息化管理体系规划

信息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控模式分析与发展定位、IT组织结构与职能治理、制度与流程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江苏烟草实际, 提出由省、市2级信息中心和业务部门联合的混合管控模式, 横向上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协作, 由各级信息中心与业务部门联合进行信息化决策、建设和管理, 实现业务需求与IT技术的深度融合, 纵向上加强省局信息中心对各市局信息中心的监督、指导和服务能力, 由省局信息中心组织制定全省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标准、规范和流程, 对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控制, 各市局信息中心在整体规划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下, 向省局申请开展有特色的创新项目, 以满足各单位业务的创新性要求;信息中心的发展定位一般分为技术支撑型、应用导向型、业务伙伴型、战略驱动型4个层次, 现阶段江苏烟草处于应用导向型的中级阶段, 未来5年要完成向应用导向型的高级阶段提升, 并逐步向业务伙伴型转变。江苏烟草IT组织结构是混合管控模式落地的组织保障, 对应着信息化管理架构的3个层次, 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是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和IT供应商共同参与、分级管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制度和流程治理方面, 江苏烟草将着力在IT规划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安全运维、绩效评价及培训管理等方面完善制度和优化流程, 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制定明确且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引进、培养人才,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6. 信息化实施计划

建设一体化“数字烟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未来江苏烟草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 既要考虑投资风险、先后次序、轻重缓急, 又要协调一致、整体推进, 因此, 必须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根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 以“流程管控、信息整合、业务提升”为主线, 重点抓住“数据中心及分析应用”和“应用集成平台及贯标”这2个支撑一体化“数字烟草”建设的信息化项目, 整体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管理决策、信息化保障工程建设。未来5年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5大工程15个项目, 分别是一体化“数字烟草”基础工程 (数据中心及分析应用、应用集成平台及贯标) 、电子政务工程 (专卖信息化升级改造、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内外部网站升级改造) 、电子商务工程 (营销系统升级改造、物流系统升级改造) 、管理决策工程 (财务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人力资源系统升级改造、IT运维管理系统建设) 、信息化保障工程 (网络系统升级改造、虚拟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系统升级改造、灾备中心一期建设、机房完善) 。

参考文献

[1]prof.Rachel Harrison.TOGAF Version 8.1.1 Enterprise Edition Study Guide[M].Zaltbommel:The Open Group, 2007.

[2]于海澜.企业架构:价值网络时代企业成功的运营模式[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9.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3

近日,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规划》指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五大主要任务。一是夯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包括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融合,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二是加快信息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包括加快推进种植业信息化,加快推进养殖业信息化,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三是助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包括提升农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示范,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四是推进农业政务管理迈上新台阶,包括推进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五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局面,包括打造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探索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信息技术三年发展规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指示,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发展基础:

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24个教学班,已建立了校园网络,除部分专用室外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我校拥有学生电脑房,学生专用电脑50台,教师办公专用电脑48台,多媒体教学设备26套。已建立学校网站,现正在加紧完善中。

教师素质不断提高。高学历、年青化的教师队伍,使学校信息化发展有了很大的潜力与后劲。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也已广泛用于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几年来,学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成立了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小组,配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三、发展目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并要求“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因此,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完善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

四、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研领域以及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以教育信息化促教育现代化,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整体水平。

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硬件:

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购置一批搭建校园网的设备,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逐步建立师生电子阅览室,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电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逐步更新一批配置较老、已进入维护高频期的设备,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进一步规范设备的使用。

软件:

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

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不断维护和建设好学校网站,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2、资源建设:

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继续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

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网络管理人员培训:

对已有的2名网络管理人员,继续安排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之内,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5、开展课题实践研究:

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指导方针是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3年后争取有网络研究课题在市级立项。

五、实施策略:

1、完善信息化校园环境

在学校原有的配套硬件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优化学校综合网络平台的教学、管理、操作系统,形成灵活、高效、便捷的学校资源系统,创建多媒体化的校园网络教研训为一体的应用大环境。

2、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

依托全市的信息中心,构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平台。为教师搜寻、重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互动共享的平台。

细化实施各具体目标,真抓实干,力争到位。教育信息化学习、应用环境的建设,要做为学校目前工作的主要方面来抓,转变观念,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逐步到位。完成网络资源室的扩建建设,初步建成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库。完成校园网升级建设,为教师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备课、学校管理、日常办公、学生学习、自学、咨询、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依据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

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切实做好全体成员信息技术的考核和评估,以此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

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

学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思想上促使他们观念更新,在行为上促使他们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

教科研室和信息技术小组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

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根据师生联网安全保护条例,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规范师生上网行为,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7、加强维护:

时刻注重校园网络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七、推进计划:

1、2010学推进计划:

(1)达成指标:

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购置一批搭建校园网的设备,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具体措施:

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淘汰一批老旧无法使用的设备,为教师配备进行教学使用的信息设备。

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开始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开展教学课件的评比、学生网页的评比、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承担上级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科研课题任务,切实做好课题申报和开展、实施工作。

2、2011学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校园网基本建设完成。

课堂教学在“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随手可得”,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2)具体措施:

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基本达成,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尽量保证24小时不断网。

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同时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竞赛,并且有所进步。

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

积极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积累本校的教学精品课例,以点带面,促进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初步收集课题研究材料。

3、2012学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学校的各种建设应该都到位了,学校的网站已初具规模,每个教室也有了电脑和投影仪了。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较好的进步,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类竞赛中有所斩获。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建设并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促成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

(2)具体措施: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至少每月使用2次多媒体。

开设课程,发展特色教育。技术组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正常有效地开展以下课程:①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②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③信息学奥赛。

突出奖励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中做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教师,从而提高教师个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篇5

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产业局

二〇〇六年十月

目 录

一、“十五”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回顾………………………………………………….2

(一)发展现状......................................................................................................2

(二)存在问题......................................................................................................4

二、“十一五”广西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分析………………………….5

(一)信息产业面临着积极有利的发展形势......................................................5

(二)广西面临着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6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总体发展思路…………………………………………..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目标......................................................................................................8

(三)发展思路......................................................................................................9

四、发展重点…………………………………………………………………………..10

(一)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0

(二)九大重点工程.............................................................................................11

五、主要政策措施…………………………………………………………………….14

(一)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宏观协调与指导....................................................14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14

(三)采取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跟进等方式,加大对我区信息产业的投入....................................................................................................................................15

(四)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做好服务工作........................................................16

(五)完善广西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16

(六)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培优扶强,全力推进广西信息产业快速发展........................................................................................................................................16

(七)切实加强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实施以人才促发展战略....17

(八)加大无线电管理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无线电管理法规体系........................................................................................................................................18 附件1: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分布示意图 附件2: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专项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送审稿)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十六大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部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我区“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46号)的要求,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广西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

一、“十五”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增速不断加快。“十五”年均增长速度达25.2%,为同期广西GDP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比“九五”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0.2个百分点。产业已具备了基本的发展规模和快速发展的基础。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3亿元,出口交货值4.93亿元。在产业体系方面,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电力自动化、应用软件五个领域有相对优势和特色,具备了基本的发展规模;在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桂林市以通信产品为主、北海市以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为主、南宁市以应用软件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贺州、梧州、玉林、柳州等市也逐步形成了适合各自实际、特色鲜明的产业增长点;在企业结构优化方面,形成了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NEC无线通信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骨干企业的作用和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200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9家,产值超过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达5家,占全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73%。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产值占全行业的52.4%。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国营长海机器厂等一批企业成功实现股份制改造;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形成了以光通信、数字微波通信设备为代表的通信产品,以片式电阻、敏感元件、传感器、多层印刷电路板等为代表的新型元器件产品,以汽车故障检测仪、数显量具、医疗电子仪器为代表的应用电子产品,以配电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代表的电力自动化设备等产品结构。掌上电脑、网络计算机、汽车电子产品、现代通讯产品等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也正在形成,产品结构逐渐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软件产业快速成长,并在应用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产品涉及了交通、教育、卫生、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行业应用领域,部分产品和技术具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广西“十五”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我区坚持应用为主、务实推进的方针,在信息化推进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政务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十五”期间,我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无线电监测网的统一技术体制和规范要求,完成了部分A级监测站中心固定站、简易监测站、移动监测站的建设工作,为开展日常无线电管理工作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二)存在问题

我区信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一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例较小。“十五”期间,广西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25.2%,而同期全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42.4%;二是产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缺乏配套能力,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扩张;三是对信息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还未建立起风险投资机制;四是缺乏具有竞争力、能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五是产品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能形成规模的主导产品;六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七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管理经营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带头人,人才总量不足,有些急需的人才外流严重。信息化建设的法制环境有待加强,在规范管理和体系建设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无线电事业的飞速发展,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使用的频段也向宽带、高频段发展,而目前我们缺乏对这些新技术、新业务和频段的监测手段,影响了日常监测工作的开展;我区边境地区、海上地区的无线电管理监管手段弱,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十一五”广西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分析

(一)信息产业面临着积极有利的发展形势

伴随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信息产业将逐步超越传统意义上第一、二产业,在经济中居突出地位,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不断推动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全球IT产业内部重组及IT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已形成了新一轮的产业国际性梯度大转移,转移方向正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这给我国发展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从全球市场趋势和发展环境来看,我国信息产业正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优势。我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加工、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多年来,我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三倍于GDP的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整体规模居全球第三(其中硬件制造业居全球第二)。我国信息产业正处于21世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为我国信息产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扩大内需、加快信息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等战略举措,激发了社会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的需求,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十一五”期间,国发[2000]18号文件的进一步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以及《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配套措施的制定,都将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广西面临着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国家确立的大西南出海出境大通道前沿,也是东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以及大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特殊优势,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广西迎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政策倾斜措施;信息产业部《关于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对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结构调整和政策扶持力度,这将更有利于拉动广西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广西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对接东盟的最前沿,优越的地缘优势更给我区的信息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广西毗邻的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聚集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的IT产品加工密集带,聚集了大量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广西的信息产业必将随着该聚集区的扩张和产业辐射而获得较大的发展。正在实施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粤桂两省(区)全面合作,也将有助于加速广西与广东两省(区)信息产业的结构布局优化和转移对接。在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广西是联结广东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电力、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必定在融入“泛珠三角”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圈、实现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对接、加入区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等方面,拥有更为直接和广泛的产业发展机遇。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推进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目标。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构建和谐广西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要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要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加快发展先进制 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设立专门的章节“积极推进信息化”,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及要求,同时还把电子信息作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突破口之一,由此确立了发展信息产业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广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紧紧围绕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给广西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以发展为主题,以需求促发展,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幅度扩张,振兴广西信息产业。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区信息产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发展总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档次”,朝着产业规模大、产品结构优、外向成份高、经济效益好的方向超常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得到显著提高,初步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升级的产业;营造信息化法制环境,明显提高重点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建立区域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建成陆地边境和海上区域、重要城市的无线电监测网,实现对边境与水上无线电的有效监管。

主要经济指标:“十一五”期间,广西信息产业保持年均30%左右的发展速度,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测算,2010年末广西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左右,增加值30亿元,利税15亿元,出口2.8亿美元。

(三)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广西信息产业实施“139”工程,即:贯通一条产业带,建设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九大重点工程。

贯通一条产业带。就是以桂林至北海的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城市为区域中心,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相互配套、相互支撑、软硬结合”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广西信息产业经济带。同时,支持玉林、梧州、贺州等地承接东部电子产业转移。

建设三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根据目前我区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南宁、桂林、北海三个中心城市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特色,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中心城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较大、科研开发能力较强、骨干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相对较完善的优势,“十一五”期间我区将 重点建设南宁、桂林、北海三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发挥其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引导我区电子信息产业良性发展,做大我区电子信息产业。

实施九大重点工程。即:

1、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

2、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工程

3、电子商务工程

4、软件产业工程

5、新型电子元器件与材料工程

6、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重点工程

7、通信与广播电视设备工程

8、汽车与应用电子产品工程

9、无线电管理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工程

四、发展重点

(一)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南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城市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利用政府层面上的交流桥梁和产业发展引导作用,政企联动,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软件产业。以3C(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融合为契机,发展新一代宽带接入与网络安全、智能交通、移动网络应用、新一代数字视听产品等。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2、桂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桂林市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依托现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和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桂林国家高新区信息产业园区和铁山工业园区为核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通信及相关配套产品和企业聚集地。重点发展新型光通信产品、数字微波通信产品、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医疗电子产品、传感器等产品,以及信息安全、大型行业应用类软件等。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3、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发展园区经济。按照规模经济、综合配套的要求做好园区的招商引资和服务环境建设,发挥园区经济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逐步将北海建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信息产业中心城市。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网络计算机、信息家电、软件和系统集成等产品。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二)九大重点工程

1、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

联合涉农部门,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基础和信息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发展 农村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建设工程

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立的机遇,为提升南宁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以及广西走向国际化合作舞台,完善信息基础,加快应用系统开发。围绕中国—东盟博览会“一个宗旨,一个重点,五大内容,五个结合”的总体定位,加快面向东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信息联网和信息交换,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平台,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为中国—东盟区域城市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

3、电子商务工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的要求,按照五个“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电子签名法》实施的推进和落实工作,大力推广数字证书的应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广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一批广西优势、特色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广西电子口岸;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完善广西数字证书(CA)认证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物流体系。

4、软件产业工程

以软件园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好南宁、桂林、北海三大软件园区,推动软件产业快速扩张。

加快嵌入式软件和中间件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支持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扩大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规模,积极开拓软件外包市场。

推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嵌入式”实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5、新型电子元器件与材料工程

重点发展表面贴装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及材料、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高频频率器件、集成电路后封装、高层印刷电路板、电子专用材料等九个方面产品。

6、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重点工程

重点发展多媒体移动智能终端产品、新型网络计算机产品、下一代互联网的固网宽带接入产品、移动网络互联与接入产品、网络安全与控制产品等。

7、通信与广播电视设备工程

以引进为主,推动光通信、数字通信、数字电视、移动3G网络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新型光通信产品、数字微波通信产品、第三代移动网络接入与传输产品、第三代移动网络 终端产品、数字电视网络接入与传输产品及其终端产品等。

8、汽车与应用电子产品工程

重点发展车载多媒体移动通信、汽车故障检测、汽车电子控制等汽车电子产品,智能交通和GIS导航以及医疗电子、信息家电等应用电子产品。

9、无线电管理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工程

科学规划无线电频率资源,进一步建设全区无线电监测网,实现全区统一指挥调度,重点建设无线电设台用户密度、边境地区及军事重点区域的监测网,形成重点区域的监测覆盖,提高对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监测能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效率。

五、主要政策措施

(一)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宏观协调与指导

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改变信息产业交叉管理和缺乏对口支撑管理体系的局面。强化规划的指导地位,保持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加强信息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研究,定期发布信息产业投资指南,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法规和标准,防止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资源重复配置,加强对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抓住世界信息产业向我国转移、东部信息产业发达地区向我区 转移的多重机遇,充分认识吸引区外、境外资金和项目对我区信息产业实现跨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的招商引资方式,主动降低门槛,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加强宣传,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活动,努力吸引区外、境外资金和项目进入我区投资发展。

(三)采取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跟进等方式,加大对我区信息产业的投入

政府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引导和政策激励的力度,加大对信息产业的风险投入,更好地引导资本流向,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争取设立广西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主要用于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投资引导;作为种子资金和招商引资的前期资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完善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配套建设;作为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的配套资金,争取国家对广西信息产业项目的更多支持。

创建广西信息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支持优势、龙头企业多渠道融资,建立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通过灵活、完善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本投入到信息产业,向有关风险投资机构推介产业化投资建设项目。同时,要加强服务工作,包括组织开展项目策划培训、最新政策指导、产业技术 发展趋势介绍等服务。

(四)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加强项目管理与跟踪服务,建立项目库,掌握重大项目建设动态。积极跟踪项目进展和落实情况,对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和财政给予资金支持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服务与调查。实时跟踪项目引进、资金落实、建设生产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情况,做好协调和疏通工作,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力求项目投资建设取得实效。

(五)完善广西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针对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或综合集成,努力形成科研、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应用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大力支持信息产业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提高企业信息产品开发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研发中心的作用,形成我区在软件、微波通信、光通信三大重点发展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积极引导行业重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六)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培优扶强,全力推进广西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 的各项鼓励政策,并积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广西信息产业,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实现广西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实施广西信息产业强优企业发展计划和重点培育骨干企业的发展战略,重点加强指导和扶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精”,扩大行业整体规模。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织有实力的企业成立广西信息产业发展联盟,由该联盟按市场原则,自主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与技术成果持有方合作实施产业化建设。

(七)切实加强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实施以人才促发展战略

通过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形成市场对信息产业人才的强大需求力,促进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适应信息时代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建设应用层面较齐备的高素质的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继续加大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加强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引资与引智并重,在引进资金或项目的同时,加强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高、精、尖项目的引 进,确保引进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实行“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推行兼职兼薪制度,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广西人才小高地专项资金,加大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高级技能人才及符合产业要求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各级政府、各相关企业设立配套资金和激励机制,共同加快广西信息产业人才小高地的建设。

(八)加大无线电管理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无线电管理法规体系

争取地方政府把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技术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政府发展规划,并给予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技术设施建设用地、设备购置等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强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执法队伍,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附件2:

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专项

1、涉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专项

联合各涉农部门如:农业、科技、水利、畜牧水产、林业、气象、交通、粮食、教育、金融、税务、卫生防疫等部门,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涉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基础,为广大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以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业科技培训等,切实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和谐发展问题。

2、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专项 主要建设:可满足10万家企业进行在线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包括商品展示系统、商品交易系统、项目招标系统、商品拍卖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企业信用系统、电子口岸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等10个电子商务应用子系统;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数据中心和通信中心;通过电子口岸系统,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的网络联接和数据共享、交换;升级和完善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直接服务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综合服务和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卫生防疫管理信息系统、食品监管信息系统、城市客服中心、多媒体信息亭和查询系统、城市“一卡通”系统、城市公 共安全信息处理中心等。该专项以直接服务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为目标,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整体推进”的建设原则,走整合发展的道路,采用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体系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标准化的城市管理、运营和服务的信息综合平台。

3、广西数字证书认证体系建设专项

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安全可靠、功能完善、易于扩展、配置灵活和易用的PKI/CA平台,同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以广西CA的需求为基础,建立一套完整的PKI/CA平台使用制度、使用流程和管理规范,确保数字认证中心的正常运营、维护和使用。实现发放个人邮件证书、个人身份证书、企业身份证书、服务器证书、代码签名证书等5类数字证书,满足500个业务受理点、签发证书1000万张和10年证书保存期的要求。建设目标是:为广西电子商务提供电子认证服务,以解决好电子商务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以及身份确认、电子签名和访问控制等问题,对我区的电子政务、工商年检、网上报税、质量技术监督、金融证券、文教卫生等众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也将发挥重大的推进作用。

4、旅游行业信息在线管理与营销DIMOS系统建设专项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建立、系统软件平台集成、旅游行业大型中心数据库建立、广西旅游官方信息网站、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办公自动化及旅游企业经营自动 化系统五大部分,其中以中心数据库建设为系统建设核心。该系统将按照“广西旅游门户集群网站”的标准进行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具有在线信息查询、行政管理部门在线处理游客投诉服务功能、旅游企业提供在线预定功能、银行在线支付功能、交互性动态管理功能的大型旅游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旅游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旅游企业经营自动化、管理时空最大化的目标。

5、软件园(出口基地)建设专项

南宁软件园。在已完成的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二期工程开发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0亩,主要完成软件研究开发中心、测评中心、培训中心及相应配套的设施建设,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努力建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桂林软件园。在加快建设中软(桂林)出口基地的基础上,发挥桂林市风景人文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开发企业,重点开发、生产各类通信、教育、旅游等应用软件,逐步发展成为我区重要的软件基地。

北海银河软件科技园。园区占地面积500亩,重点发展电力自动化软件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和服务。

6、软件中间件及其应用产品产业化专项

积极鼓励软件中间件及其应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在原已开发出“事务中间件”及其系列化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升级关键技术,并建设“五心一室”,即标准研究中心、应用产品研发中心、网络运营中心、产品测试中心、全国营销中心和网络以及中间件核心实验室,实现产业化生产。

7、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化建设专项

重点发展片式电阻、氧化锌压敏电阻、位移传感器、多层印刷电路板、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功率器件、片式封装晶体管、新型24引线小外形贴片式集成电路、SOT-23片式封装晶体管、锂聚合物电池等产品。

8、新型电子材料研制与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中高压腐蚀化成电子铝箔、高纯度多晶硅、纳米铟钯材、二氧化锆、抗电磁干扰的软磁铁氧体材料、无铅电子材料等产品。

9、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IPv6的移动多媒体智能终端、新型网络计算机、智能化掌上电脑、流媒体集群服务器、小型固网宽带接入交换机和路由器、移动网络接入路由器、高速无线接入设备、网络安全与控制产品、税控收款机、RFID电子标签、存储设备、电脑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等产品。

10、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结算系统、智能型现场监制装置等电力自动化系统产品、变压器等电气设备。

11、通信设备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光通信多业务传输平台设备、无线光通信设备、光纤以太网交换机、光纤SDH传输设备、光纤CATV传输系统、光放 大设备等光通信产品,GSM、CDMA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数字微波通信产品,以及大功率模块化逆变电源、智能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等。

12、数字电视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数字电视传输与接入系统、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数字有线电视接收机、机顶盒等产品。

13、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汽车智能仪表、汽车智能电子避震系统、汽车故障智能快速检测系统、GIS智能导航系统、自动离合器、雨刮控制器、车载多媒体数字视听产品等汽车电子产品。

14、信息家电系列产品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智能化家庭网络系统、家庭数字多媒体益智娱乐终端、智能电话机等产品。

15、医疗电子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专项

重点发展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高速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器、自动图像识别尿沉渣分析系统、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器、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酶标仪、超高倍智能变焦数码显微分析仪、新型数字化脑电图仪、数字遥控诊断高频X射线机、数字式多通道人工耳蜗等医疗电子产品。

16、西南边境区域“十一五”无线电管理建设专项 总投资3亿元,建设经费主要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频率占用费中解决。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建立,西南边境区域作为连接港澳、华南、中南 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成为中国参与东盟区域合作的主体和前沿,在亚洲太平洋经济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随着西南边境区域各类无线台(站)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目前出现了西南边境区域在用频率配置不够合理,边境、沿海区域无线电频率使用和台站管理相对滞后;无线电管理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大部分边境区域和多数重要口岸、港口不在无线电监测网覆盖范围内,要解决好上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在“十一五”期间加强西南边境区域无线电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专项的建设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加大西南区域陆地边境和海上区域无线电监测网建设,建设西南边境区域无线电管理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区域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7、广西“十一五”无线电管理建设专项

经费预算3.8亿元。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转移支付的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和自治区政府拨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法规建设,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监测网、设备检测网等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18、信息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专项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篇6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4、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5、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6、通过教研组特色网站的建立,为教师、学生提供、充实教育信息资源。在实践反思总结中推广教育信息化应用做法和经验,由实验点逐步铺开。

7、建立教师电子荣誉手册,完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体系。

五、实施策略:立足学校,局部推进,总结经验,带动全体。

六、实施方案 基础性项目:

项目一:创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1、校园信息化环境创设

●目标:营造校园信息化环境,让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里。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努力提升学校信息化教育生态品味。

●措施:

(1)以创建市信息化应用实验校为目标,全校师生集思广益,对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形象精心规划、整体布局、实践调整。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行动口号、会标、标语牌等视觉识别系统。利用学校的走廊文化,开设信息专廊。

(2)学校、班级、各部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脑月、科技月、艺术月、体育月、读书月等活动,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校园主题文化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不同教育内涵和文化追求。

●达成度:

(1)学校环境的显性布置。(2)学校主题活动月展示。

2、完善学校信息化应用设施

●目标:通过设施的完善,为更好更快的推进信息化进程做好物质准备。●措施:(1)根据市教委对创建市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硬件配备要求,在市、区教育局、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2)学校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建立和完善学生电子阅览室、信息化专用工作室等网络设施,优化学校综合网络平台的教学、管理、评价、操作功能。

●达成度:信息化配备的升级。

项目二: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1、建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目标: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设立,为实验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措施:

(1)由校长亲自担任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书记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定期召开学校信息化推进会议,了解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合理规划。

(2)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以信息化管理为已任,分别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及反馈领域实施计算机管理,尤其是校务、教务、总务、档案、人事管理、学籍管理等,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达成度: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实效显性和相关的会议记录。

2、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

●目标:制度是实验持续的支撑,形成稳定的制度资源,对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措施:

(1)修订和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房、网络、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教师学生培训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和信息化课题资料管理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和完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专业培训、教研活动中教师教育信息应用意识、态度、能力等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成为被评价者自我表现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内化、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

●达成度:制度的公示和执行。发展性项目:

项目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团队。

1、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目标: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强化教师教育信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熟练掌握多种技能,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促进全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措施:

(1)

专家培训。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定期的邀请市、区教委建立的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应用能力培训等。(包括电子白板应用、电子杂志的设计、网站的建设等专业技术)

(2)

校本培训。校本自培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发挥她的优势,挖掘学校的资源,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3)

互助培训。其方式有两种①校外同伴互助培训。我校和科技中心携手开展网络互助培训尝试,共同发展,共同提高。②校内个人发展和同事互助培训。教师可以根据网络信息浏览,组室活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多种灵活多变的自主方式进行自我或者同伴互助,探讨在信息化应用中的教与学的实际问题。这是一种自发的、不定期的、随机的、简洁、便利而又和谐的培训方式。

●达成度:

(1)教师信息化应用意识的提高,表现为日常的应用率上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比例上升。

(2)校本培训达到区先进水平。

(2)教师的个人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100%的教师能完成一般课件的制作和网上教学资源的筛选,20%的教师能完成较高质量的课件的制作,50%的教师会建立网站和个人博客。

2、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各种实践尝试,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素养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效教学,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措施:

(1)网络教研。两定两不定的活动设想。●定期、定人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讨活动●不定期不定人的监督常态课。全员开展网上说课、评课、反思,课堂实录,电子备课,教案探讨,远程教学等实践活动。

(2)学习网吧。以语文组为实验对象,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的平台,充分利用大连市教育资源库,结合学生实际,各年级语文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

知规律的网上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有配套年级段的课内课外的阅读资源,教师指导策略,练习设计,在线指导和交流,师生新资源的生成等内容。设立学生文学社,鼓励学生积累身边的阅读资源。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丰富和扩大学习资源。

(3)扩建图书馆。学校通过改建图书馆,不仅从空间上扩大学生的容量,而且从传统的图书馆以文本阅读为主延伸到电子阅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浏览信息的能力。同时以开放的形式固定时间段为全校师生服务。

(4)构建校本教材。以美术组为实验对象,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课程的安排,以主题式的模块为具体内容研发e-book的电子阅览校本教材,突出学科特色。

(5)建设应用博客。通过教师建立博客群的方式,促使教师不断的加强自身发展的主体意识,积极而又理性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习惯,使教师在释放真实情感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凸显教师的个性成长和专业发展。①组织教师学习在公共网站建立博客的专业技术。②发动部分优秀教师带头作用,在公共网站注册,发布和应用。试点建立10个博客。③总结推广应用经验,以师徒带队,以强带弱的方式逐步推开。

●达成度:

措施(1)每位教师每学期的课堂实践课不少于一节。每节网上课堂实录课必须有相关教师的网上评课。

措施(2)学习吧内各项资源的量化。又因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不能上网,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电子阅览课。通过实践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的文学作品得到认可。

措施(3)电子图书室的有效利用,开放时间保障。

措施(4)生成 e-book5本.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内外都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措施(5)教研组的功能在网站的运行中显示,教研组活动信息化,讨论区热烈化,反思区深刻化,资源区丰富。

措施(6):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人建立自己的博客,并不定时的更新。

3、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推动学校数字化建设进程。

●目标:科研引领,实践论证。以校为本,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校信息化氛围。

●措施:

(1)以大连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现状为基础,以学校各部门自身的特点为抓手,统筹规划学校教育科研,确定科研重点,确立研究课题。

(2)召开科研规划会议,诊断各个教研组的薄弱之处和触及良好的发展之处,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切实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3)形成多级别课题研究局面,校级课题---区级一般课题---区级重点课题。达成度:

1、区级重点课题一个,区级一般课题4个,50%的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1-2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各个教研组的课题申报成功和课题结题成果显现。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建立教师电子荣誉手册。

●目标:通过人文性的关怀,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发展教师专业团队,使电子荣誉手册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加速度。

●措施:

(1)建立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制度。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资料包,制作个性化教师电子荣誉手册。

(3)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交互平台,做个体心理案例。●达成度:

(1)电子荣誉手册的制作与展示,也是对教师的评价之一。

(2)心理交互平台的使用,促使教师健康向上心理的形成,为学校凝聚力工程的建设起到辅助作用。

项目四: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优化千山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目标:通过以千山德育环境文化建设为主线的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校德育主动跟进网络、引导教师主动融入网络,引导学生感悟网络生活,思考人生,较好的实现德育对学生网络道德生活引导。从而形成学校民主型、智能型、素质型、情感型、开拓型的千山德育环境。

●措施:

(1)借德育网站建“千山德育环境文化”交流板块。板块内容分为

校域环境文化:图书馆、综合展示室;结合民族精神教育整理归纳历年走廊文化相关资料,形成校本民族精神教育电子书。

班级环境文化:每个班级选择一个专题,以介绍城市为主要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展示相关资料,形成班级特色文化长廊。

(2)学校设立网络信箱,开展网上师生对话,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调试。准备期:调查活动准备、学生基本电脑技能准备、训练五六年级每个学生申请一个免费个人邮箱、网络道德及安全教育准备。

活动期:

心理健康负责老师设计专门主题网页,内容可以包括“我的心声”“老师对你说”“如果我是你”等栏目。

鼓励学生应用互发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把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网络信箱提问或倾诉。

教师把学生的信件进行分类整理,认真总结学生在信件中集中反应的问题,发现学生的心里动态规律,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教师根据回复的信件,编成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小册子。

(3)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校园网络学习成果展示,激活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信息应用能力。

以大队部研究“网络学习成果竞赛”操作方案,由中队为单位开展动员,学校提供计算机网络设备,成立由教师、家长、学生等成员为主的评委会,参加同学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和研究自己的课题。

(4)开通以教师、家长、社会志愿者、社工为主要成员的“千山阳光空间”形成三位一体网络互动空间。

●达成度:(1)学生: ①普及:五年级以上学生能基本独立操作计算机,并能进行word、powerpoint的操作。能基本具有搜索浏览能力,能运用邮件形式与“网络信箱”进行沟通。②提高:“E”网络社 10%的学生能熟练操作一些图像处理、声音软件。能具有一定的整理及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班级:结合班级环境文化制作以城市风貌为内容的班级特色教育长廊。(3)学校:

①结合“小榜样伴我成长活动”建立“网络”化德育课堂资源库。②完善“网站”、“班级网页”的制作及运用。

③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小榜样阳光空间”。

七、近期目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强化管理,构筑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校长、副校长);处室级(校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学科级(教研组长)。

教育信息化小组职责为: ①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工作。

②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等硬件建设。③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④推动学校软件的开发与建设。⑤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初步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所必须的技能。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网络学习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课堂的模式。

3、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创作活动,收集学生作品

4、教育科研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科研活动,深化教育改革。

总之,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把学校信息化工程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口来抓,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八、中长期发展目标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以“实施规范化教学管理”为目标,提升技术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效能。以抓好教育信息化各项应用推广为前提,整合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继续建立与信息化工作相关的学科专题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期初做好教师电脑使用调配工作;信息组内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建设与硬件维护,保障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与维护,使之更好地与教育局校园管理系统接轨。

有计划的进行信息化基础设备的添置与更新。按计划,力争期初完成电子备课室的硬件配备工作,使之能更好地投入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对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计算机进行淘汰与调配,解决目前学校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落实信息化常规工作。

1.积极发挥网站作用,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保障教室多媒体、网上报修等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畅通,使教育现代化信息“窗口”正常开放;

2.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规范使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专用教室,提高应用的综合效能;

3.举办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认真组织教师、网管参加各级信息化技能培训、整合研修班活动;

4.有效管理太仓教育博客群中我校教师教育Blog群等形式的网络互动平台,力争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网络教学研讨,更广泛地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5.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如期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核任务;

6.做好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竞赛辅导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7.继续推进绿色教学环境的实施,大力扶植、推广、提高互动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

8.充分利用好现有电教资料。

三、进一步加强年轻班主任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对新进教师及青年班主任,将在新学期初接受学籍信息收录、校校通管理平台、教学课件制作、excel制表等信息化技能的常规培训,以使新班主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维护及使用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

四、组织开展网络课件制作及说课竞赛。

比赛旨在提高全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素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该项比赛采用教师自评、教研组初评推荐、教务处复评、校内说课决赛的流程全面展开;所有优秀课件学校将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学校考核中给予加分;获奖作品将推荐至全国、省、市电教馆采参加评比。

五、聚焦课堂,在实践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高效性。在逐步提高学校整合课的普及率的基础上,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层次。通过实践,进一步引导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探索与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质量,合理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六、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

学校将继续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抓手,以课题研究和专题活动为主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教科室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申报、论证、开题及过程管理工作。

七、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

九、推进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崇明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明确目标,强化推进过程,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

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的网管员队伍。

3、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三、项目推进策略

1、完善、整合学校教育网的各项服务功能,构建信息化教育应用平台 在我校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按照区进修学校计算机信息中心的标准完善学校教育网络,添置交换器、服务器等设备,建立校园网站,促进学校网站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应用。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专题培训,以学促教,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我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步伐,通过自建、共建、整合和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软件操作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3、切实做好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探索资源平台支持下的学科教学。一方面利用好大连市教育资源库和县课程研修网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形成共享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奖励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在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4、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工作,逐步探究基于网络技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将充分利用“甘井子区教育网”这一网络研修平台和学校网站的平台开发校本网络研修活动,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步伐,使我校的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聚焦课堂,探索各项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区、校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效益。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相关学段信息学科的开设,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7、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校领导的信息意识,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协调。具体安排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姜龙梅

组 员:王明胜 董全仁 工作小组组长:宋海平

组 员:宋海平及各年级、各学科组长

(二)专业保障

项目指导:甘井子教师进修学校 校信息科技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学科指导: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 校信息科技教师和网络管理员、学科组长

培训、技术指导: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 校信息科技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三)技术保障

由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向学校提供开展应用实验所需的设备配置、系统集成、平台制作、技术咨询、实验指导等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支持。

(四)经费保障

1、学校项目活动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激励本校人员积极参加项目活动所发放的款项。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7

我们从战略管理、媒体运营、采编业务这三个自上而下的层面来考察报企在融合发展模式下的主要工作模式。由于经营环境已从报业拓展到传媒业, 市场结构的改变导致经营战略、管理和运营方式都将改变, 因此, 在战略管理层面, 主要的工作是:第一, 研究、分析行业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发现机会;第二, 在整体经营战略的指导下, 统筹规划, 准确定位所属媒体, 完善产品线, 以获取整体优势。在此基础上, 研究所属各新闻产品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形成各自的目标和经营战略;第三, 协调所属媒体的运营, 调配任务和资源;其次, 在媒体运营层面, 不再是运作单一的报刊, 由此带来从管理理念、市场策略到工作方法和工作量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 本层面的工作是:第一, 贯彻决策层的战略意图, 研究、规划和实施各项职能策略和市场策略, 制订业务计划, 监督计划执行, 分析反馈信息;第二, 监测市场和本企业所属媒体的日常动态, 及时调整产品的运营状况;第三, 收集、加工相关信息, 为战略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采编业务层面的主要工作是适应媒体融合后的新闻生产模式, 形成多种媒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保证采编业务计划得以实施。

在这样的业务需求背景下, 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

1. 为战略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提供整合后的宏观信息、市场结构动态信息和所属各媒体的市场信息;

2.为新闻产品的营销和运作等提供支持, 提供所属各媒体的运作和市场表现得信息, 提供市场中对手和领先者等相关市场主体的运作和产品的市场表现的数据和分析以及受众阅读数据分析等信息;

3.整合的新闻产品生产平台和流程管控, 支持所属各媒体的生产运作, 并且系统能适应所处市场环境, 形成并支持本企业竞争优势;

4.为各层面的工作提供高效、及时的沟通渠道, 使各项工作所需信息能在各层面有序、顺畅地流通。

本方案中的信息系统主要由4部分软件整合而成:新闻产品综合生产平台、互联网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和协同商务 (OA) 系统。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如下:

1.新闻产品综合生产平台

生产平台提供新闻稿件的采集、加工、审校和发布等功能, 同时它也是一个工作流程控制软件。表1是从企业价值链角度分析新闻产品生产的主要活动。由表1可见, 该系统主要是完成与新闻产品的内外部后勤和生产等直接相关的活动。报企可通过整合所属媒体价值链中的相关活动, 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绩效, 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采编业务操作平台。需要指出的是, 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为价值链中各项活动的独特性, 因此必须依据企业的战略来确定整合价值活动的方式和程度。

图2是生产平台的一种实现方式。

该部分软件应支持包括新闻信息的共享, 自采和网络等渠道新闻信息的快速获取、加工和发布等工作流程。为符合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对于新闻的实时性要求, 除在报企内部实现全部功能外, 可考虑将部分功能在移动平台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常用的的操作系统上实现, 做到图文、音视频新闻稿的远程实时采写, 文字的编辑, 各类稿件的审核和发布的远程实时操作,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产系统的移动化。

2. 互联网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

该系统采集和分析互联网上的2大类信息:新闻信息和竞争情报信息。新闻信息一方面为采编业务提供原料和线索, 另一方面它也是分析其他媒体新闻产品的基础信息。采集的其他媒体新闻产品信息和竞争情报信息进入数据仓库, 通过数据挖掘和OLAP加工, 为媒体运营和战略管理层面的工作提供支持。本部分软件可采用商品化的竞争情报系统或舆情管理系统。

如图3, 以市场上较常见的北京拓而思公司的TRS相关产品为例说明工作过程:

2.1 配置互联网信息采集工具 (TRS网络雷达) , 定时抓取各类新闻信息和有关的竞争情报信息;

2.2 建立、配置分析任务, 对抓取的信息进行过滤、分类等操作, 推送入TRS的相应数据库中;

2.3 根据业务需求和管理学模型配置聚类、统计等任务, 生成相应数据;

2.4将新闻信息按类别推送入新闻生产系统, 竞争情报推送入相应的数据库中, 作为数据仓库的基础数据来源。

3.数据仓库

战略管理和媒体运营层的工作需要以竞争情报等市场信息为依托。构建数据仓库的目标就是为战略管理和媒体运营层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支持。这2个层面的工作对信息的需求有所差异:1.范围不同, 媒体运营层关心的是与所运作媒体相关的竞争情报, 战略管理层所用的是涉及传媒整体市场结构的信息;2.粒度不同, 媒体管理层较常使用MIS层面的信息, 战略管理层较媒体运营层所用数据更趋宏观;3.频度不同, 媒体运营层的日常运作更依赖此处提供的信息。由于这些差异性, 为提高系统绩效, 建立若干面向2个层面应用的数据集市将是不错的选择。

数据仓库是本方案的核心, 采集的互联网信息和报企所属各媒体信息均根据各层面工作需求和相关的管理学模型在数据仓库中有机组合。

数据仓库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业务系统和从互联网采集的新闻信息和竞争情报等, 如本企业各媒体新闻库、互联网新闻库、竞争信息库、宏观信息库、相关市场信息库等。根据决策和运营管理等工作对信息的需求, 在数据仓库中建立若干面向主题的数据库, 如宏观信息库、媒体产品库、受众信息库、相关市场信息库、媒体行业信息库等。基础数据经ETL加载到相应的目标库中。面向二个层面的应用建立数据集市, 供媒体经营用的有:自身分析, 对手分析、伙伴分析、潜在对手分析、领先媒体分析、各媒体目标受众分析等;供战略决策用的为:受众分析、广告—媒体投放分析、重点行业领先企业分析、媒体行业结构分析等。应用数据挖掘和OLAP工具得到的粒度和维度不同的数据来处理宏观信息、中观产业信息和报企自身信息, 使不同层面决策者能各取所需, 从不同角度观察产业和自身的状况, 分析机会和威胁, 作出满意的决策。

对于常用的数据应用, 可将数据仓库与协同商务 (OA) 系统结合, 在OA系统中根据各层面工作配置用户的门户信息, 使用户快捷地得到本层面工作相关信息。也可在OA系统中定义常用的工作流, 优化各层面的信息交流, 如将媒体运营层加工后的信息通过定义的工作流自动送往战略管理层, 战略管理层的决策信息自动送往其他层面的相关人员。

综上所述, 采用该方案的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

3.1 系统主要由TPS、MIS和DSS软件组合而成, 能支持融合发展后报企的主要工作;

3.2 系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个最大的信息源, 低成本地获取各层面工作所需信息, 并且通过调整信息采集源的类别、数量等要素, 使系统具备相当的开放性和伸缩性;

3.3 系统各组成部分可采用商品化的软件产品经适当定制或配置来实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报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成熟的产品, 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系统建设周期, 提高IT投资的效费比。

信息科技发展规划 篇8

中小型公司也可以制订大的IT策略,这需要大量详尽的计划来实现。然而,在企业IT预算日益紧张的大趋势下,CIO应该为IT规划设定一个怎样的目标?

比较通行的一种方法是,无论公司战略目标怎么变,CIO都是基于企业IT环境的实际状况,设计出相应的IT策略。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方法是,IT规划以直接帮助公司实现商业目标作为首要的策略选择。

很多CIO认为,如果信息化不能直接帮助公司实现更多的市场份额、更高的营业收入和更丰厚的利润等战略目标,这样的IT策略无足轻重,难以获得CEO重视。美国烘焙咖啡提供商Green Mountain公司CIO普雷沃就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9年前,普雷沃效力的公司不过是年收入还不到3千万美元的小公司,但他也制订了庞大、昂贵的IT规划以适应公司预测的业务增势。不过,和Green Mountain公司同属中小型企业的美国全科生物科技公司,其CIO阿瑟(Arthur)就没有直接把企业发展策略作为IT规划的目标,而仅是力图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IT问题。

从IT现状出发

作为全科生物科技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全球主管,阿瑟认为,IT策略并不以商业策略为基准,两者是互补关系。他每年用于高新技术的经费高达100多万美元,其初衷往往并不是为了增加公司盈利,但最终实现了增加盈利。

整合四分五裂的IT系统

全科公司生产的天然饲料添加剂可谓首屈一指。天然及合成动物保健品市场,厂商虽不算很多,却强手如林,包括美国辉瑞制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和拜尔生物科技等,全科公司仅在该市场位居第18位。

面对这些资金雄厚、巨无霸级别的公司,全科公司(2004年公司营业收入2.12亿美元)必须做到灵活机敏。这就意味着,销售人员必须每个月打数十个电话,与顾客进行沟通。如果某个国家长期遭遇干旱,导致当地动物体内缺乏某些矿物质,那么全科公司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向市场投放该种产品。

以前,开展这些工作总是受阻于公司僵化的技术策略。全科公司的分支遍布全球85个国家,其中14个国家设有工厂,每个分公司的IT规划各不相同——从电子邮件到财务,再到自动化。然而,对于一个“放眼全球,立足本地”的公司而言,一盘散沙的局面只能让这种经营理念成为一句空话。对于这种问题,全科的总裁说,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否则代价太大了。技术本该是联接公司各个部分的纽带,而不是造成一种四分五裂的局面。

面对总裁的要求,阿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快速整合。在一次审核中,他意外发现公司竟然有多达30个独立的财务系统,5个不同的硬件平台。于是他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2年前,他给公司总部安装了ERP系统,逐步将83个分公司连接到互联网上。整个项目历时不到1年半。

从那以后,每新设一个分支,阿瑟都会在短短两周内将其接入网络。起初实现了财务管理应用,接着又安装了新的应用程序,包括CRM、商务分析和仓库管理等。

IT规划不为商业策略所动

整个项目让全科公司回报颇丰,尽管他们的IT策略始终没有以商业策略为基准。实施信息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直接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2011年全球销售收入,将增至10亿美元,而是为了完成一个更大的使命。阿瑟最初的目的是要重新部署公司的技术基础设施,让企业灵活运转、扭转反应迟钝的局面,而不是为了迎合公司所关注的销售、收益、成本缩减、拓展市场或者开发新产品。换句话说,无论公司战略目标怎么变,他的IT策略不为所动。

打破技术枷锁给公司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好处,而这个IT决策的正确性也得到了证实。最为显著的收获就是成本得以下降,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以往出季度报告的时候,需要数十名员工在自己所在分公司输入数据,然后传送给总部进行汇总,前后历时45天。而现在,财务数据一经放入网络,就会自动更新,并被存入中央数据库,这只需要15天。

在全科公司的案例中,有了整合的系统,阿瑟就能用一只25人的精锐IT队伍,为全球1700名用户提供支持——他曾经认为这么少的人不可能应付一个年增长率高达20%的公司。而且整合之后,全科公司原有的软件合同缩减了一半,让工作人员学会使用当前系统,这样他们就不必购买新的许可。工作人员从数据管理责任中解放出来,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做销售,这才是公司的生命线。

虽然阿瑟的初衷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商业目标看齐,但是信息化改进带来的好处已经开始反映在公司战略目标中,而且在今后的几年中,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此看来,全科公司的做法也许不是背道而驰,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向商业策略看齐

在上一个案例中,阿瑟可以不管公司的战略目标,设计自己的IT策略。Green Mountain公司CIO吉姆·普雷沃(Jim Prevo)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普雷沃说,公司CEO罗伯特·斯蒂勒(Rober Stiller)总是指望他的IT团队能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做些改进,增加公司的业务量,从而提高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当然,这些年来的持续挑战要求我们是IT技术的好客户。”普雷沃说,“但我们还是希望商业驱动的IT方案能够超前于企业所需。”

长远的IT规划

如果一家小公司怀揣宏图大志,那么前期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9年前,当Green Mountain还只是年收入3400万美元的咖啡经销商时,公司就已经着手为未来制定一项庞大的IT规划了,并积极地向商业策略看齐。

2004年,他们的销售收入高达1.37亿美元,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倍还多,是9年前的4倍。那么Green Mountain是如何确保IT系统足以支持业务的增长呢?普雷沃说,这得益于9年前他做的一个重要决定。决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分阶段投资,还是一次性投资?

当时普雷沃认为应该从长计议,其理由是等到销售收入达到2.5亿美元时,再重新做系统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客户关系网越来越庞大复杂。于是他们找到了仁科公司(已被甲骨文公司收购),决定忍一时之痛, 造就更长远的发展。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需要有长达2年的持续投资。

但是,回过头来看普雷沃当初的决定真是明智之举。现在,Green Mountain能够游刃有余地运营非常复杂的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公司有了灵活性,有余力接受新的挑战,而同时又不会影响原有的业务增长轨迹。普雷沃说,这个决定帮他们实现了IT系统能够和Green Mountain的业务同步成长。

与销售共成长

Green Mountain负责CRM的主管说,假设在某段时间内业务量增长4倍,那就是说需要处理的所有数据都要增加4倍,这个工作量简直是太可怕了。所以,我们意识到需要对业务流程做一些巨大的调整。

如何调整?这是一个分阶段完成的任务。首先,你必须赢得C级别股东的支持——投资收益率的分析必须清晰易懂,说明事件和结果,以便他们了解。事件就是IT项目,结果是收入增加或降低成本。

评估阶段之后,公司决定从仁科购买CRM套件,公司希望借此将销售人员从其他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集中精力做销售——业务不断增长的关键。与此同时,公司希望利用软件更有效地管理那些销售人员。

问题是让销售人员适应新软件。对此普雷沃已经做好思想准备,刚开始需要教他们操作新软件,一旦意识到自己是这些改变的收益人,任何抵触都会消失。

最后的结果是,IT系统减轻了销售的负担,把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放开手脚做业务。

上一篇:学生成语急不可待造句下一篇:公司参展客户邀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