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通用8篇)
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 篇1
·医院管理·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年 3 月第 55 卷第 8 期
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赵同香 马丽萍 王海英 向平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北京 100144
▲[摘要] 目的 回顾和总结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我院后期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积累经验。方法 对我
院已结题的 27 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进行项目核查,发现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后,对问题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 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伦理审查、知情同意、方案实施、数据记录、药 物管理和生物样本管理等方面。
结论 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管理是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核查;过程管理;试验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8-0146-03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ZHAO Tongxiang MA Liping
WANG Haiying XIANG Pingchao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es Office, Peking University Shougang Hospital,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drug clinical trial, and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 the late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Methods Project ver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27 drug clinical trials which had been finished in our hospital.After the common problems in clinical trials were found, the problems were class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various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Result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drug clinical trials in our hospital were mainly focused on ethical review, informed consent, program implementation, data record, drug management and biological sample management.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drug clinical trial proces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rug clinical trials.[Key words] Drug clinical trial;Project verification;Process management;Test quality
每一种新药上市前都必须进行临床试验,药物临床
验机构,认定专业有泌尿外科专业、内分泌、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共 5 个专业,承担Ⅱ~Ⅳ期新药临床试验。截止 2016 年 1 月 1 日,共接收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56 项,其中结题 27 项。对结题的项目进行项目核查,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
1.2 方法
[1,2]试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公众的用药安全与生命健康。
如何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是医药研发企业及政府医药监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用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要求,2015年 7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对 1622 个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现场核查暴露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深层次的种[3]种问题,引起各部门的深刻反思。本文通过对我院已结题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进行项目核查,分类归纳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我院后期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积累工作经验。
聘用第三方稽查公司,对已结题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进行项目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研究者文件夹、知
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原始数据溯源等所有临床试验资料,并以核查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机构办公室,机构办对问题进行分类,针对各类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
对结题的 27 项试验项目进行项目核查,并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伦理审查存在问题 2项、知情同意存在问题 4 项、方案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 6
项、存在数据记录与报告问题 9 项、试验药物管理存在问题 7 项、生物样本存在问题 4 项;其中,1 项项目 我院于 2012 年 6 月被 CFDA 批准为药物临床试
通讯作者
CHINA MODERN DOCTOR Vol.55 No.8 March 2017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年 3 月第 55 卷第 8 期
·医院管理 ·
结束后相互修改对方完成的数据,对数据修改后研究者未签署姓名和时间,同时,受试者日记卡非受试者本人填写,研究者对报告的医学判定为异常,存在临床意义时,未复查,或未在病例报告表中记录为 AE或SAE;(3)1 项项目的受试者鉴认代码表未记录筛选失败的患者信息;(4)2 项项目的部分检查结果不能溯源。同时存在伦理审查和试验药物管理的问题,1 项项目在知情同意、方案执行过程、数据记录与报告方面同时存在问题,2 项项目在数据记录与报告、试验药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1 项项目的方案执行和数据记录、试验药物、生物样本同时存在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2.1 伦理审查
伦理委员会主要对试验项目进行科学性和伦理性审查,以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核查发现问题:
(1)1 项项目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人数和组成结构不合理;(2)在 1 项项目中,伦理会议审查记录不规范,如
伦理审查会议记录中发言委员只有姓氏(委员姓氏有重复)、没有姓名全称等。
2.2 知情同意
目前,所有的受试者均在参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包括知情和同意两个过程[6][4,5]
2.5 试验药物管理
试验用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
照药品或安慰剂,试验药物的管理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质量。项目核查发现问题包括:
(1)3 项项目中,药物的接收、发放、回收与使用登记不规范;(2)1 项项目中,应急性治疗药物或对照药等药物无接收、保存、发放、使用和回收记录;(3)1 项项目中,药物接收、发放表、回收表及库存记录与原始病历、CRF 记录等无法完全一一对应,无法反映药物实际使用情况;(4)1 项项目的药物的管理、接收和发放人员未授权;(5)1 项项目的药物存储温度记录表上没有明确储存冰箱号码和地点。
[9,10],核查问题包括:(1)2 项项目的知情同意书缺乏受试者和研究者的联系方式;(2)1 项项目的知情同意过程未在原始病历的病程中体现;(4)1 项项目中,新修订的知情同意书未让受试者及时重新签订,同
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时间晚于研究者签署时间。
2.3 方案执行过程中问题
试验方案是由主要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制定的,是临床试验实施的依据,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包括:(1)1 项项目中,知情、筛查、入组和试验给药的时间有交叠,特别是入组与排除标准对应的筛查结果未完全获得的情况下已入组给药;(2)1 项项目中,针对新版方案获批生效后入组的患者,研究者未按照新方案开展研究;(3)3 项项目中,受试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使用了方案中禁止使用的药物,但未在研究病历中记录;(4)1 项项目中,由于未及时记录,当研究团队中人员出现变更或任务分配变化时,相应的任务分配表、培训记录表和研究方案签字页等签署时间与实际情况不符。
2.4 数据记录与报告 [7]
2.6 生物样本
《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
行)》中对生物样本的保存、实施、数据分析均作出明确
[11]
规定,项目核查问题包括:(1)1 项项目在检验部门缺少样本接收、保存记录,同时,项目报告缺项、缺
页;(2)1 项项目研究者没有在报告上签名和日期,同
时,签署日期早于报告日期;(3)2 项项目样本采集、检
验和审核时间逻辑混乱。应对策略
通过对已结题的项目进行核查,发现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伦理审查、知
情同意、方案执行过程、数据记录与报告、药物管理和生物样本管理 6 个方面,其中,出现频次排在前 3 的
问题依次为:数据记录与报告、药物管理和方案执行过程中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3.1 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
药物临床试验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配合,针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机构办公室规定定期召集各专业科室、伦理委员会和医技科室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就各专业在项目开展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各科室交流讨论,并制定出解决办法,保证临床试验顺利开展;同时,也避免相同的问题在不同专业之间重复发生。
3.2 加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
研究者作为试验方案的执行者,对临床试验数据
CHINA MODERN DOCTOR Vol.55 No.8 March 2017 147
GCP 规定,“病历作为临床试验的原始文件,应完
整保存;病例报告表中的数据,应来自原始文件并与原始文件一致,试验中的任何观察和检查结果均应及时、准确、完整和规范,要真实地记录于病历和正确地填写至病例报告表中,不得随意更改;假如填写错误,更正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由更正者签署姓名和时间”[7,8]。数据记录过程的问题包括:(1)5 项项目的病例报告表(CRF)中的记录内容与原始病历中记录内容不一致,主要是前者内容简单,其中,漏记合并用药 项、漏记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1 项,漏记严重不良事件(severe adverse event,SAE)1 项;(2)1 项
项目 CRF 修改不规范,授权相同时段的研究者在研究 ·医院管理· 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起着重要作用;在试验的过程中,研究者之所以出现漏签字、漏记和漏报等各种不规范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对临床试验意识不高及对GCP 不熟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
院制定 GCP 培训计划,分模块、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培训,并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研究者意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和行为。
3.3 完善质控机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药物临床试验的始终,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连续过程[14,15][12,13]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年 3 月第 55 卷第 8 期
制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引导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肖律,林小小,黄乐松,等.浅谈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控制体系的建设[J].中国药事,2014,28(8):892-895.
[2] 邢建民,李迅,刘建平.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报告的规
范 [J].中国药物警戒,2010,7(4):202-205.
[3] 沈玉红,张琼光,王白璐.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介绍与分析[J].中国药理学杂志,2016,32(23):2206-2208.,根据项目核查发现的问题,我院机构办修订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从项目立项审批、启动、运行和试验用药物管理到结题归档各环节,细化质控内容;并注重加强对一级质控(专业质控)的管理,避免专业质控流于形式,从源头发现问题。同时,机构办聘用第三方稽查公司对在研项目进行稽查,将第三方稽查与医院内部质控人员的质控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质控监管体系,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3.4 推进信息系统(clinical trial of management
[4] 姚战鹏,王婧雯,金鑫,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
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房,2012,23(21):1931-1932.
[5] 王海臣,王彩霞,李实.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75-76.[6] 姬蕾,赵勤.浅谈药物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问题与对策[J].
中国药事,2015,29(4):412-416.
[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
范(局令第 3 号)[EB/OL].http://,2003-08-06.system,CTMS)建设
药物临床试验的信息化是临床试验管理的必然趋势,CTMS 系统的优势在于:便于进行各种查询、统
计分析以及表格输出打印,使项目过程规范、流程清晰,管理高效、减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失误、避免重复性工作[16]
[8] 刘萍.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失真性辨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34):4873-4875.[9] 沈玉红,张正付,李正奇.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管理
[10] 王晨静,柳艳平,李欣,等.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药
物的管理特点[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
858-860.[1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药物临床试验生
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11]482 号)[EB/OL].http://,2011-12-02.常见问题及规范实施办法探讨[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1):51-54.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房,2011,22(22):2093-2094.
。我院于 2015 年 3 月引入 CTMS 系统,通过此系统对项目的申请、在研、中止和结束进行有效监管,对研究者试验过程中入组、检查、用药、AE 和 SAE
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减少因操作失误、书写不规范和手工计算等导致的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更好地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总结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试验行为负有监督职责,对
我院已结题的试验项目进行核查,回顾和总结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为我院后期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积累经验。药物临床试验结题后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即可能存在造假行为。所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应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定期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质控机制和信息化管理等,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并逐步成为常态,凡待上市的药物必须开展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17]
[12] 汶柯,白楠,梁蓓蓓,曹江,等.药物临床试验记录文件中,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但这对规范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乃至整个药物研究发展工作、重建药物研发生态环境、推动
148
CHINA MODERN DOCTOR Vol.55 No.8 March 2017
[13] 安贺娟.《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培训在科室药物
临床试验工作中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5,31
(5):466-467.[14] 郭韶洁,赵秀丽.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存在若干问
题的探讨 [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
155-157.
[15] 沈玉红,张正付,张琼光,等.药物临床试验 “三级质控 ”
体系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35(10):721-723.[16] 温雯,姜春梅,郎丽杰,等.基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管理
系统的临床试验全程管理[J]. 中国医院管理,2015,35
(5):55-57.
[17] 陈海波.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问题出在哪儿[N].光
明日报,2016-1-5(006).(收稿日期:2017-01-09)
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 篇2
1 门诊资料
2014 年-2015 年,笔者单位美容门诊共实施药物临床试验项目3 项:瑞兰法令纹注射;美瑞和瑞兰对比,进行法令纹注射;空心锥悬提,中面部提升。筛查受试者176 人,女175 人,男1 人;入组154 人,女153 人,男1 人。完成药物临床试验126 人,女125 人,男1 人;脱落28 人。入组率81%。
2存在的问题
2.1知情同意书
1知情同意书填写不完整:无受试者和( 或) 研究者联系电话;仅有研究者签字而无受试者签字;仅有签字而无签字时间。2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时间在开始参加临床试验之后。3仅有入选受试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而无筛选受试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4知情同意书签署后复印件未交给受试者;错将签署好的知情同意书原件交于受试者保存。5受试者未完全知情就草草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遵照临床试验方案
1未严格执行入选标准,如检验尚未出结果,试验已经开始。2未随机入组,如研究者随意挑选随机号。3未完成规定的检查项目,主要是临床试验各随访期需检查项目少查或未查[1]。4检查复查时间严重超出时间窗。5注射用的试验药物未按规定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注射:注射用的残余试验药被研究者带走;试验药只注射了1 支,却填写2 支,研究者将另1 支带走。6为降低脱落率,甚至曾有人提出向受试者收取押金的建议。
1.3 试验用药品管理
1试验药物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如温度不达标。2回收剩余药物不及时或回收时不清点剩余药量,甚至不回收,试验用药物外包装没有统一回收。3试验药物用药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如无发药日期,无研究者签名或受试者领药时未请受试者签名。4没有定期清点受试者备用药。
1.4 研究病历与病例报告表(CRF) 填写
1未及时填写,有意回避不良事件填写;2研究病历填写错误,如从检测结果的化验单上转抄数据至研究病历上时数据抄错。3 CRF修改不规范、随意修改。
1.5 临床试验数据的溯源与原始资料不一致
1住院病历中无任何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记录;住院病历与实际临床试验中的手术、用药情况不符。2检验报告单与检验科存根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姓名、性别及检测时间上。3大量检验报告单不粘贴或无序粘贴。
1.6 试验管理
研究者忙于应酬病房和门诊手术工作,对于GCP方案的实施无法做到全面掌控,虽然申办者曾派遣临床监查员(CRA)在临床研究中对试验实施情况及数据进行监查,但研究者往往不能够及时依照CRA的要求现场解决问题和更正错误,有研究者让CRA代替填写CRF ;筛选时未充分考虑到人口流动性,造成部分受试者出现失访、缺乏对受试者依从性的监控等。
1.7 其他
文件柜资料存放不规范;无受试者筛选表与入选表或填写不完整;无受试者签认代码表或填写不完整[2]。
3 对策
加强项目启动前培训,由申办方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参与该项临床试验各个环节培训。培训内容:GCP知识、临床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SOP)、研究病历及CRF的填写要求、试验药物管理要求、临床试验的关键点、容易出错的环节等,使所有参与该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了解GCP、SOP相关知识及试验项目情况。
严格执行“知情同意书的SOP”,要求研究者遵循“安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在进行相关的检查、体检和给药前,一定要确认受试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知情同意的过程中,遵循“不欺骗、不隐瞒、不胁迫、不利诱”四不原则,加强与受试者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详细分析试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受益,在取得受试者信赖与理解的基础上,给予足够的时间充分考虑是否愿意参加临床试验,并按GCP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一定保证受试者是在充分知情、自愿参与的情况下参加临床试验,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
严格遵照试验方案1提高研究者依从性。有选择性地确定合适的研究者,要认真做好研究者试验项目培训,充分了解临床研究的目的、意义与药物临床试验方案。主要研究者要加强质量监控并制订门诊药物临床试验奖惩措施。2制定受试者联系一览表,将受试者药物编号、姓名、联系电话、负责研究者、来院日期记录在内,如有变动及时修改,已随访日期用红色记号笔划去,并在来院日期前1-2 d,护士电话提醒需要随访检查的受试者,通知研究者按时接诊,防止复查检查时间超出时间窗。3制定临床试验检查申请单。将临床试验项目名称、访视期、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试验专业名称、需检查的具体项目、研究者签名及申请检查日期设计成表后,打印一份样本送交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研究者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备案;避免检查项目少查或不查[3]。
加强试验药物的管理试验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试验药物管理SOP。试验药物按药物编号顺序保存,专人管理,严格按试验药物随机编号顺序按时间窗发药和用药。给药时认真核对受试者的姓名、编号及药物编号,确保受试者姓名、编号与药物编号一致,并向受试者详细说明用药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给药后研究者和受试者均需在药物使用登记表上签名、注明日期。临床试验中只要是剩余的试验用药品一定要回收并认真清点,如为药液可用注射器和量筒测量,将剩余药量如实记录。建立试验药物清点本,每2 周清点受试者备用药物一次。
保证研究病历和CRF的填写质量要求研究者必须端正临床试验态度,认真掌握临床试验的整个操作流程,把握好容易出错的环节;在记录前认真了解填写说明,用正确的方法将试验中的任何观察、检测结果和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真实、详细记录在研究病历和CRF中。
规范临床试验文件的管理门诊必须设立有临床试验资料专用档案室,用于存放已完成的临床试验资料,并专人管理。
临床实验室药敏试验常见报告规则 篇3
随着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多的威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成为临床医师不得不面临严峻课题。普遍的耐药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DRSP),乃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CR—TB),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及AmPC还有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不断地增加1,都使临床治疗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和困难。
临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的第一道保证。我国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NCCLS/CLSI)颁布的Kerby—Bauer(K—B)法2,作为临床常规药敏的法规。NCCLS/CLSI推荐纸片扩散法测抑菌环直径和肉汤稀释法测MIC值,少数细菌和抗生素要求用琼脂稀释法作为标准化方法。浓度梯度法药敏(如Etest法)兼有纸片扩散法与MIC法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使用,要做质量控制试验。
1 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
1.1 药物选择原则应根据NCCLS/CLSI推荐的感染菌的类型(非苛氧菌、苛氧菌)来选择抗生素。
A组:常规首选药敏试验药物。
B组:临床使用主要抗生素,尤其在医院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如下情况:对A组抗生素耐药、标本来源不明(如三代头孢菌素使用于脑脊液中的肠杆菌)、多种微生物感染、多部位感染、感染流行的控制、对A组抗生素耐药。
C组:用于对A组抗生素耐药的流行菌株或对A组抗生素耐药,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D组:只用于尿培养的试验药物。
1.2 药物选择方向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从各类抗生素中选择具有相似作用机理的抗菌谱,一般若选用青霉素、新青霉素类,应选氨苄西林:对G+菌,在氨基糖甙类中应选用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应选红霉素;喹诺酮类应选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磺胺类应选复方新诺明;头孢类应选一、二、三代头孢为代表性药物。
1.3 药物的相关作用 细菌对某种药物耐药可提示对同类药物均耐药。如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则提示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也会对氨基糖甙耐药。耐氨苄西林的肠球菌提示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及亚胺培南也耐药。耐庆大霉素的G+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耐药。大肠埃希菌或克雷伯菌对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或氨曲南耐药,提示会产生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粪肠球菌中氨苄西林药敏结果可以预测亚胺培南的药敏结果,氨苄西林药物敏感试验可预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派拉西林、派拉西林/舒巴坦、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结果。
1.4 药敏试验应用的抗生素种类 试验的药物选择应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中临床医师、药物学及微生物工作者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共同协商而定。
2 药敏试验结果的评价与报告
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不同及试验中影响因素的干扰,药敏试验的表现型可能出现错误或矛盾,必须加以修正或向临床医师做出解释。
2.1 异常结果 如MRSA对青霉素敏感;耐替卡西林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耐庆大霉素的G+菌对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异型枸橼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和替卡西林敏感;普通变形杆菌、沙雷菌对头孢孟多或头孢呋辛敏感;肠杆菌科耐三代头孢菌素却对氨/羧卞或一代头孢菌素敏感等,此类结果必须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2.2 需要修正的结果 葡萄球菌、嗜血杆菌或淋球菌,如β—内酰胺酶阳性时,应报告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耐林可霉素的葡萄球菌即使出现对克林霉素敏感的结果也应报告耐药。耐庆大霉素的G+菌即使出现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敏感的结果,因为它只能抑制而不能杀菌,也应报告耐药。同样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也有类似的规律。
2.3 需要解释的结果 MRSA的体外药敏试验可能出现对某种头孢菌素、碳青霉稀类或β—内酰胺酶类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结果,但用药无效。具有ESBLs的大肠埃希菌或克雷伯菌即使试验中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临床应用也是无效的。
2.4 药物报告的正确规则 我国依据WHO推荐NCCLS/CLSI的Kerby—Bauer(K—B)法药敏报告方式:分3级,既R、I、S或R、MS、S。但有些抗生素对某些菌种只有两级,既R或S、无I/MS,如氨苄青霉素对产单核李斯特菌即是。可氨苄青霉素对肠球菌只分R或MS、S无I/S。这是由于不同菌株对某种抗生素或同一菌株不同抗生素敏感判定值是不同的。“敏感”表示测示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耐药”表示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中介”提示该菌对常规用药体液后浓度或组织中的浓度的反应率低于敏感株,但在一些部位或使用高于正常给药剂量临床上使用有疗效。
2.4.1 有些菌种对某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必须有S或R两级;但是MS与I是不同的,只有其中的一级,其两者含义不同,不能互换替代。对于加大治疗剂量的抗菌药物可设MS,没有I;但对毒性或副作用强的抗菌药物和对不能加大治疗剂量的抗菌药物不应设MS,而应设I。还有少数抗菌药物,它们的有效治疗量和无效治疗量很接近,只能设R或S两级。
2.4.2 NCCLS/CLSI不定期对抗菌素的折点进行修正:如2011年之前,亚胺培南≥16㎜为S,而后亚胺培南≥23㎜为S。
2.4.3 有些扩散速度慢的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常出现假耐药现象,应测MIC值作为判断结果。
2.4.4 异型耐药菌株:如异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即使抑菌环直径达到敏感范围,如抑菌环内邻近含药敏纸片出现肥大菌落或薄层菌膜,不能报告敏感,应报耐药。
2.4.5 多粘菌素B或E测沙雷菌药敏时,如若出现双环现象既周围长菌,继而不长菌,随之又长菌。这种现象也应报耐药。
对于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报告,要密切关注NCCLS/CLSI标准化信息,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对分析前的标本涂片分析是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关键。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分析与掌握耐药菌株的分布、流行动态变化,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室间质评,做好人员梯次队伍的培训与培养。关注WHO发布的细菌耐药的前沿信息:对疑似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和高浓度氨基糖甙类的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DRSP)和脑膜炎奈瑟菌;耐头孢曲松的淋病奈瑟菌;耐亚胺培南的肠杆菌3;產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肠杆菌属中的其他细菌要及时上报,并将信息报给WHO组织在我国的耐药监测网。
参考文献
[1] 马越,金少鸿.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的新特点.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44.
[2] 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 .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96.
临床现考中常见的问题 篇4
一、现场考察的目的
1、评估是否遵循法规,指导原则及SOP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四期不涉及现考)
2、确定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性是否获得保障。
3、确定临床试验资料的真实性。
4、促进临床试验更加规范。
二、现场检查的类型
按检查方式分类
1、定期、常规检查
定期进行基地复核、机构复核
2、有因检查
在以下情况发生后进行的检查称为有因检查:
被人举报违规、严重违背GCP、同期承担过多项目或多个相同项目、入组率过高或过快、安全性或有效性结果异常、既往不良行为。
现场检查类型
1.按检查方式分类 a)、飞行检查:
当研究者涉嫌有违规操作时可进行的突击检查,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b)、跟踪检查:
在整个实验进行中或实验结束后针对整个实验操作各方面的规范性进行的检查
2、按检查对象分类 a)、机构/专业检查
基地核查、机构核查
b)、研究项目/专项检查
在药物报生产之后进行的检查
三、检查要点
1、实验条件
a)、承担临床试验机构及相关专业应具备相应资格。b)、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伦理委员会批件。c)、具有并遵循所制定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
d)、试验人员承担的相应工作,研究时间应与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记载一致。e)、仪器、设备应与试验项目适应,其型号、性能、使用记录等应与申报资料一致。
2、实验记录
知情同意书应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可电话核实。
3、试验用药的接收和使用
a)、质检报告、临床试验方案与总结报告,以及申请资料中试验用药批号应一致。b)、试验用药的接收,使用和回收应有记录及相关人员签名,接收,使用及剩余数量间的关系应对应一致。
c)、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总量应与用药原始记录及临床试验报告对应一致。
4、数据溯源
a)、CRF与原始资料(需核查原始病历,实验室检查,影像,ECG,Holter,胃肠镜等检查的原始记录。。。)以及申报资料须对应一致。
b)、原始资料中各种临床检查数据须能溯源,必要时应对临床检查部门(检验科、影像室、各种检查室等)进行核查。
现考中先考人员可抽取一些病例与原始数据核对,查看是否真是。
c)、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完成病例数与实际临床试验病例数对应一致。
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总结报告中各个中心的的病例数与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数不一致,是因为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是包括了这个中心的所有病例,而总结报告中的病例数不包括剔除的病例
d)、统计报告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须对应一致。
e)、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原始图谱溯源。
1)2)纸质图谱是否信息完整,并与数据库中电子图谱一致。原始图谱及数据是否与总结报告对应一致。3)4)进样(或采集)时间与试验时间、仪器使用时间是否对应一致。图谱记录的测试样品编号与对应受试者标本编号记录是否对应一致。
5、委托研究
a)、是否有委托证明材料,其所反映的委托单位,时间,项目及方案等是否与申报材料一致。
委托证明包括申办方对我们CRO机构的委托函及我们对医院的委托函
b)、被委托单位出具的报告或图谱是否为加盖公章的原件。c)、可对被委托机构现场核查,已确证其研究条件和研究情况。
6、现场核查中须注意的几点区别
a)、违规与不规范的区别
违规是指违反了GCP和SOP的规定的操作行为
不规范则是指包括基地的培训不到位、在操作中存在漏洞不规范等可更正、可弥补的操作问题
b)、未作与不完整的区别 c)、造假与不严谨的区别 d)、组织与个人行为的区别
7、可能存在主要问题
a)、无SFDA批件(这种情况现在较少)或批件效期已过(申办方一般会在批件过期之前开展试验)
b)、无伦理委员会批件或先实施,后批准
违规行为:
方案:方案或修订后的方案没有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就实施,或是先实施后经过批准的行为都是违规的行为。
研究者:过伦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者也是伦理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则不能参加伦理委员会的投票,否则属于违规行为。
安全性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延迟或未向伦理委员会提交备案的行为。不规范行为:
招募广告:在医院张贴招募广告之前需要先经过这家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备案后方可,所以在此之前需先了解这家医院对招募广告的要求。
c)、知情同意书确实或签署存在问题
丢失或不完整,并得不到合理解释;
知情最好粘贴在原始病例中,预先留出粘贴页;
签署时间,最低也要在首次服用试验药物之前。
对于个别可能存在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便进入试验,或先纳入后签署的行为,我们的底线要求是知情同意书签署时间必须在服药之前,对于有些已经做过检查后才参加试验的患者需要在签过字之后才可以服用药物,这个是必须要保证的。
d)、应用错误或非母语: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由于知情同意书比较长、专业术语比较多,即便是附有中文译本,但仍然可能存在中英文翻译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实验中的条件、要求是否能够遵循、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知情同意书的的修改方案应按照首研的要求进行,如果分中心有单独的要求也要针对这个中心的要求进行修改,但这份修改后的知情同意书只在这一家中心实施。
e)、违背试验方案
f)、无原始病历或原始病历中记录不全 g)、检查结果不能溯源
h)、试验用药接收,发放,回收数量不符或记录不全 i)、同期承担过多项目或多个相同项目。
四、详细问题分析
问题1—知情同意
1.知情同意书丢失或不完整,且无合理解释。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就进行,或先纳入,后签署
3.应用错误或非母语的知情同意书版本或其内容不合乎要求 4.受试者/研究者未签署日期或任意修改日期
如果研究者没有签署日期,需要让研究者补签,并要保证签署时间的正确性。
5.受试者与研究者笔迹相同或多位受试者笔迹一致 6.未提供副本给受试者 现考时应将副本撕下。
问题2—违背试验方案
1.未按随机编号入组,入组日期与编号顺序不符,未按药物编号依入组时间顺序发放药物。
要保证患者的入组日期进行药物发放、编号。
2.入组受试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排出标准要求(肝酶过高,肾功异常,ECG异常等)
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入组可能性的判断,对于一些影响不大的患者在入组困难时可以入组,但要保证对此患者全程合理有效的关注。
3.未完成方案规定的检查项目(仅有用药前检查,检查项目不全等)或未遵循规定的时间窗。
4.未记录合并用药或应用禁用药物。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特殊患者,在整个试验中如果没有合并用药的可能性不大,应关注此类患者的真实性。要求记录通用名及起止时间。
问题3—原始病历溯源
1.不能提供住院病历
要求在医院中可查到整个住院记录。
2.住院病历中无任何与药物临床试验有关的记录或记录不全 3.无用药处方及起止日期。4.无AEs 观察及记录。5.门诊受试者无门诊病历。
● ● ● 住院病历中未查见原始报告单 检验室未查见书面或电子文档
检验室书面文档极不规范(废纸记录,无关记录纸背面潦草记录,铅笔记录,记录不完整……)
● ● ● 检验报告复印件缺页眉(无姓名,时间,机印改为手写……)时序性不一致或多处修改 检验单连号,或缺财务章 ● ● ● ● ● ● ● 大量检验单不粘贴或无序粘贴。心电图结果溯源
为保存图谱,解释结果正常故未保留,或图谱给受试者保存。部分图谱缺受试者姓名,检查时间及结果分析。图谱文字本为机打,但裁减后改为手写。胃肠镜检查无原始报告单。
较多检验报告及心电图报告缺页眉,凡报告为复印件者页眉处姓名,日期均为手写。
● ● ● ● ● 治疗前后检查间隔1月或更长,但多份检验单联号。多份检验单修改报告时间(如1997-2000,2003-2008,……)检验报告时间先于送检时间数月或晚于送检时间半年。
移花接木(受试者甲生化报告不能溯源,其检测值完全同受试者乙)所有免疫检查报告申请人与报告人笔迹相同,且报告人均为检验科主任签名。
问题4—药物管理
1.无药物管理相关记录或记录不完整 2.试验用药接受,发放,回收数量不符 3.药物分发不当 4.回收药物数量异常
5.接收药物不核对或不登记厂家、批号,效期 6.试验用药检测报告所检批号非临床用药批号 7.药物储存不当
特殊药物可能,避光、防潮药物,药物包装盒要确保完整
8.过期药物仍用于临床试验
过期药物要及时回收,结束后也要及时回收
9.试验结束后较长时间在试验中心仍查见试验用药
问题5—不良事件
现考关注问题:对方案的遵从性、溯源性、安全性 1.原始病历中无AE记录
原始病例中没有不良事件记录表;或不良事件记录表或不良事件随访表记录不全
2.AE未记录于CRF中(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ECG异常)
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的不良事件,这个问题较严重:如果发生不良事件而没有记录,大家应进行高度关注,;例如:实验室检查入组时正常,而在出组时异常,这就是不良事件。
3.原始病历和CRF记录不符
4.日记卡记录的AE未在CRF或/和原始病历中记录
研究者可能疏忽患者在病历卡中填写的不舒服情况。
5.不按规定报告SAE 6.与其他中心比较AE发生率过低
各个中心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应该是相差不大的,如果在某个中心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其他中心少或是没有,则这个中心受试者真实性便存在可疑。
问题6—研究者资格
1.不符合研究者资格人员实施药物临床试验
2.不符合研究者资格人员填写CRFs 或签署试验文件
3.研究者未充分或未参加试验或PI未履行相应职责。
对于没有资格或是正在学习阶段的研究者需在后面让有资格的研究者在后面签上字。
问题讨论:
1、在医院之外的地方张贴招募广告是否还需要过伦理?
只需在首研伦理进行备案
2、如果受试者在入选时打破了随机,是否要剔除这部分病例
这个问题应该依据自己的数据管理报告情况而定,如果患者充足则可以剔除,如果患者不足可以不剔除。
3、受试者签认证代码表或者类似这样的需受试者签名的文件,明显看上去是研究者自己签的,这个问题如何处理?
这种情况很普遍,还有就是受试者签的不是中文全名而是字母缩写,这个问题应该提早发现提早解决,确保受试者的笔迹不同,如果到了试验最后就很难补救了。
4、如果发生SAE,已经填写SAE报告表,还需要填写不良事件表吗?SAE要写随访报告吗?
如果发生了SAE填写了SAE报告表后便不需再填写不良事件表了。 如果发生了SAE严格上讲必须要把首次、随访、总结三次报告填写完整,但如果研究者不能完成这三个报告也要把首次和总结填写完成。
关于新药临床试验现场考核注意事项
1.ICF核查注意事项:保证所有病例均有知情同意书,注意知情同意书签署日期疗前实验室检查日期之前(或者同一天),核查医生和患者是否均已签字,并核查科研病例中是否留下的患者联系方式,并随机抽打电话,询问患者是否参加试验以及当时服药后疗效情况(省局核查医院时会随机抽20%-40%询问有患者是否参加实验,服药多少天,疗效如何等等)。2.实验室检查核查注意事项:核查化验单是否齐全,心电图核查(需注意疗前疗后是否为同一人的心电图,并且注意心率是否和CRF记录一致);血常规、血生化核查:需要到医院检验科仪器中核查到方可,这样方为溯源,以防止医生人为造出假化验单,针对部分病例可能缺少便常规和尿常规、可以允许有少量患者缺少,不可以大范围缺少。
针对CRF中异常检查尤其是血生化中异常较为明显的数值,要重点核查,省局官员会重点核查那些化验单的真实性,会针对总结报告和统计报告中安全性检查异常(如疗前正常疗后异常的检查),假如有临场解释的话,也需要核查总结异常解释是否和CRF解释一致(或是和DRQ异常解答一致)
3.试验结题资料完整性:方案、临床批件、伦理批件、试验物资交接单、试验药品销毁证明、实验室质控证明、试验启动培训记录、研究者签名样张、受试者完成目录、受试者签认代码表等等
4.试验药物的发放与回收:注意核对药物发放记录表每一药物发放和回收是否与CRF中药物发放是否一致,如果可以做到的话,实验结束后回收药物数量总数要与CRF记录总数一致。尤其注意脱落病例的回收药物情况是否一致。
5.核对本实验重要的指标(不容易造假的一项指标):需要核查每一例患者是否有X光片检查报告单(注意报告背面可以显示有复写纸印迹),并且核查是否存在X片子,如果医院保留患者X光片到医院仪器上(即如生化检查一样,存有电子版)需要核查,如没有电子版的话,则需要核查该院放射科X光片患者登记本,以保证确实该患者做过X光片检查。
6.核查科研病例中数值是否与CRF中一致。
7.针对受试者拼音缩写:南方的医院可能会导致拼写错误。
8.入选表是否保证随机,需要各中心患者服药日期与药物顺序号一致即可。
9特殊病例---脱落病例、剔除病例等要与总结报告和分中心小结表一致。
临床试验方案 篇5
2. 选择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又称受试对象)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研究者认为自己的选题有创新性且目的明确,可根据如下几项原则选择参与试验的对象:
①制定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应有明确的诊断定义,诊断标准是公认的;研究对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能够说明研究目的所要解答的问题。
②敏感群体: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是敏感的,才能突出干预措施的效果。一般而言,临床试验选择中青年、病程和病情适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较为理想。
③制定排除标准:估计某些患者对干预措施会引发副作用,或病情较重,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不宜选为研究对象,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④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依从性是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执行、服从的态度,包括服药、接受检查、回答问题等。依从性好,所取结果让人信服且客观,这是防止测量偏倚的重要环节。依从性差者,要及时寻找原因,予以纠正。同时还须注意试验执行者(研究者)的依从性,例如主动性和责任心及相互间的工作协调性等。
⑤确定样本含量:在对干预措施有效性检验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安全性检验。参与试验的例数多少又是由α、β和δ=μ1-μ2所决定的,而这些参数定量标准完全是由研究者凭经验、查阅文献或者预试验摸索出来的,还要考虑试验中途退出的受试者数量。
3. 设置对照组 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意义是为了充分显示出干预措施的效应。在设计时须注意几点:
①一般不设置无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或当今最有效方法作为对照组。
②高病死率作为对照:临床经验说明某类疾病很难根治,且有高病死率,若能在短期内治愈就有说服力。如某些恶性肿瘤、艾滋病等。
③注意时间差的影响:临床试验中,同时对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是试验中途陆续加入的病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之间的一致性难以保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时间差对效应的影响。
4. 确定适合的设计类型 根据研究目的、处理因素的多少、结合专业要求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如评价单个因素的效应,且受试对象较易选择时,可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或分层随机对照设计。若观察时间短、异体配对难以实现,且两组前后差值均数较大时,可选用同源配对设计。若要研究两个及以上因素且存在交互作用时,则可选用析因设计方法。交叉设计和序贯设计也是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
5. 拟定效应指标 为了说明干预措施作用的大小,就必须有反映处理因素的效应指标,如治愈率、病死率、复发率等。如何选择效应指标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尽可能选择敏感度高、客观性强、特异度高的指标。
注意观察处理与效应之间的时序关系,受试对象在接受处理因素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会产生相应的效果,结合专业选择最佳时间测量效应指标,时间过短过长都会产生偏倚,特别是时间过长其效应也许已经消失。
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 篇6
尽管我国卫生部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但其对临床药师的义务和责任规定的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工作形势和内容也无标准化规范,使得介入临床用药工作的途径比较模糊,只能在《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临床药师工作时难以摆正自身位置,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
1.2 人才培养工作不到位
由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中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目前临床中药师最为缺乏的,加上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方案,这些又增加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药师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成立了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重点学科,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但这些中药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才刚刚起步,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制不够长,难以安排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缺少像西药临床药师那样的.培训基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较缺乏等等。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使得药学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中药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第一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知识运用率不高,专业知识老化等问题,专业人数和人才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际工作需要,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如不努力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学习,并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医院从组织、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难以造就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
1.3 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目前中药应用情况较为混乱,不仅多种中药同服、中药与西药同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存在不足。本来中药的成分有很多还不明确,在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在连续用药时中间追加间隔液,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在临床实际使用时大部分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次,当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大多是为了新药的开发而开展的,且大多是在动物体内进行的,对人体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真正为临床开展用药监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限制了进一步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展开。再次,全国各地医院开展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工作不太多,对中药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难以把握,在“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中药及中成药超剂量、超时间使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归咎于我国对中成药和中药安全性在的认识不足。
2 发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对策
2.1 重视和遵循中医药的独特理论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模式,因为中医辨证有寒热虚实,中药有四气五味,治病要辨证施治,中医药是具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所以要想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就必须依据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采用现代方法对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研究时要注意应采用不同方法多方面进行考察,多学科联合进行研究。由于中药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质量标准的制订仍不完善,所以一定要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中药注射剂和中药传统剂型改造的新剂型[4]。降低中药用药风险,规范临床使用,遵循中药配伍禁忌。
2.2 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应积极参与临床
为促进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中药临床药学人员需要下临床参与临床活动,这也是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可采用定期跟随科室主任、主管医生一起查房会诊、共同参与病例讨论、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咨询和不良反应报告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活动。此外,中药临床药师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与协作关系,对不合理用药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改变每天按方抓药、只以药物为中心的观念和现象,不断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的专业价值。
2.3 加强人才培养
在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面,中医药院校首先应承担基础人才的培养重任,应广泛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专业课设置上,在本科的前两年重点学习药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后两年就相对削减现有的化学课程,加强中医学、中医临床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从力所能及的培训和教育入手,如培训班、函授班等方式,多层面加大临床中药师培训力度,尽快提高现有中药临床药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临床的需求。
3 结语
临床药学是药学发展的方向,而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会成为中药学的一项重点工作。中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所以无论是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重视中药临床药学的展开,注重中药的合理应用,发挥我国的传统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受血者系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和门诊输血患者共1 367例, 其中男743例, 女624例, 年龄1d~89岁。供血者血液全部来自江苏省血液中心。
1.2 试剂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瑞士达亚美公司产品) , 聚凝胺试剂盒 (台湾Baso公司产品) , 单克隆抗A、B标准血清 (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抗-D试剂 (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 微柱凝胶卡及配套离心机、孵育箱 (瑞士达亚美公司产品) 。
1.3 方法
对有妊娠史、输血史和短期内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采用聚凝胺试验进行交叉配血, 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
1.3.1 不规则抗体筛查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即将3种浓度为0.8%的普细胞悬液各50μl加入微柱凝胶卡反应室, 再各加入血清25μl, 37℃孵育15min, 离心10min。观察凝集情况, 红细胞全部沉积在反应室底部判为阴性, 悬浮于凝胶表面或散在分布于凝胶中则为阳性。
1.3.2 交叉配合试验
(1) 微柱凝胶试验:首先在微柱凝胶卡上注明受血者、供血者姓名及主、次侧, 然后制备受血者、供血者0.8%~1.0%红细胞悬液。主侧加入μl供者细胞及μl受者血清, 次侧加入50μl受者细胞及25μl供者血清, 37℃孵育15min, 离心10min。结果判断同上。 (2) 聚凝胺试验:首先在试管上注明受血者、供血者姓名及主、次侧, 主侧加入受血者血清2滴及供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加入供血者血清2滴及受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 然后主、次侧管各加低离子溶液0.6ml, 混匀, 室温静置1min后加入聚凝胺溶液2滴, 混匀, 室温静置15s, 离心15s, 倾去上清液, 轻轻摇动试管, 若观察到红细胞凝集, 则加入2滴复悬液, 轻轻混匀。观察结果, 红细胞仍有凝集者判为阳性, 红细胞均匀悬浮于溶液中则判为阴性。
2 结果
1 367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2例,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聚凝胺试验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7例, 相合5例, 相合率为41.7%;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9例, 相合3例, 相合率为25%。由此可见,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率高于聚凝胺法, 即微柱凝胶法敏感性高于聚凝胺法。因此,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提高了输血安全性。12例阳性标本的具体交叉配血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5,6], 多为IgG类抗体, 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 在盐水介质中IgG类抗体不能引起红细胞凝集, 只能使相应红细胞致敏。IgG类不规则抗体可引起受血者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7], 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甚至威胁生命。本研究对1 367例患者进行了不规则抗体筛查, 阳性12例, 阳性患者采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 相合率为41.7% (5/12)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相合率25% (3/12) , 交叉配合试验聚凝胺法相合率高于微柱凝胶法。对于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样本, 再与其它献血者进行交叉配血, 直至找到相合的供者。
聚凝胺试验对结果的观察是从凝集到无凝集的过程对试管振摇的力度和解聚的时间需要严格掌握弱凝集的标本由于用力振摇或放置时间稍长凝集也会消失。因此, 聚凝胺法虽能检出IgG类不完全抗体, 但其本质仍是介质法, 且操作难以标准化、影响因素多、缺乏完善的质控体系, 易造成假阴性结果, 敏感性低于微柱凝胶试验[8]。微柱凝胶试验在操作程序上更加标准化, 加样量精确到微升, 孵育时间、离心速度和时间都进行了标准化设置, 克服了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因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9]。因此, 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能够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建议选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采用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合试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方法交叉配血既能更加快速、高效地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制品,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能够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采用聚凝胺试验进行交叉配血, 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结果: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7例, 相合5例, 相合率为41.7%;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9例, 相合3例, 相合率为25%。结论:聚凝胺试验虽然操作简便、快速, 价格低廉, 但灵敏度不高, 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微柱凝胶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但价格较高。因此, 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聚凝胺试验或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聚凝胺试验,微柱凝胶试验,不规则抗体,交叉配合试验
参考文献
[1]田兆嵩, 刘赴平.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 24 (3) :139-140.
[2]潘纪春, 欧阳锡林, 陈民才.微柱凝胶与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7) :606.
[3]焦艳红, 孙秀凤.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联合应用[J].哈尔滨医药, 2006, 26 (3) :45.
[4]王雪明, 虞秀兰, 刘冬梅, 等.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23 (4) :318-320.
[5]马曙轩, 刘景汉, 李锡金, 等.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3, 11 (2) :194-196.
[6]黄丽雅, 孙爱农, 陈勇高, 等.中山地区万例患者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筛查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6) :1319-1321.
[7]朱雪萍, 张瑞宣, 孙朝琪.6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预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3 (4) :262-263.
[8]张强.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敏感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7) :126-127.
临床试验中常见问题 篇8
关键词 临床输血 卡式微柱凝胶 正定型 反定型 交叉配血
临床输血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及时安全的用血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配血,才能做到用血安全,传统抗人球配血可检出不完全抗体,但会出现假阴性情况[1],另外操作复杂费时,不能尽快做到及时输血,卡式微柱凝胶法是建立在抗人球蛋白基础上的一种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筛查不规则抗体的新方法[2],为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2011年1月~2012年8月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患者322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需要输血患者322例,男196例,女130例,年龄5~83岁,平均56.3岁,输用血液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
方法:①血型鉴定每位受血者、供血者交叉配血前均先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血型复检。正定型及Rh血型:制备受血者、供血者1.5%红细胞悬液20μl加入血型卡内,直接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判读结果。反定型:受血者、供血者血浆40μl加ABO标准红细胞20μl直接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判读结果。②交叉配血试验[3]:制备同型受供血者血清和1.5%的红细胞悬液,标记抗人球卡。每孔滴加Liss液50μl,主侧:40μl受血者血清加1.5%供血者红细胞悬液20μl;次侧:40μl供血者血清加1.5%受血者红细胞悬液20μl,37℃孵育10分钟后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观察结果,红细胞沉积在凝胶管底部者为阴性,红细胞聚集在凝胶带上部为阳性。
结 果
本组其中Rh血型鉴定322例,结果RhD阴性1例(0.31%),C阴性28例(8.7%),E阴性101例(31.4%),交叉配血试验发生配血不相合2例,其中1例抗-E所致,另外是由于冷凝集1例所致。
讨 论
微柱/管凝胶交叉配血成为国际公认的安全输血的推荐方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输血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被列入检查的指标,可以筛检查不规则抗体的存在,大大促进了提高了临床安全用血。
卡式检测法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和凝胶过滤技术相结合的原理,利用凝胶的浓度来调节间隙的大小,使其与红细胞的大小相仿,这样只允许游离的红细胞通过,经过离心机离心,抗原抗体反应后的红细胞既结合的红细胞由于体积增大不能通过凝胶空隙,而漂流在上层凝集。
调节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凝胶间隙大小和凝胶微柱层析分子排阻原则,使凝胶间隙和RBC相仿,只能允许游离的RBC通过,使未凝集的红细胞通过微孔运动到柱底,从而区分有无凝集。
凝胶中已加好了各类血型抗体和抗人球蛋白,加入样本细胞即可定型,从而简化操作过程。强生的血型仪器采用柱凝集技术,在检查准确性和灵敏度方面有提高[4]。在试剂卡方面,玻璃珠介质更加耐热耐压,常温保存。其加样、离心和孵育所需时间少,所采用的不同打孔器很好的避免了交叉污染。在结果读取方面,强生的双面读取也比较安全,更好杜绝输血安全隐患[5]。其特有的急诊插入功能,使得操作很方便。在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抗人球试验阳性率为多数,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
微柱凝胶技术血型血型鉴定具有检测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于观察等特点,可以作为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长久,王华,李瑞云,等.微柱凝胶配血次侧不和17例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61.
2 Titlestd K,Georgsen J,Andersen H,et al.Detection of irregularred cell antibodies:more than 3 years of experience witll a seltechnique and pooled screening cells.Vox Sang,2007,73:246.
3 雷国华,钟清兰,熊永萍,等.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配血及血型鉴
定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202.
4 Cate J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l test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oital laboratory.Arch Pathol Med,2009,123(8):693-697.
5 陈燕萍,王长奇,朱芳,等.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和篩检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719.
3 张爱宏.双功能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2,14(1):28-30.
4 潘长玉,高妍,袁中元,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6):232-326.
5 许樟荣.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