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

2024-09-12

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共11篇)

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 篇1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 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际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 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出多边形。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版1 个,四边形纸片2 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了解了图形的一些特征,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通过数边的条 数判断几边形,学生应该很容易认识、理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能很快认识这些新图形吗?

二、探究交流

1.出示例1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图案,窗格上有些什么形状,对这样的窗格你有什么感受? 2.分类认识。

(1)找图形。把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和同桌说一说,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全班交流:指一指,你找到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教师分类画出不同边数的图形。

(2)认识四边形。老师黑板上画出的图形有你认识的吗?(三角形)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板书:三 角形 小组交流:(指着四边形)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指名汇报得出: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师板书: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 想一想: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四边形吗?长、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自己试着画一个四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1 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小组讨论:黑板上还有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几边形。3.回顾反思。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指出:这些图形都是按边数来分类的,这里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作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多边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2.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并说说自己围出的是几边形。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五、六边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3.完成“想想做做”第3 先数一数,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4、完成“想想做做”第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评析,指出错误方法,并帮忙改正。

5.完成“想想做做”第5 学生先独立找一找,数一数,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找的。

总结方法:先数最小的四边形有几个,再横看、竖看由两个最小的四边形连成的四边形有几个,最大的四边形有几个,得出一共有9

四、全课总结交流: 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掌握这些新知识的?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7

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 篇2

一、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背景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 其实也包含很多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我先创设问题, 问学生: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什么运动?通过创设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校园活动场景图并把它画在纸上, 再让学生在这些场景图中找一找, 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桌进行分享。从中学生会找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 接着让学生从中找出四边形, 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四边形涂上颜色, 以此导入有关四边形的教学。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在课本中还没有正式出现, 但对于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学生早就有一些了解, 如果他们能够讲出这些图形的名称甚至特征, 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 有已经认识的, 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 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也并不是一无所知, 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形状, 可能并不准确, 也不够清晰, 但这却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铺垫。同时, 这些活动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学习其实也可以是件轻松、有趣、愉快的事。

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是一个比简单接受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过程, 是一种更能体现个人创新品质的能力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生都有着好奇、好玩、好胜的年龄特征, 这些特征很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使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又如, 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小组游戏, 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合作中学到知识。

在四边形的教学中我同样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如在认识“四边形特征”的教学中, 这种合作探究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 用钉子板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围出一个四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特征。再请两位同学在方格板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其他同学在书上第38页方格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才能很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次操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地感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还可以启发学生用数一数, 量一量, 比一比的方法来让学生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同时教师板书特征1:有四条边,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 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同时拿出平行四边形教具模型, 小组讨论, 比一比, 画一画。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特征。此外, 老师可用课件进一步验证让学生观察。板书特征2:有四个角,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 接着4个人一组合作, 分别握住平行四边形框架, 小组中每个人拉一拉, 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实验之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特征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4. 再次启发学生,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 哪些地方利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课件演示:生活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认知 (如衣架、升降梯、电动门等) 。思考生活中为什么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呢?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重视练习设计, 让学生的能力在应用中提升

练习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判断题, 让学生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和记忆。1.找一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四边形;2.教师用钉子板围四边形, 并变形出不同的形状让学生判断。以此来巩固学生当堂课学到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判断和解题能力。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篇3

内容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2、使学生在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片一张、小棒10根。教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地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大家想看吗?在欣赏的时候小朋友可要睁大自己的眼睛,找一找其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平面图形。(指名小朋友回答)

[设计意图: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小屋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找出自己所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参与度很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认识多边形的求知欲望。]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师:小朋友们真棒,(师出示地砖实物)师:老师带来了几块地砖,请你们观察这几块地砖,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回答:贴出长方形、正方形。)师:小朋友们,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呢?(学生能一口说出有四条边)师: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在哪儿?(要引导学生摸出完整的边)再数一数长方形到底有多少条边。(学生交流,老师巡视,注意学生数的方法,加以指导。)师:你们数好了吗?谁愿意数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请学生上台数一数)你们是不是这样数的?师:长方形有几条边?(指名说一说)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摸出完整的边,并强调数边的方法。)师:(出示正方形纸)谁来帮老师指一指它的边在哪儿?共有几条边?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再指名一名学生数一数)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小结: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书:四条边)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叫做四边形。(板书:四边形)师: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呢?追问:四边形都有几条边呢?小朋友你们认识四边形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

2、试一试

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括号内画“√”

( ) ( ) ( ) ( )

师:它们各有几条边?三角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找一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都是四边形,请你们找一找。(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师:小朋友真棒,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由四条边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四边形,在数学大家庭中,还有一些图形,我们要先摸一摸它的边,数一数它们的边的条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者充分依据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到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

(1)同桌学生拿出信封中(两个五边形和两个六边形)的图形,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的方法一起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并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道例题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四个图形的纸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2)师:大家分好了吗?请你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类?师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平面图形说:“同学们,黑板上的图形和你们手中的图形形状一样吗?(一样)现在老师请你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好吗?”学生分类。(3)分好了两类,师:(指着五边形的两个图形)你为什么把这两个图形分成一类呢?(找3~4名学生回答)现在你能不能给这两个图形起个名字?你是根据它们的什么来起的?(边)再指名学生认识六边形。小结:刚才,我们去了图形王国,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有五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六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者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探索四边形所积累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通过完成“你能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在“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对五边形和六边形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

你想和哪些图形交朋友呀?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想一想、搭一搭,再来看一看,数一数。师提问: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用小棒搭一搭。(师巡视,并加以指导)指名学生上台展示。2、想想做做第3题。数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并统计图形个数

。3、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示范折纸,学生自主折纸并填写数学书27页第4题。4、想想做做第6题。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剪纸的特征。并说说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剩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说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交了哪几位新朋友?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

五、课后实践

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图形,并告诉爸爸妈妈它们分别是几边形。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4.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求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面积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也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学新知

1、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一起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引出多边形的概念。

2、继续出示图片,以五边形为例,认识多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的边,多边形的内角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边介绍边让同学们找出图中其他的各部分名称。

3、引导学生认识五边形有五条边,五个顶点及五个内角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边学边练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能力。

(三)合作探究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出示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通过画图,讨论的方式很好的完成表格。

请小组代表回答,完成好表格,老师点评:n边形的每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发现找对角线时应该要除去与它相邻的两个点及它本身。探究活动二:

引导学生找到多边形所有对角线

以五边形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找多边形的对角线时会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探讨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及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了几个三角形,还有多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获得对多边形的进一步认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同时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出示一组图片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共同得出各多边形的名称: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提出问题:菱形与长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

让学生能明白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你们还记得用哪些方法可以画一个圆吗?你能用一根细绳和笔画出一个圆吗? 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1、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2、半径AO、BO

弧AB 写作:心角∠AOB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和扇形的特征,通过画圆的过程抽象出圆的动态定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例1 例1:

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解:因为一个周角为360º,所以分成的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分别是:

读作:圆弧AB或者弧AB 扇形AOB

圆1=600123 23600=1200123

30360=1800

123【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加深知识的深度,3600提高学生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1、如图4-25,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为60º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交流。教师对答案进行汇总,讲解本题解题思路:

1、因为一个圆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又因为圆周角是360º,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º÷3=120º,每个扇形的面积为整个圆的面积的三分之一。

2、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S=πR²=4π,60÷360=1/6扇形面积=4π×1/6=2π/3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②过n边形的每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n边形n(n3)2共有条对角线。

③正多边形的特点 圆的初步认识: ①圆弧的读法和写法 ②扇形和圆心角

作业: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认识四边形”。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四、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四边形、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新知 师:同学们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生活中的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美丽的图形世界,认识四边形(出示课题)

这是什么地方?(电脑课件展示主题图)多么美丽、整洁的

校园啊!我们要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保持校园的美丽和整洁。你从图中发现 了哪些图形,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找到的图形。师给与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找四边形

(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图上颜色。说说理由。(2)小组合作,讨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指生说出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二)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你们学得真不错!你能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吗? 学生举例„„

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四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小巧手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剪刀自己制作一个四边形。

(四)学生作品展示

将做的好的四边形拿给全班同学看,并借助同学们的作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接着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借助同学们做的图形选出做得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时大屏幕出示这两个图形,让同学们观察,小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各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找同学板书。

四、愉快练习,提高认识

1、走迷宫:“小猴摘桃” 调皮的小猴要去摘桃子,但必须朝着画有四边形的路牌方向前进,才能顺利摘到桃子,让学生说一说小猴的行走路线,再次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2、涂色

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提高练习

查找四边形,让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无止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

由学生现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师最后总结。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首先,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对课堂发生的一些教学设计之外的情况还有些手足无措,比如学生在拼图的活动中时间浪费过长,导致最后的提高练习时间紧张,没能完成,是一个遗憾,其次,由于上的是比赛教课,心里难免紧张,老是想着所设计的环节能不能进行完,迫切的期待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将课堂教学的天秤倾向了表演一方,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体现不突出。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细微处需要改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力争把课上扎实,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敬请各们老师批评指正。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给四边形涂颜色,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感悟四边形的特点;例2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

为了掌握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了解情况,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发现他们对四边形不是一无所知,在生活和学习中,此类图形比比皆是,只是对这一类图形的概念非常模糊。为了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其对四边形具有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我在教学时,对例题做了稍许改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

1、一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我认为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将知识内化,并抽象出概念性的知识。故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四、设计理念:

1.联系生活,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空间与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充分认识了四边形后,又回归到生活中,找到真实存在的四边形,不只局限于书上的平面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2.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像空间与图形这样实践操作强的课程,我主张提供一定的素材,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学习上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3.小组合作,全体发展

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一方面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各种层次的学生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学会谦让、团结友爱等的情感、态度方面的优点。这样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是继续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所以在教法上的选择适合这类课程的方法,有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等。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较佳:

1、观察对比:在概括四边形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特征,再通过对比他们不同的特征,将其进行了分类;

2、动手操作:如让学生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采取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方法制作四边形;

3、小组合作:在拼四边形和四边形分类中都采用了合作的学习形式,但根据其难易程度,又分为小组合作和同桌合作,让同学在不同的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直观感知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本节课小结。

在第一个环节中,利用书中校园主题图导入,较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们找到图中认识的平面图形导入本节课主题。

第二部分,直观感知。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判断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先让大家观察涂好的四边形,接着提出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一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学生板书)。再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形说一说哪些不是四边形,为什么?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2)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个四边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在这个环节里,我以“温馨提示”、“建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分工,为有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愉快练习提高认识 练习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途径,在整节课上我设计了许多有针对性、层次感强的练习。

1、走迷宫:“小猴摘桃”

调皮的小猴要去摘桃子,但必须朝着画有四边形的路牌方向前进,才能顺利摘到桃子,让学生说一说小猴的行走路线,再次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2、涂颜色

让同学们给长方形图上红色,正方形涂上黄色,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提高练习

仔细数一数找出图中的四边形

本节课最后的课堂小结,让数学回归生活,找到生活中的四边形,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胡家学校 孙立鑫

“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胡家学校 孙立鑫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6

如认识长方形,我让学生触摸课桌面、盲文书的封面,盲文纸的表面,让学生了解长方形的特点。通过长方形进一步了解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同时强调观察,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到:四边形不像长方形的要求高,只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封闭图形都可以叫四边形。

在练习中,我让学生触摸盲文图形,比较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从中找出四边形。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摸出来,只有个别同学有些吃力。

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 篇7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和外角和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互联互通.

二、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度数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法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四、教学准备:教具,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1.(1)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你知道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下面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中去.

(二)新课教学

1. 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师直接通过数学转化思想引出四边形内角和推导的一种方法(即从多边形一顶点向其他不相邻顶点引对角线切割多边形的方法).

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

2. 利用上述方法直接推导五边形的内角和

3.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问题

教师提出阶梯式问题:(1)你能用刚才类似的方法计算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2)十边形、n边形呢?

结论:多边形内角和为(n-2)×180°.

设计理念:通过对本节知识点的融合与理解进行精讲、细练.

教师直接引出多边形的外角和:在总结出内角和的公式后直接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180-(n-2)·180=360°

设计理念:用内角和公式解决外角和度数,体现知识体系.

(三)知识应用与合作探究

例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已知:四边形ABCD中的∠A+∠C=180°,求∠B与∠D的关系.

分析:本题要求∠B与∠D的关系,由于已知∠A+∠C=180°,所以从四边形的内角和入手,就可得到完满的答案.

设计理念:检测并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数学思想方法).

(五)新知检测

自拟习题(略).

设计理念:巩固新知识.

六、教学反思

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取决于学情,针对我班学生的能力水平,我选择了讲授法进行教学.

1.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具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

2.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系统的学科知识,还蕴藏着许多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彻分析,学生能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使学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

4.讲授法有利于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 篇8

前期调研分析

一、学情分析

多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扎实的基础,那么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建立与长方形的联系,利用转化的思想、等积变形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帮助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与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奠定基础。但是这些知识的学习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有的是三年级教学内容,作为五年级的老师,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还有多少印象,是否有遗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是否有困难呢?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在解决一个新知识之前要对学生的整体特征和独特个体进行全面了解,这样上课时才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为他们扫清知识上的障碍。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才是有价值的,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因此,新知教学活动前,我对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以练习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内容详见附件1)

卷(一)基本情况分析

5%不及格,12.5%及格,25%良好。

卷(二)基本情况分析

5%学生长方形周长面积概念完全不清楚,基础知识不及格,10%及格,20%良好。

·后5%学生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最基本的知识几乎为0。

·约15%学生概念不清,会出现混淆。

·其余80%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的周长面积计算不成问题。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确定本单元学困生为班级后20%。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79--97)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通过实验和观察,把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转化,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再完成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这样,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体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学习和迁移,便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让学生经历抽象出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转化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1)利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用不同的方法对组合图形进行分割和添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单元课时安排: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 2课时

3.梯形的面积 2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 2课时

5.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多边形面积计算中常见错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总结)

案例1

分析:给学生提供多条高与多条底,学生在选择时,有部分学生不假思索随意计算。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用对应的底乘以对应的高。在教学时,可能教师没有过多的强调底与高必须对应,可以在课前复习环节,让学生画一画底与对应底上的高,在出现错误时,也应该请学生自己找错误点,自己理解高与底必须对应,多出几题有多余条件的底、高求面积的习题。

案例2:

选择题: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叛逆个性四边形,周长( ),面积( )

分析:一些学生选择面积不变。周长也不变对于这类问题,很多学生会认为周长和面积都不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只是这样单纯的讲讲,学生印象不深,应该制作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具,通过拉动使学生比较拉动前的周长是哪几条,拉动后的周长又是哪几条,通过对比,得出结论,至于面积,可以将拉动前,和拉动后的高分别请学生画出来,因为高变短了,所以面积变小了。

案例3

分析:在组合图形里,找不到三角形的对应底,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没有完全理解。对三角形的高必须与对应底相互垂直也理解不透彻。

对策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册的重点内容,更是学习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性的面积。这一单元,学生对于基本题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于变式题,比如求高,求底,以及求组合图形的多步计算相当粗心,教师应该放慢脚步,让学生能够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猜测—验证”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主动探索,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合格、不合格所占比例数据)确定本科题研究对象为后20%学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和调研成绩)。

2.通过调研卷分析和平时学习状态观察,研究后20%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的主要学习障碍(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

3.寻求突破障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4.教学改进后的学习效果分析(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后测等)。

教学改进过程

四、课堂改进策略

(一)总体思路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二)具体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力度

结合《多边形面积》前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加强复习铺垫力度,有意识地给予后20%重点关注对象多提供图形有关问题的探究机会。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字母公式,《作业本》中有调研卷(一)中的组合图形,要求用字母表示组合图形面积。

2.教学目标的调整与设定

对于前50%左右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理解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解答组合图形面积都不成问题。他们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重点是体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各种方法的推导,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培养求异、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比较强,即使一时没有想到,在同伴或者老师稍加引导的情况下,一点即通,举一反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班级中必然存在一些孩子,他们不仅不能举一反三,就算反复讲解和强调依然毫无动静。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多加关注和引导。介于以上认识,我对本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和调整。

五、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一)课堂上如何提高后20%学生的学习效率。本人思考:学生比较分散,教师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可是感觉又不能安排集中就座。如何提高指导效率?除了同质互助组集中指导的方式,是否有其他更合适的方式?

(二)课题研究是否仅仅针对本班级学生情况,是否具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四边形认识》教学反思 篇9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国家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图形的问题了,对图形知识感到有些陌生,在导入时恰当的复习图形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课通过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设计认识多边形 篇10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9---80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并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教学难点】

探索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点子图;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三角尺、直尺、小组合作汇报单等。

【教、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一些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探索并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和4个

角”。并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一年级相比,这节课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欣赏了这些图片感觉如何?除了感觉非常美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我们发现了长方形 正方形 生: 圆形 三角形 梯形„„

师:你们不但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数学家的眼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是呀!图形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图形家族的一员------四边形(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四边形的样子。生:是不是有四个角? 生:四边形的用处?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特征

师:你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生:四条边 有四个角 直直的边等等。师:同学们的脑海里都有四边形的样子了。

师:调皮的四边形躲到了这些图形中,你能找到它们吗?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学生找四边形。学生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认为② ⑤ ⑥ ⑧ ⑩ 12 14 号是四边形(评价:你太厉害了一口气找到了这么多!)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2.概括总结特征

师:仔细观察我们找的这些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师: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学生活动,师指导。

交流汇报。(师: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预设:

生1:它们都有4条边,4个角。生2:它们的4条边都是直直的,4个角。生3:4条直直的边,4个角

„„

师板书:4条直的边 4个角 3.反例巩固特征

师:这些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预设:

生1:3号只有3条边、3个角,是三角形。生2:11号角弯了或没有角(引导他没角)„„ 指板书它不符合四边形的特征。师:7号为什么也不是四边形呢? 生:只有两个角 师:从边的角度去看呢?

生:它的边弯了(你是想说他的4条边都是 生:直的)„„

师小结:同学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研究现在知道四边形的特征了吗?

4.画一画

师:现在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吗?比比看谁画 的又好又多。

学生画图,师指导(提醒:用尺子和铅笔画图)展示交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作品。(重点交流怎样用尺子作图更规范)5.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太能干了,画出这么多漂亮的四边形。在这些四边形中哪些是我们的老朋友?

生1:长方形 正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 „„

师: 在一年级时我们就认识了这些四边形它们除了有4个角,4条直的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研究?

今天我们先来看这两个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刚才我们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呢?

(1)观察猜想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一下。预设:

生1:长方形 上下两条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生2:都有4个直角 „„

师:这只是我们观察后的猜想。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动手验证一下。(2)合作验证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完成这个任务。请看合作要求:

1.请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学具,想办法动手验证你们的猜想。2.选择一个图形进行验证。(也可选择两个)3.做好汇报准备。学生活动,师指导。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两位代表上台一人操作,一人讲解;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有疑问或不同的意见可举手发言。

预设:

A组:我们选的是长方形。用量一量的方法,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都是()厘米,左右都是()厘米,说明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比了4次,发现4个角都是直角。我们组说的怎么样?

生1: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晰。生2:你们的结论非常正确。„„

师:你们组不仅合作的好而且汇报精彩。

师介绍对边:在数学上相对的边叫对边,上下对边,左右对边。长方形有几组对边?上下一样长,左右一样长可以说成?

生:对边一样长

师:一样长在数学上称为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B组:我们组也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我们得到的是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是直角,把四个角折在一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次。

生生评价„„

师评价:方法简洁有创意,想法不错。

师生形成共识:研究长方形的小组请举手你们的结论和他们组的结论一样吗?(板书: 四个直角)

师:哪个小组选择的是正方形? 预设:

C组:我们选的是正方形,用量一量的方法得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cm,四条边相等;4个角折在一起比一次,4个角都是直角。谁来评价我们组的汇报。

生生评价„„

师:你们小组会倾听,乐于动口动手,真棒!

D组:我们的结论和C组一样,只是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对角折两次四条边重合在一起,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方法和上面的相同。

生生评价„„

师:你们小组合作非常成功!

选择正方形的小组你们也有这样的结论吗?(板书:四条边相等 四个直角)

(3)得出结论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的长方形正方形纸大小不一样,可是通过验证

我们都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生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直角。师:与我们的猜想完全一致,老师真佩服你们。(4)回顾方法

师:回顾刚才我们的探究过程:首先观察,接着进行大胆猜想,小组合作验证,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刚才我们用到了一种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师:为了研究的方便在长方形中,我们把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们就给它个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边。(课件出示)

长方形正方形不仅具备四边形的特征,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完善板书)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找一找

你能找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吗? 预设:

生:课桌的面是四边形的,黑板的面也是四边形的。生:地板的面„„

老师也找到一些四边形。(课件展示四边形的作用)容易排版,容易密铺,不稳定性。还想了解更多四边形的用处吗?课下想办法查找一下。

2.填一填

师:老师带来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能知道它们每条边的长度吗?

师:没有测量你怎么知道的?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师评价:会学以致用,了不起!3.猜一猜

师:看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带来一个小魔术想不想看? 放着一个四边形 猜猜看它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师:变变变抽图形

生:长方形 正方形 直角梯形等等 师:为什么这样猜?

生:因为有一个直角,我猜是长方形。生:我猜正方形。

师:根据一个直角能猜出是哪种四边形吗?课件接着猜出示两个直角。

第三次猜:出示三个直角,邻边相等。

生:正方形 生:正方形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通过观察发现就是四个直角,邻边相等一定是正方形。师: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揭示正方形。

师:咱们班的孩子太厉害了!你们已经学会了全面看问题,学习就是这样从不断尝试中获得进步。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马上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生说一说

师:学有所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你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希望你们以后能用它解决更多的问题。下课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特点 用途 种类 ↓ ↓ ↓

四条直的边 便于排版 一般

多边互动教学相长实现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互动 有效教学

多边互动教学是新课程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倡导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的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多边互动的方式,倡导的是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中实现教学的真正的变革。无论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这个政治教学的根本的角度,还是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角度,多边互动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互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思想政治课中的多边互动,就是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课前互动,课堂互动和课后互动三个阶段。

一、课前互动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但备课不是“背课”,不是闭门造车、照搬照抄、人云亦云,而是应该准备大量的与本课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和理性知识。单靠某一个政治教师个人可能会带来遗漏和缺陷,这就需要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加结合作。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1.政治学科内教师的合作互动

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群体相互间合作以及个人的系统理论学习的过程。采取以备课组的形式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是一种非常好的一种互动方式。在备课组中,各成员有“规定动作”,也允许有“自选动作”。可以按照教师的能力和风格分课时分别承担备课任务。领到任务后,教师各自研究课标、学生、教材。主备人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可能用得着的相关资料,如各种导语设计、具体教学设计、背景介绍、文段分析、最新视点与争鸣等,并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备课的基础工作。其他教师也要同时作备课思考。在此基础上,由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民主评议,再进行全面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教案重新整理打印。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的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对资料和具体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各取所需,修改好教案去上课。这使政治教师的备课能力得到相互促进。

2.政治教师与史、地教师的互动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文综”命题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对政史地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和整合。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仅要“管好自家门”,还要经常“窜窜邻家门”,加强与历史、地理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和探讨,共同分析教材知识的交叉点和热点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提高高考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讲《揭开货币神秘面纱》的知识时可向历史教师请教中国古现代的货币发展史:秦始皇统一币制实行“半两钱”→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唐高祖时期的“开元通宝”→北宋的“交子”→袁世凯时期的“袁大头”银元。在这过程中,也使历史教师了解了政治课的有关货币方面的知识,相得益彰。

3.政治教师与其他学科(除史地外)教师的互动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开始占优势,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事,也是其他各科教师应尽的职责。政治教师可以和理科教师合作探讨对学生的教育。如高二生物课的开设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提供了最佳时机,政治教师可以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生物现象,生物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基因—世界物质性原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事物的普通联系原理;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新陈代谢—对立统一原理等等。

4.政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在学校群体中,政治教师只占绝少数,知识面和收集材料的来源总是有限的,而占绝大多数的学生,特别是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他们信息来源可能要比教师广得多、新得多。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汇总、供教师备课所用。这就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功能,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揭开货币神秘面纱》的知识前,布置学生收集各朝的铜钱及各种版面的中外纸币。同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的钱币,这不仅使大家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解决教师上课的素材问题。

二、课堂互动

课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它的实质是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使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变成空洞说教,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对政治课学习兴趣,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指的“高分低能”。新课程方案的实行,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多种教与学互动的方法。

1.运用实验方式实现教学互动

做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还能有效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内外因辩证关系时,对于机械运动觉得不好理解:明明是外力推动引起了机械运动,怎么还说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呢?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准备了三个体积大小相同的球,一个是铅球,一个是皮球,一个是气球,还准备了电吹风。上课时,让一学生用电吹风吹三个球,学生亲眼看到,同是一个电吹风产生的外力,作用在这三个球上,但其运动速度完全不同:铅球纹丝不动,皮球运动缓慢,气球飞去很远。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机械运动的变化,固然和作用于该物体的外力大小有关系,但是,该物体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多大的加速度,还取决于自身的质量。可见,在机械运动中,外因必然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运用古今佳作实现教学互动

政治课以其深刻的理论内容涵盖自然、社会、人文各个领域,教师应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要广识博览,取精用宏,恰当引证,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在讲述辩证法的普通联系的观点时,让班里朗诵水平最好的同学朗诵一首西方人的短诗《钉子》:“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騎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几乎不费口舌,就能使学生对这一哲理融会贯通,而且印象深刻。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警句格言、寓言故事都可以加以撷取,供我运用。

3.运用置疑方式实现教学互动

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承认:“学贵知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置疑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前进。”作为一名循循善诱的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做到:以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以问题过渡,以问题深化;在设问置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如在讲授哲学课“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时,可非常巧妙地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英国有个大主教贝克莱,有一天和一位朋友散步,那位朋友不小心,被路上的一块石头碰痛了脚。于是朋友问他:“刚才石头碰痛了我的脚,你说,这石头在碰到我的脚之前,究竟存在不存在?”由于巧设问题情境,“哲学基本问题”便很容易展开了。

4.运用基本课型实现教学互动

以“讲、读、练、动”为基本课型,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精讲、熟讲、熟读、巧练、配合活动”的基本课型。“精讲”不能简单理解为少讲,而是对基本内容、重点内容,讲到精当处、精要处,务必做到透而精,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层的理解。“熟读”不是简单的多读、背诵,而是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从理解的角度去掌握知识。“巧练”巧就巧在结合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练习。“配合活动”即每节课都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这种活动有教师事先安排的讲座辩论、知识竞赛,或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置疑、演讲等活动。通过四个环节的扎实教学,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记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都可以采用。

三、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能使政治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能检测生成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也能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1.在作业批改中实现互动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使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督促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改变教师单一批改作业的方式。如让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批改三至五本成绩优秀学生的作业,并签上批改者的姓名。差生在批改过程看到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差生的成绩和思想觉悟水平,也鞭策了成績好的同学更上一层楼,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在考查中实现互动

考查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可采取教师和学生同时考试方式,教师和学生比速度、比成绩;也可采取每位学生考老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后,布置学号为1~10号的同学每人出一个判断题,11~35号的学生每人出一个单选题,36~40号的每位学生出一个简答题,14~43号的每位学生出一个分析说明题。学生为难倒教师,一定会再去看书、查找相关资料,这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对政治教师的学科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前互动、课堂互动、课后互动这三方面都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而每种互动又包含了教师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政治教学中互动模式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也使政治教师自己得到了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上一篇:达茂旗水务局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201下一篇:1999-2014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新闻学考博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