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山西乡村旅游(精选8篇)
方兴未艾的山西乡村旅游 篇1
有资料显示,我省虽然不是农业大省,却是名副其实的农业特色省,有着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良好条件。大寨、西沟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模范村,皇城村、贾家庄等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新村,以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面貌巨变的壶关桥上乡、介休绵山镇,碛口、后沟等民俗文化遗存丰厚的民俗村,省果树所、大同植物园等农业科技园区,锡崖沟、黄龙王沟等山水风光旅游村,以及太行、吕梁红色旅游山村和广大城乡结合部农村,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旅游经济发展新亮点
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说,乡村旅游是新兴的综合产业,是大农业、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集中体现。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村创造新的商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生活宽裕;发展乡村旅游,能给农村带来新的观念和新思维,促进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村容整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资料显示,截至年底,我省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有23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4家,普通农业旅游点37家。从资料的数量来看,全省的分布情况不均,太原市仅有三家;当然不包括没有登记或是没有纳入统一管理的旅游企业。从资料的类别来看,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占据了大多数,结构相对单一。从规模来看,国家级的占约1/5,而省级的占2/5,普通的占2/5。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村旅游“农家乐”大约家左右,仅从资料显示的现有乡村旅游点情况来看,我省的乡村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大有潜力可挖。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省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据了解,我省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著名的全国卫生模范村泽州县东四义村、村民共同富裕的汾阳市贾家庄村、发展科技农业致富的忻州市前郝村等。另一种是历史名村。如举世闻名的大寨村、全国知名的西沟村、贾家庄村、皇城村。第三种是民俗古建文化村。如晋中晋商旅游区的晋商村落、黄土窑洞群落、独特的地窨院、太行山民居等。第四种是自然风光村。这些村落一般地理偏僻,但却处在优美的自然生态中,是城市市民向往的休闲度假地。尤以太行山为富集,如陵川县锡崖沟村,壶关的大河村、桥上村。第五种是农业科技村。以发展科技致富的农村,如省农科院果树所周围的农村。又如清徐的葡萄山庄、太谷怡园酒庄、住村乡等,都是与省会太原的城乡连接带,出行方便,开发了采摘游。全省已形成以城市周边、景区周边和名村周边等三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规模经济模式。
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表示,我省乡村旅游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初步的。必须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大力发展乡村游,推动城乡旅游互动,使城乡旅游共同发展。每年新增“农家乐”100户,新吸纳农民旅游就业5000人。准确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律,坚持行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确立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
乡村旅游:需要明确的概念
乡村旅游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西班牙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和美国的一些专家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而英国的专家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大致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以上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的概念性阐述,总体说出了把乡村和旅游结合在一起能够进行运作、抄作的项目和内容。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其实就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比如当地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以及果树、小溪、小桥等,游客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其实就是亲近自然,体味休闲,感触乡村气息,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中潜在的症结
日前,在晋中榆次一家采摘园里,简洁的农家小楼轻拥着一片花海,老板一边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一边告诉记者,目前农家乐的生意很好,最好的时候他家一天就接待了100多名游客。在这里,不但孩子可以接触到传统得农耕文化,自己也可找回儿时的童趣,最关键的是可以吃到直接从地里采摘出来的时令蔬菜做成的农家饭,让人们啧啧称道。这种让游客们参加农活,亲手种植采摘,体验农事的乐趣,吸引了很多休闲观光的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是这家生态园主打的招牌。
目前,我省乡村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旅游点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的“农家乐”状态,尽管有的景点身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却未能利用自身优势做大做好,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究其原因,据走访一些乡村旅游点了解到,我省的乡村旅游大致存在以下症结:
一是结构相对单一。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和大多的经营者的认识有极大的关系。在走访的几个乡村旅游点中记者了解到,许多的经营者把乡村旅游的概念,仅仅定位在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上,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殊不知,这只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或者说这是乡村旅游的一项内容而已。经营者在经营初始就把乡村旅游定位在了农家乐的层面上,是故,出现旅游产品单一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多。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各自为政的现象是存在的。由于缺乏资金,许多乡村旅游点是根本不会进行论证、规划就盲目上马了。只顾眼前利益,不管质量和规模,也不管周边布局,所以形成开发模式单一、产品特色雷同现象过多的格局。
三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乡村旅游景区中,记者发现,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是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教低,乡村旅游基本是粗放经营,有的地方甚至谈不上管理二字。许多景区主要依赖农业资源,不知道挖掘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难以突出。
四是品牌意识差。或许是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或许是管理或经营者素质较低的缘故,乡村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是俯拾皆是。在对外宣传的理念上,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古老观念里,仅仅是在意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及游客会自然流入的侥幸心理。
五是盲目的繁荣多。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许多经营者在条件比较简单的环境下,就自主开发乡村旅游景区,不寻找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地方地里特点,反而追加更多城市化的附加设施和产品,本身就违背了乡村旅游点初衷。现代理念的介入无疑淡化了自然和田园的味道,给人一种人文的印象,丧失了本真的呈现。
乡村旅游:规范经营和资源整合是当务之急
乡村旅游应该是山水画、田园诗,是文化曲、梦幻情,乡村旅游的前景是广阔的,也是美好的。但是如何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统筹计划,协调布局的。
因地制宜,突出区域差异性。我省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民俗风情形成了旅游资源的丰富性,针对各市各县的不同特点特色,完全可以主打乡村旅游的地方差异性,从而避免走遍山西都一样的雷同弊端。比如晋中的`各种面食,完全可以形成以各种各样面食的制作、品尝、表演、历史来源等为一体化的文化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所在,乡村旅游要发展,乡村文化的挖掘是重中之重;而运城作为我省产粮大市,将农业观光游在某个县区做推广发展,是天时地利水到渠成的项目。等等不一而足。如果在全省合理布局,形成一市一色、一县一色、一村一色的旅游格局,就会避免内容单一、项目雷同、经营粗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的出现。
以农为本,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基础。乡村旅游毫无疑问是围绕农村做文章。在已经开发的观光游、生态游、农家等现有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应以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农事展示等。同时将各个地方的特色产品加工生产出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凸显农家风情和乡村文化,充分展示农村、农业、农家、农民的乡土气息,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优化组合,组建乡村精品景区。目前的乡村旅游开发,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资金无多,所以在开发规模和档次上存在小、散、乱的问题。因此,鼓励多渠道和多层次的资金筹措,兴办乡村精品景区,是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重要前提。《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里提到,乡村旅游今后将采取“村支两委+村民”、“政府+村委会+农户”等模式,不失为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好办法。同时,提升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水平,现存的水电、通信设施不配套等落后局面,以及住宿、卫生、服务等不规范等问题,都是需要亟待改变和解决的。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区域经济的集中体现,我省的乡村旅游正步入大发展的起步阶段,是需要举全民之力共同来完成的。要想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的品质有保证,关键是有关部门做好乡村旅游的服务设施,加大旅游线路的宣传力度,将与游客玩、吃、住、行、购等有关的要素整合起来。经营户做乡村旅游的意识要加强,要为游客提供特色农产品和差异性极强的多元化的乡村旅游项目。
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曾说,实践证明,凡是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比较快的地方,当地农民就更富足,当地产业结构更为优化,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显著提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比较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大有可为的。戎建国
方兴未艾的山西乡村旅游 篇2
关键词:心理契约,乡村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
一、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现状
近年来, 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迅速发展, 经历了一个从自由起步到倡导发展再到大力发展并逐步规范的过程, 先后打造了介休市绵山镇、吕梁市碛口镇等民俗文化遗存丰厚的民俗村 (镇) ;以革命伟人丰功伟绩而闻名的太行山、吕梁山的吕梁市兴县、晋中市左权县、忻州市定襄县、长治市黎城县和武乡县等红色旅游兼具乡村旅游景区;晋城市锡崖沟村、吕梁市贾家庄村、忻州市黄龙王沟村等山水秀丽的自然风光旅游村;太原市、晋中市和长治市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游客, 晋中市的后沟古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的古村落, 2003 年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还有山西省果树所、大同野生动植物游乐观光园、忻州大营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清徐葡峰山庄、临汾太子滩农业观光园等农业科技园区;以发展旅游业实现巨变的晋城市皇城村、长治市西沟村、晋中市大寨村、晋商大院、平遥古城等历史名村和民俗古建村, 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目前, 乡村旅游景区已有了一定规模, 实现了起步发展, 已成为山西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所在的晋城市皇城村目前已成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解放思想, 统筹发展, 遵循资源分类、产品分级、市场分层、服务分等的开发原则,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把大力发展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大业中做强做实。
二、问卷设计和调查
为了使问卷设计得更加科学, 本文全面翻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 对相关的乡村旅游景区和个人进行了访谈, 并咨询了相关专家, 最终形成游客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和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经过Spss软件的检验, 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
(一) 游客满意度和心理契约结构分析
1.游客满意度。游览过程中, 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众多, 其中主要包括八个层面:人身财产安全、景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景区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交通服务和娱乐服务。
2.游客心理契约结构分析。游客的心理契约是指游客在接受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过程中对景区能够提供服务标准的一种期待。其中包括关系型心理契约和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契约更多地关注广泛的、长期的、开放的情感交互关系, 它除了经济方面的物质回报之外, 还有来自较高层次水平的情感投入, 如对个人的支持、家庭的关注等无形因素, 它能产生较强的参与情感和归属感, 更多地体现为隐含和主观的理解。具体包括:真诚地服务、尊重游客的选择、耐心的服务态度、不推诿责任、注重情感交流和有超值服务表现。交易型心理契约是建立在短期回报和利益的基础之上, 主要是关注具体的、短期的和经济的交互关系, 它是指某一有限时期内具体的、可货币化的交换。具体包括: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服务人员素质高、服务产品的价格合理和服务环境好。
(二) 研究假设
为了客观地展示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游客心理契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分析, 基于此, 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1. 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游客心理契约与游客满意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2. 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游客心理契约与游客满意度八个层面存在明显相关性。
(三) 问卷调查
本文选取了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乡村旅游景区作为调研地点, 包括后沟古村、皇城村、东四义村、井沟村、桥上村和宇文山庄, 各个景区各有特点、投诉管理方式各有不同, 但都属于山西省典型的、标志性的乡村旅游景区。
2012 年中秋、国庆“喜相逢”, 是“史上最长的假期”, 也是我国政府首次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出台的首个假期。游客蓄积已久的旅游需求得到释放, 旅游人数大幅增长, 尤其是自驾车旅游及中、短途乡村旅游自助行游客呈“井喷式”增长, 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处处火爆, “食、住、行、游、购、娱”全面吃紧, 选取该时间段进行问卷调查, 可更大程度反映游客旅游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与体验。
根据研究需要和调查问卷样本数的要求, 在六个景区发放调查问卷共300 份, 其中回收问卷290 份, 有效问卷为274 份。在“黄金周”结束后的一周内, 还采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QQ) 就问卷内容与网友进行访谈, 共访谈10 人, 均认定为有效访谈, 总体有效率为94.66%。
三、数据分析
(一)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此次调查的游客中, 61.9%来源于山西省内, 36.5%来源于省外, 也有1.6%为境外游客, 说明省内游客凭借地理便捷优势, 青睐于就近选择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度假, 占据了山西乡村旅游消费人群的六成多。
年龄在35~44 岁的最多, 占26.8%;25~34 岁的占23.6%;45~59 岁的占20.8%;15~24 岁的占20.6%;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到8.2%。反映出中青年游客占据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绝大部分。男性占63.5%, 女性占36.5%。说明在乡村旅游市场当中以男性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
从文化程度来看, 以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 分别占到33.6%和28.8%, 累计占到62.4%, 是乡村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其次是高中 (中专) 学历的游客, 占到24.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7%,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仅占到5.7%。
从职业结构看, 中高层管理人员占17.5%;教师、律师、医生等占16.4%;公司普通职员占15.6%;学生占15.3%;政府公务员占14.1%, 这几类游客所占比例相当, 基本上是平均分布。而私营企业经营者只占到10.9%, 离退休人员仅仅为7.2%, 其他游客为3%。
月收入在“1501~3000 元”之间的游客占52.4%, 居首位;其次是“3001~5000 元”的占23.1%;收入在“5001 以上”游客占到14.8%;而“1500 元以下”的只占到9.7%。这反映了“中等”和“中上等”收入的群体还是较青睐于乡村旅游景区的, 收入“高”的游客可能更钟情于去省外旅游或者去高消费场所休闲, 而“低”收入的游客可能由于没有私家车或更合适的交通工具, 不便出行。
(二) 游客体验满意度分析
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游客体验满意度综合指数为2.60 分, 介于“不满意”与“一般”的水平之间, 这也与调查问卷中游客“总体评价”的平均分2.65 是基本相符的;游客对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体验的满意率数值为54%, 说明超过一半的被访游客满意乡村旅游景区这种体验, 具体分值如表1 所示。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游客对山西乡村旅游景区的购物服务、景区服务等满意率较高, 而对交通服务和人身财产安全方面满意率较低, 可以看出, 山西乡村旅游景区的交通不够便利, 景区安全保障工作不够完善。
(三) 相关性分析
游客心理契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 相关系数在0.672 至0.876 之间, 均大于0.5。其中与景区服务和餐饮服务的正相关系数最高, 与娱乐服务和交通服务的正相关性系数相对较低。具体如表2、表3 所示。
四、结论
1. 从游客对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满意度及满意率总体情况看, 游客对购物服务、景区服务、景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及餐饮服务等细项指标在满意度和满意率方面表现较好, 满意度平均分均高于2.70 分, 满意率均高于57%;相比来看, 游客对交通服务、人身财产全安全和住宿服务等细项指标在满意度和满意率方面表现不理想, 满意度平均分均低于2.50 分, 满意率均低于49%。因此, 这三个指标应该重点关注。
2.游客心理契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游客心理契约与游客满意度的八个层面存在明显相关性, 尤其与景区服务和餐饮服务的相关性更高, 说明游客在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体验过程中, 更加注重景区门票价格、景观吸引力、服务质量等, 对交通设施、娱乐服务质量等关注度相对比较低。
参考文献
[1]杜星.基于心理契约的景区员工满意度测度研究[D].桂林: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王国弘.“农家乐”游客的感知服务质量与心理契约关系研究[J].统计调查与分析, 2012 (10)
[3]彭蕾.服务 (旅游) 企业心理契约违背与顾客行为关系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2
浅谈发展山西乡村旅游的意义 篇3
山西农村文化积淀丰厚,乡村的民俗、戏剧、舞蹈、节庆、方言、生产以及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不胜枚举,近几年来本省高速公路网络和乡镇公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为乡村游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往那种天然的“城外人”生活,绿色、环保、健康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而乡村游所崇尚的旅游方式正好契合了这种精神追求。山西省乡村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突出特点。
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新途径
旅游可以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工具”。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客观要求可以推动乡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人流、信息流、观念流、文明流等软环境的建设,加快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旅游需求还能直接增加农产品的需求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发展机会。中国十佳小康村山西皇城相府,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旅游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除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为农村创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山西省可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对那些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进行调整,改善乡村环境;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带来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缩小城乡差距。
四、因陋就简,变“废”为宝
发展乡村旅游决不能东施效颦,与城市攀比。“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因此应该因陋就简,保持本色,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馆为例,可利用乡村民居形式,以传统生活设备与现代设施相结合,以古朴而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为内饰,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就可开发为旅馆。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中,亦应以“土”为本,避免与城市旅游点雷同,以原有的设施为基础,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风格相一致,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田园劳作,体验民情风俗,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变“废”为宝。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但它已经以不可抵挡之势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它丰富了我国的旅游产品,为振兴农村经济提供了新手段、新方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但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发展山西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问题,它需要以政府为引导并提供物质、政策、法律等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山西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相信其乡村旅游也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
方兴未艾的山西乡村旅游 篇4
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就是通过娱乐活动方式与消费者实现交流互动,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服务中,从而使产品或服务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人们花费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旅游,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也是人们出游的最基本要求。
娱乐营销要求企业巧妙地把销售寓于娱乐这一无形载体中,通过为游客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收获他们的注意和青睐,达到刺激游客重复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在旅游过程中,人们购买的是建立在旅游产品的一系列组合基础之上的一次旅游经历,每个顾客都希望自己所购买的是一次愉悦的、难忘的、持久的旅游经历,没人会心甘情愿地为一次枯燥乏味的体验付费,所以对旅游业而言,娱乐营销策略显得至观重要。
乡村旅游企业应该将娱乐营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体验营销过程的始终,在顾客旅游的经历中适时适景地加入娱乐体验,使旅游经历变得趣味欢快,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娱乐体验是所有旅游体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普遍的一种体验形态,它以感官为基础,使游客产生愉悦、兴奋、满足、审美等享受。中国移动的细分品牌一一“动感地带”非常成功,就是因为它的目标顾客群非常明确。
把情感定位在“我的地盘听我的”,迎合目标顾客情感上的需要一一自立、自主,让周杰伦做品牌形象代言人来满足他们对成功的渴望一一酷、有个性、有才华,借助各种互动活动,以及相互关联的增值服务,使“动感地带”迅速开阔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同一首歌》是央视最权威和最著名的音乐品牌,以制作特色鲜明、独一无二的系列大型演唱会和各类公益性演唱会为主深受观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同一首歌》每次在不同城市的举行时都人山人海,因为它为观众和演员提供了都想重复的体验一一回忆当年的情境,思索当年的情事,体验当年的情怀,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对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一部
御鑫造园http:///
分人和周末工薪阶层,可以通过提供有纪念意义和独特特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寓销售于娱乐中,融合销售娱乐于一体,使购买活能经常留恋忘返。
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指通过与消费者之间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激发和满足他们内在的情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偏爱,进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情感营销的核心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牵住顾客的情感,扣住顾客的心,向顾客提供他们真正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顾客对于符合自己心意,能满足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和情感,它能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产品特点是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这一点决定了情感营销在旅游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实质上是旅游企业员工和顾客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情感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过程的成败。
正面的情感能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争取更多的目标顾客,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带来良好的口碑效应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而负面的情感,即使是在某个被忽略的细小环节出现一点细微差错,形成负面情感,都有可能使顾客对企业、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大打折扣,破坏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从而失去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情感体验是通过触动游客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雕牌洗涤系列产品正是凭借多年来持续感人的情感营销策略,抓住了顾客心理,赢得了稳固的市场份额。它那稍带稚气孩童孩子帮妈妈洗衣服,还有学妈妈的孝行也为妈妈端水洗脚的广告,感人肺腑,御鑫造园http:///
深深地触动了观众心中那最脆弱、最敏感、最神圣的情感,那就是家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给人强烈的震撼。
新西兰的牧场主在开办牧场之旅的过程中,为口本办公室女性推出“认养小羊羔”的活动,由她们出钱认养刚出生的羊羔并为小羊羔取的名字,主人回国后每月会收到关于小绵羊成长情况,小绵羊第一次剪下的羊毛会精工编织成一件羊毛衫回馈主人,这种情感营销将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延伸为口后相当长时期的情感维系,并通过领养者在办公室里定期收信和最后收到毛衣的方式向其他人口传推广。
因此,该项目深受性格细敏、多愁善感的口本女性欢迎。新西兰牧场主给乡村旅游纪念品体验化开发的启发是,通过新奇构思和组织新颖有趣、互动沟通的多样化、特色化的购买活动,避免游客简单化地购买到纪念品,同样可以带给游客更丰富、更深刻、更难忘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 篇5
〔内容摘要]: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式。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双重回归。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计划大声疾呼。
[关键词]:乡村旅游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
[正文]: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多样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1、乡村旅游的概念。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2、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其特点是:
第一,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第二,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
第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第五,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随着生态旅游的展开,农家旅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伴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大众观光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尤其是国家旅游局将1998年确定为我国生态环境主题年的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有:
(1)回归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产生了对田园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归需求,向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体验。(2)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城市少年儿童普遍缺乏对农村、农事生产、农民生活的了解,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的休修学旅游方式,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3)怀旧的需要。怀旧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旧地重游的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我国文革时期大批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造就了所谓的“知青情节”,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4)复合型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乡村旅游也不例外,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有的可能处于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身心调解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美食或购买土地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三、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原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各有侧重。比较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区位。如何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1、森林公园模式。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2、度假区(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3、野营地模式。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
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但应大于公顷。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4、观光购物农园模式。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此乃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5、租赁农园模式。是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
6、休闲农场模式。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近年来,台湾的许多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7、农业公园模式。按照公署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8、教育农园模式。这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想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育农园可设置简单的农业“博物馆”陈列反映当地种养殖业生产历史与现状的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介绍农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资料等,并可在农园内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这样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农业生产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爱农、兴农、投身与我国农业建设的热情。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9、农村留学模式。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此即所谓的“农村留学”。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健康、正直的人格。
10、民俗文化村模式。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工艺、寺庙、教堂、陵墓、园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11、乡村俱乐部模式。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四、开发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过去,认为旅游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旅游资源不被重视,因而对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农业旅游不屑一顾,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老是在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及其衍生出来的人工微缩景观上做文章,或重复建设,或修修补补,不求开辟新天地。旅游开发者的思维深受“观光旅游”的束缚,缺乏开拓思想和创新意识。因此,有关部门应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将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发展乡村旅游上来。
2、投资主体多元化。乡村旅游的开发相对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而言,其所需资金要少得多,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范围广泛,总体上来说,也需要不少资金。对于那些资源条件好,级别高的重点项目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作用,由国家牵头,联合一些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或私人入股,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道路;大力提倡和鼓励外资、国有企业、私有经济单独或合作开发,也鼓励农民个人或联合开发。总之,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滚动发展”的路子。
3、合理规划,科学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拖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各地应在国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详细规划和开发工作。旅游主管部门应对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并实施监督,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4、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特色产品。乡村旅游的开发也应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要注意旅游产品的特色性,以增强其吸引力,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所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
5、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地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EA),确定合理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容量,预测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所承担的风险,确定“生态经济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可选择一批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旅游地实施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使之与国际接归,创建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管理者实施“分级”评定,以之确定其是否具备开发经营的能力和权利。设立“公众教育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其生态学人格。要大力提倡和开展生态旅游,园内交通建议均采用马车或人力车,改烧煤、烧木材为烧沼气、烧电,尽量使用当地生产的绿色产品,环卫工作应有专人管理和清扫,生活垃圾实行分箱收集并统一处理。对破坏环境的游客应给予一定处罚,如让其清扫垃圾、干一些农活或处以罚款。同时在部分乡村旅游地建立“生态定位站”,对旅游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定位监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乡村旅游业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得要基础。
6、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国家旅游局针对当前国内外旅游者“回归自然”的热潮,推出了“98华夏城乡游”和“99生态环境游”,我们应抓住这一美好的历史机遇,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还应建立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组织、城市饭店、度假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城乡 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重视乡村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力争使我国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7、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乡村的一些地方,基础卫生条件还较落后,因此应加强卫生工作。对旅游地和接待食宿的农户家的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乡村是社会治安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乡村人口密度小、农户稀散、部分游客分散住宿的特点伺机作案,抢窃谋害游客,因此应加强乡村旅游地的治安工作。
8、加强法治建设和管理。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市民与农户之间租赁土地时,必须订立详细的合同并行到认真履行,避免发生纠纷。
9、做好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城乡居民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摩擦”或误解,各地旅游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乡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当地旅游业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以增加城乡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五、开发农村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意义 乡村旅游将成为未来我国旅游市场能够发展的一大亮点。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形成市场意识;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多样化,提高用地效益。
2、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观光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意义更大,对于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也有促进作用。在台湾,观光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三生”农业,即是把农业的发展引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平衡发展,达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和生态自然化。
3、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消费不旺、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刺激各方面的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由于关联性强,带动功能大,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中的作用,既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赋予旅游业新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这方面作用,充分挖掘潜在的游客市场,扩大旅游者队伍是一个重要的
方式和途径。目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启动乡村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效将会十分显著。
4、有利于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推进我国世界旅游强国建设步伐。新的时期,我国旅游业提出了要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和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必不可少,而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对推进我国旅游强国建设将大有裨益。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快,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不断扩大的乡村旅游市场对壮大我国旅游经济规模会起到积极巨大的作用。
5、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乡村旅游必然带动乡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特色化,有利于形成对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系列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讨论[J].西南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朱广伟: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5).王照耀:实现农业小康建设的新突破[J].求是,2003(16).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0(4).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3(2)论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李林知 指导教师 丁晓蕾
摘要:“农家乐”旅游是一种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旅游者前来吃、住、游、玩的旅游形式。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空间,而且还在调整农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状开发角度对成都市“农家乐”进行较为完整的勾勒,从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背景、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更好的促进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关键词:农家乐;成都;发展;对策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ngjiale Tourism in Chengdu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Li Linzhi Tutor Ding Xiaolei 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ongjiale in Chengdu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Nongjiale is one motif of the modern tourism.In our country, it originated in Chengdu.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tern.Although it began in 1990s, it has developed at a great speed because of Nongjiale being conson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tourism, the requirement of dwellers in city wanting to go to natur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new economy.It expands the space of tourism and takes lead of increasing income of peasants and prospering rural economy.Depending on the advantageous position of abundant tour resource and culture background, the suggestion for developing the leisure and culture tour and some detai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brought out in the paper, to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countryside.Key word: Nongjiale;Chengdu;development;suggestion 我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特色和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田园风光,以及淳朴的风土民情和乡风民俗。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已成现代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能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因此,“农家乐”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成为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旅游形式。如今已花开中国,成为许多大城市周边地区服务市民、致富农民的首选旅游产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产生背景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各种物质条件的便利,休闲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这种旅游不同于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它是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康体健魄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要求能体现出乡村的自然美和田园美。乡村旅游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洋溢的乡土文化气息给都市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成都是一个具有休闲传统的城市,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人称之为“农家乐”。“农家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游客娱乐的主要方式为赏花采果、麻将棋牌、喝茶聊天等。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农家乐”旅游的花费低廉(一般20-30元/天),而且离城近,交通方便,是成都市民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经济总量增长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据统计,成都市所辖的19个区(市)县的“农家乐”达5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1]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要求
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生活环境在不断“钢筋混凝土化”,同其他大城市一样,成都也面临着阳光、蓝天、青草、绿地正在被成堆的垃圾、肮脏的污水、高大的建筑所吞噬,人口高密度集聚,交通拥挤,住宅匮乏的“城市综合症”。面对着城市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正在蜕变成片片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沙漠”,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中感到烦躁和压抑,希望能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农家乐”旅游的淳朴、悠闲、恬静的特征正好吻合了城市人这种“回归自然”的心态,由此而迅速发展起来。
(二)“双休日”闲暇时间的保证
1995年5月,我国实行了五天工作日,“双休日”的实行,使素来较为发达的成都休闲文化更有了时间上的制度性保证,加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逐步成为居民的消费时尚。成都又是传统的休闲城市,成都人历来有喜郊游,爱踏青的传统,因此“农家乐”旅游很快成为双休日成都人休闲旅游的一种时尚。
(三)农民强烈的致富欲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动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农家乐”旅游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土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农民要致富已成为时代强音而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强大内动力。而今,“农家乐”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模式
(一)经营规模和结构演变 1.规模
以成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之一的郫县农科村为例,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2-1996年,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的小规模经营阶段,几乎全村家家户户经营“农家乐”;1997-2000年,外地投资经营户增多,部分“农家乐”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2001年以后,“农家乐”经过重组兼并或联营,形成以大户为主导的规模经营阶段(表1)。“农家乐”规模也从一天仅能接待40-50人次发展到每天可提供400-600人次的餐饮。[2]随着经营规模的演变,成都市周边地区众多的农户加入到“农家乐”旅游的建设队伍中,依托本地资源开发特色区域“农家乐”旅游,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相当规模经营水平的“农家乐”旅游,且带动相关产业走向产业链的发展之路。这在国内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中树立了典范。
表1 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发展阶段 项 目
年 份 “农家乐”总户数 年经营收入>25万元的户数 “农家乐”平均年经营收入(万元)1992-1996年 103 2 5 1997-2000年 60 9 18 2001年以后 23 14 26 资料来源:郫县旅游局 2.经营结构
成都“农家乐”是以本地经营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是夫妻经营或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经营,家庭经营色彩浓厚。雇佣的服务员也多为邻里亲戚。每到旺季,亲戚、邻里相互帮忙现象普遍。随着“农家乐”的扩展和效益的提高,吸引外地人和城市居民前来租地投资经营的“农家乐”也逐步增多。成都市由城里人租地经营的“农家乐”约占总数的20%以上。
城里人经营的“农家乐”一般规模大,基础设施好,在竞争中的优势日益明显。以郫县农科村为例,2000年,“农家乐”经营户60户,其中10户为外地人投资经营,占经营户的17%;到2003年,经过重组兼并,20多家经营户中,外地人已占有经营户的40%,而且位置好(位于村主干道两侧),规模大,旅游收入占全村的70%以上。本村村民经营的“农家乐”除村长和村支书等几家规模大、设施较好外,其余都比较简陋,位置也比较偏僻。[3]
(二)经营类型
从整体而言,成都“农家乐”旅游为游客充分展示了川西坝子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和古老的巴蜀文化,具有浓郁的农耕“川味”。就局部而言,它又依自然条件和区位的不同,形成风貌各异的特色类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实用理性”的文化观念。按照所依托资源的不同,“农家乐”也分为好几种:
1.农家园林型
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农家乐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规模。
2.花果观赏型
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浅丘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特产水蜜桃,是全国四大桃乡之一,也是枇杷、梨子的盛产地。其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赏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驿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农家乐”,开启了丘陵山区发达的致富的新思路。[4] 3.避暑休闲型
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依附于著名的避暑景点,以整洁价廉的农家旅舍吸引游客,“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生态景区的自然环境”。
4.花园客栈型
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建成园林式建筑,使之成为设施功能齐全、沿用客栈式管理的休闲娱乐场所。
5.养殖科普型
以都江堰、青城山等地为主要代表。都江堰三文鱼养殖基地寓教于“游”,不仅可以品尝价廉物美的新鲜三文鱼,还可以提供鱼类养殖的详细资料,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6.农事体验型 青城山后的绿茶基地就是代表之一。游客享受农家乐服务之余,可以亲自到田间地头采上几斤新鲜的茶叶,融入大自然,在劳动中享受休闲的快乐。[5]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国内“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至今已具相当水平,部分地区因为政府主导有方已成功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强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内树立了先进典范,但由于布局分散,区域条件的参差不齐以及政府在市场引导方面的缺失等主客观因素而导致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尚存在管理、产品开发及经营方面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发展农家游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作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管理
从旅游规划来看,大多数“农家乐”的开发缺乏专项规划,呈现无序经营,遍地开花的状态。从管理角度,虽然有地区农家乐发展政府已重视加强管理、引导、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但大多数地区仍处在经营理念低下、片面追求利润而导致的低价格恶性竞争局面;且由于盲目的简单模仿,不少地区出现建筑风格相似、经营项目以及管理方式的相互抄袭的商业浅层状态,这样只会破坏现实与潜在的市场需求,严重影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前景。2.旅游产品单一
虽然按照资源依托的不同,而开发出突出特色的经营类型,但大多“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几乎相同,如吃农家饭、农园观光、赏花采果、棋牌麻将、钓鱼、卡拉OK等。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缺乏对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乏术,使得一些旅游点虽能兴盛一时,但由于旅游开发的短视行为、诸种设计类型趋同、千篇一律的活动模式,而导致文化延续出现断层,不仅会使游客日久生厌,而且,一些地区开发效益下降,不断衰落,影响“农家乐”发展的后劲。例如,龙泉驿区“农家乐”的发源地书房村自1992年开始出现“农家乐”,到1999年达到高峰,但由于经营模式多年不变,加之周边地区农家乐旅游的蓬勃开展导致竞争加剧,从2000年开始效益下降。据调查,2002年,大多数“农家乐”的旅游收入比1999年高峰期下降了40%-60%。[6] 3.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加剧
旅游业是一种顾客直接来到产品产地的产业,旅游发展促进了城乡间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农村的“观念城市化”,[7]带动了乡村文化的进步。面对市场导向的迎合性,随之而来的即是乡土文化的城市化加剧,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农家乐”旅游区的弱势文化的冲击,城市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而致使地方文化资源弱化,渐失本真。4.经营水平参差不齐
所谓“飞地化”,是指城里人占据了乡村旅游业中的经营地位,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城里人的“飞地”。[8]由于经营水平的差异,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效益差别很大。随着“农家乐”竞争的加剧,城市人口租地经营的比重在逐年增大,而且所经营的“农家乐”大多上规模、上档次,经营收入也较高。真正有农户经营的“农家乐”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主要是有过外出工作经历、主动外出考察和接受培训的业主。可见,作为本地化的农户要加大提高经营水平,以保证并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二)对策
成都市的“农家乐”发展要充分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具有区域农业经济特点的开发,采取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农家乐”旅游有序、规范、健康的发展起来,真正达到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1.科学管理,合理整合资源
成都市众多的乡村旅游地,必须根据区域类型和交通条件,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有选择的重点开发和创新开发,避免相互模仿,重复开发。在布局时要以“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两栖性”为出发点,以保护资源,发展生产为前提,不能破坏田园风光、污染环境。要合理规划以整合资源,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考虑到市场需求状况,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定位,选好目标市场,因地制宜,开展“农家乐”总体规划,在项目建设上,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要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基地。
2.特色分工,突出主题
改变现有的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向特色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域的区位条件、农业与民俗文化资源而分出不同的主题“农家乐”进行开发,立足原汁原味的农家乡土文化,塑造个性品牌。
重点突出蜀地人民“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实用理性思想。而在“农、家、乐”上,强调“农”、“家”、“乐”,即经营风格要有农家特色,服务要给游客“家”的感觉,经营项目要提供可参与的特色娱乐活动;在硬件上,追求“外部民俗古朴、内部装修现代化”。
3.特色分类管理
随着乡村旅游经营的商业化、建筑的城市化与设施的标准化,乡村性中淳朴的民风与低廉的价格等受到严重挑战。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成都的农家乐星级标准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容易导致产品与服务趋同。政府与协会应该推行特色分类管理:形成餐饮、采摘、歌舞、杂艺、农业、节庆等特殊类型的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民俗村。“家家达标准,村村有特色”是农家乐发展的目标,在村内应该推广标准化管理,推进土地、接待设施的适度集中与规模化,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乡村旅游经营者。4.提高经营水平
“本地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农家乐”的最大特点是经营者“农游合一”的“两栖性”,体现了本地居民参与的原则,经营者的本地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乡村性,同时促进本地农户经济上的增收、致富。“飞地化”是对这一切的最大威胁。“外来户”的优势:经济势力较雄厚,能够在区电视台做广告;与区里、市里有比较广泛的人际关系;最了解城市旅游者的口味;在经营中广泛雇佣带来的人员而挤兑本地人员的工作机会。在“农家乐”经营中政府要做好当地农户的技术支持与各项培训工作,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不断树立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和特色意识,提高经营水平,保证劳力的本地化以促进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品牌保护
品牌代表产品的一种视觉形象和文化形象,是旅游地参与竞争的重要载体。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旅游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对旅游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品牌的保护也是尤其要加强。
通过分类管理形成一批专业的农家乐经营者,必然会形成品牌。在成都,由于农家乐主要由农民经营,经营者数量众多又是个松散的组织,缺乏商标保护意识,农家乐作为商标在涵盖了糖果、调味品等30个大类别领域已经被一些企业抢注,而成都周边数百个农家乐老板最关心的服务类农家乐商标目前也随时有可能被抢注。因此要注意提高农户经营者的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保护“农家乐”的健康发展。[9] 6.形象营销
目的地形象是公众以一个潜在或现实旅游者的眼光对一个地区的评价,是旅游者对一个地区的信仰、印象和想法的总和,代表了大量与地区相关的信息。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影响目标市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10]因此,成都市在发展“农家乐”时应增强形象营销意识,注重形象塑造,个性设计以及形象传播。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强大发展需要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支撑,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源于对目的地的感知与吸引。对外地游客和外宾而言,民俗和文化是一个卖点,而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是两者很好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成都要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如何吸引境外客源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乡村旅游完全可以成为其主打产品之一。据调查,国际游客对旅游地的文化有强烈的关注,英、美、日、德、法、澳六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的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而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正符合境外旅游者这一需求。将具有特色的蜀文化融入农家乐旅游,作为形象塑造核心,增加产品特色和内涵,设计一些参与式、体验式的探险等旅游活动,对海外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旅游形象,整合营销,通过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对他们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让其他的城市人知道在川西平原上有一片净土,那里能让他们感
到宁静与放松,那里有广阔的森林和明净的湖水,有淳朴的风情,有古朴的乡土气息,有高新的农业技能和放松的休闲娱乐、刺激的感官体验等,这些都最适宜他们来享受。因此,“农家乐”的形象营销对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十分重要。
四、结语
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必须加强科学开发、合理规划与严格管理,加强产品的促销力度,使游客、广大农民在“农家乐”中都受益。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开发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以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平衡当地经济发展、文明进步与地方文化本真保持的重要关系,以加强“农家乐”发展的后劲,实现农业和旅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致谢
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获得了专业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尤其是本课题指导老师丁晓蕾女士一直以来给予的高度关注,以及在采集资料时同学们与亲友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笔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邓文,刘晓鹰.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J].旅游资
源,2006,(1).[2] 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演变的案例研究-兼论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5,(6).[3] 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演变的案例研究-兼论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5,(6)[4] 周荣华.成都“农家乐”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5)[5] 邓文,刘晓鹰.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J].旅游资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维度 篇6
综上所述,乡村休闲旅游因于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形成新的旅游类型和旅游市场。依赖于农村环境的乡村休闲旅游必然作用于中国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建设又反作用于乡村休闲旅游,从而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持续发展,这是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内在动力规律。要保证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还必须把握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几个维度。
(一)乡村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
旅游主体活动分为视觉审美和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观光性旅游产生的动机是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农业旅游资源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虽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但以农作物和农村环境空间作为景观对象进行农业观光,其审美价值有限,差异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旅游者重复构买愿望不强。因此乡村休闲旅游要避免开发成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形式,应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而为一的集观光、娱乐、健身、科普等为一体,使身心放松的体验审美休闲活动为主要形式。
(二)乡村休闲旅游的规划问题
乡村休闲旅游向旅游展示的是一个农村地域生产和生活的时空整体,它凭借的是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模式,要想很好地把握并驾驭这一基础系统,避免重蹈乡镇企业无序发展的覆辙,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从一开始就应作出整体发展规划,并且要与大范围旅游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以便在旅游项目的种类、规模、形式上相互协调,各具特色。同时,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也应当在旅游部门与农业部门层层沟通的前提下来进行,以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阶段、开发模式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设计和布局区位问题
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分布也非常广泛。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同时被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各区域的发展水平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资源所面对的目标市场层次不同,因此,乡村休闲旅游在开发时序和布局区位上一定要有针对性。一是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域,由于条件成熟,其目标市场可以是全方位的;其次是风景名胜区周围,可根据资源优势开发多种参与性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配合“大旅游”延长旅客滞留时间。
(四)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主题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 篇7
一、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
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我的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用景区的观念构建乡村景观用旅游的理念经营乡村、农民多业化可以使农民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旅游业,让主业与副业并存从而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和休闲价值的旅游资源,总的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我国的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康体、参与、娱乐、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4)以疗养、康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三、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服务意识欠缺,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3.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乡村旅游自身的内涵和特色,很多景区出现景观内容雷同,旅游产品粗制滥造等现象。旅游产品不能将资源充分的综合利用
4.环境意识差,许多景点只注重眼前利益,盲目开发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乡村原有的风情景观进行改造,大兴土木,失去了乡村所独有的浓郁风情。
5.客源市场有限,乡村旅游大多为短期游、近郊游,因此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城市地区,受时间、经历、金钱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乡村旅游对于较远地区的旅游吸引力还不够。
6.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旅游人数的增加对带来更多的废弃物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样会带来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交通工具的汽车尾气是大气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我国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策略
1.针对基础设计薄弱的问题,应当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由于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都是城市地区,因此在基本的生活条件与用品上要与城市接轨,例如厨房、厕所、用水、用饭、洗澡等设施及卫生的保障,其次要改善交通设施,可以在城市与旅游地之间建设旅游专线,交通改善了,游客通往旅游地的道路也就畅通了,在基础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魅力,从而留住游客获取经济效益。
2.针对乡村旅游服务意识欠缺的情况,应当在政府的引导下对景区进行规划,对从业人员加强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旅游地的人才引进,对在岗服务人员以及即将上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针对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与文化内涵方面,首先应该发掘乡村气息,树立鲜明的乡村景象,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游客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次发现乡村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乡村旅游的形式不能局限于表面层次的观光,也不能局限于资源的表面现象,要注重综合的发展与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才能开发出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具有独特的乡村气息的旅游产品。
4.针对环境意识差的问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乡村旅游进行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想要长期的进行发展获得效益就要在短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地安排与规划,科学的对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其次针对游客的空间移动中使用交通工具会对空气造成破坏方面,可以建立一条专门的旅游线路,并且使用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第三,针对游客素质低的问题,可以在景区内进行宣传教育,加强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5.政府导向,合理规划,树立品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政府的合理领导下,遵守政府建立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条件,合理筹划,科学的评估,分析自己在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社会环境以及客源市场中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从而真正做到把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合理转化。
美国“资源旅游农业”方兴未艾 篇8
提起“资源艺术旅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摩西奶奶的风景画、巴拿马服饰和印第安人的风标。而正在美国各州乡镇时兴的乡村雕刻、瓜果雕塑、庄稼绘画等乡间艺术,已被誉为返朴归真又面向未来的农业文明,更成为艺术新潮与新兴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推崇。
资源艺术旅游之一:乡村活树雕刻艺术
据美国《时代周刊·汇选》报道,几年前,索斯比拍卖行举办了首次大规模的美国20世纪乡村雕刻艺术拍卖活动,自此近年来,这一艺术拍卖活动连年不断,21世纪以来乡村雕刻艺术与市场在美国不断发展。
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相继也每年举办一次新颖而美妙的展览,名为“The detection of the countryside engraving(乡间雕刻的发现)”。其中有一种“Live tree engraving(活树雕刻)”与“Small bush carvings(小灌木雕刻)”似乎像中国的一种“盆景”,但作品创意皆出自古典文化——主题有《德墨忒耳的造化》、《普西芬尼石榴梦》、《酒神的葡萄藤手杖》等。还展出了此类许多不囿于传统的当代作品。
索斯比乡村树雕作品的拍卖颇有魅力。著名的主要乡间艺术家,如芬斯特、霍金斯,已故的比尔·特莱勒等均有作品在拍卖中亮相,每件售价达到15至30万美元,这当然不能同“雅艺艺术”市场上时髦的超自然艺术品的售价相比。然而,索斯比的艺术家德鲁克曼说:“每次拍卖都是激动人心的活动——因为乡村树雕艺术顺应了人们‘自然回归’心态并引导了一种新潮环保艺术的发展,于是吸引了许多对乡间绿色艺术一向不感兴趣又不甚了解的买主和收藏家。”
资源艺术旅游之二:瓜果形象塑造艺术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瓜果塑造人物形象”,也正在美国成为乡间拓展旅游的一种新潮艺术。
“瓜果塑造人物形象”是美国辛辛那提州一位玩具设计师特沃德尔发明的乡间植物造型艺术。今年40岁的特沃德尔曾在一农场打过短工,从此便产生了用可食用的蔬菜瓜果塑造人物形象的构想。特沃德尔认为,植物栽培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这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土生土长的艺术,他第一次试验是将一棵菜苗植入瓶子和管状器皿中,这些幼苗成熟后便形成管状。接着,他又在百事可乐瓶中培植南瓜获得成功。
如今,各种蔬菜瓜果一经他摆弄,就变成一张张生动逼真的人物脸,而塑造名人则比一般的人物更能产生突出的艺术效果,其惟妙惟肖的效果令人瞳目结舌。诸如“尼克松有一只突出的鼻子,而艾森豪威尔的神态安逸;克林顿则有一个特型的嘴巴:也有甜瓜奥巴马,南瓜大布什与小布什……。还有黄瓜雕塑成的顽皮的儿童,玉米和茄子塑造成的野兽耳朵和心形钻石等。”
近两年来,特沃德尔将他的艺术进行了免费传授,促成瓜果形象塑造艺术现在辛辛那提州的许多乡镇方兴未艾,每到“瓜果雕塑”收获时节,特沃德尔与他弟子们的艺术品摆到市场上出售,每只售价10~30美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的州游者。特沃德尔:“这些艺术品虽然价格并不高,但是比普通蔬菜瓜果的价格高出了10~50倍之多。在发展旅游农业中,我们农民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资源艺术旅游之三:农作物景观艺术
近两年来,一种新兴的“农作物艺术景观旅游”正在堪萨斯州的道奇城与纽约州的达奇斯县等地区流行,吸引了大批量的国内外游客,为当地乡镇猛增了可纲的收益。
作为“农作物景观艺术”的创始人之一,诺曼·格雷格站在他方圆500亩的达奇斯农场的一块田地中间,现在这是一块未完成的“农作物风景”艺术品——一片正在生长的由高粱组成的迷宫,中间辟有专门供人行走的小路,也许这些小路是让人迷路的。虽然这片青纱帐现在只有3英尺高,到2个月后它就会有8英尺高。到那时它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高度足以淹没任何进入这座迷宫的人的行迹。其实,“农作物迷宫”刚刚播种后就有人来此欣赏这一艺术了。格雷格说: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农作物艺术风景的实践者。他养着一群乳牛,还种植水果、蔬菜和各种花卉。这些都是塑造出各种景观艺术的“材料”,也是卖给那些欣赏农作物风景而喜欢“自己采摘”的游人的。
今年初,格雷格和达奇斯县其他13位农民一道又一次计划在他们的农场上用作物和土壤创造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巨型风景和雕塑。在他们新设计的作品中,将会有些是从公路上隐约可见的一群母牛、一面美国国旗,或是一床被子、几只南瓜、一只上面长着虫的青苹果的图像,甚至还有纽约州旅游业的标志:“我爱纽约”。在飞机上,所有这些风景作品尽可一览无遗。
有关达奇斯农作物风景艺术的念头是格雷格在阅读一篇有关斯坦·赫德的文章时产生的,赫德首创的农作物风景艺术作品,是几年前他住在堪萨斯州道奇城附近一块160英亩的土地上用农作物制作了一幅桑坦塔(19世纪凯厄瓦的一位印第安人首领)的肖像。从此开创了农作物艺术的先河。
资源艺术旅游之四:庄稼地绘画艺术
其实,斯坦·赫德也是“庄稼绘画艺术”的鼻祖。早在2001年、2009年,赫德根据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在故乡土地上创作了一幅20英亩大的“庄稼画”——《向日葵》。画面中的葵花由10多英亩盛开的向日葵构成,花瓶由蒺麻地组成,大豆地为画中的台桌布。
现年60岁的赫德出生于美国一个农民家庭,目前他在哥伦比亚州的各地乡镇创办有三所庄稼绘画艺术学校,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培训期为三个月。赫德以深褐色的土地作画布,颜料则是青草、红花草、各种花卉、绿色的玉米秆和南瓜。画笔则是拖拉机、犁和修剪枝叶的机器,在农田里“种画”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庄稼艺术画。这些画面有几英亩甚至几十英亩,人们在飞机或高山上就可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nlc202309041509
在他的培训课程中,为了“种”好一幅硕大的庄稼艺术画,赫德先把构思绘在坐标纸上,然后乘小飞机察看“画田”,再与与他的学生们合作操作按坐标耕地、播种、铲草和修饰,完成一幅庄稼画大约要三个月。
气势宏大的庄稼艺术奥妙在于其画面景象随气象、季节变化而变化,日新月异,令人百看不厌,从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
资源艺术旅游之五:《收获集成曲》
与“宙斯神牛”
但是,美国艺术界认为:诸如乡村雕刻、瓜果塑造、庄稼画和农作物景观之类“资源旅游艺术”,这个含糊的术语令人难以定义,也有人给它增加了很多修饰。
如一位学者指出:“资源旅游艺术”必须是“原始的、朴素的、非专业的、土生土长的、野外的,民间的,通俗的、土气的、自发的、肤浅的、简单的、地区性的、无个性的、耽于幻想的、家制的、方言的、隔绝的、民族的、无学究气的”。而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馆长罗伯特·比肖普则认为:“这种艺术太难定义了——它属于新时期的文明旅游式农业,它使人们不知所措。”
不过,身兼达奇斯县农场委员会(一个农民组织)主席的格雷格说:“‘资源旅游艺术’之所以难于定义——是这样的艺术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我认为这是当今文明农业的第一创举,也是我们对策于经济危机时期的一大创业”。
格雷格非常热衷于“资源旅游农业艺术”,由于目前是春季,他的第二幅作品正在生长,第三幅才刚刚开始动工——因为格雷格已经得到白宫的通知,奥巴马将会在今年九月底来到达奇斯县访问。正在生长的那一幅叫做《收获集成曲III》、那是一块10英亩的南瓜地,如今被绿色的南瓜苗保温棚覆盖,中间还错落有致地点缀种有玉米苗和有生命的稻草人。
在迎接奥巴马访问的计划中,格雷格还将在一块占地两英亩的草地上设计出了一幅黑白相间的荷斯坦牛的图像。他计划用大约5000株菊花完成这幅作品——其中深紫色的代表黑色毛部分,且有白菊掺杂牛体,红菊则组成“宙斯神牛”的眼睛。
资源艺术旅游之六:更多创新的“资源旅游新文明”
为了响应奥巴马新推出的开拓旅游的新号召,许多乡村艺术家都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资助。格雷格正努力为堪萨斯州道奇城与纽约州达奇斯县农业和农民寻找更多的文明方式以推动资源旅游农业的新发展。赫德则在哥伦比亚州、特沃德尔在辛辛那提州等地区的革新办法之一是通过农作物艺术创造文明的旅游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等。
现在达奇斯县,许多农场已开始抛弃传统。农民们也在成为艺术家。在斯坦福维尔的82大道上,罗吉里夫农场的经管人迈克·多伊尔创作了一个从头到尾长200英尺的绿色的“黑安格斯牛”,创作方法是在牛的轮廓线内种上红花草,在其周围则种上另外一种绿草阴影。
格雷格说:“我们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达奇斯县充满活力的变化中的资旅游农业文明。我们所处的地区,人们正在给农业重新下定义。”而且,对这些新得到政府资助的农民来说,所需费用也是微不足道的。
在克林顿科纳斯的布里齐山果园和西德磨坊,农场主伊丽莎白·瑞安齐默尔曼同三位艺术家联手合作。在设计2英亩更多创新的“资源农业新文明”时,另一家卡罗莱农场参与了合作。他们采用了乡村雕刻、瓜果塑造、农作物风景和庄稼画等乡村旅游艺术。如:斯蒂芬·法拉特科用玉米、葫芦、各种种子和水果设计了一道拱门:克劳德·贝利用用过的拖拉机部件创作了一件雕塑。格雷格说:“人们没把农民当作艺术家,但是他们确实是乡间拓展资源旅游文明的新型艺术家。”
(责编:高雨薇)
【方兴未艾的山西乡村旅游】推荐阅读:
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10-18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10-01
方兴中学团委特色创新工作简介05-28
山西旅游10-03
山西中小旅游企业05-10
山西体育旅游发展研究08-31
山西红色旅游实践报告05-20
山西旅游推荐会10-05
旅游业山西发展新动力07-01
山西旅游版小学三年级英语导学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