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领军考试资料

2024-10-10

会计领军考试资料(共5篇)

会计领军考试资料 篇1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之二 财政部会计司

大力培养和造就会计领军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提出,“会计领军人才是高级会计人才中能够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高端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财政部于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严格选拔、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并发布实施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列入其中,《会计人才规划》将“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十大政策”之首,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六大工程”中明确要实施“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确立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成为长效机制和永久性政策措施”。

一、探索实践,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取得成功

《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指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级和区域性的会计领军人才。”财政部自2005年启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着眼国际,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历史动因。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动,是从2005年开始的。当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改革措施着手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国际化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逐步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融资和跨国经营,客观上需要既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并能够加以熟练运用,又谙熟企业实务,能够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高端会计实务人才。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准则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国际趋同驶入了快车道。2004年,我国开始着手建设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当时国内熟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会计人才凤毛麟角、廖寥无几,高端会计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即刻显现出来,根本无法满足建设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需要。

基于上述情况,财政部党组审时度势,发布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学员选拔、培训组织、培训方式、淘汰机制等,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了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程。2005年12月10日,财政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功举办了首期企业类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组织实施。

在统筹规划方面,财政部发布实施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明确了“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别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这一宏伟目标。《会计人才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2000名左右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当会计行业领军重任”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作出的。

在组织保障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确立了财政部会计司主抓企业类和行政事业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抓注册会计师类、中国会计学会主抓学术类和大赛班、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实施培训的“分类培养,联合打造”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分工体系。财政部成立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工作指导小组,由分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领导担任组长,各培训管理部门、培训组织及施教机构、人才使用单位代表为成员,指导、督促、管理、选拔培养的各项工作。

在学员选拔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选拔标准,设计了“个人申报—— —地方审核—— —笔试—— —材料审核—— —面试”的选拔程序,认真组织选拔工作。学员的选拔一般1-2年组织一次。在选拔过程中,培训管理部门加强与考生所在单位的合作,广泛听取单位和学术名家的意见,重点吸收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青年会计才俊、各行业财会后备人才,力争“择天下英才以育之”。部分参加选拔考试的学员认为,会计领军人才的考试选拔,相比博士生入学考试还要难得多。在学员培养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规划了“集中培训与跟踪管理相结合、分类培训与联合集中培训相结合”为期6年,分3个考核周期的培训组织方案。第一个考核周期是培训的第1-3年,为知识拓展

阶段,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提升学员的道德修养、职业使命感及社会感,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夯实基础。第二个考核周期是培训的第4-5年,为能力提升阶段,着重提高学员的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强调以高层论坛、大跨度交流为主,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扩展学员视野,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集聚能量。第三个考核周期是培训的第6年,为使用提高阶段,着重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强化对学员的使用,发挥优秀学员的带动作用,提升学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学员考核方面,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要求分周期进行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据学员承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及认可程度、参与准则制度制定情况、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情况、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形成量化考核结果,实施考核淘汰机制,对不适于领军的学员进行淘汰、不能领军的学员进行淘汰、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学员进行淘汰。

(三)取得成效。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自2005年56名学员入选首期会计领军培训班开始,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五年间分别有117名、155名、130名、155名、120名学员加入到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了730多名学员的全国会计领军团队,取得显著成效。经过长达六个学年的培养打造,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成效显著,学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单位给予充分肯定,社会认可度迅速提高。截至2009年年底,600多名会计领军人才中60%以上得到所在单位的重用:有的从基层单位选调到集团总部工作,有的晋升为所在企业总会计师,有的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有的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有的从硕士研究生导师晋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等等。会计领军人才学员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提升了单位的管理水平。例如,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韦秀长指出,“从2005年到2009年这五年时间,我带领我的整个财务管理团队,为公司创造的效益超过13个亿„„通过这样的领军人才的培养,应当说是为不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拥有10多名会计领军人才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刘跃珍认为,“他们(会计领军人才)具有战略规划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在企业重大的经济事务中,能够发表科学合理的专业意见,为领导出谋划策。”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凌文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军人才就是我们国家会计专业队伍的国家队。

这批人不仅在会计领域方面可以做好很多事情,将来还可以从CFO转向CEO,成为整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乃至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会计领军人才在不同单位、不同领域已经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近几年来,报名参加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选拔考试的人数逐年上升,人员素质明显提高。许多单位以能够参加会计领军人才选拔考试、拥有会计领军人才为荣。会计领军人才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山东、广西、江西、湖北、上海、新疆、云南、浙江、吉林等地区及铁道部等部门也纷纷参照财政部作法,组织开展了本地区、本部门的高级会计人才培训,每年培养的会计人才超过上千人,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会计领军人才长效机制

在总结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健全会计领军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淘汰机制、使用机制,使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成为长效机制和永久性政策措施。”

(一)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选拔机制是领军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重要基础,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成败。要在适当提高报名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准入”标准和选拔制度。

进一步提高选拔考试的试题质量。考试是领军人才选拔的评价标准,试题质量是关键。要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对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而言,侧重于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财务决策、会计信息化、金融等领域新知识、新变化以及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掌握情况的考察;对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而言,侧重于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

治理能力的考察;对学术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而言,侧重于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考察。要突出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在各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选拔考试中英语试题的考试难度和深度。要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优化试题结构和内容,发现、甄别、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参与权。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和单位发展,应当充分注重用人单位的意见。除继续采取单位推荐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申报方式外,在考试结束后,要及时将录取结果反馈到用人单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由用人单位对拟录取人员的业绩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进一步修正考核结果,避免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逐步将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有机对接。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是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补充,应当充分发挥其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打通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对接通道,选拔优秀的地方会计领军人才进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形成阶梯式、递进式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格局。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机制是人才培养的进程控制,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培养机制不断加以改进和丰富。

加强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本质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不具备国际化能力的会计人才,不能称之为领军人才。在课程安排上,要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引导学员提高英语能力、形成英语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从境外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帮助学员转化、吸收先进知识、理念和技术,缩小与境外会计高端人才的差距;要探索与境外知名会计组织、机构开展培养合作,选送部分优秀学员到境外组织、机构实习或短暂工作,借助“外力”来加快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要深化境外培训项目,让学员多听、多学、多看、多交流,拓展学员的国际化视野。

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会计改革发展至今,已由原来会计的记账、报账、发工资、办报销向着经营管理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论是企业类、行政事业类的会计领军人才,还是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的会计领军人才都面临着这一巨大转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要系统教授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所必备的知识,完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要引导学员参与预算、决策等管理过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用人单位既是会计领军人才的使用者,也是会计领军人才的用武之地。要注重与用人单位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在工作中培养和锻造会计领军人才。要积极探索与用人单位建立会计领军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建立一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给会计领军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加任务、压担子,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三)创新人才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能够激励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奋发向上、不断提升,确保培养方案、思路得到贯彻落实。为此,坚持培养考核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十分必要。

完善考核制度。要在已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考核制度体系。

创新考核手段。要在继续开展培训情况量化考核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情况,通过问卷、电话问询、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评价,用以修正培训情况量化考核结果。

严格淘汰制度。按照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突出英语水平的考核,将英语文字应用能力作为第一阶段期末考核淘汰的重点内容,将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作为第二阶段期末考核淘汰的重点内容;要建立实时淘汰与阶段性淘汰相结合的淘汰制度,及时淘汰学习纪律差、学习能力差、道德品质差的学员,逐步提高第一、二阶段的淘汰比重,使培养资源更多地运用到优秀学员身上;要加大毕业考核力度,本着

宁缺毋滥的原则,综合量化考核结果、单位反映和社会评价意见,将真正符合会计领军人才标准、被社会认可的优秀人才确认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使用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以用为本”会计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宽会计领军人才使用渠道,通过政策引导,为会计领军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

《会计人才规划》指出,“要推动实现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制度、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有机衔接。”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协调和配合,探索会计领军人才资格与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政策挂钩,探索会计领军人才资格与会计专业学位考试政策对接,授予会计领军人才中国会计学会高级或资深会员资格,聘请会计领军人才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等行业组织或专业组织的委员或咨询专家。

促进会计领军人才的合理流动。通过构建会计领军人才库,向社会大力推举会计领军人才品牌,使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会计领军人才、关注会计领军人才、肯定会计领军人才、渴求会计领军人才,为会计领军人才向更适合自己发挥才能和作用的岗位流动铺平道路。

引导用人单位加大对会计领军人才的使用力度。要大力倡导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配合国家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以良好的机制激励人才,以完善的制度使用人才,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会计领军人才较好道德素养、较高专业技能、较强职业判断能力、较综合的管理才能的优势。

三、齐抓共管,构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是一个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和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分类别、分层次逐一落实,需要全社会、各单位全面参与,共同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相互支撑的培养体系。

(一)整合各类会计领军人才建设。

会计领军人才是一个整体品牌,虽分四类,但不分家。财政部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主管部门要将四类会计领军人才作为整体,同等看待,统筹考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是要规范。既要有统一的品牌称号,也要有统一的培养思路;既要有一致的准入标准,也要有一致的淘汰标准;既要有等同的管理要求,也要有等同的考核要求。二是要融合。既要实现学员专业知识的融合,也要实现学员文化理念的融合;既要实现学员人际网的融合,也要实现学员事业网的融合。

(二)加快各级会计领军人才建设。

《会计人才规划》指出,“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要比照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做法,大力培养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会计领军人才。”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日常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配合财政部认真抓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政策宣传、考务组织、后续管理以及政策扶持等工作,更要加强调查研究,拓展人才培养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同时也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队伍输送后备人才。

(三)加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作为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基地,三家国家会计学院要进一步加快学院的硬件建设,为会计领军人才提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习环境;要进一步加快学院的软件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大纲和培养教材体系;要进一步加快学院的师资库建设,既要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学院自有的师资,也要充实、丰富一批学养深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外聘教师,为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提供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四)加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和使用。

用人单位应当着眼于增强本单位的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本单位会计人才参加各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围绕用好用活会计领军人才多做文章;应当着眼于增强本单位的管理能力,结合本单位发展实际,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本单位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不负重托,担当会计行业科学发展领军重任

会计领军人才是来自会计管理工作战线的佼佼者,是会计行业振兴的排头兵,是财政财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不负重托,提升素质,广泛参与会计改革事业,积极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一)不断提高政治品质。

做人先做事,这是大家风范,也是无数大师们实践经验的总结。

会计领军人才是受人推崇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做到德才兼备。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树立奉献精神,克服自私自利,全身心投入到本单位和经济社会改革的潮流之中,并发挥引领作用;要不断提升道德品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光明磊落,坦诚做人;要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理财,诚信执业;要修身养德,做一个政治上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现代化的新型会计人。

(二)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专业能力是会计领军人才的立身创业之本。我国会计改革持续深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会计人才拓展职务舞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会计领军人才应予以高度关注,不断完善专业能力。一是G20会议提出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积极参与、提供专业意见,更要全面掌握、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已经发布,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熟悉相关内容,更要灵活运用、积极贯彻;三是我部于2009年印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实施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加强研究和创新、推进本单位会计信息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担当领军重任。

(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有为才有位。一些会计人员常抱怨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这一现象的存在不是单方面的,主要应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会计领军人才要有所作为,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要避免从会计的单一视角看问题,就会计论会计,在工作中逐步融入跳出会计看会计的全局理念,用全新的视角开展工作,努力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

(四)积极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群雁高飞头雁带。会计领军人才是头雁、是标杆,是方向。作为会计领军人才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切实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要开坛布道,主动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人分享,将自己学到的本领进行传播,影响身边的同志,带好自己的队伍;要建功立业,通过自己的成就来实现会计领军人才价值、捍卫会计领军人才品牌、共建会计领军人才辉煌,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会计人才爱岗敬业、奋发图强,比学赶超、争当领军,不断壮大会计领军人才队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培育会计领军人才,就是放飞中国会计希望。《会计人才规划》的发布,为深化会计领军人才工程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剂。让我们携起手来,顺势而动,形成全国一盘棋、齐抓共管、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形成灿若星河的领军人才团队。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的会计领军人才相互鼓舞、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必将放大中国会计的希望。

会计领军考试资料 篇2

1990年12月31日, 国务院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 对总会计师的职责提出了三条:第一条是做好本单位的下列工作: (一) 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 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 开辟财源, 有效地使用资金; (二) 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 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 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四) 承办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二条是对本单位财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第三条是协助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及基本建设投资等问题做出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 (劳务) 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同时, 对总会计师的权限、任免与奖惩, 必须具备的条件等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2006年5月14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发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 对总会计师的职位设置、职责权限、履职评估、工作责任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明确了具体内容, 具体包括: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参与权, 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 财会人员配备的人事建议权以及企业大额资金支出联签权, 并对相关职责做出了界定, 内容全面, 科学合理, 是总会计师多年来一直坚守的执业规则, 从而保证了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行。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和总会计师工作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对财政、金融、税收等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改革措施, 使企业财会工作地位、职能不断扩展提升, 任务加重。而钢铁企业目前又面临经济效益下滑的困局, 作为企业财会工作领军人的总会计师们深感任务艰巨, 压力巨大。在改革创新、大数据、大财务的新形势下, 总会计师到底应该抓什么?怎么抓?哪些应该侧重?抓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这一连串的问号成了钢铁企业总会计师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为了集思广义共同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本刊组织了部分钢铁企业总会计师进行了访谈和笔谈, 并吸收和借鉴了外界一些经验, 系统整理汇集供大家参考, 以抛砖引玉。

一、总会计师不仅是企业价值的计算者, 更是企业价值的策划者和创造者

要弄清企业总会计师应该抓什么, 首先应该明确新形势下企业财会职能和任务是什么?传统的会计工作职能主要是对经济工作的核算、计算、做账报表, 通过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是对过去时价值产生过程的计算与反映。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品主要是以报表为基础的报告, 具体表现为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财务报告, 如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其功能尚未进入企业价值的创造之中。对企业未来决策分析和评价方面的指导作用不大。

随着当前“大数据”、“大财务”模式和管理会计理念的发展, 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而管理会计的出现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早就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2013年, 财政部就多次提出大力发展管理会计。2014年, 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要求企事业单位认真执行。2015年, 财政部又把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管理会计的主旨强调过去传统会计管理中未包含的价值创造功能。还有财会界倡导的“大财务”战略、产融结合战略等都强调财会工作的价值创造功能。2014年10月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 (CIMA) 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发表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 就是希望管理会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同时通过收集、分析、传递和使用与决策相关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对今后发展做出合理的决策。对这个问题, 宝钢金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范松林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坦言, 推进管理会计首要的是重新定位财务价值整合者角色, 优化资产效率, 提升EVA (经济增加值) 。第二是用KPI (关键绩效指标) 来挖掘价值的驱动因素。第三是应用BI (商业智能) 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准确率。第四是用阿米巴经营模式来点燃激情。这实质是一个全新的财会管理模式, 其基础是提高资产效率, 以KPI挖掘出价值因素之后, 用BI以及阿米巴最终达到提升EVA的目的。宝钢的管理会计不仅在钢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014年又荣登中国金融机构最具创新能力企业金牌榜, 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今年1月16日由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组织的“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中国2014年度颁奖盛典暨高峰论坛”许多专家和企业实践工作者都一致肯定这一观点。其中海尔集团创新研究院院长彭家钧进一步对如何通过管理会计创造价值问题讲述了三个关系。他认为管理会计是一座桥梁, 它至少连接三个关系:一是连接战略和绩效的桥梁, 企业战略最终如何转化成为价值和绩效, 要靠管理会计。二是关注员工和用户的桥梁, 要靠管理会计去驱动员工创新、创效。三是企业和合作方之间的桥梁, 通过管理会计促进合作共赢。大家普遍认为, 通过管理会计, 财务工作者、管理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在2014年9月召开的“冶金财会通讯工作暨三优表彰大会”上, 来自凌源钢铁集团公司的总会计师张玺才发言指出, 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大形势下, 加快推进管理会计建设是财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既是财务改革创新的需要, 也是提升会计职能,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驱动力, 要从改革的高度和深度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用中央提出的改革精神和管理会计理念重新审视目前的财会工作, 从中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进一步提出改革措施, 在管理会计理念指导下重新构建本单位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广大财会人员都应积极参与, 作为企业财会领军人的总会计师和财务处 (部) 长更应率先垂范, 争当促进改革、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带头人, 让管理会计功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作用。

过去钢铁行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建设的概念, 但实际上许多总会计师都在按照管理会计理念和功能不断改变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据河北钢铁唐钢原总会计师王俊杰介绍, 他自2008年任唐钢总会计师开始, 就率领唐钢财务系统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方针,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强化经营管理, 树立“大财务”、“大成本”理念, 创建全成本管理模式, 把管理触角延伸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从2010年开始, 根据钢铁市场形势严峻, 原材料价格坚挺等各种不利因素, 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任务完成, 和相关部门领导一起从铁前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产品成本、技术质量、非钢产业等生产经营部门制定了九大类、数百项保证措施, 建立并完成全成本控制体系, 其中包括对各个环节费用实施全成本控制、实施全要素成本控制;对产品盈利能力实现对标、对辅助系统深层次对标, 拓宽对标视野, 提高对标标杆。并建立由总会计师主持的存货周例会制度, 财务部牵头, 公司各分管职能处室、二级厂、子公司参加, 例会掌握存货资金占用情况, 提出整改措施, 现场安排解决。当年就减少资金占用20多亿元。经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 2010-2012年三年间公司累计实现挖潜增效110多亿元。唐钢也多次荣获河北省国资委、河北省钢铁集团的优秀单位;2012年, 王俊杰本人也被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评为“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

从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看, 财会人员创造价值不仅是应该的、必须的, 而且创利水平还是很高的。以各钢铁集团负责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公司, 近几年经营效果为例可见一斑,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 钢铁行业各大集团公司按照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产融结合和搞活资本市场调剂资金余缺的原则, 先后筹办了12个企业内部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据不完全统计, 这12家财务公司目前总资产近千亿元。通过广开融资渠道、集中使用和调剂余缺, 不仅大大缓解了集团内部资金紧张, 增加有效供给, 为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且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独立经营, 这些财务公司每年创利总计近30多亿元, 人均创利750万元以上。相当于钢铁行业当年人均创利的600倍左右, 成为钢铁行业经济效益低谷中的一个闪光亮点。另外, 有些大型企业筹办的租赁公司、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效益更高, 潜力更大。事实说明, 企业财会人员既能担当起传统的财务工作任务, 也是企业财富和价值的创造者。

二、总会计师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领军人

《总会计师条例》总则明确规定, 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 协助单位主要领导人工作, 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这些规定说明, 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做一般财会人员的具体工作, 要在全面熟悉掌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的前提下, 搞好组织领导协调, 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做好宏观层面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相关工作。曾当选为中国CFO年度人物的中德环保科技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的王久华认为, 当好CFO的第一要点是要具备领袖者的眼光, 对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有一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财会工作状况,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按照中央提出的财会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财政部关于加快建设管理会计体系部署, 重新构建企业内部财务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人员配备、运行平台等总体方案

在谈到总会计师当前首先应该抓什么时, 大家普遍认为, 当前企业要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需要搞好总体设计, 全面规划。这个规划的总设计师和领军人非总会计师莫属。从钢铁企业推进管理会计建设情况看, 几乎无一例外。这既是总会计师职责份内之事, 也是今后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总会计师作为推进管理会计建设、实施“大财务”战略的重要责任人一定要从总体方案和顶层设计策划做起。从服务于管理会计建设需要出发, 在规划、决策、控制、实施、评价、监督等方面绘出行进蓝图。由于他们既了解上级精神,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胸中有全局, 手中有典型, 身边有团队, 会在总体设计中展现出许多闪光的亮点。

鞍钢矿业原总会计师王凯结合多年来从事会计工作的体会撰文指出, 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建设, 首先应强化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研究,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虽然管理会计工具如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等早已引进中国, 但在实践中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的人寥寥无几。西方发达国家在管理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管理会计管理机构, 制定指导原则和建立、健全制度, 以组织、协调和指导管理会计研究为已任, 将管理会计推向职业化。首先要明确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要勇于创新、有所为, 才能有所位, 有所位才能更好地有所为, 这是他从事管理会计特别是在总会计师岗位上工作几十年得出的感悟。目前, 我们有些企业的管理会计推进缓慢, 人们对财会工作重视不够,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CFO的配备上地位不到位, 大部分处于从属地位, 这里有企业领导对财会工作重视不够的原因, 但从财会人员来讲主要是主动创新不够, 作用发挥不到位。所以要解决地位问题, 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主动出击, 勇于担当, 有所作为。在设计管理会计总体蓝图时, 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这条红线。

湖南华菱衡阳钢管原总会计师肖骥认为, 作为总会计师在规划企业财务管理方案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宏观层面的职能作用。最基本的工作是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重构适合企业目前经济运行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 铁打的体制流水的官, 好的体制机制既是总会计师聪明才智和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 也是稳定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组织保证。2012年, 他在衡钢工作时根据ERP上线的实际需要, 按照扁平化原则对衡阳钢管内部财务组织机构重新设置, 由原来的二级管理改为一级管理, 在财务处下设8个室, 即应收室、国际结算室、应付室、资金室、成本室、会计室、预算室、综合室, 明确岗位, 健全制度并注重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每一个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提高公司整体效益多做贡献, 工作突出成绩显著, 财务部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集体, 作为财会领军人的总会计师肖骥也被评为当年湖南省衡阳市的杰出会计工作者。后来他升任华菱集团的总会计师后一直保持这种优良作风, 使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连年上台阶, 2014年, 在大部分钢铁企业亏损的形势下华菱钢铁集团盈利12亿元。特别是他领导的华菱钢铁集团财务公司, 虽然起步较晚, 但成绩突出, 不仅对集团内部融资调剂余缺, 缓解资金紧张, 支撑集团公司扭亏为盈, 同时每年还实现利润亿元以上, 为提高集团整体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近, 我们在座谈总会计师如何抓好管理会计建设时, 他的理念与认识又有了新的飞跃, 他认为推进管理会计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 抓好管理会计的关键是会计功能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结合越紧效果越好。过去实际上也有结合, 但结合的不够紧密, 效果不太明显, 今后要把管理会计理念落到实处, 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功能让管理会计功能渗透到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中去, 实现管理会计与企业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谈到企业发展管理会计总会计师应该抓什么时, 本钢集团总会计师曹爱民深有感触地说, 对企业来讲, 推进管理会计就是要让会计功能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 为相关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为提高企业宏观经济效益助力。所以总会计师不仅要做好会计部门工作, 还要协调部门间关系, 让管理会计功能顺利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本钢集团副总会计师、财务公司总经理赵伟对这一思路做了进一步论述, 他认为管理会计最终要落实在企业, 主体建设在企业, 企业总会计师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 既要上情下达, 将国家有关部门的指标尽快传达下去, 使财务人员认清形势, 看到发展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精神实质, 又要处理好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既要搞好人才培训, 又要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因为管理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涉及到会计管理体制、机构、人员结构的调整, 又涉及到相关制度的修订甚至再造。在企业操作层面在两种模式转换衔接过程中还涉及到各种财务报表的重新设计转换, 各种操作平台的重新构建和调整。他重点列举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要根据管理会计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究策划出可供操作的管理模块和运行程序, 并要对原有的模块和程序进行调整再造, 情况复杂, 工作量很大, 但必须要亲力而为。

二是对现有财务报表需要进行调整再造, 对一些重要领域, 重要监控部门还需要增加新的报表或增设新的项目, 比如质量升级、节能管理、环保领域、投融资系统、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的研发等。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无这样的系统财务报表, 有的虽有但不规范、不统一, 项目设置也不合理, 缺乏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很难监督考核, 需要一项一项研究制定, 通过试点后才能定型。

三是一些规章制度、执行标准、运行机制、考核办法等也参差不齐, 需要具体研究规范统一。

四是为保证新程序、新模块、新办法、新工具顺畅运行, 加快发展, 还需要充实完善一些基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 搭建一些可供操作的运行平台。上面千条线, 下面线一团, 工作复杂而艰巨, 需要企业领导和财会领军人全面筹划, 合理安排。而且由于各个企业包括同一企业内的不同二级单位情况差异较大, 不能搞一刀切, 一个步调, 要坚持分类指导, 分步实施, 对不同企业提出不同要求和不同的时间表, 做到既要加快推进, 又要实事求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谈到管理会计如何在企业落实问题时, 湖南华菱集团涟钢总会计师党航认为要使管理会计发挥作用, 不能仅仅体现在理论上、理念上, 而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在企业落实管理会计工作中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 管理会计功能如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问题。

第二, 会计人员与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协调配合作问题。

第三, 原模式与创新的管理会计模式相衔接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不解决, 管理会计建设难以落实。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关键是企业一把手的支持, 涟钢所以起步较早, 打造了四个管理体系, 让管理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 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主要是得益于当时的涟钢董事长曹慧泉同志的大力支持, 尽管财会人员与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也曾出现过磕磕碰碰, 但有一把手的支持, 而且企业大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出现一点矛盾也会很快解决, 涟钢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谈到管理会计能否在企业站稳脚跟坚持下去时, 许多专家认为要使管理会计站稳脚跟, 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

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撰文指出:作为管理工具的管理会计, 在正规企业的管理实践中, 许多所谓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譬如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平衡计分卡等都已经被运用着。但是, 基本上不属于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除了预算与财务机构有些关联, 其他都在各业务部门中运行。而且, 在每个企业内的应用实施, 存在着很大范围和程度上的差异。

众所周知, 会计的信息产品, 是以报表为基础的报告。财务会计的产品表现为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财务报告, 如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度报告, 提供给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股东大会、外部投资人, 作为各自的财务决策基础。管理会计能提交给总会计师、管理层、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 应该是以会计数据、会计报表为基础的管理报告。这与财务会计报表不同。有多少企业有正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总会计师能够为总经理和董事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产品?对于这样的问题, 做出大致判断并不难:管理会计基本没有自己的产品, 更谈不上产品体系。如同企业一样, 没有核心产品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没有自己的产品, 所以只能居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所以, 当前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契机。会计界应该借当前东风, 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信息产品体系设计。

如何搞好这个设计?他提出4个要点:

第一, 明确产品需求导向。管理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者, 首先是微观层面上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董事会。但是, 由于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 管理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还来自于宏观层面。

第二, 管理会计信息产品应该以货币化数据信息为主, 同时包含非财务数据信息。

第三, 管理会计信息产品应尽可能表格化。以表格化产品为基础, 才有可能逐渐实现标准化、计算机化、数据库化。

第四, 基于管理者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 设计管理会计信息产品体系, 首先需要明确管理者的决策需求。譬如微观管理方面的成本习性、替代方案比较、资源投入产出分析、责任中心绩效评价等, 宏观管理方面的资源消耗、环境成本等。对此, 会计界不应闭门造车, 而应该秉持需求导向理念。

如何将以上要点付诸实践, 变为可供操作的运行程序和路线图, 需要企业在操作中边实践、边摸索、边改进, 不断发展。

(二) 企业总会计师应该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专业主导作用

在谈到企业总会计师应该抓什么时,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副总会计师、财务部长、财务公司董事长舒良勇深有感触地说, 总会计师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但主要的可以概括为“四者”: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撑者, 业务发展的推动者, 财务风险的监控者, 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从财务管理体系讲应该身兼“三职”: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作为总会计师, 应该以战略财务为重点, 推进由准则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强化管理职能, 其核心可以细化为以下11项内容:财务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面预算管理要与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相一致;管理报告要与企业转型升级措施配套;资本管理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资产管理要保值增值;财税管理, 合理筹划;财务制度管理要创新规范化;财务信息管理迅速及时准确;会计核算准确细化;财务风险监控、严格到位。以上工作抓好了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 纲举目张。

福建三明钢铁总会计师吴爱福结合自己20多年工作实践分析认为, 总会计师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责任人, 应该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第一要务。所以他坚持只要总会计师担子在身, 就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已任, 精心谋划缚住经济效益这条“长龙”的良策。他在历年述职报告中总是把资金管理, 提高效益放到第一位。他在总会计师岗位工作30多年, 理财、聚财、用财、生财之道样样精通, 但焦点就是提高效益。他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独特经验:博采众长巧理财, 为有源头活水来。他的理财观念是“巧”与“活”相结合。“巧”就是根据形势和企业实际情况精心策划, 保值增值, 以小制大, 以少胜多。“活”就是灵活运用国家的理财政策, 灵活选择开户行, 及时召开资金协调会, 让“死水”变“活水”。他任三钢总会计师期间, 三钢的经济效益一直在全行业领先, 用最低的资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曾经用全行业0.5%的资产创造了全行业2%的利润, 资产利润率相当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总资产在全行业排第46位, 资产保值、增值率却排到第一位。

重钢集团原总会计师、现副总经理袁进夫撰文从财务专业工作的微观角度进一步做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企业中会计工作内容很多, 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分轻重缓急, 重点应抓好现金流管理。这是由于现金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核心作用所决定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资金管理的重点在于现金流管理。企业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反映。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流是企业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抓住现金流管理, 也就抓住了财务管理的牛鼻子。

企业总会计师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领导者和践行者, 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领军人, 必须有职有权, 还要有全局观念和高屋建瓴的财务管理能力, 才能主导建设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体系。凡是涉及投资、融资、资产重组、资本运作、多元化经营、大额资金支付等重大现金流管理事项, 总会计师都要发挥主要决策作用,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其中包括供应环节的财务管理、生产环节的财务管理和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

二是加强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 特别是在钢铁工业目前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借债过多、债务偏重、效益低迷的形势下, 对主业的投入一定要慎之又慎, 要严把四关, 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严控投资规模、严把投资方向、注重投资收益。

三是加强筹资活动中的财务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总会计师统筹企业融资工作, 重点做好扩大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合理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控制财务风险, 保证资金安全。

在集团运营模式下如何构建财务管理战略?对这个问题河钢集团宣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王耀彬撰文指出:财务战略是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集团财务管理战略作为集团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全面的支撑作用。为此, 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关于财务管理战略定位。它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纬度和跨度, 围绕集团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财务管理战略的定位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和协同效应,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强化优化集团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 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 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推进对标挖潜和管理升级, 打造一流财务管理队伍和构建集团财务信息化平台,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控制集团各种风险, 提高集团国际化综合竞争力, 为国家、股东、企业、员工创造高品质回报, 实现集团运作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搞好财务管理战略规划。集团管控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战略规划是基于集团战略管理要求的, 同样存在一个广度、高度和角度的多维思索。要依托集团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基础, 以产权为纽带, 以管理和控制为基础, 以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为动力, 以人和队伍建设为根本, 以国际化和战略化为视角, 扩展财务管理的空间和触角,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产质量运作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基于物管理理念构筑了集团管控下财力管理模式的核心, 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管理机制制度的设计和手段的延伸, 是对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一种深化细化, 也是一种不断丰富、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三是确立集团管控、财务管理模式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进一步定位具体适合的管理模式, 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适合集团自身实际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管理与控制、服务与沟通中, 在解决时效性和空间性的多维度设计中, 在机遇与风险的权衡博弈中, 在适应并改善环境和成长中, 实现集团化运作的财务管理的顺畅、规范、有序运行。

太钢集团总会计师韩珍堂通过分析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及其对太钢的冲击和影响, 从财务角度提出6点建议:

1.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对标体系, 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全面掌控

财务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范围大, 通过强化财务管控, 可以实现对整个集团业务的全面掌控;以国际国内一流企业为目标, 深化对标挖潜;不断对年度生产计划和财务预算管理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力核心, 以品种、质量、技术经济指标、成本为重点, 建设包括运营效率、能源环保、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客户服务等内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促进管理的精细化, 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钢铁企业还应当根据发展规划目标要求, 科学地分析外部不利市场环境, 认真进行内部挖潜, 组织细化挖潜增效措施, 确保全面预算目标的完成。

2. 加强成本控制, 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精细化

近年来, 钢材市场和国内外原料市场受需求不旺影响, 同时降价, 有时钢材降价的幅度还大于原料降材幅度, 企业为了生存降低成本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为此, 根据年度预算制定涵盖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挖潜增效降成本方案, 并组织落实是十分必要的。从财务的管理层面上, 为进一步加强对工序成本的预测、日常控制和考核分析, 形成一个全员、全过程、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 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原料采购成本和目标产品利润率确定的基础上, 倒推公司内部各生产工序成本管控目标, 制定并下发各工序主要产品目标成本。从经济形势的研判上,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会对钢铁生产厂商的采购和销售造成双重影响。一方面当原料市场趋于涨价时, 可通过期货市场低位锁定原材料采购价格, 减少成本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需积极调整生产结构, 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 重点生产利润较高, 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产品, 在市场分析的制高点上实现降本增效。

3.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力度, 用好用足国家政策

山西被国家列为综合改革实验区, 随之配套的优惠政策应当弄懂吃透;财政政策方面, 应加强对节能减排等项目财政补助政策的研究, 在尽量争取财政补助的同时, 响应国家的宏观调控, 保持与财政调控步调一致;税务政策方面, 认真研究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税收政策, 将符合条件的重大工程投资项目, 按维修工程模式核算, 材料由甲供改为甲方直供核算, 这样使材料可纳入符合材料增值税抵扣的条件, 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成本。

4. 进行灵活的资金管理, 运用金融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不仅是资金融通速度的提升, 也是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

一方面, 钢铁行业应当顺应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趋势, 主动判断国内利率走势, 适时适度改变贷款结构, 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与国内的利率差, 进行多渠道融资, 在开展国际融资业务时尝试使用各种利率掉期工具, 在降低借贷成本的同时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在低利率周期以较低的融资成本促进公司发展, 满足公司各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同时, 主动研判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的走势保持持续而密切的关注, 并合理利用远期汇率工具以适时锁定远期汇率。此外,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钢铁行业资金使用量大, 涉外业务频繁, 应当重点把握人民币国家化进程中体现的货市定位, 研究人民币兑主要货币的走势及波动原因, 为将来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积累实际经验。

5. 提高财务队伍专业素质, 发挥管理职能建设高素质、能力强的财务管理队伍

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作用, 发挥管理职能, 对于迎接危机挑战, 实现逆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财务培训体系建设, 建立系统的学习培训、岗位成长机制, 深入、扎实地推进员工素质提升, 着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团队。进一步提升财务。“参谋、服务、监督、管理”职能的理念,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为公司在政策研究利用、运营管理、战略发展等方面积极献计献策。提高财会团队抗风险能力。

6. 以国家发展规划的精神为发展导向, 研究对外投资的领域和方式, 建立投资项目价值评估体系防范投资风险

同时, 关注研究国家对外投资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充分享受对外投资优惠政策降低项目投资成本与风险强化投资管理过程控制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方案论证及可研编制, 跟踪项目进展, 及时下达投资计划, 跟踪项目进度及投资情况, 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建立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后评价体系, 有针对性的对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建立投资对标信息库。信息库资料包括各冶金企业现有装备、在建工程、拟建项目等投资信息, 信息内容包括产能、投资、工期、设计、装备、主要项目实施单位、达产达效情况等。加强参股公司管理, 强化参股公司信息收集工作, 动态关注参股公司经营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参股公司经营状况;对经营亏损、无收益的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研究退出方案, 灵活调整并优化投资结构。

三、CFO要学会与CEO同台共舞本领, 发挥好参谋助手和企业战略管理者的作用

在企业中, CFO与CEO (首席执行官) 的关系十分密切。业界一直把CFO视为CEO的参谋助手。最近业界不少专家又把CFO比喻为CEO的“副驾驶员”。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为在经济运行轨道上高速行驶的汽车, CEO是掌控方向盘的主驾驶员, CFO就是副驾驶员。当然这个比喻不一定科学准确, 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二者之间的紧密性。翻开企业经营业绩报表, 我们就会发现, 凡是企业经营好的, 背后都有一套二者之间科学定位、优势互补共创大业的共舞经验。二者之间关系好与不好,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平等, 所以在许多公司中CFO与CEO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在中国企业中虽然CFO在领导成员排位中不尽相同, 有的排到第三位、第四位甚至末位。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需要还是把二人之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实践证明只要把二者之间的领导艺术和功能优势实现互补,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团结协作, 还是会展现出许多同台共舞的精彩画面带来企业兴旺发达的丰硕成果。

如何实现同台共舞, 绝妙配合?华住酒店CFO项大珑结合自己在职业生活中三次转型的经验在中国会计报撰文介绍, CFO要作一个称职的副驾驶角色就要思考自己所在行业的专长是什么, 只有实现所在行业的专业化, CFO才能具备思想上的领导力。从职责的维度说, 他认为第一将一般的财务管理转向资金运作, 在资金运作中寻求资金的价值, 努力降低资金的成本;第二个维度是在大数据时代复杂的环境中实现CFO对投资环境的全面掌握和把控。所以要强调CFO在企业这个高速行驶的汽车里扮演好“副驾驶员”角色, 这是因为副驾驶员的职责就是在驾驶员在弯道超车时提醒其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以及方向盘要转多少度。具体到工作上就是:对于呈现给CEO的每一张财务报表, 作为CFO必须对背后的故事进行明确筛选, 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把故事讲给老板听。要做到报告数据准确及时, 故事语言简明易懂, 为老板提供准确便捷的决策信息。

按照以上要求, 结合钢铁行业现状, 钢铁企业CFO目前应协助CEO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搞好债务重组, 使CEO甩掉多年积累的债务重压, 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由于多年积累, 钢铁行业债务链已接近临界线, 2014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8.7%, 有的甚至已经资不抵债, 债务包袱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沉重负担, 许多企业老板整天为融资还债负利息而愁眉不展, 无法集中精力谋求企业加快发展。CFO及其领导的财会团队对搞好债务重组、盘活资产、减轻债务具有很大优势和丰富经验, 应该在这方面勇于担当, 多做贡献。在目前债务偏重, 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CFO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常情况下, 在债务人通过以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修改负债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后, 债权人会对债务人做出部分让步, 以使债务人重新安排资金到企业核心价值经营发展中, 进而把蛋糕做大, 并通过企业未来的发展实现债务清偿。这样做无论对CEO还是对企业好处很多。

首先, 债务重组使得企业摆脱了包袱, 更加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 而企业只有以经营业务为核心才能不断实现发展。如果企业的大量债务迟迟无法解决, 那就会使利益相关者及核心管理层的很多精力、时间消耗在如何维稳上面, 从而导致企业对核心运营业务的关注度减少。

第二, 债务重组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从企业自身来讲, 债务重组将企业核心资源包括资金、管理层精力等配置到核心业务发展中;从更深的程度来讲, 债务重组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得债权人、政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企业未来的核心业务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上, 而不是仅着眼于当前问题上。

第三, 债务重组是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共赢。以前, 大家认为公司是属于股东的, 而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公司是利益相关方的。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把企业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可以形成一个合力来促进企业发展, 并通过发展来实现共赢。

第四, 使企业减轻债务负担, 让企业老板集中精力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关注大数据时代、企业转型时期资金运作与回报, 为CEO在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 钢铁行业已由过去的集中发展钢铁到目前的“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时期, 到底应该重点发展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都需要资金支持与效益分析。面对钢铁行业企业分化加速、大变化、大调整、数量减少、素质提高的转型期, 一方面, 由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劣势企业被淘汰出局, 使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企业的兼并重组进程加快。另一方面, 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竞争优势充分发挥, 进一步作强作大, 引导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方向;一方面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质量型、效益型、差异化已成竞争的必然选择。面对这种形势, 企业发展决策需要多方面参与, 多元化比较, 而效益分析比较、投入产出评估等财会工作几乎要贯穿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 成为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 CFO应集中精力带领会会团队做好这项工作, 为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酒钢总经理助理、财务部长李志磊结合酒钢实际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酒钢地处甘肃省嘉峪关地区, 周边小钢厂发展很快, 产能急剧扩张, 酒钢地区优势逐步丧失, 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在“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严环保”的挑战和生存压力面前, 发展非钢产业是大势所趋。所以, 近几年来他们从探索求生到转型发展, 在办好钢铁主业的同时, 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 办起了五种新产业:一就是煤电化产业。从能源资源分布情况看, 我国动力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因此, 酒钢在发展煤电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域优势。他们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 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低煤耗的热电联产机组, 近两年来每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0多亿元。二是发展高载能产业。充分利用风能发展风力发电、发展铁合金产业, 每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发展铝业和有色金属生产, 2013年仅东兴铝业实现营业收入104.8亿元。三是发展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 酒钢充分利用“戈壁三峡”建设机遇, 重点以大型铸锻件、粉末冶金、风电系列产品为拓展方向,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对废 (污) 水、废气、废碴回收利用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3年仅水泥建材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五是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葡萄酒生产。他们在已有的种植业、养殖业基础上组建了紫轩酒业有限公司, 充分利用当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地理环境, 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生产。目前已能生产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葡萄酒, 并获“千年金奖”, 年产值在2亿元左右。2012年, 酒钢非钢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1亿元, 2013年上升到182.6亿元, 同比增长13.4%。2014年, 非钢产业已成为酒钢实现主业受限副业补和跨越式发展,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

(三) 要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海外并购当好参谋

多年来, 钢铁工业始终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发展战略。走出去办矿、办厂、海外并购发展很快。随着我国铁矿原料自给率大幅下降, 不少钢铁企业投入大批资金, 采取自办、联营、入股参股、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外办矿办厂。这些项目能否成功, 需要多方出谋划策。

其中, CFO的作用非同一般。国富浩华国际会计网络总裁凯文撰文指出:在海外并购中CFO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 CFO需要对被收购资产进行分析评估。CFO可以从资产、现金流、预算管理、风险性、价值链和当地政府政策法规等方面分析和评估被收购企业的具体情况。

其中, 并购价值链是CFO评价并购交易的重要方面。“并购价值链分为六个关键阶段, 分别是战略制定、尽职调查、价值评估、整合规划、交割整合以及分量优化。”据凯文介绍, CFO必须确保企业资产能完整、正确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并通过核对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 保证双方企业合法权利。

另外, CFO需对自身企业的现金流做出合理评估与并购预算, 以判断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选择海外并购的目的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CFO通过对企业自身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确定企业发展的障碍和弱势, 并分析清楚需要哪些能够弥补企业劣势的并购对象。

十年来, 我国钢铁行业 (包括部分社会投资者) 根据我国铁矿石缺口大 (占70%左右) 的特点, 在国外投资和建设了一大批铁矿山。据有关专家估算, 有半数以上的项目存在较大失误。目前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投资测算不准, 投入产出率不实, 对以后出现的供求关系变化估计不足。但武钢集团在海外办矿却取得了很大成绩, 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十分重视投资决策、资产评估、效益分析和风险管理等工作, 从而防范投资风险, 提高了投资效率, 近10年来通过走出去办矿, 已锁定海外权益矿资源400多亿吨, 近3年来每年获得海外权益矿700万吨, 通过资产重组, 股票溢价, 从中获利6亿多美元, 成为钢铁行业海外办矿最成功的单位之一。实践证明, 评估和测算对走出去办矿、海外并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防控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 当好企业“安全员”

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增速放缓, 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企业老板最担心的问题是防不胜防的各种风险。而这些风险绝大部分都与资金、资产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属于企业CFO分管的业务范围之内, 所以CFO不仅应该担当企业防控风险的领导骨干, 而且应该成为CEO身边称职的安全员。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杨家义指出:企业决策层最关注的两个方面是发展和风险。所以CFO一要促进企业发展, 二要防控风险。在众多风险之中第一位的是战略风险, 同时要注意投资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税务风险;管好应收账款风险和成本费用失控风险, 建立成本费用和收入利润联动机制。要特别注意防控资金链断裂风险, 做好资金预算, 对资金进行动态监控。

据河北钢铁集团总会计师刘贞锁介绍, 在过去的一年里, 集团的资金风险不断蔓延, 一些企业先后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 警惕资金风险成为业界工作重点。所以他们把资金安全放在首位, 在控制融资规模的同时, 调整了企业负债结构, 多措并举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增加中长期负债比例, 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置换短期贷款等措施, 增加了中长期负债比例。二是提高融资租赁或售后回租的期限, 一般都在5年以上, 不仅延长偿付期限, 而且综合融资成本也较低。三是增加海外发债和美元融资比例, 优化融资结构。通过一系列举措, 在去年钢铁行业融资成本普遍提高20%的情况下, 河钢集团的融资成本不升反降, 融资总量比年初预计压到了30亿元, 与以往年度相比, 降低融资总量270亿元。这一事实, 充分说明总会计师在防控资金安全方面的作用非同一般。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总会计师赵丽树结合钢铁企业实际在《冶金财会》杂志撰文对钢铁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谈了6点具体意见。

一是面对国家货币政策相对从紧和企业自有资金逐年减少的困难局面企业应在开源节流上下功, 防控资金风险。其中包括单位建设投资大幅度提高, 而国家对钢铁行业信贷则从紧控制, 钢材价格下滑, 近两年来吨材价格每年以300多元的幅度下滑钢企利润下降留利缩水, 企业现金流量不是增加, 而是减少,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在上升, 其中应收账款2013年比2012年上升15.11%, 资金紧张状况逐年加剧, 资金风险令人担忧。要通过加大力度开源节流双向应对。

二是面对利润水平下降, 投资成本上升的反差应及时调整, 压缩微利产品投入, 增加高效产品生产。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紧俏产品, 提高产品销售利润率, 增加企业效益;另一方面, 从有利于企业联合重组出发, 充分利用存量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

三是面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偿还能力下降的不利局面, 压缩借贷规模, 优化融资结构, 防止企业债务风险。

四是针对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等问题, 广开融资渠道, 合理选择融资形式, 降低融资成本, 防控借贷风险。

五是针对企业总资产逐年上升而固定资产折旧率、折旧额下降的问题, 注意加强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 防止设备带病运转和超期服役, 构建资产风险防火墙。

六是面对企业“走出去”的新形势, 加强涉外投资审核管理, 防止企业资金外流和国有资产流失。据有关部门统计, 近几年来到国外办厂办矿的成功率只有40%左右, 失误率高于成功率。风险机率很高, 必须严加防控。

酒钢总会计师夏添在《冶金财会》撰文指出:坚持稳健经营防风险。在当前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形势下, 酒钢居危思危, 制定了“效益优先、淡化规模、优化结构、防范风险”的经营方针, 并针对酒钢地处西北边远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一是调配资源, 降低采购价格。酒钢地处西北内陆, 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 两头在外的劣势一直是影响酒钢发展的限制条件, 所以如何调整区域资源流向, 降低运费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潜力很大。

二是调整产品输出流向, 提高销售价格, 尽量寻找附近市场用户, 向高价地区增加产品销售。近年来, 酒钢产品除满足本省需要外, 在西北地区主要钢材市场份额达30%以上。西北地区钢材价格一般比国内钢材平均价要高150元/吨左右, 特别是新疆是全国钢价“高地”, 他们利用靠近新疆的优势, 加大向新疆市场销售力度。这样既满足了边远地区急需, 又减少了运输费用, 提高钢材销售价格, 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三是消减规模, 减少同质竞争, 通过产品升级换代, 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和适应性, 抢占市场前沿, 跳出区域内同质化竞争的怪圈。

四是强化销售、开拓市场。为了实现产销衔接, 与用户直接见面, 实行产销一体化, 将原来生产厂矿产品的销售业务从销售中心剥离出来, 由生产厂矿独立承担本厂所有产品的销售业务, 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并搞好售后服务, 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近两年来酒钢产品在西北地区市场占有明显提高, 热轧产品占68%, 比过去提高18%;冷轧产品占40%, 比过去提高13%。

本钢集团总会计师曹爱民结合本钢财务风险管控特征在《冶金财会》撰文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管控目标和重点。

鉴于世界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 本钢集团确定了“一体两翼”为重点 (采购和销售为两翼, 财务为―体) 的风险预警指标系统, 制定了全套的应急预案, 按照成本效益原则, 建立以采购、销售为重点的突出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全面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从战略决策层面到具体业务层面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流程。

利用信息化手段将风险管理固化于业务流程, 并与日常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对于没有的公司, 复制上市公司成果, 进行第一个层级的风险管理固化于业务流程;对于实施了的公司, 进行第二个层级的风险流程再梳理与再优化, 确定重大风险流程和重大风险点加以管理与控制。在第二个层级管控中产生的经验与教训, 指导第一个层级的工作, 使之相互促进。如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中, 在建立风险管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业务流程梳理和风险控制细化, 突出了以实际业务为主导、全员参与、全面梳理的特点, 采用业务部门集体讨论和财务風险管控小组审核把关相结合的方式, 财务风险管控小组根据集团公司的规范标准和实际业务, 编制流程图、风险控制矩阵、流程说明和流程信息表, 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本钢集团通过突出以实际业务为主导、全员参与、全面梳理, 对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重要业务领域风险控制的深入推进和细化, 采用业务部门集体讨论和风险控制推进组审核把关相结合的方式, 最终形成了风控流程图、矩阵、流程说明和流程信息表等完整的风控体系文档, 取得明显成效。

(1) 为全面风险监督和完善机制建立了良好的开端。监督部门和业务单位可以依据流程风险控制文档和业务制度, 对照业务实际, 分析风险, 查找控制活动中的缺陷和不足, 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2) 丰富了风险内控知识体系。在原有内控业务资料基础上, 对工具模板进行了优化改进, 使之更具体化、实效化。同时, 将内控知识与具体业务实践更深入结合, 积累了宝贵的业务经验。

(3) 培养、锻炼了内控人才和队伍。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 使项目参与人员提高了风险意识、熟悉了内控知识, 培养了一批具有内控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业务人员, 为实现全员参与风险管控工作打下了基础。

目前, 本钢集团已经按照建立后的风险控制体系落实执行, 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流程步骤, 修订、补充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由于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 很多潜在的凤险已经变成了现实的风险, 使得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全面风险管理, 工作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 追求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 对总会计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五、强身健体, 抓好自身和团队建设

从总会计师肩负的职责任务看, 要承担起以上这些历史使命还要在自身和团队建设上下功夫。

从总会计师条例规定的总会计师职责权限到以后形势发展对总会计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看, 今后总会计师和传统环境下的总会计师相比, 职责任务已经有了很大地扩展和提高。尽管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甚至连节假日都不休息, 加班加点, 但仍然感到力不从心, 难以尽美尽善, 有些工作还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因为自身素质不高仍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杨家义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会计师需要树立五种理念、六种能力。

五种理念是:

第一, 总会计师不是简单地记账核算, 记账核算只是基础。总会计师最核心的是价值创造、价值管理、资源管理、防控风险、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 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不是业务部门的出纳, 也不仅仅是保障发展, 而是价值创造的主导者, 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根本, 其它都是工具手段。

第三, 企业应该实行大财务口径, 筹资、投资、经营、上市、资产股权买卖、兼并重组等都是财务活动。

第四, 企业要充分利用成本效益分析这一工具, 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有利于创造价值。

第五, 总会计师要有战略成本费用意识, 不能简单地控制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也并不总是越低越好, 要从长远、战略、协同、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 关键在于成本费用的支出是不是有利于创造价值, 是不是有利于战略落地, 是不是和收入利润匹配联动。

六种能力是:

一是战略思维能力。要对企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市场有透彻的理解, 具有全球视野。

二是组织领导能力。必须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三是综合素质能力。总会计师的知识面要比较宽, 具备较为丰富的经历和阅历。

四是学习创新能力。互联网发展, 信息化大数据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总会计师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是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周密谋划事项, 借助信息化手段从海量数据中分析趋势和问题, 甚至从中捕捉到市场机会。

六是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协调能力, 身为总会计师, 解决问题一定要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 提出两个以上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利弊分析, 明确风险和防控措施, 提供决策。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促进发展和防控风险相结合。

目前, 大部分企业中的总会计师从企业财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 他们有干劲、有经验、有热情, 是财会人员中的佼佼者, 但很难一下子树立起以上观念和能力。所以他们不仅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还要在提高综合素质和自身建设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在综合素质的相关业务的熟悉、了解上需要恶补。尽快进入角色, 做好相关工作, 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作为财会军团的领军人, 除了注重自己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 还要抓好财会队伍的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业能力。这本来就是财会工作中的百年大计, 在当前改革加快推进, 形势发展变化的关键时刻, 应该提升为迫在眉睫的重点工程, 集中精力认真抓好。

关于学习培训内容, 太钢总会计师韩珍堂根据多年的实践体会提出了要加强财务培训体系建设, 其中包括着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团队;着力培育和宣传职业首先, 引导职工端正职业态度, 塑造忠诚企业, 勤奋敬业、富有激情、勇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职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修养, 引导职工养成严谨、认真、规范化的职业习惯和执业素养。进一步提升财会队伍的“参谋、服务、监督、管理”职能理念, 充分发挥财务职能在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核心作用。

在提高职队伍素质的同时, 还要注意财会队伍的稳定, 对这个问题湖南华菱钢铁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饶璞感触很深, 她说: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公司是企业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员工主要是由公司原有财务人员组成, 享受的是钢铁企业待遇, 实际从事的是金融行业的工作, 目前钢铁行业效益不高, 工资待遇较低, 与金融行业有较大差距, 由于受利益驱动财务公司的业务骨干跳槽的较多, 员工队伍难以巩固, 需要从大局出发, 采取多项措施, 通过做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 安定员工情绪保证队伍稳定, 这是做财会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 也是总会计师和财务公司负责人的一项重要职责, 应该引起重视。

在访谈讨论中, 大家除了对总会计师应该抓什么重点讨论以外, 又对总会计师能干成什么的环境、权限特别关注。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总会计师在有些企业的领导班子中排位和权限是比较低的, 在应该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和央企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办法提出的“企业应当赋予总会计师有效履行职责相应工作权限的要求”, 今后通过改革要不断创新和营造总会计师行事的制度环境。以保证总会计师更好地履行财会领军人职责, 不仅要解决总会计师应该抓什么的问题, 而且要使他们应该办的事都能办成。

会计领军考试资料 篇3

在这个天寒地冻、万物萧索的时节,参加首期财政部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开班仪式,我却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暖意、一种洋溢而出的激情、一种春意融融的氛围。你们热情的目光、求知的渴望、进取的毅力,感染了我,激励了我,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办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乃至全国会计行业兴旺发达的希望!

讲话之前,我首先代表财政部党组对大家表达两层意思。一是热烈祝贺。祝贺本期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顺利开班,更祝贺在座各位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成为培训班的一员。我深知,大家手中这张“入场券”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多年来辛勤工作、刻苦钻研、发奋学习心血与汗水的凝结。

二是衷心感谢。感谢为首期培训班做出大量工作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部内各有关单位,感谢在座各位乃至千千万万奋战在会计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对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热情支持和参与,更感谢长期以来大家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在座各位都是会计界的精英和栋梁。借此机会,我想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为题,结合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感想,敞开心扉,知无不言,同大家交流探讨对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认识与思考。之所以起这个题目,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胸襟开放、进取创新的中国会计精神,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过硬的业务水平、卓越的工作能力,为推进会计事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贡献心血、智慧和汗水。讲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从我国会计行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得人者强,失人者亡”,这些世代相传、不胜枚举的格言警句,讲的其实就一个道理,即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单位,能否不断培养、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行业、这个单位的兴衰成败。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之所以能从周朝末年西部边陲的一个诸侯小国,历经30多位君主、几百年沧桑,最终“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其关键因素就是善于吸引和使用人才。秦穆公时,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公孙支于晋,由于有这些能将干臣,使秦国“益国二十,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时,有变法图强的商鞅;秦赢政时,武有王贲、蒙恬,文有吕不韦、李斯等。正因秦国“江山代有才人出”,所以才能“一统天下慨而慷”。当然,这仅是无数例子之一,事实上,人才乃成事之本,中国如是,外国亦如是;古代如是,现代亦如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更成为了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批优秀人才的出现和使用,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单位,振兴一个行业,开创一个全新局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说,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盛衰,关乎国运,这的的确确是富于洞察、发人深省的精辟论断。

桃李春风,泽润芳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应对新世纪、新形势各种挑战的重大措施,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这些阐述和论断,高屋建瓴,立足全局,把握现实,着眼未来,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财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表彰奖励、会计职业道德等制度,形成了分层次、覆盖全国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会计队伍学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和服务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清醒看到,目前我国会计队伍整体水平仍然不高,高级会计人才短缺且其后备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水平、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等,已严重制约了会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以解决。为此,财政部党组决定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培养、选拔一大批适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特别举办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会计领军人才,发挥高级会计人才在强化会计职能、宣传会计政策、组织继续教育、研究实务问题等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试想,如果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将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会计工作者的学习热情全部调动起来,比学赶帮超,那将出现怎样一个生龙活虎、万马奔腾的景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切实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兴与衰、成与败、生与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全面提升会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会计行业以改革促发展,从竞争求进步,取得了很大成绩。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和会计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会计行业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队伍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优秀代表。最近财政部将表彰一批杰出会计工作者和优秀会计工作者,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也都开展了“双先”表彰活动,这是对广大会计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中央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会计行业进一步发展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计行业必须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比如,我国经济经初级转型向加速转型发展,要求会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我国市场发展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要求会计行业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为我国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求会计标准按照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实现与世界标准的趋同;我国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要求会计转变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利益核算向利益调节转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国会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现代经济学、会计学知识,在观念、知识、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迎接挑战。否则,如果一味停留于仅会将算盘珠子拨拉得滴溜溜转的“帐房先生”水平,面对信息化、市场化大潮,即使你自诩为“铁算盘”,也必然会像端着大刀长矛打现代战争一样输得一败涂地。因此,必须拿出一个长期的规划,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采取一系列切实的行动,来有效引导会计界树立良好扎实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等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和重组改造,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内部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转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生产规模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占192家,欧盟占150家,日本占89家,而我国只有10家(不包括香港、台湾,下同);2004年我国也只有1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有人喻之为“巨人的泥腿”,讲得是偏激了点,但这种现象的确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说明我们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严重的制约因素。

那么,我国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回答固然有许多,我认为,缺乏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人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乃至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根本则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那些精通会计政策、通晓国际惯例、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发展战略的高级会计人才,他们是企业经营发扎中不可或缺的“好管家”,缺乏这样的人才,将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能力。无庸讳言,当前我国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某沿海经济大省近52万会计人员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只有679人,占会计人员总数的0.13%,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则更低。即使是这些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人员,其整体业务素质与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差距。正因缺乏高级会计管理人才,不少企业陷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窘境,“小打小闹”、搞家族企业还可一,“中打中闹”或许勉强也能对付,但一到往高处串个儿、向大企业方向发展时,就往往面临管理上的瓶颈制约,甚至一筹莫展。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实施会计人才战略,为企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领军人才,并发挥这些会计领军人才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大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对症良药,也是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大。据统计,2005年,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70%,这个数字固然有点偏大,但起码说明一点,那就是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唇齿相依,血肉相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这样一种局势和状况,对我国会计行业来说,起码提出了会计标准国际化和会计人才国际化的这两大重要课题。

一是会计标准国际化。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经过“两则”、“两制”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现有的会计标准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这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今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经过多次磋商和论证,发表了“趋同联合声明”,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方向与成果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同,对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市场经济地位等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认为,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会计标准都是各方利益相关者意志的体现。具体从国内看,制定会计标准不仅仅是财政部的事情,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尤其需要那些既有丰富的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积极参与。但从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情况看,我感到这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新准则、新标准在企业的贯彻实施,也需要高素质会计人才进行组织、宣传、推动、落实,否则,将导致制度落实事倍功半,步履维艰。

二是会计人才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围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人才资源开发与创新的战略,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争夺人才。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通过立法强化人才战略实施力度,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放宽对外高科技人才签证和居民的限制。人才的竞争已波及到会计行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会计服务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在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灵活用人机制的国际会计公司,在高端人才竞争中往往占有明显的优势;与之相比,我国会计民族产业,规模小、业务单

一、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生存形势严峻;国有企业高级会计人才外流的现象也十分严重。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和大力实施会计人才战略,高度重视增强我国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培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应对人才竞争,不断提高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我国会计行业和民族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依托,全力打造会计领军人才 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为:按照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精神,加强规划指导、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努力培养、选拔各类会计人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会计队伍现状,及时制定会计人才培养规划,明确目标,抓好落实;要继续完善会计类考试、评价、继续教育、职业道德等制度,促进会计人才队伍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的稳步提高;要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办学机构、用人单位、个人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学历教育、在职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个人负担、单位投入与政府资助相结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各类会计人才的健康成长。

在会计人才战略总体要求之下,各级财政部门应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做好关键性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否则,四面出击,胡子眉毛一把抓,难免抓而不牢、抓而不实,甚至一事无成。我认为,会计人才战略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具体实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作为中央一级单位,主要抓好高端人才即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选拔;省级财政部门和协会、学会主要抓好会计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选拔;基层财政部门和学会主要抓好会计行业基础型人才的培养、选拔。这样,大家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统筹规划,分工不分家,有利于避免混乱和推诿,集中精力、齐心协力地将会计人才战略实施好、落实好。

明确分工后,抓好培养、选拔会计领军人才这项工作,就是中央会计管理机构的份内之责了。我认为,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会计行业究竟需要哪几种类型的领军人才?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一些。经过调查研究,根据目前情况,至少需要四种类型的领军人才。一是国有重点企业的高级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这类领军人才要在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领军人才;三是会计教育理论界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四是其他重点单位的高级会计人员,包括有一定规模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我想,通过各类领军人才的带动动力、辐射力、影响力,逐步提升重点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推动整个会计行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如何打造领军人才?怎样发明、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是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想这也是在座各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这方面,会计司、中注协、会计学会、会计学院都已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我想根据各方面意见,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重点谈一谈对如何打造企业高级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的认识和看法。

去年以来,我们以“总结自己、学习别人、思考未来”为主旨,在财政部先后举办了7期科、处、厅三级岗位培训班,赢得了广泛好评,出现了争先恐后报名、在十几天学习中连准备参加竞争上岗考试的学员都舍不得请半天假的喜人局面,被中组部干部教育局作为中央国家部委唯一一个典型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介绍。有人甚至誉之为财政部的“黄埔”、“抗大”。这当然是厚爱和过誉了,但也引发了我一番思考:为什么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和抗日军政大学能够培养出那么多大有作为的精英才俊,立下赫赫功勋,以至赢得毛泽东同志盛赞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先后辉映,彼此竞美”?你看,从黄埔军校走出了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陈赓、何应钦、顾祝同等,被称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而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等高级将领等,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第一次授衔的将军中,90%的都曾在抗大学习生活过。这一切难道纯属偶然或者巧合吗?我认为其中有其客观规律可寻:

一是培养目标明确。黄埔军校学习苏联办学模式,着眼于“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抗日军政大学则着重培养学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二是严把学员入口关。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是从全国各中学和高等学校中精挑细选的约500名爱国学生,抗日军政大学则选拔了一批追求进步和革命的青年,他们志同道合,保证了相互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和学习。

三是师资力量雄厚。黄埔军校由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介石、廖仲恺分别为军校校长和党代表,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为周恩来。军事教官许多是有来自俄国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抗日军政大学则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亲自授课。

四是学习和实践结合紧密。黄埔军校学员学成后先后奔赴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而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则投身抗日第一线。可以说,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起到了跟踪培养的功能。

时代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所处环境各异,关键要贴近现实,着眼未来,因材施教,行之有效。培养会计领军人物,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成功案例里得到一些启发,但也绝不能简单模仿,更不能照抄照搬,而要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创新。经反复调查研究,形成了以下一些具体思路,与大家探讨并请大家提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明确目标

我们着力培养的会计领军人物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方向性问题。最近我翻阅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会计司共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胜任的CFO——中国CFO能力框架》,有一些启发。该课题提出,我国公司财务会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当具备的能力要求包括:8项核心职能(业绩管理、决策技术、财务战略、财务服务供应、会计核算与控制、财务信息提供、相关关系维护、经管责任),7项核心胜任能力(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资源管理能力),3类能力要素(职业价值观、核心知识、核心技能),17个知识模块(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价值管理、购并重组、财务分析、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审计内控、成本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呈报、信息系统、资产管理、职业道德、领导团队、沟通协调、系统思维)。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

我认为,会计领军人才应当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会计领军人才,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外,至少还应当具备以下三种能力和素质:

一是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这话对一般人或许是苛求,对会计领军人才绝对是恰如其分的。会计领军人才是要逐步走上企业领导岗位、承担起统筹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重任的,必须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政策把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换句话说,既要当好将才,也要学会当帅才。有关研究说明,成功的行政或企业领导,职位越高,沟通协调在其工作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也越重要。你必须学会高效遴选方方面面的信息,弃粗取精,弃伪求真;必须洞察人性,善于沟通;必须明于赏罚,善于激励。如果只会埋头干活,不懂抬头看路,不善处理同上下级、左邻右舍的关系,那么,你这样的会计领军人才只能领自己一人,领不了千军万马,至少是不合格的。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谈到,120多年前,当大型企业首次问世时,能够模仿的唯一组织结构是军队:层级的、指挥与控制、纵向参谋;而明天的模范则是交响乐团、足球队或者医院。会计领军人才如何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变迁?这就要求在管理上要有前瞻性、预见性。二是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市场分布、筹资渠道、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都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企业会计领军人才不仅要面向财务,还要面向经营管理决策;不仅要面向企业内部,还要面向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不仅要面向国内要素市场,还要面向国际要素市场。这就要求企业会计领军人才具有广阔的视野,熟悉并运用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各类政策、法规、信息等等。我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一连串的同心圆,核心是会计,外延不妨为经济学、管理学、历史、文学等等。我认为,人应吃透一门学问,但如果仅囿于一个学科,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你不能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走死胡同,钻牛角尖。反之,如果多学科相互碰撞、相互诱导、相互启发,往往会有意外之得,为你打开全新的视野、提供全新的思路。

三是具有坚定的职业操守。知识、才华是手段,道德、操守是方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大家自然不是愚人了,要努力当圣人,起码当君子,绝不能当小人。光有“妙手”还不行,你必须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勇气和担当,才能著就华章,做出贡献。否则,本领越大、能力越高、才华越美,就越容易做坏事,而且做影响恶劣的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去道德指引的才能犹如盲人驭飞马,危机四伏。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坚定的职业操守,视操守为生命,做到不媚权、不媚钱、不媚俗,依法理财,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追求真理。

(二)科学选拔

科学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培训对象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首要环节。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条件和程序。在座各位都是经这个程序精挑细选出的精英,对此应该不陌生。这里,我愿意向大家再做个介绍。首先,选拔对象为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成绩合格者,这是前提条件之一,符合条件的,自愿报名参加。其次,在选拔程序中增加了考试环节,考试定位于能力测试,试题面较宽,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分析决策能力。考试内容为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和英语题三部分组成,其中,英语题为英译汉,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第三,在考试结束后,将由全国高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考试成绩优秀者进一步审核和面试,主要考察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认知、举止仪表等方面情况。我知道,这一道道关过下来,对在座各位或许是一种“折磨”,但只有这样才能经全面考核切实挑选出素质全面、功底深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目前这个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可谓人才济济,“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三)创新机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严把学员关是一方面,但要真正打造出合格的会计领军人物,恐怕最重要的还在于怎样量度培养、因材施教。有人问我,你有把握在培训班中培养出尖端会计人才吗,你的信心从哪儿来?我想,其实我也没啥高招,要说靠的最主要就是机制,也就是说,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借鉴历史成功案例、深入吸收现代教育学精髓、切实契合学员知识结构及客观需求的科学机制。一是创新培养机制。改变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通过建立学习、科研、实践、交流平台,采取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实行课题研究制度、导师辅导制度、指定阅读书目制度、远程教育制度、交流研讨制度等,给学员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研究、考察、交流、深造等机会,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教学机制。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将学员的需求作为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使教学做到“量体裁衣”,更具有针对性;增加案例教学在培训中的比重,改变以往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的培训模式,将增强培训对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作为培训的目标;强化互动教学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培训中加入小组学习、分组讨论、拓展训练、专题辩论等生动有效的教学元素,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远程等技术,给学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方式。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促进教师与学员互动交流这个问题。要促使学员与那些学养丰厚、修养优雅、味道醇厚的教师多接触、多沟通,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学到其人格、品德、教养、操守。林语堂说,剑桥大学学生与导师见面时,导师坐在沙发里拿着烟斗喷烟,谈学问、谈人生,几年熏陶下来,最终喷得学生的天才冒火。清华校长梅贻琦也曾指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所以,“从夫子游”很重要,那种独特的个性化的魅力是无法复制的,那种醇厚的味道、让人如坐春风的气象是无法简单模仿的,只能在长期的目濡耳染、润物无声中学得。我希望在这方面,培训班能尽量为学员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学员的培训经费、课题经费实行资助,对优秀学员聘请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择优参加新一轮深造;同时,引入淘汰制度,督促学员自觉参与培训和学习,使真正优秀的、符合条件的学员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的培训周期,继续深造。

四是建立跟踪培养机制。我们将建立会计领军人才库,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跟踪动态管理,通过定期报告制度和考核制度,系统记录学员的学习、科研、工作情况、表现及成长经历。财政部将充分利用进入会计领军人才库人员的智力资源,为这些人员提供展示才智的机会。同时,要定期调整人才库人员的结构,不断丰富会计领军人才库资源,提高人才库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领军人才工程中来。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珍惜机会,不忘重任。全国会计人员有一千多万人,而走进今天课堂里的只有56人。你们是广大会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也是他们中间的幸运儿。希望大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提升自我的机会,不要把培训班的学习当作“镀金”,或者仅为用来装点门面、包装自己的表面文章。我认为培训班成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在座各位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认真学,则收获大;凑合学,就收获少;糊弄学,则无收获。

这里,我愿将个人在职学习的体验与各位分享。2000年,我和各位一样,经过长期认真复习准备后,在三天半时间内,备受“折磨”,连续考了七门课,瘦了四公斤,终于考上了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而当时我已过了四十一周岁生日。人说年过四十不学艺,但在北大四年攻博的体验告诉我,“回炉炼钢”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提高,那四年学习时光可以说自己生命历程中的“寒武纪”,知识结构、生命感悟、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突飞猛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后来我总结:大学学习期间因为缺少实践经验,一般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能背熟的理论知识;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有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一肚子问题,却又往往得不到理论上的概括或提升。“回炉炼钢”最主要的是回顾总结实践、学习新的理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融会贯通后得以提升。其特点是从“学会”转向“会学”。毛泽东同志讲得好:“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在职学习要真正学到东西和提高自己,我的主要体会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树立学习是工作的理念。学习与工作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学习需要工作去深化,工作需要学习去促进。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法、好的决策往往是在学习中产生和完善的,而一个问题的答案、一个主攻方向、一个关联知识,又常常是在工作中产生和攻克的。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对工作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在学习中联系工作思考,对学习内容可以加深理解、加快融化。因此,在职学习要把学习作为工作来看待,要落脚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总结自己上。

二是树立学习是生活的理念。学习是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是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自我调节运动,是一个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享受过程。在职学习为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新的机会,只要抓住机遇,投身其中,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就会找到生活的真谛和快乐。

三是树立学习是一生任务的理念。一些同志对待学习,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欲毕其功于一役,总是简单化、快速化,到头来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提高自身素质,不可能倚马可待、立竿见影,只能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有时还需要经常“温故而知新”。为了考试过关而挑灯夜战不能说没有必要性,但最终的考题是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以及产生原创。

当然,在职学习将是对大家自制力和精力的一种挑战。比如,四年攻博下来,我经过英语考试和论文写作两座炼狱,可谓心力枯竭。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倾情付出之后、峰回路转之后,便是长久的充实。希望大家不要有丝毫松懈情绪,一方面要加强锻炼,保重身体,另一方面要埋头学习,奋力登攀,“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这样,几年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到,这段学习时间对大家的的确确是生命历程中一个无比重要、无可替代的“寒武纪”。

第二,认真学习,开拓视野。我曾经在财政系统厅(局)长、专员岗位培训班上讲过,学习是一件老老实实的事情,要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益、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就必须聚精会神,下一番苦功夫。本次培训班,不同于以往其他培训,是集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历时3年,集中培训后,还要实施跟踪培训。集中培训期间,我们将聘请一流的师资,组织大家开展各种研讨,并布置一些作业;跟踪培训期间,我们将为大家配备导师,下发研究课题,布置阅读任务和一定的学术任务,并在专属网站上设置互动平台。从培训的形式来看,此次培训的成败除了要求我们精心组织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的参与程度和配合程度。“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企业中都担任重要职务,都是一方“诸侯”,平时工作都很忙,特别是到年底,是财会部门最繁忙的时候,把你们集中起来脱产培训,对你们而言的确不易。希望你们静下心来,“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努力和我们的希望,不仅在集中培训的一个月中要安心学习,而且在将来的2年多跟踪培训中潜心钻研,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为此,必须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以一种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永不停歇地加强学习;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见缝插针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理论;要拓宽学习途径,扩大学习领域,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广泛涉猎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按照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增强理论水平和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去深入学习、深入探讨、深入调研,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

第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训班的56位同志,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将在一起学习、生活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你们珍惜、利用好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方面,要自觉遵守会计学院的各项纪律,尊重授课教师和带班老师,充分展示领军人才培训班的高层次、高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要相互关心,互相学习,团结友爱,创造一个友好和谐、朝气蓬勃的团队。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优秀人才出现是有群体效应的。除了我刚才提高的黄埔军校和抗大两个例子外,孔子门下有三千门徒、七十贤人;美国实施的“曼哈顿工程”,造就了奥本海默、费米、泰勒、康普顿、派厄尔斯等一大批科坛泰斗;哈佛大学则先后孕育培养出6位总统、20多名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获诺贝尔奖的多达32人,且有67%以上的毕业生走上了高级内阁成员和法院法官等重要岗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批优秀分子走在一起,就可以相互讨论、互相碰撞、共同提高。有位哲人指出:“教育就是把一群智力卓越、知识背景相近的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自由讨论和思想碰撞。”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罗索夫斯基曾说:“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讲得都是这个道理。在座各位都是经历许多社会风雨的洗礼,阅历丰厚,对相互来说,在某些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宝库、一本大书,希望你们把各自的思想、经验、智慧贡献出来,“赠人以花,手中留香”;同时也从别人的思想、经验、智慧中得到启迪和提高。

同志们,培训班的学习时间在人生道路上是短暂的,但我相信,在大家的记忆中,它所占据的份量必将无比巨大。中国有句古话,叫“白发如新,倾盖如故”,讲的是有些人你也许认识了很长时间,有些地方你也许生活好多年,但你从感情上可能并没有接纳它;但有些人、有些地方,你会一见钟情,并迅疾产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从此相知相识,终生不渝。相信你们在若干年以后,都会非常怀念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都会时常思念身边可爱、可亲、可敬的同学们,都会长久地回味、咀嚼这段辛苦而充实、紧张而快乐的美好时光。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试试题 篇4

甲公司8月份与乙公司签订了数份以货易货合同,以共计500000元的钢材换取450000元的水泥,甲公司取得差价50000元。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

A、甲公司8月应缴纳的印花税为285元

B、甲公司8月应缴纳的印花税为150元

C、甲公司可对易货合同采用汇总方式缴纳印花税

D、甲公司可对易货合同采用汇贴方式缴纳印花税

【正确答案】AC

时代呼唤科技领军人才 篇5

(1.Jiangxi Provincial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Jiangxi Nanchang 330046;2.The Office of Jiangxi

Provincial Science&Technology Historical Books,Jiangxi Nanchang 330046)

0 引言

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我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物,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我们正处在一个急需科技领军人才的时代。

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任新民这样的火箭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我们才能在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了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这样的核物理方面的领军人物,我们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国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时代呼唤科技领军人才。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十七大报告中用的是“努力造就”,而不是一般说的“培养”,可见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心,也可以说是现在的一个紧迫任务。

1 科技领军人才的本质特征是杰出性和引领性相统一

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他们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是“第一资源”中的尤为宝贵的稀缺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两方面本质特征:一方面,必然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出类拔萃,学有专长,术有公认;另一方面,必须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够带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团队。概括起来说,就是杰出性和引领性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光有前一条,只能算是技术尖子、拔尖人才;光有后一条,只能视为行政领导。作为领军人才,一定要在专业上确实走在前沿,高人一筹,同时,能够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和组织能力带动一大批人,引领团队,培养后继梯队。领军人才不仅是自主创新的先锋、拼搏奉献的楷模,而且是创新团队的领帅、培养和造就科技新秀的导师。他们知识渊博,专业精到,学术造诣深厚,同时,有极大的人格号召力和顶层设计力,热心培养和提携青年才俊,是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上有大建树的“帅才”、“将才”、“大师级人才”。

科技领军人才,有不同层次之分。高层次的一般指科学家、院士等,在一定单位、一定部门中,一般指知名度高的创新团队或重大项目的负责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创新团队都必须有领军人才挂帅,而任何领军人才都必须有创新团队作平台,两者的紧密结合既是领军人才也是创新团队成功的必由之路。大凡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都是在引领团队和与团队密切合作攻坚克难中得以成长为科技领军人才的。科技领军人才,也有不同类型之分。按研究对象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序列;按研究内容分,包括基础研究型、设计开发型、技术应用型等。

科技领军人才通常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他们的内在素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有高目标的成就动机,对国家、民族怀有真挚的情感,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有战略眼光,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并以此形成所在团队共同奋斗的愿景,凝聚和带领团队创新进取,少走弯路。三是有优化的智能结构体系,具有网状的复合知识结构,包括本专业前沿知识的内核层,相关专业综合知识的中间层,人文、科技基础知识的外围层。四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1+1>2的团队效应。五是有坚韧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特别强的承受挫折、经受困难的能力。六是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吸引、感召、带领团队的卓越思想品格、创新能力和领军水平。这些体现个人魅力的思想和精神会形成团队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团队文化和支撑团队发展的不竭动力。

2 着眼科技领军人才的特点,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工作

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首先需要本人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具备超乎常人的内在条件,主要表现在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执着的探索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思维品格、浓厚的团队意识、正确的研究方法、健康的身心状态等,而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同时,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有较好的科研条件、活跃的学术交流、民主的文化氛围、鲜明的政策激励、稳定的条件保障等。内外两方面条件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得益彰,促进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科技领军人才相对于一般创新人才,在内部和外部的成长条件上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对他们的培养和造就必须着眼其超常的特点,采取超常的措施。这些超常的特点主要有:承担领先性、前沿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创造实践活动优化的发展空间;具有创造实践活动的自主控制权;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创新科研团队。其中,领衔或参与领先性、前沿性的重大科研项目是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实践条件;优化的创造实践活动空间是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内部机理;创造实践活动的自主控制权是科技领军人才增长才干的助推动力;结构合理的科研群体是科技领军人才涌现的支撑平台。总的讲,科技领军人才的创造实践经验具有长期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创造实践及其成果具有领先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承担和研究的项目或课题成果具有高难度性、高价值性等特点。因而,对他们的培养开发、吸引保留、管理使用等,应有特殊的支撑和保障措施。支撑,重在条件支撑,包括项目支撑,让科技领军人才特别是培养对象领衔重大项目,挑大梁,压担子,给予创造实践的空间;人才支撑,让科技领军人才特别是培养对象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支持团队的梯队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稳态结构;经费支撑,保证项目或课题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他们对经费的支配权;环境支撑,营造保护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保障,重在机制保障,构建和完善荣誉激励、分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身心健康保障机制等,充分调动科技领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创造性劳动,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持续获得创新成果。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激励培育科技领军人才。一是在引进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方面,建立聘用首席专家制度,促进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和重点学科建设,同时促进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带教;二是建立院士顾问制度,开展重大决策咨询、重大项目(课题)合作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活动等。在完善人才管理使用办法方面,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每年选拔若干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重点培养。此外,在对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激励和保留政策上,思想还可更解放一些,步子还可更大一些。观念一变路子宽,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的基础上,采取更多着眼特点的超常举措,就能培养造就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比如,将学术休假同到国外考察访问结合起来;设立领军人才基金,对一些重大攻关项目的负责人给予经费补助;针对理论、技术上的重要“瓶颈”,适时组织专家研讨班,强强碰撞,智能共振;领军人才的工作年限延长、暂缓退休可进一步放宽,以使他们才尽其用;他们的工作、生活、保健待遇应更加优厚,为他们增配助手,落实车辆和医疗保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成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的壮大。

3 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整体性培养开发思路

开发和管理科技领军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建设的诸多方面和环节。因而,从整体性开发的角度确立一些指导性的基本思路,以便更科学、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在开发和管理科技领军人才上,做到个人内在努力和外界引导、激励联动,组织扶持和竞争遴选互补,客观时势需求和主观创造实践一致,物质条件保障和创新文化营造结合,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开发协调,自主培养和引进吸收配合。一是既要提供公正公平的事业发展机会,又要注重将有限资源向科技领军人才集聚。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各类项目招标制和评审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创新人才提供公平的事业发展机会,使领军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又要防止有限的资源分散投入,坚持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培养模式,以领军人才为核心,聚集创新资源,给予优秀领军人才更多承担重大项目的机会,力求产生最大的创新效益。二是既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又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授权。科技领军人才必须依靠创新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和用人管理制度,规范领军人才的职责、权力和行为,防止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避免个体意识泛滥、任人唯亲等弊端;另一方面要给予领军人才必要的科研指挥权、经费使用权和人事聘用权,保证领军人才及时合理地调配团队资源,形成团队统一意志,提高团队绩效。三是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又要创造宽松、平等和自由的学术氛围。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能够增加科技领军人才“必要的紧迫感”。但过于量化的考核指标,容易导致科研行为的短视和学术交流的缺失。创新的火花往往在宽松、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中迸发,创新的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各级党政组织及整个社会要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的规律,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为科技领军人才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四是既要崇尚淡泊名利,又要保障科技领军人才和其团队的合法权益。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需要大量的前期积累和长期的艰苦探索。要引导科技领军人才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鼓励他们要耐得住寂寞,锲而不舍、奋力创新、追求卓越。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尊重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创新成果,并给予必要的激励,以充分保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主动关心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

摘要:全省科技大会后,新一届省科技厅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即:实施“四大战略”、做好“四篇文章”、抓好“五个园区”。尤其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创新团队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以领军人才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

上一篇:扎染的教案下一篇:自习课上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