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2024-09-28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精选11篇)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 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一、相关文献综述

现代经济理论对创新机会的性质和发现创新机会的主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对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导致创新组织的出现进行了经验描述。前一方面的研究揭示, 无论对打破现有的均衡还是恢复均衡, 创新机会总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创新机会的发现与把握却是主观的, 与不同创新者的能力、风险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后一方面的大量研究证明, 由于技术的市场交易存在着阿罗所提出的“信息悖论”, 即使有专利制度的保护, 诸如技术知识、商业秘密之类的知识产权的有效转让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仅仅依赖现有企业或市场是不够的, 需要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领军人才发挥人力资本并转化为现实的财富。美国学者史蒂夫·马若堤 (Steve Mariotti) 肯定创新者的素质能够后天培养, 列出了12种被普遍认为是创新者需具备的素质, 包括适应能力、竞争性、自信、动力、诚实等。美国的杰弗里·蒂蒙斯 (Jeffry Timmons) 和郝沃德·斯蒂芬森 (Howard Stevenson) 通过与60位具有实战经验的创新者进行交谈, 会同学术界其他学者, 按创新研究的时间顺序总结了29位学者关于创新者所具有的30项特殊品质。国内学者张寨华在其《创新第一步———超越北大清华》一书中对十三位创新者的创新过程进行了描述, 归纳总结了成功创新者应具备的素质。他认为“自信、毅力、胆识和远见卓识是创新成功的最基本素质。”Mayer.M和Heinzel.W等学者认为,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知识技术高度密集、经营风险大等特点, 使得这些企业的创新者应当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领域创新者的特点和行为特征。这些创新者个人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企业在策略和管理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一些研究也显示,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者对他们开创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企业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塞西尼安 (Saxenian, 1994) 在地区竞争优势的标题下揭示了领军人才精神对于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国内学者杨德林研究了中关村科技型创新者行为与特点, 认为创新者是创新企业的核心, 他们在新创企业的生存与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洪石 (2007) 认为, 创新领军型人与传统领军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创新手段来创造利润, 而后者是以管理手段, 通过效率提升来创造利润;前者是以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 在新市场中竞争, 而后者还是在旧市场中, 企图以更精良的管理手段, 继续维持原有产品市场的利润。创新领军人才与传统领军人才对比, 必须要有独特的品质, 张洪石强调, 创新精神是创新领军人才的必备要素。李新春等 (2006) 也认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本质在于领军人才的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精神表现为“创新小生态”和集体学习机制。

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领军人才的关键是创新领军人才建设成长的社会环境制度, 完世伟 (2003) 认为领军人才需求力量存在不足是当今我国领军人才培育和成长的几个主要制度障碍。黄群慧 (2000、2006) 则从领军人才的产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效率的关系出发, 系统论述了领军人才报酬机制;领军人才控制权机制;领军人才声誉机制;竞争机制与市场等四个因素对领军人才的激励约束作用。李新春等 (2006) 认为地区高新技术创新主要受到市场环境、政策和资源状况等宏观因素的影响, 地区间存在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政策差异是造成高科技发展与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二、人力资本特征与领军型人才

何谓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是本领域公认的、成绩卓著的专家或技术拥有者;其次必须具有良好的“学术眼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胆识魄力”等综合素质, 能够带领一支创新团队, 不断取得创新突破, 推动和引领该领域的发展。后者正是领军人才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差别之处, 也是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必要条件。换言之, 领军型人才拥有附之其身体内的强大的人力资本, 它表现为与固定性相联系的“柔性”。现代经济中的物质资本的灵活性的实践体现是所谓“柔性制造系统”的研制和运用, 而人力资本的“柔性”体现为它与物质资本相结合时, 知识与技能具有广泛适应性。同一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适应异质的物质资本体系而可以不降低生产效率, 退一步说, 人力资本在异质的物质资本体系之间转换的初始阶段有可能存在某种不适应性, 但是时间的延续、学习的收获和经验的积累会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变, 内在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模型———“干中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人力资本的“柔性”或广泛适应性。

它的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 这是由知识与技能的增进和自我累积所决定的。战争可以摧垮一国或地区的物质资本体系, 但不能消除人们所已经获得的经验、知识与能力的积累, 不能消除一国或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品质。因而, 人力资本存量由于其品质的不可逆性而始终成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量, 而物质资本及相应的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宏观的、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 用于形成人力资本的投资特别是能够增进知识与能力的投资, 对于社会而言是最有收益的投资, 当然, 这不排除从个体角度所考察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外部性问题。

它的形成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反周期性。我们知道,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危机的原因的科学论断, 还是西方经济理论有关经济周期与波动的原因的分析, 都强调投资 (物质资本的形成与更新) 与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投资活动的扩张与萎缩正相应于经济运行的繁荣与萧条 (危机) 。但是, 人力资本的形成恰恰与经济周期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期间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其一, 获取知识的时间 (机会) 成本。当某人离开现行工作职位而进行自我人力投资时, 他可能获得的是未来的较高的预期收益, 但是, 在繁荣时期, 他所失去的是现实的呈上升趋势的劳动供给收益。从总体上看, 随着经济运行渐趋繁荣, 获取知识的机会成本就趋于增加, 因而倾向于减弱人力投资的倾向, 反之则反是。其二, 谋求合适职位, 以实现人力价值和提高劳动供给收益率。这是因为, 经济萧条无论是周期性的还是结构性的, 都预示着未来时期中物质资本体系对知识与技能的新的或较高的要求。相应于物质资本的更新, 知识亦需更新, 技能也必须进一步地训练和掌握;同时, 在经济萧条时期, 获取知识的时间 (机会) 成本明显降低。

由上述特征, 我们知道塑造领军人物, 首先, 培养领军人物接受知识的能力, 使他具有极强的上进心, 敢闯、敢干、敢于承担风险, 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掌控大局, 做一个策划人或谋略家;其次, 培养领军人物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他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勤于学习, 培育或传播团队文化;第三, 培养其判断问题的能力, 使他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 能预见结果, 具备一眼看到底的透彻力, 做一个本领域未来发展引领者;第四, 培养其转换工作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使他要有自知之明, 不要自视过高, 要时时清醒意识到团队及个人所处的位置, 知不足而后改之。

现阶段, 尤其要强调领军型人才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予以体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优势, 将个人价值有机地融合于社会进步之中, 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双赢。领军型人才的精神展现出一种给人震撼的行为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氛围, 每个领军型人才都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有无形的、积极的东西在影响着自己, 并在氛围中受到熏陶。它鼓励了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并把人引导到其发展的主航道上来, 符合人性,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加快了人们的学习与交流, 并在交流过程中达成了共识, 促使社会每个人共同前进。领军人物的重要性也就在于此。因此, 我们在强调领军型人才精神培养的同时, 更需要注重对科技领军人物的塑造。

三、实现领军型人才战略的思路

处于发展转型、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时期, 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是推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之一。采取积极措施吸引领军型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 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 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宝贵经验。因此, 我们认为:

第一, 在公正公平运作中实行差异化竞争, 要本区域产业规划基础上实现领军人才集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往往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完善各类项目招标制和评审制度, 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为更多创新人才提供公平的事业发展机会, 使领军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避免各地引进领军型人才雷同化趋势。同时, 要防止有限的资源分散投入, 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柱产业状况, 坚持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培养模式, 以领军人才为核心, 聚集创新资源, 给予优秀领军人才更多承担重大项目的机会, 力求产生最大的创新效益。要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领军人才市场信息和公共政策信息的共享机制, 以及覆盖全社会的、动态的领军人才信息跟踪体系, 建立国际化、向各用人主体开放的领军人才信息库, 建立起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领军人才库、领军人才项目库, 争取建成国家级领军人才基础信息库和全国领军人才信息异地备份中心。

第二, 在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下给予“物力、财力、人力”方面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须依靠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 要从宏观上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和用人管理制度, 规范领军人才的职责、权力和行为, 防止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 避免个体意识泛滥、任人唯亲等弊端;另一方面要给予领军人才必要的科研指挥权、经费使用权和人事聘用权, 保证领军人才及时合理地调配资源, 提高运行绩效。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机构介入领军人才的沟通交流活动, 如成立领军人才俱乐部, 开设沙龙, 举办论坛等, 以增强领军人才的地域亲情、精神上的愉悦, 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第三, 在创造宽松、平等和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符合规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设计, 能够增加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必要的紧迫感”, 强化其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责任意识。但过于杂碎的考核指标, 容易导致科研行为的短视和学术交流的缺失。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 创新的火花往往在宽松、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中迸发出来的, 创新的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遐想而产生。当前, 各级党政组织及整个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141页) 社会要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的规律, 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 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给予他们持续性支持。允许领军人才打破所有制限制和地域限制, 聘用“柔性流动”人员和兼职科研人员, 建立激发各类领军人才创造热情的兼职制度, 使领军人才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推进领军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激发广大领军人才的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领军人才申报承担国家或地方、部门的重大科研工作和重大工程建设任务。

第四, 要崇尚淡泊名利中保障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其团队的合法权益。科技创新是一项艰辛的劳动, 需要摒弃心浮气躁, 急于求成思想。因此, 应当提倡领军人才追求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 培育他们探索未知, 造福社会理念。与此同时, 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尊重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创新成果, 并给予必要的激励和回报, 以充分保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主动关心领军人才, 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通过政府引导、使用单位为主、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方式, 加大对领军人才的资助力度, 为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提供资助。扩大领军人才专项基金, 建立资助领军人才的长效机制;实行向领军人才倾斜的分配制度, 倡导知识产权、人才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实行“智力资源资本化”, 即在得到工资收入的同时, 将其知识、技术、管理能力等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 以形成有利于领军人才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OL].新华网, 2009-1-7.

[2]夏京宁.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领军人物的塑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3) .

[3]彭晨阳.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01) .

[4]朱泓.创造型人才的培养[J].学术交流, 2002, (03) .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2

高淳县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高淳县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决定》(高委发[2011]56号)、《中共高淳县委、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淳县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三个行动计划〉的通知》(高委发[2011]64号)等文件精神,为组织实施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创业分为初创式创业和嫁接式创业两类。

1、初创式。由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在我县自主创办企业,或以技术成果作价和自带资金入股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股共同创办企业,并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

2、嫁接式。由我县企业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受聘担任引进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新设立企业股份。

第三条 在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组(以下简称县人才建设推进组)领导下,由县人社局负责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的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申报人选条件

第四条 符合《高淳县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行动计划》中关于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规定条件。

第五条 初创式创业类申报人,须是已经或将在我县创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且个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含技术入股)。

嫁接式创业类申报人,须是由我县企业引进,担任企业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新设立企业30%以上股份。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六条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常年网上申报,每季度集中评审1次。第七条 申报和评审工作由县人社局会同县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第八条 初创式创业类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1、发布公告:制定引才公告,明确申报条件和工作要求,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进入技术评审人选名单。

4、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5、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根据综合评审情况和我县产业发展重点,研究确定进入下一步项目洽谈的人选(包括人才团队,下同),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6、对接洽谈: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综合评审确定的人选进行项目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洽谈,邀请相关人选到高淳进行创业考察。双方洽谈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和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根据项目洽谈情况,确定洽谈成功的人选和项目,并负责通知到位。

7、拟、订合同: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洽谈成功的人选共同商量草拟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的合同文本。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开发区、各镇等与拟引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人选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8、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

已在我县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人社局申报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九条 嫁接式创业类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1、发布公告:根据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整理汇总的关于企业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引才公告,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与企业进行洽谈的拟引进人选。

4、意向洽谈:组织企业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对拟引进人选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等进行确认、评估,洽谈初步合作意向,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

5、企业申报:意向引进人选,由企业准备申报书、意向性合作协议书及相关评审资料,报送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

已与本县企业合作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由企业直接向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报送申报书、引进人才的学历、经历证明材料、人才引进协议书及项目运作情况说明书等资料,申报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送县人社局审核确认进入技术评审的名单。

6、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7、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和政策扶持建议。根据评审意见研究确定拟入选人才,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8、意见反馈:评审意见和政策扶持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县人社局通过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通知企业与引进人才。

9、合同签订:企业接到通知后的30日内与引进人才进行进一步洽谈,就引进人才的项目计划实施、个人待遇等达成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并签署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合同。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企业与已引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已签有合同的,可不再另外签订合同,但原合同需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备案。

10、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

已在我县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人社局申报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十条 由县提供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专家别墅,三年内免收租金。在淳工作分别满三年、五年的,在另购房屋时,县分别给予3000元/平方米和5000元/平方米的购房补贴。

第十一条 由县提供不少于200平方米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

第十二条 根据入选项目情况,由县提供100-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根据项目投资需求,由开发区(镇)落实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县发改局协调不少于300万元的融资担保。第十三条 由县发改局、科技局协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依据知识产权的评定,协调给予50-200万元的贷款。金融部门对科技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并鼓励开展科技信用担保。

第十四条 对入选者创办企业辅导上市提供全程服务,县财政给予成功上市企业200万元的中介费用补贴。

第十五条

县、开发区(镇)财政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对入选项目自获利之日起五年内的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给予奖励;对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额奖励,后五年减半奖励。

第十六条 对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实行政府定制或首购首用制度,并在参加财政性资金采购招投标中给予优先采用。

第十七条 县工商局负责落实技术成果入股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法人资格和企业经营资格的相对分离事项。

第十八条 县公安、人社、卫生、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为引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提供“绿卡”服务,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薪酬、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九条 县人社局优先推荐参加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申报和评审。第二十条

我县引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同时被确定为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资助对象的,按就高不重复的原则同时享受市、县扶持政策。

第五章 组织保障

第二十一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负责接受申报人的咨询,按照“统一受理,分项办理”的原则,协调兑现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对人才和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促进其按计划推进和完成。第二十二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工作考核细则,并牵头组织对开发区、各镇、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审核、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

第二十三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县有关领导与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挂钩服务的制度。

第二十四条 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政策内容、典型事例、创新做法的宣传推广。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涉及资金使用,按县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特别优秀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其申报条件、申报和评审程序以及扶持政策,可以“一事一议”。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由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淳县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计划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高淳县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决定》(高委发[2011]56号)、《中共高淳县委、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淳县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三个行动计划〉的通知》(高委发[2011]64号)等文件精神,为组织实施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计划,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组(以下简称县人才建设推进组)领导下,由县科技局负责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的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申报人选条件

第三条 符合《高淳县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行动计划》中关于科技创业家的规定条件。

第四条 须是已经或将在我县创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且个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含技术入股)。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五条 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计划实行常年网上申报,每季度集中评审1次。第六条 申报和评审工作由县科技局会同县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

1、发布公告:制定报名公告,明确申报条件和工作要求,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进入技术评审人选名单。

4、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5、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根据综合评审情况和我县产业发展重点,研究确定进入下一步项目洽谈的人选(包括人才团队,下同),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6、对接洽谈: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综合评审确定的人选进行项目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洽谈,邀请相关人选到高淳进行创业考察。双方洽谈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和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根据项目洽谈情况,确定洽谈成功的人选和项目,并负责通知到位。

7、拟、订合同: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洽谈成功的人选共同商量草拟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合同文本。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开发区、各镇等与拟引进和培养的科技创业家人选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8、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科技创业家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

已在我县创业且符合本细则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科技局申报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七条 由县提供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专家别墅,三年内免收租金。在淳工作分别满三年、五年的,在另购房屋时,县分别给予3000元/平方米和5000元/平方米的购房补贴。

第八条 由县提供不少于200平方米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

第九条 由县提供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根据项目投资需求,由开发区(镇)落实提供不少于30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县发改局协调不少于300万元的融资担保。

第十条 由县发改局、科技局协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依据知识产权的评定,协调给予50-200万元的贷款。金融部门对科技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并鼓励开展科技信用担保。

第十一条 入选者创办企业新建市级“三站三中心”的,县财政给予20-100万元资助,承担省级以上产业和科技专项、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的,按照省级资金给予1:1配套奖励。

第十二条 对入选者创办企业辅导上市提供全程服务,县财政给予成功上市企业200万元的中介费用补贴。第十三条 县、开发区(镇)财政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对入选项目自获利之日起五年内的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给予奖励;对科技创业家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额奖励,后五年减半奖励。

第十四条

对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实行政府定制或首购首用制度,并在参加财政性资金采购招投标中给予优先采用。

第十五条 县工商局负责落实技术成果入股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法人资格和企业经营资格相对分离的事项。

第十六条 县科技局负责制定个性化培养专案,为入选者及其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和知名机构专业化咨询顾问服务;组织入选者在境内外开展科技创业专题培训,并给予培训费用和交通费用补贴。

第十七条 县公安、人社、卫生、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为引进和培养的科技创业家提供“绿卡”服务,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薪酬、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 由县科技局优先推荐参加市科技创业家的申报和评审。

第十九条 我县引进和培养的科技创业家同时被确定为市科技创业家资助对象的,按就高不重复的原则同时享受市、县扶持政策。

第五章 组织保障

第二十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科技局负责接受申报人咨询,按照“统一受理,分项办理”的原则,协调兑现科技创业家的扶持政策,对人才和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促进其按计划推进和完成。

第二十一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科技创业家引进和培养工作考核细则,并牵头组织对开发区、各镇、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审核、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第二十二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县有关领导与引进和培养的科技创业家挂钩服务的制度。

第二十三条 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政策内容、典型事例、创新做法的宣传推广。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涉及资金使用,按县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特别优秀的科技创业家,其申报条件、申报和评审程序以及扶持政策,可以“一事一议”。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由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科技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淳县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高淳县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决定》(高委发[2011]56号)、《中共高淳县委、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淳县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三个行动计划〉的通知》(高委发[2011]64号)等文件精神,为组织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分为初创式创业和嫁接式创业两类。

1、初创式。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我县自主创办企业,或以技术成果作价和自带资金入股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股共同创办企业,并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

2、嫁接式。由我县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受聘担任引进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新设立企业股份。第三条 在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组(以下简称县人才建设推进组)领导下,由县人社局负责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申报人选条件

第四条 符合《高淳县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行动计划》中关于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规定条件。

第五条 初创式创业类申报人,须是已经或将在我县创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且个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含技术入股)。

嫁接式创业类申报人,须是由我县企业引进,担任企业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新设立企业30%以上股份。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六条 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常年网上申报,每季度集中评审1次。第七条 申报和评审工作由县人社局会同县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第八条 初创式创业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1、发布公告:制定引才公告,明确申报条件和工作要求,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进入技术评审人选名单。

4、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5、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根据综合评审情况和我县产业发展重点,研究确定进入下一步项目洽谈的人选(包括人才团队,下同),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6、对接洽谈: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综合评审确定的人选进行项目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洽谈,邀请相关人选到高淳进行创业考察。双方洽谈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和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根据项目洽谈情况,确定洽谈成功的人选和项目,并负责通知到位。

7、拟、订合同: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洽谈成功的人选共同商量草拟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合同文本。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开发区、各镇等与拟引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人选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8、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

已在我县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人社局申报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九条 嫁接式创业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1、发布公告:根据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整理汇总的关于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引才公告,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与企业进行洽谈的拟引进人选。

4、意向洽谈:组织企业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对拟引进人选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等进行确认、评估,洽谈初步合作意向,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

5、企业申报:意向引进人选,由企业准备申报书、意向性合作协议书及相关评审资料,报送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

已与本县企业合作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由企业直接向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报送申报书、引进人才的学历、经历证明材料、人才引进协议书及项目运作情况说明书等资料,申报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送县人社局审核确认进入技术评审的名单。

6、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7、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和政策扶持建议。根据评审意见研究确定拟入选人才,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8、意见反馈:评审意见和政策扶持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县人社局通过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通知企业与引进人才。

9、合同签订:企业接到通知后的30日内与引进人才进行进一步洽谈,就引进人才的项目计划实施、个人待遇等达成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并签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合同。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企业与已引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已签有合同的,可不再另外签订合同,但原合同需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备案。

10、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已在我县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人社局申报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十条 由县提供不低于13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在淳工作分别满三年、五年的,在另购房屋时,县分别给予2400元/平方米和4000元/平方米的购房补贴。

第十一条 由县提供不少于130平方米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

第十二条 根据入选项目情况,由县提供50-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根据项目投资需求,由开发区(镇)落实提供不少于15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县发改局协调不少于150万元的融资担保。

第十三条 由县发改局、科技局协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依据知识产权的评定,协调给予50-200万元的贷款。金融部门对科技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并鼓励开展科技信用担保。

第十四条

对入选者创办企业辅导上市提供全程服务,县财政给予成功上市企业200万元的中介费用补贴。

第十五条 县、开发区(镇)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对入选项目自获利之日起五年内的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给予奖励;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额奖励,后五年减半奖励。

第十六条 对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实行政府定制或首购首用制度,并在参加财政性资金采购招投标中给予优先采用。

第十七条 县工商局负责落实技术成果入股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法人资格和企业经营资格相对分离的事项。

第十八条 县公安、人社、卫生、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为引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绿卡”服务,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薪酬、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章 组织保障

第十九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负责接受申报人的咨询,按照“统一受理,分项办理”的原则,协调兑现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对人才和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促进其按计划推进和完成。

第二十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考核细则,并牵头组织对开发区、各镇、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审核、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

第二十一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县有关领导与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挂钩服务的制度。

第二十二条 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政策内容、典型事例、创新做法的宣传推广。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涉及资金使用,按县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特别优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其申报条件、申报和评审程序以及扶持政策,可以“一事一议”。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淳县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高淳县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决定》(高委发[2011]56号)、《中共高淳县委、高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淳县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三个行动计划〉的通知》(高委发[2011]64号)等文件精神,为组织实施急需紧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分为初创式创业和嫁接式创业两类。

1、初创式。由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我县自主创办企业,或以技术成果作价和自带资金入股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股共同创办企业,并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

2、嫁接式。由我县企业引进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受聘担任引进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新设立企业股份。

第三条 在县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组(以下简称县人才建设推进组)领导下,由县人社局负责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申报人选条件

第四条 符合《高淳县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行动计划》中关于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规定条件。

第五条 初创式创业类申报人,须是已经或将在我县创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担任企业主管以上职务并为最大股东,且个人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含技术入股)。

嫁接式创业类申报人,须是由我县企业引进,担任企业项目负责人以上职务且持有新设立企业30%以上股份。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六条

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行常年网上申报,每季度集中评审1次。第七条 申报和评审工作由县人社局会同县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第八条 初创式创业类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1、发布公告:制定引才公告,明确申报条件和工作要求,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进入技术评审人选名单。

4、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5、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根据综合评审情况和我县产业发展重点,研究确定进入下一步项目洽谈的人选(包括人才团队,下同),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6、对接洽谈: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综合评审确定的人选进行项目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洽谈,邀请相关人选到高淳进行创业考察。双方洽谈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和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根据项目洽谈情况,确定洽谈成功的人选和项目,并负责通知到位。

7、拟、订合同:组织县开发区、各镇等与洽谈成功的人选共同商量草拟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合同文本。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开发区、各镇等与拟引进的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人选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8、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

已在我县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人社局申报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九条 嫁接式创业类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申报和评审程序。

1、发布公告:根据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整理汇总的关于企业引进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引才公告,报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2、报名登记:申报人登录中国高淳网(http:///)等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申报资料。

3、资格认定:核实申报人学历、经历、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及企业注册信息等,确定与企业进行洽谈的拟引进人选。

4、意向洽谈:组织企业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对拟引进人选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等进行确认、评估,洽谈初步合作意向,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

5、企业申报:意向引进人选,由企业准备申报书、意向性合作协议书及相关评审资料,报送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

已与本县企业合作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由企业直接向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报送申报书、引进人才的学历、经历证明材料、人才引进协议书及项目运作情况说明书等资料,申报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送县人社局审核确认进入技术评审的名单。

6、技术评审: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就申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综合评审人选名单。

7、综合评审:邀请相关的技术、管理、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重点就申报项目的创业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创业团队、财务评价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和政策扶持建议。根据评审意见研究确定拟入选人才,并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备案。

8、意见反馈:评审意见和政策扶持建议,待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由县人社局通过县工信、农业、商务、建工等部门通知企业与引进人才。

9、合同签订:企业接到通知后的30日内与引进人才进行进一步洽谈,就引进人才的项目计划实施、个人待遇等达成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责任,并签署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合同。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作为合同鉴证方参与有关工作。

企业与已引进的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已签有合同的,可不再另外签订合同,但原合同需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备案。

10、项目登记:协助或代理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以及其他相关报批、备案的手续,并进行创业项目登记。原则上入选的人才项目需在60天之内进行注册登记。

已在我县创业并且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人选,可向县人社局申报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和评审程序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十条 由县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在淳工作分别满三年、五年的,在另购房屋时,县分别给予1800元/平方米和3000元/平方米的购房补贴。

第十一条 由县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

第十二条 根据入选项目情况,由县提供10-5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根据项目投资需求,由开发区(镇)落实提供不少于5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县发改局协调不少于50万元的融资担保。第十三条 由县发改局、科技局协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依据知识产权的评定,协调给予50-200万元的贷款。金融部门对科技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并鼓励开展科技信用担保。

第十四条 对入选者创办企业辅导上市提供全程服务,县财政给予成功上市企业200万元的中介费用补贴。

第十五条 县、开发区(镇)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对入选项目自获利之日起五年内的企业所得税县留成部分给予奖励;对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县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额奖励,后五年减半奖励。

第十六条 对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实行政府定制或首购首用制度,并在参加财政性资金采购招投标中给予优先采用。

第十七条 县工商局负责落实技术成果入股的相关规定以及企业法人资格和企业经营资格相对分离的事项。

第十八条 县公安、人社、卫生、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为引进的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绿卡”服务,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薪酬、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章 组织保障

第十九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负责接受申报人的咨询,按照“统一受理,分项办理”的原则,协调兑现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对人才和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促进其按计划推进和完成。

第二十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考核细则,并牵头组织对开发区、各镇、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报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审核、县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

第二十一条 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县有关领导与引进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挂钩服务的制度。第二十二条 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政策内容、典型事例、创新做法的宣传推广。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涉及资金使用,按县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特别优秀的急需紧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其申报条件、申报和评审程序以及扶持政策,可以“一事一议”。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县人才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和县人社局负责解释。

百名领军人才引领首都创新发展 篇3

为首都发展培育高端人才

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杨伟光介绍,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这为首都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在国家和北京市先后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也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部署。科技领军人才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中坚力量。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首都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巩固首都人才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将促进首都高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首都科技现代化,大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率先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高端创新型人才保证。

实施“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引领和带动,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的领军人才。形成一大批卓越的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创新作用,创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产品。为首都率先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高端创新型人才保证。

高标准选拔领军人才

2010年底,由北京市科委承担的“‘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是《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重点人才工程,是实施首都科技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继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启动实施以来的又一个全市性的人才工程。该工程实施以来。市科委坚持高标准。运用新方法。强化服务支持,做好“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有效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突出高标准,保证入选人才的高起点。在选拔范围方面。要求领军人才必须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北京”建设。在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突出贡献的;在个体标准方面,要求领军人才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突出的科研能力、领先的科研水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直接从事一线科研工作;要具备优秀的科研统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要具备出众的个人魅力、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培养和带领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

二是运用新方法,保证入选人才选拔过程的科学性。选拔工作中。借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考察谈话的有效做法,设立访谈调研环节。组织12个访谈调研小组深入到提名人选所在单位,通过民意测评、个别谈话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提名人选的品德、业绩、业界影响力、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团队建设等情况。访谈调研的选拔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选拔工作“评审会”相对封闭、被动、平面化的评价方式带来的问题,对提名人选的了解更加全面。也使科技系统干部深入科研一线、了解人才及其团队,推动了科技管理从注重项目向关注人才和项目有机结合转变。

坚持“三结合”培育人才

杨伟光强调。要注重“三结合”,加强对入选人才的培养支持。在领军人才培养期间,一是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立足首都发展战略需求,适应首都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始终把激发领军人才的活力、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放在首位。结合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实际情况和需要给予一定数额培养经费,同时支持和引导所在单位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可优先使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优先推荐入选人员领衔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申报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要坚持创新与创业创效相结合。在创新上,全力推动领军人才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取得科学成果或技术突破;在创业上。引导支持领军人才努力把成果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在创效上。积极促进领军人才成果能够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为领军人才提供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交易政策指导和中介服务。加强对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三是要坚持项目与计划资源相结合,把科技项目与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在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培养中的作用。发挥科技资源集成优势,全面服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对入选人员及时给予科研项目配套。推荐入选人员及其团队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入选人员在研项目和申报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领军人才培养和支持作用。

选拔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员发布会上,启动了第一期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据介绍。北京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和市委党校共同举办高级研究班,是建设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重点加大入选领军人才培养力度。畅通入选人员沟通机制,搭建入选人员交流平台。此次研修班重点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人选人员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实质、国家及北京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凝聚加速科技创新和首都发展共识。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转嫁为科技创造发明速率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竞争。科技领军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领军人才却十分短缺。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对制定相关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政策,加快培养、造就更多、竞争力更强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托天津市科委的项目,我们选取了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副教授、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员等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展开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期待对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所裨益。

1 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及样本的选取

对于领军人才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①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广阔领域,包括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前沿地带,发挥学术技术领导和团队核心作用,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发觉、创造价值源泉,通过持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1]。②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他们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科技领军人才的评判,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必须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必须出类拔萃,学有专长,术有公认;二是必须具备能够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带出一支队伍[2]。换言之,领军人才概念的出现,体现出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最高诉求—兼备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虽然上述对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表述各异,但对于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条件这一点的认识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结合近年来天津市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本文将科技领军人才界定为:在某一科技领域中具有突出的专业素质,研究成果或课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够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发展的科技团队带头人,以及在战略决策、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经营管理领域具有突出能力和成功经历的团队带头人[3]。具体选取的样本包括三个层次:国家队,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等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地方队,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员等在本市各学科领域内居领先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后备队,在津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等技术骨干。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 调查指标的编制

通过以领军人才和成长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涉及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各类文献108篇,通过阅读和筛选,从中选取了35篇与本文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章作为研究素材。经过系统地分析与比较,从中选取了出现频率较高的影响因素作为此次调查问卷的评价指标。在参考以往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划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其中环境因素又可具体划分为团队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政策因素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4]。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的填答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在家庭、教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其中家庭方面包括3个评价指标,教育方面包括3个评价指标,环境方面包括3个层次13个评价指标,政策方面包括2个层次10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分别设置“极重要”、“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5个表示重要程度的权重选项,通过打分给出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重要程度。此外,问卷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以弥补指标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遗漏。

2.3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以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78.67%,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88.98%。对于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17.1分析软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

3 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因子分析

3.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首先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法,检查初始问卷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如表1所示,本文采取的KMO指标的数值为0.905。此数值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3.2 主成分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按照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原则,提取7个公因子,并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表2的具体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共有7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253%,因此提取这7个因子就可以解释所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并且信息丢失量最小。本文将这7个公因子分别定义为:公因子1—家庭;公因子2—教育;公因子3—团队环境;公因子4—工作环境;公因子5—社会环境;公因子6—科研管理机制;公因子7—政府政策。为了证明提取的公因子反映理论概念的程度,本文对提取出的7个公因子进行了信度分析。(见表3)

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取的7个公因子具有非常好的信度ɑ>0.7。

4 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回归分析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对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影响程度,将家庭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1;将教育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2;将环境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3;将科研管理机制引入回归方程F4;将政府政策引入回归方程F5[5]。得到表4的计算结果。

从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家庭、教育、环境、科研管理机制和政府政策对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最强(回归系数为0.183)。其次为环境因素,相比来讲,环境因素中工作环境(回归系数为0.145)的影响程度要略微大于社会环境(回归系数为0.139)和团队环境(回归系数为0.132)。科研管理机制对于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同样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回归系数为0.131)。教育因素(回归系数为0.108)和家庭因素(回归系数为0.106)相较于其他3方面的因素,影响力稍弱。

5 对策建议

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最高标志,是支撑该地区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己经成为地方政府综合竞争力的制高点。目前天津市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泰达经济开发区提升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是保证天津市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天津市目前的科技领军人才数量与质量却难以支撑天津市未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政策上,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围绕影响科技领军成长的关键因素,在环境与政策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我市发展所急需的领军人才。围绕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需求与培养导向,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为载体,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着力培养与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突破关键技术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以人才为媒介促进学科与产业前沿技术知识的引进与应用。

(2)建立完善的人才开发与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便捷、成熟的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与引进管理体系,加强高科技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以环境和政策促进顶尖科技人才的开发与汇集。构建开放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各类经济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拓展人才交流互动的渠道,引进国际性的组织和论坛机制,鼓励本土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为科技领军人才继续深造与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机会与保障。建设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市场和服务体系,提升政府各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科技领军人才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

(3)营造优越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整合和优化现有的产业园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和博士后工作站等资源,建设成为一批机制灵活、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合理引导人才向产业发展一线集聚。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发挥政策性投资引导作用,拓宽科技融资渠道,鼓励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在创新实践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加强市场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4)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后备梯队培养建设。大力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前瞻性发展战略眼光、具备团队领导能力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鼓励开发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大科研项目开发为载体, 在实践中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后备力量的脱颖而出。推进人才国家化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化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引进国际化的经济组织和论坛,开发利用国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继续深造学习的资助力度,推进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速度[6]。

天津市经济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科技领军人才。要想培养出更多、更快、更高质量的科技领军人才,就必须抓住每一个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按需配置,有目的、有目标地制定各方面的培养政策,从物质和精神、硬件和软件、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制造有利于科技领军快速成长的环境,保障其有好又快地成长。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科技领军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建议,期待对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蔡秀平.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8-9

[2]雷晏,徐珲.追踪上海领军人才开发计划[J].中国人才,2006(12):28-29

[3]张拓宇,孟庆海.促进天津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开发的研究[J].天津经济,2011(5):35-38

[4]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基于吴中经济开发区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22-24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5

“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

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培育力度,根据《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 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郑发„2017‟2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指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引进培育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所承担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启动奖励资金和多元化的综合性资金支持。

第三条 重点支持引进培育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围绕我市现代产业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在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五大战略产业及生命科学、增材制造、储能材料、可见光通信、新一代通信网络、北斗导航、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和产业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

第四条 “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制定计划项目指南,发布技术需求,受理项目申报,组织项目评审,审核并提出项目奖励资金支持额度。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制定计划专项资金的经费预算,审核确定项目奖励资金的额度,负责项目资金拨付等工作。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将拟支持项目及金额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六条 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成员中,核心成员须有3人以上,至少有1人应全职来郑创新创业,其余成员每年应在郑州工作6个月以上。团队带头人须符合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个人基本申报条件,核心成员均须符合省“百人计划”个人基本申报条件,成员间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且在郑稳定合作工作5年以上。

(二)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在相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在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创新地位和学术影响,拥有可产业化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备突破重大技术、解决关键问题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并能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三)创新创业团队成员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且认真履约;所创办企业须在郑完成工商注册、参保等相关手续。

第七条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一)创业领军人才

须取得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有5年以上海内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 后每年在郑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符合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2.有自主创业经验,在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担任管理职位5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

3.创办科技型企业,本人投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非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5%。

(二)创新领军人才

须取得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有5年以上海内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在签约企业或平台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且每年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教授、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或相当职务的专家学者,掌握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

2.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中担任中高级职务,熟悉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规则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相关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潜力的领军人才。

4.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或自主创新产品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领军人才。对于研发水平或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经专家评审机构认定后,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

第八条 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

(一)高层次创业紧缺人才

1.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2.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符合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相关技术能够转化,相关产品能够产业化,并具有市场前景;

3.创办科技型企业,本人投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非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5%。

(二)高层次创新紧缺人才

1.企业紧缺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

2.具有5年以上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关键岗位从事科研、管理或教学工作经历,符合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拥有核心技术和重要科技成果,或具有学科重要奖励,业绩突出;

3.与所在企业或平台签订5年以上聘任合同,并保证每年至少有6个月在签约企业或平台工作。

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经专家评审机构认定后,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第九条 郑州市行政区划内注册创办或领办的企业以及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均可申报。项目申报实行常年受理,每年集中组织一次评审。项目评审时间以公告或通知为准。

第十条 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信息发布。针对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面向社会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

(二)组织申报。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登陆郑州市科技局官方网站(郑州科技港)进行申报资料下载和填写。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资金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纸质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并附PDF格式电子版一份)。

(三)审核推荐。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范围内单位和个人项目的受理工作。负责核实申报单位和个人的身份、年龄、学历、经历、业绩等的真实性。按要求对申报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出具推荐意见报送市科技局。

(四)技术评审。市科技局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后,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提出现场考察名单,并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核。

(五)现场考察。市科技局会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通过专家技术评审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技术评审结果和现场考察结果提出拟支持项目的名单及奖励资金额度。

(六)立项支持。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拟支持项 目、奖励资金额度,报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对拟支持的项目及金额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确定给予项目奖励资金和基金的综合支持。

第十一条

对于拟支持的项目采取“项目奖励资金+基金”的形式给予多元化综合资金扶持,项目奖励资金应统筹用于项目开展。

(一)项目奖励资金支持

1.经评审认定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项目奖励资金400万元支持;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团队及同等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项目奖励资金300万元支持。

2.经评审认定的创业领军人才和全职引进的创新领军人才给予2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支持。

3.经评审认定的高层次创业紧缺人才和全职引进高层次创新紧缺人才,给予1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支持。

(二)基金支持。在项目奖励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双创基金将引导天使、种子、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等不同类型的投资基金,针对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基金、信息、市场等多元化综合支持。

第十二条

市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股权投资资金、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优先对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扶持。

第十三条 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和个人的申报,并记入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6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开发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主攻方向

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准确判断形势,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共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最紧缺的是优秀人才,最可靠的看人才支撑,最困难的在人才集聚。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开发,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启动实施了“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从2009年开始,通过强化培训、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内,分别培养出100个、80个、60个以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带动全市各类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

二、切实加强培养,大力提升领军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

(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们鼓励领军人才参加各类高级研修和短期培训,有目的地组织到国内知名院校、大中型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丰富知识储备,挖掘素质潜能,强化科学理念。

(二)坚持专题培训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去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了150人次领军人才参加建材、化工、制药、造船、铸造等12个专题培训学习。在专题培训中,强化实践效果,选择实践基地和项目载体,给领军人才创造实践空间,发挥理论知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先导作用,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结合”。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我们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积极履行制定政策、搞好规划、增强督导、加强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同时,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人才培训计划,为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各类人才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

三、创设平台载体,大力搭建领军人才创业创新的宽广舞台

(一)联动高校,共建产学研联盟。我们以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为主体,依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全市3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广西大学等院校联合组建产学研联盟,为全市现代农业、建材产业、生物能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服务。

(二)联合园区,共建企业孵化器。我们注重发挥贵港(台湾)产业园、江南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鼓励领军人才带技术和项目进入孵化器孵化。

(三)联系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我们围绕建材、制糖、制药和造纸等主导产业,投入500多万元支持华润、贵糖、台泥、华电、爱凯尔等企业建立研发中心31个,其中自治区和国家级中心站所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个、技术研究中心12个。

四、积极优化环境,保障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充分施展才华

(一)整合资金,打造更优创业环境。把全市人才工作资金、科研开发资金、人才小高地经费、农业专项资金、技改资金等进行有效整合,设立“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人才开发资金”,为领军人才提供创业扶持、表彰奖励、培训资助。

(二)加强服务,营造更好政策环境。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维权部长”,为创业创新人才创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先后出台20多个人才政策文件,形成了包括人才培養、引进、激励、服务等在内的完备政策框架。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7

一、首席科学家概述和重要性

科学研究是一个多数服从少数、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成长的活动, 这意味着科研团队不能单纯以数量多少进行实力的比拼, 一个国家更不能笼统地以科技工作者群体的规模来衡量科技研发实力和增长潜力。科研团队的灵魂是首席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的水平, 直接决定了整个科研团队的水平。

首席科学家通常是在某一个学科获得了突破性成就的前沿科学家, 是该学科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 谁培养、拥有更多的学科领军人物, 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赢得先机。当下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人才的密集地区, 而未来的5~10年, 如何吸引、挖掘以及培养更多的学科领军人物, 为这些顶尖的科技人才做好服务工作, 是把北京打造成全球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

依据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泰勒的相关理论, 有以下几个原因促使高质量的人才汇集在一起, 这些原因分别是:从事挑战度高、创新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可能性较大、企业家的个人价值及能力、消费者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各个市场环节对于知识的识别运用能力、对于人才的识别和开发能力、优良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自身愿景高度契合的发展空间。美国学者阿尔特曼则认为, 除了泰勒强调的区域因素之外, 人才聚集还有一个“保健因素”, 如:工作地的气候环境、社会文化、公共政策以及社会管理水平等。他的核心观点是:高素质人才选择自己的去向十分关注生活的舒适度, 而不仅仅关注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而依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观点, 人才集聚的效应, 就会产生一个“增长极”——导致精英人才的脱颖而出和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 从系统优化科技高级人才的生活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北京对全球科技领军人物的吸引力出发, 目前来说, 构建一大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足够成熟、科学以及具有极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团队, 把能推动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其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家首都变成团队现实的生产力, 引导和带动北京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 2011年北京市科委启动了“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以下简称领军人才工程) , 我国将利用10年之久的时间, 通过项目的带动、产学研用的结合以及与国际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形式, 一直到2020年, 能培养造就出大量的科研技术水平一流、管理能力突出、成果惊人以及专业贡献极大, 并且能引导带领促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拥有产业关键技术使其发展起来的科技型领军人才。从2011年至今, 领军人才工程共成功评选出了210位前沿科学家, 涵盖了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科学等新兴科学和产业领域。

二、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并举

领军人才工程聚焦科技向产业转化、服务提升生产力,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申请人条件, 一方面将已经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人才挖掘出来, 另一方面也在向全球释放着集聚首席科学家的积极信号, 提高北京对前沿科学家的吸引力。一个优秀的领军人才, 不仅有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的技术进步, 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队伍建设, 能从整体上提高北京科研队伍的国际视野和研发力量。

领军人才工程申报人年龄是在50周岁 (含) 以下, 遴选范围聚焦于新兴产业领域, 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研究的科技创新类领军人才, 能在学科前沿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 且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 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 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另一类是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 要求申请人应为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 企业发展领域属于北京市重点发展产业方向, 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且技术突破能处在该产业所属科学领域的前沿, 甚至可以推动所属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专注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并举, 以知识进步和产业进步的相互促进为抓手, 领军人才工程要培育的并非是潜力股, 而是已经成熟并且能在首都未来新兴产业中扮演行业带头人的领军人物。所以, 申请条件对申请者的年龄、科研水平以及个人能力都做了综合考量, 让精英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个人能力与团队建设并举

领军人才工程根据主线“领域——团队——领军”与“1+3”遴选的模式, 并且结合该人才位于每个领域的整体布局来挑选符合的人员。

从理论上讲, “1”指的是申报人属于的专业领域的规模和发展潜力要体现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支柱作用。“3”指的是有关于申报人相关的评价, 其包括领向、领先以及领人这三方面。

首先“领向”指的是申报人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可以指引产业向更好的方向的改革, 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领先”指的是专业技术非常先进并且技术贡献权威, 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后“领人”指的是能可以培养和与领导一支优秀创新的团队。这就说明科技人才不只是应在学术道德、组织协调以及项目管理等等角度要有卓越的表现, 而且也要有突出的个人魅力与团队凝聚力, 可以带领出卓越的团队。

为了确保选拔、借鉴有实力干部在工作考察谈话中的有效做法, 专门设立了访谈调研事宜, 组织12个访谈调研小组深入到提名人选所在单位, 通过个别谈话、民意测评和实地考察等形式, 全面了解提名人选的品德、实力、业界影响力、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以及团队建设等情况。访谈调研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遴选工作“评审会”相对封闭、被动与平面化的评价方式带来的问题, 对提名人选的了解更加有根有据。

四、全面优化与因人而异并举

在对领军人才的政策支持上, 领军人才工程改变了以往资金赞助的单一模式, 坚持竭力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为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 实事求是, 精准扶持。很多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一刀切的服务方式, 忽视不同人才间的差异, 领军人才工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深入开展典型走访调研, 根据入选人员及团队的实际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和定制化服务, 推荐入选人员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级的科技项目, 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二, 拓宽渠道, 多元培养。在对入选人员的申请项目给予充分支持的同时, 引导领军人才所在单位加大对该人才培养投入, 并组织领军人才参加党校学习班、高级研修班等, 支持领军人才开展跨界交流创新。

第三, 坚持创新与创业创效相结合, 引导支持领军人才努力把科研成果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人才培养交流硕果累累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截至2016年底, 领军人才工程共选出并资助210名科研人员及其团队。六年来, 据不完全统计, 领军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中, 共有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入选第一批万人计划;3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7人入选北京学者计划。在领军人才承担的多项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中, 共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奖共计11项, 其中一等奖3项, 二等奖6项, 创新团队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计42项, 其中一等奖9项, 二等奖18项, 三等奖15项。

例如: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首批领军人才工程入选者郜春海带领研发团队开发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CBTC) ”, 是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系统, 目前已在北京地铁亦庄线应用;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首批领军人才工程入选者徐明波先后承担了“创新型基因药物研究开发技术体系建设”等国家级课题5项, 主持研制上市五个国家一、二类基因工程新药, 在创新性生物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首批领军人才工程入选者谢良志带领团队完成了3000多种重组蛋白的工艺开发和生产, 建立了2500多种重组蛋白的库存, 推动了我国生命科学和新药研发的发展等等。累累硕果, 不仅具有科技创新价值, 对北京市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已经成为了北京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品牌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创新中心离不开科技领军人物论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J].华东科技, 2014 (11) .

大力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 篇8

一、加强科技人才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战略思维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更是在理论思维基础上打开领导决策宝库的金钥匙。战略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境界,一种驾驭全局的胸怀,是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预见、综合、判断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能力包括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谋划形成战略目标、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反馈、控制及修改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对战略定位的选择与决断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要把握其长远性、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关键性、开放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并遵循目的性、系统性、重点性、风险性与机会性原则,通过对战略的资源、环境、优劣、机会、风险的分析思考,选择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变化趋势及其发展规律,提出新认识、推出新思想、发明新方法、制定新目标和实施新方案。

战略思维的方法是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动态思维、创新思维和博弈思维等方法的综合。科学思维是先导,系统思维是基础,动态思维是坐标,创新思维是灵魂,博弈思维是策略源泉。战略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思维主体的高度、研究分析的深度、观察思考的广度和预见的时间跨度。为了把握全局、驾驭全局、追求全局的整体利益,领导者必须要有理论基础、科学素养、敏锐的眼光、全球的视野、能高瞻远瞩、远见卓识、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与时俱进、多谋善断、审时度势。突出重点、抢占先机。要善于选择目标聚焦、时间优势、成本领先或者突显差别等不同的竞争战略, 争取技术的主导权,努力实现战略制胜。尤其要重视和加强软科学研究、竞争情报分析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领先战略及技术路线,增强领导者的开拓创新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努力提高领导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途径:一是调查研究获取所需的充足准确的信息;二是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或信息储备,实行合理的价值取向、多方案择优、人机结合、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善于走群众路线和借助“外脑”;三是应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思维的方式及相应程序筛选加工获得的信息;四是勇于实践,投身于实践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要靠实践。要在勤奋实践中努力将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将知识提升为智慧,用睿智和胆识把握机会,推动和驾驭事业的科学发展。纵横帷幄决胜千里。科技领军人才应勇当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先锋。

二、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决策能力的培养

创新决策是领导管理活动的核心。决策创新是领导者制胜之本。创新决策能力是科技领军人才应具备的驾驭事物发展引领创新团队的基本能力之一。创新决策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思维得出创造性方案并付诸于实践从而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无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还是业务决策,无论拿主意、定方向还是作决断,都要突破传统决策的思维框架,努力从决策目标、决策方案、决策程序、决策约束、决策方法、决策实施及决策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活动,不断发挥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决策能力是检验领军人才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创新决策能力要坚持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坚持相似性和相异性的统一,坚持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统一。创新决策要求领军人才具备广博精深的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主动摆脱惯性思维的意识,具有大胆的预见力、想象力和果断的因时决策能力,拥有允许失败的气魄和胸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有优秀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在个人气质、情绪、习惯、动机、态度、观念、志向以及才能诸方面,必须具备一系列创新特质,如深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变通思考能力、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与突出的实践能力,还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毅力,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胆略,能站在时代发展和变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有求真求新追求卓越的领导作风。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决策的灵魂和竞争制胜的法宝,是培养高素质领军人才、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提升创新决策能力,就要求领军人才善于把握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决策方法,提高问题发现能力、信息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方案选择能力、直觉判断能力和组织群体决策能力。领导者要保持进取精神,不断战胜自我,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用怀疑与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创新决策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重新建构决策的思路、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领导者还要勇于承担必要的风险, 坚持不求风险最小,但求机会最大的原则,学会和练就敢于适当冒险的胆略,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思路、开辟新境界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决策能力。

加强创新决策能力的培养,还要学会识别关键决策。掌握高效制定和执行决策的方法,善于开展决策质量、决策速度、决策成本、决策成效等进行审查评估,对影响决策的组织结构、信息效能、管理流程、绩效标准、决策方式及相关的组织文化、激励约束措施等因素作有效性分析、系统总体和跟踪反馈,不断提高创新决策的有效性和创新决策的执行能力。

三、加强科技人才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组织协调是领导管理活动的主题,是现代领导者提高组织领导效能、实现组织决策目标的重要职能。组织协调能力是指领导者在实施组织管理过程中发挥组织整体功能,对人际关系和组织内外关系进行调节,并不断有效沟通、化解矛盾、优化组织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得决策的实施过程协同有序、和谐进展的合作性行为能力与技巧。这是领导者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具备高超的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无论是对个人才智的发挥、事业的成功,还是对于创新团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成功的领导者,要有全局观念,协作意识和民主作风,有识人知深浅、用人有方圆的领导艺术,能准确地品评他人的性情、了解他人的特点、洞悉他人的需求与苦乐,具有与下属有效沟通、发挥群体智慧、正确处理好责权利关系的能力,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心智修炼等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将人才群体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从而提高人才群体创造的绩效。

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从心理素质上做好准备;第二,要尊重他人,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谦虚好学,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第三,努力搭建和谐心桥,进行人际沟通,传递思想,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观念,把知道的知识、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教训灵活付诸现实,形成组织活力;第四,努力形成增进合作,克制自我、真诚宽容、把握人心,团结协同的工作作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要成为一名善于组织协调的领导者,需要在气度、胸怀、诚意、 理解和尊重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素质,主要是:第一,要有威信,这是协调工作的前提。要懂得赢得组织成员的支持比地位、权限和天赋更重要。威信源自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意志品质、道德品格和自身涵养。信誉是无价之宝,道德是立身之本,诚信是成功之道。成功的企业家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把诚信作为首要的品质,言行一致,公平正直。第二,要有能力,这是协调工作的关键。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辨别是非标准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理各种关系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识人用人和管理团队的能力,等等。第三,要有方法,这是协调工作的保证,这种方法需要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在组织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积累才能获得。要善于对影响有效沟通协调的因素如个体因素、人际因素、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沉着冷静,灵活务实,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并运用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心理学的原理对团队成长发展问题进行诊断,调查研究,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发现短板,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还要注意沟通协调的策略,坚持尊重原则、相容原则、理解原则、认同原则、准确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及时性则,运用各种有效沟通方式与技能,学会人性化管理激励团队创造活力的各种方法。面对复杂变化、确定性的管理挑战,需要管理哲学的指导、管理知识的支持、管理经验的提升、管理艺术的运用,不断推动智慧的提升、管理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方法的融会贯通,从而去能动地引领管理实践,更好地驾驭并推进创新团队的发展。

浅议高校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 篇9

1 领军型人才的概念[2]

在我国, “领军型人才”是个全新的概念, 在《上海市2004年度人才开发目录》中第一次出现。 “领军人才”的内涵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领军人才必须学有专才, 术有专攻;二是他还必须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领军人才要具备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讲就是领军人才首先是高层次人才, 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 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领军人才必须能够“领军作战”, 能带出一支有影响的队伍。

对于领军人才应具有哪些素质?在上海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研究课题报告中认为:领军人才应具备“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优良素质。”由此可以看出衡量领军人才的三大要素:

其一, 衡量领军人才的首要指标是看其是否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宽阔的视野, 能够洞察他所在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抓住机遇, 积极追求创新。

其二, 衡量领军人才的关键要素是领军人才的团队意识。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成为自己所在团队的核心和灵魂, 能够整合团队力量。积极促成自身和团队都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其三, 良好个人素养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领军人才必备条件。领军人才要干事业、干成事业, 应当具备自信、从容、果敢、坚毅的品质, 不图虚名, , 求真务实。以身作则, 用于攻坚, 具备把握机会和判断风险的能力。

2 我国大学在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上的不足[3]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根据地和核心力量, 为我国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 相对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 相对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成就, 我们还存在诸多缺失和不足, 值得深思。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人才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诺贝尔奖评选已经100多年了, 我们的研究型大学至今没有获得过, 而哈佛大学已经获得过30人次。我国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等世界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甚为寥寥, 1997-2001年五年期间, 我国 (不含港澳台地区) 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和Science总共才发表篇13论文, 仅是哈佛大学2001年一年发表此类论文篇 (65篇) 的1/5。

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内可以说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 但拿到国际上一比就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巨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学术大师的缺乏和整体素质的巨大落差, 就是在数量上我们也落后很多。根据刘念才教授的统计, 美国一流公立大学平均拥有2000余名教师、700名左右博士后、10000名左右研究生。而我国最尖端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的平均研发人员也不到2000人, 研究生平均不到7000人。

在科研经费上, 虽然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状况得以很大改善, 但仍然无法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前20名的大学科研经费不到美国的1/8。作为“ 211工程”和“ 985工程”连续重点支持的7所大学的平均科研经费只有4亿元, 仅为美国一流大学平均数的1/10左右。科研经费的不足既制约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 更阻碍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时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有部分科研人员, 一味地拿项目、开公司, 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但没有提高, 反而在不断退步, 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上也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对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极其不利。另一方面, 某些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热衷于经商和进企业, 对科学研究缺乏兴趣, 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这种就业趋向, 对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 高校引进领军型人才引进的可能性

3.1 高校引进领军人才是大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刻不容缓

首先是从学校的实际需要来看, 有的传统学科, 虽然在过去很有影响, 现在有不少已经是人才断层。其次是有的学科基础薄弱但很有前景, 需要加快发展。自己培养人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那么引进骨干人才就成为首选策略。最后是在一些综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方面有很大的生长点, 骨干人才不可能在现有人才的框架上成长起来, 必须靠要引进, 尤其是要引进国外的人才。

3.2 海外优秀人才由首选国外逐渐向首选国内转变

首先是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日益开放与改善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的新的激励机制和信息网络, 以及规划建设与高科技开发配套运作的服务系统, 为各种展才华提供了宽广舞台, 他们绝大多数看好国内的发展空间。其次, 是一些时期回国人员的成功, 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使得有更多的人雄心勃勃, 愿意回国复制成功故事。最后, 国外优秀人才遭遇“玻璃天花板”现象。“玻璃天花板”现象是指在一些发达国家, 外来移民尤其是亚洲移民大多中能担任技术职务, 或者说, 当职务到一定高度后就很难再往上升, 很少进入高层领导核心。

3.3 高校有能力给出一个和国际人才市场相当的价格

由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特别是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以来, 高校有能力拿出和世界人才市场差不多的价码, 聘到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因为领军人才在一个全球市场上提供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价码, 要吸引人才就不能用中国人才市场的标准去判断。另外, 还要提供和他研究和工作相关的必备软硬件设施。再者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让他有自由信息交流的渠道。

4 高校领军型人才引进的策略

4.1 引进“领军人才”以形成“团队”

“领军人才”的引进, 由于“领军人才”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在短时间内围绕领军人才就会形成学术团队, 并且因为拥有若干个学术影响大的团队使大学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和显赫地位。例如, 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之初, 是一所工科院校。20 世纪30 年代, 学院确定了发展理科的目标,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领军人才及其形成的学术团队。于是, 在聘请了斯坦福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斯莱特任物理研究室主任, 又聘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哈里森任物理系主任之后, 理科的教学科研力量大大加强, 从原来只承担基础教学任务的辅助系, 上升为与工科并驾齐驱的教学与科研基地。而加州理工学院作为小而精式研究型大学的典型, 之所以能在美国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实验物理和航空技术位居世界顶尖水平。加州伯克利分校原校长田长霖在解释这所大学的发展时说, 加州理工学院的腾飞就是靠两位教授, 一位是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 他使学校的实验物理学步入了世界一流行列;另一位就是将美国航空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冯·卡门。有了这两位大师, 这所学校很快就世界知名了。领军人才及其周围形成的学者群体和学术团队, 带动大学组织整体事业的振兴, 同样的道理在同济大学汽车学科也得到了验证, 上海《文汇报》在介绍同济汽车学科成果时, 用了一个标题:一个人带动了一个学科。这个人是指当时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留学德国的汽车博士万钢, 因万钢使同济才有了一个汽车学科团队。

4.2 “成建制”引进海外领军人才[4]

“成建制”这个概念最初是在军队里出现的, 指的是在建设部队时或引进设备时的一揽子工程。1999年12月, 哈佛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刘建宁教授带着在哈佛共同科研的五人课题组团队一起落户南京大学, 其直接效应就是为南京大学分子医学领域跻身成为世界一流奠定基础。从此“成建制”一词被用在教育界、科技界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方面。

提出“成建制”引进海外领军人才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首先“成建制”引进海外领军人才, 可以使我国某些领域迅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即解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 又吸引大量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

其次, “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 有利于集中优质资源, 快速形成创新研究团队, 可以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而且“成建制”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也可以克服个体的引进人才的某些弊端。因为作为个体引进的人才, 难以在新的学术环境中立即开展工作, 往往要经过较长的磨合期。

最后, “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 有利于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 带动学校现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 “成建制”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能使我们的学科建设迅速跃上新的台阶。

南京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尝试成团组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工作。“建立学科特区, 成建制引进人才”成为南京大学这些年来快速成长的法宝之一。可以说, 这种做法使南京大学能够快速凝聚海内外高层人才, 在前沿学科展开独创性研究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5]。

5 为领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领军人才引进是一项长期工作, 领军人才来校后并不意味着此项工作的终结, 而只是另一项工作的开始。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留住人才, 发挥人才的作用, 发展人才, 让人才在新的岗位上释放最大的能量。杨福家教授在《一流大学要大师、大楼和“大爱”》中写道, “发展高等教育, 创建一流大学, 离不开必须的资金投入, 但这仅仅是最起码的外因和基础, 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研究环境”。要给领军人才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 及时与他们沟通, 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不但要为领军人才营造一个较优裕的生活环境, 还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 瞄准学科发展前沿, 立足国家需求, 积极帮助承揽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有选择地加快重点学科建设, 大力发展交叉学科, 确保本校能在某些领域达到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占领国际科学前沿, 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领军人才, 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教育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 领军人才能够带动高校一个团队, 乃至一个学科的发展。高校领军人才的引进, 可以吸引海外大批优秀人才回国服务, 从而使一些高校或高校的特色学科成为世界一流, 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摘要:介绍领军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引进领军型人才引进的可能性以及高校领军型人才引进的策略。

关键词:领军人才,人才素质,人才引进

参考文献

[1]周远清, 张晋峰.建设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 大力加强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4) :3-4.[2.]肖国芳, 季清, 车志英.高校领军人才培养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5) :85-86.

[3]高存功, 肖国芳.研究型大学在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增刊) :121-124.[4.]朱庆葆, 刘志兰.“成建制”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的思考[J].神州学人, 2004 (7) :16.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10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科技领军人才

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和兴起使得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以便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此情形下, 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 立足长远, 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创新型人才, 如我国航天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我国航天技术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前列, 是因为我国拥有一批领先世界科技的航天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

当然, 我们也应看到, 尽管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但我国高层次人才所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 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如在全球6525名高被引论文作者中, 我国仅有26人, 占0.41%, 而美国占到63%。[2]科技领军人才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因此, 开发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应成为各级政府及组织的重要使命。

二、科技领军人才的内涵

“领军人才”的称谓源于军事用语, 指能带领大部队集团作战的将帅。国外“文献资料中的“leading talent”、“top talent”、“1eading people”等词的含义与“领军人才”较为相近。国内首次给出“科技领军人才”这一定义, 是在2004年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上海科技领军人才开发 (实证) 研究》课题中:“科技领军人才是指,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广阔领域, 包括在基础 (理论) 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前沿地带, 发挥学术技术领导和团队核心作用, 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整合、优化社会资源, 发掘、创造价值源泉, 通过持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3]此后, 国内人才研究学者相继对科技领军人才给出了若干定义, 如人才学专家叶忠海指出:“所谓科技领军人才, 即为学术技术带头人,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得到业内专家评价和确认, 对某领域、某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处于领先地位, 正在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的高科技人才群体”[4]等。

诸多关于科技领军人才的定义虽在描述上有差别, 但都蕴含了杰出性和引领性相统一这一基本内涵。一方面, 必然是知识渊博、专业精邃且在本行业、本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被公认的杰出人物, 如国外的卢瑟福和国内的钱学森便是科技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

三、科技领军人才的素质特征:“八力”维度

科技领军人才是创新团队的领头雁, 那么, 具备何种素质特征的人才才能堪称科技领军人才, 笔者认为, 科技领军人才必须具备人格魅力、战略眼力、领域影响力、领军力、胆识魄力、拼搏毅力、创新力和管理力“八力”维度特质。

1、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 并通过其思想、言行等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吸引力和感召力。科技领军人才人格魅力具体表现为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心怀开阔、严谨求实、广纳群言、坚持真理、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平等待人等精神气质和道德风范。科技领军人才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所在团队成员产生一种心悦诚服的心理认同感, 进而会形成团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成为一种团队文化和支撑团队发展的不竭动力。例如, 作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领军人才的钱学森, 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 其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所在的团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新突破。

2、战略眼力

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眼力是指其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能洞察和把握所在领域的发展方向, 带领团队走在领域研究的最前沿, 发掘人才并培养后继梯队。科技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 只有那些具有前瞻眼光的人才会将探索的目光置于领域发展的最前沿,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领域发展的方向及重大问题, 并以此形成团队共同奋斗的愿景, 使团队少走弯路, 引领团队持续创新。同时, 科技领军人才的“眼力”还体现在对团队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上, 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创新梯队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例如, 贝时璋, 我国细胞学、胚胎学及生物物理学的领军人才, 始终站在生物学发展前沿, 高瞻远瞩极具战略眼光的倡导数理化与技术科学、生物学研究交叉、渗透、融合, 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开拓了放射生物学、宇宙生物学、仿生学、生物工程技术、生物控制论等分支领域和相关技术, 并培养出一批生物物理学骨干人才。

3、领域影响力

科技领军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结构中的顶端位置, 是本行业、本领域中的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以其在某一领域高水平的造诣, 推动或者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 在自身获得重大成就的同时, 还在其所在创新团队和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带领或激励一大批人成长, 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人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和行业典范, 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影响力大, 有的在国际上还有一定知名度。

4、领军力

团队是科技领军人才的载体, 科技领军人才在团队中居于核心地位, 是团队的灵魂和标杆。[5]科技领军人才区别于一般高层次人才的明显特征在于其领军力。科技创新团队犹如一支乐团, 而科技领军人才是这支乐团的总指挥, 在团队创新活动中不是“自编自导”, 而是指挥整个团队“大合唱”。如闵恩泽,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我国石油化工、新能源的领军人才, 曾经受到石化科学院院长龙军这样评价:“他的巨大贡献, 不仅仅在于卓越的科研成果, 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团队, 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6]

5、胆识魄力

科技领军人才还要敢于创新、勇往直前, 有带领团队向国际国内研究前沿冲击的勇气和魄力。作为团队领头雁的科技领军人才既要遵循科学规律, 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和方法, 激励团队成员勇于创新, 营造一种敢想敢拼和创新活力四射的团队氛围。

6、意志坚定、顽强拼搏、超乎寻常的毅力在科技领军人才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

[7]科技领军人才是团队的旗帜, 科技领军人才只有具备“十年磨一剑”的拼搏毅力, 耐得住寂寞, 抵得住诱惑, 才能带领团队取得骄人的业绩。“两弹一星”和“嫦娥工程”辉煌成就的取得, 是因为有钱学森、任新民、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这样一批的科技领军人才数十年如一日的顽强拼搏、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突破的结果。佩鲁兹1939年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血红蛋白结构, 进展非常缓慢, 1959年才得到较高分辨率的结构。如果没有超强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这长达二十年的研究是无法坚持下来。

7、创新力

科技领军人才的创新力还体现在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团队创新意识、团队创新精神和引领团队创新的能力, 既是自主创新的先锋, 又是创新团队的领帅。[8]例如, 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席谢炳高举创新大旗, 带领团队潜心耕耘, 矢志创新, 始终将创新的DNA深深植入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真正实现了研发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 不仅为患者带来了解除病痛的良药, 也创造了医药企业合资合作的典范, 其本人也荣膺“2010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8、管理力

管理力更多涉及的是执行层面, 强调的是管理团队的科学性。随着科技创新难度的加大和分工的细化, 单靠个体力量来实现创新的时代逐渐式微, 更多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才能实现。科技领军人才管理力主要体现在制定团队目标、协调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实现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与约束、风险控制与提高团队效率等方面。如何实现团队成员配置的合理化, 使不同性格、不同偏好、不同专长的团队成员和谐相处, 人尽其才;如何把团队面临的风险及因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的内耗降到最低程度;如何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1+1>2的团队效应等, 这些都是对科技领军人才管理力的考量。

四、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管理策略

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科技领军人才的预测规划、遴选、培养、考核、激励等诸环节, 因而, 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管理应确立整体性思路, 以便更科学、更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

1、科学预测, 统筹规划

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科技领军人才的未来需求状况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每年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此, 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部门的实际, 科学预测并统筹规划好本地区、部门的科技领军人才总体战略和规划, 兼顾引进与培养, 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及地方级在内的梯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同时国家应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 避免各地区、各部门在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合理平衡各地区、部门的科技领军人才的结构、地域分布。

2、严格选聘, 宁缺毋滥

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科技领军人才遴选前应组建以行业知名专家为主的科技领军人才选拔领导小组, 按照“思想道德素质过硬, 专业贡献重大, 团队效应突出, 引领作用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条件, 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 严格遵照“初选、答辩、面谈、公示”的工作程序, 对通过单位推荐、行业或专家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提出申请的个人进行严格选拔。

3、资源倾斜, 重点培养

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应突破既往人才培养的常规思路, 集聚优质资源向科技领军人才倾斜, 保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领先优势。以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为载体, 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加大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专项资金, 开展合作与交流;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技术团体中任职并发挥作用。

4、动态考核, 能进能去

应对科技领军人才进行考核评估以激发其竞争意识与活力。为此, 应创新科技领军人才考核评价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考核管理办法, 突出对创新能力、业绩贡献、领衔作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避免用繁琐的不切实际的行政管理办法来干扰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 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对科技领军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对贡献和业绩突出的科技领军人才为其创造更好条件, 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 对考核情况较差或不合格的要督促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对确实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应解聘。

5、物质激励, 人性关怀

科技领军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结构中的顶端位置, 是本行业、本领域中的顶尖人才, 是创新团队的灵魂和标杆。这部分人才不但对物质层面需求高, 而且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很高, 因而在科技领军人才物质激励方面, 既要考虑薪酬、津贴、住房补助等传统物质激励因素, 还应考虑以科技领军人才命名的科技成果占有制、自主创新成果价值相对应的分配机制、人力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而在科技领军人才精神激励方面, 应给予他们全方位人性化关怀, 使其充分享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及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的荣誉感。如在团队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科技领军人才自主权;实行高级别领导与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一对一”的定期交流沟通联系机制;为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高级职称申报等方面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R].2010-6-6.

[2]张国, 雷宇.人才问题, 关键还是解放人才[N].中国青年报, 2010-3-5.

[3]沈荣华, 李小平, 李春淼.上海科技领军人才开发的实证研究[R].上海: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2005.

[4]叶忠海, 裘克人.中国人才学研究新进展 (中册) [M].上海: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

[5]蔡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 2007, (4) :8-9.

[6]江城.闵恩泽的创新风采—一位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的启示[J].中国人才, 2008, (3) :24-26.

[7]李小平, 李春淼.通向领军位置之路[J].中国人才, 2007, (4) :10.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11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是人才的创新经济,是人才的协作经济,是人才的高效率经济。建设创新型广东,必须有大量的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作为依托和支撑。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需要,是加快广东发展的必然选择[1]。这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实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2 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内涵及引进要求

创新科研团队是科研体制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讲,由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群体组成的科研单元,如课题组、研究组、项目(如863、973)组等都可以算作是创新科研团队;从狭义上讲,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才是创新科研团队[2]。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总体要求是:创新科研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具有特色鲜明的核心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符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团队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组成,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较长时间密切合作,学术水平在本领域中具有明显优势,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它主要包括:世界一流、对广东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科研团队;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3]。

领军人才包括两大类,一是学有专才,术有专攻,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专业人才,两院院士等;二是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够带好队伍的领导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企业家等。领军人才是一个组织、一个行业最大的财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广东引进领军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且符合下列条件:在国内外担任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首席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或在国(境)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或担任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或是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前两名完成者,或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或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或是海内外其他高层次人才等[4]。

3 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必要性

3.1 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继续保持率先发展的领先地位,必须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突破人口、资源、环境制约的必由之路。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科技进步的实践者,以其开放活跃的思想观念、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强大的资源组合能力在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引领和先导作用。因此,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将为广东建设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地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3.2 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广东科技发展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试验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科学研究趋于专门化、深层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活动规模、范围等都空前扩大,人员分工更细。同时,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也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的趋势明显。拥有一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将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同时可以整合本领域的现有科技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本领域整体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将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重要的推动力量,是科学技术研究中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力量。

3.3 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广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要转变广东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经营。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应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环境为手段,形成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主攻方向,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竞争有力的科研团队,使其发挥群体效能,争取重大科技项目,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产生重大科技成果。伴随着创新科研团队的引进与建设,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从而实现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创建有力支撑创新团队发展的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从而为加快推进广东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4 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广东提高科研整体实力的需要

广东的科研院所,是广东科技进步的领头羊,是重大科技研发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研究的重任。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广东的科研院所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科研实力,增强创新能力。创新科研团队作为协作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于提高创新效率,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主体,围绕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从而产生原创性和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5]。

4 广东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现状分析

2010年1月15日,广东确定了首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见表1)和领军人才(见表2)[6]。其中,引进的12个创新科研团队按技术领域分:电子信息技术 3个,光机电一体化 1个,新医药技术 2个,生物技术 3个,新材料技术 2个,新能源、节能与环境工程技术 1个。属于世界一流、对广东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1个;属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科研团队8个;属于国内先进的创新科研团队3个。引进的15名领军人才中,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院士、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在其专业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和管理学家等,按技术领域划分:电子信息2人,化学材料与环境工程3人,生物医药5人,农林牧水2人,数理3人。

注:其中一个团队在引进时属涉密团队,故未列入此表。

广东首批引进的这12个创新科研团队和15名领军人才,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有明显的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科研上有高度,产业化上有亮度,部分科研成果将填补我国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空白。这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生物科技、光电技术、智能信息以及半导体技术等方面,符合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急需的科研和产业化项目,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技术制高点,从而使广东产业真正走向高端。

5 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政策建议

5.1 政策导向,结合实际做好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规划

人才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部分。因此,在人才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的整体政策结合在一起。广东应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基础上,按照《关于加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的精神,制定《广东省创新和科研团队、领军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法规,将为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提供了保障。另外,广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合理规划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宏观布局。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对广东支柱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针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为核心,从战略角度制定广东人才引进的科学规划。目前,由于广东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急需人才,特别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设备、风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11个新兴战略性产业。因此,今后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应多侧重于这些领域。

5.2 科学评审,确保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工作公平、公正

广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需要科学评审,这是确保引进工作得以公平、公正进行的保证。首先,科学制定评审指标体系。对于创新科研团队,按照“四个结合”的原则,即重点考察团队带头人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团队核心成员的水平能力相结合、重点考察团队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重点考察团队和项目与广东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重点考察团队创新需求与引进单位保障能力相结合,设计出评审各阶段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于领军人才,按照引进重大创新项目、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经营管理、海外创业等四个层次的领军人才,分别制定不同的评审标准。其次,规范设计评审程序。根据《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按照评审的“初审—匿名函审—现场评审”三个环节进行,和《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评审暂行办法》,按照评审的匿名通讯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进行。再次,广邀权威专家参加评审。这是提高评审质量,确保评审科学公正的关键所在。根据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专业领域,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并建立咨询评审专家库。最后,建立健全评审制度体系。这是提高评审规范性,确保评审公正公平的根本保障。评审工作一启动,就应制定多个管理文件,覆盖评审工作全过程,使评审工作各个环节都在制度规范内有序进行。建立并严格执行评审回避制度和集体决策机制,各级评审结果都要经集体讨论和协调小组审议通过。建立评审监督监察制度,相关监督监察机构应全程监督了评审过程和结果[3,4]。

5.3 做细做实,优化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的生态环境

建立引进人才的政府协调机构,做细做实,落实各种优厚待遇,为人才引进提供多种服务。(1)人才安居工程。应采取以货币补贴为主、房屋实物为辅的方式,分层次解决住房问题。凡引进的人才在广东没有享受过住房政策的,省财政应给予补贴。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可一次性获得住房补贴100万元。(2)享受户籍居民待遇。引进对象均可在广东任一城市选择入户,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粤。(3)妥善解决编制问题。用人单位引进人才,不受编制、进人指标及其他限制。因不同制度没有职称的,可设置特聘岗位予以解决,享受相同岗位人员待遇。(4)努力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读书问题。引进对象配偶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其工作,暂时无法安排的,用人单位可参照本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其发放生活补贴。其子女参加高考不受户口限制,报考广东高等院校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对户籍没有迁入的可免借读费。(5)提供医疗保障。建立引进人才健康档案制度,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实行每年体检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7]。

6 小结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资源在广东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突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有价值的因素,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因此,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必将对建设创新型广东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摘要:建设创新型广东,必须有大量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作为依托和支撑。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是广东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实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娇娜.浅谈我国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04):47-49

[2]严学华,朱乃平.论高校和谐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09(05):45-49

[3]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暂行办法[EB/OL].http://cxtd.gdstc.gov.cn/HTML/zcfg/12776933352936629532122705794951.html,2009-10-31

[4]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评审暂行办法[EB/OL].http://bsy.sz.bendibao.com/bsyDetail1832/,2009-10-31

[5]赵宏远,崔凯.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省农科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05):86-88

[6]毛道伟.大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不断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首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首次引进外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贝尔奖评委[J].广东科技,2010(02):30-32

上一篇:第二讲青蒿下一篇:无机改性膨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