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读后感
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读后感 篇1
《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读后感
看完这篇文章的题目,首先想到的是,所谓公共行政科学的三个问题,既然这是一门与人相关的科学,所以这其中的问题一定会与人有关,再者就是人生活在社会里,所以这个公共行政科学也必定与社会环境有关系。再整体看完文章之后,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每阐述一个问题,他都有举例子。接下来就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作者是按照三个问题来划分文章的结构的,那么我也按照这个顺序来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在文章第一部分的末尾,作者就把公共行政科学的基本问题说出来了,证明了我的推论是正确的。
一、公共行政和规范性的价值。
“创造一门公共行政科学的第一个困难在于,人们往往不能将规范性的考虑从公共行政问题中排出出去。”我很自然的把这里所说的“规范性”理解成的规范规则。作者举了效率主义这个例子,查了资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文章说,“行政科学的基本目标是花费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完成正在进行的工作。所以效率是行政管理价值尺度方面的最高原则。”也就是说这里强调了效率的重要性,但我觉得他忽视了运行效率的目标还有别的价值标准。看到效率,专业是政治的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公平,我想这个对于公共行政也是必须的,我觉得既然是公共的问题,就一定要考虑是否公平的问题。
所以,文章所说的规范性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包括法律规范,我认为还包括道德准则。而且这些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绝对不能照搬别的国家的,而是应该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寻找适合自己国家地区情况的制度。
“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建立在明确阐明目的的基础之上···”对于这句话我很赞成,若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做研究就会想无头苍蝇,到处乱走,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这样只能浪费人力物力,最后得到的结果还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对于建立一门公共行政科学确实是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是可以克服的。这就要靠大家了,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公共行政和人的关系。
二、公共行政和人的行为。
即是,公共行政研究必须也得对人的一些行为,思想进行研究。
这里文章所举的例子是组织理论。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行政组织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文章中提到,“假定一种实质上是理性的、顺从的个人”,我觉得这里说组织就是意味着顺从,个人绝对的服从组织,而忽视个性。这样就与上面所说的这个公共行政科学也要对人的行为,思想研究相悖了。如果每个人都是完全服从者,那么研究人的个性的意义也就随之失去了。同时文章也有提到“‘组织应该围绕个人特质建立起来,并适应个人特质,而不是个性应适合合理的组织原则的要求’,这是一种愚蠢的思想。”确实,是一种很愚蠢的思想,而且也是不现实的,社会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如果要按照每个人的特质来建立组织,我看,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组织了,但是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一个健全的组织要求组织成员去适应它,而不是为了个人的需要而牺牲了正常的组织关系。所以,研究公共行政科学,既不能把人作为中心,也不能把人排除在外。否则研究公共行政科学则是无意义的,更别说是为社会服务。
三、公共行政和社会环境。
无论是对公共行政科学还是人的研究,都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所进行的。文章中说道,“没有一个人类学家会认为,从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中提取出来的社会原则,有可能不加改变地转移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照搬别的国家或者是不同环境的制度,是绝对不行的,例如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有过照搬苏联计划经济,结果是把国内经济搞的一塌糊涂。文章所举的例子是,以功绩为基础的行政管理阶层的四种条件,这些条件同时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但是在美国,却没有一个条件以同样的方式出现。这就证明了,不同的环境确实是需要不同的制度。
公共行政和社会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关系。社会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在这样的基础上,每个国家地区所需要的公共行政科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同样是具有共同的,基础的东西。也就是说公共行政科学可以,也是不能避免的成为具有共同的基础的广泛的学科。
对于公共行政科学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就要靠更多的人去研究,根据一些已有的原理,理论,发现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