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自查报告

2024-09-09

资助自查报告(通用9篇)

资助自查报告 篇1

马村镇中心小学

2016-2017学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县教体局要求,我校认真对本补助资金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下面对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规范学校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行为,对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均能按上级文件贯彻落实,有配套资金文件,对获得贫困生活费的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一是学校成立了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评审领导小组,组长:黄义海;副组长:常春灿,邓焕珍;组员:丁瑞青、索焕云、楚秀平等人,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对全校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贫困生活费补助政策的有关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三是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宣传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这一政策文件精神,提高全体老师的认识水平,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并惠及民生。

二、实行公示制,透明享受补助人情况

一年来,我校通过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力宣传,宣传资助政策,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明白自身职责及其工作意义所在,因此在自身行为中都能按规定执行,没有出现偏离。学校在校务公示栏上,将每个学期享受贫困生生活费补助人员公示在醒目的地方,并将学校举报电话也进行公示,以便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各界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的学生。没有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1、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7)家庭被乡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双下岗职工家庭子女,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经济绝对贫困,无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费用成员的子女。

(10)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

2、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3、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三、规范资金发放和管理,从行动上狠抓落实

资金管理规范,没有截留、挪用情况。我校的贫困生生活补助资金都是经县教体局下拨我校本部账户,然后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按补助标准转支出发放到学生手中。

为了加强我校的“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发放与管理,杜绝执行政策不力的现象发生,我校的做法是:一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享受条件、标准;二是根据上级对贫困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文件的要求,对用于贫困生的补助资金纳入教育系统核算中心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三是财政下拨资金后,学校派专人管理,并立即按要求有序地操作,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绝不截留、挪用,班级各老师未收取任何附加费用,也没有均分、冒领、代领等现象。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切实做好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严格规范资助范围、标准、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及督促指标、资金及时到位。建立了助学工作长效机制。

总之,我校在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上,组织学生申请资助程序及受助名单符合规定,学校成立有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学生先写好申请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递交的申请书和上级规定的内宿生比例,初步核定班级受助学生人数,并在班级进行班级评议,然后把人数上报学校,经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评议,确定全校受助人数,并将受助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经班子决定、领导审批签字后,将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年受助标准一次性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学生。发放记录有学生签名、家长签名、班主任签名,没有代签现象,正是由于我校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对政策的明晰宣讲和解读,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使得此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切实配合上级领导将这一惠政策惠及民生。

四、存在主要问题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五、加强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小组工作,增强工作实效;

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减免;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资助自查报告 篇2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研究”总体思路

自2007年国家助学贷款以及整个新资助政策体系出台后,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基本进入了正规化的管理过程, 各高等学校在具体实施中, 根据各地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 在资助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取得了显著成效,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 由于多种原因, 资助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多年的工作实际, 课题组认为新政策框架下的资助过程管理科学化问题尤为重要, 因为资助过程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新政策体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为此, 该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如下。

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把“爱”融入资助过程中, 坚持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经济资助与精神抚慰相统一;把资助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激发被资助对象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 构建一个政策实施的科学化管理过程。即如何科学认定贫困生;如何开发资助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助资源——引导学生各得其助;如何做好助后管理, 引导学生花好钱、学好习、成好才;如何加强诚信教育配合银行做好还贷工作;如何帮助政府和银行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性化的贷款偿还政策与机制;如何做好资助的成效评价等。

第三, 范例分析。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高校贫困生资助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积极探索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推动本校与中国银行合作建立了信用助学贷款机制, 为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例, 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范例的突出特色是“盲助” (即隐形资助) 和“1+2+2+1”资助过程管理模式。

2.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新资助政策执行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主要概括为六个方面: (1) 无偿的资助和有偿的资助充满了矛盾; (2) 银行的还贷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机制上都缺乏资助的本意, 体现不了人性化; (3) 社会企业资助缺乏应有的责任; (4) 家庭负担过重; (5) 学校承担了无限的责任; (6) 学生对资助的认识模糊。

这一系列问题, 使得课题组对过程管理的研究延伸到了资助各参与主体及其客体 (学生) 的责任与义务上来, 开始追究资助各主体到底在资助中是否有利可图, 各方的投入是否得到了客观的回报, 受益者应当如何承担他们的义务与责任。

3.“盲助”的主要思想

盲助, 又称隐形资助, 就是表面上看不见的资助。它是与传统“可视性”资助相区别的一种新型资助方式:一方面, 不能为了公平采用公开“比贫”确定受助人和资助额度;另一方面, 资助人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公开受助人信息。盲助具有隐匿性、科学性和制度性三大特质, 体现人本、科学、文化三重价值维度。它是一种基于构建和谐教育, 渗透尊重、爱护、帮助、鞭策, 追求“以爱铸爱”的资助模式, 既是一种资助理念 (发展性理念) , 也就是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心理发展、能力发展、道德发展, 也是一种资助方式, 体现资助以人为本的本质价值, 它关注的是不仅仅是贫困生的物质需求, 更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期把贫困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人。

为了构建这样一种盲助资助模式, 国家必须要通过建立一个可靠的、不公开的信息库来认定贫困生及其贫困程度, 必须通过一种隐蔽的方法来将资助资源分配给受助学生, 必须通过一种动态信息档案及时掌握贫困生状态的变化, 以便及时调整资助力度, 必须通过一种不公开的途径来评判受助学生的情感、心理、能力和品德。这种资助模式, 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心理需求, 以隐匿资助方式将人文关怀悄然融入到资助管理过程中, 理解、尊重贫困生, 了解他们的物质与心理需求, 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 资助价值导向上引领发展, 资助过程中融入关爱, 资助目的归结育人, 彰显盲助人文关怀价值理性, 促进贫困生和谐发展。

4.“1+2+2+1”资助过程管理模式

所谓“1+2+2+1”管理, 即建立一个档案、开展两类教育、落实两个联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课题组在“1+2+2+1”资助过程管理模式提出:建立一个档案, 即搭建贫困生信息系统平台, 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两类教育, 即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经过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贫困生树立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信心, 已达到促进贫困生和谐发展之目的, 经过心理辅导,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社会能力, 引导其成为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之人;落实两个联系, 即经常关注贫困生的发展, 把其在校情况及时反馈家长;强化一个能力, 即创新创业能力教育。

课题组在2008年提出的“1+2+2+1”资助过程管理模式, 先在长安大学试行, 后作为我国高校资助贫困生过程管理的一种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是国家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该课题搜集了大量关于贫困生资助的研究文献, 并对文献进行分类、筛选、鉴别, 分析整理出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 比较研究法

该课题充分利用比较法, 研究国内外不同社会体制、价值理念及经济基础下的资助参与者的职能定位、管理模式等, 进而分析我国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为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科学管理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案例与实证研究法

近年来, 教育部所属的一些学校与中国银行合作建立信用助学贷款机制, 为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课题选取其中一些经验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同时, 课题采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局部试点、信息反馈等实证研究方法, 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理论又用于指导资助贫困生的实践。

二、研究结论和对策

(一) 资助的终极目标是育人

无论是寻找科学化的过程管理还是对资助体系中各主体责任的追问, 要么是在追求资助的公平, 要么就是探讨投入与回报的关系, 其本质都是把人作为一个受助体或一个特殊的产品来对待的。在实际工作和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交往, 同时参阅已有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越来越认识到:要把将未来交付于他们的当代大学生, 当做产品研究时需要介入情感与精神, 当作受助对象时, 要更多的体会他们的心理, 他们的自尊, 他们受助后产生的情感与动力。所以解决经济问题是资助的低级目标, 追求教育机会的公平, 也只是资助的显性价值, 资助的意义更在于让受助者与其他同学有相同的心态, 激发起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所以资助的终极目标是育人, 隐性价值是构造和谐的教育。那些理性的、凉冰冰的公开、公平的过程管理应当加以改造, 让资助显现她春风雨露般的灵魂, 为此, 课题组提出的“盲助”的育人资助理念。

(二) 完善多元资助的政策体系

1. 建立多层次复合资助体系。

正确区分无偿与有偿的概念, 科学界定资助对象的资助额度, 优化组合现行的资助项目, 通过合理的配置, 使我国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科学化、规范化, 使贫困程度不同的学生各得其助, 从而使得资助效益达到最大化。

2. 资助政策应走向法制化道路。

贫困生资助工作走向法制化道路, 是解决资助问题的根本途径, 不仅仅用制度, 更要用法律去规范政府、高校和贫困生的行为, 明确三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从而深层次推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3. 完善资助育人政策机制

“资助育人”是高校资助政策价值的最高体现。贫困生资助不仅仅是物质上资助, 更体现在心理上的帮扶, 能力上的提升, 通过经济—心理—能力的系统资助, 使贫困生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因此,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不应是冰冷的政策文本和面无表情的经济资助, 更要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教育他们自强自立自爱,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辱观, 培养他们创新创业能力, 引导他们彻底走出人生的困境, 做成为于国于社会有用之人。

4. 建立高校贫困生政策的保障机制

建立国家贫困生动态信息库、信用制度、思想和能力教育政策机制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可靠保障。

(三) 盲助是构建和谐教育、“以爱铸爱”的资助形式

盲助, 又称隐形资助, 是与传统“可视性”资助相背的一种新型资助方式, 既是对“范式资助”的理论纠偏, 又是高校贫困生资助路径的实践探索。它通过搜集有效的信息, 进行整理分析, 确定贫困生, 然后采取一种隐匿方式将补助直接打入贫困生个人账户。

1. 盲助的特征与价值

盲助具有隐匿性、科学性和制度性三大特质, 体现人本、科学、文化三重价值维度。

(1) 人本价值。人本价值是盲助的首要价值维度。盲助的人本价值是指通过隐形资助方式, 彰显资助人文关怀的基本维度, 使贫困生在受资助过程中接受诚信与励志教育, 完善自身人格, 培养其追求卓越的精神, 发挥资助工作的德育教育功能, 真正起到“经济上解困、心理上解惑、品格上扶志”的独特作用。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助方式的人性化。盲助具有隐匿性, 体现对贫困生的关爱, 人文关怀的彰显。把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第一, 变“强权关心”为“人文关怀”,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是资助目的的去功利化。盲助通过有效信息认定贫困生, 以隐匿的方式直接对贫困生予以资助, 体现了高校资助工作去功利化、以人为本价值理念。

(2) 科学价值。盲助的科学价值, 在于把定量与定性方法分析相结合, 克服了以往简单的定性带来的工作失误。通过对学生家庭所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家庭劳动供养关系、家庭突发状况等学生信息的搜集整理, 建立贫困生资助信息库, 进行科学分析, 随时监控贫困生资助信息的变化, 根据不断变动的资助信息随时更新资助名单,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身上。

(3) 文化价值。任何事物归根结底都是文化在不同层面的表现, 盲助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与大学文化一脉相承性。盲助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 关注贫困生的和谐发展, 所形成的人本文化, 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盲助的四重原则

(1) 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相统一。它是现行资助方式的扬弃, 坚持贫困生资助的制度化、规范化, 融入人性化, 坚持资助目标和教育规律的统一。

(2) 社会效应和个体效应相结合。国家实行贫困生资助政策, 显性目的就是实现教育公平, 隐性目的是资助育人。从目前资助工作实践来看, 资助工作缺乏对贫困生个体的情感需求的关注, 忽视个体效应, 造成资助效应的短板。因此, 必须构建以爱心为基础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资助教育全过程, 满足贫困生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激发其热爱国家和回馈社会的内在热情, 把社会效应和个体效应完美结合起来, 开创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3) 经济资助与精神抚慰相结合。贫困生的“贫”, 不仅具有经济内涵, 还包含精神外延, 因经济困顿而造成心理的高度自尊或自卑, 皆为贫困生的资助教育范畴。资助工作必须改善原有的资助方式, 不能借公平、公正之名, 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资助工作要高度重视贫困生的情感需求, 加强经济资助和精神抚慰的结合, 使贫困生摆脱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贫困, 彰显资助工作人性光芒, 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4) 共性统一与个性区别相结合。贫困生的共性在于“贫”, 而共性却蕴于不同的个体中, 因而又是千差万别的, 资助方式应因人而异, 资助手段人性化, 坚持资助目的无功利化, 包容贫困生的不足, 限制其负性情感的伸延, 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热情, 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

3. 盲助的实现路径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盲助作为全新的资助方式, 它尊重贫困生的个人隐私, 强化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注重物质资助和精神抚慰的有机结合, 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盲助以人为本的资助理念, 使资助工作更加人性化, 彰显了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的本质特性。

(2) 构建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明暗两条主线。盲助体系的两条主线包括明线物质和暗线精神的资助。通过物质资助这个明线对贫困生进行经济层面的资助, 确保其完成学业;通过精神资助这条暗线, 把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有机结合, 激发贫困生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达到资助育人之目的。

(3) 构建立体三重保障机制。首先, 建立高校贫困生数据库, 对贫困生的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处理, 随时把握贫困生信息的动态变化, 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其次, 构建贫困生资助制度体系, 保障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 建构资助工作德育教育体系。通过树心, 树立贫困生自信自强的信念;通过励志, 坚定贫困生的理想信念,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加强教育, 培养贫困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 贫困生资助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案

1. 资助体系过程管理的运行思路

贫困生资助体系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贫困生资助体系运行 (执行) 环节。这一环节涉及到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源的配置、经费的筹措等方面内容。

(1) “一体两翼五化”:贫困生认定科学化。“一体两翼五化"的认定构想主要是建立以国家为主体, 高校和政府分属两翼, 以学生信息的网络化、认定标准的科学化、认定人员的专业化、认定制度的规范化和政策宣传的广泛化为基本内容的“五化”贫困生认定体系。它在传统的政府和高校二元组合认定的基础上, 融入新的元素, 加强国家的指导职能, 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细化高校的实施功能, 发挥社会的监督功能, 利用多个支点, 组成新的锥体, 由点组面, 点面结合, 相互补充, 力图构建一个国家、政府和高校三维的科学认定模式。

(2) 多方参与:贫困生资助资金筹措多元化。目前国家拨款和银行贷款是高校贫困生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 高校自筹和社会捐助及其他方面资助的比例较低, 相对于需要资助的经费来讲, 数额较少, 远远达不到需要, 因此要建立国家、银行、高校和社会多渠道筹措机制。

课题组以长安大学为试点进行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学校利用学科专业优势, 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争取企业的资金投入, 设立各类社会奖学金 (如法士特奖学金等) , 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长安大学2008—2013年社会奖学金总额约为1, 618.35万元, 资助人数为4, 205人次;社会资助总额为308.96万元, 资助人数为816人次 (图2-1) 。

长安大学募捐和社会资本在资助资金比例逐年增大,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贫困生的需求。因此, 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 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前提条件下, 应积极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特别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拓展社会捐赠的资金来源渠道, 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3) 二元组合:资助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关键在于其产出的情况, 贫困生资助的产出体现在贫困生个人的发展及贫困生对社会的回馈等方面, 这就要求科学合理的调配贫困生资助的资源, 在国家的指导下, 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综合分析学校贫困生现实状况, 在不同贫困生群体之间的进行调配, 协调学院与专业之间的配置情况, 落实国家关于贫困生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 达到资源配置合理化。

2. 资助过程监测反馈的管理设计

(1) 健全贫困生资助资金的监管机制。健全贫困生资助资金的监管机制, 确保贫困生资助资金下拨过程中无挪用、克扣等现象发生, 必须实行高校、资助单位及中介机构的三重监管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资金的社会效益。

(2) 构建立体多维贫困生资助的监督体系。贫困生资助监督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贫困生资助工作, 确保资助资金、政策等落实到位, 发挥出贫困生资助的最大效益。因此, 必须构建立体多维贫困生资助交流监督机制。一是建立监督机关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横向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 明确对教育部门及高校监督的内容、方式及其原则, 定期向教育部门及高校反馈监督所得信息。二是贫困生资助的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院系之间纵向的监督。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及资助主体的自我监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把贫困生资助工作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保证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开性, 使资助主体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工作。

(3) 搭建贫困生资助立体交叉式信息反馈系统。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情况需要实时反馈, 确保资助主体能根据反馈信息确定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际实施情况, 以便纠正资助过程中存在的失误问题。建立由政府、高校、家庭、贫困生等组成贫困生资助立体交叉式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反映贫困生资助的最新动态, 监控实施效果, 适时调整不合时宜的政策, 保障贫困生资助政策时效性。

3. 资助过程反馈改进环节的科学管理

(1) 助学贷款的跟踪管理机制。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资助项目, 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是助学贷款是有偿的资助项目, 是以国家和高校信誉作担保, 存在着一定风险。近年来, 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不是十分理想,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国家助学贷款缺乏科学化的管理, 特别是贷后跟踪管理。因此, 要进一步提升助学贷款的管理水平。加强诚信教育, 建立贫困生信用管理系统, 形成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 大大提高违约人的失信成本, 迫使信用行为当事人不敢失信违约, 设立由政府、学校、银行共同出资的贫困生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把高校纳入助学贷款的还款管理工作中来, 实现风险共担的机制, 解决极个别学生不还助学贷款的风险问题。

(2) 构建四位一体的贫困生就业实践模式。要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单靠高校或贫困生个人是不行, 需要政府、社会、高校、贫困生等共同发挥作用, 形成政府主导、高校主动、社会帮扶、学生能动四位一体的就业实践模式, 更好地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

(五) 构建贫困生资助过程的管理模式

根据过程管理理论, 结合PDCA循环四阶段过程管理模型, 把贫困生资助的管理过程分解为政策、执行、检查、改进四个子过程。并分别就贫困生资助的各子过程 (各资助项目)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课题组初步构建了贫困生资助过程管理模式 (图2-2) 。

资助自查报告 篇3

一、获得资助总体情况

2008~2009年资助情况

2008~2009年是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设立后的第一次评审。此次共确定192家出版单位的227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47912万元。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有36家41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9431万元,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8.8%、18.1%和19.7%。其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分别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

2010年资助情况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出版机构有未结资助项目时,一般不得申报新的资助项目。”为此,很多具备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能力的出版单位,由于尚未完成第一批资助项目,不能申报新的资助项目,因而,2010年确定资助的项目相对减少:全国共有95家出版单位95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21978万元;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有12家12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3504万元,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6%、12.6%和15.9%。同比分别比第一批减少了24家出版单位、29个项目、5927万元资助金额。

2011年资助情况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2011年确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时,对于大社、名社和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项目,采取鼓励的政策,有的出版社最多获得了三项资助,最终确定出151家出版单位184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20685万元。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有31家4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3189万元,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5%、21.7%和15.4%。同比的变化情况是:获得资助的单位比第二批增加了19家,资助项目增加了28个,资助金额减少了315万元。其中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分别有3个项目获得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分别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

二、获得资助的情况分析

从三批获得资助的出版社总体情况看,第二批即2010年主要由于之前承担的资助项目尚未结项,不能申请新项目,造成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比例比第一批有所下降。第三批即2011年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获得资助的单位和项目比例比第一、二批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我们有更多的出版单位在逐渐提高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重大意义的认识,申报项目的质量较高;但获得资助的金额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之前一些大社名社申请的大部头项目尚未完成,今年主要资助一些具有现实出版意义的小部头出版项目,一两年内即可完成,因此,资助金额相对减少。

连续三批均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出版社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总计获得三项以上资助的出版社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批获得4项资助、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三批各获得3项资助、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两批获得4项资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批获得3项资助、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一批获得3项资助,以上7家出版社三批共获得24项资助,占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三批获得93项资助的25.8%;另外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8家出版社各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共有53家高校出版社先后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占104家高校出版社总数的51%;4家部署出版社中,有2家获得资助,占50%。

三、教育部主管在京出版社对获得资助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教育部社科司负责对教育部主管在京出版单位国家出版基金申请、获得资助项目的实施、年度检查、结项验收等方面的管理。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年度检查表和结项申请书的通知》要求,社科司对教育部主管在京10家出版社2008~2009年和2010年获得资助尚未结项的12个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年度检查。从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总体进展顺利,运行良好。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出版社十分重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工作,成立了相应的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运行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组织资助项目的实施。各出版社组织强有力的编委会,对资助项目的组稿、编写、定稿、审稿等环节严把内容质量关,力争将资助项目做成真正的精品,体现国家水准。多数出版社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本社资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将资助经费核算纳入到本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完整保留与资助项目有关的会计资料,确保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

但在检查中发现国家基金出版资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作者出国、忙于其他科研工作等,导致组稿时间延长、实施难度加大,使得资助项目不能按期完成;二是部分资助项目筹划时间短,前期论证不是很充分,内容变化较大,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三是有的出版社没有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本单位的资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四是将专家审稿会等相关会议费、差旅费纳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经费列支,不符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资助经费应当专项用于资助项目出版物的编辑、稿酬、版权费、校对、排印装、复制、原辅材料及资料购置等直接成本费用支出”。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也要求有关出版社进一步提高对按期、高质量完成国家基金出版资助项目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如采取倒计时的方式,列出时间、任务进度表,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做到确实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的承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为今后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打好基础。

资助自查报告 篇4

全校有1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71人。从学生生源情况来看,全部为农村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班主任老师经过认真调查后,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家庭贫困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确定救助对象。其中父母有病或离异至困家庭的25人、低保家庭的5人、孤儿1人,建档立卡的157人。要真正的抚养一个孩子完整的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不容易,尽管省吃俭用,努力挣钱,避免不了上学的孩子中途辍学的可能。

二、自查情况

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一)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学校专门成立了贫困救助领小组,贫困生资助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许振海是学校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均为小组成员,是本班学生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资助办公室设在工会,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公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15193548835,设立了校长校长热线,对学生举报投诉的事情保证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积极调查和妥善处理,确保整个资助评审、公示发放程序的公平、公开、公正。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

(一)建立了三级认定组织。运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审工作小组。学校资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围准学生的认定工作,由主管资助工作的中层领导全面员责学校各项资助工作,设立了资期办公室,由主管资助的中层领导主管,各现级成立班组评议认定小报,由各班主任员责把关,做好本班级贫围学生的认定上报工作。

(二)规范工作程序。 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新学期各班家庭经济英团学生的认定工作,及时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档案。要求班主任对贫围学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学校资助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贫国学生贫困等级认定和信息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 使真正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安心上字。

四、资助资金评审发放和管理

每项资助项目开展前,学校都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在班级宣传学习,利用学校网站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国家助学金管理发放程序进行评审、公示和发放。

(一)个人申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享受政策学生的条件、对象、标准公开进行资格排查摸底,做到万无一失。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合理确定公示方式与内容,既要防止暗箱操作、人情资助等现象,既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又要保护受助学生尊严。

(二)班级严格评审程序。先由学生如实填好“申请表”“调查表”,按照流程采取自评、互评、老师评、学校评的方法,由全班同学根据申报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评议, 拟定学生必须到所在地的居委会、镇政府出具家庭贫困证明。

(三)班主任审核,资助办公室复核,资助领导小组审查班主任根据申请理由、申报人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及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初次审核。班级评好交资助办公室,经学校资助办公室复核后再交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审查。认真核实每一个学生的上报材料并通过个别询问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审核上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从“实事求是、客观务实、宣传到位、准备充分、要求严格”的工作思路, 做到班级到年级到校级等层层落实,逐个把关,真正的把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认定工作落实到位。审核结果不低于 5 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校长批示。由镇教委工作人员负责资金发放。受助学生(或家长)签字,照相、建立资助发放档案。我校各类学生资助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严格遵循各项程序及要求及时发放和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二)做好贫困生助学工作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情,相关资料都是录入电脑信息化管理,因此,需要随时注意数据的更新。

(三)是我校贫困学生较多,但由于补助名额有限,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得不到补助。

(四)是有关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家喻户晓”还不够,要做到“人人皆知”,的局面。

六、下一步的打算

机电学院资助自查报告 篇5

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全区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桂教纪监﹝2014﹞7号)、《关于开展2014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桂教资助〔2014〕19号)和贺州学院纪委监察处《关于开展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为确保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教育惠民工程学生资助项目落到实处。现将我院2013-2014年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查工作总体情况

设计学院现全日制在校学生1034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规定的程序开展评审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及时、较好地完成了此次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上报工作。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我院共评选出国家奖学金2人,国家励志奖学金35人,自治区政府奖学金6人,国家助学金310人,共计353人。

2014年按照广西区教育厅的指示,在学院内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效果显著。今年,我院共有785人在建设银行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截止目前已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办理了相关手续,资金陆续到位。

二、自查自纠工作措施

1.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

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院成立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勇任组长、其他领导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2.规范工作流程

安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评选各类奖助学金。3.严格进行国家奖助学金资金的管理工作

由学校财务处对各类奖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现象,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日常督查。

4.辅导员、班主任对受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座谈

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完成之后,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的成员如辅导员、班主任对受助学生和其周边同学进行经常性的座谈,发现受助学生在生活方面有奢侈浪费、违纪违规行为或在评审中弄虚作假,一经核实,即刻停发助学金,情节严重者,根据《贺州学院学生手册》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由于受助面的扩大,资助额度的提高,而校内专职人员的不足,致使对评审材料,特别是该生家庭在地区内的困难情况和受助情况都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实地走访。只能进行不定期地随机抽查,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

2.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3.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四、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和工作建议下一步打算

1.提高认识,充实力量,切实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对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配齐配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

2.强化宣传,做到每个学生都了解相关资助政策。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在学院网站宣传资助相关政策,在每年迎新时期进行现场宣传解答相关政策和精神,随时解决学生反映的疑难问题。

3.严格规范,完善资助程序。为把资助工作做实、做到位,我们学院要严格把握认定资助对象这个环节,制定各项资助工作的实施细则,认定资助对象的操作过程,并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4.完善资料,健全档案管理。资助工作涉及面广,同时也备受社会关注,要对受助对象所有环节的档案资料分进行建档备查。

2.进一步加大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力度。坚持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相结合,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成才后反哺社会、报效祖国。具体而言,学院将通过“算账课”、感恩主题讨论、感恩征文、感恩演讲、感恩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种感恩主题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感恩意识。

总而言之,大力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愿以本次自查为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进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构建完善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推动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资助管理自查报告 篇6

一、广泛宣传发动

我们首先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学习了有关上级文件精神,利用学期开学初和召开的家长会及晨会广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免费教科书的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严格操作程序

1、制定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制度。

2、组建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领导小组。

3、确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和对象。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a、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孤儿、含艾滋病孤儿)。

b、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

c、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d、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e、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区别不同贫困程度,每学期界定一次,不搞平均分配,不能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

4、我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运行程序。

a、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出具村委会核实的材料;b、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贫困学生数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资助条件确定学生名单,并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c、公示无异后,学校组织受资助学生填写《义务教育贫困学生申请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

5、发放程序。

受助学生确定后,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拨付到校后,制定发放花名册,将补助金一次发放到学生个人,受助学生和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名。

三、各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如下

20xx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285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285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六年级81人,每生500元,七年级204人,每生75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193500元。

20xx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290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290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50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145000元。

20xx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291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291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60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174600元。

20xx年秋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341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341人,每人及时足额发放贫困生活补助费750元,共计发放总金额元。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我校贫困学生较多,但由于补助名额有限,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却得不到补助。

二是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贫困学生评审认定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资助规范管理自查报告 篇7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资助规范管理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联合开展高校学生资助情况调查与检查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xx〕164号)文件,为进一步总结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学院主管领导牵头,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助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领导机构

制定了《关于调整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的决定》(川信职院学〔20xx〕43号)文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审核国家奖学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选及发放;下设由学生工作部长担任主任的办公室,监督奖勤助贷的全面工作和受理咨询举报。

(二)建立资助体系,配置专业人员

为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保持工作长期有效有序的开展。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和专门设备,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指导各系学生资助工作;各系也分别设立了学生资助兼职老师。学院还将学生资助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纳入部门(单位)目标考核。

二、资助工作政策宣讲情况

(一)吃透资助政策,完善管理制度

学院积极组织参与资助工作的师生,全面学习国家和省有关资助政策,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川信职院学〔20××〕371号、《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奖、国励、国助评选实施办法》川信职院学〔20xx〕103号文件。其中电气系和信息系还根据本系部的学生情况制定了系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细则》、《学生贫困认定细则》。

(二)广泛宣传、家喻户晓

在招生宣传时就将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每年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寄发给每一位新生。学生进校后,学院又组织辅导员在班级进一步广泛宣传、讲解,同时还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橱窗、展板等进行宣传,使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三、资助工作政策落实情况

(一)做好国家三金发放工作

学院为每位受资助学生分别办理中国建设银行卡,直接将国家奖、助学金打入受助学生银行卡。工作中三令五申,一再强调,不得以任何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奖、助学金。不得向学生收取押金等费用。学院财政资助资金到位后,立即组织人员对享受国家资助同学的个人信息再做一次核查,力求准确无误,及时将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

1、国奖、国励发放到位

20xx年秋学院共有6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总计金额4。8万元。共有184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总计金额92万元。学院按照《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充分结合我院(川信职院学〔20xx〕103号)文件的评审条件,获奖学生均按严格程序进行公示、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2、国家助学金发放到位

20xx年秋学院受助人数为20xx人,其中一档501人,(20xx元);二档1004人,(3000元);三档501人,(4000元),总受助金额601.8万元,受助学生中少数民族154人,农村户口学生1677人。此助学金分为两学期打入学生账户,分为20xx年秋季学期和20xx年春季学期,其中20xx年秋季学期的钱已全部打入学生的建行卡。20xx年春季学期再一次核实了学生名单,凡是有处分和退学的学生一并取消并再次按照程序增补候补人。

(二)做好生源地助学给款工作

20xx―20xx学共有385名学生给款,给款金额为2286900元。

(三)做好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

20xx年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补偿学费共5名,其中毕业生3名,每名12300元,合计36900元;在校生1名,金额4100元;在校生1名,金额8200元;共计49200元。

(四)做好基层就业学费奖补

20xx年基层就业学费奖补共有2名学生,分别为电气班喻贞金,奖补8200元;计网班杨丽美,奖补12300元。

(五)做好勤工助学

我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川信职院学〔20xx〕16号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勤工助学的申报流程,提高了勤工助学的.工资待遇。20xx年我院共有固定岗位57个,临时岗位32个,共发放工资5.9万元。

(六)开通绿色通道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院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20xx年秋季学期共有385名同学通过绿色通道顺利报道。

(七)建立规范的台帐

学院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帐目清楚。

四、学院提取资助经费情况

20xx年共发放资助经费58.22万元。主要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新生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院助学金。其中特殊困难补助和意外伤害处理等方面的经费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部门领导及院领导签字,由本人到财务领取现金。

五、以人为本,加强感恩教育

(一)以学生为本聚焦校园民生

学院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育人目标,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奉献的教育,不断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潜能,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同舟共济、励志成才。

(二)倾听我声,关注受助主体需求

树立受助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满足受助学生的需求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召开资助政策咨询会、不同年级学生的座谈会、电话及网上咨询等多样形式进行全面立体化的交流,了解学生所需所想,以更好地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和成长成才的环境。

(三)温暖我心,倡导资助人文关怀

学院在倡导多方参与、合力助学的同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活动,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困难学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如开展受助学生的感恩成长、励志成才征文活动、真情暖冬行、爱心永传递关爱留守儿童,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广元市中心支行共同主办了广元市大学生征信宣誓暨签名仪式,让学生们进一步的学会感恩,理解征信。各系部都陆续开展了诚信教育,其中电子系开展了《诚信》试卷知识竞赛、诚信为本、诚心做事、诚实为人主题活动及诚实守信的签名仪式。

学生资助工作自查自纠报告 篇8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积极宣传、参与、精心开展工作,坚持全程公正、公开、透明,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每一笔资助资金都按时、足额发放到了受资助者手中。现对学生资助工作做如下自查自纠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以来,我校切实做到及时、全额将经费发放到每一位受助学生手中,无一遗漏。没有截留、抵扣、挪用等现象发生。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使贫困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XXX同志亲自担任组长,XXX同志任副组长,XXX同志及各年级组长为组员。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国家奖助学金实施细则等文件,做到了政策具体,责任明确,进一步分清了各处室的职责,狠抓落实。

(二)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建立贫困学生资料档案,并由专人负责对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资料的检查和整理。同时,加强对贫困生资助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措施。

(三)规范流程,加强管理

坚持“三公示”,即公示贫困生界定标准,公示贫困生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保证贫困生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使之成为一项“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更新纸质档案,按时完成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填报工作。

(四)明确要求,及时发放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把生活补助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中。2016年秋季学期共两名学生,每人200元,共计400元,以现金形式发放与生。2017年春季学期共两名学生,按照已上调的标准,每人400元,共计800元,通过银行转账形式发放与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是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为此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室、宣传栏等媒介,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这项政策的意义和内容为社会各界特别是贫困学生家庭全面准确地了解。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身上,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校处矿区,近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企业效益下降,造成贫困人口较多的情况,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也较多。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资助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校周围部分农民家庭比较贫困,且经济收入差距不大,界定贫困学生的标准难以确定,引起少数群众误解。

(三)有关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要继续加大宣传,做到“人尽皆知”,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的局面。

(四)资助相关材料存档不够及时。

学前资助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篇9

学前资助工作是一项惠及学前困难学生的民心工程,它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学前资助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实施。根据《浦北县教育局关于对全县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对学前资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系统。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校于2012年秋季学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前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村委支书为副组长的学前教育资助工作评审小组,负责学前资助工作的管理、审核和监督。2012年秋季学期我校根据“浦北县教育局转发《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广西学前教育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我校学前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了《石凉小学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实施办法》规范了我校学前资助工作流程,明确的具体负责人员的职责。

二、大力宣传资助政策。

为使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我校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新学期的贫困生信息的筛查和录入工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且无重大缺漏。认真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宣传和感恩教育

工作。此项资助政策下来,我校就组织教师开会,明确上级文件精神,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家庭经济困难,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改变命运,认真用好党和政府的关心与资助政策,确保资金用在学习上,能知感恩与回报,能化感恩之心为动力,努力尽绵薄之力,关心身边其它人,将爱心传递给每个需要的人。

三、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重在表现,对资助对象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进入资助范围。

四、规范工作流程

制定了《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工作流程:

(1)以学校为单位,由副组长陈勇同志负责接收学生填报的《申请表》和相关的有效证明材料,并按相关政策规定予以初审;

(2)学校组织老师对本校学前班受助学生进行相关信息采集,汇总装订相关材料,将初审结果和相关材料一并送交安石中心小学进行复审;

(3)经安石中心小学审核后,由副组长陈勇同志根据审核情况单独告知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如有学生异议可向学校提出,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进行最终审核。

(4)将学生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审核结果和公示等有关材料整理归档。

(5)整个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信息的保密。

五、严格执行资助工作的流程。申报、公示、上报及受助监护人签名、学校负责人签名发放的工作环节,资金一律经由安石信用社直

接打进受助人存折,确保资助款到学生手上。

六、我校今后要进一步用好国家政策,确保经费来源,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把好事做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有关贫困生的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到有据可查,笔笔落实。

贫困资助工作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民心工程,我校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细致耐心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改变每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案例下一篇:结构化面试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