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2024-06-20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共8篇)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1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不断完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随着农村社会开放度不断提高,经济市场化不断演进,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推动下不断创新发展。但一些乡镇领导和村支部书记认为村民自治削弱或失去了党对这些村的领导,村民自治后会出现党支部书记的“官”小了,影响力小了,说话听的人也少了的情况。这种观念对

于村民自治的顺利发展是不利的。也是错误的。我们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党对农村的领导。

1、切实转变过去一元化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式,探索适应村民自治新形势的新的领导方式。村党支部不再包揽具体的村务和财务管理,而交由村委会主持处理,“两委”对村里的大事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由村委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如果村党支部的提议不被通过,村党支部不强行实施,而以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通过的决议为准,即便是党支部的提议是正确的,也是如此。

2、以发展党内民主理顺“两委”关系。发展农村党内民主,使党员在党内事务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率先切实得到保证,党内民主是否落实,是直接关系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及作用在村民自治后能否得到实现的关键。

3、加强村民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村民自治的实践成功与否,一个主要的绩效标准,就是看党是否通过领导村民自治,使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文明程度、法律意识、民主自觉以及参政议政能力等是否得到了提高。

4、加强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是村民自治后实现党的领导的当务之急。切实把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搞好,保证通过党内民主,选出一个被全体党员认可的支部书记和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村党支部在村民代表和全体村民中的影响力。

村民自治的实施,不仅给村级党支部的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乡镇和区县两级基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职能转变。“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推行并不是少数领导人异想天开, 实际上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 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2

一、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内涵

民族区域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内容,是保障民族自主权的实现的重要内容。自治机关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情况,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和地区内部事务,实现自我管理,促进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 自治条例存在的问题

从对各自治地区制定的自治条例与宪法及其相关法的比较研究的情况来看,自治条例多少都存在对现有法律的规定作出变通。有些规定在变通后超越法定权限、脱离实际需要。存在一些与宪法及其相关法律不相符的问题,没有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而制定自治条例,无法满足自治地方的法律需要。

2. 上级机关与民族自治机关的权责划分不清

上级职能部门存在着过度的干预和管制的问题,使得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在一些地方受到限制,有损地方机关对自治权行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自治地方把本地区发展不好的原因归结到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履行问题,而没有考虑到是不是自身的自治权没有实施好。同时很多学者在说到国家补偿时,认为上级国家机关在自治地方开发是履行了开发的职责,但民族自治地区并没有发展起来,认为是上级国家机关在进行掠夺式开发,也把责任归结于上级国家机关。

二、帮助职责

(一)帮助职责的含义及内容

上级国家机关职责是通过一系列的优惠制度安排来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上级国家机关解决自治地方发展问题上,需要考虑的重点是应当承担哪些责任,以及承担责任时应当制定哪些优惠政策。应以《自治法》第五十四条中所规定的适应性为原则,贯穿于上级国家机关在履行帮助职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中。根据政策措施的特性,主要分为财政、税收、金融、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上级国家机关履行帮助职责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很多优惠政策忽略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适应性原则。比如说,在实践中国家针对于青藏高原的牧民的定居的政策,在很多地方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实施,但是因为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所以很多定居点却没有人去住。上级国家机关掌控着资金,有时主宰了民族地方的重大决定,经常忽略了优惠政策在自治地方的适用和实用性,从而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国务院制订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在作出优惠政策时,一定要倾听两个部门的意见,一个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意见,另一个是有关民族工作部门的意见。但是仅是听取意见并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机制,没有法律的保障机制。即上级国家政府听了相关意见,但最后的决策权仍然是上级国家机关掌握。

三、协调两者关系的建议性措施

(一)建立明确的权利与义务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八条规定,我们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把自治地方需要的确定权交给民族自治机关,再由民族自治机关向上级国家机关申请相关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上级国家机关来说,只需要审查该请求的合法性,是否遵循了现有的法律机制和权限范围。在根据请求决定是给予财政方面的优惠政策还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亦或是多管齐下的优惠政策。这样,通过法律明确的把需要的确定权和优惠政策的执行权交给民族自治地方机关,这样民族自治机关能够更好的去实施他的自治权力,再也不会把地区发展不好的责任全推卸给上级国家机关。

(二)增强立法队伍建设

立法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立法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建设高素质的立法队伍。一方面,加强立法工作者的理论培训,提升立法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立法质量。

(三)构建完善的法律解释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律的解释是指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规范的过程中,有权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和阐述,让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更好的遵守和执行。

(四)完善和创新监督机制

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民族法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虽然大多数民族工作部门都有建立执法监督机构,但是实践执行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对上级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监督以及对民族自治机关履行自治权的监督,能够促进两者更好的发展。

(五)加强法治宣传

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走进社区,走进基层队公民进行法治宣传和教育,只有群众建立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积极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要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了解《选举法》等法律才能更好了选出人大代表参与到自制机关———人大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谋福利,更好的行使其宪法赋予的自治权。

(六)加强人大的立法作用

人大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立法机关更是其自治机关,要加强和发挥人大的立法作用,如:集合当地的实际民族居住现状和民族关系只能富有特色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和自治条例。或是加强对自治地方政府文件的合宪性监督,通过对政府和检察院、法院的监督能有效的切实保障民族地区群众自治权利的真正实现。通过监督可以保证政府的具体和抽象行政行为更好了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更好的实施有利于其自治权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作为重要自治机关———人大,其不仅能起到监督作用更能有效的实施自治权力。

参考文献

[1]田钒平.加强自治条例修改工作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民族学刊,2015(3).

[2]潘红祥,曾冰洁.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民族法职责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2):62-68.

[3]春荣.<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经济自治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屈博.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3

【关键词】体育自治思想;历史起源;价值取向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Thought of Sports Autonomy 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

WANG Tao, ZHU Xi-la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 various thoughts on sports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China. The thought of sports autonomy, with both humanitarian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es free sports and advocates independent sports. This paper traces back to the origin of the thought, explains the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s of it in East and West countries, and tries to predict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thought in future China.

【Keywords】the thought of Sports autonomy, historical origin, value orientation

引言

中国的传统体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对中国传统体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由于其长期衍生于儒家思想和佛家、道家等宗教思想的框架内,未对其进行过独立的、系统的建构。西方的体育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历史时期来审视,首先是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古代奥林匹克阶段,其次是贯穿了整个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最后是启蒙运动后整个17、18、19世纪的“黄金时代”。在审视东西方体育思想的演变历史过程中,我们发现,体育形式无论如何变迁,体育文化无论如何冲撞,有一种体育的号召从未偃旗息鼓,那就是通过体育运动使人的肉体和精神都产生超越的体育诉求。这种对于体育自由的无尽向往,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体育自治思想的特征。

1体育自治思想溯源

1.1中国体育自治思想溯源

“自治”对于中国人来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也不是一个外来词语。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对于“自治”这个词语的概念就做出了多个层面的解释。例如,《史记?陈涉世家》中提到:“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汉书?南粤传》中有记载:“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这里的“自治”一词表示地方割据势力的自行管理行为。作为“自行处理”概念讲的“自治”一词带有很重的“人治”色彩。

其次,“自治”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还具有“修养自身德性”这一层概念。例如,在程颐《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中有记载:“伏念臣才识迂疏,学术肤浅,自治不足,焉能教人。” 这里的“自治”表示“治学”,而治学的目的既在于“治国、平天下”又在于“修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人治”的强大制约和治学以求“安身立命”的强烈诉求似乎达到了一种上下的平衡。一个人既对上层社会产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对“安身立命”这个问题十分关注。这里的“自治”倾向于“安身立命”的方式。所以,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讲,“自治”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

1.2西方体育自治思想溯源

在Politiken的哲学词典中,列出了关于“自治”的一个广泛定义,即强调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活动拥有自行思考事物、独立自主的存在价值。〔1〕丹麦的体育学者Lone Friis Thing认为,关于体育自治思想在西方的溯源有两种取向:首先是认为“体育自治”思想曾经一度完整地出现在古代奥林匹克体育思想中,现在我们只是将其复兴;其次是根据“自治”是文明程度较高国家、州政府的一种管理形式的社会学观点,认为“体育自治”是一种现代文明社会才具有的思想风貌。对于这两种认识,我们首先肯定“自治”的基本思想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有所体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商品交换活动为公平竞争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他们的视野里,“竞争”就是自然的本能欲望,而“公平”则是对这种本能欲望的理性立法。〔2〕我们认为对于出于“自然的本能欲望”的“竞争”说是体育的本源,是不合适的。首先,人类的体育活动不同于动物为了生存所进行的活动,如果体育的自治性只体现在满足“自然的本能欲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古罗马时代圆形竞技场中的人兽相斗、人人搏杀就是一种体育活动呢?体育不仅仅是在满足人的“自然的本能欲望”,更多的是在肩负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使命。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公平竞争”和当代社会所提倡的“公平竞争”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所遵循的“公平竞争”思想更多的是源于对古希腊诸神的敬畏感,从奥运会章程规定“竞技赛会的仲裁委员会由宙斯神殿中专职祭司及其经过选举产生的裁判人员共同担任”〔3〕,以保证运动会的“绝对公平”可以看出,神职人员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执法资格取决于神职人员的社会地位。“体育自治”作为一种思想,在古希腊时代沒有明确的界定,也沒有形成系统的解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受到古代希腊思想的严重影响,在古希腊人的思想中,“神治”的意义要远远强于“人治”,更甚于“自治”。所以,根据古希腊人当时的思想风貌,并不能完全地讲“自治”思想是古代奥运会的完整“遗物”。

1.3近代体育自治思想的发端

完整意义的体育自治思想产生于十九世纪晚期英国的教育改革。作为近代体育的发端,英国十九世纪后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中,以阿诺德在Wragby学院的改革最为成功。他建立的“体育的自治”系统给予了全部的体育游戏在训练和教育上的价值。通过这个体系,Wragby学院的公共学院学生在体育馆里自行管理他们的体育活动,不仅仅崇尚体育强者,还强调公平的竞争,遵守运动规则,提倡勇敢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学院的办学与管理原则因此被巨大地改变。“体育的自治”精神在Wragby学院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校园文化。阿诺德的“体育的自治”系统首先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最初的“体育自治”思想内涵,那就是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育需求自发地、有规律地建立体育组织,组织体育比赛,修订相应的体育规则。随着20世纪的到来,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学校体育、业余体育和职业体育在相互竞争中各自不断地发展。“体育的自治”也从一种教育改革思想逐步渗透到职业体育和业余体育之中,逐渐成为一种在制定体育规则,组建体育组织过程中得到重视的体育思想。“体育自治”思想开始在当代体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被大众认可。

2体育自治思想的价值取向

2.1体育自治思想一般价值取向

托马斯巴赫先生在2009年哥本哈根奥林匹克大会上强调了关于“体育自治”的核心问题:第一,“体育自治”的概念应该包括自由建立组织、俱乐部和协会的权利。不幸的是,许多人认为这个是理所当然的权利,在世界各地并不是都被尊重;第二,在符合一般法律的前提下,这些体育组织必须能决定他们自己的结构和程序。近些年来,这个权利受到了许多出于政治目的的强烈攻击;第三,必须允许体育组织去制定具体的体育规则,并且去界定和维护其价值理念。例如,体育是唯一禁止兴奋剂的社会界别,而在芭蕾舞、登山、音乐、商业或政治中并沒有这样的禁令。〔4〕这三个核心问题阐述了“体育自治”的一般价值取向:首先,自由建立体育组织,并由体育组织者自行管理体育组织;其次,体育法规在一般法律(如一个国家的宪法)的前提下发挥符合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功能;最后,由体育组织来制定体育法规与运动规则。

2.2西方体育自治思想的价值取向

美国作为西方体育中“体育自治”的最好代表表面上看是源于其民众对体育的巨大热情,以及体育作为一般公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深层次分析是因为“消费”是美国人的生活要务,崇尚消费的美国人,愿意把赚到的最后一分钱花在对自己身心愉悦可以产生不可替代作用的产品上。体育,作为一种商品,在美国及其他主流西方国家已经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美国,“体育自治”耀眼地表现在职业体育联盟的垄断特征上,体育经济学的诸多学者在探讨职业体育联盟对于职业体育的重要作用时经常强调:一个组织完善、财政稳定的职业体育联盟是职业体育发展趋于成熟的主要表现。职业体育联盟在经济上享有卖方垄断权与买方垄断权,对联盟内的各个俱乐部也可以实施一系列的管理(设定规则、限制进入、竞争平衡和收入分享、联盟层面的营销),使得体育赛事这种体育产业链条中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for all or nothing (非有即无)的垄断特点。

从结构上看,职业体育联盟在美国是在协调“体育自治”与“体育他治”的关系。在美国,体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商业取向,最优秀的美国运动员更多地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社会中流通的商品,因此,各个俱乐部之间为了聚集这些最优秀的运动员就形成了市场竞争。

2.3中国体育自治思想的价值取向

2.3.1 体育自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途径

体育自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是在职业体育行业组织中,中国的职业体育行业组织和国际上的职业体育行业组织相比有一定的相似性,也为“体育自治”这种思想提供了有利的传播条件。所以,中国的体育自治思想包含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

其次,是在以高校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中。青年学生最具有朝气、也最具有“独立”的诉求。在中国的很多高校中,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校园社团通过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形成了一种“体育服务每个人,每个人共同创造体育氛围”的校园体育文化样式,使得“体育自治”的思想成为一种风气。

再次,是在具有长期体育传统的地区容易传播,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虽然受到文化知识和体育场地等诸多限制,但是由于对于体育长久的认同感、归属感,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和有限的体育资源,他们强烈诉求自己对自己的体育生活进行管理。

比较看来,中国的“体育自治”思想传播表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态势,即从距离竞技体育较近的职业体育行业开始,逐步下传到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层次,这和美国“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导致这样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由于中国的体育事业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受到了长达近百年的严重破坏,是在真正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我们起步较晚,所以只能采用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其次,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会再次对民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不加任何甄别的传统思想中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和一种蠢蠢欲动的专制思想。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自上而下”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的产生。

2.3.2 体育自治思想的中国化

不同于西方文化对于“正义、理性”的一贯声张,中国文化强调“中”、“和”。体育自治思想虽然源于西方,但是“自治”的基本思想脉络在中国早已扎根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体育自治思想强调“和谐高于正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个“和”的基本思想既萌生于中国传统思想,又符合世界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体育自治”思想,如上所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是在追求体育所体现和追求的“正义”这一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不仅仅借鉴了西方社会强调正义的文明成果,还极力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进行挖掘。我们认为,如果只片面追求“正义”这一取向,就会陷入长期的争论和停滞之中。必须认识的是,“体育自治”在和谐社会的条件下,追求的是“和谐”和“正义”并举的价值取向,这和西方“体育自治”思想在价值追求上是不同的。“正义”来自“理”,西方体育思想强调从具体的体育经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合理”的规律,通过立法的形式付诸强制性,进而推广到各个体育项目中;“和谐”出自“情”,但是沒有“理”的规范,“情”也无从实现,要做到“合情合理”“通情达理”,就必须根据一个时代的具体要求和时代的具体特性来平衡“正义”与“和谐”。我们认为基于中国目前的体育发展现状,提出“和谐高于正义”作为体育自治思想的价值取向是符合时代的具体情况的。

3体育自治思想的困惑

学者Ibsen和Eichberg认为,在一个文明国家或一个福利国家中,大众公共健康的国家要求和个人的健康诉求同时存在,大众公共健康的国家要求的不断提高伴随着地方管理改革的深化,会阻碍和限制体育组织的自治。〔5〕他们认为丹麦的体育政策是直线型发展的,并呈现出不断进化的态势。从一个体育是完全自由,体育政策不包含在国家政策中的历史,溯源到当代体育政策融入到国家政策需要的范畴内的具体情况,政府对大众体育参与的号召力变得比体育组织的号召力强大很多。这样的论断导致的结论就是,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体育自治”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无法复兴的。后来的丹麦学者Lone Friis Thing同意这种观点,在其论文中他指出了一个“二律背反”式的命题,那就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体育自治的程度会不断降低,这几乎成了当代社会的一个不解之谜。

4结语

“体育自治“思想并非是他人有而我辈无的舶来品,中国漫长的古代史为我们提供了对于“自治”不同于西方人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上虽然沒有衍生过体育自治思想的独立思想风貌,但是却拥有“自治”思想的基础。西方的体育自治思想拥有一个追求狭义上“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溯源,但是在近现代,体育自治思想逐渐衍生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职业体育思想的一部分。区分中西方体育自治思想在价值取向上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体育自治思想,为我国体育自治思想的发展提供明晰的甄别依据。

参考文献

〔1〕Lone Friis Thing&Laila Ottesen,The autonomy of sports: negotiating boundaries between sports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 policy in the Danish welfare st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olicy,Vol. 2, No. 2, July 2010, 223-235.

〔2〕〔3〕刘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 2005年2月 28-29.

〔4〕托马斯?巴赫. 多样中的团结:尊重、责任、信誉——在2009年哥本哈根奥林匹克大会上的演讲〔J〕体育文化导刊 2010(11).

〔5〕Lone Friis Thing&Laila Ottesen,The autonomy of sports: negotiating boundaries between sports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 policy in the Danish welfare st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olicy,Vol. 2, No. 2, July 2010, 223-235.

2014村民入党思想汇报 篇4

汇报一:村民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xxx党组织:

回看中国近30年的发展,无论经济还是科技中国都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虽然有些技术还是在引用其他国家的,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产业,有了自己的产品。

从新中国城里以来,先后经历了大生产和十年文革,这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真正的发展是从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快的发展,同时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中国要走的还很长,至少现在还没有实现完全摆脱贫穷,一些地方的孩子还是上不起学,虽然现在上学已经没有了学杂费,但没有师资,那里的还是没法接受教育。

现在的发展转向三农问题,我想未来中国的发展建设会更多的指向农村的建设。只是发展城镇,而忽略了农村,这无疑会使两极的矛盾加深,同时还会是城乡的差距加大。如今提倡和谐发展,但以现在农村的状况来看,想和谐发展真的很难,同时农民工受到很多城镇人们的歧视。他们对农民工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想要和谐发展有增加了很多的困难。

也许人们认为中国这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认为这只是刚刚起步,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很多方面中国还做的不够,也许科技方面我们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完善。

中国的道路还很长,落在我们身上的任务也很艰巨。我虽然不会有很打的成就,但我会进我最大的努力去为社会做贡献。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汇报人:xxx 汇报二:村民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种信仰,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种指引,于是我坐在十总居2F会议室里,寻求一种人生的哲学,希望党能指引我的人生方向。看着窗外,我回忆着在基层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的滋味对我来说都记忆犹新。从坚持每天打扫卫生开始,到规费、合作医疗、农业保险的收费,到人力资源信息、村委换届选举的选民登记表、人口普查的各种信息录入和后勤工作(十总居4000多人的信息),再到防渗渠的备土工程,烈日下对路肩的整顿,再到档案的规范整理与创新,再到荷兰豆种植的琐碎协调、记账,“网上村村通”的信息及时更新,远程教育,关工委的各项工作等等等等。农村的经历都会令我终身受益,尤其是近期两件事情,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

记得十总居一事一议奖补的防渗渠建设工程备土之际,需配备专人在现场,我主动请缨。为顺利保证南片两条防渗渠工程按时竣工,确保农田及时灌溉,百姓降低灌溉成本,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怀着对家乡建设的无比激动的心情,工作更有动力,首先带领村民代表在炎热的进行土渠清杂,然后早出晚归地亲自落实每一处土渠需备土地方,全面做好备土协调工作。

记得十总居8组拆迁的时候,所有村干部都调到现常而村里的“家务事”都基本落在我的肩上,来自特别是当时为迎接南通市委对“网上村村通”的检查,由于之前的信息大量没有完善,我充当“新闻记者”带着数码相机走家串户,搜集信息,捕捉镜头。而村里的“网上村村通”的平台有时不稳定,没办法,晚上,我在家修图片,并对图片加以详细文字说明,每晚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早上五六点继续工作,完善资料。是啊,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意义极其特殊的一年,感受着每一次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人身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运砖头;第一次拿着锄头清障,还扛过肩头;第一次拿菜刀去割韭菜;第一次拿着大扫帚在水泥路上打扫;第一次去农户家收规费;第一次收规费,收到假钞;第一次全天奔波于烈日之下,头部眩晕;第一次为了庄稼检查排水是否正常,在大雨中穿梭......面对天空、白云,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两粒种子、一片森林”,自己在基层工作的艰苦努力,定会成功蜕变,化茧成蝶,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这更加坚定了她的理想信念——激-情燃烧、无悔青春、奉献农村!这时心中泛起了一丝暖流、一股甘甜。因为我知道真正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所读的学校,不是你出身的家庭,而是你的个人奋斗!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决定了我们的成败。这些道理不是学校教给你的,而是需要你去经历人生、体会人生才能领悟出来的。

汇报三:村民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以前,我曾片面的理解为只要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多为群众办实事,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能成为一名党员,但是,通过上一阶段认真学习党章及党的知识,我才知道,我以前的想法与中国共产党一贯要求是不相符的,离党员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学习,使我对中国共产党从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几个方面清晰的认识了党的性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清楚了四个基本问题:一是搞清了我们党90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二是搞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是搞清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四是搞清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作为思想指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并领导我们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进入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趋势影响下,青年一代积极追求自我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入党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今天有640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它是一个有统一的思想和意志,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有牺牲精神和创造精神,是一个有非凡战斗力的坚强整体。党的纪律要求的目的是使党组织更有战斗力,使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征程上更有作为,而决不是“碌碌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党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宝贵财富,是党的事业取得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条思想路线得到一再肯定,继续指引我们的工作。它在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下,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宣言,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使中国在世界的文明史上创造了更加辉煌灿烂的成就。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中共产党的新时代青年,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胡主席三个代表思想的有关知识,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党性观念,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我认识到,我们只有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显得充实亮丽而有意义。我们要勇于打破旧的框架,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我们要在时间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这两方面的结合统一成了我们创新进取的必要素质。我们在新的时代,确立人生目标,探索新的发展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指引我们工作、学习的一个标尺和砝码。小时侯经常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新中国?这些问题全然不知,也不是我们那时候所想到的问题,我们唱着歌词,那是为了好听。但是,在我工作这十多年来,通过不断学习,以及身边党员同志的言传身教,使我更深一层次了解了党的性质、目标、方针政策。从对共产党的认识中可以看到,在党的纪律和组织框架内是适合个人的全面发展的。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最终奋斗目标,加入共产党,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去,在党的引导下,积极追求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更好实现。更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同努力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我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清醒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为居民多做好事,当居民群众的贴心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工作中,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办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重、自醒、自警、自立,经常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努力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技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工作积极主动,有条理,有办法,有原则,有创新。注重加强和群众的联系,办事让领导放心,让群众信任。汇报四:村民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种信仰,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种指引,于是我坐在十总居2F会议室里,寻求一种人生的哲学,希望党能指引我的人生方向。看着窗外,我回忆着在基层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的滋味对我来说都记忆犹新。从坚持每天打扫卫生开始,到规费、合作医疗、农业保险的收费,到人力资源信息、村委换届选举的选民登记表、人口普查的各种信息录入和后勤工作(十总居4000多人的信息),再到防渗渠的备土工程,烈日下对路肩的整顿,再到档案的规范整理与创新,再到荷兰豆种植的琐碎协调、记账,“网上村村通”的信息及时更新,远程教育,关工委的各项工作等等等等。农村的经历都会令我终身受益,尤其是近期两件事情,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

记得十总居一事一议奖补的防渗渠建设工程备土之际,需配备专人在现场,我主动请缨。为顺利保证南片两条防渗渠工程按时竣工,确保农田及时灌溉,百姓降低灌溉成本,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怀着对家乡建设的无比激动的心情,工作更有动力,首先带领村民代表在炎热的进行土渠清杂,然后早出晚归地亲自落实每一处土渠需备土地方,全面做好备土协调工作。

记得十总居8组拆迁的时候,所有村干部都调到现常而村里的“家务事”都基本落在我的肩上,来自特别是当时为迎接南通市委对“网上村村通”的检查,由于之前的信息大量没有完善,我充当“新闻记者”带着数码相机走家串户,搜集信息,捕捉镜头。而村里的“网上村村通”的平台有时不稳定,没办法,晚上,我在家修图片,并对图片加以详细文字说明,每晚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早上五六点继续工作,完善资料。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5

一、当前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1、选举秩序混乱,选举程序复杂化„„„„„„„„„„„„„„„2

2、两委关系未能理顺,制约着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3

3、乡村关系不顺,出现“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问题„„„4

4、经济文化落后,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自治意识薄弱„„„„5

二、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6

1、完善制度法规,在源头上防止不利因素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干扰„„„„„„„„„„„„„„„„„„„„„„„„„„„„„ 6

2、理顺乡镇政府、村委会、党支部三者之间的关系„„„„„„„„7

3、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引导村民使用民主权利增强自治能力„„„„8

4、疏通信访渠道,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发挥民主监督机制„9

0 浅谈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肖真亮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民主建设的“试验田”,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村民自治既是农村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促进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20多年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己充分展现了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正对我国农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村民自治工作中的“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倾向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手段不规范甚至违法操作等具体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保障村民自治工作真正沿着民主、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 村民自治 问题及对策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本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村民自治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一、当前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村民自治制度是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制度。从1980年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建立,到80年代中期,各地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至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也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农村基层一些地方还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选举秩序混乱,选举程序复杂化

由于受传统宗族观念的影响,在村委会选举中,利用家族观念、宗派势力上门游说、拉选票,甚至利用宗族势力操纵选举是不难想象的。本人对普宁市某村51名选民的调查,有24人在选举投票前与其他成员进行商量,占被调查者的47.06%。其中,有18人是在与宗族成员进行商讨后投的票,占51人的35.29%,占24人的75%。有5人是在与朋友进行商讨后投的票,另有2人是在其他压力下投的票。可见宗族势力的干扰是构成某些村民委员会选举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更甚者是个别村子的换届选举中,出现了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现象,一些群众手持木棍、铁锨,随时都有发生群体性斗殴的可能;个别人看到自己当选的希望不大,就采取炸会、捣乱、甚至毁坏票箱等卑劣手段,阻止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选举时一旦出现此类现象,选委会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选举秩序。对于这种现象,国家法律没有制定破坏选举处罚措施,公安部门也因不能认定是否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避免诱发群体性事件,不愿介入换届选举。如果不能有力打击破坏选举行为,不注重民主与法制相结合,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破坏选举行为愈演愈烈之势。

另外群众反映,选举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一些关键环节也有待进一步规范。从选举村选委会、产生候选人到正式选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到了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给了贿选者、拉帮结派者以可乘之机。一些村子多次选举,均无一个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选票,选不出村委干部,影响到了村里的稳定。在进行选举时,有的代写员不按选民的意志代填选票,影响到了村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和选举结果,由 此可见,进一步规范村民民主选举工作势在必行。

2、两委关系未能理顺,制约着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

中国的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二元悖论”现象,即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在对农村基层具体事务的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权力重迭,出现了强调党的领导就会弱化甚至放弃村民自治,而强调村民自治就会弱化党的领导的进退两难的问题。

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不协调目前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两套班子两种管理模式,导致有的村委会不能自觉地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把村民委员会引导村民自治同村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和保障作用对立起来,加上有的村党支部班子涣散,使村党支部起不到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也有的村级组织的权力过分集中到村党支部,甚至集中在村支书个人手中,村委会和村民会议的自治权力实际上被悬空。村支书虽说形式上是由村中的党员选举产生的,但实际上往往是由乡镇党委决定的。党支部成员由任命产生,而村委会则由选举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上级来人找支书,村民有事找村主任”的局面。民主选举使村主任在村事务决策中的位势增高,而传统制度仍然捍卫着党支部书记的优势地位。党支部是传统的村务决策实体,而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要依法行使村务决策权力。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大大降低了村民自治的质量。二是现在很多地方通行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两套班子两种管理模式“二合一”,即通过一些操作途径,让村支书选上村委会主任,或让选上的党员村委会主任当选村支书,或培养新当选的非党员村委会主任为党员,再选任为村支书。这样,两委合二为一后,党组织对村委会的控制加强了,工作中的对立和摩擦也少了,上级对村委会的管理也容易了。但对村委会来说,村民自治事实上就大打折扣了。

3、乡村关系不顺,出现“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它们构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总格局。应当说,乡镇的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在最终归属和运作目的上是一致的,法律的规定也是清楚、明确的。村民委员会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村民自治也有利于乡镇的行政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主要表现为“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两种倾向。所谓“过度自治化”的倾向,是指村民自治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村自治组织擅自作出不属于村自治范围的决定,或随意增加村民的非法定义务,违法限制村民的自由权利;或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乡镇政府布置的国家各项任务。所谓“附属行政化”的倾向,是指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乡镇政府仍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或继续控制村委会的人事权,对经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干部随意调动、任免;或对属于村委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随意发号施令采用,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据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张厚安两教授统计分析,目前这类行政化村占全国村庄总数的60%以上。

另外,一些乡镇还借助于“村财乡管”对村级财务实施管理来强化对村委会的控制。虽然主观上乡镇是本着良好的愿望,是为了管好村级财务,防止他们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但客观上弱化了乡镇同村的新型指导关系,强化了传统的领导关系,进而不利于村干部改变过去那种对上不对下的工作作风来服务群众。

再者,少数村委会为了自己特定的利益,有意识地强化乡镇政府与村民 之间的矛盾。当村民责怪村委会不能维护村民利益时,村委会就将全部责任推向乡镇,而当乡镇责怪村委会协助工作不力时,它们又把责任全部推给村民。在他们看来,村民自治就是本村村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村委会作为村民的合法代言人和代理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于是,他们对承担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抱着消极、冷淡的态度。

4、经济文化落后,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自治意识薄弱

由于受长期的专制历史影响,中国农民非常缺乏民主经验和民主习惯,不善于行使自治的民主权利。农民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管理,并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清官统治上,导致村民普遍自治意识不强。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中国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尚不高。目前,占全国人口1/4的文盲半文盲大多集中在乡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在文化比较贫乏的地方,民主制度、民主观念、民主作风就很难树立,而偏执、独断、愚昧、盲从的现象容易流行。

同时,一部分村干部素质较差,思想观念未跟上,致使村务公开不规范,甚至流于形式。民主决策,就是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应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然而一些民选的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在处理村里的重大事项上,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只有村委几个人决定,甚至村委会主任一人说了算,经常造成决策失误,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加上村民自治政策宣传不到位,工作作风、工作方式转变不到位,群众与村干部的关系不太融洽,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关心程度不够,不愿意参与管理和监督,民主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更甚是一些地区村干部违法违纪,恃强欺弱,滥用职权,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挥霍公款,失职渎职等等。

如果不强化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将村民自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就有可能使农村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基层民主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

二、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实行村民自治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任重道远,正如彭真同志所说:“办好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能把它看得那么容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我们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村民自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1、完善制度法规,在源头上防止不利因素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干扰

搞好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根本。对于村级民主选举制度要加强和完善。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真正把思想好、作风好、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的人选进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应逐步规范候选人提名方法和提名程序,在选举中坚持差额、直接和秘密投票原则,建立村民选举委员会执行选举工作,制止选举中出现的宗族势力、徇私舞弊,及时公开公布选举结果。

同时各地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尽快制定配套法规,一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系列章法。二是村支部要制订“支持和保障”民主自治的规章制度。三是两委要统筹制订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及两个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计划,要壮大集体经济,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四是乡镇、县市也要制订相应的制度及实施细则,“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最终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经过20多年的实践,农民通过逐步学习和掌握了村民自治的知识和技能,培育起自治的意识,开始运用村民自治法律维护和扩展自己 的民主权利。因此,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规范配套,完善村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2、理顺乡镇政府、村委会、党支部三者之间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做了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一原则下,从制度上合理划分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职权范围,尤其要明确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所承担的“支持和保障”的责任及履行责任的方式,在制度化和操作性上保证二者关系的规范运作。如果说乡村关系中乡是主导方面的话,那么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则是村党支部为主导方面。所以,在当前,尤其需要规范村党组织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方式。就职责范围而言,村党组织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村级组织的核心,应尽力避免行政化倾向,摆脱具体事务。党组织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对村的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其他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导,对各类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由村民自己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应尽可能让村民群众根据法律制度自主处理,以支持和帮助村民自治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村党支部书记可以兼任村委会主任,但必须经过依法直接选举才能当选;村党组织可以在村委会选举前对选举加以组织影响,但对合法选举结果必须予以承认;党组织拥有量大决策权,但应以党内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不侵犯村民自治权为前提;对村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失当行为,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有权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促其改正。

政府主动推进是我国村民自治由自发兴起到规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乡村关系中,乡镇政府是主导 方面。解决“乡政”与“村治”的矛盾,从乡镇政府方面说,主要是提高认识和改进方法问题。提高认识,就是充分认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依法享有自治权利,因此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关系不应也不有定为领导关系。改进方法,就是乡镇政府除采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应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等管理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管理。

3、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引导村民使用民主权利增强自治能力

今年八月份,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我市广太镇,积极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农民(包括村委会成员)正确认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与乡(镇)行政管理、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伟大创造,因此,党领导村民自治是毫无疑义的。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管理也是统一的、一致的。行政管理不等于强迫命令;村民自治不等于不要行政管理。村导自治与国家法律也不矛盾。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治国的根本,是全体公民的行动准则,任何组织、个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村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成立的,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组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通过教育和引导,农民弟兄提高了对党的正确领导的认识,提高了民主法制意识,学会了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也更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首先,可以结合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以学校为依托,建立政府补贴型的分区式的文化活动室,既为学生也为村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文化活动场所。其次是要加大对国家有关村民自治政策及党的各项惠民利民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这种宣传可以结合中华民俗采取各种健康文明而又生动活泼的形式。再 次是提高县乡村干部素质,使他们能认真指导村委会实施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指导村民在参与中提高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让村民直接参与各项村民自治制度,既可以启蒙大家的民主意识,也可以使大家体会到这些民主制度给他们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为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以后的村民自治活动奠定基础。

4、疏通信访渠道,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发挥民主监督机制

自新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相关部门接待的有关村民自治工作的来信来访量呈大幅度增长态势,而且大量的是集体或群体上访。农民上访反映最多的是村干部违法施政、集体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贪污腐败、选举程序违法、村务政务不公开等问题。有许多问题是农村基层管理中多年积累而成的,并不是村民自治本身造成的,长期以来农民找不到反映的渠道,有些问题即使反映了也没有得到解决。实行村民自治,特别是《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给农村多年积累的矛盾找到了一个“出口”。这是村民自治上访增加的重要原因。农民上访说明农民群众还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相关部门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说法,也说明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增强,法律意识在提高,以及对自身民主权利的重视。因此,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认真接待处理农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通过疏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各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以确保《村委会组织法》的顺利实施,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另外,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是有成本的,需要经费支持。因此,应该明确经费渠道,最好是把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经济相对落后村的村民自治,地方财政也应考虑给予适当补助。随着村干部职 数精减后出现的工作量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进行分解,培育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是很大的促进。

总之,实施村民自治是依法治国进程的重大举措,实为利国利民之举。但由于其推行过程与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的传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冲突,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需要各地党政在这个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因势利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于改进,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农村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广大农民得到真正的民主和幸福。参考文献:

1、宋学春,《让村民当家作主》,人民出版社,1998.9

2、延寿,《村级民主管理》,人民出版社,1999.6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6

2010征文选题指南

1、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3、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

4、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

5、高校基层党组织与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6、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

7、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

8、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9、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10、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11、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12、全球化背景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1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14、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15、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系研究

16、“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特色及创新研究

1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1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19、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当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22、新时期高校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3、新时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与研究

2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定位及其实效性研究

26、特殊群体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7、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28、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9、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30、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31、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研究

32、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及长效机制研究

33、高校宣传媒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34、校园文化定位、特色及建设途径研究

35、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创新研究

36、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

37、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38、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实证分析与研究

39、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40、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7

孙宜宾主任指出, “十一五”以来, 广西墙体材料改革工作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建设厅党组的重视和支持下, 在区直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住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机遇,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大胆创新, 勇于进取, 使全区墙改工作呈现新的起色和亮点: (一)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二) 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三) 墙改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 (四) 城市“禁实”工作稳步推进; (五) 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基本建立; (六) 保障节能建筑发展的基金政策基本形成; (七) 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建筑试验项目顺利实施。墙改办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遵循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

孙宜宾主任强调, 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和郭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增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准确把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准确把握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标要求, 严格执行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方法步骤, 确保整个活动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进行, 确保大讨论活动健康顺利开展。墙改办要尽快制定大讨论活动工作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 落实人员, 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按工作方案的要求部署, 狠抓落实。要克服因循守旧观念, 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要克服自满保守思想, 增强危机忧患意识;要克服狭隘封闭观念, 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要克服片面发展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推进广西墙改事业的大发展。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 篇8

【关键词】哈耶克;社区;居民自治

城市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社区自治是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将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推向了新的战略高度。然而,立足我国社区居民自治工作的实际,在取得斐然成绩的同时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足:

一、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许多基本生活物资都要靠国家分配。在那样一种经济环境下,人们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在职工宿舍休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单位管职工、居委会管居民观念禁锢,缺乏一种作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如今的城市规划对于各功能分区更为清晰。往往一个家庭里白天夫妻要到市中心CBD写字楼里上班,子女要到郊区的大学城上学,只有晚上才会回到社区休息、生活。

二、居委会运作行政化

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对居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指导”的关系在无形中演变成了“领导”的关系。居委会在人、财、物的来源上依赖于政府部门,政府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计划生育、民政帮困、人口普查等行政性任务摊派给居委会去完成,社区俨然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又一办事处。使本来基础就相当薄弱的社区自治组织丧失了针对社区实际情况研究本社区的自治和发展问题的自主性,只得以行政命令办事。政府越位领导社区居委会,已被行政化的社区居委会难以达到真正的群众自治。

三、社区居民自治活动边缘化

社区居民自治的应有之义是社区内居民开展自我选举、自我管理社区内部一系列经济政治事务、进行志愿帮扶活动、协助政府的社会事务等。随着经济发展,社区内的居民楼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精致,然而诸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公益性配套设施的普及还相当缓慢,社区居民没有场所机构来商事议事。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要服务的社区居民却数量众多,难以形成有效的组织。因此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不再是政治经济的管理活动,而是以社区内的羽毛球赛、歌唱比赛等文体活动为主;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活动的需求。哈耶克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社会治理思想中蕴含着许多“自治”的因子。在他看来,人的理性都是有限度的,没有一种设计出来的规则能够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而人类是在一种自生自发秩序的引导下才得以进步。另一方面,哈耶克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差别,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令我们很难通过几个实验或是几组数据来测算哪种社会治理方式的适合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任何认为存在个人或组织能够掌握所有知识,和每个个体的喜好来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的想法,都是唯理主义“致命的自负”。

基于以上认识,哈耶克主张在社会治理中实行地方分权、联邦制和小国家。在他看来,统一国家的设立最重要的目的及功能是为了预防外敌入侵的需要,但真正的个人自由只存在于小国家之中。政府作为一个最大的组织,无法预料到所有事情,更不能包办社会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需要在尊重自生自发秩序、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同时,积极探索处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第三领域的治理路径。它们不但对于解决社会生活中种种紧迫问题有着快速直接的帮助,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展开竞争的方式减少政府行动所具有的不足与局限性,同时在相当的程度上预防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支配,阻止政府以各种权力为支撑所形成的垄断以及由这种垄断所导致的低效。虽然哈耶克的社会治理思想生发于上个世纪的西方,是在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形成,但其中的合理内核对我国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首先,要厘清政府与社区,尤其是政府与居委会之间的关系。哈耶克眼中的全权政府排他性的权利必然会导致提供的服务过剩或是不足。居委会作为社区最直接的自治组织,要避免流于形式,完全成为政府上传下达的媒介;要對政府和居委会之间的权责分工予以明确,各自扮演好各自角色;政府在社区自治中切实起到指导、支持、帮助的作用,而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越位”,也不是放任社区自行管理发展的“缺位”。其次,要多元化社区资金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因为目前我国社区的人、财、物的调配发放多由政府部门掌控,才导致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两者权责相混淆的怪象。当社区居委会通过自主选举具备了决策权的时候,可以鼓励社区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帮助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区的自主权。公开社区的经费收支情况,并接受居民监督,也有助于树立社区的良好形象。最后,还需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政府与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治最重要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但归根结底还需要社区内居民的广泛参与、协同合作。要适当鼓励、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居民社区的归属感,科学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自治活动,把长久以来被动接受管理的思想逐步变为将参与社区自治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可以建立社区自治的“互联网+”模式。依托互联网,居委会可以在网络上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和反馈,居民之间可以进行网络交流与选举等,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探索互联网下居民自治社区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

作者简介

刘宇轩(1992.08—),男,汉族。专业:哲学,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项目名称

上一篇:年羊年除夕微信祝福语下一篇: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