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简介(精选9篇)
中国戏曲文化简介 篇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人们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其涵盖面很广,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等,所有这些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冶,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戏曲代表了对整个中国艺术的总结,其原则在戏曲里得到了一种形式美的定型,即程式化和虚拟化。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中国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时代歌舞,但此时代的歌舞虽有摹仿性质,但它的宗教性质却决定了它并非审美静观之物,不是纯粹的表演,还不能称为“戏曲”。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经过长期的形成,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开始形成了。隋唐五代的参军戏、歌舞戏,宋金时期的杂剧,元杂剧的形成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传奇的形成是戏曲艺术的又一高潮。清代地方戏的繁荣,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戏曲以其本身的综合性把各门艺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精致化。
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的特点,使戏曲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使戏曲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基于中国戏曲剧种历史发展的特性和所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及多元多样,对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划分出戏曲剧种的差级来,是有针对性、保持剧种个性风格和地域特性特色的保护。保持和发扬地方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戏曲剧种特色,才能体现该剧种作为一种艺术的个性独特性,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观众,才能在丰富的戏曲大家庭中凸显自己的个性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主要种类:昆曲、高腔、梆子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上党梆子、雁剧、秦腔、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吕剧 淮剧、沪剧、滑稽戏、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黄梅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皮影戏。
我最喜欢的是国粹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京剧表演艺术之中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京剧表演艺术的另一大要素“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中国戏曲文化简介 篇2
“文”即智慧, “艺”则为技艺,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那么对于文化来说同样是高于生活而源于生活。文化与艺术的由来就是人在生活中而得到的升华, 再回归于生活, 服务于人。那么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我们就不言而喻了, 他们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凝聚在中国艺术当中, 中国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呈现是最为淋淋尽致的。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相比, 中国戏曲更加的“亲民”。从两种戏剧的发展历史来看, 中国戏曲是地地道道的生于民间, 长于民间的。戏曲从“娱神”走到“娱民”他始终扎根于民间, 尽管戏曲深受人民喜爱, 但一直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甚至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和摧残。而西方戏剧却有着与中国戏曲截然不同的待遇。政府出面组织戏剧活动, 保护戏剧, 久而久之, 西方戏剧也无形中成为了政府育民的一种高级手段。而中国戏曲这个可怜的“弃儿”, 它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便只能自谋生路, 这样的处境也给戏曲的“亲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始于悲者终于欢, 始于离者终于合, 始于困者终于亨”这是中国古典戏曲一大特色, 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国人的思维方式、循环发展观念, 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中和之美的审美崇尚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正月十五吃汤圆, 八月中秋赏圆月, 除夕之夜贺团圆等等一些习俗足以看出, 中国是一个善“圆”的民族。中国人民对戏曲的理解也是不离其“圆”。他们觉得戏曲欣赏需要愉愉快快地去, 随随便便地看, 高高兴兴地回来, 那么中国人民对戏曲的最高声浪便是:戏曲的最高目标不是让人哭, 而是让人笑, 戏曲的结局不是让好人死, 而是让好人生。因此, 即便是关汉卿笔下含冤受屈的《窦娥冤》, 还是在纪君祥文下满门抄斩仅剩独苗的《赵氏孤儿》, 剧情最终都会以他们各自的方式, 让观众得到一种圆满的结局。在这种善“圆”的土壤下滋养而生的戏曲便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善“圆”的风格
圆和方在中国几乎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在中国, 人们把圆和方象征天地——天圆地方, “君子内圆而外方, 小人外方而内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铜钱是外圆内方, 还有一些节日习俗等等一些现象。由此可见圆在中国是一种吉祥, 成功, 幸福的象征。那么这些思想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中国, 古人对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得不到正确的理解。于是, 恐惧与希望交织在一起, 对许多自然现象作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把自然现象神化, 宗教便成为了他们的信奉之一。
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最为广泛的。佛教与道教似乎跟圆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道教的八卦图, 佛教的轮回图, 都是以一种圆的样式呈现。包括他们对生死的理解都是以圆的方式, 认为死不是生命的结束, 而是另段新生活的开始。当时人们对宗教的依赖性是及其强烈的, 生活, 思想观念无不渗入。那么提倡圆满的宗教思想便也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戏曲是封建社会中后期培育起来的综合性艺术样式, 作为影响广泛的儒家思想对戏曲的浸染也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打开戏曲的教科书, 我们不难发现戏曲的主体思想不过是忠、孝、弟、信、礼、义、廉、耻。儒家把道德政治化, 又把政治道德化, 伦理中心主义成为儒家文化的突出标志, 从而成为了封建统治的一种伦理宣传。戏曲在当时社会是一门倍受排斥的艺术, 若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生存, 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去迎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赵氏孤儿》的创作, 对于作者纪君祥的主要目的思想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现在所得出的一切结论也不过为后人的一些推测。朝代的更替, 岁月的洗礼该剧仍能保留至今, 跟政治, 跟儒家文化的忠、信、义是远远分不开的。政治上迎合统治阶级告诫他们的臣民要懂得尽忠尽义, 正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官方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用来教化于民。
尽管戏曲的发展会因社会背景的压制而限制了一定的创作, 但戏曲的根毕竟扎于民间, 他与民众的思想是相互结合的。
戏曲的观众主体是目不识丁的广大农民和城市的贩夫走卒, 里巷细民;戏曲作家大多为“名第卑微, 职位不振”的下层知识份子;戏曲艺人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这样的一群创作主体, 戏曲创作便多用劳动人民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用最为底层的劳苦民众的感情去塑造人物, 用百姓最为敏感的话题去创造剧本。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 禁锢的思想, 便产生了众多不合理的封建礼教。对于底层的百姓他们是封建礼教的最大迫害者, 但对于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 戏曲便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宣泄方式。官方的限制, 戏曲剧本的创作便有了“指桑骂槐”特色。这样的创作形式跟所谓的藏头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天仙配》讲述了董永家贫, 父亡, 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 得资葬父。玉帝七个女儿不甘天庭寂寞, 戏于鹊桥, 窥视人间, 最小的七女钟情于董永, 只身下凡, 与其结为夫妻。事后让玉帝知晓, 大怒, 令其即刻回宫, 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 忍痛泣别, 留下千古憾事。
该剧看似一则神话故事, 一面表达了平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希望自己能如同董永一般, 偶遇心地善良的仙女。另一面则是间接而深刻地痛斥着社会的黑暗。
一部好的作品, 剧中的人物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而是此类人中的一个代表, 由他来揭示, 表达属于他们的一种人物类型。《天仙配》中的玉帝是高高在上的, 没有人能去违背他的一切言论, 正由于他的反对, 百般恩爱的董永夫妇不得从此诀别, 天地相隔。玉帝给予我们观众的形象就是一个恶魔, 他的强行拆散, 使一个原本美丽的佳话成为了永远的悲剧。玉帝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群劳苦大众所痛斥的那群封建统治阶级, 是他们将这个本该属于民众的社会成为了唯我独尊的社会, 迫害于民。傅员外父子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 七女戏耍傅家父子同样是人民戏耍地主阶级, 七女的思想也深深地表达了劳苦大众对地主阶级的厌恶。现实生活中, 底层人士无法去驳斥这些迫害他们的高层人群, 戏曲便给予了他们空间。
戏曲是源于民回归于民, 回眸当代所创作的一些“佳作”, 它们已经远远隔离于民。中国文化与中国戏曲已经产生了极大的隔阂, 一种民族艺术, 它已经不再散发民族气息, 这样的创作形式我不知道怎么能亲近于民。古代的创作者不是坐井观天地在书房完成一切创作, 他们是近于民, 亲于民的。他们深刻了解社会需求, 了解人民大众所思所想。如今时常会听到社会节奏的加快, 使人们已经忽略了戏曲, 不再亲近戏曲的言论, 但到底是人们远离戏曲, 还是戏曲远离了人民呢?或许戏曲人应该好好地深思下这个问题。
中国戏曲文化简介 篇3
关键词:艺术文化 戏曲新编 艺术品位
文化创意产业译丛《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由詹姆斯·海尔布伦(James Heilbrun)和查尔斯·M·格雷(Charles M. Gray)著、詹正茂等译,2007年10月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全书内容结构上看,可分为五大部分。首先,笔者简要概述《艺术文化经济学》中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本书将要涉及到的艺术和文化产业的领域范围,着重阐述有关美国艺术部门的规模概况。第二部分,解释经济学中消费者需求的初级理论,论述供给与需求同艺术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介绍艺术市场,包括艺术节、画廊、拍卖行、艺术博物馆等。重点探讨艺术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第四部分,结合艺术的公共政策探讨艺术补贴与收入分配问题。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的艺术支持的实际情况。第五部分,深入分析艺术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以及有关教育、培训、就业的艺术专业化问题。最后一章是对美国的艺术教育和对未知未来的一些推断和期待。
总的来说,《艺术文化经济学》不仅涵盖了美术和表演艺术的经济学,还包括美国艺术文化相关的公共政策,本书既适合正在寻找艺术管理经济学核心教材的学术性读者,也适合想系统了解文化艺术的普通读者。
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提高,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决定商品需求的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成员人均GDP逐步提升,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通过文化消费预测居民对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可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中国传统戏曲的生命在于受众,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向未来,必须在当代青年中寻找新知。近年来,中国传统戏曲缺乏年轻的忠实观众,年轻人更倾向于能够直接表达他们内心需求和经历的流行乐,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发展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当下,戏剧团体希求独具创新的艺术形式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这里以众所周知的由白先勇先生改编演绎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青春版《牡丹亭》在忠实诠释原著精粹的基础上,将原著隐藏较深的意蕴一并呈献给观众。深化对“人间情”的表现,区别于汤显祖花大量笔墨渲染人世的冷暖;加强对柳梦梅的刻画,突出他对爱的坚定,设计与杜丽娘的亲昵举动,区别于原著将注意力集中在杜丽娘的形象塑造上并一改传统昆曲中柳梦梅柔弱无力的形象;青春版《牡丹亭》全由年轻演员担纲,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又让观众赏心悦目。另外,音乐处理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全剧采用了西方歌剧主题音乐的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渲染舞台气氛的同时也强化了戏剧情节与配乐之间的逻辑关系。“正如导演王世瑜先生在《青春版牡丹亭舞台总体构想》中指出,这个戏的舞台设计,增加了水墨画的内容和背景,风格淡雅;而服装设计,也是雅淡、柔嫩,按照白先勇先生提出的“要淡、要娇”的原则施行。因此,我们看到舞台上出现的色彩,多是藕白、嫩黄、淡蓝和浅绿,这既符合戏曲的传统,也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并且,与我国传统的雅文化的气质相一致。”①可以看出青春版《牡丹亭》的编创努力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吻合,充分契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戏曲发展正试图摆脱传统戏剧的束缚,无论从演唱技艺、剧本创作、舞台道具,还是演员的整体装束上都在积极探寻以何种创意营销手段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一系列的新编戏曲层出不穷。除了上文提及过的《牡丹亭》,再如《红楼梦》《西厢记》都是观众喜闻乐见且常被拿来进行二度创作的热门剧目。然而,在戏曲新编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有一些现代戏曲已逐步脱离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其唱腔和台词设计也逐步失去了原貌,甚至越来越贴近于歌剧或是流行音乐,对于此类颇有争议的话题,受众的态度褒贬不一。例如传唱度较广的王力宏的《盖世英雄》、陶喆的《苏三说》等,R&B与京剧的旋律、唱腔创新融合,不少人认为东西方音乐元素的碰撞实则很巧妙,反倒让更多不为传统戏曲所动的年轻人开始逐渐熟悉传统戏曲文化,也不失为将传统戏曲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传统戏曲的重新编创,虽然全面优化了现有的艺术形式,但更需要强调的是,戏曲新编绝不能是艺术形式和内涵的改变,必须在尊重戏剧传统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创新发展,扭曲了传统韵味还何谓传承?迎合得有度,如何平衡市场与艺术间的利弊关系,探究彼此间的平衡点是我国艺术文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在《艺术文化经济学》中辩论关乎平等主义的问题时,强调这不仅是高价格和低收入限制了对艺术的享受,还存在区域差异,笔者认为可通过大众传媒对其进行弥补,而这就意味着商业化的大众传媒在大多数群众的通俗文化品位驱动下,通俗文化和高雅艺术间该何去何从。归根结底,现在还没有一个足以支撑起高雅艺术大放异彩的艺术文化市场。通过供需理论以及对当下艺术文化市场的视察,大众传媒将重心放在高质量的高雅艺术文化节目上的成本是相当高的,而又在并不顺应大众艺术品位的前提下,传媒无法从中弥补其投入支出。依靠政府的补助手段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人们必须熟悉某种艺术形式后才能逐步获得对它的品位。
试想若消费者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就能很好的去欣赏它,而了解又要通过教育和熏陶获得。究其原因,“所有研究都表明,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业地位,以及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对艺术的参与率比其他人更高。”②上述研究结果指导我们,教育是艺术参与的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当下的情况是相对贫困的人无法按市价负担大量我们所定义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果国家对艺术的分配进行资助比如能最直接的体现在传统戏曲展演活动的票价上,用补贴来克服高价格和低收入的障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传统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如中国国内众多高校陆续开设的大学美育课程以及策划诸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艺活动、教师学生自发举办音乐会等都是切实可行的辅助手段。相当数量可观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有必要刺激对艺术的消费,帮助更多渴望品位艺术的低收入群体直接接触艺术。艺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亦将是传统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在对艺术教育的评估性研究中还发现童年在艺术方面的社会化与成年人的参与情况成正相关,参与情况受到艺术教育密度的强烈影响。所以说,艺术教育从根本上助于培养人们适当的艺术品位,能直接刺激公众对高雅艺术形式的需求。在中国应试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背景下,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艺术教育和教育改革必须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如此才有机会在多元文化主义下看到高雅艺术光明的未来。
在《艺术文化经济学》的编著中,作者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图表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引证作为原始资料的补充,有理有据,让阐述更为生动,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美国的艺术经济学和艺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分析,并启发笔者联想思考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艺术文化经济学》是一本在西方刚刚出版就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其中的数据、信息、专业分析、评论对学术同仁、艺术家和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来说都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
注释:
①黄天骥:《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文化遗产》,2007年第1期第11页。
②[美]詹姆斯·海尔布伦(James Heilbrun)、查尔斯·M·格雷(Charles M. Gray):《艺术文化经济学》,詹正茂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46页。
参考文献:
[1]李静修.全媒体视野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年.
[2]余潇夏.传统戏曲传播形态演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年.
为什么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篇4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
行当与角色创造
“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它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剧种的重要标志。
唱腔
戏曲演唱艺术,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巧。在演唱上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是唱功的第一要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演唱一般包括发声、吐字、用气、装饰唱法等。其目的在于表达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演唱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
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与琴师徐兰沅合作创腔,就是典型的事例。京剧中旦行的梅(兰芳)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尚(小云)派,老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越剧中小生行的范(瑞娟)派、徐(玉兰)派、尹(桂芳)派、,旦行的袁(雪芬)派、傅(全香)派、戚(雅仙)派、吕(瑞英)派,都是在唱腔艺术上享有声誉的流派。
革新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音乐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继承与发扬民族戏曲音乐的传统,去粗取精,丰富提高,使它放出新的光彩;一是如何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为适应新的内容,对传统戏中某些很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法,在新剧目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传统戏曲节目简介 篇5
曲
目:《春江花月夜》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古筝独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原名《夕阳萧鼓》,是古典十大名曲,后取意唐诗张若虚先生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意境深远,乐音悠长,是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之作。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曲
目:《渔舟唱晚》
演奏方式:“古筝独奏”、“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这首流传久远的古筝独奏曲,是由古琴演奏家娄树华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改编而成。其曲调优美典雅,节奏舒缓,曲风极具情趣,呈现出落日熔金之势,波澜壮阔,山水共长天一色,夕阳万顷的水上美景,恬淡自如,宠辱不惊,蕴涵着一种对生活不屈不挠不悔的力量……
曲
目:《高山流水》 演奏方式:“古筝独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这是一首最古老的乐曲,音乐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两千多年间在民间广为传颂,其旋律细腻典雅,韵味隽永,形象描绘出“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意境。
曲
目:《梁祝》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陈钢、何占豪于1958年创作成曲,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曲风绵长、幽远、轻盈、飘逸、委婉,形象述说了一对生死恋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对自由向往的凄美动人的爱情历程,在现在世界音乐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曲
目:《紫竹调》
演奏方式:“笛子独奏,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此曲是流传于江南的民歌小调,旋律优美,婉转而亲切,极具朴实,全曲曲风轻松、活泼、动感、流畅,悦耳动听且歌唱性很强,在民间影响甚广,传唱度颇高。
曲
目:《快乐的啰嗦》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该曲由作者张式业根据四川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优美,充满动感的节奏,让人情绪不断高涨,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载歌载舞,幸福欢畅风格的经典佳作。
曲
目:《步步高》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由著名的多产作曲家吕文成创作,《平湖秋月》、《醒狮》、《蝶恋花》、《青梅竹马》、《礁石冥琴》皆出自其手。
其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传统民间音乐风格,又吸收了西洋音乐的特点,曲调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闻之令人耳目一新。
曲
目:《花好月圆》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闲亭弄花花方好,全樽对月月正圆。诗情画意俱在,静坐于谈正酣。有花有月,有酒有茶,得三五知己,听数声雅调,乃人生大乐事。
此曲由作曲家黄贻钧创作于1935年,早已成为中国人喜乐庆典,大小节目,烘托喜庆、祥和、幸福、圆满氛围必不可少的应景音乐,欢快的旋律深入人心。
曲
目:《喜洋洋》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由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的“喜洋洋”,几十年来,风靡全国。欢快、喜庆的旋律,跃动明快的节奏,在国内外常作为节日庆典场合的伴奏乐曲,深受听众的普遍欢迎。
曲
目:《彩云追月》
演奏方式:“民乐合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由任光创作于1935年,此曲的旋律,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勾勒出月光如水、清澈透明、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自然美景。
曲
目:《金蛇狂舞》 演奏方式:“民乐协奏曲”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由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变而成,乐曲采用循环结构,旋律昂扬,铿锵有力,以渲染出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运动员入场时仿佛演奏《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作为全世界人民的节目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曲
目:《平湖秋月》 演奏方式:“古筝独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的旋律之一,曲风秀美,流畅如歌,明媚清新,音调婉转,体现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具有典型的名族音乐的特点,节奏变化自由丰富旋律线多跃进,适合笛子、古筝、洞箫、高胡、琵琶等多种阣独奏及合奏,该曲同样出自著名音乐家吕文成之手。
曲
目:《出水莲》 演奏方式:“古筝独奏” 演出嘉宾:当日排班
是一首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雅风貌。全曲旋律悠闲、音色柔美,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将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实乃上乘之作。
综艺节目《戏曲龙门阵》
以四川人闲侃(冲壳子、摆龙门阵)的方式,由两位川味主持人一唱一和,亦庄亦谐诙谐风趣的串场,生动具体地将传统戏曲艺术带入其中,使观众由浅入深地了解戏曲艺术的特点,观赏中的亮点,娱教娱乐的方式,最大限度清除观者对戏曲艺术生涩、枯燥的理解误区,从而喜爱上戏曲艺术,从中找寻到别样的乐趣。
节目1.《梨园荟萃》
戏曲行当、生旦净末丑的集中亮相,川剧小生潇洒飘逸的褶子功、台步功,花旦国色天香的扮相、舒展曼妙的水袖、花脸气势恢宏的身段架子功,滑稽诙谐的小丑皮金,以及生龙活虎的武行筋斗,加上川剧俏花旦妩媚妖娆的翎子功和极具川味的肉锣鼓伴乐,生动呈现出一派盛世梨园的多彩华章。
节目2.《戏曲彩唱、空城计、坐宫、贵妃醉酒、珠帘寨等》
由成都市京剧院著名余派老生田强先生和梅派传人孙欣老师担钢演绎,现场真唱,货真价实。
1、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经典唱段,一气呵成,韵味十足,犹以返唱《坐宫》“站立宫门叫小番”中高亢、激昂嘹亮的声韵中,极具现场感染力,充分展示了戏曲演员唱功之美。
2、《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原汁原味,颇有当年,大师风范,燕语莺声中,宛如行云流水,聆听者如痴如醉,尽展专业戏曲演员“真金不怕火炼”的风采。
节目3:川丑《皮金滚灯》
该剧是已故伟人邓小平同志生前最喜爱的一出川剧丑角戏,多次邀请演出,是川剧丑角倒是陈全波先生的代表作,描述的是富家子弟皮金不学无术,好赌成性,而被其妻惩戒的故事,剧中皮金头顶油灯,作出各种高难度的技巧,加之诙谐风趣的川味对白,刻画出一幅生动,具体的市井风貌。令人忍俊不禁,开心之余,回味无穷。
节目4:《舞韵戏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舞曲取材于舞剧《诗经.采薇》一曲,编导大胆尝试,将戏曲旦角艺术中,手眼身法步融汇其间,充分发挥了戏曲旦角、台步、水袖、身段、表演及功夫,配以流畅、唯美,古典危机浓厚的乐曲,将舞蹈的舒展与旦角的柔美韵致完美结合,呈现出惊艳、清新的艺术效果,极具美感。
节目5:《霸王别姬》即京胡独奏《夜深沉》
秦朝末年,楚汉争雄,九里山十面埋伏,困垓下,四面楚歌,虞姬虞姬奈若何!
该剧是梅兰芳大师最具代表的作品,主题音乐《夜深沉》取材于曲牌“风吹荷叶煞”,由西南地区首席京胡演奏家邹孔昭先生担纲现场演奏,著名戏曲花脸旦角演员扮演项羽和虞姬,是戏曲舞台视觉和听觉艺术的完美组合,一曲罢。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节目6:武松杀楼(选)
西门庆勾搭潘金莲,害死武大,武松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血溅狮子楼!一该剧集戏曲表演之滑稽,幽默,精彩戏曲对打,身段表演,及高难度武功技巧为一体,极具观赏牲和现场振撼效果!
节目7: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川剧的变脸绝技,让人匪夷所思:一张脸刹那间可以变幻出十四张之多,让人惊叹!
大戏巴蜀版《白蛇传》
中国戏曲文化简介 篇6
--中国第一份全景式深度研究文化产业并购现状的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机构: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 报告出品时间:2011年11月
报告字数:约35万字
报告页数:约560页
报告媒介:纸质印刷版
价格:9800元(11800元附送电子版本)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是中国第一份全面深度研究文化产业企业并购状况的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显示的数据,2000年到201年8月份,中国总共有400个并购案例发生于文化产业,说明了并购行为在文化产业内十分频繁,揭示出文化产业通过并购模式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复合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特点,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准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是文化产业并购的主体。文化产业的并购方大多数通过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获得大批资金,或者通过在证券市场融资,通过快速收购的方式完成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链布局、改变竞争格局等战略目标。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深度研究了文化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并购状况,同时也详尽分析了不同资本市场并购规则和条件。在报告中,采取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对已并购的企业做了细致严谨的分析。在分析重点并购企业中,报告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并购过程以及并购之后的市场表现都给予了深度研究。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研究分析表明,每年将有50-60个并购案例在文化产业发生,并购作为一种企业快速发展的工具,将在未来5-10年在文化产业的整合方面发挥更突出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上市,产业内的并购整合也将进一步活跃起来。这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1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是各政府部门、文化产业各领域企业、投资机构、信贷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状况不可多得的决策参考。本报告不仅是各级政府和文化产业企业了解并购状况的参考决策工具书,也是金融投资机构发现挖掘文化产业投资目标企业的良好工具。
关于新元文智
新元文智成立于2009年5月,由金融投资界、文化产业界的资深人士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学者共同发起组建,定位于中国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相融合的综合服务商,立志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产业综合服务集团。
新元文智拥有专业资深的研究分析师团队,及时跟踪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最新趋势,建立文化产业数据资料库,提供相关行业发展、项目立项报告、产业市场调研,为地方政府和文化企业提供项目策划咨询、企业发展战略咨询、行业发展咨询、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编写等服务。
新元文智集团下设文资网是中国领先的文化产业领域资讯及项目数据库平台;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是中国知名的文化产业领域投资与商务合作平台,2009年11月成立并发起。
新元文智自2010年先后出品 《2010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研究报告》、《2010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2011中国影视投资基金研究报告》、《2011中国文化产业上市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文化产业概念及其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2006-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2006-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主要细分领域发展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特征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2011-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2011-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趋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主要细分领域发展趋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环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的政策环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的模式和障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背景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动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模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的障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的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的总体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2006年-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各并购情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并购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2011年1—8月中国文化产业并购情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传统媒体领域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分众传媒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蓝色光标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橡果国际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出版印刷领域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新华文轩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动漫及影视领域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奥飞动漫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首长四方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橙天嘉禾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华策影视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华谊兄弟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意马国际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网络游戏领域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盛大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巨人网络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畅游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网络新媒体领域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百度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腾讯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新浪网系列并购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机会与风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机会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风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策略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 2012-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并购趋势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2012-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并购趋势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戏曲文化简介 篇7
早期的中国电影选取的题材多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些故事性题材, 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 拍摄了一段由其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可谓中国电影里文化传统和戏剧经验相结合的开端。
1913年黎民伟等人协助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中国最早的故事片之一:《庄子试妻》。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两部由梅兰芳主演的古装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题材的接近性使得早期的电影尝试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例, 《穆桂英挂帅》和《木兰从军》这两部戏曲电影妇孺皆知, 曲剧《阎家滩》、豫剧《七品知县卖红薯》、《桃花庵》、《五世请缨》、《程婴救孤》等戏曲电影同样雅俗共赏。这些戏曲影片基本上是从戏曲剧本中改编的, 带有深深的戏曲的印记。
当代电影也有很多直接取材于戏曲故事, 或者是改编自戏曲故事, 或者有诸多的戏曲元素。
二、在影视语言上, 中国电影中有着浓重的戏曲元素
电影中穿插戏曲唱段或音乐, 可营造气氛, 渲染抒情色彩, 达到为剧情服务的目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以京剧经典剧目《霸王别姬》为线索, 讲述了两个戏曲演员一生的悲欢离合, 整部电影音乐引入京剧音乐的元素, 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悲苦命运在京戏的鼓乐声中展开, 达到水乳交融的戏剧效果, 营造出沧桑的历史氛围。
1963年由邵氏电影公司出品, 李翰祥导演的电影《梁祝》中, 人物之间的对白多借用唱词来完成。例如, 祝英台假扮郎中跟父亲的一席对白和梁祝求学途中的交谈, 借用“你听我道来”几个字, 开始向戏曲桥段过渡, 充满了戏剧效果。同时期出品的《双凤奇缘》、《女秀才》等电影, 都带有黄梅戏特色。
早期拍摄的很多戏曲题材的电影中, 道具和布景可谓虚实结合, 既有手绘的布景又有搭建的真实的外景、实景, 摆脱了戏曲舞台的单一性, 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 可以多侧面, 多角度来表现人物形象, 并可通过镜头的转换和远全中近景的调度, 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当今的电影虽不再使用手绘布景, 但是各种特技特效的运用, 以及专门的影视城的设立, 使得古装题材的影片更富表现力。
三、在人物塑造上, 电影视觉表现从戏曲的造型手段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
戏曲利用脸谱化手段, 通过鲜明通俗的人物谱系, 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塑造道德形象。在《说唱脸谱》中形象的刻画了戏曲中的脸庞特征:“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964年到1976年, 编演现代戏的风潮达到了顶峰, 其中“八个样板戏”在创作手法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人物的脸谱化, 正面人物必然浓眉大眼, 长相英俊, 身材挺拔。而汉奸土匪则扮相猥琐, 面貌不佳, 甚至人物的姓名, 都由其阵营的印记。其次, 全剧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 都是精益求精反复推敲, 使用很多手法为塑造英雄人物服务。突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特点, 注重场面性和造型性, 给观众提供了比舞台演出更多的观赏角度, 发挥了电影表现的特长。
在电影艺术当中, 导演通过恰当的用光和用色, 能够出神入化地表现善恶正邪。人物被类型化, 具有理想的人格和典型性, 符合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通过技术艺术手段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也是经常被用到的无声电影语言, 比如《国产零零漆》里面, 就运用了光影技术, 同样一张脸孔, 顶光给人邪恶毒辣的感觉, 底光则造成温良可亲的印象。
很多港产影片都有着戏曲的影子。以刘镇伟执导的《东成西就》为例, 由张国荣和王祖贤扮演的黄药师和小师妹穿戴的是改良的戏服的行头, 增强了无厘头的喜剧效果。
四、表演方面, 电影在戏曲上也有很多的借鉴
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著名戏曲电影《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斩经堂》中, 已经开始意识到电影表演形式和舞台表演的差异性, 但是他的表演程式和他过去的舞台演出基本上相似。民新公司1924年为梅兰芳拍摄的很多影视片段, 如《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上元夫人》中“拂尘舞”、《木兰从军》中“走边”以及《黛玉葬花》等仍然以戏曲舞蹈和动作性片段为主。
在早期的港台电影当中, 演员的亮相和走位乃至唱词, 都深深的受到戏曲的影响。著名电影明星萧芳芳陈宝珠等, 她们主演的电影里, 主角的登场都是有着特定的动作和仪态, 以展示其正面人物的性格和个性。电影中的对白也是极尽夸张, 具有戏曲唱词念白的韵味。对于当时的观众而言, 相当富有魅力。
电影演员出身梨园的也不胜枚举。地道的演出, 精确的走位, 优雅的气度, 都不是一日之功。1987年版的红楼梦剧组为了成功演绎剧中人物的形象, 专门练习唱念做打、站立坐行。及至演出, 举手投足都有浓重的戏曲痕迹。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和演员精雕细琢的演技使得该版本的红楼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五、艺术特征方面, 戏曲的写意性和综合性体现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中
电影的艺术特征和戏曲艺术有着共通之处。二者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 是时空艺术也是视听艺术的综合。
戏曲和电影在表现生活时具有写意性。戏曲有舞台布置的写意 (一桌二椅可以代表一个室内的空间) 和人物化妆表现的写意 (戏曲的各种脸谱) , 还包括人物服饰的写意 (长袖善舞) 舞台动作的写意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而电影在表现时空的时候, 利用蒙太奇的手段, 一样可以做到传神的效果。
戏曲和电影共同的魅力在于它采用虚拟手法, 用夸张和变形, 借助联想和想象, 带人进入一个光怪陆离充满张力的世界。
戏曲中的虚拟手法中, 演员通过身体动作的模仿, 可以惟妙惟肖的表现出室内和室外的空间, 比如《西厢记》中红娘两只手在胸前比划, 脚下做出迈步的动作, 观众就领会到她是在开门。
电影中虚拟手法的运用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正致力于模拟出嗅觉和味觉, 未来人们甚至可能闻到影片里面的花香。
六、结语
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叙事特色的中国电影, 不仅丰富了中国观众的艺术生活, 也获得了国际电影人士和观众的喜爱, 屡获国际大奖, 但不可否认的是, 中国电影与世界高水平电影在电影观念、技术等各个方面仍存在着差距。因此, 在努力研究和借鉴西方电影的同时, 应该有意识地从浩瀚的中国历史和现实资源中寻找和挖掘有价值的东西, 为当代中国电影注入丰富的养分和活力, 而有着浓重东方情韵传统戏剧文化就是一座中国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必然能够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绽放独特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傅谨.戏曲美学[M].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2]傅谨.戏曲美学[M].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
[3]朱广平.中国电影和戏曲在艺术形式上的碰撞[J].戏曲艺术, 2006 (02) .[3]朱广平.中国电影和戏曲在艺术形式上的碰撞[J].戏曲艺术, 2006 (02) .
[4]高小健.不仅仅是一种回望——谈中国戏曲电影[J].中华文化画报, 2004 (12) .[4]高小健.不仅仅是一种回望——谈中国戏曲电影[J].中华文化画报, 2004 (12) .
[5]郭梅.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J].文化艺术研究, 2008 (07) .[5]郭梅.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J].文化艺术研究, 2008 (07) .
看好用动漫演绎戏曲文化 篇8
素有“中国戏曲动漫第一人”之称的知名动画人王小东,自2008年年初就开始对中国戏曲动画进行研究制作。他本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国戏曲动画”的创作、发展愿景,致力原创戏曲类FLASH动画的研究和开发,并成立了东鼎动画工作室,主推的戏曲动漫作品有《墙头记》《李豁子离婚》《朝阳沟》等。
王小东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戏曲动漫略有小成。尽管经过众多媒体宣传报道,但现在戏曲动漫的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戏曲动漫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才能做大做强。如果能将发展戏曲动画作为国内动画产业的一项重点,把发展戏曲动画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重点谋划、大力扶持及推广,这样戏曲动画才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化部将投入资金,在诸如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试点动漫京剧,在幼儿园、小学推广京剧。梅葆玖说,现在孩子们都喜欢看动漫,今后要把戏曲的内容,尤其是把好的戏曲节目,通过动漫形式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上京剧。要通过动漫,让他们知道我国有哪些经典戏曲以及戏中人物。今年文化部已计划投入资金来支持动漫戏曲发展,在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以动漫的方式看戏剧。相信不久的将来,戏曲动漫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戏曲文化艺术以及国产动漫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本人非常看好以动漫形式表现戏曲的探索,这有助于将我国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链 接
1什么是戏曲动漫
戏曲动漫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动画漫画形式来展现我国戏曲文化艺术,是中国特有的动漫作品类型。
脚本和人物也多以戏剧脚本和人物造型为蓝本,目前我国的戏曲动漫较常见的是FLASH形式。
2戏曲动漫的现状
国内动漫企业逐年增多,2008年我国动漫刚刚预热的时期相关从业机构已近万家,
目前由于戏曲动漫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当下动漫市场,戏曲动漫还略显稚嫩。
河南东鼎动画工作室自2008年开始对戏曲动漫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在戏曲动漫的创作中应该是开拓者和先行人。但据我们目前针对动漫业内的调查发现,当下进行专业做戏曲动漫研发制作的机构寥寥无几。也许是由于市场原因,戏曲动漫即便是有大量制作目前也没有太好的销售出路,动漫产业主要的观看对象是青少年,目前青少年都比较热衷于其他类型的卡通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葫芦娃》、《奥特曼》等。如果青少年能更好地接受戏曲动漫,这必然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3戏曲动漫前路何在
要发展戏曲动漫,就必须借助政府力量、媒体宣传、社会大众等对戏曲动漫加大力度进行扶持、宣传推广,携手把这项有益于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有了这样的基础,戏曲动漫亦将会成为中国动漫产业中最耀眼的明星,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前行!
中国戏曲学院考试戏曲导演题目 篇9
感谢山东郭延老师的文章。
2015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文学系招生人数还是60人,这在名校当中历年都是收人最多的专业,今年被**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演出制作方向赶超,演出制作破天荒的收80人,扩招了40人。国戏戏文实际是分两个方向的,一个是戏曲创作方向,一个是戏曲理论方向。这个是你进入学校后根据个人意愿来进行选择的。
国戏戏文系的考试一般分为一试、二试、三试。今年也同去年一样一试二试一起考,3月7日上午考叙事散文写作,下午考文艺常识笔试,三试面试放在3月11日进行。一试二试笔试一起考,刷掉的就是那些文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胸无点墨,就想考起名校,那是不可能的。国戏跟中戏一样老师都比较传统,喜欢文学积淀深厚、踏实沉稳的学生,如果你平时个性比较张扬,去考这两所学校的时候收敛一点。
一试:叙事散文写作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国戏的叙事散文考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像往年给你两个题目任选一题写一篇叙事散文(2006年题目《过年》《校园轶事》任选一题,不少于1500字;2009年《恩师》《我们之间》任选一题,不少于1500字)。而是给你一段文言文,让你根据文言文来进行写作。2010年武汉考点给了两篇文言文《陌上桑》《此地无银三百两》任选其一写一篇叙事散文;2011年《口技》2012年是根据《李贺传》选段写叙事散文;2013年从《班门弄斧》《诗经 氓》任选一篇写叙事散文;2014年根据没加任何标点的《买粉儿》选段写叙事散文。满分分值100分。
考试中,一般给出的这些文言文都是写人记事的,学生需要弄懂意思后续写这个故事(2014年将《买粉儿》丰富、扩展为一篇叙事散文),或者是写一个跟文言文有共同意义的故事(2013年《诗经 氓》),具体看题目要求。从历年考试来看,五十分左右是散文及格过关的成绩,八十多分就是高分散文。
实际上,国戏的叙事散文主要考察学生三点:
1、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2、故事写作能力
3、真实情感的表达能力
第一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学生只有顺畅的读完并了解所给材料的意思后,才不致于写作内容跑偏。而且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是每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你文学基础很差,也不爱读书,想通过上几天辅导班就能考上名校,平仄君劝你不要浪费家长的钱,另做打算为好。
第二点,故事写作能力。如果把叙事散文分为三档,拉开差距最大的就是故事写作能力。好的故事要有戏剧冲突,而且故事性要强,所写故事要真实可信、曲折波澜,吸引人读下去。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感情的比重要大于文笔功夫。满篇诗歌辞赋,华丽词藻,却没有一点故事性的文章毋庸置疑的是低分行列。
第三点,真实情感的表达能力。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是第三人称的文言文,最好用第一人称来进行叙事散文写作,这样能比较容易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故事叙述。虽然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散文写作,但这个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写一个朴实动人的故事才是最核心的。
散文写作参考练**篇目:
1、刘义庆《幽明录·买粉儿》沈既济的《任氏传》孟棨《本事诗·崔护》高启的《南宫生传》
李渔的《秦淮健儿传》明·宋濂《杜环小传》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2、《智子疑邻》《五柳先生传》《塞翁失马》《口技》《夸父逐日》《送东阳马生序》《共工触怒不周山》《核舟记》《狼》
二试:文艺常识
国戏的文艺常识也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文艺常识,偏重于戏剧、戏曲和文学。2014年考题,第一题是价值25分的10个填空题;第二题是大概分值15分的三个名词解释;第三题是分值为10分的文言文标点与赏析/断句与翻译,具体看题目要求;第四题是分值50分的两个论述题。(填空题与名词解释的总分值是40分,每年根据不同题目分值有所微调。)满分是100分,从历年考试来看,40分左右是及格分。
填空每年必考两个名言名句(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填空,一个电影常识,四个左右古代文学、戏曲常识,三个左右戏剧常识,一个现当代文学常识。2012年填空题考到的题目有昨夜西风凋碧树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下一句、《西厢记》、《倩女离魂》、南洪北孔、黄梅戏、易卜生、博马舍、莎士比亚、芥川龙之介。名词解释题目:金院本、曹禺、唐传奇、蒲松龄。论述题是《西厢记》中红娘人物形象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考过最变态的一个人物分析是陈最良。平仄君看到这个题目是眼前也是飘过无数个……
论述题大概是三类:一是经典戏曲赏析,二是经典戏剧赏析,三是经典文学作品赏析。
经常考到的作品如下:《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赵氏孤儿》《西厢记》《窦娥冤》《救风尘》《汉宫秋》《梧桐雨》《琵琶记》《拜月亭》《墙头马上》的或是艺术成就或是人物形象分析或是作品、人物类比;还有就是耳熟能详的老舍、曹禺、田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钱钟书、巴金等的代表作品等。
作为要考戏曲学院戏文系的考生,南洪北孔、临川四梦、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声腔、南麟北马、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纪君祥《赵氏孤儿》)、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国古代四大喜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李渔、孟称舜等是最最基本需要了解的。
三试面试:
面试包括编讲故事和考官提问。满分分值100分。
进考场后,考官面前会有四个信封,考生任选一个从里面抽取自己编讲故事的题目,五分钟准备时间,讲一个大概三分钟左右的故事。准备的时候会给你一个演草纸,可以写写画画,正式讲的时候最好不要拿稿纸。这个讲故事的关键还是要有情感和波澜。为了在最短时间编出好故事,所以最好是讲一个符合三一律的故事,情节简单一点,其中有细节点睛。故事题目有:十字路口、归燕、天涯若比邻、生日、短信、停电后、风雪夜归人、多病故人疏、漫卷诗书喜欲狂、千里姻缘一线牵、他乡遇故知、人逢喜事精神爽、慈母手中线、花好月圆人又散、年年岁岁花相似、重逢、等待、节外生枝、春去春又回……
回答考官提问的时候,三点最重要自信从容,真诚热爱,积极阳光。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对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态度。作为一个高中学生,不要在考试中动不动就批判这个批判那个,谁都不喜欢满身充满负能量的人。还有就是
你要自然流露出你对你报考这个专业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非常看重这一点。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专业,单纯为了考学来考这个专业,那你几本属于被刷的那一个。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家庭介绍,为什么要考这个专业,知道什么是戏曲影视文学吗?家乡剧种……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是想尽可能多尽快的了解你,不会故意刁难你,放松心态很重要。
2016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初试文常试题
一,填空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3.徐渭的杂剧《四声猿》包含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等四部作品
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
5.元杂剧《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梧桐雨》的作者是(白朴)《灰阑记》的作者是(李行道)
6.被称为“武生泰斗”的演员是(林玉昆)被称为“江南活武松”的演员是(盖叫天)7.易卜生的四大社会问题剧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8.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樱桃园》的作者是(契诃夫)《罪与罚》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9.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导演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 1.红娘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进一步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婢,从唐到宋的流传过程中她的地位也一直如此,自《董西厢》起,才对这个形象进行了成功的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2.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其中以文武开打、唱做并重的京剧《白蛇传》最有特色。最早的《白蛇传》,第一折戏叫《双蛇斗》,是用京剧、昆曲同台合演的“风搅雪”演法。青雄白雌。青蛇要与白蛇成婚,白蛇不允,双蛇斗法,最后白蛇战胜青蛇,青蛇甘愿化为侍女,姐妹相称,而后下山。该剧是清末名演员余玉琴(饰白蛇)、李顺德(饰青蛇)的拿手好戏。戏中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技艺,还置有砌末,并配火彩,此剧今已失传。
3.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三,标点与赏析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四,论述题
1.试论《墙头马上》的戏剧冲突 试析《占花魁》的艺术特色
2010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初试(武汉考点)考题
根据下列两则材料之一改编叙事散文,改编1500字以上。
1.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
想出了自认为最好 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
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 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 坑边的墙角上。
2009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初试(北京考点)考题
初试:命题写作《恩师》《我们之间》 任选一个
复试:文艺常识
1.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_____.________
2.柔石的代表作_____._______.3.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4.桃花扇的男主人公叫______.二.名词解释 4个
蒙太奇 脸谱化 海鸥 《无极》
三.赏析。400字
关汉卿的《单刀会》
四。评析 400字
谈宝黛之爱
谈关汉卿的创作
三试:面试
1.命题便讲故事
流程:跟着一个带考的学生去一个教室,然后抽四张卡片
发一张稿纸,准备十分钟,稿纸可以带进考场一边看一边讲
2.回答考官提问
为什么考戏曲学院?
怎么知道戏曲学院的?
家乡有什么剧种?会唱么?
2008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初试 考题
命题创作(故事写作):1 冰雪除夕夜
舞台
二选一进行创作。
2008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复试 考题
一、名词解释:关汉卿
二、简答题
1.简述“临川四梦”的故事梗概。
2.谈谈对下面这段唱词的理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三、论述题:比较《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2007年 中国戏曲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 戏曲文学方向 复试 试题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_____,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他先后发表了___,___,《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名作,由于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清丽的文笔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侧面,因此他被称为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60年代,年近花甲的沈从文转入文物考古、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____〉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二,_____,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悲剧。〈 _____〉是他剧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剧。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他把戏剧从19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代表作是。
三,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_____,字______。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主要著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 _ 》《_》《_》。《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创作出版
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等。
四,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_____。
《____________》,作者刘鹗。
〈孽海花〉作者_________。
五,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六十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相继走过了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是_____,欧。亨利,______。
六,古希腊三大悲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美狄亚》。
七,荒诞派戏剧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_______》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_________》(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二,名词解释(5分*4)
1.蒙太奇
2.《红与黑》
3.田汉
4.《赵氏孤儿》
三.简答题,写出元杂剧四大家的名称,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并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它们的主要情节。(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题,对以下两段台词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20分。
1.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白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冶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天地呀!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偎倚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可是他一点不像我的父亲,正像我一点不像赫剌克勒斯一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2.【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
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论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人物形象。(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他先后发表了《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名作。由于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清丽的文笔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同侧面,因此他被称为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60年代,年近花甲的沈从文转入文物考古、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2.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2),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悲剧。《啊.荒野》是他剧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剧。奥尼尔一生坚持不懈地革新戏剧艺术。他把戏剧从19世纪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成长。代表作是《榆树下的欲望》。
答案
3.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主要著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等。
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
《孽海花》,作者曾朴
5.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在六十年的时间里,文学史上相继走过了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底浦斯王发现自己就是“弑父恋母”的罪魁祸首。其悲剧的感染力特别使人震撼。也使“俄底浦斯情结”被后世心理学家当成了“恋母情结”的代名词。
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
代表作:《美狄亚》。写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子美狄亚不惜杀害自己的孩子复仇的故事。在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看来最早提出了妇女问题。
6.戏剧荒诞派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二.1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那么,这电影的基本元素——镜头,究竟是什么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么关系呢7我们知道,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镜头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效果就不一样。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说,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时问不同,又产生了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的长短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时,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联接力法,例如谈、化、划、切、圈、掐、推、拉等。总而言之,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说画面和音响是电影导演与观众交流的“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镜头和用镜头的组接来构成影片的规律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导演的“语法”了。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精通了“语法”,蒙
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内容和美学追求中往往呈现着千姿百态的面貌。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作为观众,应当怎样从蒙太奇的角度来鉴赏导演的艺术呢?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现在,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
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
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因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o又加,把一组短镜头诽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来连接,其艺术效果,同一组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来连接,就大不一样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院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的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排列和组合的结构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正、反,深、钱,强、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一事实,以前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排列的结果在质上(如果愿意用数学术语,那就是在”次元“上)水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我们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妇人——这是一个画面,妇人身上的丧服——这也是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可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而由这两个画面的对列所产生的‘寡妇’,则已经不是用实物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而是一种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见,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关于这个向题,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得到极大的启发:众所周知,炭和金刚石这两种物质。就其分子组成来讲是的相同的。但一个出奇的松脆,一个则无比的坚硬,为什么
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是因为分子排列(品格结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材料,由于排列不同,可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实在发人深思了。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也同样指出:“上—个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于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使象电火花似地发射出来。”可见这种“电火花”似的含义是单个镜头所“潜在”的为人们所未察觉的,非要在“组接”之后,才能让入们产生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我们所讲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这种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关系,也包括时间和空间、音响和画面、画面和色彩等相互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组接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等。
总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结构,在电影上,把这种连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实际上,也就是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段,再把一个个的小段组成一大段,再把一个个的大段组织成为一部电影,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神秘,也没有什么诀窍,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没有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对蒙太奇的说明与阐述了。
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考试戏曲导演考试题目
初试 :散文写作《我和你》和《恩师》
复试 : 一.1.()和()是 中国戏曲较早的演出形式。
2.《救风尘》中的主人公有()和()。
3.游园惊梦是明代传奇《》中的折子戏,断桥是 京剧名剧《》中的折子戏。
4.李渔的戏曲作品有《》、《》等。
5.无边落木萧萧下,()。露从今夜白,()。
6.《杜十娘投百宝箱》中的 男主人公是()。《胭脂》是清代文言小说集《》中的名篇。
7.老舍描写北京人力车夫的 小说有《》,其话剧代表作有《》。
8。柔石的代表作有《》《》。
9.《》是狄更斯的一部自传性作品,巴尔扎克的小说总名是《》。
10.托尔斯泰的 代表作有《》《》。
二.名词解释
1.司马迁,2,“荆刘拜杀" 3.《海鸥》 4,蒙太奇 5,脸谱化。
三,作品赏析
1,柳宗元《江雪》
2,关汉卿《单刀会》片段。
四,1,浅析关汉卿的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