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研究

2024-09-17

生理学研究(通用10篇)

生理学研究 篇1

授课教师:宋志民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医学(2)班 编写时间:2017年11月28日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及研究内容 授课学时:1学时

教学目的:1.掌握兴奋性和适应性、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2.学会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 兴奋性和适应性、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兴奋性、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式(多媒体)、自主、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授课方法及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与内容

导入新课:(5分)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25分)

一、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1、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一分支。医学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正常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3、生理学的研究任务: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4、学习生理学的目的:掌握各种生理活动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生理学实验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生理学实验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

四、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五、怎样学习生理学?

1、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医学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科学,因此必须强调严谨性。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不 怕吃苦、不怕劳累,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抱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当合格的医护人员。

2、如何学好生理学?

深刻理解 注重联系生活 逻辑推理 空间思维 重视实验 证实理论

要积极思维、不要被动思维、更不要拒绝思维。

学生课堂小结:(提问学生共同总结)(7分)1.生理学的概念

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3.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课堂思考题 试述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哪几个水平?(3分)回顾本节内容:(5分)作业:

1、预习内容 第二节 生命活动与环境

2、什么是生理学?

3、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

生理学研究 篇2

1 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

在经历长期反复痫性发作的癫痫患者的脑活检组织中,海马硬化是个常见的病理现象。此病理改变最基本表现是海马内神经元丧失,胶质细胞增生,和海马纤维发芽。另外,在多种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人们也发现了显著的海马苔藓纤维发芽。

所谓苔藓纤维发芽(MFS),就是一种神经的再生现象。海马结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轴突(苔藓纤维)又投射到了新的区域,即在齿状回内分子层(IM)和CA3区椎体细胞层、下锥体细胞层(起始层,SO)异常生长,发生了苔藓纤维突触重组。在正常情况下,颗粒细胞轴突(在透明层,SL)形成突触。而内分子层为颗粒细胞树突分布的部位,不受苔藓纤维的支配。

目前对于苔藓纤维发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是与癫痫引发的海马内神经元的缺失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即早基因起关键作用。即早基因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产物(如神经生长因子)发挥作用,促进神经元轴突发芽,导致神经网络突触重建。在慢性颞叶癫痫患者与多种点燃动物模型的海马区均可见苔藓纤维出芽,且有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蛋白水平及其营养活性均增加,并与苔藓纤维发芽率呈正相关,有学者认为颗粒细胞通常含有兴奋性氨基酸,发芽可能是颗粒细胞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并且由于突触重组打破了齿状回内兴奋-抑制平衡,引起长期反复的癫痫发作。

许多学者对多种癫痫动物模型的海马MF发芽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Okazaki等[1]刺激发芽的MF可使颗粒细胞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而未发芽的MF则不能引出颗粒细胞的EPSC,认为MF发芽形成的神经回路导致颗粒细胞的兴奋性增高与癫痫放电的产生和传播有密切关系。

MFS改变了门区及内分子层局部环路,在颗粒细胞间形成异常兴奋性联系,增加了发作敏感性从而促进癫痫的形成。MFS在颗粒细胞近端树突产生巨大的突触兴奋性,从而反复点燃,易化癫痫活动在齿状回的形成。由于癫痫脑神经髓鞘的广泛破坏,纤维间的绝缘性受影响,再加上神经纤维具有双向传导性及相对不疲劳性,导致某一兴奋在神经网络内不停的异常传导。海马结构的突触调整,构成密乱的反复兴奋性联系,激动信号在兴奋性联系中不断震荡、放大、增强,并向损伤对侧扩散,出现癫痫大发作。但由于MFS会同时和兴奋型神经细胞和抑制型神经细胞形成突触,使整个重建神经环路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这也是癫痫大部分时间不发作,小发作多于大发作的生理学基础,当发作起始部位所处环路兴奋型突触数量大于抑制型突触并且大于抑制作用时,这一相对稳定的平衡即被打破,诱发癫痫发作[2]。但迄今为止,MFS是对癫痫起抑制作用还是促进其易感性的形成仍有争议[3]。

海马内MFS导致的突触重组是癫痈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它对癫痫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被作为癫痫治疗的重要靶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并已证实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时可使神经细胞的兴奋阈值下降,神经活动过度而进一步诱发癫痫。并且星形胶质细胞还可以产生和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促发癫痫。另外,长期慢性癫痫发作引起星形细胞增生参与海马硬化将会影响大脑的正常生理调节功能,同样起着促进癫痫发作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营养物质传送者而起到保护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因此,星形胶质细胞被称为神经元营养的内通道。在细胞化学方面,星形细胞的特点是含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GFAP是存在于发育和成熟的星形细胞中的中间丝蛋白,是星形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另外,星形胶质细胞还是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代谢的必经场所,即GLu的形成和转化均可在星形细胞内进行[4]。但一般情况下,星形细胞内产生的谷氨酸很快转变为谷胺酰胺,后者释放到细胞外,被神经细胞摄取作为谷氨酸的前体和原料,故正常时星形细胞内谷氨酸含量很低。但在慢性癫痫的情况下。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害和死亡,使谷氨酰胺的摄取受到障碍而致星形细胞内谷氨酸含量增高,可引起细胞水肿,并可通过摄取和释放Glu、GABA而调节神经递质代谢,另外星形细胞在维持神经细胞离子平衡中也起重要作用,星形细胞上存在有Glu和GABA等一些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5],说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有着重要意义。

GFAP,分子量为50~52 kD,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中间微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两种形式存在于胶质细胞的胞浆,构成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内的胶质原纤维,参与形成细胞骨架,只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不含于其它胶质细胞,是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GFAP表达增加也是常用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标志,同时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表达增加也是一细胞增生过程。GFAP特异性表达于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常常用于标记损伤后胶质反应。脑外伤后活化的星形胶质增生是神经细胞损伤的一个标志,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肥大和增生,细胞增大,突起增多和增长。这种增生成为反应性胶质增生,是脑损伤后最常见的现象之一。GFAP的高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的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功能活动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6]。

3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

成年哺乳动物巾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两个神经千细胞聚集区,即侧脑室的麟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迁移与PSA-NCAM表达有密切关系。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是一类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功能的膜表面糖蛋自,主要有NCAM-180、NCAM-140、NCAM-120三种形式,在神经中具有介导神经细胞黏附,促进轴突生长,诱导神经细胞迁移以及促进神经环路形成等作用[7]。实验证实,神经受损伤后NCAM表达将增加,提示NCAM参与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过程。NCAM在神经元细胞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决定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建的可塑性分子标志物。而NCAM表达的过度上调则可能导致异常神经元环路的形成,继而引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NCAM参与突触可塑性有两个机制:(1) NCAM介导的细胞动力骨架动力的改变,涉及活动依赖性突触重建。N-黏附蛋白的胞浆区直接与Ankyrins(位于特异胞膜区的胞浆表面的Spectrin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相连。(2)为胞内信号系统,具体特点如下:胞内信号改变可反馈到突触后膜,通过NCAM-1调控细胞与细胞的黏附,迅速改变突触的结构和效能。胞内蛋白水解酶Calpain水解NCAM-1的胞内区,可较快地解除和重新组织突触的结构联系。使用相应的可溶性NCAM-1的抗体作用于神经元可触发许多第二信使水平的改变,继而产生级联反应,导致突触效能改变[8}。

脑缺血缺氧模型证实,短暂性全脑缺血后,海马颗粒细胞的NCAM表达增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I/R)后,在纹状体的室下区也可见NCAM表达增加,NCAM对神经再生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重塑[9]。在海人酸癫痫模型中,KA致痢大鼠海马中的NCAM表达增高,表明大鼠致痈后,海马被大量诱导生成,并发挥刺激轴突再生和促进突触重建的作用,形成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的兴奋性神经网络结构[10]。以往的实验证实,海马突触前后膜上存在大量(多唾液酸神经黏附分子)PSA--NCAM,在持续性突触生成和可塑性脑区均特征性PSA-NCAM的表达,这种表达在成年动物中低水平的,但在大鼠神经元损伤后,损伤远端PSA-NCAM含量增加,而一旦未损伤神经元的侧芽与周围形成新的突触,NCAM会再次下调,PSA-NCAM的含量与神经元修复的过程具有平行关系[11]。Ksper对敲除了PSA-NCAM基因的小鼠进行研究时发现由缺乏PSA-NCAM,神经细胞的迁移受到干扰,海超微结构出现紊乱,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受到影响‘12],出现认知障碍。

植物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生命的活动规律与机理、调节、控制以及环境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诸如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植物的物质代谢,以及被外界环境影响与调控的科学,是农业院校生物类、环境资源类、植物种植类等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多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科学。这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扎实,理论能力强,多为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材生。植物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21世纪高等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获取新知识、科研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等作为21世纪人才需求的基本特点。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教学知识成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新思维的表达。这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1.根据培养对象,修订完善教学实验大纲

上文提到,植物生理学的学生多为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材生,其日后发展道路多为生物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走向学术或研究类型的工作岗位。因此,在植物生理学的课程教学研究中,首先要选用优秀的教材。如国内王忠主编的教材,再辅以国际著名植物学家Lincoin Taiz和Eduardo Zeiger主编的、当今国际植物生物学领域重要的教科书Plant Physiology. 在教学内容上,要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强调研究热点问题,注重学识发展方向,如光合作用中的研究机理、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成化生理中的ABC模型、水分生理中的水通道蛋白、逆境生理中的抗性生理机制等。在教学手段上,要采用现代技术教学,如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双语课程教学的方式等。在实验教学中,在完成传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一些热点綜合性实验内容,如光合速率日变化观察、光合速率测定等。

优秀的教材和完善的教学实验大纲密不可分。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的基本指导文件,不同的学科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也要服从不同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要求。既要符合培养目标,体现教学改革精神,也要科学规范,易于教学和实施。如果一个教学大纲的制定完全不符合科目行情,那这个教学大纲就是白订,起不到研究植物生理学的作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又包括总的课时数和具体实验项目的教学需要课时数。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实验教学分为选学、必学、课外等几大类别。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反映出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动手能力,以及科研思维能力。

2.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

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大纲总体上要求基础性和创新性。基础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方法和课本上基础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学会利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根据教学大纲订立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情况,知识面层次的不同来确立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及应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个层次作为基础,是对后面学习的奠基。第二层次要求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学者不仅应该学会解决问题,更应该去发现问题。俗话说,学习是一个把书本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的过程。因此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是学习能力一个很大的提高。第三层次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进展较快,因此教材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各大院校的实验课程多年不变,实验课程陈旧,难以发展后续知识。针对这个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也是植物生理学科的重中之重。

3.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植物生理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与相关学科内容重复、交叉、超前滞后的现象,例如呼吸作用中的“呼吸代谢的途径”、“物质能量代谢”、“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和“呼吸作用的调节”等内容,与生物化学重复;矿质营养中一些内容与植物营养学内容重复;生长生理中,“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与植物学内容重复;“种子的萌发”以及“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与后续的植物育种学有部分重复。

植物生理学I和Ⅱ的开课时间多在大学第4学期,比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开课早,所以后开之课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植物生理学课程的理解,因此,怎样设置这些教学内容,节约时间、节约教学成本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的课时还存在课时较少与教学内容较多的矛盾,安徽农业大学进行学分制改革后,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将固有的本科教学2900学时缩减至2400课时,旨在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设计的能力,以及独立发展能力。在“重基础精专业、多开选修课”的指导思想下,为了减少学生的负担,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课时减少了35%。但是,随着现在科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迅猛发展,植物生理学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利用越来越少的课时,来传授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难题。

4.教学方法的选用

(1)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中,在短课时的弊端下,无论教师用何种教学手段,都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了解植物生理学的所有知识点,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植物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去独立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教学条件,用多媒体进行植物生物学的授课,可以更加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具体内容。如把示范和课件结合在一起向学生介绍操作方法和讲解教学要点效果要好得多。

(3)分组讨论,例如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可将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光合作用中,同一因素在不同类型的植物中,譬如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对它们的影响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设计实验。

(4)讲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要在实验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具体方面,结合学生问题进行精准细致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5.结语

植物是地球上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的主要生物,它们的生理活动对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农业上需要提高产量和质量,就要了解植物的生理活动;保护环境中,植物生理学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栽种植物防风固沙、净化水质等。最近的主要问题新能源的开发也需要利用植物生理学,可以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现在地球上转化太阳能最重要的途径。基于植物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成为了当代教师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国良.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09).

[2]姜永东,郭红霞,徐琼.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8,(01).

周敦颐理学心理学思想研究 篇4

心理发生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于揭示心理的属性和来源,在周敦颐的心理学思想中,也注意到心理学中的这个重要问题。周敦颐提出“理性命”三范畴,从本体论上把性和命联系起来,从而来解决“人是什么”这个理学的中心问题,也就是解决人的本质、本性与自我、心理等问题。所谓理,周敦颐虽然没有作全面论述,但他提出了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上值得重视的问题:在他的宇宙生成论中,他提出无极太极和二气五行范畴,实际上讲了精神同物质的关系,具有本体论的特征。所谓性,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本性,虽然在理学家那里主要被归结为人的道德本性或道德性,但他们也承认,人具有生物、生理等自然本性,是人所受于天者。心性是不可分的。心,一是指主体自身内在的道德本能或情感意识,即所谓“义理之心”、“本心”或“良心”,但也有直接指人的认识器官及其知觉、思虑等认识、心理功能及作用的涵义,即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万物,在于人禀五行之“秀”而为万物之“灵”,这个“灵”处就在于“心”,

而“命”则是指天所赋于人者,代表客观必然性。周敦颐在心理发生论上有“性命合一”的思想,即认为心之体即性之理,心的本体存在由其知觉作用而表现,体用性情是完全合一的,“命”之客观必然性与“性”之内在性在人身上得到了统一。

生理学研究 篇5

传统心理学的困境与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笔者在讨论了传统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基础上认为,时代精神、实证研究的缺陷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导致了传统心理学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存在价值、理论心理学发展的必要性、心理学研究中的整体系统观和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趋向等方面讨论了心理学发展的整合路径;最后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学的发展中,文化心理学应成为新视野.

作 者:白乙拉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刊 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2 31(3) 分类号:B842 关键词:传统心理学   心理学的新视野   文化心理学  

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篇6

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法的产生、法的发展、法的本质和特征等等,这些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法理学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第二,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法社会学包括:法与政治、经济、国家、道德、科学文化等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法对这些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反作用。第三,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法的创制、实施及实现、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违法与法律责任等。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是法理学研究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包括法哲学、法社会学和法的运作问题。

法理学研究的这三方面是法学最基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规律,这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是学习法学其它课程的前提。我们研究其它的部门法学必须要首先了解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这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贯穿于其它部门法中,所以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理学研究 篇7

1 运动生理学理论课教学

运动生理学理论来源于运动实践, 体育专业中的许多课程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又是重要的应用基础课程, 掌握了运动生理学知识, 就可以科学地指导运动实践, 对竞技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及全民健身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但如何能做到活学活用, 就要依靠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应用指导。

2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

2.1 实验课的开设内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体育学院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9年批准建立了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2011年秋季采购了第一批实验仪器, 2012年开始对本科生开设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体分为验证、综合、设计三种实验类型, 各种类型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同, 验证性实验, 如肺通气功能测定实验, 是对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关理论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综合性实验, 如最大摄氧量的测评,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运动生理学实验内容的更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近年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运动生理学教学计划相应进行了调整, 改革运动生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于在有限的学时内, 突出重点, 精选内容,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意识。根据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把重点放在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上,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内容根据实验仪器的更新情况每年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 通过氧自由基分析实验、血细胞实验、尿蛋白实验、心电图实验、血乳酸实验、心率监测实验、血压实验、反应时实验、体成分实验、视力视野实验, 让学生了解每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并结合教材充分理解所测试的生理指标的生理意义, 在随后的运动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们结合日常运动技能学习, 以每一个实验组为单位, 完成一个实验设计,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平时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实验仪器设备在进行运动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 并能够综合应用到技术课学习中, 使学生了解运动过程生理指标的监测方法, 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建立科学的体育学习思维。培养学生体育理论与技术综合学习的能力, 并激发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兴趣。

2.2 实验课的开设方式

运动生理学课程包括理论课56学时和实验课16学时。开设8个实验, 每个实验2学时, 由于每个年级专业学生人数不同, 如2009级和2010级学生, 每个专业学生都在100人左右, 理论课在阶梯教室进行, 可以容纳全部的学生, 而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只有6张实验台及有限的仪器设备, 只能容纳30人左右进行实验课教学, 因此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 只能将一次实验课的2个学时分成3个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40分钟, 将学生分成3个班, 每个班到实验室里上40分钟实验课程, 这样严重影响的教学效果。学生人数多, 课时少, 仪器设备总数少, 满足不了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实验技能的需求。因此, 在2014年进行了运动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将运动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分成2门课程进行开设, 按照班额进行排课, 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采取分组实验 (4-6人/组) , 然后互换角色, 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实验测定, 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使实验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为了提高运动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带动一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 指导一部分学生独立承担大学生科研课题。有利于从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3 实验课的开设条件

目前体育学院的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建设在学校的绣山实验楼B栋, 运动生理学实验室自2009年申报审批以来, 2011年12月采购教学仪器设备29.626万元, 有2台十万以上的仪器设备, 2012年9月采购基础设施4.814万元, 2014年5月采购教学仪器设备4.756万元, 实验室+准备室, 总面积108.9m2, 安装了水斗台、下水管、地漏, 能够确保采血、采尿时, 及时清洗, 避免污染产生安全隐患, 能够确保实验时血清试剂、氧自由基试剂、溶血剂、稀释剂、各种试纸的及时处理 (采用84消毒液, 进行稀释, 杀菌、焚毁) 。安装了空调和除湿机, 能够确保两台十万以上的仪器的正常运行 (运行环境温度25℃) , 采血也需要一定温度才能保证血液顺畅自然流出, 避免挤压造成血样的损坏。安装了理化板材质的实验台, 避免实验试剂对台面的腐蚀。

3 运动生理学教师的情况

学校共有运动生理学教师3人, 学历:硕士研究生1人, 在职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 本科生1人。职称:副教授2人, 讲师1人。运动生理学实验室负责人为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专业扎实, 课上课下随时对学生进行运动生理学专业知识及实验学习的指导。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 教师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 钻研教学方法,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前沿动态。

4 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情况

运动生理学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是专业必修课程, 而运动生理学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 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第二信号的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 因此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作为二本院校体育院系的本科生, 学生的基础较薄弱,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学科知识, 指导起来需要更有耐心, 多举例子,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动生理学专业知识。

5 大学生项目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们主动思考, 这样就可以为大学生主动申请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以解读文献的形式跟学生介绍如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 让有兴趣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 完成整个过程, 包括选题, 查阅文献, 撰写课题申请书, 确定实验方案, 联系被试, 预试验, 修改实验方案, 正式实验, 整理数据, 统计分析, 制作课题汇报幻灯等。教师大学生课题研究只起指导作用, 尽量尊重学生们的想法, 实验前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实验的可行性提些意见和建议, 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条件, 实验后对学生的数据分析、汇报幻灯的制作进行指导, 提出建议。

6 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

以评促建, 在2012年教育部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大背景下, 为了满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达到实验开设的要求, 实验室要有良好的运行和开放, 学校对体育学院实验室的建设有所改善, 使运动生理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开展了运动生理学实验课, 有一部分实验要借助体育保健学实验室的仪器完成。

7 小结

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让学生们充分掌握知识技能, 并能学以致用, 就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方针。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发展, 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风、学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的运动条件, 都是使运动生理学实验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要稳步发展, 提高应用价值, 多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让更多的学生不是机械参与, 而是活学活用, 要为学生们搭建更好的实验平台, 让学生们在运动生理学实验课中尽情地遨游, 掌握人体运动时生理指标变化的奥秘。

通过本研究, 剖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实验开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总结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经验, 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议, 为提高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实验效果提供改革依据。

摘要:为了改善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实验学习的效果, 对一所二本院校体育专业所开设的运动生理学实验状况进行剖析, 分析运动生理学对体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开设特点, 运动生理学实验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项目研究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 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与方法, 提高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大学生项目,体育专业

参考文献

[1]王晓慧, 娄淑杰, 张剑, 等.“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4) :134-135, 157.

[2]赵亮, 毕小晶.普通高校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7) :44-46.

[3]李焕春, 郝选明.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探索[J].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09.

[4]张慧, 蔡文丽.体育专业人体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10, 2:59.

[5]蒋丽, 苏全生, 殷劲, 等.运动生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09.

生理学研究 篇8

摘要:表面上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和运动生理学是两种不相干的学科。本文旨在论证前者何以能够借鉴后者。首先本文讨论了外语发音的机体活动本质,然后通过区别预置和非预置两种生命能力,揭示了外语语音教学与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提出了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借鉴运动生理学的理由。最后通过类比,阐述了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如何借鉴运动生理学理论。

关键词 :预置 ;非预置生命能力 ; 运动生理学 ;外语语音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10-0018-4

1.引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感叹如是。与贺所见略同,Payne发现,搬到费城附近普鲁士国王镇的孩子只有6岁前迁入,并且家里父母有该镇方言口音,其第二方言语音才能达到当地人水平。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同一语言不同方言语音尚且如此,外语语音学习则更难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上海人把英语“r”音老是发成“l”;武汉人又常常把“n”发成“l”。一个音素,舌头一卷一伸,有些人竟十几年也学不会。Larsen综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时说,孩子只有很小时候开始,多年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接触目标语,才能达到母语使用者水平。6岁以后开始的学习者,会达到流利交际水平,但典型的情况是最终其“口音”可辨。和母语语音学习相比,为什么外语或者更准确地说,第二语言语音学习如此之难?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试图揭示其中的奥秘,不同解释应运而生。迄今为止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角度提出的各种解释等理论得到了最为广泛关注和接受。我们认为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角度解释第二语言学习不仅对语言习得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拟从外语发声过程中人的机体运动的一个侧面,对外语语音技能学习与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其它后天运动技能学习进行类比,探讨外语语音教学为何可借鉴运动生理学研究成果,如何从中获得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思路,用于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2.借鉴运动生理学理由辩

发声语言学研究发现发音是在脑神经控制下,发音器官与身体多部位器官互相配合,协同动作实现的。要产生作为语言载体的声波,至少需要人体100多块肌肉直接、间接参与控制。(Akmajian,1984)语言发音在音素、音段、超音段各个层次上,都需要肌肉提供原动力,需要神经与肌肉精确复杂的协调来控制操纵发音器官。王德春(1997)引述Lenneberg时说,“正常说话速度是每秒钟14个音素,这就是说,大脑在一秒钟内要向有关肌肉发出14组指令”。而且“在说话过程中,发音不断变化,肌肉的收缩也不断变化,加上各条肌肉与大脑的距离不一样,因此,这些指令必须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次序和适当的速度发出”。反过来也就是说,肌肉要在一秒钟内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次序和适当的速度执行14组指令,完成14组动作。尽管人们对“大脑及各种神经结构如何启动控制整合语言活动知之甚少”(Clark & Yallop,1995:164),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就器官活动而言,就肌肉运动及其与神经系统协调而言,语言发音是典型的人体活动。不言而喻,既然发音是人体活动,也就理应受运动生理学一般规律的支配。因此外语语音教学研究也就有理由跳出外语教学学科本身,借鉴运动生理学,在学科交叉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理论实践武库。

首先借鉴运动生理学可以弥补目前外语语音教学研究方面的两个明显缺陷。

其一,可以弥补外语发音机理研究方面的缺陷。由于在发音过程中,喉下呼吸系统主要提供发音能量,语言声音的语音学质量基本取决于喉上声道部分,大部分语言声音的语音学描述主要涉及喉上活动(supraglottal activity)。(Clark & Yallop,1995 :16)受此影响,迄今为止,外语语音教学研究观察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以发音器官位置移动变化为中心的喉上发音器官活动。这种观察范围的局限造成了我们对发音机理认识的局限。例如我们至少忽视了这样一个非常直觉的问题 :喉上发音器官与喉下能量提供器官的协调直接影响外语发音质量、语流、语调。中国学生掌握不好英语语流、升降调,把dog[dCg]发成[dCgE]等问题都与喉上喉下器官肌肉协调动作有关。

其二,可以弥补发音器官活动与训练和技能养成关系研究方面的缺陷。由于我们对外语发音器官机体运动的本质认识不足,发音机体运动研究被发音心理研究所遮蔽。因此对于发音器官活动与训练和技能养成关系的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直观经验上,甚至是本能感觉上。譬如对于外语语音训练密度、强度与发音器官生理机理变化及技能形成之间的关系,尚无类似运动生理学中所做的系统的实验性研究。

我们说外语语音教学研究应该借鉴运动生理学,其理由不仅仅在于弥补上述两个研究缺陷,更重要的是这种借鉴基于运动生理学与外语发音教学研究对象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特征。为了阐述这种共同特征,本文拟比较两种生命能力。

众所周知,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其各种能力的发展进程呈现规律性的年龄制约。例如,人大约3个月会翻身,7个月会坐,12个月踉跄学步,6岁基本学会母语(即儿童大脑完成侧化时)……从现象看,生命进化选择似乎在人类机体内预置了一个生命发展程序。这个程序里设计了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所需的各项生存的必需能力,同时预定人在正常生命条件下,必然都会按预置指令循序自然地学得这些能力。这些能力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会自然激发习得,甚至可能不想学也会学会。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在这个程序范围之内按预置指令学得的能力称之为预置生命能力(preprogrammed life capacity),而把超出这个发展程序范围之外学得的能力称为非预置生命能力(non-preprogrammed life capacity)。按照这个界定标准划分,从其循年龄自然实现的程序化的共同特征和生命对其依赖程度来看,母语发音能力像坐、爬、弯腰、抬头、走、跑、跳等其它必需的生命能力一样,属于预置生命能力。相反,外语发音像跳高、武术、体操、杂技一样属于人的非预置生命能力。

对于这样的划分,我们也可以找到生理物质基础证据支持。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获得超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运动能力会在多方面引起超常的肌肉、骨骼、神经、循环等系统的生理机制变化。例如训练可以引起结缔组织细胞间物质的营养性肥大,使肌腱和韧带体积增大,从而提高他们的牵张力量。训练可使原有的肌纤维肥大,骨骼肥大。(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461、482)“学习过程似乎刺激有活性的(神经)突触的蛋白质合成,造成一个有选择的突触肥大。用某种方式重复某一动作,就能变成密码,并把记忆贮存起来,同时还能进行很准确的反馈。”(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104)尽管尚未见有关外语发音学习引起的生理变化的系统研究,但是人们还是发现了母语和外语学习在生理机制上的一些不同。例如在神经生理方面,“对失语症患者的观察和实验证明,言语障碍往往只涉及一种语言的能力,别种语言的语言能力却保持不变。这就是说,掌握每种语言都有特殊的神经机制”。(王德春,1997:138)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系统学家安德烈亚·梅凯利(谢培,2004)和他的同事发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会改变人大脑的组织构造。在那些会讲两种语言的人的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存在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多的灰质,而且这些人学语言越早,他们大脑中的灰质越多。大脑中灰质的量与他们掌握外语的熟练程度是相关的。一个人如果在35岁后学第二语言,他的大脑中也会发生解剖学上的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远远不如那些在儿童时期就掌握第二语言的人。他们的发现从解剖学角度印证了人的语言能力获得与生命发展进程相关。虽然在其它系统方面的不同未见生理解剖上的实验证据,但有些不同完全可以根据运动生理学做出推论。例如不同语言发音运用不同部位肌肉应该导致相应的生理变化。

不同的生命能力属性决定了母语发音和外语发音在学习过程与结果以及技能巩固和退化等方面本质上的不同。所有的正常人都能像学会一般意义上的走、跑、跳一样,自然地学会母语发音。学会以后可形成终生能力。而人们学习外语发音却像学习跳高、武术、体操一样,其过程一般是艰难的,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一旦失去练习机会,技能很快便会退化。前者易学,形成的能力显示出固化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人必需的预置生命能力,是人的生命自然发展的结果,只要你是人就能学会,生命机体就会保持这些能力;后者难学废用是因为它们属于非预置生命能力。这些能力超出了正常的生命自然过程本身,不是生命的必需机制,因而自然选择未将它们编入遗传密码,所以它们需要刻意地努力去学习,难学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因为其非自然性,其结果也难以达到自然造物的完美程度。

如果关于两种生命能力的解释正确合理,外语发音活动便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诸如走、跑、跳、母语发音等自然人体活动,而是与体操、武术、杂技等非自然人体活动具有天然的共性。研究对象都具有非自然人体活动的共同特征,是外语语音教学可以借鉴运动生理学的特殊意义所在,自然也是其特殊理由所在。即使退一步讲,不管关于“生命能力”的解释正确与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外语发音学习的确涉及学习神经、肌肉及发音器官的控制协调,也就毫无疑问应受运动生理学的一般规律制约。无论如何,运动生理学的一般性借鉴意义仍在。

3.借鉴运动生理学比

奥斯特朗和罗道尔(1977:6)认为运动生理学研究的重要目的就在于:(1)研究各种活动和环境对不同器官机能的影响;(2)研究身体在承受负荷时完成负荷的能力;(3)测定训练和适应等因素怎样改变这种能力。类比推衍,当我们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研究它对外语语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时,我们的目标可以指向:(1)研究各种学习活动和环境对与发音相关的器官机能的影响;(2)研究机体在外语发音时完成发音的能力;(3)研究测定训练和适应等因素怎样改变外语发音的能力;(4)最重要的是,研究运用上述研究成果指导外语发音教学的实践。

首先我们来讨论学习活动和环境对于发音相关器官机能的影响。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 :获得任何超过机体本身普通活动的运动技能,其实现过程都会引起相应器官机能改变。技能实现过程导致机能改变,机能改变又是技能实现的生理学上的物质基础。(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62;奥斯特朗、罗道尔,1977:463,P482)虽然我们目前不大可能在微观生理层次上实验性地研究外语发音对器官机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这里获得一个重大启示:既然技能形成依赖于器官机能的改变,我们发音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这个改变 ;我们就要研究实现这个改变的教学条件。比如针对不同的语言教学,如何实现口腔肌肉机能改变、如何实现神经协调生理机能改变、发音技能巩固退化生理机理何在、教学活动如何安排、教材如何编写等等。或者更具体地说,我们要针对诸如上海人学发“r”音,武汉人学发“n”音等学习任务,研究实现器官技能改变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与环境。

或许另一点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其非自然性机体活动属性,外语发音往往会对发音器官机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害。例如咽炎在外语教师群体中存在极高发病率。据笔者对两个学校的统计,外语教师咽炎发病率超过90%,其中两人基本丧失外语教学劳动能力。因此我们还应该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研究极限机体活动条件对发音器官的影响,促进外语学习生理卫生、外语工作者劳动生理卫生工作。

研究机体在外语发音时完成发音的能力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因为这项研究需要很高投入,需要跨学科协作。但是对于教学,它至少有两点意义 :一是它可能在生理上揭示人外语发音能力的极限,告诉我们人在这方面究竟有多大潜力,教学能实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最终确定人的外语发音能力之前,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可能是不确定的。二是动态地看,外语学习者的语际语(interlanguage)可能不仅反映的是心理认知过程或策略(Larsen Freeman & Long,1991:60),从发音来看,发音能力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反映的也是发音运动系统连续的生理适应过程。外语语音教学可以以这个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动态上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生理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见下文)

研究测定训练和适应等因素怎样改变外语语音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虽然目前微观生理学层次的测量可能尚难进行,但是宏观上在可控训练变量(如强度、时间、总量等)和训练效果之间建立相关还是可行的。但遗憾的是,即使这样可行的研究目前也是少见报告。

毫无疑问,上述研究可在多方面为外语语音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例如这些研究有可能为语音教学法评价提供新的维度。比如建立在刺激反应结构主义语言形成观基础上的听说法,因其所提倡的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主张错误应尽可能避免,有了错误要立即纠正等观点,近20多年来一直受到批评。(刘润清,1999:152)然而在运动生理学的观点看来,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快慢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度法则”有关。对强度小的刺激,条件反射建立慢,而在生理范围内较强的刺激(良性刺激),条件反射建立快(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44),而且生物机体在外界刺激下产生适应的过程,是在多次重复下逐渐产生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变化在教学与训练影响下,产生的适应性增强是在多次重复刺激作用下产生适应的过程。(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34)教师应把学生所犯错误的信息及时回授给学生,以纠正错误。(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63)可见如果我们把外语发音动作看作运动技能,对于语音教学,甚至很大程度上对于口语教学来说,听说法的基本原则与做法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目前国内外语培训市场上多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比如“疯狂英语”,都有着很深的听说法渊源。它们促销的成功虽然不能排除市场运作因素,但其教学模式本身的成功因素是不能排除的。如此,我们便有必要认真地重新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审视评价听说法。

再如运动生理学也可能从新的视角为外语语音教学法扩展提供借鉴选择。受各种科学、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刺激,运动生理学一直在致力于探寻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其社会资源的高投入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回报,比如根据训练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实验数据总结的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247),根据肌肉活动、动作结构、运动强度等特征分类的各种训练方法(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 :272)都可以为外语语音教学所参考。同样运动生理学为了巩固技能、防止技能退化,根据技能形成过程(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及自动化过程)提出的训练原则与方法也很值得借鉴。(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1986 :56)“穷”学科借鉴“富”学科倒也是一条节约之道。

总之运动生理学重视研究的理论与实验上的科学依据,其理论与方法成果外语语音教学虽然不能照搬,但参考借鉴必能获益。

4.结语

外语教学研究多关注语言学习的神经心理机理,或多或少忽视了发音的运动生理机理。有鉴于此,本文主要着眼于外语发音过程中发音动作实现的一个截段或者说一个侧面,讨论运动生理学在教学研究中的借鉴意义,未能顾及语言发生整个过程,难免片面偏颇,希望能以此引起更多的讨论批评。

参考文献

不详. 浅谈建构主义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http://www.daima.com.cn/LW/9/daima11718/

李倩.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教学. http://www.hnlhlxx.com/Article/print.asp?SelectID=42

研究管理学总结报告 篇9

外部效度的干扰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测量效度

试验中的前测可能使实验主体对于自变量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反应,并影响其在后测中的表现。当研究结果推广到未曾接受前测的总体中,便会产生误差。

2、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主体是否有代表性是外部效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研究实验中要在任何已知总体中找到真正有代表性的样本并非易事。实验主体一般都是自愿参与,多少受到某种利益或兴趣的驱使,同时,研究者也总是选取就近和便于合作的实验主体。由于这些主观偏好因素,从样本得出的结果推广到更一般的总体中,外部效度就可能有问题。当然,可以采取强制性安排实验主体,但这类受试者对参与实验缺乏兴趣甚至抵触,不一定会按实验引导的方向作出反应,在涉及人的管理研究试验中,要妥善选择自愿和强制实验主体。

3、实验环境效应

实验环境本身导致参与实验的人们失去“平常心”,而采取与日常不同的行为。实验环境具有一些需求特征,要求受试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求和研究者密切合作,以致受试者原本不愿去做的繁琐枯燥的事,在实验条件下却可能会认真去做,这就影响到实验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前述的霍桑实验就是在影响生产率因素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实验研究环境本身对研究主体产生的效应。

实验的需求特征和研究者的期望可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这就是实验环境造成的干扰,变量和干扰两者的影响容易混淆。为了减少实验环境的干扰,可采取“盲试”的办法,不让实验主体了解实验的意图和欲验证的假设,如果能让受试者感觉不到自己在被试之中,效果会更好。当然,从理论角度来说,被试者不应受蒙蔽,待试验后期应予解释清楚。

研究者由于对实验抱有主管期望,对符合自己期望的观测值较敏感,予以重视。反之,对不符合的则忽略或赋予种.种开脱性解释,让研究者自己也不知道实验主体谁属于实验组,谁属于控制组,不明白实验主体的回答是支持还是否定所期望的结果。

在运用实验法观测和发现变量间关联方面,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取得成果和积累的知识,远远超过管理领域。实验研究结果清晰、可信、可验证、可重复并能用科学语言来说明问题,这就是管理研究者渴望应用的一种科学观测方法。

实验法有不少优点。首先,实验研究者有独立自主性,可完全按照自己提出的的假设

来决定研究哪些变量、设计变量的属性和取值等,而不用完全遵守现实环境的“自然状态”。后述的其他一些研究方法,受现有数据和观测值的约束较多。其次,从时序角度看,实验法是序贯式研究。实验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按多个时期进行测量,得以研究变量的动态变化,而其他研究方法想问卷调查等,只有某一时刻的测量值,不能直接观测出一段时期内的变化。第三,实验法的耗费通常比其他研究方法要省,因为控制变量、样本数都比较小,而现场研究、问卷等方法的出差费、专访费用都比较大。

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 篇10

整体论的研究路线:把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内外一致的人格整体。力图通过对某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潜能和发展,把人生的意义、价值观、自由选择、潜能和责任等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通过某些外部表现的观察和分析来了解人的内部存在。存在的三个世界:组成生理和物理环境的内部和外部世界,或称周围世界;由他人组成的人际世界;人与自我和自我价值所体现的,潜能的自我内在世界。三个世界息息相关、互为条件,人同时存在于物-人-己三个世界中;它们不是分属三个不同的世界,而是人的三种存在方式。因此,若仅仅强调其中之一而忽视甚至放弃其他两种存在方式,则会妨碍人们对自我真实面目的理解。

为了认识人,我们必须努力体验别人的经验。这种放下任何理论,放下任何学派,对个人的直接经验进行探索,正是存在心理学的出发点,也是罗洛梅研究人的现象学倾向的方法。梅所主张的有关人的基本理论,都是以其临床经验为基础。可见,研究真实的人是梅心理治疗的基础。

罗洛·梅的心理治疗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关注人对现实存在及其生活意义的解释、理解和体验,在治疗中强调整体论、意向性和体验性。

存在是罗洛·梅存在分析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人的具体存在,即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存在。具体地说,人是具体的存在、此时此地的存在、1

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自由选择的存在、与死亡焦虑等非存在统一的存在和发展中的能动的存在。这种存在指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存在的能动性、觉知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罗洛梅的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使患者发现意向性,从而获得自己的存在感。在帮助病人或的存在感的过程之中,心理治疗者要体现理解性、在场性、体验性和信奉性四个原则:作为心理医生要理解患者在自身世界中的存在;治疗者要进入患者的心理场、理解患者的存在情景;使患者体验到自己的存在,这种体验包括一直到它的潜能和方向;使患者信奉自己选择的方向并为之献身、使之付诸实践。罗洛·梅“把愿望、意志和决心这三个不同的层面集合起来”,把他们看成是获得意向性的三个阶段通过愿望阶段、意志阶段和决心与责任阶段这三个阶段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从而也就找回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在罗洛·梅看来,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存在感的缺失容易导致人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不是由本能压抑所造成,而是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帮助病人认识和体验他自己的存在”。存在主义疗法主要关心的是了解来访者的主观世界,帮助他们有新的理解和选择。着重点在于来访者当前的生活情景,不是帮助来访者重新发现自己的过去。

直面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它鼓励人们勇敢的直面人生的处境(人生的焦虑和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接纳自己的生命现状,在接纳的基础上自我超越。

上一篇:汤河中心小学师德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自查组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