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理学疗法(精选3篇)
神经生理学疗法 篇1
面神经炎即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认为是面神经及组织发生特异性炎症水肿,使面神经在神经管内受压迫造成,多以一侧面颊筋肉迟缓为主要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病前多有受风寒或上感病史。中医学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真中风”等,俗称“吊线风”。并认为本病乃因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流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轻者治愈,重者疗效较差且疗程较长,甚至留下后遗症。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分期论治,辨证选方
本人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观察,把面神经炎分为急性期(病程2周内)、恢复期(2周至半年内)、后遗症期(半年以上),并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的不同,辨证选方。
1.1 急性期重在祛风解毒,通经活络
本病急性期系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脉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筋肌纵缓不收所致。《医林改错》记载:“若壮盛者,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症。”《内经》曰:“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正如前贤所云:“风为百病之长”,“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风邪为致病先导,四季皆可伤人,致病有发病快的特点,且多有兼夹,或夹风热,或夹风寒,尤以兼夹风热为多。此类患者口眼歪斜、言语欠清,多伴耳后乳突压痛,溢泪,塞食,漱口漏水,恶风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缓。其病机为络脉空虚,风热内侵,毒癖内聚,脉络不通,筋脉弛缓,故见诸症。治疗应以清热祛风、解毒通络为大法。方选银翘散加减:金银花30g、连翘30g、荆芥穗15g、薄荷15g、牛蒡子15g、黄芪30g、鸡血藤30g、丹参30g、川芎25g、防风12g、甘草6g。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穗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效,黄芪配鸡血藤、丹参、川芎有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兼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之意。如患者兼见恶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辨证属风寒者,可在本方基础上酌加羌活、独活、桂枝等药以协辛温散寒,舒筋通络之效。
1.2 恢复期重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此期患者因风邪外袭、毒痕未去,稽留经络,或因失治误治,面部经络气血进一步痹阻不通,导致气血津液循行失常,聚而成痰留而为瘀,可见口歪眼斜,塞食,漱口漏水,纳食无味,眠差,舌质暗,苔白腻,脉涩。故本期病机关键在于痰瘀阻络,治疗重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选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全蝎10g、僵蚕20g、白附子10g、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2g、红花15g、川芎25g、蜈蚣2条、白芥子10g、胆南星6g、甘草6g。方中全蝎、僵蚕、蜈蚣为虫蚁血肉有情之品,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搜剔络中深潜之风邪,合白芥子、胆南星共凑祛风化痰之功,黄芪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有益气活血通络之效。
1.3 后遗症期重在滋补肝肾,养血通络
此期患者可部分遗有面肌挛缩或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此期患者病程已久,邪祛本虚,故病机关键多为肝肾亏虚、血虚失养,治疗乃重在滋养肝肾,养血通络。方选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炒山药30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川芎25g、川牛膝25g、白芍25g、赤芍25g、制首乌15g、天麻12g。本方经临床验证,对损伤的面神经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2 针灸疗法,综合治疗
在急性期不宜使用针刺治疗,因其会激惹病变神经,加重神经组织的水肿,延缓水肿的消退,从而影响预后。而急性期过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开始改善,为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肌肉的收缩,此时可给予患侧针灸治疗,并可用电针刺激,通电量以耐受为度,局部中等刺激,远端强刺激。针刺取穴:地仓透颊车、攒竹透丝竹空、阳白、四白、头维、牵正、翳风、颧、合谷、足三里。患侧加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电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20min;并每隔3d取健侧头维、太阳、地仓、颊车等穴位电针1次。恢复期可应用按摩患侧面部每日2次,每次10min,有助于改善循环,促进神经修复,防止面肌萎缩、挛缩具有很好的效果。
3 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在急性期给予足量的激素冲击治疗,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水肿的吸收,减轻面神经的受压,改善缺血状况,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一般给予泼尼松30mg,每日晨起顿服,1周后逐渐减量,用药时间约为10d。对于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可适当减量,并加大原发病治疗药物的用药量。另外,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 L,静脉滴注1次/d,连续7~14d,以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给予肌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0.5mg、维生素B6 30mg、辅酶Q10 10mg,1次/d,用药约14d,以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助神经功能的修复。此外,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以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等。
4 讨论
临床上根据以上治疗原则,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且明显缩短了病程,基本上阻断了进入后遗症期的机会。为患者解除了疾病折磨的痛苦。
指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62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男37例, 女25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62岁, 平均 (42.5±12.7) 岁;病程15~64 d, 平均 (34.39±14.15) d。
1.2 诊断标准
由我院1位中医师和1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双盲诊断, 两者诊断一致时, 即将该病例入选。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心悸及食欲不振, 注意力不集中等。经头部CT/MRI检查、内分泌系统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1.3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辩证, 神经衰弱多指心脾两虚, 心肾不交, 肝气瘀滞等证。因此我们选用下述穴位进行指针疗法治疗:
1.3.1 头颈部
(1) 以两拇指呈“八”字型点按喉头旁的人迎穴。 (2) 以双手合掌, 用掌尺侧面叩击印堂。 (3) 用中指点按百会, 再用五指点按头部膀胱经、胆经、督脉经等4~5遍诸穴 (从前发际后到后发际) 。 (4) 用中指点旋两侧太阳穴、点按晴明、丝竹空及颞胆经诸穴。 (5) 示、中指拨下颌骨下缘。 (6) 拿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 前、中、后斜角肌。
1.3.2 胸腹部
点弹胸部两侧的中府、神封、灵墟, 神藏及任脉的中脘, 关元穴。
1.3.3 四肢部分
(1) 上肢:点拨极泉, 拿肱二头肌, 点拨合谷, 神门穴。 (2) 下肢:拿脾关及股四肌, 点拨委中, 拿腓肠肌及跟腱昆仑穴、解溪、三阴交穴。 (3) 做完上下肢后返回点拨腋下极泉双穴。
1.3.4 腰背部
单手四肢并拢, 用四指尖端从上到下分别点按两侧脊穴和两侧膀胱经4~5遍, 最后拿风池和肩井穴, 双示指点弹双贤俞穴, 手法结束。每日按摩上述穴位1次, 以6次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2~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 工作及生活无明显不适, 随访6个月未复发。显效:大部分症状消失;有效:部分症状消失;工作及学习或情绪紧张时仍觉不适。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1,2,3]。
2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 经2~3个疗程的治疗, 痊愈27例, 好转32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
3 讨论
指针疗法是我国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 是指以手指代针, 在一定穴位运用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3]。主要是按照一定的经络走行, 以快速有效的手法刺激全身上下十四经脉, 使其“经络所通, 主治所及”, 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之功效。指针疗法在我国流传已久。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里有“令爪其病人人中, 取醒”以救猝死,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法》卷十记载有“掐揉按穴”之法, 其中医案中记载有腰痛之甚用指针治疗的病例:“性畏针, 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泻之法”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指针疗法的基本手法可分为揉、扪、啮合切四种基本手法。揉法是指用拇指或中指尖端, 按穴位作环形揉动的一种手法。揉动时手指的尖端要吸定皮肤, 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作一圆形转动。扪法是指用手指扪按前穴或身体一定部位, 将手指端深深按压皮肤, 其中有单指法和双指法之分。捏法是指用两个手指对称捏压穴位。切法是指用拇指甲切按俞穴。指切时用力要轻而缓慢, 尤其在压痛处更应该注意, 尽量避免切处剧烈疼痛。指针疗法融针灸、按摩于一体, 简便易行, 安全可靠、无创伤。并能避免晕针以及减少医疗成本, 具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祖国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多由思虑伤脾, 脾失健运, 生化之源不足, 以致心血亏虚, 心神不安, 或心胆素虚, 惊恐伤神, 心虚不安, 或久病伤阴, 水不济火, 心肾不交所致[1]。中医多将神经衰弱分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气瘀滞等症。针对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气瘀滞等症特点, 我们选用下列穴位进行指针疗法。在头颈部, 我们选用人迎穴、印堂穴、百会穴[4]、太阳穴, 以达到镇静安神, 开窍宁神, 疏风散热, 解痉止痛之功效。在胸腹部, 我们选用中府、神藏、灵墟、神封等穴, 以达到清宣上焦, 疏通肺气, 解除胸肋胀满、心慌、虚脱等症。在腰背部, 我们选用夹脊穴、风池穴[4]、肾俞穴等, 以达到调理脏腑, 通利筋骨、明目聪耳之功效。在四肢, 我们选用神门穴[1]、合谷穴、脾关穴等穴位, 以达到舒经活络、宁心安神、清头明目、调理肝肾等效果。
62例患者经过指针治疗2~3次, 就多能改善睡眠。指针治疗6~8次就多可改善胃肠功能, 头痛、失眠、健忘等症消除或明显缓解。但有3例经2~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停止给予指针治疗。因此, 指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 而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痛苦, 治疗费用低廉,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敏.针刺治疗神经衰弱5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06, 28 (11) :853.
[2]曹振爱, 苗志学.芪杞汤治疗神经衰弱60例[J].陕西中医, 2005, 26 (7) :671.
[3]黄晓蓉, 何宇生, 董国良, 等.指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1) :2489-2491.
神经生理学疗法 篇3
关键词:神经衰弱,综合疗法,疗效
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时出现神经衰弱的患者也逐渐增多。神经衰弱是一种以精神容易兴奋和疲劳,会造成精神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性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并非来源于躯体性疾病、脑部器质性疾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1]。神经衰弱常见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心理辅导等[2,3]。本文通过药物结合物理、心理的综合疗法对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符合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神经衰弱患者60例,均经CCMD-3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1~43岁,平均30.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1~41岁,平均30.3岁,平均病程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2~43岁,平均31.2岁,平均病程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劳拉西泮2 mg治疗,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并辅助心理治疗。本研究采用个别心理治疗法,每周1次,每次40 min,8次为1个疗程,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病因及情绪情况,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放松训练,主要采用劝导、说服、启发、同情等手段帮助患者认识问题,寻求解决疑难、摆脱困境的途径和方法,树立生活信心,克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方面的波动,保持乐观态度,从而摆脱困境。治疗2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
1.3 评价标准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来判断和评价治疗效果。具体疗效评价标准为治愈:用药7 d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2周内其他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2个月内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用药7 d内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周内其他症状得到改善,2个月内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2周内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周内其他症状得到改善,2个月内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无法达到上述评价标准。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神经衰弱的的发病机制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情绪易激惹、烦恼、紧张,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4],且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精神疾病,但病前可有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目前对于神经衰弱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神经衰弱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内抑制过程弱化。内抑制过程减弱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相对增高,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强而迅速的反应,从而使神经细胞的能量大量消耗,使患者表现为容易兴奋,又易于疲劳。另一方面,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其调节和控制皮层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也减弱,从而出现各种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
3.2 神经衰弱的诱发因素
引发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为素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心理辅导和干预,可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转变神经衰弱的精神状态,使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希望,往往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5]。本文通过药物、物理、心理辅导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可缓解和治疗神经衰弱的症状,通过心理辅导可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缩短恢复时间。
3.3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可通过不同频率的刺激对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r TMS是一项新的神经生理技术,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多种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研究认为,磁刺激仪的电容器瞬时放电,电流通过线圈,产生强而短暂的磁场(1~4 T,依线圈的形状和大小而不同),该磁场能几乎无衰减穿过头皮和颅骨到达大脑皮质,并在周围组织中感生与线圈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从而激活邻近的可兴奋组织(神经元、轴突、肌肉)[6],改变后者功能。本研究采用HX-C型变频式经颅治疗仪,用低频变频式重复性交变电磁治疗技术,通过治疗帽中多个电磁发生器,输出特定能量的变频交变电磁对大脑多个功能区同时进行磁刺激,根据生物组织磁导率基本一致的特点,电磁可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在脑内生成感应交变电场,感应电场能使细胞带电,增加血液循环和加快携氧能力,感应电场能够调整细胞内分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从而对脑细胞和中枢神经实现磁电综合干预的效果。
3.4 心理状态调节
对神经衰弱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应使其养成起居有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活动也可作为调节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方法。
总之,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成丽玲,胡月,鲍英善.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4(6):37-38.
[2]龚济周,李琼,张建勇.神经衰弱43例综合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5(6):109-110.
[3]徐永文,夏淑艳.针灸治疗青少年严重神经衰弱32例分析[J].吉林医学,2006,27(6):590.
[4]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08.
[5]李智生.大学生神经衰弱385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3(27):269-270.
【神经生理学疗法】推荐阅读:
神经生理10-08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08-02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习题06-27
疼痛的神经阻滞疗法10-26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06-05
神经反馈06-05
神经发育06-06
神经成像07-10
耳蜗神经07-29
神经发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