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指标

2024-10-18

神经功能指标(精选7篇)

神经功能指标 篇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类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而其血清中与神经功能相关的指标也处于明显异常的状态,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治疗方式对此类患者上述血清指标的影响程度[1,2]。本文中我们即就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的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3.5±8.0)岁,糖尿病病程7.6~20.2年,平均病程(12.1±2.5)年,MDNS评分结果:轻中度20例,重度8例。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3.7±7.7)岁,糖尿病病程7.7~20.5年,平均病程(12.4±2.4)年,MDNS评分结果:轻中度20例,重度8例。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与MDNS评分结果比较,P均>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主要为给予控制血糖、改善神经功能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以甲钴胺治疗,以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治疗4周。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周及4周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NSE、GFAP及S100B)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检验软件为SAS6.0,数据检验方式涉及χ2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7.37±2.33)μg/L、(8.30±1.44)ng/L及(0.46±0.07)ng/m 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7.41±2.30)μg/L、(8.32±1.39)ng/L及(0.45±0.08)ng/m L。

治疗后1周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5.26±1.97)μg/L、(6.09±1.11)ng/L及(0.32±0.05)ng/m 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2.65±1.52)μg/L、(3.24±0.75)ng/L及(0.19±0.03)ng/m L。

治疗后4周对照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3.81±1.63)μg/L、(4.79±0.85)ng/L及(0.24±0.04)ng/m 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分别为(10.31±1.38)μg/L、(2.23±0.39)ng/L及(0.11±0.02)ng/m L。

治疗前1d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1周及4周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糖尿病的临床并发症较多,而周围神经病变即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此类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是其重要的治疗及监测方面。而临床中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较多,其中NSE、GFAP及S100B即是其中敏感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在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态[3,4,5,6,7,8],因此对此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于上述三类血清指标表达水平的降低是重要的干预方面。本文中我们就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甲钴胺治疗的患者较未应用甲钴胺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控制效果,即患者治疗后1周及4周的血清NSE、GFAP及S100B处于相对更低的表达水平,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甲钴胺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因此认为其对于本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周及4周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比较,P均>0.05,而治疗后1周及4周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甲钴胺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因此认为其对于本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清神经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古伟奇.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504-1505.

[2]尚彩红,张青青.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13-114.

[3]潘琳琳.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2):52-53.

[4]王玉秋.两种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本—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0):45-46.

[5]韦丽,张建军.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57-160.

[6]孙宝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34.

[7]韩世华.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2016,11(1):87-88.

[8]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

神经功能指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外伤性癫痫治疗组) 20例和观察组 (常规治疗加拉莫三嗪治疗组) 20例。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 男性12例, 女性8例, 年龄14~59岁, 平均年龄 (33.4±6.6) 岁, 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12例, 脑挫伤5例, 其他3例。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 男性13例, 女性7例, 年龄14~60岁, 平均年龄 (33.7±6.5) 岁, 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12例, 脑挫伤6例, 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颅脑损伤类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癫痫治疗干预, 包括给予早中期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家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 首先给予患者每天应用25 mg, 用药1周后每天加量25 mg, 当用药剂量每天在50 mg以上时, 每天用药次数分为2次。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时的神经功能相关血清指标 (NSE、S100B及MBP) 进行检测、统计及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涉及的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及方法分别为SAS6.0及t检验、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19.31±2.58) μg/L、 (0.68±0.12) ng/m L及 (3.34±0.32) μg/L, 观察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19.33±2.55) μg/L、 (0.67±0.14) ng/m L及 (3.35±0.30) μg/L。

治疗后1周对照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17.20±2.24) μg/L、 (0.59±0.10) ng/m L及 (2.98±0.27) μg/L, 观察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13.51±2.07) μg/L、 (0.30±0.06) ng/m L及 (2.15±0.18) μg/L。

治疗后2周对照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14.82±2.14) μg/L、 (0.52±0.09) ng/m L及 (2.50±0.24) μg/L, 观察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9.46±1.88) μg/L、 (0.21±0.04) ng/m L及 (1.80±0.16) μg/L。

治疗后4周对照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12.04±1.92) μg/L、 (0.34±0.05) ng/m L及 (2.04±0.17) μg/L, 观察组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分别为 (7.15±0.93) μg/L、 (0.11±0.02) ng/m L及 (1.35±0.12) μg/L。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B及MB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而治疗后1、2、4周时观察组的血清检测水平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的检测水平,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外伤性癫痫对广大患者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 临床对于本病的防控及诊治重视程度均极高, 众多关于本类疾病的研究中, 对于本病发病过程中机体较多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也并不少见, 研究普遍认为, 此类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 尤其是发作期间的神经功能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异常状态, 而NSE、S100B及MBP作为有效反应神经功能状态的指标, 其在此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地反应中具有较高的价值[2,3,4,5]。本文中我们就拉莫三嗪对外伤性癫痫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及探讨, 以了解拉莫三嗪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 结果显示, 加用拉莫三嗪治疗的患者较未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的患者在控制患者的上述血清神经功能指标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说明其对于此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 对于疾病的控制效果也较为明显。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拉莫三嗪对外伤性癫痫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 对于改善患者的癫痫疾病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章晓富, 陈瑛, 高慧丽, 等.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 27 (1) :50-52.

[2]陈彦军, 王琼, 闫欣, 等.拉莫三嗪干预颞叶癫痫发作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电子版) , 2015, 5 (1) :23-26.

[3]周善之.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 (20) :22-24.

[4]郭影, 薛维爽.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2) :150-151.

神经功能指标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心血管反射试验,心率变异性,心率振荡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 (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 DCAN) 病变是糖尿病 (DM) 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时, 其病变往往为不可逆性的, 在临床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 因此是严重影响DM患者预后的并发症。目前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诊断在临床上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诊断标准, 即“金标准”[1]。临床上常用的多种诊断方法如: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心率变异性分析 (HRV) 、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 分析、影像学方法 (核素显像) 等, 各有其优点及局限。在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指标:窦性心率振荡 (HRT) , 是一项无创的心电学指标。最早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病死率的预测。该指标提示的也是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是否受损[2]。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高危患者中也有一定的意义。在DM人群中检测该指标, 分析该指标在DM人群中的意义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DM患者85例, 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2型糖尿病, 其中男65例, 女20例, 年龄48岁~83岁 (65岁±21岁) 。入选标准:已知糖尿病病程在2年以上。目前血糖控制良好, 空腹血糖≤10.0 mmol/L。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②有临床症状的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③有症状的自主神经病变;④糖尿病肾病;⑤合并甲状腺相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⑥处于感染发热期的患者。⑦在Holter检查中有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⑧服用可能影响HRV或HRT的药物, 如β受体拮抗剂及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等。在85例患者中由38例通过心血管反射试验诊断为心血管反射试验阳性 (DCANS+) 组, 其他47例通过心血管反射试验诊断为阴性 (DCANS-) 组。两组患者年龄、吸烟例数、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等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首先采用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方法 (Ewing评分方法中的三项检查方法) 进行评估。Ewing评分值≤1 h为DCANS-, Ewing评分>1 h为DCANS+。上述检查均在清晨空腹, 静卧后描记Ⅱ导联心电图。嘱患者深呼吸 (每分钟呼吸6次) , 计算平均心率差, 称为呼吸差。随后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 计算Valsalva动作前后R-R间期之比, 即Valsalva动作指数。由卧位血压到立位血压的即刻变化为体位性血压改变。

1.2.2 HRV方法分析

动态心电图检测采用GE Medical Systems 公司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 选用7条导线的三通道双极导联。每例患者要求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监测期间日常活动, 并按要求填写日记。HRV指标分析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R-R间期的标准 (SDANN) ; 5 min心搏间期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rMSSD) ;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个数的百分比 (PNN50) 。频域指标:分析低频 (LF, 0.04 Hz~0.15 Hz) 及高频 (HF, 0.15 Hz~0.4 Hz) 成分, 计算出2 hHF、LF等的平均值参与分析。

1.2.3 HRT分析方法

HRT指标测定符合分析 HRT 的室性早搏标准:单个VPC, 不是人工伪差, 或QRS波的错误分类等;VPC 的偶联间期≤80% , 代偿间期≥120% ;VPC 前后一定是窦性心律, 而不是心律紊乱, 且至少持续20个R-R间期以上;每例患者有符合上述标准的VPC每24 h≥10个。计算机分析软件自动分析出24 h所有的VPC, 自动计算出震荡初始 (Turbulence onset, TO) 和震荡斜率 (Turbulence slope, TS) 值。TO<0、TS>2.5 ms/RR定义为正常, 并采用HRT评分:TO<0、TS>2.5 ms/RR各定义为1分, 一项不达标为1分, 2项异常定义为0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统计软件 (SPSS10.0 for Window)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秩和相关系数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Ewing评分比较

DCANS+组、DCANS-组Ewing评分值分别为 (2.53±1.28) 分、 (0.25±0.32) 分,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24 h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指标及心率振荡指标比较 (见表1)

2.3 DCANS+组TS与Ewing评分、HRV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在DCANS+组患者, TS与Ewing评分值呈显著负相关, 与HRV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就程度而言, TS与Ewing评分值的相关性最强 (r=-0.523, P<0.01) 。往下排列分别为LF、rMSSD等。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 确定TS在该组患者中的界值, 发现当TS为2.9时, TS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来说其敏感性为90%, 特异性为71%。曲线下面积为0.888 (95%可信区间为0.758~0.926) 。详见表2。

3 讨 论

Ewing等[3]总结的一系列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反射试验被认为是在1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靠的心脏自主神经检查的手段。其方法简单易行、无创且无须复杂仪器设备, 目前仍在临床上使用。但存在着局限性, 如需要受试者积极主动配合、完全手工操作, 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属半定量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检测的心动周期少, 假阴性高。HRV指标是反应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组指标, 该组指标通过测定连续正常QRS波群周期之间变化的变异系数, 从而反映心率的变化[4]。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一般认为频域指标可以敏感、精确、定量分析自主神经的功能。在糖尿病人群中HRV被认为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最早期定量指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的严重性。故最近的ADA指南中认为HRV是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首要检查手段[4]。并且认为该指标与病情的变化有明确的相关性。但随着众多研究发现, 该组指标众多, 影响因素多, 尤其是药物, 随着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 越发弱化了HRV在临床上的诊断意义。因此到目前为止HRV分析并没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5]。

HRT是近些年在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新的指标, 目前认为HRT是反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可靠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先加速, 随后发生窦性心率减速的双相涨落式变化。由两项指标组成即TO、TS[6]。TO是指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加速, TS是指室性早搏后窦性减速。迷走神经反射认为是产生这种双相涨落的原因。由于HRT的指标较新,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统一的标准。通常认为TO<0、TS>2.5 ms/RR为正常。而有些研究认为在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后患者其敏感性并不高, 阳性预测价值也就在30%左右。因此如何利用该指标,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6]。本研究主要观察2型糖尿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根据Ewing评分得到的阳性结果与糖尿病的病程有显著的相关性。阳性组的HRV指标及HRT指标中TS降低更加明显, 也就意味着心脏自主神经更加紊乱。

Konduracka等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TS是有显著下降的, 但TO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本研究中也发现, 两组2型糖尿病人中, TO值也是无差异的[7]。目前的解释是认为TO反映的是初始的加速, 这种表现可能的解释是交感神经活跃或迷走神经抑制引起, 而影响TO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交感神经占主导, 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时往往交感神经损伤要偏晚些, 因此该指标未受影响。而TS与其相反, 其主要是受迷走神经影响, 因此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早期可能就受到了影响[8]。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中发现HRT的2项指标在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检测中, 仅有TS是降低的, TO变化往往不大[8,9]。本次研究中所有的HRV及HRT的指标中, TS是与标准心脏自主神经反射试验相关性最强的指标。

HRT主要的局限是该组指标要求必须在窦性心律且必须要求在室性早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可分析。本研究中共入选了120例患者中有35例糖尿病患者在Holter中无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未达到测定要求而排除。这35例患者中有2例通过心血管反射试验考虑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在排除这些局限, 认为Holter记录HRV、HRT等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或三者结合, 早期诊断及干预。

参考文献

[1]Vinik AI, Maser RE, Mitchell BD, et al.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J].Diabetes Care, 2003, 26:1553-1579.

[2] Maser RE, Lenhard MJ.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due to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nsequences, and treatment[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5, 90:5896-5903.

[3]Ewing DJ, Martyn CN, Young RJ, et al.The value of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functiontests:10years experience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 1985, 8:491-498.

[4]Valensi P, Paries J, Attali JR.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Influence of diabetes duration, obesity and mi-croangiopathic complications.The French Multicenter Study[J].Metabolism, 2003, 52:815-820.

[5]Ducher M, Cerutti C, Gustin MP, et al.Noninvasive explora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Four reliable methods for diabe-tes[J].Diabetes Care, 1999, 22:388-393.

[6]Camm AJ, Malik M, Bigger JT, 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J].Eur Heart J, 1996, 17:354-381.

[7] Guzik P, Schmidt G. A phenomenon of heart-rate turbulence, its evaluation, and prognostic value[J]. Card Electrophysiol Rev, 2002, 6:256-261.

[8]Lin LY, Lai LP, Lin JL, et al.Tight mechanismcorrel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turbulence and baroreflex sensitivity:Sequential autonomic blockade analysis[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2, 13:427-431.

神经功能指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78例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临床资料, 均属于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Ⅱ~Ⅲ级;均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等疾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4]。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两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18, 年龄71~88岁, 平均 (78.60±9.27) 岁, 体质量41~69 kg, 平均 (56.82±7.93) kg;研究组男女比例25∶14, 年龄74~86岁, 平均 (78.09±9.63) 岁, 体质量42~68 kg, 平均 (57.21±7.80) kg;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研究组以0.02 mg/kg、0.2~0.3µg/kg舒芬太尼及1~1.5 mg/kg丙泊酚行诱导气管插管, 成功后取侧卧位, 以穿刺针连接周围神经刺激仪行坐骨+腰丛神经阻滞, 于穿刺点行局麻, 穿刺针刺进皮肤后进行神经刺激仪电流调整, 当电流为0.2~0.3 m A仍可引发坐骨神经与腰丛阻滞时, 提示接近神经, 回抽无血后再推注局麻药, 35 m L0.75%罗哌卡因+20 m L 2.5%氯普鲁卡因+15 m L 0.9%氯化钠形成70 m L混合局麻液, 30 m L注入坐骨神经, 40 m L注入腰丛;以微泵注0.05~0.8µg/ (kg·min) 瑞芬太尼, 60~100µg/ (kg·min) 丙泊酚行全麻维持;肌肉层缝合时停止微泵, 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350 m L时让患者睁眼, 抬头>4 s后行气管拔除。对照组全麻诱导同研究组, 以微泵注0.05~2µg/ (kg·min) 瑞芬太尼, 60~120µg/ (kg·min) 丙泊酚行全麻维持, 间断加入顺苯磺酸阿曲库胺, 后续处理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麻醉前 (T0) 、麻醉诱导后 (T1) 、气管插管时 (T2) 、术中 (T3) 及拔管时 (T4) 心率 (HR) 、舒张压 (DBP) 及收缩压 (SBP) 变化;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术后并发症[5,6]。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同一指标对比, &P<0.01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

两组T1HR、DBP、SBP等指标较T0均降低, 且对照组T2、T3HR高于研究组, T3、T4HR、DBP、SBP及T4时DBP、SBP均高于研究组 (P<0.01) , 见表1。

2.2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

研究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 2例谵妄, 3例苏醒并拔管后需要口咽通气道, 总并发症17.95%;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龄患者机体免疫力、代偿能力及系统循环较差, 全身各脏器功能亦存在不同程度衰退, 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糖等基础性疾病, 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出现较大波动, 再加上麻醉、手术刺激, 可引发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 从而影响手术安全性与患者健康[7,8]。传统临床多采用单纯静脉全麻进行高龄患者手术麻醉, 该麻醉方案能够抑制下丘脑对大脑皮层投射及大脑皮层边缘的系统,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术中镇静;但其难以阻断手术伤害性的刺激传导至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可造成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相关系统的兴奋并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 由此导致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较大变化[9,10]。这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研究结果显示, 行单纯静脉全麻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HR、DBP、SBP) 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动幅度较大, 表明单纯静脉全麻存在诱发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较大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 行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平稳。原因可能与联合麻醉的协同药效及剂量较小相关[11]。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人体生理无明显干预,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且禁忌证少, 尤为适用于高龄患者;同时其局麻中所应用的罗哌卡因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优点, 在神经阻滞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12]。并且该项操作以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刺激进行阻滞定位指导, 对提升阻滞定位的准确性与阻滞效果均具重要意义, 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效果[13,14]。此外, 静脉快速通道麻醉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为主, 两种药物均半衰期较短, 两药联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15,16]。因此, 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联合麻醉更为理想。

为进一步验证联合麻醉的有效性, 本次还对两组相关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时间 (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 均短于对照组, 表明联合麻醉可促使患者及早清醒拔管, 提升麻醉安全性[17,18]。考察麻醉安全性还需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 本研究得出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 2例谵妄, 3例苏醒并拔管后需要口咽通气道, 总并发症17.95%, 研究组无并发症。外周神经阻滞有利于清醒后躁动及肺功能的改善, 对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具积极意义, 从而考虑解释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可能原因[19,20]。受样本量与研究时间限制, 本次未能就两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情况进行分析, 还待临床予以进一步探索。

神经功能指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5 年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病人86例, 均经X线、CT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确诊。其中高处坠落、车祸等外伤所致神经损伤68例, 椎管肿瘤术后者10例, 急性脊髓炎8例。临床表现为四肢瘫或截瘫, 分别自主排尿或完全无自主排尿能力。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 观察组43例, 男35例, 女8例;年龄18岁~76岁 (42.62岁±9.57岁) ;病程2周~3周 (2.01 周±0.63周) 。对照组43 例, 男38 例, 女5例;年龄18岁~76岁 (42.62岁±9.57岁) ;病程2周~3周 (2.85周±0.63周) 。观察组病人中10例完全性损伤, 对照组病人中12例完全性损伤。

1.2 纳入标准 (1) 均为颈、胸和腰段脊髓损伤的病人, 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制定的脊髓损伤[3]和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4]; (2) 病人病情稳定, 不需要抢救、监护或大量输液; (3) 年龄14 岁~62 岁; (4) 意识清楚, 具有一定表达能力; (5) 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 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2) 并发尿道或膀胱损伤、畸形和狭窄等; (3) 并发严重前列腺增生症; (4) 尿道括约肌痉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 DSD) 的病人; (5) 治疗前经尿常规和超声检查有肾积水、尿路感染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病人; (6) 有精神疾病而不能配合治疗者; (7)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8) 自愿放弃继续治疗者。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再训练, 包括反射性排尿训练、间歇导尿、代偿性排尿训练、盆底肌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1.4.1 间歇性清洁导尿在执行饮水计划的前提下实施间歇性导尿, 导尿的频率需根据残余尿量来确定[5,6], 导尿时间一般选择在起床前、餐前、睡前。导尿体位宜选择侧卧位、半坐位、坐位。根据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评估, 每次导尿量以不超过病人的最大安全容量为宜, 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若病人残余尿量>300mL, 每天导尿6次, 残余尿量>200mL, 每天导尿4次;残余尿量<200mL, 每天导尿2次或3次;残余尿量100mL, 每天导尿1 次;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即可停止导尿。

1.4.2 反射性排尿训练在导尿前30min通过寻找扳机点, 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1/3内侧, 牵拉阴毛、挤压阴蒂 (茎) 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 产生排尿。每次排尿动作需重复2次或3次, 尽量将尿液排尽。

1.4.3 代偿性排尿训练Crede按压法:用拳头于脐下3cm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 动作缓慢柔和, 增加腹压帮助排尿;Valsalva屏气法:病人取坐位, 身体前倾, 屏气呼吸, 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出尿液。适于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活动不足的病人。

1.4.4 盆底肌训练病人自主收缩盆底肌肉 (会阴及肛门括约肌) , 每次收缩维持5s~10s, 重复15次~20次, 每日进行3次锻炼;在指导病人呼吸训练时, 嘱病人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 维持5s~10s, 呼气时放松, 病人可以坐在马桶上, 两腿分开, 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 使尿流中断, 如此反复排尿、止尿, 重复多次, 让盆底肌得到锻炼。此方法适于盆底肌尚有收缩功能的尿失禁病人。

1.4.5 经皮神经电刺激主要采用低频脉冲疗法, 使用Tens仪对病人进行电刺激治疗, 治疗前向病人讲解目的及方法, 使其取得配合。病人取仰卧位, 将电极放置于体表膀胱区位置, 波形为断续波, 脉宽0.01ms~30ms, 输出频率1Hz~50Hz, 每日2次, 每次持续时间30min, 疗程一般为8周~12周, 刺激强度和治疗时间也可根据病人的反应加以调整。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间歇性导尿60d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膀胱容量测定采用尿流动力学方法测定。残余量测定方法:采用B超方法或者嘱病人先自行排尽尿液, 再插入导尿管引流出的尿量即为残余尿量。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L

mL

例 (%)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康复是脊髓损伤病人全面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治疗原则: (1) 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 (2) 增加膀胱的顺应性, 恢复低压储尿功能, 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 保护上尿路; (3) 减少尿失禁; (4) 恢复控尿能力; (5) 避免或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等并发症的形成[7], 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据查阅有关文献, 膀胱功能再训练 (包括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间歇导尿、盆底肌训练) 是根据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 通过病人的主观意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最终达到恢复下尿路的部分功能, 减少下尿路功能障碍对机体的损害, 促进大脑与脊髓低位中枢之间的联系, 让脊髓病人尽早建立反射性膀胱的基础, 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目的[8,9]。

经皮神经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病变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 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 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系统与静脉之间回流、延缓肌肉萎缩以及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经皮神经电刺激本身具有低频、低压、无电解及对感觉和运动神经产生强烈刺激的特点, 通过热效应、理化效应、机械效应达到治疗作用。另外,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可以有效增加膀胱的储尿能力, 减轻病人尿频、遗尿等症状, 最终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在常规膀胱功能再训练的治疗基础上增加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显著改善和提高排尿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 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和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经皮神经电刺激,膀胱功能再训练,神经源性膀胱

参考文献

[1]Frankel HL, Coll JR, Charlifue SW, et al.Long term survival in spinal cord injury:a fifty year investigation[J].Spinal Cord, 1998, 36 (4) :266-274.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939.

[3]连顺, 李家顺.脊柱创伤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1.

[4]廖利民, 丛惠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2010, 18 (11) :725-729.

[5]董杏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0) :2845.

[6]李世平.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3, 32 (6) :469-471.

[7]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2011年版) (一) [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 :106.

[8]井永敏, 丁俊琴, 曹志坤, 等.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923-924.

[9]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 (2011年版) (二) [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2) :210-216.

神经功能指标 篇6

精矿是选矿厂生产的主要产品,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直接关系到一个选矿厂的经济效益。传统的选矿方法就是用人工取样再化验,这样一来,只能通过化验结果调整现场的工艺流程,存在很多弊端。选矿厂的浮选生产过程有显著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很难构造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规律。传统预测方法通常选定某种函数类建立起具体数学模型,通过一定计算技术修正模型,然后用此模型进行预测,这类方法由于其收敛性、适应性和预测精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且对于各种复杂的、随机变化因素缺乏内部平衡机制,因此影响应用效果,对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预报的命中率不很理想。

神经网络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主要用于水力旋流器、磨矿回路、浮选回路、碳金浸出过程、试验研究这几个方面非线性建模及控制[1,2,3,4]。本文针对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和复杂非线性关系的浮选过程,提出了精矿产品品位和回收率的多步预测方法,基于Jordan神经网络构造了具有多作用因素输入和精矿品位、回收率动态时间序列反馈的实时动态建模的浮选生产指标预测模型,提出了BP算法和TD法相结合的网络学习新算法。该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适应性。应用结果表明,预测命中率和预测精度较高,Jordan神经网络的应用是成功的。

1 精矿品位预报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其特性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以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学习训练建立样本输入与目标输出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并具有较强的联想记忆和推广能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主要依赖于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和网络结构[5]。

分析浮选生产过程可以知道,浮选精矿的品位与原矿的品位、密度、粒度、浮选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抑制剂用量、活化剂用量等因素有关。但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很难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做完善的描述,浮选精矿品位的实时预报是一种直接多步预测,为此浮选精矿品位预报神经网络采用在时间序列预测中常用的Jordan网络,该网络是以前馈为主的神经网络,并具有代表动态时间序列的反馈,已被证明具有很强的动态逼近能力,可用来描述任意的非线性动态系统。

Jordan网络的具体结构见图一所示。网络的输入为:与精矿品位指标相关的数据和最近n个小时的浮选精矿产品的品位。

考虑到数据获取的方便性以及与精矿品位的相关程度,选取以下变量作为Jordan神经网络输入层第一部分X1的输入数据:

Xi={x1,x2,x3,……,xn}={原矿的品位,密度,粒度,浮选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抑制剂用量,活化剂用量}。

由于各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的量纲,有的在数量级上有很大差异,由于不同量纲可能带来一些不合理的影响,所以需要将这些相关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线性插值法将数据集中在[0,1]之间,从而可把实测数据变换到0~1范围内的数值,然后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进行学习。

输入层的第二部分输入Y1为最近n个小时的精矿品位的历史数据,各个历史数据本身具有负反馈,通过负反馈使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在学习中发挥不同的重要程度,对较近的预测作较大的调整,此处采用指数形式的反馈权重,历史数据通过负反馈以后,进入网络的输入为:

式(1)中:λ为输出的衰减率,满足0<λ<1;yt-i代表预测时间点之前第(t-i)个小时的精矿品位输出。历史数据在网络中呈指数形式衰减。网络的隐层和输出层均采用了非线性可微非递减函数,其表达式为:

网络的输出为预测时间点之后连续N个小时的浮选精矿品位值为yt+1,yt+2,yt+k。

2 浮选精矿品位预报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由于Jordan神经网络与BP网络比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属于前馈神经网络,因此学习规则可以采用BP算法。但是BP算法本身不能进行精矿品位时间序列的实时动态建模预测。另外通过分析知道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序直接多步预测模型的实时建模预测问题可被看作为时间信用赋值问题,而最著名的用于解决时间信用赋值问题的方法就是TD法。从而可将TD法与BP算法相结合来作为Jordan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2.1 BP算法

常规BP算法的学习是依据网络误差的反向传播来实现的,其网络误差越小,网络权值的调节程度越小;网络误差越大,权值调节程度越大。BP网络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式(3)中:和Ykt分别为第k个输出神经元t时刻的期望输出值和实际输出值;权值的修改应该使误差值E(k)减小,即网络的权值应沿E(k)梯度下降方向修改。若权值Wij的变化量为△wij,则:

式(4)中:wij为第j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采用了附加动量法,此法实际上是在原权值调节量的基础上,加一项正比于前次变化量的值,即通常在权值修正公式中加入一个动量项,则上式变为:

式(5)和(6)中:α为动量因子,η为学习率。

2.2 TD法

由于Jordan网络的输出为浮选精矿品位指标的时间序列,网络权值的调整依赖于品位含量的实际值与预报值之间的偏差。但是浮选精矿品位值的实际输出在实时预报时是未知的,因此仅仅采用BP算法是不能对权值的实时调整值进行渐进地计算的。而TD法不是由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之间的偏差驱动,而是由相邻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别驱动,学习随着输出有变化时发生,因此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TD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网络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Ykt)之间的偏差表示成当前时刻t之后的预测变化之和,即:

此处的则网络权值的实时调整值为:

2.3 BP算法与TD法结合的Jordan学习算法

将BP算法与TD法相结合,用于浮选精矿品位含量预测的Jordan网络的实时预报,则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权值调整规则:

3 浮选技术指标预测模型实例介绍

为了验证Jordan神经网络在浮选精矿品位含量预测中的可靠性,现在以某铅锌选厂为研究对象,选用铅、锌的品位为考察变量,从该选矿厂连续采集150组浮选精矿品位化验数据及与其对应的输入变量值,进行了网络训练及预测,将样本数据输入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网络的权值和阈值矩阵,即系统的指标预测知识库,然后根据检验样本进行指标预测,前140组用于训练,后10组用于预测。其中网络输入层第一部分输入为原矿铅品位、原矿锌品位、密度、粒度、浮选浓度、石灰用量、乙硫氮用量、硫酸铜用量、2#油用量9个变量,第二部分输入为最近8小时浮选精矿品位历史数据,网络的输出为下一个小时的品位预报值。当迭代进行到1200次后,系统误差基本稳定在10-2,已经完全满足设计或实际的要求,该神经网络在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误差要求,训练速度较快,通过预测运算发现,该网络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很接近,预测可靠性较高,浮选精矿中铅品位和锌品位的实际值与预报值的比较结果见图二和图三所示,图中虚线为品位含量的实际值,实线为预报值。

4 结束语

(1)本文建立了利用Jordan神经网络进行浮选生产中浮选精矿品位预测的方法,该网络具有代表动态时间序列的反馈,因而可用于描述复杂动态系统。

(2)网络学习算法采用了将BP算法和TD法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实现了对于浮选精矿品位的时间序列的实时多步预测。

(3)Jordan神经网络具有全局逼近性质,而且具有最佳逼近性能,同时在结构上具有输出——权值线性关系,训练速度快,从实际分析结果来看,该网络可成功应用于浮选过程的指标预测,不仅仅是品位的预测,还可以对产率、回收率、金属量等进行预测,对选矿生产过程有借鉴意义,可用于指导生产。

参考文献

[1]杨会志.BP网络与RS理论在浮选生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7):218-220.

[2]巩敦卫,许世范等.递归神经网络在选煤厂跳汰系统建模中的应用研究[C].第三次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会议论文集,2000,(2).

[3]吴大宏,李英龙.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选厂预测建模研究[J].中国锰业,2000,18(1):24-27.

[4]孙伟,刘杰等.应用神经网络对精煤灰分含量进行实时预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2):194-197.

功能鞋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初探 篇7

一、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鞋的功能有很多种, 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 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运动技术专项功能进行评价。运动鞋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是以足部力学的测量技术和足部的造型特征为基础, 以足部压力测量的有效数据来支持、指导功能鞋的设计与研究。构建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层次分析法[1], 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2], 如图1所示。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调查问卷来获取权重数据。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 把问题中所涉及的因素按性质分层次排列, 对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利用评分的办法比较它们的优劣, 在评分的基础上, 把各个元素按分数高低排出优劣顺序[3]。通过具体研究, 在模型所确定的4项指标中, 其权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运动鞋的舒适性、安全保护性、运动专项性、耐穿性。由此可以看出, 在评价运动鞋性能时, 运动鞋的舒适性是最关键的, 再就是安全保护性、运动专项性和耐穿性能。

因此, 在设计运动功能鞋时, 最关键的是减震性能、足部控制、透气性能和防滑性能的研究, 同时也应兼顾减震、足部控制、透气和防滑等性能设计, 以此来安排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二、舒适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功能鞋的性能评价除了有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指标, 比较常见的还有以舒适和安全性能评价为主的评价指标, 这主要是针对劳保功能鞋、艺术功能鞋和休闲功能鞋等进行设计的评价体系:

1、舒适性评价

我国鞋革标准化组织、欧盟和ISO组织都很重视鞋类舒适性的研究, 从标准角度出发制订了许多有关鞋类舒适性能方面的检测标准, 为鞋类舒适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1) 透水汽性和吸水汽性:QB/T1811—1993皮革透水性验方法;GB/T4689.21—1996皮革吸水性能测定方法;IS017229:2002皮革—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吸水汽性的测定;IS017699:2003鞋类—鞋帮和鞋里的检测方法—透水汽性和吸水汽性;IS022649:2003鞋类—内底、鞋垫的检测方法—吸水性和解吸附性;

(2) 成鞋止滑性能检测:GB/T3903.6—2005《鞋类通用试验方法一防滑性能》和HG/T 3780—2005《鞋类静态防滑性能试验方法》;

(3) 耐汗性能:GB/T3903.11—2005鞋类内底、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IS022652:2002鞋类—内底、鞋里、鞋垫的检测方法—耐汗牢度;

(4) 减震性能:ASTM-Fl976:1999运动鞋减震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

(5) 成鞋结构:GB/T3903.5—1995《鞋类通用检测方法外观试验方法》标准, 如果是皮鞋, 则可按QB/T1812—1993《皮鞋成鞋检验方法》中的“外观质量检验”和QB/T1002—2005《皮鞋》标准中的“感官质量”执行;

2、安全性评价

物性安全性能:

鞋类物性安全性能项目经常涉及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种:

(1) 外底防滑性能:鞋类防滑性能可分为动态防滑性能、静态防滑性能和动态临界角。国外检测的标准有ISO/TR11220:1993 (E) 《特种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标准和、ASTM F489—96《用杰姆斯试验机测量鞋底和鞋跟的静态摩擦系数的试验方法》标准等;国内有化工行业标准HG/T3780—2005《鞋类静态防滑性能试验方法》。功能性鞋底防滑指标要求干式摩擦系数t>0.7, 湿式摩擦系数/>0.5, 其它类要求干式摩擦系数t>0.5, 湿式摩擦系>0.3;

(2) 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GB/T 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

(3) 鞋跟结合力:GB/T11413—2005《皮鞋后跟结合力试验方法》、GB/T3903.25—2008 (ISO 22650:2002, IDT) 《鞋类整鞋试验方法鞋跟结合强度》;

(4) 卫生性能: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

材料卫生安全性能:

鞋类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助剂, 再到产品包装材料, 化学物质无不贯穿其中。为了减少鞋类产品在生产和穿着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保证穿着安全, 促进鞋类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 制定鞋类产品卫生安全性能检测指标尤为重要。

(1) 国外具体的技术标准:002/231/EC《关于欧盟新版鞋类环保标志的环保标准》、2002/61/EC《关于禁止在纺织、皮革制品中使用偶氮染料的规定》、欧盟技术法规EN 14602-2004《鞋类评估生态指标的试验方法标准》;

(2) 国内具体的技术标准:HJ 305-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鞋类》、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QB/1873-2004《鞋面用皮革》、QB/T 2680—2004《鞋里用皮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1309-2003《鞋类检验规程》标准;

三、结束语

目前, 我国针对功能鞋评价指标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相关产品的标准和检验体系还不够完善, 因此笔者呼吁国家整合功能鞋安保性能、舒适性能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等各项专项功能, 设计一套全面评价功能鞋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GWADDINGTON;R ADAMS Football boot insoles and sensitivity to extent of ankle inversion move-ment, 2003 (02) .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下一篇:绿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