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评分

2024-10-10

神经功能评分(共7篇)

神经功能评分 篇1

脊柱裂是脊柱脊髓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尽管大部分在出生前和婴幼儿期即已诊断, 但仍有部分在青少年或者成人期才得以确诊[1,2]。运用胚胎学的知识已对这种发育畸形的病理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有了充分的理解, 但在脊柱裂的临床分类中仍存在相当的混淆[3]。MRI的临床应用, 使得这些病变得以及时地诊断并获得早期的个性化治疗[4]。对我院神经中心收治的378例脊柱裂患者, 分析其临床与影像学的特点, 给予系统的临床分类, 同时按照Oi S等[5]学者的脊柱裂神经量表 (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 SBNS) ,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临床分类之间的神经功能变化, 进一步了解脊柱裂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从而有助于临床处理的规范化。

1 临床资料

年龄分组和神经功能评分。我院共收治脊柱裂患者378例, 其中男186例, 女192例。年龄最小出生3天, 最大为39岁, 按年龄分为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青少年及成人6个组别, 参考SBNS对各组别中每个患者分三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运动功能按照肌力6级分法, 计6分;反射分4级计4分;大小便分5级计5分。如表1。

(a.新生儿尿便功能计5分;b.婴儿膀胱B超无异常计5分, 容积增多或有残余尿计4分;*与新生儿组比较P=0.043;#与新生儿组比较P=0.012 均<0.05)

1.1 MRI检查及临床分类

本组患者均进行MRI检查, 按照背侧中线部位是否有神经组织 (神经基板) 通过椎裂暴露于外界分为开放性脊柱裂 (Open spinal dysraphism, OSD) 和闭合性脊柱裂 (Closed Spinal Dysraphism, CSD) , 前者分为脊髓脊膜膨出 (Myelomeningocele, MMC) , 即囊性膨出的部分囊壁为脊髓, 见图c, d, 而脊髓膨出 (Myelocele) 为另一类少见的OSD, 本组病例未见到。CSD的背侧中线病变部位有完整皮肤, 包括脊膜膨出 (Meningocele, MC) , 囊性膨出内仅有马尾神经或粘连带见图a, b;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Lipomyelomeningocele, LMC) , 外被脂肪组织的神经基板在椎管外, 见图e, 脂肪脊髓裂 (Lipomyeloschisis, LS) , 基板-脂肪界面在椎管内, 见图f;脊髓纵裂 (Split Cord malformation, SC) 中间有骨性或纤维分隔, 见图g;终丝脂肪瘤 (Terminale filum Lipoma ) 脂肪瘤在终丝组织部位, 见图h;终丝紧张 (Tight Terminale filum ) 终丝增粗缩短, 见图j, 皮毛窦 (Dermal sinus) 有窦道自脊髓由椎裂与皮肤沟通, 见图i。其它脊柱裂畸形包括椎裂合并错构瘤2例, 见图k, 畸胎瘤6例, 皮样囊肿11例, 肠源性囊肿5例, 蛛网膜囊肿8例及神经鞘瘤1例。

a, b脊膜鹏出 c, d脊髓脊膜膨出 e脂肪脊髓裂 (箭头示神经基板在椎管内) f脂肪脊膜膨出 (箭头示神经基板在椎管外) g脊髓纵裂 h终丝脂肪瘤 i皮毛窦 j紧张增粗终丝 k椎管内错构瘤伴脊髓空洞

1.2 临床分类及神经功能评分

对脊柱裂各临床类型在各年龄段的运动、反射及尿便功能进行评分, 计总分后显示均值及标准差, 在各年龄段中对各临床类型之间进行比较 (t检验, SPSS 10.0) .

(*为MMC在各年龄段中与除#外的其它各组比较的P值, 分别为0.032, 0.021, 0.016, 0.011, 均<0.05;#为MC在各年龄组中与除*外的其它各组比较的P值, 分别为0.047, 0.039, 均<0.05)

2 结果

各年龄段的主要就诊原因反映了神经功能状态, 如表1。新生儿及婴儿以单纯性囊性包块或包块伴皮肤缺损、破溃感染、脑脊液瘘为原因就诊, 神经功能未见明显损坏, 按SBNS为Ⅰ-Ⅱ级;幼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为常为腰骶区皮肤异常, 主要有皮肤完整的软组织包块, 皮肤小凹, 毛发增生、色素斑块、潜毛窦及血管痣等, 部分患儿已有遗尿, 甚至有行走困难, 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以轻度尿便受损及反射功能损害为主, 按SBNS为Ⅱ-Ⅲ级;学龄前儿的尿便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源性膀胱, 包括尿滴沥, 排尿困难、尿失禁, 甚至有严重的输尿管及肾积水, 以及大便干燥, 肛门反射减弱的或消失。此年龄段的运动障碍有足部畸形如高弓足、足内翻引起的行走、站立或步态异常, 相比而言, 较尿便功能损害对患儿的影响变为次要, 按SBNS为Ⅱ-Ⅲ级;而青少年则以运动功能累及更重为主诉, 掩盖了同时存在的尿便功能障碍, 按SBNS为Ⅱ-Ⅲ级, 与新生儿及婴儿相比差别有显著性;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以及臀骶足部皮肤溃疡, 一侧下肢缩短伴小腿肌萎缩, 进行性下肢无力和步行困难等多见于成人患者, 部分患者已进入致残级 (Ⅳ级以上) , 神经功能与出生相比差别明显。

由表2可见, 特定的临床分型, 在不同年龄组中, 神经功能评分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的变化趋势, 这与表1中反映的脊柱裂神经功能的总体变化相一致。与其它临床类型不同, 在3岁以后的三个年龄段中, 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已显示了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 部分已进入致残级, 而CSD中的脊膜膨出在高龄儿童中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而其它临床类型的神经功能评分在3岁以上随的各年龄段呈逐渐降低的均衡分布, 各临床类型间无差别如表3。

3 讨论

脊柱裂是由于胚胎时期神经胚形成和脊神经管闭合障碍形成的先天畸形, 由于胚胎期的初级及次级神经化障碍, 中胚层背侧形成受阻, 引起以神经管闭合不全为共同特征的椎管内外的多种病理改变[6]。其中有神经基板外露或者神经基板外被脂肪组织使脊髓受到牵拉, 或者使脊髓通过脂肪错构组织与皮肤粘连, 或者有潜毛窦的纤维索条、脊髓纵裂中的骨性或纤维分隔对脊髓形成牵拉。其核心的临床特征是脊髓因这些异常的病理改变而形成脊髓拴系的病理状态, 以及因此而出现的包括运动功能、反射功能及尿便功能受损为主的一系列脊髓拴系临床综合征 (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 [7]。

正常胎儿3个月时脊髓与椎管等长, 随着胎儿的发育, 椎管生长较脊髓快, 新生儿脊髓终止于L3下缘, 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置多在L1椎体中下部位。脊柱裂患者形成的TCS导致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丛和椎管后壁的粘连, , 使脊髓圆锥位置不能随发育而向头侧位移, 被粘连部位或者异常神经终丝牵拉缺血, 神经功能受损[8]。脊柱裂患者不仅局限于脊髓位置下移和粘连形成TCS, 还可见脊柱脊髓本身畸形、如脊髓分裂、椎体发育异常, 伴发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以及伴发椎管内畸胎瘤、皮样囊肿, 肠源性囊肿、蛛网膜囊肿、脂肪瘤及皮肤窦道等异常[9,10]。本组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组中, 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不同, 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期, 神经功能受损多不明显, 就诊原因主要为皮肤囊性包块, 在学龄前儿以尿便障碍为主, 运动功能障碍次之, 而青少年及成人则在运动功能受损的同时, 尿便功能也受累, 充分说明年龄是脊柱裂所引发的TCS中各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 运动功能受损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 在青少年和成人达到高峰, 成为致残的主要因素。反射功能由于涉及感觉传入, 受损出现较早, 在幼儿期既有受损表现, 随年龄增长反射可消失, 而尿便功能常为最早就诊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首发。到青少年及成人, 运动、反射及尿便功能受损加剧, 进入SBNS的致残分级比例增高。

由于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和三位成像特点, 能够清楚显示终丝的形态、粗细及固定位置, 尤其能显示中胚层脂肪错构组织在闭合不全的椎管内包绕脊髓、马尾神经以及脊髓纵裂的骨性纤维分隔等导致TCS的病理状态[11]。脊柱裂患者行MRI检查即可进行准确临床分型并诊断脊髓拴系, 对早期临床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组资料显示, 在不同的临床分类中, SBNS随年龄增长也有差异, 其中MMC随年龄增长, 较早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乃之致残;脊膜膨出次之, 较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在青少年期, 而其它类型多发生在成人期。因此, 临床分类分组反映了脊髓拴系病理状态在脊柱裂患者中的差异, 而SBNS对脊柱裂的神经功能损害进行了量化, 这对脊柱裂发病的总体控制、外科治疗、手术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rsahin Y, Mutluer S, Kocaman S, et al.Split spinal cords malformations in children[J].J Neurosurg, 1998, 88 (1) :57-56.

[2]Iskandar BJ, Ful mer BB, Hadley MN, et al.Congenital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in adults[J].J Neurosurg, 1998, 88 (6) :958-961.

[3]Tortori-Donati P, Rossi A, Cama A.Spinal dysraphism:a re-view of neuroradiological features with embryological correla-tions and proposal for a newclassification[J].Neuroradiology, 2000, 42 (7) :471-91.

[4]修波, 刘宗惠, 黄红云, 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 1999, 15 (5) :314.

[5]Oi S, Matsumoto S.Aproposed grading and scoring systemfor spina bifida: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J].Childs Nerv Syst, 1992, 8 (6) :337-342.

[6]Schij man E.Split spinal cord malformations:report of22cases and reviewof the literature[J].Childs Nerv Syst, 2003, 19 (2) :96-103.

[7]Pierre-Kahn A, Zerah M, Renier D, et al.Congenital lumbosa-cral lipomas[J].Child’s Nerv Syst, 1997, 13 (6) :298-334.

[8]封亚平, 章翔, 封雨, 等.121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 (3) :47-49

[9]Tortori-Donati P, Fondelli MP, Rossi A, et al.Segmental spi-nal dysgenesis.Neuro-radiologic findings with clinical and em-bryologic correlation[J].AJNR, 1999, 20 (3) :445-456.

[10]Long FR, Hunter JV, Mahboubi S, et al.Tethered cord and associated vertebral anomalies in children and infants with im-perforate anus:evaluation with MR imaging and plain radio-graphy[J].Radiology, 1996, 200 (2) :377-382.

[11]李明华, 杨世埙, 庄奇新, 等.脊柱脊髓影像学 (第1版)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5-64.

神经功能评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共182例。其中,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病例数分别为113例和69例;年龄在26~81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为 (53.7±8.4) 岁;脑梗死135例, 脑出血47例;按照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OCSP) 中Bamford的分型法对本次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分型, 并经头颅MRI和 (或) CT证实后, 完全前循环梗死 (TACI) 13例、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 108例、后循环梗死 (POCI) 61例。

1.2 评分方法

开始前对所有评定者进行各量表的评定培训。

1.2.1 量表评定

(1) 患者入院当天和入院两周后由医师和护士各1名分别对同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NIHSS、CNDS的评定;检查后2h, 由该医师再次进行上述检查。 (2) 发病3个月后:先由1名护士通过电话随访进行CNDS的评定, 并通知患者在2d内到医院进行随访, 由1名医师再次进行NIHSS、CNDS、Barthel指数 (Barthel Index, BI) 和改良的Rankin评分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s, m RS) 的评定。

1.2.2 评价指标

(1) 信度分析: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不同评定方式间的信度。 (2) 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1.3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记录数据, 经EXCEL软件将数据录入、整理后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 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定值

入院当天与发病2周的CNDS结果分别为 (14.1±12.4) 分、 (10.9±9.2) 分、 (7.1±6.6) 分, 具体者不同OCSP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见表1。

2.2 信度分析

重测信度条目的Kappa值在0.605~0.903范围内,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评定间信度条目的Kappa值在0.542~0.895范围内,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评定方式间信度条目的Kappa值在0.386~0.735范围内,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2。

注:三者各评分指标对比P<0.05, 差异显著

2.3 效度分析

入院时与发病两周的CNDS结果与NIHSS评分结果呈正相关关系,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3。

注:对比P<0.05, 差异显著

3 讨论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疾病的预后分类”正式定名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5,6]。近年来, 脑血管病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使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率逐渐降低, 但残疾率却不断上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而脑皿管病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并被当作是脑卒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7,8]。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 已成为中国人口中第二大死亡原因, 第一大致残原因, 近年来学者利用不同方法对脑卒中预后进行测量[9]。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是导致脑梗死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有关研究发现慢性高血压症状[10], 不仅可以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脑内小动脉硬化症状表现, 还可以导致其颅底部位产生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现象[11], 这就不断加速了患者颅外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的恶化, 严重损害了动脉自动调节与维持功能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但是颅底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同时也是造成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陈运平等[12]的研究中, 亦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信度和效用进行评价, 亦得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内部一致性信度高, 而对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的结构效度表现表现较佳, 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将我院182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平分为A组与B组, 分别进行中药内服联合中药洗剂外用治疗与仅适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入院当天与发病2周的CNDS结果分别为 (14.1±12.4) 分、 (10.9±9.2) 分、 (7.1±6.6) 分;CNDS的信度评定值,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与发病2周的CNDS结果与NIHSS评分结果呈正相关关系,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 CNOS内部结构较好, 评定结果与脑卒中预后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且具有能很好地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的功能, 可以用来评定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卒中, 但并不敏感。

神经功能评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所有研究对象均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3], 依据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常规护理组100例, 其中男58例, 女42例, 年龄40~77岁, 平均 (56.9±11.2) 岁, 发病到处理时间为4~13 h。OREM自理模式组100例,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41~79岁, 平均 (57.5±12.3) 岁, 发病到处理时间为5~12 h。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通过痰培养、肺部听诊和血常规检查均无肺部感染、肺部疾病。两组脑出血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脑出血患者个人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术后的意识、肢体活动、语言功能、心理情绪、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为患者制订相应的自理需要计划。保持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之间正确的关系, 为患者准确确认何种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满足脑出血患者的自理需要水平。通过对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 护理人员制订完全补偿护理措施、部分补偿护理措施和支持教育计划, 通过相应的护理活动, 促进脑出血患者尽快达到自理水平。

1.2.1 完全补偿性护理措施

主要针对脑出血患者术后阶段进行, 患者由于麻醉药物没有代谢完全, 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或者是脑水肿正出现、加重状态, 患者的意识不是十分清醒, 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患者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程的护理, 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主要是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病情巡视和临床状态的观察, 帮助患者摆正正确的体位, 一般情况下是患者头偏向一侧, 将床头抬高15°~30°, 利于呼吸, 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发生率。

1.2.2 部分性补偿性护理措施

患者在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血肿对于神经细胞压迫得到明显缓解, 患者已经具有了部分的缓解能力。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鼓励和健康引导, 帮助患者充分地认识脑出血的预后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情绪上的变化和波动可能影响病情和机体的康复, 正确地认识脑出血的病情发展过程和治疗的基本原理, 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疾病的自信心, 提高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建立起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从而更好地接受治疗。

1.2.3 支持教育

脑出血病情凶险, 预后恢复过程较长, 患者心理上可能出现焦虑、烦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通过针对患者不同阶段自理能力的评估情况, 充分了解到脑出血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并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脑出血手术治疗后的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家庭情感支持等, 从而促使患者的家属了解到脑出血术后一些并发的危险因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杜绝其发生的可能性。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和Glasgow昏迷评分 (GCS)

1.3.1. 1 NIHSS评分

评分标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功能、构音障碍、忽视症情况进行评价, 按照各项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5]。

1.3.1. 2 GCS评分

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主要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三项评分之和表示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情况, 总计3~15分, 分数越低, 表示患者的意识障碍越严重[6]。

1.3.2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脑水肿、感染、消化道出血、肢体废用综合征、抑郁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和GCS评分情况

OREM自理模式组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Glasgow昏迷评分

2.2 两组脑出血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OREM自理模式组复发、脑水肿、感染、消化道出血、肢体废用综合征、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OREM自理理论是美国护理专家OREM在1971年提出来的, 其认为自理护理模式重点在于自我的护理和保健意识, 并可以增强脑出血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8]。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提供完整的、部分的补偿护理, 并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提供自理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 从而帮助脑出血患者克服困难, 促进脑出血术后功能恢复, 总结适应自身的自我护理方法, 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真正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9,10]。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常规护理组100例和OREM自理模式组100例, 其中常规护理组主要是针对脑出血术后采取基础性的护理措施, OREM自理模式组主要是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完全补偿性护理措施、部分性补偿性护理措施、支持教育。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 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其在中老年中的发生率较高[11,12]。意识障碍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本身、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脑组织水肿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脑功能紊乱。脑出血术后初期患者可能意识不清, 无法保持正确的体位、有效的翻身和排痰。正确的体位不仅有利于呼吸运动, 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肺部通气, 提高氧气供应[13,14]。翻身一般每2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 对于意识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 护理人员首先将患者从仰卧位向左侧45°转动, 2 h后在回归到仰卧位, 然后在翻身到右侧45°, 反复逐步交替[15,16]。并且注意观察患者背部皮肤的变化, 如果出现潮湿、红肿等淤血现象, 及时进行调整体位, 进行翻身, 并且根据临床特点通过微湿润毛巾进行擦拭和按摩。一般拍背每次15~20 min, 2~3次/d,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调整频率和次数。注意进行单间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进行隔离和消毒处理, 加强病房内的空气和物品消毒, 进行定期细菌培养。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如果身体保持某个体位, 长时间会对局部组织造成过度挤压, 从而出现压疮, 进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性。进行及时有效的翻身可以减少局部组织的压迫, 降低压疮的发生率[17,18]。脑出血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基本无法自理, 呼吸道内有痰液聚集, 无法咳出。长期存在会阻塞呼吸道, 诱发感染发生[19,20]。护理人员要定期帮助患者叩击背部, 采用空心掌, 腕部保持放松, 从肺底部逐步向肺尖部快速而且有规律地对背部进行叩击, 从下向上, 从内侧向外侧, 最后对患者的支气管方向进行叩击, 从而帮助患者痰液的排出[21,22]。脑出血患者痰液往往无法排出, 患者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吸痰成为重要的排痰方式。由于气管内过于干燥, 可能对气管壁纤毛运动能力造成影响, 同时气管内过于干燥还会造成黏膜损伤, 诱发炎性反应[23,24,25]。患者术后注意禁食, 进行胃肠减压,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根据胃管内胃液颜色和大便颜色判定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 如果出现, 应通过静脉通道给予止血药物。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促使患者正确认识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患者逐步地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增加, 也是一个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自理生活能力的过程。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被动的功能性运动屈肘、伸肘、屈膝、抬腿等, 对于背部无法运动的部位进行局部的按摩, 从而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的恢复。如果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 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性地下地行走训练。另外护理人员要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 尽可能地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通过比较表明, 两组脑出血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平均处理时间、出血部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OREM自理模式组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提示通过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OREM自理模式, 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损伤症状, 促进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另外OREM自理模式组脑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脑水肿、感染、消化道出血、肢体废用综合征、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提示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应用之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为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水平奠定了基础。

神经功能评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2 月-2013 年8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 经颅脑CT或者MRI检查证实的患者; (3) 入院时间在发病48 h内[4,5]。本研究排除标准: (1) 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2) 具有精神类疾病患者; (3) 有严重药物过敏或禁忌证患者; (4) 脑出血患者或者出血性梗死患者[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0 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试验组, 偶数者为对照组, 每组患者150 例。试验组:男79 例, 女71 例;年龄52~68 岁, 平均 (55.3±3.5) 岁;病程1~8 年, 平均 (4.4±2.5) 年。 对照组: 男74 例, 女76 例; 年龄51~69 岁, 平均 (55.8±2.9) 岁;病程1~10 年, 平均 (4.7±2.1) 年。300 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56 例, 伴糖尿病者12 例, 合并冠心病者2 例, 致偏瘫者67 例, 有长期饮酒史者47 例。患者的精神意识均比较清楚。患者受教育程度:高等教育120 例, 中等教育144 例, 初等教育30 例, 未受教育6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 一般环境护理干预及基础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清洁护理等) 。

1.2.2 综合性护理试验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1.2.2.1 环境及舒适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 安静舒适的环境能改善患者心情。应当避免嘈杂, 以免患者滋生烦躁情绪。保持患者所在病房整洁卫生, 温度和湿度适宜, 保持充足的光线, 床面整洁, 空气清新, 同时应嘱咐患者注意保暖, 在卫生间地面要铺设防滑垫子, 避免患者如厕时摔伤。

1.2.2.2 饮食护理住院期间内, 应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食, 积极鼓励患者及时充分地补充营养, 注意少吃多餐。叮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同时应做好饮食的卫生管理工作, 确保饮食安全、卫生、健康。

1.2.2.3 心理护理熟悉掌握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时的心理状况, 在充分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原因基础上, 帮助患者疏泄不良情绪, 给予患者安慰和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 向患者介绍临床治疗效果好康复佳的病例, 增强患者信心,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尽量取得较大医从性。

1.2.2.4 健康教育通过住院期间集中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也可采用床旁教育、一对一教育形式、编制健康教育手册及放映幻灯片供患者及家属观看, 介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注意事宜[7]。

1.2.2.5 护患交流现如今医患关系紧张, 医患之间的沟通贫乏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问题对此均产生影响。护理人员态度和蔼亲切, 微笑接待患者, 及时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避免误解, 建立互信、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 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 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增加医从性。

1.2.2.6 康复护理根据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肢体摩擦和刺激,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语言康复、吞咽及生活能力训练, 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 让患者掌握正确的训练体位和训练步骤等。卧床患者要定期翻身, 防治褥疮发生。训练时要循序渐进, 坚持不断, 要注意负荷量, 避免劳累[8]。

1.2.2.7 预防并发症脑梗死患者大多年老体弱, 呼吸功能可能减退, 医护人员鼓励他们尽量把痰咳出, 同时可协助患者翻身和叩背。据报道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20 h内即可发生压疮[9]。因此, 要及早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记录300 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情况等一般资料;观察患者对疾病了解及掌握情况, 并将掌握情况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完全不懂3 类, 掌握= 完全掌握+ 基本掌握;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脑梗死康复情况 (记录治疗后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填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 观察治疗前后评分变化, 以确定疾病的治愈康复情况。) 、护理满意度及出院后疾病复发率等指标, 并进行对比评价, 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太差等4 个指标,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评分减少超过90%, 疗效评定为基本痊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评分减少46%~89%, 疗效评定为显著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评分减少18%~45%, 疗效评定为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评分减少<18% 为无效。总有效=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试验组对检查时间、治疗情况、疾病知识及自身护理等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 见表2。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0%, 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见表3。

2.3 疾病康复情况试验组无效仅10 例, 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无效30 例, 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治疗后脑梗死疾病康复情况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11.538, P<0.001) , 见表4。

2.4 住院及出院后情况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3 讨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 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以及身体的负担, 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心理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 出现失眠等睡眠障碍, 失眠后患者氧耗增加, 病情会加重, 对机体的康复不利[11]。这为脑梗死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现如今一些新兴的脑梗死治疗方法逐渐投入临床实践, 在临床治疗的同时, 及时有效的护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但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 身体机能大不如从前, 并且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彻底达到痊愈的程度, 目前许多医院进行扩招相关疾病的医护人员, 但由于护理队伍的扩增, 从事人员越来越年轻, 经验有限, 专业技术也有高有低, 护理质量难以保障,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13,14,15,16]。因此, 现如今脑梗死的治疗对护理的需求愈来愈高。针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和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是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17,18,19,20,21,22]。

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试验组对疾病掌握情况 (掌握率84.0%) 显著优于对照组 (掌握率36.0%) 。经综合性护理后的试验组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 护理满意程度明显增高于试验组 ()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0.0%, 试验组治疗后脑梗死疾病康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果显示, 予以综合性护理后, 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提高了对疾病的了解, 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明显增大, 疾病治疗有效率提高, 明显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改善, 护理满意度提高, 医患距离缩短, 医从性增高。脑梗死并发症以及出院后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神经功能评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 男女分别为30例和26例。56例患儿中, 轻度HIE 21例, 中度HIE 23例, 重度HIE 12例。对照组的27例研究对象是选择相同医院同期分娩的、无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和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两组患儿在体质量、胎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组间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 标本采集和保存:对照组和HIE组均于生后24 h, 第3~5天, 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3~4 mL, 3000 rpm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1 mL, 储存于-20℃冰箱内待测; (2) 标本测定: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NSE的水平, 试剂盒由由瑞士罗士公司生产, 仪器为瑞士罗士公司产Elecsys2010全自动分析仪; (3)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 :由新生儿行为培训班结业人员测查, 采用法国阿米尔-梯桑 (AmielTison) 新生儿神经运动测定方法和美国布雷寿顿 (Brazel-Tison) 新生儿行为估价评分的优点,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建立一种评估窒息儿预后的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F检验) 和q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临床分度的HIE组与对照组血清NSE比较: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 (P<0.01) , 具体见表1。

2.2不同程度临床分度的HIE组患儿的NBNA变化:见表2。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1) 。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大多源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 每1000个活产足月儿约有6个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个死亡或遗留严重残疾, HIE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认为是炎症损伤、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占脑内可溶性蛋白质的1.5%, 特异性的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中的可溶性蛋白质, 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NSE与非神经性烯醇化酶之间无交叉反应, 而且不与肌浆蛋白结合, 较易释放出来, 且在体液中较稳定[3]。这些性质决定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作为神经元损伤的生化指标。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显示HIE各组患儿血清NSE浓度均在生后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生后24 h, 第3~5天, 第7天三个时间点上NSE浓度均随着病情加重而相应升高。因此我们认为血清NSE能较好的反映新生儿HIE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是反映脑损伤的灵敏可靠指标。同时, 我们还发现HIE各组NSE水平在生后24 h内达峰值, 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 中、重度HIE的脑损伤机制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 脑灌注不足造成乳酸堆积, 形成继发损伤而加重神经元损伤。而在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中, 在轻度组与对照组之间NSE浓度比较存在差异, 说明NSE可以作为脑损伤敏感的反映指标和早期脑损伤的评价指标。而在对NSE浓度的动态检测中, 重度HIE组第7天NSE浓度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表明脑损伤持续存在, 提示预后不良, 因此NSE也是判断HIE疗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注:○表示与上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示与上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示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注:○表示与上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示与上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示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 (NBNA) 是我国新生儿行为神经科研协作组建立的一种评估窒息儿预后的方法。本研究统计学分析显示HIE各组患儿二个时间点上NBNA值均随着病情加重而相应降低, 发现HIE组NBNA值较对照组明显较低, 且与HIE病情程度成负相关, 结果表明新生儿轻度HIE预后较好;中度HIE组NBNA值在12~14 d后虽已升至36分以上, 但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重度HIE组NBNA值在第12~14天仍大部分<35分, 说明窒息缺氧时间越长, 病情越重, 对脑损害越大。根据本研究说明NBNA可作为早期脑损伤的特异敏感评价指标, NBNA也是判断HIE疗效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本研究发现NSE、NBNA是量化评价HIE脑组织损伤的良好指标。在HIE的早期即发现有脑损伤, 对于临床医师及早对患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减少患儿的后遗症, 对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 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浓度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BNA) 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其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和27例正常新生儿, 分别在生后24 h, 第35天, 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 分离血清,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结果 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 (P<0.01) , 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1) 。结论 血清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HIE程度呈密切正相关, 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SE浓度变化与NBNA评分是评估新生儿HIE时脑损伤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 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参考文献

[1]沈璟.浅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现状及进展[J].现代妇女 (医学前沿) , 2014 (7) :30.

[2]崔彦存, 刘翠青.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新进展[J].河北医药, 2012, 34 (8) :1237-1239.

神经功能评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脑损伤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 将其设置为实验组, 患儿中男31例, 女19例, 患儿年龄为38~41周, 平均年龄为 (39.7±0.6) 周, 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 且患儿经过颅脑CT得到确诊。选取同期入院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 患儿中男30名, 女20名, 患儿年龄为38~41周, 平均年龄为 (39.5±0.7) 周。患儿家属对实验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 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出生后早期均进行神经学评分, 评分内容主要包括5个项目, 即:行为能力 (包括6项) 、被运肌张力 (包括4项) 、主动肌张力 (包括4项) 、原始反射 (包括3项) 、一般评估 (包括3项) 等。每项0~2分, 总分40分, 低于35分患儿异常[4,5]。

根据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生长发育训练方式, 实验组患儿则采用不同的干预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利用视、听、抬头以及四肢训练的新生儿训练方法, 当患儿处于婴儿期时加强患儿记忆及运动训练, 对于高危新生儿则可以联合高压氧治疗, 必要时进行附加刺激治疗, 如:听觉、视觉、触觉等。研究中, 在患儿早期干预治疗过程中均对患儿进行深入沟通, 并且均获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和配额, 从而让患儿家属对新生儿相关的家庭进行训练[6]。对两组新生儿的大运动发育及姿势发射建立时间进行比较了分析两组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快慢存在的差异性[7]。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NBNA评分异常百分比情况; (2) 观察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NBNA评分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采用[n (%) ]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采用 (±s) 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NBNA评分异常百分比比较

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出生一周32例NBNA评分异常, 异常率为64%;出生4周5例NBNA评分异常, 异常率为10%, 显著高于对照组 (出生一周NBNA评分异常率为8%;出生4周NBNA评分异常率0%) ,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NBNA评分情况

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出生1周NBNA评分为 (29.7±5.4)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39.1±1.3) 分 (P<0.05) ;两组出生4周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出生4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出生1周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患儿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等, 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和工作[8]。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9]:我国因为脑损伤发生的脑性瘫痪几率在0.1%~0.3%。目前, 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脑损伤尚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 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新生儿诊断和评价, 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 部分患者评价过程中甚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0]。

此次研究中, 两组新生儿独坐、爬、坐位平衡以及降落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新生儿抬头、独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 。由此看出:神经学评分能够给予脑损伤患儿正确的治疗指导, 保证期良好的发育功能。因此, 对于脑损伤新生儿来说, 应该尽早采用早期神经学进行评分, 正确的了解患儿脑损伤情况, 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 对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发挥具有重要的康复作用。但是, 临床上对于早期采用神经学评分效果不理想者则应该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共同评价, 帮助患儿及时确诊, 发挥评价方案优势, 达到优势互补, 避免患儿受单一评价指标影响而制定不科学的治疗方案, 影响患儿治疗预后[15]。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出生一周NBNA评分异常率为64%;出生4周NBNA评分异常率为10%,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对于确诊的脑损伤新生儿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 且患儿治疗时应该加强其护理, 具体如下: (1) 患儿治疗前护士应该加强业务水平学习, 加强护士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等, 提高每一位护士的专业技能, 让护士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加规范的护理行为, 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精神, 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2) 对于手术治疗患者, 应该将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详细工作完整的记录下来, 采取标颜色和打勾的方式进行, 并根据每一位患儿治疗方案详细书写, 保证记录内容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 且记录内容不能够被随意的修改等; (3) 新生儿住院后, 对于采取何种护理方案、治疗措施等均需要监护人同意, 签名, 待同意后告知其评分方法, 评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目标等, 让患儿家属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配合率和满意率,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 脑损伤新生儿早期进行神经学评分效果理想, 能够为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更加有利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学评分 (NBNA) 在脑损伤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脑损伤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 将其设置为实验组, 选取同期入院的50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4周后进行神经学评分, 测定新生儿大运动发育时间以及姿势反射建立时间等, 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 实验组出生一周32例NBNA评分异常, 异常率为64%;出生4周5例NBNA评分异常, 异常率为10%,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出生1周NBNA评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出生4周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出生4周NBNA评分显著高于出生1周 (P<0.05) ;两组新生儿独坐、爬、坐位平衡以及降落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新生儿抬头、独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脑损伤新生儿早期进行神经学评分效果理想, 能够为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神经提供发育等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更加有利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学评分,脑损伤,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晏长红, 江英, 刘红霞, 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TNF-α水平与脑损伤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11, 32 (9) :1127-1128.

[2]靖芳, 李芳君.脐血神经生长因子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2) :1335-1338.

[3]徐芝兰, 丘小奎, 韦巧珍.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预测高胆红素脑损伤的意义[J].广西医学, 2013 (4) :450-452.

[4]靖芳, 李芳君.脐血神经生长因子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2) :1335-1338.

[5]李素, 杨少芬, 黄韬, 等.神经行为测定在发生胎儿窘迫的新生儿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6) :949-950.

[6]Bhmer AE, Oses JP, Schmidt AP, 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S100B,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levels as out-come predi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surgery, 2011, 68 (6) :1624.

[7]谢鹏, 谭竞华, 潘玲琳, 等.高危儿筛查在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7) :109-110.

神经功能评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150例。排除标准:包括多发伤、家属采取放弃治疗态度、转院者, 或入住ICU小于24h者, 有其他基础疾病加重病情者。符合标准者共94例, 男65例, 女29例。其中颅脑损伤44例 (46.8%) , 脑梗死10例 (10.6%) , 蛛网膜下隙出血10例 (10.6%) , 脑出血30例 (31.9%) 。年龄17~85岁, 平均 (55.1±17.7) 岁。所有患者在入住ICU的24h内进行APACH EⅡ评分, 评分以各项指标最差值计算。

1.2 方法

以入住ICU 28d为观察终点, 将患者分为病死组和生存组, 比较其AP ACH EⅡ分值, 将患者分为低分组 (≤11分) 和高分组 (>11分) 。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独立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

低分组血糖明显低于高分组, 且低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高分组。见表1。

2.2 生存组与死亡组血糖水平与AP ACH E

Ⅱ评分的比较生存组AP ACH 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 血糖明显低于死亡组。见表2。

3 讨论

3.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临床危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 应激性高血糖非常普遍。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反向调节激素分泌增加[1,2]、细胞因子大量释放[3]和胰岛素抵抗[2,4], 高血糖可引起机体水代谢及内环境紊乱, 损害免疫功能, 容易导致感染发生;且高血糖对神经系统恢复不利, 加重脑损害。本文结果显示, 低分组患者入组时血糖水平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高分组, 血糖值高提示患者病情重, 预后差。

3.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AP ACH EⅡ评分与血糖的关系。

AP ACH EⅡ评分系统由急性生理评分 (AP S) 、年龄和患者起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 (CPS) 三部分组成, 根据APACH EⅡ评分分值高低对病情进行预测, 分值越高, 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系统, 此方法同时兼顾了患者的全身生理学指标、实验室检查和既往健康状况。也有报道AP ACH EⅡ评分可以作为判断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5]。本研究结果显示, 生存组AP ACH EⅡ评分明显高于病死组。

中枢神经系统危重患者致残率高, 医疗费用高。探讨血糖与AP ACH EⅡ评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有利于我们对危重患者早期作出病情评定和制定医疗护理计划, 合理应用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R obinson L E, V an Soeren M H.Insulin resistance andh y pergly cemia in criticalillness:role ofinsulin in gly cemic control[J].AACN, 2004, 15 (1) :45-62.

[2]M arikPE, R aghavan M.Stressh y pergly cemia, insulin and immunomodulation in sepsis[J].Intensive Care M ed, 2004, 30 (5) :748-756.

[3]M ontoriV M, Bistrian BR, M cmahon M M.H y pergly cemia in acutely illpatients[J].JAM A, 2002, 288 (17) :2167-2169.

[4]G ao Z, H wang D, Bataille F, et al.Serine phosphory lation of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by inhibtor KappaB kinase complex[J].J BiolChem, 2002, 277 (50) :48115-48121.

上一篇:科普竞赛下一篇:苏通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