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2024-05-15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共10篇)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1

华塘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华塘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镇以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为契机,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先部署教育工作,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了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镇中心学校先后创建为湖南省首批合格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农村学校、郴州市规范化学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塘镇位于郴州市西南部,距郴州市1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郴州大道、X090贯穿全境,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辖14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现有中心校1所(包括中心完小和中学部)、教学点13个,中心校内1至9年级共1413人,26个教学班,在职在岗教师80人,民办幼儿园3所,13个学前班,在园幼儿728人。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教育为首,强化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把教育摆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位置,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 1

程,纳入镇政府工作计划,做到了教育问题优先考虑、优先解决。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机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育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的地位。针对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镇党委、政府多次到校督查,跟踪创建工作进度,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成立了华塘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专门负责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心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坚持教育为先,保障经费投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经费方面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一是极力改善办学条件。一年来,新建完成了大泉头村小,新装修了三合村小学和石山头小学,解决了油山村小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太排冲村小500多平方米的操坪硬化。二是全力保障教育经费。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配套下拨了教育专项经款,用于学校教育开支。

(三)以育人为本,抓好控流保学

始终把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构建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学校负责人包村,教师包学生”的控流保学网络。对未入学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摸清原因,采取一劝二导三扶助的措施(“一劝”就是劝学生读书,劝家长送子女读书;“二导”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导家长认识知识对子女自身发展的作用;“三扶助”

就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采取政府扶助、亲戚扶助、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让这些学生入校,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1%,重视扶植民办教育,全镇有3个民办幼儿园办好教学点学前班,全镇学前一年教育完成率100%,学前三年教育率92%。

(四)以环境为重,优化校园安全环境

一是严格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安全台帐。今年10月,由于情况掌握到位,在发现吴山村小校舍出现白蚁后,及时解决了安置问题,确保吴山村小的师生安全。多次开展校车安全检查,对“三无”校车要求立即,对有超载行为的司机严惩不贷,确保师生出行安全。二是大力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积极营造教育良好氛围,为教育保驾护航。以教育执法队为主体,通过组织集中行动等方式,严厉打击到校园滋事惹非者,严肃处理违规收纳学生的网吧,坚决取缔校门附近无照经营的小商小贩,和接送学生的“三无”车辆。针对镇中心学校校园内外来住户扰学问题,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调研,现已形成工作方案,正在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力求尽快解决问题,还师生们一个纯洁和谐的校园。

(四)以教师为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完善校长负责制度,规范教师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校园管理;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多次召开座谈会、教师大会,并以教学比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强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推动全镇教育工作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镇教育工作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十分清醒地看到,全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完善完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与时俱进,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开创华塘教育的新局面,继续谱写华塘教育的新篇章。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2

关键词:玉米,高产创建,效果,实施技术,云南昭通,北闸镇,2013年

自2009年, 在省、市、区各级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 北闸镇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样板示范片的项目并通过验收。玉米高产创建, 为全镇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 北闸镇概况及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基本情况

北闸镇地处昭阳区东北部, 距昭通市9 km, 东接太平办事处, 南接龙泉办事处, 西与靖安、青岗岭乡毗连, 北与盘河乡接壤, 区位优势独特, 交通便利, 内昆铁路、213国道和昭大、昭彝公路穿境而过, 素有“昭通北大门”之称。总面积131.75 km2。全镇辖9个行政村, 1个社区, 13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 309户, 总人口56 421人。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坝区即高产创建示范片所处区域海拔1 998 m, 年平均气温11.8℃, 雨量830 mm, 日照时数1 980 h。全镇总耕地面积2 110 hm2。粮食主产以玉米、洋芋为主, 总产2.335 7万t, 人均有粮413.9 kg。

省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样板位于北闸镇利济河边, 核心区主要在邓子、新田2个村田坝地中心地带, 地块平整, 交通、灌溉条件非常便利。示范区涉及邓子、新田、海坝、白坡塘、北闸、红路6个村的田坝地块。由于规格要求高、要求严、任务重, 为确保样板创建顺利实施,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抽调精兵强将下到村组, 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站所长和所涉及村干部组成的高产样板创建领导组, 负责粮食高产创建的部署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技术实施组, 全程负责样板创建的技术指导、措施落实、物资就位、中耕管理和测产验收等工作。

2 玉米高产创建样板技术措施

2.1 统一优良品种

玉米选用正规供种门市所售的生育期中偏晚熟、茎秆粗壮、抗倒、抗病的杂交良种:豫玉22号、改良通单2号、奥玉3202、先玉508、鲁三3号等品种。马铃薯选用会-2和威芋3号脱毒种薯。

2.2 统一种植节令

关键是保证在最佳节令播种。马铃薯在2月20日至3月10日种植结束;玉米在3月20日至4月5日开始播种 (清明前15 d左右) , 4月15—25日前移栽结束 (3叶1心时为最佳移栽时间) 。

2.3 统一种植行向, 规格化间套种

于农历正月初十前组织村组干部统一实行拉绳划线, 采用南北开墒, 东西定向。采用玉米与马铃薯“二比二”, 即2行玉米间作2行马铃薯, 有四大好处:一是由于玉米与马铃薯一高一矮, 对马铃薯而言, 由于马铃薯结薯期相对喜低温忌高温, 6—7月马铃薯结薯期利用玉米茎叶遮蔽,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马铃薯行间温度, 对马铃薯结薯非常有利;二是与净种相比, 通过2种作物高矮合理搭配, 从空间布局上拉开了同种作物条带间距, 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三是做到同作物每个双行之间相互隔断, 增加了边行优势, 又减少病害互相侵染, 增强植株抗逆性;四是由于实行间作, 比净种1种作物可增加50%~70%的塘株数, 最终实现比净种增产30%~50%。

严格按拉绳划线控制复合条带宽度及行间距、塘株距, 实现规范化种植。每个复合条带1.9 m下线, 马铃薯34 500塘/hm2 (小行距0.40 m、株距0.30 m、与玉米间距0.55 m) ;玉米45 750株/hm2 (小行距0.40 m、株距0.23 m, 与马铃薯间距0.55 m) 。

2.4 实行塑盘育苗单株定向移栽

玉米实行单株定向育苗移栽, 可避免因种子出芽率和春旱造成直播玉米缺塘、缺苗严重的情况, 实现苗齐、苗匀、苗壮。其主要技术是[1,2]:一是种子准备。选择成熟饱满、完整、无病、未受潮发霉的种子。二是营养土制作。按70%细土、29%农家肥、1%化肥 (0.3%尿素, 0.5%普钙, 0.2%钾肥) 过筛后充分混合均匀, 沤制2~3 d待肥料充分吸收后才可使用。三是苗床地选择整理。选排灌条件好、背风向阳的平地, 按1.3~1.5 m开沟理墒, 低墒高埂, 埂高15~20 cm, 墒面宽1.0~1.2 m, 做到土细平整, 用于摆盘。四是播种时将营养盘紧密排放于浇足水的苗床之上, 把混合均匀并沤制后的营养土装入盘孔内达3/4, 用喷壶浇水1次, 让盘土沉实, 然后下种, 每个孔内播入1粒种子, 凹口朝天入袋2~3 cm深, 播种后覆土抹平, 确保种子不外露。最后再在上面加盖松叶或稻草、薄膜等覆盖物保温保湿。五是苗期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 以幼苗不出现萎蔫为准。六是定向移栽。3叶1心至4叶1心时移栽。关键是保证成活、准确定向和控制密度。

2.5 统一地膜覆盖

针对样板区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3—6月气温低、春旱突出的特点, 玉米实行地膜覆盖, 以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 保证玉米正常生长[3]。

2.6 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按施足底肥, 轻施苗肥, 重施攻穗肥, 看苗施偏肥的原则进行, 结合样板区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数据, 基肥施农家肥22.5 t/hm2、普钙75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 第1次追苗肥施尿素150~225 kg/hm2, 第2次追攻穗肥施尿素300~375 kg/hm2。

马铃薯:基肥施农家肥22.5 t/h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375 kg/hm2一次性施足, 追肥应在马铃薯苗齐后15 d内进行, 施尿素90~150 kg/hm2。

2.7 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田间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2次用甲霜灵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15%三唑酮粉剂防治玉米锈病, 25%三唑酮粉剂按种子量0.3%防治玉米黑丝穗病[4];用5%来福灵2 000~2 500倍液1 500~2 250g/hm2防治玉米粘虫;用5%定虫脒1 000~1 500倍液, 或10%吡虫啉3 000~4 000倍液防治蚜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65%代森锌、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 分2次防治玉米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发现有金龟甲幼虫、小地老虎幼虫要及时用防治地下害虫的粉剂直接撒在地里进行防治。所有作物病残体一经发现都要清除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以减少病害侵染源。

玉米应在播种同时多育10%以上的苗留作补苗, 以保证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玉米5~6叶时进行第1次薅锄;玉米10~13片叶进行第2次薅锄, 并进行追肥;在授粉基本结束时, 及时进行隔行去雄。马铃薯在苗高17~20 cm进行薅锄, 现蕾开花期进行高培土;春季注意抗旱保苗, 雨季做好排水防涝。

3 示范效果

2013年北闸镇再次办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样板, 项目通过创建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示范片3个层次开展工作。在百亩核心区内, 2009年、2010年连续2年经省、市、区农业专家现场测产验收, 平均产量达到或超过了农业部下达的产量目标。2011年、2012年虽然该镇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春、夏连旱, 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抗旱保苗措施, 样板区喜获丰收, 全镇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增。2013年玉米高产创建样板示范片实施“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植节令、统一种植行向、统一规格化种植、统一单株定向密植、统一地膜覆盖、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项目经市、区农业局技术专家进行测产验收, 产量为:核心区玉米平均产量8 866.5 kg/hm2、套种马铃薯平均折产3 157.5 kg/hm2, 平均总产量12 024 kg/hm2;展示区玉米平均产量8 364 kg/hm2, 套种马铃薯平均折产2 916 kg/hm2, 平均总产量11 280 kg/hm2, 完成了目标任务。全镇大面测产产量为:玉米平均产量8 181 kg/hm2, 套种马铃薯平均折产2 844 kg/hm2, 平均总产量11 025 kg/hm2。核心区平均总产比全镇大面的平均总产高9.1%, 增产效果明显。示范样板圆满完成高产创建任务, 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并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大面的农业生产水平, 促进了全镇粮食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迎先, 王学峰.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 2010 (3) :28.

[2]杨利华, 张全国, 张丽华, 等.冀中南夏玉米进一步高产核心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9 (S2) :205-210.

[3]李传维.巴东县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10) :177-178.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3

首批示范校项目建设从2011年7月正式启动。各项目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等七大任务为内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经过两年的建设,首批示范校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成效彰显:一是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具有校本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高效平台;二是落实产教“五对接”要求,在专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与教学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四是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不断涌现,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建设,各项目学校招生吸引力明显增强,学生报考率、报到率、巩固率和办学规模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示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区域内的引领示范、对兄弟学校的帮扶带动等作用不断加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不断增强,技能培训、技术支持等规模、层次日益提升。首批示范校改革发展的成就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项目建设中,各校注重经验积累和提炼总结,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案例成果。这些案例成果立足地情校情,坚持以人为本,依托校企合作,聚焦质量内涵,凸显改革创新,其改革的理念、探索的思路、具体的措施等,都对其他学校具有很好的学习、参考价值。

我们从首批13所项目学校推荐的案例中遴选了39个典型案例,编印成册,出版推广。

我们相信,这些凝聚着示范校师生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必将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发展起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4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行唐连家庄中学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行唐县连家庄中学

2012年11月

0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行唐连家庄中学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连家庄中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你们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校的工作给予全面细致地检查,并留下宝贵的意见。首先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72年,坐落于行唐县城东南10公里处,占地面积40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1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521人,教师59人。

2004至今,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以来,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德育为首、科研兴校、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为办学宗旨,以“启智、明德、创新、笃行”为校训,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育人目标,运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和方法,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建立严格、科学、规范、开放的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建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打造“管理一流、师资一流、校风一流、人才一流”的和谐校园。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初步形成了教学、办公、宿舍三大主体楼为主,实验、图书楼餐厅为辅的布局结构。三楼中间是绿地花草,苗圃绿荫,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三楼前后是场地舒展、视野开阔的操场。优美的自然 1 环境,浓郁的人文色彩,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使我校成为行唐教育界一张标志性的名片。我校多次承担了教育上的一些重大活动:校园文化现场会,教育督导评估现场会、送课下乡观摩会、管理质量年示范评估、省级图书馆验收等等·····

近年来,我校取得了一系可喜的成绩: 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被石家庄市教育局授予“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7年5月,被行唐县委县政府授予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群体”荣誉称号;同年12月,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双争共建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7、2008年中考成绩连续列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名,并两次荣获县长教育特别奖;2008年12月被市教育局授予“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009年5月河北省教育学会授予“河北省家长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同年,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授予“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元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8-2009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中考成绩居全县乡镇中学第二名。2012年中考实考成绩在全县所有中学中位居第三。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各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我们以《石家庄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评估标准》为依据,在组织管理、环境建设、资源建设与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工作成效等几个方面积极建设、多方努力,使我校初步达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二类学校标准。现将这方面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我校建有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两名副校长为副组 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积极领导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和深化。并且专门设有与学科教研组平行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工作,长远有规划,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规章制度健全,保管科学规范,使用科学有序。学校每学期都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环境建设、应用研究和人员培训。

二、环境建设

我校通过光纤接入市教育城域网。在互联网上有独立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设有教学、科研、管理等专栏。配备有正版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安全软件。

我校现有教师用计算机45台,平均1.5人一机,都装配在教师办公室,并和学校联网,教师利用电脑备课,并随时查询网络教学资源,十分方便。有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学生用计算机58台,生机比为10:1,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每生一机。我校的每一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一体机,都能进行现代技术教学,老师们都能熟练地应用电化设备,我校还建有多媒体阶梯教室一个,能保证大容量的现代教育技术观摩教学。

三、资源建设与使用

我校教师能充分并恰当使用教学课件、音像、电子教材等。所有教师都能比较恰当地应用信息资源。有时也应用市教育城域网上的电子期刊资源。青年教师能及时自制教学软件和资料。三年来,多名教师的课件在县获奖或推广。仅2012年,我校靳军霞、秦向燕老师在市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辅导课中获奖,靳永刚老师参加全国课件大赛获奖,钱永利、张丽、王英 琳、赵振刚老师参加县观摩课活动受奖,赵振刚老师参加市评优课获一等奖,多位老师获县一等奖。这些老师的获奖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充分具有很大关系。

四、信息技术教学

我校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过硬,有专职教师一人,兼职多名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并且配备有网管和信息安全专职人员。信息技术学科校内教研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并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以及各种比赛活动,踊跃发表学术论文。按照市教育局统一下发的教学计划规范授课。每一个教学班每周1-2节,期末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汇总和上报。

五、师生信息技术能力

我校所有行政管理人员都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领导能借助信息技术决策、管理学校。所有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及应用能力,60%以上的教师能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学科整合;60%以上的教师能制作课件;正在逐步实现教师的所有备课(含教案、课件资源等)电子化。毕业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我校还经常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竞赛。

六、师资培训

我校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外出培训经常化制度化,符合标准要求。学校每年还自行组织现代教育技术校本研究及技能培训,对领导、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中青年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开展校本(含校长)全员培训; 每年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讲座;每年积极外派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教育技术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七、课题研究

我校能够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专题活动。学校有科研课题,活动开展正常,效果好; 1.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变革研究》并已结题,现正在承担 “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并在积极地工作中。

八、工作成效

学生中建有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能够经常开展活动,曾多次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并获得成绩。我校能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每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在全县范围观摩。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等教育技术成果在县获奖。学校全体师生对学校的实验工作反映良好。

总之,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方面,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办学条件,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但苦于经费不足,有些想做也应该要做的事情一直未能实现,如学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已经老化需升级换代但不能实现,教师、学生用计算机配置低运行缓慢,不能支持一些新的软件等;另一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目前我校全体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但少数教师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修养还不够,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等问题还有待我 们继续深入研究。

今后,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为把我校办成服务一方、管理一流的现代化农村中学而努力奋斗!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5

一、本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我们镇位于萧山的东北部,东接农

一、农二两个农垦场和83021、83351两个部队农场,南连党湾镇,西邻省级中心镇—义篷镇,北靠广袤的萧山垦区,距杭州市中心约40公里,是萧山一个比较典型的垦区镇,也是全区区划面积最大的一个建制镇。全镇总区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万人口。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上级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跻身省级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和杭州市双拥模范镇的行列。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10016元),财政预算内可用资金2408万元。

作为萧山的垦区镇,新湾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发展条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但这几年随着杭州发展战略的转移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兴起,新湾的区位优势不断凸现,发展潜力不断放大,外界对新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让我们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新湾历届党委、政府多年形成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持之以恒努力打下的扎实教育基础,使我镇教育事业一直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全镇现有初中2所,中心小学3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共有在校初中生1581人,小学生3250人,在园幼儿1050人。目前,全镇有省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省一级成校1所,杭州市级示范初中、示范小学2所,杭州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二、创强的主要措施

开展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是我镇继2001年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后又一次新的目标提升,应该说这次“创强”的要求更高、内涵更深、难度更大。为了保证“创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主要致力于在以下“四个坚持”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

(一)坚持以教育优先为引领,切实推进教育强镇战略

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九五”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发展教育的“十五”规划。近年来,为争创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镇党委、政府不失时机、精心造势、周密部署,坚持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委、政府向百姓承诺的重大实事工程来进行重点实施。由于镇党委、政府历届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镇政府的大楼却仍是20多年以前建造的旧式楼房,不仅空间小,而且很多办公室连空调都没有安装。为保证“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定争创目标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强”领导班子,组织有关力量,对照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的规定标准,对全镇的教育硬件设施再次进行调整和投入。同时,由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社会事务办与辅导学校两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辅导学校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创强”氛围。在实施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创强”工作汇报,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努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到制度落实到位。为了把对教育的重视真正形成持久的规范,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调研和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一年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度,镇人大主席团对教育工作专题调研视察制度,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制度等相关制度,使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纳入了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到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新湾是萧山的一个经济欠发达镇,客观上财力不足,但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最穷也不能穷教育,财政最困难也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年,全镇财政收入2408万元,用于教育1269.6万元,教育的拨款占全镇预算内专用资金的52.7%,年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353元,年人均教育经费579元;中小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225元,初中339元;实际公用经费:小学776元,初中1141元。同时,镇政府还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按规定足额征收,~年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607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收入1.84%,较好地保障了教育的经费来源。

4、做到整改落实到位。针对预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认真讨论,落实整改。为保证“创强”经费的投入,镇政府决定取消原定于05年实施的3个项目:一是取消了新湾镇首届全~动会,二是取消了在全镇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三是取消了塘新线两侧的改造工程,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新建新湾初中、镇小塑胶田径运动场,宏图中心小学食堂兼风雨操常增加计算机170台,多媒体50台,全镇中小学课改起始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镇中、镇小新增加计算机房,其它学校增加计算机数量。同时对四大系统、八类教室进行了投入和改造。10月份通过了学前教育达标镇验收。应该说整改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这对经济欠发达镇来说,做到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二)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教育现代化是关系教育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自东台市申报教育现代化县(市)以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负重拼搏,抢抓机遇,早启动、争主动、快推动。下面就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富安镇情

富安镇位于东台市最南端,毗邻南通市,镇域面积169.94平方公里,人口9.76万人,辖1个社区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委会,33个村。

富安镇东临黄海,交通便捷,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贯境而过,设有富安高速互通和铁路站,通榆运河南接京杭大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相连,百公里范围内有盐城、南通、泰州、如皋等机场及南通、大丰等港口。

富安镇是闻名中外的“中国茧都”。全镇桑园5万多亩,年产优质蚕茧突破12万担,产量连续18年雄居全国乡镇之首,蚕农养蚕现金年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富安集镇建成区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人,农村楼房率达90%以上。富安镇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试点镇、星火密集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和江苏省明星镇、重点中心镇、文明镇、新型示范小城镇、茧丝绸·织造名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科技先进镇、群众文化先进镇、体育先进镇等称号。

二、学校概况

我校于1984年在老镇区体育场巷成立,1993年迁至现址,学校占地10.47亩,建筑面积2724平方米,拥有标准教室6个,可容纳250人的多功能教室1个,建有计算机房、图书室、会议室、活动中心及灯光球场,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现有三年制农村经济管理 1

专业在籍青年农民双提升教育学员211人。

20多年的办学历程,硕果累累。1995年经盐城市教育局验收为合格成人教育中心校,1996年3月被省教委确认为省重点乡镇成人校,2001年9月被盐城市教育局授予盐城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2002年11月成为盐城市社区教育试点单位,2006年9月被评为盐城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12月被教育厅确认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

目前,学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镇为目标,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实现”全员、全面、全程”教育上积极探索。学校融成人教育、党员干部教育、职业培训、市民休闲教育于一体,已成为富安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阵地。

三、具体做法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校追求的目标,从创建起,我们参照江苏省市教育现代化的评估要求,进行了全面的衡量和详细的自我评估,上下联动形成创建的合力,全员参与,迅速形成目标明确,努力推进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和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一)、完善队伍制度阵地建设,提高社区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

多年来,我镇一直将社区教育工作写进了镇人大和政府的工作报告。社区教育中心建立了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的合作体制,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

1、我们依靠党委、政府的关心,依靠部门、单位负责人支持,依靠老同志的无私奉献,依靠志愿者的热心奉献,依靠全社会力量,建立一支乐于奉献、主动作为的社区教育队伍。

2、结合全镇的社区工作总体规划,各村和街道制定了本社区教育活动计划。镇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听取各村和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实施村或街道、学校对口联谊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教育网络,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 2

保证。

3、近两年来投入40多万元加强阵地建设,校园围墙翻新重砌,阶梯教室内部装修、屋面防漏,新装备会议室、计算机房和活动中心,校园环境进行了较大的布置和整治。

(二)、创设载体,不断追求社区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1、大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社区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教育活动,教育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是社区教育的一大特点,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发放资料等载体,对社区成员进行各类教育活动,努力扩大社区教育面,力争做到人人接受教育、家家享受知识。近年来,通过积极的社区教育工作,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一种学习型和教育培训型的良好氛围,确保全镇社区教育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推进。

2、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为提高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一是加大社区内文化娱乐设施、体育场地、历史古迹等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努力向社区全体成员开放。二是鼓励部门之间教育资源互动互补。校企联手,培训职工;警校联手,安全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联手,寓教育内容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各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网络中心常年向社区成员开放,使社区成员学有所往,学有所成。三是组织开发了一批切合地方实际的教材。我们围绕桑蚕茧丝绸农业产业化编写了系列教材;围绕富安文明古镇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宣传资料,既弘扬了地方文化,也强化了爱家乡、建家乡的教育。

3、创建社区道德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空间。

2009年初,我们在市、镇关工委的指导下,利用社区教育中心的设备和师资,聘请2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当参谋,创办社区教育中心德育学校。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办学新路,坚持做到创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力求在办好上下功夫,在办活上做文章,我们坚持以镇社区教育中心德育学校为重点,不断向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和家庭辐射,努力创新教学形式。为了配合各所德育学校和全镇

经济发展,我们编印了《富安抗战故事》、《富安古代诗词》、《栽桑养蚕新技术》、《推广洋麻种植新技术》等乡土教材,用本地的历史文化教育富安人,用新技术引导富安人科学致富。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还专程来富安视察德育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德育学校的有机结合,得到省人大副主任丁解民、省政协副主席沙人麟、盐城市关工委陆树臻、东台市关工委周森多次肯定。

(三)、发挥阵地作用,开展以社区教育为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培训活动

2009年我镇从业人员29871人,培训总人数15234人,年从业人员培训率51.0%;至2010年10月,培训总人数18733人。

1、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近年来,我们根据农民的需求,在中心开设了驾驶员、财会、金融等新知识培训,专程请马蹄钉公司总经理李开将教授前来讲创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有180多名农民学习了创业知识和技能,已有解方文等五位青年创办了桑技条胶合板等新项目。勤丰村何良玉受到了创新业、创大业知识和先进典型的熏陶,投资50万元创办了全市最大的养鸡场、省政府专门为他颁发了11万元创业奖。

2、开展中青年农民“双提升”教育 2009年,在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通知》文件下发之后,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我们迅速开展工作,广泛动员生源,准备好固定教室,购买好教学用品,配置好师资,精心安排好课表,制定好严明的管理制度,学校现有三年制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在籍青年农民双提升教育学员211人。

3、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针对富安农民的需求,拓宽教育领域,增加教学内容。我们组织蚕桑、农技等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22场次,受训达3000多人次,使农民学到了新技术,今年已有60多名返乡青年农民新开发了洋麻、甜叶菊种植和家禽养殖等项目。

4、开展“挂县强农工程”培训近二年来,我们与东台市农业局合作在社区教育中心举办了大型“挂县强农工程”培训班,省家禽

畜牧专家丁余荣教授、韦玉勇教授亲自中心主讲了6场,把家禽畜牧养殖科技知识直接送到1000人次家禽畜牧养殖大户手中,培训中,专家们还就家禽畜牧养殖及疾病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帮助养殖大户们释疑解难,受到广大养殖农户们的热烈欢迎。

(四)、积极实施实验项目,推进社区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我们充分利用富安千年古镇悠久历史,挖掘富安文化特色,把居民道德教育与茧丝绸产业化有机结合,2009年我们把《社区居民道德教育模式探究》列为实验项目,通过制订具有前瞻的课题实施方案,不断加强社区居民道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社区居民道德素质。项目的积极实施,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新思路,《富安镇社区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在《中国社区教育》2010年第二期上。我们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对策及建议——富安镇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研报告》发表在《中国社区教育》2009第二期。《浅谈如何做好青年农民双提升教育班主任工作》发表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31期上;《富安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和《部门联手,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发表在2010年6月《江苏学习在线》。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推进学校的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师资现代化和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把富安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成为现代化、联合型、多功能的一流社区教育中心,为全镇步入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化社会作出新贡献。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热忱欢迎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我们一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我们的工作。

谢谢!

富安镇社区教育中心

镇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汇报 篇7

**镇地处县西部山区,镇域面积达220平方公里,共辖24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64000多人,是一个地域广,人口多的大镇。区位独特、经济活跃、人流密集,自然条件优越,拥有良好发展优势和潜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2011年,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县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食品监管,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平稳,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饮食消费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领导,抓好食品安全组织机构网络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安全责任网络。镇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镇25村(社区)明确一名食品安全专干和一名信息员,配合做好全镇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信息报送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乡镇对各行政村(社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教育培训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布。明确村(社区)、镇直相关单位的监管责任,村(社区)书记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各行政村及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三)保障经费,加大投入,确保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坚持重点工作重点保障的原则,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目前,共拔付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和监管工作经费3万元,其中:宣传经费0.5万元,培训经费0.5万元,专项整治经费1.5万元,办公经费0.5万元,同时对涉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费用做到实报实销,确保了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领导重视,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全年工作。2011年4月9月,由镇人民政府牵头,召集各村(社区)、镇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会议对2010年**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2011年工作重点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确保了2011年工作食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强化培训,提高监管工作队伍的业务知识水平。今年以来分别组织餐饮单位、流动厨师、种植户、养殖户、村(社区)食品安全负责人共进行了4次食品安全培训。会上学习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知识》、《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培训提纲》、《消费者购买食品应注意相关知识》、《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办法》等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明确了各自职责,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维护群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以增加强群众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为目的,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食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有效利用固定宣传栏、黑板报、发放知识宣传单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二是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月、中秋、国庆节等节庆日为契机,搭建咨询服务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三是建立基层队伍,由镇食品安全检查及各村(社区)联络员借工作检查和召开会议之机免费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发放到户;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群众的健康饮食安全意识和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管服务水平,为我镇更好地开展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加强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检查。一是春节期间对辖区9户粮油经营户、4个超市和1个农贸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中未发现经营过期、霉变食品及假冒伪劣商品;二是在“五〃一”期间组织配合卫生院、工商、公安等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商店、食品摊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大检查,让全镇人民过上一个安定愉快的节日;三中秋和国庆前夕再次组织工商所、派出所、动物防疫等职能部门参加为期2天的食品安全大检查,对镇区内学校、餐饮店、工地食堂的卫生状况、餐具消毒、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对所有被检查的经营户和工地食堂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150多份。

(二)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提高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监管责任。利用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板报、广播等各种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对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对全镇13所学校学生食堂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全镇各中小学的校舍安全、食堂卫生、周边环境等状况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排查,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安全健康。

(三)全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3月11日至12日配合工商“12315”执法对辖区内17户经营户和8户食品批发户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过期 食品作下架处理,发现无证经营户2户,要求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

2、从4月10日至 5月30日,我镇认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镇各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整治。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专门开会研究,要求要明确工作重点,强化源头治理,注重健全长效。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了广大师生和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从5月9日开始,按照县食安委统一部署,认真进行了打击食品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按照市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整治工作要求,我镇结合实际,加强巡查,强化监管,狠抓落实。一是向食品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宣贯本次整治的相关文件,发放食品添加剂卫生宣传资料;二是督促餐饮单位和食堂对采购使用的食品原辅材料,从索证索票、验收登记、外观质量、产品包装、标识标签及说明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等方面逐一进行检查,进行检查自纠,认真整改;三是指导餐饮单位和食堂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采购的索证索票制度,登记制度和报告备案制度,彻底杜绝违法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4、从8月14日开始,进行了夏秋季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整顿的主要内容是乳制品、早餐食品、豆制品、农业投入品、食用油和餐厨垃圾等四项。从8月20日开始食安办组织工商、畜牧、农技等部门对我镇相关行业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通过摸底,我镇没有乳制品行业,其它行业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造册。并根据摸底情况,认真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并督促整改。通过动员会和协调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有效的推动我镇夏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在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宣传引导、清理检查、核查整改等工作,提高了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营造了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健康保障。目前,我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我镇将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会同工商、卫生、学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学校等进行检查,切实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四)强化检疫,从源头上把好肉食品市场安全关。镇党委政府把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各村、社区防疫负责本村重大动物疫病的信息收集、汇报,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分析疫情发展态势,及时提出防治计划,判定相应应急预案,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我镇对辖区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适时对市场进行检查。通过有效开展市场监督,保障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监管效能,食品安全有保障。年初,我镇与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并制发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了我镇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目标任务,要求按照任务安排,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效能,切实落实专项整治任务。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监管效能,营造出了我镇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使我镇食品安全有了保障。

(六)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为督促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切实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我镇2011年食品安全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镇不断加大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健全了考核奖惩保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考核组,由分管食品安全的副镇长任组长。二是抓好三个考核重点。即:考核时间上以年中及年末考核为重点;考核范围以二十五个村(社区)、卫生院、工商所、动物防疫站、农技站、学校、派出所等职能部门为重点;考核方式上以查看现场痕迹资料为重点;严格按照工作目标责任书和评分细则的内容进行量化评分。四是注重结果运用。将检查考核结果运用于对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年终考核的依据,从而,从根本调动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对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通过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切实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打击不法行为,全年没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二是通过加大宣传,群众整体上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通过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商贩的不法行为,清理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四是有针对性地对学校食堂、小食店、农村自办宴席、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五、存在不足及下步打算

我镇2011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如: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仍未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无法保证全面性;有关业务知识了解不够,档案不够规范;整治工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困难;果蔬种植户难以监管,农残隐患突出;仍有不法商贩存在私屠乱宰现象等方面的不足,为强化工作保障,我镇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充分调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增强食品监管和自我防范意识;三是调动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对农村自办宴席进行监管,引导群众逐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学校周边环境 整治力度,对学校食堂进行有效监管,切实预防集体中毒事件发生;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市场有效进行监管,加大对不法分子的处罚力度。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8

——六鳌镇创建依法行政示范镇汇报材料

今年来,六鳌镇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积极探索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途径,全力结合市计生委提出开展“诚信与阳光计生”,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阳光管理”上花心思,在“诚信服务”上下功夫,以依法行政为基础,以政务公开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依据,以社会监督为纽带,以五大工程为归宿,以落实奖惩为保障,加强行风建设,维护群众权益,使我镇的计生工作进一步务实,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在今年元月18日市计生委领导到六鳌调研时给我镇提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镇开始,我镇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设立计生依法行政办公室,制定《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及时召开由市计生协会名誉会长张全金、常务副会长林良炎、副县长王彩云、县计生协会有关领导以及镇班子成员、全镇干部职工、村主干为班底的动员大会,把我镇的依法行政示范镇创建工作推进实质性阶段。镇与村签订《计生依法行政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工作方案改善了村务公开条件,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责任到人、形成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促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工作理念,立足诚信服务,打造阳光计生

探索创新工作理念,以诚信计生为根本,实现阳光计生。一是政务公开架心桥。统一计生政务公示栏公示内容,即公开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纪律要求、权利义务,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标准和违法责任,公开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和办结期限,公开奖励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政策办理情况,公开举报电话、维权渠道和反馈结果;统一公开的时间,每月的4日对本月的计生基本情况进行公示,保证了群众对本镇、本村的计生情况了解的及时性,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政务的公开让群众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早知道,不仅打消了个别群众想违反计划生育的念头,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二是完善执法新作为。制定《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生育证发放、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并广泛宣传。三是完善基层计生女组长推选制度。采取自上而下指导及自下而上反馈双向工作体系,确保每村每组所推选的计生女组长能够确实了解所在小组的计生情况,确实有意愿有决心完成该小组的计生工作。四是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制定入户访问表,走进农户、走入企业,开展六鳌人民评六鳌计生活动,并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从中了解群众对计生干部在办证、双查、四术、执法等工作态度的满意度,从而推动基层作风转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经评议显示,群众对人口计生部门的总体工作满意率达98.5%。

三、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多措并举推进宣传。用活老办法,探索新途径,充分利用

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车等一切宣传资源,综合运用舆论、环境、社会、文艺宣传等手段,改变过去单一的墙壁文字宣传为现在的宣传车下村巡回宣讲、广播定时播放、宣传画版四处可见的图文并茂、声形同在形式,分别在龙美、鳌东、鳌西、下寮、店下共制作6幅大型公益广告画,每村悬挂3条以上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永久性标语牌,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规模的计生宣传教育网络。目前共制作发放宣传单15000份,计生知识应知应会小画册5000份。

二是部门联动依法行政。采取部门联动、责任分工的原则,与法院等司法机关创建依法行政共建单位,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对违法生育对象事先下达征收决定书,按标准足额征收,使有经济能力者立即履行义务,无能力缴纳的,申请分期缴纳。对家庭条件好、社会影响大、有能力缴纳而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重点户、难缠户、钉子户”,法院强制执行,确保了足额征收;全力出击,卫生、计生、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对6起“两非”案件进行严厉打击,特别是打击查处龙美村的陈燕鸿非法进行节育手术一案,对我镇甚至全县产生积极影响,现陈燕鸿已被逮捕,司法机关以非法节育术罪对其进行起诉,等待她的将是严厉的法律制裁。

三是承诺管理探索新路。为确保依法办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计生工作人员全部签订了《依法行政承诺书》,以加强对计生干部的自身管理。为引导群众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各村均与已婚育龄群众签订了《诚信计生承诺书》,让群众了解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也明确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此举有效地引导群众依法自律,并主动做出承诺,积极配合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探索主要

依靠群众自我约束落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路子。为确保村镇级指标落实到位,与村包组干部签订了《201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四是生育关怀温暖民心。自创建计生依法行政示范镇以来,我镇以五大工程为切入点、以关爱奖扶为着眼点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生育关怀政策。针对我镇营里村村民孙金城借住古城上军队房屋而造成的出行不便、无业以及面临房屋被军队讨回无房居住的局面,我镇发动社会力量、信用社并合理利用政策为其解决行路难、就业难、居住难等多方困难,目前其就业于一帆重工并获得安居工程款并搬入新房。今年以来我镇发放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救助款8万元,惠泽15位贫困母亲;帮助8位计生二女户母亲获得妇女创业贷款和妇女小额贴息贷款;落实2户安居工程;为考上大学本科的4位二女户学子发放助学金1600元。与镇关工委配合为大澳村两名贫困学子发起爱心助学倡议,力助2名学子成才。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篇9

XX镇XX村党建、“三送”示范点情况介绍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距圩镇2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508户,2287人,设4个党小组,党员55人。有耕地1555亩,山地2209亩。2013年以前属三类村支部,是XX镇公认的信访村、偷盗村、脏乱差村。近几年来,XX村党支部依托“三送”工作平台,紧紧围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按照“三抓三转”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4年综合工作考评全镇一类村第一名,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XX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们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主要措施是“三抓”:

1、抓阵地建设,打造服务平台

我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筹资45余万元选址新建了三层41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村级活动场所,新场所内设便民服务中心、村“两委”会议室、村“两委”干部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另外还专门规划了一个办公室用于“三送”办公,摆脱了以前简陋不堪的办公条件,成为功能齐备的党建工作阵地,为服务群众、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平台。

2、抓制度执行,营造服务氛围

我村在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规范了“三务”公开、党员设岗定责、先锋创绩、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20余项党建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如去年我村老村部进行拍卖,事先在村务公开栏中张贴了拍卖公示,告知了全体村民,拍卖情况全过程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开竞拍,比原预计多拍卖十万余元,让群众的担心,变成了宽心。通过去年村“两委”换届,调整充实了民兵、治保、妇联、共青团、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和群团组织,并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将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进行了上墙公示,营造了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

3、抓教育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近年来,我村按照“选准、训强、管严、用好”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三送”平台,抓好干部、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成效。一是抓好培训教育。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培训班,2013年以来我村共组织400余人次,参加镇级及以上的各种培训班;组织了党员干部轮流上党课,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致富能力。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管理。严格实施村干部值班制度和“三送”干部请销假制度,确保“5+2”村部均有人办公,群众随找随在,随办随走;认真落实党员先锋创绩、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制度,在去年民主评议党员中,一名党员因信邪教,被评为不合格,并给予了留党察看2年的处分。三是抓好服务保障。近几年,我村依托“三送”工作平台,在产业发展、走访慰问、化解矛盾、争资争项等方面用心尽力为群众服务,取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以今年市公积金“三送”工作队为例,为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单位领导亲自带队开展集中走访10余次,召开干群夜谈会5次,每月组织召开党员志愿者服务,共开展8次,共50余人次参加,为群众在环境整治、调解纠纷等方面进行服务,收集了16条合理民情诉求,全部落实办结到位,组建了一支脐橙黄龙病防控专业技术队,发放防控资料500余份,同时深入田间地头、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今年5.18洪涝灾害中,“三送”干部更是以保卫群众生命财产为己任,奋战在抗灾第一线,同时开展灾后生产生活自救。目前,工作队下步打算将下大力气修通“两路一圳”,预计8月底可完工。除“三送”工作队的努力外,我村重点打造的便民服务站在本月即可投入运行,为我们提供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并规定便民服务站每天必须有人在岗。

支部建设的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三转”的明显成效

1、转产业谋发展,百姓增收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面对经济结构单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该村和“三送”工作队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产业转型发展模式,先后创办了脐橙、生猪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党员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农资配送、资金扶持、市场销售等产业服务,逐步扩大了脐橙的种植面积和生猪的养殖规模,形成以脐橙种植和生猪养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结构,集体经济不断得到壮大,走向了富民强村之路。同时,“三送”干部结对联系了16户精准扶贫户,为他们提供了产业上的帮助,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截止目前,全村共为种养大户累计提供贴息贷款48万元,争取项目扶持资金60余万元,帮助6户产业大户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无公害脐橙1247亩、烟叶60亩、蔬菜100亩,西瓜100亩,实现生猪年出栏3000头。

2、转理念惠民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XX村基础设施薄弱,民生工程建设缓慢一直制约着全村的发展,近几年,村“两委”以“改善民生,服务产业”为理念,通过“三送”工作平台,在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向上争资争项,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先后修建了15公里的通组“断头路”;投入80余万元修通了被群众嘲讽为“天桥”的XX大桥,解决了4个村近6000人的出行难问题;新建3000余米水圳,遍布各小组;尤其是以2012年开始的高坝土坯房集中改造点打造工作,更是将XX民生工程建设推向了高潮,如今高坝点三期工程已全部改造完成,60余户群众入住了新房,过上了“居住在农村、生活在城市”的舒适现代生活,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转作风重服务,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干群关系不断改善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汇报 篇10

(2010年12月30日)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涉及横山镇、殿市、波罗、响水4个乡镇19个行政村2770户12484人,总投资6760.15万元,计划从2007年开始启动建设,到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该示范区是集生态观光、节水灌溉、科技种养殖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区域,为横山县“两区一库一带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一张名片”发展战略中的“两区”建设之一。

示范区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部门联动、连片开发”的建设思路,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产业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项目集中投放,区域板块开发推进。建成后,新增水土流治理面积84平方公里,治理度由35%提高到85%,林草覆盖率由45%提高到75%;新增基本农田17830亩,主导产业初 步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145元提高到2010年的4500元;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农民富裕的目标,成为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品工程和示范典型。

上一篇:《自动自发》读后感领悟下一篇: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