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美文

2024-10-06

书法的美文(共10篇)

书法的美文 篇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外族统治的历史,即便如此,外族统治者也被灿烂多彩的汉文化所吸引,开明地为我所用,使汉文化的根脉得以一脉相承,没有被粗暴割裂。康熙、雍正和乾隆在这方面是供认的典范。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从关外一路奋力拼杀,直至统治中原。江山已定,他们抖落一身风尘,收藏好雕弓和宝剑,由武功转向文治。武力征服不了人心,征服人心的只能是文化,于是大量起用汉人,推崇汉文化,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文化大融合。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康雍乾盛世也名垂青史。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彰显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书法和京剧都具有历史纵深感,承载着广大华夏儿女深厚的情感寄托。但辉煌之后,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虽然都知道京剧是好东西,但年轻人鲜有喜爱,咿咿呀呀的,一板一眼,节奏太慢,没有那个耐性。随着电视和新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欣赏口味发生了改变,不用出门,手里遥控器一点,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不用请示汇报,不用抢占座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虽然少了参与感和热闹劲,却多了几分轻闲和自在。看戏,再也不是年轻人的唯一选择。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已经压榨了京剧的生活空间。

那么书法呢?

字是敲门砖,写一笔好字,是无数读书人的追求。电脑还没有普及前,谁要是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受人们尊重和推崇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被别人请到家里舞文弄墨,书写对联,那是功德无量的事。

可是,几乎在一夜之间,电脑进入平常百姓家,钢笔、毛笔提前“病退”,键盘成了神“笔”,要什么字体有什么字体。办公用电脑,商务用电脑,写信用电脑,方便、高效、快捷。如果愿意,一天“写”一两万字也是一碟小菜。即使偶尔忘字,拼音一打就出来,方便得很。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时间一长,问题出来了,那些才高八斗的博士、硕士,文凭虽高,字却歪歪扭扭,让人大跌眼镜,不敢恭维。

是到了抢救书法的时候了。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自甲骨文始,逐步演变至今,可以说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这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文明长河里,灿烂辉煌的文化基因强壮着我们的肌体,浸润着我们的身心。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要么被外族入侵而中断,要么被战火而撕裂,只有中华文化没有随历史的变迁而走样,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理应成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文明的传承中,书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外国人喜爱中华文化,大多始于对书法的热爱。因此,书法于我们理应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随意。然而现实不容乐观,信息化时代,电脑代替了人脑,键盘代替了毛笔,能够写上几笔的人逐年下降,再不加以保护,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将消失在移动的时光里。

请把目光投向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光辉名字,王羲之、王献之、米芾、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于右任、毛泽东……他们捋捋衣袖,在历史方位上挥动如椽之笔,潇洒地书写着自己的那一“体”,使文化大观园始终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狂草、颜真卿的楷书……这一件件艺术瑰宝,仿佛饕餮盛宴,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沉醉其中,大呼过瘾。

阳光总在风雨后,每一个书法家的背后,都有一段勤学苦练的故事。王羲之当年学书成痴,经常观察飞鸟的轻灵、虎豹的迅捷、苍鹰的雄姿、树木的形态、山形的走势、河水的流向,集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把个人体悟融入到书法中。他有个癖好,喜欢在夫人大腿上比划练字。一天,他又在夫人腿上比划起来,夫人假嗔道,人各有一体,不要总在我身上比划。“对,人各有一体!”夫人这句话给了王羲之极大的启发。自此他越加注重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师法古人而不拘泥,终于成为名留青史的“书圣”。凝聚着他才情与感情的《兰亭序》,大胆突破前人的规矩,写得行云流水,律动空灵,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纵横卑阖,挥洒自如,书法同样得到举世公认。平时除了读书,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帖临帖。一次,他听说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真迹》,便向黄炎培借来研读,说好一个月后归还。这本字帖是黄炎培的镇家之宝,看得比生命还重。黄炎培很不放心,担心毛泽东“忘记”了,借出一周后便打电话询问。“不是讲好借一个月吗?我正在看呢。”毛泽东平和的语气,让黄炎培有点尴尬。又过了几天,黄炎培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来催问。“还有7天,我数着呢。”毛泽东在电话里笑着说道。一星期后,毛泽东信守承诺,让《王羲之真迹》完璧归赵,留下了一段佳话。

读帖、临帖有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开始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到的只是字;随着功力、阅历的加深,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读出蕴藏其中的时代特点,政治哲学,人情世态,经济发展,历史风云。如魏朝流行碑体,这种字体端庄大方,金钩银划,有金石之气,充分体现了魏晋风骨。唐朝喜好行草,恣意汪洋,潇洒不羁,这是当时江山一统、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真实写照。宋朝皇帝赵徽宗不爱江山爱书画,擅长花鸟,苦练书法,自创瘦金体。江山都玩丢了,不瘦才怪!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如果你不了解那个人,单看他的字就可以略知一二。毛泽东的字体飘逸隽秀,入木三分,整体布局错落有致,起承转合自然天成,有横扫千军之气势。这就暗合了毛泽东不拘小节、多谋善断、胸有韬略、勇于创新的性格。苏东坡的字肥厚中暗藏端庄,古拙中透着灵动,佛性仁心,契合了他浪漫而豪迈,超脱且敦厚的性格特点。

列位看官,可别小看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一撇一划都从历史深处走来,从象形、会意、形声、转借的组合中可以看到文字形成的韵律之美,从上下、左右、杂合结构中可以看出文字构造的建筑之美,从由繁到简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文字演变的绘画之美。

汉字真是好东西啊!品读一本好帖,临写几个好字,就如同与智者对话,与高手过招,与贤人清谈,既如沐春风,又涵养心性,不亦快哉!

公众号:天府散文

书法的美文 篇2

解缙自幼聪明过人, 才气放逸, 出口成章, 在当时有才子之名。清代汪盬《评释巧联》记载了解缙应景撰联的故事, 如该书卷六213条载:解缙七岁时, 随父同出, 见有妓者吹箫, 父亲命他作对, 解缙答曰:“仙女吹箫, 枯竹节边生玉笋;佳人撑伞, 新荷叶底露金莲。”“箫是枯竹节, 玉笋比仙女手, 而‘玉笋’与‘枯竹’相合。出句已巧。伞如新荷叶, 金莲比佳人足, 而‘金莲’与‘新荷’相贯, 对句亦精。”[1] (第一册第135页) “现代心理学认为, 童年那些最深刻的记忆往往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渗入, 构成一个人基本的思维类型, 不仅在情感上始终缠绕着他, 而且会成为他艺术思维定势中的某种定向路标”。[2]解缙儿时在父亲熏陶下, 养成了爱好吟诗作对的习惯和信手拈来的创作速度, 这成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之一。范盭《古今滑稽联话》122条载:“解大绅滑稽善对, 尝与某君坐。某君曰:‘有一书句, 甚难其对。’解问之, 曰:‘色难。’解曰:‘容易。’某君不悟, 促之曰:‘既云易矣, 何久不对?’解曰:‘适已对矣。’某君始悟‘色’对‘容’、‘难’对‘易’, 为之一笑。”[1] (第六册第4334页。)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 解缙才思敏捷, 性格诙谐洒脱。解缙擅长诗文书法, 据明代曾盰《巢睫集》所记, 在洪武时:“公为中书庶吉士, 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 操笔而成, 造语奇崛。时中书舍人詹孟举以书明世, 亟称公书有法, 而用笔精妙, 出人意表”。又《列卿记》记其在成祖时事, 云:“文皇正位, 雅闻缙名, 召置左右, 进侍读学士。其文雅劲奇古, 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诗豪宕丰赡, 似李、杜;书小楷精绝, 行草皆佳。”[3] (203页) 本文拟对解缙的书法观点和书法创作作些探讨。

一、解缙《春雨杂述》中的书法观点

解缙论书之语主要见于《春雨杂述》, “工夫精熟”是他反复强调的观点。

明初书家大多沿袭元人之风, 取法魏晋以来帖学, 注重功力。解缙论书同样表现了这种主张, 他在《春雨杂述·学书法》一条中说:“学书之法, 非口传心授, 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 布置间架, 捏破管, 书破纸, 方有工夫。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钟丞相入抱犊山十年, 木石尽黑。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盽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罢, 写一千字才进膳。唐太宗皇帝简板马上字, 夜半起把烛学《兰亭记》。大字须藏间架, 古人以帚濡水, 学书于砌, 几石皆陷。”[4] (495页) 可见他提倡勤学苦练, 以为书法之工来源于传授和临摹, 只有通过千百遍的练习, 方能掌握其中规律, 因而他称赞古人勤于习书的精神。围绕着工夫, 解缙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师承和方法。

就师承而言, 解缙强调书法的传授, 他《评书》一条中说:“学书之法, 非口传心授, 不得其门。自羲、献而下, 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 书学中兴, 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 惟苏、米庶几。元惟赵子昂一人。皆师资, 所以绝出流辈。吾中间亦稍闻笔法于詹希原, 惜乎工夫未及, 草草度时, 诚切自愧赧耳。”[4] (496页) 可见他极重视口传心授的作用, 强调作书宜学有所本, 师资深厚, 智永之所以能开启隋唐一代之书, 缘于其得二王真传;苏、米、子昂皆胎息前人, 故能独步当时;解缙自己也说得笔法于詹希原。詹氏为元明之际的著名书家, 尤善大字, 丰坊《书诀》中论题署书曰:“本朝惟孟举 (詹希原字) 可配古人, 自后未见其比也。”可见其书功之深厚。《春雨杂述》中专门立“书学传授”一条, 历叙从蔡邕直至明初的书学传授谱系, 以为书法之秘代代相传, 要想臻其要妙, 非得其正传不可。稍后的丰坊《书诀》中也以为执笔、运笔之法历代相传, 以为前人之书“虽所就不一, 要之皆有师法, 非孟浪者。”[5]以项穆之《书法雅言》则首标“书统”, 可见解缙之说的影响。

就方法而言, 解缙对于执笔、用笔、结构章法等都很注重。其《书学详说》一条中就对上述各方面都详加论述, 认为“书之美自钟、王, 其功在执笔用笔”。如他论执笔法说:“执之法, 虚圆正紧, 又曰浅而坚, 谓拨镫, 令其和畅, 勿使拘挛。真书去毫端二寸, 行三寸, 草四寸。掣三分, 而一分着纸, 势则有余;掣一分, 而三分着纸, 势则不足。此其要也。而盿捺、钩揭、抵拒、导送, 指法亦备。其曰盿者, 大指当微侧, 以甲肉际当管傍则善。而又曰力以中驻, 中笔之法, 中指主钩, 用力全在于是。又有扳罾法, 食指拄上, 甚正而奇健。撮管法, 撮聚管端, 草书便;提笔法, 提掣其笔, 署书宜, 此执笔之功也。”[4] (497页) 他认为执笔的原则是“虚圆正紧”, “令其和畅, 勿使拘挛”;执笔的高低要根据真、行、草等不同的书体而定。执笔的方法有“盿捺、钩揭、抵拒、导送”法即五指执笔法, 此外还有“扳罾法”、“撮管法”等。

又如他论用笔说:“若夫用笔, 毫厘锋颖之间, 顿挫之, 郁屈之, 周而折之, 抑而扬之, 藏而出之, 垂而缩之, 往而复之, 逆而顺之, 下而上之, 袭而掩之, 盘旋之, 踊跃之, 沥之使之入, 眀之使之凝, 染之如穿, 按之如扫, 注之眂之, 擢之指之, 挥之掉之, 提之拂之, 空中坠之, 架虚抢之, 穷深掣之, 收而纵之, 蛰而伸之, 淋之浸淫之使之茂, 卷之蹙之, 雕而琢之使之密, 覆之削之使之莹, 鼓之舞之使之奇。喜而舒之, 如见佳丽, 如远行客过故乡, 发其怡;怒而夺激之, 如抚剑戟, 操戈矛, 介万骑而驰之也, 发其壮。哀而思也, 低回戚促, 登高吊古, 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 而梦华胥之游, 听钧天之乐, 与其箪瓢陋巷之乐之意也。”[4] (497页)

这里详述了用笔的顿挫、盘屈、回环与转折、按下与上举、潜藏与显露、下垂与上缩、前行与回复、逆行与顺行等多种变化, 强调了笔势盘旋、踊跃、重按、倾注、弹跳、挥舞、提走、空中运转等动感力度, 也涉及到了字体的收放、疏密、奇正等问题, 而且联系到作者的主观情感, 指出了喜怒哀乐的感情可表现于笔墨之间的特点。

关于结体、章法, 解缙也阐述得非常具体, 他说:“是其一字之中, 皆其心推之, 有眃矩之道也, 而其一篇之中, 可无眃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 左行之于右行, 横斜疏密, 各有攸当。上下连延, 左右顾瞩, 八面四方, 有如布阵:纷纷纭纭, 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 形圆而不可破。”[4] (498页) 他以为一篇之中, 上下左右都应互相照应, 如军中布阵, 八方完备。他举出王羲之《兰亭叙》的例子, 以为其布阵照应完美无缺, “增一分太长, 亏一分太短”;“纵横曲折, 无不如意, 毫发之间, 直无遗憾”。他于近人中最推重赵孟眅和詹希原, 认为他们在书法之篇章结构上深得右军之旨, “今欲增减其一分, 易置其一笔、一点、一画, 一毫发高下之间, 阔隘偶殊, 妍丑迥异。”最后他总结说:“是以统而论之, 一字之中, 虽欲皆善, 而必有一点、画、钩、剔、披、拂主之, 如美石之韫良玉, 使人玩绎, 不可明言;一篇之中, 虽欲皆善, 必有一二字登峰造极, 如鱼、鸟之有鳞、凤以为之主, 使人玩绎, 不可明言。此钟、王之法所以为尽善尽美也。”[4] (498页) 他以为一字之中必有一笔振起, 一篇之中, 必有一二字极妙。正如陆机《文赋》中论作文云:“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词之有条, 必待兹而效绩。”这样的论述都是颇合符艺术辩证法的。

解缙论书强调工夫, 所谓工夫, 表现在学有师承和尽其格法两个方面, 并以为由工夫精熟而后可臻自然超妙的境界。他指出:钟王“遗迹偶然之作, 枯燥重湿, 秾澹相间, 盖不经意肆笔为之, 适符天巧, 奇妙出焉。此不可以强为, 亦不可以强学, 惟日日临名书, 无吝纸笔, 工夫精熟, 久乃自然。”[4] (498页) 可见他以为自然奇妙是出于日日临写的功夫, 故他强调学书必须从模仿古人入手, “先仪骨体, 后尽精神。有肤有血, 有力有筋。其血其肤, 侧锋内外之际;其力其筋, 毫发生成之妙。丝来线去, 脉络分明。描眊为先, 傍摹次之;双钩映拟, 功不可阙”。他首先求与古人似, 要求“对之仿之, 如灯取影;填之补之, 如鉴照形;合之符之, 如瑞之于瑁也;比而似之, 如睨伐柯;察而象之, 详视而默记之, 如七十子之学孔子也。愈近而愈未近, 愈至而愈未至, 切磋之, 琢磨之, 治之已精, 益求其精。”[4] (499页) 他以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学古求似的重要性, 要求反复切磋, 琢磨, 精益求精。在此基础上一旦豁然贯通, 便能“忘情笔墨之间, 和调心手之用, 不知物我之有间, 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 而后为能学书之至乐。”这样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草书评》一条中说:“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 以变化牵掣为用, 二者不可缺一。若专事一偏, 便非至论。如鲁公之沉著, 何尝不嘉?怀素之飞动, 多有意趣。”[4] (496页) 说明他以沉着顿挫的楷法为本, 以变化牵掣的草书为用的, 这种主张也贯穿于他的书法创作之中。

二、解缙的小楷和草书创作

永乐初年他与胡广、王琏等都是成祖身边有影响的书家, 明吴宽《家藏集》卷五十五《题解学士墨迹》云:“永乐时人多能书, 当以学士解缙公为首, 下笔圆滑纯熟”。[3] (203页) 解缙曾在其《春雨杂述》中详叙《书学传授》, 十分强调“学书之法, 非口传心授, 不得其门”。并记录了自己学书的经历, 说:“吾中间亦稍闻笔法于詹希原, 惜乎工夫未及, 草草度时, 诚切自愧赧耳。”[4] (496页) 。明何乔远《名山藏》记载:“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 神气自倍。”[3] (203页) 可见解缙书法受到危素、周伯琦、詹希原等人的影响, 与元代康里盽盽的书法一脉相承。解缙曾官“侍书”, 相当于中书舍人, 以后他的官职虽要比中书舍人一职高出许多, 但仍称得上是明初重要的宫廷书家, 他最擅长的书体是小楷和行草。关于解缙书法的基本风貌, 王世贞在《题解大绅书黄庭经》中作了这样的描述:

“解春雨才名噪一时, 而书法亦称之, 能使赵吴兴失价, 百年后寥寥乃尔。然世多见者狂草, 其所以寥寥者, 亦作狂草故。今此纸小楷《黄庭》, 全摹临右军笔, 婉丽端雅, 虽骨格少逊, 却不输詹孟举、陈文东也”。[3] (204页)

解缙的狂草最见才情, “名噪一时”, “能使赵吴兴失价”;其小楷“婉丽端雅”、“骨格少逊”。在解缙身上, 似乎典型地显示了当时书家的极端的两面性。一面是应制, 写工细的台阁体小楷, 另一面则是大幅的狂草书。这种大幅立轴的狂草, 在元代几乎没有, 即便有立轴作品, 尺幅也很有限。因此这种大幅草书立轴的样式, 很有可能亦是此时为适应宫廷悬挂布置需要而风行起来的, 明初的宋県以及解缙、沈粲等均有此类大幅草书作品传世, 很能说明问题。两种书体相较, 草书当然更能体现作者的性情, 所以在解缙传世的大草作品中, 存有狂放不羁的连绵草也就不足为怪了。解缙传世楷书作品有《金刚经册》, 草书作品有《草书唐宋诗文》 (现藏故宫博物院) 、《草书文语立轴》等, 全篇用笔如走马奔阵, 狂放连绵, 满纸缠绕画圈, 文字几不可识, 用笔“圆滑纯熟”, 重形式而轻实质, 完全为了视觉上的刺激, 因此他的草书有着一种极端的倾向。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三》在评价解缙草书时带有讽刺意味地说:解大绅“狂草名一时, 然纵荡无法, 又多恶笔, 杨用修 (慎) 目为镇宅符”。[3] (204页) 解缙当然并非是不通法度之辈, 他的行草作品《跋李邕古诗四帖》、《自书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等, 因非悬之庭堂的大幅, 写得颇具风姿, 如陆深所云:“解公才名盖世, 其翰墨奔放, 而意向特谨严。” (陆深《陆俨山集》卷八十九《跋解学士书卷》) 因此解缙的书法, 实不应以一时一作而定, 他的多面性, 与他所处的生存环境不无关系, 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虽然历来评价解缙对书法史的影响, 往往以草书论之, 而其实质则仍在宫廷书风的笼罩下。明永乐时代宫廷书家的书法, 实际上主要由小楷与草书这一工一草的两极构成。台阁体小楷因是诏诰、宫廷用书的必须, 加上誊写《永乐大典》的巨大工程与科举八股的效仿, 当然影响要大得多, 可视为台阁体的主流;但从艺术角度论, 另一极的草书, 尽管我们认为它是与宫廷布置悬挂需要相合拍的, 但因此而促进了草书的发展, 所以其意义不可同论。就此而言, 沈粲、解缙及善草的其它宫廷书家的草书, 仍有一定的时代价值。解缙卒后, 其侄解祯期于仁宗时 (1424—1425) 因善书选为天下第一, 召为中书舍人, 王世贞《盄州山人续稿》卷一百六十三《续名贤遗墨卷》以为“不失春雨 (解缙) 门风”。[3] (204页)

参考文献

[1]龚联寿.联话丛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2]陈颖.论钱钟书文学批评的美学品格[J].南昌大学学报, 2011, (1) .

[3]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M].历代书法论文选, 1979.

书法的艺术艺术的书法 篇3

写字是把汉字写出来传达情感、说明事由;书法是把字写好看即写字的方法:书法艺术既要传达情感、把字写好,又要与姊妹艺术相关联,让线条粗细的变化、浓淡的变化、中侧锋的变化在抽象中传达文字的故事,在抽象的线条、结构中让你感受音符的跳动、舞蹈的婀娜、诗歌的意境、建筑的雄伟。当我听了田伯平老师在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为研究生讲的课后,我才有如此的感受,我认为这才是书法家。

听田老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他从书法的文学性、诗歌对联的创作,讲到音乐、节拍、音符,甚至到民族舞、芭蕾舞等。他会在课堂上随便让一个学生把名字报上来,十五秒钟后做一幅对仗工整嵌名的对联;能把一件事用诗歌的形式马上朗诵;能在现场用萨克斯、钢琴、二胡演奏《梁祝》、《红河谷》、《北国之春》。

老天又让他幸运地拥有了一米八的高大身材,一副音质圆润的嗓音,一张亲切祥和的笑脸,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态采访了田伯平先生。

家事从来典石渠

田伯平出生在河北省白洋淀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外祖父田普亭先生非常喜爱这个又白又胖的外孙子,3岁时便把他从河北带到了北京,甚至连姓都改成田氏。老人家对这样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外孙喜爱的方式不是买这买那、吃这吃那,而是让他从小吃苦。4岁就开始教他用粉笔在地上写字,到5岁已经认识许多字了,并开始用毛笔练字。每天200个字是必须完成的。田伯平清楚地记得一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由于外祖父外出讲课要很晚回来,外祖母也说今天这么冷就别写了,谁想到十点多外祖父回来后,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小伯平当天练的字,外祖母急忙说“他今天不舒服就没写,明天一起补上”,外祖父严厉地回答“不行,现在起来写”。就这样,田先生从被窝里爬出来,含着泪把完完整整的200个字写完……

更难让田伯平忘怀的是每年三十晚上,院里的小伙伴把灯笼打起来、鞭炮放起来的时候,正是外祖父让他练字的时候。窗外越是鞭炮齐鸣,屋内就越是要求严格,200个字不写完、不用心去写,是绝对过不了关的。“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田伯平说,“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很有用,‘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从小种下艺术的种子

现在看来,田伯平的外祖父是个有远见的人,花钱去学舞蹈、音乐,但都没让他学太精,只是入门而止,但对书法的教育却是常抓不懈。老人家是想让姊妹艺术去感染书法、让田伯平去感悟书法、领会书法,这是一个成功育子的案例。的确,观田伯平先生的书法,从中可以看到舞蹈的柔美、音乐的律动,给人以美感。这也是不同于其他书法家的地方。“开卷有益”也是他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所以田家的书就太多了:唐诗、宋词、汉语、古文观止、说文解字等等。外祖父有个习惯,经常带田伯平去新华书店,见着好书就问“喜欢吗?只要你说喜欢马上就买,可回家你必须看。”或“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什么写法,或背几句对联的口诀等等,外祖父经常以各种方式考察田伯平读书的情况,要是答不上来就要挨批评,所以那些书不敢不看。后来再去书店,再问“书喜欢吗”,小伯平会说“咱家有了别买了”,外祖父就说“咱家有的不是这本,还是要买,买了还是要看。”这就是“圈套”,催着你学习,现在看来,怎一个“妙”字了得。

出言不凡,艺压群芳

“艺不压身”这句话在田伯平走过来的道路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给了他不知多少益处。他给我讲起了这样一段小故事:今年四月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当来到一个庄园的咖啡厅时,庄主热情地接待了中国来的客人。咖啡厅中央摆放着一架钢琴,茶饮过半时,庄主示意他们可以弹奏钢琴。由于好长时间没有弹了,田伯平心里也没谱,但作为中国书法家艺术代表团的一员,不弹一下也说不过去。于是他在大家的鼓励下,现场演奏了一曲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

在欢乐的乐声中,连“老外”都跟着哼唱起来,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对一行人的赞叹与友好。

也是因为他勤学广读,在2001年北京市文联面向全市竞聘北京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时,他艺压群芳,获得了这一位置。在竞聘现场,由专家领导组成考试组每人现场出题,当问到田伯平当秘书长如何引领当今书风时,他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八分钟时间如数家珍,话锋一转,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繁荣,书法家应该笔墨跟随时代,写出时代的风范。答题完毕,赢得满分。“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田伯平之所以能学识渊博,正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彰显书法个性,除书法线条变化、结构起伏能打动欣赏者外,书法的文学性也是主要因素。回想“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字精炼,写景寄情,对人与人之间的描述,对老庄玄学的批判,1700多年过去了,作为后之览者,我们还是有感于斯文。之所以称“天下第一行书”,按田老师的话说是文学的功底起了百分之四十的作用。他给我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

1997年,日本一个书法家代表团来到北京,在北京饭店与中国的书法家进行交流。说是交流,其中也有比赛的意味。当田伯平看到日本朋友用篆隶真行草,书写着中国的唐诗宋词,可谓琳琅满目。为了不甘拜下风,田老师苦思冥想怎么能用书法加上中国的文字功夫来显示中国书法家的底蕴。轮到田伯平上场了,他用两张四尺整纸对裁接起来,用行书写下“白云富士下士富云白,皓月长城时城长月皓”。当他解释这是一副回文联后,在座的日本朋友都竖起大拇指。

另有一次聚会,酒过三旬后,有人提议让田先生挥毫一把。他走到桌前,把四尺纸对开,叠了一个七言的对联,然后说:“我跟各位朋友都是初次见面,现在请随便一位朋友把名字告诉我,十五秒钟不能作出藏头对联,或者对仗不工整,我马上离开。”话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中一位站起来说道:“我的名字多少书法家都写不上来,今天可让你赶上了,我叫张剑,在法院工作,写吧!”屋里传来了很多笑声。

在充满期待、好奇、挑战的笑声中,田伯平沉思了十秒左右后开始落笔。“张弛有度纷呈事,剑舞无形法自多”。“张弛有度”对“剑舞无形”,法院工作面对“纷呈事”,最后都用“法自多”来解决。可谓对仗工整、平仄整齐,也暗含着法院工作每天日理万机,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并以“张剑”藏头。在场的人无不叫绝,大家热情也高涨起来。这就是书法文学性的作用,不光是字要写得好,文辞也要精致,才能打动人。在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面对五十多名研究生,田先生在讲课中居然说哪位同学把名字报上来,可以当场做对,真是艺高人胆大。一位来自广州的学生郑楠拿着一张明信片说请田老师为我做对。他当即写道“郑慎其言就正有道,楠梓受范尚谕古人。”

做桥梁和纽带

光阴荏苒,田伯平先生作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已经4年多了。4年来,他深知作为北京首善之区唯一一家集聚书法家的人民团体,肩负着党和政府联系书法家的桥梁和纽带。在他心中时刻想着如何联系、协调、服务好书法家们,并如何使首善之区的书法家队伍壮大、水平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升等等。4年来他开着自己的车行程十五万公里,走访各郊区县书协、行业书协,给所有会员发调查表,摸清他们在干什么、想让书协为他们干什么。田伯平一句口头禅是“我领导什么,就要了解什么、清楚什么,否则就不能领导好”。4年来在他的组织下,开展了“BTV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国际书法双年展”等活动,创办了北京书法学校,这些活动在全国省级书协都算是开了先河,赢得了很好的效果。

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名言 篇4

2) 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南朝.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3) 故学书必先作气,立志高迈,勇猛精进。清.朱履贞《书法捷要》

4) 夫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5) 设乃一向规矩,随其工拙,以追肥瘦之体,疏密齐平之状,过乃戒之于速,留乃畏之于迟,进退生疑,减否不决,运用迷于笔前,震动惑于手下,若此速造玄微,未之有也。唐.张怀灌《玉堂禁经》

6) 澄心定志,博习专研,字之全形,宛尔在目,笔之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从臂,指能从心,潇洒神飞,徘徊翰逸。明.项穆《书法雅言》

7) 凡书通既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楮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唐.释亚栖《论书》

8) 学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入。若只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清.李渔《闲情偶记》

9) 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唐.张怀灌《书仪》

10) 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明.解缙《春雨杂述》

11) 活泼不呆者,其致豁;流通不滞着,其机圆。机致相生,变化乃出。

12) 使转圆劲而秀折,分布匀豁而工巧,方许入法家之门。清.笪重光《书伐》

13) 废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已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 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清.笪重光《书伐》

15) 作书点画钩磔,转折挑剔,须气贯神足,否则松懈。清.梁献《学书论》

16) 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唐.释亚栖《论书》

17) 每自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蔡希综《法书论》

18) 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凡五十六变;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元.陈译曾《翰林要诀》

19) 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晋.王羲之《书论》

浅谈书法教学中的少儿书法教学 篇5

121606003 张平

摘 要:目前国家全面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少儿书法教育做为基础素质教育之一在目前也得到了较快普及和发展,可是我们在书法教学和相关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长此下去,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少年儿童增加不必要的新的负担。有的学校还把各种考级和参加书法展览引进学校,功利和浮躁给书法教学贴上的新的标签。

关键词:少儿书法

教学

目前国家全面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少儿书法教育做为基础素质教育之一在目前也得到了较快普及和发展,可是我们在书法教学和相关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长此下去,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给少年儿童增加不必要的新的负担。有的学校还把各种考级和参加书法展览引进学校,功利和浮躁给书法教学贴上的新的标签。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于是各种艺术团体,展览,书法培训机构也大量涌现出来,说实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对传承书法艺术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学校然书法老师配备上还不足,所以,书法培训的载体,大多依赖于一些在以培训机构中,而在传统文化的认同、在书法教学、素质教育与艺术修养关系、许多书法教育工作者和培训机构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家长对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书法认识不清楚。

我们的家长在自己的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书法,他们大多是“应试教育”产物。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各种影视传媒网络、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使得为数不少的家长根本沉不下心来去为少年儿童的兴趣选择所接受的教育。一味的跟风,人家孩子学了什么,那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一个家长跟我聊起来,说他们的孩子报了六七个班,每天就是上了这个班赶下一班,学得东西实在是太多,这个还没有来得及消化,那个又开始学习,打着输什么都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口号,赶鸭子上架,中国有句古话叫“糠多嚼不烂”就说的是我们孩子的现状了。而真正学习书法的孩子少之又少,家长学书法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把试卷上的字写写好,说在书法上能有所成就的那真的是少之又少。其实“中国的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所蕴藏的特质、形式美和抽象性,在世界各类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①。书法是一门艺术,它真的集天地造化之美,使尽抽象与概括之能事,将那些生动活泼的线条和变化多端的形象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神奇迷人魅力,把一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带入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许多家长无法领会,有的家长委实是勉强让孩子学书法,当然可能追求就是写一手漂亮的 字,能为高考加加分,还有一部分家长是让为了让孩子们磨磨性子、更可怕是有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假期有个地方让老师管管,根本没有尊重孩子,各种勉强,我甚至还看到有的家长在培训班门打不愿意学习的孩子,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啊。那家长又为什么会强迫孩子学习呢,实在是因为很多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生写出来的字歪扭丑怪,无法辩认,有一次我看到我们研究生的同学在黑板上写通知,真是让人揪心呀,那个字真正是字如蟹爬,更有很多人普通人提笔忘字,这是我们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的另类的悲哀,令人惊诧和担忧!提到学习书法,家长们可能会想到那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师父说得好,书法难什么,你看那个菜场卖菜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有人字无百日功,只要你存下心来,想学,没有学不成。

学书法的好处事实上非常多,“练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与语言文字、历史、哲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很多艺术门类甚至宗教、武术息息相关。“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后代称为永字八法)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书法有着节奏美,意境美,喜欢上书法的人都充满了性灵之着。张应聪先生也在《浅谈书法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一文总结出了八个方面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的学业、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再现和表现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能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可以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作为一个家长,我们更多的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书法学习的意义,从而积极地引导孩子重视对书法的学习,这也传承祖国文化的一种方法。

二、教学书法的师资力量跟不上,参差不齐 教学的质量实在难以保证

刚才说到的一个卖菜的都能在车库里带上几十个学生,学了一个学期没有见孩子写出几个象样的字,江湖郎中实在是太多了。还就是自己有一定水准的书法家却胜任不了书法教学,而那没有书法功底的老师则更是天南海北乱侃一通,有一次我到一个培训中心去体验书法课,那个老师一上课就问“同学们,你们今天想写哪几个字呀?”这不乱来,你的教学没有一个系统吗?没有对孩子事先做个功课,因材施教吗?这种真正应了那句话“谋了家长的财,害了孩子的命”现阶段的情况对书法教师的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有十八九岁的,有六七十岁的;从学历来层次来看,有初中的有研究生的有之;从实际的水平上看,有中国书协 会员还有刚刚学校走出来的,实在是差别太大了。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想学好书法简直就是空谈。有一次参加书法报组织的少儿书法活动,居然听说有一个老师带800了个学生,当时实在是为之惊叹,这不成了流水线了吗,这也太不负责任了。这还罢了,我们当地有一个老师初中毕业,租了间车库,居然带起了高考生,还好这个老师最后良心发现,对学生说真的实在教不了。赶紧投入名师,结果投到我的老师门下,让让我们的老师大为光火,简直就是瞎教人家学生,到现在居然让学生都写得是他随手写的内容,学生已经形成了很坏的习气、间架结构随意摆布,起笔收笔更是虚飘无力,活脱脱的老干部体。还有一些退休老师,凭借自己的一点底子,只是就字教字,暮气十足,根本就没有力量贯通新的书法思想,更不要说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了。无法提高少儿兴趣,难以紧跟时代。说心里话,真的希望那些打所谓的“大师”、“金奖书画家”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不要再作误人子弟的事,你有个人爱好不错,千万不要再把书法这方净土给破坏了。“书法以临池不缀为前提,凭空的胡思乱想、变法、创新是不足取的。”

书法教学业务急需正确的导向和引领。

俗话说,一个师傅一个徒弟,不同的师傅教出不同的学生,没有一套像样的教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方是硬笔书法教学。大多老师从楷书教起(也有的从隶书教起),有的老师是先点画、后偏旁部首,然后再到间架结构、最后是章法布局。而有的老师呢,可能一上就是篇章,或省略或避重就轻,常常兴之所至,信口开河。现比如说毛笔书法教学,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千差万别。有的主张先楷书后隶书,有主张先隶书后楷书的;学楷书的有的主张有的是先颜后欧,先柳后赵,;学隶书的又有礼器、曹全、张迁等先后之别……都是少有名家,都算上是权威了,可是小朋友们却越学越糊涂,那些字更是越写越难看!

我认为教育部组织全国的专家会同中国书法家协会,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和专家,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大纲,编写一套全国统一的少儿书法规范教材,用于各个培训班或各学校,这样对于目前一片混乱的教学市场能起到一个引领作业,不至于大家都是满摊一捆柴,没把乱抓。

结 语

书法的美文 篇6

柳公权的笔法

欧阳询的笔法

1.直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2.弧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3.长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4.尖头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5.反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

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

4.提笔回锋收笔

6.曲反捺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2.先逆锋写撇

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

书法的美文 篇7

一.感受书法艺术, 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书法欣赏活动, 能够在书法艺术的线条、结构、风格和意境中获得美感享受和精神愉悦。通过书法作品的视觉享受,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心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精神动力。书法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 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书法欣赏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 对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进行书法欣赏教学时, 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 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教师对作品的风格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 结合作品的的变现手段和结构,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领略作品的风格美。

二.正确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和精神内涵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书法欣赏的培养, 使学生对作品的风格美有个总体的感受。学生基于对作品的总体感受, 结合自己对书法艺术作品的理解, 进行笔画和结构的练习, 通过对作品的笔画、结构上的特点的把握, 将书法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呈现在自己的练习中。例如学生在进行临摹颜真卿楷书的练习时, 首先感受颜真卿书法的阳刚之美。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将颜真卿书法笔画的形式特点结合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进行教学,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颜真卿书法的笔画、结构的特点和阳刚的艺术风格。随着学生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理解的不断深入, 学生能够通过颜真卿书法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和整体风格, 对书法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产生初步的感受, 进而感悟到书法家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书法欣赏的这种积极影响, 能够使学生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特点, 以及精神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促进学生书法技术的提高, 并对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进行书法欣赏时, 各种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对不同书法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书法欣赏包括对书法的鉴赏和审视, 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风格书法作品的欣赏中, 产生初步的领悟和鉴别能力, 能够对书法艺术作品在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方面进行简单的鉴赏。一些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例如颜体的阳刚雄伟、柳体的清秀瘦硬, 欧体的朴茂挺拔, 赵体的温润蕴藉等, 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不尽相同, 但是都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的书法艺术作品的不断增多, 学生不断的扩大审美视野, 增强审美意识, 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长期的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中, 不仅使学生能得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鉴赏,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涵养。

四.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职业素养

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从变大形式上体现艺术家的流派和个性, 也能通过其内涵, 表达出艺术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在书法艺术作品中, 其精神内涵是是书法艺术家的精神写照, 是以书法艺术家为代表的一类人的人格精神。例如颜真卿的书法能够表现出颜真卿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 王羲之的书法表现的是王羲之潇洒和豁达的人格特点。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体现出健康、高尚的人格, 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 对自身的书法学习和人格品质产生积极的作用, 促进对学生健康高尚人格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职业道德素养,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尽职尽责, 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社会上个企业和组织经常举办一些书法作品的展览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参展。通过对各类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 学生能在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的同时, 能够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思考和感悟。另外生活中, 一些书刊、网络、标语、广告牌等都存在书法艺术, 学生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的对书法艺术的内涵有着不断深入的理解, 从而得到自身精神品格的提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书法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书法欣赏水平的培养, 能够使学生通过欣赏, 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 使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的同时, 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 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所以在进行高职院校的书法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的教学, 让学生不仅得到书法技巧的提高, 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摘要:在书法教学中, 书法欣赏属于一项基本组成部分, 对书法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我国高职书法教育中, 忽略了对学生书法欣赏的教学, 导致学生书法欣赏水平普遍不高, 从而影响了高职书法教学效果。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 对书法欣赏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关键词:高职,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解析

参考文献

[1]张卫华.高校书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7) .

[2]秦英鹤.书法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探微[J].美与时代 (下) , 2011 (07) .

[3]盛敦荣.弘扬传统文化, 创新书法教学——“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书法的美文 篇8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解析

随着近年来艺术教育在高校院校的广泛开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也在各高校院校中普及。在当前高校院校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练字技巧的培养,忽略了书法欣赏的教学。书法欣赏是人们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审视和鉴赏。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时,应首先产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感悟,书法欣赏始终贯穿学生的整个书法学习过程。书法欣赏在高校院校书法教学中的作用如下。

一、感受书法艺术,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书法欣赏活动,能够在书法艺术的线条、结构、风格和意境中获得美感享受和精神愉悦。通过书法作品的视觉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精神动力。书法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书法欣赏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对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进行书法欣赏教学时,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教师对作品的风格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作品的的变现手段和结构,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领略作品的风格美。

二、正确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和精神内涵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书法欣赏的培养,使学生对作品的风格美有个总体的感受。学生基于对作品的总体感受,结合自己对书法艺术作品的理解,进行笔画和结构的练习,通过对作品的笔画、结构上的特点的把握,将书法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呈现在自己的练习中。例如学生在进行临摹颜真卿楷书的练习时,首先感受颜真卿书法的阳刚之美。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颜真卿书法笔画的形式特点结合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颜真卿书法的笔画、结构的特点和阳刚的艺术风格。随着学生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够通过颜真卿书法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和整体风格,对书法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产生初步的感受,进而感悟到书法家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书法欣赏的这种积极影响,能够使学生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特点,以及精神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书法技术的提高,并对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进行书法欣赏时,各种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不同书法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书法欣赏包括对书法的鉴赏和审视,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风格书法作品的欣赏中,产生初步的领悟和鉴别能力,能够对书法艺术作品在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方面进行简单的鉴赏。一些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例如颜体的阳刚雄伟、柳体的清秀瘦硬,欧体的朴茂挺拔,赵体的温润蕴藉等,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的书法艺术作品的不断增多,学生不断的扩大审美视野,增强审美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长期的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中,不仅使学生能得到审美水平的提高,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鉴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涵养。

四、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职业素养

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从变大形式上体现艺术家的流派和个性,也能通过其内涵,表达出艺术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其精神内涵是是书法艺术家的精神写照,是以书法艺术家为代表的一类人的人格精神。例如颜真卿的书法能够表现出颜真卿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王羲之的书法表现的是王羲之潇洒和豁达的人格特点。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体现出健康、高尚的人格,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对自身的书法学习和人格品质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对学生健康高尚人格的培养。高校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职业道德素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尽职尽责,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社会上个企业和组织经常举办一些书法作品的展览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参展。通过对各类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在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的同时,能够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思考和感悟。另外生活中,一些书刊、网络、标语、广告牌等都存在书法艺术,学生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对书法艺术的内涵有着不断深入的理解,从而得到自身精神品格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结束语

在高校院校的书法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法欣赏水平的培养,能够使学生通过欣赏,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使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的同时,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所以在进行高校院校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得到书法技巧的提高,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卫华.高校书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2]秦英鹤.书法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探微[J].美与时代(下),2011(07).

[3]盛敦荣.弘扬传统文化,创新书法教学——“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薛飞书法、书法培训 篇9

专业机构、品质至上!

免费试听2小时,有比较才有鉴别!

一•重庆薛飞书法培训中心

重庆薛飞书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有“艺术中的艺术”之称的书法艺术为主要载体,使传统文化走近大众、深入全民。

我们相信:一手好字,一生大事!字写好,人生会更好!

二•课程设置

特色教学: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独创书法自检体系,据此学员可自我检验,快速掌握汉字结构,攻克书法难点具体设置为,少儿书法:执笔、坐姿、笔顺、笔画、结构、语文同步。成人书法:推荐数种经典法帖,根据个人气质禀赋,选择适合范本。

课程分少儿,成人两个板块,每个板块由软笔、硬笔组成,7天写好8天写快(共30小时)楷书速成班。

少儿课程,书体以楷书为主。建议先以硬笔为主,力求能够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学习软笔书法,辅以国学经典诵读,激发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无论软、硬笔都强调姿势、笔顺的正确规范,因为这与日后的书写能力提高关系极大。

成人课程则根据个人兴趣要求来进行选择,书体不限。结合个人的审美倾向、气质禀赋,推荐适合的经典法帖进行临摹学习。学习过程中会讲解一些文化、书法常识,提高个人修养、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的领悟 篇10

一、26字经:学书的必由之路是临帖。临帖的捷径是读帖。写十个不如读进一个。林桂生

二、初步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又复归平正。(孙过庭句)

三、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多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不经意也。(姜夔句)

四、作书需悬腕,能悬腕则弊端灵活,天趣尽出,合乎自然。不能悬腕,笔有阻碍,其书终不可及。(晏如阁书论)

五、学书原无捷便道,期成端在下功夫。

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需广读书。(吴丈蜀)

六、字有正行草隶篆,求成都得下功夫。

临池起始休图快,静气平心习正书。(吴丈蜀)

七、字画犹如屋用材,中锋厚实固难摧。

偏欹运笔同蔑柱,不待风吹塌下来。(吴丈蜀)

八、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启动句)

九、点画钩挑各有方,渊源碑帖细端详。

讲求法度需严谨,临写持恒砚勿荒。(吴丈蜀)

十、“四宁四勿”: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傅山句)

十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也须用功。(赵孟兆句)

中锋用笔,是中国书法传统的基本笔法。不论方笔、圆笔,均须运用中锋。因为中锋铺毫,墨随笔毫流注:均匀渗开,写出的点画便能四面势全,圆满丰润。篆、隶、楷、行、草哥体,皆以中锋为主,而隶书则全用中锋。

楷贵方,然须方中寓圆;草贵圆,然须圆中含方。方圆交相为用,则天然浑成。行书兼用方圆。方以强其筋骨,圆以均其血肉。方用顿法,圆用提法,见其筋劲。(另有转以成圆折以成方的说法)。

学书先需眼高,而后手高,未有眼不高而手自高者。

“一笔成一字之归,一字乃通篇之准。”首字若大,犹领唱者发音过高,唱者不继。首字适当,则后之字多有回旋余地。或以首字粗大为取势一法,实不当也。

行笔须慢而劲畅,快而沉稳。慢而不能劲畅者,不可快。快而不能沉稳者,尚可慢。致使慢而不滞,方可慢。快而不浮,方可快。作书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慢相间,方有节奏。

没有道德的人,艺术不会高,就是高了,人家也不愿意欣赏。

一些人初步书道,一开口就是我师从某公某公,以标榜自己“名师出高徒”。我们认为名师出高徒之“徒”是指学徒,只能适用于技艺方面,书法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在于:你做的事别人可以代你完

成,是技艺;你做的事任何人无法带你完成,是艺术。两者的区别,在于艺术有个性,技术没有个性。就书法而言,老师只能传授技法,技法全解决了并非就是书法家。“老师领进门,修行在本人。”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汉字使人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为十一世纪应是汉字发挥其威力的时代。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汉字将会在全世界普及运用,成为世界语。我们现在计算机输入汉字,平均每分钟已到两百字,有的能达到四百字,比英文快得多。

上一篇:业务员规章制度1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