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道德修养

2024-06-18

书法家的道德修养(共10篇)

书法家的道德修养 篇1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方艺术之冠。书法教育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简单的论述了书法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书法教育,德育功能,德育目标

中国虽然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但在国际化、数字化的浪潮下,人们在享受无纸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书法已经被许多人放弃,变成了人才培养中无关紧要的“副业”。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书法既有艺术性也有应用性,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性情的陶冶、是意志的锤炼,书法教育有着他自己的德育功能,书法教育将是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产生良好影响的优良载体。

一、书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书法则非常重视学生心、手、眼的配合运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审美能力、表现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对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书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碑帖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审帖开始,到读帖、临帖、背贴。仔细研究书法家对字结构的设计,用笔方法和特征及碑帖的神韵等,经过长久的训练就会有意识的观察细节。观察是为了学习书法的精髓,如何能模仿的像,能将其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出来。如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这就涉及到不光是模仿,还要有综合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汉字的风韵、书写的技巧,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作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书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书法是美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美学的集中体现。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书法的美不单单是汉字之美,毛笔、墨、宣纸的结合在纸上展现出汉字的独特形式美。汉字经过人们的艺术创作,表现出苍老、古拙、雄壮、酣畅、悲伤、愉悦……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氛围。

书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白话和散文小说,种类极为丰富。不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无一不被书法表现的艺术美所感动。学生在学习中便会潜移默化的接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而提高了艺术审美。

三、书法培养了学生的品格、磨练其意志

中国自古有“字如其人”之说,“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要以修养心性为上,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学习书法的过程不光是技巧上的练习,更是品德上的修养和人格上的塑造。

1、爱国主义情感的增强

颜真卿的书法大气磅薄、雄浑庄重,和他的刚直个性、敢犯言直谏的正直品德不无关系。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安禄山叛乱时,颜真卿与其兄杲卿舍命相博,拼死抵抗;在李希烈营中不畏权奸、视死如归,自作墓志祭文,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在《祭侄稿》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颜氏家族为报效国家的可歌可泣的悲壮。颜公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钦佩的。

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对其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写照。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不用自己的书画来讨好权贵而是慰藉平民百姓。

而对同样有书法成就的蔡京、郑孝胥之流的人品、书品则多有批评。蔡京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其书笔法姿媚豪健,结体开张,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其右者。宋人所称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但因其为人奸诈,为世人所鄙薄,故将其剔除而补之蔡襄。可见人品与书品之重要。

书法教育不光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更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的教育。

2、品德的培养

人们在欣赏书法时是一种多层面的审美,无论是技法还是内容,都是欣赏者品鉴的一部分。颜公的忠贞、柳公权的刚正,书法家的高尚品德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因为书法反映的是一个人完整的内心世界,是其学识、才情和志向,书写的好坏不光是水平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所以书法不是某种单一的活动,而全身心地投入,是一个人的完整展现。

朱和羹云:“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品高就是品德高尚,书法教育会让人的精神需求由低向高层次发展,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能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也更容易融于社会。字如其人,立品为先。如何做到“心正笔则正”,是要自身持之以恒的练习,认真谦虚的向前辈讨教,修养心性、专心一致的学习才能达到。

通过书法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素养。书法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枯燥的写字,是在平和的心态下,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从中得到精神的满足。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书写无一不是在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平稳的心态下才能完成的,在此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草圣”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写好书法,写完十八口大缸里的水。这些伟大的书法家都是在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下才能得到如此成果。

书法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实践,最后创新。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观察、模仿、分析、创新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审美修养;也不断的领悟到了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书法不光是将汉字写好,更多的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侯雨薇:《书法艺术教育在教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沈阳师范大学)

[2]石丹:《论现代书法教育育德功能的可行性实施》(东北师范大学)

[3]马桂英:《论书法对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教育与职业,总第689期

[4]高亚男:《书法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文学教育2011.5

[5]韩邦山:《论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美与时代2005.1下

书法家的道德修养 篇2

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或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小孩像偷斧头的人。由于没有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

隔了几天,他在后山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弄丢了。从此之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认识一个人,切忌以主观想象作为衡量标准。主观意识太强,就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对人对事,都不要先入为主,带有色眼镜看人,更不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怀素:修养与书法兼得 篇3

公元747年,湖南永州郊外,一对农民夫妇将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送到寺院之中修行,法号怀素。怀素所在的寺院,有不少名人题字,怀素看着好玩,便在地上用树枝比画。寺院住持见他对书法感兴趣,闲时着意培养他识字读书。

怀素渐渐长大,决定离开寺院云游四方。但他书法不成家,诗词不成句,这点文化行走江湖,没准一个大浪就被拍在沙滩上。怀素也明白,便不顾路途遥远去找李白讨教。

李白与怀素一见如故,倾其所学教他写诗,还写下洋洋洒洒《草书歌行》送给他。后来,怀素有位诗友在京城任太子左庶子,向往自由的怀素又跟着进京了,当他进出皇家图书馆,欣赏到名家的书法作品后,吓了一跳:自己的那点皮毛功夫,简直拿不出手。赶紧学习吧。怀素静下心来,开始学习名家之精髓,在京城的五年时间,怀素的书法作品日臻成熟。

公元768年,怀素行至秦地,发现此地有位书法家邬彤,字写得凤舞九天。怀素哪里还敢张狂,于是虚心请教。邬彤虽是名家,但谦卑有礼,将自己的平生所学,毫不保留地教给怀素,怀素感激得直呼恩师。邬彤认为怀素日后的成就在自己之上,不肯收怀素为徒。怀素终于悟出:做学问,一定要谦逊内敛。

颠沛流离大半生,怀素最后回到昔日寺院。此后一直在此专心研习书法,并独创“狂草”体而闻名于世。

(若惜摘自《百家讲坛》2016年第5期)

【素材分析】怀素之所以能够成为书法大家,不仅在于他的勤奋好学、遍访名家、虚心求教,最终独成一体;还在于他在求学过程中人格的完善,如“做学问,一定要谦逊内敛”等,这些都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素质。内外兼修,才能达到成功的完美境界。

(特约教师 张一山)

NEW视野

5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对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后,因论文存在多处问题,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看法《一个标题引发的麻烦》,愤怒质问:“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

陈教授将自己觉得忍无可忍的第三节标题贴了出来,在他看來,这个标题充斥语法错误和错别字问题,是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叫什么《综合近年来奥斯卡获奖电影来谈<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此外,论文第七章第四节整节全是专家曾接受采访的问答,而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只有一个表格,“简单说来,他把老师的教案当成了论文,把奥斯卡、戛纳电影节发布会新闻资料当成了论文。根本原因在作者本身努力不够,学术功底不够”。博士即将毕业论文仍写成这样,平时的努力程度可想而知。成功总与勤奋相伴,耍小聪明走捷径可能有效一时,但不能永远幸运。

试说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书法修养 篇4

为了把中小学教师书法修养问题说清楚, 就得先说一说什么是书法, 什么是中小学的书法教育。

什么是书法, 专家学者们历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的理解是:“书”是书写, “法”是法则, 那么“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 即如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词典》的定义“所谓书法即写字用笔的法则”。[1]这应该是书法最本源的含义。这个定义是广义的, 它涵盖了以实用为目的的写字用笔法则和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写字用笔法则, 两者都是写字, 它们的法则都是书法。当然, 汉字书写早已具备了艺术的品格, 而且作为艺术的书法与实用的写字相分离的趋势日益明显, 其法则日益丰富和完备, 其创作日益繁荣和普及, 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所以在许多场合, 书法指的就是书法艺术, 也出现了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定义。1989年版的《辞海》就把书法定义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 (篆、隶、正、行、草) 的法则” (请注意, 这里特别限定“用毛笔”, 而且是“圆锥形”的) 。[2]这个定义是狭义的, 它不仅不包含以实用为目的的、一般意义的写字, 而且也把所谓“硬笔书法”及用扁笔写美术字排除在书法之外了。我们平时说到书法, 大概不外乎广义和狭义这两种含义。

中小学教育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成材和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基础的教育, 不是专门教育。所以,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当然也不是专门的书法艺术教育, 它应该既包括为实用而进行的写字教育, 也包括让学生了解、认识、感受、喜爱、初学书法艺术的教育, 统称为书法教育。显然我们采用的是广义的书法概念。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与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教育是有区别的, 与以培养书法特长生和书法新苗为目的的书法教育也不完全一样。谁来担负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呢, 当然是教师, 首先是语文教师, 因为国家的课程标准是把书法教育归在语文课中的。

二、书法教育意义深远, 书法修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 不仅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 并准确有效地运用于交流和沟通, 而且还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要通过其全部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活动来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而且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其基本思路是:先学写硬笔字, 再学写毛笔字;先学写正楷字, 再学写行楷字;先要求把一般的正楷、行楷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再要求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自始至终要求写字姿势正确,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要求已经很高了, 而为贯彻中央领导指示最近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 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 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之外, 还分别提出了使用硬笔和毛笔书写的要求, 其中“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 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

从中央领导到教育部为什么如此强调加强书法教育?教育部的意见说得极为透彻:一是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因为“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 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 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而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法方面的修养怎能担此重任!因此,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书法方面的修养, 是成为语文教师的必备条件, 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能力。

然而, 从我们在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到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多数教师在这方面普遍准备不足。责任当然不在教师, 而在于我们的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在这方面长期存在严重缺失。以培养语文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不但普遍未开设书法教育专业, 甚至连学生的书写训练都很少顾及。反倒是当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三笔字 (钢笔、粉笔、毛笔) ”训练, 并大多开有书法课。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众多的实验学校中, 能基本胜任书法课的教师, 许多都是老的中师毕业生, 也有一些是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自学成才的教师或从校外请来的兼职教师。这些学校也大多是由一两位有专长的教师专门上书法课, 而不是由各位语文教师来任课。长时间以来大多数学校不开书法课, 甚至连写字课都没有, 师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面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要求, 遇到的首要问题还是缺乏具备书法修养、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师资。

三、中小学语文教师从哪些方面提高书法修养

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解决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现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提高书法修养, 尽快适应书法教学要求, 则是最重要的途径。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书法修养应达到什么水平, 需要学哪些课程, 通过什么等级的考试,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 将来会有这方面的专业标准。目前对于在职的语文教师来说, 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做到“能写会教”也就可以了。

按“能写会教”的要求, 教师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书法修养呢?首要的是练字, 要下工夫把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练好。这个“好”的标准开始不妨定得低一些, 就是语文课标中要求中小学生达到的标准, 从规范、端正、整洁做起, 逐步提高。因此, 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书法教学的要求, 在课标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练。同时还要阅读有关笔法、字法、章法和摹写 (或临摹) 等各种技法的辅导读物, 一边练习一边领悟, 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法则。还有一条很重要, 即无论是练硬笔字还是练毛笔字, 都要临帖, 要选择品位较高、自己喜欢、与个人原来的书写风格较接近的字帖临摹,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人练字的优势是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强、控笔能力强、有书写经验, 只要路子对了, 见效比较快。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就是说只要方法对头, 用足工夫, 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初见成效。当然, 要想大见成效, 还得长期努力。成人练字还需注意克服多年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 否则很难步入正轨。如果能参加一些培训, 或多向身边的教师请教, 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这样的练字过程一举多得:字写好了, 可以给学生示范了, 就取得了教授书法的最起码的资格;学习和掌握了课程标准, 教授书法课就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掌握了书写的各种技法, 并学会了运用, 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生时就能抓住要领, 步步到位, 而不会是隔靴搔痒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把字练好着实是做到“能写会教”的基础。

当然, 提高书法修养远不止于此。还要通过学习关于汉字的知识、字体源流、书体知识、书法发展史、历代名家名作、碑帖知识、器物 (1) 及其使用的知识, 以及书法作品的创作与欣赏的知识等等, 使我们对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有的特质有更多的了解和体认, 从中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并不断提高书法欣赏、评价和创作能力。教师有了这样的积累和底蕴, 书法课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教授技法、提高汉字书写能力的层面上, 而是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书法文化的殿堂, 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助力。这样的书法教育才是完整的, 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书法修养, 目的不是做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学问家, 而是为了教好学生。所以写字不一定追求多高的艺术水平, 但要中规中矩;读书法方面的书不一定追求多大的数量, 但要抓住精华。当然, 如果通过努力成为了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学问家, 那是再好不过了!

注释:

(1) 器物:指的是笔墨纸砚、镇纸等研习书法的用具。

参考文献

[1]孙工.中国文艺辞典 (根据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本影印) [Z].上海:上海书店, 1985.

道德修养的句子 篇5

2、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编织梦想和希望。在遥远的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诉说着祖先的祈祷和虔诚的低语;梦想是那么真实,那么遥远,因为它是心中永恒的追求,是漂浮在现实中的繁华与幻想。

3、爱植根于小事。那种不经意的自然流露,流露的是爱的真谛。短会很浪漫,长会带来不满,青春就要失去,会有一种无奈吗?爱不停歇,想走到时间的尽头,真的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森林,也许我们从未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一直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遇见的人还会再遇见。

5、夜越长,思念越长,爱越绵绵,像吐不尽的丝。几夜的相思,几多的希冀,这颗焦灼的心,像小鼓一样跳动着,我夜夜梦中都有你。我想我一定是走进了你的梦境。

6、谁在肆无忌惮地弹奏着烦躁的呼吸,在节奏中渐渐忘记了色彩,晚年,特写的旋律,回到了十三岁的枝头,花蕾。

7、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一定要珍惜。时间偷来的,永远是眼前看不见的宝贵。

8、你沐浴晨露,送我一束红玫瑰;你披着阳光,送我到远方。如今,玫瑰依旧,人在两地,形月秋风,相思依旧浓。

9、忘记你离开的日子,不想记住!那天我本该笑的;那一天显然应该有红色的福字;那天显然应该挂大红灯笼;我那天应该吃饺子的。那一天明明应该放烟花,但你离开的那一天,以后每年的那一天,我不喜欢吃饺子,我不想笑,我不想看到别人快乐的样子。

10、真正的认可意味着没有修改,没有改变,没有迎合任何人的口味,尤其是你自己的口味。你欣赏的是此刻的你。

11、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每天都飞到我的窗前,只要我伸手去想天空,你就会骄傲的出现。

12、用心灵去感受你的春夏秋冬,用生命去感受你的东南西北,用舌尖去感受你的酸甜苦辣,用一生去感受你的对错。

13、毕竟,夜是夜,躲不过寂寞的洗礼,逃不过黑暗的忧伤,是夜,寂寞的忧伤,还是忧伤的感伤,夜的凄凉?我怎么算出来?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感情错综复杂,难以割舍的无奈,理断不断,似乎更乱了

14、虽然山川可以隔着距离把人隔开,但却无法把心与心分开,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都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永远。

15、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你自然而又优雅的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轻轻抚摸我的心很久,我知道你的身影将成为我生命的焦点。

16、爱不止一次,痛不止一次,一个人的痛就够了,挥挥眼泪告别,珍惜彼此,也许这就是爱的痛!

17、当你的伴侣不再爱你的时候,他就像行尸走肉,没有活力。不要囚禁他。让他走。你不能保留你的心。

18、想你,是一种美丽的忧伤的甜蜜的惆怅,心里面,却是一种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的温馨。

19、残花混乱,悲伤的心拯救心痛试图微笑着听你遇到,但是发现世界充满痛苦,你压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顾过去,一切就像一个梦,似乎没有痕迹,但不去

20、谁是谁生命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车轮,过去的尘土,现在的风,无尽的忧伤的精神。

21、不知何时开始,渐渐喜欢上了这寂寞的夜,伤感的歌,伤感的话。表达心中的烦恼和忧虑,倾诉心中的委屈和悲伤,回忆过去的痛苦和伤痕。慢慢地寻找治愈的方法。

22、当星星改变的时候,你和我在天空的两边。但是要相信,即使你离得很远,你的想法也不会改变。

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篇6

一、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从道德修养的本身来看,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道德修养不仅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 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意思是说从社会道德风尚的变化来看, 领导者的道德, 像风一样引导着社会的道德动向, 老百姓的道德, 就像地上的草一样, 总是跟随着领导者的道德行为而改变自己的道德追求。做为领导干部, 因其自身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一个普通群众的影响, 其道德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更大,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更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修身治世的名言, 也正是从道德修养的丰富内涵, 揭示出为官治世的深刻哲理。从我党诞生之日起, 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修养。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身实践, 身体力行, 做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 从领导干部自身所处的位置来看,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 不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 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社会风尚, 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 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一)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必须与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结合。“道德修养是一种道德素质方面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是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级活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和对人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从上述含义来看, 加强道德修养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类“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最高级活动”实际上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对人民群众及其利益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 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荣辱观, 也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二) 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必须与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相结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对待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的问题上就会出偏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 对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考验。我们强调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这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也是从源头防治腐败问题的重大措施, 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教育, 多次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党的领导干部, 必须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与加强道德修养相结合。

三、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对策研究

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同于普通群众, 坚守道德就要有一种牺牲和奉献精神, 要求具有更为高尚的思想境界。领导干部的道德同其他道德现象一样, 在本质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从他律的角度分析, 领导干部的道德需要接受主体之外社会方面的监督。从自律角度分析, 领导干部的道德需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一) 进行自觉的内在修养, 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新境界。

一要内省。这一方法, 旨在发挥人们的主动精神, 在自己内心深处用道德标准检查、反省, 找出坏的毛病、坏思想、坏念头, 并加以克治。要能真正做到稳得住神、管得住身、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二要慎独。慎独, 是一种高境界。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 将慎独作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领导干部要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人前人后一个样, 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 始终保持自己道德品质的纯净和高尚。三要慎欲。领导干部正确选择个人爱好, 明辨是非, 要拒腐蚀永不沾, 清正廉洁, 正确用权, 干干净净, 一身正气。不仅在钱、物、色上管住自己, 还管好自己的配偶, 子女和家属, 以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 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四要慎微。领导干部要正确识“微”, 高度警惕“小节”问题,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在各种名利诱惑面前, 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五慎交友。作为领导干部, 交朋友, 一定要择善而交, 要像胡锦涛同志强调的那样, “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 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 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 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 要彻底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六要践行。践行, 就是要“亲身实践”和“身体力行”。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甚至又反复的发展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由认识到实践, 由实践再到认识, 往复循环, 不断地提高, 不断地开拓出新的道德境界。

(二) 加强社会方面的广泛监督, 拓展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新渠道。

对领导干部的道德监督,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向:一是党的监督,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 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这些对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在,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形式主要有立法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政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重点是立法监督和群众监督。近年来, 我们党和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 标志着我国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将随着有关道德要求逐步法规化而更加扎实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对于促进社会道德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百行德为首, 德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个人修养的领导, 必然会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 必然会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作为领导干部, 只有站在执政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才能更加自觉地去加强道德修养与涵养。只有认识到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才能明晰如何加强道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从而采取有效对策, 使自己在道德修养的境界上不断提升, 在为官从政、为民办事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道德建设与身体力行[J].精神文明导刊, 2008, 2

[2].李源潮.中青年干部要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J].党建研究, 2008, 2

[3].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三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08年2月23日

[4].沈小平.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N].人民日报, 2007年12月19日第九版

[5].郑晓云.略论马克思主义学风[J].党建研究, 2007, 9

[6].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纪念白求恩》、《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2卷

[7].王争, 汤耀国.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J].瞭望, 2008, 10

[8].陈亮.思过改过以正官德[J].党建研究, 2007, 8

[9].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刘少奇选集 (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 1981

[10].钟重明.领导干部要做“五种人”[J].党支部书记, 2008, 2

[11].吉炳伟.青年干部健康成长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党建研究, 2007, 8

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篇7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途径,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 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 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 才能辨别善恶、是非, 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 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 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 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 参加社会实践, 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习, 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2.1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 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 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 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 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2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 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 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 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取长补短,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 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2.3 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

把教学当事业乐多, 把教学当职业苦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时代, 教师的地位空前提高。教师的职业非常稳定, 可以是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 教师这一行, 可以感受哪些幸福呢?

首先, 是育人的幸福。

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不亦乐乎?”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的学子,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勃发, 青春的活力和成长的魅力。我们在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看着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 诲人不倦, 学生一天天进步、成长, 象园丁看着初春的花朵一日艳于一日, 象农人听着初秋玉米的拔节声一夜强于一夜, 不亦乐乎?我们从学生成才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这是教师独有的一份幸福。我们从学生的一封封来信, 一张张节日贺卡, 一声声感激和祝福中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让我们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而伟大。

其次, 是研究的幸福。

当你投入工作, 倾心工作, 为提高效率而想方设法时, 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进而分析这些问题, 最后解决掉这些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单调, 乏味的。只要你钻进去了, 你就可以感受到思考的充实, 解决掉问题的成就, 提高了教育效果的绩效, 以及个人进步的收获。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育界的许多名师都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思考、研究, 在幸福工作的过程中成长为名师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家都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 校本教研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在提高自己工作成效的同时, 享受研究的幸福。

第三, 是发展的幸福。

谈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篇8

我们知道,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以评价善恶、美丑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社会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也必然对社会实践产生反作用。革命的、进步的道德会指导人们正确地去进行社会实践, 对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反动腐朽的道德会使人们去进行错误的社会实践, 对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所以, 道德修养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1 忽视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 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

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任何客观事物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客观事物又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真正能够区别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报道客观事物, 就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而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树立与掌握只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实践早已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一武器, 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报道客观事物, 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不注意道德修养的人, 就不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器的人, 就不会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就没有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 就会在是非面前迷失方向。

2 忽视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 容易被狭隘的个人主义所束缚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新闻不再是私有者的事业, 而是党的事业, 人民的事业。”既然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从事新闻事业的人就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坚定不移地坚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加强学习, 注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养成, 那就是忘我地为人民服务。否则, 就容易受资产阶级思潮的侵蚀, 而被狭隘的个人主义所束缚。近几年来, 某些新闻工作者被金钱蒙住了眼睛, 把新闻商品化, 搞“有偿新闻”, 下基层采访时搞吃、拿、卡、要等等。在个别新闻单位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明明一条有价值的新闻, 但没有啥实惠可捞, 所以谁都不怨去采访。而一条价值不大的新闻, 却能捞到不少实惠, 所以谁都抢着去采访。这些道德修养较差的新闻工作者是很难能扎扎实实地深入实际生活中, 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采写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作品来, 也就很难有所作为。但不可否认, 一些道德修养较差的人, 偶尔也能写出几篇较有影响的作品来, 但这些人终究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终究会被党和人民所唾弃。

新闻工作者的榜样范长江、邹韬奋同志之所以能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 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好作品来, 就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他们能执着追求真理, 为真理而奋斗, 为人民的事业不惜一切去献身。范长江在革命战争年代, 放弃《大公报》的优厚待遇, 和同志们一起拿着微薄的生活费历尽人间的磨难, 却信心百倍地开展工作, 终于写出了震动中外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文章。所以, 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道德修养,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才能有所作为地开展工作。

3 忽视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 就会失去新闻工作的根基

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属于人民的事业, 新闻工作者是受人民委托从事新闻事业的。所以, 新闻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谁失去了群众, 谁就无所作为。“一张报纸, 一个记者, 其基础在群众, 前途也在群众” (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 。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根基于群众,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首先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了这一思想的新闻工作者, 才能服从人民的意志, 满足人民的需要, 扎扎实实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 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稿件, 群众才会拥护你、支持你, 你才能在人民群众这个广阔天地里自由飞翔。反之, 一个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闻工作者, 就必然不能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和需要去开展工作, 而是随心所欲, 根据自已的需要去工作。这样是不会正确反映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的, 就不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客观公正地进行宣传报道, 群众就不会喜欢你的作品。得不到群众承认, 你的工作成果也就毫无意义了。其次要通过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彻底剔除自身存在的不正之风。人民群众最厌恶搞不正之风的人。搞不正之风的人, 也必将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遭到人民群众反对的人就无法开展工作。特别对于专门从事新闻工作这种特殊职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 更是寸步难行。因为新闻线索、新闻素材根植于群众, 来源于群众。如果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就无法获取更多更好的新闻素材。比如一家企业几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很有成效, 也很有经验可总结。一名抱有以稿谋私的记者来这家企业进行采访, 但企业领导发现了这名记者的私欲, 拒绝了他的采访。结果这名记者“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毫无收获。而另一名一心想要总结宣传这家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的记者来到这里后, 得到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最终写出不少有利于推动其他企业发展的好稿。由此可见, 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才能大显身手, 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

综上所述, 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道德修养, 才能有所作为。那么, 新闻工作者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呢?首先,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必须不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提高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认识,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 要自觉地抵制来自各方面和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 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提高新闻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认真学习, 严格遵守;第三, 各新闻单位要为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经常抓, 反复讲, 表扬好的, 批评差的来促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注重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

摘要:职业道德的修养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修养, 是做好新闻宣传的前提和保证, 忽视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 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忽视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 容易被狭隘的个人主义所束缚。忽视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 就会失去新闻工作的根基。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道德修养,方向,束缚,根基

参考文献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9

一般而言, 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三重身份:第一, 高校教师是教育提供者。高校教师一般承担了较为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 是与学生最紧密连接的群体;第二, 高校教师是管理者。据调查,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辅和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同时, 参与学校众多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三, 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高校之中, 很多教师同时也是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是在职的高学历人员。以上三重身份的重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加被关注。

鉴于此,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 (以下简称《规范》) , 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做了方向性规划。在此, 笔者就以上六点提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理解。

1. 爱国守法是教师基本的政治立场

做爱国守法的支持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属性和应有之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是公民道德规范。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 最受社会尊敬且肩负着国民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 爱国不能是一句口号, 教师必须自身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承载者, 其表现形式以教书育人为主。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态性的当前,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都是热爱国家的具体表现。高校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的前提下心系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 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校园和谐建设。

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守法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 而且是道德层面的要求。高校教师应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人生格言,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学术操守, 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教师只有自身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大学生遵守国法、遵守校规, 只有自身自觉坚持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 才能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2.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核心要求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 教师做到敬业爱生具有特殊意义。梁启超认为,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 如果只爱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他把爱事业和爱学生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当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 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 教师必须回归教师本源, 践行育人天职。高校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真心关爱学生, 将党的教育事业定位为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 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 又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敬业”要求教师对这一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的职业精神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教育工作的实质是成人之美, 如果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将自己的职业劳动与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立足于本职工作, 遵循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爱生”体现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名大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 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有些教学活动中, 个别教师没有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出发, 没有及时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 总有学生对教师的施教过程要么“逆来顺受”, 要么“坚决反抗”, 使得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对立关系。这不仅影响了施教效果, 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时蒙上了心理阴影:前者认为学生不受教, 后者责怪教师无师德。因此, 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 并在此前提下将学生的人格要求放在第一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 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举措。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题, 也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首先要有育人意识。明确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 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目标, 也没有只育人不教书的行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体现。因此,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准。

高校教师应做到以德育人, 以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影响着周围同事的人生观, 而且对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 社会职能是培养有用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应定位在“教书育人”上。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教书育人才能最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才能将自身的劳动成果———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 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4. 严谨治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自我求知和传授知识与学问过程中一种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的科学态度, 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需要所决定的。严谨治学既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厚实扎实的知识基础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教好书, 只有以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 才可能教育好人。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好的治学态度、治学作风是保证其职业生涯获得成功、不被社会歪风邪气所影响的稳定基石。笔者认为, 教师要做到治学严谨, 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 首先从思想上明确, 教师的“严谨”应是对自我的严谨, 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论是在知识的充电上, 还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完善上, 教师都应严格自律。第二,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因为学生知识的递增和品行的进步是诸多教师接力完成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的影响作用巨大而深刻。第三,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现代信息多元化、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了解信息的时间早于教师或者某方面的能力高于教师的现象并不鲜见。虽然说“青胜于蓝”是教师之幸, 但倘若常常如此, 教师“学高为师”的基础地位必将动摇, 威望也必将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需求。第四, 教师应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 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学术规则, 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达到“板凳坐得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境界。

5. 服务社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教书育人之余, 主动去承担社会义务, 自觉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职责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发展是客观要求, 在当下要发展科技, 就要求高校教师以自己所学之专长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是无形知识向有形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教师自身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一线接受教育和培养, 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师通过服务社会有利于激发自身职业潜能, 通过服务社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社会大舞台的检验来对自身知识进行提纯达到知识促进生产, 生产提升知识的良性循环。

6. 为人师表是教师思行合一的表现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2], 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受教育的学生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露, 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立马一落千丈, 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 教师必须做到“先正己, 再正人”, “先善己, 方善人”。中国自古就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行”[3]的说法。所以欲正人, 先正己, 欲正其身, 先正其心。在实际生活和日常工作中,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为人师表”的真正内涵, 从一点一滴做起, 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4]。可见, 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做到“思行合一”, 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教师做到“思行合一”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作为与学生年龄和成长经历最为相仿的教师群体来说, 其生活环境和行为举止更加与学生接近, 也更能对学生造成影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因此, 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才具备了师德师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总之, 教师必须用灵魂去塑造, 用情操去陶冶, 用品质去培养, 用人格去锤炼, 才能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Z].北京, 2011.

[2]黄晓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全面提高素质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 :66-67.

[3]中国青年网.论语.子路[O/OL].2009-07-27[2012-03-28].http://wenhua.youth.cn/wx/gdwx/js/200907/t20090727_967318.htm.

浅论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篇10

教师作为人生的启蒙者、学生行为的诱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自身行为、品格的优劣与否, 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有识之士都及为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古人曾把师德作为正本清源、纯正社会风气的重大措施, 提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孔子在告诫他的弟子时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是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力量的。为此, 作为教师, 应该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自我学习, 提高师德认识

提高教师自己的师德认识, 是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而要提高自己的师德认识, 就必须加强学习, 接受教育。所以, 进行自我修养的第一要旨是学习。

1、认真读书, 善于向书本学习

读书能让教师获取职业道德及其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 是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理论水平, 获得真知灼见, 正确的把握自己, 就要善于学习。

2、虚心求教, 善于向他人学习

学习还包括实际知识的学习, 如听取他人传授、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向他人请教、观察他人言行等。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 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

3、积极进取, 善于向榜样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教师, 是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代表, 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是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作为自己的榜样, 立足现实, 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循序渐进, 不懈追求, 积极进取, 就会使自己有所作为, 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4、参加实践, 善于向社会学习

在加强师德修养过程中, 学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师德认识, 激发师德情感。为了使这种认识和情感进一步深化, 转化为教师的师德意志、师德信念和师德行为, 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质, 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是现成的, 也不可能在一个早上或者一年半载中形成, 而是在长年的道德实践中逐渐磨练养成的。

二、自我激励, 发掘修养动力

缺乏师德修养的动力, 师德修养过程就无法启动。师德修养的动力来自于师德修养的需要, 而师德修养的需要是否产生, 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师德意识”。也就是说, 强化教师意识, 才能不断产生师德修养的需要, 继而产生师德修养的内驱力, 最后激发和维持师德修养的行为。

三、自我设计, 确立修养目标

有了师德修养的动力, 还需要明确修养的目标, 才能保证修养活动的有效。进过分析总结, 为自己设计一系列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师德修养目标, 当我们一步步接近或实现目标时, 成功的喜悦感受定会油然而生。

四、自我陶冶, 积累情感体验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说明感情不会凭空而降, 感情需要培养, 感情也可以培养。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教师从不情愿地走进师范生的行列, 无可奈何地扮演“孩子王”的角色, 到发现培育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这一工程的精彩, 再到着迷于执教讲坛, 走过一条培养、积累、发展对教育的热爱的路子。的确, 既然我们已身为一名教师, 应当是不甘平庸地度过一生, 而“干教育则爱教育”是我们事业有成的首要条件。有了对教育之爱, 我们可能因工作上的负荷而身体疲惫, 心里却会是轻松愉快的;我们可能会因一些调皮的学生而付出大量心血, 却会从他们的转变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和成功感;我们可能物质上并不富有, 但精神世界丰富充实, 以一身雅兴、两袖清风为荣。

五、磨炼践行, 培养意志品质

古人云:“积善成德。”说的是优秀品德的形成要经历知微见著、积小善为大德的过程。师德的形成也不例外, 只有长期坚持、刻苦磨砺, 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

在新世纪开放环境下, 教师主体内部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增多, 教师外部的各种诱惑也大量存在, 要做到排除干扰和诱惑, 严格进行自我要求、自我监督, 意志这一心理因素也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 如何做到自我磨炼、不断践行、增强意志、积善成德呢?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 加强自我反思

教师在自我修养中要重视反思, 即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通过反思, 发现长处, 看到不足, 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 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自我修养中不断形成、深化、完善, 塑造“新的自我”。这样, 当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违背师德要求, 即使没有别人的指责的和舆论的压力, 也能从良心上受到“指责”, 纠正过失。

第二, 提高自我审美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是从美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中塑造和把握自己的, 他使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 他将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聪明才智, 施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以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第三, 巩固自身职业思想

必须看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 由于思想文化的冲击和有些单位师德教育的放松, 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一边工作一边“下海”, 工作马虎, 消极应付, 把主要精神放在从事“第二职业”、“捞外快”上;有的利用自己教师身分与学生家长拉关系, 做生意等, 从中渔利;也有个别教师收受索取学生家长的礼物等等。所有这些, 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必须加以克服。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 各种各样的诱惑每时每地都在“进攻”着我们。惟其这样, 我们更应该守住精神的家园, 甘于淡泊, 严于律己, 自觉抵御“诱惑”, 以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事实上, 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十几年来, 教师的工资和各方面的物质待遇在不断的提高, 而且, 可以预见到, 今后还将继续提高。可以这样说, 教师作为一项职业, 固然不可能发财, 但是, 也绝对不是贫穷的选择,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不安于位,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上一篇:车工专业下一篇:德育实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