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10-08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精选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大纲

一、绪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1探索教学规律 2发挥指导作用 3推动改革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

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

a.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现实或历史情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形式有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访谈法

b.观察法:指在被研究对象处于自然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抽样、追踪、综合观察法)

c.实验法: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研究假说,主动操作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结果并检验研究假说的一种研究活动。(定课题、选对象、定计划、施研究、理实验、写报告)

d.经验总结法:就是把对个别事物特征的认识概括为它所属的同类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e.个案研究法: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社会机构或团体以及某种情景的发展过程为对象,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f.内容分析法:是对确切的资料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量化、单个)

g.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A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 B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C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

工具性(思维、交际)、人文性(熏陶感染)、综合性(教学目标多元,功能多重,内容广泛,原则复杂,方法多样,程序多层次)

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A社会发展制约性

B教育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C课程性质(各因素中决定性作用)

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次重点)

素质是指以个人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结构和能量。

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 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

A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品德:就是一定社会道德和规范意识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系统。B智能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耿二(语言—智力)吴三(内容-操作-产品)林四五(听说读写)”

C审美素质(审美观、感受鉴赏创造美能力)D心理素质(志趣意志品质)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A转变旧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三个转变 两个观念:人才观质量观)

B拓宽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材料大、环境大、设置大、方式大、评价大、结果大)

C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D围绕课标优化学法指导(训练序列及内容同步,开展活动)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控制严格的、硬性的。

课程标准指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的是某一方面或领域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不设最高要求,没有上限规定,只有底线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评价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的空间。

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两个标准六部大纲:

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爱国主义、听说读写要求高、识字量要求不明)、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明语文科性质、德育要求、重视识字教学——新中国第一部完整规范大纲)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工具性、重读写重双基、第一次写入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工具)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比较完整表达语文教学目的、减少识字降低作文要求)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着眼素质教育)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的与条件关系)

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识记层次)A整体性(九年一贯三维度)B阶段性(四个学段)C交融性(三维)D可创性

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前五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着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后五条从语文能力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体现三性: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

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A教材应有开放性

B应关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反映科技成果增强与生活联系 C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兴趣认知水平。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总体规划)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地有计划的指导下,主动的学习发展,使自身发展水平逐步达到《课标》中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实际操作)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

A教学准备

B教学实施

C教学反思与调整

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依据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走出封闭,走向开放(重在目标和内容开放)B搭建平台,主动发展 C提供资源,生成构建

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后以讲述的方式向倾听对象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述说自己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三种类型:研讨性、示范性、评比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准则。特征:A主观性和客观性B继承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系统性D实用性与有效性

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

A教学内容上体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B教学方式上遵循主体性与对话性统一的原则 C教学形式上关注情境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实现教学目标。)D教学理念上体现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原则。E课程建设上坚持基础性与延展性统一的原则。(内容形式结果延展)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的意义:

A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刘勰《文心雕龙》“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B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C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写字教学的意义:

A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B写字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C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D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植情感,学会拼音普通话,养成习惯,学会工具书。会认3000写2500 第一学段:喜欢有愿望,借拼音读汉字,音序部首查字典,会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成习惯,用字典独立识字,会认2500写2000 第三学段:独立识字,会认3000写2500 目标特点:A阶段性连续性统一B三维一体目标体系C认写分开多认少写D打基础可持续

写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致力于素养培植感情,具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认3000 第一学段:培养愿望,掌握笔画偏旁,养成书写习惯,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规范书写临正楷,认2500写2000 第三学段:体会汉字美,软硬笔写楷书,认3000写2500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

读准23声母24韵母及16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会四声会两拼三拼法

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示范、观察模仿法,BCD演示比较图示法 E夸张法 F歌诀法

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两山一所“集中识字流派(1958年辽宁黑山祁建华): A形音义统一,形为主; B认读写结合,认为主; C字词句联系,字为主 D记比说兼用,记为主。

分散识字流派(1958年南京斯霞):

A“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新词融入语言环境 B符合儿童认知及汉字规律

C合理把握教学要求,引导掌握方法,利用语境

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A注音识字(1982黑龙江):一目双行听说读写同时起步 B字族文识字(1960四川鄢文俊):借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 字理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双脑识字

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使三者建立联系。巩固识字最好方法是复现 A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笔画结构分析、形近字辨析、利用构字规律编字谜歌谣)

B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同音字归类、多音字按义定音、声旁助记)C理解字义才能牢固识字(教具助,构字法,联系生活和上下文)

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A、激发兴趣 B、教给方法 C、培养习惯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你对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2001《语文课程标准》突破“听”“说”分开表述传统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层次)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促使参与并热爱生活增强自信。

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在语文学习整体系统中处于先导的奠基地位,一种渗透、相辅相成的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激发、导向、细化、规范作用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识记层次)

介绍独白交往类,表演论辩想象类

4、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述。(理解层次,重点)

情境性、互动性、生成性、综合性、生活化

5、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

在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中,说的方面包括外在的言语组织能力、讲述能力、调控能力、对场合利用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听的方面包括外在显现的对言语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6、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A 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B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C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D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B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C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口语交际教学课堂结构:焦点发散式、多向聚焦式、板块合成式、线型递进式 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基本途径:

口语交际课的训练、语文课口语交际渗透、日常生活口语交际实践中指导 第六章 阅读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理解层次)

阅读教学的意义:

A、学习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B、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C、丰富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D、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九年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

2、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理解层次)

第一学段注重阅读兴趣培养感受阅读乐趣 第二学段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大量阅读

第三学段强化阅读兴趣重点在整篇课文学习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识记层次)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C、熟读课文,总结巩固

课文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教学规律

4、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识记层次)

课文教学的程序变式是指改变教学课文的固定模式,改变逐段讲读的程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A、直接切入式又称中心突破式

B、举一反三式

C、跳跃阅读式

D、由果溯因式

E、一篇带多篇式

5、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层次,重点)

A阅读心理过程的规律(感知、理解、反映、综合)

B读思结合的规律 C读写结合的规律

D课内外结合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6、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识记层次)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力构成: A阅读感受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获得鲜明印象、受到感染激励的能力(基础)B阅读理解力是读懂文本、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获取意义的能力(核心)C阅读欣赏力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从欣赏的角度阅读文本,并具有初步品评优美词句段篇的能力。

D阅读评价力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主要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作出理性鉴别与评判的能力。

E阅读探究力是在阅读中对文本的深层内涵或疑难点进行探究,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F阅读创造力:是学生运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中产生出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见解和新异结论,或在原文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作品的能力。(最高层)

7、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层次)A 激发阅读兴趣

B培养阅读习惯

C指导阅读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

浏览:是快速的对文本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从中捕捉有价值信息的阅读法 D发展阅读个性 E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小学总量145万字以上)

8、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词句教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关键词比较辨析)B段篇章教学(讲读法诵读法研读法自读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启智怡情,使教学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第七章习作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识记层次)

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一学段“写话”第二三阶段是“习作”

2、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识记层次)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的转化,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思想、感情向文字符号的转化。

这种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启发小学习作教学训练必须从内容入手,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

3、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心理特点。(理解层次)

A萌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B表达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C书面语表达需要有声语言支持

D书面语言能力发展和形成中的动态性语言表达形态

4、论述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层次,次重点)

A说与写结合的规律

B仿与创结合的规律

C积累与表达结合的规律

5、结合实际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包括A命题(切合实际、有启发性、自由命题)B作前指导(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指导环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指导编提纲)C批改(与学生修改结合、讲求实效、鼓励进步)D作后讲评(抓重点重鼓励调动能动性联 系作前指导和习作批改,方法:交流品评、文字推敲、优缺点分析

6、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重点)

A、收集材料的能力

B、审题立意的能力

C、选材组材能力

D、驾驭文字能力

E、修改文章的能力

7、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应用层次,次重点)A、收集材料能力培养

B、审题立意能力培养

C、选材组材能力培养

D、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按顺叙写照样子写,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评析遣词造句,积累语汇)

E修改习作能力培养(激发兴趣明确要求教给方法)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结合时代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试述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也是课程改革内在要求。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和个性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2、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理解层次)A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B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观察所得

C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跨领域学习D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理解层次,重点)

A开放性要求:突破传统教科书教学的限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开放)B 自主性要求:让师生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C实践性要求: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经验(保证时间、完整性)D合作性要求: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的共同成长

4、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写出反思和总结。(应用层次,次重点)活动过程:准备方案、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总结交流。

5、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信息资源。

6、综合性学习选择主题策略:从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实践中发现,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从地方文化中开掘

7、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 A指导开展资料收集 B指导整理和研究

C指导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8、对案例从主题、目标、要求及实施策略点评

点评:师生互动合作,无预设目标学习内容方式展现自主性,体现主体地位。第九章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课标》“评价建议”在评价目的、重心、方式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明显区别: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重心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走向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由较为单一走向多样化(形成性终结性定量定性)评价主体从单一主体(教师)走向多元主体。

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意义:检验改进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1、课程评价经历的几个时期。(识记层次)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历史阶段的划分: A测验和测量时期(评价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些特点。特点是评价与测量近乎同义。19世纪末)

B描述时期(根据预订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订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20世纪30到50年代布卢姆)C判断时期(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20世纪50到70年代)

D建构时期(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价值观支配。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20世纪60到70年代。

2、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识记层次)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E、反思功能

F、鉴定功能(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识记理解层次,次重点)A、评价目的的育人性(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以人为本)

B、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性、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结合,更重视定性)C、评价取向的全面性(注重整体性、综合性)

D、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关注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4、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

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的维度可以将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归纳为三种: A、目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忽视主体性和过程)

B、过程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对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尊重)C、主体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价值多元、尊重差异)

5、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理解层次,次重点)A、由侧重量化评价转向侧重质性评价 B、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C、既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D、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

E、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6、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在方法上提倡以形成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为主。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 A、对小学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评价(重视知识运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评价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B、对小学语文课程五个方面的评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评价既要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兴趣和习惯。方法:回忆自由联想随机抽样;填空替换求同求异类比归纳选择)、阅读教学评价既要综合考查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也要考查其兴趣方法习惯阅读量和速度。方法:问题问答次序排列确定要旨体味含意)、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习作教学的评价应重视习作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分析法多段短文测量、评定量表参照量表法)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关注问题意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过程和体验)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A、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终结性评价(编制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B、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尊重个性)C、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必要的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识记层次)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学习理论(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布鲁纳代表的认知主义及皮亚杰代表的建构主义加涅代表的累积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原理:整体性有序性反馈原理)

2、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识记层次)A、从单

一、孤立到系统集成网络化

B、从辅助传统灌输教学到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

C、从教材搬家、知识罗列到营造全方位网络学习环境。

3、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并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层次,重点)

A、多媒体教学:演示型、交互式 B、网络教学:讲授型(同步/异步)、讨论学习型(在线/异步)、协助学习型、探究发现型(设情境定主题、自主探究查信息、交流协作解疑难、讨论评价报成果、扩展延伸带动课外)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识记理解层次)A、科学性原则(内容、过程、技术的科学性)B、目标性原则(培养语文素养首要目标)C、有效性原则(效果和效益)

D、互动性原则(人与人、人与机)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你如何理解“整合”这一概念?(理解层面次重点)音频、视频、图像、文本、虚拟现实、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加以整顿、协调重新优化组合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均可自我控制,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十一章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定位。(识记理解层次)角色是指个人或人们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或应履行的职责。

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已由语文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者和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向与学生的交往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建构者的角色——既是校本课程的研制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还是课程实施的决策者。

2、论述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说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重点)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

A、本体性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学科发展历史趋势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思维工具及相关学科知识)

B、条件性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C、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的积累)

D、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技、工具类、艺体类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道德:

A、教育公正(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合理需求、合理评价)B、教育责任感(教师对社会所期望的职业角色的认同和承担)

C、教育爱(是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指教师对受教育者合理利益的谋求,是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

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解层次,重点)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

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4、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对自我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转变过程。包括教师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以及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和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境界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个阶段:

A、生存关注阶段(建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处理教师个人生活)

B、任务关注阶段(确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观与学生观、小学语文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有机结合)

C、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意识、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篇2

由于目前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只是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知识, 把学生变成了应考的机器。因此,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实践表明, 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该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与课文情景相对较近的环境中, 感受作者对内容的描述, 让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情节,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如我们教《草原》这篇课文时, 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上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 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 牧草茂盛, 牛肥马壮, 繁花似锦, 百鸟歌唱……,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游览一番。”这样的情景导入, 就能使学生向往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 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 从而促使他们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 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有很大差距, 很多家庭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 因此学生知识相对比较贫乏, 对一些语文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在教《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 学生怎么也想象不出北京的夜色, 因为很多农村孩子连镇上都没去过。通过收集北京夜色的相关视频资料, 我一边放视频给学生看, 一边讲解课文, 这样, 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老师讲课也会比较轻松。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农村孩子与外界交流比较少, 同陌生人交流和在公共场合交流时, 口语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农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 让学生置身于轻松、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口语交际课《夸家乡》时, 我首先放些我选好的赞美家乡的歌曲和朗诵录音给学生听。听完之后, 我要求学生作为导游来介绍自己家乡, 向同学介绍自己家乡情况。同学们非常踊跃, 每个同学介绍完后, 我要求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或者采用一问一答方式进行对话。虽然学生表达还有些幼稚, 但我们老师应不断鼓励他们, 树立学生自我表达和敢于交际的信心。这样的交际课既培养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语言的生成奠定了基础。

四、向小学生传授安全与救护方法知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由于农村小孩比较缺乏安全知识, 经常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当穿插些安全方面的知识, 以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例如我在教《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候, 有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家中水缸里并有生命危险的时候, 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会提出各种想法, 接着我又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 而是鱼塘或者水池什么的, 一同玩耍的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谁的方法最好?”最后我和我的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采取向其他人呼救的办法是很有必要的;在没有大人陪伴情况下, 同学们一定不要私自到池塘、河里游泳。

再如, 我在教学生“灭”字时, 我会让学生掌握了读音后, 又让学生观察插图 (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 , 然后我就会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 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会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 这样,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 同时我就农村易发生火灾的情况告诉学生:农村房子是木砖混合结构, 且电线大多已经老化, 乱拉电线, 易发生短路而导致火灾, 如遇这种情况应先切断总开关, 才能灭火, 且不可先用水去浇灭, 这样易发生危险。同时教育孩子在家或在野外玩耍时, 不要乱丢带有明火的东西, 否则也易发生火灾等。这样就将火灾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与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52-0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哪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呢?

一、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小学语文所选课文皆是文情并茂的佳作,都是作者情感的凝结。阅读这些文章,就是主动与作者交流,体会作者、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有结合自己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倾听与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真正把握作品。阅读过程就是与作者心灵契合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主动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

二、通过“评读”, 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

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朗读评价能起到激励、启发、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就要我们一边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评价同伴的朗读。

让学生对同伴的朗读进行评价,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揣摩,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我们应当把更多评价机会留给学生。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可以评价些什么。另一面,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我们在教师自己不断追求评价艺术的同时也一定要教会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朗读的时候,应该首先热情的肯定优点,然后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恰当地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对保护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十分有益的。

三、通过范读领路 引起学生的共鸣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范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且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教师要经常给以示范,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句一句或一个词一个词的跟读,都会给学生一个正确优美地朗读模范,同时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四、通过自读感悟,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新课标强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体验。我们如果常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这样的语句启发学生朗读,就如隔靴搔痒。也有老师在朗读指导上是从技巧上入手,但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字要重读,那个字要轻读……这样的指导也许在朗读的声调上会有点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有抑扬顿挫了,却没有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有人说,语文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是一首含蓄隽永的小诗……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着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文;尽享语文之美[J];山东教育;2006年10期

[2]贺婷;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课文学习检测[J];金色少年;2001年12期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篇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逐渐开始普及。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的第一步,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相整合,指的是在有效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其也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继承和改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教学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措施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掌握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小学生识字,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小学生认知世界提供帮助。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爱玩、做事情耐心不足等,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内容将小学语文中的抽象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形动画,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小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识别更多的生字、生词。

2.2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理解小学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更加理解生活,从而反过来刺激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符合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要求,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图文并茂,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气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弥补教材中内容“不动的”、抽象的特点。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按课文的内容来讲解,由于这一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按课文中的想法就找不到丢失的剑呢?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并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来制作动画,让舟动起来,而掉落到江底的剑是静止的,让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小舟的运动,小舟上的印记是不动的,而小舟会距离江底的剑越来越远,随着学生的观察,学生可以能清楚的知道到了岸边丢剑的人再跳入江中是捞不到剑的。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可以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这一道理,使得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2.3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快、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课件进行处理,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完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原则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充分的展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3、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是教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必须要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多样性的特点,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篇5

一、选题意义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它是教学各环节之间的润滑剂,也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纽带。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应具有激励的作用,都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评价应是一种期待、一种唤醒。但要真正把评价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化雨春风浸润学生心田,开启学生智慧,则是一门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艺术!具体到现实而言,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实际意义是:

1、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它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我县从2002年秋开始了新课程的实施。经过十来年的探索,我们深感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既评教又评学的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此通过与广大课改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终身化学习正成为必然趋势。尽管全球多媒体网络为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但离开了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便无从谈起。面对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衡量现代人的能力已不仅仅在于他有多少知识,更在于他有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创新能力。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并试图以此为契携,用评价促教学观念的转变,用评价促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这就对学校、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抓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这就需要我们要走一条规模型、科研型的教改之路,促进我校在这次“课改”实施中进一步提升内涵发展。为此,我们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课题,以期产生新的教学发展增长点

二、研究基础

(一)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本人多次参加了县、市、省的新课程的培训,并在2010年参加了“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的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和2013年“国培计划”小学思品学科的培训(河南大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从教以来,本人所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在县、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同时,本人长期担任本校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我自信有能力带领教研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各学校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每位小学语文课教师都具有小学高级职称,都是各县市的骨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教学一线工作,拥有资深的专业知识基础,在教学中积极深入教改第一线,因此具备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同时各个成员组学校都对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给予有力支持,这也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还有我县教研室的剧老师、魏老师的亲自指导,还有我县各位教育界前辈毫无保留的经验的传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二)研究方法

⒈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3、个案研究法 研究学生个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4、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

5、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或教育论。

6、实践体验法:在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计划与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本课题的研究更趋完善。

7、观察对照法:通过纵向对比,观察分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

8、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项目分工

课题组组长: 组织学习研究及资料汇编,并负责写材料总结。成员:

1.调查所在学校及周边学校教师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

2.调查所在学校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在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探索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多元指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口头回答或书面测验、考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探索和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成长手册等多种方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评价重心的转移。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2.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构建和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引导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语文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实践。

3、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及其在评价中的效能

探索并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多地倾向功利,倾心知识、分数。具体表现为: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把教育评价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与之相应教育评价内容主要是智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其标准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标准,不仅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尤其缺乏重视。

3、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现行的学校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上述弊端,探索并构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2)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3)培训教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撰写教研报告;(2)搜集各参与人员的论文,参加有关组织的论文评比;(3)进行课题结题的申报,推广研究成果。

四、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创新之处:本课题力求找到适合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导教师重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2、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发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转变,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探索并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从而让参与评价成为学生的一种优化的学习手段。

4、本课题的研究,能较好地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学习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符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学生方面: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助于深化我校课程改革,符合教学现代化发展趋势。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助于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理论、业务和科研水平,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发展的优质的教学科研队伍。

3、办学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评价资源,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手段。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4、社会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评价教学策略的新方法、新思路。

4、社会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篇6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动力、开展深层次阅读、辅助合作探究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备受广大教师和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和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推进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习材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我们获取知识资料的最主要途径,但量少面窄,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整合,借助信息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获益匪浅,还可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一举两得。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谈谈作者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分享预习成果,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不再局限于文章内容本身,还会延伸到文章中暗藏的科学、历史、人文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节课的时候,学生一看到文章标题就产生了诸多疑惑,比如“作者为什么用跨越”?“什么美丽可以持续如此长时间”?“为什么是美丽的?美丽在哪里”?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尝试思考这些问题,然后等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动力,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动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工具,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最终沦落为知识的接收者,而缺乏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成为没有思想的机器。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方式方法着手,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学习活动。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尽情彰显文字魅力,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节课的时候,笔者没有和大多数教师一样让学生一味地阅读课文,因为这样不但枯燥乏味,打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影像资料,主要让学生观赏桂林的山水风光,然后配合背景音乐,这样学生接触的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动听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纷呈的图片和视频,多种感官的刺激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深层阅读

语文教材选材广泛,其中有许多内容都和现代生活背景相距比较遥远,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且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学生学习时就会遇到困难。我们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这一类抗战题材的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抗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抗战的历史背景,从而深入战争情境中,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可以结合从视频中获得的感受感受抗日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发情感共鸣。又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八国联军的电影视频,将八国联军侵华中犯下的罪恶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中国是如何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然后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大臣,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当权者,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又会做些什么?经过思考,有的同学回答道:“如果我是一名当权者就会和战士们一起捍卫祖国的主权,带领人们反抗,如果我是一名老百姓就会在国难当头时参军,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领土,誓死保护祖国领土,如果我是一名大臣,就会主张变法,觐见当权者誓死不降,捍卫祖国主权,想办法增强国力,翻身做国家的.主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还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活跃氛围,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不但能够促进知识的形成,而且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成功感受,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泛应用,师生之间多了许多交流互动的机会,形成了生机互动、师机生互动、师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立体式的交流互动,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平台上进行答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同时借助其信息共享性开设“在线讨论”、“试题下载”等模块,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建议放到这个平台上,和大家共享成果,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学习资料和信息,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及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就要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作文情境,将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巧妙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全面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开展线上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所谓线上写作教学指的是在校园网上分别开设一到五年级的习作教学专栏,并设置“素材专区”、“优秀习作赏析”、“名人名言”、“写作方法指导”等不同版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习作学习活动,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突破了写作障碍。此外,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写作资源,就可以通过校园网上传相关资料,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实现学习方法的共享,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通过网络互动,拓展评价途径。在传统写作评价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先给学生打分,然后给出几句评语;或者选出一两篇优秀的作文在全班内展示。这样的评价方式费时费力,而且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习作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拓展评价途径,实现多向互动,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将习作上传到校园网的习作展示专区,这样不但教师和同学都能看到,家长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学生的作文。而且可以在评论专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传统的单向评价交流转变为多向互动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期盼别人阅读自己的作文,并给学生留下宝贵的意见,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总之,新课改以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和活力,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给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面对当前教学形势,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寻找更完美的教学方案,使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爱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今日科苑,(18):120.

[2]董秀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08):90-92.

[3]曹晓春.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致富向导,(30):126.

[4]许小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0(10):89-90.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篇7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一)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定的“轨道”上,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由于教师偏重于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教学结构的严密性等, 从而让学生很难在教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二) 不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虽然有的教师知道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但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更没有意识到其训练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开设的口语交际课上, 只针对安排好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而且, 教师只是把目光投注在交际不好又费时的训练内容上, 时不时地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 而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却非常少, 其基本成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内容。因此,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和巩固。

(三)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模糊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是和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而不仅仅是课本和教材。因此, 教师不能确切地把握教学内容, 也就很难增强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交际能力。因此, 教师应该把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 要想方设法地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2]。

(四) 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 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训练还没有落到实处, 还只是流于形式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片面的训练上, 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还只是把口语交际在形式上等同于口头作文, 在课堂中学生都没有交际的意识, 只是在那里自说自话。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出口语交际的灵活性、应变性、双向互动性, 从而使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展。除此之外, 还表现在没有照应到全体学生。从教学的表面看非常热闹, 但仔细看的话, 就会发现只是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表演, 从而剥夺了大多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策

(一) 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单一的,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 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敢言、乐言的轻松学习氛围, 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能积极地观察、思考等, 从而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

如:在具体的教学《看望生病的同学》这篇文章中, 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一个学生扮演生病的同学, 让另外一个同学扮演看望生病的。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真实再现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互动沟通

语言是人与人思想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只有充分的互动, 学生才能在互动中学会沟通。而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更有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等[3]。因此, 我们知道, 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有很多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不能只停留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范围内, 也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 而是需要转化彼此之间的角色, 从而开展平等交流。为了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真正主人, 师生应该融为一体, 做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而且, 学生之间全班式的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和学生与社会交流的这种方式, 不但让学生的接触面广, 而且接触的人比在学校里接触的更多, 探究的问题也更深入。因此, 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会更明显。

(三)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传授方法

教师在交际方法的指导中要充分发展其主导作用, 教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听说方法及交际方法, 让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表达, 乐于交际。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笔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 然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简短地用一句话归纳并发言。同时,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等, 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 从而可以畅谈自己的收获。

三、结语

我们知道,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小学阶段, 口语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理性地掌握语言, 还能纠正语言规则的错误。因此, 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我们也知道口语交际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 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更是增进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但是,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却不是很乐观。因此, 为了改变交际教学现状,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就教学现状分析了一番, 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摘要:口语交际是学生一种必备的能力, 其不仅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更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但是, 目前我国的教学现状却不是很乐观。因此, 本文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作了一番研究, 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瑞荣.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 2012 (23) .

[2]邱娟飞.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与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 2010 (8) .

[3]吕爱玉.应注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评论, 2011 (3) .

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意识

一、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1.小学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类知识,从而能够以此为基础,阅读、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提供必要的条件。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审美教育和其他外界事物的感知都停留在认知层面上,教师如果不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盲目地引进审美教学,往往会使得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上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审美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生动有趣的审美教育,是实现两者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2.审美教育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则表现平淡,甚至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等现象。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但是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科普性和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往往不佳。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时,进行适当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下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状况看,多数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融入审美教育”这一问题,不能给规范标准的答案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

新课标改革后,小学语文的内容安排、章节设置更加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对传统教材中晦涩难懂的文章进行了删除和简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时代教育性强、审美元素丰富的优秀文章。其中不乏一些国内外的著名作品,尤其是经过优化挑选的古诗词,既能符合小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诗词内容也包含非常优美的意境。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形象,将诗中的景象描绘出来,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课件图片,以直观的方式给学生展现优美的图片,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思想。

2.丰富教学手段

由于科技的发展,教学工具也逐渐在现代化,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工具进入课堂。语文是门需要细细体会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和文章解析欣赏时,光靠黑板和粉笔无法将文章中所表现的意境完全表达出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章的语言以画面的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现,让学生不仅在文字中体会文章的美感,更会加深学生对文章意境的感受。

3.设计教学场景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是学生审美对象及美感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并且具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促使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每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都应该对设计上课的场景,让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

4.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通过展现风景名胜,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来欣赏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对景物进行描写并寄予情感的。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是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观的美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欣赏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音乐引导学生对于美的欣赏

巧妙结合音乐,也是提升语文课堂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能够给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或录音设备,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课文朗读材料,让学生聆听富有感情色彩的课堂朗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联想,引起情感共鸣。

总之,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的共同存在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审美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9-22.

[2]王玮.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浅论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9):46-47.

[3]姚晓南.美育的实施为何步履维艰:关于中小学美育理论和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6):16-17.

上一篇:北大牛人的考博经验分享下一篇:年销售主管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