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教学

2024-05-14

语文活动教学(共9篇)

语文活动教学 篇1

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杭十四中高语组  谌卫军

一、何谓语文素质?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解释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如果硬要对它下个定义,我觉得于漪老师所下的定义最为可取:“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个定义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兼顾了它的人文性,而且还能涵盖最近兴起的计算机语言。

何谓素质?经典的定义是“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赋”、“潜能”。但是由于使用广泛,它的含义变得日益丰富而复杂起来。目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之“素质”,一般公认为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群体素质(如民族素质)。可见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自然生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个体心理品质三个亚结构复合而成的开放、有序、分层次的身心系统。如表所示:

人的身心素质结构表

层次     类别        内容    形成特征

外层    社会文化素质 科学精神;道德修养;审美素养 后天习染性

中层    个体心理品质 认知素质与才能品质;需要层次与动机品质;气质与性格意志品质;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品质 先天的生物因素与后天的社会因素的辐合

深层    自然生理素质 体质、体型、体格;性别、年龄;神经系统、脑、感官;运动器官;本能、潜能、体能、智能 先天遗传性;个别差异性;生物程序性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质呢?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曾有人将教学大纲中的要求作成图表:

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  文  学

知识 文学基本知识

能力 现代文听说读写 文言文阅读 听说读写

知识 读  写  知  识

现代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知识 语言

显然,这还只是外层的语文素质,至于中层的思维品质(IQ)、 情感水平(EQ)和人格结构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的不会学习、不会合作、难以表达、难以适应的畸形低能儿。

二、课堂教学万能?

课堂教学也叫班级授课制度,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总结和倡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同一个班中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都是一致的。中国采用这种教学制度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教育传统以及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对这种教学制度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从而形成了中国特点的教学体制:以事先编好的课本为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按照分班上课的组织形式而进行教学。这个教学体制的主要优点是:1、继承和传播了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遗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3、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的义务教育的普及;4、规定了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标准和方法,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然而,课堂教学并非万能,它还存在许多弊端。其一,难以正确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从上课到测验,各个教学环节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围着教师转。教师采取系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自主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考试要求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迫使学生成为应试的工具。其二,很难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授予学生的理论知识大都远离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忽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思维越来越僵化,情感越来越冷漠,许多学生因此越学越呆板,越学越厌学。其三,很难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一致,过分强调统一要求,往往忽视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这种千篇 一律的教学只会铸造出千人一面的学生。如果把整个学校比作一个工厂的话,那么目前的课堂教学就是一台运转不停的机器,而这台机器生产出来的大小一致、模样相同、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零件就是我们的学生!

三、功夫全在课外!

课外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在以下三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

一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孩子们学习与探索的原动力,也是他们进步与成才的起点。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如果组织得好,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方式方法都会对孩子们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由于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会进一步强化,并有可能升华为志趣和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志向和理想。

二是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课外活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实践、去锻炼。要动脑、动手、动口、动笔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课外活动内容是广泛的,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是思维能力还是操作能力,是学习能力还是生活能力,都会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得到的锻炼和提高。

三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仅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还要经过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成为道德习惯,随之还有情感、意志的培养问题。这些都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并且多是以小组集体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如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集体与个人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努力拼搏、遵守纪律等良好品德。有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旅行考察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操。

四、如何抓好课外?

1、设置课程、排入课表。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活动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设置中;1994年,国家教委在《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全国普通中小学今秋将实行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所谓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以多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教学科目。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技能,培养特长。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要有计划地开设,选用优秀教材,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文学社团,丰富学生语文活动内容。目前,很多学校在试用主次与并列关系安排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如“511制”,即五天上学科课程,一天全部活动,一天休息;“半日制”,即半天上学科课程,半天活动,各年级统一。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活动比例越大,年龄越大,活动比例减少,但活动水平相应提高。张孝纯老师提出的大语文教育是很富有远见的,他把语文教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堂,第二层次是校园和家庭,第三层次是社会。宜昌市中学界搞的课内外衔接实验相当成功,他们开展的课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其中阅读课、收视课、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被誉为“四大支柱”。刘国正先生高度评价了宜昌的课内外衔接实验,他把课内与课外比作是语文教育的双翼,认为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

2、设计方案、组织实施

根据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主题活动为基本的设计思路较为适宜。主题活动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鲜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决的课题,利用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指向问题解决,使教学过程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应。主题活动可有三种模式:

A.主题深化式

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如下所示。

主题     主题     主题

阶段A--阶段B--阶段C--……

B.主题辐射式

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图所示。主题辐射式活动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和主题相关的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

……    渠道A   渠道B

渠道E   渠道D   渠道C

C.主题立体式

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自行完成。主题的分解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以学生的提议为主,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如图所示。

主题

子主题A     子主题B     子主题C         ……

次子主题a    … 次子主题b  … 次子主题c  …  …        …  …

主题立体式的特点是主题是一个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姿势。

以上三种模式的使用应针对具体内容而定,一般而言,主题深化式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分阶段地进行品德的知、情、意、行的转化。主题辐射式适合于与文学艺术有关的主题。主题立体式适合于与自然社会有关的主题。这三种模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

语文活动教学 篇2

陶行知说过:“儿童的思维在手上,要解放学生的嘴巴、 眼睛、耳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做一做、画一画、猜一猜、找一找中学习语文,能够提升语文能力。”因此, 要真正转变语文的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动下做语文学习的“分解动作”,走向独立完成语文实践行为的 “连续动作”,使语文学习由单一型、习题化,转为综合性、实用化。以下,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积极参与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所得,就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略述如下。

一、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习语文

新课改实施以来,“预习+展示+反馈”的自主式、开放性课堂模式备受教师青睐。课堂上,教师普遍改变了以往牵着学生亦步亦趋的授课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的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并且,教师普遍重视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圈点批画,作好学习批注,梳理出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问。如,在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笔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雷锋的资料,了解雷锋。有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了雷锋的个人简介、成长经历;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阅读到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课始,笔者让学生据题质疑:你是谁?为什么说你是浪花里的一滴水?引入雷锋后,在认识雷锋时让学生交流预习资料,大家互相补充,最后笔者做简单的小结。 相信学生、注重探究学习,使距离学生生活很远的雷锋形象渐渐清晰化,一个个性鲜明的雷锋形象站在了学生面前。展示课上,学生开展小组竞赛,选出代表上台展示,台下学生进行补充,并对这一环节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释疑。同一个知识点,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课堂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着、闪耀着, 汇聚成课堂的活力。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学校里面要让学生从书写去学书写,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要增强语文教学活力,就要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一文时,学习了课本上关于地名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开展了“爱我敦煌———了解家乡地名”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兴趣很高,有的学生请教家长、邻居,了解敦煌地名的来历及敦煌地名的典故,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调查、采访。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与敦煌地名有关的知识,完成了关于家乡地名的调查报告。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地名的由来,而且感受到了家乡———敦煌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真正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乡情教育。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让学生贯穿于课内课外,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创新校本课程中学习语文

目前,各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自主研发并安排实施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有裨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依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建设要求,有效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以外的丰厚教育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开设了以弘扬敦煌文化,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的21个学生探究社团。如,阅读与写作社团、讲故事社团、朗读社团、趣味数学社团、科学小实验社团等,突出实践育人、全面培养新人的要求。学校规定在每周星期五下午活动,在阅读与写作社团中,学生大量搜集和阅读介绍敦煌及宣传敦煌的历史知识、 名胜景观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敦煌,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爱我敦煌,建设家乡”的情感。在讲故事社团中,学生自觉搜集敦煌故事,包括《月牙泉的故事》《梧桐林的故事》《九色鹿的故事》《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陇人骄子—何永梅的故事》等,在讲述敦煌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乡情知识,在敦煌故事讲述中,人人都是宣传敦煌的小使者。

浅析小学语文活动教学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活动教学 创造性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及教学原则

(一)独立性

活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课业。因为大部分儿童具有显著的主动的倾向,而活动课开设的是活动作业,这些作业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因而能引起儿童要做的愿望。为了解决问题,就要靠个人的理智、情感、意志参与活动。尤其是儿童理智活动的积极展开,能促进其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从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去完成。教师在活动课中要起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应放在提供活动项目及内容的选择机会,帮助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实践性

活动课的又一特点,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实践、去做,从“做”中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曾讲过:“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这样以来,学校就可以变成一个忙于工作的工场,凡是努力获得了成就的学生就可以体验到一句成语的真理,就是:'我们同时形成了我们自己,也形成了我们的材料。'”这段话的意义是深刻的。尤其是学习语言,要掌握语言工具,就更需要亲自参与实践,从读中学读,在写中学写。如果说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机会少些,那么活动课就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书、演的语言实践中,学好语言。

(三)过程性

活动课重教学过程的实施,这是活动课的又一特点。因为活动课的结果,一般是某种形式的“作品”,如一篇演讲稿或一次演讲活动,一个剧本或一次演出,一篇调查报告搜集到的阅读材料等等,对小学生来讲,“作品”的水平高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活动中所经历到的一切心理感受。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是否都独立地参与了、实践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是自觉参与的,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那怕实践结果水平不高,只要在活动实践中学生确实经历了理智的、情感的、意志的体验和训练,就会在,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有所受益。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方面体验越深,“作品”的水平也会越高。现在有些活动课多重结果表演,而往往看不到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成功的喜悦或受挫而独立战胜挫折的过程。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

(四)创造性

活动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就必然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语文活动课也为儿童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广阔天地。如评论、欣赏阅读作品中的独立见解,作文中的个性表达,演讲中的个性风格等等。

活动课的作业不应要求一致,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考虑每个儿童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鼓励儿童敢于标新立异,发现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具有创造性作业,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小学语文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主题的设计应富于教育性、知识性、创造性。

(一)活动内容要有趣味性

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精力的余地,儿童就不会感到有意思。因此,活动课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这参与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看是由哪一类的目的和行为来支持兴趣。如练习表演,是为了好奇,是为了学习表演参加演出比赛,还是为了学习表演的本领而充实自己,将来有志做一名演员?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兴趣是一种兴奋,还是蕴藏着理智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指导。对某一项活动内容,要指导学生由暂时兴趣变为持久的兴趣,由一时的兴奋变为理智参与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要具有内在价值

要引导儿童具有持久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兴趣,有理智参与的兴趣,活动内容必须具有内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即知识本身的价值,也就是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教育价值,知识的智力价值。不在于活动的表面性、形式化。要使活动内容既富于儿童情趣,同时更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之感到学习活动是生活中所需要的。

(三)活动内容要突出“新”字

一项活动如果不把儿童的思想引向一个新境界,无论儿童多么愉快,也无多大教育价值。要把儿童的思想引入到以前没有探究过的问题上去,通过观察、阅读、写作、搜集或与专家接触,使儿童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把儿童带进一个新领域。

(四)活动内容要有连续性

要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计划,还必须使活动内容有发展的可能性,使之自然地连续起来。教师的责任在于观察这一段活动课的成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应该继续探究的课题,留待下次活动课解决。例如在改作文的活动课上,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修改词句,那么下次的活动课内容,就应该以如何修改词句为内容开展讨论或练习。使活动课的作业成为连贯的、有次序的活动,使活动的前一步为后一步打下基础,逐步增加新内容,以积累的方法向前推进。这样可使学生不断充实,使他们的能力扎实地发展。

(五)活动内容要适当配合学科教学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篇4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5.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希望。

6.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些具体。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句话,并把内容写具体。

教具准备:

字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写出带点字的部首,再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这个字。

(一)读懂题目要求。

(二)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

(三)教师个别指导没掌握好部首查字法的学生。

(四)订正答案,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练习。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再读一读。

(一)读懂题目要求。

(二)学生独立填写两个,教师指导后继续填写后6个词。

(三)逐词订正。

(四)填写后读一读。

三、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一)介绍本练习的意思。

(二)了解“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想的一致。

在“果然”前面应交代怎样想的或怎样说的,在

“果然”后面要写与所想、所说相符的事实。

(三)让学生自读第一句话,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四)口头练习把后两个句子补充完整,教师订正。

(五)让学生写出来,教师订正。

教学反思:学生对词语搭配还不知道方法,不知道如何搭配更好,对于“果然”这个词理解的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希望。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教学难点:

体会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一、想想冒号、引号的用法,给下面的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一)复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二)读一读两句话,了解句子的意思,再加标点。

(三)加好标点再读一读。

(四)自查、小组互查。

(五)阅读《语文读本》中的《淘气的标点符号》

二、读下面的几段话,想想每段话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

(一)一段话,教师引导学生读完后找到围绕那一句话写的。用笔把那句话画下来。

(二)师生合作读文中的三段话。

2.默读,想一想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

3.指名说。

4.一起回忆,刚才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自学第二段话。

5.交流纠正,自学第三段话,交流纠正。

教学反思:

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作用教师给学生讲的过多,应该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写具体。

2、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一)读题目要求,让学生解释要求。回家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名字的来历。

(二)展示范例。

(三)选一两名同学,猜一猜名字的来历。

(四)同桌介绍,指名介绍,评议。

二、你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特长围绕一方面写一写。

(一)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特长,用事实说明。

(二)结合第五题小组说,指名说,评议。

(三)独立写,并自读修改。

(四)评析作文,小组互相修改。

(无)赏读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2

名字的来历:

语文活动教学浅探 篇5

一、活动教学的渊源和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就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们早就意识到人的知识、思维以及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活动,“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可以这样说,活动是人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此外,西方心理学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同样重视活动教学。皮亚杰认为活动是问题教学契机,布鲁纳认为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总之,活动是能力训练、个性发展的一块沃土。

然而,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和意义,我们所提倡的活动教学是指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他们在活泼主动和谐中发展个性的`活动。因此,活动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学生是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不是教师的传声筒或教师意旨的执行者。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索。③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是一个平等的指导者的角色。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生存状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以及丰富知识、健康情感、独特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二、语文活动教学的形式和实操步骤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囿于区区的四十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应该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新教材写作单元部分安排的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及诗歌、小小说的创作等:配合新教材重视人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可开展朗诵、配音、自读课实验教学、创办班级文学杂志、影视欣赏、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新教材语文课本第四册全部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人生,表现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情感。文学给中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因此语文课不能变成肢解真善美的工具,而要成为培养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沃土。文学鉴赏是一个需要融入个人阅历情感的内化过程,因人而异,千人千面。语文活动教学正是文学鉴赏的有效途径。

下面以我校高中二年级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激趣 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分组 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选择 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

语文活动教学 篇6

作者: 李华宁

发表日期: 2011-01-05 10:44:05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多侧面了解青春,进一步感受青春的滋力、青春的朝气、青春的奋斗,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2.全班进行关于“青春”的问卷调查,统计归纳出问卷结果;并依此设计出班级活动计划表和班级活动评价表

3.课外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课前学习任务。

①音像图片组:搜集关于“青春”的电影电视、歌曲音乐、图片资料;

②文学沙龙组:从网络、图书馆等处搜集关于“青春”的著名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③活动设计组:组内成员每人设计一份关于“青春随想”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流程表;

④学习评价组:按语文课标的要求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细则,并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以求达成共识。4.推荐资料: 电影电视:《青春之歌》《花季雨季》《青春万岁》《激情燃烧的岁月》; 歌曲:《青春啊青春》《让我们荡起双桨》《青春舞曲》《青春进行曲》; 书籍:《青春之歌》《花季雨季》(青春万岁》《无怨的青春》《年轻的思绪》《青春》《青春的梦幻》《青春的童话》。

5.网址:http://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以《青春进行曲》为背景音乐,由学生推选的男女主持人配乐朗诵散文诗:《青春随想》。

(二)青春驿站

主持人引入:我们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我们正值人生的花季。青春的血液在奔流,青春的心儿在跃动,青春的脚步在延伸。驻足青春的驿站,我们回味昨天,畅想明天,青春的岁月如火如花!请跟我来,我们一起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春随想”第一站:感悟英雄的青春

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敬重崇拜的青年名人。

2.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请把你的感悟凝练成一段文、一首诗或一幅画,奉献给你崇敬的人,好吗?

3.活动小组通过互相交流,自主评价,选出最佳诗文和最优秀图画,选代表朗读和展示。

“青春随想”第二站:歌颂火热的青春

主持人引入: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青春,是我们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辉煌的序章。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来吧!让我们诵诗、唱歌、舞蹈,自由奔放地歌颂青春吧!1.青春寄语(朗诵组):《无怨的青春》《十八岁宣言》《烈火青春》《年轻的思绪》《诉说青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青春放歌(合唱组):《青春啊青春》《共青团之歌》《花样年华》《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

3.青春节拍(舞蹈组):《青春舞曲》《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你好》《英雄儿女》

4.各评价小组依据班级制定的朗诵评价、演唱评价、舞蹈评价细则自主评价打分。评选出优秀朗诵员、歌手、舞蹈家。

“青春随想”第三站:谱写壮丽的青春

主持人引入:飞扬的青春,飞扬的神采。青春就在那里,闪着光,向我们微笑。抓住她,跟随她的光芒,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奇迹。我们的足迹将化作一个个音符,我们要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1.青春写真集:(分活动小组展示青春真实的我们)青春时尚展 青春的校园 青春论坛赛 青春大批拼 2.春风采集:(分活动小组展示青春的风采)3.青春的未来:(分活动小组演讲比赛)《青春的对话》《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会在明天》《青春座右铭》《奋斗青春成功》

(三)学生自主评价综合性学习(分自评、互评)。

(四)、拓展学习

1.通过拓展阅读和学习,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2.走入网络,走近荧屏,走进图书馆,走向生活,搜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分类、编排,装帧设计,制作成小组手抄报,进行比赛,评出优秀者。课后写作训练:(自定文体,自主立意,写出真情实感)题目:青春无悔

班队活动设计:找“春”综合实践活动个案

目的与要求:

1、进行课程整合,把阅读、作文和班队活动、口语交际结合起来。

2、进行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爱春、赞春、惜春的美好情操。

3、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到大自然中找“ 春”,到书本中找“春”。

具体做法: 一、宣传发动 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讨论,畅谈:如何开展找“春”活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围绕 一个中心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决议,指导学生写建议书,这样又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二、搜集汇编:

1、全班发动,个个出马,以小组为单位,从书中﹑电脑(网上)搜寻:含“春”的成语,和“春”有联系的好词佳句。谚语名人名句﹑古诗、散文等。(团结协作)(扩大知识面)

2、把全班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按小组分类负责整理,再进行汇总、打印、设计封面、写前言、装订成册。

三、办报、评报

1、指导学生自办以“春”为主题的艺术小报,把对春天喜爱,赞美之情融入报中。

2、在小组中评选(2-3)份优秀手抄报,到全班交流、参评、介绍自己的办报意图及内容 构思、独特之处。然后在让同学评选最佳手抄报,并说明理由。(学会有条理地说话,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并描述其特点,还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字词句中。)

3、写作文《夸夸我的手抄报》或者《我最喜欢的一张手抄报》。

四.举行主题会 以班队活动的形式汇报、展示找“春”的成果,对找“春”活动进行总结。

1、用获奖的手抄报布置教室,营造“春”的氛围。

2、开头唱:“春天在那里”。

3、演出以《春之韵》小集子的内容编排的节目: “春”字成语猜谜,巧填空;限时背古诗竞赛,根据意思说成语;小组轮流对诗句;抢背谚语和名人名句;集体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展示优秀作文等。

4、结尾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写找“春”活动的体验日记,写作文:记一次XXX主题会,突出场面描写)活动后记: 经过实践,效果很好。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 素养,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加深了对“春”的理解和感悟,他们不仅从自然界,从书本中感受到了春的魅力,而且认识到春光可贵,认识到他们就是祖国的春天,决心用实际行动珍惜春光,多学科学知识,长大了要为祖国更好的春天增光添彩。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 读好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 读好书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二、教师准备

1.向学生介绍关于读书的图书,提供有关读书的网址,联系饱读诗书的学者,让学生去阅读、检索和访问。

2.按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四项活动内容,多数活动又包括若干小项,不要求每项都做,可以由各小组自行选择活动项目。但写作和口语交际的项目,至少各做一项。

1.关于“看名人怎样读书”。这一活动主题包括三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编辑《名人读书名言》。首先是搜集,其次是编辑,再次是仿写。要求学生动手,参与全过程。第二项是出有关“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上边是关于读书名言的,这里是关于读书经验的,内容不一样。学生搜集,还要写出对读书经验的评析和体会,这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有现实意义。第三项是“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首先也是搜集,其次才是分头讲,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上述三项,都涉及名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向名人学习,追随名人踏入读书的殿堂。

2.关于“你说我说说读书”。前一大项使学生认识读书的作用、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动人事迹,这一大项则是就当前有关读书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提高认识。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教科书上的两种看法各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读书是为了给一生的做人和运用语文打下底子,当然应该以读名著为主。针对中学生中出现的“琼瑶热”“金庸热”,应该泼点冷水。对所谓“韩流”“哈日族”更应保持距离。不是说不能沾一点流行文化,但一定要适量,而且一定要选择其中的精华。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但要有正确导向。第二个问题:怎样看待“读图时代”?教科书上两种意见也是各有道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提高的主要是阅读书面文字的能力。“读图”有它的好处,但毕竟是第二位的。因此,无论如何,初中生要以读文为主。学生也可以各说各的,但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第三个问题:“下边的阅读模式好不好?为什么?”一般来说,作为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某些体裁的文章,例如议论文、说明文,适当运用它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模式,统治我国语文教学几十年,一切课文都毫无例外地运用它,就成为一种灾难了。对待它的正确态度,一是让它与时俱进,渗透新的阅读理念;二是限制它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某些体裁的文章。这样大概没有什么大的偏颇了。希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达到这个共识,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新局面。

3.关于“‘网上阅读’大家谈”。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有如下特点:第一,网上提供了丰富、及时的信息资源,这远不是摊在面前的一两本书可以比拟的,它可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信息。第二,网上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变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凭借这些功能,学生可以访问许多人,与他们对话,获取信息。第三,网络具有交互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书本阅读是与作者、作品对话,但限制不少。网上却可以真正与作家对话,对作品发表评论。第四,网络可以即时反馈。书本阅读中的对话,学生发表了见解,很难立刻得到反馈,网上却能做到。这使学生当时就知道自己认识的深浅正误,并由此获得了体验。然而,网上也有色情暴力,游戏赌博,垃圾信息,侵犯性行为,“交互网瘾”等问题,需要学生自律,正确对待。对上述这些,希望教师指导学生在讨论中达到共识。

4.关于“与书籍结伴而行”。这些活动都很有意义,但轻重大小不一,不妨区别对待。像举办“读书沙龙”、“给朋友推荐一些好书”、“轮流当小‘书探’”,相对比较简单,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布置学生活动起来就可以了。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需要教师多作指导,读书计划力求切实可行,读书作文力求个性化、有创意。对同学的读书情况作调查采访是比较大的活动,需要重点指导。不妨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分配组员任务,编写采访提纲,最后把得来的材料整理成书面报告,力求能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至于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只要有了一次成功经验,然后形成为制度,以后再开展起来就不难了。

5.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四大项活动都要求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便锻炼口语交际能力。(2)写作。这次活动中作文有好多次:写一则关于书的格言,就名人读书经验写评析和学习体会,整理关于“网上阅读”讨论的记录,写读书报告,制

定读书计划,写关于读书的作文,写关于同学们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给朋友写一封推荐好书的信。除关于读书的作文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应用文。写作前,可以对这些应用文的格式和要求,作一简单介绍,或者介绍适宜的书,让学生阅读,以便写起来心中有数。至于关于读书的作文,可以写成故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起来难度大些,指导务必到位。

四、活动建议

1.读书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当前,要营造“读书社会”。在这次活动之前,不妨组织一二位同学在班上作关于读书的演讲,以激起同学们参与这次活动的兴趣。

2.可以举办一次关于读书的讲座。请当地学者、作家讲,学校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也可以讲。

3.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依据之一。

五、活动评价

1.不仅要评价参与活动的结果,而且要评价参与活动的过程。注意评价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否全过程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也要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积极与同学交流。平时就注意读书,这次活动又很积极的学生当然要表扬,对平时读书少,但这次活动中有进步的学生也勿忘给予鼓励。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之心得 篇7

一、活动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活动教学?作为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笔者梳理了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发现每个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这种缺乏统一定义的教学方式虽然会因此缺乏了一些指导性,但也给一线教师的理解与操作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从而让一线教师可以更为自由地发挥。也许这一过程会有弯路,但对于探索活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是大有好处的。

小学语文中的活动教学,就是指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让学生对所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产生更多的体验与认同,从而真正让语文知识进入理解的层次。由于小学生是比较喜欢活动的,因而活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可以让更多的活动显得更加自然而非做作;由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往往是需要活动支撑的,因此活动教学可以更好发体现小学语文的特点,从而让语文知识以更加鲜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此基础上去寻找活动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些认识:一是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认知行为。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形象思维的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可以说是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二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想像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说与写都属于表达的范畴,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生成相当丰富的经验与认识,而在这些经验与认识的驱动之下,学生往往会有一种表达的欲望与内容,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内容,其实就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现象。而活动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想像,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伸,这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极有好处。

二、活动教学在小语教学中的初运用

例如,《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怎样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呢?

一是引导学生思考文题中“假”字含义的活动。因为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时总是搞不懂其中“假”是什么含义,因为他们发现如果理解为真假的话,题意根本是不通的。于是设计让学生去猜想,这一活动主要是一种讨论的形式,而一些学生即使已经触到了正确答案,他们也不敢确认,且有人并不认同;另一些学生可能寻找不到答案,但这正好可以为下面一个活动埋下伏笔。

二是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文中的角色。笔者设计让一个学生模仿狐狸,一个学生模仿老虎,让别的学生去模仿其它小动物。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真实自然,笔者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狐狸和老虎的面具等。在活动中,扮演狐狸的学生演得惟妙惟肖,而其它角色也扮演得十分认真。这就让狐假虎威的情形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即使脱离课本,学生仍然能够完整地复述出本文的大意。显然,这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整体感知”。由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活动中整体感知到了故事的情节,于是其它小动物为什么会害怕狐狸这一问题就始终存在于学生的思维之中。而小动物其实并不是害怕狐狸而是害怕老虎的答案也会自然地被学生发现。最终,狐狸原来是“借”的老虎的“威力”(学生在课堂上引用的原语)的含义也就清晰了。“假”为“借”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三、小学语文中活动教学研究之心得

第一,小学生其实是渴望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活动的。活动往往带有玩的性质,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学生爱玩的特点,并且将活动设计得与语文的关系十分密切,那学生就可以在活动中收获语文的许多素养。

语文教学活动的探究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84-02

我经过几年课堂教学的锻炼,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很精通,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从培养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入手

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活动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应轻易地否定学生,而应该小心翼翼地像保护幼芽一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一页纸,一张画,一幅照片……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那對孩子今后的自主学习可谓是大有裨益。

2 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拓宽视野

教师可结合学情、校情等主、客观因素灵活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增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即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单元为主线,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基本跟单元内容一致。为了体现教材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年级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多,如第五册课本中仅有“快乐的课余生活”、“中华传统文化”两次综合性学习内容,第七册课本中也只有“中外童话”、“成长的故事”两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时结合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增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如在学生对课本中的古诗产生兴趣时,我们可以开展“诵读唐诗宋词”活动;在学生被古代神话深深吸引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契机,组织学生拜读名著经典,演一演“我喜欢的神话故事”;当学生沉醉在优美的游记中时,我们应该积极鼓励他们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从作者的作品中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

另外,课本中部分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或推迟。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学中我将这次活动提前布置,组织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开展活动。不少学生都利用假期回乡探亲或外出旅游,真正走进田园的学生不在少数。活动展示汇报中,学生的照片、日记、小报、图画等丰富的成果,证明我的安排完全是切合实际的。

3 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课标》中对中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由此可见,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学习中应高度重视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向娇生惯养,“惟我独尊”,更需要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从分组活动开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习合作。谁做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谁上网查资料,谁记录,谁画画,谁排版出小报……这都需要合作。活动开展得怎样,更与学生的合作好坏密切相关。教师除了亲临指导,适当地采取奖励措施也很有必要。如对开展活动中合作良好的小组成员要给予及时、大力地表扬,并定期对各活动小组进行评比,并在班级的红花栏印小红花,发小贺信。对于各活动小组的组长,教师更应“调教”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带动和监督作用。一旦“教师—组长—组员”的反馈机制建立,教师的“遥控”能力增强,对于各组学生的合作情况会有更清楚地认识,从而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4 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课标》中同样明确指出中年级综合性学习应让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地查找、搜集资料也是中年级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将目标定的过高过难,让学生望而生怯。在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搜集信息的意识、会有目的的搜集资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搜集信息方法的同时,积极的鼓励、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更为必要。学生在图书馆查阅的一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下的一则报道、从生活中搜集到的故事、新闻、从网上浏览到的消息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尤其是首次的劳动结果),他们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评价是否得当关乎他们今后学习的积极与否,因此,此时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肯定学生付出的每一丝努力,表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果。

5 保障安全,是活动最大的前提

校外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取得家长的支持及配合,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这难免就会有一定的风险。对于中年级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生活能力较弱,更需要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走进田园,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等外出性活动),教师如若能发动孩子家长参与其中,那么学生的安全便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上浅述仅为本人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供大家参考、指正。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希望能得到更多专家、同行的启发、点拨,这也是我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继续探索的内容:

5.1 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差异,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差异明显。

5.2 语文课时的不足导致期末学习计划完不成。能否在课表中专门安排语文活动课来开展综合性学习,也突出了它的重要性。

5.3 以怎样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性。

5.4 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整合性极强,迫切需要音、体、美、科学等诸学科教师的协作。

语文组教学比武活动总结 篇9

语文组教学比武活动总结

为交流和展示我镇教学教研成果,促进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个人素养,特举办了本次教学比武活动。作为语文评委组的一员,两天来,面对精彩不断的比赛,我既为踊跃参赛的中年教师的热情所感动,亦为青年教师的激情所振奋。现就本次比赛的得失总结如下,和各位教师共勉。

本次比赛中的亮点:

1、各位教师的良好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展示。老师们标准的普通话,准确流利的表达,亲切的教态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们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表现出来一定的应变机智。如复合小学的谢丽教师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精美的课件用以辅助教学,但在课前几分钟突发状况导致课件无法正常使用。她不急不躁,仍用轻松的表情,亲切的教态,流畅的教程按时圆满地完成上课任务。还有雷洲小学的陈爱民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当学生缺乏生活感悟说不出鹅的叫声时,他马上联系生活实际想到学生们熟知的鸭的叫声,再通过“嚣”字指导学生感知鹅的叫声之厉。

2、善于巧妙导入课堂,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的导入方式百花齐放,风格各异。如陈爱民老师由单元导读而导入课堂教学,王小芳老师由课题质疑而导入,郑利华老师则以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将大家引进课文。杜梅甫老师将复习字词形象地比喻成取得参加比赛的通行证,符合低年级段学生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才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

3、在关注文章内容的同时,重视文章写法的指导。教师们授课不再只是关注语文教材的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在分析课文情节,认识人物或描写对象特点的同时,还注重内容的表现方法,表达形式。如陈爱民老师执教的《白鹅》中,在找出表现白鹅形象的关键词“高傲”后,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明褒暗贬的写法。在描写“鹅”的步态时,用“鸭”与“鹅”的步态对比描写,生动有趣,体现了鹅的步态从容自如。

4、阅读教学注重感悟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情。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教授指出:“语文是母语的教学,必须凸现它的语文味和文学味。”告诉我们朗读感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次参赛的三堂语文课陈丽老师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王小芳老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郑利华老师的《唯一的听众》中,教师们都能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两者相辅相承。

5、找准课堂推进的抓手,用有效的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王小芳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凋零、含苞、绽放”三个词,让学生们体会到小钱病情的危重;从“十万人”、“辗转”中感受到寻找骨髓的不易;从“沉着、突如其来、一次又一次”中感悟李博士博大的爱心;从“连夜、奔波”中获知李博士工作的辛苦。郑利华老师的《唯一的听众》引领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感受“我”对于练琴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紧抓住课文中分别描写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平静眼神的三个句子,体会看似平静却蕴含着对青年的无限鼓励和关爱,正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引领“我”走向成功。

6、充满人文关怀,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交流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爱自然、爱动物、爱同胞的思想浸润,帮助学生建立和谐观念。如陈爱民老师利用一个繁写的“鹅”的演变,让学生知道人与动物是平等相处的;陈丽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始终让学生感悟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破坏的;王小芳老师不仅让孩子们感悟台湾同胞的爱心;还让孩子们知道大陆同胞在地震后同样给予台湾同胞无私援助,大陆、台湾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郑利华老师由字入词、入句、入段,带领学生步步深入品读,体会字、词中蕴含的感情。熊昌桃老师在《放风筝》一课中,引领学生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由此领会和文中主人公一样快乐的心情。

7、注重资源的有效开发,拓宽教学现场。大部分教师十分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如课前的查阅资料,学习进程的相关知识拓展及背景介绍,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这是一次教育新思想的碰撞,这是一次教学新方法的角逐,各位教师的课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展示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体现了我镇语文组教师理念先进,素质优良,刻苦钻研,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在这七节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方面,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1、部分问题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堂提问应当明确,具有思考价值才能有利促进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提问“这是你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吗?”“大家感受到了吗?”“大家觉得是这样吗?”等问题就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

2、课堂评价形式单一,缺少机智、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课堂评价仅仅只是老师对学生,没有发挥学生的互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只是“说得好”,“读得好”,对于“好”没有做具体的语言阐述。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具有导向作用,只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丰富了,精彩了,学生们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

3、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语言功底仍需锤炼。部分教师课堂语言有较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杂质;教师们总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有的课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说得少,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师们过多关注按教案完成教学流程,忽略了学生的困惑与需求,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在课堂上,我们很难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5、语文学习是读、说、写的综合性学习。多数教师较重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而忽略了对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报建流程图下一篇:德耀商贸2012年4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