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

2024-10-02

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精选8篇)

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1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可以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去开发,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实践活动

有一种现象大家都比较熟悉:语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往往其生活面、阅读面都比较广;相反,孤陋寡闻、死捧教科书的学生,其语文能力也相对较低。稍作反思,就会发现:对语文资源自觉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是多么的重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0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对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认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6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及其开发、利用作了规定。语文课程资源不仅是语文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语文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语文课程和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不仅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但面对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有些语文教师和学生还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那么,如何鉴别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呢?一是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要。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三是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因此在实际开发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动向,以便确定或提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相应的素质;第二,审查学生的情

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以确定语文实践教学活动资源开发的重点和主导方向;

第三,了解当地社区资源的条件与分布状况,如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经济文化状况、文化名人物)、民俗风情、节日文化等,以备有选择地开发利用。

当然,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肯定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和不平衡。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但无论怎样,还是有很大的开发余地的。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1.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

2.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难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分数求,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0、/是非观0、/荣辱观0,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如果能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让学生去工厂、农村,进部队、政府机关,下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语文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资源,通过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人文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等。在课堂内外,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口、动手、动脑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在讲故事、演讲、论辩、答辩、口头评讲作文、课文式讲、写字比赛、查字典词语接力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2.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方式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如指导学生对绍兴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组分工查找有关文献资料,采访有关人士,通过电脑咨询、下载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本地水源的特点和问题,明确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自己肩上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

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辩大街小巷及种种媒体上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5勘误表6,并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除上述外,还有许多形式。如当读报员为小朋友和老人读报;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采风员收集介绍家乡民俗;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3.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朱自清),自然也就提高了

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笔者所带的学生,有的从读初一开始就住校,到初三时全部住校。学生离开父母生活,也就有了很多以前不曾有过的体会。我就充分挖掘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让他们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然后诉诸于文,学生由于有真切的体验,所写的文章也就格外真挚动人;阅读其他同类文章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还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各个家庭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资源也不同。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或其中一方去世,生活极其艰苦,靠社会及好心人的资助才得以读书。但正是他靠着这份特殊的家庭及社会资源努力学习,他的作文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特殊的亲情。

四、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策略

开发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具体策略的运用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从具体细微的问题、课题、情境等为起点或基点而开展的。

1.从问题角度看:可以由课堂教学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也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来,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探讨等。

2.从课题角度看:可以以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它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包括现代传媒技术所呈现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网络进行探讨;还可以以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重要议题特别是/综合性学习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调动、发掘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3.从学习情境看:可以到大自然中探求语文学习资源;可以到家庭中发掘语文学习资源;可以到校园、社区等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和活动中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以专家、学者、教师为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关专家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也能使他们成为懂得生活、会享受生活的人,进而成为创造生活的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如能开生活之源,扬/活动之波,再加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那么,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一定无量。

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2

关键词:语文实践课,实施

语文实践课是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因素组织起来加以施教的一种课型, 既不同于语文课, 又有别于语文课外活动课,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概括起来就是“趣”、“活”、“动”三个特点。

“趣”是魅力, 是吸引学生参与的先决条件。因此, 语文实践课要把本来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用生动多变的教学形式组织起来, 以增强活动内容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想学乐学, 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

“活”是灵魂, 是学生参加热情程度的真实反映, 因此, 语文实践课要力求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多变、简便易行, 让全班同学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到操作、实践之中, 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动”是宗旨, 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因此, 语文实践课要以学生“动”为主线, 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的智能的开发与游戏、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 让学生得到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因“动”而学, 因“动”而练, 在充满情趣的动态中实现语文素质的培养。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增强自我意识, 勇于参与活动, 积极动手动口动脑, 体现出“动”的特点, 并将“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能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 只有将“活”和“动”有机地结合运用, 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选好内容, “活”“动”结合。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内容丰富多彩, 题材广泛新颖, 从学习到生活, 从课堂到社会, 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 “动”中有“活”, “活”中有“动”, 从而激发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实践性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 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 拓宽学生思维。例如, 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 按照类别整理编排, 装订成册, 配上封面, 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抢着整理, 互相帮助, 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 经过动手操作, 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 迎国庆》时, 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 家乡变化等资料, 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 认真设计、书写、绘画, 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 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 交流创作十分活跃, 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 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 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 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认真指导, “活”学活“动”。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放手让学生“动”的同时, 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 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 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 “活”学活“动”。

1. 准备充分, 合理安排。

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做“管事婆婆”, 要相信学生“我能行”, 全面放手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合理安排任务, 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 培养活动能力。如在上《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节实践活动课时, 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研究, 充分发挥想象, 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 精心布置了教室, 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方案, 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 放手活动, 独立参与。

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 积极动手实践, 认真思维, 灵活运用, 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 学生能够走家串户, 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 加以整理。在课堂上, 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 并能自造对联吟咏, 虽然有的语法欠佳, 韵味不足, 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巧用形式, “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新颖有趣, 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 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 手脑并用,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动手动口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 动起来。

1.面向全体, 提供舞台。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而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他们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又能熟练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课同样如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有“动”的机会, 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如在教学《成语接龙》中, 我特地安排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第一个成语。在接龙过程中, 优先成绩差的同学回答, 及时表扬和鼓励。班内同学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你讲我答, 互相竞争, 气氛十分活跃。

2. 推敲形式, 激发兴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 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动”和“活”, 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假如我是导游》一课前, 我本打算让学生通过参观, 上网查阅等形式来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经过再三斟酌, 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 脱离实际, 便决定采用“走出去, 看一看”的办法, 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景观和发展状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 学生参与性很高, 感触较深, 提出了种种改进方案。

3. 创设情境, 乐于“活”“动”。

情景的合理科学的创设, 是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乐于“活”“动”。如在活动课《辩论—中学生上网到底好不好?》中, 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 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 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 在辩论会上, 各自出谋划策, 连差生也不甘示弱, 直争得脸红耳赤, 教学高潮一再迭起, 效果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 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如果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能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动”激趣, 以“活”拓思, “活”“动”结合, 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会让小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建立,更会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小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在课堂活动中的发挥。实践活动,是推动小学生语言素养提高,给小学生提供语文实践学习机会的重要教学活动,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更能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健康成长。在教育新时期,落实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类型

(一)吸收性的实践活动

吸收性的语言活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只有进行有效的积累,才能够成为语言的应用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阅读书籍与报纸,让学生浏览相关网页,通过看电视与电影等方法吸引生活中的语言。在这些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冲关活动,每周加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有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书籍。教师要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下每次读书的读后感,从而让读书行为产生直观的效果。对于读书认真且收获较大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表扬。

(二)输出性的实践活动

积累的目的就是应用,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有利于让学生成为语言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些输出性与应用性的实践活动,会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快速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从职业出发,让学生通过模仿相关职业完成语言的输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一名编剧,根据自己所读书目或者日常的积累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一位导游,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

其次,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些重要的语言应用点,像让小学生针对学校的环境问题写一写倡议书,或者创办一次黑板报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都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法十分丰富,教师要尽可能选择与小学生学习能力相符,可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下面,我们就来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一)突出口语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口语训练是促进小学生应用所学语言知识的重要训练活动,加强口语训练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可以让小学生有输出语言的机会,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的掌握者与应用者。口语训练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从读课文向说话转换,从片段性的语文学习到篇章性的语言学习转换。通过口语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口语技巧,也可以从传统的单项练习过渡到综合练习中去。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或者是小学生的口语实践活动表现融入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中去,给小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动力。

比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升国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升国旗”作为一个主题,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与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国旗,说一说自己对升国旗这一行为的看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形象与生动的情境,让小学生融入真实的情景中,抒发自己的主观看法。实践活动会因为良好氛围的烘托而显得更加自然,小学生更愿意张口去表达,从教师要学生说变成学生想要说。口语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最大化。

(二)加强写作实践活动的开展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很多学生较为头疼的部分。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写作为重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会让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还会直接提高小学生对作业的喜爱。无论是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应用到写作。写信、写留言条、写总结、写报告,甚至是演讲,都要用到写作技能,学生在写日记、写留言条、写信时,都需要对语言进行组织,才能更好地传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满足当代小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写作竞赛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小学生一个主题以及固定的时间,让小学生们进行写作比拼,并通过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优秀的作文、最具创意作文以及最具文采作文,促进小学生积极融入实践活动中。

(三)加强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将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往往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以及语文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宠物或者植物,并经常与其进行互动,例如给宠物喂食,帮助植物晒太阳或浇水,让学生对其成长过程或者日常趣事进行记录,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综上所述,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小学生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乐趣的提高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根据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分类,以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设计学习活动,会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也会让教学更加新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谈语文实践活动课中的童话教学 篇4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展示故事的情节。童话语言朴实、优美、接近口语,儿童易看懂、易接受。童话富于幻想的色彩,神奇有趣的情节,耐人寻味的理喻,能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充满情趣中欣赏语言文字创设的情景。对于童话,孩子们并不陌生。从接触语言开始,很多孩子就已经了解了童话。从他们听到的故事里和看到的课外书物中,童话早已把他们带进了充满幻想的世界,也为他们后来的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想会听会说,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在语文教学里,怎样对学生进行童话的再认识和再学习呢?

一、构建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童话故事的学习重在理解、感受、欣赏和领悟。对于童话,孩提初始的认识多半在于他们对童话神奇有趣所吸引,作为故事去接受,缺乏一种内在的含蓄的思维理解过程,缺乏一种对文体的认识和体味过程。语文课程重视实践,在现实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童话有更广泛的了解和更深入地感受,培养学生研究性的阅读能力和不断地积累意识,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和创设实践的机会。

1、目标确立

对童话的认识和学习,在尊重学生情趣爱好,选择自由基础上先放手让他们去大量阅读,引导他们从认识到再认识,从学习到再学习,他们的体验会不断加深,感受更为丰富,由此而激励产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欲望,这就是“我也要写童话”。抓住契机将读与写的过程训练确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目标,构建读写平台,把握课程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活动在课堂内外,使听说读写能力在对童话充满兴趣的情感体验中得到整体发展。

2、构思设想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所获得的知识怎样得到体现呢?这是在整个语文实践活动计划和设想时教师应重点关注的。“积累、收集、整理、交流”的过程能为学生提供评价机会,能为师生提供信息反馈,也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探讨、展示自我营造氛围。“我心中的童话”语文实践活动就在这样的设想中走进了课堂。

3、活动流程

活动共分两个阶段:认识童话――创造童话。

第一阶段:认识童话。

以情趣贯穿始终,把握学生年段、年龄特点,将活动分为五个环节:趣味引入――片断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习作听评――作品推荐。

①趣味引入:乘“智慧之船”到童话王国将学生带进神奇的世界;“说童话特点”不仅了解了学生对儿童文学体裁的认识,也为他们的阅读习作奠定了运用的基础;“填写通行卡”激发了学生多读多看的学习积极性,为实践活动提供了阅读数据。

②片断欣赏:让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稻草人》、《蚯蚓和蜜蜂》中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奉献给孩子,伴随形象有趣的角色表演,使学生在美的情景中领略了作者将“人性”与“物性”统一的艺术体现。

③角色再现:这个环节更是趣味横生,用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自述,将故事中的角色与现实中的人见面,通过语言的表达,生动地表现了童话的幽默和夸张,从角色自述中了解了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味到了“告诫”。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

④故事浏览:简要的叙述,将安徒生、格林、叶圣陶等童话大师的佳作与孩子们见了面,更激发了他们“我要看”的情趣,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

⑤习作听评: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去认识童话,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启迪和感受,那么,写作更能让学生在认识中运用语言,提高读写能力,培养尝试的自信心。在这个活动里,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料,学生的“听、读、评、议”肯定了活动实践所获,了解了活动实践过程里个人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合作商量,相互学习,体验成功的意识。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对文体的把握,突出了童话的教与学、学与用的过程。        ⑥作品推荐:与读者见面,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习作,征求他人见解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也是活动里的一个环节。在自我推荐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交际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为今后的再创作增添信心和乐趣,对还不太会习作的孩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行为上的促进。

第二阶段:创造童话。

通过对童话的认识,孩子们已对童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走进音乐童话”的实践活动,又为他们的读写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研究童话,去欣赏童话,去创造童话,拓宽了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是语文读写练习的一个延伸。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都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能激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音乐旋律的感染下,学生更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创设”的童话意境中。这种意境不是现成的画面,而是通过“听、赏、想、说”自发而出的一种情感表现。这种表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造才能的发挥。

走进音乐,想象童话,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去挖掘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自身体验激起灵感,激起想象和创作的欲望,将旋律美与情景美和谐地统一,转化为学生对童话的神奇向往,获得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这种“教”在于教师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教学形式,给学生探求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这也是新课程要求中更强调的教学观念。

①欣赏音乐,陶冶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音乐本体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进入童话般的情景,是训练的难点。它既要有具体目标的导向,又不能局限训练的范围和内容,要充分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听?听什么音乐?选什么歌曲?让这一切都随学生的兴趣和自愿。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自由的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受拘束地进行个人的爱好欣赏,在音乐欢快、悠扬、高昂、低沉、奔放、婉转的旋律中陶冶情感。

②想象音乐,激起灵感      随着优美的.旋律,在音乐创设的意境中,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请听:“当我听到《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时,充满神奇的旋律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可爱的形象,仿佛感受到了已经过了两百年,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团聚了,一同到月球旅行时的经过和奇遇……我情不自禁地提笔写出了这个童话故事《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团聚了》。”“听着震憾人心的《命运交响曲》,听着听着,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贝多芬怎样与恶魔搏斗,怎样完成这部脍炙人口的乐曲的情景。于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便在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位孩子这样写到:每个星期一我会听到电视里《快点告诉你》这首动听的歌曲,很多很多的小动物和一座座雪山就好像在我眼前出现了。再把眼睛微微地闭上,这幅画里的角色仿佛就是真的一样。一个感人的童话就创作出来了。啊,音乐给我带来了想象,音乐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我爱音乐。

③创造童话,抒发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一方面,儿童的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儿童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征对儿童的发展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摘自《西方素质教育精华》)开发课程资源,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在审美中努力通过外在的感受去挖掘内涵,发展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六教学设计 篇5

1、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2、感悟歇后语的精妙之处,积累歇后语,丰富语言。

3、填写词语,把意思表达的更具体。

4、通过填句子练习,使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5、练习把生字写端正、整洁。

6、通过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清楚的表达个人看法。

教学重点:

1 、填写词语,把意思表达的更具体。

2、通过填句子练习,使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教学难点:把自己说的或听别人说的的见闻写下来,注意把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2、感悟歇后语的精妙之处,积累歇后语,丰富语言。

3、填写词语,把意思表达的更具体。

教学过程:

1、独立完成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分析产生错字的`原因,从中了解减少错别字的方法。

二、读读背背。照样子再说几句,感司歇后语的精妙之处,积累歇后语,丰富语言。

1、让学生通过查词典,了解歇后语的意思。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

2、读读书上的歇后语,最好背下来。

3、根据课前积累,开展猜谜比赛。出谜者说前半句,猜谜都说后半句。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通过练习把意思表达的更具体。

例:花瓣里不时飘散出清香。(紫色的)花瓣里不时飘散出(淡淡的)清香。

1、田野里开满了野花。( )的田野里开满了( )的野花。

2、马路两旁有( )的树木。( )的马路两旁有( )的树木。

四、把下面几句话分别填在段中括号里,连成一段通顺的诱,通过填句子练习,使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1、动物们再也不用为洗澡排长队了。

2、动物们只能排起长队中午去洗澡。

3、青蛙开了个太阳能浴池。

4、他把太阳能板架在向日葵的花盘上。( )由于需要太阳把水晒热,( )这可把表蛙急坏了,于是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太阳能板也跟着转动,浴室全天都有热水了。( )大家齐声称赞青蛙真聪明!

(1)、填空前想想:1、为什么需要太阳把水晒热?

2、青蛙急什么?

3、他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4、结果怎样?

(2)、指名填,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3)、填好后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把生字写端正、整洁。

2、通过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清楚的表达个人看法。

教学过程:

一、从1—6单元中选择符合下面要求的生字,写一写,做到端正、整洁。

左中右结构的字:潮 侧 撕 蝴 嫩 晰

半包围结构的字:透 迹 庞 疾 扇 匀

二、口语交际。通过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清楚的表达个人看法。

1、请留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则见闻在班里交流。

2、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见闻,并谈谈对见闻的看法。

浅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 篇6

汪全玉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外国语学院,浙江 东阳322100)

摘要:高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实践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高职语文实践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但也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所必须的。结合我院《高职语文》教学实际,我们对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关键词: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Wang Quanyu

(Economy, Trade and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highlight practicality.As a basis of science,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practicality and intellectuality is quite difficult, but it’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ability to knowledge.Combin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in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 explor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practicality;teaching

2005年,我院开始编写《高职语文》教材,由院长许华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下半年,所有新生班级开始使用。教材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学生实际需要为立足点,以文字与书法、语言与交际、课文解读及实用写作等“四大模块”为主体,以培养文字书写、口语交际、文章赏析及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以“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人文讲座”为基本模式,打破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突出实践性,注重技能实训与能力培养,构建与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相一致的教学新体系,实行全新的模块化教学。应该说,四大模块与实践性教学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性教学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在发生变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不再仅看一张文凭,而看其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意义重大。

1明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本质

实际上,高职语文同其它大学语文一样,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学习,从生活中,从与人交往中,从一切自身的语言和言语活动中,乃至从丰富的文化现象中,都可以学得。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突破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课本和课堂的限制,锤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可包含如下构想:从内容上讲,要扩大教学的内涵,把教学扩大到所有与学生语言和言语有关的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汪全玉(1981-),女,湖北孝感人,本科,助教。

活动中去,扩大到与学生文化生活有关的活动中去,增大高职语文教学的学习量和活动量。从形式上讲,就是要保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始终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他们学习高职语文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手段。

1.1实践性体现为一种参与性

高职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参与。没有心灵的参与,没有已有知识结构的参与,没有智慧与情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高职语文学习。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一无所获,其基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处于缺席的状态。即使我们让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如果没有学生的意义世界来支撑,这种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要多长时间,就会遗忘的。德国著名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教育就是唤醒。”高职语文教学的“唤醒”,就在于让学生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来,从中唤醒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灵性受到启迪了,就可以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里,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有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有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可引起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学生以寻找精神家园的姿态走进文本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灵性为之开窍,往往可以获得一个又一个顿悟,入情、入理、入神、入脑地汲取课文中的文学语言、艺术语言、实用语言的丰富养料。这样,渗透于课文当中的作者的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学识修养、语言范式以及种种思想感情的因子,会通过隐含的形态,以积淀的方式,熔化在学生深层心理中,成为他们的血肉和内潜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就会静悄悄地形成自己的语言吸收方式和表达方式,并在自己的大脑中“库存”起来;一旦有了应用的需要,就会得心应手地“提取”出来,进入左右逢源、文思泉涌的妙境。这才是货真价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1.2实践性体现为一种成长性

高职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成长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应该将这种学习化作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这样的高职语文实践就将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这样,高职语文学习就无处不在了。事实上,包括对母语的学习,是不可能在一块“白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未进学校以前,学生头脑中就已经有了一个意义的世界,这正是他们全部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只能在学生这个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高职语文学习。他们的头脑中有什么东西,他们才会去看懂什么东西。因此,所谓读书,只是“各取所需”。程度不同的学生,从同一篇课文里会“获得”十分不同的东西,会发现各不相同的东西;实际上,他们与其说是发现了书本中的东西,还不如说是发现了自己头脑中原来所具有的东西。2把握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内容

2.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文字与书法部分着重培养学生把字写对写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重在课外而不是课内,因此,每周布置两张字帖让学生勤加练习,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每个学生的字得到一定的提高。课文解读部分不可能每篇都跟学生作详细讲解,在有选择的讲解部分经典篇目时,除介绍作者生平外,还应介绍作者的代表性作品,建议学生课后补充阅读,达到既对所学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又能扩大知识视野。而且,高职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可建议学生课后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在老师鼓励下,各班各级学生读书人数渐渐增多。这种好现象,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2.2鼓励学生勤练笔,多投稿

学习高职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博览精读和大量练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生一般心思比较细腻,对生活、学习、人生都有自己的些微感触,于是鼓励她们把这种感受转化为文字;文章写完以后,老师及时批阅,把自己阅读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她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并把优秀的稿件推荐到《广厦学院报》及其它媒体报刊。这样,在老师表扬和鼓励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大大提高,不少学生的稿件都能在学院报纸上发表。

2.3建议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高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毕业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的相应等级;初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言文明,表达得体。”这就表明,高职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也有资料显示,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高职学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的教材《高职语文》第二编就是关于语言与交际的训练。目前,大一新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从上课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不会说,而且也不想说。为了让他们会说,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比如举行朗诵、演讲、辩论、自我介绍等各类语言训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2.4激发就业意识

在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就业意识,要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外实训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例如学生在毕业前都会作就业前的准备,写自荐信,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等等,我们教师可从招聘者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写自荐信、作简历,也可直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招聘会,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社会人才市场的大潮中,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必须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赢得社会承认。

2.5传授就业技能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如英文函电的写作,要先组织学生了解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询盘入手,到还盘、定单、包装、运输、付款、保险、索赔等,一一动手操作制单、发送、协商、讨价还价,使每个环节真实再现。在实践训练中,对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都应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每个环节完成的艰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懂得各种知识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至于“纸上谈兵”。只有如此,学生写出来的英文函电,才会内容正确,形式得体。

3完善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方法

3.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应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利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CAI课件室等先进设备开发实践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

操作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3.2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为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可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开展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文学讲座、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系统化。《高职语文》要紧密联系各个专业的课程进度和特点,及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内容上,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2)活动制度化。要为第二课堂活动制订相关制度,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达到活动的目的。

(3)程序规范化。为确保第二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在搞活动之前,要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纳入计划,使第二课堂活动按计划、有秩序进行。(4)活动群众化。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3.3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开发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以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要以就近、实用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计算机专业可开发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和计算机维修部等这实习基地;与这些单位、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定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给企业和公司带来效益,而且可使学生得到锻炼,收到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4开展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4.1层次性

在具体制订实践性教学活动计划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时间性原则编制活动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例如,《文字与书法》编突出一个“练”字,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语言与交际》编突出一个“说’字,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课文解读》编突出一个“读”字,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实用写作》编突出一个“写”字,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只有逐步把文字书写、口语交际、文章赏析和实用写作这四种能力深入到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步入社会以至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整体性

实践性教学活动作为高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整个学科体系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等,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了将实践性教学活动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局部性变为整体性,可通过对由布置作业到相互监督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通过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竞赛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4.3有效性

实践性教学活动必须注意有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可与有关部门的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持双证或多证上岗,如普通话等级证书、书法比赛获奖证书及演讲比赛荣誉证书等等。

总之,搞好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高职院校教学部门高度重视,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具有语文应用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综合,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 以主题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每个部分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了详细的要求, 具体如下:

“基础模块”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 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职业模块”要求“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选取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模拟职业情境, 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拓展模块”要求“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 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由此可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必要, 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条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看法, 认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于高中生, 这是拿普通高中的考核标准去评价, 而这一点明显是不科学的。中职生与普高生相比, 在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 对具有不同智能结构与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考核、衡量, 才是正确的做法。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至少都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多种智力, 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它强调人类智能是多元的, 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他还认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准确定位中职生的智力类型, 改变陈旧观念的影响, 为学生创设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 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中职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形象思维较强, 一般排斥陈述性的理论知识, 却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这就是中职生的优势所在。

中职语文课程, 除了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外, 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发展, 加强语文实践, 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通过向学生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作业, 拓宽学习空间, 增加实践机会, 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进而发现中职生的价值、发挥中职生的潜能、发展中职生的个性。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专业课程的联系, 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加强书本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 所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主体探索原则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在活动中, 教师是引导者, 通过启发诱导, 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新事物, 活动安排、实施过程和成果总结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不要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不要过多地对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也不要过多地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

(二) 全员参与原则

中职生的发展差异性比较大,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人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同时又要照顾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担当恰当的学习任务, 做到全员参与活动, 人人都有收获。

(三) 团结协助原则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为中职生营造团结协助、精诚合作的良好环境,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遇到的困难,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当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或者解决问题方法有分歧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沟通,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 保证每一个学生有愉悦的情绪, 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

(四) 评价激励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 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 缺少成功体验。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激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 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 选题

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一个好的选题, 好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目前, 语文教材编排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归类如下。

1. 关于学生生活

中职生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会、团委会和兴趣协会经常举办各种活动, 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歌曲, 教师可以以“周杰伦歌词我最爱”为主题开展活动, 让学生品味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韵味, 发现流行歌曲中的语文。又如, 学生喜欢网络小说, 可以以“网络小说大推荐”为主题开展网络小说阅读活动, 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

2. 关于社会生活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生活, 只有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自然会变得鲜活亲切, 具有价值。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维持生计, 被迫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往往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农村, “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这个主题活动, 可以让学生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 学会关心他人, 懂得感恩。而关注国内外大事, “我来播报热点新闻”可以成为锻炼口才的主题活动,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3. 关于职业生活

“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两种生活实践在其他的教育活动中都可以运用, 而职业生活则是职业学校特有的实践活动, 绝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 因此, 中职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展“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 进而热爱专业, 树立学习自信心。第二学期则可以开展以“敬业与乐业”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 活动流程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照不同的流程设计有序进行的, 我把活动分为计划准备、交流实施、成果展示、评价总结四个阶段。

1. 计划准备阶段

活动的准备阶段, 首先由教师呈现问题, 教师应该用有吸引力的语言, 把学生引导到学习和探究的情景当中;其次, 教师向学生布置活动的任务, 提出相关的要求;最后是划分小组, 制订活动方案。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提出分组的建议, 可以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 选出组长, 明确分工, 合理分工有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组长负责组织和控制活动过程, 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最好每一个小组再安排一名组员负责记录工作, 把讨论内容和学习进程详细记录下来, 便于老师了解每个同学参与的情况。这个阶段, 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包括培养学生听话的能力、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和筛选信息。

2. 交流实施

这个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所学的语文知识,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顺利完成活动的任务。学生要开展活动, 需要向学校借用工作场地和各种器材, 要写借条;外出活动需要向学生科申请, 要写申请书;外出参观调查, 需要写调查报告, 等等, 借此让学生练习各种应用文写作, 而在这些过程中还需要用到交谈、采访、讨论等口语技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在组内解决, 或者寻求组间帮助, 同学之间无法解决才请教老师, 充分体现出合作精神,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 教师要随时了解各组活动的进行情况, 便于调控活动的进度和时间, 当遇到比较激烈的争执时, 教师要及时进行合理的引导, 以防因为争论不休而浪费时间, 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化解讨论中的意见分歧。

各组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调研等方法收集到各种资料后, 教师要进行阶段性小结, 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 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向学生发放评价量表, 让学生对照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成果展示前有相应的依据。

3. 成果展示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 各小组有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学生们迫切想把各自的成果拿出来展示, 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采用口头讲解、图片展示、歌曲朗诵或者小品表演等不同的方式, 甚至还可以制作PPT课件。这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 展示这些成果, 能够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 点燃学习的激情, 让他们更加自信, 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成果的展示, 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在学生展示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帮助、引导和记录, 要把握学生活动的方向, 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指向实际的问题, 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避免学生展示活动时的随意性和追求简单成果的现象。

4. 评价总结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 评价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评价的方式根据评价者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学生要通过对活动过程、成果展示, 活动方法、活动体会等方面进行交流、反思。同时, 其他同学可以合作者或旁观者的角度, 对他人的作品和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最后, 教师再通过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参与、指导, 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评价的标准要注重从语文的角度出发,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 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 获得了哪些进步。

五、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也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较多, 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过于开放, 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课程实施耗费的时间较多, 学生的收获却不一定成正比;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 教师的学科知识较为单一。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 教师要制订指导方案。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但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往往较差, 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展前, 向学生展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要求学生按照计划严格控制活动的时间和方向, 做到“张弛有度”, 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第二, 教师要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究, 经常涉及较为宽广的知识内容, 语文教师要多向其他专业教师请教。另外, 学生在分组讨论、调研采访等过程中需要与人合作, 教师要善于利用心理学等知识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 让每一个学生都展示闪光的一面, 克服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把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9.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M].上海:上海出版社, 2002.

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新课程改革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和山格中心小学在省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的研究》的实践下,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思路。在具体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语文教学现状

正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生活气息,语文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活力。最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厌学,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束缚,就必须要创新,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尤其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1.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以课堂板书教学为主,形式单一,识字成果检测不科学

课堂板书这种识字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一个个字的音、形、义,而人不易识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中,默写率是检测识字成果的最常用方法,种种测试识字成果的考试忽视识字能力这一因素。

2.高年级语文课重内容分析,轻学生亲身体验

语文课上,老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分析课文内容,通过课文内容反映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说教,这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感。

3.着重语言知识训练,忽视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着重剖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探究所谓的微言大义,把浑然一体的文章肢解成缺乏灵气的知识块;技巧上重讲解、轻理解;语言知识巩固以考试为主,缺乏在现实情景中动手实践。

4.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这有碍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

侧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测试,而忽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方面的薄弱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其次,语文教学评价也忽视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一因素。语文源于生活,最终也应归于生活,任何脱离实践的语文教学都是片面的。

语文教学把学生死死限制在学科范围内,缺乏与其他各学科、其他各种准课程资源的整合;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中,不积极引导学生在广袤的现实生活中学习、应用语文知识,这不利于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格局

语文教学试验活动课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其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不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并且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草一木零距离”、“辩论会”“探访名胜古迹”“新闻播报”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在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教学实践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安排、并且是由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审时度势地给学生以必要指导。比如“口头作文”“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学生反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了浓厚的兴趣,语文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進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调控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探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取得成败的关建是要合理解决以下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充当引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作壁上观,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在实践活动课之前对活动进行一定的引导点拨,并组织学生活动,还要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也就是“导”的艺术。

(2)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要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时,既要注重生动灵活,又要注重效果。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而忽略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实践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语文素质。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测评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丰富多彩,又都各有收获。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源于对传统语文课程结构和操作模式的反思。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原有的知识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当然,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肯定有不足之处,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敢于、善于实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式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课对于新课程的推行有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语文教学模式,丰富了语文课堂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意义重大的。在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作为一个探究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胜不骄,败不馁。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让语文实践活动课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张正中.灌云县新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概况[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2]冯光国.浅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J].山东教育,2011年Z1期

上一篇:安全综治工作年度总结材料下一篇:分手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