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024-08-11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用11篇)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1

浅谈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其间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现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更加需要协作的社会。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古诗朗诵会”之后,为了让这次活动更深入,我让学生在朗诵会的基础上办一期“古诗欣赏”的手抄报。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办手抄报,刊名的选定,版面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插图的选配,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了让学生们顺利的完成这份手抄报,也为了手抄报办得更有质量,我让他们自己找搭档,甚至可以请邻家的小朋友帮忙。于是,他们有的请“高手”设计版面,有的请爱好美术的同学帮忙绘图,有的和别人交流搜集到的材料,每位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手抄报也办得颇有特色。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到了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欣赏时,无不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拓宽了阅读的视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必须加大指导他们课外阅读的力度,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就这一点来说,语文实践活动也功不可没。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编排了写人的文章,让学生结识了古今中外的几位名人。这些名人,学生们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的只是有一个肤浅的印象。针对这一组课文的教学,我组织了一次“古今中外名人知多少”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去查找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资料,并在班上交流。为了准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都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有的甚至摘抄了厚厚的一大本有关名人的事迹。通过大家的交流,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课文中几位名人的事迹和品质,更接触到书本外的更多的名人故事,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也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发展了学生的情商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他们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实践活动亦是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个恰当的平台。

如学习了《春蚕》《一束鲜花》两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后,正值“三·八”妇女节,为了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的情感,我组织开展了一次“我为妈妈做件事”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学生们回忆了从小到大父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事情,交流了父母工作的辛劳,回到家后,他们也都自觉地用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有的孩子帮父母做家务,有的用亲手做的小礼物传递对父母的祝福„„并把自己做的事在日记中记录下来。很多家长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赞叹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延伸,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把语文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2

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 语文在众多学科中一直伴随人们的生命历程, 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它既是一个国家全民的基础教育, 又是一个民族成员的素质教育, 同时还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文化历史证明, 语文教育不仅在传递、延续着我国许多超越时代而相对稳定的优秀文化内容, 也在不断创新着新的文化。“语文素养”这一理念, 恰恰是着眼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着眼于人文精神和生命质量的树立与追求。现代的大语文教育不仅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神, 也负载着世界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的精神。因此, 重视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会直接影响文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使我国的国民素质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跨越性的完善和提高。

语文教育是一个大系统, 学校的语文学科教育是系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语文学科教育是不够的, 只有将校内课堂语文教学和校外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整个语文教育的质量, 才能谈得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有许多弊端,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脱离实际。目前的中学, 升学的压力仍是教师和学生沉重的负担, 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生活的课堂教学, 脱离亲身体验的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 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不易被他们真正接受和掌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已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 出发点在“知”, 终极点在“行”, 到能够“行”的地步, 才算具有这种生活能力。”脱离生活实践的语文教育, 很难获得语文这种社会需要的生活能力。而校外语文教育多以获得的形式出现, 学生在校内打好基础, 再通过在校外进行的各种创造性的实践, 获得更多的角色意识和更多的社会、人生的体验, 锻炼技能, 增长才干, 形成自己正确的品德修养和人生态度, 达到提高语文素养乃至自身素养的目的。

语文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常与各门功课发生交叉,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 语文学科最为敏感, 适应性也强, 它自身的特性几乎能与一切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形成校外语文教育极为丰富的内容。因此承担以文化、艺术、科学、体育为主体的综合性校外教育的青少年宫为课外语文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它的多重功能为中小学生开拓了语文社会实践的新领域。长期以来, 青少年宫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 如组织各种征文竞赛、小记者采访、编办报纸、话剧表演、诗文朗诵、演讲辩论、文学创作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开展的, 通过参加实践活动, 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探索的兴趣很高, 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成功或失败, 亲身体验创造和甘苦, 并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知识的情感, 开阔了知识视野, 提升了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青少年宫校外语文实践主要依靠下列几种类型的活动来进行:

一、大型主题教育活动

配合团队工作开展一系列影响大、实效好的活动, 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教育相互渗透, 使课外语文实践更具时代性。如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城市建设迅猛发展, 这几年开通了高架、绿化扩建、城区道路的拓展, 许多标志性的建筑物的拔地而起, 惠民工程的落实、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低保特困家庭子女的关爱等等, 每一项工程都牵动着人们的心, 抓住时机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万人看徐州、家乡在心中”的主题教育活动, 要求中小学生通过走访、观察和对比, 发现家乡的变化, 感受时代的发展, 通过手中的笔描述家乡的变迁, 展望家乡的未来, 学生们利用各种方式参与活动, 有的写出考察报告, 有的参加征文比赛, 有的进行宣传演出,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使同学们明确自己肩负重担从而不断进取, 还发自内心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挚爱和期盼, 树立青少年“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良好品德。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80年代以来, 文学社这一课外语文教育的兴趣组织在校园内崛起, 青少年宫成立了徐州市青少年文学协会, 组织联络各中小学文学社开展各种文学兴趣活动, 成为全市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中心。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文学爱好者高层次的需要, 90年代初, 徐州市青少年宫又组建了青少年文学院, 著名作家冰心为文学院题写了院牌, 许多名家受邀担任顾问, 多年来青少年文学院在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了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 了解生活, 拓宽视野, 提高写作实践能力, 青少年宫利用校外阵地的资源, 组建了全国闻名的小蜜蜂记者团, 小记者们“采生活之花、酿文学之蜜”, 在社会采访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受到了教育, 陶冶了情操。他们参与课外活动, 不仅没有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 在学业上还取得丰硕的成果, 他们的许多作品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 每年都有一大批小记者考入重点初高中, 小蜜蜂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全社会的瞩目和家长的欢迎。

三、组织特色夏 (冬) 令营活动

青少年宫每年都会组织具有鲜明主题, 融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夏 (冬) 令营活动。夏 (冬) 令营是寒暑假期间青少年向往的乐园, 广大少年儿童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 接触大自然, 不仅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 观察能力、欣赏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火热的社会生活和多姿多彩的见闻使他们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 祖国的大好河山触动了他们阅读名诗名著的美好联想, 夏 (冬) 令营突出的实践功能引发了他们的追求美、歌颂美的冲动和愿望, 为他们积累写作材料和生活体验、锻炼语言交往和道德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广阔天地。

四、开展专业兴趣小组培训活动

青少年宫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如口头作文、蒲公英书屋、趣味写作、媒介素养、文学欣赏、话剧表演、演讲辩论、诗文朗诵、配音主持、故事大王等都是学校语文教育在校外教育实践中的延伸, 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不受中小学各种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约束和限制, 而且参加这些专业兴趣培训的学生基本出自青少年的意愿, 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对兴趣学习活动拥有自主性, 有利于青少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变, 激发学生自觉提升语文素养的动力。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 把死的书本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体验、发现, 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开阔眼界, 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五、各种竞赛、展览、演出

现代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 促进了课外语文教育中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 竞赛对于激发创造精神和革新意识, 锻炼学生的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故事大王比赛、汉字大赛、成语英雄、快速阅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多年来, 青少年宫结合时代的要求组织大中小学开展了近百次征文活动和作文比赛, 由于主题鲜明, 每次大赛都赢得师生欢迎和社会的赞誉, 如每年举办的“故事大王暨换了童谣”比赛和“我的青春别样红”诗歌朗诵大赛, 由最初100多人参赛发展到现在每年有近万人的参与, 已经成为在徐州市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而在“告别陋习、文明随行”征文大赛中, 短短半个月, 就收到征文近万篇, 青少年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思想陈述生活中的种种陋习、或嘲讽落后、或歌颂文明, 一篇篇具有较高水准的征文显示出经历磨难和考验后成长的文学新苗的勃勃生机。

此外, 通过展览、演出的形式, 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使他们看见自己的创造而受到鼓舞。这些展览、演出事先都需有必要的组织工作, 内容要经过编排, 有的事先还要拟好解说词, 展示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们课外实践活动成绩的检阅, 这些形式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其实, 实质上讲, 语文的社会实践源于听、说、读、写以上几种类型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开发和调动了人们主动接受语文教育的潜质和积极因素, 通过实践获得了“活”的语文能力, 事实证明, 参与过这些活动的青少年其语言状态和语文素质一般都比较突出。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3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综上所述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地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的提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保障教育公平发展的基本手段,从纲要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有如下手段: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评价信息化。这些手段具有非常强势的行政含义,我们在破除教育行政色彩的同时,又在持续加强教育的行政背景。实际上,破解教育公平难题的核心,还是在于综合实践活动。从本世纪初开始,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在各层面推广,走过的弯路有: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各层部门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致认识;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综合实践活动逐渐沦为走形式,走过场。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难以有效推广,在于我们没有把这种教育形式提高到足够高的层次上,没有把综合实践当成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去思考。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4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宜州市精神病医院

余利国

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主要以反对“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危害,转变工作作风,达到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目的的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本人认真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和资料,结合当前形势谈谈几点体会。

一是正确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以往开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在当前新形势下,开展这项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处处时时为人民谋利益,关心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有事同群众商量,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位的政治观点,它鲜明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真正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领导干部要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作为首要政治要求,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力量。

三是密切党群干群联系,扎实推行党的群众路线 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当前出现党群干群关系严重脱节,把党与群众分开、干部与群众分开,有的群众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活动,不是我们的,与我们无关。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居然出现你们的、我们的;这说明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也说明党群干群关系出现裂痕的迹象。这迫切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扎实推行党的群众路线,升华鱼水之情,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要求党员干部思想进

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个进一步”目标要求,在解决宗旨意识淡化、进取精神退化、工作推进虚化、履职能力弱化、生活追求奢化“五化”问题上下功夫,使每个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得到深化,在工作作风上真正得到转变,在群众工作能力上真正得到提高。让党员干部不断走近群众、不断走进群众、不断深入群众,用真情实感温暖群众内心,实现人民的利益,赢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获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四是立足岗位,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立足岗位,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治理“工作无精打采、平时无心履职;领导不问不催不办、群众反映不强烈不办、问题不充分暴露不办;工作先讲困难、办法先问领导、责任先往外推、落实先放一放”的“两无三不四先”问题,坚决遏制基层“虚、浮、松、散”问题,提升党政干部执行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各

自岗位上带头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作风不实、不正、不廉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做到清正、清廉、清明。

总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岗位,正确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深入群众做好宣全动员工作,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四风”问题,治理好“两无三不四先”问题,紧紧围绕“五个进一步”目标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群众观点,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打开工作新局面,牢记党的宗旨、强化责任意识,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党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5

关于运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我的中国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未成年人中国梦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市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关于运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现就我校组织参加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我的中国梦”学习教育主题,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重点组织好清明节、六一、七一和十一期间的四项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熟读并记住“三个倡导”24个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自觉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成长进步与祖国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做有道德的人,培养未成年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林生余 副组长:罗勇刚 钟明

成 员:全校教职工

三、活动项目 主要组织四项活动。

(一)清明祭英烈活动(3月26日至4月10日集中开展)

以清明节为契机,缅怀先辈、向往未来,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人生信念。

一是开展网上活动。中国文明网、央视网设计推出专门网页,组织我校小学生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二是组织网下实践。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怀念。

各班要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活动总结于4月8日前上交。

(二)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

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开展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一是组织参加内江市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根据全市“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评选活动要求,认真做好我校“美德少年”的组织、遴选、推荐等工作。按要求推荐一名,准备材料。

二是宣传展示美德少年事迹。认真组织开展好对评选为美德少年事迹的展示和宣传。充分利用新学校资源,广泛宣

传弘扬本地美德少年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进一步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崇尚先进、见贤思齐,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是开展学习美德少年活动。推动各班举办主题班(队)会等活动,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学习交流,开展形式多样、力所能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争做美德少年。

(三)童心向党歌咏活动

以“七一”党的生日为契机,组织未成年人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引导未成年人背诵熟知核心价值观24个字,增强心向党、跟党走的信念。

推荐的歌曲主要是:国歌;大海啊,故乡;我爱你,中国;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龙的传人等。

坚持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利用音乐课、班队会等方式,在我校普遍开展。以及各级儿童活动中心等课外活动阵地,组织未成年人学唱合唱。将歌咏活动与暑期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未成年人假期精神文化生活。

7月8日上交总结活动信息。

(四)向国旗敬礼活动(9月22日至10月11日集中开展)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为契机,生动形象地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吸引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引导未成年人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网上签名寄语。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上网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参与率达90%以上,表达庆祝新中国诞辰、用中国梦引领人生航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美好情感。

二是网下教育实践。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等各类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讲好历史故事、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和身边故事,讲好家风家教故事,开展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歌咏演唱等活动,宣传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展示学习背诵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成果,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

10月9日上交活动总结,信息。

四、工作要求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6

姚寒梅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语文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成为一泓活水。在此,就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浅论一些自己的拙见。

1、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经常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合在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需要学生密切合作,这样会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实际操作的能力。比如开展“所在社区用字情况” 的调查,对不规范的用字的辨认过程一定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而怎样让人们做到规范用字就需要靠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办法,这会涉及到文明交际方面,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可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而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所以理解更为深刻,运用起来灵活自如,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自育的能力。实践活动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外知识。使得学生不仅养成了探索学习的习惯,还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2、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践活动是开放性的,不仅有学习实践,校园生活实践,还有社会生活实践。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自觉感受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关心社会,从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开展“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学生不但要查阅相关资料,而且要走出学校,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采访社会人士,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当小保洁员、小宣传员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应当为社会作出贡献,不能危害社会,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地发展,社会成员才会幸福地生活。

3、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懂得让教学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学生实际,懂得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发展自己,提高语文水平。使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享受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使学校教学成为学生沟通社会生活的平台,使孩子们体验生活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主阵,以学生实践为核心,以课外实践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践活动让教师更容易深入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教师领悟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愿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4、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

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校资源特色,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并确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样自然会深入钻研教材,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在开展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之前,为了把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可引导学生把大题化小,讨论可以从哪些具体方面开展调查,比如“垃圾与我们的环境”“关于白色污染”“小山沟的变化”“关于六店自来水的调查”……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使调查活动更切合实际,更容易操作。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7

一.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一) 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陶冶情操

通过课外语文活动的开展, 如组织讨论、采访、辩论、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特长, 也可以组织有特长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比赛,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 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陶冶高尚的情操。让学生从活动中获益, 从而明辨是非, 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应改变过去只注重课堂教学, 忽视能力与思维培养的错误观念。通过课外语文活动, 比如播音、采访、表演、辩论、演讲、写作、朗诵等给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有利条件, 激活学生的思维, 同时锻炼学生的管理、组织与社会活动能力。如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与辩论赛, 可以锻炼参赛学生临场应变、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组织比赛的同学可以提高组织、安排、合作、分工、筹划等方面的能力。

(三) 立足课堂同时超越课堂

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 对广泛地获取生活信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阅读、学习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书籍, 参加与课文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运用所学的方法与知识去指导实践, 可以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起到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比如, 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的课本剧表演,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心理需要,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培养学生对角色心理、表演艺术等多方面的理解能力。

二.多方挖掘语文课外资源

(一) 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从中挖掘语文课程资源

校园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地, 有效地利用教室、校园等场地, 建立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 同时将这种环境当做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利用,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评比栏”、“图书角”、“学习园地”, 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作文书法等。由学校学生会、团委、政教处联合组织的语文课外活动, 不仅使学生获得对人、社会与自然的理性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另外, 还可随意地举办影视欣赏撰写影评、对对联、猜谜语、知识竞赛、名著点评会、诗歌朗诵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环境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感受语文, 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 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探索语文课程资源

网络资源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资源可以克服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因此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学生感受最深的是亲身体验的事情, 但是书籍、网络、电影、电视等媒体对学生生活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及时的间接生活体验。互联网上瞬息万变的知识资源, 是学生用之不尽的素材库。如可以运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 搜索相关主题的散文或古典诗歌, 让学生自行朗读录音、配以音乐或使用多媒体画面, 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 同时实行评比, 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学习古典作品的兴趣。

(三) 在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广泛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组织具有家乡特色、地方文化的语文课外活动, 从而培养高中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例如, 让学生利用课外实地考察, 撰写研究论文, 最后再进行班级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生活, 增强责任意识, 培养他们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三.结语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42-01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语文就是纯粹的课堂教学的误解,殊不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之一,要想学好语文仅仅听课堂上面的知识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学习语文的奥妙和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新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一般都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不佳。主要因为在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真正参与到回答问题环节的学生很少,最终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虽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但是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1.2 在愉快中学习是学生的天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先剖析文章然后再对文章进行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愉快中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便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能力。为此如果将课堂形式转化为语文活动,学生将会非常乐意的参与其中,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慢慢的有所提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的《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时候,给学生们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晏子出使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在“狗国、狗洞”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拓展晏子的其他故事,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到晏子的特点,调节语文课堂的愉乐气氛。

1.3 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体现在需要借助一定的问题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自觉的去品评文章,这样既能够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慢慢的提高了。最主要的是教师设计语文活动要比设计一些预设性的问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的灵活,容易掌握。

2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2.1 小学语文学习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前提

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比如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通过学习小学语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

2.2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学以致用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学以致用,就好比学习唐诗,许多的学生有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久远的知识的一种疑问。其实学习唐诗我们不仅要了解和学习古代人的思想和情感,更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写作素养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树立一种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写作当中。写作就是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对现实生活进行描述以及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就好比古人通过写诗歌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真正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学习写作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想,从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2.3 实践性的融会贯通

进行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不同画面,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就可以明确的告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学习语文能够让学生更加的有素质和涵养,通过写作能够将我们看到的一些社会中的好的或者坏的现象进行赞扬或者批判。比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多次发生这种跳楼事件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果我们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就可以通过文字来对这一事件进行批判,为社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只有让语文教学更加的贴近生活和实践,教学的意义才能真正的得以体现。

3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措施分析

3.1 形成成熟稳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好组织管理

目前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无论在形式还是时间的安排上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大多数的学校主要是根据教师自身的认识和教学的需要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方式和主题进行确定,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上学校对语文实践教学的管理较为严谨,因此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践教学取得的效果良好。由于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具有有序性,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配合与融通,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3.2 实践教学要具备必要的实现条件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时间和经费等等。目前大多数的学校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和独立的实践教学经费也较为全面,而且在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也有详尽的规划,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掌控能力不断提高。

3.3 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

现有的几种实践教学环节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课外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和摄影、手工等方式将课堂内容进行再现,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这些实践教学的方法都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游子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从“伟大的母爱”入手,让学生立足于课堂进行母爱的感悟,可以是讲台演讲的方式,也可以是亲子活动的方式。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点滴,进而更好地理解课程、提高素养。

4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能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语文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更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邢胜月.关于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J].学周刊,2012(27).

[2]吴林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8).

[3]蔡佐洁.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张立娟.农村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与问题浅析[J].课外语文,2014(4).

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论文 篇9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种类

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课外的大千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需要师生们共同去努力开发,完善利用。读万卷书需要课本知识,而行万里路就要学生自己切实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万千形态,了解历史人文,遍赏名山大川,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丰富人生经历。语文无处不在,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影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充满好奇,课外实践活动能让他们更加贴近生活,观察社会,在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相应的生活技能,热爱语文学习。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不是带学生做游戏或者出去玩那么简单,而是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活动进程和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知识和道理。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付出劳动来完成,才能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从旁指导。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二)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反复性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领会道理。但是,实践活动不像学习课本,在教科书上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会。因此,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必须反复进行尝试,才能从中得到真理。

(三)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勇于尝试。活动不要拘泥形式,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践中完全可以不受约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掘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

(四)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引领学生从头到尾完成整个实践活动,而不是以零散的片段进行,要让学生能从整个过程中明白做每件事所需要的准备、实施、分析、讨论、总结等步骤。积极思考,主动求知,只有进行这样全面完整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将实践与知识结合起来。(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的平台。它让学生看到了课本以外的世界,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让学生经历了更多的事件,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成功中体会喜悦,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在每次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总结性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同学交流,并系统概括本次活动进行的内容和情况。大家一同讨论,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也是一次非常有特色的交流学习。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一)亲身体验式

亲身体验即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不局限于在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在课外进行。活动可以是为家人做一件小事,或者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具有才艺的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能力的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大家更加了解社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这种实践学习方式正在为广大学校所接受。

(二)解决问题式

这种实践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它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去分析研究,然后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学生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也是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解决问题式实践,可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明确分工,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注重发挥团队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综合式

语文实践活动呼唤创新型的教师 篇10

语文实践活动呼唤创新型的教师

语文实践活动呼唤创新型的教师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李松林魏斌 (刊用于《江苏教育》第24期) 众所周知,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 所谓创新型的教师,就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己任,积极吸收现代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 小学语文新《大纲》的第二部分,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视为不可分割的两大块。我认为:高素质人才来自开放式的教育,语文实践活动呼唤创新型的教师。语文实践活动能否走出新路取得高效,完全在于教师的设计、组织、指导。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需要在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实践性、主体性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 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因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在实践活动中应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由讲授变为设计、组织、建议、指导、鼓励。笔者前不久听过一节关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册中的《我们的学校》。执教老师在课堂内借助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练习导游之后,放手让学生为客人老师做校园导游。教师同时跟踪摄像,回到教室后回放实况组织评议。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鲜活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对老师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次挑战与创新呢?《我们的学校》一课的执教者就主动“让出位子”。学生导游前,他是耐心的导演;学生导游实践时,他跟踪摄像,甚至请客人老师向小导游们提些问题;补充评议时,他又学起了崔永元。总之,他自始至终没有“抢戏”。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高效性、开放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教育能力。 1、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可开展实践活动的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校园到社会,突破教学时空,拓宽教学范围,充分考虑各个环节设计出新颖高效的活动流程,实现活动过程的最优化。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笔者观摩过一节语文实践活动――《春游柳敬亭公园》。执教者组织学生参观柳敬亭公园,先画“柳园春色”,再以歌舞形式赞“柳园春天”,最后写“春游柳园”。既探索了语文与美术等各学科间的渗透与沟通,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画的综合能力。 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组织学生收集材料编辑《绿色行动小报》,宣传环保知识;也可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日调查校园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方案,撰写建议书,寄给有关部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切入点还很多,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真知,磨练了才干。。 语文实践活动的范围可拓展到工厂、商场、证券市场等;形式可以是参观访问、读书交流、办报、演课本剧、实话实说、法庭辩论等。可以结合祭扫举行革命烈士诗歌朗诵会,可以给“海空卫士”王伟的父母写封信,可以上网声讨“FLG”。总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充分运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的.设计也可以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产生,既能体现教师的民主又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2、具备过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还要求教师有设计、制作相关的课件以及熟练地使用各种电教设备的能力。 课件融声、光、色、形、动态于一体,信息量大,使学生身临其境,思维潜能得到充分调动。合理地运用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重点难点的解决,还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教师设计课件时,要重点考虑该课件如何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开拓视野以及提高效率。让课件为活动服务,切不可徒有其表。 如《我们的学校》一课的课件设计,重点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图画+动画+录像),为学生练习导游时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当客人老师刚坐定时,大屏幕上由点到面出场显示暖色调的“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教改实验区欢迎您!”,渲染气氛,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的小主人意识。上课了,下拉式显示课题及听说要求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点击构成板书,使学生在兴奋中像了解电脑游戏规则似的明确了训练要求。练习导游时,首先显示校园平面图,一动画小精灵,提示学生向客人老师问好。介绍时,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所需要的场面,也可以用视屏展示台展示自己所画的校园一景向客人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练习之后,动画提示进入导游实践阶段,并显示导游前的准备事项,如落实导游地点、路线等。由此可见,合理地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实践活动更加趣味盎然,有条不紊。 《我们的学校》中,当学生为客人老师导游时,执教老师拿起摄像机跟踪拍摄,通过大屏幕回放导游实况,组织评议。电教设备的使用熟练、自然,丝毫不影响活动的进行。可见,为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要能熟练地使用电教设备。这是现代化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急需交叉复合型的教师。 无论是实践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还是实践活动实施的综合性都要求教师对音、体、美、英语、自然等各学科的教学有所了解,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由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逐步把自己转化为“T”字型的人才。 组织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复杂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活动的策划、准备、落实、实施等,需要教师从宏观上进行管理,放手培养小助手、活动骨干,让他们在活动中起组织带头作用。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下达“承包”任务,让每个同学种好各自的“责任田”,而且还有对其它“责任田”里的活“说三道四”的责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民主的作风,优秀的组织能力,灵活应变的心理素质,是语文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仅此一点,学生就能受益匪浅。 交际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决定着活动内容有时是跨学科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同事关系,争取其它学科老师的配合,大胆探索学科间的渗透互补;实践活动有时需要走出校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 风趣幽默。小学教师应始终怀着一颗童心。语文实践活动除了自身的兴趣性、课件的新颖性还要求教师风趣幽默。活动中教师应该具有机敏的智慧、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轻松的心情,善于将自己变作普通的一员参与活动,善于在幽默中包蕴理性。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发展性决定了教师应有不断完善的探索精神。 当今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决定了语文实践活动必须紧跟形势。语文实践活动的发展,需要教师们不断“实践、学习、科研、再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的发展性要求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教师,首先要勇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本着科学的态度自我总结。如,写出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课件设计、学生活动前后相关情况对比、根据教学录像整理出相关资料等,为教研准备素材。其次,“多渠道”向别人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理论。把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再次,通过再实践进一步检验自己的设想,把它上升为理论。如此循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创新型的教师应当“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陌生”,尤其是跨世纪的一代教师应当在动手能力、指导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教育管理能力方面从更高的水准上重塑自己。创新型的教师必将促进语文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的人才。 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李松林

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活动课 重要性 特征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小学生独立活动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它是语文科目的有效延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媒介。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培养动手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此外,小学语文活动课能发掘学生潜能,在学生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活动课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形成优良品格。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性

(一)健全授课系统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推广依据教学标准及学生年纪特征而生成的间接经验,并凸显小学语文的知识系统。能高效、迅速地传播课堂基础知识,并让学生领悟语文的基础技能,推动学生智力发育,提升思想品德水准。

然而因为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实践、生活及社会。为了对语文课程进行补充,新课改提出语文活动课观念,将“科目”与“活动”相融合——以科目内容为主心骨,活动课为辅,使课程系统更完备。

(二)改善课外活动的需要

活动课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使以往课外活动具备变通性。课外活动尽管在一部分小学开展状况较理想,然而其并不隶属于教材范畴。课外活动指在语文课后进行的活动,并非强制执行的科目。然而活动课隶属语文课范畴,它是有目标、有内容、有力度和时间规划的既定活动,以活动模式凸显教学经验,是必须开展的。

(三)课改的需要

19世纪20年代初叶美国教育界的权威杜威首先引进了“活动课程”理念。他倡导活动课与教材内容需要以小学生实际经验为依托,并督促小学生参加各类模式的活动作业。而从心理学视角讲,活动课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爱好和动机在课程设立上的必要性,学生应化被动为主动。

(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激情的需要

语文活动课的初衷是培养学生语文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使其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它以活动促成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并让学生知行合一,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因为这类热情来源于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因而让学生愿学乐学。

二、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特征

(一)独立性

小学语文活动课其中一个特征是在活动中凸显学生独立性。小学语文活动课倡导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活动内容。由于大多数小学生都较积极,而小学语文活动课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化解矛盾,需要依赖个体的情商、感情、意愿——让小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收集。所以,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从挑选和明确活动方向到活动过程的探索等环节,都需要学生依靠自身经验完成。老师在活动课中应给予引导。

(二)实践性

实践性就是让小学生知行合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三个世纪以前就指出:“在学校,可以尝试让学生放手去做,学习文字的书写、谈话的艺术、演唱的精髓。如此,学校就成为小型学习园地。”而语文学习的重要功能是教会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语文课中的知识不足以支撑学生完成接下来的学习,那么活动课就变成了补充,并提供知行合一的契机,让学生在听力和写作方面都有所提升。

(三)过程性

活动课后的成果体现了小学生在参与活动课过程中形成的心灵感受。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活动课学习成果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然而,唯有在语文活动课中亲身参与,才能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并让学生领悟活动初衷和真谛,而经历了活动课的洗礼,学生的心智才会逐渐走向成熟。

学生在智慧、感情、意念方面的感受越多,越能体现出活动课的价值。目前,一部分活动课只看重结果,往往忽视过程——学生在活动课中收获的成就感。如此一来,与社会上成王败寇的理念就没有分别。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甚至会扼杀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应立刻调整。

三、结语

开办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是培育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预防高分低能情况出现。因为语文活动课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学生在活动课中不但能学到语文知识,还有益身心发展,所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推崇。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并不是用结果来衡量的,而要看学生从语文活动课开展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爱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浅谈小学语文活动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266-266.

[2]王宝林.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活动课的课堂效率——以西部农村某小学为例[J].新一代(下半月),2013,(4):28.

[3]李琦.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散文百家(下),2014,(9):83-83.

上一篇:烟草专卖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我爱我的祖国文艺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