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

2024-10-27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共7篇)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 篇1

高一政治自主探究学案编号:21

内容: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情景创设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什么是和平问题?维护世界和平有何重要性?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发展问题?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5.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是什么?

6.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

7.总结本框知识结构。

三、自主检测,完成下列习题1、2009年9月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声音”备受世界关注,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了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声音”之所以会受到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唯一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B、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B

C、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丰富多彩,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恐怖主义时常发动袭击,伊朗、朝鲜核问题依然牵动大国关系和世界安全神经。但是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上述材料表明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B.新冷战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C.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D.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仍很不安宁 D

3.2008年9月1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08年社会论坛上指出,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估,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全球减贫人数的55%,占发展中国家的75%。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这说明

①我国是全球减贫事业重要的实践者A

②我国积极促进和保障国内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③当代发展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解决

④我国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倡导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今世界会因南北贫富矛盾的激化而咬得越来越不安宁。运用相关知识,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

A.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D

C.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

D.贫富差距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5.形成南北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B

A.发展中国家的落后、贫困、债务B.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D.历史上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6.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之一。近年来,美国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对别国动辄施压,甚至使用武力的单边主义做法时有发生。美国的行为破坏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多边秩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B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D.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7.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极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论调实际上是要求别国在人权问题上放弃国家主权,是西方国家为其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的借口。“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

A.表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B.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典型表现B

C.反映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D.说明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推进

8.2008年10月17日,是第1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要求各成员国宣传和促进全世界

消除贫困的工作,动员各国不断采取具体的贫困行动。消除世界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A

B.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援助

C.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D.发挥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9.2010年11月 21日,中国籍货轮“泰安口”号在阿拉伯海被海盗武装劫持,这一事件再次将全球目光吸引到这片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上。要彻底铲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这体现了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基础B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高一政治自主探究学案编号:22

内容: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一、情景创设世界多极化的“极”及其各“极”简介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何意义?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4.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5.总结本框知识结构

三、自主检测,完成下列习题

1.近年来,经济上迅速崛起的日本和西欧,早已改变了对美国唯命是从的态度,日美经济摩擦频繁发生,美欧矛盾延绵不断,美国的单边主义已到处碰壁。这种情况表明 ①国际形势由对话转向对抗②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③两极格局已经形成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2.据最近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美国为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不惜将自己集团内西方盟友视为“潜在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说明

①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②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④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相抗衡的根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到处可见中国的身影。中国依托自身经济调整增长的独特优势,以更具主动性、建设性和负责任的姿态,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处理世界和地区事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和平发展

①标志着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②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是负责任的大国④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但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各国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强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对于当前的国际竞争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际竞争就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大家们认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增长,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高科技发展水平。这是因为

A.一国的科技力量成为决定其国际地位的惟一因素

B.科技实力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C.科技实力成为主权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D.增强科技实力是国家发展的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速度加快,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同时,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新威胁、新挑战层出不穷。据此回答6~8题:

6.上述材料中的“世界多极化”是指

A.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世界出现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C.日本、印度、巴西等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中国的和平崛起

7.材料能够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合作、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③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④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材料中“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说明

A.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B.各国都把共同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各国已不存在利益差别和分歧

9.2008年9月底,中国的“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在人类探索太空史上写下了新篇章。目前,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等太空计划。这反映出

A.国际新秩序的建立B.国际关系的纷繁复杂

C.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D.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

10.日本自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后,就一直在寻求摆脱“政治侏儒”的尴尬境地,跻身政治大国行列。西欧各国昔日是美国的保护国,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敢于同美国分庭抗礼。俄罗斯在经历了几年政治和经济动荡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图重振大国地位。这说明

①综合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②国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③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谋求政治上的霸权

④经济实力的增长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DABCB6——10:BACDB

高一政治自主探究学案编号:23

内容: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一﹑情景创设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1.外交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2.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5.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6.总结本框知识结构

综合探究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三、自主检测,完成下列习题

1.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

A.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式B.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国家政策的全部内容D.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2.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不变的敌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朋友,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国家利益”。这说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由

A.国家领导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B.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C.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决定的 D.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坚持独立自主,不搞国家联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5.下列能体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是

①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处理国际问题根据是否符合我国利益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③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④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邓小平说:“任何外国人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D.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7.为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举办了朝鲜核问题的两轮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②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③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④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08是中韩建交16周年,在2007年中韩交流年中,“动感韩国”活动在北京开幕。向中国人民展示了多彩的韩国文化,为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此回答8~9题:

8.举办中韩交流年“动感韩国”活动体现了

A.国家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能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国家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

9.对中韩交流年,中韩双方的宣传口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方宣传口号是“友好交流、共创未来”,韩方的宣传口号是“友情共展韩中美好未来”。从两国的宣传口号中可以看出

A.中韩之间存在着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

B.中国已是一个富强、发达的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中韩之间有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10.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不作为”的指责,中国政府一再声明自己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B.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C.我国坚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

DBCCBBDBAA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 篇2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深圳模式”。通过“效益集团”围绕“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加强管理运营。“深圳模式”说明()A.文化发展要满足大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B.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最优化 C.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文化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读懂题干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B、C两项表述错误。

2.2014年8月,海南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A.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解析】选C。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这一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C项正确,A、B、D与“关键”要求不符。【知识拓展】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并不等于把“事业”都变成“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2014·济南模拟)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从文化角度看,这项主题活动()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 ④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①④正确;②③材料未体现,选D。

7.(2015·长春模拟)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主要启示我们艺术创作()A.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C.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D.要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作为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解析】选A。材料强调文艺要在思想上、艺术上成功,同时也要在市场上成功,因而答案为A。B、C与材料无关,D表述错误,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实践。

8.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实现文化复兴,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国梦。实现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D.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析】选B。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且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因此选B;A项是指导思想,C项是具体做法,D项是目标,均不符合“道路”要求。

9.山东省17市共同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办艺术节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全民参与、文化共享”。“全民参与、文化共享”()①能够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现代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2014·四川文综)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解析】阅读材料,依据分号划分层次,抓住五项具体措施的关键信息,分别对应文化生活的知识点:措施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二——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措施三——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措施四——发展文化产业;措施五——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

答案:(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4)依靠人民群众,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14.(26分)(2015·扬州模拟)材料一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材料二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植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文化生活第九课新 篇3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并会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重难点: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过程:

(A级)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1)奉行“”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面向世界、面向、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重要提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先进文化的含义从四个方面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培育“四有”公民,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三是坚持了“三个面向”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四是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揭示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于坚持的指导地位。

①这是由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② 这是由决定的。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这是应对当今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要求(补充)

【注意】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因为:

① 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③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主心骨”。

④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新教材填充内容,注意整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又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注意】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推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就难以搞好。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全局性作用。

(2)要求: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要求:教材102页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途径。

(2)要求: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

(1)重要性: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活动中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充当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B级)二【点击误区】

1、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回事。

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一回事。

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3、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实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吗?

一方面需要指导思想,一方面还需要立足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文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的,因此,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

(C级)

三、【真题再现】

1、(2009合肥二模)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挖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7山东卷2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009·广东惠州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树立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激发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这有助于()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4、(2007·广东汕头模拟)不用塑料袋不是一件大事,但展现的却是现代文明的新理念。治理污染没有局外人,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这告诉我们()

A.要开辟新时期公共道德建设的新途径B.要创造多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C.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创建精神文明D.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5.为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人民日报》举办“和谐文化建设”征文活动。举办“和谐文化建设”征文活动()

①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②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④会使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6.(09海南卷17)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500个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08宁夏卷20)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作用,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 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某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四、【习题检测】具体见练习册(利用学科自习当堂做完)

★学习反思:

第九课答案

1、【精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意义的理解,使用排除法,不难排除④。

【答案】B

2.【答案】C

【解析】本题巧妙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的主张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①正确;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方向,②正确;文化多样性不是决定自由化,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正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反,可能会背离,④错误。

3、【剖析】D。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名师指引】该考点主要包括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点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教材增加的部分,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要能结合现实社会生活问题加以分析、理解。

4、【剖析】D。抓住题干“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可知选D。

【名师指引】该考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重点考查对象。备考时,要注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要能结合“五个一工程”、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同一首歌等活动,分析发展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联系创新型国家、“神舟”七号分析发展科技的意义等。

5、【剖析】A。③明显错误,④说法太绝对,均应排除。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城乡差距只能缩小不能消除,故①的说法错误;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故④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①④的选项,本题选B项。

7.【答案】A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 篇4

【教材来源】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教材分析 《守护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材分析】

(一)课标依据

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守护生命”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相关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第一框,包含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层面。本课意在培养学生提高健康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基本常识,知道守护生命还要养护精神。【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停留于身体层面的浅认识中,他们对于如何爱护身体、如何养护精神还没有形成意识。本课引领学生认识到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爱护身体,养护精神,并且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生命意识,知道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守护生命要做的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评价任务】

1、通过阅读教材和探究与分享,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2通过讨论,学会如何守护生命和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一:

小文喜欢打篮球,中午为了多打会篮球,他经常不吃午饭。

小莉特别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学习,她认为那时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问题:对于这两位同学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中常见的坏习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师总结:生活的细节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要克服那种认为一些小的坏习惯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的错误思想,改正自己一些不良习惯。

教师介绍:列举教材第101页“相关链接”,介绍健康的生活习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还应这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如被关爱、被接纳、被尊重、渴望自由等,当内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有些人容易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爱护身体,我们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当遇到灾害和灾难发生时,我们要会自救自护。

活动:求生知识大比拼

1.去看演唱会,突然人群骚动起来,一拨一拨的人潮涌着你向前,你以什么样的姿势随人群撤离……

A.两手抱肩

B.两手伸直推着前面的人

C.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后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太阳穴。

2.遇有雷电,头发竖立时…… A.立即蹲下,双脚并拢

B.打手机求助

C.用手按住头发

3.出现车祸,你被关在密闭的车里,你如何破窗而出?

选择A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境二:

小白、小岳经常比谁的鞋是新款,谁的鞋是限量版,因为谁穿了新鞋引起同学关注,另外一个还非常生气,甚至在家还用威胁的语言让家长必须买新款鞋。

问题:请你评析一下这两个同学的行为?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中常见的坏习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情境三:故事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养护精神的重要性。引领学生理解养护精神离不开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活动:教师列举养护精神的方法: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诵读经典、学习茶道等。

教师总结: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养护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等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它的滋养下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

问题:如何养护精神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丟失优秀的民族文化。

五、板书设计

六、巩固练习

一天的生活里,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吃饭、睡觉、上课、活动……这些在你的一天里各占多大的比例? 请完成你的“生活花瓣”图。

1.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 篇5

第1课时心灵的呼唤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时间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交往的重要性。

2.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内在需要。

二、导入:导入新课,导学学习目标。(2分钟)

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8分钟)(组内按照自学、对学、群学方式完成。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每人按1分计入小组。)

自学教材70-73页,完成下列问题的思考,把 1、2、3、、题的答案在书上勾划出来。

1、()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2、有心理学家认为,()的需要等,都是人类非常重要的需要。都与()有直接的关系,只能通过()来实现。

3、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人的(),甚至会危害人的()。

4、阅读71页方框里的材料,体验:如果你是鲁滨逊,你的感受是()。

5、阅读72页第一个方框里的材料,思考:如果把“星期五”换成鲁滨逊过去最不喜欢的一个人,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愿意与他交往吗?为什么?

6、阅读72页最后一个方框里的材料和73页第一个方框里的材料后体验:在夜间独自行走时,你的感受是。

如果有一个人陪着,你会感到。

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你的感受是。

7、阅读73页“囚徒与小草”的故事,思考:为什么拔一根小草会给囚徒致命的打击?

四、分组汇报展示探究学习各题。(10分钟)(各组汇报展示,给予分数奖励;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和问题的补充升华。)

五、练习与检测。(10分钟)(独自完成。根据完成情况给小组加分。)

思考并归纳:为什么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复习学案 篇6

第一框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马克思主义传入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2)基本特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1、两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内涵

(1)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2)是科学发展之路;(3)是强基固本之路;(4)是以人为本之路;(5)是改革创新之路。

2、原因(1)必要性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路径和目标)。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⑤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重要性

3、要求(1)六坚持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

(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原因(必要性)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要求

政治文化生活第九课 篇7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修订解读: 当前,我国进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文化角度看,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情愿望。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单元解读: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是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本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道路,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如何开展文化建设。由此可见,本课既是第八课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十课的逻辑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框题解读:第九课包括两个框题,本节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要引导学生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要求。论从史出,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特别是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色彩斑斓,面对各种文化并存、相互交织的现实,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本课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顺理成章的指明文化建设的道路和发展目标。

从生活经历看,学生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有所了解,初步具备由现象到本质、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品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论从史出,探索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但是农村寄宿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有所限制,学生思想往往停留的位置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分析和文化自觉自信必须得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这就对探究活动材料选择提出了挑战,探究活动设置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合学生实际,真正让学生能有思考、有感触、有启发从而有认同。

3.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一“针锋相对、论从史出”,明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通过探究活动二“冷静分析、着眼现在”,我们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通过探究活动三“饱含信心、憧憬未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整个第四单元的主线,其他知识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难点:进行文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欠缺,积累的知识有限,所以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5.教学方法

(1)情景设计法,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展示课件,教学中选取了一些时代感和说服力都较强的图片、视频资料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悟。

(2)合作探究法,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由学生探究中得出结论,发挥高中学生较强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互动中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也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尊重和认同。

(3)启发引导法,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和梯度,由浅入深,由生活到理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知识。

6.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导入新课 入场之前,播放歌曲《中国梦》,出示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论述,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中国梦我们在文化上应该怎么办?

----引出第九课的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出本节课课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思路开阔:

(1)要增强全民族的创造活力(2)要弘扬爱国精神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抒己见,运用以前所学(4)必须在文化上成为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在文化发展上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是密切联系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体现思想政治的与时俱进性质。二是用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和热情。

二、探究活动 导思明理 【探究活动一】

出示幻灯片:“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问题设置:

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提出的背景介绍

2、运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理,分析上述观点

3、呈现毛泽东的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讲解含义及重要性

第(1)问充分调动历史知识感悟并简单介绍。

第(2)问充分调动以前知识,分析说明两种观点的错误性,温故而知新。第(3)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第(4)问学生阅读课本,理解含义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一二单元和历史相关知识分析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意义

【探究活动二】

1、文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是在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了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

2、设置情景,从四个不同视角探究:

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让学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可结合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小组合作讨论(提示:视角一可结合第一课及影响文化发展因素来讨论,视角二,可结合第四五课知识来讨论,视角三可结合第二单元知识,视角四可结合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来分析)

展示交流

设置四个探究视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所选材料难度适宜,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用简单地材料将抽象知识化为具体。

【探究活动三】

播放视频剪辑:是否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 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上述现象的? 唇枪舌剑明道理,小组辩论: 正方:是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 反方:不是缺少文化自觉和自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点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化体系指导实践

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史实,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基础上小组合作,发散思维进行辩论 辩论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学生在准备材料、思维交锋中深刻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化自觉、自信的例子,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三、巩固提升体验践行

1、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文化也走向衰微,探索道路上充满荆棘也充满希望。历史用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振兴必须 “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B西方文化先进,“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C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 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④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5、201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6.板书设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7.教学评价

1、通过导学案的检查,90%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导学案-课前导学知识梳理部分,以检查学生对所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结合师生、生生提问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谈谈自己的理解,90%的学生能够掌握,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在辩论赛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此环节采用的是评分量表形式,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思考、给与深刻有见解的回答,语言严谨、思维扩散,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较好。

4、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框题的重点知识。8.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合作学习能力。所以本课采用搜集材料、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对教材探究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对教材的知识顺序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本课包括四个环节 目标导航,有的放矢 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引思明理 巩固提升,体验践行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构建高效的生命课堂。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教学;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以达到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努力地去分析与寻求精神文明建设方法与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精神文明认识比较模糊,很多同学会觉得精神文明建设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另外,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但中学生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诱惑,引起思想上的困惑。教师要结合学校班级这些学生身边的一些素材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教育工作。

【重点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度假选择。五月也是非常适合旅游的季节,5月19日还是“中国旅游日”,但是每次假期一过,包括我们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电视上,网络上就会曝光不少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

师:播放游客不文明行为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生:观看图片,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看完图片,互相讨论并回答。师:上述不文明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师:出门旅游,特别是出境游,要知道你走出国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你,踏出国门,你就是一张中国名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言一行代表国家形象,体现中国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修养。为建立文明旅游长效工作机制,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5年4月施行,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也同时开展。近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不文明行为“榜单”。包括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大闹亚航的张艳和王生、强行打开飞机舱门的周跃以及攀爬红军雕塑的李文春。除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之外,《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也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活动2【讲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生:讨论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

活动3【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学生的回信,并思考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期望是什么? 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观看视频后。(一起回答)我们应该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师:(总结)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而这同样是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希望。培育“四有”公民,这就是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希望我们能像他们一样怀揣理想,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像他们一样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国梦,我的梦。让我们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活动4【活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师:(设疑)如何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请大家看课本100至103页。生:阅读课本。合作讨论、回答。

(一)要培育“四有”公民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活动5【讲授】发展教育事业 师:(设疑)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生: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师:加强教育还是是提高国人素质的根本途径,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提升国民出游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请大家联系《文化生活》前面所学内容,看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对于文化传播有什么作用?

生:课本第8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课本第35页,教育是文化转播的又一重要途径。课本第46页,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师:(设疑)应该如何发展教育?

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师:(总结)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应该立德为先,树人为本。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活动6【活动】发展科学事业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习近平主席亲自弯腰颁奖。还有,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无人机领域“苹果”的大疆创新无人机,以及李克强总理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看望创业者们。这些都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师:是的,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设疑)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教育事业?

生: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师:为发展科学事业,国家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年轻人创业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师: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课本102页的两个观点,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的科技不只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哲学社会科学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有一些自然科学家在哲学社会领域同样很有建树。例如“氢弹之父”于敏,他虽是位大物理学家,其实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诗词和京剧。活动7【练习】发展文化事业

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设疑)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哪些要求?

生: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师生共同讨论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文化事业前面带公益性说明它主要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且提供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是政府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我们的公办学校,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还有为退休老人建设的老年大学,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纪念馆。而文化产业主要是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以市场为导向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师:设置探究题。以比较中美文化产业发展和美国电影《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超24亿的成绩登顶中国内地影史票房冠军为背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探讨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

生:讨论3分钟,列出答案要点。教师多媒体呈现较为详细的参考答案。锻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

活动8【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除了要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还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设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生:看课本,讨论回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措施:

1、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3、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师:多媒体展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感动中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联系我们身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校园的“书香校园”书展,迎接“五四青年节”的主体板报,手抄报比赛。设计以“青春与责任”为主题的班级朗诵会。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活动9【讲授】课堂小结

让我们一起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如果我们出去旅游,要时刻谨记,我不仅是游客,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而文明才是最美的风景!

活动10【练习】随堂练习

1、中央电视台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 ①有利于发挥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正气的良好风尚 ③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C.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活动11【讲授】板书设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 原因: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 二 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活动12【讲授】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首先从理念上进行构思。这节课中我想做到两个有机结合,一个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试着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二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既用到传统的读书、写字、解说等手段,又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来给学生多重感官的直觉感触,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容量的知识展现。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显其能,各施所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的特点,研究时事热点,从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批不文明游客“黑名单”等材料引入本节课内容。利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学生的回信,大疆创新无人机的素材、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美国电影《速度与激情7》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还有所在城市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及校园、班级的精神文明活动。找到这些素材同教材知识的连接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办法。

最后,设计教案与课件。具体贯彻前面构思的理念与办法,分激情导入、指导预习、学习交流、梳理落实、效果检测、课堂总结等六个步骤来实施教学。基本方案出来后,我进行了反复推敲与修改,并按照方案做了教学前的准备。

上一篇:名义词语的解析及造句下一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