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2024-06-25

中外政治文化差异(共7篇)

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篇1

在文化存在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今天, 通过对中外政治文化差异的分析, 可以更好地让我们取长补短, 实现政治文化大发展和共同繁荣。

一、中外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基础不同

中国是大陆国家, 长江黄河流域形成的冲积平原使人们很容易通过采集、农业种植生活下去, 生活安逸。又加上西部多山, 北部为大沙漠, 东南面临大海, 不利于对外交流, 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经验型和封闭性的特点。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都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虽然有商品交换的存在, 但是重农抑商, 使商品经济在我国从一开始就受到禁锢, 所以我国的古代文化是自然经济下的农业文化。

而西方国家 (古希腊) 发源于海洋、海岛附近, 拥有独立的居住区, 形成城市和城邦国家。彼此独立, 没有统一的政权统治, 使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政治意识, 同时人们面以海为生, 较早从事海上贸易, 社会文化形态上比较开放。西方国家虽然也经历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但较早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工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工商业者成为独立的阶级。在西方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人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束缚, 呼唤理性和人的自由, 形成君主立宪制或三权分立的国家。

二、政治权力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国有“家天下”的传统认识。基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说中国更重视统治集团与官僚队伍的自身制约。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 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 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 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家天下”认识。

而西方政治更注重“公共权力”。在政治权力监督意识上, 西方强调权力分立与制衡。

三、中外传统政治文化中建立政治体制的不同

中国早期国家如夏商周都是天人合一的一元权力结构。君主被奉为神一样的地位并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权力结构形式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形式的基础, 并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在这样的社会中皇帝拥有国家的一切权力, 立法权制法权司法权都由君主一个人所有。

西方政治体制设计的导向实行多无化。古希腊城邦的例子是多元化的典型体制。孟德斯鸠巨著《论法的精神》中关于“三权分立”的观点, 成为西方社会共识, 司法独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社会模式。

政治体制建立思想的不同形成了中西在政治局面上表现为一统天下和分立主义的不同。

四、中外传统政治文化中治国之道的不同

首先, 中国是寻道, 西方在穷理。中国自诸子百家起都致力于“道”的求索, 最终形成了儒家主流政治文化的治国之道和做人之道。而源于希腊文化的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在政治思维路向上是追求科学理性, 其对政治科学的形成和理性价值观的确立, 对于现代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其次, 中国对治国之道的探寻和西方对国家本质的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国历来关注治国之道, 追求德、礼、政、法的统一结合, 强调以民为本。而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崇尚理性主义, 注重政体研究, 对公民的“自我”表现关切。另外, 政府保障公民对人权的追求, 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法学政治就取代了神权政治观、伦理政治观, 使公民有了公共权力观念、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人权观念, 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五、治国基本方略存在差异

中国主德、重德,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讲求礼, 也讲求法, 把礼法关系定位为“德主刑辅”儒家礼法合一的人治政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注重贤良。孔子把贤人看得比良法更重要。其二, 注重礼法德刑的关系。所谓“礼外无法, 法在礼中”,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强调礼为本、为体、为主, 法为末、为用、为辅。

西方主法、重法, 致力于正义的追求。而西方的以法治国思想认为, 法律拥有超越时空的权限, 法律永远高于人, 而不是人大于法。

六、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公民政治角色定位不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子民文化源远流长, 因而公众自觉不自觉地认同子民身份。“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这一诗句, 开创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沿袭而成的臣民文化。

“所谓顺从者, 就是已成为政治体系组成部分的、并对政治体系施加于他们生活的影响或潜在影响有所认识的公民。但是他们对自己在政治中作用的看法却仍然是顺从者的看法, 也即他们受政府行动的影响而不是积极地去影响政府的行动。他们不仅可能对警察和行政官员给予他们的待遇抱有积极或消极的预想, 而且会有各种政策选择。他们甚至还可能对证券和权威人物产生某种合法感或者疏远感, 但是他们对于政治参与则始终抱被动的态度。”阿尔蒙德和鲍威尔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的这段话, 精炼地诠释了臣民文化的影响和表现。中国沿袭两千年的政治文化正是这种典型的臣民文化。

西方自古希腊罗时代即已形成公民文化, 近代以来公民文化更蕴含了现代化意识, 因而很自然地持有公民身份。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逐渐登上世界政治舞台, 在“天赋人权”的政治思想主张下, 存在于近代民主制民族国家中的公民的内涵逐步改变了它原有的范围。但公民这个概念历来都被西方国家所重视和尊重。公民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这是西方国家中人们对于自己政治角色的基本定位。

总之, 由于文化理念经济结构等各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也是极为复杂的。这些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古今中外的成功政治文化, 更好的服务现在的社会国家。

摘要:由于中外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基础不同, 进而对政治权力的认知、政治体制的建立思路、治国之道和治国基本方略问题上的认识自然也就会产生差别, 在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中公众政治角色定位也产生不同, 从而使中外文化在很不地方存在明显的不同。通过对这些差别的研究, 可以使我们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更好的指导我国当前政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角色,差异

参考文献

[1]徐大同.《政治文化民族性的几点思考》.天津师大学报, 1998年第4期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 郑世平, 公婷, 陈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

[3]张分田.亦主亦奴《中国古代官僚的社会人格》.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4]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第四版)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年

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篇2

何鲁丽在开幕式上致辞, 她说, 此次峰会的召开, 适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 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回顾与总结新中国企业精神的诞生和成长, 梳理和评价企业文化的发展脉络, 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是为了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即将迈上亲手描绘“十二五”美好蓝图的新征程, 这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相信此次大会, 能进一步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企业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对“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杰出人物”进行了表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杜渊泉、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李守镇、《求是》杂志社副总编黄中平分别致辞。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王大明就会议的主题作了深入阐述。他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解决“民富”问题是当前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里明确地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 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提出“十二五”是“消费—投资—出口”拉动, 第一次把消费拉动放在了第一位, 这实质上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富。解决“民富”问题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大的政策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思考如何将“民富”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会后, 与会代表就如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企业文化工作中如何体现科学发展和“民富”理念展开了热烈讨论。

500余名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石油集团、开滦集团、首钢集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航工业集团领导参加了“艰难辉煌—新中国创业发展期企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专题研讨;国家电网公司、中信集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恒源祥集团领导参加了“基因再造—传统企业精神的发扬光大”的专题研讨;海尔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领导参加了“走向世界—新中国改革开放期企业精神形成与发展”的专题论坛;ABB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美国康明斯集团全球副总裁和商务部专家参加了“他山之石—国外企业精神内涵与实践”的专题论坛。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作了题为“中国企业家的人文修养”的学术报告。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闭幕式上作重要讲话;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作了大会总结。会议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2010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并作了要点说明;组织全体代表参观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篇3

一、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对象的特殊性

1. 学生情况复杂

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生源层次较低, 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本科生以及普通专科生相比较差, 且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较为严重, 在培养良好的学风方面有较大难度。另外, 合作办学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一定要求, 因此70%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家庭, 80%以上的学生属于独生子女, 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自主性不强、独立思考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

2. 培养环境特殊

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 大部分专业课和语言课几乎都由外籍教师讲授, 还会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外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更多西方的教育理念、文化和思想意识, 造成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为明显,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 对外来文化比较敏感, 对本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热情, 对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美德了解有限。

二、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性质认识的深入以及高校办学特点而有所变化。合作办学这种新兴办学模式出现后, 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遵循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第五个课程体系, 开设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学习周期时间较长, 不适合三年制专科合作办学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教材建设滞后,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脱钩, 空洞的理论多、现实性问题少, 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学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结合不紧, 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融入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诸如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缺乏一种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随着国内外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一方面, 高效、普及的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尚未被重视;另一方面, 针对“新生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红色教育”也有所欠缺。网络的普及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问题的校园化等现象,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如一些有害信息的传播,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等级差别的拉大, 人们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 致使大学生也产生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的矛盾冲突, 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

1. 育人理念的开拓性

针对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教育环境、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接受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培养共融性”的育人理念, 以学生为本, 立足于项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循序渐进、分层次、分目标、分对象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

一要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多元化、政治多元化、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综合体, 合作办学学生毋庸置疑地会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化 (包括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新兴文化) , 在正视主流和非主流、草根和中产、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外来、高雅和大众等多元文化的同时,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地位, 以兼容并蓄的心态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二要处理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精髓, 也是全球伦理道德建构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以及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促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所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贯穿国际意识,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增进对其他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的理解、尊重与认同, 使学生能够在与外教的相处中, 以及将来到国外求学的过程中, 以公平、公正、和平、和谐的心态对待异国的习俗、文化和思想观念。同时, 还要加强“红色教育”, 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与终极目标的关系。对于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 尤其要重视其家庭背景、成长历程以及心理发展规律, 将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手段现实化, “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做理想主义的事情”。针对合作办学学生特点, 从培养国际化、综合型人才着眼, 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目标, 打破传统、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创建具体化、层次化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 育人队伍的专业性

加强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相应的人员任用、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制度, 选拔任用具备高尚道德品质、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教育者, 为学生提供科研理论指导。

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优势, 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 借鉴西方国家道德养成教育的优秀成果, 引进、吸收、消化、扩大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模式。以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认知和行为养成方面多以灌输和说教为主, 忽视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 西方国家的科学实证研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3. 育人方法的针对性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象特点。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室,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为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也可以定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 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教育方案。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 制定特定层次、特定方向的教育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针对性强的教育方法, 使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学校应主动改革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解决思想困惑, 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材, 紧密联系现实, 不断为思想政治课注入新鲜血液。

加大“红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要求学校必须通过“红色教育”积极培养项目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红色教育”即采用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色网络等多种形式, 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启发,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灵活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开展跨区域、跨国境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利用网络平台和通信工具等现代化信息手段, 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第一, 要运用网上聊天、网上收发邮件、网上运用MSN、飞信等软件及时与项目学生保持联系, 重点追踪赴国外留学、回国探亲、休假或归国工作的项目学生, 实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要积极构建合作办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作为“立德树人”的教育者, 教师要成为对话的主导者, 通过关注、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热衷的热点、焦点问题, 因势利导地实现教师从“信息灌输”到“信息分析”“信息引导”的角色转变, 掌握网络对话的主动权。第二, 要强化学生观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认同感,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第三, 要建立、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营造合作办学学生之间健康、文明、积极的对话环境。第四, 要控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避免不良舆论对国内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保障对话的成效。

4. 育人形式的多样性

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更灵活有效的形式, 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因此, 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生接纳度是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第一, 高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 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二, 高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学校工作的始终, 而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授课者或者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范畴, 要从教书、管理、服务、实践等层面, 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传承大学精神, 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渗透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 高校要实现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总之, 要与西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接轨,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合理设计各种策略和方式, 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实现教育方式的新突破。

四、创新专科层次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时代意义

探索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是以时代发展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标尺的必然尝试, 也是巩固和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成果、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只有深入探索、研究、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才能够保障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责编:路童

摘要:随着河南省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项目学生数量逐步增多,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因此, 立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时代性、国际化特征, 探索针对性强、实效性好、接受率高的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对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凌云, 蒋西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2]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查晶.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平台——以北京大学“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8) .

[4]仲兆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创新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9, (9) .

中外企业文化理事名片 篇4

北药股份倡导“人品与药品同重”经营理念, “先一步胜百步”的经营方针, 不断进取, 开拓创新, 造就了北药股份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北药股份始终不忘崇高的社会责任, 她将朝着“打造中国医药流通产业旗舰”的发展方向,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

普智经盛管理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普智经盛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是中国大型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商之一, 也是中国式管理的倡导者。公司为企业提供“公司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三环管理模式为主的管理咨询产品, 同时还提供母子公司管理模式、企业形象策划、内部管理提升等综合咨询产品。其中企业文化管理咨询享誉国际, 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公司总裁叶生先生提出的“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已经成为企业文化行业的传播语。机构在中国地区设有:普智经盛管理咨询 (北京) 有限公司, 普智经盛管理咨询 (广州) 公司。

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篇5

(一)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作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指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人的发展,也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目的也是手段,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主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当做正在发展中的人,根据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通过有效的方式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完整的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其国家政治目标,这一目标是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国外的学校非常多元化,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都存在着不同,不能用某一种方式去笼统的概括,所以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就是国外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主要包括品德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以及国际教育。

(二)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导思想的比较

1.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的共性。

统治阶级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自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国内外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式。科技发展为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是功不可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的现代化,不是对高科技的简单照搬,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2.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的差异。

西方国家中,宗教教育是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明显的宗教性。对于大多西方人来说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参加宗教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但在中国,多民族多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宗教教育在中国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宗教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国外注重渗透式教育,而中国则偏向灌输式教育。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同时存在,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渗透式教育是建立在其社会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对个体的教育,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宽松的教育气氛,实行弹性管理。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更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的灌输和规范,强调政治性,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国外德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则相对单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较为深入,道德教育和思想行为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各异,选择、使用的方法多样化。中国则处在研究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利用专门的途径进行直接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是评估的参考因素还有待完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3.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比较的结论。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因为有相同的教育目的所以存在着共性,都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推行的,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起到巨大的作用,很多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互相补充,进而各自完善。又由于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因指导思想的指向有同有异,导致在评估体系建构、评估方法实施等方面也有同有异。

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状况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发展几十年,其中较为权威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指标体系构成这一说法,指出评估体系应该被分为三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评估指标;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估指标;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指标。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组织体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各个主体,为了实现某项价值判断而组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由评估领导决策机构统领的,由评估管理组织和操作组织具体运作评估活动的系统组织。有调控性、规范性、分权性和复杂性四个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评估目标,根据评估原则选定有利于协调各种评估力量和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操作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分析法。第二,比较法。第三,效益评定法。第四,接受程度评定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核心,具有导向作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内在含义是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整体特征状态的一种形式,是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依据的标准,遵循一定的价值和目标。但是对于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目标我们无法进行直接的判断和分析,这就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这种目标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而这些指标的集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不足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有待拓宽。

明确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高校学生越来越被外界新的因素所影响,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停留原地,把教育的内容静止在课本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也应相应发生转变。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性质有待明确。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是以行政为主还是以道德为主,这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内容和德育评估的内容发生了重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重点应该突出政治的层面,而德育评估的重点则在于道德。两者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所以如何将二者区别开,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内容。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有待科学化。

方法是实现目标所必须的途径,越科学的方法越可以让评估的过程合理化。在当前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和高校只是在运用查阅文件等传统的评估方式。当然传统的评估方式有其优势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本来固有的方法就显得不够“与时俱进”。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效益的研究有待加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的价值是什么,是关系到评估存在合理性的重要问题,也是评估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评估价值是众多学者和专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如何让切实的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巨大工程,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约束和督导作用。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以及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环节。

中国一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明确和规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高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走形式不落实,说的比做的多,其效果怎样,只有在评估中经过实地调研才能准确把握。所以要定期的考核评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发现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法。

近几年中国高校采取了专项的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测,客观准确的了解各方面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的列为目标之一,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树立立体的教育观念,全方位的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当中。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客观的依据。

如何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效果是一个难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衡量和判断,不断的加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方案的选择、计划的制定等决策活动,都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环境等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估。如果没有这种方向性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极易受到影响。通过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最客观,所作出的分析判断也最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在此基础上的决策也最有针对性。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力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其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会带来经济效应。对于部分领导来说不能带来政治绩效,所以存在一定的应付态度。但是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如何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真正贯彻落实到大学生当中,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是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最有力的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几条措施

1.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新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反映的是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要通过多次的评估活动对比之后才能得到反映,所以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其关键环节就是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从而构成一个完备的目标体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新目标,就是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自身的质量和效力进行设立,通过新目标的设立便于人们通过对照评估目标,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与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差距,能够检验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2. 运用现代的先进的评估手段和方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过于传统,有些甚至只是形式工程,很少用到现代化的评估手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不仅仅需要重视原始材料的收集检查,还要把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其中。当前客观现状不断发展变化,高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评估手段和方法,以达到增强评估效果的目的。运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帮助高校落实评估过程,不流于表面,方便管理。

3. 在方法研究上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统一。

强调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统一,就是要求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评估时,综合分析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优缺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强调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决定的。纯粹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评估范围很少,大多时候是通过定量评估的方法来评估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因为掺杂了人的复杂思想所以有一定的观念性,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也就无法通过单纯的定量评估来获得结果。所以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以孤立任何一方而单独评估。

4. 建立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是指评估行为的实施者由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过去的评估主体通常是教育行政部门,但是随着教育客体的多样化发展,评估主体也应随之丰富起来,主体不应当只限于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包括教育领域中的中间力量。为了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应加强评估主体的培训,建立完善的评估主体制度,结束评估过程以后,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政府机构和高校,以达到评估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杨.论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评估方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王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研究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

[3]陈炳,姚会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4]蔡海生,邱隆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

[5]郭政,王海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方法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5).

[6]邱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赵立群.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D].上海:复旦大学,2008.

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篇6

关键词: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

一、当前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 中外合资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当前很多中外合资企业, 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合资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认为自身作为中外合资企业, 不必要花费很多精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些中外合资企业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就是讲空话、讲大话, 对于企业取得经济利益, 实现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毫无作用。有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对于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甚至一些投资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抵触和敌视情绪。很多中外合资企业认为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那么中外合资企业就完成了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开展无足轻重。另外我国目前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尚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体系, 工作中没有准则可以依据, 领导者力量不足, 导致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处在边缘状态。

其次, 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健全的组织结构,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直在国有企业中运行良好, 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 但是中外合企业不具备国有企业的一些具有特色的特点, 导致其不具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中外合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执政党的领导和引领,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运行的土壤。长期以来, 中外合资企业受到自身经营特色的限制, 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缓慢。另外, 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党员, 一些企业内部虽然有党员但是却没有党团组织, 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构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框架, 聘请了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但是却将之弃之一边, 党建部门完全成为空架子。中外合资企业应该尽快成立和健全党建部门, 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

最后, 中外合资企业内部文化和价值观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冲突。一般来说, 西方文化体系奉行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实现, 西方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习惯于要求他人适应自己, 并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进取, 敢于冒险、大胆变革的特点, 而中方人员大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的熏染, 在工作中往往选取从众的价值标准, 在职场中克制自己的个性, 在工作中往往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西方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往往会直截了当的提出来, 而中国管理者为了顾及工作人员的面子, 往往会含蓄的提出员工存在的问题。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日常工作过程中外员工的冲突, 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二、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 完善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首先, 中外合资企业应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制, 中外合资企业的党组织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和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时刻关注企业发展的每一阶段的现实任务和情况, 总结和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当下的重点和内容。在完善的思想政治领导机制中, 合资企业的党组织应该带头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和指挥力量, 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阶层的管理部门, 明确职责和权限, 团结合资企业内部的员工群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其次, 中外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建立目标导向管理机制。中外合资企业的党组织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并随着合资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做到领导有力、协调及时、工作分工明确、奖惩有序。以目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导会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效。

最后, 中外合资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中外合资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人本原则, 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学习, 不断加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结合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形式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 不断提高合资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精神、理想价值信念、爱岗敬业精神、形式任务教育。

2. 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企业的干部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重点, 应该加大力度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中外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和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对干部、党员、员工和团员的几个维度和层面展开, 针对不同的层次开展侧重点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合资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的作用, 他们的政治觉悟应该比一般的群众和员工要高, 并时刻约束自身的行为, 以身作则、躬亲师范。

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要做人的工作, 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而生产经营工作归根到底是生产力问题。生产力诸要素中, 人是最生动最积极的因素, 是活的生产力。职工的情绪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员工的气顺了、心合了、情绪高了, 就会把生产经营工作搞上去。因此,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 这是客观规律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融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之中去, 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和合资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以严密的管理流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上去, 使思想政治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去, 让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走上正规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上去, 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无形中渗透到中外合资企业之中去。

4.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结合员工的特点和个性展开

首先, 中外合资企业中员工既有中方人员又有外方人员, 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泛泛而谈。在对中方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 应该将重点放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上, 鼓励中方员工遵循法律法规的要去, 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素养,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为合资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努力;而对于外方人员,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介绍上, 并引导外方人员了解中国社会的文化和习俗, 使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能够和中国社会相契合, 实现中外合资企业的顺利、持久发展。

其次, 中外合资企业中工作的员工以青年员工为主体,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针对员工的这一年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年轻人相较于中老年人来说, 他们不仅身强体壮、富有热情,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有敢闯、敢做的心, 他们无所无惧、创新大胆, 勇于开拓。这些年轻人大多是远离家乡和父母, 独自一人在外闯荡, 在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上各有不同, 所以, 中外合资企业的年轻员工一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能和力量, 另一方面也是非常特殊、复杂的一个群体。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 那么人才、智力和技术就能实现优势互补, 但是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不到位, 这些年轻员工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样, 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中外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防微杜渐、适时引导。

总而言之, 中外合资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建立目标导向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 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和员工的特点和个性相结合,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建生.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

[2]刘晓燕.论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载体功能[J].思想政治工作, 2005.

[3]王玮.中外合资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010.

[4]刘祥国.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

浅谈中外酒店管理文化的差异 篇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酒店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但是, 由于自身的原因, 中国酒店对于国外酒店的管理经验只是处在单纯的模仿阶段, 并不能真正转化成为自己本身的管理经验。在中国的酒店行业当中, 许多国外的连锁酒店一直占据大部分市场, 赚取着高额的利润。中国的酒店一直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始终处于追随西方酒店的脚步中。国外的连锁酒店带着自身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资本涌入我国市场。因此, 这是一场婴儿与巨人的较量。我们研究中外酒店管理文化的差异, 并不是要照搬照抄西方酒店的管理方式, 而是以他们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进行再创造。研究中外酒店管理文化的差异, 首先要知道, 我们同西方酒店的管理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其次要了解西方酒店在管理中有什么长处以及我们本土酒店有什么短处, 知己知彼, 这样才能百战百胜。才会促进我国酒店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下面, 就中外酒店管理文化的不同, 进行一下对比分析。

1 中外酒店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就酒店这个行业来说, 酒店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行业, 酒店的管理大部分都是人的管理。只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酒店里面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员工的全体素质, 使他们得到最优化的组合, 就能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酒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外各大酒店的管理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虽然中外酒店都认为在酒店中, “人”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到底是“员工第一, 顾客第二”, 还是“顾客第一, 员工第二”等一些话题, 中外酒店的管理者们的意见还是有一些分歧的。

首先, 我们说中国酒店的经营模式。中国人受到孔老夫子的“义主利从论”的影响。在酒店经营中主要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虽然和许多国外的酒店一样, 都强调“以人为本”但是, 大部分酒店对经营模式的宗旨还不是很明确, 至少是没有像国外一样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酒店的第一位。中国酒店的员工对比国外酒店的员工来说, 服务意识相对较弱, 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很多酒店的宗旨不是很明确。实际经营和纸面上的经营宗旨相差太多, 就像是没有目标的帆船在大海中游走, 漫无目的, 只知道前进, 但是却不知道真正航行的目的地。同时, 酒店盲目经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是很多酒店, 并不是真正的商业性质的酒店, 它们还带着许多浓厚的政治服务目的去经营。是对上服务, 并不是对客服务。因此, 大部分员工把工作放在满足上级方面, 而并不是满足顾客需求方面, 使部分顾客在酒店中缺乏存在感。这就造成了顾客和酒店服务的不协调存在。

而外国的酒店经营理念, 主要是强调顾客的利益。股东, 员工, 顾客利益三者相统一。从许多国外酒店的管理上可以看出, 外国酒店强调“顾客第一”原则, 其次才是员工, 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很多国际酒店的管理者们, 也注重以义来取利。比如说, 制造很多优惠政策, 一些免费服务之类的。这些举止的最终受益者是酒店的顾客而非其他人。同时, 酒店更多的是顾客满意, 而非上级满意。这就大大增加了游客对酒店所产生的依赖感。

2 中外酒店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外酒店行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同时, 也导致其经营思想, 品牌建设, 服务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这就决定了中外酒店在管理上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的酒店业迟迟不肯前进, 这跟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 直接影响着酒店的运作和经营。近年来, 我国酒店行业虽然在规模上发展是相当快, 但是, 同许多国外的酒店行业相比, 我国酒店业的许多管理模式还处在对西方酒店单纯的模仿阶段, 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同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逐渐加快, 我国在吸取经验的同时, 也必须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管理特点, 因此, 如何进行管理模式的升级是我国酒店发展的首要任务。

就中国酒店来说, 中国主要是以传统管理方法为主, 也就是说, 以“求善”、“求治”为目标, 主要强调的是心理的作用, 依靠的是领导者的模范力量和道德感染力来调动和团结群众, 来达到管理者们所期盼的管理目标。虽然说在历史上, 对于中国的管理方式有强调“无为而治”“杂王霸而用之”的各种主张, 但是却受到传统血缘宗教的约束, 以仁义为中心, 以人们的心理感情为纽带, 以情理作为渗透为原则。同时, 我国酒店还强调感情与理性相互补充的思想。一方面在管理上面时时刻刻保持着一种理性的态度, 把管理活动放在务实上面, 讲究的是人世, 不重视出世。重视的是教育, 而不是宗教。重视的是经验, 而不是神异。尊崇的是王权, 而不是神权;另一方面, 中国酒店管理更注重实际经验和直觉领悟, 注重与实际行动本身相互结合。因此, 我国酒店管理主要重视的是感情管理法, 经济和教育管理法等。

而西方对于酒店的管理方式, 同我们中国有很多的不同。国外的酒店注重道德教化, 认为责任分解高于整体的效果。国外酒店的管理思想在20世纪时发展成为以企业为中心, 用明确的计划、控制、组织为内容, 同时, 以经济利益为主的西方各种管理学派和理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西方酒店可以大举侵入中国市场, 并且取得成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这正是国外酒店的管理体系在制度化, 程序化, 透明化的成功。相对而言, 国外酒店的管理方式多数采用的是制度管理法, 走动管理法。这同中国是大不相同的。

3 中外酒店服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对于酒店来说, 标准化可以说是基础, 个性化是趋势。同时, 标准化的服务,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则是标准化服务的核心内容。目前, 我们中国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处于劣势, 推销力不是特别强大;同时, 我们的员工自身缺乏纪律性, 经常会看到员工三五成群聊天嬉闹;同时, 酒店领导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意识浓厚, 员工散漫, 走形式主义, 许多改革只是走个过场, 基本上, 中国酒店的服务质量属于情绪化服务, 它的弊端就是服务质量波动大, 一致性差。只有规范化, 制度化, 科学化, 程序化的标准化管理才能克服中国传统的情绪服务。而标准化就是要用数据说话, 按中国传统的老话说就是依规矩才能成方圆。不仅要求制定服务程序, 服务标准, 奖惩规则与操作规范, 而且尽量使标准化能具体一点, 使其易于评判与考核, 员工按照标准行事, 才能真正达到管理方式的转变。但是, 就目前来说, 中国酒店行业还无法跳跃标准化而直接进入个性化的阶段。

而对于外国的一些酒店, 标准化的服务可以说不是什么时髦的方式了, 而且目前, 大部分国外的酒店已经推行了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服务相对于情绪化服务、标准化服务所具备的优点就是:更容易取得顾客的满意;可以同客户建立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且也容易促成很多额外的销售;使酒店顾客的忠诚度增加;加强顾客对酒店的依赖感。同时, 顾客参加酒店活动, 比如新产品开发的时候, 一线的员工更能表现出个性。但是, 个性化的服务还是有一些缺点的, 比如:每个员工服务的时间将会比标准化的服务时间更长;时间久了, 顾客可能会变得更加苛刻;成本相对于比较高;个性化蒙蔽了双眼之后, 有时候会很难正确得到顾客所需要的真正的信息;而且对于酒店的员工来说, 必须是受到良好的培训才能应付不同场合的顾客需求;更重要的是, 许多顾客并不一定总是需要个性化服务。

4 中外酒店竞争比较分析

中外酒店不单单是在经营、管理上会有一些差异, 在竞争方面, 中外酒店也是有所不同。中国有句话叫做“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因此, 对于酒店来说, 营造和培养一个市场氛围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当市场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 必然会有其他的对手进入竞争区。但是对于酒店与酒店之间的竞争, 无非就是硬件, 价格, 社会知名度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酒店建筑风格一流, 价格低廉, 社会知名度高以及公众形象好, 服务态度好。那么, 百分之九十五的游客会选择这个酒店。因此, 可以说各大酒店在这四个方面是做足了功夫。下面, 我们就中外酒店竞争进行一下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 中国的酒店行业的竞争主要是表现在价格竞争方面, 通过淡季降低价格, 旺季增加价格的方式来吸引顾客, 以此来赢得市场的份额。同时, 也会在淡季的时候推出一些特价房间, 团购等方式来吸引顾客。它的重点主要放在产品服务改造升级, 降低价格以及客源结构调整等方面。但是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方面的注重还是不够的。也就是说, 中国酒店竞争注重的是档次性而不是差异性。这就导致了大多数酒店模式基本相同, 没有特色。而且, 中国酒店的竞争主要靠的是价格和人际关系, 比的是谁的人缘好, 谁的社会知名度高, 谁的价格最低。这一点和西方酒店的竞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而西方酒店的竞争主要靠的是管理技术, 企业品牌和服务质量。主要重视的是提高自身酒店的创新技术, 营造出属于自己的酒店品牌, 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 以顾客为主要中心, 注重产品的差异性, 寻找独特的消费方式, 使自己的酒店在顾客心中定位, 以创新为主旨, 而不是一味地降低价格。因为西方酒店的竞争主要是网络化竞争, 集团化竞争。因此, 中国酒店和外国酒店的竞争体现在形式上面, 可以大致概括为个体化与集团化的竞争。

上一篇:病理心理下一篇:英语词汇学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