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政治文化

2024-10-05

校园政治文化(精选12篇)

校园政治文化 篇1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教育作用, 高校要做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依托其教育功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虽然它们包含的内容各有不同, 但是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校内建筑、文化设施、生活设施、教学科研等, 它们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物质文化不但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合理布局校园风光和校园景致等, 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含条文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 它们是校园办学现状的直接反映。制度文化是对学生强制执行和保障学生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 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 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 确保了大学生的思想言行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 从而实现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行为文化。高校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活动文化形成了校园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师生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有效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使其在校园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激发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四是精神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精神文化是对学校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体现了校内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信念, 使师生在校园生活、教学、学习中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学风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对大学的成才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通过打造优良的学风可以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自尊自律自强, 遵纪守法, 勇于承担责任, 有效促进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升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高校要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所需的杰出人才。具体的构建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国际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密切, 世界上大量的思想文化涌入了高校, 其中不仅有先进的思想文化, 还有西方消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们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不断向其他国家渗透本土文化和资本主义的政治观点, 妄图控制他国的思想文化。高校面对这种情况, 必须要认清形势, 大力清除校园文化中的不利因素,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吸收社会各界的先进文化思想, 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 大力发展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四大发明、孔孟思想等为人类思想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创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去伪存真的精神和和而不同、共同发展的理念, 它在世界文化中长久处于巅峰地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并对其不断创新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除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外, 更要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 并加强挖掘、整理、修订校史资料, 加强对学生校史校情的教育, 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校史馆内容, 使大学生深刻了解到学校所走过的发展历程, 这可以极大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 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品质和道德风范, 背负起学校和国家赋予的寄托, 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 对外开放, 汲取外来先进文化。高校一直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在教育中不仅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还需结合我国教育体制的特点, 积极引进西方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而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我国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高校只有积极汲取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 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加大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在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进去, 通过实践环境的建立来引导大学生用学习到的思政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 这样才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思维, 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此外, 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重视隐性教育的重大作用, 鼓励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时事政治, 以此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使命感, 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拼搏。

(四)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一是校园网络要多建设一些有关党、团的红色网站网页,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指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 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健康的网络道德观, 自觉摒弃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使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二是高校要建立一支网络监管队伍, 净化网络环境。高校还要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选拔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监管工作, 对于那些滥用网络资源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处罚, 从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实现了有效的约束。三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工作。教育软件的内容要严厉批判那些侵犯中国主权、侵害民族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阐明自己的立场, 鼓励学生积极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之, 高校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空间。

(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文化校园。和谐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载体, 全体师生为主体, 依据求实、创新、发展、繁荣的理念, 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娱乐活动而创造出的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浓厚文化底蕴的群体文化。和谐文化校园的构建要对校内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要广泛创设教育思想观念、培养目标、文化氛围等, 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价值观念传入了校园,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变化, 消极的价值观开始滋生蔓延, 因此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文化校园是一种理想状态, 它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文化校园的积极作用, 以此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并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教育作用, 它可以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依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琦.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2]毛德松.以校园文化为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 2011

[3]陈鑫.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 2012

[4]任晓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11

校园政治文化 篇2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得到改善。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步加强。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至关重要。

1.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强调形式,不能彰显精神文化内涵。有的高校把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和意义看成是建几栋漂亮的高楼,增添若干先进的硬件设施,津津乐道其数量、质量和外形。这种脱离了高校精神文化内涵,单纯的高校校园物质建设就失去了其文化建设的意义。

2.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时代特征不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理想观念多了些功利色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学历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缺乏爱心、责任心,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

3.校园文化活动重形式轻内涵。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用于企业,厂家的校园宣传,分散了大学生的思维。现在一些高校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为主,层次较低,不能起到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只是单纯的进行大学物质、环境建设,离开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使得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也使得校园自身的文化功能无法彰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深层次研究。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的研究仅仅集中传统文化、校园自身文化等的研究上,路径较窄与实践结合不够,方法上不够创新,既没有与时代精神的发展相结合,又缺乏系统性、创新型。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力度不够。高校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挥活动的引导性。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下面我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是创建宜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即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营造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各项建设始终都不能影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高校还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注重自我特色的体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国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各个物质设施和场景中。第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要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等,这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手段,快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创新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是培育特色的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掌握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本领和丰富知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共同奋斗,这对于确保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判断力。

其次,总结、整理和提炼高校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充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无论高校建校时间长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挖掘本校的自身特色,紧随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着眼于社会大局,传承和发挥学校传统与优势,发挥自身的潜力与特长,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及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上的个性体现。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构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平台。第一,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承者,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产。第二,转变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服务管理理念。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他们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三是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精神的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搭建广阔的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根据育人目标开展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首先着眼于积极举办学术科技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举办“电脑编程比赛”“物理建模大赛”“博客论坛”等,用这些符合科技发展潮流的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校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影响。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通过校园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应重视校园活动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强化育人成果。最后,通过校园活动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校园政治文化 篇3

关键词:校园体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事业一直受到政府的广大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国家对校园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当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德育为思想教育的直接方向;以智育为思想教育的核心基础;以体育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先决条件;以美育为思想教育的必须内涵。他们在思想教育上相辅相成,不可忽视任何一方的发展。而校园作为教育方,不断为社会培养人才,鼓励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前进方向,都是教育的完美体现,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体育文化对学生影响重大[1]。

一、校园体育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现代,新潮思想不断出现,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般吸收着不同的知识。在这其中,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观,为此,校园主张人性化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现代教育追求独立思想,主张从依附性转变为自主型,同时自主选择式教育,发挥个性特长,创建个性化创新校园。校园体育文化为思想教育创造了发展空间,培养学生遵守规章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丰富了校园生活,更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关爱集体,尊重集体,维护集体,这种集体主义精时刻在学生心中。校园教育中,学生普遍具有上进心,好奇心,和争强好胜心,而体育文化精神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在团队和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影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爱、奉献的高尚品格,提高集体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我行为与集体风气、个人与集体等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参与团队竞争,大大满足学生精神需求,锻炼学生意志力与精神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情操,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将体育文化中展现的体育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并且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奠定思想境界的基础,这些都是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2]。

二、校园文化有利于维护学生身体健康

在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发展道路中,校园体育文化一直得到很大的重视,然而,事实上,很多教育者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问题。在我国素质教育模式的培养下,仍然有很多学生坚持走高考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园度过,而在校时间的五分之四又都是在教室内度过,这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身体影响极大。可是家长和教育者们都只注重分数,往往没有给孩子过多的空余时间。多种原因下导致了学生疏于锻炼,身体素质跟不上,“肥胖儿童”“常病儿童”类似的现象越来越多,为此,校园需要加大力度宣传校园体育文化。

目前形势下,校园体育文化带有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色彩,也是从侧面表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培养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化教育基础。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使自身稳健发展,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是思想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教育体现

校园体育文化在一定的环境下,不同的体现出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上,包含了一定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价值观等内涵。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作为参与者体会到的思想不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表现等造成深刻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体育文化的思想性被有计划有目地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同时对自身的行为准则有初步的认知,进而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教育事业中,1+7>8中的1指的就是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健康和发展道路。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运动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知心、求知欲,启发着爱表现、喜欢交朋友,善解人意心灵美,乐于助人等思想。他的作用不是其他单一式教育可以替代的。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校园体育馆使用率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体育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同时高强度的教育导致学生体育文化活动减少,大多数表现为多人统一、形式单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在体育文化中,体育物质文化是一种外在标志,是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基础,营造体育氛围,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这些都是体育物质文化的体现。这种能够体育物质文化的形式直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陶冶情操,渲染性格。所以体育文化就目前而言,应该加大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3]。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新生

近几年,我国提出加大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这一重大任务。想要改进教育机制,必须要坚持几成优良传统,并加以创新改进,形成适合现代形式下的创新教育。因此,作为思想教育中的基础,校园体育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传统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发展,为思想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辟新的道路。

首先,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在不同个体、群体中,学生的所处环境对学生心理观念造成直接影响。改善校园体育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加强锻炼,逐渐形成体育生活方式,让体育文化成为生活一种,走近学生心里;其次,校园体育文化多样化,施行个性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放眼正确目标,加强身心素质,保证学习与生活中的健康;最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不再停留在娱乐、玩耍阶段,由兴趣爱好逐渐转变为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体育工作等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推动体育文化发展[4]。

良好的校园风气和体育精神,影响着学生的心里健康。在校园体育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拼搏精神、敢于迎接挑战精神等体育精神的体现,离不开体育制度文化的影响。一定的束缚力影响着学生遵章守纪,约束己与他人,互相竞争,以积极主动完善自我为目标前进着。

总之,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影响深远,在思想教育上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开朗、勇敢、活泼、果断、热情、坚持等这些美好品质,还是需要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创新,同时也是教育模式的改革,坚持个性化教学,建设创新型现代校园,为学生创造最好的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工作的实施。校园体育文化也影响着日常生活。教育者们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营造体育氛围,因材施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离不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完善体育制度文化,加强体育物质文化,提高体育精神文化,全面推行健身运动和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同时正确意识到体育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成娟,王晓虹,闫涛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J].科技信息,2013,(2):59-60.

[2]许淑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3,(4):179.

[3]李爱国,叶栋恒.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5,(15):159-160.

[4]吴莎.论高校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改革与开放,2015,(8):106-107.

作者简介:李丹(1983–),女,河北南宫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心理。

校园政治文化 篇4

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信念培育功能、心理疏导功能、情感陶冶功能、增进团结功能以及促进和谐的功能, 以物质态、精神态及制度态形式体现, 因其社会性、时代性、竞争性、人文性与教育性等特点迎合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极易渗透到青年学生思想之中, 为青年学生所接受, 是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有创意的文化形态。故本文欲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 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和思想政治在校园中的化育功能为出发点, 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1 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特征及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体育活动和体育实践过程中, 由人类所创造的, 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方面, 可以强健人的体魄, 影响人的思想,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

由于校园体育文化根植于社会之中,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所以校园体育文化必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各异, 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社会性特征。在体育活动中, 每一个个体又各不相同, 体现出个体性特征, 因此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特性。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竞赛。为了分出输赢, 就要通过比赛加以区分。一场比赛不仅仅是个体间的竞技, 更是各方面的协同配合的过程, 因此协作性和竞争性也就成了体育文化的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特征。校园体育文化亦然。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升华思想、陶冶情操、沟通交流、区分强弱等目的, 是体育文化人文性的体现。它跨越不同的意识形态, 是人类共有和共享的宝贵财富。体育文化又具有教育功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体育文化既篆刻着历史烙印, 又体现着时代特性。作为知识传授、人才培养摇篮的校园, 校园主体不仅能够很好的从传统体育文化产物中吸取精髓, 而且能将现代新型的物质与其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时代特性的新体育文化。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信念培育、心理疏导、情感陶冶、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功能。

2 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现状

体育文化内涵主要包括物质态、精神态、制度态三方面, 校园体育文化也是如此。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体现, 是体育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体育制度文化是指体育教学、娱乐, 竞赛活动中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规程、行动准则和文化体系。三者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体育文化广博的内涵。当前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的各类体育设施, 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外观性, 其次是实用性和感染性。调查显示, 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低, 体育健康宣传普遍存在不足, 这极大影响了体育物质文化作用的发挥。

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灵魂所在, 是其发挥育人作用的核心部分, 在长期的体育文化建设中积淀、提炼的精神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培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方的行为习惯, 主要体现在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三方面。良好的体育观念、精神、道德不但促进了竞争的公平性, 更是体现了学生整体良好的素质, 它彰显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化育功能。

体育制度文化包括体育制度和体育传统, 传统体育通常是指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长期传承下来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集体体育行为风尚。比如河南理工大学开展的早操早读工程, 理工杯球类比赛等已经成为学校的体育传统, 该项传统对提高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调查发现, 大多说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 这大大削弱了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议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越来越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重视, 实现这一功能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

3.1 加强思想认识, 科学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就要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引领体育文化建设。坚持德育为先, 保持体育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使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为避免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功利主义、经验主义、机会主义、重滔覆辙、不走弯路、不进误区, 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审视我们建设的本意, 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为目的, 重视体育文化的“化人”功能。

3.2 完善措施, 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发挥

(1) 要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到受教育着的素质。在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应重视量与质两个方面。不仅要按照国家关于高校体育课的师生比例的明确规定, 进行量上保证, 而且还有要通过多种渠道对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和素养培育,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不仅学术水平高, 更重要的道德风尚要好。 (2) 建设人性化的体育设施设备, 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可供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休闲的场地和设施设备;体育运动场馆和设施及器材的配备应该符合人体功能的特点, 借助流体力学、生物化学、纳米材料等高科技技术, 使体育设施及场地满足学生特殊生理发展阶段的特殊需要。 (3) 建立各种学校体育组织。如单项体育运动项目、俱乐部、体育代表队, 培养体育骨干和爱好者。通过开展体育科技学术讲座、体育沙龙、体育评论, 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活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真正的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 通过建立学生体育组织, 增强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当前, 河南理工大学“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体育口号为培养高质量大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 举办体育活动, 结合学生的特点, 举办各种体育比赛, 开展不同形式体育交流;也可以通过体育俱乐部开展联赛、友谊赛等体育活动;还可以举办体育节、开展命名性的活动, 如希望杯、理工杯等比赛。 (5) 抓好早操早读工作。早操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行为规范和体育行为习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管理机制, 上下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每日早操早读已成为河南理工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总之,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 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 应当保护和发扬, 使传统的力量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环境、学生的思想特点、教师的实际情况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所以校园体育文化还应放眼于长远, 要以学校的现实情况为着眼点, 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基础, 积极研究并大胆地借鉴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体育文化引领作用的成功方式和方法, 开拓创新, 做到与时俱进。校园体育文化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挖掘,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进而能帮助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 强化学生树立“和谐校园”理念, 实现文化化人, 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时代要求。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信念培育功能、增进团结功能、心理疏导功能、情感陶冶功能以及促进和谐的功能,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总结、剖析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提出新时期发挥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议, 旨在探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为实现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彭建国.注重方法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2) :27-28.

[2]高小平.高校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0.

[3]眭依凡.大学文化理性与文化育人之责[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2) :6-9.

[4]程太生, 张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2) :91-96.

[5]胡启良, 晏心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19 (5) :9-10.

[6]沈鹏超.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5 (3) :149-150.

[7]胡启良, 兰自力, 王云玲.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 :70-73.

校园政治文化 篇5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基于全人教育的视角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影响、互荣共生,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两者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德育教育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促进。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2]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教育的功能拓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高。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社会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民办高校发展比较迅速,已经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对于两者互动的研究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和关系等方面,而对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途径的研究缺少理性和系统的分析。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原则;第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机制;第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环境;第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队伍。因此,只有在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3]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目前高等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且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途径。

1.明确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原则教育部〔2004〕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必须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遵循必要的互动原则,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不同层次与维度上实施不同的标准,只有这样两者之间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加强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同步推进,没有出现边缘化的现象,明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原则,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2.完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科学健全的机制是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外在行为的一种约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机制,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优化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环境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是推动民办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其中优化两者互动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优化外部环境的保障互动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优化内部校园环境是提高互动发挥作用的有效机率。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广大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重视学校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人文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园,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队伍建设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和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的重要环节。因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所以学院在制定互动人才选拔方案时,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然后在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建立一支优秀的互动人才队伍。所以,加强有序的互动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重要保障。

校园政治文化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关系;互动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差别,但其开展的目的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者相互促进,互为支撑,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必须加强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開展。经研究发现,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两者具有明显的互动性。院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性研究有助于提升院校教育水平,构建和谐校园。

一、院校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分析

1.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沉淀而成的,主要体现在师生的精神风貌上,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行为和意识。校园文化基本表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的思想行为。校园广播、社团活动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能为师生营造一个具体、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载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加快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力度,还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创造更多的表现手段。

2.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意识。当前的学生基本上是在信息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受信息网络的影响严重,其思想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思想观念产生了严重偏差。为了有效降低腐朽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必须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形成了系统的行为指南和道德标准,并且已经深刻地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形成明确的标准。而校园文化就是以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为准则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因此,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思政教育意义,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深道德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渠道

校园文化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同时,思政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渠道。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了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正以系统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提高整个院校的精神面貌,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三、推动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建议

1.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其政策与方案不尽相同,应该根据不同校园的基本情况而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不论文化活动的形式多么复杂多样,其目的就是宣传党的先进思想理念,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确保学校在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2.加快互动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拥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保证思政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高效性。院校党组织是思想政治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互动的过程中,应该以院校党组织为核心,开展具体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方向,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并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因此,为了实现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一支包含教职员工、学生干部以及党员等优秀的思政队伍。

总之,院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教育目标。校园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而思政教育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增加了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保证了校园文化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蔡秀平.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文献综述[J].青年与社会,2014(12):176-177.

校园政治文化 篇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就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途径更加广泛。在潜移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导学生健康发展。学生生活在这样文化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校园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于无形中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方向。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指导。校园内的物质文化建筑等都尤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和精神传递,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例如:清华大学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北大校园内的“三·一八”烈士纪念碑、蔡元培像、李大钊像等,在无形之中向人们传递着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但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从教育内容看,校园文化重在塑造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政治等素质教育;从教育主体看,校园文化以全校师生为主,创造和享受自己的文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或学校领导,受教育者即学生主要属于教育客体;从教育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理论灌输为主,校园文化的教育方式比较灵活,主要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风、校园制度、宿舍文化等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影响师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客观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同化力、感染力,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强化,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校园物质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生态环境等硬件设施。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可以改善你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你心情舒畅,生活在充满温暖、友爱的氛围之中。例如各高校的“校训”体现的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像一面旗帜引导者一批又一批学子走上成才之路;再比如,静置于校园的历史名人塑像、纪念碑、名人手迹等,只要安置得合理就可以以这些人文景观使生活在其中的高校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爱国主义、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校园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优秀的宿舍文化,既能够彰显一所学校的优良学风学貌,同时也展示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寝室是家的象征,是学生倾诉和宣泄情绪、得到心灵慰藉的场所,这种驱动和激励像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宿舍中每个成员,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寝室无疑是学生们身心得以放松的精神寄托,更能提升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发展,会给广大学生带来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激励力。

但是,由于高校宿舍的成员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同的民族、地域在饮食、风俗习惯、交往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宿舍矛盾,影响宿舍成员间的正常交往以及和谐宿舍文化的构建。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互联网成为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学校通过学习、就业、心理咨询、网上论坛等形式,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它所承载、倡导的价值观和校园精神已渗透到校园环境及学校成员身上,赋予整个学校以独特的个性魅力。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外在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

但是,网络文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时,学生会受到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有少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不利于高校校园的校风建设。

三、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优秀、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师生始终受到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感染和激励,有利于构建优良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十分必要。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

和谐美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能催人奋进,对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审美情趣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注重校园建筑的规划和布局,打造校园品牌建筑。在校园规划与建筑布局上,不仅要增加校园建筑物,更要考虑学校建筑整体风格的和谐与美感,挖掘校园建筑的育人作用。校园建筑不仅要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具有代表性。例如:北大的“一塔湖图”已经成为北大的标志,湖是未名湖,塔是博雅塔;“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还有武大校门“国立武汉大学”这一题词。这些既体现了校园的美丽景观,也使其具有校园特色,代表着学校的一种氛围和历史厚重感。

(二)构建和谐的高校宿舍文化

近年来宿舍矛盾的案件越来越多,投毒案、抛尸案等等,使得宿舍文化环境也引起了关注,构建和谐的高校宿舍文化至关重要。

第一,要完善宿舍的各种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糟糕的宿舍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加重学生的烦躁情绪,这样更容易造成在宿舍内发泄情绪而导致舍友间矛盾的激化。完善的宿舍设施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休息、私人放松空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第二,规范宿舍文化制度。在现今社会环境发展和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行为也随着发生巨大变化,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等形成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制定宿舍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引导宿舍文化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第三,积极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一方面,开展宿舍活动可以增强宿舍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宿舍内部成员的凝聚力;此外,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还能增加不同地方、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在这种经常性的活动中能使学生们经常亲密接触,增进感情,有利于化解矛盾,还能丰富宿舍文化生活和学生的课外生活,缓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情感压力。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繁杂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高校在努力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的同时,还要切实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一,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站。例如,北京大学“红旗在线”、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党建之窗”、北京科技大学“红旗飘飘”、南开大学“觉悟网站”、南京大学“网上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等红色网站。这些网站作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使网络文化成为丰富学生知识的平台,并通过交流营造浓厚的网络学术交流氛围。第二,制定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规范,并提高技术监控手段。学校可以开设网络道德方面的课程,使大学生自觉远离网络污染,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墙”。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防止网络传黄、网络犯罪、网上消极思想的侵蚀,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提供网络制度保证。第三,开通网上交流平台。开通网络的舆论分享功能,随时随地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校园新鲜事、重要消息,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话题讨论中,积极发表意见,使校园网络成为一种为学生服务的“绿色通道”。

总之,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当前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着积极有益的影响,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达到“环境育人”目的。但是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长期、复杂和庞大的工程。要按照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把校园文化的上述功能,统一于优秀的校园文化创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效推动力。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影响。校园文化同时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物质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需要从校园物质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洪英.流行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3]王小玲.校园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伍思文.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校园政治文化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高校中, 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全新的任务、新的问题以及全新的形势, 对此, 必须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加以合理改变, 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及主要载体。

1. 培养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

校园精神是学校的精髓与灵魂, 也是高校的魅力所在。例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纯洁品质、浙江大学的“求实创新”和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高尚品质就体现了其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1]并以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校园文化和谐建设作为校园理念, 努力吸收差异化价值观念当中的进步、合理、科学成分, 并将这些思想教育内容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体系之中。[2]综合考量社会需求以及时代背景, 价值理念的实现必须与时俱进, 需要不断地完善并丰富当前的高校精神内涵, 让高校精神在应用过程中获得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可以通过教育与灌输得到传递, 让积极向上的高校价值观与公平、公正的大学精神得以传承。[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一些模范师生作为案例进行宣传教育,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价值观的过程中, 需要明确地认识到高校发展理念以及发展规划思路, 通过内在精神支持以及宏观调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传承大学精神, 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念等重要作用。

2. 建设内容丰富的社团文化

协会与社团是社会中一些兴趣相同、爱好一致的人群一同发起并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4]这样的组织并不像企业一样是以利润作为唯一标准, 也不像政府一样为维护社会秩序而存在。社团的特点在于以娱乐性为主, 以兴趣爱好作为向导, 开展相关娱乐活动。相比社会的社团而言, 高校的社团更加具备自发性与多面性, 在大学校园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学生的生活。所有社团依据建立初衷, 举办以相关活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如在大学当中, 最为主要的社团活动为社会公益型、学术科研型、文化娱乐型以及体育竞技类型:体育竞技类型往下可以分为花样滑冰社团、武术社团、跆拳道社团、羽毛球社团、足球篮球社团以及游泳社团等;文化娱乐类型主要有交际舞社团、吉他社团以及话剧社团等;学术科研型社团主要可以分为研究型与学习型社团, 例如英语社团、企业同盟社团以及数学建模社团等。社会公益型社团主要有红十字会社团以及青年志愿者社团等。社团的会长普遍需要由对专业技能或专业知识相对较为精通的学长担当, 有相关兴趣的教师加以辅导。高校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 在社团文化当中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 能够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效率,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管理意识以及服务意识, 从而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3. 建立寓教于乐的寝室文化

高校寝室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在寝室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以及文化意识, 例如思想意识、生活作风、审美情趣、道德规范以及行为规范等。[5]高校寝室的思想文化能够一定程度地体现这所高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普遍的精神风貌, 这也是校园文化当中的核心组成因素, 是高校除课堂以外的重要教育基地。良好的寝室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并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中健康成长。寝室文化中的思想教育作用能够从以下多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1) 寝室成员大都来自全国各个地方, 其性格习惯、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俗都有所不同, 正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在寝室当中, 每一位学生肯定都有一定的长处, 在某个方面都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 彼此影响, 使能力较弱的学生变得更加强大;使鲁莽的学生思维更加缜密;使自私的学生能够认识自己, 分析自己, 从而改变自己。

(2) 寝室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 各寝室之间的所有成员都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激励, 进而创造相互竞争的良好风气,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3) 当大学生受到挫折之后, 寝室是最佳的休息室与避风港。在大学期间,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将寝室当作家庭, 寝室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归属感。由此可见, 在寝室文化中,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与校园文化环境相结合, 在文化环境当中巩固校园精神, 使校园精神得到升华, 使校园真正地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4. 建设外松内紧的网络文化

网络是当代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 这一特点[6]在高校大学生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具备一定的高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以及全球资源共享性的特点;同时还能够给校园的文化建设带来许多便利, 能够吸收他人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 有效弘扬、宣传高校精神,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较大的利益处。

当前国外许多腐朽、负面的价值观不断地冲击着我国教育环境, 对许多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必要的净化, 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让学生学会合理、文明、科学上网。大学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高校在推进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中, 需要在杜绝网络负面影响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造性的交互操作方式, 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资源生产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优势, 提升高校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5. 总结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从大学精神的培养、丰富社团文化的建设、寝室文化的寓教于乐以及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 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引导作用, 创新校园文化;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互补互助, 使高校更加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 (2) .

[2]王文, 杨平, 刘进.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对美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 2002, (1) .

[3]梅萍, 林更茂.论当代公民道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探索, 2003, (2) .

[4]石亚军.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三种能力[J].高校理论战线, 2005, (6) .

[5]王军.校园文化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对策——兼谈校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J].江西教育科研, 1996, (3) .

校园政治文化 篇9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着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利益,而构成利益的主要部分就是价值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条件下,作用就是满足社会和人的各种发展需求,使社会和人在保证、动力和导向方面得到满足。而基于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是通过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而存在的一种属性。大学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就是在大学校园范围内,将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作为主体,在教学、学习、管理、教育、服务、生活等方面进行创造,从而逐渐形成一种精神和物质活动的方式、活动结果的总和。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精神境界、师生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学风与教风、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校园习惯和传统;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网络以及校园环境绿化、布局、美化等多种方面[1]。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属于一种社会亚文化,其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基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文化和教育二者之间历来就具有一定的互动作用,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不例外,大学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着一定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作用[2]。大学校园文化可以发展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其提供新的载体和渠道,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和改造大学校园文化,确保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当代重规范、轻素养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历史性产物。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德育工作贯彻于全过程,是大学通过灌输文化涵养,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基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智慧和道德、理性和感性进行和谐并进。大学通过营造严谨、宽松的学习环境,创建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来影响大学生,将校训、法制观念、主体观念、校风等充分的融入到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计划中去,彰显出大学生的个性,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3]。

2、熏陶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精神范畴。采取潜移默化的启迪方法,有效塑造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品质。同时,通过大学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可以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实现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同步,是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重要体现。道德情操、行为规范以及思想信念等,是需要在某种社会环境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老师和大学生长期生活的一种可感可知的、具体生动的社会环境,对他们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感的养成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4]。基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主要就是指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隐形的感染方式,将教育寓于情境之中,将德育教育以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将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广泛的蔓延和传播。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启迪和熏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的德育教育效果和质量,达到对大学生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塑造。

3、凝聚作用

教育属于一种可以形成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传播手段。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群体意识、集体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等,将个体充分的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道德自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一种具有群体共性和价值的校园文化、观念,将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放到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就是通过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先进的道德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广泛传播和灌输,同时经过大学生的自我转化、自我沉淀以及自我升华,最后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倾向和心理表征,促进德育教育成为个体精神发展的内在动力[5]。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某一特定群体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政治信仰,并且能够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通过对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凝聚和整合,使他们在精神和思想方面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信仰,最终逐渐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完善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校园文化精神力量;同时,还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海珍.论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1:125-128.

[2]查玉喜,史志远.高校校园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80-83.

[3]孟蕴华.试论如何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社科纵横,2010,07:171-173.

[4]杨帆.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72-173+179.

校园政治文化 篇10

一、正确认识校园文化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校园文化”没有统一认识,主要观点如下: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2.校园文化是一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活动,其目的和取向都是具体可见的实物或活动方式,在师生中传递,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教育氛围。3.校园文化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建筑设施、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的建设并通过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通常讲的“校园文化”里的“校园”已不是区域性概念,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校精神为特征,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校园文化主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教育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也包括组织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校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以及用于调整、规范和控制这些关系的体系,即制度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即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价值取向及理想追求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是文化的子系统,具有文化的特质,但又有别于文化:

1. 内容的多样性和主导性。

如上所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学校的性质和任务还决定校园文化内容具有主导性,即校园文化要坚持以科学的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养“四有”新人。

2. 形式的自觉性和人文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主体共同创造的,其操作和运行也要靠校园文化主体,而不受法律法规的强制;由于它属于文化的范畴,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的操作和运行一般不按自然规律行事,而是受社会规律或文化规律的制约,因此在形式上又具有人文性。

3. 稳定性和可塑性。

校园文化的稳定性指它是学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文化的历史积淀;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不仅要靠悠久历史和长期经验,还要求校园文化主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可见校园文化的可塑性。

4. 独立性和开放性。

校园文化有特定的创造主体、创造环境、创造方式、创造成果;同时,作为文化的子系统,它又不能脱离文化这个大环境独立存在,其生存与发展要具有开放性,面向整个文化大环境,吸取其它文化的发展经验和成果来促进自身发展。

二、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正确认识校园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更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于:1.它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传递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2.教育的主、客体可以通过校园文化互动,从而影响着每一个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 保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可靠保证,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由此,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

2. 导向功能:

即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校园文化是一个方向盘,它提倡什么,学生就会追求什么。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3. 凝聚功能:

由于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校园文化总是渗透着对共同理想、高尚情操等的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可以促进思想、感情、信念、情操等的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集体主义意识和对本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

4. 激励功能:

即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富有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激情、善于创新的特点,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条件、方式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校园文化主体依据校园文化的性质及发展规律,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园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校园文化进行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校园文化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其价值才能显现。3.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学校的特点要求坚持用科学、先进的文化来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求校园文化主体思想敏锐并且拥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精神境界。

鉴于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

1. 优化物质文化环境。

众所周知,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优化校园物质文化,使其呈现出一定的精神境界和氛围,以此达到育人作用。校园物质文化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统筹规划、建设内涵丰富、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物质环境;校园环境要具有人文性,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对校园物质文化有反作用。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要坚持思想文化方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要坚持校园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之中;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关系优化以形成稳定的校园价值体系和体现校园凝聚力的群体心态。

3. 健全制度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完善校园制度文化。首先,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组织机构,以对学校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最后,还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2]鲁宏飞、沈艳华等:《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3]于建波:“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载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

[4]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校园政治文化 篇11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职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直以来,基于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能力也相应的越来越高,我国高职院教育面临真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培养高综合素质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只有我国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适应国家乃至全球对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身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做也行,不做也没什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并没有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专业性不强,工作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中没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往往是想到哪、讲到哪,而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兴趣,学习起来往往是被动接受,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模糊,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二)学生心态出现问题

在高职院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由于没能及时的、良好的把握学生的心态,很容易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进入僵局,很多学生无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对个人思想素养、职业能力素养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是无用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认为只要掌握职业技能就可以了,纯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更是不必要的,加大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使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正常开展。

(三)外界环境影响过大,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基于校园文化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由于本身思想素质就不高,往往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高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都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播,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高职院校中,学生大多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并不是教师传输什么知识,他们就接受什么知识,他们大多已经形成了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即使是错误的也很难轻易改变,因此,高职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任由学生思想进入误区,并不加以引导的话,高职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成为空谈,不切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所应产生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

二、加强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搞好高职院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我国要是想搞好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准,力求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思想教育工作师资队伍,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放在首位,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平等对话,营造健康的、民主的、温馨的学习氛围,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职院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由于大多数进入高职院学习的学生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社会经历,很多学生都对自身缺乏自信心,很容易感到失落和自卑,对自身的评价往往过低,所以,高职院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把加强学生的自身建设放到首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已经存在思想误区的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引导学生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未来趋势的发展情况,众所周知,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形势下,我国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为我国培养出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都相对完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C].江苏省首届高校辅导员论坛文集,2006.

[2]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

校园政治文化 篇12

关键词:校园流行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校园是流行文化产生和聚集的场所,大学生群体以其感受的敏锐、思想的先锋、接受的迅捷、行为的前卫而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受众之一。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仅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校园流行文化健康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

关于流行文化的概念,学术界一直有不同意见。现实的流行文化是极其复杂、灵活、充满生命力、具有相当大自律性和自我参照性质,并不断发生变化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所研究的校园流行文化主要是指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对大学生所产生影响的流行文化。高校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

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这一主导的意识形态已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与涌入国门的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并且产生彼此对话的可能和竞争的局面。”[1]“调查发现,QQ、校内网、网游热、美剧、恶搞、动漫、‘韩流’、博客潮、拇指文化、“御宅”文化是目前大学校园的十大流行文化现象。”[2]校园流行文化多元化的取向和多种标准造成了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

2. 世俗化。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追求更多的是物质的需要,而非个人修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高尚性及精神价值已不再重要,更多的是其娱乐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调侃。网络是大学生接触流行文化的重要媒介,网络运营商为了获得高点击率从而摄取商业利益,其传播的所谓流行文化“生产和被接受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它对大众的迎合度,而这种迎合往往是以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3]这样势必导致世俗、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与流行。

3. 虚幻化。

在目前快节奏、就业难、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从而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明星身上或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里,在自我之外寻求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某种价值。“偶像崇拜”文化、“时尚消费”文化、“网络语言”的盛行正是这一心态的直接后果。大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极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去追求一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精神需要。

4. 娱乐化。

流行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比如,最近网络出现的“拜金女”、“凤姐”、“犀利哥”等网络名人成为大学生群体调侃的对象。当学生认为通过这种丑恶的姿态就可以迅速成名时,就会漠视高等教育的作用。再比如,网络语言“我爸叫李刚”、“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只是个传说”等在大学生中的风靡。对于这些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大学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当做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而这样的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对艰苦朴素、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等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优良传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1. 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文化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部分流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元素,其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让学生接触、了解、合理吸收某些流行文化十分必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最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构成了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校园流行文化时尚使得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传统的实惠、耐用、节俭等取向,而转向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这就助长了大学生追求名牌效应和高档化的攀比心理,错误把世俗的观念当做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

2. 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从学校环境方面来说,校园流行文化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以逃避人的社会责任和逃避单调乏味的学习,这就不利于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影响了高校校园的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流行语的出现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带来了挑战。由于校园流行语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与追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打破传统的死板、严肃的教学语言,能够适当的运用校园流行语以便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3. 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大学生可以从流行文化中及时得到各种知识、信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校园流行文化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大众传媒是文化的传播载体,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一直是流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广告、电影中所传递的流行语言、流行服饰时常成为青年们追求时尚的样板。近些年,网络的兴起促进了流行文化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在更广领域的传播。网络游戏、热门影视、流行音乐、明星偶像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普及率和关注度却不是很高。校园和教室里的名人名言和励志词语渐渐暗淡,商业广告、明星照片却光鲜进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活动简单模仿流行文化的运行方式,追求活动的轰动效应。以调侃、搞笑等娱乐活动为中心,远离主流文化,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直面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引导校园流行文化,也必须要主导校园流行文化发展的方向。因为高校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影响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航功能对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所以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加以抵制或笼统接受。“如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即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去进行教育,就会使思想道德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使科学文化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这时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就具有无产阶级的性质。因此,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确保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航向前进。”[4]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具有明确的政治性和特定的阶级性,它一定会对不同的文化进行选择和引导。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调动校园流行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也能批判和拒斥校园流行文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确保校园流行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对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实践,它通过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思维观念、意识形态来发挥其育人功能,引领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依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能有效地抵制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使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选择和发展。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完全可引导校园流行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袁潇,风笑天.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

[2]李江静,彭思雅.大学校园十大流行文化现象排行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08,(11).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水平测算下一篇:动态控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