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2024-10-15

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精选10篇)

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篇1

水稻栽培技术实施意见

稻谷是我市重要的口粮品种。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和口粮安全意义重大。为推动我市水稻高质高效生产,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确保稻谷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特提出以下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一、选用良种,区域布局

根据我市近年来的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筛选结果,适合我市种植的品种有川优6203、宜香优4245、宜香优2115、德优4727、荃9优801、扬优香占、海香优902、宜优1611等品种。为了创建区域品牌优势,提倡品种区域布局,一村一品,实行区域内统一用种,以便于稻谷统一收购、加工、上市。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1、适时播种,既有利于增长水稻营养生长时间,促进个体发育,也有利于使水稻抽穗结实避开秋绵雨灾害性气候危害,降低空枇粒。同时对实现早栽,缓和五月劳力季节打逗矛盾,也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市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我市水稻的适宜播期:人工移栽的湿润育秧、旱育秧在3月下旬一4月5日,其中中迟熟品种于3月25日-4月2日播种,早熟品种4月2日-4月5日播种为宜。机插育秧要满足苗龄25天左右栽插,推算具体播种时间,一般不超过5月上旬。

2、选择适宜方式育秧。我市现有育秧方式一般为人工栽插湿润秧田撒播覆膜育秧、旱育秧和营养土暗化催芽育秧或无纺布覆盖泥浆育秧或钵体育秧。根据我市实际,冬闲田水稻移栽早,苗龄短,可实行旱育秧。人工移栽的两季田育秧,可选用简便、稳当的湿润秧田撒播覆膜育秧方式。营养土暗化催芽育秧或无纺布覆盖泥浆育秧或钵体育秧,主要用于机插栽培和烂泥田抛秧栽培。

3、大力宣传推广秧苗商品化育秧。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撂荒田及农户提供商品秧,减少一家一户育秧环节,实现节本增效;同时有利于水稻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生产。

4、示范推广水稻直播。田面平整、水源方便的田块,可采用直播(无人机或人工撒播)方式。

三、规格移栽,确保质量

1、适期早栽。秧苗达到适宜秧龄时应及时移栽。一般冬水空闲田于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浅水移栽。两季田应在五月底前抢时栽插。

2、栽插规格和密度。(1)人工栽插:冬水田旱育小苗秧行距1尺,窝距0.6尺,亩栽1万窝以上,基本苗2—3万/亩(每窝栽2-3苗;两季田视移栽早迟,行距1尺,窝距0.5尺,亩栽1.2万窝左右,将基本苗控制在3-4万/亩(每窝栽3苗),其中,早栽可少,迟栽宜多。(2)机插:行距9寸,窝距5寸,每亩1.3万窝左右,每窝4-5苗,基本苗5-6.5万。(3)抛秧:烂泥田无法机插又缺乏劳动力的田块,可推广钵体育秧,人工抛秧,早栽早抛的田块,每亩抛足23盘;迟栽迟抛的田块,每亩抛26-30盘(每盘448窝,每窝2-3苗)。

3、提高栽插质量。在适期早undefined基础上,注意提高移栽质量。插秧要做到浅、匀、直、稳。浅:即浅插,能促进分蘖节位降低,早生快发;匀,是指行株距规格要均匀,每穴的苗数要匀,栽插的深浅要匀;直、稳是指要注意栽直,即栽得浅又要求栽稳,不漂秧。

四、科学管理争取苗壮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和水稻栽培的主攻方向,要注意通过重底早追施肥、管好田水、防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等措施。提倡科学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搭配使用;开展病虫综合防治,实行绿色防控,无人机防治,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1、重底早追,平衡施肥。根据我市施肥习惯和高产要求,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确保增粒多穗。一般亩用含氮40%的复合肥40公斤,硫酸锌500克,油枯25-50公斤,碳铵20公斤作底肥,栽后10天左右亩施尿素0—7.5公斤(冬闲田宜少,油菜、小麦田宜多)追肥,促进分蘖。为了预防后期贪青倒伏,分蘖肥应注意早施。

2、加强田水管理。浅水分蘖,中期搁田,湿润长穗,干湿壮籽。

搞好病虫草综合防治。根据植保情报及早进行综合防治。

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搬经镇湖村, 试验小区面积7 933.2 m2, 总共10个农户, 其土壤养分基本情况见表1。

1.2 供试肥料

全部为无机肥, 氮肥品种为尿素 (含N 46%) 、碳铵 (含N 17%) , 磷肥为普钙 (含P2O512%) , 钾肥 (含K2O 60%) 。

1.3 试验设计

每个农户均设无氮对照 (CK) 、专家方案 (习惯栽培) 、系统方案3个处理, 每个处理之间用沟埂分离, 大区示范不设重复, 10个农户36畈, 田畈南北向, 由南向北0~55 m为专家方案, 56~100 m为系统方案, 101~110 m为无氮对照 (CK) 。CK施磷肥937.51 kg/hm2, 钾肥225 kg/hm2;系统方案、专家方案及各处理施肥量具体分别见表2~4。

1.4 试验实施

于11月7日机条播镇麦9号105 kg/hm2, 11月19日施苗肥, 12月1日喷施除草剂53%苄嘧·异丙隆1.8 kg/hm2, 3月15日施拔节肥, 除施肥措施不同之外, 其他培管措施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5可知, 系统方案比专家方案无论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 小麦的单株分蘖数要多, 分别多8.30%、10.84%、10.12%。

(kg/hm2)

注:表中只统计了3个代表性地块的茎蘖动态。

2.2 对小麦产量结构及产量影响

由表6可知, 系统方案比专家方案 (习惯施肥) 成穗数增加13.33万穗/hm2, 增加2.58%;每穗粒数增加1.40粒, 增加5.09%;理论产量增加403.06 kg/hm2, 增产7.88%。

2.3 不同基础地力对小麦产量影响

由表7可知, 随着地力由高到低, 系统方案比专家方案增产幅度逐步增加, 分别为7.24%、7.45%、8.86%。

2.4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4可知, 系统方案比专家方案多施纯N 8.55 kg/hm2、P2O547.55 kg/hm2、K2O 64.95 kg/hm2, 以N 4.34元/kg、P2O51.5元/kg、K2O 3元/kg计算, 多支出303.28元/hm2。小麦以1.8元/kg计算, 可增收725.51元/hm2, 扣除多用的303.28元/hm2, 可增加纯收入422.23元/h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精确施氮技术可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 增加粒数, 增加效果较明显, 增产7.88%, 增值422.23元/hm2。随着地力由高到低变化, 增产幅度逐步增加。新技术的推广, 要以培育科技示范户为抓手, 看得见, 摸得着, 增效明显的技术, 农民易接受。

注:各处理理论产量以小麦籽粒千粒重以36 g计算。

注:所占比例是指10个农户中高、中、低基础地力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关立, 齐光荣, 薛鑫.豫北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4) :23-25.

[2]邱友凤.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1) :37-38.

[3]唐华树.江苏沿海地区小麦超高产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0 (21) :35.

[4]张会云, 冯国华, 陈荣振, 等.砂姜黑土强筋小麦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 (4) :19-22.

[5]田文仲, 张园, 余四平, 等.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 2014 (6) :29-31.

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篇3

摘要:为贯彻落实省、州粮食生产政策措施,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改良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根据雷山县中低产稻田生产实际,特制订雷山县2010年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雷山县;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33-1

1 目标

1.1规模

0.5万亩,安排3个乡(镇)实施,重点放在高寒边远、贫困的中低产田稻区。

1.2 单产

平均单产35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10%以上,并实施150亩以上连片示范,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50亩以上连片高产攻关,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

1.3 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80%以上。水稻旱育稀植和温室无土两段育秧覆盖率95%以上。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95%以上,移栽密度1.3~1.7万穴/亩。开沟引出冷、锈、毒,排除有毒有害物质。100% 实现初级配方施肥。100%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2 项目实施地点分配计划

全县中低产田改良安排示范0.5万亩,安排3个乡(镇)实施,各乡(镇)任务见附表(略)。

3 项目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措施

3.1 技术路线

根据雷山县中低产水稻田比例大、产量低的实际和多年实验示范中低产稻田改良增产增收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水稻生产综合均衡增产增收,拟推的技术路线:以推广杂交良种,保温育秧技术为核心,以开沟排除冷、锈、毒等有害物为手段,加强拉绳定距规范移栽,加大有机肥料投入和肥料元素平衡供给,强调水稻的增密、增钾、调氮,巧施穗肥,狠抓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努力提高整体目标单位面积产量。

3.2 主要措施

3.2.1 选用适宜良种 由于雷山县立体气候明显,水稻品种选择十分必要。中低海拔(950米以下稻区)选用生育期较长,产量高,抗性好的中迟熟品种(组合),并以超级稻为主推方向,如:宜香1979、宜香优2115、Y两优系列,Q优6号、科优21、国优6号等;中海拔(950~1050米)稻区选用中熟品种(组合),如:宜香优2115、宜香725、中优58等;高海拔地区(1050米以上)选用生育期125天以下的早熟品种(组合),如:中九优838、T优272、滇杂31、香早优2017等。

3.2.2 大力推广水稻保温育秧技术 为减轻农民劳动负担,培育标准壮秧,确保秧苗素质提高,项目区全面实施水稻旱育稀植和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在实施中重点搞好苗床培肥,稀播,严管,合理密植,重施底肥,施好分蘖肥和粒肥,加强病虫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加大沼渣培肥,沼液浸种等生态育秧和旱育保姆、旱育秧专用除草剂、无纺布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3.2.3开好围沟,排除冷、锈、毒物 冷烂锈田开好明围沟或暗排沟,将冷泉水、锈水、有毒物质等排除,提高稻田泥水温度,确保水稻根系下扎和扩散,扩大吸收面,促进水稻早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努力创造条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水平。有劳力,有条件的农户推广使用半旱式栽培技术。

3.2.4 狠抓肥料投入,合理搭配肥料元素 雷山县中低产田低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稻田远离村寨,交通不方便,有机肥投入少,形成瘦薄;二是冷、锈、毒水长期浸泡,耕层松软,有毒物质多,根系吸收不良,根黄根短,吸收面小,难以发棵,分蘖少。因此,要在开沟排冷锈毒的基础上,加大对有机肥料的投入力度(亩投腐熟有机肥500公斤以上),合理搭配氮、磷、钾和中微元素肥料,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发育。特别是冷锈田改良后应注意对锌肥,叶面微肥的使用,坚持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增钾调氮措施,注重蘖肥、粒肥的合理实施,做到前期轰得起,中期控得住,后期稳得起。

3.2.5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重点是水浆管理,分蘖前期浅水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晒田控苗,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有水护苞,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促进灌浆。

3.2.6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情报和田间观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大力推广杀虫灯,杀虫剂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3.2.7 强化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位 培训重点以冷、阴、烂、锈及其瘦落田改造方法为主攻目标,加强对品种布局,保温育秧,高产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集中县乡技术干部,行政人员开展骨干培训,技术骨干分阶段,应季时期进村入寨进行面上技术培训。培训要以理论讲课和实地操作相结合,观看光碟与现场指导相配套,要发放培训技术资料,做到人手一册,确保技术到位,实现增产丰收。

3.2.8 搞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中,要建立中低产田改造100亩以上连片示范,目标单产400公斤/亩以上,建立50亩以上的连产高产攻关,目标单产450公斤/亩以上,通过高产示范点,攻关点的技术经验,推广覆盖项目示范区域,确保整体项目高产高收。

3.2.9 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 在项目实施中,县乡两级要定期不定期下村进田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检查点上人员到位落实情况,技术培训情况,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应用到位情况,档案材料搜集整理情况等,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无土栽培微型生态园设计方案 篇4

一、理论基础、活动意义

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其定义:凡是用除天然土壤之外的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定植后不再用基质)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的栽培方式均可称为无土栽培。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硝酸盐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可触摸生物技术的时代脉搏,具有技术成熟、管理简单、适应性好、成功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可观察等特点,中学生易掌握,具有可行性。使他们在体验中加深对无土栽培技术的了解通过无土栽培实验,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和动手能力,体验生物学技术,并将此项技术带进千家万户。

二、探究实验小组的成立

通过前期宣传,决定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选多名同学,配合指导教师的工作,建立一个实验小组。充分利用我校校园天井的园艺基地,在此基础上布置开展无土栽培实验探究。

三、成员()

四、无土栽培微型生态园简介

1.建:利用校园的封闭天景空间,整体设计规划布局,设计规划图和模式图;购置无土栽培的设备、材料与种苗;整合提升已有的温控系统、喷淋系统、光照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布置相关知识站牌,制定实践操作规范,开展学生兴趣小组,师生共同动手布置。

2.配:搜集相关资料,统计已有的设备和资源,根据规划布局列出需要的设备、材料、种苗的清单,上报学校,由学校根据规定合理安排;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校本课程,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操作规范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分工分组,师生一同进行实验。

3.管:制定科学、详细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实验活动的应急反应措施,在校本课程中进行教育培训;建立实验室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实验活动中的情况,应便后续工作的安排;设定专人专管的责任人责任制,分配工作细则,做到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环节都有负责人;学生方面,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全程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4.用:根据植物生长周期特点制定微型大棚的种植计划,依据快熟期、中熟期、漫熟期对栽培植物特点,分批分次进行栽培、培育、收获。收获的蔬菜水果经专业结构检测后符合食用条件可以供给食堂,收获的花卉可以对校园景观进行布置。做到实验室长期不间断使用。

五、初期活动设想

在已有布置的基础上,初步添加3-4个中型无土栽培植物架,选取易生长、易培养的植物品种(生菜、香葱、小西红柿等)。力争在短期内取得理想效果,摸清无土栽培的实验规律,发现问题,集中解决,为后期整体规划生态园建设打下基础。

园艺天井现状

初期设想图

六、初期活动日程安排

经过我们研究小组的共同讨论,制定微型生态园的初期计划如下的“研究时间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 3月10日至25日

搜集无土栽培的相关资料(水培法)3月26至4月底

筹集资金及水培植物装置的购置安装、蔬菜种子选择及购买、营养液的配置 4月底至5月中旬

种子的萌发及挑选出培育苗、幼苗移植水培装置、幼苗的精心培育(修剪消毒等)5月底

展示研究成果,摄像展示宣传,资料汇总,整理实验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初期预算

黄瓜大棚栽培管理方案 篇5

第一部分:病害

1、苗期病害:

猝倒病——出苗5天后霜霉威/金雷多米尔/杀毒矾600倍连喷2次

2、叶部病害:

霜霉病——重要病害 高湿易发 整个生育期菌能发生

——预防:安泰生/品润/百泰600倍;治疗:瑞凡1500倍/双工福玛/霜霉威600倍 白粉病——乙嘧酚750倍/朵麦可1200倍/信生5000倍/灵动1500倍/好力克5000倍

在以上药剂中可加入好湿3000倍,提高防治效果。

角斑病——细菌性病害 发生普遍伤口侵染 农事昆虫传播

——净果精750倍或猛克菌或王铜600倍或春雷霉素500倍等

病毒病——发病前防治蚜虫粉虱 发病初期用药 防治策略“防病+营养调节”

——毒飞600倍或抗毒丰750倍或菌克毒克300倍+微补花力或微补硼力1000倍

3、蔓部病害:

蔓枯病 ——预防用阿米西达1500倍/百泰750倍

治疗用应得1500倍 伸蔓期重点防治 喷施藤蔓中下部位

疫病 ——瑞凡1500倍/双工福玛/霜霉威/霜疫力克/富朗500-800倍 病部缢缩死藤菌核病 —— 秀安或扑海因1000倍(发生较少)

4、根部病害:

枯萎病 ——整地/移栽时/发病前多菌灵/福、五氯硝基苯 拌土或灌根

——药剂灌根时 加微补促根液1000倍 促发根系 提高抗病能力

第二部分:虫害

1、蚜虫 ——吡虫啉(允美、一遍净、艾美乐)、刺克、强星、必喜3号等

2、烟粉虱 ——土壤处理:好年冬3-5㎏/亩撒施;灌根:阿克泰5000倍

——叶面喷雾:强星1500倍+好湿3000倍或万恒+万灵(将)或绿颖500倍

——注:防治烟粉虱方案可同时兼治“瓜蓟马”

3、潜叶蝇 ——75%潜克3500倍或50%潜克2000倍

4、地下虫 ——蝼蛄、蛴螬等,百事达或富锐 喷洒

三:营养方案(英国微补—国际植物营养专家)

1、苗期:微补果力800倍喷雾1-2次补充磷钙,促发根系、促进壮苗、确保全苗。

2、移栽缓苗期:微补冲施肥250克/亩浇施2次,促发根成活,提高成活率。

3、伸蔓期:5-8叶期喷施微补果力800倍+微补花力1500倍1次补充硼锌肥,促开花座果,减少畸形瓜和化瓜。

4、瓜果膨大期:每批瓜喷微补果力800倍1-2次补充磷钙肥,可促进膨大,改善瓜形状,减少畸形瓜提高产量。

5、壮果肥土壤追肥:使用微补冲施肥500克/亩+促根液250克/亩随水追施,具有吸收快、利用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也可选择住商牌、挪威牌等高档复合肥进行追施。

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篇6

黄皮西葫芦主要品种及有机型无土栽培技术

1 主要品种 ◎金光:引自以色列的黄皮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蔓粗壮,基本不生侧蔓,节间3 cm~4 cm,叶柄20 cm~25 cm,叶片厚大.定植后30天左右,第5节~6节(蔓长20 cm左右)开始出现第一雌花.果实棒状带楞,瓜条顺直,尖削度小.

作 者:张桂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童桥初中,262700 刊 名: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GREENHOUSE HORTICULTORE)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S6 关键词: 

无土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篇7

优质弱筋小麦在我国小麦市场上最为紧缺, 江苏省作为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带上的龙头, 在优质弱筋小麦生产上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和强劲的市场需求。据分析, 我国对优质弱筋小麦的需求量为200~300万t, 而江苏省具有发展优质弱筋小麦得天独厚的区域生态优势, 已建成33.33万~46.67万hm2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 如皋市是江苏弱筋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 从2003年开始引种弱筋小麦, 2009年种植面积达4.33万hm2。其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比例由2004年的13.2%提高到2008年的81.3%。如皋市弱筋小麦种植品种主要有宁麦9号、宁麦13、扬麦13和扬麦15等, 以扬麦13为主。但在弱筋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管理技术到位率低、农民不容易掌握、农业主管部门缺乏实时的区域小麦长势信息和科学决策等制约因素[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深入研究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与遥感信息的机理性关系, 构建基于遥感信息的弱筋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监测预测技术。同时, 将小麦遥感监测技术与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集成已有的弱筋小麦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体系, 建立基于遥感信息的弱筋小麦管理调控技术, 实现弱筋小麦调优栽培和企业订单生产, 同时也为弱筋小麦生产中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准确评估产量和品质灾损以及制订国家粮食政策的提供决策依据。因此, 提高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符合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 也满足加工企业对弱筋小麦优质产品的迫切需求[2,3]。

2 实施关键技术和主要内容

2.1 关键技术

(1) 基于遥感的弱筋小麦实时调控管理技术研究。基于小麦遥感监测技术, 集成已有的弱筋小麦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体系, 实现弱筋小麦调优栽培的信息化, 建立基于遥感信息和作物模型的弱筋小麦实时调控技术, 实现量—质协调的弱筋小麦调优栽培。

(2) 基于气象因子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技术。将气象因子发生规律预测模型与弱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变化影响预测模型项结合, 建立气象因子对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变化影响的预测系统, 模型系统可预测不同气象因子条件下 (包括灾害性天气) 的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

(3) 基于遥感和作物模型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监测预测技术研究。在调优栽培技术基础上, 深入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形成过程与遥感信息的机理性关系, 构建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监测模型, 并利用基于气象因子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模型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建立基于遥感信息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监测预测技术。

(4) 基于近红外网络 (NIR) 的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利用NIR分析技术, 系统研究弱筋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指标 (蛋白质、面筋、降落值) 等与NIR光谱特性的解释性关系, 建立主要品质指标的NIR光谱数据库, 优化建模方法, 构建基于NIR的小麦籽粒品质快速检测模型和技术。

2.2 主要建设内容

拟选定20个代表性长期定位观测点, GPS精确定位, 开展遥感观测, 获取不同品种、不同区域小麦生长信息;利用NIR分析技术, 系统研究覆盖县域的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分布特征;建立弱筋小麦产区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预测模型。在选定的长期定位观测点长江镇建设1个核心试验示范方, 作物模型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变化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建立千亩核心示范基地2个, 万亩示范方1个, 构建小麦长势监测与诊断系统并推广应用。

实施项目区内弱筋小麦生产面积达1万hm2。核心示范方主要分布在长江、搬经、如城、丁埝4个镇。

3 主要做法

3.1 加强行政推动, 夯实工作基础

项目于2009年10月底启动, 在项目牵头单位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组织和安排下,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项目实施技术依托单位, 联合丁堰镇、长江镇、如城镇和搬经镇4个试验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共同实施该课题。市农业委员会成立了以分管副主任为首的相关科室站配合的领导督查组, 负责项目的管理、指导与督查,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组, 领导组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技术指导组进村入户, 踏田指导。土肥站承担具体工作, 组成了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野外作业、室内分析、资料整理的工作班子。项目区镇农技站配合该项目的实施, 开展土壤、植株样品的采集和采样点的野外调查等工作;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 负责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成果图件的绘制[4]。

3.2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浓烈氛围

为提高农业遥感监测技术的知晓力, 提升其影响力, 课题组在示范与应用过程中, 通过报纸、网络、电视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课题组将项目实施的目的、技术要求等在报纸、网络上报道, 扩大信息化栽培技术的影响。自2009年起, 课题组在新华日报、江苏科技厅、人民网、如皋市委新闻网、如皋市科学技术局、南通政府门户网等网站进行了相关报道, 报道的内容涉及技术体系集成、项目立项、技术完善、技术措施应用、产业化、品质监测等多方面。

3.3 着重技术培训, 强化指导服务

据统计, 全市全年共举办市、镇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培训班8期, 培训技术骨干240人次, 累计培训农民8 600人次, 发放培训宣传材料9 000余份。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会、现场观摩等方式, 进行基于遥感和气象因子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预测及调优栽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采取试验、示范、推广同步, 宣传、培训、指导并举, 注重技术的科学性、广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经快速集成和精心示范, 推进该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通过建立生产基地, 在当地实现大面积辐射[5]。立项以来, 以农业生产信息资源为基础, 在如皋弱筋小麦生产区测试和示范了基于遥感和气象因子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预测及调优栽培技术。尤其以长江镇、搬经镇等县为示范基地, 通过县—镇—村的逐级培训模式, 开展了系统的示范应用, 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基于遥感和气象因子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预测及调优栽培技术应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示范应用与推广结果证明了系统的科学性、广适性和实用性。

3.4 产学研相结合, 提升综合效益

一是上市信息预测。南京农业大学运用遥感信息, 根据小麦生产区域分布和田间长势, 在小麦上市前进行产量和品质预测, 为农业生产的宏观决策及市场调控提供参考。二是吸引企业参与。在进行技术示范推广时, 还注意将服务向产后延伸, 充分利用前置的信息优势, 吸引企业到如皋市收购优质弱筋小麦,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2010年, 如皋市粮食购销公司、通州银河面粉厂和如皋市乐佳面粉厂等企业先后在全市开展收购业务, 并与部分乡镇签订产销协议, 仅如皋市粮食购销公司在2010年就收购优质弱筋小麦逾8万t。

4 主要成效

项目实施2年来, 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专家教授的精心指导下, 在农林局的正确领导下, 在项目镇农技站的大力支持下, 在项目区农民的积极参与下, 经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全面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任务。通过项目实施, 使如皋市的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1 构建基于遥感信息的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

在深入研究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与遥感信息的机理性关系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遥感的弱筋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监测预测技术。同时, 将小麦遥感监测技术与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集成已有的弱筋小麦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体系, 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遥感信息的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同时研究建立了基于遥感的弱筋小麦实时调控管理技术和基于气象因子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技术;构建了基于遥感和作物模型的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监测预测技术;建立了基于近红外网络 (NIR) 的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了弱筋小麦调优栽培综合技术模式1种;申报了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文章10篇, 其中SCI/EI论文2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个, 累计示范应用面积达到2万hm2;示范区弱筋小麦达标率提高了15%以上, 总体经济效益提高了10%以上, 培训了基层农业技术骨干500人次, 培训农民累计0.5万人次。

4.2 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弱筋小麦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在示范区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耕种、精确管理。以南通数字农业专家工作站为基础, 建立了农推部门—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 确保“调优方案到田、技术要领到人”。通过市建万亩核心示范区、镇建千亩示范片、村建百亩示范方, 引领和带动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

4.3 切实解决弱筋小麦生产实际问题

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调控途径不一致, 区域性籽粒品质不稳定, 给粮食和加工企业的收购、贮藏、加工、利用带来了较大困难, 增加了企业成本, 降低了种麦效益, 也限制了弱筋小麦的产业化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弱筋小麦生产仍然存在技术到位率低, 农民不容易掌握, 农业主管部门缺乏科学决策的实时生产信息等制约因素。特别是氮肥施用经常过量, 致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偏高, 品质指标不能达标, 降低了麦农的种植效益, 增加了企业收购的难度。因此, 提高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符合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 也满足加工企业对弱筋小麦优质产品的迫切需求。

利用基于遥感的弱筋小麦实时调控管理技术研究, 在恰当基施氮肥的基础上, 中后期通过遥感监测的实时生长信息 (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 和管理决策模型, 来动态调控中后期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拔节孕穗肥的用量调整等。并通过施肥处方图的形式发放给各级农业单位和农户, 进而使区域性弱筋小麦籽粒品质趋于一致并达标。后期通过品种预测专题图, 发放企业, 指导其分类收获, 同时提高了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4.4 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小麦生产运用现代化的卫星遥感技术指导大面积生产, 使施肥管理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进一步得到优化组合, 生产出的弱筋小麦品质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 优质优价, 应用前景十分看好。从2009年起, “基于遥感的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成果在如皋市进行了示范应用, 全年累计示范推广1万hm2, 辐射面积达到3万hm2。目前, 此项成果已成为示范地区弱筋小麦生产的主要高新支持生产技术。

2010年示范区小麦平均产量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690, 增加总产1.38万t, 按项目区2010年小麦平均售价 (1.93元) 计, 示范区1万hm2小麦获得了优质加价, 加价金额0.1元/kg。因此, 示范区的小麦增产增值2 898万元。

该技术简单实用, 以设计栽培明白纸和专题图的形式对弱筋小麦生产区农技人员、农户和企业提供服务, 操作性强, 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的水平, 促进了企业增收, 加快了农业信息化的步伐。

5 组织管理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组织管理经验

一是实施顶层设计, 分工明确, 团结协作, 各司其责;二是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 研讨交流, 对项目的创新、技术的凝练把握充分, 使课题研究按计划、稳步地向前进行;三是面向弱筋小麦生产实际问题, 注重技术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强化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四是积极探索和建立技术推广应用的高效模式, 建立了农推部门—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生产销售模式。

5.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 构建完善的小麦信息化栽培技术的的基础资料数据库, 提高技术应用的轻简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小麦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产品的熟度, 提高技术应用的到位率;三是继续创新技术应用推广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赵鹏海, 黄国强.试述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因素[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17) :138.

[2]曹翀.关于灵台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3) :99-101.

[3]马学涛, 王帅.扎实开展高产攻关实现小麦高产高效[J].现代化农业, 2010 (6) :14-15.

[4]张建成, 杜瑞霞, 卫志刚, 等.春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3) :21-24.

小黄瓜无土栽培技术 篇8

将种子在25-30℃的温水中浸泡8-10小时,再用2%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应在播种前的第6-7天开始进行,可选用温室、温缸、电灯泡等催芽方法。发芽后播种于直径10cm的育苗钵或50孔穴盘内。播种后盖上塑料薄膜,并将温度降到18-20℃,防止幼苗徒长。苗期植株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太密,以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用50孔穴盘进行育苗,每盘播种25株为宜,用营养钵育苗效果更好,生长至3-4片真叶以后即可定植。

2 定植及栽培管理

2.1 定植

基质可用草炭45%、蛭石45%、珍珠岩10%。另外,每吨加500g多菌灵、500g甲醛,混拌均匀消毒,用塑料薄膜封闭闷7-10天,再晾晒10-15天备用。定植深度以子叶离畦面5cm为好,行距80-90cm,株距50cm。

2.2 肥水管理

定植后3天内不要浇水,蹲苗促进根系生长。营养液的配置要先把含钙的肥料与其他肥料分别溶解成母液,再分别取母液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为防止在高浓度下钙肥与其他肥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影响肥效和堵塞管道,供液时要精心控制,少量多次,勤浇灌,应保持基质湿润而又不渍水或过干。早春应以每隔1-2天供液0.2-0.3L/株的供液量。

2.3 温度管理

棚室温度超过25℃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可采用遮阳网,同时注意及时补水。保持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6℃左右。

2.4 植株调整

有4-6片叶时进行吊蔓,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选择主蔓结瓜或主侧蔓均结瓜。从第6节开始留瓜,1-5节位的侧枝和花要及时摘除,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蔓,有利于果实的良好发育和植株的生长;同时应打掉基部过多的叶片及衰老的黄叶,以加强通风透光,阴止病害发生。

2.5 病虫害防治

低温条件下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疫病等,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清除枯枝烂叶,及时打除受冻枝叶,减少病菌来源,做到及早防治、科学防治。白粉病采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5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采用40%施佳乐悬浮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疫病采用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菌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8%金雷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3 适时采收

果树栽培技术 篇9

修好树盘。新栽小树必须留出树行,修好树盘,以免耕作时碰伤树干。如有碰伤,应立即用接蜡涂抹伤口。

早定干。定植后根据品种特性及时定干,保持果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剪口要及时涂抹接蜡,以防止水分蒸发,促进果树缓苗和萌芽。

检查成活率及补栽。苗木栽后,由于某些原因往往不能全部成活。因此,需经常检查并及时补栽。

合理间作。新建的果园,一般第一年留1平方米左右树盘,行间不种植高秆或攀缘作物,以防幼树生长过旺造成越冬困难。

加强肥水管理和中耕除草。由于定植当年根系不发达、吸收力弱,应多次根外追施0.3%尿素。6月左右施稀薄人粪尿或每株施25克硝酸铵,施后结合浇水。8月份喷施0.2%磷酸二氢钾。秋季追施基肥每株30-50公斤。整个生长季节防水2-3次,并浇防冻水。

防治病虫。主要有金龟子、蚜虫、红蜘蛛、穿孔病、早期落叶病等,应及时防治。

旺树摘心。除秋季控制肥水外,对长势过旺的树,在9月份摘心,促使枝条健壮,否则,越冬会遭冻害。●梨树的定植技术

一、定植前准备。梨苗定植前平整土地,若有条件,则可以进行全园深翻后再整地,整地结束,根据生产方案先确定株行距。一般来说,梨树栽植株距为2-4米,行距为4-5米,每亩需苗33-83株,但如果要在行间套种其他作物则可将行距拉大为6-7米。此外,为获得早期丰产并实现高效栽培的目的,前期生产可进行矮化密植,矮化密植常用的行株距为1.5米×1米、2米×1.5米或3米×2米等。行株距确定后要作标记,并依此开挖定植穴或定植沟,定植穴的大小为80立方厘米(即长、宽、深各为80厘米),定植沟的大小为80厘米深、80厘米宽。挖定植穴或定植沟有利于梨苗根系的生长。

二、定植时间。梨苗的定植时间分为秋植和春植,华东及以南地区以11月中下旬秋植较好,这样在来年春季萌芽前,根部已先愈合好并发出新根,缓苗时间短,苗木生长快。而在北方,由于冬季温度过低,土壤深度冻结,不利于苗木成活,所以一般采用春植。总体而言,梨树苗发根力较强,定植成活率较高。

三、定植方法。梨苗定植时,应先将基肥拌上一部分土壤填入定植穴或定植沟中,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施基肥前,在定植穴或定植沟的最底层填放一些稻草、秸秆等材料以增加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基肥填入后,再在定植穴或定植沟中填土至接近地表处,最后将梨苗放入穴中覆土,注意苗的根部要舒展开,且不能与肥料直接接触,否则容易导致烧苗现象,覆土到一定高度时轻提苗木,使土壤小颗粒漏入根部的间隙与根系充分接触,踏实后充分灌水,灌水后再覆一层土以保墒。

四、授粉树的配置。大多数梨品种自花授粉坐果率低或不能结实,故一般需要配置授粉品种树,授粉品种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即花粉量较多,花期与主栽品种基本一致或早1-2天,并能与主栽品种相互授粉且亲和力强,同时授粉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应内外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配置授粉品种树时,作为授粉树的梨品种不宜过多,否则管理不方便,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梨园可适当配置几个授粉品种,以满足梨园内早熟、中熟、晚熟各类品种的授粉需要,以确保各品种均能获得优质丰产。一般情况下,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配置比例为1:1至1:4。配置时既可采取行间配置的方法,亦可采取行内适当配置的方法 ●苹果树栽植应把握好三个环节westqy.com 栽植苹果树要想达到成活率高,当年生长量大,园貌整齐,除了选择优质种苗外,栽植技术也很关键。长期以来,在栽植时间、栽植坑大小、定植深度、定干高度等具体技术实施上说法不一,实际效果差异较大,根据多年来的实际栽植情况,结合生产实践,对苹果树栽植环节中的技术应用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把握好时间环节:栽植苹果树,时节选择十分重要,一定要选择在春、秋两个季节,因为春、秋季是苹果树苗定植的最佳时节,春季应在树苗萌芽前栽植,大约在农历3—4月之间;秋季应在树苗落叶后栽植,大约在农历9—10月之间。

二、把握好前期准备工作环节:主要有三点:

【一】是定点挖穴,根据定植计划和规划设计要求定点挖穴。挖穴时表、心土要分别放置。如果进行深翻改良或耕作,定植穴可小些,否则穴径不小于1.0米,穴深不小于0.8米,而且采用客土更为理想。春季定植者,最好于秋季挖穴,施肥回填,后灌冬水待用。

【二】是苗木准备,按栽植要求,首先核对苗木品种是否混杂;其次检查苗木质量是否达到壮苗标准和整齐一致。第三,进行根系整理、修剪、掘苗时将所有苗木断根处剪去1厘米,露出新茬,有利于发根。第四,根据苗木失水状况,栽前将苗木根系浸泡12—24小时;有条件的还可在水中加入促进生根的植物生长素。如吲哚丁酸、萘乙酸、ABT生根粉或丰收素等。

【三】是栽植要点:

(1)挖大穴:直径1.0—1.5米,深0.8—1.0米。

(2)深挖浅栽:栽植深度为20—30厘米,使苗木的根茎部与地面大致水平为准。

(3)施足底肥:株施有机肥25—50公斤,磷肥1公斤,与熟土拌匀后填入穴内。

(4)熟土栽植:栽植用土全为熟土,栽后生土撒开,生荒地可考虑用客土。

(5)激素处理:用吲哚丁酸、ABT生根粉或丰收素浸根、沾根或植后灌根。

(6)重复灌水:栽后即灌水,待水下渗后扶苗,锄松树盘,一周后重复灌水一次并锄松树盘。

(7)树盘覆盖:树盘覆盖地膜或覆砂,既保墒又提高地温。

三、要把握好管理环节:

【一】是定干栽后即需按整形要求进行定干,定干后要及时将剪口用接蜡或调和漆封闭。

【二】是检查成活率及补栽春季萌芽、展叶后,应及时进行成活率检查,对枯死树苗及时除去,并进行补植,加强管理,使园内苗木整齐化一。

【三】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当苗木新梢长至20厘米左右时,可追施化肥,但切记要开沟施在根系部位以外,以防“烧苗”。株施尿素0.1公斤,施后立即灌水。入夏后遇天旱墒情差时亦应及时灌水。

【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应警惕5月份金龟子为害嫩芽和幼叶,10月份大绿浮尘子上树产卵,这是开发荒地建园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必须不失时机地加以消灭。

【五】是幼树安全越冬管理前促后控,使苗木及时停长,枝条饱满,越冬准备充足;防止大绿浮尘子为害造成伤口;尤其是幼树越冬伤亡严重的地区,要进行埋土越冬或用纸带、塑料薄膜缠好苗木枝干,用秸秆围缚树干,均不失为很好的措施。

●杏树建园

杏树是喜光、耐旱、怕涝。伯霜的果树,因此要选择向阳和高燥处建园,不可在阴坡、涝洼地及冷空气易下沉的山谷地建园。

杏树是长寿果树,一般一二百年大树还丰产,规划的株行距要大些。但考虑到早期丰产的需要可在建园时设置临时株,随着树龄的增大逐渐间伐或移植。永久行的株行距可按4mx6m设计,临时加密园为2mx3m,到10年生左右要及时处理临时株。规划时还要考虑土壤和肥水情况,如果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株行距要加大1m左右。反之,如土质瘠簿并干旱,株行距可减少0.5m左右。

定植时要挖深宽各1m的定植沟或长宽深各1m的定植穴,沟底加入厩肥(每株30kg一5Okg),回填表土后将苗定植在中间,常规苗接口与地面一平,三当苗原地表处与地面一平,踏实,灌足水,扣一块地膜保水。在60cm处定干,套上一个地膜筒,至展叶后摘除。

定植时要特别注意配备授粉树,一般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4:1或5:1。

杏树极其喜阳光,国外常采用主干上两主无侧枝的树形,或者主干上4主无侧的树形,我国通常采用自然圆头型或疏散分层形,少数地区采用自然组锤形。总之主枝不要多,层间要大,阳光能进入内堂,小核组多,大枝组少,即能丰产。●桃树种植技术

一苗木培育

桃树通常采用嫁接法繁殖。嫁接常用的砧木,在我国南方及西部地区多用实生毛桃;北方则多用山桃;也有少数采用杏、李、扁桃作砧木的。近年来为了矮化密植的需要,开始以毛樱桃、榆叶梅等作砧木,矮化效果虽较明显,但各地表现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好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水通畅的地块建立桃园。

桃的砧木生长旺,多在春季播种,秋季嫁接,二年出圃。砧木种子播种前要经过80指山桃和毛桃)。

桃树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嫁接。春季可用枝接或芽接,秋季主要用芽接。如砧木粗度合适,提前在6月间芽接,接后剪砧能很快萌发,当年便可成苗出圃。接芽要选结果枝中部的复芽,勿用单花芽。秋季芽接未成活的次春再用枝接法进行补接。二栽植

最好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水通畅的地块建立桃园。桃树的栽植密度,因砧木种类、品种特性、地势、气候、土壤、整形及管理方式等因素而定。一般平地可按3×5米的株行距定植。但近年才有逐渐缩小栽植距离的趋势,尤其是利用矮化砧栽植距离可适当缩小,以达到早产早丰的目的。目前认为比较适宜的定植密度是2.5米(Y。总之,何种密度最为有利,还有待各方面试验研究。桃树属于自花授粉果树,只有少数雌能花品种和自花结实率低的品种需要配置授粉树,例如大久保、桔早生、庆丰、燕红、撒花江蟠桃等均可选作授粉品种。授粉品种应与主栽品种花期相近。

花椒栽培技术 篇10

花椒树全身是宝。它的种仁含油量达25%-30%,椒油可食用亦可供工业用;果实辛辣芳香,堪称调味佳品;树皮是中药,有驱寒散热、消食和化痰止咳功效,并有治痢疾、止牙痛、灭毒菌功能;叶子掺入库存粮食中可驱害虫。现在一些农户只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经济效益不明显,如能园地制宜、连片种植并形成规模化经营,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1.精培圃地。圃地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为宜。每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如猪羊牛厩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40公斤。基肥施足后勤翻晒垡,数日后耙碎耥平,去除杂物杂草。

2.种子处理。花椒树种子皮壳坚硬,且富含油脂,防水防腐能力极强,壳内种仁难以吸水萌发。处理的办法有三:一是用1%洗衣粉溶液浸泡4小时,让种子皮壳脱油,清水洗净后,再用草木灰拌种后播种;二是把种子放入加有草木灰的温水中,掺沙搓擦,直到种子皮壳发灰色无光泽脱脂后下种;三是在有耕牛条件下;冬前就将种子与鲜牛粪拌和堆积在一起腐蚀,来春将牛粪打碎,连同牛粪一起下种;这样处理出苗多、出苗齐、出苗壮。

3.播种育苗。播种可采取撒播、条播两种方式。撒播,每667平方米用种6公斤左右,种子撒后用木耙稍微耥平即可。条播时,按行距1米、株距0.4米落种。无论是撒播还是条播,都必须挖好撑灌沟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落种后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设法灌水,以确保早出苗。

4.田间管理。种花椒树与种其他作物一样,都必须认真对待,一经落种即做到一种就管。花椒树苗田间管理,通常是去除杂草、防病治虫和施肥。

5.移栽造林。花椒树移栽,冬春皆可。连片种植的田块,移栽前1个月必须按行距2.5米、株距2米的规格打好穴。穴的规格为30厘米×30厘米×30厘米。无论是冬天移栽还是春天移栽,移栽时都必须灌足水,四面压实。

花椒树一般3~5年结果,10~20年为盛果期。造林后至结果前,在林间种植花生及蔬菜类作物,可获得较好效益,做到结果获大利,未果也有利。

花椒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很广的香料、油料树种。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收益大、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花椒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果皮富含芳香油,椒油有涩味,种子含油量25—30%。果皮、种子可入药,发展花椒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花椒是落叶灌木,高3—5米,果、枝、叶、干均有香味,花椒性喜温,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花椒对土壤适应性强,尤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山地钙质土上生长更好,花椒喜光性强,在荫蔽下生长,结实较差,萌芽力强,耐强度修剪,隐芽寿命长。

花椒生长快,结果早,一年生苗可高达1米,栽后2年即开花挂果,3年大量结果,延期15—20年,寿命30—40年,衰老后可以萌芽更新。

一、选址条件及栽植要求

花椒林地应选山坡下部的阳坡或半阳坡,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好,也可四旁零星栽植。在山顶或地势低洼易涝之处和重粘土不宜栽植,造林前要细致整地,山坡上实行等高线带状整地,带宽1米,带间距2米,每隔5米修一条截水堰,以防冲刷。

花椒植苗造林,以冬春栽植较好,冬栽在“立冬”前后,春栽宜在椒苗芽苞萌动时,穴内先填湿土,有条件时应浇水。花椒要求在移栽时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重施基肥,肥土填窝,切忌捶打。花椒成片造林行距2米,株距1.5米,窝深、长、宽均0.5米,每亩222株。此外,在苗圃、果园、机关、学校、公园周围用花椒栽成生篱,可防止牲畜为害,美化环境,又获得收益。

造林当年应除草松土二次,天旱时,及时灌水。也可间种豆类,绿肥作物,结合间种作物抚育幼林,花椒结实后,每年要松土、除草、施肥、防止病虫害。

二、整形修剪

整形是获得花椒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合理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枝条健壮,配合合理,光照足,通风好,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增延树龄,花椒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强,壮枝座果好,由于分枝多,养分过于分散,果枝生长细弱,结果能力相应减弱,果穗变得小而轻;分枝过多,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致使小枝枯死。只有通过修剪来解决生长发育与营养条件之间的矛盾,达到连年丰产的目的。

1、修剪时间:采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均可,以采椒季节最好。

2、树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丛状形、圆头形三种。自然开心形培养方法:定植后定于30厘米处留一侧枝,4—5年完成整形,最后去掉中心枝开膛即可,丛状形培养方法是栽后截干,从根颈部抽出较多枝长或一穴栽枝2—3株,全部成活后自然生长而成。圆头形即有明显主干,主干上自然分布较多的主枝,小枝较密集的树形。

3、修剪方法:花椒对修剪有良好的反应,按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相应的修剪方法。

幼龄树 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后第一年距地面要求高度剪截,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50厘米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主枝5—7个进行短截,其余枝条不行短截,疏除密挤枝、竞争枝、细弱枝、病虫枝、长放强壮枝。

结果树 疏除多余大枝,冠内枝条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老年枝 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养小,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壮头,以恢复树势。

主要病虫害防治

1、蚜虫:危害嫩梢,幼芽、花等,用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杀。

2、花椒天牛:危害枝干,采用剪除虫害枝梢,铁丝钩杀幼虫或将杀虫农药注入树干的虫口处。

3、黄凤蝶:幼虫食嫩叶,用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

4、黑金龟子:200倍40%乐果乳剂浇根。

5、金花虫:敌百虫500—600倍液喷杀成

花椒丰产栽培技术

栽植 可植苗造林也可直播造林。在春、冬两季植苗比较好,春季在花椒芽苞开始萌动时进行,冬季在立冬前后进行。为防止冻害,可截干栽植,然后用土把树干埋起来,第二年春季解冻后扒去土即可。直播主要在初秋,随采籽随播种。事先选好地,挖直径70厘米、深50—60厘米的坑,回土整平,待秋季播种,每穴种8—10粒种子,覆土1厘米厚,第二年春可出苗。在夏季连阴雨天间苗,同时补栽,间苗时每穴留1株壮苗。植苗、直播造林的林地都应选在山坡下部的阳坡、半阳坡,土壤以沙壤土为最好。

土肥水管理 花椒栽下后,当年要松土、除草2—3次,干旱时要及时灌水。花椒根系浅,杂草与树争肥严重,有“花椒不除草,当年就枯老”之说,结果后,更应及时进行土肥水管理。在缺乏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区,做好施肥工作是花椒高产稳产的关键。农家肥以猪粪为最好,10—15年生的树采收后要环状沟施农家肥,每株施2s公斤左右。另外,花椒与豆类、绿肥作物间作,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收入。

保花保果措施 花椒一般在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现蕾,5月上旬盛开,5月中旬开始凋谢。若在这期间管理跟不上,会发生大量的落花落果现象。可以采用下列措施保花保果:①盛花期叶面喷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②盛花期、中花期喷0.3%磷酸二氧钾加0.5%

尿素水溶液;③落花后每隔10天喷0.3%磷酸二氢钾加0.7%尿素水溶液。

合理修剪 花椒是喜光树种,发枝力很强,容易造成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合理修剪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果实采收后到翌年春发芽前都可进行修剪,幼树和盛果树宜在秋季,弱树和老树宜在春季。

修剪花椒树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修剪方法:①幼龄树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后第一年按要求高度剪截,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50厘米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5—7个主枝进行短截。②结果树应逐步疏除多余大枝,对冠内枝条的修剪以疏为主。③老龄树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

九叶青花椒栽培技术

九叶青花椒属芸香科植物,是用途广泛的香料、油料树种。通过近几年在四川大英县示范推广,证明了该花椒树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挂果早、栽培管理简便等特点。

一、本品优点

1.用途广泛。该品种优于同类品种并早于40天抢占鲜椒市场,具有品位高、口味好、香味浓的特点。大力栽植九叶青花椒,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调味品,也可为医药化工行业提供优质原料。

2.效益明显。据测定,九叶青花椒每667平方米地栽植120~160株,单株产量3千克~8千克,最高可达10千克;平均每667平方米产1100千克。按保守数据计算,每667平方米植130株,单株鲜椒产量6千克,照当前市场价格算,每667平方米产值达3120元,扣除种植成本约650元,每667平方米纯收入2470元以上。

3.栽种简便。九叶青花椒根系发达,抗旱耐瘠薄,且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易管理。

二、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九叶青花椒既可春播亦可秋播。春播安排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土壤封冻前进行。育苗地应施足底肥,翻挖后打细整平,浇透水。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然后按行距20~25厘米规格播种。每67平方米地播种量0.5千克~1.2千克。播后盖0.5厘米厚的细泥土,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苗高5~6厘米时间苗,株距12~16厘米。做好施肥提苗、灌水、中耕除草等工作。

2.抢时移栽。①移栽时间。春季选在2月中旬至3月20日;秋季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宜。以秋季栽植最为适宜。②合理密植。第一,净作地:土层厚、肥力强的地块,栽植株行距为2米×

3米,每667平方米种植110株;瘦薄地,则按2米见方的规格栽植,每667平方米植166株。第二,间作地:根据间作植物长势情况,每667平方米植60~80株。③挖坑定植。坑要挖得深而宽,坑口宽60~70厘米,坑深25~30厘米。坑里施足腐熟堆渣肥,回盖本土泥。然后放下树苗,做到苗正根直,用细土填实,最后灌足定根水。

3.合理追肥。追肥每年2次。第1次在萌芽期,第2次在采果后进行。施肥可采用窝施、环状沟施,窝子或环沟应打在树冠外围滴水处;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搭配适量的测土配方肥,配方肥用量视树龄大小,每株施用0.25千克~0.5千克,施肥后及时覆土。

另外,在生长期应抓好病虫防治,中耕除草,合理整形修剪等,雨季还应加强理沟排水。

九叶青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九叶青花椒系芸香料科花椒属的半落小乔木,喜温、怕涝,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收益大、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1年生苗可达1米以上,1-2年可开花结果,3-4年进入盛产期,并可延续到15年以上,生长寿命可达30年以上。是退耕还林的最佳选择,具有广泛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广大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和林粮经济的最佳途径。其栽培特点如下:

一、选地:选择向阳(半向阳)土质较良好、排灌方便的土壤;同时房前屋后、坡台地院均可栽植。

二、栽植:按2米的株距、3米的行距开窝定植,定植穴按60厘米深、宽、长进行开挖。挖好的定植穴实施分层施肥回填。即最底层用稿秆和杂草与土拌匀,最后用农林抗旱保水剂、农药与土拌匀后垒制而成“包子”型,随后定植苗子。定植苗子时将苗木根系伸直放入坑中,再在苗根周围填上细碎熟土,将苗周围的土踩紧,苗不松动为止,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略高于地面为宜,灌足定根水。

三、管理:九叶青花椒虽然生命力较强,为了达到成活率高、产果量高,田间管理、整形修剪是获得花椒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根据花椒苗的长势,适时施肥、中耕、除草、防病、治虫。

一、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一)、栽植

花椒造林地应选山坡下部的阳坡或半坡,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最好。也可在屋旁零星栽植。造林前要细致整地。在山坡可实行等高线带状整地,带宽1米,带间距2米,平地可挖直径60厘米,深40—50厘米的圆穴。栽植霎时间以10—11月和次年春季为宜,密度一般行距2.5—3.0米,每亩栽100—150株。花椒为肉质型浅根性树种,栽植时既不能深埋,更不能用锄头捶,用手或脚压实即

可,栽后要浇足定根水(如使用保水剂效果会更好),特别是栽后遇连续多天的干旱气候一定要进行灌溉。

造林后当年应除草松土二次。天旱时,及时灌水。花椒根系浅,杂草与花椒争水争肥现象相当严重,每年可在春秋两季各锄一遍杂草。雨季期间,中耕时还需要把根颈部用土堆高,以防各积水过多,影响生长。

(二)整形修剪

九叶青的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力强,壮枝座果好,因此整形修剪是获得花椒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合理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枝条健壮,结构合理,光照跳足,通风好,即可提高道理,又可减少病虫害,增延树龄。

1、修剪时间:采收后翌年春季发芽前均可,其中以采椒季节修剪最好。幼树旺树以秋天修剪为宜,弱枝老待进入休眠期修剪为好。

2、树形:采用自然开心形、丛状形、圆形等三种。自然开心形定植后,保留50厘米左右的主干,留主枝3—5个,基角50—60°,每个主枝上培养侧枝2—3个,结果枝与结果枝组均匀的分布在主侧枝上,这种树形光照好,高产优质,为丰产树形。

丛状形,栽后截干,从根颈部抽出较多枝条或一穴栽植2—3株,全部成活后自然生长而成。这种树形的树冠形成快,盛产时应疏去部分多大枝,对内膛过密枝适当疏除。

圆头形,有明显主干,主干上自然分布较多的主枝,小枝比较密挤,采收困难,对于这种树形,应从四周和冠内疏去多余大枝,清膛开心,改造为双层开心形。

3、修剪方法:幼龄树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后第一年按距地面50—70厘米高度剪截,第2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50厘米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主枝5—7个进行短截,疏除密挤枝、竞争枝、幼弱枝、病虫枝,长放强枝枝。

结果树要逐步疏除多余大枝,对冠内枝条进行细致修剪,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良好的条件。对结果枝要去强留弱,交错占用空间,做到内外留枝均匀,处处能伸进拳头,便于采收。

老年树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养小,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带头,以恢复树势。为减少树体营养消耗,还要在树体发芽后进行抹芽与去枝,抹除掉背上旺枝、徒长枝和背下细弱的枝芽,剪去周围萌蘖枝。抹芽还有助于树体通风透光,定向培养枝条,减少秋季修剪量。一般全年内抹芽除萌二、三次。为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在冬季进行断梢。

(三)施肥

苗木栽植成活后,应少量多次施尿素和磷肥,以促进苗木生长。一般1~2年生的树一年施4~5次肥料,平均每株每年施尿素3两,磷肥1~2斤。3年开始试花投产,施肥量应逐步加大,肥料的种类以磷肥和复合肥为主,少量施用尿素,一般每年每株施用复合肥3~5斤,分3~4次施用,注意在花椒采摘后施足一次月母肥,施肥量占全年的40~50%。

(四)采收

九叶青花椒多在6月至7月采摘,这时采摘加工的干椒色泽好、品质佳。采收方法,最好用手摘,也可结合修剪进行采摘。采收应选晴朗天气,摘下的花椒应铺在石板或席子上暴晒,最好一天内晒干。一天内晒干的花椒色泽好,品质也佳。(五)病虫防治

花椒食叶害虫主要有凤蝶、大蓑蛾、黄刺蛾,刺吸害虫为蚜虫、蚧壳虫和粉虱类;枝干害虫有蚱蝉、小蠹虫、吉丁虫、天牛、蜗牛等;地下害虫有金龟子、地老虎、蝼蛄;病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煤污病、枝梢病和立枯病。抓好花椒的病虫害防治对提高花椒的产量和延长树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一是要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二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三是发现病虫害,及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对于食叶害虫,在幼虫发生期(5—8月)可用40%乐果乳剂15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刺吸性害虫可用25%的唑蚜威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枝干害虫在花椒萌芽或果实采收后,在树干上涂抹甲拌磷或氧化乐果,也可在成虫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1200倍液或4.5%高宝乳油毒杀;地下害虫可在发生期用90%晶体敌百虫诱杀;蜗牛可用10%多聚乙醛颗粒拌土防治。

上一篇:必修一政治教学设计下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