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2024-09-27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精选9篇)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1

作业分层阶段性小结

天河区吉山小学李颖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存在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个别辅导虽然可因材施教,但其效率低,也与我校实际情况不符。而且广州版新编小学英语教材的单词较多,难度较大,学困生学起来很辛苦。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我在我所任教的四年级开始实行作业分层。

我在把四年级的学生按英语实际水平分成A、B、C三个组,A组的同学,成绩相对来说较为突出,自主性强;B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安静,学习能力中等,对教师的依赖也很多;而C组的是学困生。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我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种三层”的原则。“两种”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种类;“三层”是指设计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例如抄写和选择题);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例如简答题和短文阅读),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作文和Project)。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例如我在教Unit 8 Sport Stars 课文的时候布置了以下的 1

作业:

A组 家庭听写全部新单词;并描写一名你喜爱的运动员;背诵课文。

B组 抄写所有新单词、重要句型,家庭听写四会单词;熟读课文(鼓励他们背诵)。

C组 抄写四会单词、重要句型,熟读单词和重要句型。

这样可使A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组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达标检测层次化。这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每次测验都有15分的口试,而口试的内容就是4个单元的单词和课文。为了鼓励A、B组的学生多背课文,只要是背一篇课文的学生,都能在测验中多加1分。而C组的学生全部都是在我面前口试,我就能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B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C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顺利完成口试。

进行了分层作业布置后,A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组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三个组的大部分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个别学困生还是依然故我,坚决不完成作业,把他留下来,他才匆忙的补完,甚至还有人选择逃走。与家长联系过以后还是没有起色。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2

一、 分层教学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国内各省市都有教育工作者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高中阶段实施比较普遍。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使他们在智力、体力和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以此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合作,使课堂活跃有序,并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得到充分发展。

分层教学的层次,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认知、情感阶段,存在着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由于视角不同,我国学者对分层教学有着不同的解释,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认为分层教学主要是在认知层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调整。校际和班际的这种分层在客观上形成了标签效应。[1]第二种看法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整合的教学,是把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扬其长避其短,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2]第三种看法从教学目标出发,认为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不同,有差异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3]分层教学既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研究表明,与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相比,按学生单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分层教学不是校际的大范围分层,而是同一学校内同一年级学生在特定的中考复习背景下进行的班际分层和班内分层的结合,是围绕同一课程,基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一课程学习中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判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实施的适应性教学。

二、 “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的作用

(一) 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年级组、备课组、教师在“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中便于形成一个整体。教师们在四个环节复习课模式中钻研考纲,讨论问题,结合各自任教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分头备课,以高效而又有层次性的课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体性,提高教学成绩。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堂适应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个学生的任课教师可能三年都没有变化,他们常习惯于一个教师、一种模式的教学。分层次教学中,随着层次的变化,任课教师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 教学班构成复杂,学生流动大,有利于学生的交流、竞争

在传统的行政班中,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面比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科目,同一层次、不同班级进行交流、竞争,同学之间的交流面扩大,在同一层次内学生的竞争也更加公平、激烈。

(四) 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教学实行分层次、递进的方式,相应的班级管理也应当同步、分层次进行,并与分层次教学相配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养成。

三、 “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注重班级细节的管理,勤到位、多观察、勤思考、想措施、多交流,做到既合理分工又相互协作。班主任要与学生干部协同管理教学班的学生,狠抓纪律和出勤管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多思考:管到点子上没有,有没有让教学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愿学、乐学。

(一) 细节管理程序化

“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中注重细节管理,年级段管理组成员和各班班主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行政班班主任职责:1. 指导本班学生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到桌面上、地面上不放自己的物品;2. 教育本班学生进其他班级时不得乱动物品,严禁开抽屉;3. 做好学生动员;4. 每班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带队到教学楼前排队,并将在新班的学习纪律情况向原班主任反馈;5. 班主任挑选好组长,并高度重视组长的反馈,及时点评与教育;6. 开始教学前,班主任在行政班管理,组织本班学生按走班班级队伍排列,按指定时间、地点站位,组织学生安静、有序地进教学班;7. 空课班主任提倡在教学班参与共同管理,直到教学秩序正常,做到平时多巡查,多交流反馈。

教学班班主任职责:根据新班学生座位表,观察学生在班的表现,协助任课教师维持纪律,并及时将发现的情况在班主任中交流,便于及时教育与整改。

年级组管理人员职责:保证两人在位管理,及时组织班主任开展座谈、交流与反馈。

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群体、任课教师群体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群策群力,保证“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正常、高效开展。

(二) 课堂模块规范化

由备课组长负责,每周定时进行集体备课,实施统一的四环节复习课模式:考点要求、知识点梳理、真题再现和针对性练习;强化有效教学意识,精讲精练;用好手头资料,不盲目使用资料;精选习题,并确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易度,明确后再结合各自任教班级的学情,选择侧重点分块备课。集体备课后,其结果于每周五下班前将下周的教学计划上报教务处。

各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组制订的统一计划,分头再次备课。备课一定要体现分层次教学,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尽量多表扬,多鼓励,吸引学生着迷于课堂。

(三) 全面激励及时化

教师方面:针对招生政策重新制订中考成果奖方案,淡化重点中学指标的奖励,突出平均分奖励;增设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奖,提倡大合作、小竞争。

学生方面:在历次模拟考后分层次地评选学习标兵、进步显著奖、勤学守纪奖等各项荣誉,并在晨会中及时表扬、肯定,通过校讯通平台用短信向家长报喜,为学生积极投入到走班学习营造氛围,提供充足动力。

(四) 心理辅导常态化

分层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次成绩检测后,总有学生在不同的层次流动,每一次流动,对学生都有较大的影响。班主任应及时帮助这些学生调整心态,正确了解自己的现状和水平,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四、 “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宣传动员

在“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正式实施之前,学校应召开班主任会议,分析各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如何确定解决对策;应召开中考科目教师会,发扬团队意识,发动全体教师抱团作战;应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动员会,通过动员,使家长和学生正确理解“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意义、作用,从内心接受、支持“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

(二)师生分层

班主任按管理能力重新调配,教学班像行政班一样配备班主任。教师的调配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特长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重新安排任教班级。在每天安排的两个课时中两个学科同时上课,以满足师资调配和学科开设的需要,其他时间按原行政班上课。学生的分层以多次测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按学科的学习能力进行重新编班,打破原行政班的班际与班内学生的组合。

(三)组织实施

学校与年级管理组按原先制订的初步方案和制度开始实施“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在统一走班上课之前,行政班班主任在原班级组织学生做好走班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纪律教育。然后由组长带队到指定空地集中,分教学班排队。再由教学班班主任带学生进教学班。最后由任课教师检查学生出勤到位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交于教学班班主任后开始上课。教学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在原行政班等候,组长带队回原班级。

参考文献:

[1] 丛立新. 课程改革的教学支持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9.

[2] 尹志梅. 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5(7).

[3] 李茂. 演变中的美国“分层教学”[N]. 中国教师报,2004-10-27.

[4] 王慧兴. 日本是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N]. 中国教育报,2003-3-29(4).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篇3

禄丰广通中学

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 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分层教学的现实状况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

法国政府70年代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

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

1997年9月,第11期《人民教育》发表了论文《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分层教学的行为意义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数学、英语学习差异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流失原因多种: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流失;有的学生升学无望而流失;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职业而流失;有的学生因教师的不公允对待而流失等。分层教学是解决、控制流失学生的重要途径,减少流失学生,增加了分层教学的社会效应,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符合课堂教学的原则,其原因在于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的策略,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真正作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进而是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此外,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其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目标设定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有可能获得成功与自信。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因为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引进了“竞争”机制,从而学生在内心深处就意识到了拼搏、探索、进步的必然性。但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还是区别与成人的成熟的,引导与鼓励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困难、挫折面前,他们更需要老师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与分层次教学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是健康的心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空间。

分层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它比分优、良、中班教学更为大胆、更为具体,更敢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1、心理教育先导。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进行心理教育,注意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

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实施个性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激励学习动机。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方法、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

4、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问题强化情感教育。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采取小步走、小口吃、步步准、口口饱的小步教学法。

5、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精练,精讲多练,补旧学新,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6、.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差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思想、观念。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培养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7、教师观念转变。密切师生关系,教师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兢兢业业,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激励教师自身提高。

分层教学的管理形式

分层教学班学生来源于不同的行政班,而且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时间都不多,学生常常处于流动状态,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集体文化。这样,加强层次班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对教学时间、辅导安排作适当调控,以增加教师与层次班学生交往的时间和层次班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时间,并且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同学生交朋友;另一方面,建立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如分级教学班设班委会、学习小组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通过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并加强原行政班和层次班的信息沟通交流,使两者密切结合。

管理机制上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一,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后,必须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促进、激励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见分不见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模式。

第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确保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要适应走班制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实行走班制后,由于每个学生分布于不同的教室上课,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难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在短暂的一节课里也不够熟悉学生,老师们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由于“走班制”属活动上课,老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的集体观念会日趋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为教学班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采取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干部“选聘”激励制,学生的“评价”激励制和“奖惩”制,让班干部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传递给班主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其次,选配热爱学生工作、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教师担任教学班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

分层教学的评价策略

建立不同学生的分类评估标准,构建不同学生相应的学业评价体系是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使学生学习成绩能逐层提高,健康向上的策略。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学生习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

分级评价也是分级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级考核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级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级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评价能够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及时发现学生优势,及时调整,允许层次间流动。

“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作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提供的是终结性的结论,则学生在考试中考得好的,受到积极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自信;考得较差的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这样的教育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学生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在评价学生时,应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多把尺子“丈量”学生,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正发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分层教学的支撑核心

分层教学的支撑核心是课堂有效教学。离开有效教学,任何班级模式、教学模式都不能取得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根本。有效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理解、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工作必须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才算是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的备课必须从仅仅研究教学内容的传统圈子中突围出来,要更多的研究学情、教法、学法;一切教学管理的措施,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是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的转变。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氛围,是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心智。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应付的顽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更多常态的课仍然是在知识传授的老路上重复。通过全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真谛。

具体的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换言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最后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再有,初、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有其发展的身心方面的共同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能力、特长、天赋、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的确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重个体发展,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之我行 篇4

分层走班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学期间上课方式的一种下放体验,在高中阶段实行分层走班制需要把大学的灵活性进行有效的管理调控,而不仅仅是照猫画虎的生搬硬套,在高中实施中有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下面就是对我校所进行的高三分层走班制实践的分析和探索。

一、分层走班在我校高三年级实施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素质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我校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走班制”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分层走班制”是对“分层次教学”的完善和提升的,同一班级里仅仅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多层次需求,这对教育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学生来说也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人都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一定的共性的。如何合理的缩小差异性发挥共性的优势,发扬团队作战精神,达到教育最优化,这是分成走班制的优势所在。

分层走班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走班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在各学科分成多个层次,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老师的适应认识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走班制在我校具体的实施细则。

1、行政班级划分:按高二原有行政班级划分为19个班,原有班主任担任行政班级负责人,对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早中午自习在原所在班级上课。

2、分层班级划分:各科分层,全年级统一安排课表,也就是说相应文理分科,文科生每个人的课表是完全一样的,理科生亦是。

3、阶段性考试后微调:每月进行阶段性考试,对于“限线生(在分层线上线下波动的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次调整前,如果学生自愿调整层次需要提出申请,结合成绩、行政班级班主任和分层班级任课教师意见综合考虑进行调整,杜绝频繁调整,造成学生很大的波动,影响其发展,每人每学期只有2次机会。

三、分层走班制的基本实施程序

1、教学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高三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四、分层走班制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下来,学进去。”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五、分层走班制在我校进行了一个月后夭折的原因分析。

一开始没有做好学生以及家长的动员工作,学生在分层走班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缺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自由散漫,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时间。最关键的问题是分层走班制选取的班级有待考量,高三作为高考前最重要的一年,不应该作为实验对象,分层走班缺乏学生对学习上的紧张和压力,不适合高三年级操作实施。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5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起码的要求。特别走班制以来教室特别容易脏,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塑料袋,自己的垃圾以及周围的垃圾,必须他个人负责.这样既方便了打扫的同学又美化了教室环境.其次对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除了墙上的标语外,我还在后面专门建设了一块地方叫“沁馨园”其中有个《我想对你说》板块,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有时他们对某些同学或对班级或对我有建议会在上面贴一张纸条给彼此留言。我还每周在<<优秀文摘>>中贴一篇好文章或有哲理或有优美的词句,拓宽了学生的视眼。

二、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要健康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支持.首先,班干部都有民主选举,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每个班委一本记载本上面记载着班级当天早读、上课、晚读、夜自修以及宿舍卫生等情况,这样即使我当天不在我也能了解那天的情况。在学习上让一个班委记载默写情况如果连续3次没过关我就会主动找他谈话。我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创立自主管理模式。充分相信我们的班委,遇到困难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解决,更多的调动全体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的热诚,把每一位同学都紧紧团结在一起,树立“班荣我荣,班损我耻”的荣辱观。在班级里也有班规也会有班里的处分,如果有处分期末将失去三好生等荣誉。再如语数外走班我要求只要走班所有书本不能放桌面上,虽然不是很人性化,但至少减少了少书的危险系数。

在每次班风不对或者每次月考前都会对我们班学生进行动员。让他们设立阶段性目标。并且与他们最后期末考试挂钩。在高一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把基础打好才有可能实现最后的冲刺。所以每一次阶段的目标的制定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怀着信念怀着理想的学习,学生才有积极性,只有目标的确立才有你追我赶的紧迫感

我还经常对学生进行总的心理指导,每次调研考试后都很好的分析一下总体情况,传授一些补救的方法。考试后注意观察学生的每个细小动作,比如说考试后某些女生哭起来,我就会单独找她聊一些学习方法,并尽可能给于其信任和学习方法指导。我们班有个光荣榜每次前15 名都会上榜,每次进步前10 也会上榜,在最后三好生,勤学生中有40﹪取决与他的上榜次数,20﹪是平时表现,20﹪是阶段目标的实现率,10﹪民主支持率,10%为班级所做贡献,合计总分从高到低排下来。

四、感恩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6

(课程)综合改革两个试点省市之一,并公布了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随着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高考方案的出台,为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结合实际,探索并实施了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

一、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

1.尊重差异和机会均等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生的分层建议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生意愿,成长导师和家长则给予每位学生学科层次的参考意见。

2.关注当下与着眼未来原则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既要满足学生当前升学考试的需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根据2017年浙江省高考方案,学校选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3.动态反馈与递进调整原则

在每学期初和期末,按照本人申请、家长同意、备课组审核、教务处备案的流程进行分层调整。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

二、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生管理与评价

1.适切分层走班

我校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和学生实际,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分为两层,对应学生的B、A两层:对于B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达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对于A层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运用,达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发展要求。

学生分层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依据,学校教务处按每门学科总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划定每门学科的学习层次,学科层次中的B层比例为67%,A层比例为33%。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学科层次选择的参考意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意愿,并考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填写分层意愿表。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学校教务处和学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分层,编排分层教学班课程和配备教师,形成“一生一课表”。

2.合理搭配班级

以2014级学生为例,共有12个班级,学校将这12个班级分成4个教学单元:1-3班为第一走班教学单元,4-6班为第二走班教学单元,7-9班为第三走班教学单元,10-12班为第四走班教学单元。分四个教学单元,是为了兼顾流动与稳定的关系,便于教学与管理。

3.动态调整分层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在每个学段结束后到下学期开学前,经家长同意,向备课组提出调整申请,经备课组审核通过,交教务处备案。原则上,A、B层之间可以进行双向调换,A层学生可随时提出申请向B层流动,但单科成绩(分层成绩)位于该层20%以后的学生不能从B层换到A层。

4.学生走班管理

一是采用“任课教师是核心、成长导师是助手、学生自身是主体”的三重管理并行模式。

任课教师是管理核心。任课教师不只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还是教学实施、纪律保障、财物保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每节课,任课教师都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成长导师是管理助手,每位学生都会配备一名成长导师,每位导师负责大约十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选班、选课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自身是管理主体。教学班设班长一名,负责上课的出勤点名、纪律维持和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各科均设三名来自不同班级的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_层面学生的作业等工作。

二是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层次,并不意味着这个层次的所有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生彼此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通过成立“互助合作小组”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提高。

5.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我校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表现提出了“积极学习、独立思考、灵活表达”的发展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及评价记录册》中明确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设置了“出勤、态度、表达、合作、作业、备注”等课堂学习记录内容,整合多方面的要素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师管理与评价

1.合理配备教师

在配备教师时,同一层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业绩等,做到组合最优化。B层教学要“低起点,小步子,重基础,勤反馈”,A层教学要“遵课标,强基础,重方法,显能力”。

2.分层开展备课

教师备课应以教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为主要依据。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集体备课,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分层探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作业编写、教学进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3.增量评价教学

对学科教师的教学评价关注动量变化,实施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师,学校关注的是在分层走班之前教学起点是怎样的,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结果又是怎样的,这其间的增量,才是教师教学取得的成效。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1+X”教师配备确保教师走班上课有补位

学校将语文、数学、英语每门学科的六位教师分为两个学部,以三个班级为一个走班教学单元,每三位教师两个教学单元。排课时,两个学部同一学科不同时上课,以确保一个学部的教师不能上课时,另外一个学部的教师可以替补。

2.成长导师全程指导确保走班教学管理不缺位

分层走班上课关键在管理,固定的教室,流动的学生,这种形式不如原先固定的行政班形式那样好管理,如果放任自流,必定会导致走班失败。因此,通过实施成长导师制,由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确保管理不留死角。

3.引入竞争调整机制确保学生分层学习有流动

学生分层后,如果“一分不动”,那就相当于给学生打上了标签,优秀的学生可能不受影响,但暂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信心可能受到打击,因此,分层后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调整,以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为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做出努力。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7

摘 要:通过对高职英语“走班制”分层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改善当前面临的问题,使“走班制”分层教学新模式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取得成功。

关键词:高职教育;“走班制”分层教学;学生主体性

一、何谓“走班制分层教学”

“走班制”分层教学是指让学生移动到符合自己层次的课堂学习。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室以及学科是固定的,但学生是流动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等)进行安排,使他们到可以接受理解范围内的课堂进行学习,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这种模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班级固定模式,学生不需要固定在一个班级进行所有学科的学习,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班进行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现。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院校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依据

1.高职院校学生参差不齐是主要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逐年下降,学生之间差距十分明显。如果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仍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还继续显示出它的生命力的同时,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它的最大弊端是不考虑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个性差异,不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兴趣、动机的不同,而从学生的“平均情况”设想出千篇一律的教育,强求他们齐步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统一的要求和一致化的教学过程中被扼杀,结果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极差,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已很难适应学习方式的变革。

2.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分层教学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个性潜能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且依赖于前一阶段,需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教学活动需要结合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静态因素即学生目前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层次。动态因素指的是教学目标和方式。教师教学只有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层次出发,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才能达到各个层次学生均学有所得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勤率高,教师很难对课堂进行管理

“走班制”这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勤的状况很严重。“走班制”分层教学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分班以后,班级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的不同班级,导致会有许多学生趁机逃课。因为班级人员组成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很难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在保证教学时间的同时就没有很多时间来整顿课堂纪律,这样就导致学生缺勤的情况愈发严重,长时间以后,就会有学生无视纪律的现象发生。

2.学生之间相互影响

将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优点。这样对于学习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的好处尤其大,可以使他们在一起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爱玩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大弊端了。本来这些学生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还都比较贪玩,他们聚集到一起时“走班制”分层教学的优点荡然无存。他们不仅不能在学习上相互促进,而且还一起玩,忽视课堂纪律,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保证分层走班制有效实施的对策

1.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目标,完善相适应的配套制度

教育政策失真有时并非是执行过程中“实施阶段的问题”,而是爆发于执行过程中“政策本身的问题”,是政策预期目标未能揭示到位的后遗症。保证走班制并非仅仅依靠自身目标管理就能实现的,更需要建立起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选课制、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配套制度是推进走班制的必要手段和有效保障。

2.完善问责监督机制,反馈分层走班制阶段评价

建立和完善走班制的监督、评估和问责机制能够防止预期目标的偏离,促进政策的及时调整,防止不良政策的惯性和自由发展给教育现实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代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对政策执行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当代政策活动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8

——华厦小学“走班选课”阶段总结

华厦小学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社会声誉的老校。近年来,学校确立了“适才教育”的办学特色,“人之所得 各得其所”的办学宗旨,“多彩六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学校立足“正常学生超常发展、优秀学生特质发展、特长学生个性发展、特殊学生正常发展”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根基扎实、品质坚毅、体魄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探索和实施“走班选课”的过程中,“走班选课”是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引领着学生在多彩的世界里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一、“走班选课”开发的背景

1、学校特色的确定。学校从思考“为什么要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开始进行校情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学校教育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身心施加影响,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华厦小学有相当大比例的孩子来自农民工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习惯、学习动力、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站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高度,通过学校发展状况的自我诊断,广泛征求干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初步构建“适才教育”的特色定位,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学校鲜明个性、特色办学的新境界。

定位:即学校要把关注点放在人的培养和人未来的发展上,正视 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升与飞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感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学生适学:用心成就每一名学生;--教师适教:让每名教师都获得发展;--全员适位:每个人都很重要很关键;--家庭适导:创造家校合育的力量;--学校适所:全力打造理想的学校。

2、发展学校特色文化的必然。

学校课程与学校文化是一种“共生”关系:学校文化是课程发展的土壤,学校课程只有扎根于学校文化,才能体现学校特色;而学校文化也只有与学校课程携手共进,才能塑造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说学校课程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从学校文化构建的高度,学校也选择了学校课程这一载体,全面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经反复论证,决定将开设“走班选课”作为引领学校高端发展的载体。通过开发学校课程,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挖掘不同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简言之,开发“走班选课”课程,推动学校多彩发展,促进教师多彩发展,最终成就学生多彩发展

二、“走班选课”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走班选课”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广参与、有弹性、可持续。1.课程门类多样化。“走班选课”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要考虑学校可利用的场地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尽量多的开发课程资源。2.课程实施多样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授课时可课内外有机结合,室内外有机结合。

3.课程选择自主化。课程开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需求,坚持学生普遍参与与学生自愿参加相结合。

4.活动形式社团化。实行级部选课走班制,根据学生兴趣组成社团,每周固定时间开设课程,由社团指导教师组织管理。

5.课程评价多元化。要建立以激励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三、“走班选课”课程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实行年级走班制。学生根据社团活动菜单在家长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每周一次选择机会,每周三下午2:20—3:30全校501名学生走班上课。本学期学校成立了多彩线描、粘贴画、剪纸、合唱、舞蹈、书法、键球、排球、英语口语交际、小主持人、古诗词诵读、阅读吧、小棋手等13个社团。

四、“走班选课”取得的点滴成果

“走班选课”课程的实践探索中,最受益的莫过于我们的学生了,每个周三下午社团活动时间是学生们最幸福的时光,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到各自喜欢的社团,喜欢唱歌的参加合唱社团、喜欢绘画的参加儿童画社团、喜欢体育的参加篮球社团、毽球社团、喜欢动手的选择空间就更大了,可以参加粘贴画社团、折纸社团、剪纸社团……孩子们说,一周一次社团活动太少了,如果每天一次就好了。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的个体需要被充分重视,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活动中他 们收获的是自信、是快乐、是成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扇了解社会、观察世界的窗户,在学校创设的多彩的世界里他们爱上社团、爱上老师、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吗?

在多彩课程的实验进程中,老师们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如,吴小月老师的线描社团由一开始的卡纸作画,发展为彩色刮画,师生的创作热情和灵动的作品让我们惊喜。在李丹老师的小巧手社团里,你可以看到孩子们用毛线、铅笔屑、树叶、花布等意想不到的材料制作的极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有的学生做成漂亮的发卡到社会上卖;黄丽华老师带领“双语动画小影院”社团的同学们,看英语动画,用英语交流,学生逐渐喜欢了英语。这让我们感受到师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在我们的眼中,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一堂学校课程,而是师生思维碰撞、心灵交汇的课程文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原来缺乏自信的老师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了,原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教师在社团活动中,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一改往日工作作风。

分层走班阶段性小结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走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35

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给每位学生提供发展自己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在此情况下,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分层走班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科学地把学生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先天因素,尤其是后天家庭、学校、教师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每个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方法、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就英语教学和我们学校的实际而言,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少部分学生来自市区,英语程度相对好一些;大部分學生来自周边县区,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是初中毫无收获或打工后又回到学校学习,英语几乎是零基础,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如果继续常态教学,日积月累的差异将更加明显。英语基础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班级共同学习,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又提高了门槛,再加之背景、兴趣等诸多因素,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更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认真落实英语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体味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降低学校的教学难度,所以很有必要将分层走班教学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

三、如何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分层走班制” 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就是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不同班级但英语学习处于相同水平的学生集中到一起上英语课。我根据学校进行的英语成绩摸底结果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即A层:英语基础处在高层次的学生—“立志向、导探索、自己走”;B层:英语基础处在中层次的学生—“争上游、夯基础、并肩走”;C层:英语基础处在低层次的学生—“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达到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依据英语成绩,我们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层次,保护C层次学生的自尊心,避免A层次学生的自大心理,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更上一层楼。

分层走班教学实行流动制,并非固定不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走班教学,学生的学习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中下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发展为中上层次;而中上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退为中下层次。以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为依据,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可鼓励其提高一个层次,对于后退的学生,先提醒鼓励,若确实跟不上则引导其降低一个层次,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为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对于分层走班教学,我们仍在不断尝试与摸索,“摸着石头过河”。但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把有益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浸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真正为每一位学生带来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 叶建隆.尝试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探索和研究[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6):44-45.

[2] 王俊杰.新课改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8):224.

[3] 王海燕.以趣促学——略论调动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11).

[4] 王达均,蒋艳艳.分层教学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尝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5] 迟兆德.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18).

Abstract: The stratification of teaching is a fashionable topic after the launch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it follows the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and 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In order to respect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selection-system is necessary. It will bring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o every stud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selection-system; method

上一篇:鼓足干劲 迎难而上 为实现目标任务努力奋斗下一篇:企业团队口号押韵b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