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2024-11-26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共9篇)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信息提供日期:2016-05-07 【字体:大中小 】 视力保护色:

(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自发布之日期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水利部所属的流域机构(以下简称流域机构)实施管理,或者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道主管机关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实施管理:

(一)在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珠江主要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河段的具体范围由水利部划定;

(二)在省际边界河道和国境边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

(三)在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水库、水域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

(四)在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等大湖、湖滩地兴建的建设项目。

其它河道范围内兴建的建设项目由地方各级河道主管机关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的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

蓄滞洪区、行洪区内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

(1)申请书;

(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

(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

(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于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未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各种建筑物,应在申办建设许可证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第六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主要内容为:

(1)是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国土及区域发展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4)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

(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

(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8)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

(9)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

流域机构在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时,还应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

第七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应发给审查同意书,并抄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在报送项目立项文件时,必须附有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否则计划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审查同意书可以对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有关要求。

第八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当在批复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对批复持有异议的,可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议申请,由被申请复议机关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商处。

第九条 计划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时,如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作较大变动时,应事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建设单位应重新办理审查同意书。

第十条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核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施工安排应包括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的情况和施工期防汛措施。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主管机关应对其是否符合同意书要求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情况。如发现未按审查同意书或经审核的施工安排的要求进行施工的,或者出现涉及江河防洪与建设项目防汛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设单位必须执行;遇重大问题,应同时抄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竣工后,应经河道主管机关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6个月内向河道主管机关报送有关竣工资料。

第十三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检查,凡不符合工程安全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改建的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主管机关的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未按本规定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可根据《河道管理条例》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附:

《河道管理条例》有关河道管理范围的规定

第二十条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主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对土地利用和产业活动的限制的规定:

四、土地利用和产业活动的限制

蓄滞洪区土地利用、开发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防洪的要求,保护蓄洪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减少洪灾损失。

(一)在指定的分洪口附近和洪水主流区域内,不允许设置有碍行洪的各种建筑物。

(三)蓄滞洪区内工业生产布局应根据蓄滞洪区的使用机遇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使用机遇较多的蓄滞洪区,原则上不应布置大中型项目;使用机遇较少的蓄滞洪区,建设大中型项目必须自行安排可靠的防洪措施。禁止在蓄滞洪区建设有严重污染手质的工厂和储仓。

(四)在蓄滞洪区内进行油田建设必须符合防洪要求,油田应采取可靠的防洪措施,并建设必要的避洪设施。

(五)蓄滞洪区内新建的永久性房屋(包括学校、商店、机关、企业房屋等),必须采取平顶、能避洪救人的结构形式,并避开洪水流路,否则不准建设。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2

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职责

伴随着当前河道项目越来越多,河道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水流域安全,水流域机构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履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这一职责,进而依法行政和加强社会管理。相关规定表明,违法违规事件处罚和处理、施工监督以及审查管理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十分重要的3个任务和职责。首先,河道管理机关必须要定期对自身管理范围之中的设施以及建筑物实施严格检查,任何不符合工程安全规定和要求的设施或者建筑物,都必须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改建,相关个人以及单位必须要对河道主管机关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配合和服从。若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改建,可以上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并且根据相关规定来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采取补救措施或限期拆除、停止建设,并且可以处罚相关单位及个人上缴1万元之下的罚款;其次,在相关建设项目通过批准以后,要求建设单位把施工安排、批准文件等相关文件送到河道主管机关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才可以进行开工手续的办理。建设单位的施工安排必须要包括施工期的防汛措施以及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等。此外,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河道主管机关还要检查同意书要求,要求被检查的建设单位必须要如实提供相关情况。若相关单位没有按照施工安排要求或者审查同意书开展施工,或者相关单位存在防汛安全问题,必须要及时提出相应的意见,要求相关单位执行意见;最后,实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必须要开展审查管理工作,目的在于保证相关建设项目与河道综合规划相符合,与相关管理要求、技术要求、防洪标准等相符合,明确项目对冲淤变化、水流形态以及河势稳定等没有不良影响,对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等没有影响,对水工程安全、护岸以及堤防等没有影响。

2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措施

2.1 加强队伍建设

想要保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要求各个流域机构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执法能力的建设,对监督和管理措施以及手段进行不断完善,并且配备相应的装备和器材。加强审批知识培训以及法规知识培训,从本质上提升河道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强化信息上报这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工作机制,保证监督管理与预防相结合,明确事权的职责,加强河道范围内的监督工作、检查工作、巡查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范工作,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内发现违章项目,并且对违章项目进行及时处理。

2.2 加大宣传力度

水利部门必须要不断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为整个社会宣传河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媒体报道形式、电视曝光形式以及查处典型案例等形式,从本质上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监督环节中。为人民群众宣传河道管理相关法制和法规内容,提升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领导层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意识,提升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与此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重点违法建设项目的案件,运用送阅件、文件等诸多形式,努力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加强清理碍洪建筑物和违章建筑物的力度和强度。通过参加计划部门会议开展宣传工作,向相关建设单位宣传相关规定。目的在于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领导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提升河道管理单位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强依法管理意识,促使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本质上降低违规现象,进而保护国家财产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

2.3 严格进行执法

相关流域机构以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建设和健全执法责任制度,对执法过程中各个环节和阶段时间限制进行明确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追究不作为行为和不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的责任。在发现违规和违章建设项目以后,要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立刻停止相关违法的行为。对执法程序进行严格履行,对时限要求进行明确,遵循依法行政和依法查处的重要原则。对于不服从处罚决定以及继续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并且充分运用社会监督力量、媒体监督力量、上级部门力量以及当地政府力量。对于监管不力以及执法不严等行为,明确责任人职责。真正做到勇于执法,对于不属于法规禁止以及法律禁止的相关建设项目,必须要要求相关建设单位停止进行施工,并且要求相关单位补办审查的手续,根据程序实施审查工作,设计方案对于抢险工作、防洪以及河道没有影响便可以继续开展施工,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查处不符合河道防洪规划的项目以及不符合规范规定的项目。

2.4 严格审查质量

在审查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对审查程序进行严格遵循,明确建设项目中涉及的各方职责。建设单位不仅是管理对象,还是服务对象,因此,要树立起良好的行业形象,做到不推诿和不扯皮。根据《行政许可法》来完善审查程序和审查要求。不仅要明确初审单位主体、申请单位合法与否,还要明确审查初审意见妥当与否。此外,明确送审材料是否与相关要求相符合,最后,明确是否按照正确程序审查上报。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河道管理工作越来越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建设项目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这从本质上为河道主管部门以及河道管理单位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从本质上对河道防洪安全产生了影响。因此,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监督和审查力度,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建立起良好的水事秩序,能够从本质上为河道防洪安全提供保障,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鸣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6):40-42.

[2]侯良泽.长江安徽段实施最严格河道管理制度分析与探讨[J].人民长江,2013(z1):79-81.

[3]夏悦玥,宋振华,何丹青,等.基于时间序列的苏州城市河道管理综合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6(5):144-146.

[4]董育才.盐湖区姚涑河道管理存在问题及生态治理措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74,182.

[5]刘杰,张志强,李澎涛,等.渭河中下游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现状分类分析及建议[J].陕西水利,2014(2):31-33.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3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日趋激烈的时代,河道建设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对河道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水平的河道建设管理能力,保障河道的安全有效运行,为国家城市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河道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个行业也对和刘志远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河水东农田的灌溉使农民获得了农产品丰收,河水发电为广大居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与此同时,河流资源的不科学运用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危机,这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河道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建设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均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落后,没有充足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地河道生产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及时对河道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对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及时的思想教育,还有些领导者对利用河道进行经济建设的方法没有充分的理解,很多地区的领导者仅仅将河道建设问题当做是防洪减灾事业的一部分,对河道开发利用能够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视而不见,还有些地区的领导者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没有将环保事业当做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这使得很多地区的河道建设管理出现了很多破坏生态环境,滥用稀缺资源的现象,很多地区的河道只能单纯的起到防洪减灾作用,并没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河道工程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研究表明,我国长江流域的野生鱼类近十年间消失了五百余种,一些列令人惊讶的数据表明,我国生态环境正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很多地区对河道建设的认知不够全面,对河道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了解不够科学,很多地区在对河道进行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的按照当地相关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进行河道的施工假设,导致河道建设不能真正起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很多河道施工过程中,滥用稀有资源,对我国不可再生能源造成巨大浪费,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由于不科学的行政手段,很多施工团队仅仅为了完成上级行政性指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缺乏认识,对施工团队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多地区由于领导者的决策问题,河道的施工建设仅仅服务于防洪减灾领域,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很多河道虽然起到了控制洪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但是河道的建设对当地生态坏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很多地区的野生动植物数量迅速减少,各地区的生态问题已经日趋严峻,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对当地经济建设也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三)技术上的缺陷

由于我国河道建设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河道施工企业面对巨额的经济利益,失去了维护生态环境,支持当地区经济建设的理念,很多河道建设管理单位,处于简单的利益驱动,大量接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对稀缺资源造成浪费的大型河道施工工程,有些企业设计方法过于简单粗糙,没有及时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河道生产技术和河道管理體制,很多企业地河道施工的前期准备不足,未能及时的做好河道施工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河道施工,采取一致的方案措施,但是河道不能被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中,有些地区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吗,没有对河道的使用进行远景规划,很多河道的使用周期短,维修成本高,这些都为该地区经济建设造成了隐患。

二、河道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一)加强地方政府对河道管理的重视

在河道建设实践中,部分干部群众观念陈旧,总认为在河道治理中采取混凝土、浆砌石护岸比较坚固可靠,对生态河道的做法不放心,持怀疑态度。甚至有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河道建设就是解决防洪问题,重点工程牢固可靠,生态不生态无关紧要。河道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事业,【1】必须充分引起当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的领导者要积极学习河道施工建设和后期管理的相关知识,努力做到自身知识储备符合河道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要及时组织政府部门和河道施工建设部门的领导集体对河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学习,组建大型专业化讲师团队,对地方政府的领导者和河道施工建设管理团队的领导者进行制度化、常态化的专业知识培训,保证各界领导的思想认识达到当前社会对河道建设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

(二)避免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河道施工建设

河道施工建设团队要加强对施工建设团队和后期管理团队的环保意识培养,【2】让所有河道建设管理工作人员切实认识到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河道建设施工团队的制度性制约,以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基础,及时制定河道施工建设团队的具体工作注意事项,避免河道施工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提高河道施工建设团队的工作职业素养,让河道施工建设人员对国家稀有资源具备充分的了解,避免河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大量损耗国家稀缺能源,【3】有力的节省国有资源,要积极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合作,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从根本上杜绝河道施工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河道生态建设和治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探索生态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将防洪治涝、生态环境、航运、旅游、休闲娱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不同地区、河段、功能河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选取平原、山区、滩涂不同区域特点河道进行试验,从长远出发,探讨经济、合理、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及其他功能实现的生态河道治理标准和新型技术,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河段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生态河道治理标准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河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河道施工建设技术

科技含量高的河道施工建设技术,能有有效的避免能源的大量浪费,在对河道的初期规划上,认清河道的具体作用,对河道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在河道的施工过程中,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河道施工建设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河道施工的效率进行提高,切实保障河道的施工质量,在河道的施工过程中,科技含量高的施工设备能够有效保障河道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加强涵闸管理专业化就是要做好启闭设施、机体表面、传动系统、防雷设施及配电设施的维修养护,而要做好涵闸的专业养护,确保机电设备灵活、运行正常,就必然要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确定不同的岗位人员素质要求,为不同岗位的职工提供不同专业培训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

结束语

对我国河道施工建设团队建设情况的充分把握,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河道建设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对我国河道建设充分运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产生了重要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邓贵平.浅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4(9):4-53.

[2]经玉梅,高超.生态型河道的建设理念[J].民营科技,2013(4):206.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4

一、部门名称 天津市水利局

二、行政许可事项名称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

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等工程,修建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取水口、排污口、缆线等建筑物和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按照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四、申请行政许可需具备的条件 具备法人资格

五、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

(一)申请书(有文号,内容包括工程地点、性质、与水利工程的关系、工程规模、投资及来源、项目建设单位地址及电话、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

(二)申请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有关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

(三)由具备相应水利专业资质的咨询机构出具的防洪与河势影响评价报告,对水环境有影响的项目还应提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出具的环境影响报告及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必要时提供桥梁、码头等重点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四)受理部门认可的专家审查意见;

(五)涉及取水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经批准的取水许可文件;

(六)项目建设单位的法人代码等有关证件。

六、办理程序

受理 — 审图 — 踏勘 — 批复

七、办结时限 20 个工作日

属流域审批权限的,市水利局在 20 个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上报水利部海委审批。

八、行政许可数量规定要求 没有数量限制

九、收费依据及标准 无收费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5

发布单位:天津市 文 号:-----------发布日期:1996年05月08日 生效日期:1996年05月08日

第一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必须执行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含河道入海口管理范围)的建设项目,由市、区(县)水利局按下列管理权限进行审查:

(一)在市行洪河道及城市供水河道——■河、州河、引滦明渠、新引河、蓟运河、■河、潮白新河、引■入潮、还乡河(含故道和分洪道)、青龙湾减河(含引青入潮)、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河、永定新河、海河、金钟河(含新开河)、子牙河、独流减河、大清河、南运河、马厂减河、子牙新河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须先向市水利局提出申请,由市水利局进行审查。

(二)在区(县)行政区域内除本条

(一)项规定以外的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须先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县)水利局提出申请,由区(县)水利局进行审查。

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1.立项审批:建设单位按本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的河道管理权限,将申请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说明、图纸等)报经市或区(县)水利局审查同意后,方可按基本建设程序履行立项审批手续。

2.开工许可:建设项目经批准立项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报送市或区(县)水利局审查同意,得到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3.施工监督: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接受市或区(县)水利局的检查、监督并服从防汛安全管理。

4.变更审核:建设项目在设计审批和施工过程中如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作变更时,建设单位应向市或区(县)水利局重新办理审查手续。

5.工程验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一个月,建设单位应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市或区(县)水利局审查,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正式的竣工验收。

第四条 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堤防、河滩地、护堤地的,应按市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损坏河道工程的,要采取工程措施,保证所建工程与原堤防工程的安全结合。

第五条 未按本实施细则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设项目的,由市或区(县)水利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及有关规定矛以处罚。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表》由市水利局统一印制。

第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

(1998年1月7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3月24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5年3月24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十条修改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征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在河滩地内钻探、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 “(二)在河道内固定船只、修建水上设施。

“从事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准许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接受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检查监督;对工程设施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采石、取土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审批。”

二、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或者利用河道、堤防、河滩地、闸桥的,应当与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并给予适当补偿;对工程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天津市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第四十二号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3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3月2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管理。

河道内的航道,适用国家和本市有关航道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本市对河道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水利部门是本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河道管理工作,并负责管理行洪河道和城市供水河道(以下称市管河道)。

区、县水利部门是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市管河道以外的河道(以下称区县管河道)。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

河道防汛和清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条市和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河道管理单位、河道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加强河道管理,执行防洪调度命令和供水计划,维护河道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条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市管河道委托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安全和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

第九条对维护河道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十条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和水系综合治理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涉及航道的,应当征求航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涉及土地变更的,应当征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资金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筹集。

第十二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等工程,修建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取水口、排污口、缆线等建筑物和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按照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并与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确保河道功能正常发挥、保障防洪安全的责任书后,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需要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向原审查同意的河道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办理审查手续。不得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影响河道功能正常发挥和防洪安全的项目。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派员到现场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工程施工影响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排灌功能正常发挥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或者停止施工。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竣工报告、质检报告、竣工图报送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工程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进行清理。

建设单位因施工造成河道堤防及其设施损坏的,应当负责赔偿;未按照责任书要求清理施工现场的,应当交纳清理费用。

第十四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高程必须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确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渡槽、线路的净空高度,以及穿越河道的管道和在两堤之间埋设管道的深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第十五条河道管理范围内已修建的闸涵、泵站和埋设的管道、缆线等设施,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服从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不符合堤防安全要求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设施管理单位限期改建或者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六条利用堤顶或者戗台修建公路、铁路的,必须报经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利用堤顶、戗台修建的公路、铁路,应当服从堤防安全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路、铁路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七条城市、村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城市、村镇建设规划的临河界限为河道管理范围的外缘线。城市、村镇建设规划涉及河道管理范围的,应当事先征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本条例施行前占用河道堤防的建筑物,应当逐步迁出。

第十八条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涉及河道岸线开发利用规划,立项审批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利用河道岸线的建设项目,应当事先征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河道岸线的界限为:有河堤的以河堤外坡脚为准;无河堤的,以护岸为准;既无河堤又无护岸的,以天然河岸为准。

第十九条河道清淤和加固堤防取土以及进行河道整治需要占用土地,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解决。

因整治河道和河道入海口清淤增加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优先用于河道整治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占用。

第二十条河道整治和清淤弃土,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使用和处置,主要用于河道整治与建设,免交相关费用。

第二十一条在市管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必须报经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市管河道以外的区县界河或者跨区县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有关各方达成协议或者未经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禁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第三章河道保护

第二十二条河道管理设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第二十三条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护岸、护堤地及河道入海口。

护堤地范围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为河堤外坡脚以外各30米;

(二)州河、氵句河(含引氵句入潮)、还乡河(含故道和分洪道)、蓟运河、青龙湾减河(含引青入潮)、永定河、北运河、金钟河、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以上)、大清河、中亭河(左堤)为河堤外坡脚以外各25米;

(三)北京排污河、马厂减河(独流减河以上)、新开河为河堤外坡脚以外各20米;

(四)区县管河道为河堤外坡脚以外各10米;

(五)市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城区内的行洪河道不宜设护堤地的,在河道两侧各设不小于15米宽的防汛抢险通道作为河道管理范围。

河道入海口的管理范围,纵向由挡潮闸起,无挡潮闸的由河道入海口的海岸线起,向海侧延伸至拦门沙的外缘;横向由河道入海口的中心线起,向两侧各延伸1500米至4000米。

海河入海口的管理范围,由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二十四条河道保护范围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河道,为护堤地以外30米;(二)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的河道,为护堤地以外20米;

(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河道,为护堤地以外15米。

市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城区内的行洪河道,以及区县管河道不设保护范围。

第二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和土地的利用必须符合河道行洪、排沥、输水、蓄水和航运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设施、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讯照明等设施。

未铺设路面的堤顶,除防汛抢险车辆外,禁止载重量3吨以上车辆通行;在雨雪泥泞期间,除防汛抢险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

第二十七条单位和个人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设施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河道淤积的,应当负责修复、清淤或者承担修复、清淤费用。

第二十八条禁止非河道管理人员操作河道上的涵闸闸门。

第二十九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围垦河道;

(二)擅自拦河筑坝以及修建阻水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三)在河滩地种植高秆农作物、芦苇和树木;(四)设置阻水渔具或者其他障碍物;

(五)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六)堆放、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

(七)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八)在堤防和护堤地内建房、放牧、开渠、采砂、采石、取土、打井、挖窖、挖筑池塘、葬坟、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考古发掘以及进行集市贸易活动。

第三十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征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在河滩地内钻探、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

(二)在河道内固定船只、修建水上设施。

从事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准许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接受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检查监督;对工程设施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采石、取土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审批。

第三十一条在河道保护范围内,禁止打井、钻探、爆破、挖筑池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市和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河道管理单位,应当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第三十三条市和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流的故道、旧堤、原有工程设施的管理。河流的故道、旧堤、原有工程设施,不得填堵、占用或者拆毁;确需填堵、占用、拆毁的,必须报上级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护堤护岸林木,由河道管理单位组织营造和管理,未经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砍伐。

河道护堤护岸林木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由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河道护堤护岸林木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和用于防汛抢险的采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交育林基金。

市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城区内行洪河道护堤护岸林木的营造和管理,按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护堤护岸林木。

第三十五条在海河航行的船只必须限制航速行驶。限制航速的标志,由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管理部门设立。

汛期内,在河道行驶和停靠的船只必须遵守防汛指挥机构的规定。第三十六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或者利用河道、堤防、河滩地、闸桥的,应当与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并给予适当补偿;对工程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三十七条山区河道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岸、泥石流等灾害的河段,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地质等部门加强监测。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河段,禁止从事开山、采石、采矿、开荒等危及山体稳定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市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责令设障者在规定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第三十九条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责成设施管理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改建或者拆除。汛期影响防洪安全的,必须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紧急处理决定。

第四十条在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门或者设置临时排水泵点的,必须经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向河道排水(含污废水),必须服从防汛统一调度和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排污口门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排污口门的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排水。

在非汛期,因排放污废水造成河道(不含永定新河)水质污染、河道工程设施腐蚀损坏的,排污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款、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八)项、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县管河道管理范围内发生的违反河道管理的行为,可以直接查处。

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市管行洪河道范围内发生的违反河道管理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十五条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在制止不服从河道管理的行为时,可以采取暂扣车辆和机具物品的措施。

第四十六条拒绝、阻碍河道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中的行洪河道是指:海河(三岔河口至入海口)、永定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州河、氵句河(含引氵句入潮)、还乡河(含故道和分洪道)、潮白新河、北运河(三岔河口以上)、青龙湾减河(含引青入潮)、北京排污河、永定河、金钟河(孙庄子以下)、新开河(耳闸以下)、大清河、子牙河(与北运河交汇口以上)、子牙新河、南运河(独流减河以上)、马厂减河(独流减河以上)。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6

肇庆市水务局:

肇庆市大旺大桥位于X503线与X819线交汇后向南部延伸的汇合段上,处于肇庆高新区与四会市的交界处,跨越绥江。拟建工程上游约2.0km为马房水利枢纽,下游1.5km即为绥江汇入北江河口。

随着大旺园区的升级步伐加快,交通量的日益增大,现有桥梁已不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为改善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促进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旺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我公司拟对大旺大桥进行扩建。扩建桥梁位于原大旺大桥两侧,新桥与旧桥桥间净距为3.6m,新建桥梁与原桥通航要求及桥跨布置基本保持一致。扩建工程起终点桩号为K0+000~K2+370,路基宽度80m,扩建路段全长2370m,其中扩建桥梁792米。道路中线采用旧路路中线。扩建后桥轴线平行于旧桥桥轴线,且与主槽水流方向基本正交。

根据贵水利部门的要求,我司委托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现《肇庆市大旺大桥扩建工程防洪评价报告》已完成,特向贵局申请对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批复。

附件:《肇庆市大旺大桥扩建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7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水务局:

近年来,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强化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加大违章项目执法检查力度,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涉河建设项目的增多,河道管理范围内,特别是重点河流、重点河段建设项目立项,不履行河道建设项目申请审批,未批先建或先建后批;不按规定的河道建设项目审查权限和程序审批项目;对建设项目不做防洪评价分析论证;不按照河道主管部门审批意见落实相关措施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引发水事纠纷,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而且给河道防洪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为此,就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各级发改等建设项目审批单位沟通,及时掌握涉河建设项目申报信息,为涉河建设项目单位主动做好服务。按照《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第二十四条和《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强化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前,按照河道管理权限,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对建设单位提交的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办理涉河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手续。

二、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审查权限进行审批。

(一)黄河干流和泾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省级河道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其他建设项目由所在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报省级河道主管部门审查。

(二)黄河一级支流等重要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省级河道主管部门审查。

(三)市(州)边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由相关市(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报省级河道主管部门审查。

(四)干流主要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所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查。

(五)在大型水库及下游有城市的中型水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水库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并经所在市(州)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报省级河道主管部门审查。

(六)除上述明确审查权限外的涉河建设项目,由市(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将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抄报省级河道主管部门备案。

三、高度重视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防洪评价报告》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的重要技术报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重要河段、重要建设项目或对河道管理范围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须委托有相应水利(水电)行业资质设计单位,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办建管〔2004〕109号)的要求,编制《防洪评价报告》。对河道管理范围影响程度和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由有相应水利(水电)行业资质设计单位编制《防洪评估报告》,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影响河道管护设施情况、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四、严格执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制度。涉河建设项目单位在其项目立项批准后,应将批准的文件和施工安排、施工期间渡汛方案、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报送涉河建设项目审查机关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发给河道管理范围内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方可组织施工。

五、规范河道现场清理保证金的收取、退还工作。为保证河道施工现场清理干净和河道行洪畅通,审批单位要按照《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在发放施工许可证前,向施工单位收取现场清理保证金。涉河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现场清理完毕,经验收合格,现场清理保证金退还施工单位,否则,审批单位可将保证金用于现场清理费用,并告知建设项目单位,保证金不足清理费的,审批单位向建设单位追缴。

六、督促落实河道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的等效替代措施和经济补偿。涉河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的,由建设单位采取修复、加固、修建其他等效替代工程等补救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占用水域的,建设单位在依法报批前,应当提供拟采取的替代水域工程或者功能补救措施方案,并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无法采取等效替代措施的,要向建设单位收缴补偿费。对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水利设施或者水域的,对违法行为实施期间和违法结果存续期间的占用活动,要向建设单位追缴补偿费。

七、切实加强涉河建设项目日常监督管理。各级河道主管部门,特别是县级河道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涉河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对经批准的涉河建设项目要全过程跟踪督查,检查是否按批准的位置、界限和要求进行施工、施工方案是否有碍行洪以及施工期的渡汛方案是否落实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意见,通报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督促其认真整改落实;遇重大问题,报上一级河道主管部门,联合执法,确保河道安全。对未经河道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要责令其停工整顿,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再施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涉河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建设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八、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的启用验收工作。各级河道管理部门,要按照“谁批准、谁验收”的原则,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前30日,将有关竣工资料报送河道建设项目审查同意的河道主管机关申请验收。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验收申请20个工作日内,要组织有关单位的代表和专家成立验收组,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

九、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要切实认真履行河道管理职责。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是《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河道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河道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厅水利管理局作为省级河道主管部门,要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查和审批及施工许可证的发放,加强流域管理机构和市(州)河道主管部门对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的指导。市(州)河道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要认真履行权限范围内职责,不准越级审批或越权审批。县级河道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省市(州)河道主管部门做好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8

关于印发学生实习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

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经讨论研究,近期修订了关于学生实习的规定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现予以印发,望参照执行。

附件:

1、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学生实习的规定

2、山东轻工业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

山东轻工业学院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件1:

山东轻工业学院关于学生实习的规定

学生实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为了搞好全校的各类实习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现对学生实习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组织领导

全校各类实习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教务处是全校各类实习的主管机构。各教学单位分管领导应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具体组织和安排本单位的实习教学工作,将任务落实到相关的教研室,对教研室提出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经费预算、教师选派等工作进行审批,务必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并监督实施。

二、实习教学文件

实习教学文件包括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书和实习指导书。

1、实习大纲:实习大纲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大纲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实习内容和方法、实习的程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实习参考教材或文献资料等,由相关教研室负责制定。实习大纲一经确定,一般不能随意修改。如确需修订,必须提出申请报告,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重新备案。

2、实习计划书:实习计划书由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制定,主要包括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实习时间及地点、工作进度计划、学生基本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基本情况等。

3、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书是学生实习的教材,其内容除了阐述实习大纲规定的实习目的要求、实习内容和方法外,还应介绍实习的具体步骤和有关的专业知识,并说明考核要求和提交实习成果要求等。

三、实习方式和实习场所

教学实习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实习单位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既可以班级为单位或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进行。集中实习要求在实习基地或相关单位进行,强调过程管理;对于分散进行的实习,学校主要实行目标管理。

实习场所的选择和确定应满足教学实习大纲的要求,并考虑经费的可能,应就当地就近安排。提倡和鼓励各专业与选定的实习单位长期挂钩,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实习基地。

选择实习基地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注重“产学合作教育”原则;(2)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3)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原则;(4)动态合作发展原则;(5)校、院二级共建原则。

选择实习基地时应考虑以下基本标准:(1)基地建设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2)学院、基地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并有专人负责基地建设和规划;(3)基地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良好;(4)科技服务具有成效;(5)教学条件良好,教学效果明显。

四、实习过程管理及要求

(一)、教务处职责

1、审定各教学单位制定的实习计划。

2、编制实习经费预算。

3、检查各教学单位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和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4、协调全校实习中的有关问题。

5、检查实习质量,总结实习工作,组织实习经验交流等。

(二)、教学单位职责:

1、负责编写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组织制定并申报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应在实习前一个月备齐,实习计划书经教研室主任和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后于实习前两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2、联系落实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对专业实际应用较为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为了保证实习指导质量,刚毕业留校任教的本科生不能单独指导教学实习。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因特殊原因需更换教师,须经主管院长同意后进行调整。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每班选派2名指导教师;毕业实习可按设计(论文)课题考虑,一般每位教师带10~15名学生。

3、对实习各环节落实检查工作。实习前进行组织动员,交待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讨论实习大纲和实施计划,并针对本次实习的特点,进行实习态度和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实习期间,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质量。实习结束后,组织院内实习经验交流会并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做好有关教学实习的文档整理和存档。

(三)、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1、实习前带队教师要提前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和熟悉情况,会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实施计划,作好一切准备。

2、带队教师按实习大纲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计划的落实工作,检查学生完成实习的情况,与实习单位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3、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学和参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

5、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应坚守教学岗位,因事暂时离岗须得到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并妥善处理和协调好相关实习工作。指导教师擅自离岗,将按教学事故处理。

6、带对教师定期向实习单位领导汇报实习情况,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协调好双方关系。

7、检查实习纪律执行情况,及时处理违纪问题。

8、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负责组织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

9、实习结束离开实习单位前,要做好与实习单位的交接工作。

10、实习结束后写出书面实习工作总结并向学院汇报。

(四)对实习学生的要求:

1、必须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

2、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记好实习笔记或实习日志,按时写好实习报告并参加考核。

3、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不得迟到、早退或脱岗,因事因病不能按时参加实习,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每天按6学时计算)。

4、实习期间不得参与同实习任务无关的工作。

5、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安全生产、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举止文明,讲究卫生,体现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五、实习经费

1、实习经费采取教学单位包干的方法,每年由教务处根据学校分配的实习经费作出预算,切块分配到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2、学生实习经费的领用、报销,按财务处规定的程序办理。

3、实习经费应专款专用,对节约的经费允许跨使用。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

1、学生必须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方可参加考核。

2、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按实习大纲规定执行。

3、学生在实习中,因各种原因缺席天数达到实习总天数的三分之一者,按不及格处理。

4、经考核或因事因病缺席而实习不及格者,经本人申请,学院领导同意,教务处批准,学生在毕业前利用寒暑假补做实习,经考核成绩及格后方可毕业。补做实习所需费用由学生本人自理。未补实习或补做实习仍不及格者,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2:

山东轻工业学院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

一、校外实习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能满足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

2、基地建设本着双方自愿、互惠互利、义务分担的原则;

3、原则上选择就近就地、相对稳定的实习地点,以节约实习经费开支;

4、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

5、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途径

1、校外实习基地由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商共同建立。

2、各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

1、由学校与大型厂矿企业、集团公司、研究机构等单位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产、学、研)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

2、学校或学院与国家、省直机关、团体等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

3、普通专业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4、短期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应承担的义务

1、学校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对校外实习基地单位优先提供服务。

2、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在就业方面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权。

3、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对实习学生有关收费给予优惠,不收或少收。

4、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使实习教学与“产、研、学”一体化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应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并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控。

6、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应优先考虑实习场所的学生实习条件,保证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及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相关人员(尤其是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或安全考试。

7、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应考虑实习基地的建设、设施维护等工作,并指定负责人负责相关事务。

五、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1、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在符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经协商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协议书一式三份,实习基地、教务处、有关学院各执一份。

2、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3年。

3、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双方合作目的;②双方权利和义务;③协议合作年限;④其它。

六、校外实习基地挂牌

学校或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后,校外实习基地可挂“山东轻工业学院××××实习教学基地”铜牌,实习基地铜牌由学校订做。

七、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为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各学院及相关教研室负责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及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教务处备案,同时教务处会同有关学院不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检查、评估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情况,并做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用情况评估报告。对协议到期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山东轻工业学院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9

建设部

河南省建设厅:

你厅“关于适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有关问题的请示”(豫建法〔2000〕12号)来函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57号)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管理办法》没有溯及力。

二、对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以前颁发的房屋权属证书,如发现有错误,为了保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予以纠正;对房屋权利灭失,而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房屋权属注销登记的,可以注销房屋权属证书。

此复。

上一篇:幼儿教师年度评语下一篇:Ubuntu如何建立虚拟网卡模拟网络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