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形式美大学

2024-10-18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学(共9篇)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学 篇1

单选(2分)塞罕坝的今夕变化和对比,让我们明白的一个道理是()。得分/总分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类只有保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繁荣昌盛。2.00/2.00 

C.人定兮胜天,不是人兮定胜天。

D.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 单选(2分)我们常用的“人定胜天”正确的理解是(得分/总分

)。

A.人是万物之主,人力定能战胜上天。

B.人类破坏自然的一种狂妄。

C.人定兮胜天,不是人兮定胜天。2.00/2.00 

D.人在自然面前往往无能为力。3 单选(2分)人不仅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人为了要把自然界的自然物变成人的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首先必须()。

得分/总分

A.适应自然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2.00/2.00

B.认识自然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

C.改造自然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

D.创制自然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4 单选(2分)塞罕坝精神不仅是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更是(型示范。

得分/总分

A.政治文明

B.制度文明

C.)建设的典

生态文明 2.00/2.00 

D.社会文明 5 单选(2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得分/总分

A.富饶

B.美丽 2.00/2.00 

C.强大

D.绿色 6 单选(2分)塞罕坝的范例意义,就在于抓住了优化生态的“牛鼻子”,廓清了发展理念问题。那种(),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方式,代价惨重,所带来的发展也是一时的。

得分/总分

A.绿色发展、永续和谐。

B.五位一体,先污染后治理。

C.靠山养山,靠水养水。

D.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0/2.00 7 单选(2分)

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的理念。

得分/总分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2.00 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绿色发展,科学求实。

D.踏石留印,抓铁有痕。8 单选(2分)生态环境恶化是个全球性问题,为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联合国召开过()大会,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出能够正确处理生态和经济矛盾的战略指导思想。

得分/总分

A.五次

B.四次

C.三次 2.00/2.00 

D.二次 9 单选(2分)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正是贵在严格的制度,成在(得分/总分

A.稳定 2.00/2.00 )的体制。

B.适宜

C.合法

D.直管 10 多选(3分)汤一介先生曾经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过论述。认为“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一种思维模式包括()内容。

得分/总分

A.不能把“人”和“天”看成是对立的。0.75/3.00 

B.不能把“天”和“人”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外在关系。0.75/3.00 

C.“天”和“人”之所以有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皆因为“天”和“人”皆以“仁”为性。

0.75/3.00 

D.“天人合一”体现着“天”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0.75/3.00 11 多选(3分)“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二者的关系是()。

得分/总分

A.内在统一 1.50/3.00 

B.相互补充 1.50/3.00 

C.相互排斥

D.没有必然关系 12 多选(3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历史为戒鉴,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我们的环境、资源和气候变化,以更有效的举措推进()。

得分/总分

A.经济发展

B.循环发展 1.00/3.00 

C.可持续发展 1.00/3.00 

D.绿色发展 1.00/3.00 13 多选(3分)加强环境保护有两条教训值得记取,即()。得分/总分

A.对自然界不必仁慈,只需谈消费、讲索取。

B.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1.50/3.00 

C.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先顾眼前利益。

D.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1.50/3.00 14 多选(3分)

把塞罕坝精神转为动力,具体要怎么做?()得分/总分

A.要聚焦实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新超越。1.00/3.00 

B.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念。

C.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创新路径。1.00/3.00 

D.要拓宽改善民生的崭新渠道。1.00/3.00 15 多选(3分)弘扬塞罕坝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核心就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

得分/总分

A.天更蓝 0.75/3.00 

B.山更绿 0.75/3.00 

C.水更清 0.75/3.00 

D.环境更优美 0.75/3.00 16 多选(3分)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得分/总分

A.尊重自然 1.00/3.00 

B.顺应自然 1.00/3.00 

C.保护自然 1.00/3.00 

D.远离自然 17 多选(3分)要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略落实落地,就要()。

得分/总分

A.大力变革生产生活方式。0.75/3.00 

B.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0.75/3.00 

C.把握生态建设发展规律。0.75/3.00 

D.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视野。0.75/3.00 18 多选(3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确定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总书记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得分/总分

A.富强美丽

B.生产发展 1.00/3.00 

C.生活富裕 1.00/3.00 

D.生态良好 1.00/3.00 19 多选(3分)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像塞罕坝人那样,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得分/总分

A.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思想境界。

0.75/3.00 

B.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落实举措。0.75/3.00 

C.要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0.75/3.00 

D.要建立稳定而长效的体制机制。0.75/3.00 20 多选(3分)塞罕坝从茫茫荒原到绿色海洋,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而是()。

得分/总分

A.一蹴而就 0.75/3.00

B.一劳永逸 0.75/3.00 

C.一场攻坚战 0.75/3.00 

D.一场持久战 0.75/3.00 21 多选(3分)55年前,国家给塞罕坝林场提出了()的27字目标,塞罕坝人一代代坚守、一代代奋斗,造就了今天的奇迹()。

得分/总分

A.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以及“钉钉子”精神。

B.改变当地自然面貌。1.00/3.00 

C.保持水土。1.00/3.00 

D.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1.00/3.00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学 篇2

一、装裱的款式美

在传统的装裱款式中,根据不同的画心尺寸及观赏收藏要求,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轴(立轴)、卷(手卷)、横批、片(镜片)、册(册页)、扇(折扇、团扇)、屏风、贴落等几大类。众多形式的出现,无一不是为了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起居和欣赏习惯,不同的装裱种类和装裱款式都具有不同的外在形态上的形式美。

1. 轴

轴又称为立轴,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装裱形式。传统立轴根据款式可分为一色裱、二色裱、三色裱、宣和裱、诗堂装、集锦装、锦眉装等形式。根据用途又可分为大、小中堂、对联、条屏等。由于中国传统房屋设计,室内举架一般较高,所以,传统立轴尺寸一般都在2.1米以上。悬挂于室内,有稳重、大气之感。书画作品作为整个起居环境的一部分,如果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当然是我们美术工作者最高的追求。在马克思哲学观中,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辨证与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很好地结合,也会产生相互矛盾的情况。如果从事物的统一性来分析,一个具有美感装裱款式的出现,可能成为某一家庭装饰的亮点,完整的融合到现代家庭环境中去,既具有个体的形式美,同时又是整体环境中一个元素与组成部分,两者相得益彰。现在的房屋设计,室内举架一般只有2,7米,如果悬挂这么大尺寸的立轴,与现代家具搭配在一起,恐怕会有不伦不类的感觉,人们从视觉上会难以接受。

除了与画意内容相结合外,我们还可以在造型上作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装裱款式,主要是运用垂直线和水平线,极少用曲线,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搭配,设计出不同体面,创造出符合美学特征的结构美,使裱件既和谐又有对比,既均衡又不失动感,充满时代气息。如有的扇形裱件就充分利用了扇面本身弧线的动感,将几块扇形块面相互交错,从而达到动中有静。深色与浅色通过扇面的介于两者之间的土黄相过渡,使其既有鲜明的明度对比,整体上又和谐统一。形体的不同层面所具有的不同审美效果,以及它们多样的组合,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义的审美感受。

2. 册页

册页的出现,一改传统卷轴的欣赏方式,让装裱形式在理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册页可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形式。册页占地面积较小,而且平整挺实,可以随时展阅观赏。册页的表面一般用宋锦进行装裱,十分华丽美观。虽然册页制作工艺复杂,用料成本较高,但其坚挺厚实的特点正适合对一些易腐朽酥脆的小幅书画文物作品进行保护。比如有一本严重腐朽粘连的“书砖”,如果不重新装裱成书,翻阅时可能损及书心。将其重新装裱成册,最大限度地对文物进行了保护,而且华丽的外表.还提升了文物的审美价值,对保护册页这一传统工艺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3. 扇

扇又称扇面,也是中国书画装裱形式的一种,有折扇、团扇等形式,原功能是将其装裱成平常使用的扇子。圆形的团扇流行于宋代和元代,而明代约在永乐后开始流行折扇。相传折扇是宋代从朝鲜传入中国的。由于扇面形制富有流线感,十分美观,便有人将有图案或题字的折扇或团扇的扇面取下,装裱成片,也很美观。也有将扇面裱成横批和立轴的。

4. 屏风和贴落

屏风是我国传统家居装饰之一,是用于遮风挡光并集装饰于一体的的实用家具之一。有单幅和摺幅,一般置于床前或房门内侧。古人喜用屏风,屏风画也需装裱才能贴在屏风框架上。秦汉时的屏风就是经过裱褙的。据《后汉书》记载,汉恒帝时有《列女屏风》等,其画图都是经过装裱粘贴上去的。屏风上的内容一般是字或画,所以有些人将古老的屏风画拆下来,并装裱成轴。一些宋时流传下来的裱件有画意边缘残缺的,就是因为乃是从屏风上拆下改装之故。屏风和贴落都是一种室内装饰手段,既有其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虽然屏风和贴落在现代社会已很少使用,但屏风和贴落的装裱工艺作为一种文化,我们还是要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

二、装裱的色彩美和材料美

在历史上装裱的色彩美,由于南北地域的不同,审美标准的差异,出现了反映不同地域特征的装裱风格。如典雅、清新的“吴装”,端庄、堂皇的“京装”,华丽、稳重的“扬装”,宁静、秀美的“沪装”,以及“湖南装”、“广州装”和“徽装”等。这些代表不同地域特征的装裱式样,虽然在用料的质地和尺寸大小上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色彩的选用,以完成其美学创作的。由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保守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用色、用料还是比较单一的。而今天,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色彩丰富的新产品孕育而生。锦绫就是这一军团的成功范例,它不仅颜色花样繁多,而且成本造价大大降低,为推广和普及装裱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与日本相比,我们的新材料却显得少得可怜。

关于装裱的材料美,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各种绫料上的精美图案。我国的丝绸从古至今都堪称精品,虽然颜色较为单一,但绫料的花样图案却十分丰富,传统的有龙、凤、蝙蝠、花、云纹、寿字等。现代装裱材料的出现,在颜色上有了很大改观,所有这些绫料,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古人还十分讲究轴头的装饰,他们经常使用玛瑙、美玉、檀木、犀牛角等高档材料制成轴头,对裱件的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宣纸作为一种优质的装裱材料,首先应当体现在它“纸寿千年”的特性上。正因为我国宣纸优良的制造工艺,才使得宣纸的PH值近似于7,也就是说,宣纸的酸碱度为中性。而且,宣纸中杂质很少,所以不会由于自身原因而导致变色。这样的优良性能,使得其经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持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让大量珍贵的书画文物流传至今。

三、装裱的工艺美

装裱的工艺美,一方面指其工艺过程中的科学因素,另一方面指通过装裱艺术家的双手,制作出的做工精良的装裱艺术品。装裱工艺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因素:比如在制作浆糊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面粉中的面筋通过一定方法提净,然后将虑出的淀粉经过沉淀发酵后再进行熬制。这样加工成的浆糊性能稳定、杂质较少,不致对裱好的作品造成伤害。而且裱出的作品手感绵软飘逸,对画心的粘合度又比较适中,可以避免重新揭裱时伤及画心。装裱的工艺美,还表现在精良的做工上,它需要装裱艺术家有过硬的基本功。一幅达标的作品要达到平、薄、齐、净、柔、匀、正、光、新的标准,所以装裱艺术家必须技术过硬,方能达到这种完美的境界。

平:就是要求一幅书画作品从托心开始,就要始终保持画面的绝对平整,不可以出现一点褶皱。这要求装裱师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方能做到手中有数。既不能让画心出皱,又不能扯破画心。

薄、柔、光:就是裱完的作品要既柔软,又厚薄适宜。这要求装裱师在以下几方面熟练掌握操作手法:一是用浆适中。多了则又厚又硬,少了又会引起壳层。二是在排刷时用力均匀,力道恰当。用力太重,容易将宣纸刷破,太小同样会引起壳层,并且手感不柔软。三是对裱件砑光时,要保证力度均匀和手法均匀。这样才能让裱件光滑平整。

齐、正、匀:这要求装裱师要有过硬的刀裁功。只有裁出的绫料标准,才会镶出又齐又正,接口和局条均匀的裱件。这样的裱件收卷后两端整齐,无参差。但同时也要在镶画的过程中掌握好镶口用浆的粘度,而且要有很好的手感和细心的操作。

净、新:要求裱完的作品,绫料干净如新。不可以出现跑墨跑色等现象,也不能使浆水弄脏画面及绫料。

裱件华美精致的外表不仅体现了装裱的工艺美,同时还凝聚着一位位优秀的、执著敬业的装裱艺术家的心血。“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同时,只有平时勤学苦练,才能造就一代装裱大师。

摘要: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书画装裱作为传统民族文化之一,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现在,有些人还在盲目地、教条式地保护这种“传统文明”。殊不知,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因此,书画装裱师不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审美取向和绘画理论有所了解,还要开拓视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适应现代文化潮流的发展趋势,融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艺术品来。

参考文献

[1]蒲松年、陈少丰、张同霞编著.中国美术史教程.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明]周嘉胄.装潢志

[3]作者不详.谈谈装裱美学.见:新浪网.书画装裱传人的博客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学 篇3

在福建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召开的“中国职业大学办学30年经验交流与前景展望”研讨会上,多名学校校长迫切地表达了“升本”的愿望。一位校长说:“与我们同期创办的职业院校,大都已经升本了、改名了,我们怎么办?为何不能办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

这9所职业院校在所达成的“泉州共识”中认为: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行毕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些开始于二三十年前的艰辛探索,彰显了职大人的创新智慧与探索勇气,至今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遵循。

如黎明职业大学按照专业群服务产业群的思路,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数量从46个调整为38个,形成以应用工科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对接泉州的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在校生约1.7万人的九江职业大学在办学方向上始终坚持做到“三个主动适应”: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贴市场需求与新兴产业开设专业。

中国画形式美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6课(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我准备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六个方面对我的本课教学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欣赏评述领域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运用上一课对中国画意境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对中国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国画的社会价值,从而为学生下一课用电脑制作“山水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学情分析如下:

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在14、15岁左右,他们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这时候的学生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美术能力发展属于陈述的写实期,开始对写实的作品感兴趣,追求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评述,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能更好的认识、欣赏与运用,为学习中国画的形式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A.知识目标:

识记: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和篆刻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

理解:理解中国画通过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的形式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

运用:运用现有知识,能对中国画的形式有一定的见解。B.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运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形式,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能依据所学的形式,进行大胆的创作。C.情感目标:

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民族传统绘画的变革和升华。感悟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引导——实践探索——启发”的方式。对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先做欣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国画的意境中,再通过观赏国画绘制视频,运用投影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先对中国画有所了解,通过感受,观察比较,交流总结,培养学生对国画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对国画探究兴趣。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视频、画具等

学生准备: 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七、学习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活动:1课前准备(1)调试多媒体设备。(2)准备教具。(3)组织教学。学生活动:中国画有独特的形式美,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中国画的形式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观看视频、图片展示,让学生沿着形象、笔墨、色彩、形制均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路,启发学生的发展思维。八.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学生练习:15分钟 作业展示:5分钟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延伸:3分钟

1.上课时,我的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老师在课前为你们播放一段体现中国画形式美的视频,它的名字叫《扇舞丹青》,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通过欣赏视频,大家感受到了中国画的形式美了吗?

《扇舞丹青》是一个将舞蹈与水墨相融合的视频节目,音乐又是中国特有的乐曲。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将水墨画的意境和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

2.分析形式美

※ 感受形像之美

对于这个知识点我采用欣赏谈话法展开教学。

中国画是祖国传统的艺术瑰宝,我们都知道她很美,但美在何处?请欣赏微课视频介绍《韩熙载夜宴图》。

学生再观察屏幕画面中的五个女子在做什么?她们的形象、服饰、线条美在何处?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动作——顾盼生姿

线条——细腻流畅

神态——专注传神

※感受笔墨之美

这个环节我采用学习单引导法展开教学。

首先让学生欣赏屏幕上展示的潘天寿的《露气》这幅作品,《露气》这幅作品笔墨虚实 相生,线条聚散疏密,运筹奇巧,耐人寻味,从中体会到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并用学习单引 出3个问题:,1.作品何处使用了何种笔法?给了你什么感觉? 2.作品何处使用了何种墨法?给了你什么感觉? 3.笔墨美对作品有何意义 ?

其次让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将根据各小组情况,分别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们分析欣赏图片,并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第三,通过展示黄胃《三驴图》、李苦禅《晨趣》、马远《踏歌图》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中国画的笔墨之美。

第四,教师总结。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笔

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学习单引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了中国画的笔墨美,激发学生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美。

※感受色彩之美

对于这个知识点我使用对比欣赏法展开教学。教师活动:

(1)进一步展示图片,《花篮图》

宋代

李嵩 《静物花卉》 17世纪

荷兰(2)使学生感色彩之美美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加深对中国画色彩之美的理解:中国画的色彩不像西方绘画那么写实但更加富有平面的装饰美感,更能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意趣。

(3)对比欣赏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形成共识,认识主题。这样的小组活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了“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的学段目标,掌握了中国画形式美欣赏方法,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化解了学习难点。

※感受形制之美

采用展示欣赏方法组织教学。

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位。

(1)、展示中国画装裱图片,问:你能说出立轴的各部分名称吗?.装裱后的作品有什么感觉?

(2)、教师介绍中国画的形制美的知识 总结

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中国画的形式美:1.形神之美 2笔墨之美 3色彩之美 4形制之美

九、课堂展示练习

1、要求:在自定的画幅中,小组成员合作根据手中的画册,选定一张大家喜欢的或者是某些画面中你喜欢的形象把它画下来,或者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作品展示拍

照在校园网发布。

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九、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整个板书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载体,适时的结合黑板板书,从而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形象之美

二、笔墨之美

三、色彩之美

四、形制之美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参赛单位:裕安区江家店镇初中

学科:美术

大学的理念:形式与性质 篇5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university),无论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佛罗伦萨大学,还是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起源上都与宗教的力量、特别是教皇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密不可分。就大学的组织形式的世俗性而言,很类似于12世纪后逐渐兴起的同业公会,如商人公会、手工业者行会等等,赋予大学

以超验性质的,恰恰是宗教。从史料上我们知道,大学作为学者与学子们自行组织起来的“同业公会”,在最初的年代,所受到的迫害主要来自地方当局和周边的市民,而为他们提供保护的,则是教皇及各级教会组织;甚至包括图书资料,也主要来自当时仅供罗马教廷人员使用的梵蒂冈图书馆及各地修道院里的藏书。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对此有大量记述,最典型的例子是教皇尼古拉五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让各地的抄书手为他搜寻资料并大量抄书,“范围之广,遍及半个世界。配罗托由于把波利比乌斯的作品译成拉丁文而得到了五百个金币;盖利诺由于译斯特拉博的作品得到了一千个金币”。尼古拉死后,把遗留下来的五千册或九千册图书全部捐给了罗马教廷,“它们被当作最高贵的装饰品保存在宫廷里边”。(见该书中译本第183-184页)这些图书在以后的岁月里也就成为大学里的研究资料。1174年,教皇曾专门授予当时的巴黎大学一些使其免受地方当局干扰的保护性特权。1200年,国王菲力普二世颁发特许状,承认并批准了这些保护性的具体章程;而这一特许状的颁布也就标志着巴黎大学的正式诞生。在英国,“1191年,集结在牛津的学生团体和学者们开始把牛津称为‘university’,意为这是一个保护教师和学生免受市民迫害的团体。1209年,学生与市民发生冲突而遭受市民报复后,一部分人向东迁徙而建立了剑桥大学。此事引起教会的抗议,后来罗马教皇专门作出了一个保护学校的重要决定,即授予林肯主教或其代表对学生行使司法权,这样就产生了牛津大学的校长,而且牛津大学也就此取得了流传至今的在司法方面的特许权”。(参见吕一民、钱承旦、许洁明等所著的《法国通史》、《英国通史》的有关章节)

进行这样一种简略回顾,是想讨论两个涉及到大学理念的哲学问题:第一,大学作为一种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到底是单个人的集合(类似于society),还是一个单一的整体(即所谓的unity),而这二者的区分,又与近代以来随着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对社会、国家所作出的重新解释有关,它在根本上所涉及到的是个人与集体(大学里的所有人与作为一个整体的大学)之间的关系;第二,大学作为一类独特的社会团体,既然其在起源上与宗教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而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又要求着某种自觉自愿意义上的“虔敬”(reverence),这种“虔敬”无疑与对某种超验性存在的信仰有关,那么以此推想,进入大学或大学自身在性质(品行、德行、资质)上应该有着怎样的非一般性的要求或理想?

大学无疑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且首先是一个民间或民办的社会团体。问题在于:这个团体中的人是靠什么走到一起来的?或者说,维护这一团体存在的社会秩序是何以建立起来的?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是从单个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出发还是首先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学校当然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但学校同时又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这里的“整体”一点也不抽象,它就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或特殊的社会团体及其特殊的体制与表象”。比如我们并不认为就单个的人而言,同济大学的学生或老师与复旦大学的学生或老师有多大的差别,但同济大学与复旦大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团体,却在具体的体制与表象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使得生活在同济与复旦校园里的人有了这样那样的差异。是从单个的人出发还是从整体出发,法国社会学家路易•迪蒙(LouisDumont)在《论个体主义:对现代意识形态的人类学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一开始就说,这几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学。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说,作为现代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其实主要起源于犹太-基督教的遗产,起源于“人是与上帝相关的个体”这样一个观念。作者说,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希腊化的过渡中,有一个大大的“缺口”(中断),这就是个体主义的突然出现。“城邦曾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是自足的,而现在被视为自足的是个体。这个个体或被视作事实,或被伊壁鸠鲁、犬儒派和斯多葛派视为理想。”(见该书第24页)

也正因为出现了这样的自足个体,才有了以后的社会契约论,有了人与人的从属关系,有了出世与入世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有了与个人或人与人的关系有关的自由、平等、权利以及财产权、继承权之类的观念。当然,按照作者的说法,也才有了希特勒用“伪整体主义”伪装起来的个人主义,因为他所强调的“整体”只限于“种族”,也就是说,他

用生物性的个体摧毁了国家这一实在性的整体,然后再把生物性个体缩减为同样具有生物性的阶级、党派、种族;这种缩减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它突出了生物性个体间的“人与人的弱肉强食”(由社会达尔文主义演变而来),而且认为这本身就是一切价值的尺度。

这里面更深层的含义在于,当社会成为单个人的组合(society)时,人们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

“革命的反弹”,这就是“unity”的复兴:人们开始重新渴望建立真正的宗教,渴望着人与人内心的相遇与相通,渴望回到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因为在城邦里个人与共同体之间有着一种价值上的共享结构,如此等等,所有这一切,几乎也就可以理解为在现代性浪潮中出自我们现在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

问题在于,我们有过“真正的宗教”,有过“个人与共同体在价值上的共享结构”吗?如果有,恐怕就只能在孔子及其弟子,在汉代以后的太学以及晋代以后的国子学乃至朱熹、王阳明等人的书院中去寻找,当然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这种“大学”越为世俗的权力所控制,其脱离那种“真正的宗教”也就越远,这一点,在性质上与西方大学是否从一开始就被授予了某种脱离地方当局的“特权”有类似之处。

这一点也同时告诉我们,无论是从单个的人出发还是从整体出发,大学作为具有某种特殊性质(其实也就是与对某种超验的、理想的、非功利的存在的追求与探索有关)的社会团体,其实也就体现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追求与探索上的品行、德行和资质。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有怎样的大学,大学里的人对自己的大学的“体制与表象”有着怎样的感情,是否认可其秩序以及在价值观念上是否与作为一个整体的大学有着某种共享结构,这几乎就能反映出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对自己的国家所具有的思想感情。

基督教除了为我们提供了个体主义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外,至少在中世纪还提供了一整套的教会制度、修身规则、管理办法以及强行灌输的思想原则。所有这一切,都披着“信仰”的外衣,而且似乎在管理制度上越严格也就越能体现出信仰的力量。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及后来在启蒙思想家那里所表现出的对宗教的批判,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那种宗教制度的批判,他们的关切点在如何以人的“灵魂得救”取代外在的“赎罪形式”,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更新教会社会。于是“虔敬”才成为教会团体的基础,而教会生活也就成为有虔敬之心的人的自愿组织,并被理解为人的社会结合的最完美的组织形式。

这种对教会生活的改革,同时也就为大学生活的更新提供了一个样板。人开始意识到只有自己内在生活的价值才是第一位的,于是有了对灵魂生活(意识活动)的探索(这几乎也就可以理解为哲学的专利),有了从《圣经》中的“原罪”观念转变而来的意志自由——即愿望自由,有了从当初教皇所赋予牛津大学的特许权利转变而来的“人的特许权利”(thecharteredrightsofman),即所谓的“人权”(人类的自然权利)。按照埃德蒙•柏克的说法,这种自由之所以是一种权利,就在于它不是对美德的奖赏,也不是我们的勤奋所得,而是一种注定了只能在团体中并通过平等的限制而实现的结构或秩序。它可以理解为正义的代名词,或者说,就是智慧(理性)与爱(自然)的统一。所有这一切,都应该通过“大学的自由教育”而体现出来。所以最初的大学都只涉及三个领域的学说,这就是伦理学(今天的人文学科)、物理学(今天的自然科学)和逻辑学(前二者的共同基础),就具体学科而言,则划分为法律、艺术、神学、医学。它既反对单纯的灌输,也抵制大众化的通俗,全部目的在于唤醒人自身的优异与卓越,使学生和老师在共同倾听人类伟大心灵的交谈中培养与虔敬之心相呼应的自由之感。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只有当时的“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该书第491页)。也正是这一小块绿洲,使得“中世纪的神秘主义的回响在这里和柏拉图学说合流了,和一种典型的现代精神合流了。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是近代史的前驱”。而这种果实,确切而具体地说,其实也就是近代大学的诞生,是大学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诞生。

10月12日,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启蒙与法国当代哲学”的学术研讨会上,法国哲学家乔治•拉比卡(GeorgesLabica)专门作了一个《启蒙:昨天与今天》的报告,建议对“进步”这一概念作反思性的比较研究,因为“在第三个千禧年的最初岁月,我们面临着一堆反常现象,甚至无数的矛盾: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世界有可能创造许多绝无仅有的奇迹;另一方面,也恰恰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大规模暴行形式的野蛮现象,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达到了它的史无前例的顶点。恰恰正当人们说‘衰退’,喊出‘虚空的时代’、‘历史的终结’和‘乌托邦的死亡’等等口号的时候,各种形式的宗教,从虚幻到迷信,都纷纷复辟。以致可以说,蒙昧和黑暗取代了启蒙,而进步所固有的理性,却出乎预料地消失殆尽,或一败涂地”。这是典型的法国人的目光。同时参加这个会议的另一位更为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从判断力的强弱入手讨论了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基要主义(原教旨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问题,他说,在对这样一些问题上,“人们判断力的反思运用从根子上已被削弱了。因此,没有人能知道,那些旨在更新判断力之反思运用的努力能否在现代社会结出硕果。因为人们不知道结果,所以人们在每一种此类努力中都需要运用勇气,因为那未来的不可知的新事物带来了畏惧。作为结论,我想请大家忆起康德关于启蒙的著名文章中的一句话……‘敢于运用你的判断力’”。

浅谈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 篇6

摘要: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的经济受全球的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全球经济形式走向不稳定,我国将继续实施以稳健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经融紧缩政策,实现稳中求进,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形式,调控

正文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方面

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总体上看,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国内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到“内需”上来。2012年,我国将充分利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降速的有利时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上,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强制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退出与调整,同时倾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及产品崛起,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一批出口型企业、高能耗型以及部分高成本房地产企业,将会遭

遇倒闭、重组、兼并和收购的命运;一批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生物医疗和新一代IT等新兴产业将会呈现新的盈利机会。

二.我国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

当前经济内在扩张压力依然存在;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税的改革,使得土地和资源等的要素成本提高;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使得环境成本的提高。2012年世界经济极具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动荡已致外需明显下降,国内高通胀下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为继,加之土地可开发数量减少,土地财政拉动经济的空间缩小,也使内需增长有限,经济增速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启动刺激内需计划,但截至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依赖出口,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磨擦

国内的经济增长处于短期回调状态,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各类要素组合仍比较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长;百姓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仍是消费的热点,将持续活跃;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涌现;投资需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旺盛。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地价将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也将上升,而且人口老龄化将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三.调控政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的准备,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1、提高财政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

鉴于目前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大体正常,物价上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的 总体形势,应当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和必要的微观调控力度,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在继续

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管理和调控市场流动

性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利用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逐步消除

负利率。在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多发挥财政政策结构

调整的功能,通过减税等办法推动某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

向的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 产

业等新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发展。

2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

有区别地加以解决,对于落后、过剩、属于“两高一资”行业的生产能力要鼓励淘汰,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符合产业政

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要予以大力支持,加强金融组

织创 新,发展中小商业银行,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

机构,完善与中小企业 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

银行体系.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加大财

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健全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体系,鼓

励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部门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

务。建 立多层次的融资信用担保,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

立企业征信体系。

3择机推进价格改革和市场准入 择机推进价格改革和市场准入

价格改革 一是改变价格管理僵化、市场反应不灵状况,让基础

产品价格真实反映供求 关系,并发挥对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 电价定价机制,推进

水价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效率提高。二是放宽部分资源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

争和有序的资源市场体系,让市场发挥调节资源型产品供求的基

础性作 用。这样有利于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稳定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公平和完善。

4优化投资结构和规模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新上项

目和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的投资,严格 限制审批高耗能产业盲目

扩张和重复建设,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企业 兼并重

组,加快制定、完善和颁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

施,发挥新 增投资对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着力细

化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 策措施,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

场准入标准,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活

四.结束语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文件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总体运行良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在众多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政策,在稳健中求发展,保持我国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发展展望》冯飞

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画的形式美大学 篇7

中国抽象艺术的继承性,可以谈到它的外在继承性和传统继承性。一方面,“抽象艺术源于西方”这个理念, 仿佛早已深入人心。第一幅抽象绘画源于西方,抽象大师康定斯基携他的理论和实践向世界昭示着新艺术时代的到来。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这种摆脱写实,从思想和形式上追求新的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以西方为中心向世界扩散。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们受到外来新艺术思想的洗礼,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外在继承性。另一方面,在东方这片古老的黄土上,抽象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青铜器上“狞厉美”的图案,彩陶上概括而和谐的形象,再到中国书法的行云流水之美和中国绘画的空灵清透之韵味都极具抽象主义色彩。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潜意识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这是其传统继承性。

发展性,由两方面来看。时间上 :中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在时间上是反向的。在西方艺术家追求写实艺术,高度赞扬人性美之时,中国早已是战火遍地,饕餮的恐怖伴随着祭坛的神秘音乐,把人置于神鬼之下,抽象火种遍地尽是。当西方艺术大师推开抽象主义之门,追求艺术形式美感之时,中国艺术家却正在写实的道路上艰难的探索着。方向上 :虽然中西文化的传承不同造成了抽象艺术发展时间上的差异,但是中国抽象艺术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一直贯穿于中国艺术发展的始终,都是为了精神而传承,为了美感而发展。

第二节中国当代抽象绘画中生命情感

抽象主义艺术是人类的艺术,存在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等问题。艺术的目的就是让人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而抽象艺术涉及到了人类也涉及到了当代生命意识,把生命中对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转换成艺术符号,传递给审美大众。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作品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们对于抽象艺术的认识和判断标准。中国抽象艺术家给作品带来了经典的民族元素和东方的神韵。当代著名抽象艺术家李磊先生的作品《意象武夷》和《天堂的色彩》系列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其一 :李先生的作品表达的不是西方的审美情趣,而是通过空间的处理,节奏的表现,色彩的转变,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抽象的描绘出“中国韵味”。其二 :中国绘画第一步讲求的就是“气韵生动”,独特的肌理和笔触,这是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反映,也是生命力的感觉。其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也是中国艺术家表达生命情感的重要体现。作品能深刻地感触到作者诚挚的生命历程、生存欲望和内心的情感冲动,这是对人性本身的真实写照,也让人的心灵得以释放。

第三节形式美法则在抽象艺术中的运用

抽象艺术表达方式层出不穷,但是都有着共同的艺术理念 :唯美性,精致性,即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美感而服务的。概念性的抽象艺术源于西方,西方抽象艺术家在抽象艺术的题材上、内涵上、技法上都做了不同的尝试,对世界抽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式的抽象艺术得以继续升华的条件就是,拥有一套别于西方抽象艺术的形式美新符号。

形式美的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单纯其一、多样统一、节奏韵律等。我们来关注当代抽象艺术家刘水石的作品,他擅长把激情和记忆结合在一起,把将瞬间的情感和内心冲动通过笔触和色彩喷洒在画面上,把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转换成艺术作品,展现出了美妙的节奏韵律感。他的作品中也渗透着中国古代文人作品的禅境意趣和中国式建筑的独特符号,有着对称均衡之美。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脱离了西方的结构法则,其题材和风格,都无法轻易归类,让这种个性化、唯一化化的面貌,用任何一种既定的法则都难以严整对应。

第四节机遇性和挑战性存在于中国抽象艺术发展之中

在当下这个在艺术品发展流派纷呈的时代,抽象艺术品也是五花八门的呈现在观者面前。虽然我们祖先的艺术涉及到抽象因素形式是成千上万年之前的事情,不过“抽象艺术“这个名词,我们接触到它的时间却是相对短暂的,因此,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然而,中国抽象艺术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个时代想要崛起,一定存在着它的机遇和挑战 :

矛盾性 :综上所述,我们所理解的抽象艺术看似是自由的,无拘束的,但不可否认抽象艺术也有着自身明确的主题表达。这就需要中国抽象艺术家做好权衡,如果兼顾形式与主题是否背离了抽象艺术的与时俱进法则。

潮流形态性 :潮流是时尚的,是流动性的,没有永远的价值,也没有不变的艺术,中国抽象艺术的长期发展需要艺术的精华,需要原创性,更需要与时俱进性。

市场需求性 :其一,国内当代,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探索和利用的新艺术领域 ;其二,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涉及艺术范围广,需求多,抽象艺术发展前景大 ;其三,抽象艺术的理念还尚且保持着新鲜感。这也在提示着艺术家们 :抽象艺术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需牢记欣赏者对于艺术品认可的必要性,这是艺术品得以前进的保障。

摘要:抽象艺术家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无规则视觉形象呈现出来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把生命中对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转换成艺术符号,传递给审美大众。中国的抽象艺术有着一套有别于西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法则研究方式,本文即是对此加以诠释。

试论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 篇8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形式;审美特征

中国画,是属于东方独具风格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空间与时间合二为一;运用生动的笔墨情韵,在画幅上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气势流畅,灵动多情的美。中国画强调对万事万物的关注和物我合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无论是草长莺飞,蜻蜓点水;还是万马奔腾,倾流直下。无一不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生命力,是我国乃至东方艺术的瑰宝。

一、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一)诗画结合

诗画结合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画本身没有题款,但充满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结合;二是画上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其长短。“画”表现事物比较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选取瞬间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同,它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容量比较大。二者的结合,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空间拉长,容量立刻膨胀开来。绘画史称唐代王维是诗画结合的创始人,他说自己是“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苏轼说:“味摩诘(王维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词客”和“画师”合为一体的人。在苏东坡的赞赏之下,王维被视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二)书画的结合

中国画的“书”(指书法)与“画”由于工具相同,操作时又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二者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书画的结合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画家本人兼长书法,作画时常常以书入画;二是以书题诗写款在画面上,与画面构图协调。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首倡“书画同体”“用笔同法”,书画均起源于象形,“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他根据书画家用笔有共同之处,说明书画同法,后代的文人对张氏的理论,异口赞服。元代画家更强调画中的书法趣味。

(三)印的结合

印最初只是信物,北宋以前的画家作画很少押印,一般只押鉴定人、收藏家的印记,这些印记并非画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至元代时期,水墨画占压倒优势,朱文印章已不仅仅是信物标记,而成为画家们作画时不可缺少的构图需求,并对画面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有的印文本身就有含意。如王冕在画上押署“文王子孙”印章,赵孟頫常在画上押署“赵氏子孙”印章。明清两代制印技术大发展,画家对押署印章部位、大小及印文内容和印章本身的艺术形式都很讲究。画家根据画面内容、风格的需要,押署形状大小不一的印章,使画面构图更加完整,更加提高了观赏价值。如文征明《清秋访友图》,系青绿山水图,画面以石绿、花青染树,以淡墨、花青、赭石晕染山峦,山涧水流清澈,在这古朴雅静的环境中,好友二人在岩石旁青草坪上赋诗闲聊,其中红衣白裳,格外显目,但以画面设色构图看,“万绿丛中一点红”有点孤立。画家在画面右角题款处押署“征明”一方朱印,使画面顿时生辉,与人物的红衣裳相互呼应。

诗书画印的结合,需要画家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诗如此,作画亦然。一幅好画,配上相应的诗,又以画风所需的书体写之,洋洋洒洒,双璧弥合,再押署适应的印章,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增加美感,丰富内容,在中国画的结合中,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式。

二、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意念的传达——意境美

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讲求一个意境。意境的表现,是由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决定的。物我一体,天人合一,国画试图追求一种包容万象的境界。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创造出画面上的氛围,而画面中的神韵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中国画中体现的意境,往往都是含蓄空灵的诗意之美和迷远飘渺的氛围之美。正如苏轼赞美王维的诗一般“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正如南唐董源的《潇湘图》,长山复岭,茂林远树,层层叠叠;树林中的房舍若隐若现;烟雾缭绕,秀美多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悠远葱郁之感,使观者如同进入其中,流连忘返。中国画中呈现的意境,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使人观后久久留于心中,难以忘怀。

(二)直觉的联想——空间美

西方绘画受“物我两立”的观念影响,故以控制、探索的态度对待无穷的空间,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是一种静止与秩序的和谐。而中国画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意识是“心灵之眼”感知空间万物,注重通过作者本身直觉的联想,把握自然物象整体节奏的流动性。

空间也有节奏,空间美体现出一种时空的节奏。正因为画家是以动态的,不断变换的视点感知空间,所以上下前后的感知过程中,空间已经节奏化。静止不动是不会产生节奏的。如同我们欣赏一幅山水画,举目先看高远的峰峦,随着视线的下移,继而看到幽深的谷壑,再往下看到石边小溪。这就是作者空间意识表达出的一种空间美。中国的画家明白目有所极,幅有所限的道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体现无限,只能通过人无尽的思维联想,构造出一幅画外有画的篇幅,让观者一眼望去,不仅看到画中物,更有无尽的画卷随之展开。这是表达空间美的最高境界。

(三)听声而类形——音韵美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典型代表,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以书法的笔触,用抽象的点、线、笔墨色彩打破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和舞蹈的姿态美。

音乐描情,绘画状物。绘画并非单纯的画面表达,它虽是诉诸视觉的艺术,但涌动的画面中能让人听到流淌的音乐。自然的节律,经过国画的表达,确实能给人一种韵律美,传达出生命的内在信息。画面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都好似乐律中的节拍,有强有弱、高低不同。线条与色彩的组合就像旋律和声的交织。优美的国画宛如一只动听的旋律。

当代大学生压力释放及形式的研究 篇9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以及日日艰辛地练习,我们终于进入了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未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对大学充满了幻想和期待,那时我们认为大学就像是天堂,无忧无虑,也没有压力,可当我们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幻的,与我们的想法相差太远,大学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压力隐藏的太好,让人感觉不到,却又无形之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大学里不是没有压力,而是恰恰相反,压力数不胜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它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独立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恋爱压力、以及时代压力等,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父母以及自己心理的压力也逐渐加入到大学生压力的队伍之中。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地上可课,考试时轻而易举地拿到高分,而且还令人羡慕的拿到了奖学金,自己勤恳地上课、钻研课本,考试之前,认真复习,却拿不到高分,奖学金也没自己的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逊色,于是夜以继日的学习,给自己定目标,给自己压力,强迫自己学习;上了大学,原本以为自己会很快乐的生活,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让我们必须考虑就业的方向、地点,随着高校的扩张,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在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关注此事且日益担心着自己的未来;走出了高中生活的牢笼,迈入了大学这一自由的天堂,期待着开始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让自己觉得一切都值得,可当开始了一段感情之后,却发现一切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谈一场恋爱原来也会有压力,有诸如金钱此类的压力;心理压力又是另一严重的问题,应备受重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的最频繁时期 ,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心理压力 ,有些学生将会做出出走、自杀等消极反映,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压力种类,我们有时具有不仅仅只有一种压力,或许我们会苦闷、烦恼、压抑,但这些反应都没用,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用处,当有了这些压力时,我们就好像是生病的人,生了病就要看而且要对症下药,对于如何释放压力也是如此,我们也要针对压力的形式寻找正确的方法来释放压力。虽说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且迫在眉睫,但世上的事没有不可能,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找。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它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心理健康,如何解决释放就业压力这已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经过调查,释放此种压力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要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人际关系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但许多企业更加重视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里,我们要多参加一些学校活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大学生要完善自我,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我们要明白知识不曾直接改变人们的命运,它改变的是人们;而命运捏在人们手里,因而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大学,大学生学到知识,知识改变大学生,意味着,接受教育是一个从知识贫乏到知识丰富的过程。而更多的知识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自由,可以让大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汤包店”。要明确“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第三,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始到后面十年,都要计划在内,我们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且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功;第四,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喜欢的方向,给自己量身定做,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五,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不要盲目的去求职及应聘,明智的求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而且规划的路线及目标越明确越好,这样才能给招聘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有理想、专业的工作。

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而产生动力 ,使个性潜力良好发挥。但压力过大 ,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压力比其它任何影响因素更多地消耗学生的能量;压力能毁灭自信心 ,使学生感到自己无能,我们也该为心理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通过搜索一些资料,我理解到心理压力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学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给自己定位准确 ,扬长避短,以前我们是佼佼者,现在我们是普通一员,因此,我们首先要逐步接纳自己是普通一员的事实,接纳自我;第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压力诉说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听,以寻找她们的大力支持;第三,和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向朋友吐露失意和痛苦,让温馨的友情分担心中的烦恼和失落;第四,跑到无人的空旷地方声嘶力竭地大喊,发泄出来就好;或者和朋友去歌厅唱歌,这样心情会好起来;第五,去跑步,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或者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既可以发泄,又可以放松,并享受自然美景„„

上一篇:千村调研报告下一篇:2024年春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