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史及品牌历史

2024-11-26

汽车发展史及品牌历史(通用8篇)

汽车发展史及品牌历史 篇1

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现状与发展

一.[背景]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5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比上一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比上一年提高4个百分点。

如果说自主品牌汽车在崛起早期还是“低档低价”的代名词,那么现在不少自主品牌汽车已大步跨越了这道门槛,在一些领域具备了可与国际知名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长城汽车在2007年就开始建设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中首个碰撞实验室,可以做到全系车型在生产过程中、出厂前在这里进行实景安全模拟碰撞试验,并根据碰撞后产生的真实数据对各款车型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调校,保证出厂产品达到最好的安全状态,此举充分显示了国内自主品牌在汽车研发制造方面的进步与实力。而在去年12月,美国福特公司宣布向吉利公司出售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如果回到10年前,中国自主品牌收购沃尔沃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几乎不可想象,这也表明“中国制造”正在获得越来越强的信心。

与此同时,自主汽车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去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国产汽车产销继续较快增长。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2.10万辆和287.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2%和84%。、但巨大的市场蛋糕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汽车必然有切分的资格。在自信之外,自主汽车品牌必须自强,这意味着从技术实力到服务到创新,必须始终进步。实际上,对自主品牌汽车来说,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核心发动机技术、整车工艺、汽车金融服务以及针对未来发展趋势投入的研发方面,仍与世界一流车企存在不小差距。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秦玉学指出,丰田此次危机也给中国汽车企业敲响警钟,有些国内汽车企业每年推出的新车型之多甚至超过很多国际大企业。因此,在自信之外,自主品牌汽车必须脚踏实地,立足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加大了在中国的投入。例如,福特汽车2009年在中国设立了研发及工程中心,提出了福特汽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战略,而众多跨国零部件企业如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等正不断加大在华扩张步伐,这也意味着仍处在“青少年期”的自主品牌汽车将面临激烈竞争。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进口税率逐年下降,配额取消,开放金融市场

一度,汽车进口的高关税成为中国入世的一大阻力,屡受诟病。中国入世之前,由于整车进口关税高昂,进口车的价格比国际市场贵3~4倍,国产车也紧跟着进口车定高价,从中狠狠赚了一把。但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关税大幅下调,进口车的价格也随之降低。此外,国外的汽车巨头也带着大量的车型纷纷涌入中国。由于价格下降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我国汽车产业从“暴利”时代快速进入了“微利”时代。

进口关税的降低,是导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关税保护伞的逐渐消失,中国汽车工业积极与国际企业合资合作,生产、开发等能力迅速发展,层出不穷的车型走下生产线。在产能的增长和竞争的驱动下,国内整车价格才走下高位。这期间,跨国汽车公司开始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战略的重点,增资扩产,全面布局,新车导入的速度明显加快。此外,以奇瑞、吉利和华晨为代表的一批自主汽车品牌也快速发展起来。

为了履行对WTO的承诺,中国全面开放了汽车金融市场。与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自主品牌的总量和比例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也由5年前的不足5%提高到近30%,并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市场发展。奇瑞、吉利等民族品牌甚至转战海外,民族品牌出口渐成规模,成为汽车出口的一支生力军。

三、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

自主品牌轿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地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

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会逐步缩小。自主品牌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寻找新的竞争优势。那么,自主品牌的优势何在?相关专家认为:与合资企业管理权分割、高管层各为其主、决策流程冗长,以及中外双方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内耗相比,自主品牌的真正优势在于对市场敏锐的反应、高效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自主品牌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大批汽车自主品牌,但称得上驰名品牌的并不多,大多是汽车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的经济型轿车,如吉利、奇瑞、哈飞等。可见,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处在被“边缘化”的现境之中。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及关税的逐步降低,这些自主品牌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会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主宰,而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所以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产品牌效应,已有的少数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如“红旗”、“解放”和“东风”,与国际一流品牌也有相当的差距。

2.制约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工业由于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导致消费者群体形成了对洋品牌的心理崇拜,购买轿车时,更多的倾向国外品牌,长期这样导致了消费者有一种畸形的品牌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在对待国内自主品牌的态度上,基本上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不抱有信心,甚至很多消费者不愿意在车身上看到中国字,这就造成了在市场上原本是自主品牌车也挂个外国名的原因之一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撑门面,追求高格调、上档次,限制自主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小排量经济车的政策法规等,这些现象严重的限制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

我国汽车刚刚进入由产品竞争转入品牌竞争时代,多数的企业存在品牌意识的模糊,品牌定位的不清楚。比如一些人性化的要素并不是很清楚,这就慢慢陷入一个同质的误区,进而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品牌独特。更有一些企业,除了品牌商标之外,没有品牌的定位、消费者的划分、识别系统等,仅

仅只是一个商标。、另外,有一些汽车企业在如何塑造品牌的问题上也进入了误区,在他们看来品牌的重点是在产品的推广上,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媒体炒作和提高知名程度。

如何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使用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中国企业不二的选择,面对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重重障碍,中国企业应采取多种品牌策略进攻世界市场。

五、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对策分析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为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样,我国的汽车工业就有了一个发展的保障,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

1.为汽车品牌的打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幼稚的中国汽车产业显然难以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引导自主品牌消费,为汽车品牌的打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2007年9月18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万里行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此次报告的举行代表了我国政府已从行动上开始关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品牌中国为首的参与企业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唤醒了业界和国人“自主品牌”的意识,旨在推广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让更多的自主汽车厂商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全面崛起。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提出明确的思路,引导社会各界努力参与到自主品牌的培育中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万里行通过多个汽车自主品牌的集中实力展示,让大众领略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风采,并联合了百余家全国及地方主流媒体联合报道,从而扩大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影响,提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形象,促进消费者了解和使用自主品牌。因此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万里行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为中国汽车工业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一个

巨大的杠杆,所谓有“品牌”者得市场。我国汽车工业的真正发展必须要求我国本土汽车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①企业要稳固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的价值。一些自主品牌,如红旗、东风、解放等,是中国汽车工业十年发展的结晶,也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组成,对于这些品牌,我们应该是倍加的珍惜和爱护,并不断提高其品牌的内在价值,在战略上有意识地把它们培养成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品牌的不足,一定要在质量、性能及服务上不断地改进提高,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强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进步使品牌变的厚重。此外我们也要加强品牌的文化内涵,根据我国汽车的具体情况,汽车品牌要发展必须要“立足低端、瞄准中端、暂时放弃高端”。第一,先占领低端市场,以优质低价进入,创出自己的品牌,然后再进入高端市场,日本品牌战略研究所专家榛泽明治认为,中国汽车要想发展的好,必须要懂得创新和建立规范的制度,要认识到创造品牌的竞争力,不只是看其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制定好的计划,以“价值品牌”来取胜。第二,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就是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的消化和吸收上多下工夫从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从而创立或拥有自主的品牌。

②深化品牌的合作力度。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企业的外方品牌由于技术与管理的优势,牢牢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把跨国汽车集团全球知名品牌的优势和国内现有品牌的本土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双赢的局面。具体来说就是深化品牌合作的力度:第一,对于合资企业的产品来说,我们不仅要有国际知名汽车的品牌标识,也应有我们企业的标识;第二,让合资企业生产我国的民族汽车品牌。如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五菱之光”已是通用在中国的六大品牌之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③抓住发展机遇,加速品牌创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和转型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国民族汽车行业和合资汽车行业都应该抓住创新,加速品牌的创新。根据发展阶段决定创新战略,并需要内在激励机制和克服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汽车发展史及品牌历史 篇2

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含义

在“什么样的汽车才属于自主品牌汽车”的问题上, 国家还没有出台具体细则予以规范。但是, 国家发改委正在商讨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具体概念。就目前情况来看, 在汽车行业里有一些关于汽车自主品牌的讨论。

汽车专家杜芳慈认为决定是否是自主品牌的要素, 一共有六个:包括产品决策能力、商标的拥有权、专利权、自主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销售渠道。一个品牌是否属于自主品牌, 关键取决于这六个要素。也就是说, 要以自己为主导开发产品, 从汽车的设计到制造, 都是“自己的”, 拥有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 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才可以称之为自主品牌。

品牌体现的是一种市场价值, 自主品牌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自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市场创造力, 其原始特征至少包括:由自身设计和开发核心产品, 有自己掌握和予以组织的规模性技术核心能力, 有自己独占和享有的商标声誉等三个方面。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目标, 实质上就是以自主研发产品项目为载体, 进一步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经营能力。

二、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引进技术的国内自主品牌, 这些品牌都是引进了国外成熟车型技术;另一类是使用自主开发车型技术的自主品牌, 其产品由国内企业开发且拥有知识产权,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遵循了当时的承诺, 在经济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快的发展, 尤其在汽车工业方面, 开放了中国的汽车市场。现在七年过去了,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茁壮成长起来,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4年情况来看, 我国汽车产量中自主品牌仅占59%, 而且中低档商用车、微型汽车占主导地位。在轿车领域, 国内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还不到20%, 并且相当一部分车型还是引进国外技术。2005年, 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5%。而在2006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统计表明, 中国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 同比增长27.32%和25.13%, 经过几年的跳跃式发展, 中国已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 仅次于美国、日本。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良好发展, 且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那些跨国汽车巨头几乎在中国都有他们的分支机构, 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全球大型汽车集团的目光, 这也说明了我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而且2006年全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了98.28万辆, 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同时, 自主品牌领头羊奇瑞的销量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三十万辆, 其中出口整车五万辆, 创记录地跃身进入了全国轿车企业第四强。可见,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在近几年是迅速的。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增长, 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但是, 就目前情况看, 我国汽车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多数为中低档商用车、微型汽车及低档乘用车, 而在代表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高档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领域, 国内企业基本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部分企业热衷于与国外企业合资, 忽视了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品牌的培育, 导致国内自主品牌在汽车领域只占有很小的份额。这也说明, 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 对外资在技术和产品上有很强的依赖性。

实际上, 我国有着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 在汽车领域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要求我国应该有自己强大的自主品牌, 发展汽车工业。况且,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它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主品牌作支撑, 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汽车的发展很难突破一个新的高度。

三、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能力

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为了发展汽车工业, 多数采用的是引进外资的政策, 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市场大部分被外国品牌的汽车所占据, 而我国从国际巨头身上学到的技术却很少。跨国公司一般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他们不会出让很先进的核心技术, 这从某种程度上滞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的企业一直都是吸收国外的落后技术, 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 现阶段许多国内的企业缺乏科技精英, 很少有整车汽车生产厂家有国家级的技术研究中心, 技术力量分散, 不能利用有限的研发费用和人力资源来进行技术的创新, 他们不得不终止了自主研发, 导致了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低下。目前国内自主汽车整体研发水平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国内企业研发能力太弱, 没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 没有以自己开发的产品作支持, 发展自主品牌就显得举步维艰。

(二) 自主品牌档次偏低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缺乏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决定了其存在档次偏低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 国内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还是被国外的汽车品牌所占据, 中国汽车主要竞争的是中低端汽车领域。从目前来看, 多数自主品牌轿车存在价格低廉、品牌偏向中下等问题, 自主品牌留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价格低廉。据统计, 自主品牌轿车的价格主要集中在十万元以下, 这些车型主要包括:奇瑞的QQ、旗云、A520;吉利的美日、优利欧、美人豹、豪情、自由舰、豹风;夏利的N3、夏利713、夏利2000;比亚迪的福莱尔、F3;华晨的骏捷。

从表中可以看出, 我国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车多数集中在中低档, 自主品牌轿车厂商是也主要通过低成本战略在这个低档市场获取生存空间。长期以来,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对产品的价格比较重视, 一味地去降低成本, 而忽视了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质量。“物美价廉”是轿车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精辟的概括。而在现实社会里, 消费者越来越提高了对轿车的使用价值的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讲, 物美比价廉更重要。但是, 许多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采用低成本战略, 而不得不降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来满足这个要求,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但是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却得不到保证。因此, 由于部分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的战略导向的原因, 他们提供的轿车就难免具有技术含量低的特点。现阶段, 消费者比较重视产品的价值而非价格,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轿车时, 更多地青睐国外品牌的高质量轿车。自主品牌轿车企业把自己的重心都放在低端市场, 不能适应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 这样在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时候, 难免会显得底气不足。由于种种原因, 自主品牌轿车档次较低这一现象在短期来说还难以改变。

(三) 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 我国汽车工业出口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少, 而低性能、低质量、趋同化和老化的汽车却多;而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汽车水平的整车出口占领的份额却很少。2005年整车的出口是15.8亿美元, 仅占出口额的18.7%。

2. 出口产品质量低, 形象差。

由于我国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有很多的问题, 也就导致在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出口的汽车多数为中低档产品, 质量低, 可靠性差。而且, 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产品的维修、保修得不到一定的保障, 也会失去一部分市场。自主品牌轿车在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这样的不足, 并且在品牌的信誉度上面, 相对于与国外品牌差距也相当明显。

3. 出口秩序混乱。

数量众多的不符合出口准入条件的汽车造成了汽车出口秩序的混乱。自主品牌扩大海外的市场主要依靠的是低价的策略, 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争夺客户, 出现竞相削价销售等无序竞争现象, 许多国外经销商正是抓住了我国出口商的这一心理来大幅度压价, 不仅使国家和企业受到经济损失, 而且也影响了我国汽车产品在国外的信誉, 丢掉了一些多年开辟的市场。

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对策

(一) 提高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

为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制造水平, 我们可以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改变我国一惯的作风, 通过吸收、模仿、改进, 逐步实现技术科研开发的成熟化, 最终达到能够自主创新的目的。在这个环节当中, 改进是关键, 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外国的技术, 而应该在学习的同时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实际需要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可以和国外的一些优秀的设计公司合作, 集团自主开发系统承担技术管理和开发管理, 将产品开发的规划和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时集团的技术人员可与专业设计公司一道从事产品的设计开发, 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设计技术, 提高我国汽车的设计水平, 而且不影响我们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相反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军工转民品哈飞汽车, 1996年投资数千万美元, 尝试对微客“中意”和“民意”的开发, 请外国设计公司设计, 自己派技术人员参加, 但委托合同上注明哈飞完全拥有知识产权;华晨是通过资本自主权, 将产品开发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1997年华晨与意大利TDC设计公司签定中华轿车的设计合同中, 注明华晨拥有中华轿车的绝对知识产权, 华晨技术人员同期同步参与产品设计开发。

企业在政策有力的引导和扶持下, 加大自主创新开发资金投入通过建立研发实验室、科研中心, 加大与高等院校汽车科研开发合作, 培养汽车人才。坚持自主开发的同时, 企业应当着重二次创新, 所谓的二次创新, 指的是先学习然后改进跨国汽车巨头先进的技术, 采用的是“选择引进—吸收—改进—再创新”的发展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是改进和再创新的步骤,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有的先进的技术, 真正地实现技术跨越和赶超。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资源作基础, 提高我国汽车的制造水平就指日可待。

(二)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开发汽车是个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掌握了核心技术就等于掌握了整个企业的命脉和控制权。自主研发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 因此具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有利于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能动性, 快速地进行技术的吸收甚至创新, 并能进一步提高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企业要想发展自主品牌,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大知名汽车品牌纷纷涌人中国汽车市场, 各大汽车厂商也纷纷在中国布点,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也日趋成熟, 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品牌进人中国, 所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是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因为通过合资企业引进的技术永远不会是外国的最新技术或核心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自主研发, 我们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并在核心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 从而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 国内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越来越多的轿车企业认识到自主开发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本之一, 开始引进先进的战略规划思想, 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 国内自主品牌企业要快速培养自己世界级的眼光, 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的优势资源, 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全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 自主品牌的发展, 成为我国轿车产品扩大出口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特别是整车出口。但是, 从国际市场竞争上, 从产品的品种来看, 我们的自主品牌多数是集中在中低档产品上。因此,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在制定开发产品的类别上, 要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 实现低、中、高档产品之间的平衡。在开发自主产品的决策过程中, 首先, 进行全面科学的自主开发品牌调研与诊断, 尤其是一些先进产品开发模式的借鉴, 充分研究市场环境、目标消费群与竞争者, 为自主开发产品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在调研与诊断的基础上, 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易感知、有包容性和能触动感染消费者内心世界的自主品牌核心价值。在悟透各种自主品牌战略模式的规律, 并深入研究企业的财力、企业的规模与发展阶段、产品的特点、消费者心理、竞争格局与自主品牌推广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按成本低又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利润与实现培育强势大自主开发产品品牌的战略目标, 优选出科学高效的自主开发战略模式, 制定一个科学而清晰的战略规划。

只要国内汽车企业把开发能力的培育和提高置于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 充分利用国内的优势, 采取积极措施, 如加大投入、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等, 在政府的扶持下, 汽车工业是能够在5-10年内将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的, 并大大缩短与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 采用高起点自主创新模式

高起点自主创新模式, 也就是在开发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资源的基础上, 走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就是利用全球资源、依靠外部研发力量来发展自主品牌。华晨集全球资源打造中华轿车, 上汽“世界为我所用”荣威开发, 这就是高起点自主创新模式。

当市场换技术的交易达成时, 中国汽车让出的是市场, 流出的是利润, 留下的是苦涩;而在低端市场“匍匐前进”。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按照原有的模式来发展汽车工业, 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突破原来的旧道路。在自主创新的模式上, 我国也有成功的例子, 如华晨汽车将自主创新上升为企业的行动纲领, 坚定不移地通过自主创新, 拥有核心技术, 做强自主品牌;建设安全、品质、服务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让用户满意社会放心;以全球化的视野与胸怀, 推进出口战略, 以推动民族汽车走向世界;弘扬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 强力打造一流的经营和研发团队。从技术层面看, 自有技术对于民族汽车工业的战略意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1.8T中华使自主品牌第一次拥有了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对话能力。1.8T中华采用的涡轮增压技术在世界发动机领域堪称尖端技术, 同时, 它还广泛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汽车电子、人机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 增强了自主品牌的地位和价值。从品牌层面看, 1.8T中华“高科技精品”的丰满内涵将极大提升自主品牌的形象。中华轿车是华晨汽车多年来“高起点自主创新”, 整合全球优秀汽车资源, 倾力打造的中高级轿车, 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作为新一代自主品牌的精品旗舰产品和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标志, 国际一流的品质与比肩世界的性能赢得了海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已成为最畅销的自主品牌中级车。这是拥有自主技术做强自主品牌, 打造高起点自主创新模式的典范。

(四) 以品质促销量

我国应选择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企业高度重视低端市场, 高度重视安全、可靠等基本性能的满足, 并不是主张这些企业生产低质量车。产品质量是我国选择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企业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之所以选择从低端市场做起, 从满足安全、可靠等基本性能做起, 是因为这一战略更适合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更有利于制造高质量的面向低端市场的轿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之所以销量不好,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多数企业过于重视价格战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 低质量的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在我国轿车市场迅速扩张的情况下, 企业如果经不住诱惑, 把抢占市场份额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产品的质量, 那么企业就很难生存下去。

作为自主品牌中级车, 中华轿车旗下的尊驰和骏捷的品质不断完善, 为中华轿车的旺销打下基础。这也证明了只有消费者对产品认可, 才有可能创造更多销量。我们就是要在技术含量、制造工艺等方面不断改进, 使产品趋于成熟。通过优化品质管理业务流程, 持续改进、提升产品质量, 积极改进品质缺陷, 进一步完善产品, 遵循消费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用过硬的质量来促进产品的销量。

高旭东、高蔚卿在《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战略选择》中提出我国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和利用自主发展轿车的有利条件、充分认识和利用提高技术水平的有利条件、选择恰当的产品战略和先进的产品研发方法以及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发展自主品牌轿车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五) 树立出口汽车的新形象

1. 提高出口汽车质量。

为改变我国出口汽车的新形象, 我国汽车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品质”而非“品牌”和“价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质量都是汽车产品战略的核心。我国在出口方面存在价格竞争的问题, 但事实上, 消费者更加重视质量。我们应适应国外营销环境, 适应国外的需求, 加大国外销售力度, 提升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 形成继美国车、日本车、欧洲车之后具有独树一帜的品质和性能的中国车品牌。

2. 发挥价格优势。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充分发挥价格优势。我国汽车企业在国外市场定价策略上, 要坚持低成本优势。低成本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优势, 有利于中国产品在目标国市场的销售。但是, 低价不等于性价比低、质量就差。调查显示, 价格仍是国外汽车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人们对自身生命的关注使人们对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大大提高, 车的安全性能、实用功能与性价比被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充分发挥其性价比较高的优势, 并不断提高整车的性能价格比。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前提下, 努力减少成本、降低价格, 从而博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稳定自己的份额。

3. 搞好售后服务。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我国汽车出口上占主导地位, 自主品牌轿车出口总量占全部出口量的六成以上, 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开拓的海外市场逐渐扩大。2007年3月1日汽车出口开始实行许可证管理, 表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 提高汽车出口企业资质, 这对树立我国出口汽车的新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对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品牌影响及信誉起到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售后服务不好也可以使产品滞销、品牌信誉下降, 甚至导致品牌威信扫地。售后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品牌、车型的市场销售业绩, 它成为制造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关键。

在具体措施方面, 我们可以成立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 凡购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 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 加深对我国汽车的良好印象。在汽车出口方面, 不能只重视销量, 以为卖出去了汽车就取得了市场份额, 产品的竞争, 是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为客户创造增加值的服务, 这才是提升自主品牌地位的重要因素。

(六) 保留自主品牌汽车的主要优势, 注重创新

1. 高度重视低端市场。

低端市场有利于国内企业站稳脚跟, 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竞争力。而且低端市场与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相吻合, 有利于我国企业在低端市场上培养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竞争力, 然后以低端市场为根据地再向中高端市场发展。

2. 避免过于频繁的换型。

频繁的换型对轿车实际性能的改变很小, 对比较成熟的、高度细分化的市场比较适用, 而对我国这样一个正在发展的市场作用可能有限。因此, 我国应当更多关注安全、可靠等基本性能的满足, 以此来扩大市场。

3. 保证价格优势的同时注重创新。

长期以来,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以价格优势来获得市场, 但是, 在追求进步的时代, 我国汽车行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 必须打破传统的束缚, 追求创新。不能以外国的车型来做为自己的目标, 这样中国的汽车企业只是一个制造厂而不是创造厂。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应该统一领导, 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主体的积极支持下, 共同协调各方的资源, 加大资金的投入量, 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研发和创新, 实现高效配置和运行。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 重视先进的产品开发方法的运用, 以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 大大提高技术水平, 缩短同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

结束语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性地位和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拥有相对自主发展的汽车产业体系并且积极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不难看到,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尚薄, 国际竞争力尚弱。虽然我国是汽车生产大国, 但多数是合资企业,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还很小。因此, 发展自主品牌汽车, 提高国际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逐步培育自我设计开发新型汽车的能力, 打入国际市场, 提高国际知名度, 只有这样才真正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 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都很重要。而我国作为汽车产业大国, 在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中离不开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些方面,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各个层面都发挥各自的作用, 彼此相互协调, 只有这样, 才能够实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方, 庄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探索[J].上海管理科学, 2006 (1) .

[2]刘水发.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未来[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

[3]孙晓强, 张浩亮.关于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思考[J].市场营销导刊, 2006 (5) .

[4]莫言.对自主汽车出口问题的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 2007 (1) .

[5]李延罡.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J].市场透视, 2007 (5) .

[6]鲁翰.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轻型汽车技术, 2006 (6) .

[7]赵佶.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J].轻型汽车技术, 2006 (3) .

[8]陈晓芸.专家定义自主品牌[N].中国汽车报, 2006-11-15.

[9]刘希宋, 王雪晶.创建汽车自主品牌, 提升核心竞争力[J].未来与发展, 2006 (3) .

[10]张勇军.基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6 (1) .

[11]张伯顺.汽车自主品牌的讨论[J].汽车与配件, 2004 (22) .

汽车发展史及品牌历史 篇3

1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

(1)自主品牌市场地位下降,处于边缘化的危险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国外品牌汽车依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有数据显示,在2004年全国3223.75亿元人民币的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只占有9.5%的市场份额,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0%以上。可见,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一些品牌将会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

(2)乏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就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目标,国家对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不多。主要有:对于自主品牌的税收和征费方面优惠不多,对自主开发成果的奖励措施不够等等……加上,对合资企业的“二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直接造成了对本土品牌的排挤和打击,使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总之,政府没有为自主品牌的成长发展营造出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

(3)错位的消费心理

由于国产汽车的自主研发生产历史较短,缺乏品牌号召力,让消费者形成了对国外品牌的盲目追求,在购买轿车时,往往倾向于国外品牌,对国内品牌视而不见。因为国内汽车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技术、售后服务信心不足,甚至很多消费者都不愿意在车身上看到中国制造的字样,这就造成了原本是自主品牌汽车,为了提高销量,也挂个外国名字的尴尬现象。

(4)经营效益偏低,总体竞争力不强

以自主品牌轿车为例,其所占市场份额不稳定、上升缓慢,总体竞争力不强。这是因为:国产轿车的技术和性能同外国品牌同类产品有一定差距,价格优势不明显,品牌影响力小。与此同时,一些小品牌生产企业处于产品滞销、甚至入不敷出的状态,虽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弥补当前的困难,但是由于长期经营效益偏低它们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5)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目前,在我国的汽车企业里人才、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与国外品牌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技术开发多是委托外国公司,当然也有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后再开发的企业,但是自主品牌的技术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要想把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还尚待时日。

2、 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政府采购

几经周折,2009年3月20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终于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但是自主品牌共同期待的政府采购倾向自主品牌等措施并未纳入其中。遗憾的是,在这次《规划》中,对于政府采购自主品牌车型并未做出强制规定。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有关部门在对《规划》加以完善的过程中,共提出12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中非常详细的内容,包括:“调整政府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使有关排量和价格的规定更有利于采购节能环保和自主品牌;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 这对于在国外品牌夹击下生存艰难的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消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加大国产车的采购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建立个性品牌

品牌个性是企业产品与顾客消费理念的结合体。它是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枢纽,是指导消费者选择的心理基础。通过品牌个性的广告宣传,品牌能够在消费者的观念中形成优良的形象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品牌个性的建立就是让企业精心打造出以质量和售后为核心的品牌特征,不仅让消费者明白企业是以服务为经营宗旨的,而且还要让消费者知道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期望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增值。

(3)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没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就不能可能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自主研发能力的强弱与否,是企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我国的汽车研发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着在较大的差距。但是,自主研发汽车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切都从头做起,我们可以把握机遇,整合资源,开发产品。我们自己的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免除自己开发设计,只要向有关厂商提出技术要求,由其他厂商设计制造。然后拿来匹配,这种匹配的基础是自己的产品需要,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进行结构分析和整车控制,最终采用各种技术集合成一辆性能优越的汽车。

(4)合力打造自主汽车品牌

要打造我国的汽车品牌,就必须要有精诚团结和通力合作的思想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汽车行业的整体崛起才可能托起中国的一流自主汽车品牌。在不久的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子的应该是自主品牌,而不是国外品牌。这要求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有全球化的战略思想和胆略,静下心来共同打造自主汽车品牌。汽车企业应该合力推动政府出台更多有利政策,推动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加大对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力度,多方位扶持自主汽车品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要和企业并肩在汽车研究和商业化方面进行大量的合作,戮力打造中国汽车的民族品牌。

百年汽车发展历史观后感 篇4

本学期的公选课我有幸选修了《汽车文化》这一门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老师的课程安排很系统也很生动,所创造的T型车神话就此落下帷幕。

设计的魅力就是在不断的尝试和修改中,做出最完美的组合。我想是创新赋予了汽车文化经久不衰的活力,它是汽车文化发展的核心,没有创新,汽车文化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会枯竭死亡。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汽车的零部件标准化生产会使汽车的性能趋于相同,汽车间功能性差异逐渐减少。这也启发我们,汽车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有超前的创新意识,摒弃传统观念束缚,大胆尝试,使汽车各部份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具安全性。汽车文化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时代变迁中人们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高水平的发展特点,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之于汽车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在当今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更要。建立科研、设计、生产三位一体的汽车研究与开发体系,把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新车型的设计与开发、零部件企业的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体系。同时应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精华之处,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我国的汽车发展模式在探索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特之路,走向光明,走形强国!

如今,看那的华灯初上的马路上,灯火阑珊,市区高楼鳞次栉比,各式各样的汽车穿梭其间,像一条流动的彩带,流动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汽车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期望和向往,驶向远方。

汽车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引言

车的诞生与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汽车发展每一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从拒绝、尝试,到接受,汽车文化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现如今,汽车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衍生了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

正文

首先,谈到汽车发展,就不得不提到汽车的前世今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黄帝是车的发明者,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汽车的前身就是马车,十六世纪的欧洲,马车制造商风起云涌,马车制造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的飞跃。到了中世纪,双轴四轮马车得到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了动力装置的革新,汽车成为工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企业发展战略及品牌化策划方案 篇5

前言

三一重工集团在民营企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销售额是名列前茅的,与之对应的三一重工企业品牌塑造也需要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大和扩充市场建设和品牌塑造的经验和方法,努力的对品牌深层次的内涵与气质的挖掘,使得三一重工品牌持有品牌特征与个性,在消费者和经销商中留下好感,达到三一重工品牌的最大知名度。

理论方面,品牌的特征就是品牌的特点、气质和内涵,是品牌的深层次表现,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变成未来的“明星”,就要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富有特征,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三一重工集团属于大型的民营企业,其业务属于大型的机械产品,其产品及关联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品牌推广方面应该着重考虑企业的产品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

在三一重工企业品牌扩张策划案中,本项目所实施的品牌策划,将帮助三一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从而走向国内外名牌之路。我们在品牌塑造中着重考虑以下因素或者说遵循如下理念:

一、清晰的认知品牌特征的目标和结果。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品牌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就是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什么感觉,然后去引导消费者逐渐认知和认同自己,要注意品牌特征不是企业告知的,而是消费者感知的,因此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感受。

二、清楚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三一重工的品牌推广应该是企业给大众的感知结果,是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行为体现,比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等。

三、顾及三一重工的品牌特征鲜明,差异性,品牌特征的塑造不能脱离产品概念。特色鲜明方面,结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这一重大事件,充分提升企业形象和三一重工品牌内涵。

四、名牌是一种象征,是高质量的寓意。

五、在操作手段方面。运用整合传播(IMC)的方法予以重拳出击,包括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奥运会的市场赞助、三一工业城的形象提升以及2004年三一节的整合宣传事件等。策略篇

“三一”的品牌定位

整体品牌推广主题:新文化、新内涵、新三一

三一重工集团作为机械重工业的领袖者,又是中国业界的龙头老大,在如今国际竞争品牌纷纷披上战袍攻打市场之际,三一重工集团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占领更多的国内外众多空白市场份额,三一强势品牌的推出不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会使原有三一品牌形象得以极大的提升。

我们为三一集团量身定做的知名品牌。

1、国内众多品牌目前是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品牌策略,机械业包括三一重工集团在内,也应该以此为基本的品牌定位目标。在质量方面,毋用多说;关键是文化这一块。从三一品牌理念“自强不息,产业报国”尽情演绎也可窥一斑,但三一重工的品牌推广应该与产品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从三一品牌定位上讲,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大型机械产品,客户群不会是普通大众),应该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三一”本身挖掘更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理念。一个好品牌理念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支撑,相信这种理念也是空洞的。

2、品牌名称定位:“三一”看名字也就是“三合为一”。但名称的深处有以下内涵:天人合一的佛家理论;天下统一的豪情万丈,此名称将“三一”的品牌理念完美诠释。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三一”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话,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生命悟对,是一种现代人情感的阐释、表达和释放。

3、理念定位

经营理念——全方位的为客户服务,全体员工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最大化,实现卓越的经济效益,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精益求精,开拓进取、无往直前。

价值观——钩建以客户为导向的快速反映组织团队,用创新的理念、体制、管理、技术,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用诚信铸造品牌。

核心价值观——敬业奉公、兢兢业业、以企业的利益为第一

“三一”SWOT分析

1、S-强势分析

三一做为一个上市品牌,又纵跨多种产品分配,具有强大的资金后盾。多年来的品牌运作,三一品牌具有广大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良好的营销组织及广大的渠道网络为运作高端品牌提供了最佳平台。

2、W-弱势分析 三一品牌的定位主要从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入手的,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在以上的各种形象中,还没有体现众多的良好社会形象,应该在宣传方面着重体现品牌定位的方向,在大众范围以及行业外没有这种形象或者说根本没有强势品牌,所以近年来的产品开发,应该发展产品多元化,尽力发展机械业以外的产业,带动三一品牌以及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说,应该尽力强占其他产品及市场,发展多元化产品经济,提高企业销售额。增大企业利润最大化。

所以说,面对三一迫在眉捷的开发新的、其他的多元化产品,重新塑造品牌概念与形象。在此顺便提一下:如今三一的品牌营销整合,我们认为并不是很有秩序的:营销整合并不是全方位宣传,而是集中资源、集中品牌理念,优化网络,优化接触点去做整合。

3、O—机会分析

目前三一的品牌可能只是某些区域性市场取得成功,像水井坊除广州外,其他区域市场操作并不成功,而机械业也一样,大多数机械企业并不十分重视品牌的推广,当然他们的渠道是畅通的,其营销运作的模式十分粗放,对区域保护、网络管理、终端运作的概念也较为淡化,这使得我们推三一品牌在市场份额、整合运作留下了巨大的契机。我们在合理的定价后,加上规范的营销管理,重视战略、战术的运用和终端的深度运作,一定会保证三一品牌市场的成功。

加上10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三一这一重大事件,对三一控股及所属公司的企业形象提升方案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对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利用这一事件,可以进行无限的公关宣传及软性报道。

4、T—威胁分析

三一重工虽然名气在外,但名声及市场是相对于行业内的客户,三一如果没有新的品牌及新的营销模式去运作市场,一定会被各区域品牌纷纷瓜分各自所在的区域市场。加之国外相关品牌抢滩中国,竞争更为激烈。三一想靠原来的营销模式,依赖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去实现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已经很难了,自加入WTO以来,渠道会越来越窄,现在的销售对三一来说:应该是挑战性极强的,要不时的做好备战准备。三一重工临的威胁是什么?这是大家很清楚的。

三一集团的产品线过分集中,品牌缺乏对产品系统的整合能力,随之而来的品牌模糊性也会加大,品牌力也会有所下降。品牌执行篇

“三一”品牌营销策略

1、品牌运作的平台

单独成立“三一品牌研究执行部”或“三一品牌发展研究院”,有效的利用资源,独立运作“三一”品牌,由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负责全面的品牌推广(在集团总体品牌规划的基础上)、营销策划。用负责的市场经济观念全面打造全新的三一战略品牌。在品牌推广运作方面,应该体现“三一”的文字内涵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2、产品策略

由于三一产品的特殊性,应该发展多元化产业,带动三一品牌及机械产品,运用整合营销的方式,包括公益事业及高层公关、企业大众宣传及广告策划、奥运会的市场赞助、三一工业城的形象提升以及2004年三一节的事件等宣传产品策略。以三一的机械产品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从企业发展策略分析,它是顺天时而自然一体的策略。我们合理地对三一品牌的定位,对企业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要坚持的推广下去

包装因素

关于三一企业产品、宣传单页、包装、企业文化包装等,应该严格遵从企业导入的CIS系统,特别是视觉方面因素,应该特别注意。

3、价格策略

4、渠道策略

在三一原有的销售渠道中,将其优化整合,选择经销商考虑以下因素:

其一、选择终端网络管理深入的终端经销商。

其二、选择策划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管理到位的经销商。

其三、选择渠道扁平化,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三一实施品牌形象战略要点

1、深刻挖掘品牌名称和标识的文化内涵即顾客价值,系统构筑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最为独特、正面和清晰。

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品牌对大众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文化无价”,三一品牌进入文化境界及公益福利事业,文化品牌就成为了企业万古长青的摇钱树,而公益福利事业是成功企业的基石。三一一定要坚持品牌经营的宗旨——为社会大众提供物质的时候也提供精神,引导消费者走进健康、美好的消费世界。

2、产品和服务永远是品牌的核心。产品质量既涉及到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工作又包含生产加工阶段的工作,同时又是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侧面反映,因此建立品牌不仅是企业品牌部门或市场部门的工作,而是包括研发、市场、行政等部门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工作。

处理客户不满和售后服务质量,在品牌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占据较大比重。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良好的服务是企业长久生存的生力军。品牌传播篇

实施品牌战略的整合营销传播要点

一、品牌定位。

品牌类别定位: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

·非典时期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三一要做引导者

·消费群体更重视自我,重视消费的感受,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社会的认同;三一要最引导者。

·导入CIS系统,坚持执行贯彻系统的精神。;

·接触的媒体多,接收信息的渠道多;

·对媒体、资讯的敏感度高;

·喜欢运动,追求健康;

三一品牌形象定位:注重感情、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重工)

企业形象定位:新文化、新内涵、新三一;

产品价格定位:区别竞争对手,理性定价,遵从CIS系统包装。

二、适应品牌品牌特点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包括广告策略、品牌文化建设活动计划)

(一)广告宣传口号:新文化、新内涵、新三一

a涵义阐释:

1、个性化的特征

2、追求企业的文化内涵,宣传三一的公益形象,带动“新文化、新内涵、新三一”的宣传。

3、简洁、明快、易记

b使用范围:

1、拍摄电视广告

2、设计海报等售点POP

3、在平面媒体上刊登彩色广告

4、“事件”宣传的设计

5、公司内部四种刊物设计

6、形象代言人的设计。等等

(二)品牌传播的广告组合设计

1、电视广告

选择符合三一企业品牌形象定位的最具吸引力的体育明星作形象代言人,拍摄电视广告: 30秒(套拍5秒标板、15秒)。

对形象代言人的要求是:钢筋、健康形象、健美、硬朗、高大威猛,建议候选人:武术散打冠军柳海龙。

创意:

影视画面的基本特征是:另附

画外音:三一重工。

字幕:LOGO

中远景:美丽的环境、相伴的劲壮男子等

电视广告选择播出:(1)CCTV——2套节目、湖南卫视、长沙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建议选择)

(2)目标市场的省级电视台 :凤凰卫视等

2、拍摄15分钟专题片,联系CCTV—2的《中国市场信息》播出,创意策划、脚本设计以三一企业文化、品牌内涵、团队合作、领导讲话(谈话)、产品服务、三一工业城形象提升等为主,由专业的影视广告公司负责拍摄。

3、平面广告

建议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合肥等大都市广受目标消费群体欢迎的主流及非主流媒体广告(1个P):

《中国建筑报》、《房地产报》等

4、长期路牌广告

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大都市和省会城市主要的街道,如北京的机场路、建筑工地、上海的淮海路、广州的北京路等。

5、社区周围广告

在社区设置一些娱乐因素,所有的公益形象因素突出品牌,展示品牌的魅力,从而使大众驻足停留,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之后,需要品牌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三一品牌推广的关键。公益、“事件”元素是品牌通向感官的媒介,反过来说,多感官延伸的媒介及其内容就是我们所指的公益、“事件”元素。这些素材必须和品牌形象,品牌个性相吻合,产生足够的感染力。结合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个性表现,来充实品牌,来演绎品牌,使品牌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5、“事件”品牌推广之一: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三一集团为主体的行销推广活动,表现品牌个性化。

通过新颖、形象的创意思路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执行手段,胡锦涛视察元素综合运用,在各主流媒体大量播发软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引起消费者对品牌建立印象来演绎品牌的风格,表达品牌的主张,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

品牌生动化传播主要体现在广告创意、促销活动和新产品推广等各个方面,以其形象性,新颖性和生动化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品牌生动化要求广告不再枯燥无味,创意不再单调,促销活动变得时尚而流行,商品的展示变得独特而时髦。品牌的生动化给品牌核心价值的表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品牌外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为品牌注入流行、时尚、亲切、柔情或众多的人类情感,使得品牌的个性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表现更为活泼生动,真正地赋予品牌以人性,让品牌活起来,从而达到和消费者的充分沟通。

6、参加国内外机械产品展销博览会,展示品牌形象。

7、与北京电视台《公益歌曲大擂台》合作,宣传三一品牌内涵

8、“事件”品牌推广之二:2004年三一节庆典。建议做成一期北京台《公益歌曲大擂台暨三一节大庆典》活动

9、三一集团工业城建设形象提升,与本方案联合推出,捆绑推广三一品牌。

10、新闻公关方案提纲

目标:在短时期内提升品牌内涵,并着眼于长远,树立公司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力符合三一品牌内涵定位暨三一天地人和、公益形象代言产业者、社会福利形象者、健康形象。

实施:

1.新闻篇

1)全面奔小康,要有好身体。三一愿为全社会强身健体尽绵薄之力。

(具体措施:三一愿捐出一定金额给相关部门发起“三一健康形象工程”,并请记者代为联系奔走,可连续报道。)

2)把胡总书记的温暖带给健康的三一人

(加大胡总书记视察三一的宣传。要强化十六大促进民营经济的背景,公司奉献社会,符合“三个代表”精神。此外,多从党的角度展开思路,必有收获。一定要新闻记者连续报道)

3)总经理专访。在CCTV—2中的《中国企业市场信息》栏目中体现。

4)人物通讯。

(从公司、人生变化看“三个代表”的正确,并从十六大报告中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2.科技篇

1)三一是定位在高科技机械的企业。

(从科学角度提出公议宣传。)

2)产品、文化理念

(对支撑产品的核心概念进行全方位阐述、包装)

3)三一重工:给建筑安个好家。

(全面介绍三一重工,是画龙点睛之笔。)

以上文章如能署专家名效果更佳。

3.媒体选择篇

媒体:北京日报、北京现代商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

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

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建筑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商报、环球企业家、中华英才。

电视台:以上(略)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用公众媒体、高层公馆、公益活动等制造新闻噱头,用新闻宣传带动市场,从而促进三一品牌的提升。

三一集团应该与慈善机构合作。结果是双赢,企业赢得了品牌提升,慈善机构赢得了捐款。

1三一集团爱心捐献新闻公关活动提纲

目标:提高三一品牌的公众影响力,树立公司决策人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时间:2002.12.1—2003.12.31。

实施:

1)启动新闻

此次启动捐助新闻大面积覆盖所有备选新闻媒体,中央、地方、行业、专业等媒体全方位立体轰炸。并建立起一支常年联系的媒体报道队伍。配合公司发展目标进行宣传报道。

2)重点新闻

重点在十余家新闻媒体上刊登企业家专访和企业家人物通讯,突出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不忘回报社会的精神。并结合捐助社会的反响以及涌现出来的事例进行深度宣传。

3)总结新闻

我国清洁汽车的发展及对策 篇6

我国清洁汽车的发展及对策

所谓清洁汽车,即低污染或零污染汽车,一般还称绿色汽车、环保汽车.根据动力源的不同,目前,国际上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清洁汽车主要分三大类:采用先进技术的燃油汽车、代用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大气污染正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降低汽车排放、改善大气污染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发展推广清洁汽车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在各有关部门、地方及汽车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汽车清洁化的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进展.主要表现在:

作 者:汪卫东 作者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刊 名:中国机电工业英文刊名:CHINA MACHINERY & ELECTRONICS INDUSTRY年,卷(期):“”(21)分类号:F4关键词:

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篇7

现在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品牌激扬的时代里, 认知大于存在, 文化支撑物质;无形优于有形, “知本”驾驭资本;品牌决定产品, 品牌决胜未来。

“品牌”这个词, 成为全球的热点词汇, 是竞争力的代名词。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品牌理论, 品牌至少要向购买者表达出六层含义, 即:属性, 表达出产品特定的属性;利益, 给购买者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价值观, 商品制造商的某种价值观;文化, 品牌附加或象征的文化;个性, 和人一样, 品牌传达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使用者, 品牌是购买这种品牌产品群体的代言人。余明阳、姜炜在《品牌管理学》一书中, 从品牌管理的概念界定入手, 对品牌与品牌管理进行了界定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 从宏观品牌战略到微观品牌技巧, 从主体品牌管理者到客体品牌受众, 从共性的品牌管理到个性的不同领域的品牌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尤其是对品牌的初创、品牌的成长、品牌的成熟到品牌的后成熟时期, 对各种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同时, 对e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品牌管理的新特点进行了展望。孙曰瑶、刘华军在《品牌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提出品牌选择成本理论, 通过品牌经济与选择成本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均衡和厂商行为均衡, 提出了品牌品类度、品牌信用度等全新名词, 还提出了品牌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如何延长品牌寿命, 及其品牌策略的应用, 把品牌带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张宇在《品牌共鸣:获得品牌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一文中提出:通过与品牌的情感互动, 消费者会感觉到该品牌能够反映自己的情感并且可以把该品牌作为媒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因此会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依赖, 获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而本文着重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向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两端的技术和品牌/服务渗透, 来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获取更高的溢价。

二、我国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 数量众多而规模有限, 无法形成行业规模经济。目前, 生产规模达到20万辆左右的自主品牌企业只有奇瑞、天津一汽、吉利三家, 自主品牌面临数量多、规模小的散乱局面, 市场集中度低。我国现有的汽车企业总数超过美国、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而我国一年的汽车总产量却只相当于国外一家大汽车公司几个月的产量。我国大大小小几千家汽车企业在行政上有不同的隶属关系, 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驱动的分割与保护格局, 这种分割与保护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合理流动, 产业内很难通过纵向和横向合并的途径, 把众多的汽车企业组建成具有同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使企业自主开发效率过低、成本过高。

第二, 自主品牌产品增长迅速, 但多集中于低端市场。目前, 自主品牌市场主体和增长集中在A级车市场, 更多的是在A00级市场。在2006年1~8月的汽车销量中, A00级自主品牌汽车占据53%的份额, 在自主品牌的销售结构中, B级车仅占8%, 10万元以上仅占5%。中级车市场对技术和品牌的两大要求, 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提升的两大瓶颈。

第三, 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 自主品牌汽车技术、性能、质量差距拉大, 尤其是在发动机、变速系统、驾驶、操控、刹车等众多关键技术环节, 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低质、低价、低档”的恶性循环, 严重威胁我国自主汽车企业的生存。即使是在技术门槛最低、自主品牌实力最强、销量最大的低端市场, 这一差距仍然存在, 说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是整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的差距, 并不会因为某一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而消失, 也不可能靠生产几款热销的产品来缩短。

第四, 缺乏整体品牌规划, 品牌差距巨大。“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整体品牌形象缺乏产品品质的有效支撑, 导致品牌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低, 缺乏中高端产品有效支持, 导致品牌形象差, 最终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低, 含金量低, 难以与国际品牌抗衡, 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不无关系。据“2008年第一品牌评选”结果可知, 我国汽车品牌价值均在30名以后, 远远低于外资品牌价值。

第五, 溢价能力低下, 价值差距明显, 利润持续走低。通过数据分析说明:“低品牌溢价能力”、“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最根本手段, 而这一策略获得的临时繁荣最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 无法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

第六, 人才与资金匮乏, 导致自主品牌动力不足。据专家调查分析, 在汽车强国, 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 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 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 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 同时还需要8, 000~10, 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 约30个实验室, 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刚刚超过100万辆, 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因此, 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 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第七, 自主品牌售后服务问题日益突出。秘鲁华裔王氏家族奉行:“靠服务赚钱, 不是为赚钱才服务。”一言道出了服务应采取的积极心态。但我国目前的汽车服务商家虽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售后服务水平, 但他们却忽视了或者说不愿意正视用户的真正需求, 而且厂商也推卸自己的责任, 让消费者自己买单。在调查中, 有67.9%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质量不好, 而20.3%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售后服务质量一般, 只有11.8%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质量很好。

三、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对策分析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分工的大形势更为生动地勾勒出“微笑曲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鸣指出:“国际化大生产是一条‘微笑性的曲线’, 处于两个高端的是品牌和技术, 处于低端的是加工组装”。如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品牌与技术高端, 同时利用发展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完成微笑曲线中间的加工环节, 获得了高的附加价值。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世界工厂不是长远发展之计, 要获得高的附加值仅仅依靠加工环节是无法实现的, 只有通过争取微笑曲线的高端, 打造自主品牌发展自主创新才能逐渐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 结合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创新人才和研发投入是影响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因素,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和创新人才缺乏是造成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人才的缺乏, 导致研发设计力量被削弱;R&D水平的落后, 导致我国汽车技术始终落后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水平, 严重制约整个汽车行业自主创新。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汽车产业的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一直比较低, 即使在2000年达到最高也才是1.9%, 说明我国汽车企业并没有在自主研发上投入太多的资金, 而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生产新车型、提高产销量;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百分比虽然在逐年提高, 但增速缓慢, 而且与美、日等国家相比, 职工人数中工程技术人员数目仍然偏少。根据以上分析, 针对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现状提出对策如下:

1、建立集群化创新平台。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在市场上中小企业的数目众多、单个厂商势单力薄难以成规模以及产业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 要想提高自主品牌汽车整体质量, 建立集群化创新平台是最有效的途径。集群化创新所带来的集群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必将大力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它要求加大企业创新的投资力度, 要求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 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拓宽研发资金的融资渠道。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工作。在大量引进、鼓励创新型人才的同时, 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也要突出重点。汽车企业应该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战略高技术人才、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汽车企业家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

3、提高汽车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由于汽车的制造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和通用化, 未来的竞争格局是资源整合能力决定竞争能力。按怎样的市场需求来整合资源将是考验我国汽车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首要因素。

4、形成企业创新文化。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文化观念能够调动员工的创新激情, 能够凝聚员工的人心, 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二) 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 实施品牌战略。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 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杠杆, 所谓有“品牌”者得市场。我国汽车工业的真正发展要求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 树立品牌形象, 实施品牌战略。

1、企业要稳固品牌, 提升品牌价值。一些自主品牌, 如奇瑞、吉利等, 是我国汽车工业十年发展的结晶, 也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组成, 对于这些品牌, 我们应该是倍加珍惜和爱护, 并不断提高其品牌的内在价值, 在战略上有意识地作为国家主导产业之一培养, 把它们培养成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品牌的不足, 一定要在质量、性能及售后服务上不断地改进提高, 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强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品牌竞争力。此外, 我们也要加强品牌的文化内涵, 我国自主品牌的文化沉淀太少, 企业文化比较单薄。根据我国汽车的具体情况, 汽车品牌要发展必须要“立足低端、瞄准中端、暂时放弃高端”。第一, 先占领低端市场, 以优质低价进入, 创出自己的品牌, 然后再进入高端市场, 日本品牌战略研究所专家榛泽明治认为, 中国汽车要想发展的好, 必须要懂得创新和建立规范的制度, 要认识到创造品牌的竞争力, 不只是看其产品,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制定好的计划, 以“价值品牌”来取胜。第二, 整合国际国内资源, 就是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的消化和吸收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从而创立或拥有自主品牌。

2、抓住发展机遇, 加速品牌创新。目前, 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和转型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最容易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所以我国民族汽车行业和合资汽车行业都应该抓住创新, 加速品牌的创新。根据发展阶段决定创新战略, 并需要内在激励机制和克服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3、从战略体系中创建自主品牌。随着现代品牌拓展范围的扩大, 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应当从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和国家品牌三个维度上进行。这三个维度的自主品牌创建都有利于我国跨国经营竞争力的提升。在品牌创建中, 要三者同时进行, 使其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我国目前主要偏重于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而对集群品牌和国家品牌关注较少, 在这方面我国可以适当参考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4、政府在自主品牌建设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国外经验看, 政府的积极推进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日、韩等国政府都曾采用相关政策扶持其本国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正是由于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策略, 才使其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了“现代”、“起亚”等世界著名品牌。

我国政府在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创建过程中应当发挥以下作用: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通过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政策,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推动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实施人才计划, 建立国际品牌管理人才交流平台, 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品牌管理人才的交流, 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 解决品牌创建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创建和完善知识产权转移机制。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 创造良好的创新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 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创新活动;加大政府对自主品牌产品的采购, 增强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信心。

5、通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尔·盖茨说:“在现代商业竞争中, 服务是最后一道大餐”。服务, 在品牌时代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应该认识到客户的不满始于产品而可能止于服务, 服务既是营销对象, 又是营销工具。德国大众汽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第一辆车是销售员销售的, 而第二、第三辆乃至更多的车都是服务人员销售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高技术含量、功能性产品, 以及其他豪华奢侈品, 服务成为消费选择商品的最大障碍之一, 即使再好的产品也要考虑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通过服务使消费者形成忠诚, 会出现“以旧带新” (老客户推荐新客户) 或重复消费的有利局势。在此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忠诚”, 通过建立服务品牌, 可以使客户从认知到美誉, 乃至最后忠诚。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诚信服务基础之上。

四、结论和建议

关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探讨 篇8

关键词: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汽车;发展;策略

1、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状况

目前国产汽车品牌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外品牌,这类品牌都归跨国公司所有,国内合资企业只有使用权,一般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这类为国产乘用车的主流。第二类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引进技术的国内自主品牌,这类品牌虽为国内自主品牌,但产品都是引进国外成熟车型技术;另一类是使用自主开发车型技术的自主品牌,其产品是由国内企业开发且掌握完全知识产权,这类被视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

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与国内汽车工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是直接相关的。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中低档商用车(客车和卡车)、微型汽车及低档乘用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而在代表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高档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领域,国内企业基本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

2、我国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五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跨国公司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一直不愿在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在技术转让费、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等方面,也提出了苛刻条件。

(二) 人才与资金匮乏

据专家调查,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不超过100万辆,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因此,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三)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但是,2004年我国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平均下降超过10%,大部分合资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已经将售价下压到过去只属于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内。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轿车还依然有较强的价格优势。至于自主品牌企业推出的1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虽然在同级别车型中仍具明显价格优势,但鉴于该档次轿车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与技术,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变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3、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

(一)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一些现有自主品牌,如红旗、东风、解放等,是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发展的结晶,也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组成,对这些品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并不断提高品牌的内在价值,在战略上有意识地把它们培育成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品牌的不足,一定要在产品质量、性能及服务上不断地改进提高,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品牌形象。要注意增加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进步使品牌变得厚重和有所依托,增强品牌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品牌价值,形成品牌和技术的良性互动。此外,还应不断丰富这些品牌的文化的内涵,塑造自己的品牌特点、建立与顾客的情感价值。

(二)提高汽车自主品牌技术竞争能力

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企业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品牌和技术上的自主,归根到底是技术上的自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一个国外汽车企业的装配厂蜕化为真正的汽车生产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建立起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最终实现本土高性能汽车的自主设计和制造,在掌握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核心技术后才能考虑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

(三)提高汽车自主品牌服务竞争能力

在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的汽车市场中,4S专卖店的销售模式,以其高质量的服务适应了我国当前消费者的心态。一切为用户着想贯穿于整个4S管理中;维修备件快速对应。汽车自主品牌服务竞争能力通过在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扩展,才能赢得客户的长期信赖和支持,才能培养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在提高销售能力方面要提升店面吸引能力,提高培养潜在客户的能力,不仅要让用户感动、更要让用户行动。强化汽车用户对汽车服务和汽车产品的信赖和依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柳长立.构建适合自主技术的发展环境.中国汽车报[N]C6版.2005.5.9

[2]马涛.做响自主品牌刻不容缓.文汇报[N].2004.11.10

[3]管学军.轿车自主品牌生存状况堪忧.中国经济时报[N].2005.4.1

上一篇:超市促销员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爱情诗二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