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经济学的特点

2024-08-14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精选9篇)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 篇1

关于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骤增,网络语言异军突起,风靡全国,并不断向日常生活语言渗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本文拟从网络语言及其构词特点入手,对如何正确看待并规范使用网络语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作 者:张虹 Zhang Hong 作者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031刊 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OF POLICE AND JUSTICE年,卷(期):“”(3)分类号:H002关键词:网络语言 特点 看待 规范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 篇2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成因,局限性,规范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交际方式, 网络语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网上, 网民们有了充分的话语权, 网上交流的参与者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与他人交流, 不受真实生活中的地位、身份、职业等的约束, 极大地提高了网民的交际效率, 扩大了网民的交际范围。而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在使用中局限于特定的环境和人群。随着大量新词新义的出现, 网络词汇必将越来越丰富,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1 网络语言的特点

1) 口语特征。网络语言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便是口语化, 大量的语气词构成了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人与人之间的非书面交流对话中, 语气词的运用随处可见, 这个特点在网络语言中也很明显。尽管网民基本上全部都会用标准的现代汉语, 由于急于表达谈话主题或个性需要, 或者为了显示其地方特色, 或是模仿某地方言显出自己的别致, 口语化的语言成为网络对话中的主流, 许多地方方言词和平时在口头交流时很少用到的书面语言, 甚至连文言文、古诗词都会在网络聊天中出现, 这也是网络语言的最大特色。

2) 简略性。网络语言的简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网络语言显示出了超常规的随意性, 它将各种文字符号集合在一起, 交叉使用, 如汉英混杂, 符号和字母混用, 如“郁闷ing” (郁闷中) 、“工作ing” (工作中) 、I服了U。 (我服了你) 等。第二, 缩写或简写的方式。比如3q表示thank you, IC表示I see, “MSG”表示message等等。

3) 创新性。网络语言的简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叠加方式的运用。例如“漂亮”就说成“漂漂”、“东西”为“东东”、“害怕”为“怕怕”、等等。第二, 表情图标在网络交流中的运用。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姿态才得以在网络交流中传递, 从而减少了人们对信息误解的可能性。第三, 网络新词的出现。比如, “人”——“银”、“我”——“偶”、“没有”——“木有”、“怎么”——“肿么”等等。

4) 个性化。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年轻人在网上彼此交流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符号, 成为他们表现“不一样”和张扬个性的一种标志。虽然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的, 但从网民的性格特点来看, 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没有声音、语调和笔迹的交流, 依旧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并没有抹煞网民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个性”展示。他们通过这种与传统相悖的个性化语音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取得一定范围的身份认同。

2 网络语言的局限性

1) 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 网民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在此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语言的外在形式上也表现得极为突出, 但网络语言在网络的世界里必须借助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语句, 所以网络语言是一种副产品, 不可能上升为主流语言, 使用空间也只限于网络, 若与日常真实社会的语言混用, 则会带来诸多不便。

2) 网络语言是由于网络沟通方便而发展、存在的, 它流行于特殊群体之间, 代表了社会亚文化时尚, 一直到承受着社会舆论对它褒贬不一的态度, 不能也不可能代表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网络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 从它出现至今, 充斥着一定的粗俗、轻佻的语言, 甚至有些粗话已登堂入室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宠, 这对我国传统汉语言的纯洁性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 网络语言发展的不确定性。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因为它是网民减少语言障碍、上网方便的需要。但语言是相对稳定的, 又是不断发展的, 包括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网民观念的不断变化, 网络语音也将随之无声无息地进行着新陈代谢,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网络语言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会不断地偏离常规, 甚至出现变异。

4) 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 网络语言中, 新兴的词语和语法混乱的句子层出不穷, 给汉语的规范及发展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 因技术和历史的原因, 计算机和网络所依托的机器语言是在以英语为基础的, 如果一味的使用网络语言, 则会更加确定英语在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主流地位, 导致现代汉语处于弱势状态, 这是对汉语生命力的一个严峻挑战。

3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发展的强劲势头已经预示着它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媒体, 网络语言并非仅仅是网民的语言文字游戏, 而是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比然结果, 在整体上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一方面, 网络语言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如果网络语言在现实社会中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就可以进入汉语词汇系统, 因此可以说, 那些源于生活又出自交际需要的网络语言, 很好地补充了现有语言表达的不足, 也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 其对我国现代汉语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而且目前网络语言的不正当取向还严重存在, 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 应加大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的力度,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 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民族性,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网络语言”这个只在特定环境中才使用的“语言”逐渐获得了“民族性”,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网民自觉以使用规范语言、净化网络环境为己任, 在网络中自觉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交流, 尽可能地减少其对语言规范的破坏, 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中的内容。对此, 笔者建议网民使用网络语言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不盲从原则。民族语言体系需要大家自觉维护, 对于一些不规范的用语要慎重, 对于广大网民来讲要提倡自律, 不要盲从不随波逐流, 自觉用好规范的语言。2) 雅俗原则, 即提倡文明语言。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包含了一种对于人类语言文字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判断。因此, 那些不文明的语言, 我们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保证语言的发展向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3) 扬弃原则。面对网络语言, 我们应学会扬弃。对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语言, 我们要发扬;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 则应该坚决抛弃。

另一方面, 技术问题在网络中始终是信息输入的瓶颈。首先, 汉语复杂的输入手段被大多数的网民所拒绝, 这也是网络语言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必须开发更为有效的汉字录入手段, 这样才能使信息更为便捷、准确的在网络上流通。其次, 应切实加强技术手段, 对进入网络信息严格“过滤”, 严格控制网络语言不文明信息的传播。第三, 鼓励一些知名网站, 如百度、新浪、网易、搜狐等强势媒体使用规范化的网络语言, 为其他网站做出良好的榜样。最后, 发挥网络、BBS管理员以及论坛版主的监控作用, 对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者实施警告及相应惩罚。

此外, 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对网络文明的宣传, 提高网民的素质和网络公德意识, 对网络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健康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逐步建立网络语言公共监督体系, 倡导全网民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 实行全网民监督政策, 对指正、揭露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的网民给予奖励, 切实保证网络语言使用及传播环境的和谐。

总之,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体形式, 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形成, 也在网络中得以有力地传播。但尽管网络语言给广大网民带来了很多乐趣, 但是网络语言的对传统汉语言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因此, 从网络语言的长远发展的需要来讲, 我们要采取措施, 提高广大网民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积极性, 同时采取技术和行政措施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 使网络语言的发展为我国传统汉语言的发展、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J].网络学习, 2005 (6) .

[2]赵红玲.试论网络语言的规范与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9) .

[3]邹立志.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语言的规范[J].修辞学习, 2007 (5) .

[4]张剑平, 刘波.中文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 (12) .

[5]安志伟.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J].理论学刊, 2010 (4) .

法律常识课的规范性特点 篇3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B)—0039—01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加大高职高专法治教育的力度,教育部增设了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的课程。虽然各校所用教材不同,但都是以宪法为中心,以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两大板块为重点的法律常识贯穿教材始终。而如何深入理解和认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把握该课程教学原则,不断改进备课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法律常识课的规范性特点作一探讨。

法律常识课从学科门类归属看,应属法学学科。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是研究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法律固有的规范性特点和其所特有的功能使得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因而也就使得法律常识课比其他课在内容和体系结构上更具规范性。

法律常识课的内容有许多法学专用名词、术语和概念,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在理解和解释上都要求严谨和规范,不能过于宽泛或带有太多的随意性。例如,“法律行为”一词,本来是民法学中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随着法学理论的发展,逐渐将其引申到其他法学领域,以至于将只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如法院的审判行为、检察院的起诉行为都称为法律行为,比原来有了更为广泛的理解。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所有的合法行为都概括为法律行为,更不能将同样具有法律意义的违法行为称之为法律行为。前者如拾得遗失物、无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自愿为他人管理事物的无因管理等行为就不属于法律行为;后者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也不是法律行为。因此,对法律常识课的内容,必须依其法学专业领域固有的意义,全面、正确地把握,以求严谨、规范地理解和解释,避免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篇4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中国经济连续22年保持高速增长,认识这段时期增长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优势、克服阻碍,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 者:刘伟 LIU Wei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分类号:F123.16关键词:宏观经济 特点 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篇5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第三,金融国际化。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围绕着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1.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2.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3.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努力扩大世界市场份额4.争夺科技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一下,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化,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而对科学技术、信息和人的素质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新科技革命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为国际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信息载体,为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这一全新概念被广泛接受,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为第一要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经济信息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然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体制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完善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能,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任务。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范围更广,主要表现在: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展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

八、跨国公司的作用

气象信息服务特点及规范管理方法 篇6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特点,传播方式,规范管理方法

目前, 气象服务产品日益多样化, 针对性、适用性强, 但服务产品的发布仍面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传统媒体和新兴的传播媒介, 为打通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多种途径, 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其需要的气象资讯。通过对比各种传播方式, 分析其优缺点, 得出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新媒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气象信息产品的分类及特点

气象信息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公益属性产品, 由气象主管机构统一向社会公众发布, 气象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大喇叭、户外电子显示屏、互联网、手机短信、新媒体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预报产品。另一种是专业化专项型产品, 由气象部门借助自身优势, 结合相关行业特点, 为有特定服务需求的用户量身定制的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 如为社会公众提供的生活气象指数类产品和为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的专业气象信息产品等。气象信息产品普遍具有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易于产生效益等特点。

2 气象信息产品的传播方式

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等为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媒体, 为气象信息产品的即时发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气象信息产品由最初制作到最终在相关媒体上发布, 即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 广大受众可以根据产品趋利避害,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传统媒体深植根于大众, 受众面广。但其传播气象信息的缺点是受时空限制。报纸作为纸媒, 属于空间性媒体, 一旦受众和报纸在空间上分离, 信息的传播就无法实现。广播和电视属于时间性媒体, 受众一旦错过节目播出时间, 则不能再接收到希望了解的信息[1]。

随着“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 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气象信息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拓宽。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APP等陆续推出, 收听、关注、安装气象APP等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大有超过传统媒体之势。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防灾小常识、科普小专栏等都是实用的内容。内容有了, 若没有好的传播渠道, 没有足够多的受众、粉丝, 那么官微的发声也是无效的、不成功的。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官方的积极宣传运营, 加上不断充实的内容, 通过亲民化的气象服务内容吸引网友, 俘获粉丝, 粉丝群体和定制群体会越来越宠大, 传播的效果也会呈几何式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兴媒体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 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模式, 让受众在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新兴媒体通过裂变式的信息传输方式, 通过转发、关注等个性化信息定制功能, 使信息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 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

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以及新兴媒体的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二者融合发展, 非常有利于预报、预警信息的即时共享发布。官方发布, 媒体助力, 多方传播, 可将气象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解决。

3 各类气象信息产品发布规范管理方法

自媒体时代, 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需相关部门的审核, 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可以预见, 将来开发利用气象共享资源产品的企业和用户越来越多, 在充分释放个人声音的同时, 势必也会让一些不实信息甚至与官方相悖的信息蔓延传播。倘若不对此加以约束, 势必会造成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从源头上规范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气象预报显得尤为重要。《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令第26号) 作了明确规定: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官方统一向社会发布,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鼓励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 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应当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 并注明气象预报发布的气象台名称和发布时间, 不得自行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和结论[3]。气象主管机构要引导舆论, 加强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的事中、事后监管, 媒体要坚守职业操守。官方和媒体形成合力, 提早防范不实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蔓延、传播[4]。

4 结语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会形成“1+1>2”的传播效果, 二者相得益彰。官方和媒体单位遵循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权限和发布流程, 借助“互联网+平台”,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和渠道, 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发布。多管齐下, 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将不再存在盲区。

参考文献

[1]信欣.媒介融合背景下气象信息的传播[J].商情, 2009 (50) :73-74.

[2]李福春, 阿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及走向[J].西部广播电视, 2012 (1) :88-92.

[3]李莉, 赵京峰, 郭卫华.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系统开发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22) :346.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 篇7

关键词:弹幕语言 特征 语用效果 规范化

“弹幕”本指密集的炮轰,是一个军事术语,后发展成网络语言。关于弹幕语言的研究并不多,目前只有付阳春的《B站弹幕语言研究》,他认为“弹幕语言”是指“子弹一样飞快穿越视频画面的语言。”我们从弹幕网站中按2015——2016搜索热度排名,分别选取了《琅琊榜》、《太阳的后裔》、《我的危险妻子》、《贤者之爱》、《欢乐颂》以及斗鱼直播平台的部分弹幕作为语料来源,共搜集到2000条语料。这些电视剧收视率高,观看人群多,题材范围广。通过对这些语料进行详细分析,归纳出弹幕语言的特点。这一研究不仅能丰富弹幕语言的研究成果,还助于全面认识弹幕语言,规范使用弹幕语言。

一.弹幕语言构成

弹幕语言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有别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弹幕语言深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影响,其构成成分有一定的独特性。

(一)特殊成分表达

弹幕语言虽然是以文字符号为主,但由于数字和字母能表达特殊的含义,常出现在弹幕语言中。其分类如下:

1.会意类。弹幕语言把某些数字或字母组合一起,从而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叫人领会。

1.1数字会意

(1)太子依然热情如火,23333(《琅琊榜》)

(2)我真是233~(《贤者之爱》)

“23333”是代表大笑的意思,来源于一个论坛上的一张大笑的图片,其编号是233,因此人们就用数字“233”来表示大笑,在此基础上“3”是表示笑的打滚的影子,因此有些人会打出多个“3”来强调笑的程度。

1.2字母会意

(3)宋仲基还不出来。。zzzzzzz~(《太阳的后裔》)

(4)睡觉去啦,zzzz。。。(斗鱼直播)

观看弹幕时,经常会看到“zzzzzz”的表现形式,这是源于欧美人常用俚语“zizz”指睡觉,用“zzz”表示打鼾声,时间长了,网络上就用“zzzzz”表示打瞌睡了。

2.谐音类。谐音指汉字或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弹幕语言经常利用数字和字母读音来谐音汉字或英语单词,这就使弹幕语言的输出更加简洁便捷。

2.1数字谐音

(5)额2222.等的花儿都谢了。(《贤者之爱》)

(6)66666666(《我的危险妻子》)

(7)就我一个人睇5出吗?(《琅琊榜》)

例(5)中,“2222”是汉语“额”的谐音,这种使用手法是弹幕发布者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追求新颖的心理。例(6)中的“66666666”是“溜”的谐音,表示厉害的意思。在网络上,不少“玩的溜”、“真溜”等表达被一连串的“6”替代,这不仅是使用者为了寻求便捷的输入方式,还因为“6”的个数不受限制,越多“6”越能表达使用者心理的震惊与佩服,加强情感表达。例(7)中“5”的使用除了包含在句中,还可以一连串的“55555”单独使用。前者是“唔”的谐音,即表示“不”的意思,后者是“呜”的谐音,因此表示哭的意思。

2.1字母谐音

2.1.1英文字母谐音

(8)睿王,说得就是U啊,啊哈哈哈(《琅琊榜》)

(9)不玩了,cu。。(斗鱼直播)

(10)服了u!(《欢乐颂》)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利用英文字母的读音来谐音英语单词,如例(8)和例(10)中u=you。这是因为“u”和英语单词“you”的读音相似,但在使用时只需输入一个字母就可以表示“you”的意思,简短快速。例(9)中cu=see you。“c”的读音和“see”相似,因此“cu”比“see you”更便捷表示,只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读出字母的读音,就不难知道字母所表示的意思,也达到了简便的目的。

2.1.2拼音字母谐音

(11)都是在装b。(《欢乐颂》)

(12)要不要点B脸啊!(《我的危险妻子》)

上面例子都出现了“b”,这是汉语“逼”的谐音,“逼”有时也作粗口泛指女性生殖器官。因此“b”代表的是“逼”的贬义。此时的谐音是为了表达含蓄,将一些不雅的词语换一种表达方式。

3.缩略类。英语单词和汉语的拼音可以进行缩略,这种缩略方式是只提取开头字母进行缩短。这在弹幕语言中是常见的形式。

3.1拼音缩略

(13)男主把计划YY写脸上。(《我的危险妻子》)

(14)MDZZ(《太阳的后裔》)

(15)R了狗了(《琅琊榜》)

上面例子都是运用了拼音首字母缩略。“YY”是“意淫”的缩略,“MDZZ”是“妈的智障”的缩略,“R”是“日”的缩略,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缩略词都是属于不雅词汇,政策要求大量过于敏感的网络词都将在网上被屏蔽,这一举措使得网民把目光投向了缩略词,借此来“拯救”这些敏感词。

3.2英语缩略

(16)古人也玩SM吗。(《琅琊榜》)

(17)梅长苏os:还我靖王!!(《琅琊榜》)

英语缩略的表达,避免了原形的直白,如“SM”是“sadomasochism”的缩略简称,是指在性方面的虐待与受虐。运用“SM”使表达更加含蓄自然。“os”多指内心独白,全称是“overlapping sound”,在弹幕语言中更多表达吐槽的意思,使用“os”不仅表达更简便,也更加形象化。英语缩略形式带来的是输入简介方便的效果,而且一般一组英语缩略对应一组英语原形,不会造成语义的困扰,也符合人们追求的经济时效原则。

在搜集的2000条语料中共有1574条含有特殊表达形式,按照会意、谐音、缩略的形式进行分类,如 表1: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特殊表达形式在弹幕语言中是占有很大比例的。说明弹幕语言寻求语言输入的方便快捷,追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殊表达形式给弹幕使用者带来便捷,使用弹幕语言的人群不断增加。

(二)弹幕语言的构成成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在各个不同年龄的社会集团中,青年人的语言变化最快,对语言变化也最敏感,因此以年轻网民为主的弹幕使用群体所使用的弹幕语言也是最能体现语言的变异,弹幕语言有其特殊的句子成分。

1.由流行词语构成。弹幕语言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当然包含有许多流行词语。

(18)小明好玛丽苏。(《我的危险妻子》)

(19)召唤葬爱家族。(贤者之爱)

例(18)中,“玛丽苏”是指一种自恋心态现象,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也指原创文作者的心态现象。所以“玛丽苏”是一种过度理想化的、行为模式老套的人物形象,她们基本没缺点,是作者或者读者理想的完美化身。例(19)中的“葬爱家族”是指非主流杀马特人群。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流行词语可以充当表语、宾语和谓语。

2.由热点词构成。热点词,是指跟热门事件相联系的词汇,这是属于时事类词语。

(20)为啥游戏韩援不受萨德影响。(斗鱼直播)

(21)我是个18岁少女,请问我纹身纹哪里好?(斗鱼直播)

例(20)中“萨德”是“萨德系统”的简称,由于最近韩国宣布将与美国磋商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而引起广泛关注,在句中充当宾语。例(21)的热点词是“纹身”,源于网络上一则新闻事件,一个女子要求在胸前纹身,进而和纹身师发生了性关系,引起强烈的舆论关注,故而有人就故意发弹幕提问,以引起别人的关注。从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热点词能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

3.由歌词或诗词构成。弹幕语言中有时也会出现诗词或歌词,这是为了渲染气氛,也是为了更加抽象表达观看者的情绪。如:

(22)就这样被你征服(《我的危险妻子》)

(23)一枝红杏出墙来。(《我的危险妻子》)

例(22)是出现在某剧男主人公下毒在酒中,准备毒死自己的妻子。而观看者发布“就这样被你征服”的弹幕,其实背后的意思在于这句歌词的后一句“喝下你藏好的毒”,观看者“看破不说破”的心理此时充分体现,也让其他观看者看到这条弹幕时产生心理共鸣。例(23)是一句诗词,是形容剧中人物出轨,体现出观看者的调侃心理。诗词和歌词大多数能直接构成一个句子,因为诗词或歌词本身就表达了完整的意思。

特殊句子成分构成的语料共有1244条,按照以上的4种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如表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弹幕语言中包含有大量的流行词和热点词。葛本仪曾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说过:语言词汇的社会交际性和全民使用性,以及语言词汇通过人们的认识以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现象以及关系等特点,就决定了它的运动发展和社会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理,弹幕语言中的词汇也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弹幕语言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弹幕语言特征

弹幕语言不但有特殊成分表达形式,而且句子成分构成特殊,流行词和热点词穿插于语言中,因此构成了弹幕语言独特的特征表现形式。

(一)简洁性。弹幕语言在网络交流中讲究快捷,从而决定了弹幕语言的简洁性。大量的谐音形式或缩略形式出现在弹幕语言中,这是因为较长的词语音节不便于快速传达,如“求bgm”,“bgm”不仅比“background music”简短,而且也比“背景音乐”更快就能打出来,弹幕语言的简洁性也使弹幕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从而更容易传播。使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达完整准确的信息是语言发展的方向,而弹幕语言就是符合语言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多样性。多样性是指弹幕语言表达多样性,与传统文字语言相比,弹幕语言还会出现数字、字母、英语等表达方式。而且数字谐音、字母谐音、方言词谐音等也使语义多样化,深化了语义内容。如表达“厉害”的意思,在弹幕中,可以用“66666”、“我给你82分,剩下的用666的形式送给你”、“猴赛雷”表示。而弹幕使用者不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偏要“舍近求远”,采用多种表达形式,除了是追求新颖、出奇的心理,还有便是受语言发展的经济性规律影响。但同时也会造成另一种情况,表达随意。

(三)灵活性。弹幕语言中包含有许多流行词和热点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流行词和热点词会不断出现,那么弹幕语言中也会不断出现新的词汇来丰富表达语言内容,这便是弹幕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流行词和热点词没有稳定的固有意义,如前文所提到的“纹身”,它所代表的含义来源于新闻事件,这些新词汇或新词义只是短期流行,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纹身”就失去了调侃意味,它仅仅只是指纹身这个事物,因为如若在言语交际中达不到交际目的那么就会慢慢淘汰,这也侧面表现出弹幕语言的不稳定性。

三.弹幕语言消极影响

弹幕语言对社会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是它也存在问题,过于简单的语言,隐晦含蓄的流行词和热点词,随意使用标点符号等等,而这些问题就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一)违反合作原则。过于简单的弹幕语言则会造成信息量不够,语义虚化的问题。那么此时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之量准则,就是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如“背着锅死”。这条弹幕没有主语,信息量并不够完全,倘若没有关注剧情的发展是无法理解的。弹幕发布者为追求便捷,经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弹幕语言中有大量的流行词和热点词,会造成弹幕语言晦涩难懂的印象,而此时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如“药店碧莲啊”。一般人以为是指药店中名叫碧莲的药材。但其实这句话是指“要点逼脸”。是弹幕使用者对剧中的人物角色的评价。但是这种含蓄隐晦的表达造成了一部分受众不能理解的状态,那么就不能实现交际目的,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二)违反礼貌原则。网络社会是个虚拟社会,弹幕环境也是一样,弹幕发布者可以隐瞒身份和人交流,在一个几乎没有等级、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一方面可以追求表达的自由,可另一方面就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如在前文提到拼音缩略时,出现了“MDZZ”、 “sb”等粗俗词汇,这就违反了礼貌原则。有些内心阴暗或理畸形的网民,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肆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甚至主动攻击他人。如“我不是针对谁,我只想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这些弹幕含有很强的攻击性,不仅仅是违反了礼貌原则,甚至有可能引起“互喷”现象。这种蛮不讲理、缺乏自我理性的自我宣泄或者恶意攻击、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的弹幕语言必须得到处理,弹幕语言规范化迫在眉睫。

(三)句法不规范。弹幕语言经常缺少主语或宾语,这不仅违反合作原则,也是句法不规范的表现。而且弹幕语言中经常不带标点符号(如:就这样被征服),这是因为人们追求语言的便捷。另一方面又滥用标点符号(如:活久见)多个句话或多个感叹号等。这些不符合汉语的句法规范现象,会对日常汉语使用造成影响,不仅存在于日常文字聊天中,甚至有些青少年的作文里也存在类似语言现象。

四.弹幕语言规范化

(一)国家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并出台规定。“弹幕”通往正规化、主流化的发展之路上,合理的监管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在新一轮的“净网行动”中,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多数弹幕视频网站仍存有大量色情、不良信息,游走在法律和行政管理的边缘。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将弹幕作为一种新生网络出版物列入出版物监管的重点范畴,强化对网络弹幕的监管力度。

(二)直播平台以及视频门户网站的引导规范机制。通过对弹幕的搜集分析,我们知道负面的直白弹幕语言中含有许多不雅词汇,因此我们要大量搜集弹幕语料,建立语料库作为关键词进行屏蔽。同时建立用户自发举报不良弹幕机制,用户在观看弹幕时可选定指定弹幕进行举报,平台设立举报奖励机制,有助于鼓励网友举报不良弹幕,自发净化弹幕环境。

(三)弹幕使用者素养的提高。弹幕使用者需提高个人素质和公众意识。在网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他人,那么就需要加强道德规范,规范、文明使用弹幕语言。自觉担负起维护弹幕语言环境的义务,努力建设良好的弹幕语言环境。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弹幕语言给我们的生活打开另一扇大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它简洁、灵活的表达方式迎合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正因弹幕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弹幕语言更加引起我们的关注,探寻弹幕语言的特点,发现弹幕语言存在的问题,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更是有义务保护弹幕语言的良好发展,找出解决的方法是我们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付阳春.B站弹幕语言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5.P1-5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P69-105

[3]胡光美.汉语谐音现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P6-8

[4]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P30-67

[5]陈燕侠.网络热词的时代心理和精神特征.[J]语言研究.2011.P116

[6]刘善涛.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言信息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P30-32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 篇8

□物价涨幅见顶回落

□经济增长小幅下降

□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 有所改善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坚持把控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并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上涨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I上涨5%左右。

(二)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

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由于汽车、住房等与住、行相关的消费增长明显下降,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个百分点。目前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已经开始产生影响,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从内、外需求综合看,今年以来总需求增长的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控制物价涨幅和实现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GDP增速将小幅下降,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9%。

(三)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保障房建设按计划推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品房投资下降缺口。特别是,“限购”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展房产税试点等,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一定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摸底和整顿,使正在上升的与土地、房地产相关的信贷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有所抑制,对防范系统性财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作用。

(四)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得益于农民工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积极变化,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在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进口保持更高增速,贸易顺差规模减小,内外平衡状况改善。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进行了不少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注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调结构是为了持续健康的增长,平稳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实施,二者并不矛盾。“好”不一定会必然导致“慢”,但不能为了求“快”而牺牲“好”。二是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注重推进内外平衡。着力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妥善处理国际经贸关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重,提升价值链和扩展贸易增长点并举,增强汇率弹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更加注重系统性风险管理,忧患意识与风险意识增强。土地、房地产与我国金融、财政风险高度关联,整顿地方投融资平台、调控房地产市场,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显示机制,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

在世界经济大幅波动、增长低于预期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消费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高耗能行业快速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我国总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

□力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到重要位置

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市场信心动摇,金融市场持续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全球制造业活动收缩,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2012年,我国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潜在风险也在增加,需要在防范、化解风险中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加深,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2012年,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政治周期与商业周期叠加。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主要经济体将面临政府选举。面对经济下滑、债务高企、失业增加等问题,政治家为了迎合选民需要,可能不顾客观经济现实,发表偏激言论和难以兑现的承诺,上台之后也可能对现行经济政策做出不合时宜的调整,使脆弱复苏进程雪上加霜。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短期挑战不同,政策取向也存在明显差异,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可能加深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矛盾。三是结构调整与短期目标冲突。国际金融危机是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总爆发,需要重大结构调整才能出现转机。但是,当前的政治氛围和面临的短期风险,使其无法实施真正有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调整。

从目前情况看,欧债危机的发展态势,是决定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总体上发达经济体陷入中长期低迷的可能性增加。经过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更加暗淡。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实际上处于紧缩状态。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即便再度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在信心缺失和具有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效果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发达经济体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需要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新增长动力的出现。然而,到目前为止,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发生,新能源和低碳、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新增长点至今尚不明朗。可以说,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新突破,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10年”。

(二)我国总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

1.出口增长难以达到今年水平。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无力,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经济增长失去动力。2012年,即便不爆发深度危机,发达经济体增长也将处于2%以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出口条件恶化,资本流动的冲击正在加大,新兴经济体并不能真正“脱钩”。在全球需求放缓背景下,2012年我国出口增长难以达到今年水平。考虑发达国家的刚性需求,必需品无法替代,而且入世以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出口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高等因素,预计出口增长15%左右。

2.消费增长预计稳中有升。由于农产品价格高企,今年食品类消费明显高于近年平均水平。受汽车限购、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类销售则大幅下降。目前,汽车销量处于底部回升阶段,考虑到汽车消费自身的更新置换周期,明年增速将会有所提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特定发展阶段,部分高收入群体奢侈性、炫耀性消费将持续扩张。同时,部分保障房建成入住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家电类消费增速也有望小幅回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略高于今年。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今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高增长,这两大行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出口增长10%,会拉动制造

业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出口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左右,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制造业投资扩张。从房地产投资看,既定调控政策尚不能马上放松,否则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趋紧,融资难度加大,未来一段时间商品房投资进度将会放缓;2012年保障房投资新开工面积有较大下降,公租房和廉租房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投资增速也可能回落。从有利因素看,受既定项目开工和需求缺口推动,明年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回升,这3项占投资比重接近25%;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替代劳动”推动的设备更新改造,对投资增长也会形成一定支撑;在五年规划周期中,第二年往往是规划项目落地开工较集中的年份。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比今年回落4个百分点。但考虑价格因素影响,投资实际降幅小于名义降幅。

(三)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小幅回落中力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012年我国总需求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在现有政策条件下,经济增长将回落到8.5%左右。在经济增长下行过程中,贸易顺差规模缩小,内外平衡进一步改善;伴随着出口、投资增长的下降,消费增速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受产业转移和能源资源需求增加等因素拉动,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有利于地区差距的缩小;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城市居民,有利于遏制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工资水平上升有利于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总体上有望呈现增长速度平缓回落、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格局。

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速度过高,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符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目标,也将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宏观环境。2012年,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把握好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内物价下行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减弱,2012年CPI涨幅将回落至4%左右。但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还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以及我国经济正处在成本上升阶段,决定了反通胀仍具有长期性。尤其重要的是,控通胀应更多采取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作用。推进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短期内会增加物价上涨压力,但中长期有利于保障供给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抓住通胀压力趋减的有利时机,理顺价格机制十分重要,并通过增加对低收入群体补贴等方式提高社会承受能力。为此,建议将2012年CPI的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为推进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四)要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到重要位置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后期。本轮增长速度回调,是短期的周期性波动,还是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滑,需要进一步观察。就明年而言,国际经济态势、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都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积累和引发的可能性增大。需要高度关注如下几个领域的现实或潜在风险。一是明年投融资平台将迎来集中还款高峰,局部地区可能面临一定偿付压力;二是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当增长放缓后,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部分行业可能出现较大面积亏损;三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房价较大幅度下降,银行、地方政府都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四是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泡沫经济结合,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较大冲击和群体事件。三

□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

□如何看待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

□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如何应对国际压力增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受宏观政策和短期需求变化影响,更取决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1.2%,即便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2009年也超过了9%。部分人因此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处在10%以上才是正常的。其实,我国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上半年,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也在缩小,这很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既不符合“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不应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从日本、韩国的经验看,一旦潜在增长率下台阶,扩张性政策并不能拉高增长速度,反而会积累新的风险。从中长期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已经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延式增长所能解决的,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我国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二)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国内外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的教训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机性购房占比过高,是房地产市场积累泡沫的深层原因。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切实发挥住房居住性功能,需要实行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管理,严格限制投机、投资性住房比例。在调控政策上,可采取“稳供给、抑投机、重自住”的政策组合,即稳定商品房供给、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鼓励自住型需求;

以时间换空间,房价不涨其实就是下降;以房价稳中有降为目标,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使房价回归社会基本可承受的水平。

(三)如何看待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财政超收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看到财政增收形势喜人的同时,应该看到背后的隐忧。一是大量超收资金游离在预算监督之外,影响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率。二是伴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支出扩张也十分迅速,刚性支出一旦形成就难以压缩。三是财政收入高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存,不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这种高增长不可持续。经济增长一旦下降,财政收入增长随之下降,高增长时期形成的刚性支出将难以为继。从国际经验看,发展阶段和税制特点,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随着工业化逐步完成,税收弹性会明显下降,财政超收现象随之结束。同时,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阶段,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往往会明显增加。收入放缓而支出增加,财政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对此,应早做准备,在不断优化、调整税制结构的同时,一方面着力涵养税源,壮大税基,另一方面切实量入为出,福利体系的建设要与财政能力相适应。

(四)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来,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金偏紧背景下,行业间利润出现不合理的挤压分配。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类企业利润增长相对较快。在货币政策收紧背景下,金融企业定价能力明显增强,对非金融类企业利润形成一定挤压。二是上游行业相对于下游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行业具备更强的成本传导能力,对中下游行业利润产生挤压。三是随着信贷规模收缩,市场资金成本上升,更容易获取金融资源的大企业,部分发挥了“影子银行”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利润形成一定挤压。在资金要素价格改革不到位的背景下,这种利润挤压使虚拟经济或垄断部门受益,而竞争性实体经济,民营和中小企业受损,导致经济运行活力下降。推动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改革,鼓励金融创新,是减少这种扭曲的治本之策。

(五)如何应对国际压力增加

首先,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为转嫁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可能会实施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次,发达国家面对债务危机,可能要求中国无条件地、大幅度地参与救援行动,并在其他方面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第三,发达国家试图把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责任推到我国身上,我们

规范经济学的特点 篇9

一、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 公有制为主体

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公有制的正确认识是()①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表现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公有制经济不包括股份制经济,③错误;只有股份制中的公有部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④观点错误。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解析:选D。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知识点二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总书记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下列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竞争力,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各自优势 ③逐步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平等地位 ④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控制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作答时注意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理解不正确的选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③表述错误,应选;④说法明显错误,应选;①②是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D。

4.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领域的根本原因是()A.它代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 B.它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状況

解析:选D。A说法错误,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排除;B、C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我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故D选项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

二、能力提升

5.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资金帮扶和劳力、土地、技术入股等形式,携手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从所有制性质看,农村股份合作社属于()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私营经济

解析:选B。在我国,土地的性质全部是公有性质,只是城镇的土地是国有性质而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性质而已,但无论怎样都是公有性质。我国农村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性质,所以股份合作制就其性质而言就是集体经济,应选B。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排除。股份合作社也非混合所有制和私营经济。

6.破解民营经济准入难题,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消除行政管理“灰色地带”,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下列选项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适应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体现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③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④民营经济可不受限制进入所有行业和领域

A.①④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适应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因为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故排除;④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民营经济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在《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下,铁道部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进入铁路领域,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这表明()A.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律平等 C.我国努力为铁路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D.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解析:选C。A说法错误,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排除;B说法错误,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中的地位平等,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排除;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进入铁路领域,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说明我国努力为铁路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故C选项符合题意,当入选;D说法错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转轨改制”。许多人以前熟悉的一些国有企业、商店和集体企业不见了,相反,在大街两旁的广告牌和股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对此,有些人不免心中产生疑惑,认为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萎缩了,已经不再占主体地位了。

请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疑惑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我国公有制经济数量、比重减少了,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增强了。材料中的困惑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公有制仍然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仍然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力和影响力提高了。

答案:(1)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不能以某一区域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名称来判断公有制经济是否占主体地位。

上一篇:焊工的统计分析下一篇:皮带运输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