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2024-05-18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精选10篇)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1

当今世界, 媒体无处不在。随着时间的推移, 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 媒体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 发生着变革, 媒体世界成了一个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的天地。传统媒体通常指报刊、广播、电视等, 后来慢慢发展, 有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有了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 有了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就出现了崭新的媒体形态。

没有媒体, 信息就没法交流和传播, 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又需要语言来表达。语言直接影响到媒体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效果, 语言也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分的一个基本要素。媒体在发展变化, 媒体语言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网络发达的当代社会, 新媒体语言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极大的丰富, 人们参与语言探索的积极性空前地高涨, 这些对社会语言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新媒体出现以来, 新媒体语言缺乏规范, 处于无人驾驶的无序状态, 本文拟探讨新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一语言特点和语言规范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 新媒体语言发展如燎原之火, 熊熊燃烧起来, 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影响着现实的通用语言, 对现代语言规则带来挑战。新媒体语言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一方面, 广义上讲, 它是指与各种联网或网上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方面, 它指网络中人们交际用的语言。后者就是狭义的新媒体语言范畴。新媒体语言与新时代下的各种媒体密不可分。

一方面, 新媒体语言有其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 即用词简洁明快、形象逼真、幽默风趣、创新性强、饱含灵感的火花等。诚然, 语言生活平民化, 全民参与造词, 把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现事件化词语, 即当一个事件发生时或一种社会现象出现时, 这事件或现象被用一个新词高度概括出来, 由此信息量高度浓缩化;新词数量快速增大, 这是因为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形成了广阔的传播空间, 传播环境层次性更强, 自由度更高, 新媒体用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去, 新词词源更加丰富多样, 新词数量也就大幅度增加;一些新词来得快去得也快, 犹如昙花一现, 就很快从人们的口中、笔下、指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特点反映了新媒体时代的一大语言现象, 新媒体语言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库。虽然不能整个地颠覆我们的通用语言, 新媒体语言正不无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通用的语言活动和发展中。但另一方面, 新媒体语言有着显而易见的既比较青涩和稚嫩、不够成熟, 又新词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人之间的交际变得更加困难, 甚至多少会妨碍语言表达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全民造词”必定会冲击通用语言, 扰乱现实语言生活, 造成不可避免的语言规范问题, 具体如下:

其一, 新词语不断翻新, 一些词语更替很快, 根本无稳定性可言。在当今宽松的网络新媒体时代, 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 为了省时省力, 有时是出于娱乐游戏心理, 再加上时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新媒体用户几乎是无所顾忌地使用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词语, 生造词、异体词、字母词、数字、图文符号混合词、汉字与外文杂糅式表达、各种谐音表达、答非所问的断裂式会话几乎随处可见可闻, 并且语言更替快, 稳定性欠缺。

其二, 一些新媒体词语具有高度变异性, 明显带有局域性。其实任何一种新媒体语言都是以局域语言的形式出现的, 比如网络语言就是人们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互动交流的语言。这种不同以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空间所使用的新型语体形式实际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

其三, 出现新媒体及其语言以来, 新媒体语言因为没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得到有效的规范, 以至于在新媒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成了人们为所欲为任意发挥的语言形式, 即“成了语言的放假甚至是语言的狂欢”。并且新媒体语言在与通用语言的融合过程中出现泛化现象。新媒体语言的不规范性已负面地延伸到了大众交际领域, 这已构成对通用语言规范体系的巨大挑战。

二新媒体语言规范对策

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语言规范, 不是某个个人的小事, 而是一项全民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在语言规划中加以体现, 通过政府或社会团体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的干预和管理, 以解决现今新媒体语言交际中的语言规范问题。

1. 调整研究视角, 树立科学规范观

不同语体有不同语法。新媒体常整合影、音、文字等信息并注重互动性。信息时代新媒体的交际环境, 催生了新风格的新媒体语言, 新风格引发了分析语言的新思路, 新思路继而引发新的分析法, 由此带来新的分析结果。分析的时候, 要综合传统语言分析法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传播学、统计学等的分析法, 还要探究新分析法。总之在研究语言规范的视角上, 不可简单了事也不可故步自封。

2. 建立国家新媒体语言研究机构, 研究语言规范

迄今为止的新媒体语言规范研究还停留在学术讨论上。需要国家建立新媒体语言规范研究机构, 发动专业研究人员, 在新媒体语言发展规划中涵盖新媒体语言规范研究, 已快马加鞭研究并制定我国新媒体语言规范规划, 这样方能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语言的规范工作, 使语言生活化更加健康和谐。

3. 加强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

要有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方法很多, 使用法律来强制规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来, 语言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该法实际实施效果, 也要从语言规范的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完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加强各级语言文字部门的管理机构建设, 明确对语言规范的统筹指导和监管的职责, 加强相关法制法规宣传。2006年3月1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生效, 后来教育部出台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 这些法律和规定对新媒体语言的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编纂网络语言辞书, 贯彻规范宗旨, 传播规范效果

到2014年5月, 教育部、国家语委已第9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新词新语一贯是报告考察的重点, 报告充分肯定了网络在催生新词语上的作用, 通过整理每年推出的新词热词, 对语言的使用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 贯彻规范宗旨, 传播规范效果。

5. 提高新媒体语言声望, 用传统媒体语言做示范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姚喜双主任曾明确要求规范媒体语言, 因为言语交际要加强必须规范语言, 大众传播要广泛也需要规范语言, 媒体语言需要通用语言为其树立好榜样。媒体兼具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传统媒体, 一方面因其传播范围极其广泛, 另一方面还因为其所具有的不可辩驳的权威性, 而使其具有独具一格、责无旁贷的示范作用。

6. 借助学校教育, 带动社会语言规范

需要大力加强学校的通用语言教育, 不断教育学生深入了解所处地的规范的通用语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首先, 充分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加强规范教育, 这可以通过常规性的宣传来达到效果;其次, 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使之体会通用语言之美;最后, 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规范的新媒体语言, 积极指导学生鉴别、使用健康的新媒体语言, 以形成正确的语言观。

三结束语

新媒体背景下语言规范问题是当今语言生活中为人关注的一大议题。对于新媒体语言, 我们应该采取恰如其分的态度和做法, 既不能加以歧视, 也不能对新媒体语言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漠然置之或视而不见。社会生活需要语言来描述和反映, 语言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这个新旧规范更替的过程中, 必须认识到语言创新的重要性, 因为语言创新使语言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语言发展离不开创新, 如若否认创新, 抵制创新, 那等同于把语言的生命力给扼杀掉。对于新媒体语言, 语言工作者应坚持变中有稳、稳中有变的辩证原理,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势利导, 以确保新媒体语言健康和谐地发展。

摘要:新媒体是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继传统媒体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媒体语言规范进行了阐述:新媒体概念以及媒体、信息、语言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语言特点和规范问题, 新媒体语言规范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语言,规范问题

参考文献

[1]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三联书店, 1998

[2]邹立志.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语言的规范[J].修辞学习, 2007 (3)

[3]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J].语言科学, 2005 (6)

[4]李宇明.语言生活需要用法调节[J].语言文字应用, 2010 (3)

[5]姚喜双.加强媒体语言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 2005 (3)

[6]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 2010 (3)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2

内容摘要: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乱用词语,逻辑混乱,滥用繁体字和网络语言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忽视母语的学习,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待加强等原因造成。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强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乱用词语,逻辑混乱,滥用网络语言等现象比比皆是。

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前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汉语是汉族的母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语言。但在当前以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间竞争激烈。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们更多地将时间花在数理等其他科目上,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

(2)社会用字比较混乱。

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使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写错别字、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其中,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尤为突出,主要出现在商标、广告、牌匾和单位名称牌以及商品名称、包装和说明(音像制品的字幕)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①受港台文化影响。一些人认为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都是使用繁体字,对外开放要和外商特别是侨商打交道就要使用繁体字。但实际上,海外使用繁体字已经是陈年旧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大陆简化字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在国际上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简化字,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本用的都是简化字。②片面的审美观。一些人认为繁体字高雅美观,代表了较高的文化层次,因而过度使用繁体字。一些街头广告招牌上都存在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如将饭店写成“店”,宾馆写成“e馆”,眼镜写成“眼R”等。确实,繁体字美观大气,我们的书法作品也常常使用繁体字进行书写。但是过度使用繁体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干扰社会用字的规范,不利于对外文化交流,也对少年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为一种常态。诸如“灌水”、“菜鸟”、“东东”、“蛋白质”等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弄得人云里雾里。“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许多偶非常稀饭的东东。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些网络语言却成了时下青少年眼中的时髦玩意,被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

(3)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待加强。

在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的汉语水平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普周”等基本知识了解不够。有些教师教学语言使用不够规范,或是喜欢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有些教师的板书汉字书写潦草,汉字书写笔画顺序有误等,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思想上重视

虽然当前教育机制一时间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法规,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化为行动,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语言文字规范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教育部、国家语委3月颁发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同时还应有计划地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广大教师使用汉语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都应组织教师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督促教师写好汉字。

(3)增强师生规范意识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传闻,说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支持节目时每说错一个字就要扣一百块钱。当时听了觉得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规定没有人性,主持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说错,凭什么罚钱?现在细思,却觉得这样的规定也有它的道理。没错,主持人是人,但他们的工作是主持,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他们肩负着传播文化,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使命,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我想老师也是一样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想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教师必须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同时还应在校园内大力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并杜绝盗版教材,注重校园用字规范,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4)重视学生语言文字教学

在学生中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文字教学,特别是汉字的书写,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甚至美观。

(5)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语言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我们应对它作全面审视、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另类思维”之下衍生的一种“另类语言”,符合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所以对于青少年热衷于创造和模仿网络用语,我们不需要搞一刀切,全盘否定,这样只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任其发展,任其泛滥,因为一些粗俗、暴力的网络用语会给青少年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滥用。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成因复杂,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

2、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2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中国经济出版社,.

4、李如龙苏新春《词汇学理论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1.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3

一、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科学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二、教师的板书要规范准确

1.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2.规范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偷工减料”。比如在讲解电荷守恒的问题时,不但要讲解方法,一定要把解题过程板演在黑板上。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吸纳与规范 篇4

网络语言是人们使用互联网交流时频繁使用的一种语言, 它对原本的汉语或英语中广为人知的词汇进行改造, 将汉字、数字、英文、标点等混合使用, 也会用一些怪字, 在网络中深受网民喜爱。要想引导网络语言更加规范, 我们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其优缺点, 有所扬、有所弃。

(一) 网络语言的优点

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主要服务于社会, 随着社会的变化, 语言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中国的语言从文言文到半白话文, 如今国家全面推广普通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所接触的事务越来越多, 观念推陈出新, 人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也逐渐提高。

网络语言具有简明性。网络语言与书面语相比, 往往用字简单, 只要能简单传达语义即可。因此, 网络语言中大量使用缩略语, 有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表示哥哥, 有英文的缩写如BF表示boy friend, 即男朋友, 还有数字的表意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是“一字词”, 如人们看到“囧”, 就知道是尴尬、无话可说等意思。

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除了对语言的精确选择外, 交流的对象、交流的环境、交流所要表达的意思等在交流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能够影响人们交流的通畅性。而在网上交流, 只看得见字看不到人, 传统语言受这种交流环境的影响, 其表达的意思必定大打折扣。网络语言用形象的表情和动作符号来传达信息, 不仅有新意, 还能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网络语言具有趣味性。相对于传统文字的一板一眼, 要求语序正确, 句子通畅, 网络语言追求的是有趣好玩、轻松幽默、俏皮可爱。例如, “蓝瘦香菇”, 当想要表达不开心、难过甚至想哭的心情, 但又不想太直接、太严肃, 或许“蓝瘦香菇”就是很好的选择。

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征。网络语言不要求你用词多么高雅, 它更简单、直接、明了。更贴近生活的言语, 能减少人们网上交流的距离感,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 网络语言的缺点

网络语言在给我们带来方便、乐趣的时候, 其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网络语言具有粗俗性。网络上很多人都是互不相识的, 这就给素质低下的人开了方便之门, 他们在网上使用污言秽语, 认为反正没人认识我, 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实际损失。有时候为了避免网络对一些不文明语言的屏蔽, 使用缩略词被很多人接受, 如“TMD”取“他妈的”三个字拼音的首位。如今, 不论是微博底下的评论, 还是贴吧里面跟帖, 总能看到很多不文明的字词, 尤其是争论双方一言不合就会使用粗俗字眼。使用粗俗网络语言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朝低龄化发展, 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网络是个自由的平台, 用语随意, 网友对错字、怪字等也具有很大的容忍度。网络的随意性表现在语言文字符号混用, 各种语言混用, 一词多义、错别字泛滥等方面, 如用“木有”为“没有”。其次网络语言中的词表达形式多样, 词的构造不稳定, 尤其是使用外来语时经常大小写不分。

网络用语省略音节。外来语或者地方方言转化成普通化时由于读音相近, 就会对一些音素进行省略, 如现在说“酱紫”大家都能明白是“这样子”的意思, 而“酱紫”是受台湾口音的影响。

二、网络语言传播的影响

网络语言有利有弊, 其广泛传播给现实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 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相交融。语言体系会逐步发展壮大, 现在已经发现的商周时期的甲骨大概有15万片, 超过4500个单字, 而现在的汉子约有27533个, 扩大了好几倍。字词的意义发展变化, 如古汉语中的“妻子”表示现在的老婆和孩子, 现在的“妻子”仅仅表示老婆。语言体系总是会有选择地吸收时代特色, 并将其保存下去, 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淘汰一些。很多网络用语红极一时, 就像我们小时候说的“爱漏油”音译了“I love you”, 但现在几乎已经不被使用, 属于被淘汰的一类。“囧”一字自从被用来表达尴尬、无话可说以来就一直被使用, 甚至被官方使用, 虽然使用的频率有所降低, 但也算是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融合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网络语言对现代现代汉语的冲击。网络语言有时候过于混乱, 难登大雅之堂。比如不重视语句语法, 在一些缩略性的短语上表现明显, 如“十动然拒”, 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 还有一些中文外语混杂使用, 牵强附会。网络对现代汉语的冲突还体现在其格式化上面。一些人为了追求特殊和新鲜常常会使用一些偏离标准汉语的网络语言, 这种偏离会影响标准汉语的规范性, 只追求好玩, 无特点的创造, 只会给人们在使用汉语时带来不便。

网络用语被广泛的使用, 一方面体现了现代汉语的不足, 但在网络语言发展还不完备、不能克服自身缺点重建一个更好的汉语体系时, 我们在运用网络语言时还需慎重、严谨。

(二)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用语在人际交往中对礼仪的要求较低。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的交往比较注重文明有礼, 尽量表现得体, 因为大家都想和一个举止有礼的人做朋友, 而不是一个满嘴脏话的人。而在网络中, 参与人数巨大, 素质参差不齐, 关键是人们并不会相互提醒, 造成网络环境混乱。而且, 素质低下的成本过低, 不能引起自身注意, 起不到约束规范作用, 所以有关机构、平台应该出台规定, 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语言具有排他性。网络语言就是在一个圈子里人们都可以使用, 都能懂这句话的意思, 只是有时候这个圈子大到全国, 但有时候也会很小。当一个动漫爱好者和非动漫爱好者在网上谈及动漫, 有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动漫的热爱, 会说一些“专业术语”, 如BGM、OP、ED、素人、崩坏、僵尸王等, 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网络语言的排外性还表现在年龄上。如今网络上新词的爆红常常来源于年轻人, 这些对于老人和小孩子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自然也就把他们排除在外。

(三) 对道德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要遵守一些道德要求, 先人所讲的仁、义、礼、智、信、达、雅、忠、廉、孝、直等优良品质在现代生活中仍为人们所遵守, 人们所追求的依旧是真、善、美。道德是调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 对人们的一举一动有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在网络上, 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是现实生活不可匹敌的, 但网络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网络行为映照着现实社会。有时候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在网络上玩游戏, 游戏里杀人、爆粗口是常有的事, 这对大部分分得清现实和虚拟环境的成年人来说影响较小, 但对于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孩子, 他们人格尚不健全, 不了解生命的珍贵, 就会使用暴力去危害他人的生命,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网络上, 低俗的网络谩骂也是网络道德扭曲的表现。人们会在网络上使用WBD (王八蛋) 、TNND (他奶奶的) 等脏话, 还有一些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制作和传播一些不良信息, 建立一些传播恶俗内容的论坛。网络的虚拟性, 人的非实名制和身份可隐匿性, 使得一些人不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近来十分火热的《罗一笑, 你给我站住》, 这一感人的故事成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大家纷纷转发, 但目前看来, 这更是一场带血的营销。现在主持这次营销的P2P公司遭到了广大网友的抵制, 但是什么让他们有勇气发出这样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一) 提高使用者素质

网络使用门槛降低,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网络环境一片混乱, 谩骂、脏话随处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人, 要想更好的使用网络语言首先应该提高使用者的素质, 这与我们每个网络使用者息息相关。曾经看过一个广告, 以一个女儿的角度来阐述, 从自己出生备受父亲宠爱, 父亲对她也很保护, 对她所交的男朋友也严格把关, 可是, 后来她被父亲的朋友的儿子侵犯了, 为了照顾父亲的感受不敢和他说, 所有的起因只是因为父亲在说粗言污语时被当时还是孩子的朋友的儿子听到了, 并记住了, 还将言语转化成了行动。这则广告借机告诉我们要为自己说的话语负责。在现实生活中都已如此, 在受众广泛的网络空间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在校学生, 教师不仅要教授课业, 还要教他们怎么正确使用网络。

(二) 认同网络语言的可能规范

可能规范, 指的是语言在现实表达和交流过程中不同于现在公认的规范, 也还没有形成新的规范, 但有一定活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形式。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 是沟通交流的工具, 它大量使用了表情符号等有趣的因素, 使人们更好的互动交流。如今流行语层出不穷, 但其形成过程中借助了以前谐音、形声等手法, 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部分继承, 谁也说不定语言会怎么发展, 因为当初从文言文转为白话文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在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中, 应该根据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来进行规定。例如, 在聊天室或现下流行的直播间内, 一些外来词、中英文缩写、数字和表情符号、谐音字句被大量使用, 但必须加以规范, 倡导人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尽可能符合汉语语法和词语的用法等。对于网络文学来说, 至少要保证大部分人能够看得懂, 能被绝大部分人接受, 新词的使用频率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杜绝出现粗俗不堪的题材和字眼。

(三) 借助法律的力量

网络用语的规范对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 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制订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网络用语。虽然说网络是个开放的、自由的大环境, 但必须遵守底线, 当人们缺乏自我约束力时, 用法律来守住这个底线也是不错的方法。就像对于不实的网络谣言, 从2013年开始我国就逐渐利用法律力量进行约束, 明确规定网络诽谤信息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或者转发超过500次, 就有可能构成诽谤罪。针对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广告, 2016年国家对网上的广告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能更好地传播真实消息, 净化网络环境。这些都是借助法律力量来规范网络的实例, 为了网络用语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运用法律来为设定边框也未尝不可。

对于网络语言这个新事物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不追捧、不贬低, 取其长、避其短, 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让网络交流更洁净、更畅通。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大量出现, 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然而事物总是矛盾的, 网络语言也是, 在人们大量而广泛地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它的利与弊,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思考如何逐步将网络语言引向规范化。

关键词:网络语言,优缺点,传播影响,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任静, 其其格, 张洪霞, 刘东.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的吸纳与规范[J].中国广播, 2016 (5) :48-51.

[2]周梅.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语言规范问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116-120.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5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3-01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是2001年开始在全国发行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全国的使用量、影响力上都有占有重要的比重。同时由于江苏教育质量的含金量很大,所以江苏教材说是全国教材改革的风向标一点都不为过。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对本省的教材一直很关注。从一开始的试水,到现在的基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材体例安排。近年来,我省中小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上的优秀表现,正是苏教版小学教材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上的最好佐证。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1、规范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基本任务之一,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里边有大量的字、词、句的教学,进行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这些课本中的语言规范是否规范使用。如果是教材中都出现有明显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那么就是教给学生错误性的知识,这个比学生自己犯的错误还要严重,因为学生自己犯的错误还可以进行改正,这个语文课本中出现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情况,教给了学生,学生可能还不知道是有错误的,这个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就不利了。所以要重视小学教科书中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要运用一些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的语言文字等。

2、规范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仅仅是这一种内容的学习,还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因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这些能力的基础,只有从小就认真打好了基础,才会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小学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语言文字材料的学习、训练,在认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所以小学语文课本语言文字规范性的使用非常重要。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

1、不注重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使用的教学

虽然在小学阶段交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以浅显的、基础性的为主,但在教学中也应对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段年级的教学来说。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就要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不同之处。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关联词语教学中,当讲到苏教版的课文时,里边往往会出现一些例如像“无论……都……”与“不论……都……”的关联词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就一笔带过,或者直接说这两种关联词语是可以直接换用的,既没有探究课文中使用得是否恰当,也没有进一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区别,给学生带来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是这两种关联词语都是可以对换的,这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课后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练习题中有明显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练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内容,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的语言文字使用得规范非常重要,但往往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一些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本补充习题》的参考答案中出现有“浑浊咆哮”、“千年裸露”等的搭配,这明显是不够规范的。

3、在低年级阶段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一些注音问题

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包括了字词的注音的规范性,注音甚至是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如果在字词的注音都出现问题了,那么就会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对“葡萄”一词标注为原调,但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明确注为轻声,小学课本中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规定出现冲突,这就说明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一些注音的问题,注音使用不够规范,也就是语言文字使用不够规范。

三、改进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规范语言文字问题的主要途径

1、首先教师要明确了解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相关规定

语文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首先就要了解相关的规定,掌握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在备课或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课本有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也能及时知道、指出,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式;同时,当有学生问相关的问题或者发现学生有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时也能及时指出并帮助改正过来。

2、在课本教学中注意不要受到生活或者网络上一些不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影响

教师在小学阶段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潜移默化式的,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非常重要。在课堂课文的教学当中,要注意不要受到生活或者网络上一些不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影响,例如在课文中说出现“再见”,或者在课堂结束时与学生说“拜拜”时,不能直接跟学生说“88”,或者把“88”写在或打在课件上,这是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的。

参考文献:

[1] 曹国军.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不规范语言文字问题的商榷[J]. 教学与管理. 2015(02)

[2] 姚 锐. 试析语言规范的动态性、相对性和开放性[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6

常见的新闻报道语言文字语病举例:

1 中文外文不对称, 不分语言环境混杂使用

一些资深文字工作者为了凸显自己的文化素质, 有意识地经常在自己的文章里、语句里不合时宜地冒出几句英文、日文等, 搞得说话、写文章不中不洋。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要说中国话, 文章里用现代汉语语言文字, 这是现代中国人起码的工作标准。中文外文混合生硬杂交出现在有影响力的人物、刊物、新闻传播渠道中, 长此以往将会对民族、国家产生负面的影响。

2 口头语言, 地方方言、语音过分应用于书面新闻语言中

方言乡俗俚语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文章的语言色彩和感染力、亲和力。新闻语言面对的是全国人民, 其中包含了语言教化的功能。国家保护发掘少数民族语言是保护历史遗产;国家发展推广普及现代汉语,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突出强调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文字规范、简化汉字, 目的是提高国人汉字、汉语言的方便快捷书写、使用能力。因此, 媒体记者要做语言文字规范的典范。

3 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生硬、牵强霸道

时代媒体记者应该以朴实、简短、大众化、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文字书写成文章, 上传下达民意民风、党意党风。而现时代有些媒体记者语言文字跟风来得快, 跟得紧, 忘记了自己既是记者又是语言工作者, 不自觉地跟风追潮流。比如“十月里响春雷”显然是病句, 而盲目跟风、盲目崇拜是主要原因。什么“神马浮云”、“亲”, 短语胡乱拆拼的奇神怪力现象比比皆是,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学无术现象所至。

4 简化汉字与繁体字混合使用

1954年, 国家颁布推行第一批简化汉字, 现代汉字改革委员会规范了现代汉字的应用。然而在社会上简繁汉字混用的到处都是, 从中央到地方, 从高干到平民。有简化汉字不用, 用繁体字是一种病态心理, 是一种僵化思维。他们不知道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 如果不简洁明快好用必然走向死亡。现在我们不重视推进现代汉语革新进步, 汉语言在将来就可能要走向死亡, 一个民族的语言死亡, 这个民族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因此说, 使用繁体字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通过以上的思维分析推论, 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根源, 看到了身体力行使用现代标准汉语、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迫切性。作为时代的媒体记者, 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 身体力行为地为推广普及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作出自己的努力。从另一个意义上说, 媒体媒介的作用是完成沟通、引导教化的使命, 这个使命是多方面的。

媒体工作者上岗的前提是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语言是工具, 使用好工具是能力大小的体现, 是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因此, 记者必须时时刻刻练内功, 尽可能多地理解词汇的内涵, 掌握更多的词汇, 理解词汇的本身意义、延伸意义, 理解不同语言环境下发生的语言词汇对读者产生的共鸣共振后发生的变异。

时代人就会有时代的烙印, 有时代的政治倾向, 时代的文化追求。记者既要做时代的追风、观风、听风者, 也要有鉴别地摒弃庸俗的、低级下流的、无品位的追风、观风、听风。做时代人更要做自己。有了正确人生观、世界观, 记者笔下的行文就会符合社会大潮流, 就会少一些趋炎附势, 就会有目的地表述社会发展需求的东西。他笔下的词汇是安详的、健康的, 也一定是人民和政府愿意看到的。他的文章会给民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灵魂、陶冶情操。

媒体记者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 每天都会有创造产生的新词汇, 对于网络新词汇要谨慎地引用对待。总之, 记者的文章应由健康的词汇垒砌, 规范的语法成文。

摘要:通过对时代媒体记者的语言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提出了时代媒体记者在使用汉语语言文字时应注重规范等要求, 以期进一步提高媒体的报道质量。

浅析商务文书的语言规范问题 篇7

关键词:商务文书,语言文字,语体,规范化

语言是文书写作的建筑材料, 也是任何文章写作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语言, 材料、主体、结构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可见, 文书写作的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复杂操作过程。商务文书在商务活动中形成并发展, 虽然商务文书里有多种多样的文种, 但其内容的表达都必须通过语言这一工具的有效运用来实现。因此, 规范使用语言对商务文书的写作发挥影响很大。

一、商务文书要求使用语言准确无误

准确是进行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要求, 也应当说是商务文书写作在语言表达上的一条基本要求。商务文书是作用于商务活动中的, 其内容必须是客观实际的反映, 其表达必须靠准确的语言。没有真确的内容, 语言的准确固然失去了根据;而没有准确的语言, 再正确的内容也难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 商务文书语言使用上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 防止褒贬失当

在商务文书写作中, 意义相反的词, 还易辨析, 也不易用混。然而商务写作中大量使用的是近义词、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往往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用若干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来表达, 而不同词语的使用就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在选词时, 要斟酌这些词义的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分量的轻重和感性褒贬上的细微差别。如“希望”与“渴望”, “违反”和“违犯”, “制裁”与“处罚”, “公然”与“公开”, “结果”与“后果”, “亲自”与“独自”等, 这些词语在使用上就需要严加区分, 准确地使用。如把“错误”写成“罪行”, 就是混淆了问题的性质;而“错误极其严重, 应当进行批评”之类的言语行文, 就属于错误程度与采取措施不相符, 处置不当。用这样类似的语言表达属于分寸不适, 褒贬失当。

(二) 商务文书语言要求是确定的, 不能含混不清产生歧义

商务文书用语中诸如“据说”“估计”“大概”“或许”等这类词语, 需要慎重加以处置, 以免产生误解, 无所适从。当然, 有些内容不可能表达得很具体。如“经过这场改革, 人们的思想触动很大, 受到极大的教育”, 这句话就表达的十分清楚。“很大”“极大”是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 有积极作用。不过, 在使用模糊语言时, 要注意对客观实际作恰当的估计, 要避免超“度”而失真, 产生歧义。例如某单位发放奖金的规定, 其中有一条是:“凡事假三天以上者, 扣发当月奖金。”这条规定没有对“三天以上”这一基础进行限度, “三天以上”究竟包含不包含“事假三天者”, 令人费解。

二、商务文书要求使用语言行文简洁

商务文书要求行文简洁, 这是商务活动的要求, 也是时代的要求。商务文书简洁明了, 便于阅读, 利于执行。信息时代的到来,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商务工作所要调节的信息量不断增加, 必须进行高度的浓缩, 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行文简洁是现代商务活动求实、求简、求快的一种反映, 也是现代商务文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行文不要转弯抹角和使用复杂含蓄的语言, 应当力求直截了当, 干净利落。

(一) 商务文书要杜绝一切套话、空话

因为套话、空话、虚话是行文简洁的大敌, 也是文风不正的表现, 令人生厌。行文求简洁, 就要反复地、认真地压缩文字, 删去一切多余的话语。所谓多余的话, 即指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和特定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话, 也包括那些乱用或堆砌的形容词。行文时, 要“厉行节约”, 惜字如金。在准确的前提下, 要少用字, 多表意。商务文书每句话最好控制在30字以内, 长句子可以拆为两个或多个短句子, 绝不用长句。不要堆砌辞藻, 乱用修饰语。不要过多地引经据典, 数字论据除外, 论述问题也多为就事论事。旁征博引, 过多过滥, 卖弄学问, 华而不实, 往往达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叙述情况也不要追求生动、形象, 而要以概述为主, 抓住重点, 揭示事物本质。

(二) 商务文书行文中可多用缩减语

缩减语在外国的商务文书中特别常见。而今大量的缩减语也运用在商务文书的写作中, 这是社会的进步, 也是中外商贸活动活跃、互相促进影响的一种语态上的表现。商务文书中运用缩减语, 这正适应语言简洁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 任何一个缩减语的使用, 必须获得大多数商务从业者的认可;同时还要顾及使用的语言环境和使用的效果。并不是说可以因简就简, 或凭空生造一些词语来, 弄得苟简古奥, 让读者不知所云, 因此要遵循汉语规范化的原则。

(三) 恰当使用专业术语、文言词语

根据实际情况, 恰当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文言词语, 对于减少冗辞赘语也大有帮助。在商务文书中恰当地运用图表、符号或公式, 也是达到语言简洁的一条途径。有时, 一个数字、图表等的恰当运用, 比文字说明数十句都要醒目、直接明了, 且易懂易读。

三、商务文书要求使用语言要得体

语言的运用, 既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达到预期的行文目的, 又要促使有关的受众, 产生与行文目的一致的心理效应, 或亲切温暖, 或震慑警觉, 或欢欣鼓舞, 或严肃郑重等, 这就需要商务文书的语言要得体。

(一) 商务文书的语言得体要适应不同的语体风格

商务文书由于行文目的的不同、内容的不同, 语言风格相应地会有所不同。颁布政策应庄重严肃, 报喜祝捷应热情欢快;报请、联系一类文书宜平和婉曲;协约、诉状一类文书宜谨慎郑重;计划、方案一类文书要具体缜密;调研、预测一类文书要质朴凝练。商务文书多以公文语体为主, 但也有例外。如礼仪文书和广告具有文艺语体的特色, 经济消息和通讯具有新闻语体的特色, 经济论文和工作研究具有政论语体的特色。为适应不同的语体风格, 在语言应用上要讲究锤炼语言:用什么语言, 怎样的调子, 如何措辞没说什么, 不说什么等诸方面, 以获得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

商务文书的语言一般讲究平直、朴素、简明、庄重, 但这不意味着不讲究语言的艺术。那种视平实为枯燥, 视简明为单调, 视庄重为刻板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恰恰相反, 为适应商务文书语言的风格, 要善于根据不同表达的实际需要, 在修辞上下功夫, 讲究词语的选择, 语意句式的变化, 恰当运用排比、对偶、层递、引用、反问等修辞格式, 以求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有位厂长在一次报告会上讲:“当代企业家应该是‘橡皮脑袋’, 不拍碰钉子, 东边碰回来再去西边碰;‘八哥嘴’, 遇到苦难要四处说好话, 四处求援;‘蛤蟆肚子’, 要能容得下气, 宰相肚里能撑船, 企业家肚子能够开北海舰队;‘兔子腿’, 懒惰不行, 决定了的事, 就要拼命跑, 赶快干。”这样的语言既得体, 又形象、生动, 十分吸引人。

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首先反映在词汇的变化上。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新的词汇和短语不断出现, 原有的一些词汇也产生了新的词义。今天常见的诸如“关爱”“信

与学生沟通的出发点是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 刚刚渡过高中那种事事有人关心, 处处有人照应, 在家有父母呵护的时期, 骤然来到大学校园, 是特别需要老师、工作人员给予关爱的。因此在与他们沟通交流时, 语气上要温和, 要真诚地关心他们, 内容上要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二) 平等原则

平等是赢得尊重的前提,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那么大学生很快便会产生敌对情绪, 使沟通无法顺利展开, 矛盾加剧。因此, 在遇到问题与学生沟通时首先要做一个踏实的听众, 允许他们把心里话发泄出来, 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办理的, 要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 及时给予解决;因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的, 要先稳定学生情绪, 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学校规定, 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回复, 借此让他觉得他很重要。

(三) 保密原则

在与学生沟通时, 有时沟通对象不想透露自己的隐私, 如与同学间的不愉快、考试违纪情况的反映或者是家庭方面的状况。这时工作人员为了学生的利益一定要对这些谈话进行保密, 以免给学生造成难堪,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良息”“网络”“同步”“深层结构”“知识经济”“和谐社会”……无不体现新时代的内容和色彩, 是新思想、新观念的体现。因此需要了解它们, 运用它们,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 商务文书运用语言时, 有时需要讳饰和婉曲

商务文书写作中的某些文种要做到语言得体, 也需要运用必要的修辞上的讳饰和婉曲。汉语修辞中的讳饰是指遇到犯忌触讳的不吉利或不雅的事物, 为了不伤害对方情感, 引起不快, 便不直接说出, 而改用他语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婉曲, 指用委婉曲折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分“婉言”和“曲语”两种。前者为避免刺激对方或自己而把话语说得委婉含蓄一些, 后者是用含蓄曲折的说法来表达本意。运用讳饰和婉曲, 可以取得某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 或一些不便具体表述的内容达到表述的准确性, 或使对一些问题的表述留有余地, 具有某种灵活性, 便于因地制宜, 变通执行。商务文书写作报请、联系、商洽类的函件中经常运用一些必要的讳饰和婉曲。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文书中, 也常见一些讳饰和婉曲语。如行文将“贫困”表述为“低收入”, “事业”表述为“下岗”或“待业”, “窃听”表述为“技术检测”, “劫持飞行”表述为“转向飞行”, “市场萧条”表述为“市场疲软”等。这种语言现象正是“特定历史社会条件下对语言应用上的合理要求”。但商务文书的实用性又讲究讳饰和婉曲不能随意使用, 以辞害意会影响语言的纯洁度。

另外, 商务文书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专用语和一些敬词谦语, 也是使用语言得体的一个因素, 同样要把握分寸, 适当讲究。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8

播音主持作为新时代的新生行业, 要求从业者能够使用标准的语音将语言表达活动的各个细节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述出来, 实现对良好声音形象的塑造。借助于这样的工作方法来增强语言本身的感染力, 使听众在接受语言的过程中, 能够满足更多的心理需求, 以此来增强新闻播报效果。当然, 在语言播报活动中, 使用语言技巧主要是为了可以让播音内容的表现力满足信息传递的需要, 在提高语言播报实际价值的同时, 能够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将语言所特有的艺术价值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提高播音工作者语言使用的规范性, 就要让节目本身的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语言内容, 提高播音主持行业的工作价值, 最终推动整个播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播音主持在语言使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 我国的宪法已明确规定需加强对其的推广, 这样的要求使所有的大众媒体将普通话作为其工作活动的开展工具, 来帮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普通话、接受普通话、使用普通话, 进而让普通话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大家日常语言交流活动中的标准用语。就目前我国的大众媒体语言播报中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来看, 依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 有些媒体工作者的播音水平较低, 即无法做到对普通话内容的规范化使用, 这些现象在地方电视台、广播台中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的播音主持人甚至使用地方方言进行播报与主持。这也就导致了不规范的语音内容被传递给了社会大众, 普通话的深入推广也就无从谈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播音主持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 其播报水平难以满足播音活动开展的要求, 导致语言使用活动存在一些技巧性的漏洞;二是相关语言技巧的培训活动未能有效落实, 使得播音主持活动无法按照规范要求一一完成。其次, 在播音活动中使用方言, 使管理活动本身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纠正方案未能形成, 播音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

三、提高播音工作者语言使用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 加强对语音成品的审核重视程度

电视播音内容的语言规范化, 不仅需要播音工作者的付出, 更需要电视台自我纠正与发展。因此, 在电视台的播音工作中, 必须加强重视语言内容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建立监督机制, 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循环模式, 促使播音内容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规范化。相关语言学专家认为播音工作者之所以念错读音的原因有:第一, 播音工作者的基础知识涉及面与储备量存在不足, 导致其在播音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第二, 一些播音工作者在遇到生字的时候, 只是习惯性地去猜, 而不是主动地提高自我字词储备量。第三, 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影响了其正常工作的开展。第四, 受地方语言的影响, 导致音节表达的不规范化。

(二) 播音工作者应当主动提高自我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的提升, 能够使播音员在工作中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央电视台的知名播报员夏青曾说过, 年轻人应当认真地去读字典, 可以每天完成三页, 因为坚持一年下来便可以掌握一整本字典的内容。方明对当下的播音主持业建议, 每一名播音主持人都应当人手一本字典, 唯有如此, 才是对播音主持这份职业最起码的尊重, 也唯有坚持下去, 才是电视播音主持人员敬业的体现。就现状而言, 播音主持人员还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弊病, 就是明知有错也不肯改正。这种普遍心理是一种主观上的大错误, 更是敬业精神严重匮乏的体现。如果想要真正地杜绝这种错误心理, 不仅要从电视播音主持人员身上找问题, 还应该治标治本, 要在制度上加以规范, 如完善审音工作。

(三) 建立健全的主持人职业绩效考核制度

电台和电视台还应该建立健全关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职业绩效考核制度, 也就是说, 应当加强对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对有声语言规范性运用的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积极性, 督促他们将有声语言的规范性运用落到实处。

四、结语

我国电视播音工作者的语言使用水平之所以较低, 大致可以从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就客观方面来说, 主要是因为播音主持行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播音主持工作的更好开展;从主观方面来说, 则是播音工作者自我认识不足, 水平不高, 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水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播音主持行业想要在新的时期实现新的发展, 需要加强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 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石新玲.谈新闻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反馈调控力[J].戏剧之家, 2014 (5) :268.

[2]李群敏.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形象感的音声创造[J].大江周刊:论坛, 2011 (12) :11.

[3]姜凤利, 姚怀彬.播音主持有声语言形象感的音声创造[J].理论观察, 2005 (3) :117-118.

[4]李芮.音声相和固本求新——浅谈播音主持发声的时代特征[J].新闻爱好者 (上) , 2010 (7) :92-93.

[5]彭曙光.播音与主持传播属性辨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3) :162-166.

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及规范化问题 篇9

一、成为网络语言(流行语)的条件

(一)新颖性

使用网络的人群中,青少年占据很大一部分。该类人群处在青春期或是刚脱离青春期的状态,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使用新词时引起别人的关注,能够满足该类人群的表现心理。例如现在的网民们不论男女都爱以“宝宝”自称,这体现了现代人们渴望得到更多关注的心理。因为“宝宝”一般是父母对于幼年子女的爱称,说出该词的主体是他人,表达的是对被指称者的爱意。网民们用“宝宝”来自称,传达出需要被爱的信息,渴望得到更多关注。

(二)趣味性

书面语在网络上一般很少受到青睐,因为它的正式会使人产生隔阂感。相反,具有趣味性的用语很快便能为大众所接受并传播开来。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轻松无束缚的感觉,所以不要求语言表达有多正式或是多有深度,只要能愉悦身心,便能受到大众青睐。例如“红楼体”“甄嬛体”的流行。虽然这些文体是书面语,但是被网民们故意模仿之后带有了诙谐戏谑的色彩,因此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能引起共鸣

所谓孤掌难鸣。如果一个词只是少数人觉得新颖有趣,大多数人不能产生同感,那么这类词至多只能在小范围内流通,成为不了全民通用的网络语言。某个网络用语在小范围内流行后通过传播得到了大多数网民的认可,它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络流行语。例如,在游戏中玩家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强调了团队配合默契的重要性,因此被传播开来后可以运用在任何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中。并且这句话用通俗的方式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所以得到了网民们的青睐。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一)谐音词

利用谐音是较为常见的方式。可以分为现代汉语谐音词(如“驴友”,意为旅游),方言谐音词(如“猴赛雷”,广东方言,意为好犀利,好厉害)和外语谐音词(如“狗带”,英语“go die”)。其中方言谐音词的运用呈不断增长趋势,尤其是强势方言的影响最为广泛。原因有二:一是该方言区人们的心理认同和地区自豪感,二是其他方言区的人对该方言的认同与从众心理。本方言区的网民可能是在无意中在网络交际中使用了方言词,非本方言区的网民看到这些词后感到新鲜,又觉得该类词很能代表地域特色,表示特定情境心境,于是便也跟着使用起来。二者互相促进影响,导致方言词的运用愈发广泛。外语谐音词中,英语、日语、韩语占绝大多数。使用该类词时网友们多运用“洋泾浜”式的语言来增加诙谐幽默性,如“亦可赛艇(exciting)”“因缺斯厅(interesting)”等,并且音译的汉字可随语境需要而变换。

(二)新造词

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产生新造词也是必然的。如“草根”“碰瓷”……这类词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新事物新事件,是描述新事物、新事件必不可少的词,所以生命力较强。互联网引领着时代前沿,网民们对于新兴事物有着异常敏感的嗅觉,所以一旦有新事物出现,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大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加强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导致新造词使用频率的提高,使用人群的增长,成为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因此,该类词的生命力是较为顽强的。

(三)旧词的复活

一些古代的词语(或语素)已经长久不使用,但是因某种原因又被网友们重新使用,有时也赋予其新的含义,使之复活。如“浮云”“小主”“霾”……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使得剧中很多只有在该时代才使用的词在网络上重新启用。但这类词会随着电视剧热度的下降而减少使用频率,甚至重新封存。所以该类词的生命力较弱。例外情况是,如果某语素或某词被用于指称新事物(如现在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用到了古汉语中的“霾”语素),那么它的生命力又会大大加强。

(四)缩略词与扩张词

分为汉语拼音缩略和汉字短语(句子)缩略。前者如“LS(楼上)”“RP(人品)”等,后者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首字)”“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等。缩略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并且符合网络时代的快节奏,所以也常被网友们使用。

与之相对的还出现了把一个字拆成两部分甚至三部分的形式,如“月半(胖)”。这是因为大多数汉字是合体字,可以拆分部件,单独成字。这样的方式在古代就被运用过,如“一人一口酥(一合酥)”。该形式属于文字游戏,在网络用语中该类词的使用相对较少,但是会长期存在。

(五)颜文字和表情包

网络用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于是现在的网友已经不满足用单纯的文字来表达心情。从开始最简单的“:)”(微笑)到现在的“(# ̄▽ ̄#)”(害羞),甚至一些更复杂的面部表情,颜文字已经成了网友们热衷的网络语言之一。近两年又流行起了表情包。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或是搞笑的图片配上合适的文字代替了传统的网络社交方式。传统社交方式只通过文字或是简单的表情来传达信息,会造成信息的失真,不能准确表达信息发出者的情感态度。有了图片加文字的结合体后,表达情感更方便、准确,所以该形式得到了网友的一致追捧。常见的表情包有姚明脸、神烦狗等。表情包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因为网民们不断有新的关注热点。但是这种形式以其传情达意的准确性、幽默性、简洁性取胜,将会在今后长期存在。

(六)固定句式或文体

使得某一句式或文体流行的原因有很多,如因社会热点而流行的句式(“我爸是李刚”等),如因电视剧的走红而流行的文体(甄嬛体等)。网友用其形式或是表达戏谑或是表达某种认同,但是以嘲讽戏谑为目的的较多。使用该类句式或文体的前提是其背后的事件被大多数人所知,并且网民对其褒贬态度较为一致。此处以某网民写的“甄嬛体”为例:“想如今我的身量儿自然是极好的,修长的身型儿加上标准儿的细高跟,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再长高些,虽会显高大威猛,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我想再长高些。”由此可见网民使用该类文体是为了新鲜有趣,书面语运用到口语中产生了一种不协调的诙谐感,该文体末的转折又加强了这种诙谐感。这类网络语言容易随着社会热点的热度降低而没落,但是随着新事件的产生会有其他的句式或文体应运而生。

三、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每个年度都会涌现出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但是能保持两年以上热度的网络语言少之又少。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在本文第一部分“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条件”中得到解答。网民们使用某一网络语言首先是因为它新颖有趣,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享受一种引领时代前沿的快感。一旦使用的人数过多,甚至成了全网民通用的网络语言,那么也意味着该网络用语的生命即将走向没落。

对于普通抒发个人情感、状态的网络语言,其生命力曲线呈现较为平稳,升降都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带有侮辱性质的粗俗网络用语,其生命周期通常会更短,并且在大规模爆发式运用之后立即走向没落。其原因是,大多数网民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较为成熟的成年人,对于这些一时图口快的粗俗用语表示能够理解但是厌恶其滥用。所以当该类语言的使用超过了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度,反对的呼声便会日益高涨。同时,由于人们对他人评价的重视,使用该语言的人也会因此产生一定羞愧感并减少甚至杜绝使用这些粗俗网络用语。但是一些减轻了侮辱性质及粗俗性的网络语言仍会在特定表达场合被继续使用,该类网络语言已经趋向于普通抒发情感的网络语言,如“MD,妈蛋(原意:妈的)”。只有少数社会、科学等知识类的词语或是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词语会长期存在并且逐渐收入现代汉语,如“雾霾”“PM2.5(细颗粒物)”“月光族”等。该类网络用语的生命力最强。

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从网络语言的生命力来看,“网络语言会破坏现代汉语的纯洁性”这类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能够“存活”下来的网络语言极少,并且“存活”下来的语言有其存在价值,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学者所担心的一些不规范甚至粗俗的网络用语并不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为它们自身的生命力不足以维持到这一步。大多数的网络用语只是求新求趣,过了这个时间段就会慢慢消失,不会对现代汉语造成过多影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但是现在(2016年),使用这些词的人几乎没有了。所以是否应该收录这些网络热词还有待商榷,不宜操之过急。

除此之外,对于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虽然网络语言会在短期(通常为几个月)内“销声匿迹”,但是在这期间也不能完全任其自流。对于短期内影响特别大、使用人数特别多的网络用语尤其要注意,若其表达的情感为消极负面,政府有关部门及媒体一定要进行正确引导,尽量减少该类词语的使用。要以令人信服,平等交流探讨的语言来表达主流观点,而不是强制性地禁止。这样才能在网络氛围民主和谐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主流思想文化的引导。

五、结束语

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它的形成发展有其独特性。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网络语言势必会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更多新奇的网络用语,但是它们的命运是类似的,是可以预测的。对于这些“昙花一现”的网络用语,不要急着认可,也不要急着否定,用长远的眼观去看待,让时间来验证它们的价值。网络用语规范化虽然无此必要,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还是必要的。网络语言的内容日新月异,但是某些形式特征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长期存在。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宽容对待、正确引导,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网络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2]百度百科.网络语言[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e DMKv Sw9t By K_m MUl Kfswnp-r Ty Vjg Ggc6w C0gu Sbc9qxo5KcnedZ482u9ILGokq FDGn__2H_jbrjq LMWP7_

[3]百度百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8Dv Etuo Av Uqw T12t WJ2xd0p3t Rpowxoa U1J Oast WJQ2r3d U_8tx Sk4DN9ZBl2EALLLtq9KT3epb9i Vyx Re QKa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 篇10

1 电视播音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1.1 规范使用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能够促进媒体自身发展

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作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步的必然体现。语言的形成最早是由氏族部落在生活或者劳作过程中形成的语音及词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区域性的语言[2]。语言在社会的变迁与时代更换的大背景下,各个区域的语言渐渐形成一种融合之力,最终形成了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媒体传播体系。在电视节目大量普及的今天,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人的无声体态与有声语言均受到了观众时刻的关注。电视节目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其语言的规范性不仅会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而且不规范的语言也会对观众领会信息造成困扰[3]。

1.2 规范使用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是当前语言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对于普通话的使用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同时也强调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重要性,其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在推广、宣布信息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做好普通话的示范工作[4]。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语言通用的规范,能够保证我国语言、文字的示范性,进而推广标准普通话。因此规范使用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是当前语言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电视播音主持人不仅有义务做好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同时也有责任要做好推广普通话的传播工作,以此规范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促成中国语言规范的审美化。

2 促进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2.1 播音主持人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电视节目质量的关键在于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态度、规范的有声语言以及优雅的体态。因此播音主持人应当在工作过程中保证自身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能够保证播音主持人的基本业务能力,进而体现在主持人有声语言的每一个规范音节上。语音的标准能够有效体现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水准,如我国著名播音员夏青曾说,主持人应当保持阅读字典的习惯,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语音、文字功底。这种坚持的精神,正体现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敬业态度。同时,要从根源上实现电视播音有声语言的规范性,还需要做好播音主持人的选拔工作。如央视等电视台选拔播音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持有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而一些地方电视台选拔要求可能相对较低,但仍需要取得普通话一级乙等的证书。不过一张证书不能说明全部,因此这就要求电视台在选拔主持人的过程中要坚持考评结合,提高选拔标准,规范现场播音试镜工作。

2.2 电视台应当完善语音审核的工作制度

电视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规范化离不开播音主持人的主体作用,而电视台作为播音主持人与电视节目的管理机构,同样需要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建立完善的语音审核工作制度。电视台应当保持对电视节目每一个环节的重视,进而促进电视节目的良性循环,将节目从完善监督环节做好,积极反馈节目各方面的质量问题,进而促使播音主持人能够做到语言的规范化。另外,电视台也可以组织相关的语音培训,完善主持人在地理、天文、医学、化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保持播音主持人的学习动力。

3 结语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其有声语言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与观众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通过有声的语言对播音稿件进行再加工,进而使得观众收获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美的体验。因此做好规范电视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的工作,能够提高电视栏目收视率,规范全社会的语言运用现象。

参考文献

[1]贾宁,李浩.追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说话”的实质——论“播音腔”的含义[J].今传媒,2013,(8).

[2]董鹤游.电视播音的话语样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卢迪迪.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上一篇:EVA指标体系下一篇: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