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描述语言(共6篇)
规范和描述语言 篇1
0 引 言
日益增长的系统复杂性和越来越短的产品开发周期使得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面临了许多挑战。软件测试作为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然而为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不得不从软件测试环节节省时间[1]。很多可以提高效率的测试方法,如模型驱动测试,在使用上对于测试执行人员有建模等相关知识的要求[2],但是对于由许多独立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分布式系统,测试人员往往仅是该系统所处领域的专家(例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其他领域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无法通过该方法来进行测试[3]。
针对上述情况,需要为这种系统的测试搭建相应的测试平台,即一个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测试环境,包含被测系统(SUT)与仿真的测试组件,并且根据该领域的系统需求规范用建模及算法来生成测试案例集与测试序列,用于测试。同时,系统的高复杂性需要该系统执行自动化测试以保证效率。
因为针对系统的测试案例集与测试序列(统称为测试规范)多为文档形式[4,5,6],对于一个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测试环境来说,需要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描述,不仅能使测试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测试规范,而且能使其直接应用于测试环境,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目前针对测试规范的形式化描述并不常见,德国宇航中心(DLR)提出了一种方案。该方案试图通过寻找测试规范中的最基本概念,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后再进行横向及纵向组合,以此来生成最后的总体形式化描述[7]。但这种自底向上的方法不从整个规范的结构出发,无法保证结果的完整性及描述的一致性。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从测试规范整体入手的方法,使用UML类图及一种UML到XML Schema的三层设计方法[8],生成可以直接应用于计算机仿真测试平台的测试形式化描述,并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车载子系统功能测试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 基本概念
1.1 测试环境
一个适用于复杂分布式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测试环境应该与被测系统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的被测系统,测试环境的构成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即将该系统中的模块与接口均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现,将被测系统嵌入到这个环境中,替换掉与之对应的仿真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环境。图1为一个分布式系统测试环境结构图,除了包含系统仿真部分外,还包括测试场景生成器、测试场景控制器及测试的记录和分析模块,以上这些模块从框架上保证了自动化测试的可能。
1.2 测试规范
测试规范是测试案例集和测试序列的统称,它通常是通过对系统需求规范建模或由某个领域的专家讨论生成的。欧洲信号供应商联合体(UNISIG)发布的欧洲列车运行控制系统(ETCS)车载子系统功能测试框架[9]是一个符合图1的测试结构,以其配套发布的测试案例集[4]为例,不同于模型驱动测试中的用例图,一个完整的测试案例应该包含表1所示的元素。
测试序列是通过测试案例按照一定的算法和方法组成的,可以理解是测试案例的组合,所以在结构上与测试案例相比基本相同,但是其中的步骤列表更加庞大。
如图1所示,一个分布式系统测试环境需要有形式化的测试规范描述注入,才可以运行。然而针对测试规范的描述大多是文档形式,无法被一个计算机仿真的测试环境使用,所以将这些描述形式化,使其成为计算机可用的形式是有必要的。下面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车载子系统功能测试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 形式化描述
2.1 方法概述
测试规范的形式化描述,可以有很多形式,包括Petri网、UML和XML等。考虑到直接用于测试环境,XML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XML文档可以表示结构化数据,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允许在组织和应用程序之间自由交换结构化的数据,所以将其直接应用于测试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同时,XML可以通过XML Schema来定义格式并进行验证,而UML类图与XML Schema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可以以UML为出发点进行描述。具体来说,使用UML类图对测试规范建立静态模型,并通过一种如图2所示的UML到XML Schema的三层设计方法,生成与UML类图直接相关的XML Schema,在其基础上生成XML文档。针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车载子系统功能测试,UNISIG发布了完整的测试序列[5](Subset-094-6-3),以下针对这个测试序列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形式化描述。
2.2 概念层UML静态模型
针对测试序列建立进行形式化描述的第一步即建立图2中的概念层模型,将测试序列看成是一个系统,使用UML类图对它进行静态描述。它作为文档,与系统有较大区别,但是研究会发现测试序列描述中的一些元素的内在联系。例如测试序列中的基本信息(序列描述、序列号、版本号等)与测试案例之间的关联是通过测试步骤体现的,即测试序列中选用的测试步骤从根本上导致了这些测试案例与该测试序列关联;再例如一个步骤中的事件和对应的外围接口是通过这个步骤中的具体动作(如发送消息、人机界面显示某种信息等)关联的,即该外围接口因为执行了相应的具体动作,才与这个事件产生了关系。通过寻找这些有迹可循的联系并将它们组织起来,就可以对测试序列进行系统形式的描述。
在建模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类的划分和关联不一定是惟一的,关键在于逻辑层的逻辑走向,所以只要合理,最后的XML Schema差异很小;其次,不仅要考虑类之间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最后的XML Schema无法表达多重继承,因此在划分和关联时,要有意避免多重继承。图3为相应的测试序列概念层模型,这个模型仅针对测试序列的结构,而不是某一条具体的测试序列。其中EventData类的概念层与逻辑层中基本一致,如图4所示。
关于建立概念层模型中的类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1) 划分应该自顶向下,即先划分大类,再细化为小类;
(2) 按照从属关系划分,即从属于某个大类的小类应该独立出来;
(3) 与其他类另有关联的关联类应该尽量简单,可以避免冗余(见图3中的TestSetp);
(4) 单一的关联类应该是无法再与其他类关联的复杂类(见图3中的EventData);
(5) 少用继承,尽量使用依赖;
(6) 越是大类,越要包含尽量少的简单属性,不要包含复杂属性(见图3中TestSequence,Event等);
(7) 大类在概念上是可以包含其他小类的类,如测试序列包含测试案例,测试事件包含接口和事件数据,但结构上应该用关联关系,避免聚集和组合。
通过概念层模型的建立,测试序列被描述成了一个类似于系统的结构,这种形式化描述可以让人很直观的感知测试序列的结构与序列中元素间的关系,再结合非形式化的文档描述,测试序列对人来说将更加明了并易于理解。
2.3 逻辑层UML静态模型
逻辑层常以一种图解并且抽象的方法来表达物理层的数据结构,逻辑层类图运用了根据XML Schema架构[8,10]定义的构造型。
XML Schema架构是逻辑层UML类图的基础,每个XML Schema中的概念在UML结构中都有相应的表达,反之亦然。有关XML Schema架构的知识见文献[10]。
从本质上说,XML Schema是树状分层结构,所以必然有一个根元素,从概念层模型到逻辑层模型的具体转化方法就是在确定一个简单类作为根元素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确定概念层模型中类的嵌套关系,最后生成一个完整的嵌套走向。按照这种思路,使用上一小节中的概念层模型,最终转化出如图4所示的测试序列的逻辑层模型。
2.4 物理层XML Schema
对于测试序列中三层转换结构的最后一步是从逻辑层模型到物理层模型,即XML Schema文档。由于逻辑层UML类图与物理层XML Schema是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所以在第2.3节基础上,可以很容易的生成XML Schema文档。XML Schema文档的书写较复杂,本文将使用专业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建立的逻辑层模型导入到开源工具Eclipse中,通过其中的hyperModel工具,直接生成了对应的XML Schema文档。一旦有了XML Schema,就可以根据它结合某条特定的测试序列,填写出相应的XML文档,使其直接应用于测试环境,非常方便。以下是部分XML Schema片段。
3 结 语
针对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的测试往往不同于通常的模型驱动测试,需要有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测试环境和完整的测试规范。将测试规范应用于测试环境需要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针对测试序列建立基于UML类图的静态模型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的理解测试序列,通过三层设计方法将其最终转换为物理层的XML Schema文档,可以方便的生成用于计算机仿真测试环境执行的形式化测试描述,即XML文档。由于静态模型以完整的测试序列结构为对象,所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测试形式化描述的全面性,而XML Schema和概念层静态模型的直接关联保证了测试形式化描述中UML和XML的一致性。
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分布式系统的测试规范形式化描述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可以应用于如列控系统、航空系统等大型分布式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测试。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XML进行优化和切割, 减少冗余,结合其他数据库系统或使用纯XML数据库管理配置数据和测试数据,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效率。
规范和描述语言 篇2
很多参加政法干警考试的考生对申论写作存有畏难情结,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以及怎样如何打造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当然,写出一篇好文章非一日之功,讲解作文写作也非寥寥数言可以传情达意。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为大家讲解申论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语言规范和语言准确事项,帮助大家在政法干警考试中写出好文章。
一、语言规范,切忌语体不合适
申论应使用规范的语种、规范的文字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部分明确指出“要求使用指定语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再结合机关工作实际的要求可知,申论考试“指定的语种”只能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其对应的简体字,禁止运用古文、半文半白、方言、不必要的英文单词、生编硬造的词语或网络语言。语体不合适,是指语言不符合申论文体的要求。语体与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体要遵循一般语言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段等,但语体在遣词造句的方式方面,在与文章体裁的关系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就申论而言,申论的概括说明部分以说明为主,而且概括的是给定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不是概括给定材料的事实。
二、语言准确,切忌词不达意
申论语言的准确性,是在语言规范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准确就是指用词造句正确贴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措辞严谨,风格庄重,代官方立言,切忌空套废话。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概念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不能模棱两可。二是不要误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尤其是近义词。三是遣词造句要合乎语法。四是把握分寸,褒贬恰当。
规范和描述语言 篇3
摘要:人类现已步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大大的应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外来用语和网络语言就会对语言文字构成极大的威胁,现阶段语言文字的使用的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宣传,更会对我国的政治领域造成严重的影响。长期以往,更会对我国的文化传播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宣传中的面临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化;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32-01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中面临的问题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表达人思想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们存在很多语言不规范的地方方。在当今社会网络语言对现在的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兴起的时代,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语言文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常常将一些日常语言用一些同音字或者是数字所代替。比如:在表示疑问的时候应该说怎么了?但在网络上现在流行的属于应该说是“怎么辣”,就用同音字代替了想要表达的内容。虽然也表达出所想要说出的内容,但从语言的标准化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擊。在微信等一些软件盛行的时代,一些数字语言也逐渐的代替了语言文字。例如:在和他人告别的时候,正常用语是“拜拜”,而在现在的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数字用语叫“88”,特别简单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语言文字的发展十分不利。
语言文字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程度。现如今,太多太多的大学生出现了一种令人堪忧的现象,当问他某个成语或者是某个词语的时候,总会出现“提笔忘字”的这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神。无不让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现在出现这一现状,却是令人有些感到失望。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方面。所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个国家想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实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必不可少。而在当下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传播缺少具体的指导思想,宣传效力非常低。所以应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可以涉及多个领域。在社会上,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与活动,让群众积极的参与进来。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出一些问答的试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而且还能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还可以把一些语言文字做一些小视频,这样可以让同学们的身心得到愉悦,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把语言文字标准化。只有多方面相结合,才能加快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的步伐才能把我国的语言文字更好的传播开来。
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还有一部人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比较放松心态的活动,还有就是是场面比较安静的,这样的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有利于接受,也能较好的达到想要的效果。其次是对上班族,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相对可以有一定的运动量,场面相对较热闹兼有趣的形式,这样的活动青年人也乐于接受。
结束语:
总之,国家统一、社会进步与民族团结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息息相关,是国家提高政治经济建设的关键。另外,作为非物质层的方面,规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关彦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精神田.社会科学战线,2011.(10)
[2]部磊.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田.现代语文,2007. (7)
规范和描述语言 篇4
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都是针对降低其发展的应用成本而增加有关产品族不同成员之间潜在的共性[1]。基于公共体系结构风格的软件开发的焦点从代码转移到粗粒度的体系结构元素 (软件构件和连接件) 和它们的互连结构。为了支持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 对体系结构的规格说明起作用的建模概念符号和分析开发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架构描述语言 (ADLs) 及其工具集已经被提出。ADLs最近已成为软件体系结构团体中的热门研究领域[2]。
针对体系建模已经提出了许多ADLs[3], 它们都是在特定的领域中作为通用的体系结构建模语言, 本文特别考虑通过以下语言作为ADLs的普遍参考:Aesop、ArTek、C2、Darwin、LILEANNA、MetaH、Rapide、SADL、UniCon、Weaves和Wright。最近, 针对体系结构交换语言ACME已做了大量的初始化工作, 它旨在支持体系架构规格从一种ADL到另一种的映像, 并因此使围绕ADLs的一些支持工具的集成成为可能。严格地说, ACME并不是一种ADL, 但它包含了许多类似于ADL的特征。此外, 它对于比较和区别于其他的ADLs来突出ADL和交换语言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有用的。
2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分类和比较框架
客观地说, 目前并没有人能够具体地回答ADL是什么。相反, 他们能够从各自不同的观点阐述ADL包括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然而, 最贴切的一个特征和需求的研究表明这些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那就是使用它来作为一种框架来指导制定ADL的分类和对比。为了完成这个框架, 讨论和总结ADLs的特点, 在3家国际软件架构[4]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分类都是以所有的软件架构为依托来反映特点, 其中最多的是通过现有的ADLs。在某些情况下, 典型特征不能被现行的ADLs支持, 它们既对基于结构框架的开发很重要, 又会在软件结构中利用到之前的研究项目当中的知识, 例如C2。最终, 使得学习它们并且相应地学习运用语言, 将拓展知识应用到建立软件模型框架当中。
ADL与其他系统的实现不同, 它是一个为软件系统的概念性架构建模提供的一门语言。ADLs为特征框架提供一个具体的语法和一个概念框架。这个特征的概念框架典型地反映了ADL中的与/或的框架风格的范围特征。该框架典型地包含了ADL的潜在语义理论 (例如, CSP、实验室网, 有限状态机) 。
2.1 框架类
在这个部分介绍ADL分类和比较框架的顶层分类和比较的范畴。一个ADL框架描述的组成模块包括构件、连接件和体系结构配置的配置。ADL必须为它们能够明确地说明提供必要的手段, 使能够确定某一个特殊符号是否是ADL。
2.2 ADLs框架体系结构
ADLs框架体系结构由构件、连接件和体系结构配置3个部分组成[5], 下面将对这3个概念进行分别介绍。
2.2.1 构件
构件是一个计算单元或数据存储。也就是说, 构件时计算与状态存在的场所。在体系结构中, 一个构件可能小到只有一个过程或大到整个应用程序。每个构件可能需要它自己的数据或执行空间, 也可以与其他构件共享这些空间。正如已经初步探讨的, 明确的构件接口是ADLs的一个特征。另外还有的比较属性是建模的构件类型、语义学、约束、进化及非功能性属性, 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1) 接口:构件的接口是与外部环境交流的一组交互点。接口说明了构件提供的那些服务 (消息、操作和变量) 。为了能够充分地推断构件及包含它的体系结构, ADL提供了能够说明构件需要的工具, 例如提供体系结构中的需要的其他构件的服务。因而一个接口定义了在其应用上进行计算和约束的方法。
(2) 类型:构件类型都是抽象的概念, 可封装成重复使用的功能块。一个构件类型能够多次在单一的体系结构中实现或被重用。构件类型可以参数化, 进一步促进可重复使用。显式模型的类型使得所有实例共享的属性类型易于理解和分析。
(3) 语义:定义构件模型的语义作为一个高级构件的行为。这样一个模型是需要做分析, 加强体系结构的约束使其能够从一个阶段的抽象到另一个抽象一致映射。注意一个构件的接口也允许某种有限的程度上对其语义的推理。然而, 语义概念应用于本文是严格指构件建模的行为。
(4) 约束:一个约束是关于一个系统或它的一个部分一种属性或断言, 破坏约束将会使得系统不被接受或者不能正常使用。为了确保执行预期构件的使用, 强行使用边界条件, 并建立内部相互之间的依赖和指定一个构件的限制。
(5) 演化:作为组成模块, 构件将不断进化。构件演变可以定义为一种非正式的一个子集修改 (一个构件的属性) , 例如, 界面、行为或实施。ADLs可以通过运用构件类型和具体构件特点中的典型子集技术确保进化发生按照的是系统化的方式。
(6) 非功能性属性:一个构件的非功能性属性 (例如, 安全、性能、可移植性) 通常不能直接来源于它的行为规范。这些特性的早期的规格 (在体系结构设计层面) 需要模拟过程, 分析, 加强约束条件, 地图构件处理器的实现和项目管理的帮助。
2.2.2 连接件
连接件是用来建立构件间的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规则的体系结构构造模块。与构件不同, 连接件可以不与实现系统中的编译单元对应。它们可能以兼容消息路由设备实现 (如C2) , 也可以共享变量、表入口、缓冲区、对连接器的指令、动态数据结构、内嵌在代码中的过程调用序列、初始化参数、客户服务协议、管道、数据库、应用程序之间的SQL语句等形式出现。它有以下几种属性定义。
(1) 接口:一个连接件是一个连接件和构件及与之相连的链接器相互之间作用的交互点。因为连接件不履行任何特定应用的计算, 作为其接口提供这些相关构件的期望服务的输出。连接件接口使构件适当地建立连接并且使它们在体系结构中的交互成为可能, 也因而推理出体系结构的配置。
(2) 类型:连接件类型是封装构件的沟通、协调、调解的决策的抽象的概念。结构层次交互由复杂的协议描述。让这些协议不仅在整个需要ADLs模型连接件类型的体系中可重用而且可以跨越体系重用。有两种典型的方式:为完成可扩展的类型系统, 定义交互协议, 或者是基于特定的实现机制相互作用的内部构造, 枚举类型。
(3) 语义:类似于构件, 连接件被定义为一种高层次语义模型的连接件的行为。不像部件, 其语义表达了应用程序的功能, 连接件语义蕴涵的相互作用协议 (计算上的独立) 。ADLs可以支持连接件语义的建模, 实现构件的交互分析, 整体抽象结构层次精确一致和加强相互连接约束。
(4) 约束:确保约束交互协议, 建立内部交互连接件机制, 并且强化边界条件的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和容易的强调性约束就是一个在一定数量的构件上建立的约束, 它通过连接件进行交互。建立更多复杂的连接件约束将需要已有的连接件能够取得外部消息。
(5) 演化:相较之下对构件演化, 一个连接件的演化是修改 (定义为其属性的一个子集) , 例如, 界面、语义学、或共同限制这两个。结构体系构件的相互作用是受复杂并具有改变和扩大能力的协议控制的。然后, 两个独立的构件及其配置进行演化。ADLs可以适应这种演化, 通过改变或是用增加消息过滤器的技术和手段完善现有的连接件。
(6) 非功能性属性:一个连接件的非功能性属性也并非完全可以从规范的语义得到。它们代表要求正确的连接件的实施。建模的非功能性属性的连接件使仿真运行时行为分析、连接件、约束实施, 并选择适当的现有 (理论连接件) 和它们的处理器成为可能。
2.2.3 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 即构件的集合, 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 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消息, 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通过连接件进行组合连接起来, 再进行一些必要的配置[6,7]。
2.2.3. 1 特性
(1) 易理解性: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个角色就是为项目中的不同的相关者和在一个较高抽象层次的设施的理解提供一个早期的交流通道。ADLs必须建立使用简单移动的语义来建立模型。系统的结构应该清晰地描述系统的配置。例如, 没有实现进行研究的构件和连接件的规格说明。
(2) 组合性:组合性或层次组成, 是一种允许体系结构描述软件系统在不同层次的细节的机制。复杂结构和行为可能会被明确代表或者它们可能是抽象出来了的一个单一的部件或连接件。还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整个系统将成为另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构件。这样的抽象机制应该作为一个ADLs建模能力的一部分。
(3) 精确性和可追溯性:除了为体系结构提供语义上的具体设施来定义体系结构, ADLs必须能够改正和实现可执行系统和追溯系统改变等级的一致性。这是由ADLs的开发和利用普遍支持的。这就在低级与高级系统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桥梁。
(4) 异构性: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个目标是促进大规模系统的发展, 由于先前存在的元件和连接件的不同粒度, 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正式规定统一建模语言和执行不同的编程语言, 还会有不同的操作系统方面的要求, 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因此, ADLs应该是开放的, 即为软件体系结构提供规范和发展与异构构件和连接件。
(5) 可扩展性:体系结构旨在为开发者提供解决抽象和复杂问题大规模软件。因此, ADLs必须直接支持大规模系统的规范和发展, 这样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2.2.3. 2 演化
新软件的系统很少提供前所未有的功能, 一个可以演化的体系结构系统能够支持系统的进一步进化,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是ADLs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2.3. 3 灵活性
灵活性指的是当系统执行任务时能够修改体系结构和制定系统的修改方法。系统灵活性的支持对于某个安全任务严格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 例如交通控制, 话机转换和高利用环境信息系统。
2.2.3. 4 约束
约束描述了配置完成的具体到独立个体构件和连接件的依赖。许多通用的约束都是源于或者是直接依赖于本地约束的。例如, 在无效配置上的约束将会被作为在连续构件和连接件中的交互约束, 反过来是通过它们的接口和协议来表示。
2.2.3. 5 非功能性属性
特定的非功能属性是系统级的, 而不是个别的构件或者是连接件属性。配置等级的非功能性属性被需要用来选择适当的构件和连接件, 执行分析, 加强约束, 映射体系结构组成模块和服务工程管理。
2.2.3. 6 建模配置
体系结构的配置或拓扑结构是构件和描述体系结构的连接件的连接图, 需要这种消息来确定是否连接了合适的构件, 它们的接口是否相互匹配, 连接件是否能够适当地沟通, 还有它们组合的语义是否能够产生需要的行为[8]。在具有构件和连接件的模型当中, 配置的描述实现了对体系结构的并行系统与分布式系统的评估。例如, 死锁等的潜在性能, 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等。配置的描述同时还实现了设计试探法的附加体系结构的分析 (例如, 体系构件之间的妨碍发展的直接通信连接) 和体系结构类型约束。
3 ADLs的比较
主要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有Aesop、MetaH、C2、Rapide、SADL、UniCon和Wright等, 尽管它们都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却有着不同的特点。Aesop支持体系结构风格的应用, MetaH为设计者提供了关于实时电子控制软件系统的设计指导, C2支持基于消息传递风格的用户界面系统的描述, Rapide支持体系结构设计的模拟并提供了分析模拟结果的工具, SADL提供了关于体系结构加细的形式化基础, Unicon支持异构的构件和连接类型并提供了关于体系结构的高层编译器, Wright支持体系结构构件之间交互的说明和分析。这些ADL强调了体系结构不同的侧面, 对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负面的影响。每一种ADL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 描述语法不同且互不兼容, 同时又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使得设计人员很难选择一种合适的ADL。
4 结论
本文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一个这样的框架定义与分类的概念, 定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见效快的ADLs检验方法, 并对体系结构建模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值得指出的是, 通过简化结构与实现之间的关系、约束性的ADLs的实现比“主流”ADLs (独立的实现) 在生成安装上更成功。现有的ADLs的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几个领域, 对体系结构建模性能和工具都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G Abowd, R Allen, and D Garlan.Using Style to Understand Description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M SIGSOFT 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Los Angeles, CA, 1993:9-20.
[2]R Allen.A Formal Approach to Software Architecture[D].Pittsburgh, PE: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997.
[3]R Allen, R Douence, and D Garlan.Specifying Dynamism in Software Ar-chitectures.[C]//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Foundations of Compo-nent-Based Systems, Zurich, Switzerland, 1997:11-22.
[4]R Allen and D Garlan.A Formal Basis for Architectural Connection[J].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 1997, 6 (3) :213-249.
[5]R Allen, D Garlan, and J Ivers.Form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LA Component Integration Standard.[C]//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CM SIG-SOFT 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Lake Buena Vista, FL, 1998:70-79.
[6]P Binns, M Engelhart, M Jackson, and S Vestal.Domain-Specific Soft-ware Architectures for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1996, 6 (2) .
[7]P C Clements.Formal Methods in Describing Architectures.[C]//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Formal Methods and Architecture, Monterey, CA, 1995.
规范和描述语言 篇5
教师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使用规范文字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1986年《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二、关于文字改革50年代确定的三项任务,有些还没有很好完成,需要继续完成。所以方针中明确规定要“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必须强调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它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注音工具,并用于汉字不便使用和不能使用的方面。
语文工作必须遵循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做促进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字改革工作必须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同上)
三、关于汉字的前途周总理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关于汉字的前途的论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我国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现在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并且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但是仍然不宜匆忙作出结论。(同上)
四、关于推广普通话50年代确定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但是,形势变化了,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有新的进展,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也必须做些调整。重点应当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应当更加积极一些。在本世纪内,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第二,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第三,广播(包括县以上的广播台、站)、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
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但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具体要求可以不同。我们初步设想,可以分为以下三级:第一级是会说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第二级是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音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第三级是会说一般的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同上)
五、关于方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同上)
六、关于信息处理汉语汉字的信息处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广阔的前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同上)
七、关于社会用字管理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1986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
八、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992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师范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通知》)
九、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三条重要意见(一)继续贯彻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各种印刷品、宣传品尤应坚持使用简化字。
(二)海峡两岸使用的汉字,当前可各自维持现状,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将来去讨论。
(三)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写繁体字,还是写简化字,应尊重作者的风格和习惯,可以悉听尊便。(1992年)
十、国家语委的主要职责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将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入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牌子。其主要职责是:
拟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制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工作。
教育部设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职责为:拟定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监督检查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指导语言文字改革;组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推广普通话以及普通话师资培训工作。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职责为:研究并审定语言文字标准和规范,制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指导地方文字规范化建设;负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十一、“九五”期间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九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江泽民同志就语言文字工作发表的三条重要意见和李岚清同志《在纪念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中央制定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加强中文信息工作的宏观管理力度,继续全面落实国务院[1992]63号文件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为此,要对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工作,带头说普通话、用规范汉字。要加强各级语委的行政职能,完善宏观管理运行机制,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切实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使语言文字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二)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三)加强中文信息工作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优化统一;(四)建立语言文字法规体系,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的依法管理;(五)搞好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研工作、信息工作和对外交流。(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根据国家语委提供资料整理)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
第六条 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 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 文件摘录
(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国务院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7.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
(三)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国发[1992]63号):
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通话,学校是基础。学校用语一律使用普通话。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学校推广普通话,必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必析规章制度。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重点是各级师范院校,初等和中等学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职业高中的幼师类、文秘类、公共服务类专业都要开设普通话课程,要把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基本功,认真训练,严格考核;普通话不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进行补课和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发给毕业证书。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对语文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有理高的要求。
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教育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初等、中等学校语文学科和大专院校中文系的有关课程,要讲授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2017---2018学年
规范和描述语言 篇6
《春觉斋论画》中,涉及中西方绘画比较的内容一共有七处。从中可以看出,林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画论家,他兴之所至将数十年赏画作画所见、心得记录在案,尤其是涉及中西方绘画比较问题时,多为零星片段叙说,没有上升为条分缕析的理论系统。他在此所扮演的角色,些许类同于他的翻译工作—急切地将所能接触到的新鲜见闻引介给国人,又因为对西方文化缺乏足够认知,时常疏于裁选而显得粗浅零乱,然而,描述性语言和简单的评点背后,隐含了林纾的价值判断。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深厚学养相伴生的排异性审美态度
《春觉斋论画》中多处援引实例论证“画神不画理,神足理亦足”2这一核心观点,林纾认为,中国画写“神”,西画求“理”,即中国画以“神韵”为胜,西画以“形准”为胜,从而将中国画与西画的分歧定性为“神”与“形”的隔阂,并推衍出中国画优于西画的结论。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写意的中国画和写实的西画分属于各自独立、平行发展的审美体系,分别有着忠实于所属文化传统的“形”与“神”的独特表达方式,不应该以“神”与“形”简单武断地区分界定。
林纾之偏颇源自由来已久的偏见,清代画家邹一桂提出“学者可参一、二,亦见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3的观点,即是这一偏见的典型论述。西方以“形准”为胜的绘画于明末清初由传教士带入中国之时,文人画已然成为中国画坛的主宰,构建起独尊水墨、笔墨至上的审美格局,西画凭借造型上的逼真吸引国人注意,然这种兴趣仅仅出自猎奇心理,真正受到欣赏与推崇的仍然是“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传统绘画形式,西画被视做“夷人之奇技淫巧”,“写实”被诋为“俗工”。这种对西画非客观的审美态度,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原因:一是缘于本土文化的优越感。龚自珍言“欲人之国,必先去其史”4,文化凝聚民族之根本,中华民族以悠久的历史文脉铸就了根深蒂固的民族优越感,支撑起漫长岁月四夷宾服的泱泱大国气象。文化的优越感同时导致对“外夷”文化的不假深思,一个浅显的例子是,清宫廷画师郎世宁、潘廷章、王致诚等人的画作中,显然可见为迎合贵族审美被迫改变油画技法而迁就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痕迹。另一方面则因为数千年积淀而成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习惯。唐张彦远说“以气韵求画,则形似在其间矣”5,元倪云林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6,中国画但求“气韵生动”,不求“形似”之思想根深蒂固。当西方写实绘画以迥异于中国传统之面目出现时,因其不同于传统美的样式迅速夺人眼球,又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审美传统,而不见容于中国人。因此,尽管历经有清一代三百余年的传播渗透仍收效甚微,西画传播范围仅仅局限于宫廷和通商口岸,并未对中国绘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但是,到了林纾生活的年代,尤其是到了《春觉斋论画》著述的年代,这一偏见已经有了正本清源的现实基础。清末强敌叩关,近代中国面临着“此四千年中未有之奇变”,中国知识分子由幻梦沉酣中猝然惊醒,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关切和深邃思考激起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思想经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发展成为“结合西学之引进形成新的文化学术体系”的救亡要求。绘画领域,西方写实绘画技术层面下的艺术思想被挖掘,将写实精神作为政治思想的策应也已经开始。然而,以道统担当、学统承续为己任的固有文化群体受传统价值观、审美倾向桎梏,不可避免因对传统的依恋而表现出保守倾向,学养深厚者因文化情结之根深蒂固,愈是难忍异族文化之棘目,难掩文化失落之苦痛。林纾即是此时处在矛盾与困厄中的知识分子典型。中国数千年诗礼纲常是林纾幼年所学之本位,《畏庐文集》序言的一段叙述,“经年旦月,稍检其行筪,则所携者,诗礼二疏、春秋、左氏传、史记、汉书、韩柳文集及广雅疏证而已。畏庐无书不读,谓古今文章归宿者止此”7,道出了林纾“断不能力掩古人自侈其厚”8的顶礼之情。绘画是文化现象,中国传统绘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以独特的笔墨语境缔造了递进千年的艺术形式,它的思想内涵已经达到了与中国文化相平行的思想高度。陈衡恪说中国画“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9。这文人之感想包含了作为文化精英的学养修为。有此,中国画自然成为林纾文化认同的一部分,乐于以此自诩并终生追随,“我生苦晚顺康远,悠悠一派归娄东”10。
二、与文化优越感相伴生的消融性审美态度
国门洞开以前,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审美取向的终极审判者,他们把“写实”收归于“写形”层面,将“逼真”讥讽为“匠气”,西画历经三百余年渗透传播终未得到普遍认可。这种文化优越感并未因为破国之危断了根脉,清末民初,创新与保守的争论已经拉开帷幕,然政治活动中心京津地区的大多数画家仍恪守“四王”衣钵。林纾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追寻“学者可参一、二,亦见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11这一思路,即肯定西画某些画法成分,而对画法形式持否定的态度。但翻阅《春觉斋论画》,却发现与林纾所珍视之文化身份相疏离的两则例子:一是承认中国画瀑布的描绘不及西画,“西人写山水极无意味,惟写瀑布,则万非华人所及”;二是面对“欧人”以木匠、画工、刻石、古文家涵盖美术领域,由“余始闻而骇然”,到“继而闻其议论,乃深以为是”。在此,林纾承认西画中存在更好表达中国画审美意味的实例,甚至坦然接受并不能感同身受的概念。究其原因有二:
以中国传统纲纪观念来评判,林纾在人格上是近乎完美的,他蔑视权贵,关心民生,针砭时弊,素有“圣人之徒”的神圣使命感,常怀着挽狂澜于既倒的志气。这类知识分子往往以古代先贤为师训,以历世经典为依归,从而使自己立身于不败之地,并以此为武器压制、荼害与之存在出入的“异端”思想,在时局变迁之时又集结为不合时宜的“卫道”势力。与他们不同的是,林纾虽然毕生服膺于礼教纲常,精熟于经史典籍,却大胆提出“救时文章在通变,岂抱文章常守株”12的观点,表现出“趋新”的一面。清末民初,中国被动走向世界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行程,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结果之一是,接纳西学被很多人认作救亡的途径而受到认可,“趋新”风气笼罩社会,梁启超在《维新图说》有言,“吾昔见中国言维新者之少也而惊,吾今见中国言维新者之多而益惊”13。林纾是接纳西学很早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在政治上支持“取外国之长”以“去中国之短”、“法敝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的维新变法,最大的贡献是与人合作翻译域外小说180余部,被誉为近世介绍西洋文学的第一人。“欧人志在维新,非新不学……若吾辈酸腐,嗜古如命,终身又安知有新理耶?”14;“不能抱书从学生后之后,请业于西师之门……真吾生之大不幸矣”15等一系列言论表达出林纾对接纳西方文化的支持。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林纾对西画的接纳是以中国自古以来与文化优越感相伴生的消融性文化态度为心理基础的。背山面海封闭式地理格局造就了中国绵延数千年自成体系的原土文化和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与中国原有的道家思想以及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求善趋治的政治伦理型文化的基本框架。封建时代大部分时期中国的文化优势相当明显,整个东亚地区基本都处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素有“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由此,中国人养成了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外邦文化的习惯。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经历与外来文化接触碰撞的过程,但文化的延续性和民族心理结构基本上沿着直线轨迹运行,从未出现大幅度的偏差和逆转。原因在于中国人始终自信于自有文化之博大精深,总是以高人一筹的态度以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包揽了外来文化的形形种种,将外来文化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理解和诠释,由此模糊了外来文化的本来面貌,其精神原质亦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偷换。最显著的例子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日渐背离其本来内涵而充满了儒家伦理纲常观念。林纾的思维方式显然同上述与文化优越感相伴生的消融性文化态度一脉相承。在他的180余部译作中,常常有意识地渗进“顿荡”、“波澜”、“画龙点睛”、“颊上添毫”之笔,使作品符合“古文义法”;他还时常以《左传》、《史记》、《汉书》为参照系评点、推介外国文学作品。同样,延伸到绘画领域,尽管林纾“承认西画中存在更好表达中国画审美意味的实例”和“坦然接受并不能感同身受的西化概念”,但这是以它们恰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为前提的。林纾对西画的理解和诠释仍基于其固有之思维,对西画的品评不脱中国画审美意味之标准,习惯性地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西方艺术纳入并无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行求解,企图以此吸收、消融西方绘画。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封建时代采取政教合一的文化模式,政统与道统相互撑持、相互制衡,当文化本身的优势以及赖以建构的政治、经济基础尚未式微之时,这种与文化优越感相伴生的消融性文化态度尚可维持。然封建社会末期,面对大量涌进的西方文化、技术,仍秉持消融性的态度便会因跟不上时代而捉襟见肘,并演化为强大的历史惰性。
【规范和描述语言】推荐阅读:
说明和描述语言08-26
测试描述语言07-05
图式语言课程描述07-22
硬件描述语言VHDL09-10
项目描述和面试技巧07-16
常见职务的职务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10-25
在简历里应该如何描述学习和培训10-27
语言规范化12-05
网络语言的规范12-09
媒体语言的规范问题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