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转移表

2024-07-09

养老保险转移表(精选12篇)

养老保险转移表 篇1

《山西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

填写说明

1、此表由参保缴费人员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填写。

2、本表一式五联:第一联转出社保机构业务留存;第二联转出社保机构财务记账凭证;第三联转入社保机构留存;第四联转入单位留存;第五联转出单位留存。

3、社保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人员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

4、姓名、性别、公民身份证号码:按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所示内容填写。

5、转出单位名称、转入单位名称:分别填写参保人员转移前、后所在单位名称。

养老保险转移表 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9]66号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确保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跨省转移接续,福州市社保中心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农民工返乡高峰期的到来。

针对一些农民工对新政策不了解,养老保险概念比较淡薄,觉得还是拿到钱实在,以及担忧转保流程过于复杂,对将来工作地点和时间的不确定认识,市社保中心在相关宣传材料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制作了《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农民工朋友答疑释惑,并发放到各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

为方便城镇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办理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1月5日下午,福州市社保中心专门召开有关科室业务协调会,将原来由两个窗口办理社保关系转出和转入的业务统一归并到一个窗口,并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开通长途电话、传真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福州市社保中心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政策,并举办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公司社保经办人员、农民工代表共80余人座谈会,宣传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方式,切实为跨省转移社保关系人员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福州市社保中心)

厦门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应随同转移到就业所在地,非厦门市户籍参保员工养老保险不实行退保。

厦门市将在上级有关部门下达具体操作办法后,按照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暂时无法转移的员工,可以将养老保险关系继续保留在厦门,厦门市将确保参保员工的参保信息和养老保险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待流动到异地就业后再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转移手续。

(厦门市劳动保障网)

漳州市

为贯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漳州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于1月2日召开市中心科长以上人员会议,进行传达学习,紧接着于2010年1月4日召开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贯彻实施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传达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贯彻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部署当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具体经办工作。会议并具体部署了经办机构的工作,要求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组织落实、大力宣传,认真细致地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把好事办好,让参保人员充分理解政策规定。

(漳州市社保中心)

龙岩市

为迅速贯彻国务院[2009]66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到实处,龙岩市于今年1月4日迅速召开全市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会议。会上就贯彻实施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加强宣传,三要抓好落实。会议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政策要点进行了解读。与会人员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当前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暂行办法》20个字的政策要点上,扎实做好4个重点环节工作,当务之急是全力做好政策宣传,在《闽西日报》进行专版宣传,同时,在各经办机构设立政策宣传咨询窗口。(龙岩市社保中心)

宁德市

2009年12月31日,宁德市社保中心紧急召集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省社保局关于贯彻落实有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文件精神。中心主任黄旭健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元旦假期深刻领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办法,并面向各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下发《关于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通知》(内部通知),预先做好新办法实施的准备工作,确保本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工作顺利开展。

(宁德市社保中心汤彤彤)

南平市

为及时贯彻福建省全省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南平市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工作,1月15日,南平市召开贯彻实施工作会议。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南平市社保中心郑思华主任在会上指出,一要明确目标,准确把握经办过程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统一规范;立足现实、兼顾长远。二要扎实做好转移经办业务各环节工作,即履行好发凭证、办手续、转基金、接电话4个重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做好经办管理工作。三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会后要及时汇报传达,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会议最后由南平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叶燕槐传达了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作梁巡视员的讲话精神。

(南平市社保中心)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背后 篇3

“养老保险这个‘地方粮票,现在终于可以在全国‘通存通兑了。”刚从广州一家广告公司辞职、回到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做企划的顾宗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上个月,顾宗韶从广州辞职时,只拿走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养老保险,企业为其缴纳的部分则留在了当地。

由于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行政区划为边界,采取个人缴费加地方统筹的方式,地方统筹的养老保险金归当地所有参保人共有,所以参保人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时,不可以转走企业缴纳的部分。为此,每一次跨地区换工作,顾宗韶都只能选择退保,他的养老保险也一次又一次归零。他告诉记者,他在上海、广州、合肥三个城市工作过,三个城市都有他的养老保险。“树挪死,人挪活,但我们的养老保险账户却一直是死的。”

然而,现在让顾宗韶感到兴奋的是,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称《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

“岁末寒冬,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结结实实的惊喜。”顾宗韶说。

2009年,中国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在本地区范围内实现了养老保险统筹,如今,全国范围内的“转移接续”顺理成章。“这对于更好地保障流动就业的城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权益,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农民工能否一视同仁

新政甫出,无疑对中国如候鸟般迁徙于中国大江南北的2亿多农民工是个福音。每年年关将至,都是农民工退保的高潮期,国务院此次的大动作,时机的选择亦耐人寻味。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农民工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在农民工聚集的广东省,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以来,到现在拿到退休金的农民工仅800多人,相对2600万在粤务工农民工的庞大数量,微乎其微。“老无所依”一直是这个群体的集体伤痛,日后也必将成为各地财政的主要压力和未来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而这主要源于养老保险有两个门槛: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和连续缴费,且长达15年的累计缴费年限很难在各地间转移接续。

12月22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降低了养老保险的门槛,其三审稿增加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再加上《暂行办法》规定的养老保险可以各地间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且细化规定出台后,规定所有参保人员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都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保证农民工直接把自己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带回家乡,那么,日后农民工加入养老保险必将得到极大释放。

在手续上,《暂行办法》规定了统一的办理流程:参保人员离开就业地,由社保经办机构发给参保缴费凭证;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需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这就意味着,流动人口工作转移时,只须带走一纸手续,且细化办法规定办理日期不会超过45天。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程序和手续出错,参保人员两地往返奔波是非常痛苦的经历。”同时,他也认为暂行办法中提到的“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实现还有待时日。

此外,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还涉及到城乡关系,操作起来更为复杂。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主体有三个部分,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部分农民工打工几十年后多选择回乡,如果他在城市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农村的保障体系层次比较低,回去以后怎么对接是一个问题。年轻农民工到城市打工,未来的城市化将把他们变成城里人,但他们已经在农村参加了养老保险,他又怎样进入到城镇职工的养老体系里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虽然之前实施的新农保制度为《暂行办法》在城乡间实施提供了重要前提,但若要更好地实现养老保险权益的转移接续,还需要进一步制定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

而在农民工能从这个养老保险新政中受益多少的争议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农民工中有养老保险的人少之又少。在北京东单正在建设的一个酒店式公寓的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李伟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在很多个城市建过高楼,从来没有养老保险,我们现在这一百多号人谁都没有养老保险,谈不上什么转移接续。”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农民工2.3亿人,但参加城保的农民工只有2000多万人,仅占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左右。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部分农民工,尤其是年轻的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他们更关心的是是否可以直接享受到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12% 的“部分转移”

此次《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的“单位缴费”只能“部分”转续,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相当于统筹部分的60%),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也有专家提出“名义账户”方案,也就是将个人缴纳的8%和企业缴纳的20%全部注入个人账户。

“为什么还是转移部分单位缴费,这是企业给我们缴的钱,跟我们自己缴的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全部转移?”顾宗韶反问记者,心有不甘。和顾宗韶一样,大多数参保人都不清楚原来单位为其缴纳的20%的社保基金,在既不退给本人,也不退给原单位的情况下,到底去了哪里?用来做什么?

按照现行政策,养老保险缴纳包括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按照相应的比例分别进入了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和社保的养老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的钱归个人所有,支取方式视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而统筹基金除了要支付当地人民的养老金外,还涉及投资等诸多领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告诉记者:“统筹基金,总的来说还是要养现在已经退休的人员,所有在职交的钱都是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支付的,所以统筹基金是现收现付的。”

而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养老保险收费,尤其是对企业收缴保险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涉及到建立档案、资金保管、办理手续,这都需要成本。”唐钧认为,如果都要输出地承担这些成本,会影响收缴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成本由中央财政负担则更好。同时,唐钧也告诉记者,参保人留下的企业缴的那份钱,也是当地政府一块很大的利益。

有大量的社保资金都是这样明目张胆地沉淀下来,成为当地政府一笔不小的“预算外收入”。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地方都“愿转不愿接”、对退保大开绿灯的现象。

对于这部分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这意味着越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沉淀的养老金就越多,贫穷地区则恰恰相反。讲得不太好的话,这就是一种剥削,是一种掠夺,掠夺了劳动者年轻时候的健康和劳动力。”

于是,也就不难想象,现在划域而治的社保基金制度推进很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官员在考虑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记者说。

但是,目前暂行办法细化规定:参保人员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一致时,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当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不一致时,如果在最后参保地参保满10年,则在最后参保地领取待遇;如在最后参保地参保不满10年,依次向前推至满10年的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各地参保都不满10年,则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比如,顾宗韶先后在上海、广州、合肥就业,参保缴费各5年。当他达到国家法定待遇领取年龄时,由于累计缴费年限满了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由于他在3地参保都不满10年,就由他的户籍所在地合肥负责发放基本养老金,而3地社保机构应按规定把相应的资金转到安徽省。这样有助于消除过去由于地区之间职责不清,个别转出地和转入地常有相互推诿的现象。

再按照上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所讲的:地区统筹基金是现收现付的,是支持已经退休的人养老的。那么,大规模转接的时候,各个地方政府将马上会出现财政压力。

现在奔走他乡的农民工,往往循着一条“别穷奔富”的路径在流动,大规模转接时,中西部的钱马上就要转走,地方财政就会随之紧张;如果未来这些人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退休的话,这些地区将要支出沉重的养老负担。因此,从短期看,转出地财政有压力;从长期来看,转入地财政有压力。

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我可能还会调动工作去上海,其实我希望在哪儿缴费都可以,在哪儿退休也都可以,如果未来能领到社会保障卡,不管走到哪儿都能用是最好的。”顾宗韶对未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充满憧憬,就像是国外很多国家的工人一样,绑定一个终生使用的社会保险号,无论是在便利店里打工,还是在街头卖热狗,只要照章纳税,事关将来退休金多寡的积累都在那张卡里,不必为换了城市打工而申请“转移”。

的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全国统筹。按照《暂行办法》,如果一位劳动者先在北京工作,然后去了广州,之后又去了上海,最后又回到了北京,那么他的个人账户就需从北京转移到广州,再转移到上海,最后又转移回北京,这个过程带来了较大的、且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如果实现了全国统筹,由全国统一的部门管理个人账户,那么就不需要或者只是形式上的转移,而不需要转移资金,避免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因此,目前采取的转移接续方式,显然并非治本之策,同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提高,治本之策仍然是尽快全国统筹。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建议草案上已经增加规定:国家将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看来,目前,有的地区养老保险基数高,缴纳的养老保险多,有的地区养老保险基数低,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太大是最难调和的矛盾。“全国统筹的话,发达地区企业肯定不干,欠发达地区可能又交不起,有点吃大锅饭的感觉。”李迎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以,他认为“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间财政利益的重新分配是难点。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篇4

缴费职工于缴费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可以由本人或缴费单位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1)填写《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2)缴费职工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缴费职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提供委托书及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5)缴费职工的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相关信息需要认定的,需出据缴费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

(6)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调动手续原件及复印件

(7)政策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2、转入申请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缴费职工向新就业地社会保险机构出示本人的《参保凭证》原件和复印件,缴费职工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并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符合转入条件的,由新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受理申请15个工作日内向原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

1、转出申请出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缴费职工于缴费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可以由本人或缴费单位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1)填写《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2)缴费职工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缴费职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提供委托书及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5)缴费职工的参加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等相关信息需要认定的,需出据缴费职工本人的《人事档案》

(6)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调动手续原件及复印件

(7)政策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2、转入申请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养老保险转移指南 篇5

相关文章阅读

1.最新养老保险转移流程详细指南

2.珠海养老保险转移办理指南

3.最新郑州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流程指南

4.惠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指南

5.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流程办理指南

6.2015最新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指南

7.2014最新广州养老保险转移办理指南

8.2014长沙养老保险转移办理指南

企业养老保险转移问题 篇6

参保职工其养老保险关系应随本人转移。

一、转入:参保人员转入的,由参保缴费单位或缴费个人填报《山西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基本情况表》,并加盖公章,同时须提供以下证明和资料:

1.提供转出地社保机构开具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情况表》。

2.《职工调动审批表》《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新建立劳动关系的合同书。

3.对跨统筹地区转入的,需提供经财务管理部门确认后的转入基金到账情况。

4.对从机关事业单位转入的,要求其办理个人账户一次性补贴划转手续并提供划转凭证,同时需提供经财务管理部门确认后的划转基金到账情况。

二、转出:参保人员转出,由参保缴费单位或缴费个人填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和《山西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员增减申报表》,同时须提供以下证明和材料:

1.身份证件。

2.《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单位和个人缴费台账及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手续。

3.用人单位出具的《调动审批表》及转移证明材料。

4.《山西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表》

5.转入地社保机构出具的机构名称、汇入地银行及银行账号等证明材料。

6.调入机关或事业等非参保单位的,应持公务员录用或调动证明。

三、参保职工“跨统筹范围”转出

转移基金额为个人账户中1997年12月31日之前的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加上1998年1月1日起计入的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

对年中调转职工转移当年个人账户记账额,调出地区只转本金不转当年应记利息;职工调动后,由调入地区对职工调转当年个人账户记账额一并计息。

四、统筹地区范围内转出的,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档案资料和个人账户信息,不转个人账户基金,原个人账户信息予以封存。

14、认证问题

多年来,由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银行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与原所在单位的联系相对较少,导致冒领养老金现象日渐增多。为防止冒领养老金行为,杜绝百姓养命钱“跑冒滴漏”。我们对企业退休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领取待遇资格指纹认证,要求退休人员本人执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社保机构进行身份认证,对家住外地,尤其是年龄大行动不便,不能亲自来采集指纹的退休人员,由其亲属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经办机构负责组织上门采集指纹或视频认证。

养老保险转移表 篇7

首先,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进行转移的程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 没有跟上我国实际的需求, 另外每个地方进行转移工作的程序和操作步骤不太一致, 还有省级统筹的大制度, 导致跨省转移的对接工作产生了困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在基本养老保险的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系统没有采取全国联网的方式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流通, 这导致了在进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过程中经常是依靠人工的操作和电话的沟通, 这无疑影响了转移工作的效率, 并且还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由于转移的操作不统一而且各省还不尽相同, 这样在进行转移手续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其次, 就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情况来看, 因实行省级统筹国家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监控职工的重复参保问题。在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过程中, 往往存在跨省调动人员重复缴费的问题。这一情况在企业中表现的也特别明显, 尤其是省属行业, 职工跨省流动的较频繁。如果企业职工从一个企业调到另一个省份的企业时, 在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往往会遇到这些困难, 给企业职工和单位造成了不便。

再次, 在实际进行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工作时, 企业职工往往会遇到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根据人社部发[2009]187号文件有关的规定,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如果在不同的地区缴纳养老金, 当其到达退休年龄的时候, 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的计发要在满足相关的条件。这一政策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是有利的和便利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情况去不是如此。尤其是当他们跨省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时候, 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问题的分析

首先, 目前企业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中容易产生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统账制度没有得到完善。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的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职工个人拥有自己的个人账户, 但是统筹账户里面的资金属于全体的参保人员。因此, 当企业职工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的时候, 企业职工虽然能够带走本人的个人账户和部分统筹基金。所以, 这个情况就形成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壁垒, 造成了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的掣肘。各省也因统筹压力大, 造成了接近退休年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转移的困难。

其次,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统筹方面还处于较低的层次, 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还没有实现。二是在关系转移的工作中没有科学有效地管理, 信息交流不畅。从实际的养老保险工作中来看, 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 各省的转移操作办法都不尽相同, 企业职工申请关系转移之后养老保险的部门容易产生推诿和搭配不当的问题。

再次, 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容易造成转移工作的困难。从本质上来说, 基本养老保险是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享受养老保险的权益。而如果从表面上来看的话, 在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过程中, 是资金和信息在进行转移。这是错误的看法。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实际上是养老保险的权益的转移。在基本养老保险转移的工作中, 我们要区分养老保险转移的形式和养老保险转移的实质, 否则当企业职工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够及时的察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养老保险模式采取的是市县级统筹养老基金和省级调剂金结合的养老金管理办法。在这一模式当中, 如果养老保险关系进行了转移的话, 那么保险的责任也就进行了转嫁, 从而致使养老金的转入地需要对转移人员负责发放养老金, 这就增加了转入地养老金的压力。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解决的对策

1. 从制度出发, 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说, 要加强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 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充足。从各地政府的角度来说, 要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沟通能力, 避免相互推诿。地方政府要处理好责任和利益的关系, 一是要建立合理公平的基金转移制度, 二是要建立中央统筹管理制度, 三是要建立区域互助制度, 以此来解决上述二者的平衡问题, 从而确保各地的养老基金能够正常有序的流转。

2. 从工作系统出发,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

要形成互动机制, 将业务经办与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要实现养老保险信息情况的全国共享, 保证各地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一系列的功能, 比如信息查询功能、信息釆集功能、信息流通功能等。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操作成本, 而且方便统一操作的规程, 提高社保工作透明度。

3. 从具体操作出发, 分段来计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权利和缴费义务是对等的, 这就说明多缴费就多受益, 反过来少缴费就少受益, 如果不缴费就不受益。以此采取分段计算的方法是分别计算参保人员在各地不同时期的缴费水平。另外, 通过分段计算能够保证各省市利益的平衡性, 避免了各地由于资金的不平衡而出现相互推诿, 促进了办理转移手续的畅通。

4. 从管理出发, 完善社会保障卡作用

社会保障卡能够全国通过, 在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卡是参保人员的社保凭证, 它能够记录参保情况和支付社保待遇以及享受金融服务。拥有社保卡, 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记录都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到卡中, 因此无论参保人员在哪里就业参保都有记录。因此, 要在全国范围内利用现代发达的金融网络来实现社会保险权益的记录和查询, 促进基本养老保险接续问题的解决。

四、总结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进行关系转移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障碍, 造成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不便。要改善这一局面, 需要从其原因出发, 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养老保险转移表 篇8

关键词:养老保险 转移接续 困境归因 对策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员跨区域工作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在人员的流动过程当中,除了小部分经过组织、人事等部门批准的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手续才能够正常办理。而大部分的流动工作人员在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之上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面临困境,如今面临这个问题的又多数是城镇职工、农民工以及退休人员。因此针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制定有效的对策以应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境归因

1.1 基本养老统筹层次低

造成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境究其根源还是其统筹层次低。如今统筹层次过低的缘故,主要是由于最初选择路径之时预留的问题所导致。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统筹层次发展路径之上进行了争论。从中央政府来看,其希望能够实行全国化的统筹,促进一体化发展。而从地方政府来看,则更加偏向于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展区域,其市场化程度相较于其他地区更高,对于自主权的要求也更为强烈。由于当时特殊的发展背景,地方利益得到强化,因此在二者的博弈当中,地方政府暂时取得胜利。加之当时中央财力不足,全国统筹对之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同时养老保险正在新旧交替时期,巨额的历史欠账阻挡其进一步发展,其中“新人”和“中人”当中由于养老保险的资金就一度被用于渡过难关。以至于后来“空账”现象越来越严重,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各级政府皆是如此,也就造就了今日的局面,进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统筹层次偏低的局面。

1.2 财政体制的缺陷

养老保险对于每个地区而言都属于一种社会责任,而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对于转移城市在一定程度之上减轻了负担,而对于转入城市而言则是增加负担,加之财政体制的缺陷,以及利益关系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困境。比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而言,人均工资偏高,相应的保险费用也更高。因此如果将经济较为落后的城市转入发展较快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之上将会对发展带来部分负担。反之,亦然。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在转出之时相对容易,而转入接续则存在困难。

1.3 制度不完善

首先,根据有关规定可知,通常情况之下需要连续缴纳长达十五年的养老保险费用,之后才能够享有应有的待遇。然而如果在此期间转出保险,同时由于转移接续困境,大部分人不得不选择退保,然后一切再次重头开始。对于如今流动性越来越强,这无疑是给了参保人员一个“永远的十五年”。进而导致部分人在参保—退保—参保—退保的无限恶性循环当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满足了养老保险标准,却永远得不到应有保障。其次,即便转移成功对于参保人员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只能相应的转移个人缴纳资金,而对于统筹方面的权益却无法享有。加之不同区域的制度不同,一些地区甚至个人缴纳资金也无法转移。至于这笔沉淀资金的具体情况,目前并没有给出有关数据,作为何用更是不得而知。

1.4 信息限制和户籍因素

各个区域之间的业务信息共享性不高,相互之间并不连接。通过每一个环节的层层上移,费时费力制约性明显。同时户籍管理也制约了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通常情况之下,能够参保的人员只能是当地人,而外来人口则无法享有该保障。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等,对于户籍之上的管理更是严苛,这样是极为不利转移接续工作的。

1.5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对于保险之上,我国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在日常的管理当中,通过人为治理多于通过法制治理,漏洞颇多。由于保险体制关系着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此针对这方面法律法规缺失状况,应该进行及时的完善和弥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对策和建议

2.1 实现全国统筹

转变如今统筹层次低的状况,逐渐实现全国统筹,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合法享有该保障。这就要求首先要解决各级政府的保险基金问题,弥补由于历史遗留而造成的缺口。尤其是对于一些困难地区,以及老工业基地方面的养老保险,应该进一步的进行调剂和支持。其次严格退休制度、养老金计发办法,以及进行社会保险监察,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利益因素而侵害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的情况出现。同时养老金的发放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调整,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

2.2 农民工部分是重点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制度,农民工部分是重点。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强,并且在退休过后通常情况会回到农村,因此要针对该特殊性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新的制度当中应该尽力避免户籍带来的困境,针对费用的收取按照一卡累计进行。确保其能够正常享受统筹权益,通过折算转入账户。针对缴费必须超过十五年的规定,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那些不到十五年的可以计算规定下限,保障其享有应有的权益,并且缴费比例可以适当下调,符合大部分农民工的实际情况。

2.3 分段计算为过渡

所谓分段计算,就是打破区域限制,将所有已经缴纳的费用通过累积的方式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缴费工资指数,确定缴费年限和应该享有的权益。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削弱户籍的限制,提高统筹层次,打破区域限制等。

2.4 建立两层养老保险基金

建立中央和政府两层的养老保险基金,转变之前从下而上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保机制。中央对于基本的养老保险进行直接的管控,加强中央调剂能力,针对全国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而地方政府也需要参与到管理当中,主要对附加养老保险进行管理,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相互结合,进而确保其转移接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2.5 统筹资金的适当转移

在统筹资金之上虽然一直有争论,但可以在一定限度之上进行转移,尤其是针对流动性较强的人口。比如当工作人员从工作地而将转移接续到户籍地之时,可以将个人账户之上的百分之八,以及统筹基金的百分之二十转入户籍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之上减轻了地方财政问题,也才能够进一步的解决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同时注意使用一卡通用,避免不停参保退保的恶性循环。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在养老保险之上的转移接续问题,想要走出困境,就要求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同时完善法律条款,做到有法可依。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化管理、转移部分统筹资金、重点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等,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仙蜜花.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境归因及对策建议[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6-10+16.

[2]章书平,黄健元,刘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对策探究[J].理论与改革,2009,05:47-49.

[3]王书娜.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主要困境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23:118.

[4]刘靓.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养老保险跨省转移 篇9

(一)一般账户转出:

1、申请转移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单位介绍信(单位在职人员)到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

2、申请转移人员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到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入申请。

3、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符合转入条件的,向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送《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联系函》。

4、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接收到的《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联系函》进行审核后,在信息系统中完成个人转出,并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基金划转表》、拨付转移资金。

(二)临时缴费账户转出:

1、申请转移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到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填报《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申请表》,并打印《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

2、申请转移人员持《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到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入申请。

3、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符合转入条件的,向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送《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回执。

4、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接收到的《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回执进行审核后,在信息系统中完成个人转出,并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基金划转表》、拨付转移资金。

二、转入手续办理

(一)一般账户转入:

1、申请转入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如属转入户籍地的应提供户籍证明、属组织人事部门调动的应提供调动凭证)到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填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2、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上述资料审核后,向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送《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移联系函》。

3、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转出的,向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送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并按规定转出基金。

4、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对接收到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和转出的基金进行核对后,将转移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转移基金分别记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

(二)临时缴费账户转入:

1、申请转移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到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出申请,转出地审核受理后向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送《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

2、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接收到的《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进行审核后,将《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回执发送至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3、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基本养老保险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回执后向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并按规定转移基金。

4、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接收到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和转出的基金进行核对后,将转移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将转移基金分别记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

注:

★一般账户转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 男性不满50周岁、女性不满40周岁的;

② 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的;

③ 经县以上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调动的;

④ 达到退休年龄时最后参保地缴费不足10年,按规定将养老保险关系转至上一个参保满10年的参保地,或因没有10年以上参保地转至户籍地的。

★临时缴费账户:不符合一般账户建立和转入条件,但参保人员要求在本地建立临时缴费账户参保缴费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的临时缴费账户。

关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篇10

(一)适用对象。按照《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的规定,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不同地区(地级以上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在办法实施前尚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

(二)转移办法。参保人在新就业地继续参保后,应当向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索取养老保险参保凭证,交由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持续本人养老保险关系并存档。

(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领与发放。参保人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时,由最后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申领、审核手续并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年度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和死亡待遇等。

二、养老保险关系全国范围内转移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二)转移规定:

1、参保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就业参保的,户籍所在地的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应为基金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2、参保人员未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参保的,由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但对于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应在原参保地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同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记录单位和个人全部缴费。参保人员再次跨省流动就业或在新参保地达到待遇领取条件的,将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转移归集到原参保地或待遇领取地。

3、参保人员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调动,且与调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受以上年龄规定限制,应在调入时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三、待遇领取规定

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4、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中国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情况和住房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将在零九年第四季度出台,可以缓解转移接续难的问题。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目前全国城镇已经有两亿两千多万人参加了养老保险。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反映比较多的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很难。尤其是农民工返乡或者是跨城市就业,由于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顺畅地转移,造成了春节前大量退保现象,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两个《办法》主要反映在三方面:第一,通过降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来使更多农民工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第二,通过对每一个参保人的权益和个人账户的记录以及跨地区的资金转移来保障权益的延续和累积;第三,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衔接,使回到农村的农民工的权益也可以继续得到保障。

从意见回收的情况看,各界普遍赞同实施这样两个《办法》,并且期待着能够早点出台实施。

之所以没有马上就公布实施,有三个情况:

第一,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相当一批农民工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大量返乡,农民工就业人数下降。但是这种情况在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有95%以上的农民工又返回城市就业,其中95%以上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就业。

第二,由于《办法》的实施要打破地域分割的管理体制,需要做很多细致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用保险机制转移农业风险 篇11

在1月22日召开的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关于2007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中,首要的便是以发展“三农”保险为重点,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事实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连续三年在1号文件中,指出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由此看出,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否已经是毋庸讨论的问题。

但从关注农民利益出发,如何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呢?

农民只能获得低于保险金额的利益、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民承受的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等威胁,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之超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等因素,我国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经济处在一种极度的不确定性状态,这从客观上就需要创建一种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现代农业保险具有这一功能。

作为财产保险的一类,农业保险合同遵循损失补偿原则。即保险人对保险标的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经济补偿。但补偿金额既不能超过保险金额,也不能超过保险标的实际损失价值。而且要获得保险补偿,农民要付出的成本往往高于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且,农民投保农业保险,虽然作为投保人缴纳保费,但能否得到补偿利益还是未知的。即使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是否要承担补偿责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农作物收获保险中,保险金额的确定原则是以农作物的常年产量或平均产量作为计算基础,保险人只承担全年收获量未达到保险产量的差额部分的赔偿责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未受到保险责任范围内灾害的侵袭,收割时达不到保险产量的;或曾遭到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害,而收割时达到保险产量的,保险人均不予赔偿。

由于农业灾害部分损失的时候较多,另外保险人为减少道德风险,对于农业保险的补偿金额往往设置若干限制条件,使得农民只能够获得低于保险金额的利益。一般说来,各国对于农民的补偿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比例责任制。即对农作物损失金额的补偿,采用部分补偿制。一部分由农民自保,保险人仅按一定比例予以赔偿。例如瑞士国立洪水保险公司规定任何损失的1/10不补偿;法国Blaudan霜灾合作社规定发生全损时只补偿损失额的17/20。另外一种方法是免赔额制。即农民保险损失在一定金额以下,保险人不负担损失赔偿责任。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很多,免赔比率大致在5%~10%之间。

因而,在农业保险中,农民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完整”,这使得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况且,农民获得的保险利益具有真正的外部性,受益的不仅仅是投保的农民,还包括农产品的消费者、以农产品为工业原料的工业生产者、政府乃至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因此仅仅由农民来负担保险费是不合理的。

政府需参与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是一种国家财政高度补贴型的保险制度。在实践中,政府可以将粮食风险基金、农业生产性补贴、农产品出口补贴等一部分直接补贴作为对农民的保费补贴,可有效放大补贴功效。

同时,由于农业保险本身的高风险,商业保险公司或者农业互助保险社不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这也使得政府必须参与。比如,在农业保险发展的初期,政府应积极拓宽渠道帮助农民参保,实行一部分法定保险,可以避免防灾等方面的“搭便车”行为。

事实上,已有不少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现强制创造保险的需求。比如美国1994年通过的《农业保险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福利计划,如农产品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护计划等。我国可借鉴日本的做法,对种植业、养殖业实行法定保险,对其他险种则采取自愿方式。日本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对水稻、早稻、麦类等农作物的多种风险和蚕茧、牛、马、猪等大牲畜实行法定保险,对其他农作物和牲畜实行自愿保险。

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时间和空间高度相关,往往波及面广,损失额大,不符合理想的可保风险条件,是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风险。对此,政府要逐步建立巨灾风险分散体系,在巨灾发生时为农民提供大额保险赔付服务,建立政策性的农业再保险公司分散保险人的风险。

农业保险不是任何一个机构能够独立承担的事业,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业保险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某些农业保险业务的政策性,有效整合各种支农政策资源。各地政府可根据自己的财力条件来制定保费补贴水平,在政府财力雄厚的地区,可以采取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经营农业保险的模式。

让农民在保险中获利

农民投保农业保险,运用保险机制转移农业风险将是大势所趋。投保农民是农业保险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应根据农业保险的费率缴纳保费,组成保险基金的基本部分。

养老保险转移表 篇12

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是所有社会保险关系转接的基础, 它是否能顺利转移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 完善企业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使之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相协调, 对改善民生、稳定民心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现状

(一) 跨地区的企业之间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手续繁琐

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致使劳动者跨地区就业幅度越来越大, 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基本养老保险跨区域跨企业的问题比较复杂, 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并且每个地区、企业的社保经办机构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程序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导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手续非常繁琐。一般情况下, 原企业劳动者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转出很容易, 但是要在现企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转入就比较困难, 必须要通过企业行政组织、人事部门等的批准或企业跨省市整建制转移等关卡, 方可顺利完成转移。

(二) 不同企业之间的养老待遇水平和支付负担有所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受利益的驱动影响,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不同区域的企业之间的养老待遇水平和支付负担等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 发达地区企业的养老待遇水平和缴费标准较欠发达地区的企业高, 所以当劳动者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时, 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待遇水平, 但也意味着必须缴纳更多的费用。可是当劳动者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时, 要享受社会保险则意味着更低的收入和更多的自身责任。

(三) 部分企业存在逃保的现象

2011年7月施行的《社会保险法》明文规定:“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因此, 按时足额为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 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缴费的意识浅薄, 或者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导致部分企业存在着以各种理由逃保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不堪重负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和一些参保人员对政策以及自身权益的不熟悉而造成, 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劳动者的养老福利和利益。

二、当前现状引发的后果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具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国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就是让劳动者在年老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企业依法依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此外, 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我国社保法规规定从2010年1月开始养老保险今后不得办理退保。但是, 部分企业因为各种利润等原因, 依然存在着逃保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企业劳动者基本权利和劳动报酬权的一种侵犯。

城乡劳动力的转移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因为我国跨地区的企业之间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手续繁琐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养老待遇水平和支付负担有所差异等原因, 导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者容易因为收入低、缴费多、转移难等问题而被企业所忽悠, 并为企业逃保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城市劳动力如果在农村就业, 就要享受社会保险意味着更低的收入和更多的自身责任等原因, 因此对去农村就业而有所退缩, 这就阻碍了城市人才向农村的流动, 从而影响到了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市场的形成。

三、改善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对策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的顺畅运行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保护参保者利益, 对改善民生、稳定民心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针对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现状, 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与对策, 以期改善企业内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一) 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企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逃避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和社会责任以获得利润去发展的企业是一个下下策, 也许该策略在最初时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润, 但是长期下来, 这并不利于企业职工人心的凝聚和经济的发展, 故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因此, 企业应该要转变其盈利方式, 另开辟一条新道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提高产品的质量, 拓宽销售渠道等。与此同时, 企业要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整个企业, 此外, 还要积极向企业员工宣传缴纳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和养老保险政策, 以提高他们对此的认识和重视。

(二) 加快企业之间基本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就业劳动力流动的加快, 劳动者的工作单位更换日益频繁, 用人单位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变动、接续和管理的工作越来越大, 而信息系统同步化水平和信息质量普遍偏低是导致我国企业之间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手续繁琐、转移接续不畅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解决好企业之间基本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故而言之, 相关部门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对全国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将养老保险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类资金的缴纳、记录、支付、核算、查询服务纳入统一的系统管理, 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规范透明的养老保险信息网, 并加大各企业之间联网建设的推进力度, 提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规范化和网络化。

(三) 提高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提高统筹层次, 在全国的企业中对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筹, 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 改善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重要举措。基本养老保险统筹, 包括四个统一: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这四个统一意味着提高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措施, 因此,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实现各省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基础下, 建立以养老保险基金统收支为核心的全国社会保险统筹, 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企业范围内的调剂和分配。通过这样, 既可以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作用, 实现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理念, 又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社会保险管理成本。

四、结语

总之, 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企业的民生问题, 养老保险的转移关系顺畅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 也是体现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但养老保险的政策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因此, 企业也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并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凝聚民心、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和小乂.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06) .

[2]李莹.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经营管理者, 2013 (06) .

上一篇:幸福工作幸福成长下一篇:村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