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2024-06-30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共12篇)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1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由于实行“地方统筹、地方管理”的体制而使各地方的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呈现出相互隔离的“地方割据”状态。这使基本养老基金难以在地方之间协调稳定,削弱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要消除养老保险的地方分割,必须创建新的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农民工因为其廉价劳动力而成为我国各沿海发达城市的主力,他们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养老保险状况与其所做的贡献却很不相称。2007年底,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1 846万人,仅占其总数的8.7%。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7.6%,我国农民工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形势严峻[1]。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法规不统一以及保障层次千差万别等原因和农民工流动性大、收入水平低等特点,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一直都存在困难,导致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现瓶颈,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呼吁着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改革[2]。

1新政策实施前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增加到14 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但农民工的参保率依旧很低。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见表1,其中养老保险的部分:全国的参保率为7.6%,东部地区为8.8%,中部地区为5.2%,而西部地区仅为4.2%。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中西部的农民工参保率要远远低于东部。由于过去我国的养老保险模式长期实行地方政府统筹,地方的经济水平决定了地方的养老保障水平,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在养老保障水平上会落后东部地区。

除了从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整体上看出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状况堪忧之外,以北部的北京、东部的上海以及南方的广东三大农民工输入地的数据来分析,情况也不容乐观。第38页表2是经过汇总处理的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变动数据。

首先看广东省的数据,广东省2006年至2009年四年内,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增长率平均在6.5%左右,而广东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的增长率为11.27%左右,因而农民工参保水平与平均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其次,上海的农民工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为综合社会保险,2006年至2009年,参加综合社会保险的增长率平均为1%左右,上海总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平均增长率在3.07%左右,相比而言差距还是很大,而且2008年末参加综合社会保险的人数为383.3万,2009年为378.41万,其中有一部分农民工选择了退保。

北京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畴,从数据上来看,2008年相比2007年来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有了量的飞跃,从49万人上升到127.5万人。从数据来看,北京的农民工参保情况要较其他两地好,主要原因是北京将农民工纳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北京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重要试点区域,政府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缴费标准上较城镇养老保险要低,而且今后返回农村的农民工可以方便地转移[3]。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效性、覆盖广、可转移的社会保障目标在现在来看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2由转移接续难导致的农民工“退保潮”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工游走在城乡之间,成为城市“边缘人”。在养老保险方面,首先农民工的参保率很低,少数地方政府虽然自行制定了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政策,但其总体参保率仅为15%;其次,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率很高,据统计,全国农民工的退保率在40%左右,在农民工众多的广东省的部分地区退保率高达95%以上,并且退保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4]。

近年来出现的农民工退保风潮,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形成雪上加霜,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形成,直接影响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当前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覆盖面不广及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各地区普遍出现的“退保”高涨现象应该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5]。

目前学术研究大都把农民工退保的原因归结为农民工的高流动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之间存在矛盾、农民工收入低和社保缴费门槛高的矛盾、转移程序繁琐等。但深究起来,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形成各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没有统一的规范,这才是导致农民工退保最主要的原因。

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该制度的两个核心:缴费标准和转移接续原则。其中导致农民工退保的主要原因是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困难,而引起“转保难”的现实原因则是当前各地方养老保险制度的地方割据,其中涉及金额的转移标准、地方利益、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不同社保制度的衔接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农民工面前,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阻碍的情况下选择了退保。

3农民工参保遇到的困难

农民工参保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保险金缴费门槛高和关系转移困难,在被访的参加过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中有的认为养老保险缴费过高,另外认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在转移过程中各种手续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在被调查对象中没有人成功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制度不了解,这也是导致转移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民工群体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不知道该办理哪些具体手续,也不了解到底要到哪些部门去办理相应的手续。

4当前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

4.1防退保促接续新政策基本内容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共有13条,内容主要涉及养老保险关系跨地转移时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养老保险金最终领取地的确定方法和关系转移程序三大部分[6]。

新政策适用于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之前已经按照国家规定有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不再继续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这也意味着国家将农民工纳入了城镇养老保险的范畴,并且明确规定,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他们可以合并计算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的人员,不得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并办理退保手续。这一规定从很大程度上制止了农民工退保现状。

4.2新政策在防退保和促转移方面的进步

1)异地转移只需转移12%的单位缴费,轻松方便办转移。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就业,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需要转移12%的单位缴费。这样以来,单位缴费的大部分随跨省流动就业转给转入地,减轻转入地的资金压力;单位缴费的少部分留给转出地,用于确保当期基本养老金支付。

办法规定流动就业人员离开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要开具统一样式的参保缴费凭证;到新就业地参保缴费后,只要提出转移接续申请,所有手续都由相关两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公布了全国县级以上所有社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信息,供相关人员查询自己的参保缴费和转移接续信息。这大大减轻了流动就业参保人员往返于不同地区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的复杂过程,既省力又省时。

2)明确领取待遇地,农民工无须再“退保”。办法按照“唯一性”原则,依次确定了相关地区的责任。参保人员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一致,在户籍所在地办理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当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不一致时,如果在最后参保地参保满10年,则在最后参保地领取待遇;如在最后参保地参保不满10年,依次向前推至满10年的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各地参保都不满10年,则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这样有助于消除过去由于地区之间职责不清,个别转出地和转入地相互推诿的现象。总之,让每一个缴费满15年以上的参保人员都能在一个地方领到基本养老金。同时新出台的办法中规定:“未达到养老保险金待遇领取的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因而退保的情况从制度上予以否定,农民工无需退保也不能再退保。

3)可以多地点参保,但计算方法全国统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一定系数计算。平时缴费越多,个人账户储存额就越多,这部分养老金水平就越高。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即以本人各年度缴费工资与本地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应计算其缴费工资指数,由此计算出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再与本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计发其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缴费满15年发给基数的15%,多缴费1年多发1%。办法仍然按照该计算方法发放工资,但更加明确了流动就业人员在各参保地的各年度缴费工资与最后待遇领取地对应的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其缴费工资指数。这样既确保了在全国范围内政策的统一,又使计发方法简便易行。

对回到农村后不再继续返城就业的农民工,办法保留了其在城镇参保缴费的记录和个人账户并全部真实有效。如果累计缴费年限超过15年,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和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计发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满足规定条件,也可以把城镇参保的相关权益记录和资金转移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3新政策存在的不足

新政策解决了农民工退保的情况,强制性地规定不容许退保,但是却并没有解决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地方利益难以协调的状态。如何解决长期以来的养老保险地方分割状况是真正改变转移接续难现状的根本,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做到真正的“能转移”。还有农民工希望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教会他们如何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也就是希望能够普及一下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知识。另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知识信息宣传不够广泛,每个企业都应该加大力度宣传。

参考文献

[1]慈勤英,杨慧.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J].流动人口,2003(1):13-15.

[2]韩宗保.破解农民工退保问题的思路[J].中国财政,2008(17):24-29.

[3]胡婷.探讨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3):29-34.

[4]黄岩.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大众商务,2009(5):46-48.

[5]刘晓雪.积极探讨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J].上海农村经济,2006(8):20-24.

[6]宋明岷.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07(7):29-31.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2

1、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确定离开务工地时,应到原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全国统一样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2、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并附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原件。(参保人员只需提出申请,所有手续都由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3、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先对申请人员进行跨省转移接续资格审核,对于符合跨省转移接续政策规定的,在15个工作日内向参保人员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政策规定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做出说明。

4、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收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后的15个工作日之内,审核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无误后,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寄给新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3

一、军人退出现役时国家都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吗

国家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的前提条件是军人退出现役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此外,以下四类军人退出现役按其他规定享受养老待遇,国家不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

(一)军人退出现役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其养老保险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军官、文职干部退出现役自主择业的,由安置地政府逐月发给退役金。

(三)军人退出现役采取退休方式安置的,实行退休金保障制度。

(四)退出现役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生活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退役养老保险补助金额如何计算

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由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在军人退出现役时一次算清。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官,按本人服现役期间各年度月工资20%的总和计算;义务兵和供给制学员,按本人退出现役时当年下士月工资起点标准的20%乘以服现役月数计算。其中,12%作为单位缴费,8%作为个人缴费。

三、个人可以领取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吗

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并不直接发给个人,而是转移到地方负责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其中,单位缴费部分记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个人缴费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四、退役养老保险补助能增加退役军人的养老待遇吗

假设一名男性正连职军官,在军校学习4年(属供给制学员,假定4年期间下士月平均工资起点标准为1500元),任职后干龄10年(假定10年期间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其退役养老保险补助金额为1500×20%×12×4+3500×20%×12×10=98400元。在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其中的单位缴费部分即59040元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个人缴费部分即39360元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到达60岁退休时,不考虑利息因素,退休当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将比没有实行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前增加39360/139=283元。

五、计划分配到企业工作的军官、文职干部,如何办理退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一)接收安置单位向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户银行、户名和账号。

(二)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依据军官、文职干部转业命令,安置地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部门的报到通知和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干部部门的审核认定意见,开具《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将退役养老保险补助通过银行汇至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凭证和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一并交给本人。

(三)本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将转移凭证和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交给接收安置单位,由接收安置单位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六、符合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时未选择自主就业的士兵,如何办理退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一)由安置单位或者本人持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出具的《关于请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户银行信息的函》,联系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获取开户银行、户名和账号,提供给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

(二)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依据士兵退役命令、安置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的报到通知和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司令机关军务部门的审核认定意见,开具转移凭证,将退役养老保险补助通过银行汇至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凭证和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一并交给本人。

(三)本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将转移凭证和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交给接收安置单位,由接收安置单位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七、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的退役义务兵、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和符合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但退役时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士兵,以及复员的军官、文职干部,如何办理退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一)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于每年8月底前,给有关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出《关于请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户银行信息的函》。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在收到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将回执返回军队有关部门。

(二)军人所在单位后勤(联勤、保障)机关财务部门依据军人退役命令或者复员命令,开具转移凭证,将退役养老保险补助通过银行汇至本人退役时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移凭证和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一并交给本人。

(三)上述人员到城镇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就业或者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单位或个人持转移凭证和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到就业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八、军人入伍前已经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关系如何转移接续

军人入伍前已经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不转移到军队,由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交给本人,并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按规定计息。

军人退出现役后继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本人持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参保缴费凭证,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军人退出现役采取退休、供养方式安置的,经本人申请,由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出具的《军人退休(供养)证明》和参保缴费凭证等相关手续,退还个人账户储存额,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九、军人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年限如何计算

军人退出现役后按照规定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的,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年限与入伍前和退出现役后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计划分配到企业工作的军官、文职干部,符合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时未选择自主就业的士兵,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年限计算为首次安置地参保缴费年限;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的退役义务兵、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和符合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但退役时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士兵,以及复员的军官、文职干部,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年限计算为户籍所在地参保缴费年限。

十、对计划分配到企业工作的军官、文职干部,能同时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和养老保险一次性补贴吗

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 篇4

一、研究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现实意义

基本医疗保险是防范和化解劳动者在职和退休后疾病风险的制度安排,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紧密相关。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职工,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达到规定年限(各地区规定有所不同)并办理退休手续后,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接续难,已经成为制度瓶颈。自1998年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模式以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是,不同统筹地区(统筹地区是指统一收支医疗保险费的行政区域,就全国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多为县级统筹)的缴费年限不能直接叠加,导致流动劳动力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难以接续。

据2009年4月13日《现代快报》报道:“于先生在无锡工作6年,2007年跳槽到南京,因为南京不接收医保个人账户,他只好退保再到南京重开账户。今年初,他又到淮安工作,对方接收了他在南京的医保个人账户,但是缴费年限却不认了,但最终他的医保缴费年限却是零,一切还得重新开始!”在实际工作中,跨地区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不能顺利转移接续的问题并非于先生一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解决不同统筹地区缴费年限接续问题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任务。劳动者跨统筹地区流动时,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往往难以叠加,致使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受阻,劳动者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尤其是退休后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种不同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不能叠加的制度模式,严重弱化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而且严重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常流动和合理配置。在当前城乡劳动力流动相当频繁的背景下,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不能叠加的弊端日益明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势必会使人们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产生质疑。

尽快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既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又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2009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由此可见,尽快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既是中央的大政方针和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任务,也是关乎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的重要理论问题。因此,研究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二、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目标、路径与措施

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目标要求是: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劳动关系转移而转续,实现权益累计、待遇分担、终身保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路径是:打破户籍限制,消除城乡分割,以“劳动”为标准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跨地区转移接续“一卡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建立劳动标准——以劳动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唯一标准,不以“户籍人口”和“城乡居民”为转续的前提,彻底改变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局限在本地户籍人口或者本地城镇人口的人为割裂城乡和内外的狭隘做法,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供“标准”基础。

整合医保制度——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联系,建立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构成的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彻底改变不同统筹地区在制度建设上的各行其是、各有高招的分割性做法,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供“制度”框架。

统一政策规范——参保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均以所在省的职工平均工资为参照基数,统一要求建立包括门诊在内的大额医疗互助制度等,改变目前缴费和待遇的参照基数各行其是的做法,改变目前出现的慢性病门诊等种类繁多、互不衔接的政策规定等,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供“政策”条件。

健全经办组织——在适度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社保经办机构应承担的责任。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出手续,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入手续,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应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接续提供“组织”保证。

理顺利益关系——参保人作为劳动者为本统筹地区做出贡献,应当享有该地区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参保人转移劳动关系时应当转移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或者参保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应当由参保人曾经参保的所有地区按规定比例予以分担。一些统筹地区只享有收取医疗保险费的权益,而不承担异地流动参保人医疗费支出义务的现状(被扭曲的利益关系现状)必须改观。

实施金保工程——劳动者凭全国通行的唯一的社会保障卡(册)参加工作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其在不同工作地区的缴费和待遇信息均计入该卡(册)中,劳动者凭此卡在工作地就医“一卡通”,从而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宜勇.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4).

[2]王虎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6).

[3]王延中.关于推进卫生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

[4]王光雄.浅谈医疗保险关系接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07-15.

[5]沈燕.欧盟社会保险关系的协调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下旬刊,总第570期.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5

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操作办法

陕社保发[2011]122号

各市(区)养老保险经办处:

为进一步规范、简化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及相关意见,结合我省核心平台二版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标准化建设有关要求,现对省内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内的转移接续业务规定如下:

一、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通过核心平台二版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关转移的电子信息交换,不再通过传真、信函邮寄等方式传送相关纸质表格和材料。

二、参保人员省内流动前,由用人单位或代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以下简称“原参保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同意参保人员转出的证明及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申请开具《陕西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内转移参保缴费凭证》(以下简称《参保缴费凭证》)。原参保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相关证明资料和缴费信息进行审核后,出具《参保缴费凭证》(缴费凭证一式两联,一联留填发机构,一联交参保者本人),对有欠费的参保人员,告知欠费情况并提醒其按政策规定及时补缴(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跨欠费不能补缴)。不愿意补缴欠费的参保者需在《参保缴费凭证》下方的 “不同意补费确认栏”内签章。

三、原参保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开具完毕《参保缴费凭证》后,应即时将转出人员的基本信息转入“省内转移待转库”中,并终止参保人员在本地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四、参保人员省内流动就业后,应及时在新就业地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新就业地的用人单位或代理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参保缴费凭证》上签署同意接收意见后,将《参保缴费凭证》交至新就业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申请。

五、新就业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受理转移接续申请,并对相关资料予以审核,符合转移条件的,根据《参保缴费凭证》有关信息,从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从“省内转移待转库”中提取相关信息,确认接收并建立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在办理转移手续后,转入机构应为转移人员打印《个人账户缴费记录》。

六、已开具省内《参保缴费凭证》的人员,在未办理省内转移之前,需要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省外的,可持省内《参保缴费凭证》到原开具《参保缴费凭证》的参保地经办机构办理省外转移手续。

七、从2011年8月1日开始,全省养老保险关系统筹范围内省内转移接续一律按照本操作办法执行,其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仍执行原规定。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背后 篇6

“养老保险这个‘地方粮票,现在终于可以在全国‘通存通兑了。”刚从广州一家广告公司辞职、回到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做企划的顾宗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上个月,顾宗韶从广州辞职时,只拿走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养老保险,企业为其缴纳的部分则留在了当地。

由于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行政区划为边界,采取个人缴费加地方统筹的方式,地方统筹的养老保险金归当地所有参保人共有,所以参保人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时,不可以转走企业缴纳的部分。为此,每一次跨地区换工作,顾宗韶都只能选择退保,他的养老保险也一次又一次归零。他告诉记者,他在上海、广州、合肥三个城市工作过,三个城市都有他的养老保险。“树挪死,人挪活,但我们的养老保险账户却一直是死的。”

然而,现在让顾宗韶感到兴奋的是,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称《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

“岁末寒冬,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结结实实的惊喜。”顾宗韶说。

2009年,中国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已在本地区范围内实现了养老保险统筹,如今,全国范围内的“转移接续”顺理成章。“这对于更好地保障流动就业的城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权益,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农民工能否一视同仁

新政甫出,无疑对中国如候鸟般迁徙于中国大江南北的2亿多农民工是个福音。每年年关将至,都是农民工退保的高潮期,国务院此次的大动作,时机的选择亦耐人寻味。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农民工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在农民工聚集的广东省,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以来,到现在拿到退休金的农民工仅800多人,相对2600万在粤务工农民工的庞大数量,微乎其微。“老无所依”一直是这个群体的集体伤痛,日后也必将成为各地财政的主要压力和未来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而这主要源于养老保险有两个门槛: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和连续缴费,且长达15年的累计缴费年限很难在各地间转移接续。

12月22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降低了养老保险的门槛,其三审稿增加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再加上《暂行办法》规定的养老保险可以各地间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且细化规定出台后,规定所有参保人员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都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保证农民工直接把自己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带回家乡,那么,日后农民工加入养老保险必将得到极大释放。

在手续上,《暂行办法》规定了统一的办理流程:参保人员离开就业地,由社保经办机构发给参保缴费凭证;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需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这就意味着,流动人口工作转移时,只须带走一纸手续,且细化办法规定办理日期不会超过45天。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程序和手续出错,参保人员两地往返奔波是非常痛苦的经历。”同时,他也认为暂行办法中提到的“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实现还有待时日。

此外,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还涉及到城乡关系,操作起来更为复杂。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主体有三个部分,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部分农民工打工几十年后多选择回乡,如果他在城市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农村的保障体系层次比较低,回去以后怎么对接是一个问题。年轻农民工到城市打工,未来的城市化将把他们变成城里人,但他们已经在农村参加了养老保险,他又怎样进入到城镇职工的养老体系里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虽然之前实施的新农保制度为《暂行办法》在城乡间实施提供了重要前提,但若要更好地实现养老保险权益的转移接续,还需要进一步制定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

而在农民工能从这个养老保险新政中受益多少的争议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农民工中有养老保险的人少之又少。在北京东单正在建设的一个酒店式公寓的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李伟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在很多个城市建过高楼,从来没有养老保险,我们现在这一百多号人谁都没有养老保险,谈不上什么转移接续。”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农民工2.3亿人,但参加城保的农民工只有2000多万人,仅占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左右。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部分农民工,尤其是年轻的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他们更关心的是是否可以直接享受到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12% 的“部分转移”

此次《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的“单位缴费”只能“部分”转续,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相当于统筹部分的60%),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也有专家提出“名义账户”方案,也就是将个人缴纳的8%和企业缴纳的20%全部注入个人账户。

“为什么还是转移部分单位缴费,这是企业给我们缴的钱,跟我们自己缴的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全部转移?”顾宗韶反问记者,心有不甘。和顾宗韶一样,大多数参保人都不清楚原来单位为其缴纳的20%的社保基金,在既不退给本人,也不退给原单位的情况下,到底去了哪里?用来做什么?

按照现行政策,养老保险缴纳包括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按照相应的比例分别进入了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和社保的养老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的钱归个人所有,支取方式视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而统筹基金除了要支付当地人民的养老金外,还涉及投资等诸多领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告诉记者:“统筹基金,总的来说还是要养现在已经退休的人员,所有在职交的钱都是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支付的,所以统筹基金是现收现付的。”

而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养老保险收费,尤其是对企业收缴保险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涉及到建立档案、资金保管、办理手续,这都需要成本。”唐钧认为,如果都要输出地承担这些成本,会影响收缴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成本由中央财政负担则更好。同时,唐钧也告诉记者,参保人留下的企业缴的那份钱,也是当地政府一块很大的利益。

有大量的社保资金都是这样明目张胆地沉淀下来,成为当地政府一笔不小的“预算外收入”。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地方都“愿转不愿接”、对退保大开绿灯的现象。

对于这部分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这意味着越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沉淀的养老金就越多,贫穷地区则恰恰相反。讲得不太好的话,这就是一种剥削,是一种掠夺,掠夺了劳动者年轻时候的健康和劳动力。”

于是,也就不难想象,现在划域而治的社保基金制度推进很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官员在考虑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记者说。

但是,目前暂行办法细化规定:参保人员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一致时,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当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不一致时,如果在最后参保地参保满10年,则在最后参保地领取待遇;如在最后参保地参保不满10年,依次向前推至满10年的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各地参保都不满10年,则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比如,顾宗韶先后在上海、广州、合肥就业,参保缴费各5年。当他达到国家法定待遇领取年龄时,由于累计缴费年限满了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由于他在3地参保都不满10年,就由他的户籍所在地合肥负责发放基本养老金,而3地社保机构应按规定把相应的资金转到安徽省。这样有助于消除过去由于地区之间职责不清,个别转出地和转入地常有相互推诿的现象。

再按照上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所讲的:地区统筹基金是现收现付的,是支持已经退休的人养老的。那么,大规模转接的时候,各个地方政府将马上会出现财政压力。

现在奔走他乡的农民工,往往循着一条“别穷奔富”的路径在流动,大规模转接时,中西部的钱马上就要转走,地方财政就会随之紧张;如果未来这些人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退休的话,这些地区将要支出沉重的养老负担。因此,从短期看,转出地财政有压力;从长期来看,转入地财政有压力。

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我可能还会调动工作去上海,其实我希望在哪儿缴费都可以,在哪儿退休也都可以,如果未来能领到社会保障卡,不管走到哪儿都能用是最好的。”顾宗韶对未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充满憧憬,就像是国外很多国家的工人一样,绑定一个终生使用的社会保险号,无论是在便利店里打工,还是在街头卖热狗,只要照章纳税,事关将来退休金多寡的积累都在那张卡里,不必为换了城市打工而申请“转移”。

的确,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全国统筹。按照《暂行办法》,如果一位劳动者先在北京工作,然后去了广州,之后又去了上海,最后又回到了北京,那么他的个人账户就需从北京转移到广州,再转移到上海,最后又转移回北京,这个过程带来了较大的、且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如果实现了全国统筹,由全国统一的部门管理个人账户,那么就不需要或者只是形式上的转移,而不需要转移资金,避免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因此,目前采取的转移接续方式,显然并非治本之策,同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提高,治本之策仍然是尽快全国统筹。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建议草案上已经增加规定:国家将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看来,目前,有的地区养老保险基数高,缴纳的养老保险多,有的地区养老保险基数低,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太大是最难调和的矛盾。“全国统筹的话,发达地区企业肯定不干,欠发达地区可能又交不起,有点吃大锅饭的感觉。”李迎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所以,他认为“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间财政利益的重新分配是难点。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协调机制

一、引言

欧洲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 其中一些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践常常被其他国家作为样板。比如, 二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是福利国家的样板。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大都经历过一段较长的历程, 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使其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仍有一些问题凸显, 但是欧洲国家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有益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现如今,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 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也很大, 有关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水平、最低缴费年限等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然而, 我们所看到的是, 在这27个主权国家之间, 养老保险关系能够做到有序的转移和接续。我国大陆共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 数量与欧盟成员国相差不大, 而且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理论上说, 我国区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的解决应该比欧盟简单得多。但是, 在我国却出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问题, 这不得不让人有所思考。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跨统筹区域转移接续成为了可能, 有助于保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 这方面虽有所进步, 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通过分析欧盟的一些有益经验, 应该可以对我国有所启示。

二、欧盟国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协调机制

(一) 协调原则。

欧盟有一项核心政策, 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 其目标就是实现商品、资本、服务、人员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无障碍自由流动。在这四项内容中, 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当劳动者从本国转移至他国就业时, 他会将一些社会保障权益方面的问题考虑在内, 比如在他国工作时自己到底是被哪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 还有其社会保障权益该如何计算以及领取?欧盟拥有众多成员国, 各个国家间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尽相同。比如, 英国及北欧五国属福利型国家, 其国民享受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待遇, 但同时其国民需要承担高额的税收;而德国、法国等采用社会保险型模式的国家则是通过责任分担, 互助共济来为劳动者提供相关的保障项目。因此, 这方面的制度若存在空白, 必会严重阻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才有利于欧盟建立统一市场的目标的实现。

欧盟并没有试图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律来统一各成员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因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切合实际。因此, 欧盟一直比较关注的是成员国之间的社会保障协调问题。欧盟早在30多年前 (彼时还是“欧共体”) 就通过了若干协调各成员国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各成员国社会保障法律冲突的条例, 包括1971年第1408/71号条例和1972年第574/72号条例。第1408/71号条例的设立主要依据四个原则:不歧视原则、单一国家原则、聚积原则和可输出原则。

1、不歧视原则。

不歧视原则也称平等待遇或者不歧视国籍原则, 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第1408/71号条例第3条第1款具体详细地解释了平等原则:根据本条约的具体规定, 在某一成员国居住且可以适用本条例的个人与该国国民一样, 根据该国的立法有相同的义务和福利。这一原则使直接歧视 (因为国籍而受到不利的待遇) 和间接歧视 (对所有申请者的申请条件或要求在事实上使大量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 失去了法律依据。

2、单一国家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劳动者在同一时期内只能被纳入到一个成员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所适用的法律是劳动者工作地所在国的法律制度。单一国家原则保证了劳动者不可能同时受多个成员国的保障而无需缴纳多份保费, 同时也保证了劳动者不会没有保障。

3、聚积原则。

这一原则规定, 当劳动者在一国申请保障待遇时, 该国在计算申请者是否符合必要的工作、居住期限和缴纳保费期限时, 必须考虑到劳动者在其他成员国参加保险的期限, 以便使劳动者获得应有的权益。

4、可输出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 保险待遇的领取资格与劳动者是否在待遇支付国居住是没有关系的。只要劳动者达到领取保险待遇的条件, 相关待遇就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不可以有任何形式的克扣和拖欠。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一原则并不适用于一些特定的非缴费性福利, 因为这些福利项目实行居住地原则, 只对符合条件的本国居民发放。

上述这四项原则提供了各成员国协调的主要基础。除此之外, 还有按比例原则。按比例原则指的是, 在支付劳动者的保险待遇时, 每一个成员国按照劳动者在该国被保险的时间长短按比例支付。

(二) 具体操作方法。

根据这些原则, 欧盟各成员国间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协调的具体操作有如下几点:

1、暂时冻结。

如果劳动者更换工作, 由A国来到B国, 那么该劳动者在A国的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将被A国保留。另外, 他在A国工作时所缴纳的保险费仍被A国保留, 不会随着劳动者变换工作而转移到B国, 也不会马上支付给劳动者, 即所谓的“暂时冻结”。但是, 当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时, 这部分缴费将按规定发放给劳动者。

2、分别支付。

如果劳动者参加某个成员国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超过一年, 那么劳动者在退休时就会收到来自该国的一份养老金。举个例子, 如果劳动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分别在五个国家工作, 且在这五个国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都超过一年, 那么他在退休时将分别收到五份养老金。

3、最后接管。

上文提到, 劳动者只有在一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超过一年, 他在退休时才能收到养老金。那么, 如果劳动者在某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时间少于一年, 那么他的养老保险权益该怎么计算呢?为解决这个问题, 欧盟实行了最后接管这一做法, 即劳动者退休前工作所在国将接管劳动者在各成员国的零散的参保时间 (即少于一年的参保时间) 。举个例子, 劳动者在A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个月, 在B国7个月, 在C国17年, 最后在D国工作8年后退休, 那么D国得接管当事人在A国的10个月和在B国的7个月参保时间。

4、累计计算。

欧盟一些国家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有最低参保年限的规定, 比如德国要求参保5年以上。这样以来, 一些更换工作的劳动者就有可能达不到某一成员国的最低参保年限的规定。为此, 欧盟规定, 劳动者在各成员国的缴费年限可以连续累加计算。例如, 一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共缴费10年, 其中4年在德国参保缴费, 其余6年在其他国家, 那么该劳动者仍会被认为达到了德国最低参保年限的规定。

(三) 发放养老金的程序。

依据上述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向劳动者发放养老金的程序有以下四个步骤:

1、提出申请。

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首先要向其居住地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提出申请, 要求其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并告知社会养老保险机构自己曾在哪些国家工作过。

2、信息汇总。

劳动者居住地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在接到申请后, 必须收集申请人的姓名、地址、出生日期、社会保险序号等个人信息, 以及享受其他福利待遇、支付养老金的银行等情况, 并连同申请书一起递送到劳动者工作过的所有国家的社会保险机构。然后, 每个收到该劳动者信息的社会保险机构要给予回复, 反馈该劳动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在该国的工作缴费年限等情况。最后, 居住国社会保险机构要汇总所有参保国的回复, 并为各参保国保险机构提供详细的养老保险整体记录。

3、分配程序。

各参保国根据该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的整体记录, 分别计算出该劳动者在本国法律下所享有的权益, 即如果该劳动者的所有缴费记录均是在本国, 按照本国的法律规定, 所应支付给该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待遇, 然后再计算出所享受的权益的比例, 该比例等同于该劳动者在本国的缴费时间与总的缴费时间之比。举个例子, 如果一劳动者分别在德国、法国、丹麦缴费7年、8年、5年, 那么其累计参加养老保险年限应为20年。接着, 德国要计算出如果这20年均在德国参保, 其应获得的养老金总额, 然后根据其实际在德国的缴费年限7年, 计算出其实际应获得养老金为 (7/20) , 即0.35。同理, 法国和丹麦也可以计算出所应支付的养老金分别为0.4、0.25。所以, 该劳动者最终所得到的养老金总额为:0.35+0.4+0.25。

4、比较支付程序。

各参保国仅计算出所应承担的比例还不够, 它们还应当计算出在本国法律下, 仅考虑劳动者在本国的缴费记录, 所应支付的养老保险待遇。然后和由上述分配程序计算出的劳动者所享受的权益的比例进行比较, 将数额较高的一项支付给劳动者。例如, 一劳动者在丹麦缴纳养老保险费4年, 在英国缴纳36年。根据英国有关规定, 如果劳动者的缴费年限超过35年, 那么他就能获得英国的最高额的养老金待遇。但是, 如果根据分配程序计算其所享受的权益, 那么英国支付给该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待遇, 仅为最高额养老保险待遇的90%。这时, 英国就应当按照本国的规定, 根据该劳动者在本国的缴费记录, 支付给该劳动者最高额养老保险待遇。

三、欧盟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前文所论述的协调原则和操作方法, 使欧盟27个成员国之间能够做到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接续, 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 注重各统筹区域的协调。

现阶段, 我国已实现大部分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并准备在条件具备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因此, 即使全面实现省级统筹后, 我国大陆仍将会有31个统筹区域, 各统筹区域间的缴费标准、待遇水平还将存在差异。所以, 我们应该学习欧盟在协调各成员国方面的经验, 在养老保险关系发生转移以及计发养老保险待遇时清晰地划分各个统筹地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二) 注重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依据不歧视原则, 一国劳动者在欧盟其他成员国间流动就业时, 与其他成员国的公民享受相同的福利与待遇。此外, 欧盟还通过“累计计算”、“最后接管”等做法来使劳动者在流动就业时其社会保险关系能得到接续, 社会保险权益能得到累计。这些做法都是比较简单、实用的, 而且目的性极强, 那就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保护劳动者自由迁徙的权利, 从而实现人员的无障碍流动, 资源的合理配置。反观我国, 许多统筹地区出台的“土政策”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这是一种漠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这种想象值得我们深思, 应努力消除之。

(三) 加快基本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从上文所述的在欧盟领取养老金程序中的第二步, 即信息汇总这一步骤中,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一过程复杂且繁琐。劳动者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能在欧盟各成员国间顺畅转移, 与欧盟发达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是分不开的。发达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节省了许多办理程序的时间, 提高了社保机构的办事效率, 为保险关系方便、顺利地转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 我国也需加快基本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做到各统筹区之间的联网和信息共享, 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跨统筹区域养老保险关系顺利、方便转移的目标。

(四) 采用科学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能促进参保人员之间的公平, 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欧盟成员国在劳动者流动就业时将其历史缴费暂时冻结, 计算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权益时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 计算出各成员国所应承担的比例, 再分别支付给劳动者相应的养老金。这一方法简单而又公平, 清晰地划分了各成员国在支付养老金上所应承担的责任, 减少了利益纠纷, 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在我国, 要想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 实现无障碍转移, 就必须清晰界定各方的责任, 兼顾各方的利益。一套科学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凯瑟琳.巴纳德著.付欣译.郭捷校.欧盟劳动法 (第2版) [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10.

[2]董克用, 王丹.欧盟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见协调机制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4.

[3]关信平, 吴伟东.共同体内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保障覆盖——欧盟的经验[J].人口与经济, 2008.2.

[4]何文炯.养老保险转移, 平衡利益是关键[J].中国社会保障, 2008.5.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8

1 养老保险跨省流动就业的范围对象

1.1 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 (含灵活就业人员) 参保的;

1.2 男性不满50周岁、女性不满40周岁的;

1.3 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力社保部门批准调动, 且与调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1.4 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

地, 且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积缴费年限10年, 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 或每个参保地均不满10年需转入户籍所在地的;

已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2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2.1 个人档案转移不及时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 经常会有企业以员工在离开公司时以不交培训费、不退住房、不交违约金等各种理由扣留员工档案, 不给员工办理相关调转手续中断养老保险缴费而引起劳动争议纠纷。

2.2 统筹层次低、统筹单位数量大的问题

在我国虽说绝大部分省份已宣布实现了省级统筹, 但事实上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只有少部分省份。所谓省级统筹, 主要或唯一的衡量标准是指, 缴费与支出的资金流管理、调配、使用均在省级政府层面实现和操作。但目前宣布实现省级统筹的各省对其制定的其他标准不包括在内。这种“初级阶段”的省级统筹, 为跨省转续带来极大困难。可以说,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起步于县级, 目前仍以县级为主, 统筹数量多, 在财政“分灶吃饭”、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点十分明显的情况下, 要解决“点对点”的转续问题, 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为决策者既要处理好缴费地和退休地的责任划分问题, 还要处理好视同缴费年限的责任承担问题;既要不折不扣地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又要适当调动不同地区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既要解决好少数农民工社保意识不强、看重眼前利益而主动要求退保的问题, 还要解决好临近退休人员选择大城市退休领取高待遇的基金压力问题;既要根除“便携性”的制度性障碍, 还要兼顾制度的长期稳定。

2.3 养老保险在转移手续过程中还要考虑转型成本问题。

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制度是统账结合, 存在隐性转型成本的负担主体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暂行办法》的制度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单位缴费的统筹部分实行部分转移, 而不是全部, 旨在调动转出地和转入地的两个积极性, 以同时缓解两地转型成本的统筹基金的压力;二是转移部分实行随身即时转移, 而不是退休时总和转移, 旨在同时调动参保人和参保地的两个积极性。

这两个特点虽也存在一些问题, 甚至容易引起一些误解, 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单位缴费的20%中, 留在转出地的是8%, 恰好等于个人账户的规模。不管制度设计者的意图如何, 在客观上, 这8%恰好等于隐性转型成本, 意味着把转型成本留给了转出地, 等于是对转出地转型成本的一种变相补偿。但对转入地来说, 如果它成为转入者的退休地, 不但8%的转型成本没有解决, 统筹基金又额外少了8%, 其统筹基金可持续能力和支付缺口可想而知。并且一般来说, 退休地大多为欠发达地区, 这就更是雪上加霜。

3 转移办法急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转移接续办法难以根本解决“社保漫游”问题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而不是目前“初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省级统筹。这是实现真正的全国统筹的基础。而要实现“真正”的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 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继续深化改革, 使之适应二元结构。

3.2 转移接续办法本身需明确与完善

例如, 年龄在40-50的人员在新参保地设立临时账户的问题是否有必要, 是否人为地增加了复杂性, 也需要考虑。再如, 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调动人员, 则不受40-50年龄规定的限制, 类似规定是否存在户籍歧视之嫌, 是否存有社会公平问题, 也是需要讨论的。而在待遇领取地的诸条规定中, 如果养老关系既不在户籍所在地, 且有两个养老关系所在地缴费均满10年以上, 那么是否应在两地之间允许农民工享有选择权, 这一点也需明确。

3.3 应尽快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

例如, 转回户籍所在地之后与新农保如何衔接, 这涉及待遇计发公式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需认真对待, 否则很容易出现误解。再如, 《暂行办法》规定, 各省制订省内转续办法均“参照本办法”。这既说明, 真正的省级统筹还没实现, 也说明, 省内转续办法应全国统一起来, 因为这是跨省转续的基础。如果各省都存在地方粮票, 县级以上经办机构的“点对点”转续就难以统一起来。就是说, 这里涉及一个跨省转续与省内转续的统一与衔接问题。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9

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 中国目前已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传统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构成的旧的医疗保障体系被现行的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998)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05) 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3) 为主构成的新的医疗保障体系所替代, 改革成效显著, 为中国城乡各类人群的健康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转型, 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 流动频率逐渐加快, 必然给中国目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带来很大挑战。目前, 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很多险种设计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 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很难, 已经成为阻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壁垒, 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 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 386 075[1]。特别地, 在中国体制转轨, 城市化、工业化加快推进过程中,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众多年轻职工的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 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社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理论界定

(一) 社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内涵

社会保险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 社会保险关系是指社会保险当事人之间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 在社会保险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联系;从广义上讲, 社会保险关系除了上述含义之外, 还包括社会保险同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险同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关系。本文仅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讨论[2]。

社会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医保”) 从属于社会保险, 因此, 社会医疗保险关系反映的是社会医疗保险当事人之间的经济联系, 包括保险人 (政府部门和经办机构) 、投保人 (企事业单位、政府、劳动者、居民等) 、被保险人 (劳动者、居民) 、医疗服务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主体在医保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经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以下简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是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民在不同地域都能被纳入相关医疗保险范畴, 不同保障制度之间可顺利衔接[3]。因此,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可以理解为当原医保关系因投保人、被保险人等主体发生身份转变、就业地点变更、保险需求变化等原因需要停止, 相关制度安排可以使参保人顺利地转移到新医保关系中, 也就是说参保者可以在不同制度之间, 不同地域顺利转移医保关系。

(二) 社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外延

1. 从总体上梳理下城乡医保体系。

中国医保体系包括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 (1) 值得关注的是, 近年来, 中国部分地区为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情况, 专门制定了针对以农民工群体为主的单独的医疗保险制度, 如上海市的“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制度”、成都市所实行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制度”。此外, 还有针对失地农民出台的一些专门的医保政策, 如上海市的“低平台、有弹性、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小城镇社会保险办法 (简称‘镇保’) ”。这样一套专门适用于流动性人员和特殊性人员的“过渡性”医疗保障制度, 在制度内涵、管理模式、筹资和基金管理、保障待遇水平方面都与“纯粹”意义上的城市或农村医保制度存在明显不同。因此, 有学者认为, 借用“二元三维”这一词来形容目前的医保制度结构的特点反而十分贴切:所谓“二元”即是指中国医疗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着以城乡户籍身份为划分依据的“二元化”结构;所谓“三维”即是指, 随着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 在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结构上, 事实上又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城市医疗保障、传统的农村医疗保障以及“过渡性”的, 居于城乡之间的医疗保障这样三套制度“并驾齐驱”的局面[4]。

2.从参保人群的分类以及医保关系变更的情况来讨论。

根据目前中国医保体系的制度设计, 城镇职工医保针对在职人群, 城镇居民医保针对城市非在职人群, 新农合针对农民, 特殊人群医保针对以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因此, 可以简单地将医保覆盖人群划分为城市在职人群、城市非在职人群、农村以务农为主的农民、特殊人群医保这样四类。另外, 医保关系变更情况可以归纳为同一统筹地区不同保险项目之间的转移, 不同统筹地区同一保险项目的转移, 不同统筹地区不同保险项目的转移三种情况 (见下图) :

二、社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实践障碍

(一) 现行政策规定以及各地实践探索

现行政策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颁布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2010.7) 规定各类人群在不同的医保关系中转移接续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 没有给出具体操作办法, 留给各统筹地区很大操作空间。《办法》第4条规定了新农合→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 第5条规定了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新农合, 第6条规定了A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B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 第7条规定了个人账户可转移。人社保障部随后出台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 (试行) 》 (2010.7) , 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的操作流程做了具体规定。《社会保险法》 (2011.7) 第32条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 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 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各地实践探索。长三角地区江苏、安徽、浙江三个省份成立了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障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 并于2009年10月公布《关于长三角地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意见》。其中规定, 在转出地已经参加职工医保, 后因跨地区就业, 医保关系需随同转移, 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企业职工, 均可将自己的医保关系“随身带”。在长三角不同统筹地区参保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各地予以承认, 合并计算。在三个月内接续医疗保险关系的, 视同连续参保, 不设立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等待期;超过三个月未接续医保关系的, 按转入地有关等待期的规定执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之后, 从下个月开始, 就能按照新就业地的相关规定享受待遇。

统筹城乡医保实践探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战略目标, 各地积极响应, 加快步伐, 形成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做法, 诸如东莞模式、太仓模式、成渝模式、昆山模式、镇江模式、马鞍山模式等。总结各地经验, 可以为今后统筹区域内 (1) 三大基本医保制度的衔接转换提供借鉴, 如很多发达地区选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合并, 整合管理体制, 率先打破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之间的“碎片化”制度安排;采取统一制度框架, 分层次设立不同缴费率, 满足不同群体的医保需求等做法均值得思考和学习。关于统筹城乡医保的理论研究也开展了很多, 王东进 (2008) 、胡晓义 (2008) 、仇雨临 (2008) 、顾昕 (2008) 等学者提出了学界比较认可的“三步走”战略思路, 首先, 完善目前三大基本医保制度, 并为衔接做好准备, 其次, 探索三大制度间的衔接整合机制, 最后, 建立统一城乡的基本医保制度, 分不同缴费档次, 享受不同待遇, 不同身份人员可以在统一的基本医保制度下, 根据自身需求自由转换。统筹城乡医保为不同医保制度在同一统筹地区横向整合衔接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 实践障碍

理论上, 医保转移接续的情况非常多 (见上图) , 但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 最大的难度体现在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和特殊人群医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之间的转移接续, 本文就此讨论。

医保关系作为社会保险关系的一种, 按权利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累积型, 像养老保险;另一种是消费型, 当月缴费当月享用, 对应期满随即用完, 没有可以累积的权利, 医保、工伤、生育保险关系原则上都属于即期消费型权利, 具有即期缴费即期享用的特征[5]。根据国务院44号文件, 很明显,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对于参保者来说不属于纯粹的消费型权利, 因为制度规定, 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 退休人员不用缴费 (即单基数征缴政策) 也可以享受待遇, 因此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一样, 是一种累积的权利, 需要在转移中带走[6]。

资料来源: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http://220.178.191.51/, 2011。

采用“单基数”缴费政策, 对于跨地区同一制度之间和同一地区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都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难题。我们以芜湖、南京两地的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政策为例, 具体来分析各种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难点。

1. 不同地区同一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 (职工医保之间、居民医保之间) 。

由于城镇职工医保带有部分累积性权利义务关系, 所以职工在不同地区之间转移接续医保关系时, 必然带来两地基金收支平衡矛盾。目前, 南京、芜湖两地并没有明确互认缴费年限, 更没有具体规定两地之间的统筹基金如何转移。从上表可以看出, 两地的保障水平是不同的, 南京略好于芜湖, 如果再考虑到两地之间的职工缴费基数的差别, 那么即便是同等规定最低缴费年限 (男二十五年、女二十年) , 两地之间的累积性缴费义务也是不同的, 如果流入流出人口不均衡, 那么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基金支出压力, 同时对两个统筹地区的参保人群也是不公平的。

另外, 以芜湖、南京为例, 城镇居民医保基本上是以户口为条件排除外地人群参加的, 并且同时捆绑养老保险等条件, 因此城镇居民医保之间转移接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南京甚至规定户口迁入不满十年, 政府不给予补贴保费。

2. 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 (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特殊人群医保、居民医保、特殊人群医保→职工医保) 。

一般地, 由城镇职工医保转移到居民医保或者特殊人群医保都比较顺利, 因为前者缴费水平本来就高, 还有累积性权利, 后者属于低层次保障水平, 但往往转移关系后, 意味着部分累积性权利的丧失。相反地, 从城镇居民医保或者特殊人群医保转移到城镇职工医保是有相当难度的, 笔者称之为“高不可攀”。基本上, 居民医保或特殊人群医保转移到职工医保都没有明确政策规定, 因为本身居民医保要求本地户籍, 所以直接拒绝外来非本地户籍人口。对于农民工医保转职工医保, 南京市直接规定参保缴费年限不做等同计算, 因此一些在南京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退休后, 能否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是个难题。

3. 同一地区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

芜湖市规定, 居民医保参保五年折算成职工医保一年, 如果实际缴费年限未达到十五年, 必须在退休后以退休前的上年度全市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按7.5%的比例一次例补足。虽然给转移接续政策预留了接口, 但是依然难度很大。

根据以上分析, 城镇职工医保“高不可攀”, 其他保险制度很难与其转移接续, 于是很多私营企业、困难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参加居民医保或农民工医保, 而不选择“高攀”。究其原因, 笔者赞同部分学者的看法, 部分地是由于中国职工医保采取“单基数”缴费政策, 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收现付模式, 这样在职人群就必须要多缴纳保费为退休后积累权利, 无形中提高了保费率。统账结合的财务模式使得缴费率过高, 统筹基金的部分又必须与个人账户进行分摊, 事实上, 学术界对个人账户的批评很多, 没有起到当时政策设计者所预想的作用和效果。同时, 单基数征缴也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基金平衡面临挑战。

三、政策选择

(一) 改革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1. 变单基数征缴为双基数征缴。

这样, 城镇职工医保就可以由部分积累的财务模式转变到纯粹意义上的现收现付模式, 把医保关系由部分积累型的权利彻底转变为即期消费型权利, 跨地区转移不再需要折算缴费年限。同时可以扩大医疗保险缴费人群, 更好地发挥大数法则, 降低缴费率, 提高保障水平,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德国医疗保险为例, 其规定领取养老金人员也必须按照《卫生保健法案》的有关规定缴纳参保费用, 据有关数据, 1993年这部分人员的缴费占疾病基金收入的17%左右[7]。但是, 考虑到退休人口的收入水平以及缴费意愿, 可以暂时对退休人员实行低缴费政策或者财政进行补贴, 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事实上, 芜湖的医保政策中明确提出所有参保人员必须达到实际缴费年限15年, 即便是退休人员也要一次性补足差额, 正是对这一单基数缴费政策的很好纠正。

2. 适当调整统账结合财务模式, 特别是个人账户政策。

对比统账结合模式与现收现付模式, 不难发现, 前者费率会较现收现付模式高, 其基本原理在于前者的医疗保险基金被人为地“割裂”为两个部分, 只有部分资金用于住院项目的补偿 (即统筹基金部分) , 而后者的医保基金却可以全部用于住院项目的补偿。因此, 想达到同样的补偿水平, 统账结合模式必须提高保费率, 以弥补资金分割到个人账户上的损失, 事实上提高了医保的进入“门槛”, 使相当数量的困难国企职工、民营企业职员、灵活就业人员等, 被排除在制度的保障范围之外[4]。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该市医保的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为5%, 除去向个人账户匹配后基金余额为3.5%, 这部分资金还需要满足住院统筹、门诊特检特治、门诊慢性病等项目的开支, 其中门诊特检特治和门诊慢性病等项目的支出相当于缴费率的0.69%, 最后真正用于住院费用补偿的统筹基金只有缴费费率的2.46%[8]。

调整个人账户政策。与新加坡医保个人账户相比, 中国个人账户设计并没有发挥出预想的作用, 存在较大问题: (1) 个人账户纵向积累作用并不如人意; (2) 个人账户控制费用作用有限; (3) 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基金互济性没有得到体现[9]。因此, 有学者提出通过政策过渡的方式, 最终取消个人账户, 可以先行取消退休人员个人账户, 其余人员的个人账户只付不收, 个人账户余额用于为家属购买大病或住院保险, 经一段时期过渡后取消个人账户, 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位为保大病[9]。

(二) 提高统筹层次, 解决不同统筹地区同一制度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

理论上, 提高统筹层次, 覆盖更多人群, 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法则, 降低保费率。东莞市从2000—2008年, 将城乡在职人群和非在职人群纳入到全市统一的社会基本医保制度, 大大提高了覆盖面, 有效发挥了大数法则, 结果筹资率统一定在3%水平上, 这一筹资标准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目前, 芜湖和南京均实行区 (县) 级统筹, 层次很低, 不利于降低缴费率, 应该尽快适时地提高到市级统筹层次, 并争取以后实现省级统筹[11~12]。

(三) 加快城乡医疗保障统筹步伐

尽快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 实行强制参加原则, 提高政府补助比例, 并建立多档次缴费, 遵循公平原则, 实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党的十七大, 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明确目标, 因此, 有必要分步骤整合城乡医保制度, 加强研究, 不断试点, 统筹规划, 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医保是顺利解决同一统筹地区不同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的很好思路。可以认为, 提高统筹层次是纵向解决社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 加快城乡医疗保障统筹是从横向上针对不同医保制度之间即化异趋同。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1号) [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 2010-04-28.

[2]邓大松.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3]杨宜勇, 朱小玉.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为何比养老保险难[J].中国医疗保险, 2010, (4) .

[4]徐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研究——以镇江、昆山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5]陈仰东.在创新中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政策[J].中国医疗保险, 2010, (7) .

[6]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工业化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Z].内部资料.

[7]王林.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比例确认办法探讨[G]//中国医疗保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8]林枫.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J].中国卫生经济, 2004, (4) .

[9]薛惠元, 张翼.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何去何从——一个研究述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

[10]东莞市社会保障局, http://dgsi.dg.gov.cn/.

[11]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http://220.178.191.51/, 2011.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10

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9]66号文件精神,积极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确保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跨省转移接续,福州市社保中心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农民工返乡高峰期的到来。

针对一些农民工对新政策不了解,养老保险概念比较淡薄,觉得还是拿到钱实在,以及担忧转保流程过于复杂,对将来工作地点和时间的不确定认识,市社保中心在相关宣传材料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制作了《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农民工朋友答疑释惑,并发放到各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

为方便城镇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办理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1月5日下午,福州市社保中心专门召开有关科室业务协调会,将原来由两个窗口办理社保关系转出和转入的业务统一归并到一个窗口,并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开通长途电话、传真等,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福州市社保中心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政策,并举办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公司社保经办人员、农民工代表共80余人座谈会,宣传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方式,切实为跨省转移社保关系人员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福州市社保中心)

厦门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应随同转移到就业所在地,非厦门市户籍参保员工养老保险不实行退保。

厦门市将在上级有关部门下达具体操作办法后,按照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暂时无法转移的员工,可以将养老保险关系继续保留在厦门,厦门市将确保参保员工的参保信息和养老保险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待流动到异地就业后再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转移手续。

(厦门市劳动保障网)

漳州市

为贯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漳州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于1月2日召开市中心科长以上人员会议,进行传达学习,紧接着于2010年1月4日召开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贯彻实施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传达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贯彻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部署当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具体经办工作。会议并具体部署了经办机构的工作,要求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组织落实、大力宣传,认真细致地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把好事办好,让参保人员充分理解政策规定。

(漳州市社保中心)

龙岩市

为迅速贯彻国务院[2009]66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到实处,龙岩市于今年1月4日迅速召开全市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会议。会上就贯彻实施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加强宣传,三要抓好落实。会议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政策要点进行了解读。与会人员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当前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暂行办法》20个字的政策要点上,扎实做好4个重点环节工作,当务之急是全力做好政策宣传,在《闽西日报》进行专版宣传,同时,在各经办机构设立政策宣传咨询窗口。(龙岩市社保中心)

宁德市

2009年12月31日,宁德市社保中心紧急召集全体干部职工传达省社保局关于贯彻落实有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文件精神。中心主任黄旭健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元旦假期深刻领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办法,并面向各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下发《关于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通知》(内部通知),预先做好新办法实施的准备工作,确保本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工作顺利开展。

(宁德市社保中心汤彤彤)

南平市

为及时贯彻福建省全省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南平市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工作,1月15日,南平市召开贯彻实施工作会议。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南平市社保中心郑思华主任在会上指出,一要明确目标,准确把握经办过程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统一规范;立足现实、兼顾长远。二要扎实做好转移经办业务各环节工作,即履行好发凭证、办手续、转基金、接电话4个重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做好经办管理工作。三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会后要及时汇报传达,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会议最后由南平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叶燕槐传达了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作梁巡视员的讲话精神。

(南平市社保中心)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11

关键词:企业职工 养老保险 合法权益 对策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人员流动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难点问题被提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为切实保障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保证参保人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转移接续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发展历程

1997年,劳动部制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除了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档案外,还要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2001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不论何种原因变动工作单位或跨统筹地区流动,都应按有关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其妥善管理、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做好各项服务工作。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明确在非户籍地参保的职工在异地实现再就业的,原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其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接受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其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虽然政府对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相关政策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农民工“退保潮”的出现,使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问题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

二、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暂行办法》的正式出台实施对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暂行办法》的实施,首先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其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暂行办法》的出台对规范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接续的方法和程序做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金缺口、养老金发放等各种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带来的资金缺口无法解决

按照《暂行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按一定比例转移统筹金,目的是希望能平衡转入地与转出地的责任。目前,统筹基金(单位缴费)是按“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的20%缴费的,现在转移的12%,即大概为“实际缴费的资金总合”的60%,这部分缺口直接影响了转入地的基金正常运行。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来越长,转入的金额可能不够用,在具体转移会额方面,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2.职工转移接续后领取地的问题

《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确定其待遇领取地条件。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休后待遇领取地的问题,然而实际缴费满“10年”的规定,使得参保人员有机可乘,如果参保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缴费满10年,然后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继续缴费,该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关系依然在经济发达地区,退休后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领取养老金。社保机构也有机可乘,给参保人确定参保地造成困难。

3.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后的待遇问题

《暂行办法》笫七条规定参保人员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后,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的规定,以本人各年度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待遇领取地对应的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其基本养老金。该通知并没有具体规定转移后退休人员的待遇如何计算,按照现行的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办法,在不同待遇水平地区之间转移,会使一部分参保人员通过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提高退休待遇,产生趋富效应。

三、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的不良影响

1.阻碍劳动力的流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能够顺畅的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流动,然而由于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顺利跟随劳动者转移,降低了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积极性。按照现行政策参保劳动者在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时损失了企业缴纳的部分养老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2.造成社保基金的安全隐患

(1)个人账户的产权归属不明确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是将个人上年平均工资的8%存入账户和06年以前单位划转金额之和。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强制实行的一项政策,个人账户是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度向“统帐结合”转制的过程中,面临巨额的转制成本,例如在旧制度下参保的劳动者没有过去的积累,没有建立自己的个人账户,而这部分人员却按照新制度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们领取的退休会中没有积累的部分就形成了“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2)社保基金存在被违规挪用的风险

在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未转移的社会统筹部分的金额每年都有很大的结余,这部分资会没有明确的归属,一般是暂由当地社会部门管理。近几年社会保障基金被非法占用、挪用或者出借腐败案件逐渐浮出,大量基金被违规动用,既影响了养老金的正常支付,又削弱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3.损害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按照现行政策参保人员在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时损失了企业缴纳的部分养老金,属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参保人员不能自由的携带养老保险关系,降低参保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参保的热情很低,甚至拒绝参加养老保险,不利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四、解决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的对策和建议

1.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解决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这样养老保险关系在转移时不会涉及转移资金的问题,养老保险的待遇发放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全国统筹这个目标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它是惟一既定的终极目标。如果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会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实现全国“一卡通”

加强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发放社会保险IC卡。完善社会保险信息,为身份证号作为参保人编制的唯一的社会保险号码。建立“一卡通”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实现缴费金额的顺利转移,消除各统筹区域的利益壁垒。建立全国养老保险“一卡通”,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地区统筹和身份统筹,从而使全国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全国范围内共担养老风险。

3.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抵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中资金转移的困境。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减少财政支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指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会和个人储蓄三种制度同时起作用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涵.新旧劳动法对比[J].管理人,2007,(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国劳动争议网,2007,(7).

[3]左祥琦,学好用好.劳动合同法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国为转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

[5]劳办发[1997]116号1997-12-22.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篇12

“我没交, 年轻的一般交的不多, 毕竟还年轻, 到三四十岁再交还不晚呢, 没必要交那么早。”“公司里别人不交, 我也不交, 交了我还扣钱。”“干不长, 三年两年走了就没有用了。”持上述观点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这种他们认为自己还年轻, 养老是件遥远的事;同时也担忧自己常年辗转各个城市打工, 社保权益无法累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 《办法》的出台, 让不同制度和地域间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起来, 消除了他们对于养老保险方面的担忧。

胡晓义说:“原来两项制度分设, 交费标准也是分别设置的, 原来关于新农保试点文件, 国务院规定是农民缴费是五档标准, 从一年100元到一年500元, 城镇居民交费是10档标准, 从一年100元到1 000元, 这次把两个制度合并起来, 统一规定了城乡居民的交费标准, 维持原来100~1 000元的标准, 同时又增加了两档, 1 500元和2 000元。这样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 只要他有意愿也有能力, 可以在这12档标准里头自主选择, 并不是农民最多可以交500元, 如果你有经济能力可以按更高的标准交费, 也就以后将来获得更多的养老金。”

上一篇:建筑物顶层下一篇:企业社会化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