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2024-10-24

生产经营形势分析(精选8篇)

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篇1

2008年三季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结合市《关于开展三季度经济形势重点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农调队近日围绕秋收作物生产、畜牧业扶持政策落实、农民增收、当前粮食、畜禽等主要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及价格等情况,分别在丰李镇、白杨镇、盐镇乡对十二家农户、三家农资经营户进行走访、了解,同时深入市场、田间进行实地考察;初步感觉,今年秋收作物长势均好与上年同期,畜牧业生产因受益国家政策的扶持,整体发展呈增长态势,粮食及农资价格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肉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蛋类价格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一、秋收作物长势良好,收成有望高于长年同期

(一)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情况

依据2008年全年播定报初步统计,秋粮播种面积43391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0.3%,其中玉米25061,比上年同期增长5.4%;豆类9774公顷、红薯4810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2%、2.4%;经济作物类中:油料1161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4.6%;烟叶9164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9.1%;蔬菜1274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9.3%;瓜果类(果用瓜)2025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8%。

(二)秋收农作物生产特点

一是秋收作物面积中,经济类做物面积均比上年同有所增长; 二是秋季雨水充足,秋作物长势良好。

(三)秋收作物生产存在问题

一是前期干旱,影响部分农作物的播种;

二是部分乡镇农作物,因中期受降雨不均匀的影响,有不同程度旱情;

三是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农业生产。

二、受国家畜牧政策的扶持,畜牧业生产能力有显著提高

(一)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一是政策性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07年至今落实畜牧业项目款100万元,母猪补贴款94.67万元,奶牛补贴款22.65万元,母猪保险理赔款30万元。政策性的扶持,有力的推我县畜牧业健康的发展。

二是养殖方式逐渐向规模化、小区化模式转化明显。初步统计显示,因受种猪市场小猪高价格的影响,当前散养户数量有明显减少趋势,规模化养殖数量明显增加。

三是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初步得到缓和。从市场调查看,当前土杂猪出栏价格5.9元/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8%,品种猪出栏价格6.5元/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7%;猪肉价格12.3元/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0%;鸡蛋3.8元/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5%。

(二)畜牧业生存在问题

一是猪种源不足,影响当前畜牧业的养殖水平的提高。目前,小猪价格虽有所降低,前期价格每斤15元,当前价格13元,但仍影响散养户的收益,农民个体养殖积极性不高。

二是政策扶持仍没能解决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扶持的企业,只局限本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户能力不高。

三、当前粮食、畜禽等主要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情况

(一)粮食、畜禽等主要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从市场价格反映看,当前市场供应仍不充足。当前小麦价格每斤0.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玉米价格每斤0.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尿素50公斤装1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复合肥50公斤1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六国二氨50公斤2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全价猪饲料80斤1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总之,从主要粮食和主要农资及畜饲料价格的上涨判断,当前相应产品供应仍不充足。

(二)受当前国际粮食危机的影响及当前国家保护“三农”、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的增强,粮食价格后期将会缓慢增长。同时因受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影响,相关农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增长。

四、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可见的利润空间不断

扩大,有势力的资金将涉入农业生产领域,如不进行政策

性干预,强制提高带动农户能力,将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当前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发展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中,有个

别企业挤占了惠农资金,而没起到带动一方的作用,影响

农户养殖业的收入。

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篇2

为准确把握当前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近期, 笔者以防城港港口为切入点, 走访了防城港市商务局等部门, 并在防城港市全市范围内选取31家港口企业, 应用统计分析手段对其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专题调研[2,3]。据调查, 2013年1~10月, 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3.165亿美元, 同比下降16.34%, 仅完成目标任务的58.90%,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调研结果显示,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持续增加, 铁路运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 防城港市港口企业发展形势比较严峻。

1 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31家企业, 从企业规模看, 2家大型企业, 11家中型企业, 14家小型企业, 3家微型企业;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 从事货物运输代理、报关报检、船务代理的企业13家, 进出口贸易企业5家, 货物仓储、物流企业3家, 粮油生产、加工企业3家, 磷酸、松油等化工产品生产出口企业3家, 矿产品进出口企业2家, 货运港口装卸、搬运的企业1家, 火力发电企业1家。

2 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

2.1 超七成的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盈利

2013年1~10月, 31家调查企业中有71.0%共22家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盈利, 占19.4%的6家企业基本持平, 仅3家企业处于亏损。这些盈利的企业集中在进出口贸易、粮油加工生产、货物运输代理、报关报检、船务代理、火力发电等19家企业。

2.2 超六成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

2013年1~10月, 有19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比增加、占调查企业的61.3%;7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保持不变, 占调查企业的22.6%;生产经营成本同比减少的有5家, 占调查企业的16.1%。企业反映成本增加主要在体现人员工资、运输成本、设备更新费用、原材料价格等方面。

2.3 企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

防城港市以煤炭、铁矿石、大豆、菜籽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为主, 粮油、磷酸加工贸易在一直全市的外边贸体系中占据过半的比重。截止2013年11月中旬, 防城港市外贸企业普遍反映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以粮油生产为主的大海粮油工业 (防城港) 有限公司和出口磷酸为主的博拉暨广顺化工 (防城港) 有限公司为例, 由于国内市场销路不好、国外市场疲软等原因导致出口订单量大幅减少, 这两家企业2013年1~10月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38.50%和27.43%。

2.4 不到两成的企业盈利同比增加, 企业的营利能力较弱

截止到2013年10底, 在调查的31家企业中, 有19家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是盈利减少的, 占调查企业的61.3%;有4家企业盈利同比持平, 占调查企业的12.9%;仅有火力发电企业等5家企业的盈利同比是增加的, 占调查企业的16.1%;另外还有3家企业对比上年同期处于亏损加剧的状态, 占调查企业的9.7%。据某粮油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罗某反映, 该企业2013年1~10月仅盈利700多万元, 相比于上年同期盈利6800多万元, 盈利大幅减少。

3 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1 国内工业生产放缓, 产品进出口受阻, 国内市场销路不顺

2013年, 由于国内产能过剩、工业生产放缓, 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 进一步抑制了对上游原材料进口的需求。随着以煤炭、铁矿石、大豆、菜籽等大宗商品为主的进口量持续下跌, 防城港市资源类进口商品失去竞争优势。而自2008年10月1日国家取消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双减半”政策以后, 广西对边境小额贸易的支持重点从支持进口调整为支持出口, 这对以进口为主的防城港市对外贸易结构来说冲击较大。在调研的31个企业中, 有26个港口企业认为“国内市场销路不顺”、“国外市场变化、进出口受阻”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磷酸、铁矿为例, 防城港市是全国主要磷酸出口口岸, 约占全国磷酸出口的40%左右。调查中的3家磷酸、松油等化工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均表示2013年磷酸、松油等化工产品出口订单相比去年明显减少。调研的2家矿产品进出口企业中有1家以进口越南铁矿为主的企业今年1~10月一直处于亏损中。

3.2 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调研的31家港口企业中, 有接近50%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成本过高”。企业普遍认为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两个方面。一方面, 自2013年2月起, 防城港市再次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这是较大幅度的一次上调。一至四类最低工资标准, 由现行的1000元、870元、780元和690元调整为1200元、1045元、936元和83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由原来的每小时8.5元、7.5元、6.5元和6元调整为10.5元、9.5元、8.5元和7.5元, 标准水平平均提高了20%以上。特别对港口装卸、搬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 企业不但支付持续增加的员工工资, 还要包吃包住, 物价上涨使得企业成本支出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随着2013年成品油价格多次上调、公路“治超”处罚力度加大, 企业的运输成本不断增加。据防城港市某大型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王某某透露, 今年汽柴油价格多次上调和地方“治超”处罚力度加大后, 一吨货物的运输成本相比去年要上涨20元左右。物流公司为了化解成本压力, 必然会上调货物的运输单价, 于是油价的上调和“治超”处罚的风险无形中就转嫁到了企业的头上。

3.3 货物运量旺盛需求和运力不足的矛盾始终是制约港口企业发展的瓶颈

防城港港口货物的辐射区域主要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以及广西区内, 货物运输路途遥远, 因此南宁-防城港的铁路运输成为了港口货物的主要通道。一直以来, 防城港以运往外地的大宗货物为主, 发往防城港的货物不多, 输入输出的不对称, 导致从南宁发往防城港的车皮少, 长期靠排空足够的车皮发往防城港也不现实, 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据中国华粮物流集团防城港港口库、大海粮油工业 (防城港) 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反映, 今年车皮调节问题较去年有所好转, 但仍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外输的需要, 制约企业的发展。另外, 铁路运力不足使港口货物疏通不及时, 货物压港严重, 导致丢失港口客户, 削弱了防城港港口的市场竞争力。据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反馈, 今年由于港口货物疏通不及时, 堆场爆满, 货船无法靠岸只能停在锚地等待, 停在锚地一天的费用少则1~2万元多则10~20万元, 而且还会延误往后的船期。很多船东就只能选择转运到附近港口, 如湛江港等, 长期如此就丢失了一部分客户, 而且今年这种情况特别明显。

3.4 货款拖欠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在调研的企业中, 除了影响力较大的防城港务集团、大海粮油、中外运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外, 调查的17家小型和微型企业中有11家表示“货款拖欠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筹措困难”, 可见小微企业普遍都存在资金周转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据某报关报检代理公司的尹经理反映, 货款拖欠是港口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普遍现象。一般买方先给货主支付定金或一定比例的货款, 余下货款在交货后付清, 快则1~2月, 慢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结清。这就影响了边贸企业的资金周转, 一些小微型的企业会因此陷入资金困境。另一方面, 由于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门槛较高, 条件较多,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影响了企业扩大进出口。虽然国家最近出台了支持企业融资的政策, 地方也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 但是宣传力度不大, 融资业务培训也没有跟进, 企业对融资担保业务缺乏了解, 加之门槛过高, 所以目前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还是比较困难。

3.5“营改增”产生的税费转嫁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国家为了减轻企业税负, 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 新增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在本次调查中多家企业表示, 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物流运输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项目较少, 像过路费、过桥费等项目不可以抵扣, 税费负担减轻并不明显, 因此物流企业借此机会将税费压力转嫁到外贸生产企业身上, 在向企业收取运输费用的同时, 要求企业负担其所开具发票金额相应的税金。据防城港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的容经理反映, 某外贸企业从越南进口货物原来只需支付给运输企业50000元的运输费, 运输企业“营改增”后, 外贸企业需支付给物流企业50000元运输费外, 还另加6%的税金费用即3000元, 这还是临近的越南的海运收费, 如果是从巴西等国家远洋运输的船费动辄上百万元。对于外贸企业来说, 利润水平已经很低, 这笔税费被转嫁到外贸企业身上之后, 又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4 企业的期盼与建议

4.1 引导企业调结构、转方式, 开拓进出口业务

积极应对国家宏观经济结构及政策导向的调整, 引导企业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转变贸易方式, 扩大进出口总量。一是对金川、核电、盛隆等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指导企业做好机电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二是引导粮油企业调整经营策略, 根据市场阶段性供求动态制定采购计划, 抓住国内市场粮油产品消费高峰的有利时期, 做好大豆、菜籽、大米等农产品的进口;三是利用国际市场对家具、机电设备、重晶石、高新技术等产品的强劲需求, 引导企业积极提升出口订单量;四是完善海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条件, 扩大海产品出口和豆粕加工贸易出口。通过进出口的扩大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

4.2 加大税费改革力度, 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加大税费改革力度, 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可以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创新动力。一是加大对企业负担的专项治理力度, 为企业适度减轻营业税、增值税等, 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用减免登记费、注册费等方式鼓励创业, 从严查处加重中小企业负担和侵害中小企业权益的行为, 并将违法违规收取的费用如数退还企业。二是对存在困难的中小企业, 建议实行一定时期内的水电费、税金减免政策或缓交政策, 帮助这些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恢复生产上, 确保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 避免欠薪、失业等情况集中恶化, 保持职工稳定。三是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 降低中小型微利企业“门槛”, 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借助税收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对连续几年经营状况好的民营中小企业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 以及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民营中小企业, 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民营企业在技术开发经费方面的支出和引进科技人才方面的支出可适当给予税收优惠, 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4.3 加快通关速度、改善运输环境, 缓解运力不足的压力

一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 在中越 (东兴-芒街) 跨境经济合作区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分线管理制度, 推动24小时全天候通关和无纸化通关。探索建立“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区域快速通关模式。二是在铁路运输需求紧张时借用公路运力资源。通过建设专用的货运干道, 实现客运与货运分离, 确保货运畅通无阻。三是集约使用岸线, 加大公共码头建设、控制业主码头的数量, 科学、合理调配, 充分发挥有限的岸线的资源作用。四是集装箱运输能够加速车、船、货的周转, 减少货损、货差, 建议政策扶持, 试行集装箱业务, 大力扶持建设集装箱专业码头, 提高装卸、运输效率, 减少营运费用, 降低运输成本。

4.4 多方协调引导, 解决企业融资的难题

一是政府出面协调防城港市各商业银行, 进一步开拓退税、仓单、合同、信用证、库存商品等有效单证和实物抵押贷款业务, 为防城港市外边贸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需求问题, 为企业协调、解决授信和融资;二是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合作, 利用其贷款期限长、金额大、利率低等优势, 力争防城港市部分生产自营企业纳入成长型外贸进出口企业支持计划, 享受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政策。此外, 积极协调国税部门加快防城港市出口退税速度, 协调、建立重点出口企业退税机制。

4.5 加快防城港保税物流园区建设, 完善港口保税物流体系

防城港保税物流园区至今没有建成使用, 造成保税业务开展没有集中区域, 不利于保税业务开展。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防城港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的力度, 完善防城港港口保税物流体系, 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 使保税物流园区内的货物可以自由流转, 促进港口保税物流业务的发展。

摘要:文章运用统计分析理论, 对港口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持续增加, 铁路运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 防城港市港口企业发展形势比较严峻。

关键词:生产经营,统计,形势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桂竹.浅谈工业企业开展统计分析的重要性[J].有色金属分析通讯, 2003 (6) :9-10.

[2]黄源湘, 杨新龙.关于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景气指数与成本景气指数相关性的分析[J].安徽省情省力, 2003 (10) :31-33.

港口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篇3

【关键词】港口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各国的需求严重下降,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出口经济的增长增幅,而且国内的市场由于政府对于房地长市场进行调整,也都使得上下游的很多企业增长陷入了停滞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港口企业所从事的贸易进出口也就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对于这些情况进行分析。

一、当前的港口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

1.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震荡

在2013年之后,我国经济停滞不前,国内各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码,房市萎靡不振,所以房地产上下游的诸多产业受到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的萎缩,煤炭、铁矿石、大豆等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也都在下降,曹妃甸的资源类进口商品也就失去了市场的竞争优势。曹妃甸港口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满足京津冀地区的铁矿石,煤矿等大宗商品商品的需求,但这些规划都受到国内需求不振,国外市场进出口萎靡的影响。

2.港口的货运量进出始终是制约港口企业发展的瓶颈

曹妃甸的港口货物主要辐射的区域就是我国的京津冀等区域,定位为煤炭和钢铁大港,在这种商品的运输过程中火车始终是主力运输工具,所以依据实际情况发现货物的进出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在火车皮的调度方面也都存在着问题,这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港口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削弱了港口的市场竞争力。

3.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港口的企业中大多数从事的贸易资金量都是很大的,而且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也都难免会发生资金的周转方面的问题,而且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也都是较为普遍的问题。根据实际的调查发现,在港口企业的贸易中,货款的拖欠也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资金的交付时间周期有的长达半年之久,这样的现状也就严重的影响了边贸企业的资金周转,有不少的小微企业也就由此陷入了困境。另一方面,由于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门槛较高,条件较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扩大进出口。目前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还是比较困难。

4.国家进行的营改增的税收改革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国家的税务部门为了减轻企业的税负,在我国也实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在实际的过程中,就港口企业而言,在这次的改革中也没有得到实惠,主要的原因是在企业的支出较大的一部分就是过路费还有过桥费等费用,这些项目都是不能够进行抵扣的,对于港口企业来说在税负的减少方面并不是很明显,所以物流企业为了转嫁成本把多出来的压力全部都转移到了外贸企业身上,在向企业收取运输费用的同时,要求外贸企业负担其所开具发票金额相应的税金。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这也在进一步的程度上压榨了企业的获利空间。

二、改善港口企业经营发展的建议

1.积极地转型,拓展业务结构

对于外界的市场经济变化,还有宏观经济的调整,政府等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地引导企业来转变原有的贸易方式,进而使得进出口的总额可以扩大。比如根据国内的市场波动来做好大豆、菜籽还有一些农产品的进口工作,利用国外的对于家居、机电设备还有一些高新技术的产品的需求来增加出口,通过使得港口的进出口货物量加大来巩固原有市场以及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2.政府部门加大税费的改革力度,切实的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

要想切实的扶持企业的发展,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地做好以下的一些方面的工作:第一根据企业的特点,适当的减轻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还有增值税等税收项目,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积极地取消,对于侵害中小企业的情况要积极的进行规范;第二对于确实存在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有关的方面可以采取减免税收的方式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减少开支;第三是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中小型微利企业“门槛”,借助税收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民营企业在技术开发经费方面的支出和引进科技人才方面的支出可适当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3.多方的进行协调,切实减轻外贸港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积极地出面来协调港口区域银行,进一步的针对外贸的特点来发展银行的退税,仓单、合同、信用证、库存商品等有效单证和实物抵押贷款业务,切实的来为港口企业积极地解决资金的流动上的问题,为企业解决资金上的难题;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引导企业来加强和中国的进出口银行之间的合作,利用银行的贷款时间长,金额较大,还有利率较低的优势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驾护航,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地协调有关的方面来帮助企业进行退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港口企业在目前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周期的走出,在未来的时间内,还是存在着很光明的企业获利空间的。为了帮助企业来度过经济不景气时期,各方面的有关部门需要共同助力来打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帮助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源湘,杨新龙.关于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景气指数与成本景气指数相关性的分析山.安徽省情省力,2011

粮食生产形势分析8.14 篇4

绥化市农业委员会

2009年8月15日

今年我市的农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前期回暖晚、6月份低温寡照等不利天气,战胜了干旱、洪涝、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目前看,农作物长势比预想的要好,总体形势比较乐观。

一、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今年粮食生产经历了严峻考验,多灾并重,多灾并行。年初以来,全市范围内先后不同程度遭受了大雪低温回暧晚,持续严重干旱,连续降雨洪涝伴随冰雹大风,低温寡照,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一定面积的受灾绝产。一是干旱灾害严重。4月22日至5月末,全市持续近40天没有有效降雨,受旱面积达1600多万亩,严重干旱面积达610万亩,导致芽干吊干不能正常出苗面积90万亩。虽然进行了毁补种但仍有个别地方出现缺苗断条和二、三类苗增多现象。二是洪涝灾害。5月28日开始降雨到7月18日,全市平均降雨为381毫米,已经超过了历年5、6、7月份三个月降雨之和。集中降雨导致诺敏河、通肯河泛滥,部分农田受淹,加上内涝地块农作物受涝严重,受涝面积达249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15万亩,绝产面积达36.7万亩。三是冰雹灾害。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冰雹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全市有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冰雹袭击。海伦、绥棱、北林、明水、望奎、庆安、兰西等县(市、区)受灾较重。全市受灾面积149万亩,累计绝产面积19.8万亩。四是风灾。7月17日北林区、庆安县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风速达 1

到10级以上,最高风速可达13级,造成该区域内的房屋、农田和树木受灾严重。据统计,全市共有26个乡镇受灾,毁坏水稻育苗大棚443栋。全市风灾受灾面积67万亩。五是低温寡照。6月份以来的持续降雨天气异常,气温偏低,光照严重不足,农作物不能正常光合作物,生长缓慢,据调查,生育时数少105小时,生育天数拖后5—7天。

每次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抗灾减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抗旱斗争中,全市先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两次,现场推进会议两次,共投入抗旱资金13500万元,浇灌面积670万亩,毁补种面积近50万亩,育苗移栽和补栽40多万亩,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努力,抗旱保苗工作取得了胜利。在抗洪斗争中,各级党委、政府针对今年汛期提前,降雨集中,境内五条河流泛滥,河套地大部分被淹,部分低洼地积水内涝,个别地区遭受冰雹和大风袭击的实际情况,指挥抗灾抢险,转移受困群众,指导抗灾自救。通过今年发生的严重灾害不难看出,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仍摆脱不了自然条件制约。

从前一阶段农作物受灾情况看,的确给农作物造成了一定影响,造成粮食作物不同程度减产。①旱灾。干旱导致毁补种面积增加,二、三类苗增多。6月份统计二、三类苗达21%,但进入7月份以来,光照足、温度高,全市玉米、大豆二类苗转化升级达8%以上,其余13%也发生明显变化。按常年二、三类苗8%计算,今年的二、三类苗增加了5个百分点,面积90万亩,按亩均800斤减产3成计算,减产粮食

2.16亿斤。②洪涝灾害。成灾面积115万亩,预计可减产3成,按平均800斤计算,可减产粮食2.76亿斤,绝产36.7

万亩,按平均800斤计算,减产粮食2.94亿斤。③冰雹灾害。累计绝产面积19.8万亩,按平均800斤计算,减产1.5亿斤。④风灾。受灾面积67万亩,因后期自然恢复没有对产量造成太大影响。另外,据田间调查,由于干旱造成玉米地块保苗株数不够,大豆矮小、结荚数减少,造成了一定减产。以上共计减产粮食9.36亿斤。

二、粮食产量形势分析

由于近期天气晴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非常有好处。据专家介绍,6月份损失的积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如果不遇早霜危害,有望获得丰收.客观分析今年的粮食生产状况,增产因素很多。一是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6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在种植的2240万亩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达134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30万亩。其中有101万亩是因结构调整种植的玉米,按种植玉米较其他粮食作物亩增产600斤计算,增产玉米6亿斤;还有29万亩属今年新纳入统计面积的(庆安、绥棱、海伦临近农场、林管局新纳入的统计面积),按玉米单产1100斤计算,新增粮食3.2亿斤。水稻种植面积398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从水稻主产区反映的情况看,长势不比去年差,个别地区还要比去年好一些,再加上有一定面积增加,水稻总产将稳定在上年水平。二是高产创建面积扩大。我们以三百工程为牵动,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落实三大作物高产创建面积800万亩,其中玉米410万亩,水稻200万亩,大豆190万亩,三大作物创建产量预计实现总产100亿斤。三是玉米高产攻关有突破。一积温带重点推广肇东五里明立体通透栽培模式,二、三积温带重点推广育苗移栽、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模式,全市吨粮面积达到76万亩,预计可实现总产15.2亿斤。四是科技支撑能力和标准化水平提高。全市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5项4800万亩次,新技术推广到位率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20处,面积11.2万亩。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生产条件,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率达到了89%。五是秋整地增产潜力得到发挥。去秋,我们加大力度,实施秋翻整地,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大型农机具作用,扩大深松整地面积,全市秋整地面积1300多万亩,其中深松整地面积就达800多万亩,这些深松整地地块,今年都表现出明显的抗旱耐涝性能,经过考验,凡是深松整地地块,庄稼高一头、差一色,效果非常好。六是抗灾保苗增粒重促早熟措施落的实。5月份的干旱期间,我们以出苗为核心,保苗为重点,促苗为手段,积极抗旱保苗,大旱40天,对夺全苗保全苗没有造成太大影响;6月份洪涝冰雹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农民抢排积水,进行毁补种,特别是对因持续低温寡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各地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强化促早熟措施落实,玉米、大豆做到了二铲三趟,三大作物基本喷施了一遍磷酸二氢钾,农作物长势接近常年,为夺丰收奠定了基础。从以上增产因素分析看,全市粮食总产有望达到180-200亿斤水平。

三、下步工作安排意见

目前看,全市农业生产尤其粮食生产正在向积极的好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年初确定的农业发展目标,努力夺取农业丰收,我们必须抓住未来有效时间,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把各项抗灾、促早熟夺丰收措施落到灾处,具体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农作物安全成熟。要教育农民

牢固树立常年抗灾促早熟思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防低温、强管理、促早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旱田上,当前农作物呈旱象,有灌溉条件的适时组织浇灌,减轻干旱对产量的影响。要突出玉米、大豆的田间管理,促进快速生长发育,扩大磷酸二氢钾的喷施面积,能多喷一遍是一遍,要及时放秋垄、拿大草,增强透光和通风能力,加快农作物成熟,尤其是玉米要落实割除空秆、隔行去雄、除掉无效穗、站秆扒皮晾晒等常规措施,实现早熟高产。在水田上,突出水层管理,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以干为主,前水不见,有条件的井灌区要采取设臵晒水池、轮换灌水口、加宽灌水口、昼晒夜灌、减少灌溉次数、清除渠道杂草等综合措施,促进早熟。

二要搞好病虫害防控,努力减少损失。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害讯息,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要突出水稻稻瘟病有防治,特别对易感病品种和易发生区域集中重点进行防治。同时要搞好大豆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的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要加强指导服务,推进促早熟措施落实。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防低温、强管理、促早熟的各项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各级领导要转变作风,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抓落实,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防低温、强管理、促早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四要认真抓好抗灾自救工作,做好明年农业生产准备。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抗灾自救工作纳入日程。要利用育苗大棚,搞好棚室蔬菜生产;要组织受灾农户,抓住这段有利时机,大搞劳务输出;要鼓励扶持农户发展畜牧养殖,努力增

分析近年来安全生产的形势 篇5

分析近年来安全生产的形势,特别是上半年少数地方事故反弹的原因,可以看到非法违法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打非治违”,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是现阶段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部署,省安委会已印发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精心部署,全面组织实施。把“打非治违”工作情况纳入今年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准下发的《湖南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补充规定》,把“非法违法”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作为今后事故调查处理从严问责的重要依据。专项行动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突出一个“准”字,明确目标,集中打击。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打击治理的重点内容,严厉打击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影响恶劣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顽固违法违规行为,对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重大隐患大量存在的地方和领域,要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强大合力,实施精确打击、有力打击、有效打击。县乡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打击非法违法的主体责任,负责同志要亲自带队,组织专门队伍,深入排查,严打非法。二是突出一个“狠”字,严格执法,形成高压态势。对非法违法行为姑息迁就,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漠视。非法违法行为不除,生产安全事故难灭。要坚决按照守盛代省长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对各类非法违法行为,要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敢抓敢管,严管

重罚,发现一起坚决取缔一起,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打非治违行动期间及此后因打击不彻底导致责任事故的,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强化宣传教育,曝光非法违法典型案例,公告打击处理结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三是突出一个“实”字,严密组织,扎实推进。要转变工作作风,注重工作实效,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深入排查,限期提出关闭取缔和停产整顿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县政府在限期内作出关闭和取缔决定,监管部门下达停产整顿指令后仍未整改到位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关闭。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健全打非治违工作责任制,确保关闭取缔和停产整顿工作到位。四是突出一个“严”字,严格问责,严肃纪律。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尤其要注意查清非法违法生产背后的“黑手”和“保护伞”。凡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的,公安机关要纳入专项斗争的重点,给予严厉打击,直到彻底铲除;凡涉及干部参股经营、官矿勾结、受贿渎职等腐

败行为的,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主要原因分析 篇6

(一)“ 严不起来, 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任然突出。

1、安全生产责任没有逐级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贯彻执行中打了折扣。在一些地方或企业中,安全生产仅仅停留在文件、会议和口号上,并未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口头上也讲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但遇到实际问题就变成了以经济为本和成产第一,使政策执行力、抓安全工作的力度逐级递减。

2、利益驱动,安全第二。在现实中,企业的产值或利润目标一般具有可预见性和可实现性,而事故的发生属于随机事件并表现不确定性,这两个特征容易使企业产生冒险动机和侥幸心理,错误认为只要效益上去,在安全上降低一些标准、减少一些投入,甚至受到一些处罚,也是值得的。少数民营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在时刻可能发生伤亡事故的情况下冒险组织生产。如2005年新疆发生的一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惨重伤亡,该矿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但发生事故时发现,仅上半年产量就达到近18万吨,严重超能力生产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3、法治不严,监管不力。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多次变化,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监管效率较低。另外,安全生产监管质量。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甚至贪赃枉法,充当非法违法企业的保护伞,社会反映强烈。

(二)基础薄弱制约安全生产。

1、长期投入不足,欠账较多,造成企业安全生产实施设备落后。一批老工业基地和大型国有企业,多年没有进行大得技术改造,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老化甚至超期服役,在东北地区的一些老企业,解放前甚至伪满时期出厂的设备,如绞车、风机等仍在生产一线使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原来位于郊区的工业危险设施,逐渐被包围在繁华宣市中,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小作坊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安全基础极为薄弱。

2、安全科技技术比较落后。主要反映在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不高,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技术与装备落后,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滞后等。一些重大的工业设施缺乏必要的监控系统,仅仅依靠人盯死防来保障安全。近年来,一些外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化工企业,一些化工园区相继立项和投入建设,其中许多是重大危险源。这些设施立项建设前,应首先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规划审查,但由于缺乏标准规范和科技支撑,很难严格执行。

安全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科研力量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滞后等。一些重大的工业设施缺乏必要的监控系统,仅仅依靠人盯死防来保障安全。随着我市化工产业千亿战略的实施,一些化工园区相继立项和投入建设,危化企业数量迅速扩张,其中许多是重大危险源。一些老旧的化工企业危险工艺生产装臵的自动化改造进度缓慢,覆盖率有限。

3、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入矿山、建筑等高风险、重体力劳动行业和领域。全国552万煤矿职工中,农民工约占半数,主要在井下一线工作,小煤矿从业人员几乎全部为农民工。3000万建筑工人中,80%为农民工。据统计,在农民工中,文盲与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为29%,高中文化以上占13%。政府和企业又没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培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据调查,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引发。

(三)宏观因素对安全生产具有深刻、长远影响。

1、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是事故与伤亡数量的基础。就一般规律而言,不同国家之间比较,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伤亡事故风险相对高于水平高的国家。而分析一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伤亡事故风险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时期。

2、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的增加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得比重从2000年到2005年平均增幅在10%以上,2005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近二分之一。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提示,在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往往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增加,形势才逐渐有所改观。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近二分之一。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提示,在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往往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增加,形势才逐渐有所改观。

3、经济总量扩大可能导致事故总量增加。2005年,国内GDP总量达到182321亿元,排名也由世界第六位跃升为第五位。随着经济总量扩大,从事高风险作业的人数激增,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覆盖规模和强度的加大,从而导致事故增多和伤亡人数增加。

4、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事故伤亡与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对我国50年来有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GDP增长幅度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时,死亡人数指数也呈现明显上升,反之,也出现下降趋势。

5、国家宏观干预作用巨大,但具有明显滞后性。国家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影响力主要反映在大政方针上,具体的包括法治、经济和行政管理三类主要措施,如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后期两个伤亡事故较低的时期,都是国家从这三个方面加大了干预力度,才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这一系列宏观干预措施具有滞后性,有些重要的政策措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示出明显的效果。

6、橙色GDP揭示的事故宏观动力学规律。橙色GDP的提出,其意义在于强调伤亡事故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和反馈性调控作用,从而有助于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以经济增长和事故风险为结点,把经济循环模式与事故风险动力这两个循环模型用闭路反馈联接起来,就会发现伤亡事故风险与经济增长速度上所具有的关系(图Δ)。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加速可能增加伤亡事故的风险,反过来伤亡事故风险又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减小伤亡事故风险,而事故风险少又可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橙色是通常使用的安全预警色,橙色DGP能够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可以成为监测经济增长过热以及经济社会统筹失调的预警信号,有助于建立完善循环型社会的管理体系,也有利于实现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

---------------(图)---------

(四)安全生产历史阶段与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安全生产大致都经历了事故上升、高发,然后逐步稳定、下降这样一个过程,也都曾出现过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发的情况。表现出工业化进程中安全生产阶段特征。安全生产的这种阶段性特点,揭示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状况,客观上反应了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水平。安全生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是一个普遍现象。

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事故死亡人数之间具有一定 的相关性。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快速增长的高位波动状态,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生产安全事故的高风险期和易发期。所谓高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重特大事故的风险较高和伤亡事故多发。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安全生产,也都经历了这样一过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印度等正经历相似的时期。----------图-----但高风险并不必然等于事故高发频发,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行为,可以明显减少事故多发的风险,使事故绝对的总量和相对数量都得以下降。同时,各国高风险所处的经济发展区间、经历的时间跨度也不尽相同:美国、英国的高风险期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至3000美元之间,时间跨度分别为60年和70年;日本的高风险期处于1000至6000美元之间,时间跨度2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发展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十分尖锐,正处于各类事故多发的高风险期,即所谓安全生产初级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把安全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严峻的安全形势不仅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乃至国家形象。和平建设时期,事故灾害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主要的威胁。将安全生产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放在与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臵上,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努力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有利于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有助于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各项治本之策的贯彻实施,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加快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坚持安全发展,更加彰显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提高各级政府在广大人名群众中的威信;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使劳动者切实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和感受到做国家主人翁应有的尊严。

(二)严刑厉法,重典治乱。市场经济国家经验证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最直接和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工作场所的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强制执法对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预防事故发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来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大致可分为自然本能、法治本能、自我管理和团队文化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基本还处在法治监督的早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要求国家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守法 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

法之威严,在于法之必行。普遍的违法行为一旦得不到纠正和惩处,则可能导致法不责众的后果,使法律形同虚设。安全生产领域法纪松弛由来已久,社会上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也有一些批评,认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这种情况,固然与社会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淡漠和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但根本上还是执法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存在工作不实和执法不严问题。

建立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是扭转当前安全生产执法不力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一个特色。实践表明,联合执法符合国情和现阶段行政、司法等资源配臵现状。联合执法机制可以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权益。

另外,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查明事故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在事故查处中,一定要注重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深入分析事故成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为完善法规标准、改进技术提供参考,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三)确保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27日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明确责任,落实责任,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多年的实践证明:安全生产必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严格考核。政府是监管主体,企业是责任主体,两个负责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企业中直接掌握决策权法定代表人,必须负起责任,确保企业安全状况下生产,确保职工生命与健康的基本权益不受到伤害,也必须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不能危机到企业周围公众的安全。

(四)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艰苦的基础建设。

1、宣传普及法律和安全知识。宣传部门、文化机构和各类媒体应以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知识为己任,在全社会培育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爱安全的舆论氛围。

2、强制性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条件;严格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只有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任职和上岗作业。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中,保证培训课时、效果。从生产一线选送优秀员工进行脱产培 训和进修,结业后充任车间班组安全生产骨干。

3、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媒体有责任在揭露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和及时曝光重特大事故的同时,还要坚持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正面宣传报道,鼓舞人和增强信心。

4、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企业安全工作,依法维护自身安全健康权益。职工群众在发现安全隐患后,有检举揭发权;在危及安全情况下,有拒接作业权;发生事故后,有索取赔偿权。

5、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落实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推动企业采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逐渐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五)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安全生产领域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重点解决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测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中得技术关键,促进安全生产领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安全生产产业。

(六)加强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十五期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一案三制”建设为核心,有力推进了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 和能力。但由于我国应急管理薄弱,许多重要工作都急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要加强各级政府专职应急管理部门建设;二是应合理定位和建设应急管理体系;三是逐步建立标准化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四是形成以城市为节点的扁平化应急管理网络;五是进一步深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六是注意加强培养专业化应急管理队伍;七是加强应急信息技术建设;八是大力加强公共应急知识普及教育与宣传;九是尽快制定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规及体系。由于在我国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因此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对减少事故后果的意义就更显突出和重要。

当前我省生猪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 篇7

1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

2013年底, 江西生猪价格与全国一样开始下跌, 2014年上半年连续超过4个多月的时间持续下跌, 面对生猪供大于求的巨大市场压力, 江西生猪行业作出了积极响应, 因势利导, 加快淘汰劣质母猪, 适度调减母猪存栏规模, 生猪产业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

1.1 生猪存栏量下调

经过本轮市场波动, 全省生猪存栏出现一定的下调。除集团化大型猪场按照发展规划保持稳定扩张态势外, 中小规模猪场普遍调减了母猪存栏, 加快了低产母猪的淘汰速度, 母猪结构得到优化。统计显示, 当前全省生猪存栏1 870万头, 同比下降2.6%, 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89万头, 同比下降5.6%。

1.2 生猪出栏量减少

通过调研统计, 2014年1~4月, 万年县出栏生猪29万头, 同比下降2%;新干县出栏生猪30万头, 同比下降1.7%。规模养殖场户的生猪出栏量普遍递减, 如吉安县祥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4月份出栏生猪1 200头, 环比下降20%。生猪出栏量的调减, 将有利于缓解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1.3 养猪场户退出

在本轮生猪生产调整中, 一批标准化程度低, 生产方式落后, 生产成本高的养猪场户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明显劣势, 由于亏损严重, 资金短缺, 逐步退出养猪业。如高安市汪家村, 全村原有中小规模养猪场80户, 目前已有8家停产退出, 养猪场户数减少10%。

生猪养殖受市场波动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1~4月份处于全面亏损状态。一方面, 生猪价格急剧下跌。从监测情况看, 1月初的均价15.6元/kg, 2月底均价跌至12.3元/kg, 3月底均价跌至11.2元/kg, 到4月底跌入谷底, 均价10.6元/kg, 龙南、南康、寻乌等地跌破10元/kg, 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全省生猪价格4个月跌幅高达32%。仔猪价格持续低迷, 一直在盈亏平衡线以下, 15 kg仔猪跌至350元/头, 比正常年份每头少100元。另一方面, 饲料、劳力等养猪成本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价格高位运行, 4月底玉米均价2 650元/t, 豆粕均价4 080元/t, 猪配合饲料价格3 300元/t。劳力成本上涨30%以上, 生猪养殖成本达到14元/kg左右。猪粮比连续15周低于5∶1, 4月份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350元。初步估算, 今年1~4月份, 全省生猪养殖因市场大幅度波动亏损近20亿元。

2 生猪价格波动原因

生猪供大于求是本次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的主要成因, 而导致供大于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猪产能快速提高

受政策刺激和前几年高效益驱动, 生猪规模养殖快速扩张。特别是集团化养猪如正邦、温氏、万年鑫星农牧等都在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如正邦新建10个大型猪场, 增加母猪1.2万头, 万年鑫星农牧两年内新增母猪6 000头。

2.2 猪肉消费增长缓慢

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 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不足, 消费力下降, 餐饮业消费总额增长大幅回落, 消费增长未能与生产增长保持同步。

2.3 境外进口猪肉及产品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进口猪肉及产品增长迅猛, 加上非正常渠道进入国内的境外猪肉及产品, 占国内猪肉比重达到较高水平, 特别在国内猪肉供大于求的状况下, 加剧了国内生猪价格的下跌。

5月份, 生猪价格出现反弹, 一周间飙升至14元/kg, 涨幅高达30%, 但随后价格又出现快速回落, 目前价格在13.0~13.6元/kg。这次生猪价格反弹的原因, 主要是深度调整的结果, 由于生猪产能调减, 供求关系得到较大调整, 供求矛盾趋于缓和。此外, 养殖场户待价而市、压栏惜售也是导致短期内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

经过本轮深度调整期后, 生猪产能将逐步回归至供需平衡上来。预计未来生猪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 但期间将会出现小幅震荡。全省养猪行业将走出亏损状态。从当前生猪养殖形势分析, 生猪存栏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后期猪肉供应仍较为充足, 不会出现市场猪肉供应短缺现象。

3 稳定生猪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据笔者了解, 许多养殖场户能够理性看待生猪价格波动, 认为政府的调控措施应以市场为导向, 应避免对市场的干预过度而导致市场调节失灵, 应让市场在生猪行情波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生猪是个大产业, 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要稳定生猪生产与保障市场猪肉供应, 既要加强生猪生产的引导与服务, 也要加强生猪市场的调节, 还要适当调整国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策略等。农牧部门则要把稳定生猪生产、加强行业保护、防止生产滑坡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3.1 加强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

积极发挥生猪监测预警体系作用, 扩大生猪生产与市场价格监测面, 增加监测频次, 加强调查研究, 作好形势分析和研判。强化信息发布和生产预警, 正确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优化生猪结构、合理调整产能, 防止市场与生产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哄而上, 一哄而下”现象。

3.2 加强科技服务与指导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加强科技培训与服务, 大力推广在环境控制、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粪污治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引导养殖场户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和标准化养殖水平,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

3.3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

在生猪养殖亏损时期, 要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生猪养殖场户防疫意识, 不能因养殖污损而放松疫病防控。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强化免疫消毒、疫病监测、检疫监督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和生猪腹泻等多发疫病的防控, 千方百计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极力避免让本已遭受市场波动重创的生猪养殖业再蒙受动物疫病带来的损失。

3.4 落实好国家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 督促各地实施好已经下达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等, 落实好动物防疫补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以及畜牧业用水、用电、用地政策, 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尽快落实到场户。

4 建议

根据本次市场波动特点及养殖场户的意见, 建议要加大对行业的保护, 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4.1 加大对种猪生产的保护力度

这次价格波动对我省种猪生产造成很大冲击, 全省种猪市场量价齐跌, 亏损严重, 许多种猪生产企业的基础母猪群出现较大调减。为防止全省种猪数量继续下降, 为后期恢复生产奠定有利基础, 建议对省级发证的重点种猪场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尽快恢复种猪场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 防止因良种供应短缺而导致全省生猪产业滑坡。

4.2 启动生猪目标价格保险

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篇8

1畜禽生产基本情况

1.1畜禽存栏下降。

至5月底,全市生猪存栏54.433 7万头,去年同期56.023 2万头,同比下降2.8%,母猪存栏8.222万头,同比下降0.41%。家禽存栏560万羽,同比上升1.27%,山羊存栏26.7万只,同比略降。奶牛存栏4 086头,比去年略上升。

1.2畜价格同比和环比都下降

生猪价格上季度虽有所上涨,但幅度不高,生猪养殖效益处于盈亏点之下。根据肉猪生产情况的调查,目前土种猪价格10.8元/kg,三元猪价格13元/kg,上市一头肉猪亏损80~100元。从2014年3-4月份,生猪价格从9.6元/kg逐渐上涨,特别是5月初价格迅速上涨到土猪达12.4元/kg,洋三元达14.4元/kg,到5月中旬又逐渐回落,降到目前价格只有12.8元/kg。端午节前,由于因国家猪肉收储政策,限制进口猪肉以及节日消费的刺激,生猪价格急剧上涨,比4月初上涨了2元/kg,端午节后生猪价格因生猪大量集中出栏而出现小幅下跌,养殖户卖跌不卖涨心理作用下,节前压栏大猪陆续出栏进一步限制了生猪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家收储停止,造成价格上涨无力。

1.3母猪存栏略降,仔猪价格不高

据调查,目前母猪存栏略下降,主要是3-4月猪价特低时,苗猪销售价格特低,散养户淘汰大批母猪,大户淘汰较少。目前一头7.5 kg的仔猪只有110~140元,母猪、仔猪价格受生猪价格影响,价格保持弱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所下降,母猪、仔猪市场需求降低。

1.4蛋鸡生产

当前由于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给消费者带来恐慌心理,禽蛋价格较去年年底略有下降。据调查,疫情前,鸡蛋销售价格为8.2 元/kg,疫情发生后,蛋价下滑,目前疫情影响已消除,鸡蛋出现暴发性的上涨,5月份最高时达10.8元/ kg,目前回落到9.8元/kg,禽蛋生产户养殖效益较高,平均每公斤鸡蛋可得利润3元左右。

2 2014年下半畜禽生产形势分析

2.1生猪价格将逐渐上涨,国庆节前后达盈亏点,明年生猪效益将较高。

自4月底,生猪价格迅速上涨,生猪价格上涨2元/kg以上,这是由于五一节日和端午节以及国家收储和禁止进口猪肉等刺激后,使生猪价格上升较快,这轮生猪价格上涨,放慢了母猪淘汰步伐,本来许多养殖场要退出生猪养殖,由于生猪价格上涨,大多数又坚持进行养殖,从而使市场生猪产能没有很大降低,致使猪价上涨一个月后又逐渐回落。今年生猪价格估计不会有较大幅度提升,基本保持在6~7元/kg,下半还有小幅上涨,但不会有较高利润,在9-12月,猪价可能维持在14~16元/kg。

从供给方面来看,今年来,全国的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略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供给充足。总体生猪价格不可能有较大的涨幅,且需要到国庆前后,生猪才能达到盈利点以上。这是由于进入夏季,炎热的天气增加了生猪养殖的成本、较高的养殖类疾病发病率增加了养殖的难度。玉米,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国内猪粮比为5.65:1,养殖业仍处于小幅亏损之中。端午节后生猪价格因生猪大量集中出栏而出现小幅下跌,养殖户卖跌不卖涨心理刺激下,节前压栏大猪陆续出栏进一步限制了生猪价格的上涨。目前为肉类消费淡季,市场需求有限直接影响生猪价格难以出现大幅上涨,鸡蛋价格持续下跌,鸡蛋的替代作用得到增强,生猪价格上涨乏力。估计生猪养殖在国庆前后才能止亏转盈,到年底也将是小幅上涨。所以这样看来下半年猪价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也不大,在八九月就可能开始止亏。2014养殖业 “去产能化”的一年,也就是说生猪养殖市场已经达到了饱和阶段,等到产能达到了一个合理数据之后,猪价自然也就回归了正常的轨道,预计在明年上半年,猪价就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终端市场需求低迷致使生猪价格上涨不足,后市生猪价格整体将震荡前行养殖户何时出栏,何时补栏,还得根据各自猪场的情况,要充分考虑资金、饲料,疫病,行情等各个因素。

2.2家禽生产形势预测

人感染H7N9疫情过后,预计蛋禽、肉禽价格将有一个回升,将可能保持较高利润,鸡蛋价格会达到8.4元/kg以上,随着肉禽市场的解禁以及食禽恐慌心理的消除,肉禽将有较大的涨幅,肉鸡价格可望在13元/kg,肉鹅可达20元/kg。

3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市场监测和调研,正确宣传引导

在现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监测办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产销动态,加强对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为政府宏观决策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加大正面宣传,稳定生猪养殖者的信心,为生产者提供准确市场信息,既防范风险,又捕捉机遇。指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3.2稳定生猪生产,切实加强生猪抗风险能力

上一篇:以奇思妙想为题作文600字下一篇:档案数字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