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2024-08-03

中职班主任的成长故事(精选12篇)

中职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篇1

成长故事叙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述故事的题目是《留守学生伴我成长》。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而我所教授的学生当中,有很多是留守学生,他们最缺乏关爱和鼓励,作为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我一直特别关注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2006年下半年,我担任06文秘班班主任,班中一名叫黄XX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这名学生经常借故请假,我原来规定请假一定要家长打电话才能批准,但这位学生的妈妈也是非常奇怪,每次都会打电话过来,好几次我都打算跟家长沟通一下,想让她严格要求孩子,不要随便请假,但她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挂断了电话。

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五,黄xx又来我办公室请假了,这一次请假的时间是一个星期,我问她有什么事情要请这么长的假,她说,这是私事。当我再追问,她显得很不耐烦,又说,是身体不舒服,要去看医生。我当时觉得她是在找借口想逃避学习,就对她说,如果你确实身体有问题,就请家长给我打电话或者拿医生证明来吧。她立刻拉长了脸,大声说,来不来上学是我个人的自由,向你请假已经很尊重你啦,你还想怎样?我的脑子被震得嗡嗡作响,我没有想到她会如此激动,这么没礼貌地朝我吼叫。我气得浑身发抖,但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她说,你父母把你交给学校,我是你的班主任,老师必须对你负责任。听了我的话,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已经是满眼泪花了,她哽咽地说,其实我只是想呆在妈妈身边而已……看到她这个样子,我也觉得十分不忍心,赶紧把她拉到办公室的走廊上,听她慢慢诉说心事。原来,这个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已经是留守儿童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年迈的奶奶。妈妈在广州当保姆,工作非常辛苦,平时很少回家,这两年过年也都没有回来。这一次,妈妈的雇主全家出国旅行,妈妈才能够回来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是多么宝贵,有很多心事要向妈妈倾诉。这时候我才明白,站在我面前这个身材单薄的小女生是多么坚强,她一直以来都坚韧地生活着,她要独自承受多少超越她这个年龄阶段的困难与挫折。她妈妈因为工作忙,打电话不方便,母女两人都是靠发手机短信联系的。之前她每次请假我都要求她妈妈给我打电话,她觉得影响到她妈妈工作了。

后来,我也采用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和黄xx的妈妈联系,这样的联系方式非常适合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与家长的联系多了,学校和家庭形成一股合力,黄xx请假的时间慢慢变少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得比较快。

留守生学生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怀,班主任不但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还考虑联系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面对的学生和家长都是不同的,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反思,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经一事长一智,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的专业成长道路就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在此,感谢留守学生与我相伴、促我成长。

我的讲述完毕,谢谢大家!

中职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篇2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成长导向

前言

中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修养的学生, 这一学习时期是学生优秀品质养成的时期, 也是学生求学路上的一段重要路程, 在这段学习的过程中, 中职班主任是学习的引导者, 也是生活作风的引导者, 中职班主任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多影响。

1. 中职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1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都极其不成熟的阶段, 在这一段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是普遍年纪不足十八岁的未成年, 这一阶段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幼稚的想法, 爱幻想, 并且容易出现情绪沮丧或者莫名兴奋的情况, 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生活向导和教师, 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中职学生养成一定的卫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中职教师可以走进学生的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 检查学生的卫生情况等, 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健康问题, 减少学生除学习压力之外的其他压力。

1.2 督促中职学生的学习

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专业的职业教育, 并且在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学生认为, 只要学好专业的课程就能够顺利毕业, 并且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职教师作为学生的成长想到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督促学生学号文化知识, 还要掌握专业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份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中职班主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督促, 学生出现浮躁的学习状态时, 班主任应该及时进行调整,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1.3 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再进入学校学习之后, 尚未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正确的认识, 进入学校很长一段时间之后, 还是在进行被动的学习。中职班主任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一定的讲解, 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和重点, 为自己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规划, 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重点有动力。中职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较少,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较之观念, 中职班主任应该经常召开班级讨论会, 在会议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中职班主任为学生做成长导向的方式

2.1 经常与学生进行交谈

中职班主任和学生之前在学校中的班主任有一定的区别,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班主任, 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负责, 健康和其他的情况是由家长负主要责任的。在中职教育中,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负责任, 还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 中职班主任要给学生建立更好的成长大导向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 经常与学生进行交谈, 了解学生内心所想, 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排解, 防止这种不积极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问题, 这时, 中职班主任就应该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 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说明, 并对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讲解, 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 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

2.2 以身作则,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不论在哪个阶段的学习中, 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尤其是在中职教育阶段, 学生的年龄小, 心理还不成熟, 又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这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目标。简单举例来说, 如果班主任的衣着简单大方, 那么学生也很少会出现奇装异服, 如果班主任的工作态度积极不消极怠工, 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就十分积极。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中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成长导向应该做到, 要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的同时, 首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避免将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在学生面前积极向上, 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结语

中职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导向性的作用, 中职班主任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在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这一段黄金时期的学习中真正能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尹宗梅.试论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

[2]谭洪波.对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1 (04) .

[3]张媛.班主任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理论界, 2006 (05) .

[4]吴轶冰.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4) .

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篇3

【关键词】中职校  班主任  专业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11-01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最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工作在我国有上百年的历史,中职学校的良性运转、班级的有效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沟通,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有效工作。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呼唤着职业学校班主任必须走向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不仅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更是班主任自我成长、发展、完善的内在需求,结合我在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职学校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应从“仁、德、正、能”四个方面来提高。

一、“仁”

古人云:仁实人之性,人则仁之体。惟斯仁,乃尽人性之真矣!意思是讲要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以人为本。“仁”是更能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特别是面临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学习习惯不良、自卑心理突出和自信心的缺乏,更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爱的熏陶,学生的心灵才会变得更美好。班主任应具有对学生倾注勉强热忱,不歧视一名学生的大爱思想,构建良好而又亲密的师生关系,用“仁”的正能量在无形中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

二、“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说某人具有某德就是说某人在某一评价空间中到达哪里或站在哪里,说某德(如清德、和德、上德、下德)什么样就是说到达相应位点的行动者的行为表现会是什么样?由此可见,在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而“厚德载物”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德”在班主任工作中即班主任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习惯,堪称学生表率,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能作为学生的表率,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就拿打扫卫生这件小事来说吧,很多班主任,看到地上脏了,可能都是安排学生去打扫,却不知道,如果自己动手扫一次地,擦一次桌子,效果远远要比直接安排学生去做好得多。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突出对学生热爱的情感和思想,用轻松的心态来做好繁杂的班级工作。

三、“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可拆为“一”与“止”,意谓著“以一止之”,从而延伸理解出“无误”、“不偏斜”等意义。“正”字与意义相似的“中”字相呼应,故常合称“中正”,在儒家崇尚中庸之道的思维下尤为推崇。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正”要求班主任具有敬业爱岗,尊重学生,正直无私地换位去理解学生。班主任应具有辩证、客观分析学生心中的矛盾、痛苦、失落,用“心察心、心贴心、心唤心”及时化解学生的迷茫,让学生破浪前行,在心灵的海洋畅游。学校中每个班级总是由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班主任如果过于宠爱优等生,也就失去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就一般情况而言,后两者才是班级中的大多数。所以,班主任处事必须公平公正,不管学生过去表现怎样,对于现阶段做得好的与做得不好的情况,都要及时公平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整个班级全体学生的尊重。

四、“能”

所谓“能”就是能力、水平,即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素质全面,爱好广泛,才华出众,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教育处于的新的新时期、新常态。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正处于人数关键阶段,他们的政治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基本在这一阶段确立,班主任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向善的个性心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搭建各种锻炼的平台,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升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的班主任成长故事1 篇4

锦和镇中心小学

练琼花

不知不觉中,我从教二十多个年头了,这些年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但让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无法体会到的。曾记得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除。是的,作为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个同学的心,一枝一叶满是关爱。在每个班,总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会让老师头疼,尤其是那些不想读书的同学。对待这些学生,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要寻找病因,对症下药, 总结我多年来的实践,我觉得,关爱、宽容、赏识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药方。

在2003年,我接手担任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发现有个叫陈晓华的学生,上课总是低着头,无精打采,提问时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最简单的生字的书写也是错漏百出;每次测验成绩都只有二、三十分。其他科任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提高是无望了,只要她遵守纪律,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心底不由得泛起了一股凉意。但一想到她是我的学生,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就一定不能放弃她!我得帮助她上进!于是我来到她家,正碰上她在家煮饭。与她奶奶交谈中得知,原来她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将她托付给了奶奶,而奶奶年纪大了,家务都压在她柔弱稚嫩的肩膀上。家里打算让她念完小学就和她父母一起去打工算了!我劝了两句,她奶奶的一句话让我傻了眼,“她学习不好,读不读有什么关系,还不如去赚点钱!”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格外沉重,难道我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学校,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吗?不能,我的职责告诉我。针对她的情况,回到学校后,我尽可能的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如有次下雨天,碰上她忘了带伞,我给她送伞„„经常找她闲谈,引导她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组织几位班干部来帮 助她,跟她一起玩,跟她一起做作业,让她感受到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5月9日是她的生日,我知道后,连忙买来蛋糕,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班级生日会。她那天高兴极了,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润。经过联系,吹蜡烛的时候,她父母如约打来了电话。这时,我看见了她眼中悬挂的泪花,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花,是感谢的泪花,是打开心门向过去告别的泪花。

同时,我告诉科任老师,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不到10岁的孩子,煮饭、洗衣等家务活都会做,还能照顾年迈的奶奶„„我和科任老师一起抓住这些闪光点在班上表扬她、鼓励她。哪怕是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也没有忽视。在一次练习课中,她居然全部都做对了。我非常兴奋地对她说:“你看,这么难的问题你全对了,你比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做的都好!只要继续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她同学差,你说是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这时我看见她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有了这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法,她的成绩也一天天进步。这样一学期下来,她变得自信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考到75分,数学成绩78分。爱心与赏识,转变了陈晓华同学,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

班主任成长故事 篇5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我想说,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人。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今天我站在这里,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故事。

在上一学年我刚当上班主任的那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孩子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还记得那是一次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国旗下讲话。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说道: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伙伴,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此时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需要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但是他们却过早地体验着亲情的缺失,忍受着孤独的煎熬,困惑着成长的迷茫。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

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注意着班上几个留守儿童的表情。发现一个名叫王旭的学生紧皱着眉头,弯着腰、驼着背地在听演讲。他的额头已经出现了与他年龄极为不相符的三条皱纹。我想起来他是一个家庭特殊的孩子,不仅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而且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现在他由爷爷照顾,爷爷年迈,家里还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弟弟。国旗下讲话结束后,我立即上前轻声问道:“王旭,你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做事情知道吗?”他摇摇头说:“妈妈在晋江,爸爸不知道在哪里做事。”我又问:“那他们有经常打电话给你吗?”他摇摇头说:“一个星期打一两次。”我说:“那以后你可以经常打给他们,和他们说说你在学校和家里发生的事情。好吗?”他点点头说:“好。”我看着他清瘦、稚嫩的脸庞,然后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额头,把他额头上的皱纹抚平,笑着对他说:“王旭,作为男孩子要阳光一些,不要老是皱着眉头,你看你额头上都已经有皱纹了。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老师,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帮助你好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显得轻松了许多。然后我让他抬头挺胸地站好。经过这件事情,我每次上课时都会关注他,只要他举手我都会提问他,给他鼓励。班上的一些事情,让他尝试着去做。渐渐地我发现他额头上的皱纹淡了,笑容多了,人也变得更开朗了。英语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他每次做操时候都站得特别直。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家庭特殊的留守儿童,面对这一群特殊的学生,我想作为班主任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鼓励、欣赏,用爱激励着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轻轻一笑中感到成长的快乐,使他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成长、进步。在孩子进步的同时,我觉得我也因为自己的爱让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充实。

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这就更需要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用鼓励的阳光去照耀,用爱的源泉去浇灌,使之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成长故事叙述一班 篇6

金溪镇中心学校 张素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金溪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名字叫张素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聆听花开的声音”。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也是静待花开的事业。有人说,“花开是美的,等待花开会更美!” 作为育人的园丁,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这样平凡的故事,但不平凡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份教育的智慧,自信与从容。

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我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极富想象力和表现力,小脑瓜里常装着千百个千奇百怪的小问题来向你提问,课堂上也十分积极,常高举着小手,抢着回答问题。然而我们班的一个女孩小悦似乎没有她所处年龄的特点,她从不提问,也不回答问题。在我提问时,还悄悄地把身子缩得低些。

小悦安静,遵守纪律,是个乖孩子,可却比那些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更难引导。她写的字特别小,总躲在田字格的角落里。不管我怎么教,她只泯着嘴,看着我,下次依旧故我。为了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我特意挑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她依旧只泯着嘴,看着我。有时,她没完成家庭作业,我耐着性子询问原因,她还是只泯着嘴,看着我。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如此固执,对我的善意毫不领情。我觉得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请家长共同教育。几次联系小悦的家长,都是小悦的爷爷接电话,每次都敷衍地回应我。我只能从本村家长的口中得知,小悦父母离异,家中只有爷爷和生病的奶奶照顾她和弟弟。估计是家庭的原因使这小女孩心中筑起了防护墙。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可是我完全无法走进小悦的世界,也得不到家长的配合。我沮丧的想,或许我真的无法让每朵花儿都开放。

就在我犹豫着是否放弃这朵小花时,发生了一件事。

小悦爬操场上的栏杆把后脑勺摔破。平时,我一再向孩子们强调,不可以去爬栏杆。这小女孩不调皮则以,一调皮则搞得自己头破血流的。我是又急又气又心疼,边联系家长边给她检查伤口,问她,疼不疼。小悦眼眶都没红,只是无辜

地看着我,小声说:“刚才疼,现在不疼了。”一瞬间,我的气全没了。要知道若是一般的孩子,早该嚎啕大哭了。第二天,小悦搀扶着她的奶奶来办公室找我。原来奶奶不放心带着伤来看学校的孙女,特地来交代老师多照看些,也认真询问小悦在学校的情况,上课认真吗?作业有完成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我看了下不远处的小悦,她的头垂得低低的,两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心想:看来小悦的奶奶并不知道孙女在学校的情况,或许她的奶奶便是打开她心门的钥匙。于是我大声地对她奶奶说:“小悦上课很积极,字写得端正,和同学也相处得很好。”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小悦抬起头惊讶的看着我,那一刻她的眼睛里终于有了别样的光彩。

在这之后,小悦的作业总是按时完成。偶尔错了也能及时改正。课堂上她也不再缩着身子了,开始是跟着全班一起回答,然后是跟着小组成员一起回答,然后当我叫她的时候,她能不犹豫地,小声地回答我的问题了。慢慢地我发现,她的脸上开始有了属于她年龄的笑容,也能和其他同学玩在一起了,有时甚至还会来报告班里发生的小事,看着那认真的小脸,充满了对我的信任,我清楚地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为中职生搭建成长的阶梯 篇7

一、装点情感的色彩, 让中职生享受快乐氛围

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能使中职生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动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更能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

1. 怎样打扮才漂亮

班级是学习的重要场所, 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环境的渲染性必须经过接受———认同———内化三个过程。因此, 要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就必须使环境布置提升为人文文化, 使之变成一种潜在的文化课程。在环境布置时, 要注入创新意识, 强调中职生个性的张扬, 这样易与中职生的认同心理构成共鸣。作为班主任不能仅以自己的爱好和思维模式去要求中职生, 要关心中职生的喜好和需求, 研究哪些符合中职生求异求新的心理。例如布置班级图书角, 放上许多名人传记, 虽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但毕竟是太遥远, 不如放手让中职生大胆创新, 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与形式来充实布置环境, 以达到让中职生实行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我们班自制了一颗“心情树”, 上面贴满了绿色或橙色的“树叶”, 一片叶子就是一个故事, 表明中职生的心情。还开辟了这样一个专栏———“我为你自豪”, 里面张贴的全部是中职生的优秀作品或获得的荣誉:一幅幅创意的漫画、一件件奇特的手工制品、一份份精美的手抄小报……不仅为中职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 同时又丰富了班团环境, 特别是对那些曾经遇到挫折和失败的中职生, 帮助他们找回了自信。

2. 什么生活是七彩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 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 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 无忧无虑;有的内向, 多愁善感;有的脆弱, 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 心细如发, 在他们忧伤的时候, 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 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 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 给予鼓励……让每个中职生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中职生希望在团组织中参加好玩有趣、轻松快乐的活动, 而充满欢声笑语的活动, 可以造就可爱温暖的集体, 进一步增进中职生之间的凝聚力。因此, 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应成为唱响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我班联合团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开展了“笑脸多多爱心行动”“快乐百分百郊游行”“快乐串串烧”等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 为中职生展现自我构筑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中职生体验到了校园生活的七彩, 让班级真正成为了学生快乐的“大本营”。

3. 如何去爱

爱, 是阳光, 是雨露, 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 是孕育生机的沃土, 是滋润生命的绿洲……爱, 是尊重、耐心, 是宽容、理解和期待。爱, 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 爱差生是神。”我们班主任虽不是神, 但应具有这样的胸襟和追求。中职生的头脑不是“装知识的容器”, 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我们的职业教育不应进行机械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 而要能够理解、尊重、爱护、激励学生。作为中职校班主任, 更要善于做人生理想和现代理想的播种者, 不但要在非常时期或特殊时刻“救火”“灭火”, 更要敢于并且善于“点火”, 点燃中职生的人生希望之火, 点燃中职生的诚信做人之火。在班级管理中, 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生。团组织活动, 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 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中职生, 经常与他们交谈, 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 把那些家庭不正常带给学生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犯错误屡教不改的, 我则寓爱于严, 严中有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 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还有一席之地。

二、孕育宝贵的热情使制度充满人文气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 追寻梦想, 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 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 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 去呵护他们那宝贵的热情, 放飞翱翔的胆量, 与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都是我们中职校班主任所责无旁贷的。

1. 参与“干部”竞选, 培养自主意识

让每个中职生都有权利参与竞争, 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班干部。在班干部改选之前, 要让学生明白: (1)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班干部?”可以召开班会,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 学习好才能当选;有的认为, 纪律好能管住自己的才行;还有的认为, 不自私, 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最好……一时间大家争论不休。这时班主任不要忙于下结论, 而是让大家找出几条主要的条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 热爱集体, 在各方面有积极进取精神, 能热心为集体服务, 公正无私, 这样的人才能当选为班干部。 (2) 班干部的职责是什么?当选班干部, 固然是对这名学生各方面的肯定, 但更多的时候, 班干部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去为其他同学服务。在正式竞选之前, 我让同学们自己回家先写竞选演说稿, 结合自己的自身特点谈自己的特长适于竞选那项工作, 然后谈自己的工作设想和计划, 全班几乎所有人都准备参加竞选, 并写了竞选稿, 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他们都表示愿意为同学们服务, 愿意做好自己竞选的工作, 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投自己一票。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 能使中职生正确认识到班干部意味着什么, 才能尽职、主动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

2. 流动“职务”分配, 增强责任感

科学、民主、愉快、宽松、团结的班级制度是中职生充分、自由成长的制度环境, 它的结构应该是圆形的, 打破上下级之间的界限,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坐在塔尖向下俯视、发号施令。班级管理的圆形组织结构在职务分配方面应是灵活、流动、同一平面的, 中职生可在这个圆形的组织构架里自由穿越。每一位中职生都有担任某一职务的义务、权力和机会, 在班内, 可通过自荐和推荐选举, 建立两套班干部队伍, 半个月轮流管理班集体, 两套干部队伍相互竞争合作监督。班级可开发民主岗位, 除保留班委、科代表、小组长外, 还可以开发多项管理项目, 把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每个角落都交给学生管理, 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真正实现人人是主人, 事事有人做。实践证明, 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班集体, 就要把管理权全面地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创造一个自由发展能力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和环境中, 中职生们学会了发现、体验和行动, 学会了相信自己、帮助别人、独立思考, 也学会了合作、与人沟通。

3. 快乐“星级”争章树立奋斗目标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 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 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 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 班团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 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生活是精彩的, 争章是快乐的。“我争章, 我快乐!”每位中职生都有自己的争章格言, 我们根据合理化的原则自愿组建小队。通过不断激发他们的争章兴趣, 形成人人积极争章的氛围。快乐五星奖章是我们班的特色章, 有“卫生星”“才艺星”“智慧星”“勤学星”“文明星”等, 在校内外各类比赛中为集体争得荣誉的中职生, 以及能不断超越自我, 有较大进步的中职生将成为闪亮的明星。“星星榜”每周一评, 每月进入“星星榜”的同学期末有资格评选三好学生。重点开展“小四比”活动, 即比谁作业好, 比谁处理能力强, 比谁节省不乱花钱, 比谁关心集体。为此, 中职生们不断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 争得新的奖章, 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比奉献的良好风气。在争章过程中, 中职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分享到了争章的乐趣。

三、放飞理想的翅膀还中职生自由发展空间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个体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使人成为能够主宰自我并能动作用于外在世界的“人”。作为班主任应该把美的瞬间化作志趣, 定格为他们长大后建功立业的理想起点, 为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中渗透

中职生毕业后必须走进社会, 不像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有一个缓冲期, 所以很多中职生已经有一种准社会人的自我意识, 急切地想按社会要求塑造自己的行为。中职生表现出比同龄学生更明显的社会化倾向, 为了激发中职生爱家乡的情感, 班主任要引导中职生从“走家乡、看家乡”出发, 通过组织踏乡小队去旅游、写生、摄影、采集标本等活动, 使中职生感受家乡的美丽风光无处不在, 来一次“旅游景点大描绘”, 把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跟大家描绘交流。当中职生们欣赏着自己的美术、摄影以及以颂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等作品时, 班主任可见缝插针:是啊!爱家乡要从保护家乡的环境做起, 爱家乡就是要爱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可以组织大家每人准备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 开展一次故事会, 在故事会中, 让学生受到爱国人士思想的熏陶。

2. 团结合作精神在团队中体现

有人提出, 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大主题, 是时代的呼唤,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创意不是天才的专利, 金点子产生于组合之中。如果说学校是中职生生活的一个舞台的话, 那么, 社区是中职生的另一个舞台。团队是合作交往的基地, 一切友谊和合作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这是因为: (1) 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情趣。团队是围绕中职生的兴趣爱好制定计划, 学生玩自己想玩的游戏,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位哲人留下一句充满智慧的名言:“找到双方都喜欢的东西, 你就能摘取交往之实, 收获合作成果。” (2) 有共同的角色。在学校教育中, 角色有轻重主次之分, 老师、学生这种“角色固有”习惯会影响合作关系。团队则不同, 淡化了主要角色, 平等相处、关系互补, 这样可以填平人际交往鸿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是中职生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弥补, 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找到了又一种渴望的快乐, 他们在体验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在实践中锻炼, 在创新中展翅。

3. 个性化评价机制在竞赛中闪光

从课改的理念中, 我们得到启发, 评价只有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尊重, 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因此, 在各种竞赛中, 我们不再整齐划一地只以“一、二、三等”笼统界定,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单项奖和综合奖。如黑板报竞赛有“最美刊头奖”“新创意奖”, 作业评选有“书写整洁奖”“字体美观奖”“答案正确奖”, 上课有“认真倾听奖”“积极动脑奖”“发言声音响亮奖”等, 肯定中职生不同的长处。在评价上,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用一把尺子作标准, 我们不仅颁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奖, 还设立了“班级管家奖”“学习进步奖”“坚持锻炼奖”“助人为乐奖”“卫生标兵奖”。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参与总结评优的过程中, 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帮助中职生寻找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种感受, 明白一个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学会一种本领。

总之, 中职校班主任需要树立科学的中职生发展观, 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扮演好特殊的专业教育角色, 让中职生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有人性、人情、人味的健全的人, 这就是教育对人性最好的培养, 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在教育彻底改革的今天, 让中职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班集体中茁壮成长, 是我们每个中职校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人文教育,发展,成长快乐

参考文献

[1]何佚斋.现代小学人文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1]何佚斋.现代小学人文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成长的故事 篇8

滕刚,著名作家。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预感》《克尔萨斯的下半夜》《个人履历表》《秘密情节》《百花凋零》等文集。曾多次获《微型小说选刊》“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作品奖”、《小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作品奖、首届全国微型小说个人作品集评奖优秀文集奖、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其作品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小小说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倍受读者青睐。

[内容介绍]

九州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读·品·悟”小学生成长必读书系《让小学生学会做人的100个故事》《让小学生保持阳光心态的100个故事》《培养小学生好品德的100个故事》《让小学生理解父母的100个故事》《让小学生热爱学习的100个故事》《改变小学生一生的100个故事》《让小学生养成健康人格的100个故事》《让小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100个故事》《让小学生学会生活的100个故事》,为小朋友五彩缤纷的寒假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精彩。这是一部饱含生活哲理的故事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小读者在无声中聆听智者的声音,成长其实就是刹那间的事情。

这套丛书从做人、心态、品德、亲子、学习、人格、沟通、生活等方面的小事讲起,生动的故事情节恰似一只只金色梦幻般的飞船,载着我们的心灵一起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翱翔,它会让你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学会理解……每一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犹如一束暖暖的、柔柔的阳光,轻轻打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的心灵顿时阳光灿烂,让我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精华分享]

小朋友,你对成长有什么感受呢?你的个子比去年高了,你的年龄比去年大了,你学的课本比去年丰富了……成长如同弥漫在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与我们形影不离,在你飞跑的脚步中,时光老人就会悄悄地在你的身上刻下印记。成长是榕树下的秋千,成长是鲜艳的红领巾,成长是那一张天真又成熟的脸。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担当、学会理解,读这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用小草迎接阳光般的热情来享受成长的乐趣。

让生命化蛹为蝶

一个小孩儿,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摹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有了良好的人缘。

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那句“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

成长悟语:并不是每一条毛毛虫都能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只有拥有想飞翔的心,美丽才可能降落在你的身上。不在黑暗的命运之茧中战斗,就永远无法看到蓝天的辽阔。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风烛残年之际,柏拉图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诚恳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你的栽培和信任。”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柏拉图婉言谢绝了。有一次,病入膏肓的柏拉图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半年之后,柏拉图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柏拉图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整个后半生都在自责。

你可以敬佩别人,但绝不可忽略了自己;你可以相信别人,但绝不可以不相信自己。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柏拉图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阳光悟语: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阻止我们成功的往往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如何能让别人相信?一个没有信心超越自己的人,如何能超越别人?

将 心 比 心

一个男孩儿在生日那天收到了爷爷送的礼物,那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龟。男孩儿很喜欢它,总是试着与它玩耍,然而小乌龟却害羞似的一下子就把头和脚都缩进了壳里。男孩儿用棍子捅它,想把它从壳里赶出来,但小乌龟却丝毫未动。

爷爷看到了男孩儿的举动,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不要这样对待小龟,你要学着将心比心啊!假如你的伙伴也这样对你,你还愿意跟他玩儿吗?”还没等男孩儿说话,爷爷已经把小乌龟带进屋里,放在了暖和的壁炉旁。不一会儿,小乌龟觉得热了,伸出了头和脚,并缓慢地向男孩儿爬去……小乌龟和人一样,也需要温暖。在人际交往中,只有拿出将心比心的善意、真诚和热情,使别人获得温暖后,自己才能在相互的交流中温暖起来。

有这么一则寓言: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铁棒去敲打它,不管用多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这时另外一个人来了,他拿出一把小小的钥匙,往锁孔里一插,“咔嚓”一声,锁就开了。等别人都走了,迷惑不解的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的锁,你轻轻一下就可以打开呢?”小钥匙的回答是:“因为我懂得它的心。”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永远如此。“懂得它的心”,多么简单的字眼,却蕴含了无比深刻的含义。

沟通悟语:你把爱拿出来,一定也会得到爱的馈赠;你把快乐带给别人,一定也会得到快乐的恩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就是心与心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之间多投入一份尊敬、多付出一份真诚,我们就会多收获一份信任,多赢得一份和谐。

中职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篇9

开学的那几天,我明显地感受到:压力变大了。以前小学的生活,让我舒服惯了,现在升入了初中我便立刻有了一种危机感。以前我放学回家总要休息一会儿才去写作业,可是现在我不敢这么做了,回家就争分夺秒地写作业,中途不休息都要写到九点多,还必须复习,否则某一天不复习就会被同样努力的同学落在身后。

不久,我便适应了新环境,上课不走神了,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立刻把书包装好,然后复习。有一天晚上,作业特别的多,以至于光写作业就到了十点半。那个时候,我已经很累很困了,当时的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去睡觉。可是我转念一想,如果我不复习,这一天的努力便都归零了。于是我咬了咬牙,去洗了把脸,回来继续复习。要知道,当时我已经困得上下眼皮打架了呢。

第二天,果然不出我所料,“周周爽”来了。老师一大早就抱着一叠“周爽卷”走了进来。同学们都看见了,这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人晚上作业写到十一点,根本就没来得及复习;有的人作业写完就去睡觉了;还有的人只是匆匆看了几眼,根本没有认真复习。这时,我不禁在心中暗自庆幸:我昨晚认真复习了!

考试结束了,我对这次的考试还是蛮有信心的。果然,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一看,嘿,一个鲜红的六十一!虽说是刚刚到及格线,但比上次进步了八分!我觉得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中职班主任的成长故事 篇10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让我兴奋,有的让我悲伤。有时我成功了,有时我也会失败。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件事就是一件让我先经历失败,最后成功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本实验书上看到在镜子上涂肥皂能让镜子在洗澡时不会起雾。于是,我就打算试试看,看看这事到底是真是假?到了晚上,我打算洗澡,突然想起了那个有趣的实验,于是我就立刻往浴室的镜子上涂了点肥皂,准备观察镜子的变化。我一边洗澡,一边注意着镜子,一开始镜子上没起雾,我兴奋地认为实验就要天功告成了!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镜子上竟然慢慢起了一层薄雾,最后实验以失败告终!我刚穿好衣服就赶紧跑出了浴室,坐在沙发上边翻书边问爸爸为什么会失败?爸爸认真的分析,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肥皂涂的太少了。我并不甘心,第二天晚上,我往镜子上涂了两遍肥皂,然后再去洗澡。洗完了澡,我连忙去查看镜子,只见镜子洁净如新,一点也没有起雾,还感觉比以前更亮了呢!我的这次实验成功了!我欣喜若狂。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而且让我明白了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终究会失败,但只要失败后能够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且吸取教训,以后就会成功。这真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实验啊!

成长的故事 篇11

“诺诺,你过来。”妈妈叫我。

“干吗?”我漫不经心地走过去,打着哈欠问妈妈。

妈妈表情严肃地说:“诺诺,我问你,你是真的不爱做作业吗?”

我到底爱不爱写呢?我也有些疑惑了。最终我摇摇头回答道:“我不爱动笔。”

妈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凝神思考。突然,妈妈指着对面地上的砖头说:“走,我们去那里看看。”

我迷惑不解。妈妈不是应该像往常一样骂我一顿吗?今天是怎么了?

来到砖头前,妈妈拿过几块砖头搭起来。不一会儿,一摞砖头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那里。随后她又找了一些砖头搭起来,可是这次搭了不到一半就倒了。

妈妈叹了口气,转过头来对我说:“诺诺,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倒吗?”

我思索了片刻,随即又望向那几块砖头,恍然大悟:“哎呀,妈妈你看,第一次搭的砖头最下面的全是平的,肯定不倒。第二次搭的,上面虽整齐,但底下的却歪歪斜斜,当然就倒了。”

“明白就好。”妈妈望了我一眼,“你看着,砖头不就如你的基础吗?你现在不好好写作业,基础打不好,即使以后再好,也不会有所成就。”

听了妈妈的话,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我向妈妈保证: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

六年三班 张一诺

(责任编辑 赵艳芳)

成长道路上的故事 篇12

我今天可能会讲一些对立的词儿吧。我记得上一次我跟同学们沟通的时候, 就讲过在中学和大学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只有当你拥有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时, 面对将来漫长的人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时代, 你才可以不断地去应对。没有好的思维方式, 我不认为你得到了好的教育, 所以反过来倒推, 一个好的教育也应该是有助于人们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的。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的问题, 而是教育是为什么。我认为,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为未来培养中国人。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未来的国人。如果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去设想教育的话, 我们现在的教育框架, 包括有很多的内容, 都有调整的必要。过去这么多年里头, 我们对“才”的培养太重了, 对“人”的培养太弱了。所以这两者一结合起来, 当你的教育、一个国家的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坦白地讲, 过去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头, 如果说作为一个大哥哥或者作为一个叔叔, 我思考最多的是中国人, 因为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发现社会中的很多的问题。

我们在说政府的问题, 在说法律运行的问题, 在说法律监管的问题, 在说很多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我们要改变, 我们要监督, 但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回避着———我们自己足够好吗?所以, 去年到今年, 我一直在内心里重复八个字, 叫“一边反抗, 一边自责”。最近我常说一句话:“你什么样, 中国就什么样。”难道不是吗?你们会发现, 现在中国最怪异的一个现象, 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抱怨别人, 但是从来不反省自己。我们在攻击别人的时候, 用着比你厌恶的人更让你厌恶的方式在攻击别人, 你没有比别人好多少啊, 比如网上巴萨、皇马的球迷干起来了, 结果巴萨的球迷在骂皇马的球迷没素质, 皇马的球迷在骂巴萨的球迷没素质。然后你冷眼从旁边一看, 这两拨儿都没好到哪儿去, 都在用你讨厌的方式在互相攻击对方。社会生活也如此, 中国的启蒙、中国人的启蒙刚刚开始就被中断了。因为五四运动刚刚拉开大幕, 因为外乱内战, 启蒙史都没有进行下去。

比如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们聊天, 我提出一个观点, 有好几个人认同。我说中国的音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合作, 都是自己独奏, 或者面对天地, 只要有一个人能懂, 就叫知音了, 琴瑟和谐和睦已经当成最高的境界, 不对话, 不合作。这里有没有一些让我们担心的东西?现在的中国要不要改变?西方的音乐是从最开始独奏, 到弦乐四重奏, 到海顿的时候完善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 使音乐重要的特点,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得以发展。西方音乐上来强调的就是合作和谐, 不同的声音共同发声, 形成一个和谐的声音, 但是中国的音乐是只面对自己和天地, 所以足球踢不好我们天天在骂, 我们有没有想到, 我们是不是也是那足球分子中踢不好的一分子呢?那你就要自己悄悄地去改变, 就像说我刚才一来, 我不认识南开中学教工队的任何一个成员, 但我做的是一来就跑了一圈, 把身体一热就赶紧跑到球队去跟每一个人击掌, 你要迅速地融入一个团队, 这是一个集体。中国人从来不缺个性, 好多人有误解, 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国度, 因为你看现在的校服穿得都是一样的。错!中国是最拥有个性传统的一个国度, 恰恰在合作等很多方面有问题。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我在过去的一两年里, 思考更多的就是一方面反抗, 包括政府的问题、法律的问题, 等等, 可是另一方面, 没有自责跟上的话, 反抗没有意义。如果不自责, 仅仅反抗, 只不过是变换一种形式, 糟糕还会重来。我们都是人民的一分子, 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由一个老百姓变成公民, 是我过去两年中思考的最多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 可能我们今天有几个话题可以聊。第一, 好人和坏人;第二, 有用和没用;第三, 输和赢。

第一, 好人和坏人。

为什么要首先讲好人和坏人?这是在中国人的逻辑结构里最错误的一个, 它影响了我们很久, 起到无数坏的作用。谁是好人, 谁是坏人?大部分人都如你我一样, 我们的骨子里头有好有坏, 但问题是, 看周围的环境, 是把我们的好释放出来了, 还是把我们的坏释放出来。我们不能再拿绝对的眼光说:“哎, 这个人是坏人, 我从此就不跟他交往。”你要真跟他交往了, 你会发现他的很多的优点。说这个人是好人, 我跟他交往, 他会有很多的缺点。恋爱的时候都是把对方看成好人的, 婚姻能长久是把对方当成好人, 但是你还能接受他的所有的缺点。每一个人在家庭中, 他的不好的一面都会释放出来, 接受他才可以和睦相处, 这个需要你对你脑子的逻辑里对人的判断发生重要的改变。

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现在有很多人说, 中国现在道德差劲, 然后人性堕落, 中国现在处在道德最糟糕的时候。我想告诉各位中国人, 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差, 也不比一百年后好, 人性的变化是很微弱、很慢的。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时代发展这么快, 科技这么快速前进, 可是我们依然需要17、18、19世纪的音乐安慰我们。我就这个问题, 曾经问过一位哲学家这是为什么。他回答:“小白, 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因此, 目前不在于我们的人性突然变坏了, 而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欲望, 还有法律的运行, 激活了人性中原本拥有的恶, 它被释放出来了。

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讨论道德问题, 它没有意义。为什么?请问, 老人跌倒了没人扶, 扶了讹你就是道德问题吗?各位同学恐怕都跟媒体或者网上的很多人一样, 把它归咎到道德问题上。我想告诉你:不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现在马路上, 两个车追尾, 两个司机一下来, 乐着, “哎呀, 您怎么开的车呀, 真逗。”递了根烟, 烟点上, 然后把话一聊, 没事儿了。但是要倒推二十年, 下来就打。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赔钱、索赔和谁承担责任是由打架的胜负决定的, 而现在由于每一辆汽车必须上强制险, 制度决定了人们下车不用打架了。所以每一个人、中国人两车撞完之后呈现出的是很高的道德水准, 下来哥儿俩互相递根儿烟聊会儿天, 留个名片然后把保险号一抄完事儿, 因为制度的进步决定了我们可以把人性中善的那一面释放出来, 恶的一面就抑制住了。

为什么没人敢扶老年人?为什么扶了他会讹你?那我就反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中国的养老保险覆盖到了每一个人, 请问老年人会讹你吗?一生都是在我们的概念中是好人的老人, 为什么跌倒了之后突然就谁扶他就讹谁了呢?因为在那一瞬间, 老人想到, 坏了, 我的腿抬不起来了, 折了, 我这一动手术得两万, 我这孩子哪掏得起这么多钱啊。老人又是从保护孩子的立场上, 做了一辈子好人的老人恶的那一面在这一瞬间可怜地释放出来了, 讹了, 谁扶他, 他讹谁, 这不是道德问题, 这是社会改革还没有到位的问题。

你们可能会问, 那你为什么要讲好人和坏人, 要改变我们的观点?非常重要。这就是到下一步社会的运行, 包括我们一个小的团队, 我们一个宿舍, 当你知道人不是以好人和坏人区分, 每一个人都有好、有不好的一面,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 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 让它好的那一面绽放出来。你们有没有发现, 有的时候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就随地吐痰, 可是你一回到南开校园就不会了, 这是环境改变你。

周围也是这样啊。你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是坏人, 我从不跟他打交道。错!有一句话我现在始终信奉, 如果你把对方当成朋友, 他最后可能就真的是朋友;如果你把对方当成敌人, 他最后一定是敌人。因为, 你把他当成朋友的时候, 对他的眼神和态度都是像朋友一样的眼神和态度, 他就会回馈你, 人会用自己心中的善激活别人心中的善。而你把他当成了敌人, 你的眼光中都是距离、是冷漠, 他也会回应你。因此, 当我们要改变好人和坏人的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之后,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人群、社会、人性, 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 这种二元对立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糟糕的东西。我们过去, 在你们这一代还好得多, 我们那一代小的时候看电影都不用爸爸妈妈告诉我, 上来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好人一定长得很好看, 坏人一定长得很烂套。所以葛优他爸爸 (葛存壮) 都是演坏人的, 葛优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现在经常演好人。因为那个时候好人就是要仪表堂堂。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一定, 有很多可能, 长得不那么好人的人很好人, 要不然中国也就不会有“道貌岸然”这个词了, 对吗?其实中国的老祖宗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但是长期以来, 尤其在革命的字眼笼罩下更是, 只要不是朋友就是敌人。错!生活中, 好人很少, 坏人很少, 所有的人都是好中有坏, 坏中有好, 看我们激活他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简单对或者错。对中有错, 错中有对。就跟黑和白也不一定是最多的, 灰色可能是最多的。就跟生命, 最幸福的事很少, 最痛苦的事很少, 主体部分是平淡。这就是我们逻辑和思维方式开始改变的一个基础。你不再用二元结构去看待问题。这个老师我不喜欢, 试着找找你喜欢他的那部分, 肯定有的。这个人我很喜欢, 那他有一天露出了你不喜欢的那部分, 你还能不能继续喜欢他?这个改变从今天开始, 我希望它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更重要的, 改变你周围的太多人的人生。

第二, 有用和没用。

现在的中国问题很大, 就是所有的人都在做有用的事儿。什么叫有用的事儿?跟钱、跟权、跟名有关的事儿都有用, 在上学的时候只要跟分有关的东西都有用, 跟分无关的事儿就没用,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被扭曲的, 我们的人也就是这样被扭曲的。是谁说的, 人生中最伟大的很多事情乍一开始没用了。谁能告诉我, 霍金研究的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它换不来钱吧?中国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奖?我说等到我们所有的人都不觉得诺贝尔奖很重要的时候, 诺贝尔奖会稀里哗啦地不停地来。因为你把诺贝尔奖得奖本身都当成特有用的追求在追求了, 一定来不了。中国此刻怎么可能会得诺贝尔奖呢?每一个科学家都在干那些非常有用的事情, 没几个科学家在干没用的事情, 只有当科学家在干没用的事儿了, 离诺贝尔奖才近了。

包括文学创作, 诗有什么用吗?可是诗没用吗?去年春节前, 我去浙江的富阳, 原来叫富春, 著名的《富春山居图》, 就是在富阳那块儿诞生的。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逻辑是这样的。八九百年前, 一个七十岁的老画家黄公望, 如同现在一样被一个城市边缘化了, 就在离城市很远的山里寂寞地画这幅画, 一画七年, 画成《富春山居图》。画完之后他也觉得很无用, 就把这幅画送给一个叫无用师的, 我搞不清楚他为什么叫无用师, 但就是无用这两个字。你能够想到他在当时送这幅画的时候也觉得很无用, 以至于后来这幅画差点儿完蛋。但是一个有趣的逻辑就是, 千百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个城市中一代又一代有用的人烟消云散留不下任何痕迹, 随着岁月全过去了, 但当初那幅无用的《富春山居图》却愈发地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 而奇妙的是千百年后的今天, 这幅画对这个城市太有用了, 已经开始为这个城市招商引资, 创知名度, 等等。

我们怎么看待千百年前有用的事情今天没用了, 而千百年前没用的事情今天有用了?对于同学们来说也同样如此, 一生做功利之时, 也要带有一些无功利之心吧。往往在做无用事情的时候, 使有用的境界大幅度提升, 而总做有用的事情的时候, 便陷在一个很狭窄的逻辑圈子里头越做越小。我在陪我的儿子一起玩, 来成长, 我经常会鼓励他做很多无用的事情。踢球, 他每天中午都在踢球;写东西, 写乱七八糟的东西, 起码写过一百多部长篇小说的开头部分, 但我也觉得蛮好玩儿, 可能中国只有我这么一个父亲在这个五一的时候陪着他看了一部摇滚电影, 叫《迷墙》。现在同学们应该不太会知道,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摇滚电影, 在这里头充满着创意, 而且它开创了MTV, 1982年拍摄的这部电影开创了MTV的先河。他看完也懵了, 你说这玩意儿有用吗?从他的教育来说没用, 但是我会看到他的境界在成长, 他对事情的很多思考与过去是不一样的,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需要一个人成长吗?

你比如说就像写作文, 我们有的时候会听到老师说, 不要看闲书, 何书为闲呢?只看课本的话, 会不会写成很好的作文?包括我们在考试, 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 在高考前的时候, 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时间安排?我这是以一个老师或一个客座老师的身份在思考。我们是让一个孩子一天八小时都在学习效果好, 还是七加一或是六加二, 或者一周七天嵌进去一段无用的时光反过来会让他有用地为高考准备的那些时间里变得更高效, 然后让他境界更高?我们应该怎样复习, 是让他陷在那个课本里复习, 还是偶尔用另外的事情启发他再回来的时候, 那件事他已经可以俯瞰着我们的历史课本、地理课本或者数学课本?过去花五个小时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现在三个小时就可以。

我们是不是要思考这件事情, 起码现在生活中要思考?人类的伟大前行, 往往是我们的很多先贤在做无用之事的时候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历史往往是在做无用的事情推动过来的。请告诉我, 爱迪生在最初发明灯泡和录音机的时候, 有用吗?我就问你这一件事情就知道, 他一定没用, 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他的方向将奔哪儿去, 没有这种思维。录音机, 我们今天都知道录音机是怎么回事儿了, 但是爱迪生最初干这件事情的时候, 别人会认为他在干一件没用的事儿, 完全没用。杜甫写诗的时候会有用吗?没用, 换不来钱的。更何况我们说李白写的诗, 如果他活在当代, 一半儿都写不出来, 因为名山大川那门票他买不起。

那么, 南开中学的同学是要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而不是停留在“我要把有用的事情做好”。不对, 要用做很多无用事情的时候, 使自己提升的境界反过来做有用的事情的时候达到全新的境界。因为今年我在新闻出版行业做图书推广大使, 我一直在劝当代的中国人, 多读一点无用的书, 现在的中国人太无趣了, 一去书店你看看, 书店最黄金的位置摆的是什么?各种考试的书、教辅的书、健康的书, 什么律师财会, 等等方面的书。无用的书都边边角角, 这个民族伟大不了, 只读有用的书, 只做有用的事情的民族伟大不了。

我回头去看南开的老毕业生。这几年, 华人世界最伟大的一部作品, 是重庆南开的老校友齐邦媛写的一部《巨流河》。她中间用很多笔墨在写南开, 但是她是在动荡岁月里。在动荡岁月里历来有一种争论, 是立即去做有用的事还是继续做无用的事?很多的热血青年去做有用的事情, 应该, 比如钱伟长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 无锡有两大家, 一个是钱家, 以钱穆为代表, 还有一个以荣毅仁为代表, 是经商的。钱伟长在文科方面很牛, 理科考试很烂, 进了清华。日本鬼子打过来了, 钱伟长说无以救国, 我要学物理, 我要造坦克。一代中国人就是这样, 在特殊的情况下要去做有用的事儿。但是当时的蒋介石还有当时的国民党和管教育的人, 一方面看到很多热血青年去做有用的事情, 另一方面牢牢地捍卫着一点, 要让很多人继续留在仿佛无用的中国文化的血脉当中。

我们民族不死, 文化不死, 所以在战乱中大家知道多少人牺牲生命, 保护着像齐邦媛这样的南开校友们在继续学着英美文学, 继续学着中国哲学, 继续学着炮声隆隆之中显得无用的东西。但是回头看看, 如果没有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愿意停留在无用世界里, 我们的血脉在哪儿?当战争胜利之后, 我们拿什么一下子重新红光满面?文化总是在某些特殊的时代里显得那么没用, 但它是骨子里的东西。现在理科男很受欢迎, 对吗?可是任何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历史的逻辑, 这里不涉及文科或者理科之间的争议, 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理科活得更好, 文科混得好像没那么多好, 对吧?所以, 有用和无用, 将来在自己开启你的人生的时候, 在安排你的时间的时候, 也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搭配。我觉得是比例问题, 现在作为学生, 大部分时间要做看似有用的事情。学习、分儿、考试、高考, 等等, 没问题, 但是要留出一定的比例, 成为它的催化剂。

我从来不认为八是最大的数字, 也许七加一大于八, 大家能明白我这个逻辑吧。比如说你们的学习是八小时学习。如果八小时都学习, 不一定会比七加一更好。这一在干什么?或者是体育锻炼, 或者是散步, 或者是什么。你看我每天在做节目的时候, 我有很多的时间是在做有用的事, 我去准备, 等等。我每天晚上九点半直播, 八点多准备完了之后, 我就沿着我们台的一个地方走路, 走五十分钟。很无用吗?空了。但是往往我这个节目最善良的东西, 都是在我不考虑节目的时候跳出来了。我的节目几乎大多是在我不是专准备它, 而是在我散步这五十分钟的时候成熟和鲜活起来的, 所以看似无用的时光, 提升了我有用的境界。做学生, 成长, 人生都如此, 所以这是第二个逻辑, 可能也需要去改变。

第三, 输和赢。

这个话题对于年轻人来说, 每天在面对, 对吗?但是这里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 是不是不断地赢就好啊?不一定。是不是不断地输就一定不好啊?不一定。最痛苦的是末尾的人吗?不一定。人家说最痛苦的是亚军。这里头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你比如说, 仅以皇马巴萨举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怪异的现象, 不断地赢, 就一定有一个大缺点在等着你。只要输一场就下地狱。巴萨, 过去四五年时间里头灭皇马成了习惯了。但是这次国家德比, 1比2输了, 就像下了地狱一样。但是总输却有一个优点, 只要赢一场就上天堂了, 对吗?人生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不也如此吗?领先的同学, 学习一直排在很前的人, 我觉得要经常不觉得赢是一种习惯, 可能有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跟自己聊天, 我在这方面赢的时候会失去一些什么?我是不是要去补充一些?而不断地学习、成绩好像不是很好的同学, 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你不断地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也拥有机会, 你的进步空间要比排第一的人大多了。

我跟我的儿子聊天的时候经常跟他说, 你要敢考第一我就跟你急。但是我由于先有的这句话, 我的第二句话就管用了:你要是出了前十名是不是也太丢人了?所以我经常跟他说, 你要是考第一我罚你款, 结果这小子真争气, 从来没考过第一。但是也几乎没出过前十名。这次期中考试又是第六, 上个期末是第五, 为什么?我希望他一直处在一种向前有动力, 然后向后又有压力, 这样的一种活跃的学习状态当中。有的时候在我看来, 起伏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为什么喜欢男孩儿踢球呢?只有踢球的时候, 你才能补充很多的养分。比如说适应输, 然后追求赢, 然后和一个团队一起输和赢。你再牛, 如果不能带动其他的人牛起来你也会输;你再弱, 如果你能成为团队中一个有效的环节你也可能赢。这都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在学习或者在其他地方中不多的。

输和赢应该如何去理解?大家千万别理解成, 我考第一的从此就故意去考第二, 故意考第二不太容易, 我只是说第一很棒, 但在第一的时候, 要用这种逻辑去思考我可能会失去一些什么, 会丢失一些什么, 而且会有一种更豁达的心理。当你不在乎这个第一的时候, 你可能反而更在第一上待得很久, 所以这就涉及输和赢的一个逻辑, 什么人会赢呢?不怕输的人才会赢。我在现实生活中, 包括我自己, 都是如此。就像踢球, 也是这样。我是踢前锋的, 只要我射门的时候思考, 球一定不进, 我踢了这么多年球我很清楚的, 好的前锋不思考, 你没有思考的时间, 他全部演化成是一种习惯、下意识, 一思考我要打左脚, 那个时候后卫已经放铲过来了, 都是直觉, 但是更因为直觉, 也就不会瞻前顾后, 因为你不怕球不进, 球往往进了, 只要你说这个球我一定要进, 准不进。学习考试都是如此。每次考试的时候说我一定要考好, 不一定, 你是不是把你的过程进行得很好?

因为我经常跟体育界人士打交道, 发现了一个特点, 体育界能够不断得冠军的人, 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前几天我跟李永波有一个对话, 我特别向他请教:有没有一种特别的冠军气质?就是总能够得冠军的, 有没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李永波说有。他说, 第一个是个性, 总能得冠军的, 像林丹这一批人一定是极其有个性的一群人, 甚至有时候你跟他说了, 他表面上说好, 其实他骨子里在转, 他一定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印证你说的是对的, 他才会执行, 如果觉得不对, 他会用自己的方法。第二个是对胜利永远有渴望, 邓亚萍为什么能成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最牛的一个?每一场比赛她都要赢, 她对于胜利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 就像曼联的主教练弗格森一样, 二十年的英超, 他拿了十二次英超冠军, 就这样他还不满足, 永无止境。我们很多人赢了一两次, 考试考得好了一两次, 就觉得可以了, 就可以躺下了, 优秀的冠军气质是, 所有赢完的转身就扔掉, 下一次。第三个很重要, 往往不断得冠军的人, 他会沉浸在一种状态中, 从来不会去想输。总患得患失想输的人赢不了, 那么对于同学们来说, 你的成长, 也是如此啊。

所以, 能不能经常锤炼自己更好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走向未来的社会当中的时候, 心理状态如果优秀了, 你就会非常优秀。比如说国外有一个调查报告显示, 叫第十名现象。说在一个班级里头, 将来在社会上混得最好的、最出彩的一批人往往是在班级里排名第十名左右的人。这不是要求第一名往后靠, 你现在在你的学校里第一名, 可能到了清华、北大你又成第十名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思考。因为可能在第十名左右的人, 他可能是更活泛, 更开放, 更像是对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感到好奇。这就是今天我想讲给各位的最后一个词:永远好奇。

比如说, 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 你已经多久对一些事情不好奇了, 你是不是还保有一种好奇, 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 我发现, 身边最优秀的一批人, 因为我看着他们成长, 五年或者十年之后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与好奇的保有是紧密相关的。也有很多的人原来很优秀, 慢慢归于平淡, 混到人堆儿里看不出来了, 就是因为他很快就失去了一种好奇之心, 对很多新鲜事情的好奇之心。比如我妈过去从来不做菜, 自打退休之后, 来带我儿子, 现在我妈菜做得好极了。为什么?原来她是做老师的, 她做老师的时候就是全自治区的优秀老师, 现在在做菜方面依然体现着她的好奇之心。一个优秀的老师, 一定天然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种好奇, 现在玩儿iPad溜着呢, 然后每天电视上教了什么新菜她就要琢磨, 你就看她一天都处在一种活泛的状态。七十四五岁了, 现在随处溜达, 而且显得很年轻。我特别怕现在很多的孩子父母岁数一大了, “您歇着吧”, 他一定老得很快, 要让他保有这种好奇之心。

同学们也是如此, 在你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 留两三个空间继续好奇, 继续爱好, 人必须有自己的爱好, 人必须保有对很多事情的好奇。我发现成大事者必好奇。回到咱们刚才说的这个无用, 人家说三个苹果改变一个世界, 一个是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的苹果, 第二个是砸了牛顿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苹果, 第三个是乔布斯的苹果。伊甸园的苹果咱不谈了, 但是后两个苹果大家琢磨没琢磨出来, 现在的中国人是无法创造出来的。我总是说现在的中国人在忙“有用的事儿”, 牛顿的事儿肯定在中国发生不了。因为没有几个中国人能闲得躺到苹果树下去, 躺不到苹果树下就不能被苹果砸了, 现在的中国人如果一旦被苹果砸了, 要不就是把它吃了, 要不就是把顶上的苹果都打下来给卖了, 不会由苹果直接引申到好奇:它为什么会砸我呢?人类历史的改变难道不都是由好奇推动的吗?你还继续有没有这好奇之心呢?牛顿被苹果砸了, 疼, 忘了, 忽然就开始好奇, 哟, 怎么回事儿?万有引力出来了。乔布斯研制苹果到了一种魔怔的好奇地步, 比如说有很多的细节, 他已经不是在研究产品, 而是觉得有一个世界、有一个他能打造的新的世界。这个东西, 最后他真给打造出来了, 比如它里头的一些声音、音频等等, 它会按照自己的心跳去对应, 他觉得只有大致跟人的心跳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舒服。这都超出了一般工程师, 所以乔布斯是一个工程师诗人。

好奇是一个桥梁, 杨振宁当面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 物理研究到尽头是哲学, 哲学研究到尽头是宗教, 宗教研究到尽头是什么咱们另说, 但这里是互通的, 所以给自己留一点好奇之心, 哪怕在高三、在高二学习压力很重的时候, 保有好奇都可以让你的学习变得不一样。我在上高三的时候, 我们的学习开心得不得了。这就是环境的影响。我们这个班由于互相用好的东西改变, 最后我们让高三的复习过程充满了好奇。我们每天一下课就互相考, 考的净是谁能考出最偏门儿的东西。我们是学文科的, 比如有人经常考书底下的注释, 那是高考绝对不会考的, 但是哥儿几个、姐儿几个都互相考这些东西, 所以在看的时候就充满了好奇, 从“要我看”变成了“我要看”。

上一篇:itsm运维服务流程下一篇:英文小品短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