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设计管理(精选8篇)
公路工程设计管理 篇1
公路管理局公路养护工程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自治区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和**市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路工作全局,以发展、改革、质量、廉政、安全、稳定为主题,以迎国检工作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公路养建管征各项工作富有成效,现将今年的养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养护管理工作措施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养护质量,认真按照我局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要求,重视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端正思想,改变观念,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路况指示。今年我局公路管养里程2534.645km,检评里程2165.02km,其中国省干线1562.37公里,检评里程1363.675公里,完成国省干线优良路率64.2%,差路率1%,全面完成半年路况管理目标。
(二)加强养护工程管理力度,严格抓好工程质量关,加快施工进度,按时按质完成工程任务。今年由于区局计划下得比较晚,实施时间非常紧迫,我局根据本局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内部资金,年初尽早预安排一些工程项目,尽早施工,区局计划下达后,各县局更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施工中间检查验收工作,使存在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防止时间仓促、被动造成质量隐患和工期拖延等不良现象,截至2011年11月27日为止,路基大中修工程完成36项/94.96万元;桥涵大中修工程完成21处/64.25万元;砂石路面大中修工程完成86900m2/34万元;沥青路面大修工程完成460050m2/6331万元;沥青路面中修工程完成456040m2/2095万元;水泥路面中修工程完成480m2/11万元;公路危险路段改善工程1.6km/342.8万元;办公用房修建完成1处/45万元;养护站修建完成3栋/700m2/100万元;其他房屋建筑物完成1处/4.5万元;沥青站场建设6座/90万元。除个别房建工程因征地报建原因未能完成外,()其余工程均能按计划实施,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和突击性养护工程任务,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以上。
(三)、加强路容路貌的整治工作,重点对路肩、排水设施、支挡构造物进行整治,尤其是以经过村镇或石质困难地段的路段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增大资金投入,加大整治力度,路容路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四)、切实水毁预防抢修工作。为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今年我局共投入水毁抢修资金134.788万元,及时恢复路况,使路况质量恢复到原有水平或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施的管理、更新工作。今年我局共分两次进行标志标线的补缺更新工作,并利用区公路局交通安全标志管理系统进行档案管理,对道路上的各类交通标志进行调查统计,对缺损的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及时设置、及时埋设,今年我局完成设置标志标牌513块,防护栏3905米,总投资129.1万元。
(六)、加强安全生产意识,防患于未然。我们始络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工作的重点来抓,经济责任制中制定完善了安全生产制度,要求签订安全责任状,深入基层工地坚持带头穿戴标志服,同时要求工人上路一定要穿戴标志服,施工作业要设置施工安全标志,规范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对尚存的危桥、危涵、危树、危险路段也作了全面排查治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行车安全保证公路应有的服务水平。尽快修复出现险情的危涵危桥,清理边坡危石等工作。
(七)、积极推广公路养护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改善养护手段,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几年来,我局积极探讨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加强路面养护,近年来使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比较多,都以得良好的效益。
(八)、加强桥梁、涵洞、隧道养护工作,及时对桥梁、涵洞、隧道和安全设施维修加固。平时检查当中,一旦发现桥梁栏杆及其构造物出现损坏,都及时计划安排进行维修,要求年底前必须完成维修任务,要求对桥梁泄水孔堵塞及时清理,对锥坡、桥台杂草全面清理,对桥台跳车全面修复,加强对危桥的整治力度,确保桥梁涵洞安全使用。
(九)加强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的管理,规范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保护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护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公路工程设计管理 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特点,公路养护
近年来,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的重要性, 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使得全国农村公路规模迅速得到发展,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提高、里程增加、公路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1]。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由于农村公路技术力量和基层管理力量均比较薄弱, 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 养护涉及面较广, 项目比较分散, 导致大量道路路面遭到破坏, 对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方面的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针对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以供参考。
1 养护与管理特点
1.1 农村公路养护成本高、技术等级低。
农村公路等级普遍较低, 基本上均在二级以下, 甚至部分农村公路属于等外级公路。笔者曾在多地进行调查, 发现目前仍存在大部分未铺装的路面, 即使已进行硬化的农村公路, 缺乏排水沟与涵道、部分公路无路肩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另外, 农村公路大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2]。以上多种原因使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困难、成本较高。
1.2 农村公路里程较长。
农村公路包括除国道、省道以下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农村地区广大, 因此农村公路是全国公路网中里程最长的部分, 占公路总里程的60%以上。另外, 我国地形复杂, 不同地区地质、地形不同, 加之农村公路线路较长, 造成管理极为不便。
1.3 非专业养护。
与国道、省道相比, 农村公路绝大部分由乡镇一级政府机构, 甚至是村委会负责管理, 无专业养护人员, 也无专门养护机具, 多进行突击性养护或季节性养护, 整体养护质量较差。
1.4 养护资金供应不稳定。
日常养护资金主要来自企业捐资、乡镇政府财政收入补贴等渠道。但乡镇政府领导大多存在重视建设, 疏忽养护的思想, 加之一次性的投资方式, 因此,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的来源不可持续。
2 日常养护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村、乡镇、县三级管理养护体制尚未完善, 公路的日常管理体系长期不能正常运行, 导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长期不能明确, 养护扯皮和推卸现象经常发生, 无法行使有效管理。另外, 固定的养护人员数量极少, 养护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更是十分缺乏, 养护工工作量大, 薪酬微薄, 造成养护队伍不稳定。
2.2 管养认识不足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年限较长, 因此农村公路绝大部分采用此类材料。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速度快, 强度高, 不易出现损害的特点, 公路管理机构普遍不重视公路的日常养护。个别地方仅仅依靠国家补贴进行养护, 不再进行地方自筹资金, 诸如此类的陈旧的养护机制与新的发展形势不相匹配, 造成农村公路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2.3 管养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 农村地区广大, 造成农村公路分布面广, 数量较多, 项目较小, 不利于管理。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的乡村公路管理或技术人员, 而县、市级的公路管理机构中技术人员数量也并不充裕, 导致农村公路管理不到位[3]。非专业的养护工人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 不能及时合理地对常见公路损害进行处理[2], 造成农村公路质量较差。
2.4 养护资金缺乏
前面已经谈到, 农村公路不能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进行日常养护, 而地方政府又不能及时进行投资, 造成日常养护不能正常进行, 甚至不能够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 资金的匮乏使得养护缺乏, 公路行驶质量下降。
3 解决办法和建议
3.1 拓宽筹资渠道
彻底保障养护资金是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长期管理的保证。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 各级地方政府, 尤其是乡镇政府不仅不向农村公路养护投资, 反而百般克扣正常的养护资金, 造成农村公路只建不养, 养护工作极不到位, 失养失修问题尤为突出。因此, 应大力拓宽乡村公路融资渠道, 在具体的资金筹措措施上, 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 同时积极开展其他方式投资, 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使投资渠道多样化, 彻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3.2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要彻底解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问题, 应大力改变目前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建立合适的农村公路管理部门, 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之内, 同时应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层次。各级政府, 尤其是县乡政府要严格按照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等级、车流量以及里程等配备充足的养护资金[2], 并将日常养护资金纳入财政支出, 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金管理由其他方式筹集到的资金, 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和专人管理, 对各公路段按期支付, 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到阳光透明, 并接受群众监督。
3.3 加强管理与养护人员力量
管理与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的质量。因此, 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具体做法可定期从各大院校或专门的公路养护机构邀请专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家对基层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此类专业也强化培训, 循序渐进, 提高基层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开展各个级别和层次的培训工作, 将村、乡镇一级县三级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化培训, 使基层掌握先进的养护管理办法、规范的养护程序以及专业的养护工程技术, 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水平以及公路养护技术水平, 从而使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迈入规范化。
3.4 保证质量, 保障畅通
第一, 保证施工质量。农村公路在施工之初, 就应将加强质量意识和施工人员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施工过程中, 要定期召开质量现场会对某些典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从根本上彻底消除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忽视施工质量的思想[3], 明确指出保证质量的关键。另外, 针对农村公路工程的施工特点分别对检测人员、技术负责人以及项目经理召开会议, 充分进行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 质量为本, 对工程质量进行高度重视, 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杜绝“献礼工程”、“政治工程”, 更要杜绝“豆腐渣工程”。
第二, 保证养护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公路管理和养护是提高路况质量和行驶质量的核心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若要发挥充分的运输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必须保证农村公路的路面质量。因此, 要对公路路况、路面设施、路面标志进行完善, 配备完善的涵道, 提高公路养护标准, 充分发挥公路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责, 对农村公路实行绩效化管理[4], 剔除不合格的管理和养护人员, 逐步实现公路标准化、美观化和等级化。
4 结语
公路的正常使用只有在专业的养护和科学的管理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农村公路在国家公路网络中占有重要比重, 在城乡客货运输任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目前, 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还比较薄弱, 建成后的养护问题尤为突出, 瓶颈就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专业的养护和管理人员极度匮乏。农村公路级别低、路况复杂, 很难抵御自然灾害侵袭, 加之管理和养护不规范, 极易导致农村公路的运输能力降低, 质量下降, 不能发挥其正常的运输作用。要彻底改变现状, 必须花大力气投入资金、严格监管道路建设质量、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规范日常养护,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层层把关, 保障公路的质量和畅通, 切实发挥农村公路的交通运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萍, 孙涛.农村公路养护及管理浅析[J].河南科技, 2010, 7 (2) :229-230.
[2]陈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研究[J].交通世界, 2009, 7 (4) :82-83.
[3]陈旭辉.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交通世界, 2013, 8 (4) :220-221.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篇3
关键词:规范化 组织管理
0 引言
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庞大,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施工技术也更加先进和复杂,以及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日益建立,特别是我国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已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和工程合同管理制,传统的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并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认识,还存在着诸多违背现代管理科学原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这已是势在必行了。
1 细化施工管理
1.1 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更新项目管理理念,项目建设全过程始终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文明化的施工,确保各项施工规范得到严格执行,实现各项指标验收均达到优良。
1.2 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每位建设管理者的职责和岗位责任,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人,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从而保证各项技术要求能够落实到位,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
1.3 建立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制度 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召开由现场监理参加的技术、安全交底会;分项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应当以书面交底为主,口头为辅。
1.4 建立隐蔽、关键工程档案制度 施工中的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应按规范要求检测、填写工程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工程师还应分别用数码照相机或录相机将施工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声像资料的一部分汇同检测资料存档,以备核查。
2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后评估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包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各项工作内容。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的征地拆迁、招标、施工管理、工程缺陷修复及项目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经竣工验收后进入后评估阶段,项目后评估是在公路通车运行2~3年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变化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后评估报告的编制。
3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不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理规范化,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3.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3.3 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 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由项目经理部管理,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率)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在工、料、机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在过去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一般都不编制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了项目形成事后算帐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的保证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施工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粗心大意。
4 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缩短了编制时间,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5 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另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6 施工总体安排的考虑
6.1 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尽量利用伸缩缝或沉降缝、在平面上有变化处以及留茬而不影响质量处。
6.2 分段应尽量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以便于施工组织节奏流畅,使施工均衡。
6.3 施工段数应与主要施工过程相协调,以主导施工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工艺组合数应等于或小于施工段数。
公路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项目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争创优质工程,提高企业的效益,维护企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的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项目及其所属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工程施工实行公司监督、工程项目自检的二级质量管理。第四条 各级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公司 “严管理,创品牌,美环境,保安康,重诚信,促发展。”的管理方针,制定质量目标和实施计划,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实现质量目标的要求,为顾客持续稳定地提供优良的工程产品。实现工程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100%;竣工验收工程项目合格率100%,优良率85%的质量目标,创建更多的优质工程。
第五条 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明确管理职责,按标准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管理,对管理体系进行持续完善与改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企业的信誉度,创造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良好的环境,关注员工的健康,推动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六条 各单位必须对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检验,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科技进步推动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第二章 质量管理职责与权限
第七条 项目经理的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
(一)、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的质量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向全项目部员工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社会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对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负最高领导责任。
(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资源的提供,配备适宜的人员、装置、设施、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等。
(三)、确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四)、制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负责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的重大决策。第八条 项目总工程师的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的质量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
(二)、组织工程项目的质量策划,组织制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并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资源配备,质量管理职能的履行和质量目标的落实等进行监督检查。
(三)、按规定组织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四)、在工程项目经理授权范围内进行质量工作决策;负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对外联络。
第九条 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
(一)项目经理为项目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全面负责。
(二)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工程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本项目的质量策划,组织编制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并组织对本项目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组织和参与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三)项目经理部应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建立项目经理部试验室,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保证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有效实施,并提供相应的质量记录以验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项目经理部应结合项目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实际,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技术难题,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第三章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第十条 项目经理部必须认真组织施工过程质量策划,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质量管理责任,规范质量管理行为。
第十一条 公司和工程项目应加强对供方评价工作的管理,对工程、劳务供方和物资采购的供应商,应按规定进行评价,制定合格供方名单,选择符合要求的供方,并保存评价和选择过程的记录。
第十二条 项目经理部必须强化对劳务队伍的管理,建立劳务队伍的管理台帐,坚持每月对劳务队伍进行履约检查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严禁以包代管;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各分包队伍也必须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并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十三条 项目经理部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规范以及合同文件的规定进行施工,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
第十四条 项目经理部必须加强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识别项目工程施工
中的特殊过程,对特殊过程的设备能力和人员资格进行认可和鉴定,保证设备和人员满足规定的要求,并按规定对特殊过程的施工进行监控,保存记录,以保持必要时的追溯;确保特殊过程的施工质量。
第十五条 工程资料和质量记录是反映工程施工质量和项目管理状况的重要证据,项目经理部必须抓好施工和管理的原始记录、施工日志、试验检测资料、工程自检评定资料以及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工程资料和质量记录的真实可靠、齐全和规范。
第四章 质量信息管理
第十六条 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和决策的依据,为了收集分析质量信息,达到改进质量管理的目的,各单位应增加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充分运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通畅的质量信息渠道。
第十七条 各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对本单位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和处理;并对所属项目的质量信息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十八条 质量信息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质量月报表;
(二)质量事故管理台帐(包括不合格品登记台帐)和质量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三)施工过程中业主组织的综合检查评比文件和奖励;
(四)上级有关部门的质量抽查情况评价和结论;
(五)工程项目交(竣)工验收证书和质量鉴定证书;
(六)优质工程及质量管理活动获奖文件、证书;
(七)工程质量回访资料及业主、监理、使用单位的有关反馈意见和要求。第十九条 质量信息管理
(一)质量信息应保证其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保证所收集的各类质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关报表和管理台帐的数据信息要对应,不得弄虚作假;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并按要求上报。
1.工程、质量月报表每月下旬按要求逐级上报;
2.质量事故专项报告和调查处理报告按本办法第六章规定上报,质量事故管理台帐(包括不合格品登记台帐)每月底逐级上报;
3.施工过程中业主组织的综合检查评比文件和奖励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质量抽查情况评价及结论,项目拿到相关文件后同时报公司;
4.工程项目的竣工资料按规定交公司档案室归档,交(竣)工验收证书和工程质量鉴定证书,项目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索取收集,并及时报公司;
5.业主、监理、使用单位的有关反馈意见和要求应及时妥善处理,有关记录应整理保存;质量回访报告于每年年底报公司;
第五章 质量检查制度
第二十条 各单位要加大对工程项目和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公司每季度、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定期检查,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整改。
第二十一条 各工程项目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坚持现场监督管理,把好质量关,做好质检记录;质检工程师(质检员)对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和质检记录负责。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守工
艺要求,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规程操作;坚持按工序交接手续和监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检验。
第二十二条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质量记录和工程内业资料,工程完工后,按要求编制好竣工资料,具备交工验收条件的工程项目,必须由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组织自检,符合要求后方可向业主提出交工验收申请。对特大型和质量创优工程项目,应报请公司有关主管部门参加工程验收。
第六章 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工程质量事故,系指由于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责任过失而使工程在下述时限内遭受损毁或产生不可弥补的本质缺陷,因构造物倒塌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以及需加固、补强、返工处理的事故。
(一)道路工程:现场监理签认至工程项目通车后两年内;
(二)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和设计使用年限内。
第二十四条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工程质量事故按以下分类和划分等级: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三类。
(一)质量问题:质量较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万元以下。
(二)一般质量事故:质量低劣或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分三个等级:
1.一级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50~300万元之间。
2.二级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150万元之间。3.三级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20~50万元之间。
(三)重大质量事故: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和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质量事故分为三个等级: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重大质量事故:(1)死亡30人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特大型桥梁主体结构跨塌。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重大质量事故:(1)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
(2)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3)大型桥梁主体结构跨塌。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重大质量事故:(1)死亡1人以上,9人以下;
(2)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3)中小型桥梁主体结构跨塌。
第二十五条 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公司及有关单位、部门报告。然后按要求提交书面报告,不得拖延报告、隐瞒不报或谎报(书面报告见附表)。
(一)质量问题: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的质量问题,问题发生项目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接到项目的报告后应立即对质量问题进一步了解核实,7天内向公司提交书面报告。
(二)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项目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接到项目的报告对质量问题进一步了解核实,5天内向公司
提交书面报告。
(三)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项目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公司,并在12小时内书面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公司接到项目的报告后应立即对质量事故进一步了解核实,2天内向公司提交书面报告。
第二十六条 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必要时采取拍照或录像等方式反映现场原状。
第二十七条 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的质量问题,项目部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及本办法规定进行调查处理,有关记录和书面材料在项目保存备查,并按要求报公司备案。
第二十八条 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10万元的质量问题,公司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质量问题的调查,调查报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批复后,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质量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质量问题和一般质量事故由公司工程管理部组织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重大质量事故除由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组织调查处理外,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内部的调查;调查报告经公司领导批复后,按本办法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实行“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员工和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
第三十一条 质量事故调查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查清原因、明确责任;质量事故的调查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手续完备。调查工作结束应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发生事故的地点、工程名称、具体部位。
(二)事故经过和原因分析。
(三)事故损失程度。
(四)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员及事故责任界定(明确主要责任、次要责任、领导责任)。
(五)确定事故等级并提出处理方案。
(六)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纠正和防范措施。
(七)对事故相关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二条 质量事故的调查报告应在一个月内完成(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期限),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按规定上报,根据调查结果对质量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调查过程的相关原始资料(包括当事人或证人的调查记录、事故损失的计算资料、有关影像资料等)应妥善保存备查。
第七章 质量奖励制度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积极参与创建优质工程活动,争创名牌工程。
第三十四条 符合优质工程申报范围(规模、投资、类型)的工程项目,工程开工时就应明确创优目标,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照优质工程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开展QC小组活动(广西优质工程申报条件规定申报项目在施工中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QC成果要获优秀奖)和科研活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收集各种质量记录(包括有关的照片和录像资料),为优质工程的申报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十五条 已交(竣)工验收工程在缺陷责任期满后应按规定及时组织
工程质量回访,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符合优质工程申报条件的项目,由公司工程科负责组织,根据规定要求收集、整理、编制申报材料,审核后上报。
第三十六条 公司对荣获优质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及参与创优和优质工程申报工作的相关人员给予奖励(按施工项目经理部50%,公司相关领导和工程管理部门各25%的比例分配):
(一)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奖励金额为150000~300000元;
(二)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的奖励金额为100000~150000元;
(三)荣获部级优质工程的奖励金额为30000~50000元;
(三)荣获省级优质工程的奖励金额为10000~30000元;
(四)荣获市(厅)级优质工程的奖励金额为1000~5000元;
(五)同一工程项目荣获多项奖的,按最高等级获奖金额给予奖励;
(六)对于不是优质工程的主申报单位,只是作为参建单位受表彰的,按对应等级优质工程奖励金额的50%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考核达标要求为:
(一)不发生二级以上(含二级)一般质量事故;
(二)考核期内工程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累计不超过施工总产值的0.5‰;
第三十八条 工程交工验收合格,对项目人员进行奖励:项目经理10000元、总工8000元、各主管项目领导5000元、分项主管3000元,其他人员1000元。
第三十九条 工程项目质量工作由工程项目部按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进行考核和奖罚,报公司备案。
第八章 罚 则
第四十条 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司正职行政领导和分管质量工作的副职领导各处以扣发5000元、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各处以扣发2000元的工资或绩效工资;对工程管理部门处以扣发10000元的工资或绩效工资。
(一)发生三级以上(含三级)一般质量事故;
(二)本单位工程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施工总产值的0.5‰。
第四十一条 缺陷责任期满的工程项目在考核期内,单个工程项目发生的维修费用超过质保金的15%,或多个工程项目发生的维修费用总额超过总质保金的10%的,将对项目交工验收任职的公司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工程管理部门正副职分别扣发工资或绩效工资1500元,1000元。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处以1000元的罚款。第四十三条 凡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项目,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5~20%对事故的主要直接责任者扣发工资或绩效工资,根据事故的调查结果所界定的责任,将罚款分解到具体责任人; 事故其他责任者每个按扣发额最高的主要直接责任者的5~50%予以扣发工资和绩效工资。
发生质量事故不按本办法规定报告或拖延报告、隐瞒不报或谎报的,对有关责任人扣发工资或绩效工资2000元。
第四十四条 对于质量事故的主要责任者,除经济处罚外,将根据具体情节给予以下处罚:
(一)10万元以下的质量问题,给予通报批评;
(二)10万元~20万元的质量问题,给予通报批评直至降级(职)处罚;
(三)20万元~100万元的质量事故,给予通报批评直至降级(职)处罚,延期一年参加技术职务资格评定;
(四)100万元以上的质量事故,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职处罚或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准。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
第九章 附 则
公路工程设计管理 篇5
1B427000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生产要素管理
一、内容提要
1、施工现场.工、料、机的合理配置及场地要求
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内容
3、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生产能力及适用条件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二、重点、难点
1、施工现场.工、料、机的合理配置及场地要求
2、合格材料供方的选择方法
3、材料核算的内容
1、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三、内容讲解
1B427000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生产要素管理
1B427010 施工现场.工、料、机的合理配置及场地要求 111427011掌握劳动力组合
一、劳动力配置的依据
(一)依据施工过程的组织实施需要进行劳动力配置
影响施工过程的组织实施的因素中,劳动力的素质、数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施工项目劳动力配置时应遵照以下几个原则。
1.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对劳动力的需要 2.保证施工过程的协调性对劳动力的需要 3.保证施工过程的均衡性对劳动力的需要 4.保证施工过程经济性的要求
劳动力配置时,必须从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上合理搭配。(二)依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进行劳动力配置
二、劳动力的组织(一)劳动力的组织形式
公路工程劳动力组织形式一般表现为工程施工队、专业班组、混合班组。(二)劳动力数量的计算
三、公路工程主要施工过程的劳动力组合
公路工程施工使用的劳动力有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机械操作工人和普通工人。技术工人主要有测量工、实验工、机修工、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及张拉工等,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工程均应配置测量工和实验工。
公路工程常见的施工过程必须配置的劳动力:
1.材料的装卸与运输:运输车辆司机、装卸工、机械操作工、起重工。2.路基工程
(1)土石方开挖: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辆司机、工长、爆破工和普工;(2)路基填筑: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辆司机、工长和普工;(3)公路路面施工:拌合设备操作人员、装载机操作人员、运输车辆司机、摊铺机操作人员、压路机操作人员、普工、交通管理人员、指挥人员和工长。(4)结构工程施工
●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机械操作人员、普工和工长; ●混凝土施工:木工、混凝土工、普工和工长; ●钢筋施工:需要钢筋工和电焊工、工长。1B427012掌握现场材料管理
一、材料管理的作用
二、材料管理的过程控制
(一)购人原价(材料原价)的控制(二)运杂费的控制
(三)场外运输损耗的控制(四)采购及保管费的控制
1B427013 掌握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组合
一、合理配置施工机械(一)目的
(二)选择施工机械的原则
1、施工机械选择的一般原则
(1.)适应性。适应性是指施工机械要适应用于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作业内容。(2)先进性。
(3)通用性和专用性。
2.使用机械应有较好的经济性 3.合理的机械组合
包括机械技术性能的合理组合和机械类型及其台数的合理组合。4.利用与更新
5.安全而不破坏环境(三)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1.根据作业内容选定机械(表1B427013)2.根据施工条件选定机械 3.根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
二、路基工程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一)设备种类
主要包括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凿岩机以及石料破碎和筛分设备,根据工程的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机械设备。(二)根据作业内容选择施工机械
1.对于清基和料场准备等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和平地机等;遇有沼泽地段的土方挖运任务,应选用湿地推土机;
2.对于土方开挖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
3.对于石方开挖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凿岩机、爆破设备等;
4.对于土石填筑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等;
5.对于路基整型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平地机、推土机和挖掘机等。
三、路面基层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一)选型及组合原则
1.达到计划生产量确保工期; 2.充分利用主机的生产能力;
3.主体机械与辅助机械及运输工具之间的工作能力要保持平衡,使机群得到合理地配合利用;
4.进行比较和核算,使机械设备经营费用达到最低。(二)机械配置
四、沥青路面施工的机械配置和组合(一)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配置
高等级公路一般选用生产量高的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二)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配置
通常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5m。
1.为了减少摊铺次数,每一条摊铺带的宽度应该按该型号摊铺机的最大摊铺宽度来考虑。宽度为月的路面所需横向摊铺的次数n按下式计算: n=B-x/b-x
(1B427013-2)式中B——路面宽度(m):
b——摊铺机熨平板的总宽度(m),J——相邻摊铺带的重叠量(m),一般x=0.025~0.08m。2.摊铺厚度的确定和调整熨平板初始工作迎角 所铺的实际平均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h=100G/r·A(cm)
(1B427013—3)式中G—已用混合料的重量(t): A——铺筑面积(m3);
R——未最终压实的混合料密度(一般取2t/m3)。
3.摊铺机的作业速度对摊铺机的作业效率和摊铺质量影响极大。正确选择作业速度,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摊铺质量的重要手段。
4.常用的基准面(线)控制有基准线钢丝法、滑撬法和平衡梁法。(三)沥青路面压实机械配置
沥青路面的压实机械配置有光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动压路机。
五、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备(三)上部施工机械
1.顶推法:主要施工设备有油泵车,大吨位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导向装置等; 2.滑模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设备有滑移模架、卷扬机油泵、油缸、钢模板等; 3.悬臂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设备有吊车、悬挂用专门设计的挂篮设备;
4.预制吊装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设备有各类吊车或卷扬机、万能杆件、贝雷架等; 5.满堂支架现浇法:主要施工设备有各类万能杆件、贝雷架和各类轻型钢管支架等。1B427014掌握施工场地要求
一、总体规划
二、规范场容(一)注重环境保护(二)防火保安
(三)卫生防疫及其他事项 施工作业区与办公区应明确分区,施工现场不宜设置宿舍。(四)公示标志
项目经理部在现场人口的醒目位置设置承包人的公示标志,公示如下内容:
1.工程概况牌,包括:工程规模、性质、用途、发包人、设计人、承包人和监理单位的名称及施工起止年月等; 2.安全纪律牌; 3.防火须知牌;
4.安全无重大事故计时牌; 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牌; 6.施工总平面图;
7.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的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图。
1D427020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内容
1D427020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内容 1B427021 掌握合格材料供方的选择方法
一、选择合格材料供方(一)原因
(二)对材料供货商评价的依据
钢材、水泥、沥青、钢绞线、橡胶支座、锚具等主要材料,对材料供货的各种文件资料(包括质量证明书或检测报告以及产品说明书)进行评价。对工程重要部位的用料,如:钢筋、钢绞线、水泥、橡胶支座、锚具等,应先取样做试验,并对试验结果报告进行评价。对碎石、砂砾石、砂、石屑、石粉、石灰、粉煤灰等大宗材料供货商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并取样试验,对试验结果报告进行评价。
(三)公开招标及竞标对供应商进行综合分析
二、合格材料供方的评价(一)对材料供货商的评价内容
包括:质量保证能力、生产及供货保证能力、价格、资信状况、信誉、服务及业绩、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保证能力等方面。凡质量保证能力强、信誉好、样品试验合格、交货及时,能满足供货各项要求的材料供货商,经审批后确定为合格材料供货商。(二)评价方法
1.采购钢材等主要工程材料,对供应商提供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评价;
2.采购碎石等大宗地材,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并取样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3.走访其他用户,了解材料供应商的情况。(三)合格材料供方的选定
招标单位以会议和会签的形式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供货商进行集体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确定为材料供应商。(四)合格分供方的考核
1B427022掌握材料核算的内容
一、量差考核
(一)物耗量差考核形式
物耗量差的考核,归并为两种形式:一是项目或企业内实行施工各环节、各层次的物耗量差考核;二是项目或企业总的物耗量差考核,考核结果则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预算材料数量的影响:
2.实际消耗材料数量方面影响:
3.限额领料及量差核算,企业在施工中为了达到在具体操作上控制物耗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4.执行限额领料物资部门责任制,一是材料部门按限额领料单控制发料;二是凭限额领料单核算节超。限额领料是执行的施工定额或试验配合比
6.限额领料单的核算,物耗量差节超考核是物资在生产过程的节约降耗,并不包括材料流通过程的节约降耗,因为预算材料数量内不包含材料流通过程的损耗数量,即:不包含材料的场外运输损耗和仓储保管损耗。量差控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让用料的人关心用料成本(用料数量)。
(二)量差核算公式
1.限额领料单的核算: 2.优化试验配合比的核算 3.总量差核算
二、价差考核
(二)控制供料成本的措施 1.购人原价的核算; 2.运杂费的核算
3.场外运输损耗的核算;
4.采购及保管费的核算:材料的采购及保管费包括采购费、仓管费、仓储损耗和物资人员的开支四个部分。
三、材料统计 2.材料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分析的原则和方法,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从量和价的分析人手,通过控制“物耗”和控制“物价”来实现控制材料费成本。1B427023熟悉材料计划的管理
二、材料计划管理的内容(一)材料需用量计划(二)材料供应计划(三)材料采购计划(四)材料用款计划
材料用款计划为尽可能少的占用资金、合理使用有限的备料资金,而制定的材料用款计划,资金是材料物资供应的保证。(五)材料计划的调整
(六)编制材料计划的原则和要求
1.依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认真严肃地编制,做到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2.坚持勤俭节约和先利用库存,后订货、采购的原则; 3.各部门对计划严格审核。(七)材料计划的及时性(八)材料计划的执行与检查
1B427030 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生产能力及适用条件 1B427030 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生产能力及适用条件 1B427031熟悉土石方机械
一、土方机械 .(一)推土机
推土机一般适用于季节性较强、工程量集中、施工条件较差的施工环境。主要用于50~100m短距离作业(1)履带式(2)轮胎式:(3)专用型(二)铲运机
铲运机工作方式为循环作业式。主要用于中距离的大规模土方转运工程。(三)装载机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工程的土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来铲、装、卸、运散装物料,也可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短距离转运工作(四)挖掘机
挖掘机械主要用于土石方的挖掘装载。(五)平地机
平地机主要用于路基、砂砾、路面的切削、刮送和整平,及土方工程中场地整形和平地作业,还可用于从两侧取土填筑不高于lm的路堤、修整路基的横断面,修刮路堤和路堑的边坡、开挖边沟和路槽等。
二、石方机械(一)凿岩机械
公路机械化施工中,气动凿岩机和空气压缩机为必配的设备,是石方工程施工的关键设备,主要用在硬岩上钻凿炮孔。(二)破碎及筛分机械 1.破碎机械
破碎机械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和辊式破碎机。2.砂石料的筛分设备
砂石料的筛分设备有干式和湿式两种;筛分机械是将已经破碎的石料或者直接取自采料场的砂砾石,按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的级别以供选用。1B427032熟悉压实机械
一、压实机械的分类
按压实作用原理分为静作用碾压机械、振动碾压机械和夯实机械三种类型。
1.静力式光面滚压路机可用来压实公路路基和路面、铁路路基,故光轮压路机适于压实黏土。用羊脚碾压实黏土,其效果特别好。轮胎式压路机用于压实非黏土、少黏土,轮胎压路机可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2.振动压路机。用来压实各种土壤(多为非黏性)、碎石料、各种沥青混凝土等。
二、压实机械的适用范围 1B427033熟悉路面机械
一、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一)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种类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分间歇式和连续滚筒式。高等级公路建设应使用间歇式强制式,连续滚筒式适用于普通公路建设。
(二)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生产能力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生产能力是以其最大摊铺宽度确定,一般按摊铺宽度分为小型(3.6m),中型(4—6m),大型(6一lOm)和超大型(10~12m)四类。(三)生产率的计算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生产率以每小时的吨数来计算,三、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一)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种类
水泥混凝土拌合设备,可分为水泥混凝土搅拌机和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楼)两大类。(二)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
四、水泥混凝土摊铺机
六、稳定土厂拌设备、稳定土拌合机
七、沥青场(站)设备、工程运输车辆 1B427034熟悉桥梁机械
一、桥梁基础施工机械(一)钻孔设备
1.全套管钻机:主要用于大型桥梁钻孔桩的钻孔施工。
2.旋转钻机:旋转钻机成为在大直径钻孔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设备。有钻杆旋转钻机适应性很强,变更钻头类型和对钻杆施加的压力,就可以应付各种覆盖层直到极硬的岩层,但对直径大于2/3钻杆内径的松散卵石层却无能为力; 3.螺旋钻机、冲击钻机、回转斗钻机:
(2)冲击钻机:用于灌注桩钻孔施工,尤其在卵石、漂石地质条件下具有明显的优点;
4.液压旋挖桩孔机:适用于除岩层、卵石、漂石地质外的各种土质地质条件,尤其在市政桥梁及场地受限的工程中使用。(二)桩工机械
二、桥梁上部施工机械(一)预应力张拉成套设备(二)架桥设备
用于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的吊装,主要有导梁式、缆索式和专用架桥设备。1.导梁式架桥设备 2.缆索式架桥设备
3.专用架桥设备(专用架桥机)
三、桥梁施工通用机械(一)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三)工程起重机械 1.起重机械的种类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篇6
1、总则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是对公司及项目中各技术活动和技术作业的各种因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总称,是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路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目标的有力保障措施。
通过充分调动公司的各种技术资源,认真贯彻、执行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及各种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规范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及其具体环节,达到以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同时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秩序,为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达到满足顾客要求而提供有利、科学的保障和措施。鉴于此,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望相关各项目部遵照执行。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进行管控和各项目部实施操作。
3、术语定义
3.1工程技术:指公司及各项目部参与施工的公路工程项目的相关的技术业务。
3.2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于指导建设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综合性文件。
3.3施工方案:以单位工程或其中的某一个分项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施工整个过程,并重点考虑施工方法、资源配置、质量及安全文明控制的具体文件。
3.4实施细则: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专业技术人员成熟的施工经验和行业通用的施工工艺编写,是阐明施工活动或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的技术性文件资料。
3.5技术交底书:实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承包商施工作业技术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施工内容、工序要求、工艺方法、资源配置、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的基础性资料。
3.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的水文、地理、交通等条件,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布置施工道路、机械停放、仓库料场、拌和预制、工地试验室等生产设施和项目办公和生活设施。
3.7公路工程质量目标:按业主或规范要求,按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明确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预期达到的水平。
3.8项目保修:承包人在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后对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在缺陷责任期内需按“工程质量保修书”的约定进行修理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9项目管理:在项目持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知识、技能、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
3.10中间交工及竣工:分项工程完成或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并通过验收合格,由项目业主确认签发中间交工证书或竣工证书。
3.11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回复道路中线、定出结构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过程。
3.12试验检测:公路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对所有用到工程实体的原材料及成型的构筑物进行试验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到达工程质量目的的作业。
4、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我公司目前主要经营范围,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二是工程项目部技术管理工作。
4.1公司技术管理主要工作有:
4.1.1贯彻、执行、传达国家关于公路建设行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同时执行总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4.1.2掌握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
4.1.3掌握国家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颁布,并在公司内部传达和执行。4.1.4制定公司内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4.1.5对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督导。4.1.6对公司内所使用的测量试验仪器进行合理的调配、标定、维修、保管和跟踪服务。4.1.7对公司已竣工项目的竣工资料、施工图纸等技术性文件资料进行规范管理。4.1.8建立工程技术部门技术规范使用、仪器使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资料等各种台帐和记录。
4.1.9收集、整理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4.1.10指导编写、收集整理、组织评比各项目工程的工程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1.11配合人力行政部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职称评定、晋升等工作。
4.1.12根据公司领导安排,配合人力部门对公司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比。4.2项目部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有:
4.2.1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按照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指导施工。
4.2.2审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勘察,调查水文、地理、交通等状况。4.2.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和保证项目技术工作人员有效实施和执行。4.2.4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4.2.5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的指导、检查、评比、验收。4.2.6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
4.2.7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负责已完成工程的验收和工程质保期间技术服务工作。
4.2.8配合成本、试验等部门,积极完成自己在协作过程应负担的工作任务。4.2.9配合公司做好项目内部岗位技术培训计划。
5、技术岗位设置及职责
5.1技术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涉及的业务范围和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技术管理机构分两层设置。公司层次:设置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工程技术部、成本控制部、中心试验室;工程项目部层次:设置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工程部、工地试验室。
5.2技术岗位职责
5.2.1公司技术岗位职责
5.2.1.1各项目工程技术监督管理。
5.2.1.2各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5.2.1.3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管理。5.2.1.4公司测量仪器管理。
5.2.1.5竣工资料、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5.2.1.6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总结管理。5.2.2项目工程技术职责
5.2.2.1审查设计文件和进行施工现场勘察。5.2.2.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5.2.2.3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的指导、检查、评比、验收。
5.2.2.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积极、及时、科学、有效的分析、论证、总结和解决。
5.2.2.5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5.2.2.6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负责已完工程的验收和工程质保期间的技术服务工作。
5.2.2.7做好内部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学习。
6、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施工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正常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所做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性文件,目的是使施工工程能充分做到施工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并实现施工生产活动的最佳经济效果。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编制,具体要求是: 6.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6.1.1根据业主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要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
6.1.2确定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拟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
6.1.3采用最佳的劳动组织,计算确定施工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需要量。6.1.4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以确保全面高效的完成施工项目。6.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6.2.1是各项施工准备的依据。
6.2.2可体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可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6.2.3 由于它制定了拟建工程所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资源需要量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是指导开展紧凑、有秩序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
6.2.4 直接为物资供应、机具搭配、技术和劳务人员的合理组织提供依据。6.2.5 提高工程施工过程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6.2.6是公司统筹安排施工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施工产品产出过程的关键和依据。6.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6.3.1 基本内容 6.3.1.1 编制依据 6.3.1.2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主要有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监督单位、施工总包、主要分包、施工条件(水、电、道路、场地材料等情况)和周边环境、主要工程的内容和数量,以及主要技术标准和气候、水文和地质状况。各专业工程设计概况、分析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6.3.1.3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分为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试验工作计划、员工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准备、其他文件的准备。生产准备包括施工便道、水、电来源及接入方案,场地平整布置及周围建筑物(构造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情况,机械设备的来源,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劳动力的来源及有关证件的办理,选定分包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等。
6.3.1.4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是以图表形式列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详细阐述项目各职能部门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以达到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工作目标清晰、协作配合默契的目的。
6.3.1.5 施工部署
主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保目标,制定工程总体施工方案(施工区段成阶段划分、施工流程,大型机械设备及精密测量装置的配备,拟投入的各工种劳动力的数量、计划分包项目名称及具体进场与出场时间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6.3.1.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本着少占耕地、方便使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加以说明,画出各阶段现场平面布置图,并阐述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措施。
6.3.1.7 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阶段进度计划,并阐述具体的保障各级进度计划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相应的奖罚条例。
6.3.1.8 资源需求计划
用表格形式列出主要资源需求计划,如:劳动力需求计划、主要材料和编制计划、机械设备、大型工具、器具需求计划、生产工艺设备需求计划、施工设施需求计划。
6.3.1.9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3.1.10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6.3.1.11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6.3.1.12雨期、冬季、台风、暑假、高温、夜间高原地区等施工保证措施。6.3.2 施工方法
6.3.2.1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① 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② 当公司有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可引用施工工艺标准中相应内容,对施工工艺中没有的内容,应详细编写,重点突出。
③ 当公司无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项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编写。
6.3.2.2工程重点、难点、关键的施工方法及措施项目应结合项目技术能力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先列出重点、难点、关键部位工序,然后详细介绍施工方法及保证措施。
6.3.3 附加内容
6.3.3.1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名称、须详细阐述其推广程序、应用部位、施工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成果的总结签定。必要时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之用完成后,要对其理论及时事后总结,对其成果进行组织鉴定。
6.3.3.2 成本控制措施
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优选材料、设备质量和价格、优化工期成本,减少赶工费,跟踪监控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额;分析产生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全面履行合同;减少业主索赔机会;加大施工索赔力度;健全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组织机构,落实控制者责任。
6.3.3.3 施工风险防范
列举并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细述防范对策和管理措施。6.3.3.4 总承包管理和协调
概述分包项目名称和内容,总包与分包单位的主要协调配合措施,总包对各分包单位的主要管理措施及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环保的要求。
6.3.3.5 工程创优计划及保证措施
明确创优目标及过程线路图(目标分解表),细述所采取的技术、组织及经济措施。施
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并报监理、业主审批后报工程技术部备案。
7、工程技术交底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向专业技术人员或现场施工负责人明确施工内容、方法、标准的技术作业资料。
7.1 分类
根据公司项目管理情况,施工技术交底分两个作业层次:一个是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项目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另一个就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
7.2 技术交底内容
技术交底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7.2.1 交底的项目名称、计划开工和完工日期
7.2.2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标准及质量检验的程序 7.2.3 施工技术方案和控制要点 7.2.4 施工工艺操作流程
7.2.5 施工需要的材料数量及规格 7.2.6 施工需要的设备配置及作业要求 7.2.7 施工需要的各类人员的配置 7.2.8 安全要求 8.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交标准、相关规范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主要阐明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活动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以用于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活动行为和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对指导施工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由经理部和各部室完成,首先由项目总工程师或部室负责人根据本项目或部室的实际情况对编写作业指导书工序或工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写。
编写的内容应有: 8.1 编写依据
8.2 作业对象和适用范围 8.3 人员、机械、材料的配备 8.4 作业程序 8.5 作业方法
8.6 作业控制要求和措施
8.7 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记录要求 8.8 安全注意事项 9.试验作业
工程试验作业是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一道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9.1 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
9.1.1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材料的质量、型号、规格。
项目采购部门应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项目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与供应方签订供应合同)。
9.1.2 试验室对进场的主要原材料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9.1.3 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的材料和型号与图纸要求不相符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9.1.4 进场的材料要做到材质证明随材料走,材质证明要与代表的材料相符,做好材料的标识、标志、储存和保护。
9.2 构(配)件进场质量检验
9.2.1 对于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厂强度、出厂日期。检验后加盖检验合格章,安装后,在合格证纸上注明使用部位。
9.2.2 对有缺陷的构件处理:如果认为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使用,一定要在合格证上注明鉴定处理意见和使用部位。
9.3试验管理制度
9.3.1项目经理部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具有公路工程试验资格的试验人员,并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内容的不同,在各工区设立实验点(站)
9.3.2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开展试验检验工作,业务上受公司中心试验室的指导,同时还要受业主、质量监督站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9.3.3 试验室应建立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9.3.3.1 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9.3.3.2 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试验规程管理制度 9.3.3.3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 9.3.3.4 试验室安全制度 9.3.3.5 试验质量保证制度 9.3.3.6 试验委托制度 9.3.3.7 标养室管理制度 9.3.3.8 试验台帐制度
9.3.3.9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9.3.4 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验
9.3.4.1 试验室在工序施工之前,应完成工序质量控制所必须的各项基础试验,并提出控制参数和数据。
9.3.4.2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试验人员在工序进行前做好各种配合比的设计与验证工作。
9.3.4.3 没有设立试验站(点)的工区,业务上受项目试验室的绝对领导,项目试验室对试验站(点)的工作按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9.3.4.4 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的要求,分清与试验室试验检验的项目,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
9.3.4.5 试验室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湿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站(点)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管理人员进行20%频率的抽检。
9.3.4.6 每道工序完工后,项目试验室按检验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填写检验试验结果的记录、报告、台帐。
9.3.4.7 工序检验和试验结果不符要求时,应将信息及时传递相关部门,并采取处理措施。按规定重新检验,直至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9.3.4.8 在交工验收前,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试验室人员参加,依据合同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按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检验。
9.3.5 试验、检测记录管理
9.3.5.1试验、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并加盖试验专用公章。
9.3.5.2 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
9.3.5.3 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如须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或签字。
9.3.5.4 试验资料应专人负责整理记录管理工作,规定文件资料借阅、查找制度;对外发出的报告及上报的资料应建立总登记记录和总台帐。
9.3.5.5 试验室所有的质量记录,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向业主提供足够份数,其余的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装订成册上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9.3.5.6 完工后,试验室应将所有的试验记录、报告以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评定结果等资料,按交工验收要求整理成册,以准备交工验收。
10.测量工作
10.1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同时必须做到:
10.1.1 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其中:
10.1.1.1 测量队应该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2人组独立进行,核对的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须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后方可使用。
10.1.1.2 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在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10.1.1.3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10.1.2 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和签认;对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测量队或测量组要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10.1.3项目测量队组织对控制网点和测量组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技术主管部门现场进行检查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10.2 项目经理部总工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
10.3 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0.3.1 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10.3.2 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10.3.3 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10.3.4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10.4 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及全站仪簿。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必须填列页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10.5 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10.6 测量队、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由测量队、组长主持办理交接手续;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组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测量队,经测量队检查合格后,经理部方可验收工程;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测量队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10.7 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10.7.1 公路工程施工常用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包括觇标、水准尺等附属工具)。测量工具主要指量矩尺、温度计、气压计。测量队、组对所配置的仪器工具具有使用权和负有保管责任。
10.7.2 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0.7.2.1 测量人员在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前,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各部分性能、操作方法和日常保养知识,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仪器精度与性能应符合合同条件及规范要求,仪器的配置与使用范围应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确定。
10.7.2.2 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均视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显示不正常、功能出现了可疑、超出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
出现了上述不合格项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只有排除不合格原因,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
10.7.3 测量仪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其要求的环境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架立、使用仪器。仪器架立后司仪人员应专心守护,不得擅自离开。
10.7.4 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扛肩上;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转站必须装箱搬运,行走困难地段所有仪器必须装箱护行搬运;测量收工必须按说明书规定擦拭仪器装箱;携带仪器乘车必须将仪器箱放在座位上,或专人怀抱,不得无人监管任其受振。10.7.5 项目经理部的测量队应建立仪器总台帐、仪器使用及检定台帐测量组也应建立相应的分帐;仪器档案由项目技术部门保存原件,测量队、组长保存复印件,复印件随仪器装箱;仪器使用者负责使用期间的仪器保管,应防止受潮和丢失;测量仪器应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不得私自外借他人使用。10.7.6 测量仪器工具的移交和检定
要求对测量仪器其进行年检和标定,并且年检和标定工作必须在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当仪器在项目上时,由项目上负责;当仪器在公司时,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在项目完工后,各项目应将使用的仪器随同台账一同移交公司工程管理部保管。
11.施工过程控制
作为施工企业施工的技术人员,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正在作业的工序根据设计文件、规范、项目要求、标准进行检查、检验和指导,以进行动态控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测量、试验、观察、分析、总结、指导、提高。
所以作为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作好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须做到以下工作:
11.1 掌握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11.2 认真核对试验、检验、测量数据,仔细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11.3 坚持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工作。
11.4 对关键、重点、难点工序或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施工方法,并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11.5 做好自检、互检、接检的“三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即处理,或立即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
11.6保证技术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11.7在工序开工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指导施工人员掌握领会作业指导书的作业方法和控制措施。12.施工日志
工程施工日志是项目工程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所必须填写的原始性记录,是工程施工现场过程控制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工程自项目总工程师至下属各级技术工作人员从一进入施工现场到工程完工交工验收,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任务或项目总工程师另行要求,各自填写施工日志。待工程交工验收后,除业主竣工资料中要求部分的施工日志外,其余施工日志均应全部收回,随同工程技术资料交回公司工程技术部门,以备后查。
根据要求工程施工日志的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技术工作人员工作内容; 12.2 工程施工作业内容; 12.3 天气状况、日期、时间;
12.4 项目工作要求、监理工作指令; 12.5 工程变更设计及处理情况;
12.6 现场作业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测量人员的数量及姓名; 12.7 施工机具的搭配及运转情况;
12.8 施工过程的检查、指导情况及工程质量检测、检验、试验情况; 12.9 不合格项的处理程序及采取的措施; 12.10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生产状况的描述; 12.11其他事宜。
上述施工日志的填写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各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岗位、职别、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工程完工后,必须将各施工日志收回进行整理,随同其他技术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术档案室。同时工程施工日志在填写过程中须注意:不得缺日、隔日或无故不填写、不得缺页、撕页或肆意涂改,坚决杜绝事后补做记录、填写内容要整洁、完善、齐全,不得漏项、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部门业务领导应定期对下属工作人员的施工日志进行检查和纠正、及时收回并交由专职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整理。
13.技术文件资料
与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主要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本、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核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及施工技术方案、变更设计、施工记录、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工程检查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检验记录、测量记录、各种施工规范和规程标准、与工程技术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照片、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分包单位来往的技术性文件、监理工作指令和指示、建设监理单位审批或下发的各项与技术要求有关的文件或通知、竣工资料、验收报告、保修单等。对于上述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必须遵从如下要求和规定:
13.1 对技术文件资料须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且必须有专人负责。
13.2 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往来的各种与技术相关的文件必须受收、发文登记记录控制,要求收件单位、收件人、发件单位、发件人填写和签字,并注明日期。
13.3 技术文件资料必须按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在工程完工后,如须随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建设单位的,项目上必须留存复印件。
13.4 随同移交建设单位的竣工资料必须有完整的一套竣工资料同时移交公司工程技术部门留存、管理。
13.5 竣工资料之外的其他技术性文件资料,在工程完工后亦不得销毁、丢弃,应随同
竣工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术档案室留存归档。
13.6 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配备必须满足施工项目要求,满足项目实际实用,同时也必须是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14.变更设计
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施工控制的动态性,所以变更设计是完善原施工图纸、补充原设计缺陷、纠正原设计错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变更设计又涉及到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费用,故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亦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事宜:
14.1 严格审查施工图纸,认真调查施工现场,并仔细核对有无不吻合的地方。14.2 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材料、机具使用和工艺应用有无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地方。14.3 对于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并要保存记录。
14.4 在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对图纸进行会审,重点审查图纸设计标高、尺寸、数量、完整情况,以及与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地形是否吻合。
14.5 与变更设计有关的记录、图纸、表格、数据、纪要等技术性文件资料应做为重点保管,以便做为费用索赔的重要依据。
14.6 变更设计必须征得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必须有书面通知,若是口头通知的,应保存好施工日志记录,但应日后及时请监理、设计、业主予以确认。
14.7 对于须变更的设计,须拿出可靠的数据、有利的证据、科学的实验报告。15.技术总结
工程技术总结是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和撰写的,主要是总结工程施工经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广泛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总结要求每项目至少写一篇,且须包括以下内容:
15.1工程概况
15.2 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组建情况 15.3 技术管理情况 15.4 质量控制情况
15.5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
15.6 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情况 15.7 技术交底书的执行情况
15.8 项目工程存在影响技术质量的环境和因素 15.9 工程中有无特殊的项目技术质量标准和要求 15.10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方法
15.11 对特殊处理项目的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5.12 本项目中所使用的新施工工艺、方法
15.13 项目认为可推荐、推广或互相借鉴的先进工艺和方法 15.14 竣工资料整理情况
15.15 对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5.16 其他事宜
技术总结上述主要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16.技术监督、检查
为有效保证公司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每年每项目至少进一次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
16.1 项目技术检查内容 16.1.1 施工图纸
16.1.2 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6.1.3 技术交底 16.1.4 施工组织设计
16.1.5 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16.1.6 重点、难点、关键工序的控制 16.1.7 技术资料的管理 16.1.8 技术工作人员的职责 16.1.9 不合格项的纠正 16.1.10 其他
16.2 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内容 16.2.1 质量目标、方针 16.2.2 质检工程师职责 16.2.3 项目质量计划 16.2.4 项目质量目标 16.2.5 质量管理体系 16.2.6 质量责任书
16.2.7 质量记录和内业资料 16.2.8 不合格项的控制 16.2.9 其他
公司主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对上述被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调整和完善。17.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
17.1 公司和各项目应提倡技术创新,促进新工艺、新材料、新办法、新设备(简称“四新”)的使用。
17.2 技术创新要有有效的、科学的、可循的论据证明;
17.3 对“四新”的使用始终以经济指标为首要考核、评价指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成本过高、过大的都不能使用。18.技术创新和技术性论文
18.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内充分利用自己或组织与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发明出有利于工程技术发展和更新、或能够降低工程经济成本、或最大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工艺或技术方法。为了达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持续前进,更好地激励广大技术人员创新建业的目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8.1.1 公司和项目组织应积极鼓励、引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18.1.2 为有发展潜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营造有利的工作环境。18.1.3 加强技术人员创新队伍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
18.1.4 加强日常技术人员的考核、激励,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力。18.1.5 建立有效的协调、组织、沟通机制,形成工程实施合力资源。18.2 技术性论文
为使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高公司总体技术水平,以及及时发现、培养和使用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公司和项目部应积极提倡、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撰写工程技术论文。内容主要针对该项目所采用 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具有一定的理论或技术创新内容,具体范围包括:
18.2.1 工程技术、施工工艺、方法,或 18.2.2 质量管理、质量检测、检验,或 18.2.3 工程试验、检测、测量,或
18.2.4 试验、测量仪器维修、标定、鉴定和使用,或 18.2.5 机械制造、维修、保养,或 18.2.6 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索赔,或
18.2.7 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有创新价值、须共同交流的其他技术信息。19.工程技术人员须熟悉的相关法规文件
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熟悉以下法规文件: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9.5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9.6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9.7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19.8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19.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9.10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19.11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19.1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 19.13《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
19.14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19.15《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
19.16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19.17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19.18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办法》 19.19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办法》 19.20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
19.21 国家或部门规定的其他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相关文件资料。20.其 他
20.1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公司的总体技术管理制度,各项目工程的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在执行此文件时,应认真审阅。可根据项目工程的性质特点和项目的特殊要求及相应的项目技术标准,在执行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时可进一步分解、补充和调整,同时须将完善后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报工程管理部一份以备案。
20.2 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完善由工程管理部负责。20.3 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自下发日起执行。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篇7
一、细化施工管理
1. 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 更新项目管理理念, 项目建设全过程始终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文明化的施工, 确保各项施工规范得到严格执行, 实现各项指标验收均达到优良。
2. 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 明确每位建设管理者的职责和岗位责任, 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人, 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从而保证各项技术要求能够落实到位, 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
3. 建立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制度。
分项工程开工前, 必须召开由现场监理参加的技术、安全交底会;分项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应当以书面交底为主, 口头为辅。
4. 建立隐蔽、关键工程档案制度。
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隐蔽工程的施工, 应按规范要求检测、填写工程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工程师还应分别用数码照相机或录像机将施工过程记录下来, 作为声像资料的一部分汇同检测资料存档, 以备核查。
二、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后评估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包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各项工作内容。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后, 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的征地拆迁、招标、施工管理、工程缺陷修复及项目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经竣工验收后进入后评估阶段, 项目后评估是在公路通车运行2~3年后,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变化的原因, 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后评估报告的编制。
三、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不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 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理规范化, 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 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 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 现阶段, 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 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 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 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 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 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3. 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
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得项目后, 施工企业将按标价分离, 把中标合同价中的企业管理费、企业财务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从合同价中分离出来由企业管理, 使企业成为利润中心, 其余直接工程费用为项目的成本, 由项目经理部管理, 使其成为成本中心。由于工程竞争激烈, 中标合同价普遍偏低, 企业为保证计划利润的实现, 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成本降低额 (率) 的指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前提下, 项目经理必然要采取技术、经济、组织、合同措施, 在工、料、机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用中通过制订降低成本的计划来实现, 这就要制订项目成本目标的保证措施。在过去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中, 一般都不编制这方面的内容, 导致了项目形成事后算账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编制成本、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的保证措施是通过管理手段,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实现合同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施工企业应予以高度重视, 切不可粗心大意。
四、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按照规范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编制办法, 建立针对不同设计方案的施工组织设计模式, 借助现代数据库技术, 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 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 由计算机利用全面、系统的程序软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信息的处理更方便、快捷, 缩短了编制时间, 减轻编制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信息管理上达规范、完善、周密的目的, 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和本科院校在校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项目的竞争, 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 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 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因此, 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现在这方面已开始在全国进行了。另外, 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 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然而现在许多工程院校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 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六、施工总体安排的考虑
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 尽量利用伸缩缝或沉降缝、在平面上有变化处以及留茬而不影响质量处。分段应尽量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 以便于施工组织节奏流畅, 使施工均衡。施工段数应与主要施工过程相协调, 以主导施工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工艺组合数应等于或小于施工段数。分段的大小要与劳动组织相适当, 有足够的工作面。在城市立交施工中, 通常有足够的劳动力, 但往往同时施工的工作面不多。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施工中的管理水平, 全面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工程管理, 树立工程建设的精品意识, 从工程施工全局出发,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设计图纸, 按照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及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篇8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确定公路造价,有效地控制造价和科学地管理造价,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0引言
“九五”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与完善的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公路建设的投入,在公路建设资金并不宽裕的今天,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的公路建设中,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仍很普遍,以至于某些建设项目投资失控,资金缺口较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确定造价,有效地控制造价和科学地管理造价呢?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范围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加大公路投资的今天,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应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次,公路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造价控制,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审查、确定、结算、决算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再者,如何合理地确定造价,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这是对现在“重后期,轻前期;重决算,轻概算”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上,算细帐,这样做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造价,必须更新观念,将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上来,尤其设计阶段这个关键,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确定,有效控制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随着工程的开展与深入,使造价趋于合理,如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等的编制都是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完成的。因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公路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人财物消耗大,并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确定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进行多次性计价,既按基本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项目的程序化是合理确定造价的基本前提。
2.2以设计为重点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工程造价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必须突出重点。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
但在我国,项目的前期阶段尚未实行监理制度,故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设计成果的造价也因经验、水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差别较大。另一方面设计思想的保守,又使工程造价居高不下。盲目追求高标准高品质又是导致造价高的另一因素。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造价,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2.2.1实行前期阶段的监理制度
应该说这是一种较为客观公正的方法。通过设计监理的监督,使设计趋于合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反过来,也促使设计单位改善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2.2.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制度这是控制设计阶段造价的另一有效途径。按结构的部位或功能的不同,将资金分为若干单元,设计人员根据限制的额度进行设计。通过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投资及造价,同时还可以确保重点项目的重点分项的资金投入。
2.2.3重视多方案比较日常生活中,顾客购买商品都要货比三家,然后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同样,设计成果的满意与否,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经济性、实用性、可行性的有效手段。
2.3组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造价有专人负责。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严格检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等。
2.4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应有造价工程师来完成。Fidic条款中赋予了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计量与支付的权利。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招标文件和合同协议书,抓住工程量清单和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每一笔支付申请,使资金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正常的流动。
由于fidic条款在我国的推行,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理已日臻完善。但我国目前造价工程师这一专职人员才刚刚起步,使得造价控制不尽人意,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只停留在工程结算这个环节上。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定,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分析整理各种造价资料等,显然,一般的工程师是难以完成上述工作的。因此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5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控制其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
公路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基本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也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造价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予以纠正,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体现。
我国工程造价的确定和编制主要是由国家确定的造价定额、规定的费用、颁布的价格及费率来完成,设计人员在编制造价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只注重套用定额,造价估算编制基本上属于静态管理,显然不能反映造价变化的客观事实。因此,实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综合评价,科学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除了建立健全有关工程造价管理和法规、制度,采取有效的监督、控制措施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造价工程师队伍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作为规范的准则,涉及和运用其他技术经济学科的成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由此可见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很好的修养外,还应懂设计、懂施工技术、懂项目管理、懂经济法规法律、懂计算机应用等,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核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知识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一批为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造价工程师。
3.2培育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系指面向社会接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预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业务工作。
3.3重视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我们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依据,对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容包括估算指标、概预算定额、各项费用指标的制定;确定工程量计算规则,项目划分;建材的价格信息和有关的价格指数系统的建立与定期发布,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对历史造价的分析与整理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建立必要的行政法规,明确责任,使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4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开发数据库存系统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目前,我国有关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面的计算机软件较少,在信息交换频繁的今天,这无疑将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就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已经从被动消极地反映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估价活动,发展到能动地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在已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上基础上,研究分析,并吸收国外的成功的经验,与我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机械机务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2月
[2]丛培经主编实用工程项目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公路工程设计管理】推荐阅读:
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管理12-01
公路工程合同管理05-17
公路工程变更管理05-29
管理公路工程监理07-12
公路工程投标管理07-27
材料管理公路工程08-19
现场管理公路工程11-25
公路工程与管理12-08
公路工程管理安全12-11
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制度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