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

2024-12-31

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共8篇)

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 篇1

适应时代新要求 发展现代畜牧业

焦泰文

2006年第7期 ——新农村建设

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一、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要求,树立绿色畜牧业的发展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食物结构在逐步改善,健康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畜产品卫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限于营养与口味,而更注意畜产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已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国内的畜产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般性畜产品相对过剩,致使养殖效益较低,形成了养殖业为微利行业的局面。要使养殖业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生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安全畜产品。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在产、供、销各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质量保证是无法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也逐渐实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随着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健全,畜产品的安全性将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站在促进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养殖业畜产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对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

二、适应高效、健康、优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趋势,树立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观念。近些年来,我省以适度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清洁生产为导向,推进了畜禽养殖方

式的现代化。未来我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一是要推进养殖方式的适度规模化。这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应按照“少干预、多服务、搭平台、出政策”的原则,以政府投入政策为导向,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实施示范项目,千方百计吸引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畜牧业,让市场主体唱主角。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发展适度规模大中型养殖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小区,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饲养。二是推进养殖方式的标准化。通过建立畜禽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政府监测和企业自检相协调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三是推进养殖方式的生态化。根据种植面积和有机肥料的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的规模和定点,通过推广种养结合、养养结合等生态循环技术,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力争粪尿就近消化,适度发展设施处理和有机肥生产,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无污染排放。

三、适应“十一五”期间生猪数量上台阶、质量上水平的新任务,树立强良繁、兴种业的发展观念。2004年,我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3,而生猪产值则占到畜牧业产值的61%,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但是我省生猪业发展速度并不快,居全国的位次连年后移,与四川、湖南、河南等周边省份逐步拉开了差距。到2010年要实现出栏5000万头、优质三元猪比重提高到85%以上的目标,必须打好种猪业基础。良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从现在起就要合理规划、统一部署。从种猪企业来看,我省有湖北天种等一批全国一流的大型种猪企业,但面对目前市场猪价低迷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加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省在全国种猪业的地位,从而为“十一五”期间我省养猪业的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适应加工品在畜产品生产中比重不断扩大的新情况,树立以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观念。有专家研究,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肉食品的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加工食品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各种深加工的分部位冷却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旅游食品的消费量将明显上升,畜产品加工食品的消费潜力非常广阔。目前我国人均食品消费中加工食品的比重不到20%,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到50%以上。消费带动加工,加工促进生产,目前我省生猪发展速度不快,根本原因是缺乏大的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生猪生产的目标,必须实行产业化带动战略,大力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做大做强以绿生为代表的猪肉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

五、适应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畜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做更大贡献的新形势,树立以项目作支撑的发展观念。目前,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的比重占到13%。其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畜牧业对土地依赖率低,可以吸纳较多的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三是畜牧业可以促进粮食转换增值,提高秸杆等农作物副产品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畜牧业可反哺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畜牧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争取更多的畜牧项目。为此,一要研究国家畜牧投资政策,做好项目储备。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建设项目的主攻方向,加强调研、项目选址、技术方案拟定等基础性工作,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二要按工作程序办事,强化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及初步设计都要按有关规定去做,做到数

据准确、手续完备、论证充分。三要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如期发挥效益。严格按批复的方案,招标做到位,合同签到位,监理管到位,检查督到位,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四要注重项目监督检查,严格财务管理,严防挤占挪用畜牧项目建设资金,把资金切实用到设计的项目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厅)

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 篇2

包局长介绍, 目前杜蒙县的奶牛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2个, 入社社员达1 333户, 社员投资总额达到149.7万元, 饲养规模达到9 484头。2008年, 杜蒙县合作社累计交售伊利公司鲜奶2.8万吨, 实现奶资0.7亿元;几年来, 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分红返利46.27万元。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全县奶牛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 杜蒙县奶牛存栏15万头, 交售伊利商品奶1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1.1%、25.1%;截至到2009年5月末, 杜蒙县奶牛存栏15.6万头, 同比增长9.8%, 交售伊利公司商品奶量达7.6万吨, 同比增长12%, 全县奶农奶资收入1.9亿元, 同比增长32.9%。事实证明, 发展奶牛合作社对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和促进奶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合作社服务职能, 提高社员科学饲养水平

为提高规范化养殖水平, 杜蒙县将合作社作为服务社员的平台, 不断发挥合作社的服务职能, 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社员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有效提高了社员科学饲喂的水平。

(一) 完善基础设施, 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

在合作社建设与管理上, 杜蒙县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指导合作社健全管理体制, 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但建设了标准化奶站、综合服务室、青贮窖、饲草饲料储存库、奶牛TMR饲料生产车间等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 而且对生产的各环节实施统一管理, 从而实现统一防治疫病、统一机械化榨乳、统一交售商品奶、统一经营兽药、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都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目前, 杜蒙县所有奶牛合作社都达到了设施健全、管理规范的标准。

(二) 注重技术指导, 提高社员养殖水平

提高养殖户饲养技术是合作社的重要职能, 杜蒙县的合作社将技术指导作为提高社员养殖水平的根本保障, 定期聘请专家到合作社为社员讲课, 实地开展指导和服务, 组织社员到外地参观考察, 努力提升社员的科学饲喂水平, 为社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在饲料供应上, 还指导养殖户合理搭配日粮, 严把饲料入口关, 合作社统一购进优质饲草, 统一供应, 创新青贮种、收、贮、喂方式, 实施反租倒包农民耕地, 连片种植青贮, 大型机械作业等方式, 降低了青贮的成本, 保证了常年饲喂优质饲草和青贮;八公里奶牛合作社率先应用了TMR饲喂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鲜奶质量;在繁育、治疗上, 合作社统一聘用兽医和繁育员, 为社员开展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工作;在生鲜乳榨乳环节, 严格加强奶站管理, 规范榨乳程序, 加强生鲜乳质量监管。通过有效地技术指导, 使社员的养殖水平明显提升, 奶牛平均单产显著提高。杜蒙县通过合作社饲养的奶牛平均单产均达到5.4吨以上。

(三) 完善保障体系, 提高养殖户经营利润

合作社具有合作经营的优势, 奶牛养殖中的饲料、兽药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能有效降低养殖户奶牛养殖成本, 实现合作社和社员的增产增收。杜蒙县在饲料、兽药管理上, 首先实施医药分离, 同时绕开饲料、兽药经销商, 合作社直接经销饲料、兽药, 有效减少成本上的投入;在治疗和繁育方面, 利用合作社治疗繁育量大的优势, 协调兽医、繁育员降低服务费用, 以减少社员的开支;通过各项优质服务, 使社员每年减少大量生产投入, 有效提升了奶牛经营利润。

二、充分发挥协调职能, 理顺企业和养殖户之间关系

多年来, 养殖户与企业、奶站之间由于利益的冲突, 始终矛盾重重, 合作社充分发挥协调职能, 加强利益。

(一) 成功化解矛盾, 实现奶户与企业的平等互利

合作社的成立, 实现了对奶站的直接管理, 社员都成为了奶站的主人, 有效避免了奶站克扣、勒索行为的发生, 成为社员的奶农也不再因小利益而违规掺杂使假, 真正消除了奶站与奶农之间的矛盾;社员还可以通过合作社与乳品企业进行对话, 实现了奶农与企业平等相处的市场经济关系, 社员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证。合作社还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在社员之间将奶牛初乳等不适于上交的鲜奶调配给牛犊食用。针对部分社员贮备粗饲料单一, 投入浪费的现象, 合作社有效地协调社员互相调配粗饲料, 减少了社员的损失。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 有效保证了合作社鲜奶生产的质量, 几年来, 杜蒙县通过合作社交售的鲜奶无一例抗奶事件发生。

(二) 实施订单销售, 有效保障企业和养殖户利益

为了保证奶牛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杜蒙县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思路, 采取签订合同的办法, 把合作社与企业的关系、合作社与社员的关系确定下来, 建立起权益保障机制。合作社为伊利公司供应优质鲜奶, 伊利公司为合作社提供服务费, 达标奶奖励及机械榨乳补贴等数额, 都用合同形式明确下来, 做到权益的有效保障;在饲料采购上, 合作社还与伊利元兴饲料厂签订了统一采购和供应合同, 社员统一使用伊利公司饲料, 享受直销价格, 同时还得到每吨饲料20元的奖励。2008年, 杜蒙县奶牛合作社订单销售鲜奶实现2.8万吨。

(三) 加强质量监管, 保证优质稳定奶源

乳品企业最大的目的就是获得最优质和足够量的牛奶, 杜蒙县奶牛合作社从保证最优质奶源入手, 实施标准化养殖, 规范化管理, 统一技术规程, 从饲草饲料、兽医兽药等生产各方面加强管理, 保证鲜奶质量;合作社与社员签定了“八保八罚”质量管理合同, 达标者奖, 不达标者罚, 以确保合作社交售鲜奶的质量, 最终保证了企业绿色稳定的奶源的供应。为了激励社员科学饲喂, 杜蒙县还在八公里奶牛合作社实施优质优价收购, 在保证鲜奶最低收购价格的基础上, 对优质鲜奶给予高价收购, 有效地提高了社员收入, 八公里奶牛合作社鲜奶收购的最高价格达到2.7元/千克, 比其他地区高出0.2元/千克。

三、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职能, 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

合作社作为养殖户的一个整体, 能充分发挥组织职能, 突出合作经营的优势, 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杜蒙县通过合作社不断拓宽经营项目, 为合作社创收。合作社通过对奶站统一管理, 获得伊利公司每年付给的管理费, 同时, 合作社通过经营饲料、兽药、青贮等, 不断增加收入。最终杜蒙县将合作社的利润一部分作为公积金, 用于扩大合作社建设, 另一部分为社员分红返利, 截至到2009年5月, 已有8个奶牛合作社通过现金形式对社员进行分红返利, 合计人民币46.27万元, 2008年, 太平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单户分红最多的达到4 700元, 有效地增加了合作社和社员的收入, 提高了社员的养牛积极性。合作社的发展使社员的市场竞争实力得到增强, 即使是处于奶牛业的低谷时期, 合作社的社员养殖户与普通养殖户相比获得的利润较高, 抵抗风险的实力较强。

(二) 探索保障机制, 增强合作社应对风险能力

杜蒙县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职能, 利用合作社进行贷款, 吸纳资金, 扩大再生产, 有效地解决了养牛户资金缺乏问题, 又消除了养殖投入风险。几年来, 杜蒙县通过合作社贷款购入优质奶牛920头。同时, 为了有效降低不合格牛奶给个别养殖户带来的损失, 2009年, 杜蒙县还在合作社内探索牛奶风险保障机制, 由奶农、奶站、企业按比例各承担一部分资金组成奶牛风险保障金, 用于社员生产、营销意外和不可预计重大经济损失补助。目前, 杜蒙县已有5家合作社推广了奶牛风险保障金, 累计积累资金3万余元。

四、创新管理体制, 将合作经营模式发扬光大

浅析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自然生态 各个环节 注入活力

我盟总面积20.3万km2,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km2。草原自然生态保护较为完整,有我国惟一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畜牧业经济占全盟畜牧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1、现状

1.1草原生态条件

我盟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日均温度2℃左右,无霜期90~110 d。东西长600km,由西向东以荒漠、半荒漠草原逐步过渡为典型高山草原,由于自然条件恶化及超载放牧,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

1.2畜牧业发展水平

①20世纪80年代初,畜牧业生产进入以草畜双承包为主的家庭畜牧业经营,草原畜牧业从数量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②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一定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③依靠市场,自主调整了畜种结构,但从整体上看畜种畜群结构仍不合理。

④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较高。以该盟为例,改良牛由1985年的3.6%上升到2004年4月的82.3%。

⑤全盟围栏草场达11万km2,其中28%实施了划区轮牧技术,实施围封转移面积8.3万km2。

全盟大力推广“机、电、林、水”四配套草库仑,7 hm2以上者826处,高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8万km2。

⑥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防疫、改良队伍初具规模。

2、发展思路

2.1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效益型发展,经营模式由“小而散,大而全”向以嘎查或苏木乃至旗县为单位的专业化方向发展。经营方式由放牧型草原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及工厂化方向发展。

2.2合理布局畜种及畜群结构

由于草原围栏技术的实施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该地区马匹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山羊数量由于20世纪末羊绒价格的上涨而急剧上升,21世纪初虽有所下降,但已从根本上反映出宏观调控畜种结构能力弱的机制。许多专家为此呼吁,担心我盟草原因山羊的超限饲养而变成中国的第2个毛乌素。故此,在实践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困地制宜,合理布局畜种及畜群结构,这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前提。

2.3加大改良地方品种力度,培育发展地方优良品种

牲畜品种改良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一条根本路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对当地品种牛的改良已很有成效。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多个品种肉用牛已普及全盟各旗县。黑白花奶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饲养规模,畜牧业经济出現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今后应注意在优良品种保护的基础上,实施本品种选育,合理提高其生产性能。在饲养管理上,建立2个品种的饲养管理标准,创立品牌,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4从“围封转移”为契机,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

良好的草原生态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在草地改良方面,加大对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实施人工降雨、飞播牧草的力度,使我盟西南部地区植被在较短时期内得以有效的改善。

在水资源充足的小片区域内,大力推广草地灌溉技术和“四配套”草库仑推广技术,确保投入一点,见效一片。

在草场保护方面,加大对退化草场的治理力度,做到沙化的围起来,退化的保护起来,有条件的建设利用起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国家、集体及个人的投入得以充分利用。建立林水配套的饲料基地,确保开发一小片,利用一大片。

2.5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加快信阳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篇4

其次是加快信阳优质禽业的发展。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樱桃谷鸭在全省饲养量第一,是信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要充分发挥“两鸭一鸡一鹅”的优势,通过龙头带动、养殖小区等方式,建立信阳优质禽业生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以华英集团为重点,迅速膨胀樱桃谷鸭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基地。到20xx年,樱桃谷鸭饲养量发展到20xx万只,年加工能力达2400万只。二是以固始三高集团为龙头,扩建、完善固始鸡产业化项目,在全市实施大规模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后,全市固始鸡饲养量可达到8000万只,年出栏固始鸡达到5000万只以上,并带动2万多农户养鸡致富。三是大力发展固始白鹅。计划在淮滨、固始及息县北部等沿淮流域建立固始白鹅产业开发带,大力发展固始白鹅生产。到20xx年,全市鹅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年出栏1200万只以上。四是建立淮南麻鸭开发带,扩大淮南麻鸭规模养殖。重点在光山、商城及罗山等淮南麻鸭主产区建立淮南麻鸭生产加工基地。

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地方优良家禽的选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继续加大固始鸡提纯、扶壮工作,通过品系杂交,培育固始鸡精品蛋鸡和精品肉鸡品系;加强固始白鹅与四川白鹅等产蛋性能好的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改变其产蛋率较低的劣势;开展淮南麻鸭与北京鸭等优良肉鸭的杂交改良,提高其生产速度和产肉性能。通过科学的选育和改良,既保持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等地方品种的原有特征和风味,又使其生产性能大幅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信阳禽业的优势。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的意义 篇5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朱梦娜843110)

摘要: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牧区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草原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草原畜牧业要素生产率,增强草原畜牧业及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畜牧业;装备;意义

引言:草原畜牧业装备制造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提高我国草原畜牧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战略举措。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是生物、信息等高技术得以实施和推广的有效载体,其研发与制造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强特色畜牧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资源充分高效与可持续利用,促进草原畜牧业增产增效、改变农牧民增收方式和带动农村牧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着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温家宝总理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畜牧业尤其是草原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积极发展草原畜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进一步增加广大农牧民收入。为发展我国草原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目标,提供先进关键技术和机械装备支撑。

1.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物质基础

1.1 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草原畜牧业装备服务并推动着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建设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在党中央“调整、*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能源利用牧区生产生活设施研制》资助

1.2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引下,各省、区根据北方牧区“十年九旱”的特点,抓住以水为中心的机械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草原畜牧业机械化的方向开始从单项作业机械化转向注重发展成套作业机械化;从过多地强调自行设计转向注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从单纯追求机械化程度转到强调经济效益。使我国畜牧业机械化进入了振兴、开拓阶段。1978年,北京十二国农机展览会及北方牧区兴办的17个畜牧业现代化试点县开始系统引进国外牧机产品,对我国畜牧业机械上品种、上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

1.31980~2001年期间,通过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的引进、模仿创新,大力发展了牧草生产机械及牧草种子收获加工设备,推进了我国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新时期,要求全面创新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1.4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集中先进适用的技术手段,为草原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创造条件,保护和提高草原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草原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极大降低畜产品生产成本,减少农作

物损失,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更具人性化的文明生产,并使农牧民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是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质保障,是实现农牧民生活宽裕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有利于促进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从而促进农村牧区乡风文明;各类生物质资源化装备技术,新能源利用牧区生产生活设施研究与开发用工程装备的发展将有力支撑村容村貌的改观。

2.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2.1 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食品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提高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显得尤其重要。世界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主要靠的是畜种改良、先进的饲养方式以及先进的工程装备技术措施。据调查,我国的牛肉不仅品质差、而且价格比其他国家贵,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国家农业部提出,2006年,全国肉食品产量要达到 8260万吨,人均肉食品消费达到 38kg。草原是我国牛羊肉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畜产品的绿色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只有走现代化道路采用先进技术和工程措施,才能提高畜产品品质,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使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获得更高的效益。通过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升级换代,开展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与集成,形成较为完备的主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技术体系,为实现国家食物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2 降低畜产品的生产成本草原畜牧业装备是生产要素中影响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近年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5%,而发达国家不到10%,是它们的4~6倍。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有利于降低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其竞争优势,促进农牧民增收。

2.3 增强特色畜产品竞争力我国的特色畜产品质量不高、草原畜牧业装备水平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90%的畜牧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尤其是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现代草原畜牧业技术和高技术装备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有助于发挥良种、土地、劳动者等要素的生产潜力,增强畜产品生产的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能力,是提升我国畜产品竞争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的积极手段和根本措施。

3.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可缺少的手段

保护和改3.1 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畜牧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粮食长期徘徊400kg以下。据专家测算目前已拿出38%的粮食用作饲料,从长远看,这个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目前每年进口豆粕及大豆2000多万吨,相当于国内用量的50%。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近60亿亩草的国家,发展草原畜牧业是解决资源制约我国畜牧业长期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畜产品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论文集7-11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与提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头是资源制约,头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逐步淘汰传统小型高能耗机械装备产品,能够切实发挥先进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优势。

3.2 保障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今后草原畜牧业发展趋势。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维护资源延续,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草原牧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密不可分,草原畜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使用好、保护好环境与资源。离开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使用与保护的矛盾。

4.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

4.1 突破共性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草原畜牧业装备技术进步的规律表现为: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且为更合理,由工具转变为机器;功能单一到多功能,从单机、单项作业到一机多用;品种由少到多,逐渐形成系列产品、成套装备。当代农业装备在向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节能高效、优质安全、高科技方发展。以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的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适应我国畜牧业装备技术发展的规律,引导企业从仿造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从注重引进技术向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与集成创新转变,从注重单项技术向加强以重大产品为中心的成套技术集成创新转变,有力地增强草原畜牧业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4.2 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新型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的研究开发,将切实加强高新技术在草原畜牧业装备产品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草原畜牧业装备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计算机、微电子、自动化、智能化和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在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上的广泛应用,大量高性能、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产品的开发生产,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型装备的需求。

4.3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的研发与制造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制造模式向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柔性、环境友好模式转变,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的研制将有力地推进草原畜牧业装备制造模式向集成化、模块化、组合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增强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推进产业升级。

5.结论: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装备与设施,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整,加快农业牧区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草原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草原畜牧业要素生产率,增强草原畜牧业及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农业部.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2]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2009

浅析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定位和措施 篇6

浅析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定位和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

——析我县畜牧业发展 一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中的中枢产业,其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其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其畜牧业所占农业产值比重很大,在1983年,美国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了%,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到了%。为此,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用2—3年时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和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两个比重都达到65%,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要使两个比重达到50%。据《修水县统计年鉴》,我县两个

比重分别只有%和38%,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与省市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数据也反映了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空间,我们要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挖掘潜力,创新举措,就一定能提高畜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二

㈠我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按照“稳定猪鸡生产,发展百万山羊”的总体方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统计显示,全县饲养生猪万头,山羊万只,牛万头,家禽216万羽,畜牧业总值达到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畜牧业总量偏小,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低,畜牧生产无法满足全县人民的生活需要。按现行价格计算,我县全年畜牧业总产值为亿元,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贡献不大。调查显示,我县每年需外进活鸡9万羽、冷冻鸡120吨、活鸭7万羽、蛋450万枚、冷冻肥膘肉90吨、牛肉45吨,畜牧生产远不能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二是畜牧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利用。我县畜牧业以传统的猪、禽分散养殖为主,牛羊养殖较少。在我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羊养殖产值为亿元,仅占畜牧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强,而猪养殖的产值达到了亿元,占总产值的6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适合山羊养殖的草地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影响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市场竞争力弱。近年来,各地畜牧业发展都很快,有的已成为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产业化程度很高,如崇阳麻鸡、宜春的小黄鸡、泰和乌鸡等,这些已形成品牌的产业影响力很大,为当地农业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交通不便,运输线长,生产成本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需从县外购进玉米1000吨,配合饲料4800吨。每公斤饲料价格比南昌高—元,仅饲料1项每年多花运费70余万元。

二、提高我县畜牧业产值比重,必然要求着力发展山羊产业。发展我县畜牧产业,提高畜牧产值的比值,其差距在山羊产业、潜力在山羊产业、希望在山羊产业。

1、我县山羊产业的现状

我县自1994年开始实施“百万山羊”工程,此后我县将“百万山羊”列入了我县农业发展战略——“1116工程”,通过几年的发展修水黑山羊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产业优势,已成为我县在周边地区仍至全国都能叫得响的品牌。统计显示,山羊饲养量54万头,其中山羊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全县有万养羊户,50头以上的有2260户,平均养羊收入1250元以上的有3000户,种植牧草万亩,特别是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项目以来,围绕项目实施计划,大力推广品种改良,人工种养,肉羊育肥以及“桑+羊”的主体养殖模式,使山羊生产有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自后,开始下滑,专业养羊大户萎缩,羊价下跌,养羊的经济效益下降,饲养数量随之跌入低谷,空栏户也较往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2、我县发展山羊产业的独特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我县草场丰富,全县有可利用的荒山面积214万亩,且草种分布广,种类多,有59科270多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190多种。草场再生力强,青草期长达10个月,不少区域无枯草,四季常青。有人工改良草地32万亩,加上茬子地,农隙空地,河滩草州,据专家测算,仅草场资源可供养山羊130万头以上。我县有耕地64万亩,农作物种类多,年产农作物秸秆100多万吨,加上闲田荒地种养,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山羊。气候条件优越,水质好,空气清新,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牧草的生长和山羊的养殖。

二是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早在明清时代修水就开始养羊,并经过长期的选育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赣西北黑山羊,俗称“修水黑山羊”。长期的养殖习惯,使修水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三是农户养羊积极性高。养羊有三大好处:一是以草换肉换粮划算。我县草多,稻杆多,用来养 羊可实现以草换粮换肉,既可节省大量粮食,又可改善膳食结构;二是经济效益高。山羊性成熟早,6个月就可配种,怀孕期150天年产二胎,每胎2—3羔,按每头羊200元计算,一头母年可创产值800—1200元;三是可提高地力。通过山羊过腹还田,提高了肥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利用羊粪肥水养鱼、种稻肥地、栽桑种茶等。山羊养殖效益好,老百姓养羊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不少的公司、个体老板纷纷投资山羊生产,参与发展山羊产业。

四是养殖模式起点高。通过国家秸秆养羊项目的实施,山羊生产从品种改良、羊舍建设、饲养管理到人工种草、模式化养羊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修水山羊养殖协会,形成了一个山羊销售网络,全县有山羊贩运组织、个体户20多个,年外销山羊万多只。

3、发展山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①数量虽大,但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我县山羊养殖以千家万户分期养殖为主,养殖,产业大户的经营尚未成规模。全县自1994年以来,建立了征村、义宁、杭口3个山羊基地乡镇,余段、黄龙等15个山羊重点乡镇,发展了一大批重点村产业大户,每年的养殖数量都非常大,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发展不均,养殖场、户之间联系不大,信息无法共享,相互脱节,各自为阵,离产经营有较大差距,市场化水平低。

②营销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长。我县

山羊销售渠道主要以贩运外销活羊和宰杀卖养肉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营销渠道较窄,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效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大,羊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③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不够,科技含量和养殖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山羊疫病防治能力差,接种密度低。有的地方连羊舍建筑也不规范,导致部分地区山羊发病率较高。修水黑山羊个体小、产肉少、皮张小,优质品率低,造成了我县山羊畜品率和出栏率不高,山羊良种繁育与提纯复壮两个环节的工作不实,措施不力,导致山羊个体小、生长缓慢、良种率低,屠宰率不高。引进的山羊品种多而且杂,修水的山羊没有特色,品牌效应不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三、创新理念,以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县山羊产业的发展

1、创新山羊产业发展理念。

一是要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根本出发点。修水农业的潜力在于畜牧业,畜

牧业产值的提高要在修水黑山羊上做大文章。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其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对于欠发达的修水来讲,这一任务显得尤其重要。发展修水山羊产业,不能是为发展产业而发展,其根本立足点,应放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上,要彻底剔除形式主义,虚假数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二要树立大产业、大开放、大品牌的发展理念。发展山羊产业首先要从大产业的角度看待山羊产业的发展,修水山羊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要挖掘潜力,扬优成势,实现大跨步的发展;其次要以大开放来做活大产业,眼界要放宽,不能只将眼光放在本县和周边地区,要将我县山羊的市场眼光放到全国仍至国际上去。再次要树立“修水黑山羊”这一大品牌,“修水黑山羊”是一个优良的山羊品牌,是一个有着不小名气的传统品牌,做大修水山羊产业,必然要求做大这品牌。

三是要确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光靠政府的扶持是不可行的,其根本是要挖掘出产业自身内在的动力来。民营资本是最有活力的资本,确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一是可以减轻财政在发展产业上的负担,改变过去财政投资经营主体责任不重、经营效益不高的状况;二是可以激活民营资本对畜牧业的投资,明确产权,以求得经营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确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其它资本多渠道进入山羊的投资领域,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四是要明确政府在整个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及所属的业务部门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当如下角色:一是鼓励、引导者;二是规划设计者;三是技术信息提供者;四是市场联络员。还应取得如下作用:一要给政策;二要给环境;三要给技术。最后还不能做拨苗助长的事。

2、发展山羊产业的措施

①在理论上进行创新。首先对全县的山羊养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适合我县山羊养殖的科学模式。科学界定分散养殖每家每户养殖多少只合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生态平衡。摸索出我县山羊发展的科学路子,制订可操作性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准切入点,在抓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上下功夫,把发展生态山羊养殖小区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以基地带动各家各户的分散养殖。大力推广种草养羊、秸秆氨化养羊等高效养殖模式,注重山羊整个产业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转变“重养殖、轻销售、轻加工”的观念,将养殖、服务、销售、后续加工等各环节结合起来,找出最佳的运行模式。

②转换经营方式,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形成规模优势。修水县山羊养殖协会于今年5月成立了,这对我县山羊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修水山羊产业,必须转换经营方式,改变过去各家

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畜禽品种繁多、饲料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殖的传统习惯,这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此外,全球经济正处于“高粮价、低碳、再平衡”的阶段,我国畜牧业发展既面临刚性需求增加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因此,伴随党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号召,畜牧业也面临这一重大议题。

1 我国畜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肉、蛋、奶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领先地位,2010年肉产量7925.8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14.2%,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762.7万吨,增长了13.4%,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748万吨,增长了30.8%,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58.8kg,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20.7kg,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

在为广大人民提供各种营养食品的同时,畜牧业也将大量农村闲散土地和人员利用起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作为轻工业的原料保障,畜牧业推动了食品工业、皮革业、毛纺业、制药业和饲料业的发展,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第三,畜牧业促进了种植业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的三元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最后,大多数行业往往会因受到环境和地理条件的约束而制约了发展,只有畜牧业和种植业能覆盖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成为农村经济中最有潜力的增长点,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大,畜牧业的发展会更加快速。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快速提高,2010年生猪出栏50头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6%和47%,分别比2005年提高47%;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投入50多亿元,逐步形成了以良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和改良站为支撑,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3%,饲料中连续5年未检出“瘦肉精”,生鲜乳中“三聚氰胺” 含量连续两年检测合格率100%;同时中央出台和强化了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先后实施母猪补贴、母猪保险、良种补贴等扶持措施,扶持资金从27亿元增加到170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畜牧业进一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 转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畜牧业产值已占到我国农业总产值的36%,专业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达1亿多人,畜牧业已从家庭副业转变为我国农业的支柱性产业。

但不容否认,我国畜牧业一直在走一条数量为主、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道路,我国畜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利用率不高,而这种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必然带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以及废弃物的高排放和高污染,目前畜牧业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影响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投入、高排放和高消耗导致低效率,造成了我国当前无论是劳动生产效率,还是资本和资源产出率都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尚有传统和现代化饲养方式并存、养殖品种杂乱、饲养环境恶劣、科技含量不高等情况存在,随着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些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人畜混居导致生活环境恶化,大大影响农村的整体风貌。有时个别素质不高的养殖户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往往使用不恰当的饲喂方式,致使“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相继发生,造成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都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第一,资源供给约束了各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煤炭、矿物质、土地、天然气、水、木材等资源严重匮乏,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升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二,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青壮年劳动力比例下降,而各种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第三,固定资产的常年持续增长与国内有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工业生产力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第四,社会整体水平提高后,人民对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第五,国际贸易形式瞬息万变,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如世界经济衰退、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等,给原有的各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总之,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高能耗、高物耗、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必须做出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平衡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要求。

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哲学基础

唯物史观中的资源哲学是对“以物为本”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对“以人为本”发展方式的探索,可作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哲学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这凸显了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作用和力量,即“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随着资源的消耗,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优越性逐渐减小,同时带来了社会结构严重落后、产生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外需求不平衡、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但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发展问题在生态、民生等不同方面的表现[2]。

现在GDP是衡量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GDP使用货币衡量,而货币来源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取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又受劳动强度、数量程度和劳动者积极性等因素影响,却没有特别体现对资源的消耗,因此这种考量形式促进了“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3]。

随着人类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改变,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益发显著,这也显示了人自身所表現出来的资源属性,这一属性不仅体现在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也体现在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是“人的转变”,是人们关于经济发展理念、思路、方法和方式的转变。总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和整体优越性,使得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不断增进认得需要满足的手段,进而在实践活动中推动循环经济的生成[2, 4]。

4 实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方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场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于一身的综合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生产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6]。

4.1 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

我国畜牧资源丰富,各地均拥有较好的畜禽品种,可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加强畜禽基因库的建设,强化我国地方品种的保护力度,同时依靠政府引导和科技创新,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减少对畜禽品种进口的过度依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2 调整生产方式,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一体化经营

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推动畜牧业从家庭副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种养结合的养殖方式,就地消耗养殖废弃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标准化带动规模化,完善现代畜牧业;对有发展前景的竞争力的企业,政府可给予相应的扶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基地、农民利益一体化机制,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4.3 完善服务体系

畜牧业的动物疫病和质量安全属于内源性风险,可以通过自身加强监管进行防范。首先通过加大优质安全的饲料的生产,发展饲料产业;其次,严格实施安全监测计划,覆盖管理重点环节,实施全面、主动和定期的监管,完善可追溯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保证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4.4 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以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的疫情监测体系,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疫病流行调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材料;同时根据各地主要流行疫病,开展科研攻关,摸清疫病流行规律和趋势,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制方案,指导养殖场安全生产;如遇重大动物疫情,提高反应速度,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扩散、减少损失。

4.5 加强市场导向

遵循市场规律,调整养殖计划,平衡产业链的供需,实时分析市场行情,加强对农户的科学指导,避免盲目投入造成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提高产品结构和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畜产品供给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车清明,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7: 55-56.

[2]肖安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视野中的资源哲学[J].现代经济探讨,2012,8:38-42.

[3]肖安宝.资源效率与劳动生产率之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11,7:86-89.

[4]肖安宝.资源创造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J].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

[5]常丽,张志金,李爱华.析畜牧业之可持续发展[J].当代畜牧,2013,4:1-2.

[6]肖安宝.资本与落实科学发展观[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9-52.

作者简介:

新时代畜牧业的发展 篇8

根据县政协2008年工作安排,11月5日,由县政协主席李玉玺带队,政协党组副书记刘启龙、政协党组成员朱占林、政协副主席姚德惠、政协副主席于伟及县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视察了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视察组一行先后视察了临泉县团结养牛场、单桥镇房庄黄牛养殖小区、临泉县新兴黄牛养殖小区和临泉县泉

优种猪场,听取对如何发展我县畜牧产业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视察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狠抓中的动物疾病防控,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县成为全省第一养牛、第一养羊大县、第二养猪大县。全县规模养殖场达4285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5%,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率超过40%,年出栏黄牛30万头,生猪100万头,山羊120万只,家禽940万只,肉蛋总产17万吨。

二、存在问题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我县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业化程度低,总量扩张缓慢,规模效益不够明显,无品牌优势。我县虽然有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业养殖企业,形成了几家养殖合作社,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处在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的自然发展阶段,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部分乡镇对畜牧产业视为自然经济,对它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及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认识不够,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群众经济基础较薄弱,投入不足,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对畜牧产业发展观念滞后,措施不力。

(二)养殖风险整体加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三重风险作用下,养殖业风险整体加大。市场行情不稳定,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效益没有保障;畜禽疫病复杂多变、防疫难度加大也困扰畜牧业发展。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零星发生,对我县养殖业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自然灾害频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养殖户信心。

(三)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生产环节处于弱势。目前畜牧产业链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失调,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环节周期最长、风险最大、效益最差,而其上游的饲料,下游的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处于盈利,个别垄断环节甚至暴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对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四)科技兴市还有差距,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程度较低。畜牧业是我县的一个传统产业,养殖业涉及千家万户,从有利的方面看,说明养殖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也带来许多养殖户满足于传统的畜禽品种和养殖方式,在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过渡阶段,群众科技水平低,饲养技术落后,防疫意识、风险意识较低,学习和接受科学饲养方法的自觉性不强,畜禽品种改良的推广工作难度大,阻碍了畜牧业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三、意见建议

我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要突出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重点发展农畜产品深度加工,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抓手,大量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针对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委员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产业链条长,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既可以形成农业内部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又可以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畜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富民的产业、千家万户都能做的产业,畜牧业发展空间大,既可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又可以单家独户饲养,在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要把畜牧业这一传统产业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宏观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到政策落实,资金、人员和技术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畜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新的问题,畜牧产业才能稳步、健康地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小学体育投掷教材解读与分析下一篇:员工大会鼓励先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