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共8篇)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篇1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与分析
第一,我国畜牧业的总体评价
一是成就巨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主要畜产品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6333.9万吨、2336.7万吨和1122.9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5倍、8.2倍和7.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禽蛋类生产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2003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全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有1亿人左右,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50%,畜牧业纯收入占农民全部纯收入的30%左右。二是特点突出: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畜牧行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性的行业;畜产品需求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畜牧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益明显;加入WTO为中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一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畜牧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经营的畜牧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三是科技进步将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九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5%,世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预示着我国畜牧业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我国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牧业生产技术不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优质畜禽产品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优质、无污染的畜禽产品生产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对环境的危害问题尚未得到是够重视;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贡献率很低。
第四,发展我国畜牧业的技术需求
1、需要培育优质、高效、专用新品种。
2、需要高效繁殖技术。家畜胚胎工程、体细胞克隆技术等现代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在畜禽繁殖上的应用,将对畜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3、需要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测技术。准确、快速和方便的检测技术将成为主畜牧业研究的重点。
4、需要饲料和畜禽营养技术。畜禽营养技术是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对提高饲料养分和饲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养殖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5、需要疫病防治和动物药品生产技术。
6、需要现代化畜牧企业管理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畜牧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7、需要畜禽生产的环境控制技术。提供和保证畜禽健康生长的环境及其调控技术,以及减少畜禽生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将成为畜禽环境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点。
8、需要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我国畜牧业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一是畜禽品种改良:瘦肉型猪、奶牛、肉牛、细毛羊、肉羊、绒山羊、蛋鸡、肉鸡、水禽;二是饲养及管理技术:畜禽营养及饲料工业、畜禽营养调控关键技术;三是重大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高效、特异、安全的生物防制技术,建立中兽药药理模型体系,进行中兽药复方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的研究,生物信息学技术,加强野生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的研究;四是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因子对畜禽产量、品质、风味等影响的基础研究,新型通风、降温、除尘等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新型清洁生产工艺与配套设施的研究与示范,畜禽场固体废弃物高效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示范等;五是加工技术:原料及初加工产品分级技术与标准研究,畜产品安全卫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中式肉制品工业生产
技术研究,畜产品保质保鲜技术,畜禽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 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畜牧业发展势头加快, 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 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 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 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我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地方的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 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 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 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 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 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 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 845万t, 禽蛋 (不含鸡蛋) 843.6万t, 鸡蛋3 578.6万t, 奶类3 785万t, 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禽蛋产量占80%, 鸡蛋产量占40%, 奶类产量占5%。到目前为止, 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更需要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来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 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 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 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2. 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养殖技术亟待普及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 小规模生产,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 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 尤其在思想认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2) 环境污染严重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 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 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 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量地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 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解决的方法一般为水冲或用来生产沼气。采用水冲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如将这些污水分离则可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则会对地表水造成污染。另外, 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有害气体, 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则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加剧空气污染, 引起温室效应。
(3) 饲料资源短缺长期以来,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 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 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 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总量的1/3, 这就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 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 缩短动物饲养周期, 促进动物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 养殖户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 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 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5) 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 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 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 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 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 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 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 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 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 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 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
(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根据各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 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 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 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 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 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 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3) 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 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 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 具有竞争力。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 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这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 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 只要有质量、有品牌, 就会有市场竞争力。
(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 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 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 造就一批龙头企业, 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 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 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 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概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32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018-04
收稿日期:2013-06-28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2JJ9007);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编号:湘教发[2011]76);湖南省常德市科技局产学研项目(编号:2012ZX06)。
作者简介:郭冬生(1973—),男,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guods888@163.com。畜牧业的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动物食品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12年我国的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 220万、2 835万、3 870万t,分别比2011年增长3.3%、0.8%、1.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和禽蛋生产与消费国,奶业总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三,肉类的消费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人均牛羊肉和牛奶占有量严重偏低,动物的出栏率和胴体重等生产指标低下,因此我国亟需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畜牧业要以建设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目标,全面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生产模式,为实现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的转变奠定基础。
根据2011年世界农业统计年鉴的资料,用表1统计了2001—2010年我国的主要畜产品产量、牧业产值及人均畜产品占有量。由表1可以看出,各项指标数据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猪肉、禽蛋、牛肉和羊肉的年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同一年内猪肉产量>禽蛋产量>牛肉产量>羊肉产量;牛奶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也是发展最快的畜产品。牛肉和羊肉的产量偏低,也是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应该调整的地方。由图2可以看出,猪牛羊肉的产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主要原因是蓝耳病让中国养猪业遭受百年不遇的重创,造成猪肉产量的严重下降。
由图3可以看出,2001—2010年间我国的畜牧业总产值整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2001年的7 963.1亿元到2010年的20 825.7亿元,增加了近2倍。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左右。由图4可以看出,2001—2010年间我表12001—2010年中国主要畜产品产量、产值及人均产品数量[1]
2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与其他主要国家的比较结果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人均动物产品占有量和
动物生产水平直接相关,表3分别统计了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的肉制品、牛奶和鸡蛋的人均占有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猪肉、羊肉和鸡蛋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猪肉和鸡蛋的人均占有量更是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分别位居世界第7、第4位;牛肉、禽肉和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左右,低于亚洲的日本和印度。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养牛生产(包括肉牛和奶牛),提高牛肉和牛奶的产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的猪牛羊生产水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畜牧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出栏率是指每年上市的家畜量在存栏量中所占的百分率,是衡量畜牧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2003年我国生猪出栏率124.6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而新西兰和哈萨克斯坦的生猪出栏率超过了200%。胴体重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后剩下部分的重量,是衡量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肉牛和羊的胴体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肉牛的胴体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猪的胴体重也仅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奶牛的产奶量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奶牛每年有280 d处于孕期,有305 d在产奶,有60 d处于干奶期,2003年我国奶牛的平均单产仅为2 046 kg/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以色列奶牛平均单产10 400 kg/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仅为其1/5左右,同时中国也远远低于韩国的9 870 kg/头和日本的6 909 kg/头。
奶牛的平均单产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考量一个国家奶牛生产水平的重要依据。由表4可以看出,以色列、韩国、美国、丹麦、加拿大分别位居世界前5名,1个产奶周期的平均单产均达到7 500 kg/头以上,日均产量 25 kg/(头·d) 以上;而中国奶牛的日平均产量仅 6.7 kg/(头·d) 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奶牛生产水平很低,但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3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动物产品的极大丰富,我国畜牧业已经步入了深度调整和提升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畜牧业支撑体系与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从追求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和生态型转变,走“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6]。
3.1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的散养模式已经逐渐被规模化和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现代畜牧业逐渐向产业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始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或养殖场,实现了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升了畜产品的品质和养殖效益。目前,畜禽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大型养猪场已突破50万头,养鸡场100万羽,全国大中型养殖场已有近4万家,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大提升了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nlc202309040722
3.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畜牧业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调整转变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禽出栏率、胴体重、奶牛平均产奶量等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严重偏低,虽然人均动物肉制品占有量和人均禽蛋占有量较高,但人均牛羊肉和牛奶占有量偏低,因此我国的畜牧业急需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有待于畜牧、兽医、饲料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越发达,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就越高,就越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3.3强化法律法规,建立可追溯动物食品标签制和安全优质饲料生产体系
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饲料生产体系和动物食品安全,包括建立生产、加工、运输和贮存等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动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因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追溯动物食品标签制势在必行[7-8]。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工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畜禽养殖业发展,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保障,饲料生产要切实遵照执行饲料营养标准、生产工艺、添加剂添加剂量和使用规范等,为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3.4注重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畜牧业的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单位面积土地的载畜量越来越高,畜禽粪便、污水和温室气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人畜共患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给人畜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循环农业和种养结合等养殖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道路[9-10]。畜禽养殖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畜禽养殖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倡导畜禽健康养殖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3.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牛生产
发达国家的人均肉类占有量和牛奶占有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蛋类的人均占有量低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和人均鸡蛋占有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牛羊肉和牛奶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畜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大力发展肉牛和奶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和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盛来运. 中国统计年鉴2011[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中国饲料工业年鉴2009[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3]秦浩肄. 2003年世界畜牧生产统计资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生产年鉴[J].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6):G1-G6.
[4]王济民. 国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 中国家禽,2012,34(1):2-6.
[5]杨武,曹玉凤,李运起,等. 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草食动物,2011,31(1):65-68.
[6]王俊能,许振成,杨剑.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 农业经济问题,2012(8):13-18.
[7]石娇,刘显军,赵金兰. 从欧洲畜牧业现状浅谈中国的畜牧业发展趋势[J]. 畜牧与兽医,2005,37(1):31-31.
[8]温涛. 欧美畜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启示与借鉴[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1):72-75.
[9]肖红波,王明利,王济民. 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J]. 世界农业,2013,2(2):70-76.
[10]王杰. 国外畜牧业发展特点与中国畜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 世界农业,2012(10):32-35.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篇4
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
一.2009年项目进展情况
2009年是项目实施的第六年,在世界银行、中央项目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特别是在历次督导团的亲临指导下,经自治区项目领导小组、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项目地(州)、县(市)认真总结前五年的工作经验,扎扎实实地组织各项项目活动,保证了2009年草地改良与建设、畜牧业生产、培训和技术推广、项目管理和监测评价子项目实施顺利,总体进展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009年计划总投资2999.24万元(不含GEF),计划提取贷款417.195万美元,国内配套1077.35万元。在2009年的投资额中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投资307.44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10.25%,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1828.23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60.96%,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投资657.69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21.93%,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205.88万元,占2009年项目投资的6.86%。
2009年实际完成投资2025.30万元,其中:草地生产子项目完成投资149.28万元,畜牧生产子项目完成投资1450.29万元,项目管理监测评价子项目完成122.69万元,应用研究培训考察子项目完成303.36万元。2009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报帐额达3072.82万元,提取贷款额341.76万美元,完成2009年贷款计划额的81.92%。
2.根据2009年项目工作计划,在各级项目办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09年下拨中央配套资金234.21万元;落实地州级配套资金82.20万元,完成计划的73.37%;落实县级配套资金368.29万元,完成计划的141.26%。
3.国家审计署委托自治区审计厅于2009年4月至5月对新疆项目区各县、市项目进度、财务报表、贷款协定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结果确定本项目为合格项目,审计报告上报世行并得到其认可。
4.项目监测评价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
5.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结合世行项目开展了国外和国内培训,其中:国外培训2人次、国内培训20人次、区内培训670人次,从而,促进了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培训子项目的实施。
6.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工作进展顺利。草地子项目示范活动、项目监测活动如期开展;应用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新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循环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等二个课题已全面结束。阿勒泰羊本品种选育、巴音布鲁克羊本品种选育、早期断奶对羔羊增重及减轻草场压力的影响三个课题于2009年7月续签合同,项目研究延续进行,草原方面十五个应用研究课题正在实施。所启动的20个应用研究课题已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2009年GEF项目报账总额达694.96万元,提取赠款金额达498.25万元。
二.2010年工作计划编制说明
新疆项目区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是根据“项目协定”、“贷款协定”、“GEF赠款协定”、项目实施计划(PIP)、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畜牧厅关于“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49号)文件、自治区财政厅和畜牧厅《关于下发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投资概算及贷款类别额度的通知》(新财外(2004)115号)文件、世行《关于中国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贷款收益的再分配》回复函、及自治区项目办与世行2009年秋季督导团达成的共识,在各项目县(市)、乌鲁木齐种牛场2010年项目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经自治区项目办审核、汇总、编制而成。
三.项目实施区域和受益户
2010年本项目计划在1个种牛场、24 个县市27乡镇的39个村实施,确定190户农牧民为受益户,其中细毛羊养殖户66户,肉羊养殖户17户,育肥户107户。受益户中汉族77户、维吾尔族28户、哈萨克族50户、蒙古族25户、回族10户。受益户的选择按与世行达成共识的选择标准和选择程序确定,细毛羊、肉羊养殖户每户贷款规模不超过20000元人民币,育肥户每户贷款不超过90000元人民币。
2010年计划实施乡(镇)数量及受益户民族构成表详见附件八。
四.项目投资
本项目计划2010年投资683.41万元(不含GEF),其中: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投资103.63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5.16%,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287.60万元,占42.08%,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投资209.70元,占30.68%,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82.48万元,占12.07%。
2010年分县(市)、分子项目投资详见附件一。
在2010年的投资额中世行贷款95.15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由中央、自治区、地州、县(市)和受益户按原定的配套比例分别筹措。五.项目内容
1.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
2010年本子项目计划投资103.63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5.16%。项目活动包括:种植籽实玉米5200亩,苜蓿3300亩。
草地改良与建设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二。
2.畜牧生产子项目
2010年的畜牧生产子项目计划投资268.07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42.08%。其中乌鲁木齐种牛场畜牧生产投资19.53万元,24个项目县(市)畜牧生产投资248.54万元。项目活动包括:乌鲁木齐种牛场购买饲料分析仪器1台,购买乳成份测定仪器1台。24个县(市)2010年计划购买肉用种公羊104只,新建药浴池5座,107户 4 育肥户购买架子羊4518只。
2010年分县(市)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三。2010年乌鲁木齐种牛场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件四。
3.培训、技术援助子项目
2010年本子项目计划投资209.70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30.68%。其中各级技术培训投资106.95万元,技术推广102.75万元。
项目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今年将加大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争取将未完成的培训任务一并完成。培训活动主要在四个层次的展开,即国内技术培训、自治区级培训、县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按照项目设计要求紧密结合当地需求,主要体现在畜牧生产技术、草地利用与管理、饲草料生产、市场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培训方式将借鉴世行专家在我区举办培训的经验,采取以需求为导向,互动参与式的培训。并对每次培训进行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估,以不断提高各级培训效果。
2010年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将结合世行项目展开培训,计划组织国外技术培训3人次,国内技术培训10人次,区级培训120人次。县级培训活动由各县项目办根据本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活动计划。
本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和项目活动详见附表六(注:不包括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提供的培训)。
4.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
本子项目2010年投资82.48万元,占2010年项目投资的12.07%,其中项目管理费23.10万元,监测与评价59.38万元。
项目监测评价经费是按与世行达成共识的费用计划安排的,经世行银行、自治区项目办、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协商决定监测与评价费用的75%由GEF支付,16%由世行贷款支付,9%由自治区配套资金支付。
本子项目2010年分县(市)投资详见附件七。5.项目采购类别投资计划
2010年计划采购660.30万元,其中:工程类投资118.63万元,包括小型工程投资15.00万元,自营工程投资103.63万元。货物类投资272.60万元,包括国内询价投资265.84万元,直接采购投资6.76万元。技术援助、推广、培训投资269.08万元,包括咨询服务投资59.37万元,技术推广投资102.75万元,培训投资106.95万元。
2010年计划管理费投资23.10万元。六.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经过六年的项目运作,各级项目办特别是地州项目办和乡级项目工作站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项目财务管理、采购、提款报帐等工作如期进行,并积累了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有利于本项目全面结束及项目竣工验收。
2.项目县、市2010年工作计划是在总结前六年项目实际进展、完成贷款额度、世行《关于中国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贷款收益 6 的再分配》回复函及自治区项目办与世行2009年秋季督导团达成的共识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项目县、市2010年工作计划在子项目及采购类别方面各有侧重,确保本项目整体完成。
3.项目已近结束,公共设施中人工授精站、兽医站、剪毛站、活畜交易市场已完成或做调整,只有5座药浴池建设计划,投资15万元。
4.市场体系建设子项目已完成,本无投资计划。5.按照本项目设计,巴州种畜场、塔城种羊场、巩乃斯种羊场的项目活动已全部完成,本无项目活动。
6.根据2010年项目执行计划编制的2010年采购计划见附件九。
世行贷款甘肃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
新疆项目办公室 2010年2月9日
附 件
附件一:2010年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表(不含GEF)附件二:2010年世行贷款新疆畜牧业发展项目草地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三:2010年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四:2010年种牛场畜牧生产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五:2010年市场体系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六:2010年培训、技援、技术推广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七:2010年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子项目投资表 附件八:2010年计划实施乡(镇)数量及受益户民族构成表 附件九: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5
麻威 外运131 国际航运与业务管理
1.物流现况
1.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2.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3.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5..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6.由于各个部门规定不统一,不配套,从而使交接手续繁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7.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8.物流管理人才匮乏。9.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解决方法:
1.提高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
2.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
3.建立统管物流业的政府机构和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的运作。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5.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6.利用外资,重点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7.尽快建立信用制度,开展商业诚信服务。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化趋势加速和中国加入WTO,面对日趋完善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由于中国物流业市场进入的扩大,必将使中国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全球化和因特网经济化的潮流之中,加上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中国物流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及其中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密切关乎人民生活水平和一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存和在生产起重要作用。研究物流产业化和当今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所以,中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综合来看,可以简略的得出9点当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改变物流,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自下而上的组织变革将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物流企业。
2.平台化将渗透到适合标准化规范化的所有物流环节,各具特色的平台将依托自身的核心资源开枝散叶,而生态圈将是不约而同的目标。
3.简单业务走向平台化,而复杂的、个性化的、需要定制的业务将进一步凸显供应链的价值,并率先在某些专业的垂直一体化的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资源整合、虚拟物流、依托方案顾问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将走向前台。
4.在跨境电商的驱动下,国际物流将蓬勃发展,各种相关物流要素进一步完善、丰满和沉淀,多样化的模式将满足多样化的国际物流需求,2015是跨境物流业务的定型元年。
5.钱将继续流向各种平台概念股,轻资产的、资源整合的、移动概念的各式运营平台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而他们拿到钱后会做2件事情,一是让自己身子变重,二是花钱砸客户。
6.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要素---信用将大部分落在物流身上,供应链金融会反向推动物流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未来金融的趋势是虚拟的、线上的,而可视化的物流是唯一真实、可控和可信赖的。7.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IT2.0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将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8.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将殊途同归,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多元化是共同的选择,未来快递、配送、仓储、干线、多式联运、国际、电商、支付等要素会融合,大家长得越来越像了。
9.标准化才能规模化,而个性化更能体现出服务价值,用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个性化的客户,是传统物流企业不错的战术选择,不过,你会发现,竞争对手悄然变了,那些掠食者、创新者可能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切你的蛋糕,他们光着脚、跨着界、携着钱。
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 篇6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演进、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大以及“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正在悄然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思路,这将引导和推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一、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阶段
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需的高增长动力被弱化,同时经济依赖廉价丰富生产要素的高增长时代趋于结束,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拐点转折期,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转型,可以确认,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高增长步入中速增长时期。过去30年增长约10%,2012年7.8%,2013年预计7.5%,未来一个时期将会维持6-8%的中速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达到6000多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改善,结构的升级,增速减缓势在必行。在该阶段我们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问题,要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结构问题,必须放慢经济增速,释放经济社会的风险。
第二,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力度,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的低要素价格条件不复存在。
第三,市场需求不足问题凸现。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目前出口需求萎缩,消费需求徘徊不前,最终需求不足,大量的工业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变成了库存,企业连续亏损,只好降低速度压缩生产,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
二、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城乡割裂、城乡二元差距是中国经济的特有产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迫在眉睫,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城市化也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潜力。分流农民需要城市化,发展三产需要城市化,创造就业岗位需要城市化,提高多数人的劳动生产率需要城市化,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更需要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是要改变中国人的面貌和综合素质,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改变人的身份被限制的状况,最终打破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要正确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其一,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要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把农民先化成农民工,再将农民工化成市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在有些地区城镇化走偏路,主要是化土地,搞土地城镇化,搞房地产化,依旧把农民和市民、城乡进行分割。
其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改革,不是简单的城市投资建设。要更多的关注城市软环境、公共服务的建设,以改善人的生活条件、优化生存环境为宗旨,要统筹推进均等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
其三,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一种高效的城市运营体系。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为重点,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建设没有环境污染,没有交通拥堵,井然有序、运行高效的城市,总之是通过城市结构优化来提高它的综合承载力或者它的竞争力、吸引力。
今后的城镇化建设重点:一是在特大城市周围兴起一批小城市。美国洛杉矶、加拿大蒙特利尔周围都有70个以上小城市,中国不可避免的要走同样的道路,特大城市周围一定要建起一批小城市。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中部地区,兴起一批规模较大的新兴城市,以此为龙头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速
和完善已有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城市功能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搞好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
三、服务业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原有发展模式是“重二产、轻三产”,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45.3:44.6,第三产业占比虽然较十年前的32.3%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超过7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今世界,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和彼此合作的热点,发达经济体在寻求再工业化、再制造化的同时,继续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也在弥补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服务业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
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义重大: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稳增长、调整优化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能过剩或供过于求,但服务产品却有许多领域供不应求,满足不了需求,一方面要提升商业流通业发展水平,扩大和引导商品消费,另一方面,要增加服务业的有效供给,提高服务业水平,让巨大的内需潜力得以释放,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
二是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传统服务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研发、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需要具有一技之长高素质劳动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信息化的部分新增就业也需要通过各种服务业来吸收。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有效推进“新四化”的实现。做强研发、设计、营销等服务环节,可以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开发新一代信息产品,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推动信息化、扩大信息消费;增强交通、环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是建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需要。
四是“松绑”服务业是推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最大的制约是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服务业要求放开服务业管制,要求依法依规为服务业发展“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
四、创新驱动和自主品牌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经济总量、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继续严重依赖外来技术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难免受制于人。要具有自身的发展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创新驱动,在跟踪先进水平的基础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要耐得住寂寞,用10年20年的时间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美国的页岩气开采研究用了40年的时间),最终拥有自己的品牌。
为鼓励技术创新,应把科研经费投入占企业产值比例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把科技发明成果转化率作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依据,为了给未来5-10年经济发展储备人才技术,政府可以设立国家创新基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基金以及重大项目创新研发基金,以支持中小企业、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我国自主品牌较少,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要提高企业的软实力、竞争力,一定要建立和培育自己原创产品的品牌。培育国内知名品牌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从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做起,探索创新适合中国特色的生产营销模式并加入最新科技元素,将自己最熟悉、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做精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品牌切忌大而全什么都做,有些品牌企业成名后,房地产、计算机甚至制造业生产行业都要涉猎,结果哪方面都不突出,一旦市场竞争激烈、需求不足,必然没有立足之地。
五、体制改革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过去我们很好利用了资源红利、人口红利、入世红利、房地产泡沫红利,现在这些红利在减退,要转变发展方式、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需要寻找新的红利和动力。全面推进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可以创造并收获新的改革红利,支持经济持续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
1、加快政府职能改革,建设透明、高效、服务型的政府。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经济的关系,大幅度改革行政审批和监管的方式,把行政审批的过程尽量地科学化、专业化、透明化,而不是垄断在政府部门,将不必要审批的决策交给企业家。政府应从直接组织资源配臵,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转向负责社
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居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为企业维护透明、公正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提供高效的执法维权服务。
2、国有经济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应完全推向市场,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一视同仁,人员任免、薪酬待遇、经营管理完全市场化运作,脱离行政干预。严格执行破产退出制度,对资不抵债的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要及早破产退出。切实改变通过保破产企业的方式保产值规模、保就业、保稳定的思维定式,尽快转向保基本民生、保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保障房等方面。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是农民分享城镇化、现代化红利的最重要资本,必须依法严格保护。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征地程序,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给予农民公平补偿,让农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六、保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
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的提出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重要的战略之举,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中国的生态问题十分严重。
首先,中国的资源严重不足。以人均计算,水资源、林业资源不到世界水平的1/3,矿产资源不到世界水平1/2,石油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1/10,天然气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1/20。但是我们对资源的利用十分粗放,有些资源的单位GDP消耗高出国外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中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是世界水平3.6倍,是法国的6.2倍,是美国的3.5倍。
其次,由于资源的过分消耗,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一是三大湖、七大河污染严重,水质都在三类以下。二是食品及饮用水的污染,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隐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三是空气的污染。今年冬天,持续的雾霾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四是土壤的污染。土地污染来自化肥的不适当使用和企业排污,特别是深层排污。
快速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环保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生命比GDP更重要。我们是后发展国家,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吸取先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面对资源紧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形势,将保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常态化发展是题中之一,环境升级和生态文明升级也是中国经济升级的重要标志。
本次政府部门机构调整,我国首次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积极推动资源环境保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目前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建设不断增加,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污染物排放检测标准陆续出台,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严格考核和奖惩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体现了政府倡导节能环保、清洁绿色经济发展的决心和理念。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篇7
但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 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1 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劳动力短缺, 养殖户缺乏技术对畜牧业的制约, 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稳定发展。
近年来, 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工资上升, 养殖业效益低下, 农村散养户大量退出。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 小规模生产, 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 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 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 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 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1.2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 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 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 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 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 豆粕、鱼粉等主要蛋白饲料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70%。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饲料粮占粮食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5%和50%。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 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 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 缩短动物饲养周期, 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 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 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 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1.4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 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 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 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 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 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 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1.5 贷款渠道少影响畜牧业扩大再生产。
按照有关规定, 畜牧业用地属于农村集体用地, 土地及地上附着物不能作抵押来贷款, 养殖业贷款渠道较少, 贷款实际操作困难大, 门槛高, 利率高, 直接影响畜牧业扩大再生产。
1.6 重大动物疫病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
每年因疫病造成畜禽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8亿元, 还容易引起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异常波动,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1.7 目前养殖方式对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 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 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 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 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 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 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 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有害气体, 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则会危害人类健康, 加剧空气污染,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目前国际上已开始对集约化养畜进行限制, 我国台湾地区对于环境污染、集约化养畜采取了新的税制, 欧盟也采取了养殖规模与农田种植规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未来, 环境保护政策的强化对畜牧业发展也将产生很大影响。
2 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积极对策
面对新形势, 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必须统筹兼顾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以主要畜产品基本自给为目标, 切实加大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力度。
2.1 大力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加快推进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
积极发展畜牧小区, 促进散养户规模化生产;创新经营管理制度, 用先进技术和现代设施装备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厂“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2 着力培育适应市场的新型主体, 加快推进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 以品牌建设为核心, 重点扶持一批辐射面广, 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3 引导和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加快推进畜牧业组织方式转变。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通过依托畜禽专业大户、基层畜牧兽医站、批发市场等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型、流通性专业合作组织, 不断拓展和规范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
2.4 构建完善公共监管体系和机制, 加快推进畜牧业管理方式转变。
加快畜牧业质量监管机构改革, 构建一体化质量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畜禽品种选育和改良, 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 动物卫生与疫情防治, 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和法律。
2.5 提升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畜牧业服务方式转变。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体系, 提升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大先进技术的攻关和集成, 建立新型畜牧业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加大财政对畜牧业保险的补助;强化行业信息监测和预警, 努力提高统计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013中国餐饮发展十大趋势 篇8
趋势一餐饮经营环境喜忧参半
分析2013年及未来几年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必须关注影响餐饮行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下面几个因素尤为重要:
房价水平与房地产政策房地产与餐饮业之间的关系是:房地产业发展,餐饮业发展。但房价上涨,餐饮利润受损。对餐饮业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房地产低价位、高速度发展。
2012年受国家调控影响,各城市房价基本稳定,餐饮企业的压力略小了一点。据研究,由于2012年全国房地产停滞不前,新投入使用的房地产项目也很少,使餐饮商铺的供给不足,压缩了餐饮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增速放缓,与此有直接关系。
鉴于房地产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预计2013年的政策趋向仍将是以稳定房价为主,意味着房价不可能大幅下降或上涨。最可能出现的是在高位之上稳中有升,仍然会给餐饮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经济形势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速度为7.7%,综合多方面的预测,预计2012年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8%,明显低于去年的9.2%。由于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各方面人士普遍认为明年的经济形势会好于今年,预计GDP增速不低于8.2%。世界经济仍未整体复苏的背景下,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整体上有望略好于2012年,这对餐饮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物价水平2012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已经大大低于年初制定的4%的控制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既要防通货膨胀,又要通货紧缩,既不希望物价飞涨,也不希望物价出现负增长。餐饮企业不要指望2013年物价水平会大幅下降,因此而减轻成本压力。
消费信心2012年餐饮增长乏力,与消费信心不足有直接关系。最近几年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老百姓的消费态度愈加谨慎,很多人在“省吃俭用”供房子、过日子,消费不振成为难题。根据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且要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的改革力度,这无疑是个大快人心的好事。但这两方面工作见到明显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全面释放消费力、大幅提升消费信心的也不是一、二年就能实现的。
城市化进程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城市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有专家介绍,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就意味着13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直接推进城市消费,而城市消费是农村消费的3到4倍。从长远来看,城市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餐饮业的发展。未来几年,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对餐饮业来说是有利因素。
趋势二餐饮政策难有利好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下调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已同意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方案,将于2013年2月25日起全面执行。此次刷卡费率总体下调幅度在23%至24%,其中餐饮娱乐类下调幅度高达37.5%,这对餐饮业是个好消息。笔者认为,餐饮消费刷卡率整体上不是很高,手续费下降幅度也较小,此举给餐饮业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收入倍增计划有喜有忧目前各地政府制定收入倍增计划,将给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那么倍增的收入从哪里来呢?大部分会从用人单位那里以工资的形式得来。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春节过后,又将有新一轮涨工资潮,人力成本每年仍然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减免税遥遥无期行业协会针对餐饮行业遇到的困难,曾呼吁政府采取类似2003年“非典”时期采取的临时救市措施。然而最近频繁见诸报端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向企业“预征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也没有包含餐饮行业。由于各地政府财政收入失速,2013年不加税费已经不错了,大幅减税的可能性很小。
中小餐企难以获得政策扶持据观察,政府扶持一个产业时更愿意给政策,希望实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而不是掏财政的口袋,真金白银的给企业让利。即使扶持餐饮,也会以那些龙头企业为重点。未来的政策趋势是政府将对小餐饮进行严格管理,对大餐饮进行重点扶持,广大的中小餐饮企业很难从政策中获益。
趋势三 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餐饮进入微利时代
原料价格稳中有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介绍:“今年CPI同比平均涨幅可能达到2.7%左右,初步预计2013年CPI同比涨幅在3.5%左右。”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而不是回归到10年前。因此,2013年的物价水平不可能大幅下降,餐饮原料成本水平甚至比去年还要高一些,争议了很久的水、电、气涨价的提议很可能会被落实,从而给餐饮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房租成本仍将居高不下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租上涨已经乏力,但仍然处在高位之上,未来1—2年餐饮商铺的租金还会随着物价而小幅上涨。三、四线城市会随着大规模城市改造的推进,餐饮商铺租金大幅上涨。无论哪个城市,除非房价大幅下降,或者出现大面积的空置,否则餐饮商铺的租金水平仍将持续上涨。
人力成本逐年上升过去几年,最低工资标准几乎每年部在上调,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工资也一直在上涨,餐饮业只好被迫跟着涨工资。在收入倍增政策指导下,各行各业的工资要在10年内翻一番,每年要至少要有7%以上的增长。因此,餐饮业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餐饮消费将持续不振老百姓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信心增强,有赖于收入增加、保障的增强和物价的回落,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对策,但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因此2013年仍然会面临消费信心不足的困局。
低利润时代来临在新的一年里,原料、房租、人力这三大成本仍将居高不下,使餐饮企业不敢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2012年餐饮企业的利润情况不乐观,2013年也很难有大的改观。由于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一店暴富”已成绝唱,餐饮业低利润时代真正到来了。
nlc202309032105
趋势四 二三线城市成为最后的蛋糕
目前全国一线城市餐饮基本饱和,竞争空前激烈,同时还承受着全国最高水平的房租和工资。由于流动人口大量逃离,以及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清理地下室和一房多租使大量人口向郊区转移,使一线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空心化”,餐饮增长乏力,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
二线城市餐饮目前普遍处于成长期,三线城市餐饮普遍处于导入期。二三线城市数量众多、人口众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与一线城市相比,这里的房租和工资相对低一些。接下来几年,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新增长点。对于已经成名的大型餐饮企业,这里将成为巩固和提高市场地位的战略要地;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型餐饮企业,这里将成为发展壮大的宝地。
四五线城市(五线城市指的是县城)有近3000个,与二三线城市相比,餐饮更不发达,城市数量更多。由于这些城市(镇)过于分散,而且每个城市人口少,消费水平低,市场容量小,总部管理难度大。虽然房租、工资水平很低,但开发价值并不大。
总体来看,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最后的蛋糕,餐饮企业都在扑向这里。预计不出5年时间,这个蛋糕将被瓜分完毕。
趋势五 社会两极分化促使餐饮两极分化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如今的上层消费者,既有足够的钱来消费,又有充裕的时间来享受,可谓既有钱的又有闲,这促使档次高、环境好、服务好、时尚新潮的餐饮业态快速发展。而普通上班族,平时外出用餐时能省则省,这导致近几年来以烤鱼、粥铺、小火锅、麻辣香锅为代表的简单、廉价的餐饮迅速发展。
过去几年,几乎所有类型的餐饮都在盲目提高档次,餐饮价格已经超出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减速、社会两极分化和餐饮消费趋于理性,未来几年餐饮将出现更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极是针中低收入人群的中低档餐饮;一极是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的中高档餐饮。餐饮企业要在这两极之间站好队,或者采取彻底的低价格、以量取胜的策略,或者采取彻底的高附加值、高价格策略,那些试图脚踏两只船的企业,或者是那些过度细分市场的企业,势必难成大气候。
趋势六 人工荒将动摇餐饮业的根基
人工荒终结了餐饮业的好日子人工荒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增大和劳动力有效供给数量减少之间的矛盾,导致劳动力严重供不应求,并使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人工荒不是餐饮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餐饮是典型的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行业。如今工资年年上涨,劳动力不再“廉价”了,使企业遇到两难问题:如果大幅涨工资,企业承受不起。如果不涨工资,就出现人工荒。人工荒终结了餐饮业的好日子,使整个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工荒成为餐饮业发展的瓶颈餐饮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年营业额大约10万元左右,2011年中国餐饮业年营业额20635亿元,从业人员约为2000万人。根据笔者研究,餐饮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在生产率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营业额每增加10%,需要新增200万从业人员。未来一段时间里,人力短缺是必然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人工荒已经成为束缚餐饮企业和餐饮行业发展的瓶颈。
五年后人工荒逐渐消除人工荒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一些大企业开始大范围地使用工业机器人,未来3-5年后可望释放出一大批劳动力。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会有更多农民脱离农业,加入打工队伍。笔者认为,5年之后人工荒问题才有望初步得到解决。
餐饮企业被迫自我调整餐饮服务是只能在本地生产和销售,没办法向国外转移(当然可以吸引国外的廉价劳动力)。2013年,持续的人工荒势必逼迫餐饮企业进行自我调整。调整办法很简单:或者提高赢利能力,给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或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人数;或者两者兼用之。如果企业不自我调整,在人工荒消除之前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趋势七 真正的大洗牌开始了
餐饮可谓中国最传统的行业之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很低。然而在成本压力、微利时代、人工荒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真正的大洗牌开始了。
微利时代的倒闭潮将来得更猛每个城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餐厅倒闭,这是正常现象,也是餐饮行业的特点。2012年倒闭餐厅的多了一些,以至于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笔者认为,未来几年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倒闭潮,但人们考察餐饮发展情况不要为倒闭潮所迷惑,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关店率,而是餐饮商铺空置率。只有当餐厅普遍活不下去,房东又不肯降房租,导致大量餐饮商铺空置,这才是真正的危机。2013年不太可能出现大量餐饮商铺空置,更大的危机还在酝酿之中。
同质化诱发兼并战几年前,各餐饮品牌都坚守自己的阵地,卖汉堡的专卖汉堡,做川菜的主营川菜,可谓泾渭分明。现在不同了,肯德基卖油条、烧饼、盖饭,马兰拉面卖盖饭,麻辣香锅、烤鱼几乎家家都上,创新菜到处有,融合菜满街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都乱套了。笔者认为,如今各个品牌的菜品结构越来越相似,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或者说给了别人吞并自己的理由。2012年已经有一些颇有名气的餐饮品牌易主,2013年餐饮企业之间的并购会更为频繁。
中小型连锁企业将成为最大的牺牲品中小型连锁企业运营成本比单店企业高,又缺乏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2012年有不少企业疲于应付困局,不仅没开新店,反倒有老店因无法续约而关闭,导致店铺总教减少。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如果几年不开店,企业也就没了。
在当前困境下,对于单店餐饮企业来说,涉足餐饮不深,大不了把餐厅关闭或转让,损失也是有限的。大型连锁企业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可以吸引私募、风投、上市,回旋余地很大。中小连锁企业卖了不值钱,关闭了又可惜多年的心血,最纠结了。按照目前的趋势,2013年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小连锁企业倒下去,成为餐饮危机的最大牺牲品。
nlc202309032105
市场集中度将快速提升当餐饮行业遇到困难时,大型连锁企业的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2012年很多餐饮企业都停止了开店,但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却认为市场机会来了,从而加快了开店速度。2013年,大型连锁企业将会持续快速发展,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并会逐渐形成一批超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在此背景之下,企业利用规模优势,集中采购、工业化生产、大众化营销。
趋势八资本成为餐饮发展推进器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掀起了资本进军餐饮业的热潮,短短几年内有无数餐饮企业与资本联姻,目标直指股票上市,推动了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使一大批企业快速壮大。
然而在小肥羊上市后的4年多时间里,只有湘鄂情一家餐饮企业在中国A股上市。2012年中国股市陷入低谷,上市之门也被关紧,目前已经有779家企业排队上市。5月份媒体曾报道A股在审的餐饮企业有天津狗不理集团、顺峰饮食酒店管理、广州酒家集团和净雅食品4家,时至年底没有一家能如愿上市。在香港股市方面,2012年上市的小南国的市盈率仅11倍,远低于湘鄂情60倍的市盈率。这个表现很难让人兴奋,去香港上市的诱惑力也失去了不少。
笔者认为,目前股市低迷、企业股票上市通路不畅,导致风投的出路不畅,资本对餐饮业的投入热情有所减弱。2013年餐饮行业能否因资本而再度兴奋,关键要看能否有几家餐饮企业股票上市。对资本来说,餐饮业是中国现有的各行各业中最后的“处女地”,从长远来看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餐饮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持,关键看以什么样的手法来烹制这道“菜”。
趋势九 新技术引领餐饮进入新时代
团购和微博为餐饮业导入网络营销团购是最近几年风行的网络营销手段,上到上市公司,下到街头小餐厅,几乎所有的有条件的餐饮企业都做过团购,有的企业甚至患上了“团购依赖症”,非团购不营销。团购对餐饮业产生很大影响,正如雅座CEO白昱所说:团购推进了网络营销在餐饮行业的快速普及。
2012年团购网站因过度发展而遭遇了滑铁卢,一些餐饮企业不幸成为他们的牺牲品。团购给餐饮企业上了一堂网络营销普及课,使他们开始了解并重视网络营销。笔者认为,2013年传统的以高折扣吸引顾客的团购很难再有市场,也许会出现能让餐厅和顾客双赢的团购。
微博营销是2012年兴起的一个热点,一些有眼光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用微博来与顾客沟通,建立在微博平台上的微美食等应用技术帮助餐饮企业用好微博营销。2013年以后餐饮微博营销将会爆发式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络营销、在线交易的发展,使互联网与传统服务业深度结合,形成所谓的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其特点是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给餐饮带来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如今O2O已经形成一股新潮流,值得所有餐饮企业关注。
工业化,信息化技术促进行业进步中央厨房是工业化技术被引入餐饮业的标志,在团餐、快餐、火锅企业中尤为普遍使用。最近几年随着餐饮企业规模的壮大,中央厨房逐渐发展成现代化的食品工厂,企业的利润中心和经营重心也在向后移,中央厨房和食品工厂成为生产大本营,门店逐渐成为工厂的销售终端,已经不再是餐饮企业的全部。
人工荒促进餐饮企业寻找人力的替代品,重点是解决门店人员不足的问题。2012年有媒体报道湘鄂情在试用机器人炒菜,街头面馆也有使用削面机器人,由此形成了门店工业化的潮流。未来几年工业化的中央厨房(工厂)和门店工业化,将使餐饮企业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这有助于缓解人工荒。
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化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餐饮业,尤其以收银管理软件使用最为普遍,点菜宝(手持点菜设备)、电子菜谱、顾客关系管理(CRM)、远程聚餐、排队管理系统等也开始大量使用。2012餐饮博览会上展示了使用顾客身份识别、餐厨垃圾处理等先进技术的未来餐厅,济南等地出现了机器人餐厅。相信不远的将来,各种尖端技术将开始运用于餐饮门店之中,不仅会改变门店的运营方式,也会给顾客带来新鲜的体验。
在餐饮企业总部层面,信息化技术逐渐成为基本配置,ERP、CRM、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应用于营运、采购、配送、财务、人力资源等连锁管理的各个领域。
如今大型连锁企业已经逐渐成为高度信息化的现代化企业,使总部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对各连锁门店进行管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趋势十 率先自我升级的企业将成为大赢家
近几年餐饮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工荒、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无论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巨无霸,还是中小企业,都在寻找突破口。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但受观念、规模、实力的限制,只有少数餐饮企业才能借力进行自我升级发应对挑战。
技术设备升级技术无疑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有眼光的企业都在努力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业化的新技术。例如湘鄂情开始使用炒菜机器人,麦当劳改造餐厅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海底捞引入了远程视频聚餐服务系统。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帮助企业进行自我升级,或者提高了生产效率,或者增加了对顾客的吸引力,让企业受益无穷。
赢利模式升级新经济形势、社会形势下,餐饮市场的秩序已经被颠覆,餐饮企业过去的赢利模式已经变得千疮百孔,难以给企业带来满意的经营成果,因此一些大品牌已经着手进行赢利模式升级:肯德基的做法是大力推广中式快餐产品、重点发展外送服务、实行一店一价以及与麦当劳拼价格,2012年前三个季度业绩突出,就是受益于此。此外,真功夫推行了“中国味道计划”,湘鄂情收购快餐、团餐品牌以实行“四轮驱动”……
进行赢利模式升级,可以发挥现有店铺、设备、人员、资金等资源的作用,提高创收能力。可惜多数品牌还未醒悟,仍然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抱怨形势不好。
管理系统升级面对低迷的市场,当很多餐饮企业都看紧钱包,不敢乱花钱时,有眼光有追求的企业却在努力通过参加外部培训、引进信息化手段等方式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建设管理系统。当大多数企业还在忙于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时,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借力咨询公司,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来升级管理系统。建立在以标准化、制度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未来将成为餐饮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总体来看,2013年餐饮行业虽然面临成本高、消费不振等困难,但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多数餐饮企业来说机会还是大于挑战。
目前中国餐饮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将进入有你无我的“战国时期”,行业低迷、人工荒、资本介入、新技术使用无疑将加快这个进程。未来餐饮市场格局将是少数大品牌像太阳、月亮一样主导市场,无数小品牌像星星一样拱卫大品牌。
在餐饮市场新格局形成过程中,规模和速度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战略要地”,谁能率先进行自我升级,谁能快速扩大规模,谁就是大赢家。笔者建议大企业应该努力巩固现有市场,同时加快拓展全国市场,尽快建立在整个餐饮市场的领导地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特色,通过差异化策略与大品牌抗衡,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发展模式,想方设法等集足够的资金,抓住机遇,迅速壮大自己,避免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