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精选8篇)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 篇1
彬县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县上统一安排,我们就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统筹资源,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三位一体的养殖模式,走“果畜结合、畜菜结合、畜沼结合”新型发展路子,全力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板块化的方向发展,全县畜牧业呈现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区域集中的新特点,初步形成了北极塬区生猪,新民塬区肉兔,韩家、太峪等镇肉羊,底店生态养鸡等板块式经济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城乡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全县共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6个,养殖专业村8个,其中建成万头生猪示范村2个。预计2011年畜禽饲养总量将达到205.3万头(只),肉类总产7100吨,奶类产量6700吨,禽蛋产量4100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56亿元,较2007年末分别增分别增长25.5%、26.8%、57.5%、70.5%和52.5%。全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畜牧业已从传统的散养,零星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方向发展,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养殖大户和典型示范户。据统计,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达到了675户,其中30头以上的养猪户295户,5头以上的养牛户35户,100只以上的养兔户82户,30只以上的养羊户218户,500只以上的养鸡户45户,全县规模户养 殖总量达到17.76万头(只),占畜禽饲养总量的9.2%。
二是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畜禽良种引进改良、生态养猪、生态养鸡、全价配合饲料、生猪标准化饲养管理、肉兔规范化饲养管理、牛羊公羔(犊)易地育肥、疫病综合防制等16项新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覆盖面达到60%以上,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年增加农民收入1500多万元。
三是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县乡两级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发布、新品种投放等,对一批养殖户、示范户进行了重点扶持和培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发挥了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畜牧养殖不断向专业化、板块化方向推进。新民镇南头村在王海鹏、张德忠两个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新增獭兔养殖户83户,存栏9000多只,成为远近闻名的獭兔养殖专业村。北极镇在卜志英、王素芳等专业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仅龙门村一村新增规模养猪户44户,新增存栏4312头,全村生猪饲养量达到1万多头,成为全县第一个万头生猪专业村。
四是“一村一品”初具规模。2008以来,县上每年列支畜牧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各乡镇充分利用县上的产业发展资金,广泛撬动社会资金,大力扶持专业村和专业户建设,畜牧养殖专业户快速增长,畜牧业在“一村一品”中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北极镇、水口镇的生猪;韩家乡、太峪乡的肉羊;底店乡的生态养鸡等板块式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畜牧业生产安全。按照“政府保人员、保经费,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县乡两级每年投入经费均在9万元以上,抽调县乡村防疫人员200人以上,春秋两季实行逐村逐户逐畜禽拉网式免疫,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免疫率、建档率均达到100%,免 疫牲畜挂标率均达到100%。在近几年来,部分地区暴发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我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六是营销体系不断发展。随着饲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专业村的不断涌现,一些养殖大户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产销优势,联合其他养殖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组建了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试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县共组建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15个,联结各类养殖户300多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总之,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疫病和市场风险整体加大。由于抗生素等兽药滥用导致动物疫病发生趋于复杂化,加之我县养殖户较为分散,防控难度增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市场行情波动大、频率高,养殖效益不稳定。二是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少、规模小、与散养农户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带动力弱,在维护养殖者利益、指导群众有序生产、组织畜禽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没有发挥作用。三是畜产品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执法手段落后,没有专门畜产品检测实验室,畜产品监管经费短缺。四是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由于群众手持现金有限,部分规模养殖户建场后,已将自己的积蓄基本用完,待正常运转时,周转资金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养殖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
二、2012-2016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转变生产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抓好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两个重点,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有机果品生产和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和龙 头企业,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实现畜牧业突破发展,把畜牧业培育成农业增产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70万头只,年均递增6%;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9500吨、5540吨和8520吨,牧业产值达到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突破1000元。全县饲养户占总户数的50%以上,规模以上养殖户占养殖户的30%以上。良种化率显著提高,标准化养殖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畜牧业对农业特别是对果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以畜促果,以果带畜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主要措施
1、促进畜禽养殖板块化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加快形成区域特色养殖板块。一是以北极镇为中心,在北极塬四个乡镇建立良种猪生产基地。2016年底基地生猪饲养量8万头,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5%以上,在基地内建立4个二元母猪繁育村,8个三元商品猪专业村。二是以新民镇为中心,在新民塬、龙高、香庙5个乡镇建立獭兔、肉兔养殖基地。2016年基地肉兔饲养量达到80万只。在基地内建立10个存栏500只良种兔繁育场,18个獭兔、肉兔生产专业村,力争把我县建成全省最大的兔业生产基地。三是以韩家、太峪、车家庄为中心,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生产,建立草食家畜生产基地。2016年基地肉羊饲养量达到7万只,肉牛饲养量1.5万头。四是以底店乡为中心,在水口镇及泾河川道地区建立生态养鸡和笼养鸡生产基地。基地禽蛋产量要占到全县总量的40%以上。
2、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发展客观 4 规律的需要,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2012-2016年,建议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的畜牧业发展资金,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肉兔500只、肉鸡2000只(蛋鸡常年存栏500只)、肉牛10头、肉羊6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走分工分业、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的路子。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每个乡镇年均培育各类规模养殖户30户以上,用规模户支撑养殖小区,用养殖小区强化基地,用基地取得规模效益。
3、加强畜禽良种化建设。围绕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一是加大良种引进和改良力度。以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良种猪为重点,推广人工受精技术,建设良种猪繁育点4处。年繁殖推广二元母猪1万头,三元杂交商品猪2万头。以引进莎能奶山羊种公羊改良当地山羊组建基础母羊核心群为重点,同时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与核心群母羊开展经济杂交,提高当地羊的产奶产肉性能。每年引进莎能奶山羊、波尔山羊公羊各50只,培育基础母羊5000只,生产商品羊1万只。以引进尼克、海兰、伊莎等良种蛋鸡为主线,适度引进肉杂鸡,进行生态养殖,形成拳头产品,产生名牌效应。二是加强良种繁育场建设。依托现有的北极良种猪场、新民南头獭兔场等资源,在北极塬、新民塬、韩家、太峪、底店等地区建立各类畜禽良种繁育场10处,加快引进扩繁速度,保证面上生产的良种供应。三是加快土种劣质种畜禽的淘汰进程,强化社会种畜禽品种、品质的鉴定,实行许可制度,挂牌生产经营。
4、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新建北极原区中型生猪屠宰场。整合县上6家兔肉加工小作坊,组建彬县大型肉兔企业,做大做 强彬州肉兔品牌。扶持韩家、底店等地发展羊肉、禽蛋加工企业,帮助群众解决畜产品“卖难”问题。
5、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补足编制,配备冷链设施和疫病监测设备。加强村级协防员队伍建设,强化动物免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测报技能培训。把集中免疫与日常防疫、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测报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制水平。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确保免疫率、造册建档率、挂标率达到100%。强化规模养殖户的综合防制工作。按照“以养为主、养防结合、饲管优先、防重于治”的疫病综合防制新理念,全面推行程序化免疫、建立养殖档案、高标准全价营养,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疫病发生几率。
三、2012年重点工作
1、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加强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养殖小区发展,规范养殖小区建设和生产标准,突出抓好养殖小区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鼓励小区管理的制度创新。对小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专业村的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在专业养殖户和大中型养殖场建立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规范养殖者的生产行为。引导和支持小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与农户散养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为散养户提供及时、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引导散养户逐步扩大规模。
2、构筑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按照全程监管的原则,突出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变被动、随机、随意监管为主动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提高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和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
3、加强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围绕建立优质高效的现代养殖体系,加大畜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解决动物健康养殖、规模养殖场环保和疫病综合防控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畜牧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场,大力推广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改善畜牧技术推广条件,加强对基层兽医科技推广人员和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4、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补贴等项目,加强优良品种(系)引进,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鼓励养殖户使用畜禽良种,提高良种普及水平和扩繁能力。
5、加强畜牧业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畜牧业是高风险产业,疫病和市场风险十分突出。加快构建以政府扑杀补助和生产发展基金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畜牧业应对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的补偿,探索建立生产发展基金的有效途径。完善畜产品畜牧业信息网络和发布制度,建立健全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
2011年11月4日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 篇2
在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 应该看到我区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正步入新常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正在破题,新趋势、新特点较为明显。
一、更加注重优势畜种良种化发展
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质增益。当前,生产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升牲畜个体单产水平是突破制约瓶颈,提高生产效益的最有效途径。这些年,我区以落实国家畜牧良种补贴为契机,大力实施旨在提高优势畜种奶牛、肉牛、肉羊单产效益为目标的“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每年投入近3.4亿元用于种公羊、肉牛冻精、肉牛和绒山羊基础母畜补贴。 目前,我区奶牛、肉牛冻精和牧区种公羊补贴已实现全覆盖。在牛羊供种能力保障方面,我区5个种公牛站生产冻精完全可以满足用种需求,但种羊场发展相对滞后,优质种羊供种缺口仍然较大。为彻底解决种羊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区制定了《肉羊良种发展规划》和《肉羊良种发展方案》,扶持种羊场建设,支持种羊企业转型改制,构建起牧区、农区区域特色明显,并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二、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适应市场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把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做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按照农区牧区不同特点分类推进规模化经营。在牧区,借助畜牧业防灾基地、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 “菜篮子”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年创建示范家庭牧场500个,对其棚圈、贮草棚、人畜饮水井以及相关配套牧业机械设备进行资金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截至2014年底,牧区各类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参与家庭牧场经营户达到5.3万户,占牧户总数的11%。牧区过冬畜每个羊单位暖棚面积达到1.1平方米,全区仔畜成活率达到98%以上。在农区,利用国家实施奶牛、生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扶持资金, 每年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0个。2014年底,全区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水平达到61.9%,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由2008年不足7% 提高到71.5%,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了奶牛、生猪和肉羊生产稳步增长,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依托国家牧草良种补贴项目、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扩大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玉米、秸秆就地转化。截至目前,全区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到5686万亩, 年均种植青贮玉米1272.6万亩,年均青贮量2549万吨。经验证明,在牧区建立饲草料储备体系,是确保牲畜安全过冬度春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牧区建立以户储为主,苏木或嘎查建设小型饲草料储备库为辅, 旗县建设大型饲草料应急储备库为补充的饲草料储备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区储备饲草能力达到151亿公斤, 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大牧区筹措资金已建立起应急大型饲草储备库64座,可满足区域内3个月饲草调运需求。2014年,蒙草抗旱、草都科技等相继落户呼伦贝尔,蒙草抗旱公司在陈巴尔虎旗收储饲草7.8万吨,饲草产业化发展初见端倪。
四、草原畜产品牌战略快速推进
当前,我国对主要农产品价格实施最低保护价政策,畜产品价格则完全暴露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价格因素对畜牧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延伸产业链、提升生产水平、增强竞争力同样是我区面临的重要课题。内蒙古畜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草原的天然绿色无污染,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培育草原品牌,采取差异化优势竞争战略,大力推进优势畜种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和主要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工作。通过草原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极大地提高了草原牛羊肉的附加值,提升了优质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区域畜牧业的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111处,涵盖牲畜总量达到2200万头只;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牧区积极尝试草原羊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可追溯试点,2014年为98.5万只羊佩戴可追溯电子耳标,实现了养殖、屠宰和加工环节的二维码对接转换。在传统销售输出的基础上,我区正在利用现代物联网,加快建设绿色畜产品输出工程,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畜产品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目前“蒙优汇”农牧业电商平台已上线运行,北京、上海展示直销中心已投入运营。在2013年上海农畜产品博览会上,建立追溯体系的锡林郭勒苏尼特羊肉每市斤售价高达120元。达茂旗蓝色牧野肉业股份公司的有机认证羊肉,在上海市场每市斤批发价198元,零售价高达400元。
五、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一方面,突出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制定下发《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优势畜产品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培育发展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发展。2014年,全区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90家, 实现销售收入3779.9亿元;拥有国家级畜产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中国畜产品驰名商标17个。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畜牧业经营组织创新发展,探索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在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基础上,积极鼓励养殖者联合,形成一批如犇腾牧业、现代牧业、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等各具特色的大型养殖场联合体。这些养殖者联盟,管控几万头奶牛和上百万只肉羊,具备了与下游企业对等谈判的话语权,维护了联盟成员的利益。犇腾牧业与乳品加工企业协议约定的生鲜乳销售价格每公斤高出普通养殖场2元,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乌珠穆沁羊商品羊利润高出普通牧户15— 20%,乌珠穆沁羊种公羊售价平均在4000元以上,最高可达1万元。
六、推进畜牧业发展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更好发挥政府在促进畜牧业市场化过程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在抓好保畜牧业生产保供给的同时,在稳定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增强竞争力等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当前,随着WTO框架下畜产品保护过渡期结束和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肉类和奶粉进口将持续增长,对畜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区2013年下半年出现的“卖羊难”和“卖奶难”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化解,亟待尽快研究建立有效的市场保障体系。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需要稳定发展, 但其自身脆弱性也十分突出,国外畜产品成本和价格总体低于国内水平,竞争处于劣势,“赤膊上阵”与其盲目竞争既不现实, 也不公平。在宏观层面应加强市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当进口数量过大,过分拉低国内畜产品价格,应当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避免国外畜产品冲击给养殖户带来大的损害,给国内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国内市场上,也应建立起一系列保障措施,给畜牧业生产带上“安全阀”,诸如,建立大宗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运用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价值发现功能稳定主要畜产品价格;参照大豆、 棉花的做法,对牛羊、羊绒、羊毛等大宗畜产品建立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价格保护政策。另外,我区作为牛羊养殖大省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但肉牛肉羊未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国家应在目前实施的奶牛、 能繁母猪、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基础上,扩大政策覆盖面,将肉牛肉羊纳入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实施主要畜产品价格保险政策补贴制度。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 篇3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河南宝乐奶业千亩生态牧场、扶沟县牧原饲料厂,河南省西华县大王庄乡无害化处理中心、大用福喜熟食加工厂、田口乡牧原养殖场,华润五丰淮阳原种猪场,河南陈州华英禽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西平县的丰源牧业、海蓝牧业,河南省泌阳县夏南牛育肥、屠宰及深加工,河南省确山县豫龙农业、龙凤山农牧集团等实地調研,详细了解畜牧企业饲养管理、生产发展、饲养效益、粪污处理利用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问题。
调研组分别在河南周口和驻马店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举行座谈会,详细听取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
芝瑞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材料 篇4
芝瑞镇政府镇长张天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理论学习,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使我深深体会到,畜牧业是芝瑞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全镇农牧民增收,社会稳定的大局。特别是“三农”问题,“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已连续几年下发了1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强调了农牧业基础工作。就芝瑞镇来说,如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是芝瑞镇畜牧业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科技水平不高,畜牧业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目前芝瑞镇仍以传统畜牧业为主,过分依赖传统的饲养方式,农民思想观念仍未能改变,难以接受现代化理念。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大多数牧民只注重牲畜头数,不注重质量,只看到效益,不考虑人力、物力等投入和消耗。芝瑞镇17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36755人口,家畜存栏共249242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0元。虽然芝瑞镇牧业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畜群良种
率还是不太高,农民经营粗放,投入大,效益低,增收困难。
(二)饲草料严重短缺,草畜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由于干旱、沙尘暴等自然原因,草牧场亩产量不高,现有的草牧场、饲料地无法承受近25万只大小畜,农民从邻近的乡镇购买饲草料,因此饲草料短缺成为一大难题。
(三)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芝瑞镇的畜牧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形成规模,难以发挥规模效应。为了引导农民从弱势的农业中脱离出来,提升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通过基础地建设找龙头,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上头地村的牲畜屠宰场。建立健全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队伍在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作用。扩大经纪人队伍,培养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能够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畜牧业发展滞后受信息、交通、信贷等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较慢。
目前,大部分农民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滞后,再加上市场规模小、农畜产品在市场流通方面都属于传统的交易方式。养畜户观念落后,对资金信贷薄弱,体
制落后,自筹能力差,投入不足已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牧业安全问题依然严重。发展畜牧业防疫工作是个重点。目前的防疫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防疫体系还需改进加强。必然要加大防疫力
度,对“五号病”等暴烈性疾病,落实“五个强制性措施”,实行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现在防疫工作的进展难度可以说较大,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解决。
(六)农民认识不到位,自身的竞争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离时代的步伐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意识落后是制约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对芝瑞镇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畜牧业结构不合理是畜牧业发展缓慢、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农民养殖意愿,进一步引导群众调整结构,着力在“一增一减、一提一降”上做文章,即不断增加良种基础母畜数量,减少淘汰落后劣质牲畜品种,提高良种率,降低畜牧业风险。养羊业要以发展澳美、德美细毛羊为主,养牛业以西门塔尔牛为主,淘汰不合格公畜,确保全镇种公畜合格率为100%。要完善和提高黄牛冷配站和绵羊人工授精站点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牲畜改良专业户。在种公畜的提供和使用上采取项目扶持和租用相结合的办法,鼓励村、组和个人购买、租赁使用,采取冷配、人工常温受精等技术手段,辅之以优良种公畜本交,加快改良步伐。通过中长期信用贷款和自筹引进优质种公畜2000
头(只),利用2-3年时间,每个村每年引进47头以上优质西门塔尔母牛。五年后芝瑞镇三代以上优质种公畜达到80%以上,每年育肥牛出栏1000头以上,实现芝瑞镇畜牧业由现在的粗放管理型转变成集约效益型。因此,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畜牧业产业步伐
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效益不高这一事实,重点实施了“母畜换代”工程,“农牧结合”工程和“提质增效”工程,引进优质西门塔尔肉牛,淘汰劣质母畜,引进优质绒山羊,淘汰劣质绒山羊,加强对外来牲畜的检疫和防疫,认真搞好人工冷配工作,重点建设几处大畜改良站点,使之规范化经营,将土种畜坚决清理。加强养殖专业村建设,开展舍饲大宣传活动,加强封育禁牧工作,重点普及舍饲实用技术,这些对进一步加快产业化步伐奠定了基础。
1、实现农牧民增收应必须依靠科技,要重视科技投入。重视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培训,突出抓好对农民适用技术的培训。虽然实施禁牧政策,但偷牧、夜牧行为屡禁不止,主要是农民祖辈在客观上已形成习惯,靠游牧生活,一时很难改变;另外缺乏科学养殖技术,不懂得舍饲圈养,导致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经济效益不够,因此一定要大力推广科学技术,走科技畜牧业道路。主要做法是:一是认真落实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政策,积极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工作。积极抓好舍饲圈养示范点工作,全镇集中抓好50—100户舍饲圈养专业户,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做好舍饲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稳步推进家畜改良工作。在草场面积大、草质好的村重点建几处牲畜改良站点,引进优质种公畜,清理本地土种畜,进一步搞好人工冷配工作。三是稳步推广秸杆制作转化技术,大力引进和推广使用饲草料加工配套机械,推秸杆切割、揉碎和“三贮三化”技术,通过提高秸秆使用率,达到增草增畜的目的,实现秸杆的转化增值。
2、围绕优质肉牛、肉羊,抓好具有特色的基地建设,把芝瑞镇建设成为优质肉牛、优质肉羊生产繁育基地。2009年重点抓好长胜村的养殖示范户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7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1万元,群众自筹90万元),购进优质肉牛300头,配置饲草料加工机械30台(套)。大力量淘汰劣质种公畜,2009年年内必保完成黄牛冷配7000头,绵羊人工受精3.2万只,本交改良5.1万只。力争出栏肥牛1000头以上,出栏育肥羊10000只以上。
(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加大投入,芝瑞镇畜牧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力改善
了棚圈、水利设施、饲料基地状况,但基础设施仍需加大投入。如水利设施、机电井配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近几年旱情较严重,农用和饲草料有效灌溉面积不大,导致草畜矛盾更加严重。2009年准备新打机电井4眼,新铺地下输水管道9000米以上,新打管井50眼,小土井29眼,力争每个村都有水利基础项目。另外还有二个原因,一是饲草料严重短缺,草畜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还需要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扩大人工种草面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交通不便利,可以说是制约牧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村虽有沙石路,但年久失修,路况极差,给群众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着农畜产品外运、生产生活资料的引进。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 篇5
一、主要特点
2009年,全市畜牧业发展有贡献提高、规模提升、产业提速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贡献提高
一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比重上升。2009年全市现价畜牧业产值59.62亿元,比2007年增长30.8%,高于农业总产值8.1个百分点:可比增长11.3%,高于农业总产值3.1个百分点,畜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业和林业。现价畜牧业产值占现价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27.8%增加到29.6%,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37.8%,从总体上看,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见图1),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柱。
二是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9年全市肉类总产实现37.92万吨,禽蛋产量3.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7%,其中猪肉产量25.7万吨、禽肉产量7.61万吨,分别增长17.2%和47.2%。生猪生产强势增长。生猪出栏304.14万头,生猪存栏182.6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6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6.2%、7.2%和46.3%。全市三元杂交猪良种比率达到70.2%。家禽生产增长迅猛。家禽出笼存笼2082.79万羽,同比增长9.4%,其中鸡存栏1471.1万羽, 同比增长21.6%。肉牛生产稳步增长。牛肉总产4.28万吨,肉牛出栏41.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了20.7%和11%。三是畜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居民鲜活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10个,产值达48498万元,吸收从业人员1534人;全市饲料总产量达25.4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其中配合饲料产量22.53万吨,同比增长16.3%,全市规模以上饲料工业实现产值7.3亿元。畜牧业的较快发展,带动了畜产品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畜产品相关的加工业共吸收了从业人员12146人,总产值达32.6亿元(表1)。
(二)、规模提升
一是养殖大户明显增加。2009年养殖业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开展以人畜分离为重点的圈舍改造,扩大养殖规模,实现畜禽生产总量的突破。全市共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 1205个,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场(户)242个,存笼500羽以上规模蛋禽场(户)42个,出笼3000羽以上规模肉鸡场(户)708个,出笼3000羽以上规模肉鸭场(户)199个,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场)64个。二是养殖小区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牧养殖小区9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7个,肉牛养殖小区6个,家禽养殖小区24个。2009年不少规模猪场正在进行改建或新建,建设标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场址选择布局更合理,设计更科学,建材质量更高,设备更先进,管理更规范,注重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如吉安春兴公司马山种猪场二期项目建设,栏舍采用钢架结构,购置先进设备,新建大型沼气池1200m3,该种猪场和吉安市畜禽良种场都成功用沼气发电,解决了本场生产和生活用电用气,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目前全市这样的生猪标准化场已建成41个。三是合作经济组织水平明显提高。先后成立了吉安县万福养鸡专业合作社等,全市目前共有各类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6个,带动农户近万户,有力提升了全市畜牧业生产组织化水平。
(三)、产业提速。2009年全市各地在贯彻落实好国家优扶政策的同时,各县(市、区)政府先后都出台了扶持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了对畜牧业生产的投资力度,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推进工作亮点纷呈:吉安县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信贷合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农信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信贷联合体,着力解决了农民信贷难,化解了信贷、市场和自然灾害的风险。县政府牵头出资240万元、龙头企业出资400万元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对需要贷款的养殖户,由企业、金融机构、农户签订贷款协议书;政府安排60万元实行贷款贴息,并整合老建扶贫的贴息资金向特色产业倾斜;同时,县财政还对养殖户实行奖补扶持政策。这一系列新举措使“公司+农户”生猪和肉鸡养殖模式的生机日益凸显。目前,吉安县温氏发展合作养鸡户1500余户,年出笼肉鸡1600万羽,其中,年出笼肉鸡2万羽以上的有100多户,形成了110个“一村一品”合作养鸡专业村。引进吉安正邦公司,建立年存笼种鸡4万套种鸡场,发展合作养鸡户600多户,年出笼肉鸡250万羽。正邦种猪扩繁场已建成可存栏4000头母
猪栏舍并已投入生产。新成立的万福养鸡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年出笼1万羽肉鸡合作养鸡户200户,存笼种鸡2万套,年出笼肉鸡可达200万羽以上。新干县从2009年起至2010年,县财政对新增养母猪和新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奖补。新增养母猪每头补贴100元,建污水三级沉淀池补贴15元/m2,建沼气池补贴100元/m3。新干正邦集团计划在该县
再投资3~10亿元,兴建10~15个生猪养殖场,形成年出栏生猪50万头的生产规模,已建成的金川、潭丘两个生猪养殖基地现存栏母猪5400多头。万安县引进台湾瑞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品加工厂。目前已建奶牛栏舍1000m2,种植牧草200余亩,引进后备奶牛100头。永丰县绿禽养禽专业合作社引进南京远征食品机械厂,与之合资在该县罗铺垦殖场兴建“赣禽皇肉类食品加工厂和大型生态养猪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进行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加工板鸭400万羽,分割家禽3000万羽,屠宰加工生猪30万头,出栏肉猪5万头,年产值12-15亿元人民币。市畜牧兽医局利用市牧业园有利条件,引进广东客商投资3000万元入园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已存栏肉牛300多头。同时,利用青原区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提供的便利,与吉安煌上煌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元建家禽屠宰厂和吉安红毛鸭保种场,开展吉安红毛鸭保种、开发与利用,开发特色产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相当严峻,防控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外来畜禽的疫病控制难度大,活畜禽交易市场退出城区情况复杂,免疫抗体水平还不理想。
二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制约了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禽产品销售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产业链不长,拉动作用弱。畜禽基本以鲜活原料产品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弱。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一方面农民缺少资金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防控体系、诊断体系、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全面到位。
四是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从实际运行上看,专业合作组织机制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建立不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比较弱。
三、发展对策和建议
我市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养殖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阻碍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要使我市畜牧业在农业、农村中有更大的作为,主要还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做工作:
1、规模化。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畜牧业由于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传递慢,信息分析能力差,难于快速、准确地决策,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趋同性,解决的根本出路是规模化,只有规模才能出效益。要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落实优惠的激励政策,调动农民自觉地投资、投产,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争项引资工作,切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和现有项目的实施,在努力争取中央、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等支农资金投入畜牧生产基础建设,捆绑用活项目资金,做到大投入促大发展,大发展促大增收,大增收促大跨越。
2、标准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是一种源于工业化,代表现代化的一种生产方式,既是畜牧业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组织方式。一是要狠抓标准化饲养场建设,为推行标准化生产提供基础载体。二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市、县、乡、村、养殖场(户)五级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免疫,加大监测,做到防疫工作全面到位,切实提高免疫密度和效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三是要强化技术服务。要推广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让广大养殖户从新技术中尝到甜头,充分调动其养殖积极性。四是要加强管理,特别要加强环境管理,对大量的污染物要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 篇6
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开展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活动
为推动全县畜牧兽医系统“坚持生态引领,实现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寻找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探寻加快畜牧业发展途径,研究制定好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加快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了5个调研组由局、站领导带队,于近日对全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按照本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围绕各自的调研课题,分别深入到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饲料基地、县种羊场、种猪场等进行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深入细致地对场区建设、设施设备、检疫防疫、生产经营销售、效益等情况及各自特色进行详细观摩调研。认真听取各场区负责人关于养殖场区建设、发展思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汇报,详细询问养殖经营中所面临的困难,并就制约养殖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与场区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畜牧兽医系统干部职工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进一步了解,认清了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形势,查找了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大家的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和加快发展的意识。将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畜牧兽医工作,实现我县畜牧业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畜牧兽医局办公室王涛二О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 篇7
1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1 畜禽生产能力稳步增加
全市畜禽养殖数量持续扩大, 2012年全市生猪存栏123万头, 出栏254万头, 位列潍坊市第一;牛存栏11万头, 出栏10万头;羊存栏12万只, 出栏26万只;肉鸡存栏1378万只, 出栏7104万只, 位列潍坊市第一;蛋鸡存栏412万只;特种毛皮动物存栏420万只, 出栏1215万只, 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t, 同比增长2.3%。
1.2 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畜禽养殖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主要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末全市肉类总产量34.4万t, 其中猪肉比重为54%, 禽肉比重为37.5%。2012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4.9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19.5万t, 禽肉产量13.2万t, 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55.9%和37.8%;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提高了1.9和0.3个百分点。
1.3 畜牧业地位更加凸显
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71.4亿元, 同比增长9%, 占农业总产值的63.9%;全市牧业纯收入1394元, 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10.9%,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提前一年完成潍坊市局提出的畜牧业“千亿级级产业链规划”, 成为百亿级畜牧业产业链大县, 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
1.4 畜禽养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 (小区) , 备案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3000余处, 大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80多处, 占地面积5000多亩。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 引导应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新技术, 如肉鸡全自动养殖技术、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生物饲料技术等。
1.5 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目前, 全市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38家, 年加工畜禽产品27万吨, 实现产值35亿元;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 年产值2.4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60家, 固定资产6亿元, 工业饲料产量183万t, 销售收入37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t, 同比增长2.3%。
2 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制约因素
2.1 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今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假羊肉事件”等一系列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也暴露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艰巨和复杂。同时, 我市散养户多、规模不大, 点多面广, 养殖环境不优, 养殖者素质不高, 监管难度大, 尤其是从源头的监管更加困难。
2.2 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抵御能力差
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 养殖户在获利时急于扩张, 亏损时急剧收缩, 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的矛盾并存, 畜产品生产经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节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了生猪产业生产秩序;人感染禽流感事件给整个家禽产业造成多大300亿元的损失。
2.3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今年的H7N9流感疫情病毒变异加快, 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本市交通便利, 动物及其产品过境流量大;畜禽引进调出量大, 不明疫病的风险系数大;养殖密度加大;水库塘坝众多, 候鸟迁徙栖息频繁, 外疫传入风险持续存在。
2.4 土地因素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方面国家土地政策日渐趋紧。由于受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约束, 建设畜禽养殖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仅能在荒山、荒岭、废弃闲置场所等建设。这些适宜的建设场所面积有限, 并且大部分已经被利用, 剩下的面积较少。二是土地流转难度较高。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建设推高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和价格, 流转一亩土地的价格已经1000元以上,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土地成本持续增高。
3 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思路
3.1 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
加大以普及推广品种优良化、饲养规范化、设施现代化、废弃物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力度, 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园区。以提升创建水平、创新养殖方式、加快创建进度、巩固创建成效为目标, 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 重点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和潍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园区。突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加快肉禽养殖技术优化升级, 大力提升特种动物园区化养殖, 积极发展大中型畜牧规模养殖场, 增加规模总量, 优化规模结构, 提升规模发展水平。
3.2 加强畜牧业科技支撑
加快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步伐, 鼓励养殖业主使用现代畜牧业设施设备;积极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大中型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化管理等重点技术, 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构建县、镇 (街) 、社区三级畜牧服务网络, 实施“畜牧科技进社区”活动, 选派优秀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下社区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 推广优质畜禽品种和适用技术,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3 积极推广畜牧生态养殖
以加强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推广农牧循环、有机肥制造等综合利用模式为主要内容, 以生态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为目标, 积极发展畜牧业生态养殖。鼓励大中型规模场推广应用沼气生产技术, 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与周边农田、菜地相结合, 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要将畜禽粪肥经堆积发酵腐熟后直接还田。大力推行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模式, 采用粪便发酵制造有机肥, 实现畜禽资源的减量化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养殖场养殖废水净化技术, 鼓励养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 做到循环利用。
3.4 加大畜牧产业化经营推进力度
以鼓励引导畜牧企业完善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的一体化经营为主要内容, 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 支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屠宰、加工、分级、贮运和连锁销售, 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 打造一批肉制品、速冻调理品、特色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区。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畜禽养殖基地建设, 完善创新“公司+合作社 (基地) +农户”合作机制。实施畜牧业品牌化战略, 继续落实好各项扶持优惠政策, 调动企业创建畜牧业品牌的积极性。
3.5 切实强化畜产品质量建设
温州建设进口基地发展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对外贸易;口岸优势;外贸物流;进口基地
引言
温州是长三角和海西区交汇城市,是海西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更是对台工作重点市,按照“温州全面打造时尚消费之都”的总体要求,温州市正在以“创新发展、转型提升”为重点,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综合效益,全力打造我市对外开放新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强化开放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1.搞好温州进口商品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进口贸易市场平台。依托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展示展销等功能和临港区位优势,加快建设辐射全国的生活消费品市场。为了满足企业迅速发展和国家物流市场的需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标准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际标准模式,将进口商品基地平台项目塑造成为一个集商品保税物流、商品常年保税展示、商品电子商务、商品金融服务、商品交易流通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进口服务平台。
在瓯江口新区设立国际商品展示厅,它的基地功能相当于进口商品常年展销会,国际酒类交易中心,开设美国馆、欧洲馆、大洋洲馆、台湾馆等进口食品、高档消费品的常年展销点也相继设立。瓯江口新区:红酒、水果、休闲食品进口基地;空港新区:建设飞机、名表珠宝、名牌服装、箱包、皮革进口基地;状元岙:游艇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名牌鞋靴、肉类食品进口基地。龙湾区:进口商品交易市场。瓯海区:红酒、食品、服装、鞋靴进口基地;鹿城区:名牌包、服装、珠宝、名表等奢侈品进口交易市场;苍南县:对台贸易区;平阳县:母婴用品进口基地。每年举办国际性展会五次,如台湾进口水果和食品展览、澳大利亚羊毛服装展、美国名牌鞋服展览、国际红酒展、国际奢侈品展。
2.培养一批进口龙头企业。
与境内外大型贸易企业、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大对各类外贸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吸引贸易体量大、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国际贸易集团地区总部、区域性运营中心等优质项目落户或入区开展业务,集聚一批高能级、专业化的进出口企业,初步建成浙南国际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培育进口贸易主体。充分发挥保税区域和温州开放口岸的进口优势,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大力开展各类进口贸易,培育进口重点企业;同时引导企业积极依托政策的优势,利用创新的进口业务模式,开展了各类贸易创新试点,培育一批贸易规模大、进口贸易优势突出的龙头企业,成为专业进口贸易总部基地。
在空港新区建设浙南保税港区面积最大的进口商品交易市场,陆续引进了一大批国家级的行业龙头贸易企业,逐渐成为全国级融资租赁产业的聚集地,提高外贸的便利化,形成最具特色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扩大了名牌鞋服和冻品等品种贸易规模,吸引更多高端消费品进口商入区经营。
首批重点培育中国(温州)国际葡萄酒集散中心(瓯海区),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和进口水果交易市场(龙湾区),进口奢侈品交易市场(鹿城区),对台贸易区(苍南县)五大平台。在重点培育的进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型进口商贸综合区域,以政策创新、贸易便利化服务、产业提升为着力点。
3.营造良好口岸环境。
建设电子口岸,提高口岸服务能力,提升通关整体效能,提高通关效率,提高口岸通过能力,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口岸服务和保障。
争取设立海关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具有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和转口贸易三大功能,可直接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減少资金占用,提高运作效率,保持企业和产品竞争优势。依托半岛物流园区, 积极开展保税物流服务功能,通过以吸引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停靠,增加港口中转量,不断扩大保税物流在设计研发、检测、维修等方面的经营范围,并辐射区外相关联的生产和物流企业,逐步推进港口与国际物流接轨,促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和临港物流业发展,提升港口物流的增值服务水平。
4.对台进口取得突破,成为台湾大陆进口的桥头堡。
扩大温州对台进口贸易。发挥对台区位优势,从台湾进口红珊瑚珠宝、品牌女装、水果、伴手礼等高档消费品。推动加工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扩大对台贸易。
引导鼓励现代集团、交运集团等企业,积极与台湾或大陆台商的先进企业对接,引进资金、项目或先进管理理念,共同开发仓储物流中心、大型商贸中心、城市综合体、高端专业市场、会展服务业、酒店经营等商贸物流服务业。
加快温州口岸正式开放,将状元岙港区口岸设立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加快温台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贸易,推进温州农业产业升级。加强新型物流服务合作,提升物流发展水平。利用温台航线平台和农产品口岸资质及设施,开展“冷链”等新型物流服务。
争取设立并扩大温州跨境业务结算试点,在温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在对台小额贸易管理中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和办理核销,对温州与台湾地区银行建立通汇或代理行关系有着推动的作用,在国际结算业务合作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作者单位:1.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星,Nelson Amowine,何娣,张慜.转型升级背景下小微企业专利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18)
[2]何娣,邢树香.发展我国检验检测服务外包的初探——基于接包方视角[J]. 对外经贸实务. 2013(06)
[3]何娣,张玉芳.我国融资租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 商业时代. 2012(34)
[4]何娣,徐湲沛.转移还是转型——中国制造型企业发展路径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9)
【温州畜牧业发展调研】推荐阅读: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10-04
塘川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06-04
乡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09-10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14
关于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2-07
赴温州“效能革命”专题调研汇报10-09
畜牧业生产调研分析12-22
中国畜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1-30
温州杨梅的可持续发展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