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练笔(通用9篇)
课题小练笔 篇1
课题小练笔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为关键。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让学生将课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最为活跃,而此时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1、“情”动而练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礴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
2、思“辩”而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
二、抓住“三点”,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许多的特级教师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找准文章精彩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课文《东方之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香港的景观。作者分别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等句作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香港迷人的海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特点。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香港太好玩了!”为总起句,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中的香港。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关注文章留白点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教《穷人》文章结尾,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写出的内容,从而更深刻体会桑娜一家的善良。
三、多变形式,让小练笔精彩纷呈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主要方法有:
1、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孩子起初的仿写,可能比较拘谨,内容呆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他们自然就会逐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渐渐就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了。
2、拓展文本,自由驰骋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在《咏柳》这首古诗中,作者看到柳叶细细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齐齐的,就想到了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放飞了纯真的童心,抒写出他们单纯却精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
其他常用的练笔方式还有续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等,都能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展示的平台。
总之,课堂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小练笔”,定会练出写作的“大手笔”。
课题小练笔 篇2
一、梳理教材, 自成系列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这里的“随机”不是“随意”, 教者对于教材必须进行深入的研读,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安排相应的小练笔训练点。在训练点的安排上, 则考虑训练内容的系列性与层次性。比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中, 针对初试习作的三年级学生语言空洞, 无话可说的现象, 笔者在写具体训练点上, 安排语言动作描写的不同层面的范式引导, 拓宽课堂小练笔训练的面与点, 如在《奶奶最喜欢的铃铛》一课, 抓住“奶奶把冬冬一把揽在怀里, 紧紧地搂住他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这一句先写奶奶的动作, 后面写奶奶说的话。仿写一段。在《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上, 仿照“‘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么大一个公园, 我们来了, 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例句, 引导孩子先描写语言, 再写动作。而在《用冰取火》一课, 则以“他取出了一块冰, 用小刀轻轻地刮, 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 慢慢地, 做成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一句, 侧重引导学生在写清材料、工具和做的过程, 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的连续性描写, 写一段话。这样由浅入深, 由句到段的有意识的序列训练既减缓习作坡度,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又能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
二、品味经典, 注重迁移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石, 读好像蜜蜂采花, 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而教材中的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 反复推敲的经典佳作, 或立意好, 或角度新, 或文笔美, 或情意真等, 不一而足。为此,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把课文读懂、读熟, 读出韵味, 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文章, 寻找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在课堂小练笔的训练中, 立足文本, 进行合理的仿写、补白、续写等, 活学活用, 迁移到习作中, 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现以仿写为例, 谈谈小练笔策略。
其一, 结构仿写。在阅读教学中, 课文中的典型句式、段式是小练笔随手可拾的范例与载体,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能有效地培养遣词造句构段的能力。如《松鼠》中有这样一段:松鼠搭窝的时候, 先搬来一些小树枝, 交错着放在一起, 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 然后把苔藓压紧, 踏平, 最后, 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这段话中, 运用动作描写, 用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 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清楚。在教学时, 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平常生活中做手工、游戏等情景, 然后用上这样的句式写清楚。有了范例的引导, 情景的再现, 孩子们提起笔来轻松自如, 句子逻辑混乱, 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也少了, 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在仿写上, 不仅仅是句段, 甚至篇章, 都是绝好的范例。在教学时,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整篇是怎样布局的, 怎样组合材料, 怎样开头和结尾, 以此例文, 仿写整篇文章。其二技法仿写。利用课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仿写, 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又一个有效途径。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 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 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一个难忘的夜晚。”在以“保罗和男孩子的眼睛”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后, 顺势引导:“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作者没有吧保罗和男孩的心里想法直接写出来, 但是透过眼睛, 我们却分别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在字里行间, 我们也似乎看到弟弟的眼睛, 猜到了弟弟的心思, 可惜文章没有写出来, 你能学着作者的描写把弟弟的眼睛写出来吗?”这样无痕地让学生习得“通过人物的神情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并借鉴迁移, 写一写“小弟弟的眼睛”, 辅以融情想象为策略进行练笔, 学生在模仿中摸索, 在模仿中领悟, 在模仿中成长的。
三、互动评价, 优化效果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的评价活动是学生语言文字实践的又一次体验与交流。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 及时交流, 作出合理评价, 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能更好地优化“练笔”的效果。在评价环节, 提倡全员参与,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小练笔完成之后, 学生首先进行自我修改, 这种自助型的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反复修改中得到提升和进步。教师评价仍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有选择性地进行批阅, 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 参照学生的小练笔, 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以肯定优点为主。同伴评价更是不可或缺的好方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班级互评等多种方式能让学生跳出自己看问题, 走近他人长学问, 更加主动地自我建构, 正确地认识自我, 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富有弹性, 为学生开辟出发挥聪明才智的天空。
小练笔不“小” 篇3
一、深入研读课文,先读后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学生在深入研读了这些文本后,情感上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定会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适时安排一次小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文本,同时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如执教《桥》一课后,让学生融入文本中,设想:假如我是获救村民中的一员,我要告诉老汉什么?假如我是老汉的儿子,在临死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假如我是老太太,在丈夫和儿子的墓前想对他们说什么?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进行练笔后,学生的表达令我感动:假如我是老汉的儿子,在临死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你是爱我的,但你是党员,生死关头首先想到的是村民们。我不怪你,来世我们还做父子。假如我是获救村民中的一员,我要告诉老汉:老支书,你放心吧!村里人都获救了,大妈我们也一定会好好照顾的!……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情感被激发出来,表达也就自然流露,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到渠成。
此外,写读后感也是一项颇有效果的练笔。我们班有图书角,有专门的读课外书时间,在教学完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以“生命”为专题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我们先做交流,再写下读后感。这样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得到了释放。
二、抓住教学片段,先说后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他们求知欲强,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时期。而说话写话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学时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低年级的教材故事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六、七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课文插图也直观形象,是非常好的说话题材。如教学《小兔运南瓜》时,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用书包代替,让学生演一演“小兔运南瓜”。学生兴味盎然,看的看,说的说,最后再让学生写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作品,讲了鸟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被做成火柴点燃了煤油灯的树,鸟儿对着灯光唱起了去年的歌。教学时,我抓住这一片段提问:“鸟儿会对它的朋友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真情流露:树朋友,你怎么变成了这样?树朋友,去年我们在一起多么快乐,真让我怀念啊!树朋友,我来看你来了。树朋友,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我们永远是好朋友……于是,我再趁机引导:“鸟儿和树的遭遇令人同情,鸟儿对诺言的信守值得我们尊敬,那就拿起你的笔,对文中的人物说一说吧!”学生纷纷提笔,有说:伐木人,你不能乱砍树,要保护好环境。有说:鸟儿,你的树朋友虽然不在了,可是你们的友谊永远长青。有说:树根啊,你别难过,我们人类一定会多多植树,保护你们的家园。学生思维的阀门打开,提笔就不再是难事。
三、与续写故事相结合,先想后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需要教师妥地加以引导。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们都被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所震撼,在等待父亲营救自己的38小时内,阿曼达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和同学们会说些什么?我逐步引导孩子们想象,然后以《废墟下的阿曼达》为题,完成一次小练笔。
童话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文学一种体裁,在幼儿园时,孩子们就听老师或家长讲过许多童话,这些童话给孩子想象的翅膀,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完成《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学后,我又给他们绘声绘色讲了《小木偶的故事》的姊妹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兴致浓浓。我再适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小木偶后来还会有哪些奇遇?他的红背包找到了吗?人们还会误会他吗?让学生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四、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先做后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自然界中,山水田园、草木花鸟,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都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的思维从书本延伸到课外,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写观察作文,就带领学生泡豆子,全班一起观察一起写发现;写课余生活,就让学生回家包饺子、学骑车、溜旱冰……学生先尝试着做,再提笔写,当然就有话可说了。
小练笔论文(定稿) 篇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小练笔就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本的特别之处、精彩之处、空白之处巧妙设计写的训练点,让小练笔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抓住语言文字特点仿一仿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文本是经过专家精心选择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典范。教师要细读文本,用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出文本丰富的内涵,对于文本的特别之处,要反复推敲,选择合适的训练点,设计小练笔。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报道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特大洪灾,解放军官兵抗洪战斗的通讯。课文开篇写到:“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段文字写出了长江洪水暴发,多处告急,情况十分危急。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998年的夏天。”这是词组,不是句子,为什么给词组以句子的待遇?学生回答这是点明洪灾的时间。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接着又进一步指出这是本篇通讯的语言特点——语短情急,让读者把目光聚焦在1998年的夏天,把时间定格在这样危险的时刻,人们能够牢牢记住这个日子。“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为什么不说成“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地下着。”这时学生就能悟出这也是用短句写出灾情严重。“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个排比式的短句更是写出了暴雨成灾,昔日的黄金水道,如今变成了暴怒的巨龙,灾情紧急。学完了这一段,总结了通讯的写法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为雅安抗震救灾写个通讯的开头。学生看完有关雅安地震的图片后,纷纷举起了笔,有学生这样写道:“2013年4月20日早晨。地震,大地震,余震一场接着一场。路面开裂了,大楼倒塌了,山体滑坡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芦山挺进。”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教材,才能用好教材,引领学生有效地练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根据段落结构特点练一练
宋朝朱熹说过:“教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模仿典型句段进行练笔是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形成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文本中的典型结构,让学生在阅读领悟中模仿,并迁移运用,把构段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
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好几种,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学生对这种结构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所以在练笔前要先对这种结构方式向学生进行分析讲述。如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当讲到第5自然段“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我先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灯的海洋’?”学生说道: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中可以看出,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为总起句,后面都是写灯的海洋的具体场景,这种结构段式就叫做总分段式。接着,可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让学生活学活用,当堂掌握这种结构段式。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文章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特征描写得精彩到位,文章结构清晰。可以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结构写家乡的四季。春天,建议他们写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特别是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河边嫩绿的柳枝等。夏天,孩子们写街道两边的绿色大伞——梧桐树,绿叶像一只只巨大的手掌,为行人遮风挡雨。秋天,凉爽的秋风轻轻地吹过校园,送来秋的信息,金菊绽放,大雁排成人字行向南方飞去。冬天,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像黄蝴蝶,传递冬的寒冷。
三、关注课文文体特点写一写
文体是指文学体裁、语言、风格和结构,更是时代、作家、文学体裁、语言风格的综合体。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分叙事类文章、说明性文章、说理性文章和诗歌,并且以叙事类文章为主。学生在平时习作中练习的多是叙事类作文。对于课本中出现的说理性文章,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抓住这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来设计小练笔呢?
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从正反两面说明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正面是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
在教学中,老师出示了语段:“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并让学生想象李时珍为了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是怎样访名医,尝药草,思考李时珍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最后总结出李时珍为达成人生目标,几十年不懈努力所包含的精神就是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这时,老师及时指出,由于这是说理性的文章,作者用浓缩的语言来叙述李时珍的故事,这就是概括。概括不能简单理解为三言两语,它的语言是有层次的。本文概括描写的语言层次是先写出人物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然后写出他是怎样行动的,最后写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在学习完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后,老师出示了司马迁、法布尔等有伟大成就的人物的图片,请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一个人物,概括地写一写该人物做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事迹。像这样教师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继而抓住文本的特点进行练笔,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放飞生命的灵性。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构造精巧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埃及人是充满智慧的,我们中国人民也是如此,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不可思议的圆明园,有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等等,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历史古迹,收集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查找资料,资料搜集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形成练笔。这样的小练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的练笔不仅是一次习作实践,更是对文本进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学生的内在积蓄将随之丰厚起来。
四、把握文本内容特点补一补
“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像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掘文本潜在的意义,在创造性阅读中去填充“空白”。
而现在的许多优秀课文,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处,常渗透着丰富的有。教师要细读文本,挖掘文本言已止而意未尽之处,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善于引导学生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创造出来,使文本具体深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升华课堂主题。如《月光启蒙》是一篇怀念母亲、颂扬母爱的文章,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课文里母亲给“我”营造的童年夏夜美妙的诗情中,本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可教师又进入了另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原文中的一段话:“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在音乐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段文字,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孙友田,此时来到母亲面前,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在纸上。学生有的写:“母亲啊,我永远也忘不了月光下您给我唱的儿歌,猜的谜语,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我要谢谢您!”有的说:“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学生写的每一段文字都感人肺腑。这样的练笔处理,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也深化了课堂主题
多彩课堂小练笔 篇5
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铺中学 高程 *** 邮编 718001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直都比较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有关“读写结合”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有了“小练笔”的身影。但是怎样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对阅读教学课堂中的小练笔提出本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力求使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小练笔 实效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影响训练的效果。如何让课堂小练笔丰富多彩,取得实效呢?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最为重要的是找到读写结合点,并且写的内容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从而发现教材中潜藏的教学价值,选择恰当的时机,安排合理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练习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点燃激情,倾吐心声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通过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世间感情的美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学习这一类文章时,当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安排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学生对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教之严,爱之慈”不计回报,无私地付出深深地打动了。我趁机引导学生从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付出想到自己的妈妈,让学生写写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借此机会向自己的母亲表示感谢。
二、仿写句段,重铸精彩
语文书本中,有许多表达生动形象,文质皆美的语段。读着这些精美的语段,想象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字里行间包含着的深厚情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展小练笔,仿写这些精彩句段,从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
三、启发想象,补写空白
初中语文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我们可以巧用文中的某些特殊的标点,或文中的空白之处开展“小练笔”。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让学生写写自己赶集与会,听到商贩们的吆喝声,很快,他们就写下了自己所见所听的吆喝声,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和文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不同地方同一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趣味改写,激发欲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结构严谨、表达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改写方式有两种:
1、改写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把古诗改为写景、叙事、状物的文章。
2、改变人称叙述。利用改变人称的方式改写课文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五、扩写练习,妙笔生花
对于内容比较简洁的语句,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扩写训练。这样的练笔,是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所进行的“再创造”的过程,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六、立足原作,删繁就简
缩写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题材、体裁、顺序的前提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成一篇简短的文章。缩写在紧紧抓住中心的前提下,剪除枝叶,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压缩文字的训练形式。它有助于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俗世奇人》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缩写训练学生们能在300字中将“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描述清楚。
七、精彩续写,延续精彩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一训练可以起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民俗民风很感兴趣,于是就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以《我身边的民俗民风》为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写写关于我们身边的民俗民风。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非常高,不到十分钟就有同学完成了创作。在同学们创作中,有的写了陕北的窑洞,有的写了陕北的小吃,有的写了结婚时的喜庆场面,有的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有的写了清明节扫墓和寒食吃滩簧的习俗„„在训练中,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课后小练笔设计 篇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练笔题
坡家学校
霍成祥
习作内容:第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练笔题:“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并写下来。”
设计理念:以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为突破口,以激发学生情感、发展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白出来。
教学目标:
1、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怎样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
2、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学生能围绕一件事,抓住一个中心表达真情实感。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
同学们,什么叫小练笔?(小练笔就是在我们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新的思想认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而且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然后选一个话题写下来。)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小练笔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小练笔的要求。
二、回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写法
1、过渡:回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同是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却是截然不同。”你是怎样评价这两种不同的爱的?
2、出示66页练笔题: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板书:评价两种不同的爱)
3、小组交流讨论:
第一、二小组交流评价母亲对巴迪的爱。
第三、四小组交流评价父亲对巴迪的爱。(学生交流讨论热
烈,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
4、汇报交流:
学生1:母爱是伟大的,时时鼓励着巴迪前进。
学生2:母亲的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把安慰融进心里。
学生3:母亲的爱像一杯热茶,把热气传遍全身……
学生4:父亲的爱像一面警钟,告诉我不能得意洋洋。
学生5:严厉的父爱鞭策我不能骄傲,要脚踏实地。……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看,作者在描写时通过父母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突出文章的中心,写得条理清楚,语句流畅,并用具体的事例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我们写文章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设计理念:通过回顾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三、联系实际谈感想
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们的父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有传授知识给我们的老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爱?(板书:联系实际谈感想)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情况。
学生1: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总是表扬我:孩子,你真棒!而爸爸却说:这点成绩算得了什么,努力点!
学生2:我数学考试得了95分,爸爸不停的夸奖我,还说我有出息哩。
学生3:当我在学习上有进步时,老师总是说:好样的,你能行!
学生4:我写作业比开学时认真多了,我爸爸说:我这孩子呀,只要肯下功夫,比谁家小孩都强。……
3、教师小结。
我们从降生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沐浴着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他人之爱,我们才更加勇敢和自信,才更加健康活泼地成长。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的方式,在交流中再次感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的表达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学生动笔习作
写一写。把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可以是:爱;爱的力量;爱的源泉;燃烧的爱……也可以自己拟题。
设计理念:本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小练笔的要求和表达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把自己想写的事、想说的话抓住一个中心写下来,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评价习作
1、学生读自己的习作(3—4)名,同时展示习作。
2、师生评价。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抓住特点,有特色;语言流畅;表达了真情实感;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具体等。同时教师也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正。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字里行间中,让我们美美的享受着父母之爱,他人之爱。的确,人间处处都是爱。爱是无私的,它会催人奋进;爱是伟大的,它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设计理念:评价小练笔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师生在评价时,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其小练笔的积极性。
六、作业
把小练笔修改好后抄到作文本上。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小练笔 篇7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练笔呢?我认为应该练在理解的深入处, 练在情感的共鸣处, 练在主题的升华处。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课文的“心脏”或“灵魂”, 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宝藏。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 善于捕捉教材中的练笔点, 采用恰当的练笔方式进行有效训练, 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渐提高。
一、技能迁移点模仿写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 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 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 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白杨》一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一段话:“哪儿需要它, 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 发芽, 长出茁壮的枝干。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本片段语言具有情意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等特征, 可谓异彩纷呈, 含义深刻。阅读感悟之后, 请学生试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模仿写一段话。这是语言的运用与实践, 既可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又可训练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但“仿”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创”、求“活”、求“新”。
如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课文。在教学中可以将本课借景寄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迁移到“我”放回大鲈鱼后的描写:是啊, 只有皎洁的月光见证了这所有的一切。你能像作者一样, 借助月光来表达孩子的心情吗?练习:“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 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此时, 月光似……”在学生练笔交流后, 教师小结:这样意味深长的目光, 这样复杂的心情, 都托付给了一片悠悠的月光, 月光中有我, 我中有月光, 这就是借景寄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这样, 通过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从而创设一种富有感情意味的“真实”情境的小练笔, 让学生在训练中领悟到适当的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性格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空白补充点扩展写
许多文质兼美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 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范, 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可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展, 或给句子加修饰成分, 或给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 或扩充情节。
如教学《草船借箭》时, 根据前面周瑜的故意为难, 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可让学生补写“军令状”, 让他们想象诸葛亮会在“军令状”上写些什么。而周瑜看到诸葛亮正在自己设计的圈套中一步一步地去做时, 他的心情怎么样?他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而诸葛亮早就看穿周瑜的阴谋, 他在立“军令状”时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两人在签了“军令状”后喝酒, 周瑜与诸葛亮又分别在心里想着什么呢?针对以上质疑点,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去描写两个人在不同情境里的心理活动和神态表现。通过练写, 学生学会如何感悟人物特性, 如何通过神态、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写人叙事能力也将大有帮助。
三、情感勃发点提炼写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 若没有凝练成文字, 过不了多久, 就会消解、淡化。只有及时捕捉住这种情感的蓄积点, 及时练笔, 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 久而久之才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认识。训练方式中, 最常见的是写读后感。类似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 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 故学生容易接受。如教学《桥》最后三个自然段:“五天以后, 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 被人搀扶着, 来这里祭奠。”引读第三部分:这位老太太是谁?是老汉的妻子, 小伙子的母亲, 小伙子也是老汉的儿子。她来祭奠丈夫与儿子。同学们, 读到这里, 你们的感受一定很多吧?请动笔写下来。此刻, 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 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另外, 还可让学生融入课文之中, 与人物直接对话。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 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即将结束之时, 可这样引导学生: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哟!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此时, 假如你站在他的床前,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请写下来!此时, 可谓练在学生情感勃发处, 给了学生将感悟凝结下来的时机, 让学生对临死前的严监生的零散的、模糊的认识通过语言集中起来、提炼出来, 形成文字, 形成思想认识中的一个稳固的人物印痕。
读为感的基础, 感是读的升华———进行这样的小练笔, 不仅能深化理解文章内涵, 而且能丰富习作内容, 锻炼表情达意的能力, 何乐不为。
四、文意深刻点创新写
教材中, 有些语段意蕴深刻, 耐人寻味。教师此时不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大胆想象, 去合理发展课文的情节, 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要求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教师教学时可这样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中, 你能猜想到他在想什么?试着想象:如果严监生能够说话, 在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问话后, 他会怎么回答?……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去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把握人物性格, 从而代替人物说话。这种在文意深刻处的创新写, 既让学生深化理解人物性格, 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物对话描写。
五、特定情境点改写
特定情境处改写, 即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 重新组合、表达, 如改变叙述顺序, 改变人称等, 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 又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可谓一举两得。
如将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把故事改写成课本剧或相声等。如《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 描写的是夏天傍晚时分乡村的景色。诗人把“草铺”、“晚风”、“弄笛”和“月明”等描摹成一幅“牧童晚归赏月图”。全诗内容浅显, 意境优美。据此, 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握原诗的内容, 打破其语言简洁、内容跳跃的框架, 借助插图充分发挥想象, 把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在学生练笔前,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吟诵、理解原诗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观察、想象、改写。学生通过练笔, 再次进入诗的意境, 仿佛听到了诗里和着晚风的笛音, 看到了不脱蓑衣卧月明的牧童, 感受到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又可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
六、余味无穷点发散写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余味无穷, 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可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 构思新情节, 进行续写训练。这样, 让学生植根于课文, 想象于书外, 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完《穷人》一课, 可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训练。让学生想象一下: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 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学生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对人物命运充满好奇, 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种种设想, 延伸情节, 丰富内容, 穷人那勤劳善良的品质得以再次体现。通过续写训练, 学生提高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练笔大智慧 篇8
【关键词】小练笔;随文仿写;生活选材;创意日记
教师经常性、有目的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形成可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一、随文小练笔
随文练笔,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1.写作技巧小练笔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
于是,在学完课文后,布置了一个描写春景的小练笔,不少同学能够按照要求在小练笔中恰当运用排比加比喻的写作方法,并进一步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
2.写作顺序小练笔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清楚地知道了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
学完这一课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按照游览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最熟悉的景物(只写过渡句),借此练习为后面的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3.刻画人物小练笔
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围绕“以诚待人”的主题编排的一组记叙文,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于是在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明白了什么是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笔:一人一事,猜猜他是谁。通过练笔猜谜游戏,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去写,这样才能使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有立体感。
4.学习收获小练笔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进行了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究,每个单元学完后可以回顾本单元“写什么”“怎么写”;可以总结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学了哪几篇文章,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可以总结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如“细节描写、动词连用、首尾呼应、借物喻人”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写进单元学后感,完成本单元最后一次练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自己的发现再一次感悟吸纳,之后,就会有意识、有选择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接下来的习作中去,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生活小练笔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习作的根、源就是生活。从生活到习作有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观察。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事物,都是习作的素材。
1.主题小练笔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主题,于是我也以主题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笔,主题的设计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元旦”、“家乡的美景”、“我的发现”等等。由于这些主题均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写作时,会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均以自己最拿手或者最想尝试的体裁去构思、行文。他们有感而发,以我手写我心,调动了写作的兴趣。于是出现了不少佳作,也有一些原来怵头写作的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原来习作可以这么写。
2.随机小练笔
学校生活中随时会出现状况,也随时会出现写作的契机。比如,教室卫生出现了丢分现象。发火无益。于是指着门上的两个字问大家:“认识吗?”他们异口同声:“认识!”“好,现在就以这两个字‘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日记,限时15分钟。”15分钟后,叫起一名同学来读他的日记,我当众点评,重复读一遍那些精彩的句子“丢分容易得分难”“责任不能只挂在嘴上,更应该放在心上”“责任就是做好分内的事”——这些话我也会说,但我说了白说!——再当场用红笔标画出来,给了个“优”。接着叫第二、三、四名同学来读,这次请学生点评、批注、给等级。看学生的兴趣来了,前后桌小组内互换阅读、点评、批阅。30分钟,完成一次德育与教学的融合。
三、创意小练笔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只有当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时,才算是真正的纳入囊中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增添一些乐趣,我们经常会进行一些创意小练笔。
选词写日记。让学生先从开心、悲伤、愤怒、生气……等词语中任选关键词,然后选取对应的事件进行叙述,要求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并把自己的关键词反着写在篇首或篇尾。如果我在批阅的时候感受与作者的关键词相同,我会给一个“优上”的评价。如胡晶晶的日记读到一半,就有人在嘟囔“悲伤”,徐瑶的日记读完后大家说出“愤怒”,胡文凯的日记读完后大家连续说了三个关键词都与作者的关键词不符。于是引导大家思考这是为什么?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让人物活起来”时有着重要作用,在习作中应该引起注意。
课后小练笔 篇9
《白杨》小练笔
人民解放军是那么的伟大。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出现。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边疆,不后悔,也不后退。
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不管是严冬腊月,还是骄阳似火,你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的边疆,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的安危,不管是抗洪抢险,还是防暴制匪,他们总是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住下。
建设者从来就这么尽职尽责。哪儿需要建筑师,他就很快的赶到那里,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建设更好的家园。不管遇到刮风还是下雨,不管遇到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那么尽职尽责,为人们做贡献。
《古诗词三首》小练笔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杨万里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这艘小船行到安仁的小河中,他看到一些柔美的柳树,杨万里的心情格外舒畅了。
无意中杨万里看到了一只小船上面坐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在小船上跑跑跳跳,然后他们把撑船的竹竿和桨收了起来。杨万里觉得很奇怪,那两个小孩打开了雨伞,可没有雨,杨万里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开伞呢?”两个小孩淘气地说:“我们是想让风吹着伞,使船前进!”杨万里终于明白了那两个小孩的用意。杨万里心想:他们太聪明了,竟然可以想到这种办法。这两个小朋友淘气、天真的样子,在杨万里的心里久久不去。
《威尼斯的小艇》小练笔: 家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春天: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夏天: 这里固然有绝崖、陡壁、喷泉、草地,但更为离奇的却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那湖水碧蓝见底,湖面映浮着远山的倒影。在霞光尽染的傍晚,你在湖边草地支起帐篷,升起黄火,看明澈的冰湖里的繁星,和那被黄火染得一片通红的雪山,简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话世界了。
秋天: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冬天: 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
我的家乡是水的天下,看那从胸膛穿过的小河,哗啦哗啦地迫不及待似的汇聚到远方的那条大江,水是从山里蹦出来的,清澈见底!水底还能看见欢快的鱼儿在来回戏耍呢!好不热闹!好不生气!家乡的水,家乡的那条小河给了我童年。
课后小练笔
《白杨》小练笔
人民解放军是那么的伟大。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出现。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边疆,不后悔,也不后退。
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不管是严冬腊月,还是骄阳似火,你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的边疆,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的安危,不管是抗洪抢险,还是防暴制匪,他们总是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住下。
建设者从来就这么尽职尽责。哪儿需要建筑师,他就很快的赶到那里,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建设更好的家园。不管遇到刮风还是下雨,不管遇到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那么尽职尽责,为人们做贡献。
《古诗词三首》小练笔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杨万里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这艘小船行到安仁的小河中,他看到一些柔美的柳树,杨万里的心情格外舒畅了。
无意中杨万里看到了一只小船上面坐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在小船上跑跑跳跳,然后他们把撑船的竹竿和桨收了起来。杨万里觉得很奇怪,那两个小孩打开了雨伞,可没有雨,杨万里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开伞呢?”两个小孩淘气地说:“我们是想让风吹着伞,使船前进!”杨万里终于明白了那两个小孩的用意。杨万里心想:他们太聪明了,竟然可以想到这种办法。这两个小朋友淘气、天真的样子,在杨万里的心里久久不去。
《威尼斯的小艇》小练笔: 家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春天: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夏天: 这里固然有绝崖、陡壁、喷泉、草地,但更为离奇的却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那湖水碧蓝见底,湖面映浮着远山的倒影。在霞光尽染的傍晚,你在湖边草地支起帐篷,升起黄火,看明澈的冰湖里的繁星,和那被黄火染得一片通红的雪山,简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话世界了。
秋天: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冬天: 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
【课题小练笔】推荐阅读:
小练笔07-12
有效小练笔06-21
读书小练笔06-14
春游小练笔07-14
观潮小练笔08-11
小练笔个人计划11-03
小练笔美丽的秋天06-29
读书小练笔周悦超10-24
课堂小练笔教学大智慧09-21
生命生命小练笔100字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