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美丽的秋天(通用11篇)
小练笔美丽的秋天 篇1
黄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飞舞着离开了树妈妈,黄黄的落叶像有的拉的小伙伴的手,成群结队的飘在地上,变成一块会响的地毯;有的落叶会飘在水里,给小蚂蚁当船。
眼前的枫叶,就像一张张贺卡,上面写着流浪儿的心愿……(朱涵钰)
秋天的绿道,树叶为它铺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让绿道显得更美了。
在绿道旁边的小树上有一颗颗果子,青的发白,又圆又可爱。绿道上的叶子很大,只要一踩到上面,它们就会“吱吱”地响,奏起了绿道的交响乐。柳树的“头发”也变成了金色,就像一位长着金色长发的美少女,漂亮极了。(凌欣铭)
天,格外的蓝,雪白的云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花儿仿佛在对我们微笑。(朱炫睿)
那有许多柳树,柳条随风起飞,像一位长发飘飘的姑娘。我最喜欢的就是蒲公英了。它的花是黄色的,样子像个小太阳。蒲公英的颜色是白色摸去毛绒绒的,一吹,它的絮就随风舞动,像一朵朵雪花似的。(徐裕东)
绿道两旁种满了一棵棵树,像士兵在何护国王似的。柳树的枝像一位位小姑娘的头发垂下来,河水清清的,仔细地看,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在跟我打招呼一样。(吕可馨)
有些树的树叶黄了,落了,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不远处小溪缓地流淌,像一首温柔的曲子。远处椭圆形的长安桥像一条彩虹卧在水面上。一眼望去,绿道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而我们就是里面跳跃的音符。(何家昊)
金黄金黄的稻子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块金色的毯子。高粱笑红了脸。(汤韫琪)
柳树的“头发”随着秋风摆动,像一位小女孩在跳舞。(裘易)
公众号:冯栎钧是老师
小练笔美丽的秋天 篇2
一、梳理教材, 自成系列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 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这里的“随机”不是“随意”, 教者对于教材必须进行深入的研读,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安排相应的小练笔训练点。在训练点的安排上, 则考虑训练内容的系列性与层次性。比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中, 针对初试习作的三年级学生语言空洞, 无话可说的现象, 笔者在写具体训练点上, 安排语言动作描写的不同层面的范式引导, 拓宽课堂小练笔训练的面与点, 如在《奶奶最喜欢的铃铛》一课, 抓住“奶奶把冬冬一把揽在怀里, 紧紧地搂住他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这一句先写奶奶的动作, 后面写奶奶说的话。仿写一段。在《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上, 仿照“‘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么大一个公园, 我们来了, 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例句, 引导孩子先描写语言, 再写动作。而在《用冰取火》一课, 则以“他取出了一块冰, 用小刀轻轻地刮, 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 慢慢地, 做成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一句, 侧重引导学生在写清材料、工具和做的过程, 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的连续性描写, 写一段话。这样由浅入深, 由句到段的有意识的序列训练既减缓习作坡度,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又能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
二、品味经典, 注重迁移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石, 读好像蜜蜂采花, 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而教材中的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 反复推敲的经典佳作, 或立意好, 或角度新, 或文笔美, 或情意真等, 不一而足。为此,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把课文读懂、读熟, 读出韵味, 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文章, 寻找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在课堂小练笔的训练中, 立足文本, 进行合理的仿写、补白、续写等, 活学活用, 迁移到习作中, 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现以仿写为例, 谈谈小练笔策略。
其一, 结构仿写。在阅读教学中, 课文中的典型句式、段式是小练笔随手可拾的范例与载体,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能有效地培养遣词造句构段的能力。如《松鼠》中有这样一段:松鼠搭窝的时候, 先搬来一些小树枝, 交错着放在一起, 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 然后把苔藓压紧, 踏平, 最后, 在搭好的窝上面加一个盖。这段话中, 运用动作描写, 用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 将松鼠搭窝的过程写清楚。在教学时, 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平常生活中做手工、游戏等情景, 然后用上这样的句式写清楚。有了范例的引导, 情景的再现, 孩子们提起笔来轻松自如, 句子逻辑混乱, 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也少了, 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在仿写上, 不仅仅是句段, 甚至篇章, 都是绝好的范例。在教学时,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整篇是怎样布局的, 怎样组合材料, 怎样开头和结尾, 以此例文, 仿写整篇文章。其二技法仿写。利用课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仿写, 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又一个有效途径。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 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 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一个难忘的夜晚。”在以“保罗和男孩子的眼睛”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后, 顺势引导:“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作者没有吧保罗和男孩的心里想法直接写出来, 但是透过眼睛, 我们却分别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在字里行间, 我们也似乎看到弟弟的眼睛, 猜到了弟弟的心思, 可惜文章没有写出来, 你能学着作者的描写把弟弟的眼睛写出来吗?”这样无痕地让学生习得“通过人物的神情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并借鉴迁移, 写一写“小弟弟的眼睛”, 辅以融情想象为策略进行练笔, 学生在模仿中摸索, 在模仿中领悟, 在模仿中成长的。
三、互动评价, 优化效果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的评价活动是学生语言文字实践的又一次体验与交流。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 及时交流, 作出合理评价, 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能更好地优化“练笔”的效果。在评价环节, 提倡全员参与,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小练笔完成之后, 学生首先进行自我修改, 这种自助型的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反复修改中得到提升和进步。教师评价仍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有选择性地进行批阅, 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 参照学生的小练笔, 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以肯定优点为主。同伴评价更是不可或缺的好方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班级互评等多种方式能让学生跳出自己看问题, 走近他人长学问, 更加主动地自我建构, 正确地认识自我, 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富有弹性, 为学生开辟出发挥聪明才智的天空。
刍议小练笔的“小” 篇3
第一,话题大,偏离语言核心价值。很多小练笔,是在做大而无当的事情。通常是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总结式文字表述。如学了写人物文章,则写“你想对某某人说——”,表达对人物品质的赞美,倾吐自己的敬佩之情;学了说理的文章,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表达出自己的感悟。诸如此类的“替圣人立言”之笔,表面上是练习表达,实际上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感悟的程度。没有从文本语言现象入手,没有言语形式方面的要求,为练笔而练笔,对提升学生言语技能缺乏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步伐大,背离学生认知规律。忽略教师指导,缺乏梯度练习,是小练笔中常见的毛病。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在课堂尾声的3~5分钟时间内抛出话题,练写时间无法保证,更别说教师的梯度指导,因此,通常练笔就被安排在课外完成。如此教学,步伐突兀,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形同走过场,练笔效果当然受影响。
第三,跨度大,脱离阅读练笔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定位为“习作”,意指练习写作,属“练笔”性质,是一种起步训练。以此观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则是起步中的起步训练。可不少教师把小练笔等同于习作,常拔高练笔的要求。如学写景状物的文本,布置篇章式的练笔作业,就会让人觉得标准过高,至少在缺乏梯度指导策略的情况下,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是不宜的。
那么,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小练笔,应该如何形成教学架构与教学进程水乳相融呢?笔者以为,应从“小”字入手,以“小”见“大”,在“小”练笔中学得习作技能,提高习作质量。下面以《赶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为例,谈几点建议。
一、切口小,选取学生“能学”的写点
阅读中的练笔,首先要考虑课堂教学目标的适度和学生起点的准确。选择切入口应求“准”,抓“小”,练写点应是学生的“可接受点”。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阈立场是学生,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阅读练笔最佳切口既要考虑教学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因为教师设计“低入”,可以使学习内容易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趣味性。
据此,《赶海》一课可以这样思考小练笔切入口并进行筛选:(1)篇章方面。文章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篇,结尾又以唱响此歌谣作结,首尾照应的写法是本课比较明显的写作特色,但篇章结构的迁移练写不是第二学段的“可达成度”,因此这一点只能让学生了解而已。(2)段落方面。本文从第2至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人们赶海的情景,以第3自然段为重点,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作者与小伙伴赶海的趣事。段落学习是第二学段的重点,典型课例的重点段落更具有迁移运用价值。因此,本文这一段应作为教学重点和练笔范例来教学。(3)句式与修辞。第3自然段描写海滩小动物时,出现两句生动活泼的比喻、拟人修辞句。但这种句式与修辞在先前的课文中作为重点语言现象出现多次,学生已经熟知,所以可以不作为训练的着力点。而这段的开头对海滩上人们的赶海活动进行了描写,以“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出现,这是一处可作为有关场景描写的仿写点。(4)词语方面。重点段落对赶海情景进行生动的描写,最具语言特质的是动作词的准确运用和语气词在段落中句首的运用。虽然在二年级学过一些语气词在句子开头或结尾的运用,但如此多个语气词在段落中连续运用是第一次接触。它们在事件描写中既传达出作者的丰富情绪和心理活动,又在句子间起了连贯衔接的作用。因此,语气词和动作词作为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成了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以此为小切口引领学生对整个段落内容进行理解,认识段落写作特色,是很理想而便捷的途径。如此思考设计,与编者意图安排的课后作业不谋而合。
二、步子小,减缓学生练写的坡度
找到小练笔最佳切口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考虑如何通过一个个台阶,为学生设计一条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最佳路径,尽量设计成“小步子”的层递式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体现训练的梯度,减缓练写的坡度,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切切实实的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训练。《赶海》一文可以为小练笔设计这样的“小步子”:
1. 理解内容的“趣”。直奔重点段落,了解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着重描写赶海中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件趣事,并引导读相关的句子,感受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趣”。
2. 发现语言的“趣”。教师出示作者描写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的三个句子,指导关注句首语气词和句子中关键动词的运用,通过朗读、比较、发现,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丰富的情绪和心理产生的作用:如“嘿”的惊喜,“哎”的好奇,“咦”的疑惑,“哦”的恍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还有“我”和伙伴“摸、抓、捉、捏”及海滩小动物“东逃西窜、夹住、摇摆”等动作词的运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 尝试说“趣”。先呈现一组这节课学到的及以往学过的一些语气词,练习说一至两句话,如“嘿、哎、咦、哦、哇、哼、哈、耶”,然后回忆曾经经历过的一些趣事,进行口头讲述,用上一些动词把事情说清楚,尝试运用一两个语气词表达出当时的情绪或心理。
4. 迁移写“趣”。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一段话。这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练笔目标不宜一刀切。水平高的,要求用上语气词和准确动词写出事情的“趣”,甚至可以模仿本文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生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在叙述中能用上语气词表达出经历那场景的心情或用上一些准确动词把事情写清楚,能让人感觉到“趣”就行了。
三、密度小,凸显语言核心的价值
小练笔还应讲究密度问题。首先,分量小一些,抓住语言核心价值点,集中目标,侧重一两个训练点。其次,要保证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练习时间,这是衡量训练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节奏有变化。读书、品味、言说、练笔,张弛有度,快慢结合,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表达出来。因此,《赶海》一课其他的语言学习内容,如首尾照应的结构特点,主要事件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详略得当的场景描写等,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即可,不一定都要在练笔中顾及。只有这样处理,才能凝练课堂言语训练的量,保证言说与练笔的时间。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小学 宁德市小学教研室)
生命的小练笔 篇4
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一条不起眼的毛毛虫。经过不懈的努力,毛毛虫终于变成那美丽而又高贵的蝴蝶。即使破蛹成蝶有那么艰难,毛毛虫也挺了过来,因为它对生命有那么多的渴望呀!
去年,我家养了一群可爱的蚕宝宝。它们历经四次蜕皮越长越大,可是有的蚕就在这时丧失了生命。因为最难的一步就是破蛹成蛾的时候。蚕宝宝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生命,从蛹里出来的时候,血喷溅的哪儿都是,终也不肯放弃。一条小小的生命,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勇气!我震惊了!
在三楼音乐室唱歌的时候,我从窗户往下看,窄窄的楼缝中没有水,没有泥土,更没有阳光,而楼缝的石头上竟然长着一株株小草。在没有任何条件下,它们依旧顽强生长。虽然嫩黄的细叶却展示出生命的风采!
我想起了蝉,历经四年漫长的地下生活,只能换来短暂的两个月飞翔,可它依然在夏日高声歌唱……
还有那,南山的不老松,哪里陡峭,哪里险峻,它就在哪里傲然挺立……
这就是生命的勇气!所有生物都有生命,即使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一条小虫,也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失去就永远不能再回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地价值。
趣味盎然的课堂小练笔策略 篇5
缪如宁
语文教育专家余应源在《再论语文教学科学化》中指出:“„„理解运用语言、听说读写均属个人的言语行为,听说读写能力均属心理特征。语文教学从来都是通过个人言语活动来学习祖国语言,而不是先抽象地学习汉语的词汇及语法规则,然后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由此可见,语言学习是个性化的一种实践活动。语言的实践活动包括两方面:积累与运用。写当然属于运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之中,“写”无疑又是最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复杂脑力劳动。但写作的烦恼正困扰着无数天真烂漫的儿童,成为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写的训练,更须研究导写的艺术性。
六年级二期课改新教材选文多为名家名篇,内容丰富、文质优美,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针对教材的特点,我巧妙设计一系列课堂小练笔,学习借鉴和激发了他们写的兴趣,成功启动了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收到较好的效果。我采用的课堂小练笔策略有:
1、仿写语段类的小练笔
根据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理论,人们是通过不断掌握各种类型的语言图式来学会语言的。对语言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每一篇语文课文中不仅存在着生字新词,而且存在着不少新的语言图式,教学中要大量输入新的语言图式,让学生熟悉并适应这些图式及其构建习惯,丰富和积累语言,逐步形成语感。而“仿写”的过程,就是“输入”和“内化”的过程。
如《哦!冬夜的灯光》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索索声。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显然这样的句式是学生的语言储备中所没有的,让学生掌握好这些句式对丰富他们的语言大有好处。我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他们现学现用,很感兴趣。例如,有位学生写道:
“我沿途听到的,只是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自己的脚步声和小草的索索声,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无助,因为父亲的教导像路灯一样指引我向前。”
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内化,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储备,为他们的进一步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改写原文类的小练笔
这是依据课文内容为原型进行的一种改写练习。这样的练笔形式灵活多变,有句式的改写,有语段的改写,也有全篇体裁的改写等。它有助于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段,不改变原文的意思,换一种写法,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表述同一个内容,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激活。
如《哦!冬夜的灯光》一文是用诗歌来结尾的,我让学生改写一种,要求也表达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仿写的句子举例:
“我到了自己的诊所后,还一直忘不了刚才的情景。那温馨的灯光,现在还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它象征了西部人们的温情、乐观和友谊。”
将一种体裁转换成另一种体裁的训练方法,也可拓宽学生的思维。对于全篇体裁的改写,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意。例如有位学生改写王维的《山居秋暝》,对于最后两句诗,他是这样写的:
王维站在山坡上,眺望远处的风景,觉得心旷神怡,回忆刚才所看见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欢喜。他想到,不论春天的芳华怎么凋谢、消散,我都要把自己留下来,因为,这山林美景就像一幅明丽的图画,这里充满着诗意„„学生对诗句准确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让人欣喜啊!
3、添补空白类的小练笔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新教材中小小说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占了相当份量,这些作品常常因表达中心的需要留下情节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去揣摩、想象出空白的情节,进行填空补虚式的小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创意效果明显。
如《刷子李》一文,作者在解开刷子李的裤子上的一个小白点的疑团之后,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小小说的艺术手法给人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补写刷子李徒弟曹小三此刻的心理活动与表现,学生很有兴趣,例如一位学生写道:
“曹小三抬头看看师傅,师傅正朝他笑。师傅并没有丢脸,在他的心目中,师傅比以前更加高大、神秘。”
在语言训练中,我们特别要抓住课文中那些可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发学生产生丰富想象的地方,让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表达,把语言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4、自由想象类的小练笔
这一类小练笔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地生发开去,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去想象,去自由地写作,使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如设计《雪地贺卡》的小练笔时,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于是想到了先让他们以雪人的身份给李小屹写一封回信,再让他们学着给自己身边的小物件写一封童话信,借以表示自己的爱心。这样的设计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请看一位学生以雪人的身份给李小屹的回信:
“李小屹:我收到了你的回信。别担心,是我写信给你的,而且我们也实现了神话。可是我即将要起程到一个遥远的国度,要去好长一段时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再请看一位学生给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写的童话信: 自行车:
你好!多谢你这几年来对我的照顾,每天你都任劳任怨地载着我,不管到哪里你都跟着我,辛苦你了。
想起这几年我们一起度过的岁月,充满欢乐和委屈。有时我不高兴,会踢你几脚,但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还是那样辛勤地帮助我。
这次因为我没有好好保护你而使你生了病,我真着急!以后谁陪我一起出行,陪我说话、解闷呢?回想一下真觉得有些对不起你。
虽然你已经光荣“退休”了,但我会记住你的。再次说一声:谢谢。
你永远的朋友:黄佳宁 此外再如,学习了海伦。凯勒的《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以后,我让学生写一写《假如我只剩下三天光明》的语段;学习了《百合花开》后,让学生写一写《假如我是百花园中的„„》的语段。这些想象类的小练笔能够使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充分表露个性,因而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课堂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功用 篇6
遼寧省大連市教育學院小學教師教育中心夏德剛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聽、說、讀、寫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寫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有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因此,指導學生寫好課堂內的小練筆,能更好地落實課標中的讀寫目標,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竊以為,閱讀教學中的練筆類型及其功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寫感悟,重在情感體驗,延伸理解文本
“感悟”是指學生學習課文後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或自己獨特的體會、感受。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各自獨特的感受寫出來,除了能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外,還能使自己的情感體驗得到昇華。指導寫“感悟”類課堂練筆,主要是針對情感表達比較濃厚的課文。如,在遼寧省賽課獲一等獎的課例,五年級下冊的《橋》,就是一篇感情濃厚的作品,塑造了老支書在洪水面前,捨己救人的英雄形象。教師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佈置了這樣一個練筆:洪水帶走了老漢和他的兒子,幾天後,人們回到了被洪水沖毀的家園,決定重修這座橋,在橋上要刻下對老漢要說的話,請你結合課文寫幾句。可以看出,這樣的設計既延續了文本人文內涵,又結合情境訓練了讀寫,學生在情感體驗得到昇華的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仿寫,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融會體悟文本
“仿寫”是指依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同時達到訓練寫作的目的。仿寫的訓練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寫主要是從文章的結構和寫法進行練習。如,四年級上冊《雅魯藏布大峽谷》和《火燒雲》這兩篇寫自然景觀的課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完課文後,讓學生運用課文作者所使用的觀察方法來觀察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景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後分別以《我所見到的一處自然景觀》為題來寫一則練筆,寫出各自的所見所感。
再如,在語言表達的精彩處仿寫,一個教師執教六年級上冊《月光曲》一課,為了讓學生掌握聯想的作用及用法,教師首先通過分析書上的句子,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聯想,再讓學生通過有聯想和無聯想的句子對比,體會聯想的作用。然後出示一篇短文,要求學生畫出聯想的句子,並通過比較,體會聯想的好處。接著說:“同學們,老師這裏還有一篇短文,寫得不錯。如果能適當加點聯想,文章就會更美。請你們看看,能不能加以補充。”接著發下短文,讓學生當堂修改。在學生修改以後,教師進行了指導、評議。從作業的回饋來看,學生寫得相當出色。
仿寫符合小學生學習寫作的規律,已成為讀寫結合的形式之一。這裏所說的仿寫,模仿的是作者的表達方法,是語言運用的一般技能。這個教師通過分析、比較、運用,促進了學生讀寫能力的互相轉化。學生思維活躍,訓練扎實,從說到寫,由仿到創,知能的轉換也就落到了實處。
三、改寫,積累優美詞句,從不同角度審視文本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是敘述嚴謹、語句優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薰陶,或重在說明事理,但都運用了較為優美的詞句。教師指導學生對這類課文進行恰當的“改寫”,主要目的是通過對課文內容進一步深化和學習,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改寫要針對課文的不同類型,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在閱讀完四年級上冊選讀課文《迷人的張家界》後,可抓住課文描寫景物條理清楚、用詞優美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第一人稱來改寫導遊詞,儘量用上文中的優美詞句。六年級上冊學完了《蒙娜麗莎之約》,可以讓學生以導遊的身份介紹這幅作品。
再如,在語言的轉換處改寫。請看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對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都瞭解了。老師現在不要你說,我想讓你們寫,題目是《新型玻璃自述》。誰知道什麼是“自述”?
生:“自述”就是自己介紹自己。
師:對,今天請同學們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寫一篇《新型玻璃自述》的小練筆。(老師把全班學生分為5組,每組練寫一種新型玻璃自述。)要會誇自己,把自己的特點、用途寫清楚,為自己作個廣告。當然,要實事求是,不吹牛。
(全班學生寫自述,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寫了約l5分鐘。寫好後,教師當堂評改。)
這個練筆設計新穎,具有時代性。教師根據說明文的特點,要求學生以自述的方式,分組練寫一種新型玻璃。其目的有二:一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利用課文上提供的材料進行小練筆訓練。採用“自述”的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而且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激起了學生的練筆欲望,點燃了學生的智慧火花。
還有,在語言的積累處練寫,如,五年級下冊《白楊》一課的教學片斷。
師:課後小練筆要求我們用“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對我們來說,這太容易了。寫什麼呢?就寫課文中的這位叔叔,咱們就稱他為“楊叔叔”,以他的事兒為題材寫一段話。
(五分鐘後,多數學生寫好了。教師當堂作了評改。)
下麵是一個學生的練筆實錄。楊叔叔大學畢業的時候,對校長說:“我是祖國的兒子,現在新疆需要人,我就到新疆去。”楊叔叔來到新疆,搞科研工作。不管條件多麼艱苦,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總是堅持搞實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他把兩個孩子接到新疆,希望他們也能紮根邊疆,把第二故鄉建設得更美好。
閱讀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這一課的練筆,教師抓住文中出現的兩組關聯詞語,引導學生穿珠引線,以文中人物為題材寫一段話。學生通過遷移性的練習,不僅積累了這兩組比較複雜的關聯詞語,對課文思想內容也加深了理解。
四、補寫,發揮想像,合理延續文本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些內容或簡略,或敘述描寫留有餘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像、思考的空間,這也是很好的讀寫訓練點。因此,教師可借助教材中的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小練筆的形式把這些“空白”補充出來。如,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我們從中明顯地感受到身處逆境中的兒子阿曼達也同樣有著堅定的信念,他的確和他的父親一樣了不起。因此,我就利用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兒子》為題指導學生寫課堂練筆,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方面展開想像,來描寫阿曼達在逆境中的堅強,以照應課文後的“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還可以在語言的空白處補寫。如,一個教師執教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一課,在第一教時帶領學生初步學習之後,老師在第二教時一開始就說:“既然是話別,就應該是雙方的,但是課文只寫了志願軍說的話。此時此刻,朝鮮人民會說什麼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聽了志願軍說的話,會說什麼呢?現在,請你們分成三組,第一組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組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組以大嫂的身份,分別寫一段向志願軍告別的話,好不好?”接下去老師跟學生進行了具體的討論,然後就放手讓學生寫。這一課的練筆,教師憑藉課文留下的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變換角色,根據志願軍怎樣說的,推測朝鮮人民會說什麼,從而再現當時話別的動人情景。這樣,原先僅僅是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的話別,就變成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的互相話別,充分表達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文章的主題也得以昇華。
五、擴寫,在語言的理解處涵詠文本
請看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學到這兒。我突然想到,還有一個詞沒有講,就是“飽經風霜”。請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麼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請同學們接著寫。
(生練習寫,教師巡迴指導。學生寫好後教師讓他們自己讀一讀,修改修改。最後找幾個學生上臺讀,學生讀後,老師當面評改。)
一個學生的課堂練筆實錄是這樣的:
這位拉車的不過三十多歲,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歲。臉黑瘦黑瘦的,佈滿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著一層灰。看上去,這張枯瘦的臉,像一個霜打的茄子。
師:寫得多好呀,“飽經風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這個教學環節看似妙手偶得,實則是老師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個練筆可說是一舉兩得: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飽經風霜”的意思,又讓學生做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
六、寫背景,學會歸納整理,加深理解文本
還有一些課文,由於離學生所處的年代較遠,在預習時,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課文的背景資料,這些資料也為學生課堂小練筆提供了素材。再如,《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詳細地寫了朝鮮人民為志願軍戰士所做的感人事蹟,而對於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爭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結果卻隻字未提。教學時,可在學生搜集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彙編有關朝鮮戰爭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落實讀寫目標。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獲得了知識上的融會貫通以及與作者感情上的強烈共鳴。
小练笔美丽的秋天 篇7
1. 追求小练笔的温度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情动而辞发,要使这样的表达真正有意义,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小练笔往往设置在课堂情感的“井喷”处。学生内心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时,自然有了语言表达需求,此时“趁热打铁”,不动也难了。这种状态就是小练笔的最佳温度,即学生情感和心理在作者、老师、文本共同精心编织成的情网中,产生了急于交流的欲望。笔者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蒋光宇。”此时,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内心真切的情感。学生写道:“信念在,希望就在。”“面对挫折,我将选择不屈不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海洋,难免会遇上暴风骤雨,急流险滩。此时此刻,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自暴自弃,应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与之和拼搏。”有的说:“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最可怕的不是漫长的路程,而是心无绿洲;在海洋上拼搏的船夫,最可怕的不是无边的风浪,而是胸无斗志。任何时候都要抱乐观的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信心。”
2. 确定小练笔的密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努力引导孩子“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时刻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随课堂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小练笔训练就显得相当重要。习作是学生情感和心智的倾泻,是精神能量比较大的消耗,更是习作热情的考验。从规范的角度看,我们要切实呵护孩子的习作热情、习作兴趣。课堂小练笔,我们也要合乎学生情感体验的规律,合乎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规律,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汪潮教授曾经指出:任何一节语文课都要挤时间进行写的训练;写比不写好,写语言性比写思想性好,写表达方式比写语言性好。这为我们追求小练笔的密度指明了方向。
3. 提升小练笔的效度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入境”。因此,阅读教学,要努力运用课文内容,创造一个个不同层次的情感场。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情感场中和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一同经历心理的变化。只有在不同层次的说和写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这样,小练笔才能摆脱一写了之的状态,才是有效度的练笔。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再见了,亲人》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
师: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的话别的情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分成三组,第一组同学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同学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同学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师:写之前咱们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读读第一段,看看分几层。(学生读,思,议)
师:志愿军向大娘话别,是分三层意思说的。首先是劝大娘别送,然后回忆了两件往事,最后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三层意思一目了然,同学们都看出来了,三层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层———回忆事例。咱们也可以分三层来写。不过,因为朝鲜人民是送行的,又是接着志愿军的话说的,一、三两层的意思不能和志愿军说的一样。第一层应怎么说?应说什么?咱们读一读志愿军对大娘说的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就会明白……
帮助学生分析第一段的结构层次,提醒学生注意一三两个层次要与志愿军说的话有区别,突出“送”和“接”,这便是具体的授之以渔。
4. 拓展小练笔的广度
从规范角度看:一般地说,小练笔放在结课时比较合适。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相对正确的把握,也积累了相对丰富的语词。经过整篇课文的学习,有了情感的积蓄,有了表达的欲望。所以这个时候进行小练笔的效果也是相对较好的。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其实有些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詹天佑》里有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特级教师黄桂林老师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由此可见,小练笔的设计不应该受到时间观念的限制,而应该受形式、内容、效果的支配。
让小练笔成为阅读教学的“牵挂” 篇8
一、选好“切点”, 想一想
设计小练笔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选好训练的“切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1.补白。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我们发现,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而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如《碧螺春》一课:文中插图描绘了一群采茶姑娘清晨采茶的情景,文章只对清晨茶园美景作了简单描写,而对姑娘们如何采茶,采茶时会说些什么未作描述。教学中,在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采茶姑娘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想一想,此时此刻采茶姑娘们会想些什么。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江南早晨茶园的无限美好春光,感受到了采茶姑娘们勤劳、灵巧及采茶时愉悦的心境。
2.详化。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词句带过,潜在的意思必须由读者在体悟领会之后方能表达。如《碧螺春》一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先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又借用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愫:“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充分感受到了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此时教者可趁兴问学生:“我们刚才也随作者品尝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如果你是一位小诗人,你会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智慧的火花熠熠闪光。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姑娘采茶时俊美的身影;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焙茶手熟练的身手;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还看到了江南特有的迷人春色……”
这种新颖别致的详化方式,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了表达的内容,为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3.延伸。即对余意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如学完《飞向月球》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则与月球有关的科幻故事;学完《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写《狐狸和乌鸦后记》。此举有利于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进而展开合理的想象,在续写中,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二、把握结构,仿一仿
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断的练习。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方面的仿写。《秦兵马俑》一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描绘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等特点的状物类散文。尤其是第3自然段的过渡段的形式,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学完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过渡段的形式,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一次练笔,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仿写的基础在于对原有文本的深入阅读与深刻理解,是内化;创作是基于仿写的写作能力的再提高,是外化。由仿写到自主创作,是由扶到放,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移花接木”,组一组
有些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是很好,让他们写一篇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的好文章确实很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或片断,让他们以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移花接木”,在强化学生语言能力,拓展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信心。
《灰椋鸟》这篇课文,重点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喧闹而又热烈的情景。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将两个场景有机结合,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和生活体验,有声有色地进行描绘,从而使“树林是鸟的乐园”这一壮观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晚霞映红的天空中,不时飞过几只灰椋鸟,它们似乎正在巡视自己的领空。不远处的湖面倒映着棕红色的水杉树和高大的刺槐林,再加上灰椋鸟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四、读中有感,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讲的是87岁高龄的巴金老人,在手脚不便的情况下,依然提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孩子们的希望,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通过学习,巴金老人对下一代的关怀,对别人奉献爱,让生命之树开花的愿望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
“想一想”、“仿一仿”、“组一组”、“写一写”等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以文本为范本,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他们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努力地创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课题小练笔 篇9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为关键。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让学生将课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最为活跃,而此时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1、“情”动而练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礴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
2、思“辩”而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
二、抓住“三点”,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许多的特级教师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找准文章精彩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课文《东方之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香港的景观。作者分别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等句作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香港迷人的海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特点。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香港太好玩了!”为总起句,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中的香港。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关注文章留白点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教《穷人》文章结尾,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写出的内容,从而更深刻体会桑娜一家的善良。
三、多变形式,让小练笔精彩纷呈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主要方法有:
1、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孩子起初的仿写,可能比较拘谨,内容呆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他们自然就会逐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渐渐就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了。
2、拓展文本,自由驰骋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在《咏柳》这首古诗中,作者看到柳叶细细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齐齐的,就想到了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放飞了纯真的童心,抒写出他们单纯却精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
其他常用的练笔方式还有续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等,都能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展示的平台。
小练笔 篇10
大家好!认识我吗?告诉你,我就是大名鼎鼎、闻名于全世界的鲸鱼。哎,我的小朋友们,千万千万不要以为我们鲸是鱼类,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鲸属于哺乳动物。另外,我想向那些认为我是鱼类的小朋友们透露一个小秘密:应该好好补充补充生物学方面的“营养”了,哈哈哈哈!我们鲸是很大很大的动物,单单是一条小小的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呢!我们要是张开嘴巴,你们人类站在我们的嘴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我们的上颚呢;四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坐在我们的嘴里,还显得很宽敞呢!哼,看看我们是多么大呀!噢,对了,告诉你们呵,这话可别对我的老祖宗说,它要知道了,非批评我不可呢!我们的家庭成员也不少,但是各有自己的生活习性。看,第一位登场的是我们的小弟弟--须鲸,他没有牙齿,所以他的食物是小鱼和小虾;第二位登场的是我的同胞兄弟,名字自然是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对了,叫齿鲸,有着无比锋利的牙齿,因此我们一般都是吃大鱼和海兽;那一位是我们的领袖--虎鲸,他可是很厉害的,要是把他惹急了,他可是不顾情面的呦!我们鲸是用肺呼吸的。呼气的时候就要浮上海面,呼出的气会形成一股水柱。但是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也不一样:小弟弟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我们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瞧瞧,我们鲸类的学问还不少吧!我们睡觉的样子也很好玩。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总是一群一群的睡,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我们是胎生的,而且是靠喝母鲸的奶长大的。我们的生长速度很快,一天就可以长30公斤--50公斤。而且我们的寿命很长,可以活几十年--一百年。
听了我的自我介绍,你是不是对我有了个更全面的理解?曾经捕杀过我的兄弟的人,是不是也觉得脸红?
须鲸的自述
我是一头须鲸,生活在辽阔无垠的大海中,天天在大海里自由自的遨游,非常快乐。
我身长有十五米左右,体重约有三万公斤。可是象重量的好几十倍的啊!不然,我就不能算是最大、最重的动物了。
我告诉你,虽然我生活在大海里,有许多人管我叫“鲸鱼”。其实,我并不是属于鱼类的,而是哺乳动物。在很远很远的古代,我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样,都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我的祖先又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生活。又经过了很漫长的年代,我祖先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体成了鱼的样子,有适应了海洋生活。
我的寿命很长,大概能活几十年或到一百年。我们家族的成员很多,有号称“海中之旅”的虎鲸、有“地球之最的蓝鲸”、还有“口技专家”—白鲸。
我最爱吃小雨和小虾。吃的时候连把小鱼小虾连同大量的海水一起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它们吞进肚子里。一提起它们,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睡觉时总是和同类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水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我们会立即四游散开。
我虽然很快乐,但也有烦恼的地方。我们的繁殖能力很弱,成员的数量逐渐减少,请大家以后不要捕杀我们了。
蓝鲸的自述
尊敬的人类朋友,你们好!我是可爱的蓝鲸,名字叫“豆豆”。我的身体呈纺锤形,全身几乎都是青蓝色,腹部是浅灰色,体侧有许多白色斑点。但看我的外形,可能许多人认为我是一条非常大的鱼,但是您猜错了,我不是鱼,是哺乳动物。我和牛羊一样用肺呼吸、是胎生的,小时候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都说明我是哺乳动物。我的身体在30米左右,体重约70吨,要是我一张开嘴的话,就可以张开到能容下十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我平时游泳速度较快,每小时可达8~12海里,当我受惊逃跑时游速可超过每小时30海里。
我最喜欢吃营养丰富的磷虾,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由于我们长时间待在水里,所以每次浮出海面呼吸换气时,就会从鼻孔里喷射出高达15米左右的水柱,相当于你们五层楼那么高呢1远远望去,宛如一股喷泉。我的力气很大,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拉力,怎么样?厉害吧
我们鲸浑身可都是宝呀,我的脂肪可以制作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以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的肥料等。因此,我们遭人类的肆意捕杀,唉!弄得我们是寝食不安呀!为了这个,我们不知抗议了多少次,可你们人类总是置之不理,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亲人。为什么?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像观世音那样,有一颗善良的菩萨心肠呢? 现在,我们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几乎到了灭绝的境地。人类啊!恳求你们,请不要再捕杀我们了。
鲸蟹之争
海龙王准备招一名体型最大、重量最重的鱼做保镖,于是请来蟹将军负责选拔保镖。
鲸一听到海龙王招保镖,心想:哈哈,太好了,看我这块头,保镖非我莫属!想到这里,它便迫不及待地跑去报名,但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并很客气地说“对不起,鲸,你没资格来参加比赛。”鲸很不服气地争辩道:“你看,我够大够重,你为什么不让我比赛?”
蟹将军想:我不能和这小子玩硬的,要是惹它生气了,一口把我吞进肚子了,我这身老骨头可就散了。于是蟹将军就站在龙宫外耐心地与鲸讲道理,说:“不让你参加的原因是因为你是哺乳动物,根本就不是鱼类!”
“谁说我是哺乳动物,你有理由吗?”鲸愤愤不平地说。
蟹将军解释道:“你的祖先一开始是在陆地生活,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海洋生活,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
鲸瞪着眼不服气地说:“可现在我是在海洋生活,每天在海里自由自在的游泳、玩耍,难道不是鱼吗?”
蟹将军又说道:“但是你是用肺呼吸的。你每天呼气时就要浮在海面上,对吧?”
“是,我是要浮在海面上呼气,但说不定我是特殊的鱼类呢!”鲸继续争辩道,但声音似乎没有那么坚定了。
蟹将军还是耐心地劝说鲸:“你是胎生的,是吃奶长大的,不像鱼类是卵生的。因此你的确不是鱼类。你还是请回吧,海龙王也不会录用你的!”
例谈课堂小练笔的读写结合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文字表达;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96-01
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安排的小练笔,是根据所教课文的文本内容、思想价值、写作特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当堂写作练习。小练笔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以五年级下册课堂小练笔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与课文之间的读写结合。
一、有效补充,汲取写作营养。
小练笔可以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大多数课文都有语言空白点、情感空白点,无语却有情。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填补了空白,又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更体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编者找到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丰满了学生心中志愿军舍生取义、追求崇高生命价值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动笔前,我运用动情的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志愿军送别”的场景中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舍身保护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笔下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话语。
二、模仿创新,开启练笔资源。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把习作写好,勤观察、勤练笔是必不可少的。但按教材上安排的内容进行小练笔,那五年级下册才四次小练笔就太少了,因此,小练笔训练谨防陷入“唯课文”观。《白杨》、《再见了,亲人》、《威尼斯的小艇》、《古诗词三首》等课安排了课后小练笔,教材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形成自主开发练笔资源意识。五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更丰富、更有内涵和深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写段、编,或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在典型处仿写。如在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后,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把《晏子使楚》改写成剧本。
三、难度适中,把片段练实
小练笔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写作,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切实掌握汉语言运用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练笔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因小练笔的设计不合理而衍生许多弊端。其中,难度的把据显得非常重要。难度包括了写作的篇幅、内容范围、表达方法等。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所以,在明确小练笔的性质,它是课文学习的不效补充,也是为单元习作做铺垫。这样就不会对小练笔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对小练笔望而生畏。
四、善择时机,在动情处做文章
善于选择合适的小练笔时机,并尽可能在学生想写时完成,使学生的小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与语言训练点、感情生长点结合的小练笔,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然水到渠成。
《童年 冬阳 骆驼队》一课,是让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特点的最好时机。把“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定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从“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这个语段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方法。我设计小练笔的主题是:“童年中充满的小小的、傻傻的却很有趣的事,你的童年中也有这样的趣事。睁眼睡觉的金色、把菜虫当零食……选择一件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