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练笔(精选13篇)
读书小练笔 篇1
关于读书练笔小作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刻,我声情并茂,摇头晃脑的诵读着《滕王阁序》。
刚缓了一口气,准备接下去时,一个亲切的声音从背后传入耳中:
“小妹妹,你好!”我立刻回头看,一位身着唐朝服饰的大哥哥站在旁边,笑眯眯地向我问候。不知为什么,我一点儿也不惊慌,心里还油然生出莫名的亲近感:“你好!请问你是哪位?”
“在下姓王名勃,字子安。乃山西龙门人。你可以叫我子安哥哥。”听到这个回答,惊得我张口结舌,傻呆呆地望着他。
“小妹妹莫要紧张,我从洛阳来,要前往遥远的交趾,去看望父亲。路过这里,听到你读的文章如此美妙,才驻足停下欣赏,不忍离开。敢情示下:这是哪位高士的`大作?”
“扑哧”一声,我笑了,自己写的文章自己还不知道?
对对对,现在是夏天,既然王勃是路过这里,那他秋天才能走到滕王阁。
我一下子放松下来,心里敲着小鼓:天机不可泄露。于是我也笑眯眯地回答他:“现在不能告诉您,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虽没有得到确实的答复,子安哥哥脸上的笑容依然和蔼可亲。
小计得逞,我有点忘乎所以,缠着子安哥哥,要他指导我读书,写作文。唧唧喳喳的向他请教,宗悫的故事,孟尝的故事……他耐心细致地,一一给我作了讲解。
听着听着,突然心里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知道历史上的记载,子安哥哥此次去南方,要遭遇溺水的横祸。
再想到最近老师再三强调的假期防止溺水等等安全规则,“溺水!溺水!”这两个字在我的脑子要爆炸了!老天爷不能让才华横溢的王勃英年早逝!他文采斐然,多有学问呐!不行不行!再也没心思问问题了。
我按捺不住打断了正在娓娓而谈的王勃:
“子安哥哥,我带你去游泳吧?”
“游泳?我不会呀”
“没关系!我同学王绍臣的爸爸是游泳教练。教得可好了!我都是跟他学的。”
“走吧,走吧!”
不由分说,我把子安哥哥领到了游泳馆。
……子安哥哥既聪明又努力,很快地就学会了游泳。我稍稍松了口气,又赶紧把防止溺水的知识详细地告诉了他。
天色渐晚。他要告辞了。
这次特殊的相遇,我和子安哥哥都很开心。
虽然很不舍,我还是给他买了火车票,把他送到车站。
子安哥哥挎着我给他买的游泳圈,消失在进站的人群里。
读书小练笔 篇2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通过读书反思梳理, 寻找解决办法。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 我的业务水平也逐步提高, 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对大量课堂反思、读书笔记等学习资料的积累, 不仅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培养了我发现问题的能力。我的触角也由课内逐渐延伸至课外, 由自己的锻炼延伸至学生的锻炼, 例如, 我发现在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训练教学中, 转胯与收臂时学生大臂容易上抬, 首先我对相关书籍进行归类;之后上网寻找相关文章, 并将其打印出来, 一有空闲时间, 就集中钻研这一问题。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及文章, 并将理论付诸实践后, 我终于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教师用左手托住学生肘部, 控制其击球的抬肘范围, 同时教师右手握住学生手腕, 再用膝盖轻轻抵在学生腰部, 帮助学生体会转胯收臂用手打球的动作技巧。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
带着问题去读书, 让我体验到读书的畅快与教书的乐趣。
布衣暖, 菜根香, 唯有读书滋味长。通过读书, 我解决了教学工作中的一道道难题, 课堂效率提高了, 学生也更加喜欢我的体育课了。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除了自费订阅体育专业类书刊, 我还订阅了一些教育类书刊, 如《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爱心与教育》、《我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等。久而久之, 我有了自己的见解与判断, 也有了写作投稿的欲望。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投稿, 要么如石沉大海, 音信全无;要么被直接退稿。但我没有失去信心, 根据编辑的修改建议, 对文章反复进行斟酌、梳理、修改, 之后重新再投。我写的《如何有效实施“激发教学”抑制“灰色情绪”》一文, 就是经过我多次修改后, 终于被录用刊发。
从退稿到反复修改, 直至最后被录用, 经过多次实践, 我摸索出了一些写作的小窍门。
首先, 要注意观察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动态。例如上体育课前, 学生一下课, 就都奔向操场进行各项活动, 尽管只有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 但因为无教师管理, 就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要么做一些危险游戏, 要么使用体育器材不当, 或者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一些纠纷) 。看到这一现象, 我开始思考如何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 撰写了一篇名为《候课小议》的文章。最终这篇文章被杂志录用刊发, 并得到专家的点评:候课不能小议, 应该得到更广泛的重视。我们要从日常教学入手, 这样, 既提高教学效果, 又防微杜渐。
其次, 还可以从自己的运动特长入手。例如:有一次, 我在杂志上看到吴克行老师写的文章:《破解太极拳教与学几个难点的尝试》, 根据我习拳的经验, 对其中部分做法有不同观点。通过解读、反思、探讨、交流, 我写的《对太极拳教学中难点突破的再认识》一文被杂志录用刊发。
小练笔不“小” 篇3
一、深入研读课文,先读后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学生在深入研读了这些文本后,情感上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定会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适时安排一次小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文本,同时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如执教《桥》一课后,让学生融入文本中,设想:假如我是获救村民中的一员,我要告诉老汉什么?假如我是老汉的儿子,在临死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假如我是老太太,在丈夫和儿子的墓前想对他们说什么?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进行练笔后,学生的表达令我感动:假如我是老汉的儿子,在临死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爸爸,你是爱我的,但你是党员,生死关头首先想到的是村民们。我不怪你,来世我们还做父子。假如我是获救村民中的一员,我要告诉老汉:老支书,你放心吧!村里人都获救了,大妈我们也一定会好好照顾的!……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情感被激发出来,表达也就自然流露,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到渠成。
此外,写读后感也是一项颇有效果的练笔。我们班有图书角,有专门的读课外书时间,在教学完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以“生命”为专题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我们先做交流,再写下读后感。这样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得到了释放。
二、抓住教学片段,先说后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他们求知欲强,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时期。而说话写话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学时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低年级的教材故事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六、七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课文插图也直观形象,是非常好的说话题材。如教学《小兔运南瓜》时,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用书包代替,让学生演一演“小兔运南瓜”。学生兴味盎然,看的看,说的说,最后再让学生写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作品,讲了鸟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被做成火柴点燃了煤油灯的树,鸟儿对着灯光唱起了去年的歌。教学时,我抓住这一片段提问:“鸟儿会对它的朋友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真情流露:树朋友,你怎么变成了这样?树朋友,去年我们在一起多么快乐,真让我怀念啊!树朋友,我来看你来了。树朋友,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我们永远是好朋友……于是,我再趁机引导:“鸟儿和树的遭遇令人同情,鸟儿对诺言的信守值得我们尊敬,那就拿起你的笔,对文中的人物说一说吧!”学生纷纷提笔,有说:伐木人,你不能乱砍树,要保护好环境。有说:鸟儿,你的树朋友虽然不在了,可是你们的友谊永远长青。有说:树根啊,你别难过,我们人类一定会多多植树,保护你们的家园。学生思维的阀门打开,提笔就不再是难事。
三、与续写故事相结合,先想后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阶段的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需要教师妥地加以引导。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们都被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所震撼,在等待父亲营救自己的38小时内,阿曼达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和同学们会说些什么?我逐步引导孩子们想象,然后以《废墟下的阿曼达》为题,完成一次小练笔。
童话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文学一种体裁,在幼儿园时,孩子们就听老师或家长讲过许多童话,这些童话给孩子想象的翅膀,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完成《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学后,我又给他们绘声绘色讲了《小木偶的故事》的姊妹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兴致浓浓。我再适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小木偶后来还会有哪些奇遇?他的红背包找到了吗?人们还会误会他吗?让学生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四、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先做后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自然界中,山水田园、草木花鸟,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都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作的思维从书本延伸到课外,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写观察作文,就带领学生泡豆子,全班一起观察一起写发现;写课余生活,就让学生回家包饺子、学骑车、溜旱冰……学生先尝试着做,再提笔写,当然就有话可说了。
读书小练笔 篇4
请了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感受到作者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把故事写得如此生动的。
抓住描写两个主人公的词语“衣裳褴褛”“得意洋洋”,想象当时的场景,选择其中的一位主人公进行描写。
下面是学生的课堂作业:
那妇女:
那妇女跪在地上,她的衣服打满了补丁,破破烂烂的,鞋子又旧又破,沾满了灰尘。她的双手一直捂着自己的脸,眼泪不断地从手指间涌出来,裤子都被打湿了。
——王韵
那妇女可怜巴巴地坐在地上,对着自己失去的亲人默默流泪。她的手满是无情地洗衣粉弄破的结痂。她是一位受害者、可怜人啊,可,没有人能帮助她说理去。
——高嘉艺
可怜的妇女望着洋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紧握着拳头,眉头紧锁,泪水一滴一滴往下掉。
——袁子嫣
那洋人:
那个大个子的洋人,身穿西装,黄头发、白脸、大鼻子。他的鼻子已经向天了,还把脸往上抬,用白眼看着那个妇女,一幅看不起人的样子。他用鼻孔对着妇女骂道:“活该!”
——黄晨珂
那个穿着名牌大衣的洋人把头仰上了天,他用眼睛斜着妇女,鼻孔张得很大,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傲慢。
——贺麒豪
大个子洋人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在他看来杀死一个中国人不就像踩死一只蚂蚁吗?他不时吐出:“怎么了,怎么了?你活该!活该!”
——苏新童
对比着读,读着读着孩子们就生气了,洋人怎么能这样欺负中国人。
语文教学妥了,爱国主义教育也落实了。
作者|冯栎钧
小练笔大文章 篇5
所谓“练笔”,就是紧随课堂讲解之后进行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和变意等。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当遇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易于模仿写作的段落或文章时,总是会想到布置练笔。小练笔作业把对观察、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构成整体,学生通过练笔写感受、写想象、记日记,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既促进了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练笔的效率和作用呢?下面就练笔的教学方法、练笔素材及策略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练笔的教学方法
1、从读到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准备安排练笔的课文,更要走完后半段,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全文共 6 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和自己的喜爱的,并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
春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美丽的夏天: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小兴安岭秋天: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冬天:雪花积雪西北风动物
回头再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内容上,这有利于把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中来。
2、从扶到放
(1)扶。让学生回忆自己校园的景色,仿照课文的顺序夸夸自己的校园,当场练笔。教师巡视,当堂点评。采用对照评比法,先讲评好的片段,好在哪儿?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再讲评差的片段,差在哪儿?怎样修改?这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在一起。
(2)放。课外练笔,让学生选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来写,写出特点。然后在班中交流,把精彩之作贴到墙报上。
二、练笔素材的挖掘
1、典型处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因此,要指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要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就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比较接近生活,内容通俗易懂,段落层次清晰,对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如《赵州桥》一文,其中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围绕“雄伟”这个特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赵州桥的雄伟,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这个典型处,让学生运用此段的方式写写自己家乡的某个建筑物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仿写片段一定能获得成功。
还有很多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有清晰的段落、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练习语言的最好范文。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完后,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秋天的一样事物,仿照课文写句子。有的学生写白云,有的学生写松柏,有的学生写稻谷„„可见,学生对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不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举一反三的练笔中,牢固掌握范文的写作技巧,学生的习作语言同样也得到了锤炼。
2、概括处拓写
我们的教材中,编者选了不少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范文。范文的详写部分用来启发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具体;而略写部分,却是学生练笔的好材料。如《孔子拜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讲孔子怎样走到洛阳的,文中只用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描述,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了。可以提供一些句式:累了,孔子____;渴了,孔子____;天已黑了,孔子____;不管是炎炎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孔子____。这不仅深化了文章主旨,读厚了课文,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文道结合,何乐而不为呢?
3、情境处激写
教材中许多课文图文并茂,其中有些插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趣。如《燕子专列》中,文章对贝蒂如何找寻燕子的内容不是很详细,贝蒂的动作、表情、内心活动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贝蒂寻找燕子的范围、动作、内心活动,然后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争论处辩写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讨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生动又精彩纷呈的过程。如学完《小摄影师》一
文后,我问:“小男孩还会再来吗?”有的立刻说:“会!”话音还没结束,就有学生反对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赞成”派和“反对”派,展开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学生纷纷各抒已见,还摆明自己认为很充分、充足的理由。辩论一结束,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5、空白处扩写
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往往留有许多空白,这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读者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需要读者去填补,去丰富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如《西门豹》第10~12自然段,写西门豹用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其中惩治的场面在学生的头脑里是空白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写话训练:①西门豹接着会怎样惩治其他巫婆和官绅?②那些巫婆和官绅会怎样求饶?③岸上观看的老百姓会有什么神情、举动和议论?通过问题让学生练笔。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深化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通过填补,学生的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
6、结尾处续写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能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这也是学生练笔的好机会。如《风筝》一课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最后说: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
7、童话古诗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有选编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也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张继当时内心的孤独、忧愁,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只身坐船来到江南,将船停泊在枫桥边,漫天霜华,寒气袭人,他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心里话说出来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入诗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一定
会不同寻常,有话可说可写。再如《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的叙事文章。《宿新市徐公店》也可改写,让学生想象追蝶孩子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景,孩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把古诗改成有趣的故事。古诗如此,童话也一样。《陶罐和瓦罐》这篇童话故事里的陶罐谦虚、友善、克制,许多年后成了文物,瓦罐傲慢、蛮横无礼,最后却化为乌有。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改写时可让学生变换陶罐、瓦罐的性格品质,学习课文中对话、神态的描写,变换他们的结局,并用上好词好句。结果表明,学生的习作跟课文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不及。
8、写写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特别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的就是1963年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尚的本领和高尚的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而且也会永远绿着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写写《我眼中的邱少云》、《邱少云,我想对你说„„》等等的小练笔。
读写结合,抓住关键,把练笔有机地引入课堂。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可写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害怕习作,反而把习作当成快乐的事,作文水平也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练笔设计的策略
1、小练笔设计要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老师不用多讲,学生就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所以,老师设计的小练笔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设计活动吹泡泡,然后练笔。先让学生试验,怎样才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再观察泡泡像什么,然后说说你希望泡泡载你去哪儿?由于事先有要求,学生玩时就有意地想着,写练笔也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的事了。
2、小练笔设计应有层次
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侧重。小练笔的设计可以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如秋天来了,可设计如下分层作业:①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有感情地背诵;②观察秋天的特点,以《秋天来到我们身边》为题写一写;③创编秋天的歌给大家听。以上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3、小练笔设计要系列化
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老师可以在激趣—指导—评价环节中要精心设计。激趣可这样做,在班里评比“写作之星”,每天坚持十分钟举行作品发布
会。指导练笔时抓读写结合点、课内外结合点、学科间融合点,悟方法,巧练习。小练笔的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应该有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利用每天的十分钟,请学生读自己的练笔。在每次练笔中,设立奖项,让学生写有成就。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小练笔的质量,有时比园地中的习作要高,学生也更乐于完成练笔。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相信只要老师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喜欢作文,就能创造出一篇篇精美的“大文章”。
参考文献
1、《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肖川主编
2、《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写作小练笔 篇6
一、语段仿写
这主要是在一些写景或写物的课文的精彩处,通过师生的共同赏析、诵读引发了学生的激情时及时安排的一种小练笔。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课文中的最精彩片段。然后潜心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中,应重点分层次引导学生读懂“美”,让学生陶醉于“美”中。只有在这时,方能“引君入瓮”,安排“仿写”。因为这时学生兴趣浓厚,乐写且能写好。例如:笔者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先简要介绍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哀愁——喜悦——哀愁)及结构,然后紧紧抓住第五自然段对塘上月色的描写,反复诵读,详细讨论遣词造句、表现手法、喜悦情感,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见到的最美好的月色。开始时发言的人很少,随着笔者的补充纠正启发,想说的人越来越多。这时笔者突然提出“能写出来让大家欣赏吗?”安排了仿写月色的小练笔。因为学生积极性很高,所以“仿写”效果较好。这样的“小练笔”学生有了素材,愿写,乐写,容易写好。
二、情节扩写
在记叙文和小说中,作者有时泼墨如水,有时却惜墨如金。仔细玩味就会发现,那些惜墨如金的地方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药》的开头,交代了环境之后,有一段华老栓和妻子的简短对话:“„小栓的爹,你就去么?‟„唔。‟„你给我吧。‟”笔者问学生:“从这几句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什么?”有人说:“不想说出人血馒头,怕小栓听见。”有人说:“故设疑问,吸引读者。”有人说:“没头没脑,看不出什么。”笔者抓住“没头没脑”引导,因为“是事先商量好了的,所以一笔带过”。这时笔者先安排说话训练:说说同学或家里人商量事情的过程,再安排小练笔:写出华老栓夫妻商量的过程。有个学生写得很好:康大叔来喝茶,欺骗老栓“人血馒头能治好小栓的病,明天要杀夏家那小子,你拿些钱来取吧”, 老栓夫妇犹豫,到一庸医处证实了人血馒头的疗效,避开小栓商量、借钱,准备去买人血馒头。情节曲折生动,主题、人物性格与原文一致。
老师应抓住这样一些契机,引导学生“扩写”简单的情节,详尽地描述具体情形。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能力。
三、内容补写
一些应用文中,作者受详略或者介绍对象、说明条件的限制,有时写得比较简略,有的内容一笔带过,有的内容干脆不写,这些地方应根据学生兴趣,挤进“小练笔”。
如中职语文课本2002年版第二册中,“说明书”的例文:《××酒》只介绍了产地、历史、特点、名牌地位等,没有介绍原料、价格等另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于是笔者安排学生再补写一段,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空城计〉剧情简介》只介绍了剧情,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如果作为„海报‟贴出去,还缺什么?”很多学生马上答出:“演员、演出的时间地点。”这时让学生温习了说明书的语言要求,适时安排了这项内容的“小练笔”。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演员特别是明星很感兴趣,所以多数人写得很好,只是部分人把戏剧演员换成了流行歌星。
四、结尾续写
许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教师应抓住这样的结尾,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明白含义,恰当地安排“小练笔”。
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因此,这种“小练笔”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例如《项链》的结尾,非常含蓄。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打开了想象闸门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了“续写”。有位同学这样写:“路瓦裁夫人听完,睁大眼睛吼道:„你说什么?这项链是假的?它明明和商场里的一样吗!‟然后,她定定地站着,口中低声说着:„不可能,不可能,这绝不可能。‟突然,她丢开手中的孩子,猛地走上前去,抓住佛来思节夫人的衣袖,吓得她赶紧向后躲。她却轻轻地摸着衣袖说:„我看你还有什么是假的?‟在她正紧张的时候,她抬起手撕下佛莱思节夫人的假发扔在地上,瞪着眼睛说了声:„哼,我鄙视你!‟她猛地一甩长发,转过身去,拉着孩子,离开了。”这段“小练笔”语言虽然有些粗糙,有些现代气息,但人物行为符合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五、变体改写
“变体改写”是指让学生改变一种体裁,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这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又强化了语言运用的训练。
这是针对诗歌教学进行的一种“小练笔”。教师应在理解诗意,体会意境,读出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描写、抒情、叙述、议论等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这种“小练笔”最好先从浅显的、有一定情节的诗歌教学开始。如《关雎》,学生理解容易,而且正当青春的中职生,对诗中描写的情节又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学生的兴趣很高,容易写好。
这样的“小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抒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很有创新性。
读书小练笔 篇7
小练笔是对课文语言的再次创造,学生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小练笔的不感兴趣,写不出新意,很大程度上是与小练笔的练笔形式、评价形式单一有关。为此,本人从练笔形式、评价形式的创新上来做文章,从而召回学生失落的兴趣,真正提高“小练笔”作业的实效性。
一、多形式练习,丰富“小练笔”的内容
根据对学生小练笔练习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小练笔,主要以“根据课文经典段落的仿写和学完课文后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点什么”这样的形式居多。由于形式单一,内容又框定,所以学生的练笔不用教师批改就能估计出他们写得怎么样?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丰富小练笔形式与内容上下手。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主题式”练笔,“同点异构”显异彩
“主题式”练笔——这一练笔比较适合我们的课堂练笔。即教师规定了练笔的素材、统一练笔的一个主题内容。学生围绕这同一个素材或内容进行练笔。
教学《桥》第二课时的结尾处,本人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同学们,五天以后,肆虐的洪水退去了。然而,洪水带给人们的伤痛无法退去,当看到老太太前来奠基她的丈夫和儿子时,我们内心的情感更是跌宕起伏,难以平息。老师从你们的眼睛中已经读到了:拿起笔,用笔倾吐我们此刻的情感吧!
(二)“偶感式”练笔,听说读写勤记录
顾名思义,“偶感式”练笔,即把学生偶然间、瞬间产生的感受、感触写下来。没有格式、字数、内容等的规定。这种练笔主要作为学生课间、生活中的课外练笔形式。为此,本人认为帮助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这些瞬间感触很重要。
二、创新式反馈,落实“小练笔”的评价
形式丰富了,内容也有方向了。应该说,学生练笔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希望被人欣赏的心理。那么,如何创新?从哪里开始创新?本人思考着:教学以人为本,我们的“小练笔”对象是学生,参与是学生,所以我们的反馈、评价也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与实施——一切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
(一)在自主展示中张扬个性
这类反馈,重在激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练笔成果。
口头展示:学生毛遂自荐地在课堂中交流自己的“小练笔”。先自己口齿清楚的读一读,然后告诉同学们,自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同时接受同学们的建议。
自主张贴:学生把自认为比较成功的练笔作业,自主张贴到班级“队员风采”栏里。下面自己写上自认为好的点评语,供大家欣赏。
(二)在合作批注中共同成长
对学生小练笔的反馈,除了要展示,我们也要有评改。教师工作繁杂,有时我们也要想办法为自己减压。我们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对学生的练笔做出具体有效地反馈。
师生合作:即学生完成小练笔后,先自己以欣赏者的身份去批注自己的文章,能激起很多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再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再写上批注。学生会很期待地拿老师的与自己的批注之间作比较。从而更全面地去改进自己的作业。
生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批注反馈,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篇练笔由组内6位同学都进行评改写上批注。当然,这样的批注不能互相影响:要求学生先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同伴的文章,然后自己单独写上批注,最后再将六个人的评改批注语结合起来看一看,练笔者就可以清楚地得到组内同伴的肯定、建议。
三、收获了学生快乐的习作发展
从学生学习层面来说,通过提高“小练笔”作业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让学生产生对“小练笔”的兴趣,积累了语言,为更好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点化了教师无限的教学激情
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说,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小练笔”的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去把握语文教学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给予了家长浓郁的亲子乐趣
小练笔大智慧 篇8
【关键词】小练笔;随文仿写;生活选材;创意日记
教师经常性、有目的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形成可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一、随文小练笔
随文练笔,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1.写作技巧小练笔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
于是,在学完课文后,布置了一个描写春景的小练笔,不少同学能够按照要求在小练笔中恰当运用排比加比喻的写作方法,并进一步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
2.写作顺序小练笔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清楚地知道了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
学完这一课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按照游览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最熟悉的景物(只写过渡句),借此练习为后面的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3.刻画人物小练笔
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围绕“以诚待人”的主题编排的一组记叙文,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于是在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明白了什么是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笔:一人一事,猜猜他是谁。通过练笔猜谜游戏,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去写,这样才能使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有立体感。
4.学习收获小练笔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进行了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究,每个单元学完后可以回顾本单元“写什么”“怎么写”;可以总结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学了哪几篇文章,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可以总结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如“细节描写、动词连用、首尾呼应、借物喻人”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写进单元学后感,完成本单元最后一次练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自己的发现再一次感悟吸纳,之后,就会有意识、有选择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接下来的习作中去,提高写作的质量。
二、生活小练笔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习作的根、源就是生活。从生活到习作有一条必经之路,那就是观察。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事物,都是习作的素材。
1.主题小练笔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主题,于是我也以主题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笔,主题的设计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元旦”、“家乡的美景”、“我的发现”等等。由于这些主题均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写作时,会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均以自己最拿手或者最想尝试的体裁去构思、行文。他们有感而发,以我手写我心,调动了写作的兴趣。于是出现了不少佳作,也有一些原来怵头写作的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原来习作可以这么写。
2.随机小练笔
学校生活中随时会出现状况,也随时会出现写作的契机。比如,教室卫生出现了丢分现象。发火无益。于是指着门上的两个字问大家:“认识吗?”他们异口同声:“认识!”“好,现在就以这两个字‘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日记,限时15分钟。”15分钟后,叫起一名同学来读他的日记,我当众点评,重复读一遍那些精彩的句子“丢分容易得分难”“责任不能只挂在嘴上,更应该放在心上”“责任就是做好分内的事”——这些话我也会说,但我说了白说!——再当场用红笔标画出来,给了个“优”。接着叫第二、三、四名同学来读,这次请学生点评、批注、给等级。看学生的兴趣来了,前后桌小组内互换阅读、点评、批阅。30分钟,完成一次德育与教学的融合。
三、创意小练笔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只有当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时,才算是真正的纳入囊中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增添一些乐趣,我们经常会进行一些创意小练笔。
选词写日记。让学生先从开心、悲伤、愤怒、生气……等词语中任选关键词,然后选取对应的事件进行叙述,要求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并把自己的关键词反着写在篇首或篇尾。如果我在批阅的时候感受与作者的关键词相同,我会给一个“优上”的评价。如胡晶晶的日记读到一半,就有人在嘟囔“悲伤”,徐瑶的日记读完后大家说出“愤怒”,胡文凯的日记读完后大家连续说了三个关键词都与作者的关键词不符。于是引导大家思考这是为什么?最后得出结论: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让人物活起来”时有着重要作用,在习作中应该引起注意。
春游小练笔 篇9
走进樱花园,只见一片茂密的樱花展现在眼前,像一片花的海洋。樱花正在枝头悄悄地开放,有的像披着一件白纱裙;有的像穿了粉色的裙子,令人如痴如醉。微风吹来,有的樱花像雪一样落下来,踩上去软软的、柔柔的,舒服极了;有的随着微风点点头、摆摆手,跳起舞来……樱花白白的,粉粉的,还有一种红色的樱花还没开放,一朵朵的花骨朵儿,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
娘不敢见人。美丽的樱花园里,永远充满了生趣与活力。樱花到处都是,我们置身于樱花园中,犹如在一片粉红色的海洋里飘荡。小鸟看见这“双色雪花”优美的舞姿还不够美,就飞到枝头配上了美妙动
听的音乐。
人们踩着既柔软又舒服的“樱花毯”,不知多幸福啊!如果你累了,就可以坐在柔软的“地毯”上,轻轻地靠在樱花树干休息。我一股脑儿钻进这“香海”中,啊,真是连吹在脸上的风儿都香气扑鼻,我恨不得在这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走近一看,樱花的花瓣圆圆的,花蕊金黄金黄的,细细地闻那香气,真是沁人心脾,好似空气里也洒上了香水,这浓浓的香味把蝴蝶吸引了过来,蝴蝶在这香海中尽情飞舞着…… 樱花好像在向我点头,樱花又仿佛在向你招手致意,我用手轻轻一摸,啊,樱花是那么细腻,那么柔软,犹如婴儿的脸蛋,用手轻轻捏,里面的水份都好像要沁出来似的。一阵春风吹来,樱花飘落下来,像下了一场樱花雨,令我陶醉其中。樱花呀,你给春天带来了活
力,增添了生趣!
这么美丽的景色,叫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它呢?我们连忙拿起相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色。同学们还给我拍了好多照片。这次春游的赏樱花活动真是令我流连忘返,我要把相片保存起来,留作永
小练笔 篇10
它站在江滩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满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进到一块龟形的礁石上亲了又亲。二十六年前那场保卫战冲杀声和凄惨的的叫声又在它耳边回荡。
那一天,一大队的日本兵冲了过来,可是当他们看到了一队队战象排山倒海地扑过来。象蹄踩踏着地,震起了一片尘土,一百多头大象扑过来,四周尘土飞扬,像似翻滚的江水。日本兵看得吓破了胆,裤子也湿了,嘎羧冲向敌人,那个日本兵扔下枪抱头鼠蹿,嘎羧用长鼻子卷起敌人向空中抛去,把日本兵扔出几十米远,想到这,嘎羧骄傲地昂起头,向着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永远也忘不了它的好朋友,嘎利。象群交仍丰浴血搏杀,大地已经被血水染红了。这时一个日本兵用枪瞄准了嘎浚,一头和嘎浚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一起打仗像兄弟一样的嘎利发现了那个举枪的晶体兵,结果只听嘭地声闷响,一颗子弹穿过大象厚厚的皮肤,射进了它的脑袋。扑通一声,嘎利倒在了龟形礁石边上,原来嘎利帮嘎羧挡住了子弹,嘎羧想用长鼻子把嘎利拉起来,可是嘎利再也起不来了。
这时嘎羧大声吼叫着。它的自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在召唤战友们的灵魂。又好像对嘎利“该死的是我,你怎么死了,现在好了,我来陪你了。”
习作小练笔探趣 篇11
一、 “增枝添叶”法。即习作前教师只给学生一个句子作主干,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对句子进行扩写,坡度小,层次分明,要求逐步提高,既增强了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 “穿针引线”法。把练笔的要求及一些优美的词语同时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构思,把所给的词一个个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我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跳长绳比赛,练笔前把“注视”“一刹那”“擦过”“掠过”“等待时机”“密切合作”“纵身一跃”“小心翼翼”“时而……时而……”等词语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构思用词的顺序,再动笔写作。
三、 “现场素描”法。教师经常演示一些表情、动作,提供一些实物、音像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口述后写作,不失是一种好办法。这是因为直观、形象的事物,学生不仅易接受而且特别感兴趣,更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得生动具体。
四、 “一词开花”法。课文中的一些成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彩翼进行习作。其步骤:1.让学生明白成语的本意和比喻义;2.引导学生明白成语的使用范围;3.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故事;4.读优秀的习作,如:“千岩竞秀”一词,笔者让学生采用拟人的写法进行习作,学生习作生动、有趣。
五、 “一句串联”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方法,要为学生提供他们体验过或观察过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中心句。这种方法是将学生平时零散的观察串联在一起。解决了学生写不具体的难题,同时为学生的布局谋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以点带面”法。学生指导学生。小练笔前,接受任务的同学,积极、认真地准备;课上,变教师指导为学生指导,变教师读“下水文”为学生读范文。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强烈地竞争意识,最终展示自己,实现以点带面。
实践证明,这几种方法能诱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拨动学生写作的情弦,切合中年级的实际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习惯,随时练笔。
小练笔, 为作文搭建平台 篇12
但一谈起写, 大部分老师便把重点放在了习作上, 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其作文中显而易见。但是, 一个学期八个单元, 一个单元一篇习作, 貌似数量很少, 可对于孩子来说, 每次习作似乎都是一次痛苦的开始, 且在此情况下单元作文的质量也并不见高, 原因何在?我们翻开学生三年级上册的课本, 第一单元的习作题———《我们的课余生活》赫然映入眼帘!学生尚且不明白啥叫“作文”的时候, 却在单元检测的时候要求其具备写一篇作文的能力。这就好比在小孩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 我们却要求他跑步, 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写作文好恐怖!
小练笔这一形式, 无疑给了作文一个巨大的台阶。小练笔不拘形式, 字数不限, 一般在100字左右即可。《荀子·大略》有云:“夫尽小者大, 积微成著, 德至者色泽恰, 行尽而声问远。”小练笔“体型”虽小, 但是, 经过长期的积累, 也有积水成河之势。长此以往进行此项训练, 还怕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吗?
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 我都教过, 而且是带班上。在作文的教学上, 我尝试了以小练笔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经过多年尝试, 形成了以下几个实施步骤。
一、仿写文章, 自成一体
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 不知从何下笔, 仿写是最有效的措施。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 我给孩子认真地分析了课文的结构, 指导孩子:写一件事, 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重要的是事情的经过。爬山, 对于福永的孩子并不陌生, 因为美丽的凤凰山对于孩子来说, 就是爬山的好去处。我对孩子们说:“看着课文, 动笔写写小练笔‘爬凤凰山’。写多长?就看你想不想把你爬山的美好经历和大家分享!”话音刚落, 刚刚接触习作的孩子们便拿起笔, 对照着课文, 一板一眼地写道:“上个星期天, 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凤凰山, 我很高兴……”尽管后面的内容不一, 但是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了开门见山———把事情点明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 我再没有看到本班孩子们写作时为了凑字数而从起床、穿衣等生活细节一连串地写起。这就是仿写的魅力!我们倡导孩子仿写, 当学生学会仿写了, 自成一体, 有了自己的作文模式和作文素材, 作文就不再是难题了。
作文, 真的不怕仿写。如果没有仿写, 就没有所谓的美文和范文。就好比在写景文章中,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典型的范文, 不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还用了总分的结构, 非常清晰明了, 这就是很好的写作要点。上完课文, 点拨完文章的写作特点, 我当时就让学生试着用这样的结构和记录的顺序, 写《美丽的校园》, 不苛求字数, 在课堂上, 以一对一的方式, 检查每一个孩子的小练笔, 并当堂反馈, 这就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了写景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二、续写课文, 延伸课文
录入小学生语文书的文章, 一般都有其代表性, 有的是彰显文字的魅力, 有的是凸显人物的精神, 有的是让学生游览美丽山河。学课文, 不单单学习文字, 更要看到课文的延续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去挖掘可以从课文中延伸出的小练笔。如在上《听听, 秋的声音》一课, 我这样引导孩子———“听听, 秋的声音, 秋天的声音, 可不仅仅是课文写的这几样。孩子们, 你们也静心‘听听’, 你们还听到了秋的什么声音?在小练笔本上写一写!看谁最用心, 谁最擅长倾听!”结果,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童真的语言让我大吃一惊———“听听, 秋的声音。稻田里, 谷穗笑弯了腰, 拾稻穗的小女孩, 留下了一串串铃铛般的笑声!”记得当时我还把好几个学生写的一小节诗歌串在一起, 形成一首完整的崭新的《听听, 秋的声音》, 孩子们当时看着他们亲手写的小诗歌, 心里乐开了花, 乃至有的回家后还继续写, 一个聪慧的孩子甚至写了篇《听听, 春的声音》。
渐渐地, 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小练笔充实他们的课堂的时候, 我也继续寻找着小练笔的契机。如《小木偶的故事》续写小木偶接下来的境遇, 《中彩那天》父亲归还车辆后一家人的表现, 《穷人》里的桑娜掀开蚊帐后的故事……正是对课文有了深入的学习, 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才被激发了。所以, 适当给孩子一个契机, 孩子们就会顺着你的引导往下写。
三、捕捉生活, 调动兴趣
习作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因此, 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 善于捕捉生活素材, 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说明文, 要求比较科学和严谨, 读来也比较枯燥无味。在上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 准备进行习作之前, 为了检验孩子是否掌握了说明方法的运用, 我取出了一个蓝色水晶工艺品, 里面是一只海豚在游玩, 放在讲台上, 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我把工艺品放在讲台上, 先是给学生仔细欣赏, 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 并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感受, 接着把工艺品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结果, 小练笔写着写着, 因为兴趣使然, 孩子们居然纷纷表示时间不够, 意犹未尽!那是孩子第一次写说明文, 却不觉得枯燥无味, 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完整的作文, 而且写得非常生动, 出乎我的意料!
还记得有一次, 一只可爱的小鸟飞进了教室, 在教室里面“困”住了, 我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把它“驱赶”到窗边。这一个过程非常有趣, 孩子们既兴奋又小心翼翼, 直到把小鸟送出教室。我趁热打铁:“孩子们, 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一位特殊的客人, 难道你们不想把它的到来记录在我们的小练笔上吗?”话音刚落, 孩子们纷纷拿出小练笔本, 饶有兴趣地写起来, 有的侧重于对小鸟活动的描写, 有的则抓住了同学们的活动, 还有的则对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详细刻画……你一个片段, 我一个片段, 一下子把刚才有趣的情境再现了出来。
四、拓展练笔渠道
小练笔的练习渠道, 不仅可以从课文、生活中寻找, 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也是很好的一个记录。善于把握孩子每一次情感的宣泄, 让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 这也能为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同时, 让孩子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读书心得、每日反思, 像微博一样, 字数简短, 100~150字左右, 帮助孩子细心感受生活, 无形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以我班课代表的小练笔为例。“当‘官’的滋味真不好!哎呀, 听闻马老师又外出学习了, 顿时, 整个班级像炸开了的锅一样。猫不在, 老鼠就造反, 现在我可知道情况了。瞧, 陈义和的大嗓门又开唱起来, 刘航居然冲上讲台扭秧歌……我这边才制止了, 那边又躁动起来……什么杀手锏都出了, 总算安静了一些, 而我的喉咙, 居然开始疼痛了。哎, 以后再也不当啥‘官’啦!”孩子还真敢写, 而这些“板上有名”的调皮鬼, 居然更敢写, 把他们的“为所欲为”都一一暴露在小练笔中, 不得不说, 这就是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们要求孩子写真写实, 孩子愿意写、有的写, 生活中就到处是写作素材。
由一则课堂小练笔想到的 篇13
教师在课尾创设了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时会是一种什么情景。本来这样读写结合的设计对深入理解课文是一种延伸, 在这里进行一个小练笔也恰到好处, 但学生的回答却让笔者的心为之一颤。学生们都给狐狸设计了这几种下场:要么被肉中隐藏的钢针戳死, 要么被肉中的玻璃碴划破血管而亡, 要么被肉中的毒药毒死……反正都没有好下场。多么恶毒的诅咒, 多么残忍的手段, 小小的年纪竟然想出这么多“复仇”的毒主意。想想他们都才是二年级的学生呀, 实在是太可怕了, 更为可怕的是这位教师竟然对学生的回答大加赞赏, “真聪明, 你想的方法真巧妙”“对待坏人我们就该这样”等等, 如此的评价不绝于耳。
出现这样的结果能怪谁呢?怪我们的学生吗?不能, 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天真无邪的花朵, 他们纯洁的心灵是很容易被污染的。这该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 关注一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师总希望一次教育能够成功, 对于那些像狐狸那样一而再、再而三犯错误的学生早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对他们不是冷嘲就是热讽, 缺少“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人性关爱与帮助, 方式简单粗暴, 以致师生之间都产生了憎恨的情绪, 要不然今天的课上怎么会出现对狐狸的一片剿杀声呢?狐狸是可恶的, 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呀!我们何不对其进行劝诫教育, 让其转变呢?为什么一定要一棒子打死, 不给它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我们的教学好比是播种, 播什么种, 就长什么苗, 开什么花, 就结什么果。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 更意味着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再是仅仅带领学生领略那些浮在文本表面的华美辞藻, 而要透过文字去寻觅作者在文本中所赋予的思想感情, 让文本所散发的“温度”去温暖人心。撇开表面的好坏美丑, 需要我们的勇气, 看清作者的真实本意, 更需要我们的智慧, 可这些又是常人所看不见的。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 教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中经常提出“人文关怀”, 但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对弱者不加分辨的同情, 实质上是对“人文关怀”的真正践踏。
【读书小练笔】推荐阅读:
读书小练笔周悦超10-24
小练笔07-12
有效小练笔06-21
春游小练笔07-14
观潮小练笔08-11
课题小练笔11-16
小练笔个人计划11-03
小练笔美丽的秋天06-29
课堂小练笔教学大智慧09-21
生命生命小练笔100字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