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监管

2024-11-25

保险业监管(通用8篇)

保险业监管 篇1

一、西方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

(一)英国保险监管制度。英国的保险监管制度采用“公开性自由”原则,实行由议会立法、贸工部全面监督管理和保险同业公会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英国现行保险立法是《保险经纪人法》、《1982年保险公司法》和与之有关的保险条例:《1983保险公司财务条例》、《1981年保险公司条例》、《1983年劳合社保险条例》以及贸工部关于收费标准的法律文件、《1990年保险公司法律费用保险条例》和《保险公司修改条例》。

贸工部是国家设立的保险监管机构,保险监管的具体机构是贸工部下设的保险局。保险局与其在贸工部的其它单位如法律处、公司调查处和审计处一起,同保险业界的代表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贸工部监管以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为监管中心,对保险费率、保单条款内容和公司所有权等,一般不进行干预。

英国保险业以高度的行业自律为特色。保险业自律组织负责各自不同的管理范围。行业自律的主要机构有:劳合社理事会、英国经纪人委员会、保险推事局、保险人协会、寿险组织协会和个体保险仲裁服务公司等。英国行业自律管理是在政府宏观管理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保险宏观监管起辅助作用。

(二)美国保险监管制度。美国对保险业实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双重监管制度,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拥有各自独立的保险立法权和管理权。联邦保险局负责联邦洪水保险、联邦农作物保险、联邦犯罪保险等特定义务。美国各州有自己的保险法,各州保险局在州管辖范围内行使保险监管权,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保险投保人利益为主要监管内容,但各州保险法对承保过程的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充分体现了美国保险监管的广泛性和严格性。虽然美国各州的保险法多达55部,但在全美保险监管官协会的努力下,内容上已无多大差别,各州法院通过对保险法的司法审查也发挥着一定的监管作用。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为适应监管的需要,逐渐加强了对保险业的监管。

(三)日本保险监管制度。日本的保险立法主要是《保险业法》,包括对保险业的监督法规和有关经营者的组织及行为的规定。日本保险业的监管部门是大藏省。大藏省内设银行局,银行局下设保险部,保险部是保险业的具体监管部门。大藏省内设有保险审议会和汽车损害赔偿责任审议会。日本在1996年新的保险业法颁布前实行行政式监管制度,表现为事前规制和市场行为监管,从开业审批、业务范围、经营种类及具体条款方面严格管制。1996年新的保险业法颁布后,保险监管的重心转向对保险人偿付能力的监管,更加注重维护投资人利益。

保险业监管 篇2

保险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或保险监管执行机关根据保险法规对保险机构实施监督和管理, 以确保保险机构经营的安全和盈利, 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对于保险监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保险监管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通过对保险企业、保险经营活动及保险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进而实现一定的目标, 这种监督表现在国家、社会、保险行业等各个层次上。狭义的保险监管则仅指国家监督和管理保险市场中的相关企业的保险经营活动。

在保险经营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 国际保险监管的组织形式和监管模式越来越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为:关注保险公司未来的风险状况, 强化风险资本监管, 并实施动态的偿付能力监管。本文在分析国际保险监管制度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保险监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提出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若干建议, 以助于保险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率, 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保险业的监管通常有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1) 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 它是国家管理保险业经济的职能体现, 国家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保险行业的秩序进行监督和协调。国家监管是宏观的监管, 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 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家监管的核心是监管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2) 保险行业自律, 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企业之间产生各种联系与作用, 建立保险市场的良好秩序, 可以有效地稳定和优化合作关系, 需要形成一种保险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保险行业的监管能发挥国家宏观监管所不具备的横向协调作用, 对于保险监管具有特殊的意义。 (3) 社会监督, 保险具有社会性, 保险经营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此, 社会对保险具有监管的职责, 社会监管主要表现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有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等, 它可以作为保险监管的一种补充力量。

二、国外保险监管模式

国外保险的发展经历了先有保险业, 然后有保险法, 最后产生保险监管的过程。现代保险监管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授权给专门的保险监管机构, 使之专司保险监管之责, 这种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美国, 保险业的发展要稍晚于银行业, 因此其监管制度的发展也相对较晚。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 保险业弊端频出, 影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此, 政府开始对保险业实施监管, 以保障公众的利益。世界各国对保险业的监管有严格监管和宽松监管两种类。这两种类型是按监管的模式划分的, 事实上, 就约束的程度和力度而言, 与其他行业相比, 世界各国对保险业都施行严格的监管, 这是由于保险业经营涉及范围广, 是一个公众性极强的特殊行业。

(一) 严格监管模式

严格监管模式是对所有保险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监管, 包括对保险市场准入的要求, 对保险条款、红利分配、费率和保单利率等均有明确规定, 并在开始推广时受到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美国是严格监管模的代表, 美国的保险监管由各州的保险监督局负责, 随着保险公司更多的跨州经营业务, 所以为加强各个州直接保险监管的协调, 美国成立了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 它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保险监督局对保险市场进行监管, 协调各个州的保险监管方法通过较低的成本的方法实现较高效率的监管。

(二) 松散监管模式

松散监管模式是注重对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监管, 同时降低对保险产品、费率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监管。英国的保险监管的中心是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保险监管机构强调保险业管理的自律性, 保证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而对于没有偿付能力的保险公司, 英国监管处罚手段非常重。英国的监管机制保证了保险监管的有效性, 同时更容易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此外, 英国保险监管部门注重披露保险公司的相关信息, 通过向社会公开较多的保险公司信息, 可以有效地让投保人降低风险, 进而减少因市场原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三、国外保险监管发展趋势

(一) 保险监管从专业化向一体化转变

国外保险监管从专业化向一体化转变的标志是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全球金融行业越来越向一体化方向转变, 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也朝着一体化监管的方向变化, 主要表现为通过成立一体化的监管部门一体化监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 保险监管借助于银行和证券监管的技术和信息优势, 降低对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监管, 支持保险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保险企业一体化发展。

(二) 保险监管更加注重偿付能力

传统的保险监管注重保险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管, 加强对保险企业合法性监管,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从改革开放以来, 国际监管开始从监管保险企业市场行为向监管保险企业偿付能力转变, 最大限度地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监管部门通过有效监管保险企业偿付能力, 进而可以及时掌握保险公司的财务情况, 对于偿付能力不够充分的保险公司及时提醒, 让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

(三) 保险监管更加注重功能监管

保险功能监管是指由同一个监管者对一个给定的保险活动进行监管, 而不管活动的从事者, 保险功能监管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保险功能监管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重叠和盲区, 在金融一体化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保险监管变得越来越不合适, 所以, 保险监管更加注重功能监管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四) 保险监管向松散监管转变

从国际保险监管发展来看, 现代保险监管模式开始便是严格的监管模式, 它的目标是维持市场的稳定, 同时强化严格监管的方向发展。然而, 随着保险金融行业的一体化发展, 使得银行、保险和证券的界限逐步淡化,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西方国际的保险监管开始审视传统的监管模式, 并将保险监管的目标改为效率、稳定性和扩张性, 其中效率是第一位的。所以保险监管向松散监管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五) 保险监管更加注重信息公开化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保险监管部门都建立了保险信息公开制度, 定期向社会发布保险公司信息, 为了让公众更加方便的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日本通过《经营信息公开标准》和《经营信息公开纲要模式》保证了保险公司的信息公开

(六) 保险监管更加注重监管法制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个国家更加注重法制化的建设, 通过依法监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业。当前, 西方各国都有比较完善的保险监管法规, 通过立法规定保险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还要求, 如何由于保险监管机构监管行为不当而给被监管对象造成经济损失, 保险监管机构监管应当依法进行赔偿。

四、国际保险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一) 我国保险监管的目标

不同国家对保险监管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一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保险业所处的不同阶段, 保险监管的目标也会有所侧重或不断产生新的监管目标。一般的, 保险监管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必须把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 保险监管机构通过市场准入、条款审核备案、费率厘定、准备金提取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来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2) 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保险监管机构通过制定保险业长远发展规划、调整实施监管政策、完善保险业结构、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等措施来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 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保险市场秩序正常与否, 对于公平竞争、行业发展、行业形象以及行业核心竞争力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通过整顿保险市场, 维护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是保险监管不可或缺的目标。 (4) 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是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保险公司, 这一方面的监管又略有差异, 对新成立的公司应着重防范其经营风险, 而对于经营时间较长的公司应将防范和化解风险并重, 注重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财务实力履行其对保单所有人的保障责任, 及时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人采取有效监管措施, 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核心。

(二) 加强研究国际保险监管制度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研究国际保险监管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保险监管能力和水平, 进而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 要注重研究国际保险监管的方法、实践和相关理论, 同时要分析其国际保险监管实践的原因和条件,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保险监管的进步。

(三) 加强和国际保险监管机构的合作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让市场经济变化加快, 传统的保险监管准则可能会导致市场失效, 由于对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掌握, 使风险转移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可能性很大, 所以, 加强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和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最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要逐步地融入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中。

(四) 加强保险监管法制化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监管法制化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他们不断有完善的立法, 还有很强的执法机构。在我国, 我国的保险监管法律还远远不能适应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形势, 急需修改当前《保险法》的一些内容。此外, 我国的保险监管执法机构存在着执法不严和有法不依的状况, 所以必须建立一支可靠而且高效的执法机构。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双重监管模式, 同时利用我国央行的行政体制, 建立功能完备的保险监管制度, 加强骨干人员减少, 借鉴国外的人才培训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险监管队伍。

(五) 加强保险中介的监管

保险中介是保险业的重要一环, 保险中介监管的好坏直接影响保险的监管。所以, 要进一步加强保险中介的监管, 促进保险中介的健康发展, 还需要进一步出台配套的法规, 使保险中介更规范, 要坚持保险中介的市场化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做好保险中介机构的审批环节。最后, 要继续开展保险中介专项检查, 规范中介市场秩序。

(六) 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要保障投保人利益最重要因素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世界各国保险监管的核心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近年来, 保险行业快速发展, 保险公司多样化经营,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风险的投资都会大大增加了保险业的风险程度, 导致很多的公司逐步变得没有偿付能力。所以, 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就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发布实施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等, 标志着我国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进入了实质性步伐。在这基础上, 我国应当完善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机制的发展, 首先是建立信息化更高的保险公司监管信息系统, 能够及时掌握每一个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其次, 是要进一步细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各个指标, 对其进行动态和量化的监管;最后,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经验, 要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跟踪系统, 同时监管的重点对比较大保险公司, 他们对于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五、总结

当前形势下, 在我国保险监管中, 要通过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 坚持依法监管, 以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为核心, 加强保险行业风险控制和规范保险行业秩序, 以及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要切实加大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 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 进而有效维护保险业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保险业发展迅猛, 随之发展的还有保险监管制度, 快速发展的保险业促进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发展, 但是我国保险监管制度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本文研究了国际保险监管制度和发展趋势, 研究了国际监管制度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这对于我国保险监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保险监管,制度,中国,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峰虎, 张怀莲.论中国保险监管的目标及政策—兼论消费者保护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 (汉文版) , 2003 (01) .

[2]任志娟.保险监管博弈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03) .

[3]赵欣.我国保险监管模式定位及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吉林大学, 2004 (04) .

【监管之声】危机考验保险监管 篇3

保险监管机构的基本职责,是保护被保险人之利益,这一点应当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实际操作中,保险监管机构要真正做到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绝非易事。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监管机构要做到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难度就进一步增大。

美国次贷危机对于美国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世界经济的冲击,至今仍在延续,其冲击力度显然超出了最初若干经济学家、政治家的预计,保险业也在其中,也受到强烈的冲击。最近,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下称AIG)由于发生财务困难,也处于动荡之中。美国政府出面救助“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其后放弃雷曼,美林自寻出路,这似乎表示,美国政府在“两房”之后,不再出手用“纳税人的钱”救助盈利性公司了。但AIG最终得到850亿美元贷款,在美国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保监会高度关注AIG动向。从目前情况看,AIG所属的AIA、AIU经营状况依然是稳定的。保监会与国际间有关金融监管机构保持着必要的沟通,并将履行监管部门应尽的责任,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维护中国保险市场的稳定、保护保险人的利益。

保险监管部门不是保险总公司,其职责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美国、英国等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如此,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核心原则也是如此。实际上,银行业、证券业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从监管者的角度,要督促保险业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规范市场环境,稳健经营,诚实经营,为被保险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切实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要督促保险公司追求有效益的规模,有质量的速度,实现健康发展。那种忽略质量和效益,像计划经济时期抓产值那样抓保费的做法,“大跃进”式的思路,缺乏诚信的经营方式,最终必然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和行业的衰落。

要做到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保险公司必须有一个健康的集体,能够抵御和防范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此轮由金融业引起的风波,在动因、形式和后果等方面,与历次金融危机相比,都颇具“新意”和特点。任何一次金融危机爆发都是风险释放的过程,研究危机更重要的是关注危机前的风险积累过程。分析所谓的风险积累过程,其关注点主要是过去几年间,改革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金融创新过程中监管体制的完善程度、重组上市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

回顾金融危机的历程,发达国家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的速度;最突出的问题基本都与衍生产品有关,若干衍生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监管。深入分析风险积累过程,真正了解风险的“成长”路径,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良药,甚至猛药,由此在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做到事半功倍。

1997年,我曾主持一个小组跟踪研究亚洲金融危机,并参与了筹备全国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其间,对于把握风险积累过程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当前,国家有关领导人一再强调金融业始终要把风险防范放在首要位置,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市场,坚定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强金融监管。这是当务之急。

关于保险业的风险问题,涉及面很宽。从市场角度看,违规经营、恶性竞争、销售误导等经营方面问题,保险资金运用失误带来的问题,都使保险公司的风险不断积累。保险公司要随时注重流动性问题,要注重偿付能力问题。各种类型的道德风险,巨灾风险以及乱集资等问题要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要高度关注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从保险业看,当前保险公司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成为海内外上市公司,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见明显以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扩展,这些现状使保险业与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的关联度不断加大,互相间影响越来越深入。通常,资金运用风险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密切相关,从保险业角度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也在日益加重。

作为监管部门,面对当前诸多的保险风险,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监管,把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坚定地推进改革,更深入地剖析各种风险隐患,特别要注重研究国际间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积累过程,制定相应对策,着力健全监管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做到制度先行;要不断规范市场环境,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督促保险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保险监管瞄准偿付能力 篇4

1.承保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超出承保能力承保。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条件对承保风险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历史资料等进行综合预测分析,判断保险标的是否具有可保利益。对超出承受能力的业务通过再保险方式转移风险,以保持公司的财务稳定。如果保险公司不根据自身条件,盲目承保超出其承保能力的业务,又不进行风险转移,随时会招来灭顶之灾。二是自相残杀式承保。各保险公司为了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不惜采用大幅度降低费率、高额返还、高手续费、降低承保条件等手段争揽业务,忽视承保质量,见物就保,见钱就收,放宽保险责任,乃至人为提高保险金额等,使保险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从长远看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三是以赔促保。保险公司通过先赔偿保户未保险财产的损失,然后再促使其入保。这种承保方式忽视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极其有害,也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总准备金的积累,直接削弱了公司的偿付能力。

2.理赔风险。是指理赔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诈骗赔款、人情赔款、扩大赔款等几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从外部原因看,主要是骗赔。当前骗赔的形式越来越复杂,手段越来越高明,尤其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诈骗、销脏的一条龙服务,对保险公司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内部原因看,主要的风险是保险公司管理制度松弛,内控制度不严,给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3.财务风险。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赔偿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和赔款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平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保证随时能够兑现赔款;否则,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在短时间内支付巨额赔款,很可能使保险公司财务发生困难而带来财务风险。此外,一些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没有充分运用会计谨慎原则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对本该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等实行少提或不提,导致保险公司自身积累不足,使得偿付能力极其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这是财务风险的又一表现。

4.资金运用风险。一是投资组合不当,资金流动性差。主要表现在长短期投资比例不当,短期投资等容易变现的项目过少,资金流动性差。二是投资于房地产、期货、股票等高风险项目。三是资金运用比例过高。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资金运用比例过高,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

以上经营风险的存在,最终反映为保险业偿付能力的不足。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是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保险企业自身实力的需要。

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从财务角度方面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运作。

1.建立合理的偿付能力考核指标,提高监管的可操作性。

2.建立保险企业风险评级制度。

3.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处理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

切实增强保险业偿付能力的途径:

1.减轻保险业的总体税赋水平。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为切实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建议国家适当调整保险业税收政策,并按扣除应收保费支出后的保费收入征税。

2.增加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资本金是否充足,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保险公司资本金状况不容乐观,有的资本金严重失真,资本金不足,与其业务规模和所承担的巨额风险责任不相适应,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3.优先开放再保险市场,加快我国再保险市场建设。

4.搞好资金运用。通过资金运用,使保险资金增值,可以大大增加保险资金积累,从而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 篇5

第三十六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应当与被代理保险公司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合同,依法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委托代理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应当制作规范的客户告知书,并在开展业务时向客户出示。

客户告知书至少应当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以及被代理保险公司的名称、营业场所、业务范围、联系方式等基本事项。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被代理保险公司或者相关中介机构存在关联关系的,应当在客户告知书中说明。

第三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应当向投保人明确提示保险合同中免除责任或者除外责任、退保及其他费用扣除、现金价值、犹豫期等条款。

第三十九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应当自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20日内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缴存保证金。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应当自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缴存保证金之日起10日内,将职业责任保险保单复印件或者保证金存款协议复印件、保证金入账原始凭证复印件报送中国保监会。

第四十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应当确保该保险持续有效。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投保的职业责任保险保单对一次事故的赔偿限额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一年期保单的累计赔偿限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同时不得低于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上年营业收入的2倍。

职业责任保险累计赔偿限额达到人民币5000万元的,可以不再增加职业责任保险的赔偿额度。

第四十一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缴存保证金的,应当按注册资本的5%缴存;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相应增加保证金数额;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证金缴存额达到人民币100万元的,可以不再增加保证金。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保证金应当以银行存款形式或者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形式缴存。

保证金以银行存款形式缴存的,应当专户存储到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协议中应当约定:“未经中国保监会书面批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不得擅自动用或者处置保证金。银行未尽审查义务的,应当在被动用保证金额度内对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二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不得动用保证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注册资本减少;

(二)许可证被注销;

(三)投保符合条件的职业责任保险;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节 禁止行为

第四十三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范围。

第四十五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不得超出被代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涉及异地共保、异地承保和统括保单,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

(一)隐瞒或者虚构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二)误导性销售;

(三)伪造、擅自变更保险合同,销售假保险单证,或者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四)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五)虚构保险代理业务或者编造退保,套取保险佣金;

(六)虚假理赔;

(七)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八)其他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行政权力、股东优势地位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或者限制其他保险中介机构正当的经营活动;

(二)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退保金或者保险金;

(三)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四)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五)泄露在经营过程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保险公司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不得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方式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不得以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或者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第四十九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不得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发生保险代理业务往来。

第五十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不得坐扣保险佣金。

第五十一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不得代替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

第五十二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招聘业务人员的条件,不得承诺不合理的高额回报,不得以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作为从业人员计酬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市场退出

第五十三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延续许可证有效期: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没有申请延续;

(二)不再符合本规定除第六条第一项以外关于公司设立的条件;

(三)内部管理混乱,无法正常经营;

(四)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整改;

(五)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

第五十四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因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延续有效期,或者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吊销的,应当依法组织清算或者对保险代理业务进行结算,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或者结算报告。

第五十五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根据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后解散。

第五十六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申请解散的,应当自解散决议做出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解散申请书;

(二)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的解散决议;

(三)清算组织及其负责人情况和清算方案;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清算结束后,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

第五十七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解散,在清算中发现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提出破产申请,其财产清算与债权债务处理,按照法定破产程序进行。

第五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责令关闭或者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清算,并向中国保监会提交清算报告。

第五十九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因下列情形之一退出市场的,中国保监会依法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中国保监会依法不予延续;

(二)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

(三)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责令关闭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注销许可证的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应当及时交回许可证原件。

第六十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分支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依法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所属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许可证被依法注销;

(二)被所属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撤销;

(三)被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

(四)许可证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吊销;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注销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被注销许可证的分支机构应当及时交回许可证原件。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一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应当依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并根据中国保监会要求提交相关的电子文本。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报送的报表、报告和资料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字,并加盖机构印章。

第六十二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应当妥善保管业务档案、会计账簿、业务台账以及佣金收入的原始凭证等有关资料,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1年以下的不得少于5年,保险期间超过1年的不得少于10年。

第六十三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应当按规定将监管费交付到中国保监会指定账户。

第六十四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的资产、负债、利润等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向中国保监会报送相关审计报告。

中国保监会根据需要,可以要求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提交专项外部审计报告。

第六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六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机构设立、变更是否依法获得批准或者履行报告义务;

(二)资本金是否真实、足额;

(三)保证金提取和动用是否符合规定;

(四)职业责任保险是否符合规定;

(五)业务经营是否合法;

(六)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七)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报告、报表及资料是否及时、完整和真实;

(八)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

(九)任用董事长、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十)是否有效履行从业人员管理职责;

(十一)对外公告是否及时、真实;

(十二)计算机配置状况和信息系统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第六十七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因下列原因接受中国保监会调查的,在被调查期间中国保监会有权责令其停止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涉嫌严重违反保险法律、行政法规;

(二)经营活动存在重大风险;

(三)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活动。

第六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合中国保监会的现场检查工作,不得拒绝、妨碍中国保监会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一)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拖延、转移或者藏匿;

(二)相关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从业人员应当按要求到场说明情况,回答问题。

第六十九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一)业务或者财务出现异动;

(二)不按时提交报告、报表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三)涉嫌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受到中国保监会行政处罚;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重点检查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在现场检查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委托上述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

中国保监会应当将委托事项告知被检查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

第七十一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认为检查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的,可以向中国保监会举报或者投诉。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权对中国保监会的行政处理措施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或者未取得许可证,非法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或者申请其他行政许可的,中国保监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七十四条 被许可人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或者取得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撤销,对被许可人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七十五条 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变更组织形式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未经批准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发生第十七条所列事项未按规定报告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从业资格的人员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一)超出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从事业务活动;

(二)超出被代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从事业务活动;

(三)与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中介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发生保险代理业务;

(四)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保险公司交付的各种单证、材料。

第八十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缴存保证金或者未经批准动用保证金;

(二)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未保持职业责任保险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三)未按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记载业务收支情况。

第八十一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七条,未按规定制作、出示客户告知书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二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有本规定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三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过程中利用执行保险代理业务之便牟取非法利益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四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四十八条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五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违反本规定第五十二条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六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未按本规定报送或者保管有关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的,或者未按规定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七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一)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

(二)拒绝、妨碍依法监督检查。

第八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缴纳监管费;

(二)未按规定在住所或者营业场所放置许可证;

(三)未按规定交回许可证;

(四)未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未按期申请延续许可证;

(五)未按规定管理业务档案;

(六)未按规定使用独立账户代收保险费;

(七)临时负责人实际任期超过规定期限;

(八)未按规定进行公告;

(九)从代收保险费中坐扣代理佣金;

(十)代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

第八十九条 违反《保险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至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九十条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情节严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

第九十一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从业人员,离职后被发现原工作期间违反保险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九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发现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涉嫌逃避缴纳税款、非法集资、传销、洗钱等,需要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应当向其他机关举报或者移送。

违反本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中国保监会应当向司法机关举报或者移送。

第七章 附 则

第九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中介机构是指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九十四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外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适用本规定,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合伙制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设立和管理参照本规定,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九十五条 本规定要求提交的各种表格格式由中国保监会制定。

第九十六条 本规定中有关期限,除以年、月表示的以外,均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九十七条 本规定自10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12月1日颁布的《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监会令〔〕14号)同时废止。

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篇6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规范发展,保监会于7月27日正式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负责。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为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

基于互联网方便、快捷、跨地域的特点,办法有条件地放开了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信用保险及其他能够独立、完整地通过互联网销售、承保和理赔服务的财产保险业务等。

办法同时规定,对于不能保证异地经营售后理赔服务导致出现较多投诉的保险机构,监管部门将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停止其相关险种的经营,强化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市场退出管理,督促其依法合规经营。

项俊波:保险业的铁腕监管者 篇7

沉默是“金”

获悉项俊波从农行“空降”到中国保监会后, 曾有知情人士称:“之所以让项俊波出任保监会主席, 就是看中了他的铁腕能力, 希望他能把在农行雷厉风行的作风带到保险行业。”但出人意料的是, 自从10月底空降到保监会以后, 项俊波选择了沉默。是不是这位雷厉风行的领导改变了工作作风, 不是, 那是他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在他到任之后召开的八场座谈会中, 项俊波基本都选择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他说过, 他到任后的主要工作是“尽早地熟悉情况, 听取市场、监管对象等多方面的意见, 把握下一步工作重点或难题”。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而履职保监会后, 项俊波却选择了先调研。自10月29日出任保监会主席一职以来, 项俊波先后调研了人保、国寿等保险公司, 走访了深圳、广州等保费重地, 召开了八场座谈会, 更是分别召集中资保险公司、合资保险公司、消费者代表、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 广泛听取意见。

“平易近人, 没有架子。”这是多位参加座谈会的业内人士这样描述自己对项俊波的第一印象。据悉, 每一场座谈会, 项俊波主要都是在听, 并十分认真地记录每一位发言者的意见和建议。正如在“保险消费者座谈会”上, 项俊波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公开发声说, 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尽早地熟悉情况, 听取市场、监管对象等多方面的意见, 把握下一步工作重点或难题”。其实在这些座谈会上, 细心的人已初步感到了, 他是一个非常雷厉风行的人。比如有次开会, 有位发言者讲话犹豫, 声音比较小, 他就显得有点着急。等这位发言的人把话说完, 他非常迅速地总结了一遍, 思维非常敏捷……

过去的十年,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到2010年年底, 行业年保费收入已经达到1.45万亿元, 行业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 总保费规模跃居世界第六, 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

业内人士介绍, “做大做强”是过去十年整个行业的发展基调, 单纯追求保费规模几乎是所有保险公司共同的选择。迅速铺设分支机构, 大量招聘营销员, 通过高手续费拓展银行、中介渠道等, 保险公司在追求规模问题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在保险业快速发展中, 人们看到, 虚构中介业务、违规支付小账、委托无证人员或机构代理业务、销售误导、擅自变更条款费率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也不断浮出水面, 这些随之而来的各类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的发展, 也给人们留下了不良的行业形象。

“买保险正在成为最不保险的事情。”参加“保险消费者座谈会”的一位律师如此评价。正因如此,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新主席项俊波将会整顿保险界野蛮生长的状态, 扭转行业形象。其中, 加大监管力度或是重要的一步。这也就是说, 新任主席项俊波, 上任的同时也面临着仍然棘手的诸多问题;保险行业在经历了不到10年的快速发展后, 营销人员开始大量流失;寿险保费首次出现负增长;投资收益率5年来第一次出现回落等。

在项俊波面前, 保险行业这艘大船将再次起锚, 而起锚前, 影响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必须得到解决!

“戎马”经历造就的“铁腕人物”

熟悉项俊波的人知道, 别看他初上任选择“沉默”, 但是不久人们就会看到, 他在沉默中的“爆发”!这是因为这些人熟悉他, 熟悉他的人生经历。不少人形容他走过的人生之路是:戎马经历, 笔墨人生。

1957年, 项俊波出生在川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其父是重庆一所大学的教授。良好的家教, 加上校园环境的影响, 少年起项俊波便对文学有了执著的爱好。项俊波参军入伍后,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 便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 当上了连队指导员。在一场战斗中, 他曾带着连队深入到敌后, 并在战斗中腿部负伤。血与火的戎马生涯, 锻炼了项俊波的勇气和毅力, 使他在战争中成为了战斗英雄。战争结束后, 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部队推荐他到军校深造。这是一个好机会。然而, 项俊波却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离开已经为他铺开锦绣前程的部队, 参加刚恢复不久的全国高考。

酷爱文学的项俊波, 其理想一度是当作家, 他曾想报考中文系。但是, 项的父亲认为“学经济更有前途”, 在他的坚持下, 项俊波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以今天的判断来看, 当时这位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子女的父亲无疑是极有前瞻眼光的。

尽管后来到审计署工作后, 他所从事的职业和文学创作渐行渐远, 但项俊波却从未放弃对文学的兴趣。早在北京求学期间, 他与在京的一帮四川籍文学创作者就交往颇密, 经常在一起切磋文学。在当时的四川文学界里, 项俊波写诗、写小说都已是小有名气。

1996年, 时任审计署管理指导司副司长的项俊波出任京津冀特派员。而京津冀和上海地区一直是国家审计署最为核心的两个工作重点区域。

1999年, 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作为京津冀特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 项俊波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一场惊心动魄的审计与反审计的战斗打响。

让项俊波始料不及的是, 此案牵涉面极广, 蓟县国税局多数员工都有或深或浅的牵连。时任局长的梁化泉千方百计地阻挠审计人员的工作。梁化泉的儿子是当地一霸, 有黑社会背景。他收买了当地的黑社会, 对审计小组的驻地进行监控。

随着审计小组工作的深入, 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 而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恐吓电话甚至打到了项俊波在天津的家中, 但项俊波却震慑住了对方:“告诉你, 我参过军, 打过仗, 负过伤。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什么我没见过?”经过38天的日夜奋战, 审计人员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 赶赴北京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汇报。李金华当即表示, 对这一案情严肃处理。后来, 有关涉案人员得到了查处。

2004年8月9日, 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 项俊波的照片出现在行领导一栏中, 职务是副行长。据央行宣传处透露, 大约在此一周前, 他接替适龄退休的刘廷焕出任央行副行长一职。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任内, 项俊波就因主导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 而为金融业内人士所熟悉。项俊波出任央行副行长一职, 显然可以加强金融系统自身风险防范, 防止银行业内部腐败的蔓延。而2007年7月, 项俊波以央行副行长空降至农行担任党委书记兼行长, 更被认为是再三权衡的选择。

具有深厚审计专业背景的项俊波特别关注农行的风险控制。刚到农行, 一组严峻的数据让项俊波感到如芒在背:2006年末, 农行不良贷款率23.43%, 同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7.5%。当年末, 农行各分支机构出现了243.06亿元违规经营问题, 略低于国家开发银行的245.72亿元, 居第二。摆在他面前的农行几乎是“沉疴缠身”。

2007年11月8日, 项俊波宣布在农行内部改革上, 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农行风险管理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由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率先改革风险管理体制, 是农行做好股改准备工作、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

此后, 农行内部迅速刮起了一股审计风暴, 每一级总分行都派驻了审计人员, 同时审计人员又归上级单独一条线管理, 通过加大审计力度控制风险。

两年后的2009年末, 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下降至2.91%, 涉农贷款不良率为4%, 比当年初下降2.17个百分点。

战争火线锻造的刚硬勇气, 文学梦想散发的激情和多年审计经历造就的严谨, 使得项俊波刚柔相济, 这对于顺利操盘“沉疴缠身”的农行重组和上市, 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如何, 在金融市场上, 他最被推崇的还是他的金融才能。在他的带领下,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历史包袱最为沉重的农业银行最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此前, 正当农行上市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之际, 一位接近项俊波的人士称:“从他的经历来看, 项俊波拥有成为顶尖银行家所应该拥有的品质, 即谨慎与大胆改革的精神兼具, 这在当前这种特殊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1年12月19日, 中国保监会就保险基层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违规问题向14家保险总公司发出监管函。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这一举措或表明了新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坚决打击保险行业违规行为的决心。“该出手时就出手”, 项俊波终于“亮剑”啦!

在业内人士看来, 在项俊波的领导下, 多年来野蛮生长的保险界正迎来一场“大手术”。其中, 加大保险行业监管力度、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引导保险企业转变粗放规模的发展模式, 或将成为项俊波逐步开刀的重点。

事实上, 在他上任后召开的“保险消费者座谈会”上, 项俊波就着重讲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将加大保险监管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查到一起, 处理一起, 决不手软。”项俊波称。这样的决心或将扩及整个保险市场的监管。

项俊波由于刚正不阿、雷厉风行, 在审计署素有铁面审计官之称。而转调金融行业工作之后, 他也将这种作风带到了金融业界, 在央行如此, 在农行亦如此。正因为如此, 他被人们视为“金融铁腕监管者”。

作为“查账”出身的官员, 风险控制是项俊波的专长。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任内, 项俊波就曾主导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进入央行后, 就开始着手推进风险控制的落实问题;在农行, 项俊波雷厉风行的作风更加令人称道。如2007年4月, 农行曝出邯郸分行特大金库被盗案件, 折射出当时农行风险管理的软肋。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项俊波6月份上任伊始, 便微服私访, 重点展开了基层行的风险管理大检查, 并就地免职了多名基层行领导。此事在农行上下震动很大, 项俊波也一下子让农行人认识到了他的铁腕作风。此后, 项俊波又展开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 在农行内部刮起了一股审计风暴。“要在三年之内使农行发生显著变化”, 这是项俊波出任农行行长时的承诺, 而他提前兑现了承诺。

在确定项俊波调任保监会前, 分析人士称, 项俊波的铁腕作风到哪儿都不会改变, 这也意味着保险行业在迎来这个新掌门之后, 以风险防控为重点的整改即将开始。

保险业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后, “十二五”时期, 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继续深刻变化, 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判断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阶段性特征, 既有难得机遇, 也存在严峻挑战, 保险业将进入一个较快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新阶段。

美英保险资金监管经 篇8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封条”正被一张张撕下。此前,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决定》进一步拓宽了险资的投资范围,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还可以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监管层已经将投资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市场主体。

美国保险公司一般选择与保险产品特征相似的资产来投资,以对冲风险。

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扩大保险资金运用,对于做大做强保险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保险资金如何投资才是高效安全的?加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正面临重构,如何平衡收益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保费收入较高的美国和英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经验,或许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案例和模式。

稳健严格的美国模式

美国的保险监管由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各州一般都对投资种类和数额做出限制。同时,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致力于为州保险监督官创造有效而统一的办法,许多州的保险法是以NAIC的法规为示范而制定的。

美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偏于严格。美国的保险立法多如牛毛,各州在保险资金运用以及保险企业清算破产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规定。首先是对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的监管。如2001年NAIC的《保险公司投资示范法》(限制版)详细规定了对债券、股本、不动产、保单贷款等投资形式的质量和数量限制。例如,寿险公司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总额不得超过认可资产的20%,对非交易所交易的权益类投资不得超过认可资产的5%。

同商业银行相似,政府对每一类资产都要求相应的资本金比率,然后对各种资产加权求和得到总的风险资本金。例如,健康险对普通股设定的风险权重为30%,财产和意外险对普通股设定的风险权重为15%。另外,NAIC的证券评估办公室对美国各大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进行评估,并有权向州监管者建议加强对高风险机构的监管。

重视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美国保险公司一般选择与保险产品特征相似的资产来投资,以对冲风险。例如,寿险公司负债的期限较长,因而其投资期限也较其他类型保险公司长,如投资于30年期的债券。产险公司面临的赔付不能预期,因而遵循保守的投资策略,资金多投资于价值稳定、流动性高的资产。

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也体现在寿险公司的“一般账户”和“独立账户”的比重上。一般账户对应保证收益的保险产品,独立账户则不保证收益。

审慎自律的英国模式

英国实行混业监管模式。1998年以前,英国的保险监管机构是贸工部。随着经济全球化,银行、证券、保险的界限日趋模糊,金融机构的综合化和金融风险的复杂化使英国政府认识到分业监管体制不再适用于英国金融市场。

1999年1月,英国金融服务局正式对外办公,保险监管主要是保险监管部,而投资业务监管部、养老基金监管部也参与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2013年,金融服务局被拆分为金融行为管理局和金融审慎监管局,前者主要致力于消费者保护,后者隶属于英格兰银行,主要负责对金融机构审慎性监管。

英国对保险机构实施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资金运用则可以自行决定。由于英国保险市场有自律性较强的行业组织,只要保险公司具有规定的偿付能力,投资项目、投资范围完全可以自行决定。但是,英国法律规定了保险公司偿债资产的计算标准。例如,保险公司在单一建筑项目的总投资不得超过其总资产的5%,即如果一个保险公司在单一建筑项目的投资超过其总资产的5%,虽然这不算违规行为,但在计算偿付能力时,超出部分则视为零值资产。

然英国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发达,但由于股票收益不稳定,因此并未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工具。金融危机期间,英国保险公司为规避风险,投资股票的比例明显下降。英国保险公司十分重视海外投资。从整体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海外投资可以视为有效规避国家风险的必备手段。2015年末,英国保险资金投资海外有价证券的比重为36.28%(公共部门证券为5.54%,公司普通股为18.78%,其他公司证券为11.96%),比10年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对中国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保险业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表现抢眼。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11795.49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保险资金如何投资才是高效、安全的?借鉴英美的保险资金监管,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险资运用宜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管。美国对保险资金运用实施了较为严格的监管,英国通过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保险公司的投资经验不足,2012年以来,保险公司为缓解保费增长缓慢的压力竞相发行理财型产品,高成本可能促使保险公司追逐高风险产品。因此,在投资渠道基本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应对保险资金投资高风险产品做出严格限制,确保资金运用的安全。

其二,提高高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世界上不少保险公司破产的案例表明,内部原因是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2008年,美国AIG和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分别被政府收购和宣布倒闭,而他们分别由来自J. P. Morgan和日兴证券的高管,引入了超过公司承保能力的CDS和实施了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所以,只有加强高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设公司内部的风险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

其三,构建跨行业监管机制。目前,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的界限趋于模糊,同业间的合作相当普遍,现行分业监管模式难以掌握跨行业资金流转所隐藏的风险。因此,建议我国借鉴英国的经验,探索跨行业监管机制。例如,可以在央行内部设立宏观审慎委员会,赋予其统筹、协调各监管部门的权力,对于跨行业风险,宏观审慎委员会有权要求各监管部门予以配合。

上一篇:初一数学上册动点题下一篇:转正定级申请 张洪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