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共6篇)
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 篇1
[摘 要] 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研究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作品,此曲无论在音乐主题发展、节奏旋律力度等方面对研究巴洛克音乐风格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一部代表性音乐作品多方面的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并且在最后还特别提到培养人们欣赏巴洛克音乐的方法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风格 《a小调协奏曲 》第一乐章 延续与发展
巴洛克音乐充满了活力,宏伟壮丽,表现了17至18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勇于探索知识,勇于塑造新世界的精神。
巴洛克艺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西方史学家称这个时代的艺术是“先知的号角”,巴洛克音乐则是这个号角最直接的声音了。
维瓦尔第所处的时代属巴洛克晚期,这个时期器乐表现形式发展迅速,上升到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时,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协奏曲的演奏定型很大程度上完成在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上。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维瓦尔第数百部小提琴协奏曲中极少的而现在仍在演奏的曲目之一,这首协奏曲完全可以视为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代表,巴洛克音乐的一切特点它都具备。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概况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产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统一和协调,但至16世纪末期,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
于是,巴洛克风格应运而生。
(二)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特点
1.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
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2.巴洛克音乐采用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
3.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情绪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形成对比。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力度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二、解析《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一)作曲家简介
维瓦尔第昵称红发神父,是一位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维瓦尔第的作品不胜枚举,现存有近500部协奏曲、90首独奏和三重奏鸣曲、49部歌剧及许多康塔塔、经文歌和清唱剧等,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协奏曲。
维瓦尔第首创了小提琴协奏曲体裁。
作为卓越的小提琴家,他发展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高把位、快速音阶、持续的琶音、双音、拨奏等),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手段(加弱音器、弓法的变化)。
(二)此曲的历史文化内涵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巴洛克时期经历了欧洲史上动荡的一个半世纪,这个时期差不多从16歌剧的诞生到1750年巴赫的逝世结束。
这是一个变革和冒险的时代:对新大陆的征服激起了各种想象,并为旧大陆开辟了新的财源;中产阶级在与贵族的斗争中积蓄了财富和权利;帝国为争霸世界而战争;令人震惊的贫困和挥霍无度的奢华,高贵的理想和野蛮的压迫形成了对立矛盾。
诸如此类的矛盾使得巴洛克艺术宏伟壮观。
这种艺术在造型和观念上都是大胆的,它雄伟,富于装饰性,充满了活力。
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以外,大部分国家(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和地区还处在黑暗、腐朽的封建专制社会。
苦难往往滋生宗教。
为了争夺传教阵地,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对抗一直延续到17世纪。
18世纪中叶,启蒙主义者举起理性的旗帜,用科学知识向宗教神学宣战。
自中世纪以来,宗教艺术一直占统治地位。
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才得以发展。
巴洛克艺术家不仅受雇于教堂、宫廷,也乐于为有钱的人效劳。
他们的作品不仅宣扬宗教的神圣,歌颂王朝的之尊,也描绘世俗生活的快捷,抒发人性之美;既宏伟辉煌,充满神秘气息,又精巧细腻,抒发内心情感。
新教的文化植根于圣经,更加突出人的.地位,这无疑使巴洛克艺术增添了人文精神和浪漫气息;反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狂热的情绪,又促使艺术创作的手法更为夸张,作品更具有动势和戏剧性;启蒙思想崇尚自然,追求生活中的惬意与心灵的解放,因此许多艺术家都喜欢以自然为题,作品情景交融,装饰性较强。
(三)此曲对研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代表性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作品,采用小调式取代原来的“教会调式”。
此曲在音乐主题的重复发展、连续不断的旋律、阶梯式力度等方面把巴洛克音乐追求的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1.调式调性
此曲是一首a小调协奏曲,旋律优美,在情绪的层层变化中透出小调的柔和。
2.单一的音乐情绪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采用弱起小节。
从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音乐主题(如谱例1),独具特色的节奏和旋律不禁让人产生紧张、辉煌的情绪;在乐曲的中间,紧张、辉煌的音乐主题再次出现(如谱例2),再一次达到乐曲最初兴奋紧张的感觉,以此引起听众的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从而推动乐曲的继续发展;乐曲最后,相同的音乐主题又一次出现(如谱例3),让听众在回味和幸福中结束乐曲. 正是因为主题的重复出现,听众才得以感觉自己参与乐曲的始终,兴奋紧张的情绪一直伴随着自己,为此油然而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作曲家也达到影响了听众,指引听众积极生活的目的。
这正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显著特点。
3.规整的音乐节奏
谱例4: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从乐曲一开始,音乐主题就伴随着典型节奏而出现。
全曲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来发展的,其中以连续的前八分音符后八分音符和连续的前八后十六音符的同时出现组成的音乐主题为主要推动力;中间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四连音(如谱例4)又推动了乐曲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听众也因此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情绪达到一个个的小巅峰,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
4.连续的旋律
谱例5:
谱例6:
音乐上连续扩展的原则是构成巴洛克音乐风格的要素之一。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利用主题的重复出现,一次次地调动听众的紧张情绪,在吸引听众中发展此曲;全曲不仅利用极具特色的前八后十六动力型节奏,还采用均匀的四连音节奏型,在动与静中发展此曲;在弓法上大部分采用分弓,增强了气势,连续的小连弓又增添了旋律的对比性,更好地丰富了乐曲。
5.阶梯式力度
巴洛克音乐强调音乐的起伏变化。
巴洛克音乐在进行时采用一个相当稳定的音量,一个始终响亮的乐段后面跟上一段始终低柔的乐段,以此造成明暗对比的效果。
这种从一个响度到另一个响度的转换叫阶梯式力度。
巴洛克作曲家则把弱音乐段与强音乐段的对比,也就是声音响度的两个阶梯的对比当做主要的表现手法,每一个乐段形成一个固定的色彩区域,用以衬托另一个乐段。
根据这种观念形成了音乐结构,赋予巴洛克音乐一种极为朴素的性质。
巴洛克作曲家所使用的表情记号要比后来的作曲家所使用的少得多,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只是偶尔标注一个强奏或弱奏记号,而让演奏者去补充其他任何可能必要的记号。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无处不显现出这种阶梯式力度的发展(谱例4和六种就可以充分地显现出),使乐曲在动静中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从全曲的谱面上可以看出此曲几乎没有音乐术语的标记,这一点正印证了在巴洛克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精神面貌。
三、如何推动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理想的学习状态最关键的是学习者要先深呼吸,然后再听巴洛克音乐,这种特别的音乐,其特定的每分钟50―70拍的节拍能帮助学习者身心放松。
科学家们发现巴洛克音乐能使人的身体和头脑和谐一致,特别是它能打开通往各超级记忆的情绪通道即大脑的边缘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仅主管我们的情感,而且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联结。
巴洛克音乐的关键作用是使人们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音乐可以使新的信息进入人们非凡的记忆系统中。
科学家声称这种音乐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5%的时间中完成60%的学习任务。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经常欣赏一些古典音乐,可扩大人们的音乐眼界,有助于养成开朗的性格,心情放松。
欣赏方式有:1.为欣赏巴洛克音乐打下基础,所以平时更要注意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成人要多看一些古典音乐会的图片,听一些古典乐器演奏的声音,可以去买专门的磁带或光盘,如果有机会可以现场欣赏巴洛克音乐专场音乐会。
2.欣赏古典音乐,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欣赏之前,我们可以把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地查阅。
作为家长可以将故事结合图片讲给孩子听,帮助孩子欣赏音乐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随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联想。
3.作为孩子可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孩子在欣赏巴洛克音乐时,常常出现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这是孩子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加深感受。
4.乐海正像书海,都让求知者望洋兴叹。
若要在有限的时光里享受真正古典音乐作品,漫无选择是不明智的。
家长在选择音乐时可以先从巴洛克名曲入手,建议从维瓦尔第的器乐作品开始,例如《四季》《海上风暴》《愉悦》《狩猎》及《a小调协奏曲》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增加欣赏古典音乐的次数。
相信不久巴洛克音乐爱好者会频频出现。
另外教师教授音乐也是促进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教授巴洛克音乐时要积极地引导、启发学生,用自身去更好地影响学生,培养更多的巴洛克音乐爱好者。
当前,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精神文化需求将越来越高,进而拉近了与西方古典高雅艺术的距离。
然而,小提琴作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乐器,它终将以完美的音色、丰富细腻的感情征服每一个音乐爱好者。
近来,随着国内音乐家对西方音乐的深入研究,巴洛克音乐辉煌、理性的音乐形象在众人脑海中将越来越清晰。
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和小提琴演奏技术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其他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也将进入人们的生活,伴随并影响着人们。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维忠.我的音乐手册[M].长沙:湖南音乐出版社,.
[2] 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技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3] 约翰・斯坦利.古典音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4] 约翰夫・马克利.西方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美]安妮・格雷著.李晓东译.西方音乐史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
[7] 保罗・贝克,房龙.音乐简史[M].中国友谊出版社,.
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 篇2
“巴洛克” (Baroque) 一词的意思是“畸形的珍珠”, 并有不规则、扭曲、怪诞的意味。巴洛克风格家具, 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 从17世纪初期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它打破了“古典主义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静止和理性之风, 而追求动感与激情、浪漫与华丽, 以曲线和弧面等曲折多变的线条为特点, 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表达和肯定了世俗情趣。为了追求浪漫自由、富丽堂皇, 炫耀奢华, 巴洛克家具采用了多种雕刻手法, 精美的镶嵌、丰富的装饰, 那种精雕细琢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当时工艺的极致。巴洛克风格符合了当时清朝宫廷和权贵的审美需求, 也对清式家具风格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之间的相互影响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渗透, 这时期的家具设计风格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各种西方家具风格样式很快传入中国。17世纪末至18世纪是清式家具风格的兴盛时期, 当时在欧洲, 洛可可、巴洛克式艺术风格正值兴盛时期。巴洛克风格家具追求浪漫宏伟、自由奔放的艺术效果, 造型上气势磅礴、动感强, 雕琢精细, 色彩夺目。巴洛克家具风格给清式家具风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如图1) , 其中广式家具最先受到影响, 广作家具中出现了较多的狮爪脚、卷草纹、贝壳饰等。
而巴洛克风格家具在当时也受到清式家具风格的影响。法国路易十四时期, 一些家具的表面采用中国的丝绸和锦缎, 青铜和龟甲也常用于镶嵌中。17世纪后期, 由于受到中国漆家具的影响, 西方也出现了大漆家具, 这种装饰手法十分符合巴洛克富丽的气质。一些来自中国的箱子受到西方的欢迎, 保存在伦敦附近汉姆公寓的一个柜橱, 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如图2) 。柜子上采用了中国退光漆工艺, 描绘了中国人日常的农耕渔猎的场景, 底座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着植物卷草纹样, 腿部装饰繁复、雍容, 底座上雕刻细节的丰富与柜子上平面的图案形成对比。虽然中西方装饰题材不同、装饰手法不同、装饰意境不同, 但这个柜橱明显也吸收了中国家具艺术特点, 并融合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特点。
二、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颜色差异
清代家具的色彩多采用黑色, 不崇尚黄色, 因此故宫中流传下来的珍品以紫檀和红木为材料的居多, 即使是黄花梨也要改染成深色。民间家具的杂木也要改染成紫黑色, 色彩比较单一 (如图3) 。
巴洛克家具采用大量的软包、织物等, 色彩丰富、艳丽、豪华。此时家具上大量采用细腻的薄木拼花工艺, 还有精致的雕刻、金箔贴面、描金、填漆、涂漆, 从而达到金碧辉煌的效果 (如图4) 。
三、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的材料
红木、紫檀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硬木木料是清式家具采用的主要材料, 这些都是质地坚硬、易于精雕细琢的珍贵木材 (如图5) 。为了色泽纹理和家具的坚固性, 清式家具一般采用一木连作, 不采用小木拼接。清式家具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材料选择和构造上看出。例如, 清式皇宫家具的首选材料是紫檀木, 紫檀木颜色深黑发紫, 经能工巧匠雕凿装饰后, 显得庄重沉稳, 威严中显现出奢华, 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权贵的审美需求。
胡桃木、橡木、山毛榉、樱桃木、桃花心木、水曲柳等是巴洛克家具采用的主要材料 (如图6) 。巴洛克家具还采用多种装饰材料, 如压花皮革、贝壳、天鹅绒、毛毯、丝绸、锦缎等。这种对多元素材质的运用尤其以座椅最为突出, 多种装饰材料的特点为巴洛克家具增添了光彩。
四、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的造型
清式风格家虽然造型复杂, 体态凝重、浑厚, 用料阔绰, 尺寸较大, 但线条流畅, 呈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造型特征 (如图7) 。清代家具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巴洛克艺术风格就是其中之一) , 出现了相对较多的造型奇特的家具, 使得清式家具偏离了传统的实用、经济的观念。
在造型上, 巴洛克风格家具仍以浪漫主义精神为出发点来进行形式设计, 追求夸张、动感的韵律, 如曲线、斜线等。它的特点是装饰十分豪华, 常常表现在外形上的对比、技艺上的精湛以及自由、奔放、热情、宏伟、豪华的艺术效果。家具上的圆柱、壁柱、人像柱、莨苕叶, 狮子、涡卷形等高浮雕装饰, 集建筑艺术、家具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 (如图8) 。
五、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式家具的装饰
(一) 在装饰手法方面
采用雕刻、镶嵌、描金等装饰手法是清式家具和巴洛克风格家具惯有的装饰手法。具体来说, 雕刻繁复、质量精美是清式家具的特点。因为清式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利作为保障, 贵重木材供应充足, 能工巧匠资源丰富, 而且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硬木便于进行复杂精美的雕刻, 从而使工匠的雕刻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清式家具往往用料厚重, 尺度宏大, 雕刻精美绝妙。不仅有运用了浮雕手法、圆雕手法、透雕手法、线雕手法等各种雕刻方法的清式家具, 而且还有描金、填漆、雕漆的漆家具。在雕刻手法方面, 清式家具受到西方装饰艺术的影响, 比较注重整体雕刻的层次感和空间深度。在镶嵌手法方面, 清式家具为了增强精美和奢华的视觉效果, 镶嵌材料丰富多样, 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 装饰上求满、求多。为了达到整体的璀璨夺目、富丽辉煌 (如图9) , 清式家具的镶嵌材料常见的主要有金银、象牙、玉石、螺钿、兽骨、瘿木、百宝、藤竹、珐琅等。
雕刻手法、镶嵌手法、镀金手法、薄木拼花贴面技术、高浮雕等装饰手法, 特别是薄木镶嵌图案的大量运用是巴洛克风格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法。为了展示出金碧辉煌、富丽奢华的艺术效果, 巴洛克家具经常以金属、兽骨、大理石、龟甲、贝壳等作为镶嵌材料。巴洛克家具装饰图纹的题材一般有涡卷纹、盔甲、胜利女神、莨苕叶等。巴洛克家具多采用软包装织物装饰, 这也与清式家具有较大的区别。巴洛克家具装饰织物的材料经常采用锦缎、天鹅绒等, 其颜色大多为鲜艳的宝蓝色和酒红色等, 与家具整体上的色调相得益彰, 给人以光彩夺目、奢华大气的感觉 (如图10) 。
(二) 装饰纹
清式家具装饰艺术不仅仅是对传统装饰艺术的继承, 而且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文化风貌。清式家具的装饰题材多种多样, 既有动物装饰纹、植物装饰纹, 又有山水风景装饰纹、文字装饰纹;既有几何式排列的几何装饰纹, 又有宗教、人文性事物图案化的社会装饰纹;不仅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纹龙、凤凰、麒麟、狮子、牡丹、灵芝等, 还有西方风格的狮爪纹、西番莲等装饰纹 (如图11) 。在清式家具中常出现的装饰题材是龙、狮子等吉祥装饰图案。龙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动物装饰纹, 因为龙是中华民族想像出来的动物, 有上天入地的神通, 作为天子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宫殿和家具上的龙装饰纹线条刚劲有力, 令人惊叹。而狮子是百兽之王, 勇猛威武, 再与不同特殊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表达吉祥的寓意。比如, 把两只狮子与灵芝放在一起是事事如意的意思;把狮子、百合与灵芝放在一起象征着百事如意。再如“蝙蝠”寓意“福”, 蝙蝠与桃子、灵芝放在一起象征着福寿如意;“羊”谐音“祥”, 象征祥瑞之象;“金鱼”音同“金玉”;松象征长生不老, 竹子用来比喻君子;石榴象征着多子等等, 这些寓意丰富的组合装饰纹在清式家具中也经常见到。
巴洛克家具的装饰纹主要包括动物装饰纹、植物装饰纹、宗教和神话故事的装饰纹、几何装饰纹等等。多变的、复杂的、夸张的装饰纹是巴洛克风格家具的装饰特点, 常见的装饰纹样有阿拉伯花纹、海草、花束、涡卷纹、C形旋涡、螺旋纹、藤蔓、雄鹰、狮子、天使等等。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也在一些巴洛克家具中出现 (如图12) 。
通过对清式家具和巴洛克家具风格的比较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两种艺术风格存在一定的共同点。清式家具用料厚重, 体态凝重, 造型浑厚, 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后, 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吸收了一些巴洛克风格家具的特征。而雕琢精细、气势磅礴的巴洛克家具也吸收了清式风格家具的一些特征。这两种风格互相影响, 并相互吸收、融合, 从而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也为现代家具风格的设计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摘要:通过对清式家具和巴洛克家具风格的比较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两种艺术风格存在一定的共同点。清式家具用料厚重, 体态凝重, 造型浑厚, 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后, 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吸收了一些巴洛克风格家具的特征。而雕凿精细、气势磅礴的巴洛克家具也吸收了清式风格家具的一些特征。这两种风格互相影响, 并相互吸收、融合, 从而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也为现代家具风格的设计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清式家具风格,巴洛克家具风格,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李雨红, 于伸.中外家具发展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于书.家具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3]杨中强.清式家具与巴洛克家具艺术风格比较.美术大观, 2012 (06)
巴洛克风格壁柜 篇3
18世纪初期以后,巴洛克风格逐渐被洛可可风格所取代,然而它对欧洲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它是华丽、多姿多彩以及高格调的代名词,以后的19世纪,甚至是20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应用仍然存在并可见。
在巴洛克时代,大型陈列柜、壁柜是一种豪华的室内陈设家具,是贵族大宅中必备之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宅的厅堂里常常沿墙摆放一种叫做卡索奈(cassone)的长箱,这种长箱有较华丽的外表,既用于装饰,更用于储物。巴洛克时期的陈列柜、壁柜其实是对文艺复兴时代流行的卡索奈的一种取代。它具有更大的体量、更实用的功能、更丰富的造型和更华丽的装饰,也被靠墙放置。
有一部分巴洛克风格的陈列柜、壁柜是以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为设计灵感来源。这类家具正面设有壁柱,顶部则有檐口和山墙,正立面好似一座小型的巴洛克宫殿一般。建筑家冯丹(Vondane,1634~1714)就曾参考罗马柯伦纳宫画廊的建筑语言,设计过此类风格的大型柜子。
我们也给大家展示两件壁柜,它们一大一小,均制作于1870年前后。从家具风格上看,应属巴罗克风格。它们身上可以看到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些许影子。
首先,在柜子的顶部,中间高,两边低,并呈现一定的弧度,这让人不由地想到巴洛克建筑的山墙装饰,在意大利罗马耶稣会教堂、德国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等许多巴洛克建筑立面的顶部都能够看到类似起伏。
其次,在顶部山墙状起伏与柜面之间,有一道顺势的宽凹槽,这又能与巴洛克建筑的上楣沟发生联系。最后,柜体上每一个门扇两边的直线条,又似乎与巴洛克建筑上壁柱的分布和观感有着某些共通之处。
从装饰纹饰上看,这一大一小两件柜子的巴罗克风格更突出些。巴洛克最具代表性的涡卷形及叶饰出现在了柜子的顶部中央,而其余部分,特别是柜体面板上、上层橱柜的垂花脚部分,更多见流动的“S”形曲线装饰。局部地区还贴有胡桃木饰面,要知道巴洛克时代一直被认为也是胡桃木时代。
虽然总体上说这两件柜子属于巴罗克风格,然而由于其毕竟属于工艺技巧更臻成熟的19世纪,其中体现出的细腻、精确和新气象是17世纪工艺条件下所不能具备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件柜子下层柜体上部的面板均是由上等大理石制成,大理石自然形成的出色纹路和光洁色泽为柜子更增添了上乘的品质感。另外,大柜子上部的镜子,也为柜子增添了更多的变化和细节。
从做工、从用材质料、从艺术性,这两件壁柜都是不可多得且价值不菲的上品。
(供稿:情田饰家)
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 篇4
巴洛克建筑展现出的是一种庄严豪华、富丽堂皇的效果。建筑上的动势感曲线、涡卷装饰、圆柱、壁柱、三角楣、人柱像、圆拱等都十分广泛地被现代设计师所借鉴。由意大利发源的这股艺术潮流, 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 都与当地的各种艺术倾向和艺术流派融合起来, 各自形成了带有独特风格和不同民族色彩的艺术形式, 巴洛克艺术也正是由这些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共同组成。
二、涡卷图案在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的艺术作用
涡卷图案以美化人们生活为宗旨, 优美的艺术形式、科学的工艺过程、合理的实用功能是涡卷图案在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的艺术体现。
(一) 涡卷图案的运用体现浓郁的装饰情趣
形象重复有序列, 上下一致, 方向上一个向左旋, 另一个就向右旋, 植物图案则布满平面空白的部分, 并镶嵌在双涡卷所构成的轴线上, 同时单个涡卷形成连续性的整体图案被连接起来, 形成了类似于心形的涡卷造型, 这就是涡卷图案的特点。因此, 将此种涡卷图案运用到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的装饰中, 会产生富于异国情调的设计效果, 使酒店大堂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
(二) 涡卷图案的运用表达鲜明的风格特色
纵观目前的部分酒店设计, 装修效果千篇一律, 很多酒店虽然装饰的效果很豪华, 但风格特色却不够鲜明, 因此将涡卷图案运用到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设计中, 会使酒店呈现鲜明的欧式风格特色。在具体应用时, 可以结合艺术审美标准充分考虑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 提炼出涡卷图案纹样的精髓, 既有利于展现酒店的巴洛克风格, 也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艺术品味的追求。
(三) 涡卷图案的运用展现强烈的造型感
从根本上来说, 涡卷图案的造型手法与绘画等艺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生活中, 除了常见的具体形象之外, 其它所有抽象的形象也都可成为涡卷图案造型的基本元素, 这种处理手法会使酒店大堂具有强烈的空间感。设计人员都清楚, 点、线、面是构成图案造型的基本要素, 因此对酒店大堂装饰进行总体意匠就可以结合点、线、面以及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心理特点, 运用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结合材料、工艺、技术及功能等设计要素来展现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涡卷图案的造型美。
三、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涡卷图案的创意表现
涡卷图案的创意表现是对图案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完美堆叠、肌理变化和其他特殊处理手法。
(一) 涡卷图案的完美堆叠
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涡卷图案的完美堆叠表现在, 小的图案可以组合成大的单元, 大的单元又可以组合成更大的整体, 使图案的构成体现出整齐美与节奏美, 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例如, 可以用堆叠的手法将同一涡卷纹样作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连续排列并加以组合, 这样会使涡卷图案既有规律变化可寻, 又不失单调, 简单中富有变化, 变化中又不过于复杂, 符合人们从心理的角度来把握审美的快感。又如, 在酒店大堂的地面铺装、墙体装饰等位置, 也可以主要采用堆叠的形式, 使涡卷图案形成排列形式既多样又有节奏, 既有变化又统一的图案效果。另外, 要想使图案形象有秩序、有条理, 可以结合点、线、面、色彩等形式美法则和设计要素来实现。
(二) 涡卷图案的肌理变化
图案艺术是肌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之一, 因此, 设计者可以采用添加、巧合、摹拟等造型手段, 将自然形象转化为适应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装饰要求的理想图形。
例如, 涡卷图案的肌理效果可以在大堂的墙体、柱子、家具中来展现, 形成欧式浪漫的装饰图案效果;还可以在酒店大堂中对墙壁上简化的“形”添加必要的装饰, 目的是为了展现效果更充实、更丰富的涡卷纹样。要想丰富涡卷的形象, 增加图案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可以在保证涡卷形态不变的情况下, 在图形中加点、线、面, 甚至是加投影和浓淡层次, 从而形成了有肌理效果的涡卷造型。
(三) 涡卷图案的其他特殊处理
涡卷图案的创意设计方法除了可以进行图案堆叠和展现肌理效果以外, 还可从以下的处理手法入手, 使涡卷图案设计在自由散漫的表面下追求造型上的完美。
1. 添加与删减
在设计时, 首先可以结合巴洛克风格大堂的风格特点采集涡卷图案相应的素材, 之后再将这些素材进行“深加工”, 保留有意的部分使之更加成熟, 减除意义不大的部分使之更加的精炼。例如, 在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空间中的餐桌和座椅上, 为了达到对空间的点缀效果, 就应该充分注意涡卷图案形象的变化, 认真考虑涡卷图案的每一个元素在经过修改之后能不能传达出酒店大堂所要展现的意境, 如果不能, 就应该添加合适的元素部分, 删减多余的部分, 直至达到完美的效果。
2. 分解与重构
在创意设计中, 对涡卷图案进行分解与重构这两个方法也可以适当的运用。由于涡卷图案的最初纹样是很简单、很原始的, 这种形式是不能将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所要展现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的, 所以设计师可以根据酒店大堂的风格, 将采集到的涡卷纹样进行适当的分解, 分解之后可以根据形式美法则, 再选择适当的部分重新进行组合、构形, 从而让涡卷纹样成为具有最佳视觉美感的, 适合巴洛克风格的大堂中的新形象。如在对酒店大堂的地面、墙面等位置进行设计时, 都可以将涡卷图案通过分解和重构的方法再组合成新形象来传达出酒店的含义。
3. 变形与整合
在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 还可以对涡卷图案进行夸张变形, 让它产生新的形式。例如, 在酒店大堂的地面铺装上, 可以把单独的涡卷图案按不同方向排列组合, 这种做法能给人以安静的平衡感;还可以使涡卷图案排列无规律可言, 这种做法给人以不安宁的感觉。但是无论什么形式都要使涡卷图案统一在一个图形纹样中, 使其始终围绕在主意境的周围。因此, 要把握住涡卷图案排列隐现的节奏, 向顾客展现涡卷图案的夸张排列, 使酒店大堂的巴洛克风格更加突出, 从而吸引顾客的目光, 提升酒店的名气。
总之, 涡卷图案展现出了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自由奔放和独特的个性, 让酒店大堂焕发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同时, 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充分体现了酒店的定位理念, 而唯有如此审时度势的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装修设计, 才能造就一代酒店的流芳百世。
摘要:酒店大堂是客人获得酒店第一印象的场所, 因此大多数酒店均把它视为酒店设计的重点。而在艺术设计中, 图案是继形式、材质和色彩后又一重要的设计元素。因此本文将涡卷图案运用于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中, 可以提升大堂的实用性、美观性、文化性, 最终形成符合人们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的酒店空间环境。
关键词:涡卷图案,巴洛克风格,酒店大堂,低调奢华
参考文献
[1]沃尔夫林.《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4.
[2]刘敦桢.《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1.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2.
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 篇5
前言
在西洋服装史中,“巴洛克”一词就是指代17世纪欧洲服装款式,显示17世纪欧洲时尚。由此可见,服饰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出当下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氛围及人们的精神面貌,而艺术及文化的发展必然也会折射到人们的服装风格变化上。如何在时代更迭、风格多元化、大众审美时尚化的境况下,依然保持这一经典艺术风格经久不衰并不断与当下流行风潮相结合,以创造出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情趣的“新巴洛克”风格是当今服装设计界所面临的难题。
“巴洛克”时期服饰风格概述
1.“巴洛克”时期服饰特点
“巴洛克”是16世纪古典主义者建立的一种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艺术风格。它突破了古典主义理性、均衡、典雅的风格局限。在西方服装史中,“巴洛克”代表一种绚烂、浪漫的装饰风格。具体表现为配色艳丽,造型强调曲线优美,装饰弯曲回旋。给人活泼奔放、精致华美,但也有矫揉造作之感。不管是“巴洛克”风格还是其发展到后期的“洛可可”风格,都使西方女装的装饰语言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同时,也为后来各种艺术风格的兴起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斗争激烈。使欧洲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荷兰和法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大增,先后掌控了服装流行的主导权,成为新的欧洲服装中心。因此,巴洛克风格大致分为荷兰风时期和法国风时期。
(1)荷兰风格时期女装特点(17世纪初)
荷兰风时期的女子服饰摆脱了文艺复兴时期厚重、僵硬的造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利用重叠法体现女性的丰满和性感。服装的领口有坦胸的也有披戴肩领的,其中,大翻领是荷兰风的另一个特点,它取代了轮状皱领,敞开的领圈上装着蕾丝做的宽大翻领,男女服通用。女装袖子仍流行藕节袖,但由上疏下密的扎法取代了等距分扎,短而鼓起的灯笼袖在袖口饰有蕾丝花边。裙子从内而外重叠着穿,在腰部收细褶,里层裙的色彩明度与艳度最高,中间层裙色彩较深,外层裙以柔和、色彩纯度较高的轻薄面料为主。
(2)法国风时期女装风格(17世纪后半叶)
法国风时期箍裙与胸衣的流行使女装造型不再像荷兰风时期那样丰满圆润,而是充分强化女性的形态特征。箍裙上装饰着大量缎带、花边、刺绣及纽扣等装饰。胸衣则在腰和胸部嵌以鲸须或木料为骨架材料,再包覆亚麻布或绸缎,缝线制作轻巧从腰部向上呈“V”形张开,背面用系带调整各部位松紧。而坦领是法国风时期女装的另一特点,这时的坦领被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并在领口边缘用花边装饰,或是系一段丝绸打上花结,体现了“巴洛克”绮丽的风格。
这时期女装的裙子仍以蓬松外形为主,最外层的裙子从中间开叉向外翻,并花结或扣子系起来,提起的地方吊着垂褶,在腰部产生丰富的对比。也有把外裙两襟向后翻,并在臀部打结使后臀堆满褶皱,非常气派。
2.巴洛克时期服饰图案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图案受到当时美术风格的影响,前期以变形的花朵,花环、果实、贝壳为题材,后期则采用莲、棕榈树叶、良苕叶形为题材。而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行曲线的应用,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路易十四时期,即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为过渡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为洛可可时期,图案则以小碎花为主。
现代巴洛克元素在杜嘉班纳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提起“巴洛克”风格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一贯在“巴洛克”元素中寻找灵感来源的意大利知名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此品牌最大的特点是一直都以南意大利西西里岛为创作灵感,以天主教妇女身上的黑色作为最主要的用色,而在图案的表现上则充满了南欧宗教色彩,这也形成了杜嘉班纳独特的风格。
1.杜嘉班纳秀场中巴洛克元素运用案例分析:
(1)造型中巴洛克元素运用分析
元素一:大翻领、坦领
大翻领及坦领是“巴洛克”风格服饰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从荷兰风时期到法国风时期(即从17世纪初到17下半叶)短短半个世纪内人们审美情趣的变迁。纵观品牌杜嘉班纳近几季的设计,不难发现设计师对它们的沿用及改良。不管是蕾丝面料的精致翻领,还是省去了花边镶嵌的坦领,都彰显了女性的迷人的韵味。
元素二:束腰、胸衣
法国风时期的“巴洛克”女装强调曲线优美,而“新巴洛克”风格设计虽已用修身款式取代了原本造型拖沓的蓬松裙装,但仍想更加突显女性性感的曲线。因此,不管是从法国时期就大行其道并沿用至今的胸衣,还是能勾勒女性婀娜身形的束腰。都成为杜嘉班纳秀场中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不管是2013年秋冬设计中花纹繁复的宽版束腰,还是缀满金色刺绣的胸衣,都散发着女性性感迷人的气息。
(2)装饰中巴洛克元素运用分析
元素一:刺绣、蕾丝
“巴洛克”风格追求奢华,装饰繁复华丽。因此,无论是刺绣拼贴还是用于镶嵌边饰的蕾丝都是“巴洛克”风格最常见的装饰手法。杜嘉班纳2012秋冬高级定制的秀场就将17、18世纪西西里岛上的古建筑化作大量的金色巴洛克风格拼贴及刺绣图案,点缀着黑色蕾丝,让每一件衣服都如艺术品般华丽艳美。而原本作为点缀的蕾丝面料则受到了设计师的热捧,被大面积地运用到设计当中,将以华丽著称的“巴洛克”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图1-2)
元素二:花朵、果实图案
华丽的大团花饰、果实图案是“巴洛克”风格鼎盛时期最典型的装饰图案,同时它也是品牌杜嘉班纳设计师最善用的装饰元素,不管是2012春夏设计俏皮可爱的通身的果实团案印花,还是2014春夏设计中花朵印花到立体花朵刺绣的演变都体现了设计师对“巴洛克”风格的钟爱。(如图1-3)
元素三 十字架
由于“巴洛克”风格在天主教国家中的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它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而十字架造型是最能代表宗教的元素之一。在杜嘉班纳2013秋冬秀场上设计师用十字架造型镶嵌各色宝石珠宝,恪守华丽的意大利教廷风格,展现他奢华西西里风情的钟爱。
总结
“巴洛克”这种装饰语言虽然已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演变发展,但不仅没有随时代的更替而淘汰,反而在现代服装设计大师的创作下,演变成当下受到无数设计师所追捧的“新巴洛克主义风格”。可见,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西洋传统服装的设计原则及美学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纵观近几十年服装市场的发展,虽然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但一些极具特色的老牌服装品牌不仅没有被新品牌所代替,反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其中品牌杜嘉班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每一季设计中设计师都从西西里岛汲取灵感,抒发了设计师浓厚的的意式情怀并向我们展现了传统巴洛克元素与现代女装设计相结合的无限可能性。它的成功说明了:在国际服装市场不断繁荣的今天,一个服装品牌若想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做到无可替代,那就必须要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 篇6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并非是一个哲学流派, 而是一个时间概念、一种文化状态、一种文化主导因素、一套价值模式或思维方式。2其表征为商业运行、去除中心、语言消解、仿真复制、否定权威、多元共生、宣泄欲望等。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媒介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利奥塔就认为后现代社会就是以信息科学、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社会。而“后现代主久的种种姿态, 我们今天的群众不但易于接受, 并且乐于把玩。”3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庞杂的内涵中, 选择其中的两个基本特征, 即“二元对立”的消解、视觉奇观化, 对系列剧《神探夏洛克》进行读解。
二、电影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二元对立的消解
“二元对立”是西方传统文化和哲学研究的经典范式, 即把主体与客体、思想与存在以及人与世界截然对立起来的一种观点。“在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念中, 对立面的平行并置是不存在的, 在强暴的等级关系中, 对立双方中的一方总是统治着另一方, 要解构这一对立面, 首先就要在特定的情况下将这种等级关系加以颠覆”。4而后现代主义正是要发动一场思维方式上颠覆性的变革, 取消二元模式中主体的中心地位。
在非虚构电影中, 电影中虚拟的时空与生活中的现实生活本应该是一对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处于中心位置的是电影制作出品方, 他们决定了电影虚拟时空中各种视觉符号和听学符号的组合;而现实生活的电影观众, 则处于边缘位置, 他们既不可能进入虚拟时空, 也不可能干预虚拟时空的构建, 只能是被动的消费。
但电影作为符号商品, 其消费是和媒介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以互联网为基质的数字化社交媒体赋予了观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也模糊了电影中虚拟时空与生活中现实时空的界线。
系列剧《神探夏洛克》便借助于数字化网络社交媒体, 一方面, 让虚拟时空的事件与现实生活重叠;另一方面, 也使得电影消费者可以将观影经验转为新文本, 直接进入下一集电影的创作中。
1. 虚拟时空的事件与现实生活重叠
《神探夏洛克》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 原著小说创作于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但电影在改编时, 创意性将案件发生的背景置换成了21世纪的伦敦。于是, 夏洛克有了自己的网站“The Science of Deduction” (图1) , 而华生也成了老道的博客写手“THE PERSONAL BLOG OF Dr.John H.Watson” (图2) 。更为关键的是, 网站和博客并不只存在于剧中的虚拟时空, 在现实中也同样存在, 并向公众开放。另外, 每篇博文后面的评论中, 往往有一些是以影片中角色的名义发布的, 从而一步模糊了虚拟与现实时空的界限。
2. 电影粉丝文化的虚拟与现实互动
活跃在全球各个角落的“神探夏洛克”粉们, 将互联网作为基质, 借助于固定的论坛、博客以及微博等社交网站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 以个人为节点, 生产出大量相关内容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s) , 并不间断地向所有媒体辐射。而影片的编剧也不失时机的将粉丝的自发行为再作为剧情加入到新一季《神探夏洛克》中。
在第三季第一集中, 不但将现实中的粉丝聚会搬到了屏幕内, 而且他们俱乐部的名字“空灵柩”正是本集的主题 (图3) 。此时距离第二季夏洛克跳楼坠亡已经两年, 对夏洛克如何借“假死”归来, 粉丝们在全球各类的社交媒体上争论不休, 演绎出无数版本。而电影在这一集中给出的三个解释中, 两个都来自粉丝的猜测。
第一种解释是夏洛克的男性粉丝安德森的猜想, 用莫里亚蒂的尸体“暗度陈仓”, 夏洛克得以顺利撤离;
第二种解释是夏洛克的女性粉丝劳拉的推测。在劳拉的想象中, 夏洛克与莫里亚蒂这一对宿敌成了好“基友”, 并联手制造夏洛克的死亡假象。这里还隐含了网络亚文化的“腐女”现象。而将之融入剧情, 也折射出主流文化对新生亚文化的召唤与收编。
三、视觉的奇观化呈现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后现代文化就是一种视觉文化。詹姆逊提出了后现代社会中“视觉的转向”“图像的转向”或“视觉文化转向”等视觉文化的问题, 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视觉为中心, 是整个文化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也是后现代文化突出的特点。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大众视觉文化产品。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来临, 新的媒介技术层出不穷, 数字电脑技术的优越性便在于它比传统印刷传播技术更能创造形象的“虚拟世界”, 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观得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里, 满足着信息时代人们对影像永无止境的渴求。
系列剧《神探夏洛克》中便利用先进的摄影设备和后期强大的数字电脑特效, 可以根据需要, 对电影中的时空进行任意处理, 将原著小说中福尔摩斯对案情的推理转化为可视的思维殿堂, 突破纸质媒体自身特性的限制, 以非线性的方式推动剧情, 将观影变成了一场视觉盛宴。
在《空灵柩》这一集里, 伦敦面临即将到来的地铁爆炸恐怖袭击, 福尔摩斯正在通过大脑中的思维殿堂 (Mind Palace) 筛选整合信息, 寻找破案线索。影片通过后期数字特效, 让地铁纵向穿过福尔摩斯的眼睛 (图5) 或是让他置身地铁站, 而列车却在头顶上空飞驰而过 (图6) 。影片正是以这种视觉奇观的方式, 让观众可以看见夏洛克对案件的推理过程。
回顾《神探夏洛克》整个系列, 处处弥散着一股后现代的气息, 虚拟与现实的错位、令人惊艳的视觉奇观, 这一切都使影片契合了时代的脉搏, 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影视剧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商业和文化营销---以英国迷你剧《神探夏洛克》为例[J].东南传播, 2014.
[2]夏洛克的网站http://www.thescienceofdeduction.co.uk/casefiles.
[3]华生的博客http://www.johnwatsonblog.co.uk/.
[4]郭小早.知乎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473301answer/21503329.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llet_time.
[6]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 2003年第二版.
【巴洛克风格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中华巴洛克建筑06-22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08-23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10-22
巴洛克音乐的艺术性08-14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11-09
英剧神探夏洛克的叙事艺术分析07-12
洛克文化06-30
洛克的《教育漫话》10-23
洛克家庭教育11-09
洛克教育思想免费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