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教育漫话》

2024-10-23

洛克的《教育漫话》(共5篇)

洛克的《教育漫话》 篇1

摘要:洛克教育思想中的学生本位思想贯穿于《教育漫话》一书的始末, 集中体现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等思想中。全文从洛克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导师或者家长的作用来试析其教育观点中的学生本位思想, 期以加深对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解, 并启发现代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关键词:学生本位思想,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一、背景

1632年, 约翰·洛克出生于英格兰萨摩赛特郡的一个乡村律师家庭。他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并且是英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教育漫话》是体现洛克主要教育思想的著作, 也是世界五大教育名著之一。该书于1693年出版, 并于1937由傅任敢翻译, 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 走进中国教育视野。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洛克在教育目的、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以及导师或者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的基本观点。本文将从学生本位的视角阐述书中学生本位思想的体现形式和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启示。

二、学生本位思想的体现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首先, 教育的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洛克看来,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一位符合社会需要的绅士, 并且这位绅士在身体、德行、理性和学识等方面都应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洛克主张根据学生的天性和才能, 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如, “儿童是喜欢变换, 喜欢自由的, 因此他们就喜欢游戏。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成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天性, 按照他们的喜好和特质, 教给他们“学问”。最后,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洛克所教育的绅士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 又能促进资产阶级事业需要;既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 同时又尽心尽力为国家服务。总之, 学生全面的、个性的和人文素质的发展是洛克的教育目标中的重点, 这无不体现着学生本位的思想。

2、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时间

学生为本的教育时间——及早教育。洛克认为:“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 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教育……”他通过多年从事家庭教师的经验得出:教育应乘早。因为一旦儿童长大, 其形成的不良习惯就很难再改正。洛克意识到, 在儿童成长为“绅士”的过程中, 有一个“关键期”, 这一观点契合了后来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关键期的理论。此外, 不同的教育时间, 教育的方式不同。在儿童小的时候, 家长应树立威信, 让孩子感到畏惧, 但到他年岁愈长, 家长则应假以词色。因为随着儿童成长, 其身体、心理都发生了改变,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应改变, 通过沟通、说道理来直击儿童的心灵。总之, 以学生为本, 注重时间对教育的影响。

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内容

学生为本的教育, 内容全面且有重点。因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 接触的事物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 所以对儿童的教育也应全面, 并且有主次之分。一方面,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育培养出绅士应具备健康的身体、良好德行、理性的情感、广博的学识等品质。因此, 为了把儿童培养成“绅士”, 教育的内容也应从这些方面出发, 全面发展儿童素质。另一方面, 洛克非常重视对健康和德行的教育, 整本书的大部分章节都是在述说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例如, 洛克说:“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 或者有智慧的人看的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 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我不只是觉得对心地良好的人说来, 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 同时我们也得承认, 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说来, 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 变成更坏的人。”由此看来, 洛克是把德行放在比学问重要的位置的。教育之于人的意义, 不仅仅是传递广博的学识, 而应该还包括通过教育带给儿童健康的身体, 良好的德行等, 并且这些比学识来的更加重要。

4、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

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重视榜样作用、反复练习、奖惩适宜, 且应结合学生特点。首先, 导师或者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应树立良好榜样。“与榜样相比, 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洛克认为, 对儿童的教育应采用最有效的方法, 榜样示范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 要反复练习,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关于德育教育中, 洛克说:“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德的原则在于去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考习惯, 而使这种能力发挥的容易熟练则靠及早的练习。”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其身心特点, 制定合乎儿童自身的方法, 且一次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 一种习惯养成之后, 再培养另一种习惯。再次, 注意奖惩适宜。洛克反对单纯的物质奖励, 鼓励当众给予学生表扬。这样通过众人的传播, 使得儿童对于自己的名誉更加重视, 从而约束其作出不良的行为, 克制形成恶习。对于惩罚, 洛克认为应私下进行, 维护儿童的自尊, 且以说理为主, 反对鞭笞儿童。私下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不仅可以维护儿童自尊且可以帮助其形成对犯错的羞耻之心, 从而让儿童更加爱好自己的名誉。“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无论什么应收的德行, 应戒的过失, 他们无不可以用理说服”。如前所言, 儿童是有自尊心和羞耻心的, 因此对儿童教育不能运用“强制”和“威胁”的办法, 而应通过说儿童能够理解、符合儿童思维的道理的方法, 避免大论的说教。因此, 对于孩子的惩罚教育, 应采用温和的态度, 并且利用儿童听得懂的道理与其交流, 通过善意的方式, 让其认识到错误, 自愿地去改正。最后, 整个教育方法, 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洛克在总结整本书的时候说:“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 各有一些特色, 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对于儿童的教育, 应根据儿童的不同天性、气质和爱好等, 并结合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此, 我们可以说, 教育应该是也必须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 一切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

5、导师或者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为本的教育中, 导师或者家长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导师教育儿童的职责并不在于“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 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采用正当的方法求知”。因此, 在教育的过程中, 导师教给儿童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的态度, 最终, 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导师只是是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方法和形成良好习惯的人。导师的作用是协助学生更好、更正确的学习, 学生才是知识获得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家长, 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儿童小的时候, 对其进行管教, 树立威信, 是儿童成长的“领导者”;但是同时, 家长又应是儿童最可信赖的朋友。领导者, 是指对儿童的不良习惯严厉制止;可信赖的朋友, 则是家长与孩子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的关系。因此, 不论是导师, 还是家长, 在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着儿童的成长, 但绝对不能“代替”儿童成长。

三、洛克学生本位思想的启示

1、注重的学生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幸福、工作和学习的前提, 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对儿童的教育也应该从身体开始。通过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 (穿衣、户外运动、饮食、睡眠、药物等) 习惯, 养成他们健康的身体, 为成长为一个幸福的绅士打下基础。儿童的人格可塑性非常强, 所以应避免让儿童长期生活于暴力、忽视和仇视的环境中, 否则他们将形成同样或者类似的性格特质……教育无小事,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注重道德教育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构是首先强调国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 然后才是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种自上而下的德育方式, 忽视了人性为本的做人基础, 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执行的能力, 以及忽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自我、与他人和与社会的矛盾关系, 这也是导致我国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 通过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德育教育观点, 我们应该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而且在德育中, 注重个人良好德行的形成, 最终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3、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终要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前提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儿童的好奇心, 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 我们应该加以鼓励, 并运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第一, 不制止儿童的任何好奇心。第二, 认真回答儿童的提问, 并加以适合的赞誉。第三, 不可以敷衍儿童的问题。第四, 提供新事物, 引发儿童的好奇。另外, 如果说教育的结果是教育出“千篇一律”的、没有批判思想的人, 那么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观察学生的天性和兴趣, 真正了解学生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其批判精神。正确引导发展其爱好, 从而达到教育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保证个性发展。

4、注重正确教育方法的采用

教育是一门艺术, 这一观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法上。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首先, 良好榜样、适当的练习、适宜的奖惩, 作为培养“绅士”的方法, 是应该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的。其次, 应反对鞭笞等形式的惩罚、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最后, 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 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真正适合的正确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教育者们, 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 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统一方法。

5、教学的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面对我们现在教育中出现的,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等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我们迫切需要强调教育的内容应该而且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儿童的内容, 应是一些常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科学知识。儿童时期的教育, 是可以采用说理教育的。儿童虽小, 但也已通晓一些基本的道理, 通过说理是完全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的。进行说理教育的时候也应该适当的结合儿童的理解能力, 而不是说一些难懂的、哲学类的大道理。

6、注重导师和家长在教育中的正确作用

导师和家长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的人。因此, 导师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 对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深刻的。导师和家长, 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知识等的正确认识、摒弃恶习、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 最终实现自学。

参考文献

[1]标建华.洛克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 1999 (5) .

[2]李芳.《教育漫话》中的德育观对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启示[J].美德美育, 2012.

[3]黄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读《教育漫话》有感之二[J].中国商界, 2008 (24) .

[4]李志强.“漫话”中的智慧——读约翰·洛克《教育漫话》[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2005.

[5]罗越媚.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比较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8.

洛克的《教育漫话》 篇2

爱尔维修

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曾先后担任过沙夫茨别利伯爵和爱德华·葛拉克的家庭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为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绅士,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教育漫话》一书。

洛克的教育思想既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有一定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他反对封建的旧教育,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绅士教育思想,旨在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和封建的、宗教的教育相比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使之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他安排了大量的课程内容,并突出了实用知识的地位。他详细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其中不少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今仍不过时。

但是,洛克教育思想中的保守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洛克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计了一种与绅士教育截然不同的劳动教育,主张为贫穷儿童设立劳动学校,使他们自食其力,同时也为其以后的劳动生涯奠定基础。他的整个绅士教育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而展开的,他的教育目的和内容也都是为了迎合上层社会的需要,这给他的教育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洛克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教育家们所接受,在欧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富有时代感和实际意义,更能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漫话》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洛克对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

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

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惟能力,后来出现的所谓 “ 形式教育 ” 与 “ 实质教育 ” 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洛克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尊重。内容简介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教育漫话》,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本书于1693年问世后,成为欧美乃至世界文化、教育的瑰宝,数百年来被许多人奉为办学的圭臬乃至“宪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

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如下一些教育思想: 洛克帮助葛拉克教育子女所写的书信,经友人请求,改为论文形式,1693年发表,就是《教育漫话》。这本书主要讨论绅士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以及从小到大的养育方法。

(一)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洛克坚持“白板论”,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

虽然他也承认有一些凭借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但他认为这类人为数极少,就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1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便是使儿童成长为绅士,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

什么是绅士?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

1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一言以蔽之,绅士必须具备上层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具有经营工商业的知识技能和机敏自信;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等多种个性品质,勤奋勇敢,足智多谋;在与人交接上,进退得宜,举止适度,仪态高雅,通晓世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所以,培养绅士即是要培养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绅士的教育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绅士培养的途径上,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

当时上层子弟所就读的文法学校是古典主义的,只教授一些希腊文和拉丁文方面的知识,而不注重治事处世的胆识和方法的训练,不注重道德、礼仪和谦顺行为的培养,因而是不实用的。文法学校中的众多学生良莠不齐,其家庭习惯和父母的人品也非常复杂,小绅士在此“日与顽童为伍,斗骗欺诈,无所不学”,就会与之同流合污,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会使性格变得粗鲁、乖戾,不仅不能养德,而且反遭败德之害。

文法学校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进行个别的细致考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而且,小绅士在外也容易在与没有教养、没有德行的下贱仆人的经常接触中学到粗鄙的“言词、诡计与恶习。”

所以,洛克主张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聘请优秀的导师,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坚定,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2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这种观点一方面符合了资产阶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暴露了洛克轻视学校教育而重视家庭教育的保守思想。

(二)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 体育、德育、智育及锻炼法

从其对绅士教育目的的理解出发,洛克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1. 体育。

体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3”。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4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体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儿童具有强壮的体格,其标准是能吃苦耐劳。

洛克把一个绅士能否“忍耐劳苦”,“出人头地” 同身体强健与否直接联系起来。

怎样才算是 “强健的身体”?“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

23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 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4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洛克讨论孩子的健康问题不是从“医生对于有病的,身体脆弱的儿童应该怎么办”,而是父母对于原本健康的儿女,怎样在不借助药物的情况下去维护和改进它,他认为“绅士对于孩子不可娇生惯养,因为娇生惯养或多或少会使儿童的身体受到伤害,在这一方面它给父母们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1、“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他认为人的脸部裸露在外,之所以脚身体的其它部分不怕冷是由于习惯的缘故,孩子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他们就什么都受得了的。

2、主张每天用冷水洗孩子的脚,鞋子不可太厚,要透得进水,让孩子的脚经常得到锻炼,以至最后能像穷苦孩子一样,即使赤脚走路,也不易得伤风,不会发生什么害处。

3、他认为儿童应“多过露天生活,即使在冬天,也应尽量少烤火。”多让孩子作户外运动,让他们经受风吹、雨淋、日晒,虽然这样不能把她养成美貌的男子,但可以把培养成一个游泳的人才。

4、他觉得女孩子的衣服松紧应合适,让女孩子的体态按“自然”认为最好的去发展。

5、在饮食方面他认为“应该极清淡,极简单”,用餐时应多吃面包,不吃肉或少吃肉,进餐的时间也应日日更换。他认为胃口大小都是由习惯所致,所以在饮食上要有节制,并认为“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饮料只能用清淡的啤酒,而且只能在吃面包之后喝,万不可喝烈性饮料。

6、洛克认为“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才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如果要限制他们的睡眠时间要在他们满七岁以后。

7、避免滥用药物也是很重要的,他认为用药物为儿童预防疾病是万万不可的。

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

洛克认为,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 ”。

由于洛克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又有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比较熟悉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这些体育思想虽有失当之处,但总的说来是正确的,有一些可供借鉴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并未提出有关学校体育的具体内容,这同他主张的儿童教育只能在家庭中进行的思想不无关系。

2.德育。

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

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直接的德行……其余一切的考虑和成就都应该退避,都应该让它一步。”

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6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因此,他认为,只有“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洛克指出,德行教育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使行动服从理智的指导。自我克制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德行形成的关键在于以理性导引生活,以理智克制欲望:“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

55在谈论了如何使儿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洛克提出“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场合都能体现出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卓越”⑤。

好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⑥。我认为这是理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儿童的精神最柔弱的时候,让他们遵从戒律、服从理性,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应该要的什么是不应该要的,什么是应该去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去做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正如托马斯·亨利·拉格胥利指出的“或许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你能去做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只要那是你应该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⑦。要让儿童慢慢认识理性,学习用理性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需要做到:

第一,满足儿童的自然需要,但是用什么,需要多少来满足,应该由父母来为儿童选择和安排。绝不能因为儿童哭闹着恳求,就给予他他想得到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增强儿童的占有欲。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重视这一点,千万不要再将小孩子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否则将来他们怪罪的人就是对他们百依百顺的过分宠爱他们的父母及其他养育他们的人。我个人认为:在不给予满足的同时,应该告诉儿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他们懂得我们是出于善意的理性的,不是感情用事的。举个例子,我的小表妹在其他亲友那里只要通过哭闹能够得到绝大部分她想要的雪糕、巧克力、糖果,也能够拒绝她不喜欢的食物,如胡萝卜,米饭,鱼。但是来到我家后,我妈妈告诉她那些她拒绝的食物有利于她的生长和健康。然后,她每天都会多吃一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也会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是有利于他们的了。但是如果父母尽早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应该就会早一点明白这些道理了。

第二,要教导儿童学会分享。“要让他们从经验中知道,最慷慨的人总是得到的最多,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去学着那样做”。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缺少伙伴,只有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才能够接触到年龄相近的伙伴。所以我认为,父母和老师要教导他们学会分享,分享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交换玩具来玩,分羹,分享有趣的事,一起解决痛苦的事。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讲他们与伙伴们在一起的事情,及时夸奖他或伙伴的积极行为和想法,也要指出他们的错误给予一定的和善或者严厉的劝诫。

洛克关于德育教育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1“教育上应当主义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以及在其他所有事情上,如果你不愿意它继续下去日益发展,就不能使它成为习惯”要让儿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2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假如你希望孩子敬畏你,你便应在他婴儿期打下印记;然而当他越来越接近成年时,你皆应该采取越来越亲近的方式去对待他

6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则为恶。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的品格所不容的。

为此,洛克建议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幼儿的可塑性强,容易支配,是培养德行的好时期;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就必须开始于对儿童的各种嗜欲的抵制,就必须及早培养儿童的理性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为了达到使欲望服从理智的教育理想,就必须在儿童身上培植那种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违反公道”,“乐于赠予别人”和不“曲解事实”,“说话绝对要真实”等美德。在儿童心智混沌初开之时就要开始着手这一工作,要将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进他们的心里”。

“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除了德行以外,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礼仪训练之目的在于教会为人处世的秘诀,使人到处受欢迎和重视,从而增进人生的幸福。

因此,通晓事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这是一个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绅士礼仪首先表现在仪表堂堂、文质彬彬,见人脱帽退步致敬等具体行为方式上,进而要“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止都要优雅有礼,…… 能够博得朋友的好评”,进而再做到“要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敬重与距离”,最后形成懂得礼仪,懂得人情世故,高雅友善,思想刚毅,“举止更有丈夫气概”,“谈吐更能镇定自如”等绅士人格。

洛克指出,那些违反礼仪要求,言行粗野,对别人无端轻蔑视、揶揄、非难甚或故意刁难等等,都是没有礼貌的,都是与“最能使人喜爱的社交德行”毫不相容的。“有礼貌的人较之有用处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所以,洛克把礼仪看得比学问比知识重要得多,他甚至认为,对于未来的绅士来说,首要的品德就是礼仪,这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价值的关键所在。

洛克指出,不良的礼仪有两种:忸怩羞怯;行为不检和傲慢。要克服这两种缺点,一是要有自信心,二是要尊重他人。社交中最忌粗暴、轻蔑、非难和刁难。一个有教养的、懂礼仪的人,就是言谈举止优雅大方,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与人相处自然、融洽的人。“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7会受到欢迎与重视。”

在道德教育方法问题上,洛克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乃至正确的意见。

洛克说: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恐怕是最不容易见到,而又最难好好的遵守的,就是,儿童从刚能说话的时候起,左右便得有个谨慎、清醒、甚至聪明的人,他的责任在把儿童领上正轨,使他 7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页。

们不去接近一切坏事,尤其是不受不良伙伴的熏染。以上所表达的期望,也许就是洛克对导师的要求标准了。

(1)及早实践。洛克说:“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实践。”洛克认为,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死记硬背规则的办法,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指规则等)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因为“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因此,在儿童念虑初萌,刚省人事的时候,就应该严加管束,通过对道德规则的不断实践使之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习惯于遵循道德的要求。

(2)及早管教。洛克认为,对儿童不能采取放纵不管的溺爱态度,溺爱只会使儿童骄横纵欲,为所欲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儿童心智未开,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且可塑性很大,因此,从儿童小幼时就要早早加以管教,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幼时养成儿童服从父母意志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管教儿童的关键在于使儿童懂得规矩,克制欲望。按照洛克对于人类天性的理解,欲望本身并不是恶的,但是,欲望一旦挣脱合理要求的规矩,欲望就变成罪恶,所以,克制欲望,并不是使儿童消除一切欲望,而是在于使其摒弃不合乎理性的要求,“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在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所以,一方面,作为家长和教师,决不可因儿童哭泣求闹而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应该将他们当儿童来看待,儿童终究是儿童,“他们应该作游戏,应该有玩具”,对于他们合理的要求是应该让他们满足的。

管教必须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对儿童要求过严,事无巨细,使儿童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儿童必然会精神抑郁,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形成懦怯的奴隶性格,这便背离了绅士教育的人格理想。

(3)榜样示范。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要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所以,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的重大教育作用。作为儿童的直接教育者,父母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伴侣的影响和作用,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儿童如果常常和一些好伴侣在一起,定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为教师的教育起一种辅助作用。另外,家中的仆人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对仆人的选择也不可不慎。

(4)以理说服。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绅士而

不是奴隶,因此,决不可以用权力或命令去强行制服儿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无论什么应守的德行,应戒的过失,他们无不可以用理说服”,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温和的据理劝说往往比运用权力和命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对儿童进行说理时,要态度温和,举止镇定,不可气势汹汹,大声喝斥。说理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应用词明白,简单易懂,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说理还可以与一些规则的提出相结合,以使儿童有章可循。但所订规则不宜过多,且应重在使规则成为人的行为习惯。

(5)奖惩得宜。奖励和惩罚是教育儿童的又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奖惩能否各得其宜。奖励是必要的,但应重在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刺激。尊重、称誉、赞扬是一种很好的奖励,而那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甘美的食物和漂亮的服饰来奖励儿童的做法,只会使儿童养成追逐物欲、奢侈、贪婪等心理品质,因而是错误的。在诸种奖励中,荣誉感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奖励方式。儿童对称誉和赞扬是很敏感的,对儿童好的行为及时当众给以赞扬,就会使儿童更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荣誉。

惩罚之于儿童,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而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惩罚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往往会使儿童养成一种奴隶式的性格,不利于使儿童成为聪明、贤良和光明磊落的人。但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犯有“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又必须予以鞭笞,必须鞭笞到使儿童“知道自己不该犯错,并且融化在真挚的悲悔里面,方才可以停止”。

洛克认为德育教育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1、洛克认为管束儿童时奖励与惩罚是应该被采用的,但是使用时应非常的小心,要使用得当。鞭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惩罚方法,有许多弊端:①人类有耽嗜肤体的与现实的快乐,极力避免痛苦的倾向,鞭挞不但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鼓励了它。②鞭挞会使父母或导师盼望儿童去做的事,反而遭到儿童厌恶。③“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④鞭挞有可能治好儿童任性的毛病,但是也可能使儿童心情颓丧,这更危险。⑤鞭打和责骂都会降低父母在儿童心中的地位,减少儿童对父母的尊敬。

奖励的时候也应避免用儿童心爱的食物去讨儿童的欢心,因为这样等于鼓励他们的嗜欲,教导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洛克认为奖惩儿童应在名誉和羞耻心方面下功夫,当儿童做错事的时候营遭受父母以及周围其他人的冷漠和不理会,当他的行为值得赞扬时,父母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称誉,要儿童明白在他受人尊重或被人羞辱的时候,其他各种可爱的或可厌的事物会伴随而来,要让儿童有爱好名誉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助长他们的德行。如果一定要用到鞭挞这种德行的时候,也要让他们知道鞭挞带来的羞耻和名誉上的损失是远比肤体之痛要重要得多的。父母在儿童犯小过时不轻易损害儿童的名誉,让他认为自己的名誉是很好的,是值得去维护的。所以对于儿童使其所有的,而不是儿童本

身所固有的过失,父母可不去惩罚。但是儿童出现顽梗或反抗的行为时,鞭挞可以作为一种给他们带来耻辱心的惩罚在适当的范围内使用,而且第一次使用时可以逐渐加重,知道完全克服儿童心理,树立父母的威信。

洛克认为而同时希望自己被认为是理性的动物,他们的这种欲望是应该被鼓励的,经常跟儿童说理,把儿童看成理性的动物,对待他们时“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是他们觉得你的行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是必要的。”

2、至于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可定许多规则让儿童去记,“儿童不是规则教得好的”,应该让他们多加练习,养成习惯,因为在没有形成习惯的情况下,按某些规则去做就显得矫揉造作,是一种丑陋的勉强的模仿。洛克认为榜样对儿童德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的来的,所以虽然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会使儿童变得懦弱畏怯或者虚骄自负,并且不懂人情世故,而学校教育虽然可以使儿童获得胆量和生气,但是儿童也容易从他的伴侣那里学到鲁莽、诡计和粗暴。他认为因为德行比胆量和生气更重要,失去之后更不容易恢复,为了让儿童获得一点点自信就让它冒险去学校接受教育从而失去了德行是不值得的,他说:“要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所以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更为可取。

3、洛克认为儿童是喜欢自由的,对于自愿去做的事情从来都是不惜力气的,这就是为什么游戏有时也很累,而儿童却甘愿去做。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他该做的事情当成一种任务让他们去做,否则会使他们感到憎恶和厌倦,就算是儿童本来喜欢的游戏,在变成任务之后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应该抓住儿童任何兴致上的有利时机,让他们去做有益的事,避免他们养成慵懒的习惯,但是应该在甲件有益事情没有做厌之前,让他改做别件有益的事情,让他们在做有益的事情的时候总是留点余味。

4、儿童是喜欢控制和权力的,从两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来,①儿童刚生下来不久就哭泣、使性、乖张、不高兴,为的是控制别人。②儿童喜欢把东西占为己有,他们觉得由此可以得到权力,可以随意处置物品,他们就很高兴。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对这种嗜好给予严厉的制止。

洛克认为儿童要求的事情绝对不能让他得到,父母要能分清儿童的需要是属于嗜好的需要还是自然的需要,比如儿童说:我饿了,我要吃烤肉。父母就绝不可以给他烤肉吃。饿了吃东西是他的自然需要,而吃烤肉是他嗜好的需要,父母可以给他面包看是绝对不可以给他烤肉。父母应该让儿童及早学会在“放任他们的嗜好之前,去问问理智,运用理智”

3.智育。

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8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学问是应该有的,8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在洛克看来,绅士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因而,智育之于儿童是重要的。但是,学问同德行相比却居次要地位,德育必在智育之上。洛克说:“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 …… 人看得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我不只是觉得对心地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同时我也得承认,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在学问和知识有助于发展理性,增长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儿童的聪明、智慧和才干本领都得到发展。所以,洛克坚决主张,智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借以发展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智育必须同实用性相结合,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9路,帮助他前进,使他在做任何学问的时候做得这样容易……”

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有助于绅士品格的形成,还要有助于对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了一个范围广泛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包括:阅读、书写(写字)、绘画、外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作文(写作)、神学、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学、年代学、自然哲学、速记等等。此外,还要学习舞蹈、音乐、击剑、骑马、各种手工技艺(画图、园艺、细木工、薰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者琢磨光学玻璃等)、商业计算,最后是出国旅行。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主张,教学必须注意启发儿童的求知欲望,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教师不仅应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也应在教学中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从而使儿童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光荣而又荣誉的事情,使儿童对读书饶有兴趣,产生轻快感和愉快感。另外,教材也应尽可能地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将学习寓于兴趣之中,这样,儿童才会把 “ 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从而“自己去要求学习。”

其次,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愿望,有了好奇心,儿童自然会渴望知识,主动去寻求真理,因此,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应予以引导鼓励。为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必须当着儿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赞扬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鼓励年长的儿童将所学知识教给他们的弟弟妹妹;对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全都应是“不可侵犯”的真理,等等。

再次,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速前进了。” 为了达到 9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页。

集中和保持儿童注意力的目的,要尽可能选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应该使学生尽量懂得所学内容的用处,以便使儿童对学习能乐而为之。

最后,教学要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教学要从简易明白之处着手,一次教的分量不宜过多,对于年龄很小的儿童尤应如此。要等儿童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新的内容,“应该从心理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 ”,这样,儿童的 “ 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 ”。“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分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10以再教那门科学里面的新材料。”

身体与精神

洛克忠告父母要在开始接受学术课程之前,小心地养成儿童11的身体“习惯”。许多学者评论说,由于洛克受过正规的医学训练,《教育漫话》开始于讨论儿童的身体需要,并不令人感到惊讶,这一看来简单的革新,已经被证明是洛克最持久的遗产之一12——西方的儿童养育手册仍然由食物和睡眠的话题所支配。洛克引用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集—“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心灵”,使父母们确信:应当首先注意孩子的健康。洛克坚信,儿童在年幼时应该习惯于艰苦的条件,例如年龄稍长时,就要适应寒冷的温度:“无论冬天或夏天(洛克所强调的重点),儿童都不应该穿戴得太多太暖和”,他认为,这是因为“身体能够忍耐从13一开始就习惯的任何事”。此外,为了预防儿童受凉感冒,洛克建议“每天要在冷水中洗脚”,而且鞋子要薄得容易渗漏,随14时都会进水(洛克所强调的重点)。洛克说,如果儿童习惯于穿潮湿的鞋子,一次突然的阵雨淋湿了鞋子,就不会使他们感冒。这些建议(无论赞成与否)广受欢迎,例如在18世纪中叶英格兰第一部畅销儿童书,纽伯瑞(John Newbery)的书中,就到处15可见。洛克还对从睡亚麻床到食物再到睡眠养生的话题,都提出了特别的忠告。德行与理智

洛克将大半部《教育漫话》用于解释如何向儿童灌输德行。他将德行定义为自我克制与理性的结合:“一个人能够克制他自己的愿望,牺牲他自己的倾向,完全遵循理智的指向,尽管欲望16倾向于其他的方向”。

未来的品德高尚的成人。将不仅能够进行自我克制,而且认 10洛克:《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0页。

识理性的轨道。洛克确信儿童在早期就能进行推理,父母们应当将他们作为理性生物来对待。

此外,他认为父母们首先应当努力培养子女一种理性思维的17习惯。

洛克不断强调习惯比规则更重要—儿童应该习惯于道德推理的内化,而不是记住一整套禁令。洛克忠告父母们将其子女视为理性生物,理解其正确的含义非常重要。最后,洛克希望儿童尽快、尽可能地长大成人。正如他在《教育漫话》中所说,“对世界唯一的保护是彻底地认识它,年轻的绅士应当按照他们能够18承受的程度逐渐进入,越早越好。”在《政府论》(1689)中,他主张 教育子女和代理他们是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们,尽管他们年轻时有能力进行推理,却不是一贯如此,经常是失去理智;这是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为理性的成人,使他们不必总是被19父母所束缚。学术课程

洛克的《教育漫话》 篇3

任何一个阶级或任何一个政党, 发展教育、兴办学校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本阶级或本政党服务的。新兴资产阶级当然也不例外。17世纪到18世纪是英国社会流动性最大的阶段, 转型时期出现频繁的社会流动, 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社会分层体系发生变化, 开放的社会阶层为个人改变社会地位提供了流动机会, 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财富重新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向上流社会流动。此时, 英国社会出现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新贵族阶层。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古典文化知识, 学习如何使用贵族的语言, 模仿贵族的衣着方式, 培养美的意识、价值观和风度等打造新贵族阶层, 使其具备贵族气质。此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强烈要求教育能够用创新且贴近现实普通生活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经验丰富的实业家绅士。在洛克之前, 卡斯蒂格朗、蒙田、培根等人就表述过绅士教育思想。蒙田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培养的恰恰不是语法学家或逻辑学家, 而是一位绅士。”蒙田认为, 一名年轻绅士的诞生除了需要习得传统意义上的知识, 还应通过生活和行动来了解世界。

因此绅士教育观念的提出与其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而洛克能在《教育漫话》中对绅士教育理论做出系统的阐述, 进一步完善绅士教育观的理论体系, 这与洛克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洛克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先后在教导沙夫茨别利伯爵及爱德华·葛拉克绅士两家子女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 《教育漫话》就是在洛克与两个家庭沟通书信的基础上得来的, 洛克施教的对象是资产阶级权力集团的孩子, 因此《教育漫话》中的经验和书信体现的正是这一阶级对于孩子发展期许的方向, 这些实践经验也进一步促使洛克提出和完善绅士教育体系。

二绅士教育培养的目标

《教育漫话》在洛克自己的定义中“只是针对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各种目标, 以及一位绅士的儿子的教育所发表的一般意见”。他在《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理念所追求的培养目标既非教士, 亦非未来的学者, 而是经验丰富的实干家和优秀公民。绅士教育意在让受教育者摆脱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无规无矩等陋习, 进一步培养其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及美德,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公民, 使他们成为对资产阶级革命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

绅士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人, 因而没有必要熟悉一切科学的对象。比起培养专属领域的集大成者, 洛克所认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不过是培养一个优雅的人。洛克所要培养的绅士, 除要有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德行、智慧和礼仪。他们不管作为一个私人, 还是作为国家统治的参与者, 都必定掌握了关于人的知识。他们身体强健、德才兼备, 外可御敌、内可安邦。在洛克的心目中, 似乎这样的绅士才能成为自由民主社会的真正守护神, 这种人才能顶起执政者职责重大的皇冠。

三绅士教育的教育内容

1. 健康教育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将健康教育置于首位, 虽然字数不多, 但是却着重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洛克认为绅士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 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单而充分的描绘。”在健康教育方面, 洛克一再强调反对溺爱, 注重培养孩子养成一种清教徒式的简朴生活习惯, 注重身体的磨炼, 以此来造就强健的体魄。他认为儿童年龄越小, 就越要有所节制;儿童越缺乏理性, 就越应当受到管教者绝对权力的约束。好的习惯一旦从小养成, 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洛克在书中从习惯培养、锻炼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简单直接的原则, 甚至有些原则在现在看来还有些残酷, 如提到一条:脚要习惯于冷水并常常与水保持接触。要想把书中提到的这些资产阶级的“少主人”培养成合格的绅士, 成为资产阶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此锻炼而来的强健体魄是必须具备的资格和称职条件。

2. 德行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 我也认为是必需的, 但却不应成为首要的事物。我想, 如果有人竟然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 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从以上《教育漫话》的摘录中, 我们不难发现洛克将德行看得比学问更重要。

在德行教育中, 洛克强调“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正如身体的强壮在于吃苦耐劳, 精神的强壮同样在于吃苦耐劳。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便在于:虽然欲望倾向于一个方向, 一个人却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洛克强调资产阶级的“少主人”应当在吃苦耐劳的过程中培养坚忍、克制、理性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导和培养下, 这些资产阶级的“少主人”才能成为掌权者所希望的, 他们本阶级所需要的绅士集团。

洛克在德行教育中还十分注重对孩子良善品质的培养, 如仁慈、慷慨大方、处事公正、诚实等。洛克认为孩子以作恶为乐, 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性情, 是一种从习俗和交往中得来的习惯。以往历史上谈的战争与杀戮, 赋予征服者 (杀戮者) 荣耀是非常错误的, 而保存整个人类是人人应尽的责任。所以洛克强调要培养儿童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得他们对于下级的人, 卑贱的人, 尤其是仆人, 言谈举止都要习于以礼相待。”洛克还极力谴责撒谎, 认为撒谎不仅是一种极坏的品质, 是许许多多恶德的根源和庇护者, 还是遮掩任何不良行为的一种极简便的方法。此外, 在德行教育中, 洛克提出教师和家长的德行作为榜样存在是十分重要的。

3. 知识与技能教育

洛克指出:一个人要想做好任何事情, 一次就不可学得太多。学生绝不可把学习当作工作或任务。我们之所以对某些事情感到厌恶, 原因只是别人把那些事情强加给了我们。此外, 洛克还说明了学习地理、算数、天文、几何、年代学、历史、伦理学、法律、文体、自然哲学等学科的最佳顺序和时机。在提高学生阅读、写字、图画、速记各项能力方面, 洛克也给予了许多方法和建议。洛克还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指出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 家庭教育

“白板说”强调人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 为避免白纸在一开始就在家庭生活中被画上污迹, 保证资产阶级绅士教育的纯正性和高贵性, 洛克便提倡和支持家庭教育优于学校教育的观点。洛克所处时期英国学校教育环境并不好, 这让洛克看到了学校教育的许多弊端。“我相信, 凡是请得起家庭教师的人, 可以借此使他的儿子学到更优雅的举止, 更加刚毅的思想, 同时还能学到什么是有价值的, 什么是合适的, 而且知识能掌握得更透彻, 成长也更为迅速。关于这一点, 我并不责怪学校里的老师, 也并不认为他能做到。”总体来说, 洛克生活时期的家庭教师的素质远比学校教师素质高, 这也和当时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5. 细节教育

《教育漫话》在对“如何立规矩”“如何对待子女的各种要求”“如何纠正好玩的毛病”等的论述中都注入了点点滴滴的细节教育。对于细节教育, 洛克称“以上这些, 是我所想到的教育一个年轻绅士的一般办法。虽然我觉得, 这些方法会对儿童的整体教育发生一些影响, 但我并不认为, 它已包含了所有的具体细节, 可以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教育方法”。这也体现了洛克在细节教育中因材施教、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性等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四绅士教育的教育方法

1. 确立榜样

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你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 并请他们就这些榜样的美或丑发表一些自己的评论。那么这样的榜样比任何说教都具有更大的力量, 去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

2. 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中常用的方法, 洛克也不例外。但是洛克不主张物质奖励与体罚。洛克认为人类虽然有贪图享受和避免痛苦的本性, 但是采用物质奖励或体罚儿童是有弊端的。因为采取物质奖励去讨得孩子的欢心, 等于纵容孩子在物质上的奢欲, 因而难以培养孩子自我克制的优良品格。同样, 随意体罚儿童也是不可取的。洛克认为体罚是一种奴隶式的管教, 所造就的也是奴隶式的脾气。洛克重视的是名誉上的奖励与惩罚。他认为, 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 儿童一旦具备一定的名誉感后, 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在使用精神奖励与惩罚时, 要注意“隐恶扬善”, 即斥责要在私底下进行, 赞扬则宜公开进行, 以扩大奖励意义。

3. 说理

洛克认为任何应守的德行和应戒的过失都可以用说理来进行教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说的理应与受教育者的年岁相适合。不可对儿童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说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明白通畅, 要考虑儿童的年龄、性情和喜好, 唐僧式喋喋不休的说理方式反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为教育者情绪宣泄的工具。

五绅士教育的启迪

虽然在特定的时代和阶级背景下, 洛克所倡导的绅士教育有许多的局限性。比如它是专为资产阶级贵族子弟设计的, 对于穷人子弟视而不见。有意思的是, 洛克所强调的“人道主义”从某种层面上讲, 在建立的本质和根基上反而是与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相矛盾的, 其终究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教育途径上, 洛克认为绅士教育最好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 对学校教育持有否定态度, 观点显得略为片面化。在教育的作用上, 洛克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教育与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 更没有认识到教育受经济和政治的制约, 具有教育万能论倾向。但是, 《教育漫话》中所描述的绅士教育体系对于当代中国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帮助我们从宏观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洛克的绅士教育理念对于当代欧美公民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其从宏观的角度建立了社会发展与稳定和教育之间的联系, 具有一种主人翁的公民意识蕴含其中。反观中国当代教育, 教育目的的落脚点往往小家子气十足, 甚至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于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发展的意义着眼少之又少。如此小家子气地审视教育态度投射出中国社会对于教育目的和作用认识上的不足, 而洛克的绅士教育理念提醒我们要意识到这样的不足, 审视这样的不足, 改进这样的不足。

2. 其崇尚德行教育的路线对独有的中国式情理社会的启迪

现代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代代相传有一种特有的人文情理蕴含其中。这些情理很多时候比法律更能约束和管理我们的行为。比如你大姨妈的三姑婆问你借1000块钱, 法律更倾向于指导你让她打借条, 但是正因为她是你大姨妈的三姑婆, 所以中国社会的情理告诉你不好意思让她给你打借条, 而中国社会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后者。这种法律与情理对撞的现象是中国社会特有的, 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中很突出地描绘了这样的矛盾。而洛克在绅士教育体系中所推崇的德行教育启示着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德行情理教育内容纳入到中国当代教育的体系中, 将它规范化、条理化地进行疏导, 这对我们法治社会辅之以情治十分有利, 也是对中国社会独有的社会评判标准矛盾的一种调和。

3. 关注健康教育, 塑造孩子强健的体魄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阐述的绅士教育体系中十分关注健康教育, 认为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教育的根基。而中国当代教育也呈现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的趋势, 在已有的带有应试教育的机制中将体育项目纳入考核内容 (如中学升学考试附加体育项目) , 这也可以说是社会重视健康教育的一种举措, 只是其中多少带有应试体制的无奈。人的漫长一生可比做一场马拉松跑, 开始领跑的选手并不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 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甜的人。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孩子才拥有了后发制人的最基础条件之一。

4. 关注孩子个体差异, 因时因人采用合理教育手段

洛克在细节教育中渗透着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理念, 他认为自己提出的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位受教育者, 具体的教育措施要教育者在实际教育环节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当时情境中的教育契机灵活安排, 这也是体现教育者教育智慧的最佳时机, 也对中国教育集体教学一个路子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质疑。但是中国教育的这一现状和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体制等多种因素相关, 想要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阻碍重重, 但是意识到问题所在才能逐步完善。而日渐兴起的多样化的集体教学模式也正是对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的有力还击, 是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现实存在的矛盾的调和尝试。

摘要:英国著名哲学家, 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对绅士教育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虽然洛克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倾向, 但是他在《教育漫话》中所提出的许多教育理念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绅士教育提出的背景、绅士教育培养的目标、绅士教育的内容、绅士教育的方法及绅士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启迪五方面梳理了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对绅士教育体系的内容阐述, 以期加深对洛克教育思想的理解, 并引发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傅任敢译)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谢桂新.洛克的《教育漫话》与漫话教育[J].教育评论, 2014 (7) :147~149

[3]谢郁.洛克的教育思想探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9) :175

[4]李廷军.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及其教育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120~123

[5]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73~75

[6]张冰、王晋.《教育漫话》之要旨解读及启示[J].新教育, 2014 (11)

[7]杜京容.洛克的智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 (3) :130~133

[8]郭小香.洛克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 (5) :131~133

[9]申晓菊.从学生本位思想看洛克的《教育漫话》[J].青春岁月, 2013 (7) :274~275

洛克的《教育漫话》 篇4

洛克研究过医学, 当过医生和家庭教师, 所以, 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从体育锻炼、衣着、睡眠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 拟订了一套适合于身体“本来是健康的, 至少没有疾病的”儿童, “在不借助于医药的范围内, 应该怎样维护它、改进它”的儿童体育保健计划。洛克在他的健康计划中, 始终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 健康的身体需要儿童从小养成一个个好习惯来完成。他认为, 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 他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例如我们的面孔常年裸露在外, 无论寒冬还是炎夏都如此, 因此较之身体的其他部位, 我们的面孔能经受住酷暑严寒的考验, 因此, 孩子耐冻的品格也是可以通过习惯来培养的, 只要习惯了什么都可以培养出来的。

一、衣着

洛克首先谈到儿童的衣着, 他主张应让儿童的身体循自然发展, 不要通过人为的方式来控制儿童的身体发育, 应该让自然按照它所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去形成体态, 因为自然自己所作为的比我们指导它所作为的不但要好得多, 而且精确得多。洛克特别强调不要给儿童穿紧身的衣服, 因为从儿童的体态来说, 穿着紧紧的衣服, 身体受到束缚, 身材和体态是不会优美的。对于儿童来说, “胸部狭窄、呼吸短促、肺弱和佝偻, 是紧身和狭小的衣服的必然的、而且是常见的结果。”这一点在现在也是适用的。洛克还强调无论冬天夏天, 儿童的衣服都不可过暖,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抵御严寒的品质, 而且衣服过暖也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只要习惯了之后, 就能忍受严寒了。这里, 洛克强调习惯的重要性, 只要养成习惯, 身体对于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这一点启示广大父母,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可给孩子穿很紧的衣服, 尤其是女孩子, 我国传统上曾有给女孩子裹脚的习惯, 这样对孩子的发育是很不利的, 因此应按照孩子自然的体态给孩子穿衣。我国北方冬天比较寒冷, 父母怕孩子冻着, 就给穿很厚的衣服, 这样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也不利于孩子的发育。因此, 在冬天不宜给孩子穿得太暖, 应该培养孩子耐寒的品质, 这样, 孩子的身体也会长得比较强壮。

二、体育锻炼

洛克主张积极地锻炼身体, 并且认为应从幼年起就进行, “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 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他反对父母溺爱儿童, 指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 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 至少也受了损害”。在洛克看来, 通过组织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他们的体质是十分重要的。他主张让儿童多过露天生活, 呼吸新鲜空气, 忍受冬天的酷寒, 赤足走路, 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具有“忍耐劳苦”的精神。

按照洛克的观点, 应让儿童用冷水洗脚, 并让他们洗冷水浴, “现在人人都知道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对那些身体比较健康的人来说, 用冷水浴的办法可以增强和锻炼他们的体格。洗脚到底用冷水好还是用热水好?这一点还有待科学的进一步论证, 而我国中医一般提倡用热水洗脚。至于冷水浴, 还是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晚年时也曾在冬天冰冷的大海中游泳来增强体质, 当然冷水浴也要因人因时而异。

洛克还强调儿童应多做户外运动, 呼吸新鲜空气, 他认为, 户外活动对于儿童的身体并没有损害, 相反越是多参加户外活动, 他们便越强壮健康。洛克还主张儿童稍大要学习击剑、骑马, 以锻炼身体;学习园艺、手工, 以解除精神疲劳, 增进身体健康。让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 这是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的, 因为这不仅能锻炼儿童身体, 也能开阔儿童的视野, 增长其见识, 还可以锻炼儿童与人相处的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组织儿童参加户外活动, 但要注意儿童的安全。

三、饮食

在饮食方面, 洛克主张儿童的饮食要清淡, “不必多加作料”、简单而有益, 少吃油腻、肉类食物, 不要吃太饱。如果儿童要吃肉食, 最好是吃清淡的牛肉、羊肉、犊肉等。早餐晚餐以牛乳、乳羹、稀粥、粥冻等食物对儿童是合适的;禁用酒类或烈性饮料;一切要有节制, 洛克认为“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 都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的儿童经常去肯德基、麦当劳, 也经常吃膨化食品, 吃的甜食也很多, 渴了也多是喝一些碳酸饮料等, 这些导致了很多的肥胖儿童, 更有损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 在儿童饮食方面, 我们应该借鉴洛克的观点, 多食清淡, 少喝碳酸饮料。

此外, 洛克还强调要吃与时令相应的、完全成熟的水果, 且最好在早餐、餐前或两餐之间吃;要避免吃糖果。洛克特别强调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他主张儿童的用餐时间不要固定, 要每日都有变化, 这一点与现在有所不同。

儿童还要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便秘不仅危害很大, 而且医治起来比较困难。洛克认为“大便通畅比其他任何事情对于健康的利益都大”。他认为, 有些非纯粹随意的动作, 通过应用与经常的锻炼, 到了一定时候就要有恒心的竭力去做, 毫不间断, 久而久之, 也是可以成为习惯的。由此, 他提出了培养按时大便习惯的方法, 即用过早餐之后就立刻求助于“自然”, 勉强大便, 几个月之后, 就形成习惯了。这样一切疾病一定可以大大避免, 而健康与强壮的身体基础也一定可以更确切地奠定下来。现在的儿童存在很多便秘现象, 究其原因, 不外乎饮食不科学、不规律, 在治疗儿童的便秘问题上, 广大父母可以借鉴洛克的方法, 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

四、睡眠

在儿童睡眠方面, 洛克强调要让儿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这对于将来儿童成年后因不惯长夜不眠而少参加夜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对于睡眠时间, 洛克主张儿童在小时候可以不限制睡眠时间, 他们愿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般是七、八岁之后, 应该稍加限制他们的睡眠时间了, 可以着手去把他们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到每天八小时左右。还有, 早上如果儿童赖床, 那么在唤醒儿童时千万不可大声或锐声叫唤, 那样会使儿童受到惊吓, 对儿童的损害很大, 要低声呼唤, 轻轻抚弄, 使他们渐渐醒来, 对他们只能用温和的言词, 直到他们完全清醒。此外, 洛克反对让儿童“每晚睡在羽绒被里”, 认为这是“虚弱的原因, 短命的先兆”。他主张儿童应睡在硬板床上, 因为硬板床既可以锻炼身体, 又能使其适应外出旅行中不舒适、不软和的卧床。

对于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是我国广大家长认可和提倡的, 也是努力在做的;但是如何对待赖床的儿童, 是很多父母比较头疼的事情。有的家长强硬把孩子叫起来, 有的家长是轻声细语但无济于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洛克所提的方法:轻轻抚摸、低声呼唤。

五、药物使用

洛克认为, 为了保持儿童的健康, 不要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让儿童吃药, 使他们在“胃里塞满药品”, 不要试图给儿童任何药物去为他预防疾病, “儿童的娇嫩的身体应该尽量少加摆布,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 如果儿童真的患病, 要去请一位头脑清醒的医生来诊治, 才能用药。这对于现在的家长随便为孩子选择一些补药会起到一些警醒作用。

洛克的《教育漫话》 篇5

约翰·洛克 (John Locke 1632~1704) 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 在哲学上, 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将儿童“看成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 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由此出发, 他肯定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认为人“之所以或好或坏, 或有用或无用, 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又鉴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阶级立场, 他提出了世俗化的教育目的:“绅士教育”理论。

约翰·洛克的主要著作是在1688年以后发表的, 而他的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工作学校草案》以外, 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 该书出版于1693年, 而中译本最早是由傅任敢译并于1936年出版发行的。在此著作中, 约翰·洛克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理论, 认为“绅士教育”是通过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来实现的。而这三个方面是由书中的三个部分内容体现出来的: (1) “健康教育”, 即“体育”。开篇一段就提出了“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2) “品德教育”, 即“德育”。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 德行是第一位的, 是最不可缺少的。” (3) “学问、知识和技能教育”, 即“智育”。最后写“智育”, 因为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 并有助于学问, 但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德行和智慧, 学问也无用了。此书通篇讲家庭教育, 而反映德育的篇幅较多, 可以说家庭德育是此著作中最重要的内容, 这也对我国家庭德育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中家庭德育的内容及意义

“一个没有德行, 不懂人情世故, 没有礼仪, 却有成就, 并是有价值的人, 这样的人哪都找不到。”因此, 对儿童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时, 要及早以及重点地培养他们的德行和礼仪。

1. 德行

约翰·洛克认为, 教育对于儿童的意义是重大的, 个人教育的好坏和国家的兴衰是联系在一起的, 家庭道德教育又是各种教育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 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而“德行愈高的人, 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由此看出, 约翰·洛克认为, 幸福与成就的获得是建立在良好德行基础上的。而德行的获得比人情世故的获得更难, 而且德行的丢失是很少或者很难再次恢复的, 这就对父母或者父母请到的导师对儿童良好德行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礼仪

礼仪即德行之后的第二种美德, 父母要教会儿童在言谈时要举止得体, 在与人交往时要合乎礼仪。这样, 他们的“门路就可以更宽, 朋友就可以更多, 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很明显, 约翰·洛克已经意识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礼仪是在他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 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 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 其余的成就也会被人看成是无用或者愚蠢的, 其余的美德也会变样, 这样反而会对儿童不利。避免礼仪不良, “第一要有一个不愿去得罪人的心情, 第二要有表现那种心情的最受欢迎与最悦人的方法”, 如果有了这种心情就称为有礼貌, 如果有了这种方法就称为得体。当然, 后面这种方法是指在声音、动作、姿势、外表等能优雅有礼, 这样使与我们接触的人能够感到自在、高兴, 才能彼此合得来。

总之, 约翰·洛克对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持肯定的态度, 约翰·洛克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丰富且详细, 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美德的教育, 这在今天看来也不失其参考价值。

三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中家庭德育的原则

1. 用理智克制欲望

“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 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这种用理智去克制欲望的能力是未来的能力以及幸福的真正基础, 是衡量一个人德行高低的重要参考。当然, 也是实施道德教育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而一个不能克制自己欲望、不能听从自己理智指导的人, 就缺少了自身行为处世的真正原则, 这不利于他自身的发展。

用理智克制欲望时所摒弃的眼前的快乐或者痛苦的纠缠只不过是为了追求未来更大的“幸福”罢了。但纵观当今我国家庭对子女的溺爱现状, 着实让人担忧。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更是如此。对孩子的欲望不予以克制反而百依百顺, 已经弱化了他们理智克制欲望的能力, 而要想让儿童能够更好地发展就要避免溺爱、避免过度放纵他们的欲望。

2. 及早培养道德习惯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 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记……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 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挥作用了。”即, 进行德育要少用规则, 多进行练习, 要及早在儿童约束最少的时候了解并顺从他们的气质, 从而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对儿童道德上的要求要合理, 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为前提, 这样, 良好的道德习惯只要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 不需要任何记忆就可以发挥作用, 但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过多, 否则劳而无功,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可能真正地培养成功。要在儿童的一种习惯彻底培养成功之后再去培养另一种习惯, 习惯培养成功的标准要以儿童能够不假思索、自然而然的行为为依据。这些早期培养成功的良好品德习惯对于儿童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及早管教与实践

“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 便应该在儿童极小时早早加以管教。”约翰·洛克主张要对儿童进行及早的道德教育, 要在他们记事前尽可能地将他们的意志培养的平易近人, 这样就可以自然成性, 即使长大后, 也会服从自己理智的约束。“子女幼小时, 应该视父母如君父, 如具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 这样去畏惧父母;一旦年岁较大, 则当视父母为最好的、唯一可靠的朋友, 这样去敬爱父母。”当然, 这种管教要宽严得当, 幼小时管教要严, 等他长大到能够运用理智后, 父母对他的管教要渐渐放宽, 此时的父亲角色变得和蔼, 可使父子间的距离缩短, 理智还能告诉他, 父亲以往对他的管束其实是对他的另一种爱护。

4. 因材施教

对于儿童的气质, “应及早去仔细观察;而且要在约束最少时, 当他正在游戏或自以为不在你的视线之内时去考察。看他的主要感情与主要倾向是什么;看他是强悍还是温柔, 是勇敢还是缄默。因他在这些方面的不同, 你对待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而你运用威信的方式也不一样”。父母应该恰当把握儿童的本性, 知道他们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如何更好地展现和挖掘优势, 对于不足, 如何进行相应的改良或者通过何种努力去获得。而在许多情形之下, 应该顺应自然, 将他们自身的禀赋尽可能地发展, 而不是想要使他改换一种天性, 否则也是徒然, 因为勉强的粉饰留下的也只是矫揉造作的丑迹。

综上所述, 体现在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中家庭德育的原则包括用理智克制欲望、及早培养道德习惯、及早管教与实践、因材施教等, 这些原则对我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有重大作用, 尤其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方面敲响了警钟。

四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中家庭德育的途径

1. 榜样的影响

“与其依从规则, 不如根据榜样。”可以说, 榜样教育是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教条式的规范所起的作用远远不及榜样的示范所起的作用大, 和任何规则和教训相比, 榜样的影响所起到的作用更为久远和深刻。因而, 父母要以身作则, 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在家庭中形成儿童最早能够接触到的良好行为规范, 在儿童面前树立威信, 同时在为他们选择“导师”和“伴侣”时要慎重, 要设法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以使他们在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走上正轨, 从而使得家庭德育奠定儿童终身的品德基础, 打造儿童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石。

2. 说理的教育

“儿童一到懂话的时候, 就懂得道理了, 他们之希望被人看作具有理性的动物, 是比想象得到的年岁还早的。”因此, 对儿童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说理的方法, 而这种说理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前提的。所有应该具有的德行、不应该具有的过失, 都可以用理来说服。让他们明白父母之所以支持或者禁止他们做某事不是出于空想, 而是合理、有益且有必要的。当然, 说理的方式要温和, “即使惩罚他们, 态度还是要镇定, 要让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要让他们的内心真正受到语言的触动, 真正感受到所讲道理的正确性, 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说理教育的作用。

3. 适当的奖惩

奖励与惩罚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用的是否得当, 奖励是精神上的奖励, 奖励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 不是引诱儿童做事的条件, 如果伴随名誉奖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是可以的, 但方法要运用得当, 且作为奖励的表扬要当着别人的面, 如果能得到大家的传播, 那奖励的意义将会更大, 将更容易培养儿童的荣誉感。奖励的次数不可过于泛滥, 而惩罚也需慎重。惩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形成羞耻心。“鞭笞是惩罚儿童的方法中最坏的一个, 所以也是最后一个。”只有在所有比较温和的方法都用过且都无济于事时, 才可以使用。当不得不采用体罚时, “应该来得沉着严厉一点 (并且应该一面鞭挞, 一面教戒) ”, 目的不单是让儿童体验到痛苦, 更是将这种痛苦融合到他们因知道自己不该犯错而产生的悲悔中。

在《教育漫话》中体现出来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包括榜样的影响、说理的教育以及适宜的奖惩, 当然这些都是采取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 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其代表作《教育漫话》一书, 通篇都是讲家庭教育, 尤其以德育的篇幅最多, 他提出的有关家庭教育, 特别是家庭德育方面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当今的家庭德育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家庭德育,启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济景气监测下一篇:FDD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