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2025-01-24

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共9篇)

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篇1

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国内出版业界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峰论坛“20**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来自政府、出版研究机构、各出版社的代表围绕“当代青年阅读新趋势与出版业的发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精彩对谈。

从纸质到电子与纸质并存

“目前,最显而易见的阅读趋势变化,是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电子与纸质并存的时代。”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在发言中说,有资料表明,20**年中国出版市场在纸质图书、报纸与期刊销售额全面增长的情况下,博客出版、电子图书、数字网络期刊、手机出版等各种数字出版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近200亿元,网站推出收费阅读,网络阅读在中国已形成一定规模。手机阅读网已有近1000万手机客户端下载。

北京方正***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赫**说,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读书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从**年3.7%,增加到20**年的18.3%,再到20**年27.8%,7年当中增长率7.5倍,平均每年增长率107%。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认为,未来的阅读方式除了传统意义读书之外,新的阅读方式迅速增加,阅读趋势向多元化发展。

“纸质阅读力虽然在下降,但是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论坛上说,从深层次的研读、品味、研究上说,纸质媒体仍是简便易带、老少咸宜的一种载体,最能传达细致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一种工具,代表着一种阅读的传统和理念。他表示,数字出版物不会完全代替纸质出版物。因此,尽管新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进行瓜分,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纸质媒体的阅读受到冲击,传统出版业受到挑战,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从学习性阅读到休闲性阅读

“阅读趋势另一个变化是阅读内容趋向以休闲为主。”李冰说,有人把读书分为“学习性阅读”和“休闲性阅读”。当前,人们的阅读方式正从“以学习和工作需要”为主的“学习性阅读”,向“休闲性阅读”转变。

李冰提供的“20**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表明,以兴趣爱好和消遣娱乐为阅读目的的人群迅速增加,以升学、求职、备考为目的的阅读开始回落。调查表明,市场购买份额前三位的依次是:文学类图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和综合性图书。在期刊市场,文化娱乐、文学艺术、时尚消费、家居生活是阅读率最高的前四类。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出版业在内容方面的原创力不足。”柳斌杰认为,一方面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匮乏,不少出版物内容重复,难以唤起人们阅读的冲动,导致传统出版的消费需求趋缓;另一方面,网上原创的数字内容非常少,选择的余地不大,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垃圾。出版产业的核心是内容。推动出版业的内容创新和资源整合,才能适合阅读发展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阅读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阅读的另一个新变化,与网络阅读有关。即,人们从以往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李冰解释说,传统纸质出版物作为传统的出版物,通过章节设置、页码标注等方式规定阅读顺序,读者一般是逐页、逐段地阅读。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和“节点为单位的信息输出”表达其内容。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

李冰说,更重要的是,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对信息发表的垄断权。通过博客、电子杂志、网络出版等方式,人人都是内容提供者。新技术使读者不仅网络阅读,而且可以参与网络出版。阅读从单纯的被动接受到逐渐具有了互动的可能性。

深阅读减少浅阅读增加

“人们的深度阅读减少,浏览式的浅阅读增加,也是阅读趋势的新变化。”李冰说,面对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显化的特点。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普及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替代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多居排行榜前列的现象,都证明人们“浏览式浅阅读”的特征。

“浅显的浏览替代传统的青灯黄卷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都是典型的浅阅读。”柳斌杰认为,“浅阅读”时代更加凸显出版业的文化使命。广大出版人要肩负文化责任,把内容做深、做宽、做精,来提升出版物内在的文化品位,全力避免出版业中出现的“快餐书”、“泛娱乐文化”等低俗化现象的蔓延。

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电子运营商,图片格式,文本格式

电子图书, 又称e-book, 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 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从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至今, 国内电子书已拥有网络原创、UGC、数字图书馆、转载网站、专业图书搜索和图书聚合等多种商务模式。2008年, 中国电子图书个人市场开始起步。传统的数字图书馆市场主要面向机构用户, 市场收入已经连续数年持平, 市场完全饱和。2009年, 收费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 手机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760万元, 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 (内容) 收入由2008年的500万以下增长到2009年的700万。

一、国内电子图书质量分析

1. 电子图书的重复数据现象

电子运营商为迅速占领市场、谋取利润,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数量扩张, 甚至出现了拆书制作扩充数量的手段。不是多卷书的图书, 书商在原书名后增添“1、2、3”的数字进行差异标识, 造成多条记录的ISBN、作者和出版社相同, 书名却不相同——既有原书名, 又有原书名后缀的“ (一) ”、“1”等标识。将同一本书分成几本制作或多次分集, 造成无论用“书名+ISBN完全匹配”还是用“书名完全匹配”查重, 都无法剔除一本书的重复数据。

2. 电子图书图片格式效果差

电子图书书格式分为两类:图片格式和文本格式。图片格式电子书的文字需要OCR技术转换成文本格式才能使用, 其检索手段不强, 文件占用服务器空间大, 显示和传输速度慢, 网络易拥堵, 阅读和使用效果差。而图片格式电子书原文准确率达100%, 制作只需扫描即可, 制作时间短、成本低。文本格式电子书的文字可以直接拷贝, 清晰度高, 深度检索, 文件占用空间小, 服务器负荷轻, 网络传输速度快, 但在制作时, 需要人工录入校对, 难免出现与原书的误差, 而且制作时间长、成本高。

3. 电子图书存储格式不统一

国内电子书存储格式有CEB、PDG、EXE、TXT、PDG等二十余种, 因无行业通用标准和格式, 导致各制作商大都沿用自己的标准, 使用自家特定格式, 如超星是PDG格式, 方正是CEB格式……加上电子图书版权纠纷, 造成同一纸质图书被不同制作商数字化成不同格式的电子图书的现象非常普遍。图书馆采购电子图书重复购买率很高。

二、电子图书的市场现状

1. 电子图书遇盗版难题, 阅读器成为电子图书盈利先锋

当前, 很多网络公司推出供下载电子书的平台和相应的阅读器, 各自发展, 将来等形成规模以后, 再进行标准的统一。但是目前由于版权纠纷比较严重, 靠内容盈利比较困难, 网络小说公司大多处在盈亏平衡的状态, 因此很多公司利用销售电子阅读器获取利润。中国电子图书个人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电子图书市场将从机构市场向个人市场过渡。

2. 快速消费的电子图书是内容盈利的突破口

订阅分为两种:一种是时效性持续比较长的传统书籍, 因为盗版问题, 目前还难以实现盈利;一种是快速消费的书籍, 订阅的可能性较大, 可以通过植入广告盈利。

3. 电信运营商向其他行业的延伸难以避免

电信以前一直在做管道, 现在基础传输问题已经解决, 为了谋求新的增长点, 运营商必然要在业务和应用上进行延伸, 而这又会涉及到其他行业, 比如广电、出版、银行, 必然会带来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摩擦。未来只要是可以进行数字化的业务, 比如电信和银行现在也有交叉。有摩擦说明其中存在机遇, 电信和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互联网的冲突将会逐渐出现。

4. 手机对个人生活的全面影响是运营商的优势所在

现代社会由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所组成, 以后跟信息流相关的处理都有可能跟CT相结合, 而跟移动运营商相关的演进机会是跟个人相关的业务, 因为移动运营商的优势就是对个人需求的把控。手机的承载是运营商最大的优势, 将来可能通过手机界面就能占据一个人的大部分生活。

三、电子图书采购的业务规范

能有效解决国内电子图书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出台电子图书制作的行业规范, 建立完善的质检体制。高校图书馆从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 避免电子图书质量参差问题。

1. 录入员整理书目再挑选

首先, 检查书目数据的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等字段是否完整。将字段不全或著录错误的条目先通过排序剔出来, 要求书商补全或修正。然后, 通过排序将补全后的书目进行自身剔重。第三步, 运用计算机命令将新目录和已安装电子书的目录对比查重。最后, 将去重后的书目按书名升序或降序排列。通过以上步骤, 多卷书和人为进行差异标识的拆分图书均集中处理完备。

2. 用粗选和精选相结合的方法

在去重后, 出现目录剩余的条目数量仍远远高于计划采购量, 先按文理科、年代、出版社等排序, 批量去掉学校无该学科的专业图书、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图书。然后再按关键词筛选。按照不同级别类目筛选, 需要采购人员对分类错误图书的专业性, 防止误删。

3. 重视图书细节的验收

首先显示效果, 版权页、书名页、目录页、图表的齐全。翻页、文字拷贝、检索等基本使用功能等等问题。

4. 根据本馆图书类型选择文本或图片格式图书

在本馆服务器内存配置优良情况下, 选择文本、图片格式兼有的电子图书, 既可以保证文献准确性, 又可以进行深度检索。含有图表的图书需选择图片格式, 避免出现图表无法显示的情况;纯文字的书尽量选择文本格式, 方便摘录引用。

虽然电子图书质量与市场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随着3G网络的推进、智能手机在高校的普及,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需求也在各高校提上了议事日程, 移动数字图书馆将是数字图书馆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电子图书市场的前景仍会蓬勃发展, 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采购业务将迎来新的格局和需求。

参考文献

[1]百科辞条http://www.365tushu.com2012-1-6

[2]2010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2010-4-16].

[3]吴云珊.高校图书馆国内电子书采购风险及对策.2008.10

大陆华文图书市场现状与走向 篇3

1999年以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目前已经进行了5次,影响不断扩大,基础性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是阅读趋势和市场取向的最直接反映。下面,我们主要结合第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大陆华文图书市场现状和走向。

一、大陆华文分类图书市场现状

(一)主要分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状况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各类图书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文学类图书,过去一年共有约0.7亿人购买过文学类图书,占总图书购买人数的33.4%;其次为综合类图书,市场占有率达20.5%;排名第三的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市场占有率为19.9%。

22大类图书类别中,市场占有率排在前十位的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城乡人口在不同类别图书的购买倾向上有所差异。在大部分类别图书的购买率上,城镇人口均高于农村人口,但在上述市场占有率排在前十位的图书类别中,“政治、法律”类图书农村人口的购买程度略高于城镇人口0.1个百分点;排在市场占有率前十位以外的图书类别中,“社会科学总论”、“农业科学”类图书农村人口的购买程度高于城镇人口,而“农业科学”类图书农村人口的购买程度是城镇人口的10倍左右。

(二)主要分类图书的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文学类图书的总销售量大约在2.65亿本左右;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的销量在1.8亿左右;综合性图书的销量在1.7亿左右。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三)主要分类图书的市场偏好度

按图书总类划分的读者喜爱度图书类别排名如下表所示。文学、综合性图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军事、艺术、历史/地理类读者市场偏好度分列前十位。

二、中国大陆地区分类图书市场预期

本次调研中,我们请被访者选出在文学类、经济类、儿童类、生活类、外语类、科技类图书各子分类下最喜欢的类别、过去一年购买过的图书类别、读者认为市场上最缺的图书类别以及未来一年打算购买的类别。在数据分析中用偏好度、市场占有率、市场空白度、预购率等四个指标来对分类图书市场进行描绘。

(一)文学类图书市场中,文学名著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市场趋向饱和,而纪实报告、民间文学、人物传记市场潜力巨大

从下图可见在文学类图书中,最受喜爱的是文学名著,偏好度为37.4%;其次是武侠小说,偏好度为28.4%;排名第三的是当代小说,偏好度为26.3%。从市场占有率上看,最高的是文学名著,市场占有率为32.6%;其次为当代小说,市场占有率为21.3%;第三是武侠小说,市场占有率为18.9%。

而市场空白度最高的是纪实报告,18.8%的人认为纪实报告是目前市场上最空缺的文学类图书;其次是民间文学,占17.2%;第三位的是人物传记,占14.1%。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文学类图书市场的竞争状况,我们对文学类图书各子分类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空白度进行二维交互。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市场占有率高但市场空白度低的类别,例如文学名著,已经占有了很大的市场规模,市场的饱和度也已经很高。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商家,这一市场将会竞争激烈,进入难度很大。对于市场占有率低且市场空白度也低的类别,如诗歌,是一个相对小众且饱和的市场,市场容量有限。而纪实报告、民间文学、人物传记则是市场基数较大,且市场空白度很高的类别,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很好的进入点。

作为大众类读物的主力军,文学类图书市场也成就着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这其中,国学阅读的回归、青春文学突起成为拉动文学类市场的强劲动力。简单梳理文学畅销书市场,我们可以看出:

1.文学图书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史文化的复苏。近几年大陆读者品读历史、回归国学的阅读趋势及火暴程度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品三国》销量之火暴、名列榜单之持久,似乎是沉寂了多年的寻古文化的总暴发。

2.青春文学主题成为出版社的掘金点,也带动了文学图书与世界接轨的速度。此次调查评选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作家”,韩寒、郭敬明两位80后青春文学写手,首度上榜。他们与安妮宝贝、明晓溪、张悦然等一起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他们的作品以科幻、穿越系列或武侠、言情类居多,长销于文学图书市场。与原创小说形成对比的是,青春文学的阅读取向带动了引进版图书的势头,加快了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可爱淘凭借《局内人》、《哆来咪发唆》两部作品,从当前国内80后偶像级作家中抢走了一定的新新人类读者群体。此外,《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等也都获得了非常好的销售记录。

3.网络文学虽未进入文学主流但发展空间广阔,今后将在与传统文学的对峙融合中不断走向成熟、完美。网络小说的勃勃生机虽掩饰不了它的先天不足,流行而难于留世,可是只要一部网络小说达到较高的点击率,拥有大量青少年读者,便有可能扩张市场,催动网络小说写作的喧哗。

总体而言,文学创作流向正在悄然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伤痕文学的隐退,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衰落,到如今,文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创作潮流此起彼伏,但总体上是在向传统文学回归。在充分竞争环境下,市场不容易左右读者的选择,而读者肯定可以左右市场的选择,因此,当前文学市场的走向,归根结蒂要看读者的阅读趣味。

(二)经济类图书中,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经济理论三类图书市场偏好度、占有率排名均在前三位,同时这三类和证券期货类也是市场潜力较大的经济类图书

在经济类图书中,偏好度排名前三类图书分别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经济理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仍旧是这三类。市场空白度排名前三类的分别是证券期货、经济理论、房产物业。

从下面的经济类图书的市场占有和市场空白关系图,可以看到,证券期货、经济理论、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相对来说是市场潜力较大的经济类图书。

经济类图书在经历了伪书风波导致的种种困难后,逐渐回升,重新崛起,表现出如下特点:在出版品种上,旧品种带动年度新书整体的销售;在版权上,本土原创开始奋起直追外版图书,并且占据了很大优势;在图书内容方面,贴近大众经济生活,如受前一阶段大陆股市利好影响,基金、股票、理财方面的书比专业理论的更受欢迎;在出版社方面,更多的非财经类出版社跻身经管类图书的出版行列,并且显示了不错的出版业绩。客观地说,未来几年内,本土财经图书可能仍无法与引进版财经图书抗衡,但本土原创的崛起,却绝对是财经图书的拐点。像《光荣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蒙牛内幕》等本土原创经济类图书的热销,使书业一次次成功地挖到金子,也使书业找寻到一个具有可持续开发价值的选题方向。

(三)儿童类图书市场中,偏好度、市场占有率和预购率最高的均是童话故事,学前教育类市场潜力较大

儿童类图书偏好度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都是童话故事,市场空白度最高的是学前教育。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儿童类图书市场占有和空白关系图如下。可以看到,学前教育类图书是儿童类图书市场潜力较大的类别。

少儿图书市场上存在着两大主角的同台竞技:一是由“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名侦探柯南”三大系列引领的强势引进版;二是由“快乐星球”、“杨红樱系列”、“虹猫蓝兔”等引领的本土原创版。少儿图书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似乎比其他分类图书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更加稳健,并且正在引进版图书的畅销运作模式带动下,全面深入地进入打造国内原创版畅销书运作阶段。同时,“哈利·波特系列”虽定价高昂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少儿图书,从这种超出常态的种种市场现象来看,少儿书市场不是缺少购买力,而是需要唤醒和推动这种购买力。

(四)健康养生与生活饮食类在生活类图书市场中“平分天下”

在生活类图书市场中,偏好度、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知识、家庭保健和烹饪美食。市场空白度排名前三位的是家庭手工制作、家庭保健和生活知识。

生活类图书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空白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在生活类图书中,相对来说家庭保健、生活知识这两类图书市场潜力较大。

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生活类图书市场畅销表现甚为强势。健康类、饮食类共同构成生活类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美容美发书成为一个亮点,以独特内容和视角在生活类图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一类书大打明星招牌,借名人效应,继台湾偶像大S的《美容大王》大热之后,《美丽教主之变脸天书》继续在女性图书市场上发光发热。

家庭保健类图书已经不一而足地登上了畅销书榜单,这类图书的热销也使洪昭光、中里巴人等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但应该看到,目前启动的大多是老年市场,相对而言他们还不能算图书消费的主流人群。当主流人群还处于没被开发的隐没阶段时,这类图书就具有很高占有率和偏好度,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市场空白度和预购率,无疑是具有很强市场潜力的一类图书。

(五)外语类文艺读物更受亲睐,市场潜力走强

在外语类图书市场中,市场占有率前三类的子类别分别为外语工具书、外语学习、文艺读物。市场空白度最高的三类分别为文艺读物、商贸外语、旅游外语。

外语类图书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空白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相对来说外语类图书中文艺读物的市场潜力较大。

以全国图书市场的大背景作参照,外语类细分市场的确不算波澜壮观,只是稳中有升。今后一个时期内,外语文艺读物的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将有待外文出版单位进行进一步开发。

(六)在科技类图书中,读者追捧医药卫生类读物,农业科技图书的市场潜力突起

在科技类图书市场中,市场占有率前三类的子类别分别为医药卫生、计算机和农业科技。市场空白度最高的三类分别为科普、医药卫生和农业科技。

科技类图书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空白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相对来说科技类图书中医药卫生、农业科技、科普类图书的市场潜力较大。

科技类图书往往没有其他细分市场那么抢眼,但由于其专业性和时效性较长,注定了其市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生活类细分市场中,家庭保健类受到读者青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重,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在意,医药卫生类书籍同样受到追捧。而伴随着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逐步落实到村村户户,以及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阅读活动深入民心,全国9亿多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也日渐升温。

小结:中国大陆地区分类图书市场趋势特点

通过对上述六类图书市场的数据描述和市场销售现状分析,可简练总结这六类图书市场的趋势特点为:

1.文学类市场量大点多:国学回归、读史复苏领跑,青春文学异常涌动。

2.经济类本土化渐热。

3.儿童类原创高歌猛进。

4.生活类强势上升。

5.外语类平淡稳健。

教辅类图书行业的市场调查报告 篇4

教辅类图书行业的市场调查报告

教辅图书是新华书店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点,在新的形势下,这一块显得更加重要。针对教辅图书市场,笔者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了解并掌握了教辅图书市场的有关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辅图书的市场价值:

与教材市场处于垄断状态,进入门槛较高相比,教辅类图书的市场机会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热情。中国社会科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当前阅读量最大的人群是学生一族,由此催生的教材教辅市场,几乎可以占到整个图书市场的70%~80%。教辅图书在线负责人刘先生也表示,中国的出版业几乎全靠教辅书赢利,已经是行内公开的秘密,每年的总销售码洋达200多亿元,而各环节的总利润占了近九成。

二、教辅图书的市场环境:

随着教育地位的重要性得到认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正被深入实施。我国基础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考试成绩的高低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评价的重要标尺。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小学在校生10331.51万人,初中在校生5584.9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476.28万人。而每一个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都是毫不吝啬的。教辅图书作为教材的补充,其重要性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大多数学生除学校订的教辅材料外,自己及家长还买有多套教辅材料。同时出版社与社会人合作出书的政策允许,又催生了教辅图书行业的发展。在全国570家出版社中,有530家出版社在出版教辅,不过70%以上的教辅书都是由民营书商出版发行,出版社自己出版

教辅形成规模的不多,主要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全国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山东、河北为“基地”,其他地区补充的格局。其中,山东梁山、河北肃宁两地的教辅产品多通过自己的直销渠道销售,其他地区教辅产品多通过各地的批发零售网络销售。

三、教辅图书存在的市场问题 :

目前,教辅产品的质量普遍不高,内容都以资料、试题编纂为主,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有些教辅图书内错误百出。几乎所有的教辅公司对产品的研发投入都很少,一套新产品的开发多通过模仿、跟风、抄袭的形式而进行。个别公司打着研发的旗号,鼓吹研发成果,而产品均无实质的突破,千篇一律,毫无创新。许多教辅公司都没有自己独特的作者队伍,其作者多为不同学校的在职教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各公司教辅产品的同质化。另一方面,教辅行业可观的利润,使得畅销教辅产品的盗版层出不穷。

四、教辅图书的发展趋势:

1.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辅市场的发展,教师、学生对于教辅图书的选购逐渐趋于理性,对教辅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教辅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2.教辅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导致教辅价格战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公司损失严重。而一些富有创新的实用产品,在市场上却一路走俏。教师、学生对于创新性产品的需求极大增加。

3.教育是一门技术,教辅图书的编写更是需要一定理论的指导为后盾。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日益被学校所注重,教学方法也日益被教师、学生所关注。

根据一定教育理论、方法所编写的方法性教辅图书,将逐渐取代编纂性教辅图书。

4.教材教辅不再一起征订。随着国家教材循环使用和减负、禁止乱收费政策的实施,教材教辅不在一起征订,新华书店以外的教辅销售渠道更加畅通。

五、教辅图书的营销战略:

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篇5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显示,国内果汁及果汁饮料实际产量超过百万吨,同比增长33.1%,市场渗透率达36.5%,居饮料行业第四位,但国内果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公斤,为世界果汁平均消费水平的1/7,西欧国家平均消费量的1/4,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水果资源丰富,其中,苹果产量是世界第一,柑桔产量世界第三,梨、桃等产量居世界前列。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我国预计果汁产量可达150—160万吨,人均果汁年消费量达1.2公斤左右。2015年,预计果汁产量达195—24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达1.5公斤。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为45升,德国为46升,日本和新加坡为16-19升,世界人均消费量已达7升,与此同时,中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还不到1升,差距十分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图书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篇6

1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图书馆自身的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图书馆自身的管理制度也称内部控制制度, 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图书馆开展运行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包含了图书馆正常运行和图书管理的整个规范化流程, 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 以及相对应的奖惩措施。从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来看, 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产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问题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图书馆内部的执行能力受限, 正常运行和管理中错误的发生率也会明显提高, 一些相关问题也会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 使图书馆整体运行受到滞涩, 服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另外, 图书馆对于用户使用环节的不重视, 对用户需求的不了解都会制约图书馆的进一步正常运行和发展。“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图书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图书馆的锋利武器, 图书馆的运行活动如果缺少了完善的内控制度, 就如同没有武器的剑客, 也就称不上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了。

1.2 图书馆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和分析, 信息很难实现共享

在市场经济时代,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将大大影响到图书馆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就我国目前数据化信息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情况来看, 通过信息的传播, 仅仅实现了数据化信息的转移, 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化信息作用。图书馆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仍旧欠缺, 没能充分地利用这种跨区域的信息平台, 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

1.3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理念重视不够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 是由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过渡而来。很多高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较大,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不强, 并且高校改革者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校发展的经济效益层面, 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的发展。由于一些高校对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监管的不重视, 导致在招收图书管理人员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这就使得在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上, 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并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使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难以顺利普及。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个高校图书馆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系统, 所以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的专业性, 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些高校中所招收的能力差、素质差的图书管理人员, 在各个方面都将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造成较坏的影响, 是高校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非常大的隐患, 而这样的问题就是由高校对此的重视不足所引起。

2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图书馆运行活动的全部内容, 因此, 完善的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图书、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明确划分出图书馆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 形成责任与绩效挂钩的管理机制, 将图书馆管理职能下放到每个员工身上, 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 分工合作, 保证步调一致。同时, 图书馆还要聘请业务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 对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监管, 强化对图书馆的管理力度。图书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和图书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 从图书馆的管理者到普通的图书管理人员, 都要明确图书馆的整体图书管理计划, 并按照图书馆内部规定, 严格执行, 图书管理任务也要分摊到个人, 实行相应的奖惩机制。

2.2 调整图书馆经营模式, 重新树立图书馆品牌

图书馆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模式, 不仅要准确并且迅速地对时代变化作出反应, 而且要从正常运行到图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抢时间,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水平, 还可以为图书馆赢得更大的功能强化。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轨, 必须调整图书馆原有的运行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借鉴一些其他数据化信息品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方式,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将眼光放到当下的流行趋势当中, 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用户进行在线交流, 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可以向数据化信息的图书馆学习, 但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自己的运行模式。

2.3 重视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推广, 对于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的图书管理人员来说, 无疑是一次挑战。高校要想全面落实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就要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 充分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当前的应用背景下, 并不仅仅是图书馆部门的工作, 而是涉及到整个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系统。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保障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顺利运行, 提高图书馆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也要提高风险意识, 保证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安全。因此, 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管理理念, 对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进行严格的规范,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环境的创设, 来逐步形成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的良好风气。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图书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高校重要的战略管理手段, 图书管理工作加强实现了高校战略目标的固化和细化, 并且有利于使高校全过程的、全方面的对整个校园进行控制, 令高校的经营目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同时也可以利用预算监控将高校及所处环境中遇到的机遇与威胁充分发掘, 从而使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图书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 直接影响着高校相关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 将实际工作情况与图书管理进行对比与分析,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手段, 进而完善高校图书改革系统, 达到整个图书管理目标的正常进行。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有很多, 现今, 根据一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相关调查, 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内部建设进程较快, 并且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发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内部网络环境, 这也代表着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由实体化到网络化的时代变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数字网络化的图书馆建设已经通过原有的实验型阶段逐渐地开始迈向实用型阶段, 同时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不是同步进行的, 对于这种状况来说, 还将一直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于此, 本文针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行调查研究, 主要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期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创建与施行起到相应的参考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杨帆, 王毅超.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4, 04:238-239.

北京奥运图书市场调查 篇7

1.从获取奥运信息的渠道来分析,选择报纸的占29.05%,电视占35.81%,图书占6.08%,期刊占4.05%,通过网络占25%。见图1:

可见,市民对奥运信息的需求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来实现,而图书、期刊等印刷媒介处于次要地位。这说明奥运图书目前的读者较少,市场尚不成熟,需要出版社和发行商大力宣传。

2.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兴趣来分析,选择奥运人物的占25%,奥运比赛项目占33.04%,奥运城市占22.32%,奥运英语占15.18%,其他占4.46%。见图2:

可见,市民对各类奥运图书的需求比较均衡,然而奥运比赛项目的需求占到1/3以上,出版社应大力开发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发现近两年销售状况良好的奥运英语类图书。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都设置奥运图书专架,但专架上看不到奥运英语类图书,只有奥运知识,奥运人物等几类奥运图书。在调查中发现,奥运英语类图书的需求占15.18%,而出版社和书店却放弃此类图书的销售,原因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3.在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情况上,没有购买过的占56.16%,购买过但比较少的占43.83%。见图3:

可见,市民中没有购买过奥运图书的人居多,经常购买的没有,这说明奥运图书并没有像其他大众类图书一样受到普遍欢迎,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

4.从市民没有购买奥运图书的原因来分析,选择“价格偏高”的占13.33%, “经销点少,购买不方便”占13.33%,“没有自己关注的内容”占25%,“出版、经销机构宣传不够,并不了解奥运图书”占25%,“图书时效性不强,不如新闻快捷”占23.33%。见图4: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普及奥运知识的图书价格并不高,有些仅在10元左右。专业类奥运图书价格较高,一般40元左右。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都有跟风之嫌,奥运图书内容相对狭窄,内容少了,当然就缺少了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同时,出版社和书店的宣传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笔者在王府井书店的奥运图书专柜看到,许多人都在看奥运类的图书,该类图书的潜在读者还是挺多的。

5.从市民能够接受的奥运图书价位来分析,选择“15元以下”占30%,“15~30元”占68%,“30元以上”占2%。见图5: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15~30元基本是奥运图书的市场平均价格。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类的图书以及国外引进的奥运图书价格相对较高。

6.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地点,选择书城的占64.29%,小书店占14.29%,奥运用品专卖店占17.86%,其他地点占3.57%。见图6:

可见,市民购买奥运图书,比较青睐书城。至于奥运用品专卖店,笔者在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看到专门的奥运用品专卖店,但从营业员那里了解到,奥运图书专柜主要出售“福娃”、奥运会徽章之类的东西,并不出售奥运图书。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四层有奥运图书出售,该专柜在2006年8月底开设。以前奥运图书都摆放在体育百科中,其他的新华书店,只有一两本,夹杂在体育类图书中,有些书店甚至不销售奥运图书。

7.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价位,选择“15元以下”占29.03%,“15~30元”占61.29%,“30元以上”占9.68%。见图7: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北京读者普遍能够接受15~30元的奥运图书,出版社和书店就应该围绕这一定价区间进行策划,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8.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满意度来看,选择“满意,物有所值”占69.7%,“并不满意,性价比不高,与期望值有差距”占30.3%,“非常不满意,内容不完善,制作粗糙”有0人。见图8: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基本满意。这说明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推出的《奥运项目规则礼仪》和《奥林匹克知识市民读本》,实用性、针对性强,大众化,卖得不错。2006年3月,仅《奥运项目规则礼仪》一书,北京图书大厦就卖了498本。

9.在什么场所购买过奥运图书的调查中,选择在书城购买的占73.53%,小书店占7.65%,奥运用品专卖店占2.94%,其他地点占5.88%。见图9:

调查发现,奥运图书在三大书城比较齐全,其他书店则很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奥运图书的销售网点并不多,出版社应增加经销商的广度,新华书店应积极地将奥运图书销售网点铺开。

10.在“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是否满足市民需求”调查中,选择“是,我能在市场上找到需要的奥运图书”的占45.45%,“没有,一些我关注的奥运问题的图书在市场上并没有销售”占54.54%。见图10:

可见,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仍不满足市民需求,但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多是历史、常识、逸事的介绍,没有多少深度和内涵。笔者认为,奥运方面的书籍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有深度。我们的图书应该分析一下其他国家奥运会举办成功的优势和背景情况,学习他们的优点,借鉴一些经验和教训。目前,许多出版者在奥运出版资源上开发力度不够或能力欠缺。

对奥运图书出版大环境的分析:图书出版停留在低水平过剩阶段;图书出版中存在同步过剩的盲目性;图书生产资源的配置扭曲。

总之,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图书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截至2005年8月,国内出版奥运图书147种,然而数量虽多,但是选题好、立意高、质量高的奥运图书并不多。奥运图书的销售目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如何提高图书质量,避免选题重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网点,是目前奥运图书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社应明确奥运的真正内涵,开发更好的奥运图书,为北京“人文奥运”添砖加瓦。

书店回音

农村读物市场的多元化

如今,民营企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一批批农民放下了锄头进入工厂务工。因此,掌握多种技能不仅是少数企业家的自觉行动,也成为众多农民工的迫切需求,他们成为生产、技术、科普等方面读物的特定读者群。而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某一专业技术手册和通俗廉价的科普图书将是这一读者群追寻的主要目标。此外,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变的需求。在农村,农民盖新房要了解建筑知识,不少施工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掌握施工章法,提高技术。于是,有关室内装饰、居室美化等内容的图书,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农村图书市场所需图书类别从单一农业技术读物向多元化、多方位读物发展。但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农村市场,年图书销售量还不足全国图书销售的30%。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天的图书市场看上去琳琅满目,可是真正适合普通农民群众阅读的图书却很少。农民爱看、能看、能懂的图书种类很少。面对农民读物市场的需求,出版社需要走出“围城”,深入农村基层,在农村中找选题。只有这样,农村读物的出版才能够应对持续的发展。

我国面膜行业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篇8

处于洗牌期的中国面膜市场,20上半年有“惊喜”、有“惊吓”。品类上,面膜的线下销售额增长最快;品牌上,国产品牌相继发力面膜;形态上,面膜“自动售卖机”、“可食用”面膜面市。而在行业“惊喜”的背后,其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也给消费者带来“惊吓”。

最新数据显示,面膜市场三大主流品牌美即、屈臣氏、我的美丽日记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受新兴品牌的挤压,销额占比两年间由28%下降至12%。

大火的森田药妆一跃成为本土面膜市场的第四大品牌;此后,韩流盛行,美迪惠尔来势汹汹;本土的韩后、一叶子均于进入面膜前20行列。

面膜百家争鸣反映出的正是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精准聚焦多元的小众需求或将成为面膜下一个突围之机。

细分渠道精耕细作

以往面膜市场的霸主都是依托屈臣氏渠道迅速成长起来的.,最近几年电商成了不可小看的增长途径,微商也是面膜品类崛起不可或缺的力量。渠道多元化,线上线下孰优孰劣?

-中国面膜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认为,日化行业发展的几十年里,传统渠道还是很重要,线下仍是品牌的根,其忠诚度比线上高。但是渠道的互通融合也在不断的演进发展中,实体的互联网化一直没有停歇,电商线下开店已经呈现现象级趋势,实体微商、微商实体……所以渠道的选择还是要以品牌的发展需求来选择,每个行业和渠道的领头羊成功都有自己的原因,而这些成功都只能借鉴而不可复制。所以,全渠道固然重要,精专自身更加重要。

他认为线下渠道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你达到一个水平之后也可以尝试其他渠道。其实电商投入也很大,没有好的基础贸然触电也不行。而且现在做天猫,成本也很大。反过来,如果线下有基础,做电商也会水到渠成。这两个渠道是相辅相成的。淘品牌在线上厉害,但是到线下不一定擅长。”

新时代,高举高打能赢,小众精耕也能赢,关键是要给你的消费者你的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我国面膜行业2016年市场现状:细分渠道精耕细作

强调小众个性,又不失品牌内涵

说到小众产品,面膜市场上已经是琳琅满目、鱼龙混杂。有号称30天保质期的面膜、金属质感基布的面膜,还有动物面具面膜,小而美数不胜数。

上海悦目化妆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肖高明对记者说:“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在推出王牌的大单品时,也会注重推出个性化的产品,从成分、包装等很多方面细化产品。例如从形式分有眼膜、面具面膜、泥膜、贴膜等等,或者有的包装会加入动漫元素。再如,我们做一个水润两步曲面膜,会包含精华乳功能,主打一个产品替代多种产品,主张护肤一步到位,适合懒人用户。”

除了新品多,肖高明还强调了速度快,他们就是出单品速度最快的面膜品牌,一般一至两个月会出一款新品,以多品满足用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

强调受众个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品牌本身的内涵,吴幼军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没有内在的、不注重持久发展的花瓶迟早会被淘汰。新时代的美妆零售不是蹭热点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要成为一个被反复购买的产品,所以个性和调性是需要品牌审慎把握的。

关于浠水县文化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篇9

尊敬的华夏学院领导:

为了了解我们浠水县当前文化市场发展现状,摸清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这个寒假,我对县清泉镇进行了一系列的调访。通过调查,了解了我县文化市场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剖析,查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省文化市场现状

浠水县的文化市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以娱乐业、网络经营服务业、电影业、旅游业、演出业等门类为主体的大文化市场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我县共有各类文化娱乐单位265家。其中互联网经营服务场所163家,营业性演出经纪机构10家,歌舞娱乐场所32家,旅游单位和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60家,文化市场吸纳社会资本投入0.3亿元,为社会直接提供从业人员2717 人,直接实现经营收入1053052元。文化市场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已成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方面,多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文化市场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备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近几年来,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 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加大市场规范化建设,始终保持文化市场管理高压态势,取得突破性成效。县三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共收缴、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约1万张(盘),取缔严重违规的歌舞娱乐、电子游戏、音像、网吧等经营场所约6家。与此同时,各级文化部门,不断更新管理,通过鼓励优良资本重组,兼并等方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规模化经营,积极优化市场结构。歌舞娱乐经营场所从2004年的84家压缩至2009年的32家,网吧经营场所从2004年的282家压缩至2009年的265家。全县文化市场“小、乱、差”面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为全县文化市场创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文化市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要求,现状不容乐观。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能交叉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在市场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决策与监督处罚没有分开。存在部门审批与执法合署办公,管办合 一,责任不明,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体制不顺主要集中在多部门多级管理上,缺乏统一的执法体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专门或非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均设在行政管理部门内,前者是后者的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行政管理部门集决策审批职能和监督处罚职能于一身,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

2、部分领域交叉执法。根据浠水县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浠水县新闻出版局负责电子音像制品市场管理、网络出版管理,浠水县文化局负责音像制品零售和出租管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实践中,文化局负责管理的音像制品经营和互联网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版权问题,如盗版、外挂、私服,等等。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据版权管 理法律、法规由新闻出版局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因此,在音像市场和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上,职能重叠、执法交叉现象难以避免。

3、体制不顺。“一事双管甚至多管”,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麻烦,这是交叉执法的根源所在。

网络是新兴的出 版载体,2001年底进行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闻出版总署新增了“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的申请,对互联网出版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职能,文化部新增了“负责利用互联网从事文化产品传播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及其内容监控管理”职能。网络文化活动(含出版活动)两家共管格局至此确立,交叉执法的根源亦由此形成。

权力集中和交叉执法是当前全省文化市场执法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由“病因”入手,探索并实践从源头上 和根本上克服上述突出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是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近些年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实践证明,体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原则的综合执法体 制是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二)稽查力量比较薄弱。

1996年7月,浠水县文化市场稽查总队成立,2002年10月,总队由10人扩编到12人,现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副处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尽管各地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市场发展,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力量仍很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队伍编制性质混杂,办公经费无从保障。全县共有专职稽查队员36名,其中属行政编制的仅16人,20人属全额或差额拔款事业编制。经费不足,已严重制约 了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2、执法力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加。全县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仅36人,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与此对应的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扩容势不可挡,文化市场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稽查力量的不足直接导致大量非法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三)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登记不规范等现象较为普遍;音像市场经营盗版、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文化市场规划意识滞后,制约了功能的发挥。

一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和手段,市场的总量、结构、布局不合理。

二是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小而分散,未能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重复投资、重复生产,造成资源性的浪费,效益不显著,没有竞争力。

三是文化市场基础设施、经营环境水平低,档次不高,传统文化项目改造创新不足,科技含量太低,文化市场总体层次不高。

2、文化市场管理政策多变,影响了投资的进入。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功能,准入门槛高,政策多变,投资者信 心不足,望而生畏;经营者无所适从,导致短期行为甚至违规经营。

3、文化市场管理方法单一,制约了市场的繁荣。主观臆断地认为:文化市场工作,就是文化市场整顿,文化市场整顿,就是文化经营取缔。说整顿就整顿,说停业就停业,说撤销就撤销等现象时有发生,使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思想认识不到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对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投入少,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严重错位。还有些市、县全年对文化市场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投入几乎为零。

三、加强文化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市场繁荣,就其本质来看,是文化性、多样性、合法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培育文化市场繁 荣,不仅要坚持“提倡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反动丑恶的”四句话方针,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我们不能主观地臆造文化市场繁 荣,也不能否定整顿和取缔的作用,我们要在克服左的思想方法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文化市场的繁荣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在浠水县这块土地上更加繁荣兴旺、健康发展。

(一)转变旧观念,加快行业立法和规范。

1、文化市场的立法,首先要转变两种观念。一是要转变对文化的观念,重新审视和认识社会主义文化的特 性,即文化产品既是精神产品,又具有商品属性;既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也具有经济功能。只有实现这种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真正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确认文化的产 业地位,进而为文化市场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规。二是要转变“文化是福利事业、公益事业”的观念。没有这种改变,文化即使进入市场,也会受到来自各方 面因素的干扰,不得安宁。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所形成的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尤其是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为这种观念的生存提供了土壤和气 候。只有转变观念,才有利于文化市场法规的顺利制定和实施。

2、文化市场的立法应突出重点。当前,文化市场的经济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要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制定相应的产业经济法律、法规。这主要是财税、投融资、国有资产运作、经营权和自主权、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企业在生 产、流通、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的规范。只有制定文化市场的经济法律制度,文化市场才能融进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

3、两手都要硬,清理现行法律和法规。“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党的十五大对发展文化市场的要 求。在这里,管理是手段,繁荣才是目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偏离了这种辩证关系,对文化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普遍存在重管理,轻繁荣;管理实抓,繁荣虚抓;对繁荣没有标准,没有要求,没有责任。这种心态和意识,不可避免地印记在现行的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上。为了保证文化和文化市场的健康、稳定和 持续发展,必须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重新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尽快完善。

(二)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和手段。

1、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一是建立以宏观管理为主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管理部门通过咨询 服务、法律监督、政策规划等手段,调控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把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即县(区)级文化部门则在本辖区内建立包括街(镇)、居(村)民委员会在内的微观管理网络,保证管理到位。

2、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是搞好管理的前提,完善管理机制是搞好管理的关键。首先要在政府 机构改革中,强化管理职能,充实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评议考核制度以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文化和文化市场,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保护文化市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经 济秩序,促进文化和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的科技投入,提高管理队伍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的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全县文化市场的有序繁荣、健康发展。

实践个人:

时间单位:浠水县文化市场稽查队工会委员会

上一篇:打造系统复制团队下一篇:雷锋活动日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