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演讲稿专题

2024-12-08

新型师生关系演讲稿专题(共12篇)

新型师生关系演讲稿专题 篇1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新型师生关系精选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主同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学生和教师是同等的个体,学生一样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尊重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类尊重不但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想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便当众批评学生。

欣赏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矗欣赏的条件是爱,它布满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期待等现代的学生观。在教师欣赏的眼光中,学生可得到一种安全感——老师喜欢我、信任我,这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成长、生活的重要条件。在教师欣赏的眼光中,学生能够得到鼓励,产生一种无穷的气力往克服困难,这类气力是其它任何气力取代不了的,它要比教师给予的其他帮助更有效。教师要学会赞美每位学生,培养学生自信、乐 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

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矗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惜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真情投进,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展现教学进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进程布满情趣和活力,进步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讨厌学习到酷爱学习。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酷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进步本身修养,扩大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愉快、布满感情交换的进程。

新型师生关系演讲稿专题 篇2

一、教师成长

1. 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决定教育效果。研究初始期, 第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接触的信息短缺, 阅读的理论书籍很少, 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 但在实施过程中, 仍不免“想是新一套, 说是另一套, 做是老一套”, 而走入新的误区。教学仍难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 仍难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思维的体验性, 仍难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师仍难从知识的权威与教学过程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鉴于此, 一方面通过培训与观摩、评课与研讨、反思与再实践, 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着角色转换, 思考并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 我们将学校愿景、办学理念与策略, 将课题研究方案同教师及家长交流, 管理层与教师、家长不断产生共鸣,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师生、家长提供接触的时空, 提供合作互动与情感交流的平台。比如“六·一”师生水果拼盘比赛、亲子跳绳比赛与亲子阅读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与评比, 等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师树立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提高了正确认识、驾驭与调控师生关系的意识与能力。他们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在悄然转变着角色, 努力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人, 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养者, 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创造者, 成为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成为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 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独特个性的开发者, 成为学生良好习惯、优良品德的塑造者, 成为学生梦想的播种者、理想的唤醒者。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消除了随意责令学生停课或将学生赶出教室的现象, 逐步杜绝了简单、粗暴对待学生, 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 逐步没有了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拿小课题“如何用好你的眼睛”为例, 要求教师善于驾驭课堂, 能够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曾有不少教师常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与自己配合, 而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眼睛老盯着书本、教案、黑板, 就是舍不得投向学生, “目中无人”, 久而久之, 课堂上“你讲你的, 我做我的, 师生互不相干”的不和谐局面自然形成。研究点一抛出, 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对接, 通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 是专心了, 走神了, 心领神会了, 遇到尴尬了, 情绪高涨了, 还是若有所思……然后适时做出决策, 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一个个研究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面, 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地方, 成了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 成了学生塑造个性、放飞理想的地方。

2. 加速了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 它也是课题研究的瓶颈。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每个教师既是被培训者, 又是培训者, 既可解教学之急需, 又可兼顾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教师之间的合作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方法与途径有:专家引领, 理念先行;阅读经典, 夯实底蕴;师徒结对, 同伴互助;观摩竞赛, 磨砺锤炼;听评结合, 互动生成;课题研究, 以研促教;勤于练笔, 反思提升;榜样引路, 奋发赶超。灵活、多样的研训活动, 让问题引导研究, 让差异推动进取, 让见解支持对话。教师的三笔字、简笔画与课件制作、演讲朗诵、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越来越得到学生的佩服与崇拜,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深化。

看看老师的教育日记目录。“别对孩子说‘你不会’”“教育学生从教育自己开始”“蹲下来欣赏学生”, 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我读书, 我成长”“同事之间应互誉”“你是幸福的, 我就是快乐的”, 这是老师对自己对同伴的关怀;“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五忌”“为‘亲子承诺书’喝彩”“家长, 请将孩子做人放在首位”, 这是老师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学研究、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教学研究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 提高了综合素养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人格魅力。全校202名教师, 没有不希望学生进步的教师, 也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在他们眼里, 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 也没有只有缺点的学生;没有不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正确的生活态度, 有健康的心理, 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 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学生对教师充满热爱与敬仰,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升华。

四年研究历程, 教师全程参与,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一开始, 我们就定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鼓励多做自身研究, 多做学生研究, 多做实践性研究, 比如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为了强化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 课题下设五个子课题组, 要求教师做“微型课题”, 也就是常说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如子课题“在课堂主渠道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确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三个小课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为例, 教师从精心设计与运用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总结语等传知性语言, 从精心设计与运用过渡语、评价语、激励语、应变语、提示语等组织性语言等方面研究, 对教学瞬间与片段做好札记, 包括研究原因、目的意义、采取的方法、过程设计与研究成效。再以“课堂教学管理艺术”为例, 教师从自我管理与课堂纪律管理两方面实践, 教师自我管理研究包括意识自控、情感自控、言行自控, 课堂纪律管理包括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与有效调控教学节奏, 教学札记中有诊断、有反思、有提炼。又如子课题“用关爱和期待构建彰显生命活力的班集体”的研究, 确定了“教师自身角色转变”“团队意识培养”“创设发展平台”“人际关系互动”四个小课题。于是, 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 放开手让学生锻炼, 真诚适度帮助学生, “偏爱”后进生, 严爱优等生, 博爱中等生, 尤其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宝贵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于是学生成了班级小主人,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分工又合作, 互动又互助, 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 班集体充满活力, 师生关系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在研究中, 提高了问题意识和能力、方法意识和能力、学理意识和能力, 在这三方面功夫的修炼过程中, 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 改变着自己的工作方式, 学会超越自我, 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 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二、学生成长

1. 提高了养成教育效果, 创建了安全文明校园

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对培养学生自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老师切实纠正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 消除了一些学生因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 (如歧视、冷漠、讽刺、辱骂、挖苦等) 而表现出的逆反与厌学行为。在教育过程中, 老师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给予越来越多的慈爱与宽容。用独具匠心的启发式话语, 睿智地与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心灵对话, 给予学生“随风潜入夜”的心灵滋润, 学生敢于、乐于真实、鲜明、自然地表达自己, 从而自然地获得生命的感悟并化为切实的行为:守时、文明、关爱、感恩、合作、自信。如:刚入校的几个一年级小男生在攀树枝, 老师这样对他们说:“小朋友, 小狗小猫是动物, 动物有嘴, 它用‘汪汪’‘喵喵’告诉你它很痛, 而小树是植物, 没有嘴, 不会喊痛, 你该怎样做呢?”一番充满爱与童真的话语, 小树与孩子们成了朋友。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比如: (1) 采取学生干部轮换制, 坚持“自我推荐、竞争上岗、培训学习、参与管理”的原则, 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竞争中求发展, 在工作中展示才华, 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 (2) 编排座位, 除近视、弱视等需要关照的学生外, 也采取轮换制。 (3) 成立了“心语交流室”, 建立“阳光档案”, 为暂时落后的学生“雪中送炭”, 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师生双方心理更加健康, 学生心理素质和尊师意识明显增强, 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师生主动问好, 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 学生敢说“不”, 并能向老师与校长提意见、献计策。4693名学生的校园, 是名副其实的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2. 提高了综合素质, 促进了全面发展

随着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尊师爱生”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场,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与学科活动, 比课题研究之前更有效地提高了综合素质, 促进了全面发展。活动中, 老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指导学生做好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比如: (1) 一年一度的校园“四节”, 即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 以“与好书做伴, 与文明同行”为主题, 组织查字典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科技节, 组组织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比赛等;艺术节, 组织文艺汇演、游艺活动、现场绘画、现场书法比赛等;体育节, 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 组织低年级跳绳、中年级运动接力、高年级篮球比赛等。 (2) “我的中队, 我的家”温馨教室布置活动。 (3) 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与雏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 让孩子们在自己开辟的“校园新闻”“每周一歌”“英语ABC”“我是小当家”等一系列园地中各尽其能, 各显风采。课堂小天地, 天地大课堂, 立足课堂, 拓展课外, 学生的尊重意识、合作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审美素质全面提高, 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学校主要荣誉与所获奖项

国家级: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010年)

全国“我是90后”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

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

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 (2009年)

全国主题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2009年)

全国“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9年)

全国“激情奥运, 阳光校园”主题征文活动先进单位 (2008年)

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竞赛活动一等奖 (2008年)

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2007年)

全国“弘扬中华美德”征文比赛先进集体 (2006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网站) 》全国二等奖 (2006年)

省级:

湖南省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 (2010年)

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性学校 (2008年)

湖南省规范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特色创建校

湖南省模范教职工之家 (2008年)

“现代技术教育环境下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研究获省级二等奖 (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获省二等奖 (2008年)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更新”课题研究获省一等奖 (2007年)

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 (2006年)

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2006年)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课题获省二等奖 (2006年)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 (2006年)

市级:

娄底市书香校园 (2010年)

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娄底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

娄底市教师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

娄底市少先队先进集体 (2009年)

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 (2008年)

娄底市规范用语用字示范单位 (2007年)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质》获娄底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娄底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2006年)

新型师生关系 篇3

“平等”是人类交往的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前提,是人尊严的体现。平等是人格的平等和学术的平等,人格是不容侮辱的,学术是可以争论的。师生关系不是君臣,不是父子,不是统属,而是真诚的朋友。教师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才能赢得真正的尊敬。

“宽容”是真诚的体现,是内涵丰富的象征,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宽容需要博大的胸怀,需要饱满的知识和丰厚的阅历。宽容是美德,是实力的表征。宽容可以求同存异,鼓励思维异想天开,宽容才能看到奇思妙想或灵感的闪现。彼此的宽容可以激发师生共同求知探索,是高级的教育方式。

“和谐”是由师生共同协调并体现师生共同意愿的舒展、愉悦的氛围。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彼此产生好感和积极情绪,使教学双方彼此信任、接纳和理解,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

“互动”是师生双边能动性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追求。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相长”孔子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生命力,教师以学生的求知为动力,提高自身学识和素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不是简单的配合教学,而是富有个性的思考、探索过程,会有思维、有分析、有争论。 “当仁,不让于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达到了这样的层次,说明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功。

论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篇4

———和谐

岑溪市南渡镇第三中学

摘要:

渗透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和谐”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完美境界、内在动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是及其重要的,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思考、探究。

1、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江泽民主席提出21世纪要“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国外国内最先进的也在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老师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深入学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疑惑、苦闷和难处。沟通就成了师生之间彼此了解的桥梁,这座桥梁的架起,会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新关系。而不是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要求学生学这样、做那样,在彼此的心里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吧身份减低一点,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为学生排忧解难,赢得学生的信任,愿意和老师和谐相处。

2、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动力。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同样也适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爱不只是对事业的爱,而是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源泉。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切莫把自己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带到我们的课堂里面,这样师生的距离只有越来越远,这就是过度的自我。过度的自我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叛逆心里,这对和谐课堂也是不好的,试问学生都不与你合作了,还哪来的和谐?都说微笑的力量是强大的。假如我们教学生时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用一课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爱的的温馨。

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源泉。教师必须清除对学生的成见和印象定势,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双差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看到好学生的优点和差学生的毛病,对好学生的缺点和差学生的优点往往有所忽视。这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以往表现所形成的印象定势造成的,要做到及时夸奖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消除这种定势。特别是对差生,在认识上,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夸奖,这种夸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而促进其思想和行为自我优化。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脾气很倔,心里承受能力差,上课的时候也总是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有一次,他在课堂折青蛙,被我看见了,我走过去想把他的“杰作”没收了,但看见他手里紧紧地拽着的青蛙,犹豫了,笑着说:“马明,你这般的手巧怎么不早说呢!说说看,还会些什么呀?好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手工大赛上露两手?”马明看见我的笑脸,脸上的紧张变为了不好意思:“有机会我一定不让您失望。”果不出所料,在大赛中,他获奖了,因为有了老师的肯定,他改掉了以往的坏习惯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3、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平等的待遇,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角度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没一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甘甜。

4、师生间的互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保障。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勇气。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后进生也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5、师生间的彼此欣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师生心灵中的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关系和谐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输出是难以达成的,缺乏情感的沟通,无论教学效果还是师生交往,都是乏味的;只有师生双方都有付出,才能双方都有收获。首先是学生对老师的欣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老师在充分地展现个人的魅力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对这位老师的评价也就逐步形成:或喜欢或厌恶或欣赏或麻木。其中最有利于教学的当然是“欣赏”。因为一旦学生欣赏老师,那么自然就希望尽量多地从其身上学到各种知识,于是这样的学习就主动了,其效果自然不会差。而“欣赏”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往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的欣赏,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确超过了老师,让老师刮目相看。而更关键的是对一些普通的学生甚至是“差生”的欣赏,这样的“欣赏”即是一种发掘闪光点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之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得以展示,是因为它们都被表面不怎么优秀的成绩所掩盖了,于是原本可能的“闪光点”就会逐渐淡化以至于消失。相反,如果这些“闪光点”能在瞬间被老师“捕获”并加以引导,学生的一生都有可能因此而被改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与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44年1月。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

浅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专题 篇5

——什字小学行风评议调研文章

提倡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对于怎样才是一名好教师,我们除了对其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有共识外,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了我们对教师看法的某些误区,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对教师角色的传统看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师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活字典”和“百科全书”;教师必须以知识渊博的学者的身心建立自己的知识权威和影响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等等。总而言之,教师就是起着一个主导的作用,一个权威的作用。学生应该也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

二、对教师角色的传统看法导致的弊病

1.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创造力。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雪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春天。结果被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教师也有许多苦衷和无奈,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决不会把这么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答案“枪毙”。为什么这时候我们不多想想学生的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往往缺乏学生的提问呢?为什么学生年龄越大提问反而越少了呢? 2.教师的权威使学生缺乏个性。

“肯听话,读好书,考高分。”这无疑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学生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人?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一双自己的眼睛和一个自己的脑袋?

3.教师的权威剥夺了学生思想的自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即把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和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但大部分教师真的这样做了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作文课上,美国教师会告诉学生需要哪些参考书,去哪儿找,并且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但中国教师会对学生提出写作的格式和要求,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甚至于拿出一篇范文。如果大家都千篇一律,我们中华民族还会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吗?

三、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1.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有“师生平等”的观念和意识。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两个平等的人,其次才是他们的角色关系。教师、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尊师是对的,但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了尊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一味强调尊师,把教师当成了“权威”,就把学生放到了“从”的地位。既然学生应该“从”,我们又怎么让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去反驳呢?

其次,“师生平等”是教师和所有学生的平等。“师生平等”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树 立怎样的观念呢?(1)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2)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3)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4)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5)平等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6)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学生。

再次,树立观念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呢?(1)公布成绩时平等;(2)在进行各种选拔时平等;(3)在上课时平等;(4)在评价学生时平等;(5)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时平等;(6)在自己心情2.教师首先应该“尊生”。

“尊师爱生”强调“尊师”和“爱生”。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如何爱学生的呢?这种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吗?

中国有句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可否认,在很多情况下,“打”确实有亲的意味,“骂”也的确有爱的内涵。但“打”是尊重吗?“骂”是尊重吗?一个人如果不尊重你,你会认为他爱你吗?出于爱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批评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吗?爱只是一个主观的动机,而尊重才是具体的行为和做法。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尊生”呢?

首先,对学生心灵的尊重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具体表现在:(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2)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4)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5)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6)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其次,要尊重全体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3)尊重有过错的学生;(4)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 陷的学生;(5)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6)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

再次,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在:(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训斥学生;(4)不羞辱、嘲笑学生;(5)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6)不随意向家长告状。

这样,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充分的民主,师生间才会有激烈的争论。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

试问一下教师们,你认为学生应该有哪些权利?你是否允许学生“奇思妙想”?你是否对学生的“荒谬”问题认真看待? 学生应有的权利是多方面的。留美博士黄全愈根据美国孩子的情况,将孩子应有的与教育有关的主要权利概括为如下几条:(1)孩子应有受教育的权利。(2)孩子应有发问的权利和了解的权利。(3)孩子应有说“不”的权利。(4)孩子应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5)孩子应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6)孩子应有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7)孩子应有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的权利。我们都想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的侵害,健康成长,但我们是否想到他们同样有经受困难和挫折的权利,有接受挑战和失败的权利?

4.教师应该给学生思想的自由。

对于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毋庸置疑,其答案是不容改变和质疑的,但对于一些观念性的知识,我们是否应中有一连句题:瓦特 的 发明 蒸汽机 是。学生答: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发明蒸汽机的是瓦特。都错了!因为标准答案是: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被抹杀掉了呢?

有调查表明: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后裔在学习竞争中往往不比美国学生差,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总体上不如美国人,为什么呢?一位美国心理学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如果按照鲍姆琳德(美国心理学家)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大多数中国移民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专制型的,其子女的学习成绩虽然往往超过白人和黑人,但在其他方面容易出问题,比如交往技能差,人缘不太好,经常被白人和黑人学生欺负,喜欢和亚裔学生扎堆儿等。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尽管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高一些,但他们却牺牲了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王希武 篇6

中学地理课堂“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探究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中学 王希武

关键词:关系 师生 新型 构建 学生 教师 教育 发展 合作 民主 以学生为本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等方面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通过个人、小组合作以及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等方式,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使当代中学生真正走出了校门、家门,深入到社会中,触摸到了时代的脉膊,初尝了研究的滋味,懂得了尊重知识、团体合作的意义,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真真切切给广大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那么,在研究性课题的开发中,如何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教师应树立学生自主发展、分工合作的理念,建立起尊重互爱、民主平等、彼此欣赏、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一.尊重互爱是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尊重学生,必须承认学生是具有自己的理想和人格的活生生的“人”。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研究的中心和主体,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选题、编组、调查研究、实施操作、总结提炼的全过程。教师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善意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思考,也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对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信任他们,热爱他们,体察他们的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要求。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平等地对待学生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又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平等地对待学生要求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社会成员,要视他们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教育场”,在这个场中师者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真正成为学生研究与发展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真正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来。

首先,教师不仅自身清楚,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哪些事情是学生自己可以独自完成的,哪些事情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的,这样,师生的活动才能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 二.民主平等是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保证

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三、彼此欣赏是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动力

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最大的渴望是得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成功。师生在彼此的赏识中塑造健康的人格,学会理解宽容,培养成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而提高他们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能力,使师生共同走向成功。

研究性学习贵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主、自动的发展。因此,在研究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机会,为他们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鼓掌,同时,要作出欣赏性的评价,然后肯定他们阶段性的成绩,最后指出问题、提出希望并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教学相长是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求,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体现在教师是一个组织者:①宣传并招标。号召、组织同学们积极参www.wenku1.com/news/55D638B59AE61A2B.html与到研究学习中来;②实施并操作。组织同学们分工协作,具体实施研究方案,进行实际操作;③总结并评价。研究结束,鼓励同学们及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自评和他评。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同时又是一个指导者:①选题立意上的指导。即辅导学生对选题作出价值判定,分析其可行性及社会意义;②组织协作上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选题的需要,合理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小组承办的栏目;③媒体技术的指导。有些高难的技术性的研究课题,对一般中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把握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和帮助。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体现在教师可以拜师学艺,向学生取经,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这种教学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进一步去探索、去追求,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爱护、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向学生学习,使新型的师生关系得以真正体现。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

军校新型师生关系探索 篇7

在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员通常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他们总是辛辛苦苦地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员则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验到的是压抑、沉闷、被动、无为,甚至是一种痛苦的无奈。这种“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导致师生之间的隔阂、教与学之间的对立,又何谈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构建怎样的师生关系呢?在教学实践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经尝试颇有成效。

(1)教员要真正把自己当作与学员平等的个体。教员假如在讲台上总摆出一幅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样子来,就不能很好的给学员以亲切感、信任感,师生间的互动又从何谈起?我们要努力克服师生之间天生的距离感,让学员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敢问、敢说,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质疑心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教员可以尝试走下讲台,走进学员,实现师生“零距离”。

(2)要给学员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员应该做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学员应该有随时发言和提出疑问的自由,而不应该成为教员提问时的工具,更不能形同木偶坐在那里等着教员提问。教员要为学员开辟一个自由、无拘束的思维空间,还要创造一个自主、活泼的发言氛围。

学员的随机提问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学员有可能提出上面样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学员”。对学员提出的典型的、针对性强的问题要加以鼓励,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乐趣,并找到自信,增加学习的兴趣。

(3)教员要适时、适度地引导,让学员畅所欲言。学员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会偏离教学的主线,这时,教员要及时正确的引导,既不能让教学偏离航向,又不能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员要适当点拨,启发思考,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问题。教员要学会“察言观色”,要看出哪些学员要发言,哪些学员对答案还不是很肯定,我们要用目光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与支持。对那些自信不足和平时成绩不够理想的学员,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4)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开启学员的创新思维。师生关系改变了,教学方法灵活了,就无需再花费时间准备过渡性的语言了,教案中只写一些构想和设计,但这样似乎更需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了,有些时候甚至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对学员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员手中,随着学员问题的提出,有见解的阐述,课堂不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急于解答,先是讨论,这样有助于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感到集体智慧的巨大。

(5)教学模式的多变,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人。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员智慧与智慧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及思维的扩展……这样,教员的“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教员都变成了学员的一种资源,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学不再着眼于知识点,而是关注学员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师生配合默契、感情交流、智慧碰撞、激情澎湃的课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了对学员的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实现了课堂的民主,师生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确立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古人说:弟子未必不如师。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员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更广,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员才由衷地感叹“后生可畏”,才真诚地提出“和学员一起成长”,才勇敢而明智地抛却“师道尊严”这一因袭几千年的老观念,并代之以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摘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篇8

新课程改革已经好多年了,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以教育民主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尊重是民主平等的一种标志。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与师生的交流交往中,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尊重也就谈不上教育。尊重学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品行修养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应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共同进步;这也要求老师应该放下架子,眼睛向下,以豁达心胸,真诚态度,炽热情感对待学生;要求教师不再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等的不同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另眼相待。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教育理念,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教育习惯,真心实意的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四十五分钟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乐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教师与学生才可以平等对话、交流,激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伤害到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因为这是学生知识生成的前提条件和个性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全面了解学生。当今社会日益开放,日新月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不同,决定了有着不一样的甚至是与教师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独特个性。对此,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言行,以成人的标准好恶去评判他们的对与错。很多问题不是简单地用对错就可以加以评判的,教师与学生有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原则及是非标准用说教的、强行的、简单的方法要求学生接受。教师应承认差异,善于与学生沟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们影响一生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多一些宽容。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能只有批评。宽容的教育效果有时比批评更好。在学校里,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运用批评甚至惩罚的时候多,而宽容学生的时候少。对学生的一些过失错误,我们不应该大加批判,甚至严厉体罚。不要因为学生一时疏忽到学校没带书,或上课迟到等现象,就动怒发脾气,大动干戈。学生大都是孩子,粗心大意或者一时糊涂做错事也是常有的事,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待学生的过失,一味的简单的采取批评、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甚至自责自己教育的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甚至为学生的过失保密,免其自尊心受损,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否则过分的批评或处罚,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者导致学生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极端伤害事件,让人心痛和悲伤,追悔莫及。

3.真心关爱。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教师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努力探寻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去赢得学生的心。这就需要教师用感情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的感情不仅影响着自己,更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其可爱之处,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能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如何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论文 篇9

摘要:师生关系包含了教育的全部蕴念,教育的世界应该是师生的真情世界。随着社会的改变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师生关系也受到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教师,现代师生关系;学校;教育

新世纪的教师,肩负着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世纪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不仅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应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它指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地说:“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更新教育观念往往是未来教育实践的先导,实现教育现代化。

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不首先破除传统教育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要取得教育实践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只有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建立一流的学校、创造一流的教育水平,培养一流的人才。

其次,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社会代言人;在学生成长的众多要素,如家庭、学校、社会中,学校的影响是最重要,因为学校是有目的、规范的、正式的社会影响,教师则是社会的代言人,在现代信息、媒体日益增多,信息内涵日趋多元的社会中,社会更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引导和控制,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教师身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播者,更要注重自己的思想、态度、情感、人格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诲人不倦,热情、真诚地对待学生,其意殷殷,其言谆谆,乐此不疲;循循善诱,对待学生有如和暖的春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心静气地引导、探究,使其心领神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人格等不同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的教育和管理;勇于创新,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活动。

最后,各种信息的加工者;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涌人教育领域,就其性质而言,有些信息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有些信息则具有消极的误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期,对各种信息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相应地引导,承担起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筛选者、加工者的角色,也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能有效保证信息的正向发展作用。再说,现代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输的过程,要使贮存于教师头脑中或书本中的信息传输到学生的心理场内,教师要使所发出的信息符合它本身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的心理结构,同时使所发出的信息能够引起学生接受信息的准备,并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活动,就必须承担起信息加工者的角色。因此,作为各种信息加工者的教师是学生接受各种外界信息不少缺少的中介人和引导者。

现代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激发其从事教育工作的无穷无尽的精力,它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内部心理机制,教师对学生的爱通过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利于调节控制学生的行为,通过师生关系这扇窗户,使学生体验教师炽热的情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与爱他(她)的老师相处,会形成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所爱的教师会伴有一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是实施教育的基础。正如一位哲人所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良好师生关系该如何建立?受师生关系与人、社会、教育之间相互作用的启示,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组织策略师生关系发生在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组织机构和组织环境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还应当采取学校组织策略。

第一是要重振学校伦理,创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学校组织实质上是一种伦理组织,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际网络组织,它是由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者与教师、学生、职员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职员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组成的。因此,学校的管理与运行,要淡化单纯的制度化模式,依据组织发展理论,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整合,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气氛,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精神的、文化的乐园。这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二是要激发和培育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角色信念。学校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重要场所。有关教师专业社会化的研究表明,任职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熟具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优良的教师,不只是师范院校培养的,而是由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共同培养的`;不良的教师,也不全是师范院校的问题所造成的,中小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校要明确树立“学生是根本,教师是灵魂”的观念,让教师自己觉得在学校有地位、有价值,同时,要努力维护教师权益,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尊重教师权利,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劳动,鼓励教师借鉴创新,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以此来激发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角色信念,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第三是师生共建策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更直接地依赖于师生之间相互的交往和影响。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复杂的潜移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师生之间心理、语言、认知、态度、情感、技能等诸多作用因素,更包含着师生相互影响的诸多方式。这里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触及各种细微的方面,但以下几点是教师主导但又需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关系必须予以注意的。

一 师生相互了解,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的确,“了解”这一词语虽非常平淡普通,但要真正达到“了解”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了解并不是对人的表面言行的认识,而是对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和独特性的把握,是对言行表现的内在根据的把握。正是由于这样,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深层次上了解每个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这既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又会使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准确把握中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增强“向师”意识。尤其是对学习差、行为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透过遮掩耳目的表象从深处了解他们,寻求原因,把握特性。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是为了对付或利用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独特性,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因而,需要有相应的艺术和能力。尤其是人际感受能力、反应能力等。

二 师生冲突化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较为艰难,但破坏却容易。

这种破坏力量既来自学生,也来自教师。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教师不能理智对待和采取恰当方式予以化解而导致师生发生冲突,且又表现出失体失格的言行(如怒斥、尖刻讥讽、体罚、对骂对打等)时,对师生关系的破坏更严重。这种破坏不仅影响教师和某个具体学生的关系,也影响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关系。因为,教师的言行具有“表演”性质,即教师表面上作用于一个学生,而此时又作用于其他学生。所以,当教师遇到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时,一定要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和冷静,并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化解。这不仅表现了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一种风范,而且表现了教师高度民主的专业素养和智慧,以及对学生的爱护。而这一切又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感。

三 师生密切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师生交往的有效性,既取决于师生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又取决于师生交往的次数多少,即频度。从时空上讲,师生交往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师生相互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也就越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

新型师生关系演讲稿专题 篇10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共情理解

曾经有位老师问我:“你到底用什么魅力吸引你班的学生。”原来有一次我到外地培训,她代理班主任,全班学生在第二天就迫不及待问我什么时间回来。她告诉学生“你们班主任星期日就回来!”到了星期日,学生在黑板上写“欢迎班主任回家”。今年教育局进行德育论文比赛,她想以我的事例写一写。后来她发现无从下手,她对我说“我感觉你没有对学生讲大道理,可是你的学生很欢迎你,接纳你。看你的工作很平凡,可是思想工作渗透力却那么强。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啊?”其实,我的法宝就是――共情理解。

“理解!它像一堆篝火能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冰雪;它像一缕春风,能吹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这是文学家给我们描绘理解的威力。作为班主任,我推崇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的“共情理解” 。所谓的“共情理解”,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同时不忘记自己的身份的双重理解。教师既要“感同身受”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问题,又不要忘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身份,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尊重、体贴和善解人意的关注,向学生提供一个感情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一个良好的班级应该是充满生机和动力的,班主任应理解学生整日读书再读书的乏味与枯燥,理解孩子爱玩天性被束缚的苦闷。为此我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共情理解撑起学生快乐学习的一片天地,从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喜爱上网。借此召开 “上网的利与弊”的主题班会。学生们辩论得非常激烈,赞成上网的同学的观点是上网可以增长知识;反对的观点是上网会影响学习。有的学生就问我“老师,你对我们上网有什么看法啊?”“老师,你允许我们上网吗?”我说:“老师不反你们上网,因为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的产生、存在是合理的。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好了,给我们成长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反之,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瞧,学生们都眼睛发亮,小脸红红的不断的点头说:“老师,你真是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

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我觉得网络可以为我和学生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我及时把我的想法和做法告诉我的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我对学生说“欢迎你们加入我的QQ”,我们班还建立了个QQ群。在QQ上,我跟学生畅所欲谈,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有个学生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星期六上网时突然欢快的跑出来叫到‘妈妈,快来看,我们老班正在上网’”。“老班”是学生对我的尊称。有位家长反映“老师曾在网上夸过我孩子是个潜力股,现在他学习很有干劲,很勤奋,学习不断进步。”有个学生在聊天时对我说:“老班,我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先从基础做起,给我一个小组长锻炼锻炼吧。我会努力的,相信我能行!”在与学生闲谈中,我常常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网络实现了我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使我与学生的心贴得越来越近,我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学生的疏导也越来越顺手。

记得第一次带毕业班时,学生压力大,我的压力更大。临近中考,我在班级后黑板设了一个倒计时,不断给学生加压,结果中考的成绩并不理想。在南安的课改带动下,我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目前带毕业班,主要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制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在一次晚自修临结束,我带着一包糖果走进教室,出其不意掏出糖果,天女散花般洒向学生,学生们欢呼雀跃,激情高涨,争先恐后满地拣糖果。有个学生拿一块对我说“老师,您够辛苦了,这块糖果犒劳您!”。我与学生们一起津津有味品味糖果的芳香,学生们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语文老师走进来问:“你们在干么?”“我们班主任给我们发糖果,您也来一块,嘻嘻!” 他们的心比糖果还要甜蜜!我跟学生一起组织野炊、远足、体育竞赛、联欢晚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他们的感情和释放他们的紧张和压力的机会,制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积极向上的学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心理素质提高了。

曾有人说:“最小的‘长’就是家长,最小的‘主任’就是班主任了。”一个班级60多名学生,恰如一棵棵幼苗,需要班主任去耐心呵护、照顾,为他们营造一个春天般的成长氛围。我理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代表着未来的全部希望。这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为此我积极摸索班级管理之道,用共情理解作为纽带,架起新型师生关系。我觉得要做到共情理解,必须做到‘五心’:用爱心呵护每位学生的自信与自尊;用童心走进每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细心发现每位学生的特点与变化;用耐心期待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用真心对待每位学生的真诚与善意。有真诚的付出,必然有丰厚的回报。我所带的班级从至连续5年被评为校级先进集体,20被评为泉州市级先进集体。

尊重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篇11

尊重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特别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设身处地地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和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等教育态度的重要性。尊重,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有内心体验,有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尊重,应当体现为对学生的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尊重学生,其意义在于在教育活动中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和表现自己。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二、表达对学生的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价值观、行为和自己、和社会规范、和学校纪律要求不符甚至差距很大的学生;意味着整体面对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而不仅是长处和光明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可能有和老师不一致的想法,这是客观事实。老师要有宽广的胸襟,老师的开放程度影响到其对学生行为的接纳程度。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等级层次的,对所有的学生是没有区别的。热爱学生就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的学生当中,学生情况各异,老师应一视同仁,予以尊重,不能厚此薄彼。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不能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嘲笑和挖苦,不贬抑、不鄙视学生,即使学生的言语举止有些失礼,也应以礼相待。“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年幼纯洁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发展自身的内在潜能,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师要深信学生都有需要并且有内在的潜力去改变、去行动、去面对挑战和成长,相信学生都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学生对老师表露隐私,是学生对老师无限信任的表现。这些“秘密”对于成人来说,也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不可泄露的“天机”。尊重学生就要给学生“留足面子”,保护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适当地做学生成长的“保护伞”。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以“真正的我”出现,表里如一、真实可靠地置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之中。真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袒露自己的软弱、失败和过错,使学生切实感到自己被信任和被保护。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篇12

一、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既是一种教育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之间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和对待态度等[2]。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多性质、多层次的,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二者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合作、尊重的和谐关系,双方既是教育活动中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要角色,不仅要互相配合与督促完成好教学任务,更要相互关照与帮助,共同完成教育活动。

2.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互相尊重,平等互助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希望自身受到集体肯定、尊重的感情,它可以让学生合理地看待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并积极争取提升或保持自己的声誉,它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向上、克服缺点,是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部动力之一。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与教师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向上,产生强烈的向师性和上进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肯定其教师职责和教育工作成果,从而满足成就感,提高积极性。此外,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又一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需要地位平等,也需要感情、学习、生活及各个方面的平等。如果教师在潜意识中不能与学生形成这种关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懂得为学生考虑,以自己的标杆去衡量学生,学生的角色就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将会极大地伤害师生关系。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师生双方要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3]

(2)勤于沟通,和谐交流

在实现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良好关系建构的必要条件。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和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接受”的状态,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的讲授,教学活动中依赖于教师的安排,学生更倾向于听从教师。在这种状态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没有真正地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实现语言沟通、心理沟通和情感沟通。语言沟通是基础,心理沟通是重点,情感沟通是关键。要建构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更应注重师生间的学习沟通、生活沟通、感情沟通。学习上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完成学业;生活中交流,为学生解决其所需;感情上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在交流沟通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和学生形成和谐、亲密的关系。

(3)彼此理解,换位思考

传统的师生关系确立了教师的主导性和支配性,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型师生关系的良好状态应该是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模式,在生活中做学生最有利的帮手,在情感上做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学生也应主动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体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努力完成好教学。因此,不明确区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真正实现换位思考、彼此理解的状态,将极大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

(4)教学相长,互惠互利

师生关系首先表现为以知识授受为目的的认识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配合,完成教育工作,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不将消极情绪带给学生,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发现问题积极提问,与教师共同学习。课后学习生活中,学生可以将遇到的难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二、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加客观地阐释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变化,更加准确地发现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设计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对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有关最新文献,我们得知,我国当前的师生关系总体状况是令人欣慰的,但也不能忽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师生之间角色定位依旧受传统观念束缚

在我国传统师生观的影响下,当前很多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仍是一种“专制”的方式,部分教师坚信并奉行“教师中心论”,学生则表现得很被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服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把完成工作任务作为目标,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检验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有些学校还没有制定教师方面的考核评价制度,部分学校即使制定了也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在这种师生交往环境下,学生是以听代思的学习,根本无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

沟通是一门艺术,对于师生而言,很多时候教育问题是沟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师生间并未能创造出融洽的交流渠道,往往在事件发生后,双方才意识到预先交流的重要性。倘若师生间关系紧张、漠不关心,那只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教学氛围。有效的交流沟通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充分接纳的基础上,依当前现状看来,师生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师生之间情感淡薄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压力,教学往往被视为一种“任务”,学生也同样认为“任务式”教学是理所应当。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听了课,然后各不相干,这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关系淡薄,使教育教学过程缺乏尊重、关心、温馨、和谐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氛围。

4. 师生关系功利化

师生关系功利化具有现实危害性,不利于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最大程度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保持诉求渠道的畅通,推进学校科学、高效、民主化管理,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很多学校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例如有些学校已经将师德师风评价、学生课堂评价等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这些举措确实在一定层面上保障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使学生享受了以前没有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但是,如果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上岗或晋升,师生关系可能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功利化现象,即教师要讨好和谄媚于学生,这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长远发展。

三、建构新时期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不断反思、与时俱进,从制度、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进而形成合力,才能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

1. 转变传统观念,合理定位角色

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到相互体谅、彼此理解。因此,从思想上做好转变是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职责所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应直接对学生发挥“显性控制”,更多地是要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也不应一味得执着于学生的身份,只会服从教师管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做一回“教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活动组织上,可以将任务安排给相关学生,教师在一旁辅助,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促使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因此,转变传统观念,不拘泥于单一角色的束缚,教师和学生之间才可以相处得更加融洽与和谐。

2. 完善教育制度,更新教育理念

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一位教师长久持续地努力。在充满竞争与利益的大社会背景下,师生关系或多或少会被这种环境影响,师生关系经常爆出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教育环境对于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每一所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构,确保在校园中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如今各学校之间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教学质量、教学成果,而忽略了师生关系,给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留下了隐患。因此,完善教育制度、更新教育理念迫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寻求一个既能建构良好师生关系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两全之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

3. 创新交流模式,促进感情升温

传统的师生交流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授知识,学生遇到难题会寻求教师帮助。这种交流建立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学生离开了教师可能会寻求其他教师帮助,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淡去了情感上的意义。建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创新师生交流模式,比如学生在举办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时,可以邀请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在游戏和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倾向于生活和经验的交流;教师在举办集体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生活状态,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和谐相处。只有做足了学习、生活、情感上的交流,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才更容易建构。此外,新媒体的发展更加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不仅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更可以在网络媒体中互动。

4. 重视师德建设,保障交往环境公平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建构新时期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注重自我形象的完善,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去引领、感染和带动学生,特别是年轻教师,更需要这方面素质的提升。作为学校,应多举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系列培训,将师德师风评价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考核结果要有相应的反馈和奖惩,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就师生关系来说,环境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公正、对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机会是否均等、是否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统一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不带学生主观感情色彩等[5]。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师生交往环境的平等性,尽可能减少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各种人为因素。

摘要:师生关系既是一种教育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分析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和特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师生关系的新变化和主要问题,如角色定位受传统观念束缚、缺少沟通与交流、感情淡薄化、关系功利化等,只有转变传统观念、完善教育制度、创新交流模式、重视师德建设才能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张秋菊.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胡宗彪,徐寒.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6).

[3]柴楠,刘要悟.基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的师生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上一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报告下一篇:农药残留检测仪标准